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07 15:05:29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新公司策劃方案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一、總則
為規范公司對員工的考察與評價,特制定本制度。
二、考核目的
1、在同方造就一支業務精干的高素質的、高境界的、具有高度凝聚力和團隊精神的人才隊伍.并形成以考核為核心導向的人才管理機制.
2、及時、公正地對員工過去一段時間的工作績效進行評估,肯定成績,發現問題,為下一階段工作的績效改進做好準備。
3、為同方中層管理、技術類員工的職業發展計劃的制定和員工的薪酬待遇(含員工持股權重調整)以及相關的教育培訓提供人事信息與決策依據。
4、將人事考核轉化為一種管理過程,在同方形成一個員工與公司雙向溝通的平臺,以增進管理效率。
三、考核原則
1、以公司對員工的經營業績指標及相關的管理指標,和員工實際工作中的客觀事實為基本依據;
2、以員工考核制度規定的內容、程序和方法為操作準則;
3、以全面、客觀、公正、公開、規范為核心考核理念。
四、適用對象
本制度主要是為同方公司總部職能部人員和分公司副總級以上經營管理類專業技術類人員設計(分公司副總級以下人員由分公司參照總部形式自行考核)。另有下列情況人員不在考核范圍內:
1、試用期內,尚未轉正員工
2、連續出勤不滿六個月或考核前休假停職六個月以上
3、兼職、特約人員
五、各類考核時間排定表
考核類別考核時間復核時間考核終定時間
年中考核6月1日到5日6月5日到8日6月15日
年度考核1月15日到20日1月21日到23日1月25日
轉正考核按公司招聘調配制度執行
晉升考核按公司內部晉升制度執行
注:1、考核時間主要是指由各業務部門、職能部門主管與下屬就績效表現,績效改善計劃,新的績效目標共同進行討論的時間
2、人事復核時間主要由人事決策委員會對有爭議的考核結果及員工申訴的事件進行調查了解和仲裁
3、考核終定時間是人力資源部將考核結果進行匯總,新的績效目標進行備案歸檔的時間。
4、年度考核是公司對全體(正式)員工年度工作表現進行考核,年中考核是對年度考核評分“有待提高”及“急需提高”二類人員的考核。
六、考核體制
考核實行直接主管評估部屬,部門主管復評制。人力資源部對員工考核有政策制度咨詢、執行監督、申訴調查等職能。人事決策委員會(由公司總裁、常務副總裁、相關副總裁、人力資源部總經理及相關部門主管組成)是同方公司員工考核政策的最終仲裁機構。具體權限見下表:
考核對象初評(員工自評后)匯總部門復核
分公司副總級總經理、相關職能總經理人力資源部主管副總裁
分公司總工分公司總經理人力資源部主管副總裁
分公司總經理人力資源部、企管部、財務部人力資源部主管副總裁、相關副總裁、公司總裁
職能副總級職能總經理人力資源部主管副總裁
考核對象初評(員工自評后)匯總部門復核
職能總經理員工自評人力資源部主管副總裁
分公司副總經理以下人員的考核
部門經理級主管副總經理分公司人事總經理、相關職能總經理
部門職員直接主管評分公司人事間接主管核定
技術人員技術主管評分公司人事間接主管核定
注:對于分公司副總經理級以下人員,均是由員工先自評,再由直接主管復評,員工間接主管(高于員工兩級)最后核定認可。
七、考核標準
人事考核不能用統一的標準來評價不同崗位的任職人,尤其是對同方這樣的高科技企業。同方在設計考核標準的核心理念是(員工)分層分類考核、客觀評價過去著眼將來。公司依據員工經營責任大小,將員工分為三個層次,總部人力資源部針對公司中層以上干部專門設計考核標準與量表;其次,針對同方高科技公司的特點,將員工劃分為管理類與技術類業務類,并專門設計考核標準與量表。
公司的考核標準主要是從經營業績、工作態度、任職能力三方面,不同部門類的員工,其考核標準的權重也不一樣,具體如下:
各類員工考核權重比例圖:
考核項目職位類別經營管理類職能管理類技術類
業績考核約占70%50%40%
能力考核約占15%30%30%
態度考核約占15%20%30%
員工考核總得分=業績分+能力分+態度分
八、考核表
1、考核表按工作性質進行分類,分為經營管理類和職能管理類研發技術類三種,各類下面再細分成主管和非主管,由人力資源部與各相關部門研究和設計統一的表格。人力資源部對考核的指標制定有一定通用性的評分參考表,各部門可根據本部門實際情況對考評因素和要點進行調整,但未經與人力資源部協商通過前,不能擅自調整考評結構和要素賦分。
2、年終考核成績由人力資源部存于員工個人檔案中,除人事決策委員會和各部門總經理外,其他人員一概不得查閱。
九、考核評價
1、考核結果的等級評定:
全部類型的考核結果按員工考核總分,劃分為“特優”、“優秀”、“中等”、“有待提高”、“急需提高”五等級,并作如下界定:
等級特優秀優秀中等有待提高急需提高
