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2-28 15:52:17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青少年網絡調查報告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近日,長治市公安局郊區分局打掉一個入室搶劫犯罪團伙,四名少年為了區區幾十元,手持棍棒對一對以拾破爛為生的老年夫婦實施搶劫。當偵查人員抓獲他們后,問他們搶錢為了做什么,他們的回答令人心寒和痛惜:上網。[文秘站網文章-找文章,到文秘站網]
近年來,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網絡越來越成為人們生活、交流、交際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網民的數量成幾何級上升。而網絡帶給人們娛樂和方便的同時,同時也給社會帶來負面的影響,殺人、搶劫、盜竊、等暴力犯罪也跟網絡有著撕扯不斷的聯系。網絡犯罪和與網絡有關的違法犯罪日益突出。筆者根據對郊區看守所在押人員的摸底和統計,110名在押人員中青少年犯罪的有25名,占到20以上,這些未成年犯罪嫌疑人的犯罪性質以盜竊、搶劫為主。而且他們的犯罪原因往往是為了上網或是由于上網受到不良信息的影響。
當前,網絡對于青少年犯罪的影響主要有以下幾個特點:一是荒廢學業、沉溺于網絡世界,使青少年人格和世界觀的發展得不到正常發展,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在押人員王某,15歲。父母是外地務工人員。為了生計,父母常常奔波在外。王某在一個偶然的機會學會上網,之后變沉迷在網絡游戲中,往往通宵達旦,逃學曠課成了家常便飯,原本成績不錯的他對學習的興趣徹底失去。父母給他的零用錢根本滿足不了上網的需求,結果他把罪惡之手伸向了以檢破爛為生的李某夫婦。張某,15歲,父母是農民,家境一般。上學時聽到同學講網絡的事情后,起初覺得好奇,便偷偷去網吧上網。在同伴的指點下他接觸了“非法信息”,新鮮、刺激使他欲罷不能,結果就在2月的一天里,他把同村的一個4歲的小女孩騙出實施了奸。
二是網吧成為青少年違法犯罪的集結地。去年郊區分局偵破的一個青少年犯罪團伙中,該團伙成員起初并不相識,他們在網吧上網時相互結識后,共同的嗜好使他們走在一起,從網絡游戲到稱兄道弟,進而結幫拜伙,走向犯罪的深淵,他們結伙實施搶劫、盜竊、敲詐勒索和傷害,手段殘忍,令人發指。
在我國,青少年學校教育抓得較為扎實,而青少年社會教育則不到位。對于國際旅游島海南省來說,青少年社
>> 青少年社會教育的本質探析 芻議農村青少年社會教育的思路 社會工作介入來滬青少年社區教育探究 淺析我國青少年社會教育 大學開展青少年社會教育芻議 青少年社會教育現狀調查 青少年網癮問題的社會工作介入 青少年社區教育現狀及學校社會工作的介入策略研究 社會工作介入青少年成長教育的實踐研究 武漢市青少年社會教育專家參與模式的思考 博物館在青少年社會教育的作用初探 社會教育概述及對青少年德育的影響 構建青少年社會教育體系 促進青少年全面發展 青少年自我評價與社會工作介入 淺談青少年網絡成癮與社會工作介入 淺談幼兒社會教育的途徑 關于武漢市青少年宮完善社會教育功能的思考 關于永平縣農村留守青少年社會教育狀況的調查報告 當代青少年社會教育現狀及對策思考 我國青少年社會教育現狀與對策研究 常見問題解答 當前所在位置:.
[7]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司法部聯合印發《社區矯正實施辦法》[EB/OL].[2012-02-14].http:///group/topic/27476367/?type=like.
[8]中華人民共和國社區矯正法(2013年2月司法部草案送審稿)[EB/OL].(2016-03-02).http:///content/1510710/11/1993767483981957.sthtml.
[9]史柏年,馬鳳芝.社會工作實務(中級)[M].北京:中國社會出版社,2008:353-355.
[10]樊克寧,等.深圳社工:一人管70個問題青少年[N].羊城晚報,2009-08-03.
