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01 16:29:36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哲學碩士畢業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1.封面
碩士畢業論文的封面由論文題目、指導教師、學科門類、專業名稱/研究方向、日期、封面顏色等部分組成,其中:
(1)論文題目
論文題目字數不應超過26個漢字,可以分兩行排列,及中英文對照。
(2)指導教師
填寫論文作者的指導教師。沒有經過學校相關規定批準的合作指導教師,是不允許在論文上署名的,且署名的合作指導教師人數不超過2人。
(3)學科門類:論文編寫者的專業所屬的學科門類,例如工學、文學、哲學、經濟學、法學、理學、管理學等。
(4)專業名稱/研究方向:必須與論文作者的專業目錄表和培養方案書一致。
(5)日期:畢業論文的完成時間。
(6)封面顏色:論文的封面顏色可由各個專業自行擬定,每個專業可以選擇不同的顏色以示區別。
2.獨創聲明及授權說明
獨創性聲明及授權說明頁附于論文的摘要之前,需要由研究生和指導教師本人簽字后方可有效。
3.摘要
碩士論文的摘要由中外摘要和英文摘要兩部分組成。其中中外摘要一般為500-1000字。內容包括本論文的課題的研究目的、研究方法、研究成果及得出的結論。摘要應本著突出本論文的創造性成果或創新點,語言精煉,言簡意賅。摘要應當具自我解釋性,在不閱讀論文全文的前提下,讀者就能夠獲取論文所闡述的主要論點及提供的信息。
英文摘要與中外摘要對應,它是是以英文形式對文章的概述,需要注意的是,英文摘要不是對中文摘要的簡單翻譯,英文摘要頁置于中文摘要頁之后。
在論文摘要后,另起一行用于標明本論文的關鍵詞(3-5個)。用以表示全文主題內容信息款目的單詞或術語,便于文獻標引工作從論文中選取。關鍵詞間用逗號分隔,最后1個詞后不打標點符號。以顯著的字符排在同種語言摘要的下方,盡量以《漢語主題詞表》等詞表提供的規范詞作為依據。
4.目錄
目錄一般列至二級標題,即列出到三級目錄。目錄的內容必須與正文標題及各個章節的標題一致。目錄頁由論文的章、節、條、附錄、題錄等的序號、名稱和頁碼組成,需要另起1頁排在摘要頁之后,章、節、小節分別以1、1.1、1.1.1、1.1.2、2、2.1等數字依次標出,一二級目錄用小四宋體,三級目錄用5號宋體,數字及英文字符采用times new roman格式。
5.插圖及表格
論文中如果涉及到較多的圖、表,可以給出一個清單,附于目錄頁之后。圖表的清單應有序號、圖表名稱和頁碼。
6.正文
論文正文的字數一般至少3萬,它是文章的主體,分為標題、文字敘述、圖表、公式和數據等部分,文章組織形式可結合學科實際的要求和研究課題的特點而定。
7.參考文獻
參考文獻是在研究本課題的過程中,對某一著作或者論文的整體參考與引用。
8.附錄
在論文的編寫過程中,對于不適宜放入正文中的部分,但確實與本論文研究有關的過程或資料均應該放在附錄中,以免影響到論文主體的結構或者論點。
剛剛過去的研究生答辯讓博主感慨頗多,尤其是論文已經過嚴禁審查,貌似還不錯。由于致謝部分未經審查,許多同學出現了十分“雷人”的段子。我自己帶的學生也對我說論文后的致謝是否可不要,博主回答當然可以不要,因為致謝不是必須的。但當我指導的研究生論文完成之后心中沒有一絲感激之情時博主還是有一點傷感。不感謝導師,也應該感謝黨和多年的教導吧。另一個十分嚴重的問題是致謝中出現嚴重雷同,有兩位同學竟然是完全一樣的,可能采用了相同模版吧。
這里轉發20XX級XX同學的論文致謝,寫得不能算十分出彩,但表達的感情卻是真摯的,當然博主也沒有她說的那么好,“那只是一個傳說”。蘇醒同學是我校首批(4+2)全日制碩士畢業生,2006年由我校初陽學院保送成為我的門徒。蘇醒同學讀研期間品學兼優,多才多藝,深受師生愛戴,學位論文“基于歷史發生原理的新課程高中概率教學研究”獲2008年校優秀碩士學位論文,現供職于浙江一所黨校。
致謝
此刻的窗外淅淅瀝瀝地下著小雨,昨天還烈日當空高溫30度,今天卻溫度驟降,天色大變。來金華六年,早已習慣了這反復多變的氣候,也習慣了許多原來的不良習慣。然而至今卻仍沒有養成輕松地表達自己情感的習慣,正如此刻的自己,直視電腦屏幕上那簡簡單單的“致謝”二字良久,卻始終沒有鍵下一個字。我己經能夠深切體味魯迅“說不出話來”的境地,只不過他是被太多的憤懣壓抑胸口,而我卻是因太多的謝意感動而哽咽。
感謝我的恩師——張維忠教授。清楚地記得二年前的那個秋天,一個電話,五分鐘考慮時間,我做下了有生以來最有意義的抉擇,放棄區域經濟的保研機會,選擇了數學課程與教學論。于是,我得以有機會投在張老師門下,開始走上了一條饒有趣味又不失深度的學術之路。張老師常吝于言敏于行,寥寥數語卻總能醍醐灌頂,用無聲的行動來展示治學為人的五彩哲學,他用嚴謹治學扎實研究的實踐來詮釋靛青般深厚的學術態度,用火紅熱情的赤誠之心來教育我們待人接物之道,用黃色雛菊般溫暖關愛的教學方式讓給予我們有了家庭式的幸福感,用有如藍天般廣褒寬容的胸襟來提點我們如何笑面生活,正視挫敗,用青春活力積極樂觀的綠色生活來告訴我們快樂其實可以隨時隨地。張老師用他那特有的人格魅力感染著我們、激勵著我們,從最初不知道自己、不知道的迷茫到今日知道自己、不知道的覺醒,從彼時的搜腸刮肚、生搬硬套堆砌文字,到此刻為這四萬余字的畢業論文點擊保存,是張老師引領著我一路成長。在我為前途擔憂迷茫,為論文焦灼困頓時,又是張老師一次次無私給予慈父般的關愛——讓我挺過了那些難關。在這短短的兩年間,我曾在心里無數次的默念謝謝,但是今天,在面對著這從選題伊始到最終定稿都飽浸張老師無數心血的四萬余字時,卻發現這簡單二字已經無法負荷內心那無限的感激,我想唯有用更加努力地追求卓越才是對張老師最為真切的回報。
感謝傅克昌老師,您的風趣樂觀、豁達睿智常深深地感染著我,每次看到您那充滿童真的笑容總會不由自主在您面前裝嫩起來,真的很慶幸三年前能成為您指導的實隊的隊長,使我能夠更多也更早地向您學習。
感謝楊光偉老師,您的認真細致、嚴謹執著讓我看到了一個學者對于學術的無限熱愛,您所作的研究更給我們帶來了無限的震撼,為我們開闊了更為廣闊的視野。
感謝徐元根老師,您那豐富的人生閱歷,低調的處事原則都給我的學習生活帶來了潛移默化的指導。