考核總分95分以上85―95分70-84分50-69分50分以下
2、考核等級比例控制:
為減少考核的主觀性及心理誤差(暈輪效應,對比效應,平均化等),考核結果經過除權處理實行部門(分公司)比例控制,各部門,各分公司在向人力資源部申報考核結果時,一律按下面比例:
特優秀人數:不超過本部門(分公司)員工總數5%
優秀人數:不超過本部門(分公司)員工總數15%
中等人數:占本部門(分公司)員工總數65%
有待提高人數:約占本部門(分公司)員工總數10%
急需提高人數:約占本部門(分公司)員工總數5%
注:考核列入極優秀或急需提高者,必須同時提供具體的事實依據
十、考核程序
考核的一般操作程序:
1、員工自評:按照“考核權限表”,員工選擇適當的考核量表進行自我評估
2、直接主管復評:直接主管對員工的表現進行復評。
3、間接主管復核:間接主管(高于員工二級)對考核結果評估,并最后認定。
補充建議:
當直接主管欲評分數與員工自評分數差距很大,甚至跨越檔級時:
1、直接主管應讓員工本著客觀的原則再次自評
2、如員工再次自評分數變化不大時,直接主管可以進行復評,并向該員工的間接主管說明情況
3、當員工自評分數與直接主管分數出現檔級上的差別,建議主管應該與該員工進行面談,并完成“績效面談表”
當員工最后考核分數歸入“急需提高”或“特優”時
1、建議該員工主管與員工進行面談,并完成“績效面談表”
2、如有必要,可另外附具體的事實說明,作為考核結果的補充材料。
十一、考核申訴
1、考核申訴是為了使考核制度完善化和在考核過程中真正做到公開、公正、合理而設定的特殊程序。
2、部屬與直接主管討論考核內容和結果后,如有異議,可先向部門主管提出申訴,由部門主管進行協調;如部門主管協調后仍有異議,可向人事決策委員會提出申訴,由人力資源部門專員進行調查協調。
3、考核申訴的同時必須提供具體的事實依據。
十二、考核與獎懲
1、公司將考核結果與崗位津貼相掛鉤,按員工的年度考核成績對員工的職位工資進行調整,調整原則如下:
①特優員工:原則上崗位津貼上調一級
②優秀員工:崗位津貼不作調整,在機會適當時,可作職務晉升處理
③中等員工:崗位津貼不作調整.
④有待提高員工:崗位津貼不作調整,但列為年中考核對象。
⑤急需提高員工:崗位津貼下調一級,且列為年中考核對象。
2、年度考核為“有待提高類”員工的處理
①崗位津貼暫不調整,在年中考核前不作晉升處理
②若年中考核再評為“有待提高”,則崗位津貼下調一級,若等級在“有待提高”之上,則崗位津貼不調整,也可按正常程序作晉升處理。
③若年中考核再評為“有待提高”,且在第二次年度考核又評為“急需提高”,則公司與此員工解除勞動用工關系。
3、年度考核為“急需提高類”員工的處理
①該員工崗位津貼在年度考核結束后下調一級。
②同時,如在年中考核前,公司與該員工聘用合約到期,則該員工與公司聘用期滿后,公司不再聘用。在這期間,該員工崗位津貼相應下調一級
③如在年中考核時,公司與該員工聘用合約仍未到期,則對員工進行年中考核,如仍評為“有待提高”或“急需提高”,則公司與此員工解除勞動用工關系;如評為“中等”或以上等,則公司繼續聘用,但崗位津貼在第二次年度考核開始前不作調整。
十三、附則
1、本制度的解釋權歸人力資源部。
傳統行業需要品牌戰略,這個觀念已經成為人們共識,高科技產品要不要品牌戰略,這個問題至少在中國的高科技企業界還是一個問題。一些人認為,似乎高科技的科技含量已經足以支撐自己的形象,不需要品牌戰略進行炒作。所以,一些技術產品沒有brand,甚至沒有logo,更遑論推廣戰略。這樣的例子應該并不鮮見。另一類的例子是,一些高科技產品雖然引進了VI,但是,VI并沒有融進企業發展戰略和市場戰略,并沒有形成企業自我推銷的推廣鏈,事實上就等于VI成了擺設,和企業的發展并不搭界。
2001年,我接受中星微(當時叫中星)的品牌推廣策劃業務時就發現這個企業連起碼的形象識別工作都沒作過。公司的名字叫中星,他們的“具有完全中國自主知識產權的超大規模數字影象芯片”竟然沒有中國名字,叫著一個用羅馬字母和阿拉伯數字組合的名稱“ZSMC-301”。企業LOGO是個變形的Z,怎么看怎么覺得象閃電,LOGO的色彩超過三種,整個識別系統不僅不合乎VI設計規范,而且完全沒有理念可言,營銷方略更是無從談起。在用“品牌也是高科技產品的生命”這樣的觀點說服董事長后,我開始著手引進CI戰略設計,俗話稱之為“打地基”。中星也是這樣需要從“打地基”開始的策劃。就策劃的基本問題達成共識后,我開始進入策劃階段。我的策劃理念是VI:是今后一切推廣的基礎,VI的理念確定了今后企業形象宣傳的基調,所以,在做VI時,一定要考慮到今后的宣傳,要強調整體感、統一感、歷史感,要確保策劃方案的可持續發展,有節奏的實施。尤其是一個新公司,一個剛剛開始創立品牌形象的公司,更應該注意這一點。糾正一個謬誤,比原始樹立形象更難。這樣的策劃的結構基本是個金字塔型。這個“地基”的內容是:企業中英文名稱、LOGO標志、SLOGEN、色彩識別、定位。由于牽涉到諸多設計的內容,特引進一家廣告公司來協助操作。