【中圖分類號】 R 395.9 G 444
【文章編號】 1000-981
>> 大學生網絡成癮現狀及其對策 大學生網絡成癮與相關因素分析 大學生網絡成癮現狀及其形成與干預機制的理論研究 大學生網絡成癮者個性特征及其與心理健康相關分析 大學生網絡成癮調查及其相關因素分析 大學生網絡成癮問題的現狀及成因分析 大學生網絡成癮現狀及對策分析 大學生網絡成癮現狀及影響因素分析 大學生網絡成癮現狀分析與預防及疏導 某體育院校大學生應對方式與人格特征的相關性 武漢市高職高專大學生網絡成癮現狀及影響因素分析 大學生網絡成癮\主觀幸福感及其相關研究 中學生網絡成癮與抑郁的相關性研究 大學生網絡成癮研究現狀及解決對策 大學生網絡成癮現狀及對策研究 大學生網絡成癮的現狀及對策研究 高校大學生網絡成癮現狀及心理機制研究 高校大學生網絡成癮現狀及對策 某醫藥院校大學生網絡成癮及其影響因素調查 高職院校大學生網絡成癮探析 常見問題解答 當前所在位置:.
[4]許珊丹.大學生傷害特征、影響因素及干預控制策略研究[D].武漢:華中科技大學,2012.
[5]韓慧,湯建軍,張勤.蚌埠市大學生傷害發生現況及其影響因素研究[J].衛生研究,2012,4l(3):508-510.
[6]孫國仁,李紅.網絡成癮與傷害的選擇性機制研究[J].中國醫學倫理學,2010,25(2):119-120.
[7]王嚴嚴。影響徐州高校大學生網球運動的因素分析及對策研究[J].體育世界:學術版。2010(11):2卜23.
[8]袁楊,龍榕,蘇斌.大學生運動傷害情況調查[J].衛生職業教育,2010,28(21):106-107.
[9]李振英,郭向暉.朝陽區中學生網絡成癮及其影響因素分析[J].中國學校衛生,2012,33(6):724-725.
[10]梁維君,龔萍,楊學文.湖南農村中小學生傷害流行病學流行特征與疾病負擔研究[J].中國學校衛生,2012,33(5):635-636.
[11]王聲湧.傷害流行病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3:38.
[12]毛迪,洪曉波.參與體育運動是干預大學生網絡成癮的重要手段[J].安徽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24(7):119-122.
[13]柯惠新,郝向宏,金銳,等。2009年中國青少年網癮調查報告[M].北京:中國青少年網絡協會,中國傳媒大學調查統計研究所,2010.
[14]季瀏.體育鍛煉與心理健康[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
【關鍵詞】 計算機;因特網;行為,成癮;學生
【中圖分類號】 R 395.6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0-9817(2010)05-0530-02
隨著信息技術的高速發展,網絡的出現不僅給人們帶來諸多的便利,也深刻影響著人們的生活方式。據2005年7月21日中國互聯網信息中心(CNNIC)“第16次中國互聯網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05年6月30日,我國網民總數已經達到10300萬,半年增加了900萬,和上年同期相比增長了18.4%。網民中以年輕人居多,其中18歲以下的青少年占15.8%。隨著上網行為的普及,其負面效應如網絡過度使用、網絡成癮(Internet addiction, IA)等健康危險行為也逐漸引起人們的關注。為了解廣州市青少年網絡成癮健康危險行為流行狀況,筆者對2005年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兒少衛生分中心進行的《中國青少年健康危險行為監測》廣州市的資料進行了分析,現報道如下。
1 對象與方法
1.1 對象 抽取廣州市全日制中學9所,中等職業學校4所,共調查有效學生2921名。其中男生1386名,女生1535名;初中生1203名,高中生1161名,職業高中生557名。
1.2 方法 采用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編制的“中國青少年健康相關行為調查問卷”進行調查,內容涉及故意和非故意傷害行為、吸煙、飲酒和吸毒等物質成癮行為、網絡成癮行為、易導致意外妊娠和性傳播疾病的、飲食相關行為、運動鍛煉相關行為等6個方面。本文主要針對中學生網絡成癮行為進行分析。采用集中填寫問卷法,由專業人員利用上課時間組織學生以不記名方式自填問卷,并當場回收問卷。
1.3 統計分析 采用EpiData軟件進行數據錄入并校驗,使用SPSS10.0統計軟件包分析處理。
2 結果
