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2-27 11:21:31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解剖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本教材以運動系統為主要內容,著重講述骨骼、關節、肌肉三大器官,包括骨的結構、成分、性能及其生長;關節結構、功能及影響因素;舞蹈主要運用關節及在訓練中如何保護;下肢肌肉、軀干肌肉的位置、功能及如何訓練等等。本教材對肌肉工作原理、工作方法進行分析,并有舞蹈動作分析舉例;探討舞蹈演員的體能訓練,包括影響運動素質的因素及發展素質的方法和注意事項;對兒童少年與女子舞蹈訓練特點等均作了闡述。作為教材,同時兼顧人體解剖學的基礎內容,簡述人體九大系統的組成、功能以及與舞蹈的關系。
序言
第一章 人體結構概述
第一節 人體組成概述
一、元素
二、化合物
第二節 細胞與細胞間質
一、細胞
二、細胞間質
第三節 組織
一、上皮組織
二、結締組織
三、肌組織
四、神經組織
第四節 器官與系統
一、器官
二、系統
第二章 運動系統——骨與骨連結
第一節 骨骼概述
一、全身骨分布
二、骨的形態
三、骨的構造及功能、
四、骨的化學成分及物理性質
五、骨的發生與生長
六、影響骨生長的因素
七、骨齡
第二節 骨連結
一、骨連結分類
二、關節 的結構
三、關節 的運動
四、影響關節 活動幅度與穩固性的因素
第三節 下肢
一、下肢骨
二、下肢骨連結
第四節 軀干骨與軀干骨連結
一、軀干骨
二、軀干骨連結
第五節 上肢骨與上肢骨連結
一、上肢骨
二、上肢骨連結
第三章 運動系統——骨骼肌
第一節 骨骼肌概述
一、肌肉的大體結構
二、肌肉的輔助結構
三、肌肉工作的術語
四、肌肉的物理特性
第二節 下肢肌
一、髖關節 運動肌群
二、膝關節 運動肌群
三、踝關節 運動肌群
第三節 軀干肌
一、脊柱運動肌群
二、胸廓運動肌群
……
第四章 肌肉工作和舞蹈動作分析舉例
第五章 舞蹈演員體能訓練
第六章 其他系統簡介
第七章 兒童少年與女子舞蹈訓練
參考書目
由于電腦、智能手機等網絡終端的普及應用,互聯網已經改變了人們獲取知識的途徑。近年來,網絡教學在各高校陸續展開。網絡教學的主要優點是以學生為中心,能夠充分的發揮學生在整個教學活動中的主導性和積極性。網絡能給學生提供形象直觀、互動的學習環境和圖文聲像并茂的解剖學學習材料。就信息量而言,是傳統教學無法比擬的,而且還能很方便的查找與解剖學相關的醫學知識,所以學生可以依據自己的學習訴求,進行主動學習。在解剖學的學習過程中,學生可以隨時、隨地的就自己不明白的問題或是學習過程中的疑惑通過網絡與老師或同學之間進行交流、探討。這樣不僅可以進一步激發學生學習解剖學知識的興趣,還可以進一步加深與老師、同學之間的友好關系。因此,網絡教學可以彌補傳統教學的一些不足,甚至在某些方面還可以進一步拓展傳統教學的優勢。但是,網絡教學也有其自身的缺陷。首先,學生不受老師實時的控制,導致自主學習的自由度過大,加之部分學生由于自我約束能力較差,不能有效的利用網絡進行自主學習。其次,教師在網絡教學過程中,如果沒能積極的、有效的引導學生,不僅會使他們學習自主性下降,還會打擊他們的學習積極性。
總之,傳統教學與網絡教學各有優勢,然而他們的不足之處也是客觀存在的,所以在人體解剖學教學中應該將這兩種教學方法進行相互融合,優勢互補。
2傳統教學與網絡教學融合后在人體解剖學教學中的實踐
前期實踐已表明,學生的學習效果與網絡利用率呈正相關(=0.22),但是相關性不大。總結后發現,學生在利用網絡學習的過程中,沒能對其進行有效的監控和引導。因此,本次實踐吸取前期的經驗,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積極的引導學生以提高網絡利用效率。另外,教師將學生利用網絡學習的情況作為平時考核,經常關注網絡平臺的動態,并時常的給與鼓勵,及時處理學生的問題或疑惑。