最終我們重新確定公司中文名簡稱“中星微”,突出微電子的特點;英文名“vimicro” ,VI是微諧音,micro是微電子的專用詞,V是諸多美好詞匯的詞根——victory、vision、vosonal,當然也包括viagra。同時,這個V又同中星微的中文名讀音相近,使中英文名稱形成有機的結合。產品名“星光一號”(中星微之光,同時顯示這是一個系列)。公司定位“全球數字影像技術先鋒”(全球最專業的數字影像技術公司),公司戰略“站在巨人肩上做事”(同國際IT業界巨頭合作)。同時對芯片產品做這樣的設計,數字影像芯片都是“星光”,將來升級后名為“星河”,再升級則為“星海”,再升級則為“銀河”。這樣成體系的產品形象體系使得企業和產品都具有了豐富的內涵和理念。
推銷產品和推銷概念
識別系統做好后,著手做企業的形象推廣方案。這也就是俗話說的“策劃”。
90年代,很多人簡單地把“策劃”理解為“點子”和“靈感”的產物,這種理解的負面作用是給“策劃”蒙上一層神秘感和江湖術士的味道,我認為“策劃”事實上是基于一個人對傳媒、傳播手段、受眾的熟悉和了解,在確認了目標后,經過嚴密的邏輯推理演化的過程制定的實施方案,這是一個系統化工程。看看國際化大公司哪一個是靠“點子”、“靈感”成功的?又有哪一個能靠“點子”、“靈感”維持的?所以,策劃的根本是它的系統性、整體性、可持續發展性。這必須基于大量素材的積累,對公司現狀的充分了解,對行業狀況的了解。你必須在充分了解情況后,做出判斷,然后才能明確你的策劃的性質、類型、方式。
總體而言,我不認為傳統行業和高科技行業的品牌管理和市場策劃有什么本質的不同,但是,由于在產品認知、受眾群體、訴諸目的諸方面的不同,所以,品牌策略相應的有所不同。從側重點看,家電產品由于是個成熟的市場,所以,策劃著重點在于產品的營銷,圍繞市場展開,而信息技術業界由于做的都是前衛或是超前的市場和技術,所以更多的是概念的營銷。從受眾群體看,家電品牌直接面對的是消費群體,而科技品牌面對的則是政府和投資商。家電品牌的策劃更多地是圍繞市場戰略展開,整體的宣傳策略是為市場營銷服務的。而高科技產品在往往是圍繞政府扶持、融資戰略展開。
中星微的策劃應該是屬于概念推銷的策劃。整個計劃圍繞政府和投資方展開。確定炒作點:“中國芯”。策劃周期:兩年。目標:用兩年的時間,將企業的知名度提升到“中國信息產業里程碑事件”、海歸企業代表。實施節奏:整體結構是波浪式,每月一小新聞、三月一大新聞、半年一新聞。我給這個策劃執行方案起名叫做“星光計劃”。
“說”新聞和“造”新聞
如果說以VI為代表的基礎策劃是“地基”,接下來的推廣則是主體,包括有廣告、媒介策略、公關活動操作。高科技品牌的廣告量一般相應要少得多,因為受眾范圍的原因,沒必要做轟炸性的廣告,更關鍵的在于媒介策略和公關活動。如何在新聞策略和公關策略上不斷地融進企業的理念和推銷企業的概念這是個策劃的關鍵。
一般說來,新聞是包括了說新聞和做新聞兩個部分。說是指新聞的技巧、媒介的聯絡,做就是一般人們所說的“制造”新聞。一個企業確保常出新聞并不是容易的事,所以,要想加大企業的暴光率,就要想辦法“制造”新聞,而且,整個的新聞點形成一個“鏈”,每個鏈都能有機地結合,這樣才能保證這個新聞傳播鏈有效地延續,形成對受眾的波浪式的有層次的沖擊。我設定以“中國芯”為主線,以新產品新技術的及業界合作為“點”,這些“點”就是新聞行話中所說的“由頭”,然后串起一條線,大致是每月一個點,三個月掀起一個小,半年一波大,通過一波又一波的波浪式的高峰,一浪高過一浪,直到達到我們既定的目標。第一個新聞事件是“星光一號成功打入國際市場新聞會”,其實這是個冷飯,因為他們已經在三月份宣布了“首枚超大規模數字影像芯片問世”的新聞,但是,由于當時沒有做新聞會,影響不大,現在要進一步搞大,我把它的新聞點設計成了“打入國際市場”。既有了新聞點,又把以前沒有炒熱的“首枚百萬門級超大規模數字影像芯片問世”重新炒熱一下。此后的新聞點是這樣設計:“星光二號”——視頻音頻一體;“星光三號”——智能機器人視覺芯片;“星光四號”——移動多媒體芯片。“星光五號”——前四個芯片的集大成。在各個點之間穿相應的事件炒作。
說新聞的套路基本是可以復制的,只要你熟悉媒體,熟悉媒體的運作,熟悉新聞的規律和受眾的心理,基本可以“說”得很好,而做新聞要的是常出新,出奇,所以,媒介策略操作的難度往往不是“說”,而是“做”,就是“制造”新聞,所以,很多企業營銷主管常常是為想出“新聞”而絞盡腦汁。
站在巨人的肩上做事
對于中國的高新技術企業而言,研發出一種新技術和產品可能并不難,但如何進入市場常常成為瓶頸,因為我們面對著國外眾多IT巨頭,面對一個已經被巨頭日益瓜分掉的市場。所以,中國企業進入市場的捷徑一是做巨頭們不做的領域,一是借助政府支持的優勢和屬地市場優勢同國際IT業界巨頭攜手合作。我們俗稱之為“站在巨人的肩上做事”。
政府支持被反復強調,“星光一號”問世后,找記者寫了內參,當時的副總理吳邦國在內參做了批示,該批示被不斷在各種場合引用,手寫體原文被制成木質展板放在公司展廳。