2.1 一般情況 調查的2921名中學生中,在過去7 d內上網的有1978人,報告率為67.7%。其中男生966人,報告率為48.8%;女生1012人,報告率為65.9%。初中生765人,報告率為63.59%;高中生866人,報告率為74.59%;職中生347人,報告率為62.3%。以高中生最高,初中生次之(χ2=41.94,P
2.2 上網時間 見表1。雖然超過40%的中學生在過去7 d內每天上網時間≤1 h,但值得關注的是,有10.24%的學生每天上網的時間達到或者超過4 h,其中男生211人,女生88人,男生的報告率明顯高于女生(χ2=71.4,P
2.3 上網目的 上網目的前3位分別為:娛樂(歌曲、VCD、flash)占60.97%,聊天占60.12%,查閱學習資料占46.73%。其中53.25%的男生上網目的是“玩游戲”,顯著高于女生(33.64%),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126.6,P
2.4 不同性別、年級學生網絡成癮報告率比較 由表2所見,在多種網絡成癮行為中,“總想著網絡有關的事情”、“不上網就感到不舒服”、“希望增加上網時間”、“上網時間超過自己的預想”、“想停止上網又不能自控”、“因上網而不能完成作業或逃學”、“向家長、老師隱瞞上網的事實”等方面,男生的報告率均高于女生(P值均
2.5 父母文化程度及家庭結構對中學生網絡成癮的影響 由表3可見,父母的文化程度對中學生網絡成癮現象的影響不明顯;但家庭結構(學生是否與父母長期生活在一起)對中學生網絡成癮現象有一定的影響。在“總想著網絡有關的問題”、“想停止上網又不能自控”、“因上網而不能完成作業或逃學”、“向家長、教師隱瞞上網的事實”、“因上網與家長發生沖突”等網絡成癮現象方面,不是長期與父母共同生活學生的報告率均高于長期與父母生活在一起的學生(P值均
3 討論
網絡作為一種新興的媒體,在提供知識、娛樂及各種信息方面確實為人們提供了很大的方便。本次調查顯示,有46.73%的中學生上網目的是“查閱學習資料”,說明網絡的出現在學生查找資料、增長見識方面起到一定的積極作用。然而隨著互聯網的迅速普及,青少年網絡成癮問題也日益凸現出來。調查顯示,中學生上網行為比較普遍,上網目的以消遣娛樂(網絡游戲、聊天)為多。男生上網多為獲取信息和娛樂,選擇“玩游戲”的比例顯著高于女生。而在網絡成癮行為方面,男生的報告率也明顯高于女生。這可能與男生有較強的攻擊性、富于好奇和冒險精神以及難于管束等原因有關。隨著年級的增長,各種網絡成癮行為的報告率也有上升的趨勢,高中和中職學生的報告率明顯高于初中生,這與國內的一些報道[2]類似。說明年齡也可能是一個影響因子,其原因可能與高中生或職中生越接近成年,家長和學校也越難以管束有關,也可能與高中和中職學生面臨著高考和就業的壓力,希望從網絡中獲得愉快和滿足,或是以上網來逃避現實生活中的煩惱與情緒問題有關。本次調查還顯示,父母的文化程度對中學生網絡成癮行為的影響不大,但家庭結構的不同對學生網絡行為造成一定的影響。不能長期與父母生活在一起(包括單親、離異家庭或父母在外地工作)的學生網絡成癮行為普遍高于與雙親同住的學生,尤其是在“因上網而不能完成作業”、“向家長、教師隱瞞上網事實”、“因上網與家長發生沖突”等網絡成癮行為方面,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這可能與學生不能長期與父母生活在一起,缺乏關愛及有效監管有關。
中學生有很多健康危險行為,網絡成癮行為是其中之一。調查顯示,有10.24%的學生在過去7 d內每天上網時間≥4 h,這種現象值得關注。長時間使用網絡會使大腦中多巴胺水平升高,令人短時間內高度興奮,但其后的頹廢感卻比之前更為嚴重[3],從而導致惡性循環。此外,由于網絡空間可以超越空間界限建立大量的人際關系,促使人們脫離現實,正是這些心理特點對網絡成癮者產生難以抗拒的吸引力,使他們沉湎于虛擬現實[4]。中學生網絡成癮是社會大小環境與自身特質等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因此在對其行為進行矯正的同時,應注意從社會、學校、家庭等諸多方面入手,加強預防。建議有關本部門和學校重視青少年的健康危險行為問題,研究制定相關策略和有效措施,積極開展健康教育與健康促進活動,加強對網絡成癮學生日常行為的約束,共同創建有利于中學生健康成長的良好環境,降低學生網絡成癮健康危險行為的發生率,確保廣大青少年學生健康成長。
4 參考文獻
[1] 陳曉松.蚌埠職教中心學生上網情況分析.中國學校衛生,2004,25(4):465-466.
[2] 李曉駟,李澤愛.合肥市中學生網絡成癮流行病學調查報告.中國心理衛生雜志,2006,20(1):51-54.
[3] 謝延明.關于網絡成癮對任的心理影響的研究.西南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2,23(5):150.
