時間:2023-03-08 15:29:27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飲食文化調查報告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三)假日旅游帶動零售業的發展。廈門、泉州等地大型商場銷售平均增幅約42%以上,客流量比平日成倍增長,其中一半顧客是來閩旅游的外地人。1999年全國的社會零售總額比1998年增長6%,但接節假日的銷售卻增長了70%。這就表明,假日旅游帶動旅游消費已趨明朗化,消費者正在逐漸形成假日消費的習慣。因此,假日商場的火爆可以說是假日旅游推動零售業追上國際潮流的表現。
(四)假日旅游帶動餐飲的發展。五一到我省旅游的人數320萬人次。這么多認得吃喝必然給飲食業帶來巨大的商機,假如按40元/人天的標準計算,這將是一筆可觀的數目。無論是五一、十一,還是元旦春節,許多城市、許多景點,出現人流如潮、、瘋狂熱賣的火爆場面,不少灑樓、餐館、快餐店要排隊預約。而且,游人在飲食過程中,還可領略全省各地的飲食文化。
(五)假日旅游帶動休閑娛樂業的發展。假日旅游的啟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城鎮居民的消費模式逐漸向休閑娛樂轉變。休閑娛樂不僅讓游客參與各種游樂設施和娛樂活動,體驗其中的知識與樂趣,而且以休閑娛樂為載體,將休閑文化、體育運動等形式與游樂主題融為一體,使娛變得豐富多彩,滿足了游客休閑、娛樂、健身的愿望。調查顯示,節假日50%的人考慮外出旅游,在外出旅游的人群中,64.8%參與人休閑娛樂。
雖然假日旅游火爆,但是由于旅游業涉及面廣,關聯性強,因此,假日旅游還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1)通知放假時間太遲;
(2)受到旅游交通的制約;
[關鍵詞]網絡媒體 輿論導向 CNN 荊楚網 皮蛋
外形和口感獨特的中國傳統食品之一松花皮蛋,不久前成為了跨越東西方文化爭論的“焦點”。今年7月6日,中國新聞網報道,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下稱為“CNN”)將皮蛋評為全球“十大惡心食品”之首。這一消息立即在國內外華人中引發軒然大波。國內民眾通過網絡等新媒體傳播手段,對CNN的評定表示強烈的不滿。國內最大的禽蛋制品企業神丹公司也在第一時間發表了抗議信。湖北日報傳媒集團主辦的湖北省政府門戶網站荊楚網率先發表了神丹公司的抗議信件,并持續關注事態發展,推動該事件成為一起重大網絡輿論事件。最終,CNN迫于壓力,就該事件用中英文刊發致歉,聲稱無意冒犯。該事件雖已落下帷幕,但其中折射出的新媒體在重大網絡輿論事件中的突出作用,值得我們深思。
CNN評選引發中國網民不滿
這起鬧得沸沸揚揚的“CNN皮蛋風波”,源于網絡的“無厘頭”評選。美國記者丹尼?霍爾瓦達把品嘗皮蛋的經驗放上了網絡視頻區,并以“惡魔煮的蛋”來形容皮蛋味道。后來這段視頻被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GO”網絡旅游專區納入今年6月29日的“全球最惡心食物”專題。資料顯示,這一專題中,亞洲食物“包攬”了全球“最惡心的食物”排行榜的前7名,其中中國的松花皮蛋位于榜首。CNN認為,多種亞洲食物都是惡心的,其中最惡心的是中國的皮蛋。因為皮蛋的味道嚇人,外型也怪異,像是魔鬼生的蛋。其余上榜的亞洲食物,還包括韓國的狗肉與柬埔寨的“炒狼蛛(一種外觀毛絨絨的大蜘蛛)”等。
在信息時代,任何一顆看似不起眼的“小石頭”都可能掀起“大風浪”,背后那只看不見的推手就是網絡。CNN的這場評選由網絡評選開始,又被中國新聞網率先報道,立即在網絡上傳播開來。作為一種傳統的風味蛋制品,中國民間自古就有用皮蛋做菜的飲食傳統,并制作出涼拌皮蛋、皮蛋瘦肉粥、皮蛋拌豆腐等多種菜肴,民眾對于皮蛋的感情相當深厚。因此,當網絡上傳來“皮蛋當選全球最‘惡心’食物榜首”的消息時,立即引發中國民眾的強烈不滿。在事件發生的周末,皮蛋成為微博上的熱門話題,相關討論帖超過70萬條,網民大聲為皮蛋喊冤,認為這是中國和西方飲食文化差異造成的誤解。不少“皮蛋粉絲”曬出關于皮蛋的獨家記憶,“涼拌的青椒皮蛋我很喜歡”,“我從小就特別喜歡皮蛋與豆腐用醋和糖拌起來吃,酸酸甜甜味道不錯”,“夏天經常吃皮蛋豆腐,再吃吃長生果,老酒喝喝,愜意啊!”在“你喜歡皮蛋的哪種做法”的投票中,皮蛋瘦肉粥以壓倒性的優勢成為公認的美味。網民“嗶嘰嘰嘰嘰嘰”還創作了一組漫畫《松花蛋的小故事》,6月29日晚到網上。漫畫中,皮蛋稱自己的昵稱為“阿松”或“阿皮”,“因從小就和化學為伴,長大后就成為了一名化學老師”。幾天時間有5000多名網民轉發了這組漫畫,表示很喜歡以這種“萌”的方式為皮蛋正名。
《抗議信》助推網絡熱浪升級
“CNN抵制皮蛋事件”在網絡上引發的軒然大波在7月4日達到。當天,我國最大的蛋品加工企業――湖北神丹健康食品有限公司,以董事長劉華橋及3000名員工的名義首先通過荊楚網正式發表抗議信,要求美國CNN道歉。《抗議信》中說,將鮮鴨蛋腌制成皮蛋是中國人民的偉大發明,至今已有數百年的歷史,在中國及世界各地有20億消費者,深受人們喜愛。鮮鴨蛋腌制成皮蛋后,膽固醇含量下降20%以上,蛋白質與脂質被分解,更容易被人體吸收。中國的傳統醫學認為,皮蛋性涼、味辛,有解熱、去腸火、治牙疼、去痘等食療功效,皮蛋瘦肉粥還是西式快餐企業肯德基在中國的暢銷產品。