感謝蔡鐵權老師,您那深厚的專業素養使我們這些晚輩為自己的淺薄而汗顏,您那嚴謹的教學態度以及對白己近苛刻的學習要求都讓我們為自己的懈怠而愧疚,您那曲折的求學經歷,執著的治學精神更讓我們對您崇敬不己,雖然在師大不過短短六年,卻有幸二度聆聽您教授的課程,大一的《科學史導論》讓我至今仍印象深刻。
感謝溫州二中的謝樹光老師對問卷的指導與建議,感謝溫州第二中學、溫州中學以及溫州第十一中學師生,是他們的積極配合才使得本論文的實證部分得以順利地進行。
此外,還要向我敬愛的師兄師姐,親愛的七仙女以及可愛的師妹們致以最為真摯綿長的謝意,是他們讓我感受到了家庭的溫暖,讓我體味到了團結的力量,或許明天我們將會各自天涯,但我相信總有那么一根感情線牽引著我們,讓我們彼此不會疏遠;同時,還要感謝我們“4+2”課程與教學論專業的其它十二位友人,在他們身上我收獲的不僅僅是互幫互助的同窗之情,更是濃得化不開的親情。
【關鍵詞】:美國教育碩士;培養模式;啟示
【中圖分類號】G642
一、美國教育碩士形成發展的基本過程
美國是世界上最早開展研究生教育的國家之一。19世紀20年代,哈佛學院為取得學士學位并愿意繼續學習的畢業生開設了一些高層次的課程,被認為是美國研究生教育的開端。美國專業碩士研究生教育于20世紀初被納入碩士學位教育系統。1908年,哈佛大學授予全美第一個工商管理碩士(MBA)專業學位,首開專業碩士學位教育之先河。此后,各種專業碩士相繼出現,豐富發展了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教育體系。20世紀初,許多大學都開始授予教育碩士學位,主要是為培養中小學教師而設立的,攻讀該學位的人數也不少,但仍然缺乏嚴格的標準,以及對培養質量的有效控制和監督。二戰以后,美國大學協會(Association of American Universities)提出將碩士學位分為文碩士、理碩士、教育文碩士和教育碩士。前兩者是研究型學位,后兩者為專業性學位。美國大學協會還提出了教育碩士培養的基本要求,包括入學要求,課程學分要求,強調實踐性學習等等。這些要求和標準為當今美國教育碩士的培養奠定了基礎。
二、美國教育碩士的培養模式
2.1 培養目標
在美國,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是指與學術性相對應的應用性取向研究生教育,以主要培養各個專門領域的從事實際應用工作的人才為教育目的,畢業生通常可授予相應專業定向和學科領域的碩士學位或博士學位,在相應層級的學位之前,通常要冠以特定學科名稱,如教育碩士,教育博士,工商管理碩士等。具體說來,美國教育碩士是以培養具有一定研究能力,即具有理論與實踐創新能力的教育領域的教學專家為目標,與學術性碩士相比,它強調掌握更多的直接應用性知識,而不去追求一些原創性研究,這一目標明確指出了本層次專業學位的培養導向,對培養對象的實踐能力和科研能力都作出了一定的要求。由于教育碩士是以應用性為取向,畢業后主要從事教育相關工作,因此,它更注重實踐能力的培養和形成。美國專業學位研究生的培養目標不僅清楚明確,各具特色,而且都切實結合專業學位人才的特點,培養目標歸結于造就科學研究和應用型的人才,著重強化對學生基礎知識、創新能力、組織管理等能力的培養。
2.2 培養過程
2.2.1 招生入學的標準
美國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制度發展比較完善,專業學位得到了社會的認可,并且享有較高的聲望,其畢業生往往能得到比較好的社會待遇。大部分專業學位每年都有兩次以上的入學考試機會,而入學要求也相應較為嚴格。雖然美國專業學位研究生的入學方式較為靈活,各專業院校可根據自身情況來做出決定,但是一般都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的要求:首先要有相應的學位。具體又分為具有相應的學科專業背景的學位和非學科專業背景的學位;其次是相應的推薦信,有些院校對推薦人都做出了一定的限制。教育碩士的推薦信除了一份由教師寫的,還要求參加工作后所在企業或公司老板寫一份;最后是GRE成績單,對母語是非英語的申請者還需要提供雅思考試成績或托福考試成績,且對雅思或托福的考試成績都有相應的要求。美國教育碩士的招生標準往往都要求申請者擁有一定的工作經驗,這有利于整個培養計劃的開展和進行。可以說美國高校對申請者提出各種高要求的同時,也非常重視其他材料的審查,提倡對細節的考察,注重學生綜合素質的評估。
2.2.2培養方式
美國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的培養方式以保證教育質量為目的實行多元化的培養方案,專業學位培養年限的制定依據不同專業的學習要求和學生的具體情況呈現多元化格局。碩士專業學位的培養年限一般為1-3年,不同專業學位的培養年限差別較大、同一專業學位的培養年限也存在著較大的彈性空間。教育碩士研究生的學習年限通常為1-2年不等,分為全日制和非全日制兩種,大部分全日制學生都能在1年或1年半內完成學業,非全日制學生需要2-3年時間。在學習時間上,考慮到學生需要兼顧學習和工作,學院在教學時間的安排上也相當靈活,除了開設全日制(full-time)課程外,還開設業余制(part-time)課程,學生可以選擇晚上或周末的時間進行學習。在保證教育質量的前提下,美國專業院校有權適當縮短原計劃的培養年限,減少學生學習時間,以使學生提前畢業、進入工作崗位。
2.2.3課程和教學實施的選擇
美國教育碩士課程設置強調實效性,突出實踐環節,教育學等方面的原理、規律、技術和方法也均被有機地滲透到其他課程中去。學生有一定的自,可以根據各自基礎和知識結構靈活選擇學習內容。在研究生院對課程設置提出總體要求的基礎上,具體課程由研究生在導師或顧問的指導下自行選擇,因此,即使同一專業方向、相同培養計劃的學生,由于興趣和目的的不同,也會在具體課程選擇上有所差別。教育碩士課程主要由兩部分組成:一是20-26個學分的主修科目,包括所有碩士學位申請者必修的核心科目、教學方法的科目以及中小學教師感興趣的專業理論科目;二是6-12個學分的輔修科目,集中在學生以后所任教的科目領域。教學方式靈活多樣,尤其注重現代教學方式和教學手段的運用,采用案例教學、研討教學、行動教學等,這些教學方式能有效地把理論學習與實踐運用緊密結合起來,有利于師生之間、學生之間充分研討與交流。