《家有兒女》是江西省第一檔親子、教子廣播節目,致力為每個家庭提供全新的親子理念、權威全面實用的教子方法和親子方式。節目邀請中國青少年研究會副會長孫云曉、“中國親子關系第一人”――董進宇博士、知心姐姐盧勤等親子教育專家和心理專家提供指導,幫助父母了解孩子的行為,讀懂孩子的內心,掌握與孩子溝通的技巧,解決親子沖突等困惑和難題,與孩子一起成長。節目開播不久,不僅受到領導專家的肯定,也在廣大家長中產生了較大的反響。這個節目成功的重要原因,在于利用了網絡的力量,讓節目插上了網絡的翅膀。
利用網絡為節目開播預熱宣傳
作為江西都市廣播重點打造的一檔節目,《家有兒女》主創人員在策劃這檔節目時就非常注意利用網絡來進行前期宣傳。節目與江西最大的親子家庭網站――寶貝島達成戰略合作,大力做好開播宣傳。除了在首頁開播公告,網站還專門為節目制作了專題網頁,廣大網友可以從中了解到節目的形式和內容,節目正式開播后還可以查詢到內容預告,在線收聽和點播收聽節目,參與節目論壇留言互動。由于寶貝島的大力宣傳,節目共享了網站的受眾資源,積聚了人氣,慢慢就有網民留言關注節目,并陸續申請加入節目QQ群,節目因此未播先熱。后來的實踐證明,節目與寶貝島的合作好比“借雞生蛋”,是充分利用網站擴大節目目標聽眾的捷徑。
借力網絡優化廣播節目整個流程
網絡的力量滲透到人們生活中的每個角落,網絡已經成為當今社會最流行的溝通工具。以參與廣播為例,以前用熱線電話,現在不少人則在網上收聽節目、參與節目,年紀越輕,這種趨向越明顯。通過網絡來參與節目,是廣播節目參與方式的一次升級。熱線實現了廣播的開放,使即時的互動成為可能,但熱線參與受到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導致參與者的數量非常有限。有了網絡這個平臺,更多的人可以通過微博、QQ、聊天室、論壇、留言、投票、答題等方式參與到節目中來,更為難得的是,節目主持人、編輯與受眾之間能夠形成一種平等交流的氛圍。基于這種狀況,《家有兒女》節目在做好熱線參與的同時,大力開發網絡參與功能。
第一,利用網絡的開放性來預告節目。預告節目內容和參與節目的嘉賓,吸引有興趣的受眾提前關注節目,是節目組重要的工作之一。網絡傳播的一個突出特點是它的開放性,廣播利用網絡這一特點,通過設置不同參與方式吸引不同的參與群體,然后給各個參與群體提供個性化的服務。很顯然,通過QQ群、聊天室、論壇等方式參與廣播節目的人,有著不同的需求和習慣,要吸引他們來參與節目,節目預告時就要投其所好,比如QQ群里最好言簡意賅,但論壇就可以長篇大論。與廣播自己預告相比,網絡預告的優勢顯而易見。廣播自己預告,受時間和形式的限制,通常只能在頭一天簡單地播報第二天的主題和嘉賓。在網絡上,以節目QQ群為例,主持人可以將節目的主要內容和嘉賓情況做詳細的介紹,不但不受時間版面的限制,而且形式也可以圖文并茂、音頻與視頻相結合,動用了一切表現手法來增加預告的效果,極大地彌補了廣播的不足。2010年5月,《家有兒女》策劃了一個關于青少年網絡成癮的專題,提前兩周在網上上傳了網癮少年的錄音、嘉賓“網絡媽媽”劉煥榮的事跡介紹,吸引了很多家長收聽和參與這期節目。
第二,利用網絡的互動性來豐富節目。2010年4月一期主題為“家長要不要權威”的節目,主持人在節目開始時就在節目QQ群、論壇里號召大家參與調查,節目結束時,由節目編輯綜合調查結果,形成調查報告,再交給主持人,讓嘉賓結合調查報告予以點評。
實踐證明,網絡的互動讓大家可以圍繞同一個問題,發表觀點,提出質疑,互相辯論,這點廣播熱線望塵莫及。2010年5月節目請來10歲的小學生小歆和她的媽媽做節目嘉賓,小歆幾乎拿遍了全國少兒類英語口語競賽大獎,而且經常閱讀高中生和大學生才能閱讀的課外書,節目當天手里就捧著一本《紅樓夢》。節目一開始QQ群里就有很多家長質疑小歆的家長明顯“拔苗助長”,也有些家長卻認為小孩資質好,“拔苗助長”未嘗不可,數十位家長激烈的爭論在節目結束后還持續了兩個小時。
此外,網絡還是改善節目的有效渠道。聽眾對節目有任何的意見和建議,甚至想聽到哪方面的內容,都可以在網上告訴主持人,便于主持人及時了解大家的需要,并適時改進。