選取天津中醫藥大學七年制一年級學生105名為觀察對象,依托學校的BB網絡教學平臺,統計他們在網絡教學平臺上的瀏覽次數、論壇訪問次數和論壇參與次數,并分析與考試成績的相關性,匯總他們的反饋信息。通過3個月的考察,統計結果顯示人均網絡平臺瀏覽數為287.99±197.71,論壇人均參與數為86.06±93.18,人均發帖數為2.78±4.23,考試平均成績為68.04±14.83。從數據中可以看出,在本次實踐中學生對平臺的瀏覽數較上次有明顯提高(上次實踐瀏覽均數為127.71±69.90),但是數據的離散程度較大說明有一部分學生未能充分的利用網絡進行自學。用SPSS19.0統計軟件分析上述數據與考試成績的相關性(表1)。分析顯示,網絡瀏覽數、論壇參與情況、發帖數與考試成績均呈正相關其中考試成績與網絡瀏覽數的相關性比兩種教學方法融合前有明顯的提高。從學生反饋的信息中,可知他們的知識面比融合前要廣,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比融合前有所提升。
長期以來,國內大部分院校口腔醫學技術專業使用的《口腔解剖生理學》課程標準,其制定和崗位需求脫軌,沒有突出實踐能力的培養;教學內容選取不合理,在教學中不能按照工作任務合理安排教學內容的先后順序,理論課比例大,實踐教學環節薄弱,學生操作少,動手能力弱。這些因素導致了口腔醫學技術專業學生普遍厭煩牙體形態的枯燥理論知識,所接受的牙體雕刻訓練又較少,觀察能力、創新能力、協作能力、崗位適應能力弱,這與現代口腔專業的需求差距較大。
2實踐教學改革措施
2.1創新教學模式
作為培養口腔工藝技術學生基本技能的專業核心課程,教學模式在設計上注意學習任務與崗位實際需求一致,與后續專業課程緊密銜接,設計融學習過程于工作過程中的職業情境,模擬義齒制作的工作任務,針對性地采取任務驅動、項目導向、工學交替、課堂與校內外實訓基地一體化等行動導向的教學模式。該課程的實踐教學要打破傳統以單純模仿雕牙教學為主,教學場地主要在實驗室進行的固有模式,把實踐教學放在校內仿真工作場景的實訓室和校外全真工作場景的實訓基地,讓師生都以職業人員身份開展教與學,實施“理論與實踐一體化”教學組織形式,改變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兩張皮”現象,把做的過程與學的過程有機事整合,體現教學過程的實踐性、開放性和職業性。
2.2多種教學方法與現代教學手段的運用
必要的牙體形態雕刻訓練,可以逐漸熟悉與掌握牙體的解剖形態與特征,對每一顆牙達到理解并詮釋其特征的程度,牙體雕刻訓練是必不可少的。從對牙體形態的基本認識,到再現每顆牙齒的細微結構都來源于熟練的牙體雕刻技術。通過反復訓練,將牙體解剖形態雕塑作為實訓課程是實現培養合格口腔工藝技術人才的有效途徑。教學中單純的理論講解,學生接受的慢,理解有困難,而且學生厭學枯燥的牙體解剖知識。這就需要在實驗課上把學生沒有理解吸收的理論知識彌補回來。當代大學生普遍具有豐富的文化底蘊、強烈的好奇心、求知欲,簡單的書本知識已不能滿足他們的需要,他們迫切需要的是適應崗位的能力知識。所以實踐教學不能簡單的就是讓學生去模仿雕刻一顆牙,而是鍛煉學生對牙體形態的應用能力、對事物的明銳觀察力,對工作崗位的適應能力;除了培養學生的智商,還要兼顧學生情商的培養,在實踐教學中要注意學生團隊之間協作能力的培養。
2.2.1以項目導向、以工作崗位實際工作任務為內容
實踐教學中以項目導向、以工作崗位的實際工作任務為內容,教學內容與崗位要求完全對接,融“教、學、做”為一體,采用注重崗位職業能力培養的項目教學法,突出教口腔解剖生理學實踐教學改革與建設鄭曉梅(白城醫學高等專科學校吉林白城137000)摘要:口腔解剖生理學是高職院??谇会t學技術專業的必修課程,學好本門課程對畢業后的工作有重要指導意義。如何在較短的時間內中讓學生學到最有價值的實踐技能技巧知識呢?筆者通過多年教學工作的經驗積累,在分析口腔醫學技術專業口腔解剖生理學教學現狀的基礎上,本文僅從創新教學模式,運用多種教學方法與現代教學手段等方面提出相關建議;教學中以校內實訓課堂為主場,解決教學中的重點與難點,輔以知識講授課堂解決學生必備的職業理論知識。以競賽課堂為延伸,培養學生扎實的職業技能和良好的職業素質,不斷提高口腔解剖生理學實踐教學的教學質量。關鍵詞:口腔解剖生理學實踐教學教學改革教學建設中圖分類號:G420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3791(2015)03(a)-0137-02學過程的可操作性。在項目教學法中充分體現工學結合,提高課程教學的針對性和效率。