站在巨人的肩上更是應用純熟。中星微一開始就攜手國際軟件巨頭微軟公司進行合作。而微軟公司因為多年的強勢公關在中國聲名狼藉,也調整了自己的企業戰略為“扶持中國高新技術產業”,一個要“傍大款”,一個要“做雷鋒“,雙方戰略相同,為中國的企業借助巨頭造勢進入市場創造了條件。2002年1月,中星微和微軟聯合新聞“結為戰略合作伙伴共同推動全球數字影像技術和市場”,一些媒體就直言這是中國企業“傍大款”,但是,我們稱之為“站在巨人的肩上”,當年10月,我們宣布“世界首個智能機器人富士通Maron-1的視覺芯片采用中星微的星光三號”,真實的情況是富士通的機器人采用微軟的WINCE操作系統,微軟推薦其影像采集芯片采用中星微芯片,其實就是在“星光一號”基礎上進行了方案修改,為借助此事造勢就命名為“星光三號”,為了把戲做足,公司還派人在每個國市場上買來一個玩具機器人,擺放在公司的榮譽展廳,對外宣傳這就是“富士通智能機器人Maron-1”,當然,新聞報道傳說中的各種功能,它一個也不具備。2002年初,美國的移動公司采用微軟WINCE為操作平臺,微軟同時推薦其采用中星微的影像芯片為手機攝像芯片,公司在此后的宣傳中稱其為“打入國際市場的星光四號”。2003年10月,公司同微軟協商,再次掀起合作潮,聯合成立“數字影像技術中心”,從炒作點上看,這個合作相對于2002年的“結為戰略合作伙伴”,似乎是個實質性的合作,但是,新聞會后“技術中心”的牌子掛在了中星微的工程部門口。這完全可以成為制造“站在巨人肩上做事”新聞的范例。
作為一名老公關人,黃小川與迪思共同成長,不僅見證了中國公關業發展的蹉跎歲月,同時也見證了中國傳播業的非凡潛力。在文章中,我們可以傾聽黃小川講述創業的心路歷程,以及他對中國公共關系行業的期待與展望。
《國際公關》:在迪思成立20周年之際,請您分享一下從創業至今的主要心路歷程。
黃小川:1996年,抱著想要創業的簡單想法,我和另外兩位合伙人共借了6萬元錢,創建了新公司。創業初期,公司首要面臨的就是生存問題,即如何保證三個人的工資能夠順利發放,所以,我們最初的業務是以IT行業的市場服務為主,復制之前在公關公司的一些工作。
后來隨著公司逐漸成熟,迪思接到了第一單生意,就是幫助思科做本地化翻譯。在我們將一份已在美國的新聞稿,譯成符合中國專業習慣和新聞要求的新聞稿之后,成功得到了思科這個國際大公司的認可。最初,迪思并沒有得到對方的完全信任,因而工作過程中有很大的壓力。但與此同時,我們也帶著很大程度的好奇,樂于去探索如何找到合適的業務、如何滿足客戶的需求等問題,憑借著踏實、認真的工作態度,我們也逐漸得到了客戶的認可和信賴。
在迪思創業初期,很多人才會由于規模較小、未來發展空間可能不大等因素而不愿意加入,所以,我們不僅要努力贏得客戶的認可,還要爭取應聘者的信任。可以看出,我們在創業初期克服了諸多困難,后來隨著公司規模的逐漸擴大,我們開始服務摩托羅拉這類大型公司,業務也得到了快速的發展。
《國際公關》:在迪思的發展過程中,有哪些具有代表性的轉折點?
黃小川:1999年,我們開始決心進入互聯網領域,并成立了數碼世紀,首單生意就是為惠普的軟件部開一個網站,可以說,迪思是整個行業中較早從事網絡營銷的公司。從創業到現在的發展過程中,我們有很多這樣新的嘗試。后來,在SARS期間,出于安全考慮,工作人員只能在家辦公,這令我們原本擅長的一些項目或活動,都在不同程度上受到了制約。所以,我們從那時起決定轉型,開始增加月費客戶服務的比重。
迪思的變化還能從slogan中看出,最初,我們的slogan是“You are another marketing team”,隨著互聯網的興起,又更名為“IT & Internet marketing partner”,后來又變成“Empowering your brand”,這也是我們至今都在堅持的品牌口號,即希望自身的專業傳播服務能為客戶的品牌增值。這三個slogan代表了迪思的不同發展階段,從最初從事的,即為客戶提供市場支持的服務,而后定位在IT或者互聯網領域,隨著公司的發展,我們又開始以服務企業的品牌為核心,通過有效地傳播,來幫助企業品牌增值。近幾年,迪思在汽車、消費品等領域都有所涉及,業務也是越來越繁忙,但始終都在堅持互聯網領域的創新,這也是我們能夠在新媒體時代成功轉型的關鍵。
《國際公關》:從20年的創業經驗出發,您會給如今創業的年輕人提供哪些建議?
黃小川:首先,創業期間的年輕人要從小事做起,在滿足客戶期望的基礎上,再爭取有所超越;其次,規模小的公司要積累口碑,注重培養客戶和員工對自己的信任;最后,還要專注。在20年的工作中,我也懷疑過公共關系行業的未來,曾經做過其他方面的投資,但后來發現都沒有太大的收獲,也終于意識到自己還是適合公共關系行業。所以,如今創業的年輕人應該有專注和執著的精神。
《國際公關》:您的研究焦點及擅長領域是品牌戰略、公共關系、新媒體傳播、企業管理等方面,那么,迪思傳媒集團最核心的業務是什么?