第三,利用網絡的良好覆蓋來擴大節目收聽人群。媒體的生命力取決于受眾的多寡,擴大受眾人群既有利于擴大其社會效益也有利于擴大其經濟效益。目前傳統媒體都在利用網絡提升自己在受眾中的關注度和影響力,經常參與的網上聽眾已經成為收聽人群的重要組成部分。《家有兒女》節目一直注重利用網絡來鞏固并擴大收聽人群,為此節目在實踐中總結出 “請進來”和“走出去”兩套方案。“請進來”就是節目在邀請專家參與節目時,不少嘉賓會把一部分家長也順便請來聽節目。由于這些親子、心理咨詢專家從業多年,他們都有不少忠實的家長客戶,嘉賓參與節目前會告訴家長們《家有兒女》的收聽網址,組織他們收聽節目。如此一來,節目嘉賓就充當了節目的義務宣傳員,他們本身也成為節目的忠實聽眾。我們先后請到來自北京、江蘇、福建、河南、河北、山西、山東等十幾個省市的近百位專家參與節目,帶動了很多外省聽眾收聽節目。此外,節目組人員也經常“走出去”與兄弟電臺同類節目加強交流與合作,共享專家和聽眾資源。如通過加入河南鄭州電臺《親子課堂》節目的QQ群,《家有兒女》把不少該節目的聽眾發展成為自己的忠實聽眾。
廣播網的開通是廣播與新媒體融合的重要舉措
關鍵詞:新課改;小學德育;實施德育教育
面對世界經濟一體化,信息交流網絡化,以及文化發展多元化的新形勢,我國小學德育必須探索出一條適合自身發展的道路。因此,有必要依據新課改理念并結合實踐,對德育脫離學生生活等問題進行分析,探討其原因和改進策略。
一、當前德育工作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1.德育仍被學校及教師忽視。隨著時代的進步,國家政策,以及社會輿論更加注重素質教育,然而,在應試教育的陰影下,學校依然注重成績提升,一定程度上忽視了道德教育。綜觀目前一些學校的德育工作,在具體的實施與落實上存在不盡如人意之處。所謂德育活動,多是為了應付領導的檢查而臨時開展的,檢查過后,又恢復如常,不能很好地在教學中一以貫之地滲透德育。由此可見,德育得不到學校及教師的重視,一旦與教學工作產生沖突,便一切以教學工作為中心,學校德育的質量必然得不到保障。2.學校德育脫離生活實際。當前一些學校的道德工作,目標缺乏針對性和實效性。比如他們用抽象的口號宣傳德育。這樣的德育就等于把德育理論與實際割裂開來,只是將晦澀的理論生硬地灌輸給學生,卻不告訴他們為什么要這樣做及怎樣做等問題。比如,要求學生愛祖國、愛社會、保護環境,卻不告訴他們為什么這樣做及應該怎樣做。這對于思想道德尚未健全的小學生來說是很難理解的。他們需要教師告訴他們應該怎么做,而不是僅僅被動地接受晦澀的大理論。由此可見,當前一些學校的德育僅僅向學生灌輸一些道理,是違背德育的客觀規律的。“實踐是檢驗認識的唯一標準”,這種脫離生活的德育無法取得明顯成效。3.一些學校德育評價失當。德育評價是學校德育工作得以順利開展的重要環節,也是衡量學校德育工作成效的重要方式之一。然而,一些學校的德育評價體系仍停留在初級階段,德育評價失當,缺乏客觀性、公正性、系統性。首先,從評價的方法看,現階段的德育評價僅依靠教師的直接評價,其依據僅依靠學生外顯的道德行為,卻未深入學生道德行為的養成,責任感的確立,以及道德價值觀的養成等,帶有主觀臆斷性,缺乏公正性、整體性及系統性。其次,從評價的范圍看,其評價僅局限于教師的評價而忽視了家庭及社會對學生道德的綜合評價,帶有片面性。4.重理論灌輸輕道德體驗,忽視學生的主體性。道德認知的培養、道德行為的養成并不是自發形成、一蹴而就的,它需要教育者設計教育活動,有目的有計劃地培養、熏陶而成。然而,目前一些小學德育仍以教師說教占主導地位,僅從外部生硬地灌輸理論知識而不在意學生的道德體驗和思維發展,不能從實踐中啟發誘導學生領會事物本質。因此,這種僅僅重視理論灌輸而輕視道德體驗且忽視學生主體性的德育難以取得預期成效。
二、當前德育實施問題的原因分析
1.社會價值多元化沖擊學生思想道德養成。隨著互聯網的飛速發展,社會價值觀逐漸向多元化、多邊化方向發展,小學生的視野相對更加開闊,思維活躍,知識儲備增大。然而,社會中的負面因素也給學生帶來了不良影響。最新調查報告顯示,截止2011年12月底,我國青少年網民規模達2.32億,未成年網民占青少年網民總體的一半以上,達55.9%[1]。由此可見,互聯網絡所帶來的負面影響不容忽視。另一份報告顯示,2011年,我國青少年網癮的比例高達26%,網癮傾向比例高達12%。網癮青少年上網主要目的是玩游戲、聽音樂、瀏覽娛樂新聞[2]。而小學生正處在養成良好行為習慣的關鍵期,學習和模仿能力強,他們對網絡世界的好奇導致其成績下降及消極思想的養成。第三,學校周圍的不良環境也會影響學生的思想,給學校德育造成阻礙,影響學校德育的質量。