2.2.4學位授予
美國教育專業學位的獲得,首先要求學生修完規定的所有課程,
包括完成一定的實踐環節,并取得學分。大部分的教育碩士在修滿規定的學分后,還需要參加綜合水平測試,綜合水平測試的成績是學位授予的重要依據。只有25%左右的大學要求必須有學位論文。測試分為筆試和能力測試,主要考察申請者對所學專業領域基礎知識的掌握程度以及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是否通過測試由本專業的教學指導委員會集體評議。沒有通過者,可以有一次補考的機會。美國教育碩士畢業要求參與科研項目,但對畢業論文不作過多的要求,但是教育博士學位的獲得要求與哲學博士一樣,對課程作業和學位論文都有一定的規范要求和評估標準,但是,教育碩士要靈活得多。
2.3培養條件
2.3.1師資隊伍
優秀的師資隊伍是教育碩士培養的核心和前提。美國教育碩士研究生導師不僅數量充足,而且遴選嚴格、管理規范,不僅要求他們具有豐富的專業背景、來源多樣,而且還要具有較強的實踐能力;校外導師的聘任一樣有嚴格的條件和要求。校內導師和校外導師的密切合作,組成由不同專業背景的導師組,共同對學生進行指導。美國教育碩士研究生的培養,一名學習者可能有多名導師共同指導,導師團隊的人員構成實踐性很明顯,導師必須具備高水平的專業能力,有相關設計和開發經驗及實踐經驗。美國教育碩士培養采取的是“院―系”縱向培養結構和導師集體指導制。學生入學后選擇不同的系,由主要導師負責指導研究生的課程學習和論文研究,其他導師指導研究生開展實際問題的研究,分工明確,相互配合。
2.3.2圖書館與實驗室資源
圖書館藏書資源豐富是一所實力大學的主要標志之一。從美國各高校的圖書館的網站可以發現,各高校及學院都有大量的館藏資料和豐富的專業資料,并配備了高端的網絡檢索系統和先進的計算機輔助設備等,此外,優良的實驗場所和儀器設備,這些都為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提供了堅實良好的支撐條件和保障。在校學生和老師可以盡情享用這些條件進行交流和學習。
2.3.3外部協作
加強外部協作也是美國教育碩士培養的一大特點。導師在指導學生學習期間,往往會要求學生參與實地調研考察,這就要求高校與中小學之間,高校之間,以及高校與企業之間的密切合作。美國有許多大學和社會研究機構、企事業單位達成了合作協議,這些機構與學校之間對許多資源進行共享,進行資源整合,同時也為學校學生提供個大量的實習、實踐機會。部分學校同積極開展國際交流與合作來擴大自身的國際影響力,也有一些學校會提供一些國際課程或實踐,以鼓勵學生走出國門,擴大視野,增長知識。
2.4 培養評價
2.4.1 評價主體
在美國,對教育碩士研究生的培養評價,既有嚴格的內部質量評價體系,也有來自外部政府、專業團體以及新聞媒體等社會力量的評價標準。內部評估主要是指專業院校對本校學生的評估,美國專業學院具有專業學位授予權,即通過政府辦學資格審查的專業院校在具有辦學資格的同時就具有了專業學位授予權,專業院校以對學生的質量評估結果為依據決定是否授予其學位。此外,美國社會性評估力量強大,民間性質的教育質量評估機構享有較高權威。如高等教育資格認證委員會,專業資格認證協會是被美國公眾普遍認可的獨立的民間評估機構。
2.4.2評價程序
美國教育碩士評價標準主要參考以學分制、考試制度及學位論文三種為主,各專業院校的質量評價方法多樣,一般包括課程評估、實踐評估和綜合評估。為了保障教育碩士的培養質量,其認證程序包括申請與審核、自我評估、綜合評估和認證結論等四個階段。關于學分制,各高校一般都要求教育碩士必須達到本專業所規定的學期學分,有的還要求做有一定學分規定的設計作業和調研報告等。相比重視測試學生論文寫作水平的學術型學位,教育碩士則強調學生實踐能力的評估,考核形式多種多樣,不拘一格,一般不要求撰寫畢業論文。美國教育碩士專業學位內部質量評價與外部質量認證共同構成了美國教育碩士專業學位研究教育質量保障體系,它們之間相互促進,相互補充,為保障美國教育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的質量起到了重要作用。
三、啟示
美國教育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模式為美國社會培養了一批高素質的教學實踐型人才,它與學術型碩士研究生教育共同促進了美國教育事業的發展。同時,美國教育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從嚴格招生入學標準到規范的培養評價機制和認證制度都彰顯其特色,針對我國教育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的現實狀況和發展特點,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完善:首先,澄清觀念,轉變觀念,提高教育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的比重,同時明確其培養目標,合理規劃專業學位結構與規模;其次,完善教育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入學形式,改革專業學位研究生招生制度,培養方式靈活多樣;再次,打造一支強大的師資隊伍,擴大高校辦學自,提高辦學的針對性和實踐性,加強高校與中小學、企事業和科研部門的合作,為教育碩士培養提供堅強的支撐條件;最后,發展社會性評估機構,健全教育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質量評估體系。
參考文獻
[1]李森,王振華.中美教育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模式比較研究[J].中國高教研究,2011(2).
[2]傅松濤,王俊景,鄭麗君等.中、美教育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比較研究[J].學位與研究生教育,2004(4).
[3]徐今雅,美國教育碩士培養變革的經驗及啟示――從基于課程到基于標準[J].比較教育研究,2008(5).