抗議信認為,美國CNN將皮蛋評為十大惡心食品之首,沒有科學依據,評選者本人是游離于松花皮蛋消費群體之外的好事者,不是皮蛋消費者,沒有親身感受。他們敢對其他國家傳統食品說三道四,肆意貶損,有失公允。這種行為源于他們的無知和傲慢,是對他國飲食文化與習俗的不敬。神丹公司董事長及員工對CNN的評選行為表示強烈抗議,要求他們取消該評選結果,并向中國及世界各地的皮蛋消費者道歉。神丹公司還表示,為弘揚中華傳統飲食文化,將保留進一步訴諸法律的權力。
神丹公司的抗議信一經荊楚網發表,對事件的理性發展起到了主導作用。十幾個小時里,人民網、新華網、新浪網、鳳凰網等全國100多家網站紛紛轉載,在更大層面上引起了廣大網友“一邊倒”式的共鳴和聲援。騰訊微博、新浪微博還組織了對劉華橋的微采訪。與此同時,傳統的平面媒體和電視媒體,如楚天都市報、環球時報、新京報、廣東衛視等也進行了跟進報道。
荊楚網主導網絡事件走向
在該網絡事件中,首發神丹公司抗議信的荊楚網報道策劃組織者,提前預設了整個報道將會出現的三種可能:CNN不予理睬、模糊表態和公開道歉,并有針對性地制定了相關報道計劃。其中包括,根據新媒體表現形態和傳播速度,在刊發抗議信后,立即通過網絡聯盟、新媒體交流群組織轉載。隨后持續多天對皮蛋事件進行追蹤報道。在網絡全面鋪開的同時,利用手機報等渠道及時最新消息,并積極發表專題評論來引導網友的輿論。這一切對CNN構成了強大的輿論壓力,他們不得不承認“另外一件不幸的事情是,這篇文章的提供者竟然要面對泛濫成災的郵件、網絡責難甚至死亡威脅――僅僅因為發表了對于一種蛋的個人觀點。”
隨著網絡抨擊之聲愈演愈烈,CNN終于坐不住了。7月3日,文章作者美國記者丹尼?霍爾瓦達在其個人博客上聲明致歉,次日投書《臺北時報》,向臺灣民眾表達歉意。7月6日,美國CNN集團下屬的網站CNNGO主編安德魯在其官方網站發表了《關于皮蛋的爭論》一文,該文明確表示“無意冒犯中國文化,對于無意造成的任何冒犯,我們表示誠摯的歉意。”文中說,今年6月,CNNGO發表了這篇文章,iReporter(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全球受眾的一部分)們各自描述了自己吃過的最具挑戰性的食物。文中出現的幾種食物都是這些來自世界各地的iReporter們提供的,表達了他們對這些食物的個人感受。文中首先提到了皮蛋,但這并不是一張榜單,也不應被誤解為一種排行。CNNGO使用數字編號只是為了使文章清楚明了,并不表示為食物排序。文中表示,“讓我們再次澄清,這篇文章的本意絕對不是要以任何形式冒犯任何人――無論你喜歡皮蛋,不喜歡皮蛋,是皮蛋生產廠商或是相關行業的工作人員,我們更無意冒犯中國文化。對于本文無意造成的任何冒犯,我們表示誠摯的歉意。”安德魯還表示:“對我個人來說,我很喜歡吃皮蛋,最喜歡的莫過于在我最愛的香港餐館里吃到的加了醬姜的皮蛋。”
得知CNN公開道歉之后,神丹公司董事長劉華橋表示:“公司員工認可美國CNN的道歉行為,感謝全國網友的聲援和支持。該公司誠意邀請美國CNN當事記者來中國,實地品嘗皮蛋美食,了解皮蛋美食文化風俗。”至此,這場由網絡開始,由網絡“推波助瀾”,再到最后圓滿解決的網絡輿論事件也落下帷幕。而荊楚網精心制作的新聞專題報道,為這起事件的結束畫下一個句號。
網絡新媒體漸成社會公器
從這起事件的分析可以看出,由于網絡具有強大的現實能量,不少網絡輿論事件從形成、發展到高峰峭立,再到有所回落,無不烙印著網絡新媒體的力量,同時網絡輿論監督也成為一種社會常態。網絡媒體工作者需要思考,如何從每一個可能發展成為大事件的“萌芽”中,捕捉到敏感的新聞點。其中,中國的飲食文化博大精深、南北薈萃,上至珍饈美味、下至粗茶淡飯的內涵都獨具千百年文化傳承的精髓。CNN對于皮蛋的“無知”,除了中西文化差異外,更重要的是媒體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宣傳不到位,因此我們不妨反向思維,把這次“皮蛋遭炮轟”看作一次宣傳傳統文化、提升國際形象的好機會。廣大媒體尤其是網絡媒體不能習慣性地“失聲”,而應該抓住難得的機會,積極宣傳好中國的傳統文化,善于利用多種傳播手段,消除外國對本國飲食文化的誤解,特別是利用網絡傳播來宣傳尊重和包容的多元飲食文化傳統。這也是“皮蛋風波”帶給網絡媒體的一些反思。
7月12日,距離“皮蛋風波”消退不到一周的時間,中國社會科學院新聞與傳播研究所、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在北京聯合了《中國新媒體發展報告(2011)》。這是國內唯一的新媒體藍皮書,以年度報告形式梳理中國新媒體的全面發展狀況,并發表最前沿的新媒體深度調查報告和研究成果。梳理內容可以看到,2010年迄今是新媒體發展史上極具標志性意義的一個時期。在發展廣度上,互聯網和手機等新媒體繼續高歌猛進,快速向全球范圍內擴張。在發展深度上,新媒體的社會化水平進一步提高,并全面滲透至政治、經濟、文化、軍事等諸多社會領域的各個方面的各個角落。在某種意義上,新媒體的性質已發生了根本性的改變,不僅遠遠超越了傳統媒體的屬性,而且大大突破了互聯網和手機的傳媒和通訊工具角色,成為與人類社會深度融合,并促引國家社會發生全面變革的社會公器。“皮蛋事件”就是一個例證。