該課程應采用以項目導向、以專業人員的實際工作任務為線索,融“教、學、做”為一體,注重崗位職業能力培養的項目教學法。在理論課教學方面,要讓學生掌握牢固而扎實的牙體解剖學及相關理論及知識。課堂講課中采用多種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和工具,包括多媒體幻燈片、錄像、動畫及像片、投影、實物教具和多種多樣的教學模型,使抽象的內容形象化,并易于理解和掌握,以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在教學方法上突破傳統的單純教師講授的模式,采用融“教、學、做”為一體,注重學生技能的訓練,并按教學不同階段制定不同的教學要求,先教會學生怎么操作,學生按照教師的指導學會操作,再要求學生在學會做的基礎上積極創新。
2.2.2積極改善實踐教學手段
隨著現代化教學技術的日新月異,要積極改善口腔解剖生理的實踐教學手段。制作教學課件、教學錄像、VCD光盤等豐富的網絡課程資源,配有現代化多媒體教室、計算機、打印機、掃描儀、刻錄機、投影儀、數碼相機等先進的電化教學設備。適應時代的要求,保障學生隨時隨地學習。
2.2.3教學中采用啟發引導法
教師示教只是教會了學生雕刻工具的正確使用方法及雕牙的方法步驟,起到了啟發引導的作用。而雕牙過程中很多技巧,鼓勵學生在實踐中不斷摸索、創新與總結。為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實踐教學中要注意循序漸進。以右上頜中切牙的牙體形態練習為例,我們的實踐教學是這樣開展的:先從視覺上使學生知道這顆牙的大體形態:觀察牙體模型,之后理解牙體形態,在紙上描繪三倍大牙體形態,進而縮小描繪二倍大、一倍大的牙體形態;如果有學生繪畫基礎較差,可描繪5倍大甚至更大的牙體形態,直至描繪標準為止;為便于學生的操作,先進行放大三倍的牙體雕刻,再縮小進行一倍大的牙體練習;最后在石膏牙列上進行滴蠟塑形的練習。由于學生的動手能力和理解能力的層次不同,在實踐教學中,學生的雕刻進度參差不齊,雕刻作品的質量有高有低。對此,我們將學生分成若干個學習小組,每組選擇一名雕刻技術好的同學為組長,幫助、指導本組成員共同進步。這種互幫互助的助教小組,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團結協作精神,有助于學生養成自主學習的好習慣。
2.2.4開放實驗室,設置競賽課堂
實踐教學中,學生的學習熱情較高,而課堂時間有限。為便于學生的練習操作,在課余時間開放實驗室,保證學生有充分的時間練習雕牙;實驗室隨時開放,確保學生有地方練習雕牙。對學生而言,課堂教學是他們學校生活最基本的構成,它的質量直接影響學生當前和今后的發展和成長,對于教師而言是他們職業生涯的最基本的構成,它的質量直接影響教師對職業的態度和感受,生命價值的體現和專業水平的發展。現代課堂教學應該處處閃耀人性的光輝,對學生是如此,對教師也是如此,這才是人類社會發展和教育發展的價值所在。如何使課堂教學更加富有激情和活力,讓師生共同來體驗和享受這種學習活動的快樂,保持和堅定學習的信念和發揮學生主動學習的潛力?答案是比賽。比賽能最大程度的調動人的積極性和潛能。在口腔解剖生理學的實踐教學中設置競賽課堂,可大大激勵學生練習和操作的積極性,營造學生競相練習的氛圍。每月舉辦的牙體雕刻技能大賽,精神抖擻的、激動人心的競賽場景,使學生都會自然而然地全身心投入,以極大的熱情參與競爭,取得令人滿意的教學效果。每年舉辦的省級比賽、國家級牙體雕刻比賽都吸引了大批學生的參與,學生在積極練習的過程中,早已超越了參加比賽的境界,而是轉化為腳踏實地的練技能。競賽為學生提供了相互學習、團結協助、朝氣蓬勃、公平競爭的學習環境。能鼓勵他們滿懷信心掃除障礙、解決困難并且提高自我解惑能力。
2.2.5與時俱進,信息網絡必不可少
世界已進入信息時代,運用信息網絡能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優化教學過程,加大信息量傳授,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發展學生智能,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對教學過程的各環節都將產生深遠的影響。對于口腔解剖生理學的實驗課同樣離不開網絡。該校已建立校園網,各教室配備了先進的多媒體教學設備,以供教師和學生隨時使用。校內電子閱覽室方便學生課余上網查閱各種信息資料,本課程實踐教學相關教學資源已在學校網站運行多年,網上開通良好,教學資源豐富。利用網絡技術,我們還將建立課程網絡,把課件、雕牙視頻、參考資料、習題集等教學相關材料掛在網上,開設學習互動平臺,學生可以在上面進行交流,形成一個很好的網絡互動平臺。