[4]田莉,李穎,美國專業學位的發展歷程及啟示[J].中國研究生,2007(8):50
[5]張建功,張振剛,美國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的學位結構及啟示[J].高等教育研究,2008(7):106
王澍現任中國美術學院建筑藝術學院院長,被業界譽為“中國最具人文氣質的建筑家”。49歲的他獲得了有“終身成就獎”意味的普利茲克建筑獎,有人認為早了點,王澍也沒想到會這么快。因為普利茲克獎并不是針對設計師的某件作品而頒發的獎項,而是根據設計師在一定時間內一定數量的作品作出的肯定,所以很多建筑師在60歲時才能得到。而處在特殊發展時期的中國,給了建筑師“提早”獲獎的可能性。
“中國的一個半”
王澍的父親是一名音樂演奏家,業余時間喜歡做木工。他認為藝術家是難以謀生的,所以要求兒子學習理工科。但王澍選擇了一個和藝術有關的理工科專業,建筑學。
這名世界殿堂級大師當年頗有令狐沖的氣質,恃才傲物,“離經叛道”的事數不勝,老師們對他又愛又恨。有的老師看他的方案,一開始時就警告,“你敢這樣做下去就是0分。”但他愣是不聽,照做不誤。結果,他拿到了全年級最高分。因為他手上功夫極好,能把一個0分的作業以極高的標準做完。
這還不算,他大二就宣布沒有老師可以教他;大三覺得商業效果圖太假而拒畫,甚至帶著三四個學生去和教授談判。當年建筑系凡有類似的“抗爭”發生,系里第一個就會想到他。王澍曾說,這種反叛精神都源自錢鐘韓校長所訓話的“不要迷信老師”。不過對于這個“刺頭”,東南大學也給予了足夠的寬容,學校取消了必畫商業效果圖的限制,王澍的畫作屢屢被當作“范本”。
在碩士畢業時,王澍的論文答辯全票通過,但是最后卻沒有給他學位,因為論文的題目叫《死屋手記》。“這個學生太狂了!明顯是在影射建筑系和中國的建筑學界。”有人這樣說。到同濟大學讀建筑學博士時,王澍也沒“悔改”。一位老教授說,他曾經讀過王澍的博士畢業論文,18萬字卻只有幾個大標題。“一連串寫下來,沒有論文的條條框框,就像在寫小說一樣,一氣呵成。但是其中的洞察、思考都很有層次,文字表達也相當到位”。
最廣為流傳的一件事,是他當著導師,也是中國科學院院士的齊康口吐狂言:“如果說中國有現代建筑師,那也只有一個半。半個是你,一個是我!”聽了這話,老先生差點沒當場氣暈。
1990年,王澍完成了獨立設計的第一個建筑項目――為杭州附近的小城海寧設計一個3600平米的青少年中心。此后在接下來的將近10年里,他沒有接任何建筑設計項目。一個老師、同學眼中才華橫溢的怪才,一個學了多年建筑的學生,在“職業生涯”中有10年時間空白,在常人是不可想象的。
那段時間中國“大興土木”,王澍卻和妻子“隱居”在杭州。他經常和工人們一起在民間做裝修,做最基本的工作,調水泥、壘磚頭。尋找靈感,還有畫建不起來的房子。甚至是看看遠山、曬曬太陽也能過一整天。賺錢只是偶爾打零工賺一筆,同是東南大學畢業的妻子盧文宇的工資養起了夫妻兩人。
讓傳統有生氣地活著
在10年“空白”之后,出現在公眾視野中的王澍變得溫文爾雅,像個古人,喜歡簫管、畫畫、印章、書法,文學和哲學書都精讀了很多,《世說新語》不少都能背出來――“設計圖就像國畫一樣。”
他所設計的建筑,也都有著古典文化的內核。2000年,王澍完成了他第一個主要作品――蘇州大學文正學院圖書館。吸收蘇州園林的造園思想,如何讓建筑自然地存在于“山”和“水”之間而不突出,是他設計這座圖書館的主題。在設計中,這座圖書館將近一半的體積處理成半地下。從北面看,三層的建筑只有兩層。矩形主體建筑既是飄在水上的,也是沿南北方向穿越的,這個方向是炎熱夏季的主導風向。2004年,王澍憑這個作品榮獲中國建筑藝術獎。
2007年,王澍在杭州建造了由6個26層的高塔組成的大型高層集合公寓。這是個能“家家都長樹”的奇妙建筑,6幢近100米高的住宅,用200余個兩層樓高的院子疊砌起來,結構如編織竹席,整個連續的立面實際是一座江南城鎮的局部水平切面直接樹立起來。每一戶,無論住在什么高度,都有前院和后院,每個院子都有茂盛的植物。它獲得了2008年德國全球高層建筑獎提名。
其實,他多項作品中讓人最感興趣的,是對古舊建筑材料的循環利用。2004年,王澍完成了中國美術學院象山新校區一期工程。為了發揮建筑材料的可再利用和經濟實用性,他從各地的拆房現場收集了700萬塊不同年代的舊磚棄瓦,讓它們在象山校區的屋頂和墻面上重現新生。16萬平方米的建筑,都是用廢舊材料制作的。
“這幾年,不少古舊建筑被拆除,出現大量磚瓦廢料,我們就有重點地回收舊料、循環利用,中國民間早就有對材料循環利用的可持續建造傳統。”王澍說,“可持續發展是這幾年建筑界關注的一個重點話題。”
王澍身上的文人味道很濃,所以和他聊天很愉快。他對弟子們常說的三句話:“在作為一個建筑師之前,我首先是一個文人”,“不要先想什么是重要的事情,而是先想什么是有情趣的事情,并身體力行地去做”,“造房子,就是造一個小世界”。
在王澍的描繪中,筆者被帶入了他的作品――中國美術學院象山校區的意境。大樹下的朗讀,房頂上的散步,田地里的蘿卜開花……他說這一切就像他的童年回憶――荒蕪的戈壁灘上,一群人在一起朗讀普希金的作品,有一種純粹的精神的美好。
不少建筑大師評價他的作品時說道:“看到設計的清新,人性的表達和對材料的尊重。”整個象山校區的建筑,片片鱗瓦,鋪陳櫛比,重重密檐,錯落有致。如果你看到時,很難想象這些數百萬塊不同年代的舊磚棄瓦,都是從華東各省的拆房現場收集而來的。
“復活那些有尊嚴的材料”
筆者問王澍,你認為建筑在當代中國主要承擔了什么責任?王澍說,過去30年,我們把兩千年才成長起來的城市摧毀了,然后重建。沒有一個城市能逃脫“垃圾建筑”的命運。他曾經看到過一個傳教士在1900年拍的巴黎,也看到過一百年前的杭州俯視照片,真是美得讓人落淚。
在2010年的世博會上,作為寧波滕頭館的設計師,王澍的作品被更多人所熟知。滕頭館,在上海世博會城市最佳實踐區北部項目區中,是最后一個立項、卻第一個完工的展館。也許在此間停留過的人還記得,這是一棟由回收舊磚瓦做成的建筑。為了表達他的生態理念,王澍用“瓦爿墻”來裝飾滕頭館的三面墻體。這些舊磚瓦都是從寧波的象山、鄞州、奉化等地的大小村落收集來的,其中的元寶磚、龍骨磚、屋脊磚都有著超過百年的滄桑。一位德國建筑師看后非常激動,說中國人太了不起了!