參考文獻:
[1]中國最大蛋企要求CNN向全球皮蛋消費者道歉 省略/gdxw/201107/t1758222.省略/gdxw/201107/t1760587.省略/gdxw/201107/t1760618.省略/gdxw/201107/t1761815.省略ngo.省略/local/201107/t1759414.省略/original/201107/t1759332.shtml
1. 挖掘教材,聯系生活創設情景
教學內容來自于生活且是為了更好地為生活服務。但分析傳統的高中英語課堂交際活動可以發現大多教師組織活動內容脫離教材與學生生活,且不符合學生實際英語應用能力。甚至造成部分程度不好的學生無法融入交際活動,在一定程度上阻礙學生英語交際能力的提升。為改善這一情況,教師可以結合學生實際生活,深度挖掘教材內容為學生創設生活化的交際情景,提升課堂教學質量。
以“My First Day at Senior High(我上高中的第一天)”這一教學內容為例,教師在為學生講完教學內容之后,可以根據教材結合學生的實際生活為其創設相關情景,然后讓學生講一講高中開學第一天自己到校觀察和接觸到的人和事物以及自己的感受。教師挑選學生介紹的過程中應根據不學生生的英語程度設置不同的難度。如:針對英語程度稍弱的學生,其重點在敢于開口,不能對其有太多要求。而針對英語程度好一點的學生,學生講解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適時適當地與學生用英文進行對話。設置這樣的交際活動可以讓學生有話能說,有話可說,有助于促進學生口語能力的提升。
2. 創新方法,靈活運用教學方法
在長期應試教育的影響下,部分教師對英語交際能力的重視度不足,通常在課堂教學中組織的交際活動形式單一、內容陳舊,無法激發學生參與交際活動的興趣,且常常沒有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對此,教師應改變傳統觀念,積極創新活動形式,靈活運用教學方法以促進學生英語交際能力的提升。
例如,教師在講到“A Social Survey―My Neighborhood(一個社會調查――我的鄰居)”這一教學內容前,教師可以為學生布置相關的作業,如:A Social Survey―My...(Family家人、Friend朋友、Student學生、Teacher教師等),鼓勵學生在對方允許的情況下作出調查。在課堂內容講解之后,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開展相關的課堂交際活動,要求學生盡量全英式交流。如:教師可以隨機抽取學生以口語介紹自己的調查報告,當某位學生調查的是自己的學生或教師時,教師可以鼓勵聽眾從學生的描述中猜出該學生調查的是誰。這樣的課堂交際活動有助于增加英語課堂的趣味性,提升學生參與課堂的興趣。同時,在口語藐視與傾聽藐視的過程中,有助于提升學生的英語交際能力。
3. 加強了解,分析中西文化不同
無論是在英語口語中還是作文中,學生“中國式英語”的情況多有發生。分析其原因在于學生對英語文化理解程度不夠。事實上,在高中英語教學中,部分教師在教學中沒有為學生講解英語知識背后的英語文化,導致學生理解能力不足。故為提升學生英語交際能力,教師應鼓勵學生加強對英語文化的了解,并為其分析中西文化間的差異,以促進學生英語綜合能力的全面提升。
教師在講完“Developing and Developed Countries(發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家)”這一教學內容之后,可以適當為學生延伸相關的知識。如:以中國和美國為例,帶領學生一起分析中西文化之間存在的差異。1.語言文化,中國人打招呼常說:“吃了嗎?”、“最近忙些什么呢?”而美國人認為這樣會侵犯人家隱私,他們打招呼時常談論天氣,如:“Good morning, it’s a nice day, isn’t it(早上好,今天是很好的一天不是嗎?)”2.飲食文化,中國人用筷子且多吃熟食。而美國人多用刀叉且愛吃快餐。教師帶領學生分析中西文化不同,并為其講解成因以開闊學生知識面、拓展學生視野,進而加深學生對英語知識的理解。
綜上所述,英語交際活動對學生英語能力的提升與學生將來英語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但當前高中英語課堂交際活動中還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相關教師應結合自身教學情況進行分析與反思,發現自己教學中的不足并及時改進,提升自身教學質量以促進學生英語綜合素質的提升。
參考文獻
[1] 高緒楊. 高中英語課堂交際活動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對策研究[J]. 中學生英語, 2016(28).