黃小川:如今,迪思是整合傳播的公司,業務主要分為幾方面。第一,長期以來,我們一直專注于公共關系行業的工作;第二,隨著工作的發展,迪思還加入了4A協會,也有一部分廣告的業務;第三,在數字營銷、公關大內容方面也有很多創新;第四,近兩年,我們在整合傳播方向的工作也得到了業內的認可。迪思在這四方面的工作,不僅贏得了客戶的信賴,更陸續拿到了一些業界的獎項。但是,我們的核心工作仍然是客戶的品牌傳播,提供的服務不僅包括數字營銷、傳統的媒體傳播,還有事件策劃、廣告的創意和策略等內容。
《國際公關》:迪思曾與很多優秀客戶有過合作,您能否分享一個具有代表性的成功案例?
黃小川:迪思在20年的發展過程中,積累了眾多優秀案例,比如“雪花啤酒,勇闖天涯”。最初為客戶提供策劃和創意的時候,我們建議的“勇闖天涯”和品牌當時的策略有較大的差異,而之前雪花啤酒在央視投放了兩個億的廣告,主題是盛世長城提出的“雪花啤酒,暢享成長”,所以,客戶希望傳播能夠回歸成長、休閑的方向,對我們提出的策略也是半信半疑。
在我們的策劃方案中,“雪花啤酒 勇闖天涯”2005年探索成長之旅――探索雅魯藏布大峽谷憑借“探索”的主題設計脫穎而出,通過discovery、旅游衛視等平臺的宣傳,這個只用了600萬花銷的項目,讓目標受眾迅速產生共鳴,成功為雪花啤酒打造了很高的品牌認知度。在2006年,延續了2005年的創意勇闖長江源頭,將雪花品牌的塑造推向了另一個高峰。
這個案例的成功,前提在于策略的正確,我們注重與消費者進行情感層面的溝通。因為雪花要想在青島、燕京等眾多品牌的競爭中脫穎而出,首先就要找到雪花與其他啤酒的差異性,而敢于突破自我、敢于探索自然的精神,正好符合啤酒消費者追求年輕的生活態度。所以,第一年,客戶對此項目的態度還有很多疑慮,第二年的消費者調研顯示,“勇闖天涯”得到了很多消費者的認可,第三年的成果更為顯著,就堅定了他們對此項目的信心。發展到后來,“雪花啤酒,勇闖天涯”甚至成為了他們的品牌slogan。
這只是迪思傳媒集團眾多成功案例中比較具有代表性的一個,其他包括長安奔奔、俄羅斯總統普京送Yota 手機等成功的項目,都有我們背后的參與和努力。從雪花啤酒的案例中可以看出,一個項目的順利實施,不僅要有我們的努力,更需要客戶的認同和支持,雙方的合作才能共同推進項目的成功。
《國際公關》:公關圈的人員流動較大,而迪思卻被稱為公關行業的“黃埔軍校”,您是如何吸引、培養、留住人才的?
黃小川:現在社會的節奏較快,整個公關行業也隨之有些浮躁,所以,公關行業人員有一定的流動是一個正常現象,迪思自然也不例外。年輕人加入一家新公司,其訴求無外乎是三樣東西,第一是希望能夠很快學到東西,第二是希望收入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第三是希望能夠有更大的舞臺展現自我。從這幾點來講,迪思與其他公司有所不同,我們非常愿意給年輕人提供學習和實踐的機會。但除此之外,我們更注重給員工提供一個自由寬松的工作環境,希望他們能在輕松的氛圍中得到歷練。基于公司民主與科學的精神,迪思不大強調等級制度,而是注重員工創新思維的培養,希望他們在遵循科學營銷規律的基礎上,敢于提出并最大限度地發揮創意性思維。
可能因為已經適應了這里彼此相互尊重、相互配合的工作氛圍,很多員工從迪思離職后還會回來,從這種比較普遍的現象中可以看出,我們在人才培養方面具備一些優越性,而這正是迪思與其他公司的獨特之處。所以,對于員工流動的問題,我們的態度比較開放,歡迎員工在其他公司學到很多知識再回來,而對于離職后有很好發展的員工,迪思也會表示衷心祝賀。
《國際公關》:結合民主和科學的口號,迪思在傳播方式上,有哪些創新之處?
黃小川:對迪思來講,民主與科學更是一種精神象征。我們除了 “empowering your brand”這個slogan,還有“實效全傳播”的口號,實際上就是強調傳播的效果。在社交媒體時代,很多公司會關注“全傳播”,即不只關注新媒體,還要顧及傳統媒體在內的各種傳播形式,找到與消費者溝通最有效的方法。比如,對于80后、90后來說,新媒體能夠有效傳播品牌的相關消息,但對50后、60后這批年長的消費者來說,他們可能不會上網買東西,還是習慣通過傳統的電視、報紙獲取商家的信息。所以,在我們為客戶提供服務的過程中,就會注重“實效全傳播”,加強客戶與消費者的交流,因此,迪思在這方面的工作也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國際公關》:迪思成立至今,已經連續10年在中國同行業排名中位居前五,并斬獲各類行業大獎,您認為迪思的核心競爭力是什么?