2.學校德育模式發展滯后難以滿足實際需求。學校德育模式發展的滯后主要在于德育意識、德育評價制度及德育考核制度等方面。一是教師及學校領導德育意識淡薄,榜樣作用不明顯,同時,德育師資力量薄弱,致使德育工作效果不佳,質量不高。二是德育評價制度滯后,缺乏客觀性、全面性、整體性及系統性。三是德育考核制度陳舊,缺乏可操作性。沒有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可供操作的標準,考核無章可循,被動應付。3.家庭德育缺失損害學生身心健康。人們常說,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對孩子思想品德的養成具有潛移默化的影響。然而,家庭德育缺失或是德育方法不當,方法欠妥等問題也很嚴重。一些家長只關注學生的學習忽視思想品質的教育,往往實行專制型教育,缺乏民主平等的家教。一些家長漠視學生的心理變化,出現問題時,僅僅采取簡單粗暴的棍棒教育;有些家長則對孩子過分溺愛,形成了驕橫跋扈的性格。由此可見,小學生家庭德育缺失及德育方法不當,不利于學生良好品德的養成[3]。4.家庭、學校、社會溝通協調不足難以形成教育合力。家庭教育是基礎和起點;學校教育是主體,它對一個人的成長起導向作用;社會教育則是延伸。然而,當前家庭、學校及社會教育存在各自問題的同時,三者之間更缺少溝通協調,未形成最大的教育合力。比如,目前,我國小學的德育教材所宣傳的都是一些積極正面的事情,很少涉及消極負面的現象,而社會卻是復雜多變的。學校德育脫離實際生活,導致學生在校內一套,校外一套,形成了兩種截然不同的價值觀。由此可見,家庭、學校與社會三者之間的不協調一致,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學校德育的力量,使學校德育處于“孤掌難鳴”的位置,因此難免會出現“5+2=0”的教育效果。
三、解決德育實施問題的基本思路
針對問題產生的原因,應從以下方面采取措施。1.學校應更加重視德育的重視。首先,學校應更加重視德育,制定切實可行的德育目標;其次,培養德育教師,加強德育在課堂教學中的滲透;再次,舉辦形式多樣的德育實踐活動,豐富學生的德育活動;最后,增加對德育的投資,為德育提供充足的人力、物力、財力及政策支持。2.優化德育評價制度,注重全面評價。首先,健全德育領導機制,完善管理服務網絡。第一,校級德育領導小組由校長或者校黨委書記掛帥,形成分管副校長、工會主席、學管處主任、家長代表參加的德育工作領導小組,統籌和協調全校德育工作。第二,每個年級設一名專職學生工作的部長及干事,負責全年級德育監督工作。第三,班級成立以班主任為領導,任科教師為輔助,學生代表為成員的班級德育評價小組,保證學校德育層層到位,步步落實。其次,構建科學有效的德育評價機制,遵循公平、公開、公正原則,讓德育評價成為激勵學生發展,促進教師成長的有力推手。最后,學校要堅持德育評價多樣化系統性的原則,從學生的道德行為方式、思想水平、德育知識、德育養成等方面進行綜合評價,避免產生個別教師或班主任的主觀臆斷的現象。3.體現“以人為本”的新課程理念,在生活中進行德育。“以人為本”是新課程理念的指導思想,它強調德育應以學生的日常生活實踐為基本導向,以學生的實際生活經驗為基礎內容,使德育滲透在學生的日常生活中。新課程理念所提倡的“以人為本”就是強調德育應以學生的實際生活為基礎,使學生在生活中體驗和學習道德品質。此外,在德育實施中,教師應尊重學生獨立人格,突出生活主體地位,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作為學生注重實踐的引導者、參與者、合作者。因此,在德育實施中,教師應以學生的自身實際條件和所處的現實生活條件為依據,選擇恰當的德育材料并創設多樣化的生活情境,進而引導學生在生活中體驗,感悟,反思,從而獲得正確的道德認知和道德情感[4]。4.構建三位一體的德育網絡,形成教育合力。學生良好道德品質的養成離不開家庭、學校和社會,更離不開日常生活。德育只有同家庭、學校及社會融為一體,相互溝通協調,才能真正提升學生的道德品質。學校要建立健全德育領導體系及三級管理網絡,創造良好的校園內部環境。首先,要組織校級德育領導小組,構建全員育人機制,初步形成以德育為主導,各班班主任為一體的德育管理主線,形成以學校各部門相互協作德育管理路線。