[2] 盧娟. 高中英語課堂交際活動的問題及應對策略分析[J]. 英語廣場, 2016(07).
關鍵詞:烹任;科學意識;營養意識
烹飪是根據人們的飲食需要,對菜點原料實施改造,使之成為菜點的一項專門技術,包含了科學理論、經驗知識和技能、設計能力、工具設備等要素,是這些要素在動態過程中的有機結合。自古以來,中華民族一直追求中國烹飪的科學化和營養化,既有“五谷為養,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菜為充,氣味合而服之,以補精益氣”的古代平衡膳食觀念的原始記載,也有“調和五味”、“陰陽相濟”,“藥食同源”、“膳食平衡”等許多論點。
一、中國中烹飪中存在的偽科學營養化的問題
(一)菜肴傳統評價標準存在偽營養因素
傳統烹飪從原料利用、加工方式,到成品及其利用,科學性和營養衛生指標均不夠明確,這是中國烹飪的最大遺憾。目前烹飪工作者對于營養學的認識還停留在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維生素、水這些營養素上,烹飪工藝與營養學還沒有達到真正的融合,往往是烹飪大師們還在用傳統的方式、手工技藝傳授菜點的制作要求,營養師們還僅僅向學生們傳授著烹飪原料中的營養價值的高低、中國居民平衡膳食寶塔的意義,在烹飪營養教育過程中依然存在烹飪與營養相脫離的“兩張皮”現象。
在烹飪技能考核中,隨意性、模糊性已成為評判的主流。比如地區以及全國性的烹飪比賽都采用味感、質感、觀感和營養衛生4個指標進行評定。味感一般占30%,確定扣分原因。在烹調師國家職業資格證書技能鑒定的評定中主要從味、質、色、形、香等方面進行分數評判,一般重點在成品調味和質感嫩度的評價上。
(二)老百姓營養意識淡薄,有形式化趨勢
當前,我國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膳食營養水平明顯得到改善,但是老百姓雖然知道膳食應注意熱量、維生素攝入,有些餐館內也有營養常識的介紹的圖片,但目前只是掛在餐館的墻上做做樣子,人們一坐到飯桌時,往往一眼便決定自己對這餐飯的喜悅程度。營養衛生和科學膳食的意識還很淡薄,飲食行為甚至仍然是盲目的,還是對好吃的東西狼吞虎咽,重滋味輕營養已經成為人們的習慣。部分地區盲目引進西方人的飲食習慣,過量地攝取油脂和動物蛋白,高糖高脂高蛋白的“三高型”膳食結構導致許多所謂西洋病的大量發生。
二、加強中國烹飪科學化,營養化的措施
(一)提高烹飪教育工作者的科學意識、營養意識
中國烹飪高等教育必須加強烹飪營養學科的建設,重視烹飪營養理論研究,突出烹飪營養教學質量,實現烹飪技術與營養知識的有機融合,探索學習中國烹飪與營養科學最佳結合的知識和本領。中國烹飪高等教育要培養出系統掌握烹飪化學、營養衛生學理論、烹飪原料熟加工過程_中的理化變化理論與實驗技能,營養餐設計與指導的能力,烹調技藝熟練掌握,并具有一定的菜點研發能力,集“營養師”“烹調師”“膳食調查師”為一身“三師一體”復臺型人才。烹飪工藝課教師與營養師們應該需要與多交談、多切磋,應使烹飪營養科學在應用上有大的發展,積極推動和認真探索烹飪與營養的有機融合。在教學中力求創新,著力運用烹飪營養配膳知識,吸收西方餐飲的做法將中國傳統烹飪工藝標準化,力圖烹飪工藝學在理論上有大的突破。
(二)加強行政立法積極推行營養條例的貫徹執行
提高學生科學飲食營養與健康保健是我國在二十一世紀可持續發展戰略的—項重要基本國策,是培養世紀接班人和提高國民素質的必由之路,同時也是每一位家長為之牽腸掛肚的頭等大事。為強化此項國策,很多上級主管部門要求各地方學校、幼兒園對學生進行營養配餐。但各地方單位由于營養意識淡薄,因為編制和資金的因素,加之沒有國家法令強制實行必須有專業營養師參與配餐,往往是烹飪操作人員按照以往定式進行人群配膳,沒有從根本上考慮人群的營養健康需求,對這項工作開展不利,存在流于形式的狀態。
(三)運用科學手段,實現對策點的定性、定量化研究
中國烹飪要實現科學化就要用現代化的科學手段,對傳統菜點中的精華部分進行系統深入的研究,尋找菜點原料在烹飪加工過程中的變化規律,通過調控原料成分的各種物理變化、化學變化及生物化學變化,控制菜點的感官性狀和營養價值,揭去中國烹飪的“妙不可言”的神秘面紗,逐步使中國烹飪由經驗型向科學型轉化。應該在原則上以營養學作具體烹飪指導,通過量化、理化分析,選擇營養價值高的原料達到配制菜點的高營養價值一通過科學的原料配伍達到對不同體質人群的補益。
三、加強烹飪高等教育,提高烹妊從業人員綜合素質
烹飪高等教育培養的人員今后將在各級各類餐飲機構工作的擔任重要的崗位,他們必須具有掌握扎扎實實的人類營養學理論基礎,能夠運用配餐設計能力,能夠自己獨立、順利地通過掌握的烹飪工藝的技能用最美好的形式,把滿足正常人群營養需要或特殊營養需要人群的最佳營養素供應得以實現。因此,烹飪教學中,要對以下能力的著重培養:
(一)注重培養膳食調查能力