黃小川:第一,迪思堅持以效果為導向的全傳播,這一點與其他公司相區別,因而,在整個公關行業中也具有較大的競爭力;第二,迪思在公關大數據和大內容等方面不斷創新,并加大了對資金的投入和對人才的吸引,在這方面成功領先很多公司;第三,也是我認為很重要的一點,迪思樂于給員工創造一個好的工作氛圍,讓他們有機會不斷學習新知識,在公關公司普遍壓力較大的情況下,我們愿意給員工提供相對寬松的工作氛圍,讓他們的能力得到最大程度的發揮和提升。
《國際公關》:2016年,中國公關行業已經步入了新的30年,結合整個行業現狀,迪思的未來發展會有哪些創新或突破?
黃小川:從現狀來看,目前公關和廣告的界限越來越模糊,在新的20年的開端,迪思會注重兩方面的工作。第一,迪思未來的工作會以大內容為核心,以內容的分享價值去主導有效的傳播,在新媒體的環境下,我們不僅希望自身創造有價值的內容,更希望激發消費者參與到內容創作中。所以,我們未來的核心工作是大內容的傳播,而且,還會在內容的傳播方式創新上做很多嘗試。第二,迪思非常重視傳播的有效性,借助大數據等先進的科學統計方法,讓客戶清楚與消費者溝通的有效方法,了解自己每一分錢投入帶來的價值。所以,我們不僅要不斷創造有價值的內容,更要讓品牌和消費者進行良好的溝通和互動,并通過大數據的方法,讓傳播更加精準和有效。
《國際公關》: 在“一帶一路”政策的帶動下,對于中國本土的公關公司不斷“走出去”的情況,您有怎樣的建議和期待?
今天,東風汽車貿易公司和中國廣告協會在北京共同舉辦中國汽車廣告史上第一次全國性的汽車產品廣告創意大賽,“中國——東風汽車(商用車)廣告創意大獎賽”,這是東風汽車公司面對入世挑戰,為振興民族汽車工業,將中國馳名商標的品牌進一步植根于中國汽車市場,并通過提高國產汽車廣告創意水平,全力打造中國商用車第一品牌和推動國產汽車進入國際市場的重要舉措。在此,我謹代表東風汽車貿易公司向蒞臨今天會議的首都新聞界,廣告界的各位嘉賓和朋友們表示熱烈地歡迎,衷心地感謝新聞界的朋友們對此項活動的關注,衷心地感謝廣告界的朋友們能夠積極地參與賽事的各項活動,并預祝參賽的各廣告公司能夠取得優異的成績!
下面,我向大家介紹二個方面的情況:
一、關于東風汽車公司和東風汽車(商用車)的產品情況
東風汽車公司(原中國第二汽車制造廠)位于湖北省十堰市武當山腳下。始建于1969年的東風汽車公司,是依靠我國自己的力量,采取“聚寶”的方式設計、建設和裝備起來的現代化汽車生產企業,是國家重點支持和發展的三大汽車集團之一。1981年以第二汽車制造廠為核心的東風集團正式成立。1986年東風集團作為國家經濟改革的試點,首批在國家計劃中實行單列。1993年東風汽車公司被國家批準為國有資產授權經營試點企業,同年開展了以輕轎建設為重點的全方位產品結構調整。1997年東風公司整體通過ISO9001質量體系認證;同年“東風”商標經過對用戶的廣泛調查和推薦被國家工商局評定為全國汽車行業首家馳名商標。1999年“東風汽車”成功改制上市;20__年東風汽車公司整體通過環境14000體系認證。
改革開放以來,東風公司憑借改革的先發效應,保持了超常的發展勢頭,經營規模、經營效益穩居行業前列。1989年起連續多年躋身全國工業500強前十位。經過三十余年的建設和發展,東風公司相繼建成了十堰、襄樊、武漢三大汽車生產基地,并擁有武漢神龍汽車公司、襄樊汽車股份公司、云南汽車廠、柳州汽車廠、新疆汽車廠、杭州汽車廠等整車生產企業和朝陽、南充等發動機生產企業,以及上海浦東汽車零部件和廣東“風神”汽車生產基地兩個新的事業生長點。近兩年,東風汽車公司以年增加銷售收入100億元的速度,保持了企業健康發展的良好態勢。截止20__年底,東風公司擁有職工12余萬人,資產總額達到700多億元。
多年來,東風公司依靠雄厚的汽車產品,材料、工藝、裝備等綜合技術的研究開發實力和試驗體系,逐步形成了重、中、輕、轎、客等寬系列、多品種的產品格局,年汽車生產能力達到50.6萬輛,并擁有了國內市場400多萬的汽車保有量和一定量的整車出口,年產銷汽車和市場占有率一直居于全國的領先地位。
1999年7月1日成立的東風載重車公司是東風汽車公司專門從事東風系列重、中、輕、客等系列產品的商用車生產基地,截止20__年底,公司有員工近3萬人,其中工程技術人員3000多名,主要生產設備6200多臺(套),固定資產原值57億元,公司凈資產為42億元,年汽車生產能力15萬輛,能夠生產12大系列,300多個品種的各用商用汽車,是目前國內規模最大的商用汽車生產基地之一。
東風載重車公司擁有健全的產品開發體系和完整的汽車新產品適應性開發能力。公司成立后,以滿足用戶需求為最高宗旨,實施品牌戰略,瞄準國內外市場的需要,拓寬產品系列,除主導產品中、重系列卡車外,已開發(包括正在開發)有多個系列車型,多種產品,包括多種變型車、專用車、軍用越野車、客車底盤、輕型車等,在國內市場和用戶中都享有較高的信譽。