其次,要形成各科教師共同協作,深化德育在日常教學及學生的學習、生活中的滲透,拓寬德育渠道。再次,要形成學生的自我評價、自我督導的教育方式。最后,要轉變德育教師觀念,加強對德育教師的培訓與考核。可建立家長委員會,一方面,為教師與家長及家長之間的溝通和交流提供平臺。另一方面,可以向家長普及家庭德育理念,邀請專家學者向家長傳授恰當的德育方法,為家長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德育問題答疑解惑。應凈化社會環境,創造良好的生活條件。良好的生存環境是學生良好品德形成的關鍵。首先,學校應與政府公安機關合作改善校園周邊和社區周邊的環境。其次,選聘專門的管理監督人員對校園及社區周邊的環境定期進行督導與檢查。最后,借助社會的宣傳力量,弘揚社會與法增強人們的道德意識。人民的道德品質提升得越好,我們的社會發展得才會越快。
綜上所述,德育應從學生的實際生活入手,從理論走向實踐,再從實踐中感悟、體驗,才能真正滿足學生的學習需要,真正體現新課標“一切為了學生”的教育理念。因此,只有把德育理論與實踐結合起來,學生才能真正感受到德育的重要性,進而提高德育實施成效。
作者:張晶晶 夏茂林 單位:西華師范大學
參考文獻:
[1]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2011年中國青少年上網行為調查報告[OL].2011,11.
[2]中國青少年網絡協會2011年中國網絡青少年網癮調查數據報告[OL].2012,08.
[3]高景曉.當前小學德育工作面臨的問題與成因探析[J].創新教育,2014(7):82.
關鍵字:信息技術德育教育教學
一、德育教育在信息技術教學中的缺失
當前,在日常信息技術教學中,德育教育存在很大的缺失。究其原因,我認為在于德育教育方式的簡單化。德育教育以單純的說教為主,忽視了信息技術學科的特點,即以教師為主體,一味強調教師單方面的灌輸,忽略了學生的主體性作用。當外在灌輸得到過分的強化時,學生的主體性就受到了壓抑,德育教育的任務和目標就難以落到實處。
作為一名中學信息技術教師,本著“教育”的思想,從教材的實際和學科特點出發,在平時的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在積極提升學生良好信息素養的同時,也努力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以及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和人生觀。下面談談作者在信息技術學科教學中進行德育教育滲透的幾點做法。
二、創造良好的學習環境,發揮環境的隱性育人效果
美國教育家班杜拉認為:人的行為的變化不是由個人的內在因素單獨決定的,而是由它與環境相互作用結果來決定的。環境的布置對學生有著潛移默化的教育作用,因此學生的學習環境需要我們用心去設計和布置。
我充分利用電腦機房空余的三面墻,開辟了作品展示墻和名人教育墻。每次比賽或者活動結束后,我會將收集的優秀的學生作品、相關活動的照片來充實作品展示墻。同時,每學期的學期結束,我會將下學期教材中涉及的信息技術屆的名人奮斗史制作成展板。這些精心布置的墻面不僅美化了整個教學環境,同時也成為了潤物無聲的德育工具,充分發揮了環境育人的重要作用。
三、培養良好的課堂規范,促進習慣的長期養成
好習慣終身受益。學生時期是一個人形成良好習慣的黃金時期,因此,我們在信息技術教學中不能忽視培養學生的良好習慣。
1. 愛護設備,規范操作。根據信息技術的教學要求,一般都是在電腦機房進行教學的。因其環境的特殊性,我們需要加強電腦機房上課的習慣的養成,尤其是上機的操作實踐課。通常在每學期的第一節課我都會進行始業教育,主要目的就是教育學生愛護計算機設備,強調正確規范的操作,包括正確地開關機、正確地使用鍵盤鼠標、根據要求操作計算機等,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上機操作的習慣。
2. 認真聽講,勤記筆記。信息技術的課堂上往往出現這樣的情況:老師在上面講解,學生在下面講話、玩游戲,同時因其課程的特殊性,往往老師講解的內容或者技巧是書本上所不能找到的,但在實際操作中又會遇到,所以我十分強調上課的認真聽講,并將課堂的紀律納入學生個人的期末評定中。