烹飪營養教學應首先把教學重點放在訓練學生對不同人群、不同時間,不同場合的營養調查能力和營養供應方案設計能力上。必須學習掌握能正確反映不同地區、不同生理條件下某人群或個體的飲食習慣及膳食狀況的常見膳食調查方法,才能對服務對象的營養水平和健康狀況作出判斷,給出膳食營養評價,才能有針對性設計營養保健計劃,提出改進措施,使其合理地調配膳食,以改善人群營養狀況,保證健康。掌握膳食調查和營養評價的方法還是開展營養咨詢和營養干預項目實施的前提。可以通過設計調查問卷、參與調查活動、整理調查數據、調查報告的撰寫及在小組內調查情況的匯報等多種形式訓練學生掌握膳食調查能力。可以安排學生參觀醫院、食品工廠及研究機構,以增長感性認識,增加案例教學的份量。
(二)培養針對團體膳食提供營養餐食的方法
烹飪營養教學尤其要培養懂得如何在賓館、酒樓、飯店特別是在學校、機關、部隊、工廠、企業和所有快餐及食品生產單位進行營養配餐和營養技術監督工作的能力。對集體伙食單位的烹飪活動,因其提供的服務具有長期性,就像人的一日三餐一樣。這種持久性的飲食活動對人體健康的影響亦是長期的,如果不能進行定量的科學配餐,則會使人體由于長期某種營養素過量或缺乏各種營養素供應,比例失調導致人體慢性疾病。因此需要針對團體就餐人群如不同年齡的學齡兒童、少年的營養需要,尤其針對在此時期容易出現的營養缺乏病。
摘要:日本的動漫文化,近年來在中國廣為流行,其與高校日語專業學生的日語學習動機之間的聯系也日益緊密。本文試論日本的動漫文化對高校專業學生日語學習動機的影響及其變化。
關鍵詞:日本動漫文化;高校日語專業學生;日語學習動機
近年來,日本的動畫和漫畫作品席卷了中國乃至全世界。動漫文化已經成為日本現代文化的代表之一。動漫作品也被視為日本文化的窗口,或作為日語學習的手段而被廣泛應用。與此同時,動漫也逐漸由日語學習的內容或手段,演變成了日語學習的動機之一。國內也偶見關于日語專業學生的日語學習動機的研究,但是涉及日本的動漫文化與其聯系的論文卻是鳳毛麟角。由此筆者試在小論中,論述近年來日本的動漫文化對高校日語專業學生日語學習動機的影響及其變化。
日本的動漫,可以稱之為了解日本的窗口之一。櫻井孝昌(2010)在其著作中說道,“(日本的動漫作品)反映了日本的社會、文化、時裝和傳統文化等。從榻榻米到飲食文化,從制服到原宿的時尚服飾等等,動漫把日本所有的一切都盡情展示給了全世界的青年們”。可見動漫的宣傳力及其影響力之大。
以日語的動漫詞語“KAWAII(かわいい)”為例,中文音譯為“卡哇伊”,百度百科解釋為,“網絡時尚用語,意為可愛”。這個詞,很久以前就成了網絡流行語。不只在中國,甚至世界各地都在使用“KAWAII(かわいい)”。櫻井孝昌(2009)稱,“KAWAII(かわいい)這個日語詞匯已經成為了世界通用語”。不僅如此,日語的“anime(アニメ)”和“manga(漫畫)”,“動畫”和“漫畫”這兩個詞本身也變成了英語單詞。此外,還有 「bishōjo(美少女)、bishōnen(美少年)、cosplay(コスプレ)、dōjinshi(同人誌)、otaku(御宅)、seiyu(聲優)等等眾多與動漫作品有著密切聯系的日語詞匯,也融入到了英語詞匯中,風靡了全世界,我國也不例外。因為喜愛日本動漫對日本文化感興趣的青年人日益增多,進而開始學習日語的人也不在少數。
關于“日語學習動機”,日本的國際交流基金也有相關的調查和研究。“關于海外日語教育現狀的調查”,以日本國外的日語學習者為對象(其中82.8%的人為初中、高中和大學學生)進行了調查研究。該調查從1990年實施以來,1993年、1998年、2003年、2006年和2009年,已經進行了6次。
其中,2009年的調查報告《海外的日語教育現狀(概要)》中寫道,整體來看,“日語學習動機”中,諸多選項中排名靠前的依次為:選擇“對日語本身感興趣”的人為58.1%,所占比重最高。其次是“交流的需要”,為55.1%。接下來就是“想了解有關動畫和漫畫的知識”,為50.6%,列第三位。而且,從“日語學習動機”的類別來看,“知識取向”所占比率最高。2009年的調查研究中,特別強調了這一點:即在“知識取向”中,選擇新增選項“動畫和漫畫的知識”的人占50.6%,高于選擇“歷史、文化知識”的47.7%。而在以往的調查中,包括2006年的調查,“日語學習動機”中,“想了解有關動畫和漫畫的知識”這一選項從未出現過。
因此,在2009年的調查中,從“動畫和漫畫的知識”被列入了“日語學習動機”這一點可見,日本的動漫對全世界青年人日語學習的影響之大。我國也是如此,從前述的諸多源于日本動漫的網絡用語之流行便可見一斑。
國內關于大學生日語學習動機的研究,多為對英語專業的二外日語或日語公共課學生的研究,以日語專業學生為對象進行的日語學習動機的研究屈指可數。其中,蔣慶榮(2009)把“娛樂動機(看動漫影視等)”列入了為8個學習動機(注一)之一。蘆媛媛(2010)也把“喜歡日本動漫”列入了14個日語學習動機(注二)的選項之一。由此可見,近年來,日本動漫文化的影響已逐漸顯現出來,其作為國內高校日語專業學生的日語學習動機之一,已經開始受到了關注。
以筆者所在的山西大學日語專業為例,2001年入學的日語專業學生中,無一人是因為“對日本的動漫等感興趣”而開始學習日語的。而2008年入學的日語專業學生中,因為“對日本的動漫等感興趣”而開始學習日語的學生幾近半數。之后的2009到2011年,同樣地,因為“對日本的動漫等感興趣”而開始學習日語的學生也是只增不減。由此可見,作為高校日語專業學生的日語學習動機之一,“對日本的動漫感興趣”已經成為不可或缺的要因。從2000年左右的名不見經傳,到2008年至當今的必不可少,日本的動漫,已經成為專業學生的日語學習動機的重要因素之一。在日語學習當中,一如既往地發揮著重要作用,成為學習動機之一的同時,也還是促進日語學習效果的催化劑和日本文化的窗口之一。