承擔著東風商用汽車銷售職能的東風汽車貿易公司是東風汽車公司全面負責東風重、中、輕型系列商用車銷售、經營網絡管理、倉儲、運輸和技術服務的國家特大型流通企業。東風汽車貿易公司以“創新抓住用戶、承諾吸引用戶、服務滿足用戶”為營銷理念,相繼在全國范圍內建立了集整車銷售、備件供應、售后服務和信息反饋與一體的強大完整的經銷服務網絡。其中東風特許經銷同37家,東風聯合專營公司154家,東風經銷企業600多家,東風技術服務站500多家,東風技術服務網點1200多個,可全天候為用戶提供周到、滿意、快捷的售前、售中、售后服務。
東風汽車公司以“關懷每一個人,關愛每一部車”為經營理念。即在人文關懷的大背景下,演繹東風公司與內部員工、社會、股東、經銷商、用戶、環境、汽車產品等諸多要素的互動關系,表達了東風汽車公司親和的公眾形象和務實的經營思想。
東風汽車公司以“學習、創新、超越”為經營哲學,即表明東風公司直面國內外激烈的競爭和挑戰,在學習中積累,在創新中發展,在超越中鑄就輝煌,并實現自身跨越式發展的企業哲學。
東風汽車公司創造的企業精神是:“實現價值,挑戰未來”,即從企業和員工開創美好生活的共同愿望出發,將企業利益和員工利益緊密結合在一起,將社會的利益和用戶的利益緊密結合在一起,以形成強大的凝聚力和感召力,共同創造價值,共享美好生活。
20__年,作為東風商用車銷售龍頭和東風公司建設和發展的主戰場的東風汽車貿易公司,取得了東風商用車的產銷增長率高于行業平均水平、東風重型車的產銷增長率高于行業水平、東風商用車的平均銷售單價高于行業水平、東風商用車的銷售收入高于行業水平、東風商用車的銷售服務企業的平均利潤高于行業水平、東風商用車的月度產銷率高于行業水平等六個方面的經營業績,長期保持了全國汽車行業銷售前三強的地位。
未來十年,東風商用車的奮斗目標是:“建設學習型企業,打造中國商用車第一品牌”。根據這一目標,東風汽車公司與國際大公司的戰略合作正在全面展開。為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而實施的與臺灣裕隆公司合資組建的東風裕隆汽車銷售公司、東風裕隆舊車置換公司、東風裕隆保險公司等5家新公司的戰略規劃正在
順利推進,這都將使東風公司獲得更為良好的發展機遇和發展后勁。縱觀東風公司和東風商用車的發展,經過兩代東風人30多年的創業與建設,東風人完成了以兩噸半軍用越野車和東風“富民王”為代表的第一代長頭商用車,以及以東風“康霸”和東風“小霸王”為代表的第二代重、中、輕型平頭商用車的開發生產,使商用車成為東風公司的核心主營業務之一。今天,面對中國入關和新的經濟形勢的要求,我們的目標就是在國內領先,與國際接軌,在全面進行國際合作的基礎上,繼續開發和生產以高技術含量、高可靠性、高速度、經濟、舒適、環保產品為特征的東風第三代商用車,將東風汽車打造成中國商用車第一品牌,并努力培育使之成為國際馳名品牌,這是東風公司持之以恒的戰略目標。
第三代東風商用車的核心,在于產品具有世界級的技術水平。在國內市場日趨國際化的今天,擁有世界級的產品技術,才能在國內市場立于不敗之地才能有效地拓展國際市場。因此,在商用車產品的發展上,我們將堅持走開放式的發展道路,面向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充分利用國際、國內兩種資源,堅持擴大開放,加快豐富和拓寬東風商用車產品線的步伐。以培育企業的核心競爭力為目標,在保持東風商用車在國內市場比較優勢的基礎上,開展國際合作,引進國外先進的產品技術,不斷強化自身的產品研發功能,加快推進以發動機、車身等總成為關鍵技術的能力建設,最終形成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先進的商用車核心技術,確立和保持東風公司形成參與國際競爭的能力,在世界商用車市場爭得一席之地,使東風商用車成為國際品牌。
二、關于組織“中國—東風汽車(商用車)廣告創意大獎賽”有關情況的說明:
基于東風汽車公司商用車產品市場策劃和廣告工作的現狀,為全面提升東風商用車市場策劃和廣告宣傳工作的整體水平,經和中國廣告協會協商,并在中國廣告協會的大力支持下,我們共同組織了這次東風商用車廣告創意大獎賽。組織這次大賽,是東風公司商用車的發展在國內領先,與國際接軌的需要;是東風汽車公司打造中國商用車第一品牌的需要;是東風汽車公司力圖通過改變產品廣告的形象來改變和提升企業形象,塑造企業文化的需要。我們期望通過舉辦這次大賽,以達到進一步鞏固國內市場、拓展國際市場,并尋求能夠與東風汽車公司再廣告宣傳方面進行長期合作的戰略伙伴的綜合目的。
東風品牌是國內著名的汽車品牌之一,她不僅是國內汽車行業第一個馳名商標,也獲得過廣大商用車用戶心目中的第一品牌等眾多榮譽,同時在廣告方面東風公司也多次開辟汽車行業的先河。如1992年在汽車行業中率先在CCTV播放卡車電視廣告。1993年在卡車廠家中率先在全國12個大城市同時“東風汽車”大型霓虹燈廣告。1995年2月16日,在中國汽車廠家率先大規模征集汽車廣告語,全國各地來稿總數超過22萬件,超過了當年春節晚會優秀節目征集大賽8.5萬封的2倍多。今天我們在這里進行了廣告大獎賽,也首開了中國汽車行業承辦大型廣告賽事的先河。