2.3建立多元實踐考核方法,引導學生知識、能力和素質協調發展
葉片解剖結構觀測方法:從每個小區選取5株有代表性的植株,采集倒二葉葉片,制作徒手切片,葉片采集時期為穗分化期。葉片剪切成2cm長,將新鮮土豆切成正方體作為加持物,削平土豆后將葉片加持,連續切片,選取薄厚適中的切片進行臨時裝片,鏡下觀察。葉片表皮和氣孔的觀測:光鏡觀察步驟:洗凈葉片吸干葉片上水分用膠帶粘掉表皮毛用指甲油撕片法(在葉片上下表皮均勻涂抹一層透明指甲油,待指甲油干后用鑷子撕取上下表皮,制成裝片)在顯微鏡下觀察記錄氣孔的數量和葉片形態。電鏡觀察:樣本固定于2.5%戊二醛固定液,經過一系列沖洗、脫水、干燥、噴金,最后在掃描電子顯微鏡下觀察。莖的解剖結構和測定:直接徒手切片法分別切取第3莖節的穗莖,切成10μm左右的切片,顯微鏡下觀測。主要觀測以下指標:表皮細胞厚度、皮層細胞厚度、薄壁細胞比值、維管束面積、韌皮部面積與木質部面積。幼穗的電鏡觀測:取枝梗分化期的幼穗,固定于2.5%戊二醛固定液,經過沖洗、脫水、干燥、噴金,最后在掃描電子顯微鏡下觀察。
2結果與分析
2.1張雜谷3號葉片的解剖結構和分析
2.1.1張雜谷3號葉片具有C4植物葉片特征從張雜谷3號葉片解剖結構可見,谷子的葉片具有明顯的C4植物特征,即具有“花環”(Kranz)結構。谷子維管束細胞(Bundle-sheathcells,BSC)分布密集,間距小,每條維管束都被發育良好的大型BSC包圍,外面有葉肉細胞(Mesophyllcells,MC)。從圖1可見,張雜谷3號葉片還有一些特殊的結構:張雜谷3號葉脈面積大,葉片的維管束大而密集。葉片的BSC大而且密集,有的BSC之間緊密相連,有的MC與BSC緊密相鄰或者僅間隔1個細胞,這些結構特點有利于葉肉細胞與BSC間的物質交換,有利于光合產物向維管束的就近轉運;植物的光合作用主要發生在BSC,具有大和豐富的BSC可以為光合作用提供更多的空間,因此,BSC是評判光合產量的重要指標之一,發達的BSC和張雜谷3號的高光合效率相關(圖1-A);最后,張雜谷3號的葉綠體體積大、數量多,無論葉肉細胞還是維管束鞘細胞都可以看見濃密和較大的葉綠體(圖1-D,箭頭所示),葉綠體是光合作用的場所,細胞葉綠體的數量是篩選優良品種的重要指標之一。從以上的特征可見張雜谷3號是通過C4途徑來進行光合作用的,其解剖結構的諸多特征表示張雜谷3號可以更高效地利用光能進行光合作用,為其抗旱、高產打下基礎。
2.1.2張雜谷3號的葉片結構具有明顯的抗逆特征張雜谷3號的2個葉脈之間的上表皮中有大量的泡狀細胞(Bulliformcell,BC),每組泡狀細胞類似展開的折扇形,中間的細胞大,兩旁的較小,它們的細胞中都有大液泡,不含或少含葉綠體,谷子的泡狀細胞主要分布在主脈,占主脈面積的近一半(圖2)。泡狀細胞與葉內卷和折疊有關。當葉片蒸騰失水過多時,泡狀細胞變得松弛,而使葉子能折疊或內卷,以減少蒸騰;當蒸騰減少時,它們又吸水膨脹,于是葉片平展,這和谷子在干旱條件下的適應性密切相關。通過顯微鏡觀察葉片上表皮,可見細胞排列規律,沿葉的長軸方向成整齊縱列。表皮細胞近長方形,長軸與葉的長軸平行,端壁較平,側壁具細密鋸齒,相鄰兩列細胞側壁嵌合緊密,外壁角化且含硅質,可形成乳突(圖3-E)。張雜谷3號的表皮細胞包括短細胞和長細胞,短細胞包括硅細胞(Silicacell,Sc)和栓細胞(Phellemcell,Pc)(圖3-F箭頭所示),二者常成對分布,硅細胞內充滿硅質,外切向壁外突成齒狀或剛毛狀。表皮細胞硅化及硅細胞的存在,增強了葉片的硬度和抗病蟲害的能力。掃描電鏡觀察也表明,張雜谷3號葉片表面有狀突起,表皮具有表皮毛,起到了反射強光、減少葉表面空氣流動、防止植物體內水分過多喪失的作用。在葉脈的上下表皮處有1~2列啞鈴型的硅化/木栓細胞列,兩硅化/木栓細胞列之間有幾排氣孔列,氣孔邊緣有幾個長形的狀突起,狀突起呈不規則的分布。