從以上論述可見,近五年左右,日本的動漫文化,已經成為了高校日語專業學生日語學習動機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其在日語教學中的重要地位也日益凸顯。如何抓住這一新特征,并在今后的日語教學中靈活運用,進而提高日語專業學生的日語學習效果,將會成為新的課題。
注一:
8個學習動機為:1、信息交流動機(通過報刊資料等獲取信息、與日本人交流)。2、文化動機(對日本、日本文化感興趣)。3、興趣動機(喜歡日語及其老師等)。4、娛樂動機(看動漫影視、玩游戲、聽歌曲)。5、考試競爭動機(考試中取得好成績、通過等級考試等)。6、留學深造動機(去日本留學、工作、深造)。7、現實動機(多學一門外語、容易就業、畢業需要)。8、易學動機(日語好學)。學習動機由強到弱依次為:考試競爭、興趣、信息交流、娛樂、留學深造、現實、文化、易學。娛樂動機居中。引自蔣慶榮(2009) 《關于專業學生日語學習動機的調查研究》。
注二:
14個日語學習動機為:1、覺得日語很有趣。2、想通過日語學習,了解日本文化。3、想通過日語學習、掌握該語言的技能。4、喜歡日劇。5、喜歡日本動漫。6、喜歡日本偶像。7、喜歡玩日語版的電子游戲。8、受國內日語熱的大氣候影響。9、想繼續讀取日語研究生。10、想將來利用日語技能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11、想取得日語能力認定資格證書。12、感覺掌握日語技能,會比較有優越感。13、感覺會講日語,會被別人羨慕。14、想去日本留學深造。
動機高的要因主要有,“想將來利用日語技能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想通過日語學習,掌握該語言的技能”“想取得日語能力認定資格證書”。動機低的要因主要有,“喜歡玩日語版的電子游戲”、“受國內日語熱的大氣候的影晌”、“感覺會講日語,會被別人羨慕”。“喜歡日本動漫”的學習動機也居中。引自蘆媛媛(2010) 《關于中國高校日語學習者的日語學習動機》。
參考文獻:
[1]桜井孝昌(2009)《世界カワイイ革命》PHP新書
[2]桜井孝昌(2010)《日本はアニメで再興する》アスキー新書
[3]蔣慶榮(2009)《關于專業學生日語學習動機的調查研究》《四川外語學院學報》2009.1.第5卷 第1期
[4]蘆媛媛(2010)《關于中國高校日語學習者的日語學習動機》《知識經濟 》2010年04期
一、創設問題,質疑探究
在高中思想政治研究性課堂重質疑探究就是把研究性學習方式應用到常規教學中,是要求學生善于從課本中找出問題、發現問題,超越常規的大膽想象猜測、對未知事物進行勇于探索。質疑有利于培養學生“不唯書、不唯上”的思想,凡事問一個為什么,養成思維的習慣,有利于培養學生思維的敏捷性、獨立性、發散性,促使學生學會批判、學會選擇、學會決策。從實際生活事例,或學習中存在的問題,或從課本中典型內容出發,提出若干思考題。政治教師必須精心研究教學目標,設計出符合目標要求、具有一定梯度的思考題。對較高要求的目標,其思考題要有一定的思維含量,達到“跳一跳,摘果子”的效果。例如在講到“國家運用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進行宏觀調控”時,預先布置學生課外自學,查找資料,設想方案:近年來我國銀行的利息率先后下調過幾次?為什么利息率下調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加貨幣的流通量?假設你有一筆閑錢,在利息率較高的情況下,你會多存還是少存?在利息率較低的情況下,你又會怎樣安排?比較一下,哪種情況下人們留在身邊可以直接用于購買商品的貨幣量多一些?國家為什么提高了銀行存貸款的利息率?銀行利息率為什么會變化?面對金融危機等新問題、新形勢,國家又應該采取什么樣的經濟政策?課堂上老師組織同學們交流調查,整理出基本論點,并通過生動的事例、具體的數據說明自己的論點,對國家運用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進行宏觀調控的目標有了充分地認識。當然學生主體作用發揮的知識基礎是對教材的理解和問題的發現,這一切沒有一定的學習能力是無法完成的。教師要進一步研究如何培養學生自覺、自主地學習;如何培養學生勤于思考、善于思考的能力和習慣;如何培養學生理解教材、分析教材的能力和習慣;如何培養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獨立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習慣。