堅持特色是推進思想政治教育專業建設的基本路徑,也是實現思想政治教育理論和實踐創新的基本方式。思想政治教育專業特色對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學和研究工作形成導向作用,在教學方面指導和規約著思想政治教育專業人才培養的目標和要求、課程體系以及教學方式,在研究方面形成一定的研究導向和研究側重,凝聚一批具有相同研究旨趣的科研攻關團隊。從總體上來看,近年來全國范圍許多開設思想政治教育專業的院校逐漸意識到專業特色的重要性,根據各自的辦學定位、發展規劃、人才培養規格和學科優勢,開始了思想政治教育專業特色建設的嘗試。比如:一些理工科類的院校依托本校科技研究平臺和研究氛圍,在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論研究和實踐教學過程中突出網絡思想政治教育;一些民族院校和邊疆地區的院校側重于民族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論和實踐探索;一些農林類院校依托本校在環境和生態方面的研究優勢,注重開展生態倫理、生態教育以及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態性思維的研究和教學;還有一些院校依托本校的優勢學科,借鑒和吸收社會學、心理學、教育學、哲學、經濟學、法學等學科的理論和實踐研究經驗,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學科交叉研究,創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專業教學方法,拓展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學視野。同樣也應該看到,這一過程中仍然存在著一定的問題和不足,這主要表現在各院校僅僅是從各自的經驗和傳統出發,從院校自身來看缺乏系統的學科支撐和長遠規劃,從全國范圍內的思想政治教育專業建設來看,又缺乏系統性和整體性的指導和規劃,不利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專業人才培養。當前,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專業建設過程中既要厘清思路、整體規劃、服務大局,又要突出特色、獨樹一幟。具體說來要突出以下三方面特色。
第一,突出思想政治教育專業建設的地域特色。思想政治教育的專業建設是一項面向實際的工作,其直接任務是為教學科研單位、黨政機關和企事業單位培養和輸送人才。從以往的人才畢業流向來看,大部分畢業生扎根于母校所在省市,為地方經濟社會建設貢獻力量,從院校自身來看,各個院校又是才智匯集地方,能夠為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參謀助力,具有較強的才智針對性和輻射力。例如,地處西北地區的學科點培養目標,無論是從扎根西北的畢業生,亦或是學院教學科研貢獻,都為西北地區邊疆穩定和諧、民族安定團結以及經濟社會發展貢獻著重要、獨特的力量。因此,在思想政治教育專業建設過程中,突出地域特色不僅是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也是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專業人才的社會適應力,培養專門性和針對性人才的需要。
第二,突出思想政治教育專業建設的時代特色。改革開放以來,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人們的思想觀念和生活方式也隨之發生了重要變化,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論研究和實踐開展都是圍繞著“人”來展開,時代背景下人的思想觀念和生活方式的變化,這對于思想政治教育專業建設來說,也意味著在內容、載體、規律和方法等方面也需要及時地調適和更新,在教學內容方面要合理安排思想政治教育的現代性、網絡和人學等前沿性問題的教育教學,在教學載體方面要充分利用新媒介這一新的思想政治教育載體,在教學的規律和方法方面也要不斷熟悉新環境下人們的生活學習規律,掌握新情境下的人們的認知習慣、交往習慣和溝通方式。此外,隨著經濟社會發展過程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還需要在思想政治教育專業建設過程中合理設置新的教學研究議題,培育思想政治教育教學科研的時代責任感。
第三,突出思想政治教育專業建設的辦學特色。專業建設的特色是與學校的辦學傳統和辦學性質緊密結合的。一方面,專業建設依托于學校的辦學傳統和辦學性質,在繼承的基礎上突出特色,專業建設的特色也是扎根于學校的文化積淀和學科支撐平臺;另一方面,學校的辦學傳統和辦學性質在專業建設過程中不斷傳承和發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專業特色建設在服務黨和國家的發展規劃和整體部署的同時,也要順應和依托各個具體學校的辦學傳統和辦學性質,在思想政治教育專業人才培養的目標和要求、課程規劃、教材體系和教學方式等方面具體籌劃、形成特色。例如,在民族類院校、師范類院校、綜合類院校、理工科類院校以及職業技術類院校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專業建設應當是各有側重的,即在圍繞黨和國家對于思想政治教育專業建設的總體規劃和部署的前提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專業特色建設一是要根據所在院校的性質設置思想政治教育的專業培育方向和教學定位,二是要基于本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學傳統,設計思想政治教育專業特色建設的總體規劃、階段性任務和目標,形成思想政治教育人才培養的合理導向和不同側重。
二、區分思想政治教育專業建設的層次
思想政治教育作為理論學科范圍內唯一能夠銜接本科、碩士和博士三個培養階段的二級學科,其在不同的培養階段具有不同的教育邏輯和培養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專業本科生的培養是思想政治教育專業三個培養層級的基礎階段,本科生的培養應當從課程體系、教學模式和教學實踐幾個方面展開。
第一,嘗試建立復合型的課程體系。在以往的教育實踐中,往往更多的注重“專”的一面,忽視了專業的通識教育和實踐培養,致使思想政治教育專業培養出現口徑過窄的弊端。拓寬專業口徑需要在課程設置上體現寬口徑,實現兩個“并重”,即:專業教育和通識教育并重;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并重。這就需要在今后的思想政治教育專業建設過程中進一步強化通識教育的課程體系構建,加強思想政治教育專業課程的實踐訓練和實用能力的培養,進一步拓寬本科學生的知識面,提升綜合素質。