張雜谷3號的狀突起的分布非常密集,尤其是主脈的狀細胞具有4排,較一般品種2~3排多。具有密集的硅化/木栓細胞及狀突起表明谷子的抗旱、抗病蟲能力強。張雜谷3號的氣孔密度大,上下表皮氣孔數目有一定差異,其中下表皮氣孔數約為440個/mm2,上表皮氣孔數為320個/mm2。一般谷子品種在硅化/木栓細胞兩旁各分布2~3排氣孔列,而張雜谷3號在硅化/木栓細胞兩旁分布1排氣孔,氣孔分布是以單列的形式出現,在缺水條件下,氣孔主要在葉片下表皮密被,且其密度隨著干旱程度的增強而增加,氣孔面積則隨之減小,有利于保持水分,是植物應對環境脅迫的重要機制。張雜谷3號密集的氣孔和其高產抗旱的特性相關,同時從形態看張雜谷3號的氣孔具有小而內陷的特點(圖3-E,箭頭),以上的特征都符合抗旱品種的特性。
2.2張雜谷3號莖的解剖結構和分析
2.2.1張雜谷3號莖的維管束發達,具有高產潛力從張雜谷3號莖的節間橫切面可以看出(圖4),谷子莖有表皮、基本組織和維管束3個系統,谷子的莖節是中空的,有較大的通氣腔。表皮由一層細胞組成,表皮下為厚壁細胞帶,通常有1~5層厚壁細胞,里面為基本組織,基本組織細胞的體積由外向內逐漸增大,內、外5圈維管束分布在基本組織中,相間排列,外圈較小內圈較大,維管束都已分化成為韌皮部和木質部。谷子莖節間有完整的中空通氣腔,另從莖節的主脈通氣腔的發達程度亦可以看出,谷子莖的細胞排列緊密,莖的維管束上下機械組織延伸較發達,圖4可見,莖的維管束排列緊密、維管束大而發達,莖中的維管束數量平均為70個,占谷子基本組織的三分之一,發達的維管束是水分和礦物質充分運輸的保證,可以保證更多的營養物質輸送到“庫”中,從而能夠保證高產。
2.2.2張雜谷3號穗頸維管束含有大量淀粉粒張雜谷3號穗頸維管束鞘逐漸與表皮下的厚壁組織相連(圖5),谷子外側維管束小,內側維管束大,即外側強度較大,內側強度較小,同時用較少的材料獲得較大的強度,增強抗倒伏的能力。表皮下的厚壁細胞層數和同一維管束鞘的厚壁細胞層數在不同部位變化較大(圖5-A,B)。這可能是莖自下而上發育的結果,有利于增強基部機械支持力,防止倒伏。外圈維管束鞘厚壁組織左右兩翼發育延伸成筒狀的現象,越靠近穗頸的節間越明顯,穗頸最明顯。表皮下和內、外維管束鞘的厚壁細胞層數及發育沒有明顯特征,具有少維管束數性和小維管束性,維管束面積與基本組織面積的比值較莖部比值變小。各節間基本組織細胞橫切面上均可見淀粉粒,但多少不一,越接近基部的節間淀粉粒的貯藏量越多,其原因可能是莖的上部基本組織細胞的淀粉粒已轉運至籽粒,而基部則尚未來得及運走??赡苷f明谷子的產量與其在灌漿過程中,莖基本組織細胞的淀粉粒向籽粒的運輸有關,即運輸的越多,產量就越高。
2.3張雜谷3號穗分化的結果顯示具有增產潛力根據文獻報道枝梗分化期是決定谷子產量的關鍵時期,因此,選用枝梗分化期的谷子進行觀察。張雜谷3號的花序為一個類穗狀圓錐花序,谷穗由中軸、枝梗和小穗與剛毛組成。谷子穗分化從中軸的基部開始,首先基部有小的突起出現,形成一級枝梗原基。以后由下向上延伸,呈向頂式。在同列相鄰的枝梗原基間有一定的微凹,稱為一級枝梗。當每列的一級枝梗原基數達數十個后,生長錐頂部不延伸,但繼續進行一級枝梗分化。由于頂部一級枝梗發育較慢且發育時期落后,故中軸頂部的谷碼較小,最終形成谷子的圓錐狀花序。一級枝梗原基在分化的早中期表現為排列整齊的縱列,每個中軸上有6列,以后隨著發育進程逐漸變為旋轉式分布。中軸伸長的長短和一級枝梗原基多少決定了谷穗谷碼數,并進而決定了谷穗的大小,從圖6-A,B可見,谷子的一級枝梗密集,每個一級枝梗的原基可以達到30~50個,遠遠超過前人的報道。密集生長的枝??梢园l育成小穗,為張雜谷3號的高產提供基礎。一級枝梗形成后,迅速生長,當長到一定體積后,從其中下部開始出現左右互生的突起,枝梗按其著生位置分為一、二、三級。一級枝梗直接著生于中軸上,二級枝梗著生于一級枝梗上,三級枝梗著生于二級枝梗上,小穗和剛毛著生于三級枝梗上,每個一級枝梗及其二、三級枝梗、小穗和剛毛構成一個形態學上的谷碼(圖6-C,D)。二、三級枝梗原基分化的數量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谷碼的大小,進而決定結實粒數。觀察發現,中軸中下部的一級枝梗分化的二、三級枝梗數量多,而上部的一級枝梗的分枝數明顯減少。由于枝梗分化期決定了谷穗的大小,直接影響單穗結實的多少,是決定產量的關鍵時期,從張雜谷子3號不同枝梗分化情況可見谷子無論一級還是二級枝梗原基都生長密集,如每個一級枝梗上的二級枝梗可以達到數百個,最終可見形成了穗碼密集的大谷穗,平均長度為35cm(圖6-F)。