高中思想政治課新教材在編排體例上不同于老教材,在一框的教學內容安排上,大多以趣聞、軼事、典故、社會實踐等作為基本事實,引出一框的教學內容。教師要善于利用這些重要的教學素材,通過精心加工創設一定的教學情景,以導入新課,喚起學生的學習動機與欲望。但它決不等于一般意義上的導人過程,而要直接引發學生的發現、探求問題的興趣。從教學內容上講,教師創設的疑問情境,首先,必須與教學的重點內容有關聯性、集中性、指向性;其次難易度適中,太難太易均不能很好地調動學生思維的活躍性;其次,不能給學生提供結論性的答案,而要給學生留下思維的空間,以便充分發揮學生探索問題的能力,也為學生參與新課教學奠定基礎。從教學結構上看,通過教師設置疑景,能激發學生探索知識的主動性,讓學生進入“心求通而未得,白欲言卻不能”的狀態。
二、注意探究實效,培養創新能力
在教學中,教師可以從考試大綱以及考試的范圍和形式等方面出發,引導學生在此基礎上進行探究,使探究的結果多樣化。如在《文化的多樣性》的學習中,教師既要讓學生探索身邊差異的文化,也要讓學生從理論上進行把握。如從“民族團結”的角度出發,讓學生結合飲食文化的融合,討論我國的民族政策,而民族政策正是高中政治的考點之一。這樣的結合可以兼顧素質教育與應試教育的要求。在課堂講授知識時,要使得提出問題的主人是學生而不是教師,對一個問題的解答,要將學生的主體地位和教師的主導作用結合起來,讓學生在討論中各抒己見,在觀點的交鋒碰撞中去發現、去創新。筆者認為,創設情境就是一個典型的培養創新能力的方法。比如,在講解到“技術和體制的創新是企業獲得競爭優勢的重要因素”這一方面時,可以先暫停對學生進行基本理念的疏導,而是以龜兔賽跑的故事作引子,讓學生依據自己的想象力給予故事不同的結局版本,然后根據自己所構造的結果來分析這其中存在的優劣勢。與此同時,教師要適時將課本知識穿插在學生所賦予的不同結局版本的故事中,以故事的情境調動學生學習的熱情,這樣,學生在聯想豐富、情緒飽滿的最佳狀態中就會不自覺地就將自己的創新能力無條件表現出來,激發學生的求知欲,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創新教育是當今教育的主旋律,是探究性教學的靈魂。例如,在學習“提高企業經濟效益”這一知識點時,可安排同學在課前圍繞企業“如何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問題作一項社會調查。在課上,讓學生反饋調查的“成果”,組織學生討論,將在提高經濟效益方面取得成功的企業與失敗的企業進行歸類分析,在此基礎上闡述 “提高經濟效益的含義”的含義和途徑,并適時地鼓勵同學們要敢于到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大潮中去搏擊,用自己的才學去追求成功,去報效祖國和人民。通過學習,使同學們感覺到政治課的學習,不只是課內的書本知識的學習,還有課外的社會知識的學習,不只是課上聽老師講,可以有學生的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從而使學習變得形式多樣、豐富多彩,使課堂教學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關鍵詞:中高年級;品德與社會;參與意識;培養
在中高年級品德與社會教學中怎樣培養學生的參與意識,成為了中高年級德育教師非常重視的問題,筆者將提出以下幾個建議。
一、設計有效的提問方式
通過疑問引出學生對問題的積極思考,然后由學生和教師共同解決問題,能幫助學生加深對知識的印象。在初中品德與社會教學中,教師應該在上課的過程中,學會設計問題,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并激發學生的思維。在設計問題的時候,難度不要太大,要留給學生足夠的思維空間,還要充分抓住他們的注意力,答案也要盡可的開放。
例如,對《世界文化之旅》的教授時,教師可以用世界各地的飲食文化的主題引入教學,再向學生提問:“同學們知道每個國家的飲食習慣都是什么樣的嗎?”說到吃的,肯定會有許多學生感興趣,并積極回答,接著教師可以讓學生相互探討,總結出不同國家的飲食習慣及其特點,然后詢問學生:“那同學們對于這些國家代表性的東西以及人物又知道哪些呢?”具有代表性的如埃及的金字塔、丹麥的安徒生、中國的孔子等,對于這些耳熟能詳的事物和人物,學生也一定會積極大參與討論。最后教師進行總結,不同的國家具有不同的文化特點,也都有其標志性的事物以及人物。
提問能很好地調動學生思維,初中生正處于好奇心比較強烈的階段,教師應該多從學生的角度出發,設計出能引起學生思維的問題,激發初中生對于品德與社會學習的興趣。
二、激發學生的上進心
對中學生進行品德與社會教育時,教師應該多關注時政熱點,將學習中的理論和實際結合,使得品德與社會的課堂教學充滿生機,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初中品德與社會課是一門綜合性的學科,上課時教師利用道德模范進行教學,能引發學生的思想上的共鳴。