第二,積極創新教學模式。要實現本科思想政治教育專業建設的“五個結合”,即思想政治教育教學與實踐的結合、多媒體教學和傳統教育的結合、主干課程和輔修課程的結合、校內教育和校外教育的結合、引導教育和自主教育的結合。在教學方法方面改變以往單純的灌輸教育,綜合運用啟發式教學、提問式教學、發現式教學、討論式教學以及研究式教學等教學方法。在教學目標方面著力培養本科學生的“一專多能”,即在夯實專業功底的同時,實行主輔修制,使畢業生能夠在掌握本專業知識的同時,熟悉輔修專業的相關知識,拓寬就業面。第三,注重本科培養的教學實踐。當前,要在思想認識上高度重視專業實踐的重要性的同時,在教育教學的環節中要進一步強化實踐環節,設立固定的專業實踐基地,形成系統完整的專業實踐體系和操作流程,并且相應地增加專業實踐的考核和評估體系,保障專業實踐的扎實有效開展。不同于本科階段的培養要求,碩士研究生階段更加注重學生科研能力的培養。思想政治教育專業碩士研究生的培養從本科期間的教學為主轉變為科研能力培養為主,注重培養學生的文獻收集的能力、研究問題的發現能力、議題闡釋和論證的能力、邏輯推導能力等。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培養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對于碩士生培養的三年時間里,在不同年級有著不同的培養要求。第一,碩士生一年級階段的培養重點以夯實專業功底、嘗試科研入門為主,在研一階段需要開設思想政治教育專業主干課程,不同于本科階段的課程教學,此階段的要以開放和引導式教學為主,教學內容相應地增加學科前沿和科研方法論的講授比重。同時,積極鼓勵和引導學生閱讀專業相關的經典名典,“制定本專業的指導性(或基本)讀書目錄,以體現思想政治教育專業學術訓練的標準化和規范化要求”。此外,還要注重學生對于通識性科研方法的掌握。第二,經歷了碩士一年級的“磨合期”之后,大部分學生對于自己都有了較為明晰的職業生涯規劃,且導師和學生相互之間也逐漸有了更深的了解。因此,此階段導師對于碩士生的培養要根據不同興趣愛好、個人潛能和職業規劃,因材施教,制定不同的培養方案和培養目標,如,對于完成碩士學業就要找工作的研究生,既要注重學生對于研究方法的掌握,培養學生的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也要根據不同學生職業規劃和定位,有針對性地安排研究任務,培養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對于具有一定科研潛力和研究興趣的研究生,需要指導學生在專業的深度和精度上下功夫,不僅要熟悉人文社會科學的通識性研究方法,也要精通專業領域的研究特性和研究方法,同時,積極引導學生確立固定的研究方向和選題,為之后的研究打下基礎。
第三,碩士生三年級階段在遵循上一階段培養思路的同時,應重點圍繞碩士畢業論文,指導學生熟悉和鞏固所學知識,熟練研究方法論的應用,強化學生在專業研究的精細操作方面的能力。而對于博士研究生的培養則是一種精英式的培養。思想政治教育專業博士研究生不僅要打下理論和思想政治教育專業方面的扎實基礎,而且也要具備較高的寫作能力和獨立的研究能力,能夠對理論和現實中的重點問題展開系統全面的闡釋和解題,并且在自己的研究領域內有所創新和突破。國內目前博士研究生的培養方式一般采用導師負責制,也有采取以導師為主的指導小組集體負責制的培養方式,一般采取導師或小組指導下的博士生獨立研究、自學為主的形式。博士研究生階段的學習和研究對于學科平臺和學術氛圍有著特殊的依賴,這就需要在博士生培養過程中充分發揮本學科領域和相關學科學術群體的整體聯動優勢,為博士生開展研究工作創造平臺、營造氛圍、提供契機。導師在博士生培養的過程中不僅要制定和調整培養計劃、指導研究選題和學位論文,同時也要關注博士研究生的思想政治和道德品質等方面的狀況,使博士生能夠德才兼備。同時,獨立和創新是博士階段學習和研究的重要特征,博士研究生對自己的博士生涯也要有明確的研究計劃和步驟、研究方向和領域、閱讀文獻和書目等,做到有的放矢、循序漸進。此外,博士論文的撰寫也是博士研究生培養的一個重頭戲,在研究主題的遴選上要帶有強烈的問題意識,掌握學術前沿,填補研究空白,回應現實需求,創新研究方法,規避重復選題;在研究規劃上,既要有宏大敘事,又要精細化和操作化,掌握二者之間的動態平衡;在研究方法和論述方式上,既要繼承已有研究方法,又要有所創新突破,既要保證各個章節之間的相互銜接,又要注意具體行文的內在邏輯,確保研究成果的系統性、完整性和連貫性。
三、促進思想政治教育專業建設的協同
關鍵詞: 法語聽寫 聽辨能力 拼寫能力
引言
法語專業四級考試是高等學校法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于2004年設立的,并于同年在全國各專業法語教學單位展開。聽寫不僅是教學的重要手段,還是語言測試的重要內容。
《高等學校法語專業基礎階段教學大綱》(舊版)規定:第四學期末,學生應在25分鐘內(含本人檢查5分鐘)聽寫出200詞左右的短文,短文共朗讀四遍,第一和第四遍通讀全文,中間兩遍以節奏組為單位停頓,語速中等,錯誤不超過10個單詞。但在專四中,聽寫占10分,短文篇幅略有縮減(150字左右)。評分標準為倒扣分制——任何性質的錯誤均扣0.5分,錯誤達20個,該項成績為零。
由于聽寫不同于聽力考試,其要求考生首先具備較高的聽力理解能力,其次對拼寫規則能夠準確地把握。因此下面從聽力和拼寫能力兩方面探討聽寫的相關技巧。
一、強化辨音能力
1.同(近)音辨析
由于平時缺乏相關辨音的練習或者自己的疏忽,一些同學對一些音素的辨識能力不強,導致在聽寫中很難區別近似音的音素,比如:et/est/ai/es等①,Il est en chine.Il es en chine.(這兩句話對于初學法語的學生來說很容易犯錯)
由于兩個詞的讀音一致,因此有的學生根據發音規則將est寫成了es。法語發音規則是一把雙刃劍,一方面,學生可以根據發音規則拼寫出自己不熟悉的單詞,但是另一方面,這些發音規則容易給學生的拼寫帶來很大的迷惑性。解決這一問題的唯一方法就是利用語法知識辨別。例句中的es,是tu的變位。這里只需要聽出主語il就可以很容易地發現錯誤。
2.連音和聯誦
連音和聯誦是確保法語朗讀連貫的重要規則。如果學習者在平時的讀書和說話中沒有養成良好的連音和聯誦習慣,那么他(她)就很難在聽寫練習中對連音和聯誦產生快速的反應。一方面由于聽不懂,造成精神緊張,導致整個考試不能很好地進行下去,另一方面可能好像聽懂了,但是在寫的時候,容易犯多了個字母,或少了個字母的錯誤。事實上,如果我們有良好的朗讀習慣,法語的這一特殊讀音要求非但不會是一種障礙,反而會幫助我們確認單詞的詞尾字母。
3.單詞詞尾字母的辨音
法語中的輔音字母在詞末一般不發音,除了C、F、L、R外。因為它們的不發音,導致學生在拼寫單詞的時候,容易在詞尾輔音字母上犯錯誤。