3結論和討論
谷子光合作用類型屬于C4植物,而且被認為是研究C4植物的模式植物[6]。C4植物利用CO2的能力強于C3植物,且光合效率高,在高溫、干旱等不利條件下尤為明顯,因此,C4植物又被稱作為高光效植物[7]。本試驗結果可見,張雜谷3號葉片的解剖結構具有明顯的花環結構,同時還具有維管束細胞大而密集,葉脈占的比例大,葉綠體含量多等特性。這樣的特點也可以解釋為何張雜谷3號是高產和抗旱的品種。
從張雜谷3號的莖和葉維管束特征可見,谷子維管束具有多維管束性,同時維管束組織發達。有機物質運輸是決定植物產量高低和品質好壞的一個重要因素,而植物體內養分和水分的運轉主要是通過維管束來進行,所以維管束的發達程度無疑與植物體內養分和水分的運轉關系密切。有研究表明,小麥和水稻維管束面積和粒重呈正相關,粒重大的品種莖維管束面積較大粒重小的品種莖維管束面積較小,因此,維管束的結構狀況和發育質量成為制約產量的主要因素。發達的維管束組織有利于物質運輸,使得谷子在單位時間單位面積的運輸量增大,在相同時間內籽??赡塬@得較多的有機營養物質,地上部分可獲得較多的水分和無機鹽,為谷子高產奠定了良好的基礎。植物葉片解剖結構、葉片生長及運動形式與植物的產量和抗逆性密切相關。張雜谷3號的葉片具有維管束發達、葉綠體含量高、氣孔密度大等特征,以上的特征符合高效利用光能的特性,是谷子高產的基礎。植物通過葉片氣孔蒸騰散失的水分占其水分散失總量的90%~95%,因此,氣孔密度、葉片組織緊密度、疏松度、上表皮細胞等指標與植物抗旱性關系較密切。張雜谷3號葉片氣孔密集、葉片富含表皮毛、葉表皮的硅細胞和栓細胞含量多,以上的特征和張雜谷3號的抗逆性高度相關。谷子產量主要受穗長、總小穗數、小穗結實率及穗粒數的影響,研究表明,小穗的生長和發育對谷子產量的提高至關重要。谷子是圓錐花序,穗由穗軸、一級枝梗、二級枝梗和三級枝梗組成,幼穗分化是構成產量的非常重要的因素。從枝梗分化期張雜谷3號幼穗的特征可見,一級、二級和三級枝梗都非常密集,要高于其他谷子品種,這樣有利于形成大穗,發揮單株產量潛力。
目前醫學高職院校注重培養學生護理專業知識與技能,學生都希望今后能夠成為一名有用的醫護工作者,因此,教師要強調解剖學在醫學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它與其他醫學課程的緊密聯系,還應強調與臨床實踐密切相關的知識點,與護理臨床應用相結合,使學生充分認識到學習解剖學的重要性,提高學習積極性。在教學過程中,除了要體現系統解剖學的特點,全面了解人體的結構,掌握主要器官的形態特征、功能及其相互作用,還要增加與護理操作、治療、病情觀察、搶救知識、護理診斷和生活護理等需要的應用解剖學內容。例如,在運動系統中,要重點講解易骨折的四肢骨、常用注射的肌肉、易脫位的關節;在內臟系統中,重點掌握與常見疾病護理相關的內臟知識,如插胃管、導尿管等各種護理操作;脈管系統中,重點掌握與注射和急救有關的血管,如表淺靜脈注射、動脈注射等。對涉外護理專業,則要求老師們應把常用的解剖專業英語詞匯在上課時重點介紹給學生們。
2.重視體表標志教學
人體解剖學學習的是正常人體的結構,護理人員面對的是活的標本,掌握常用的體表標志及深部結構在體表的投影,對以后掌握規范的護理操作具有重要意義。學習時要求學生對照自身和相互對照,進行體表標志的觀察和觸摸,并給學生講解—些重要的標志在臨床上的應用,使學生十分直觀地理解和掌握書本中抽象的描述。如在講骨學和肌學時,可以觸摸一些重要的骨性和肌性標志,例如胸骨角、髂前上棘、髂嵴、坐骨結節等;如學習臀大肌時就結合臨床護理,講解與肌肉注射有關的體表標志;學習關節時,講解并表演關節的運動和脫位表現;講解呼吸系統時講解如何觸摸甲狀軟骨、環狀軟骨和頸段氣管;講解脈管系統時,讓學生找準并觸摸心尖搏動點的位置、全身主要動脈的體表搏動點及急救時壓迫止血點的位置;講解視器時請同學互看對方的雙眸,辨認角膜、虹膜、瞳孔、結膜和鞏膜等結構。
3.重視解剖與其它基礎醫學學科的聯系