汽車業的繁榮和廣告業的繁榮是同步發展的,廣告行業是市場經濟的先導行業,是企業產品進行角逐和拼殺的號角,是企業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源泉之一。廣告業同汽車業也有共同之處,那就是都是知識密集、技術密集、人才密集的產業,都是社會經濟發展和企業經濟效益發展的先行者。好的廣告必將對產品營銷和品牌塑造起到很大的促進作用。廣告行業更是一門綜合性很強的藝術,除了要有營銷學的基礎知識外,還要有文學、美術、影視、心理學、經濟學、社會學、語言學等多方面知識,這次活動就是東風公司期望各廣告公司對上述知識的綜合運用,對汽車產品的市場策劃和廣告宣傳,不僅要求參賽單位要了解產品,了解市場動態,掌握用戶消費心理,還要進行綜合提煉與分析,這樣才能創造出社會認同、企業認同、用戶認同的廣告作品。誠然,此次活動對國內汽車企業來講,還是第一次,但我們有信心,通過與中國廣告協會的精心組織,終將會評選出一批創意新穎,廣告性強,沖擊力大,宿求明了,定位準確的優秀廣告作品和市場策劃方案。
去年,東風公司正式提出了“打造中國商用車第一品牌”的企業經營目標,我們對品牌的理解和認識有以下兩點:
第一,品牌是旗幟,對內產生凝聚力,對外形成競爭力。品牌是企業在市場上特別是在國際市場上進行角逐的最有力的武器和法寶。廣告作為塑造品牌形象的重要工具之一。只有上升到品牌層次上的競爭,才能擺脫那種僅僅靠資源、靠資金、靠勞動力、靠“價格戰爭”的“低層次”的原始競爭,才能做到靠智慧、靠文化、靠差異化營銷和差異化服務來獲取終身用戶的高層次的市場競爭。也就是說,品牌競爭注重的不是一時一地的買賣,而是更多地著眼于未來的市場,著眼于現實的用戶和培育潛在的用戶,它代表了未來經濟競爭的方向。品牌服務,不僅是“全過程、全天候、全身心”的“質量服務”,更是充滿現實情趣、未來理想、高雅文化和大量信息的“知識型服務”。
第二,在服務制勝和“用戶滿意”的年代,品牌競爭的基本準則應是至高無上的用戶滿意。未來的社會是文化和消費時代,市場營銷中不能使顧客滿意的品牌,必定會喪失其競爭空間。隨著信息的高度發達,在產品同質化的今天,品牌要長期保持自身的優勢難度越來越大,必須把工作重心轉移到用戶身上。對用戶忠誠,才能使用戶成為其忠誠消費者。永遠讓用戶滿意的品牌,是無敵于世界的。東風公司20__年提出了創建優質“東風服務”品牌,具體講就是要全國500多家服務站和1200多個服務網點努力做到用“最短時間解決最復雜的問題”,以新型的服務再塑品牌的優勢,要通過打造中國商用車第一品牌所實施的各項戰略,努力使東風商用車成為中國汽車的領航者,成為馳名品牌的領導者。
通過此次活動,我們力爭達到以下三個目的:
1、尋求與東風長期合作的戰略伙伴
中國汽車品牌要想在競爭中取勝,在著力加強與國際合作的同時,還得努力培養和帶動一批為企業服務的善經營、懂管理、精策劃的廣告商,以專業的智慧和創造力,提升中國品牌征戰國際、國內兩個市場的能力,進而推動中國品牌全面
走向世界經濟的競技場。我們這次開展的廣告創意大賽,拿出1000萬元廣告費對獲獎的廣告公司進行獎勵,以此來尋求能夠與東風商用車長期合作的戰略合作伙伴,實行強強聯合,優勢資源互補,共同為全面提升東風公司繁榮核心競爭力和東風公司的再創輝煌做出積極的努力。
2、全面提升東風汽車廣告乃至整個國產汽車行業廣告策劃和創意水平
目前國內廣告主要集中在藥品、食品、化妝品、保健品的宣傳策劃和傳播上。整個中國汽車行業現在的廣告起點還不高,品牌發展戰略的諸多環節,如設計、管理、策劃、后期評估、對國內和國外汽車行業和產品的了解以及人員的素質等方面都同國外汽車廣告行業有較大差距。還不能適應中國汽車工業飛速發展的需要。
中國的入世必將促使中國汽車工業邁進一個新的發展階段,我們要正視汽車廣告和汽車文化與國外汽車廣告和汽車文化差距。我想,應該看到,加入WTO后,中國經濟的持續發展,為我國廣告業創造了良好的發展機遇,中國的汽車廣告必將成為中國廣告業新的亮點。
3、著力宣傳東風品牌的核心價值
品牌不完全是虛幻的包裝。它內涵極為豐富。也就是說用戶花錢買某種品牌的商品時,不完全是一種純物質的消費,還包含心理上的滿足和補償。我們想通過廣告業界朋友的辛勤勞動,把東風商用車“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的雙高產品戰略和“打造中國商用車第一品牌”,做中國商用車的領航者,做馳名商標的領導者”等企業的目標,把“以人為本,不斷創新,重視社會責任”的企業文化傳播給社會,傳遞東風公司對社會的責任感傳遞東風公司對社會和用戶的親和力,使東風品牌的核心價值觀,得到廣泛而深刻的社會認知度與用戶認同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