例如,在《換位思考,與人為善》的教學中,上課前教師可以先播放《感恩的心》這首歌曲,結合當下發生的與課堂相關的事件,告訴學生人人都應該保持一顆感恩的心,做事時要學會換位思考。當鮑叔牙聽取管仲的意見失敗后,鮑叔牙認為只是時機不夠,當管仲在打仗中三次逃走時,鮑叔牙認為他是記掛家中的母親。鮑叔牙死了之后,管仲在他墓前嘆道:“生我者父母,而知我者鮑叔也。”教師應對故事背景進行講述,讓學生明白不管是朋友還親人,或者是陌生人,我們都應該懂得換位思考,與人友好相處,學會相互理解。
三、建立和諧師生關系
一方面,教師應該要以和善、友愛、親切的態度來面對每一位學生,贏取每一位學生的好感,消除彼此之間的陌生感,建立起和諧的師生關系,讓每一位學生感受到來自教師的重視,而不是成為集體中的另類。 同時,教師還應結合每一位學生的性格特點,給予針對性的引導和鼓勵,讓他們快速進入學習狀態中,努力提升他們的參與意識,讓學生感受集體帶來的溫暖和快樂,從內心真正愛上集體。
另一方面,教師要善于把握時機,走進學生內心世界,縮短彼此之間的距離,引導學生不斷去探索和思考。在課堂中積極營造出和諧、健康、向上的學習氛圍,充分利用教學資源,采用豐富多彩的教學手段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并鼓勵學生大膽參與,讓學生在參與中意識到團隊合作的重要性,在探討中培養出良好的思維分析能力,在交流中樹立起良好的競爭意識,進而塑造出健康的人格。
四、通過增強師生互動性培養學
生的參與意識
在新課改背景下,教師需要根據教學大綱的目標,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設置針對性的教學內容,從根本上挖掘學生潛在的主動性以及創造性。在品德與社會課堂中,教師可通過各種各樣的方式,充分抓住學生好奇心理特點,緊緊抓住他們的注意力,采用提問題、做游戲、辯論等各種有效方式,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參與意識,提高學生學習興趣以及課堂效率,讓他們在參與過程中達到獲取知識、增長才干,并樹立正確人生觀。例如,在講述《民族團結》這節內容的時候,教師可在課堂前幾分鐘向學生提出問題:①我國共有多少個民族?②在眾多的民族當中,你認識幾個,可否一一列舉?③你覺得民族團結重要嗎,為什么,并說出自己的看法。④我國少數民族很多,人口最多的是哪一個?其服裝、飲食、住行都有哪些特點?問題提出后,讓學生帶著問題去聽教師的講解,并不斷進行思考,在自由回答環節時間提出自己的答案和看法。為了讓課堂氣氛更加高漲,教師還可以引入表演環節,讓不同學生扮演成不同的民族表演歌舞節目,展示該民族濃濃的特色,增加學生對每一個民族的了解和記憶。如此一來,整個課堂從提出問題―思考問題―回答問題開始都有序開展,學生的注意力也得到了高度集中,教師牢牢把控住了整個課堂進程與氛圍,讓學生在參與過程中增長了見識,并意識到民族團結對于國家長治久安的重要性,在激發學生的參與意識的同時還有助于培養學生濃濃的愛國情感。
五、開展實踐活動
若要使學生長期保持濃厚的學習興趣以及強烈的求知欲,課后的實踐活動必不可少。教師要結合每個學生的特點以及差異,開展具有針對性的實踐活動,并要求學生踴躍參加,確保每個層次的學生都能夠在參加活動中感受到成功所帶來的快樂,并達到增強實踐能力目的。一般來說,可通過開展以下活動來培養學生的參與意識:
(1)小組辯論:辯論是一種積極有效的實踐活動,不但可以培養學生的參與意識,還可培養他們的合作意識,對學生來說具有極大的吸引力。在辯論賽中,教師可給出一個明確的主題,根據學生人數分成若干個小組,并給予他們充足時間去做好準備收集資料,在辯論中分為正反兩方,每方用三分鐘時間來陳述自己的觀點,教師當評判和指導。
(2)參與社會調查:教師給出一個明確活動主題,并告知學生各個具體活動步驟,要求學生根據教師的指示,利用課余時間參與到社會中進行調查、記錄。例如,教師設計一個活動為“變化”的主題,調查分析近幾年你生活當中都有了哪些變化,從衣、食、住、行、用等方面去著手開展調查,并指導每一位學生寫出一份調查報告。在調查中學生可單獨進行,也可以小組形式開展,只要能完成教師布置的調查任務以及報告即可。通過各種實踐活動,把品德與社會教育貫穿于各種實踐活動中,讓學生們通過親自參與,培養其主動探索、積累生活經驗的能力,促使學習過程從課堂走向課外,從單純講解純理論轉變成一個親自參與實踐過程。讓學生通過親身觀察發現身邊的變化,感受到國家經濟社會的進步,生活水平提高后帶來的變化,從內心感受到國家的日益強大,進而引發出更加濃厚的愛國之情。
總而言之,在素質教育改革要求下,品德與社會教育需要從構建和諧師生關系、增強師生互動性以及與實踐活動相互結合等幾個方面著手,才能進一步培養、激發學生的參與意識,才能促使學生從被動轉變為主動,達到培養主動探索、創造性思維能力的目的,使其養成良好的品德,成長為一個綜合型優秀人才,為社會做出應有的貢獻。
參考文獻:
[1]邊琴琴.思想品德課教改之我見[J]. 教育教學論壇,2012(12):65.
[2]朱小蔓,施久銘. 思想品德:更加關注公民意識教育――《義務教育思想品德課程標準(2011年版)》熱點問題訪談[J]. 人民教育,2012(6):35-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