系統解剖學與組織胚胎學、生理、病理和藥理等其它基礎醫學有緊密的聯系。教師不能僅在自己的學科領域進行深入的鉆研,還要對其他學科加強了解,在備課和講授中提高融會貫通性。例如通過了解胚胎學,聯系胚胎發生,讓學生理解器官的不對稱分布。消化管在發生時逆時針方向旋轉使得胰、脾、胃與肝分別處于的消化管左右兩側;橫結腸和升、降結腸反折向上,位于十二指腸前方的冠狀面內;與此同時支配食管與胃的左右迷走神經成為前后的位置關系。心在發生時順時針方向旋轉,導致心的2/3位于人體正中矢狀面左側,1/3在右側。例如通過聯系藥理知識,講解藥物在體內的循行,有助于消化系統和血液系統的掌握。
4.病例式教學法的應用,將臨床病例與解剖知識結合起來在教學中
基礎課的學習目的就是為了臨床各科的理論教學及臨床實踐打基礎,解剖學除了是基礎醫學課,更滲透到了內、外、婦產、兒科學、神經病學、影像等幾乎臨床的各個學科。在講解解剖學知識的同時,聯系臨床,更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講解肝門靜脈側支循環,解釋肝硬化出現嘔血、便血原因;講解眼的結構,解釋一些青光眼、白內障的眼部疾病;講解神經系統病例有核上癱與核下癱,脊髓半橫斷損傷、內囊出血、脊髓灰質炎、橈神經損傷等。
5.重視畫圖
畫圖在系統解剖學教學過程中的作用是多媒體無可比擬的,不但老師要自己畫圖,還要讓學生也動手畫圖.畫圖不僅能提高學生的興趣,還能提高學生動手能力,有利于開發學生的觀察、想象和形象思維能力等。例如在講述最復雜的脊髓內部結構或者腦干內部結構過程中,畫圖可以促進學生的理解,在講解眼球壁、女性生殖器等,可以隨講隨畫,吸引學生注意。
6.重視標本模型考試
標本模型考試是檢驗實驗教學效果的一個重要手段,也是督促學生掌握知識的一個重要途徑。高職學校培養的學生,要求具有扎實的理論基礎和較強的動手操作能力。在解剖知識方面,更要重視人體解剖學的實驗教學。認識解剖模型和標本是人體解剖學教學過程中的重要環節,可逐漸培養學生的空間形象思維能力。要認真地對待標本考試,并將分數計入期末總評中。
參考文獻
[1]崔懷瑞,孫臣友.解剖教學中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和激發[J].現代醫藥衛生,2007(9).
3D多媒體軟件系統是一款通過采集大量的CT、MRI等掃描數據進行三維重建而開發的交互式教學、學習軟件。軟件提供男女兩套全三維的數字模型,每套擁有5000多個人體解剖結構,包括系統解剖和局部解剖,同時提供了文字解釋、骨性標志圖、肌肉動作動畫、肌肉起止點、針灸穴位、觸發點(扳機點)、斷層解剖等信息。
23D多媒體軟件系統在解剖學教學應用的教學改革設計
2.1實驗教學的課程設計改革
針對3D多媒體軟件教學系統主要特點就是交互式學習,我們調整了理論教學與實驗教學的學時比例。以往理論教學與實驗教學學時比例為2∶1,我們把理論與實驗教學學時比例調整為1∶1,從而讓學生擁有更多的自我學習的時間。在解剖實驗教學中,除了增加實驗教學的學時數以外,我們強調學生在使用3D多媒體教學軟件系統時,應加強與教材、標本、模型及掛圖等其他資源的結合。先使用教材,通過教材了解器官的形態及文字描述,再通過使用軟件對器官位置、方位和結構進行了解,最后在標本、模型上尋找、辨認。比如在肱骨標本的實習中,先讓學生進行教材閱讀,對肱骨形態描述有一個整體印象,再通過軟件熟悉肱骨的位置、方位、形態結構名稱,最后在肱骨標本上進行尋找、辨認。另外,我們強調學生在使用軟件時自己動手,對其結構進行任意的拆移、組裝,以此讓學生能夠對器官的位置及其毗鄰結構加深印象,同時也能夠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動手能力,讓其不再感到解剖課的學習枯燥乏味。在實驗課中,我們還注重學生的臨床思維的培養。通過一些問題的提出,讓學生思考,并在軟件中自己動手,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途徑。如我們在進行心臟部分的學習時,結合護理專業的臨床應用情況,提出讓學生思考進行心內注射的進針途徑。然后讓學生思考,并根據自己思索的途徑在軟件上進行操作,找出途徑的可行性。最后解答正確的途徑,讓學生能夠明白正確途徑的解剖學原因。
2.2改革理論教學的課程設計