在這種情況下,在檢查時,學生要運用上下文和語法知識及時發現錯誤,如此就可以避免犯錯。辨音困難往往是由于學生在學習單詞時對單詞讀音掌握不準或錯誤讀音,致使學生聽到這個單詞的讀音也不會想到是這個單詞,造成看到這個單詞認識,但聽到這個單詞卻認為是生詞、僻詞。因此,聽寫時要根據已有的語言技能,對所聽到的詞匯,結合語音、詞匯、語法等基本理論知識做出正確的判斷。
二、拼寫方面
1.動詞變位
動詞變位是指動詞的形式隨著人稱和時態的變化而發生變化。很多動詞在讀音上基本上沒有太大的變化,尤其是第一、二、三人稱單數及第三人稱復數,它們只有在動詞詞尾的輔音字母上不同。在聽寫的過程中,通過發音可以很準確地把握該詞的意義,但是在聽寫時就容易犯漏寫和錯寫的問題。在這里,筆者總結了一些有關詞尾拼寫的小竅門:
Je的變位永遠以e,s,i結尾,而不能是td。
tu的變位永遠以s結尾。
第三人稱單數永遠不能是s結尾。
nous的變位永遠以s結尾。
vous的變位以z結尾。
第三人稱復數永遠以nt結尾。
2.縮寫
縮寫在專業四級聽寫考試中出現的頻率很高,也是學生經常犯錯誤的知識點。主要的錯誤是在聽寫時往注把縮寫誤認為是一個詞或漏掉縮寫的一部分,比如縮合冠詞、需要省音的詞。
3.代詞
在專業法語四級聽寫考試中,代詞的常見錯誤是指代不一致。例如把il寫成了elle,把je寫成了me,把tu寫成了te,lui把寫成了le,等等。這是由于學生在做聽寫時,沒有把握住代詞的先行項,而且這些詞讀音相近,不易辨別,稍一疏忽就會犯指代不一致的錯誤。因此,考生要注意培養正確的語法意識,提高對語法的敏感度,注意訓練前后人稱、數和時態的一致性。
4.性數配合
性數配合是法語中的一個顯著特征。在法語中,性數配合不僅涉及主謂一致,而且涉及名詞和代詞、形容詞和中心語的性數配合。由于性數配合在大部分情況下無法從讀音中聽辨出來,這一塊就成為聽寫錯誤最集中的一大陷阱②。對于性數配合,學生們一定要養成良好的習慣,要有配合的意識。以過去分詞為例:過去分詞在表示完成的時態中都有使用,只要使用過去分詞,就一定要看清楚過去分詞前的助動詞是avoir還是être,如果是以avoir為助動詞,則需要和前面的直接賓語配合,如果是être為助動詞,則要和主語配合。只要樹立了這種意識,則拼寫的時候即使寫錯了,在檢查的時候也能發現并及時更正。
5.大小寫
可能有些同學對這個問題不屑一顧,認為這是最簡單的,所以不予重視,但事實往往相反。我們要注意以下問題:
(1)每句的首字母要大寫,人名、地名等專有名詞的首字母要大寫;
(2)首字母縮略詞都要大寫;
(3)半縮略詞,即只縮略兩個成分組成的詞的第一個成分,或縮略三個成分組成的詞的前兩個成分,最后一個成分保持不變;
(4)要注意帶連字符的后一個字母不大寫,相反,后一個字母要大寫、縮短詞都不用大寫。
6.標點符號
法語專業四級考試說明中明確規定:標點符號的錯誤也要扣分。有些同學認為標點符號不是語言的組成部分的觀點是極其危險的。標點符號不僅對于篇章的建構不可缺少,它在理解文章時也是不可或缺的,是構成語言的有機組成部分。標點的數量有限,所以不存在理解和記憶的問題,主要是學生在平時學習和練習時,要改掉一點到底的壞毛病。只有從點滴做起,在考試的時候才不會因小失大。
結語
影響專業四級聽寫的因素很多,比如錄音的質量、朗讀者的語速和發音,等等,我的老師丁志強教授在我的碩士畢業論文答辯時就舉了一個他親身經歷的例子,有一年的專四聽寫,請的是加拿大魁北克的老師來朗讀的,結果全國的平均分非常低,即使老師也覺得聽起來很困難。本文只是從技術層面提出一些小小的技巧,考生如果掌握這些技巧,在聽寫考試的時候,認真檢查,就可以不犯不該犯的錯誤。
總而言之,聽寫是一種能全面考查學生語言輸入與輸出能力的一種有效測試手段。對于法語專業的學生來說,因為沒有像英語專業學生那么扎實的中學功底,所以開始學法語的時候,就應該端正態度,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全面提高自己的語言水平和能力。
注釋:
①②王欣.法語專業四級統測指導與模擬訓練.北京大學出版社,P6.
參考文獻:
[1]高等學校法語專業基礎階段教學大綱[M].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1988-12-1(第1版).
關鍵詞:教材評估;任務型教學;課堂活動
【中圖分類號】G640
一、研究背景
教材在教學中起重要作用,如Cunningsworth(1995) [1]所言,教材是實現根據學習者需求所制定的目標的最好資源。國外早在20世紀就開始了教材評估方面的研究工作:Seaton (1982)[2]制定了十多條評估標準,Candlin (1987) [3]為提高學生的英語學習水平而設計了評估方法,Hutchingson[4]等 (1987) 提出教材評價的對照法,并設計了一個教材評價的一覽表。
中國在這一領域起步較晚,20世紀末21世紀初,錢瑗 (1995) [5]、周雪林(1996) [6]、王薔 (2000) [7]等人開始介紹和引進國外的教材評估標準。隨著以新課標為指導的教改不斷深入,學校開始擁有自主選擇教材的權利,教師及相關領域的研究者開始重視這一課題。程曉堂(2002)[8]、 高凌飚 (2002)[9]、許朝陽(2007)[10]等紛紛撰文著書進行了闡述。
南山外國語學校是以外語教學為特色廣東省重點學校,采用由香港朗曼出版的原版教材Integrated Primary English Target Oriented Curriculum(IPE TOC) Edition。了解師生的反饋能在一定程度上幫助改進和完善此套教材的編寫,提高教學效果。
二、結果分析
調查使用了兩份問卷調查。教師問卷借用了魯紅霞(2007)在其碩士畢業論文中使用的那套,學生問卷是作者基于教師問卷并仔細研究《中小學英語課程標準》后自行設計。
1、教師反饋
南山外國語學校小學三年級的兩位老師,以下稱為甲老師和乙老師。
1)教材總體目的和要求。兩為老師都持肯定意見:甲老師認為教材能覆蓋五項綜合語言能力素養,即基本語言技能、基礎語言知識、學習情感、學習策略、跨文化意識和交際能力;乙老師認為教材以語言功能、話題、情景、技能、形式、文化等多元文化為綱。
2)課本內容的選擇。甲老師認為選材符合學生實際、興趣和愛好而且比例得當,乙老師選擇了選材基本覆蓋'新課標'中的話題,但比例不夠得當。
3)課本教學內容。兩位老師都選擇了語言知識點呈循環擴展型。
4)課本對人文、自然科學的基本知識及最新發展的反映。兩位老師都給出了肯定的回答,不過甲老師認為分布不夠平衡,而乙老師覺得分量不多。
5)語篇體裁。甲乙老師都認同課本體裁的選擇多樣,包括有敘述文、說明文、信件、詩歌、廣告便條等,都認為課本語篇的篇幅適中。但甲老師認為內容貼近學生的實際生活,而乙老師認為內容遠離學生的實際生活。
6)課本對學生文化意識培養。兩位老師有截然不同的看法:甲老師認為教材在語篇的選擇中顧及了東西方文化的差異,使學生在語篇的學習中提高了文化的意識;乙老師認為教材缺少文化方面的介紹和滲透。