三、加強良好的網絡道德教育,提升網絡道德素養的積累
隨著因特網的迅速發展,網絡已經成為學生學習知識、交流思想、休閑娛樂的重要平臺。同時,學生也是最容易受到網絡不健康現象的侵害。因學科的特殊性,信息技術的課堂中需要不時地接觸網絡,所以我們在傳授學生信息技術的同時,也要正確地引導學生如何正確地使用網絡和利用網絡信息,培養健康的網絡道德素養。
1.了解道德規范,培養道德意識。在七年級學生入學開始接觸網絡知識時,我就要求學生進入中青網(省略),共同學習《全國青少年網絡文明公約》:“要善于網上學習,不瀏覽不良信息;要誠實友好交流,不侮辱欺詐他人;要增強自護意識,不隨意約會網友;要維護網絡安全,不破壞網絡秩序;要有益身心健康,不沉溺虛擬時空”,并在課堂上探討交流“網上的哪些信息屬于‘不良信息’?”和“哪些行為屬于‘破壞網絡秩序’?”,并要求學生制作了相關“網絡與道德”的手抄報。
2.遵守規章制度,約束網絡行為。俗話說:“沒有規矩,不能方圓”。學校根據國家相關的法律法規以及學校的實際情況制定了《中學生上網行為規范》的規章制度。只有遵守了這些規章制度,學生才能約束自身的上網行為。
在浙教版八上《第九課 各抒己見》的課堂教學中,讓學生在掌握BBS上注冊、、閱覽和回復帖子的同時,滲透網絡道德教育,穿插《中學生上網行為規范》第二章第5條“不得攻擊、謾罵別人的言論”的學習,讓學生在網上、交流信息是要注意語言文明。
四、創設良好的教學情境,加強德育教育的滲透
我在教學實踐中認識到:只有從教材的實際和學科特點出發,在平時的教學情境中滲透愛國主義、社會主義和合作意識,才能在積極提升學生信息素養的同時,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和人生觀。
1. 增強愛國主義、社會主義教育的滲透。《公民基本道德規范》中明確指出愛國、守法、明理、誠信,一個人只有熱愛自己的祖國,才能立志為祖國效力。所以,我們作為教育工作者必須在教學工作中時刻弘揚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和偉大的民族精神,引導學生的愛國信念。
比如,在上浙科版第一冊《計算機的過去、現在和將來》的一課中,在講述計算機的發展史時,不僅要使學生認識到我國研制計算機的起步比較晚,在介紹中國計算機發展史時,更要讓學生知道2000年我國在巨型計算機的研制上已處于世界領先水平,但在2004年被日本趕超,處于世界第二。從落后到領先,增強學生的自豪感和愛國情懷,然后又被超越的現實又能讓學生感受到壓力和肩負的責任。
2.注重合作意識的培養。作為一名學生,想要取得成功,就要學會善于與人合作。此外,與人合作會產生一種和諧親密的人際環境,有益于學生的身心健康。因此在信息技術教學中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讓他們在合作完成任務的過程中,互相學習,取長補短,共同進步。
比如,浙教版八下《第二十二課 綜合實踐——調查報告》中,主要的學習任務是要求學生進行一次問卷調查;根據問卷調查的結果進行數據統計分析,得出有價值的結論;再利用PowerPoint將調查報告制作成演示文稿,進行展示演說。這課的內容其實是對本冊前面知識的鞏固,涉及的知識點比較多,并且實踐操作性也比較強。因此,我采用任務驅動,讓學生成立學習小組,分工合作,共同完成調查報告的制作。每組確定一名組長,負責討論完成“分工合作表”和課上的監督工作。組員根據要求分工完成任務,在遇到問題時,組員共同探討解決。最后的“交流評選”中還進行了“星級小組”和“星級組員”的評選活動。這樣,不同的學生在得到不同的發展的同時,也能切身感受到合作學習的快樂、成功的喜悅。
調查主題 成員
問卷調查表設計
統計調查數據
結果分析
制作演示文稿
以上是本人在信息技術課堂教學中的滲透德育教育的幾點做法。其實,德育教育在信息技術課堂教學中的滲透,是一項長期的、反復的、循序漸進的工作。我們要充分發揮信息技術學科特長,結合教材的內容和學生自身特點,在課堂教學中對學生有機地進行德育教育的滲透,這樣才能完成新時代賦予我們每一位教師的使命。
參考文獻:
【1】李藝.信息技術基礎(必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