在理論教學時,由于增加了3D多媒體軟件教學系統資源,我們對理論教學的課程設計進行了改革。針對軟件可視化教學特點,著重用于對器官的位置、體表投影、毗鄰關系及層次結構的描述。根據軟件能提供了各器官透明度的改變,我們在教學時,通過局部的放大,器官透明度的改變,讓學生能夠非常直觀地理解器官的位置、毗鄰、體表投影及層次關系等。比如講述胃,先在軟件上找到胃,然后講述胃的位置及體表投影,緊接著放大局部,改變肝臟的透明度,讓學生觀察胃的右前上部在前面與肝左葉毗鄰,再接著隱藏胃、肝,讓學生緊接著觀察胃后壁毗鄰胰、左腎、左腎上腺,胃的左后壁毗鄰脾及下緣與橫結腸毗鄰。
2.3強調結合軟件進行課前、課后的學習
由于3D多媒體軟件教學系統安裝在校園局域網,并且軟件有較強的交互式學習功能,并帶有器官的文字描述,所以,我們強調學生在課前預習和課后復習時,應盡量在學校圖書館,結合教材、圖譜通過軟件進行自我預習和復習。另外,要求學生在溫習的時候,隱藏文字注釋,進行自測。
3教學改革效果評價
3.1對學生問答評估
由于我們對解剖學教學課程設計進行了大量改革,尤其是3D多媒體軟件教學系統的使用,使實驗教學時比例大幅提升,所以我們針對課程改革,進行了在教學中隨堂問答評估,著重于就學習興趣、解剖學是否難學、解剖學的難點是什么、你覺得實驗課是否過多以及教學工具是否能夠幫助你學習等方面詢問。普遍反應較往屆學習興趣增濃,對解剖學不再像往屆學生那樣覺得枯燥難懂,并覺得3D多媒體軟件教學系統好玩,有助其提高學習興趣及理解器官的形態結構。
3.2標本考核評估
我校解剖學的考核成績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理論考試成績占70分,另一部分是標本考試占30分,學生在標本考核中成績明顯上升,平均成績從21.12分上升至23.85分,上升2.73分。其中≥27分上升11.30%,24~26分上升9.03%,不及格率下降5.25%,不及格率首次低于1%。當然由于標本考核成績上升,總成績隨之上升,總成績平均由75.32上升至78.36,上升3.04分,但理論成績上升不明顯。
4討論
指明堅實理論基礎可增加患者對護理工作人員的信任,提高病人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從而使學生熱愛學習。總結近三年的臨床工作經驗顯示,患者對自身疾病的不了解是患者恐慌疾病,質疑醫護工作者,甚至不配合治療或者有更過激行為表現的主要因素。而相應的,護理工作人員由于醫學基礎知識的貧乏,在為患者做相應護理活動指導時表現出不自信,甚至在患者提出疑問時回避的態度都是臨床加劇醫患矛盾的重要因素。因此在講解基礎理論的同時有必要重點說明該理論知識怎樣與臨床操作相結合,在操作過程中如何將健康教育融合進去,幫助患者更好地理解疾病,配合護理活動的開展。將目前臨床常見的患者被動的“被護理”局面轉變為患者積極主動地要求被護理,降低患者對疾病的焦慮,配合護理活動的開展。例如,在講解男性尿道三處生理狹窄時,可適當說明操作者在導尿過程中要對患者的不適感給予理解和安慰,同時向患者說明操作區域的生理結構可能帶來的不適感。這樣患者就會在比較放松的情況下接受導尿,也不會再發生自行將導尿管拔出造成黏膜損傷等后果。在患者的充分信任下,自信滿滿地操作,也提高了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
2在人體解剖學教學過程中注重心理健康教育,有助于提高護士的整體素質,幫助醫學生盡快進入職業角色
目前絕大多數醫學院?;蜥t學相關院校的學生生源來自于高考,這樣就決定了醫學生對自己未來職業角色知之甚少。在大多數大一新生的眼中,護理工作就是打針發藥。作為學生接觸的第一門專業課——人體解剖學,在理論知識講解的同時有必要給予學生專業相關的健康教育;有必要適當說明護理對象、環境中的特殊工作方法,態度及認真嚴肅程度。大量文獻研究表明,目前在基礎護理教學中開始注重良好的儀表、語言溝通的技巧、服務的意識等健康教育。事實上有部分學生在還沒有接觸到基礎護理課程時,就已經對醫學基礎課的枯燥、繁雜而厭煩。學生很難在理論知識的講解中看到他們未來工作的影子,很難理解護理工作是什么樣的角色、應該用什么樣的心態去學習、接受這些重要又好像沒什么大用的枯燥理論。因此,在基礎理論教學的同時融入健康教育,從開始就培養學生如何具備良好的職業道德,愛崗敬業,以患者的健康為中心,熱情精心地服務患者,盡快進入職業角色。
3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