7)活動設計。兩位老師都認為課本中安排的活動比較重視學習策略的培養。甲老師選擇各種活動比例得當而且突出合作性的特點, 乙老師則選擇活動形式有多樣,但比例不當。此外,甲老師認為活動有鮮明的任務型活動性,即有充足的材料輸入,有實施步驟或成果描述,而乙老師則認為有任務型指令,但過于抽象、簡單、不易操作。
8)圖文設計。甲老師認為課本的插圖、表格、漢語提示等資料能很好地為教學提供真實、有意義的場景,突出中心內容,有吸引力;乙老師認為有部分達不到這個效果。
9)內容與難度。兩位老師都認為教材內容兼顧了考試需要和實際語言運用,基本按照教材編寫順序安排教學活動,基本可以在《課程標準》建議的時間內完成教材內容。甲老師認為教材內容起點偏高,難度大,乙老師則認為起點適合,難度適中。不過兩位老師都認為教材適合英語基礎較好的學生。
10)語法。兩位老師都認為語法項目分布過于集中,相應的語法練習和操練適宜,但不重視交際性。
11)聽力。甲老師認為聽力材料篇幅安排合理,乙卻認為安排不合理,不過兩位 老師都認為聽力沒有難易坡度,聽力材料選材具有真實感,生詞適宜,占用的課時適中,但是提供的練習不注重培養學生的聽力微技能。
12)詞匯。兩位老師都同意詞匯在后面的單元中復現率高,甲老師認為詞匯量適中,乙老師認為詞匯量比較大。甲老師選擇詞匯的選擇體現了時代性,因而在現實生活中有較強的實用性,符合學生的實際情況 ,乙老師選擇詞匯的選擇在現實生活中實用性不強,但生僻詞匯不多。
13)口語。兩位老師都認為口語話題多樣,基本符合學生的實踐和興趣。
對教材的整體印象和建議各有千秋。甲老師認為教材內容豐富,難度適中,但配套練習太少。訓練內容不突出,不明顯。 教師用書上的活動合理,可以引起學生的興趣。教師經常自己設計活動,如做海報。乙老師認為教材內容有些過時,且不符合實際生活,教師用書提供的教學方法及教學輔助太少。學生的聽力訓練和口語訓練不足。每個單元中的新單詞及語法過分集中,有的過難,有的過易,分布不均。教師用書提供了一些有用的教學活動,但有些過時,有些單元話題可以引起學生的興趣,但需要任課教師自行設計教學活動。
2、學生反饋
有兩百多名學生參與了這次調查,發出250份問卷,收回248張,其中242張為有效試卷。結果如下:
1) 對課本總體看法。決大部分學生表示對課本滿意,選擇滿意的超過80%。
2) 圖文搭配合理。決大部分學生的認同圖文搭配合理,選擇同意的學生超過80%。
3) 課本難易程度。課本的難易程度適中,只有5%的學生選擇了很難。
4) 詞匯。28%的學生不能分辨詞匯是否難度大,因為每課課文后面沒有新詞表,新詞是由老師按自己的經驗列出。超過40%的學生認為詞匯不難,而30%的學生認為詞匯有些難。
5) 聽力。超過70%的學生認為聽力不難。絕大部分聽力練習是多項選擇和填空題,單純地選擇答案和聽寫單詞已經不再體現學生的聽力能力。
6) 課文話題。超過70%的學生認為課文話題有趣,只有少數學生不認為課文話題有趣。
7)課堂活動。一半以上學生認為課堂活動與生活接近,能學以致用。喜歡在課堂上做游戲和口語練習的人數相當,比較多;喜歡聽力練習和看電影的人數相同,比較少。
三、總結建議
從師生反饋來看,此套教材的質量不錯。圖文搭配合適且有生動的對話,符合小學三年級學生喜歡彩色圖片、簡短介紹的心理需求,對學生完成課本練習有一定的幫助。IPE TOC Edition是在任務型教學法指導下編寫的課本,每個單元的任務使學生有機會練習使用英語知識和技能來解決生活實際問題,能保證學生在交際中使用英語語言,符合基本的教學目標,即"用英語做"。
但IPE TOC有點過時,1997年首印,2000年重印。在日新月異的現代社會,英語學科的知識不斷更新。10年之間,無論在英語詞匯、話題還是教學理念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變遷。教材任務設計有些復雜,老師必須將其分解。有些任務太過陳舊和困難,需老師自己新設計。此外,互動活動未照顧到學生個體差異性。在文化意識傳播方面比較薄弱,幾乎沒有一個章節介紹中國傳統文化或異國文化。課本沒有把新詞單列,老師靠自身的感覺來教新詞,不見得客觀,一些水平相對落后的學生會有壓力,畢竟師生之間英語水平有差距。聽力練習太過簡單,語法分布不均,有些單元太多而有些太少。
基于以上的分析結果,教材編寫者可以考慮在以下方面加以改善:
1. 增加人文、自然科學的基本知識等方面的內容,并注意均衡分配比例;
2. 將語法項目比較均勻地分配到各個單元,在設計語法練習時注重交際性;
3. 逐漸加大聽力難度,設計練習時要注意培養學生的聽力微技能;
4. 將每單元的新詞單獨列出來并配以中英文注釋。
教師可根據實際學生實際需要來做相應調整和補充。此套教材的特色是圖文并茂,對學生有很強的吸引力。老師可以在此基礎上設計一些閱讀和寫作練習。話題和生活接近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圍繞這些話題設計一些家庭作業,方便學生和家長一起來做活動。有些任務過于復雜,需要分步進行,可以圍繞這些主題設計一些簡單的課堂活動,或將活動分成幾個步驟來完成。教師可以重新設計詞匯以挑戰學生的學習能力,還可以用"配音、看電影或卡通片"等活動來替代那些簡單的聽力練習。
參考文獻:
[1] Cunningsworth,A.Choosing Your Coursebooks [M].Macmillan,1995.
[2] Seaton,B.A Handbook of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 Terms and Practice [M] The Macmillan Press Ltd.,1982.
[3] Candlin,C.Towards task-based language learning,Candlin,C;and Murphy,D (Eds.).Language Learning Tasks [M].Englewood Cliffs,NJ:Prentice-Hall,1987.
[4] Hutchinson,T,Waters,A.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 [M]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7.
[5] 錢瑗 介紹一份教材評估一覽表 [J]《外語界》1995(01) 17-19。
[6] 周雪林 淺談外語教材評估標準 [J]《外語界》 1996(02) 60-63。
[7] 王薔 A course in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 [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
[8] 程曉堂 英語教材分析與設計 [M] 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 2002。
[9] 高凌飚 《基礎教育評價:理論工具》[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