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9-25 17:33:41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安全生產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平衡施肥,有機肥、無機肥、生物肥、礦物肥配合施用。糞肥必須發酵處理。常規的漚糞方法不僅養分損失,在一定程度上導致土傳病蟲害(根腐病、枯萎病、立枯病、根結線蟲)的不斷蔓延,給蔬菜生產造成很大損失,因此正確的腐熟糞肥,才是減少土傳病蟲害發生,避免燒根熏苗的一項重要措施。因此我們在糞肥中摻入有益的生物菌進行發酵,制成生物菌有機肥料后施用,能促進作物根系發達;能抑制并消滅土壤當中的有害菌類,減少病害發生;能釋放已經被土壤固定的肥料元素重新被作物根系吸收利用,提高肥料利用率,減少肥料施用量,并能把速效氮轉變成無害的有機氮肥,全面施肥,作物后勁足,生產的產品全部達到無公害食品標準,甚至是綠色產品。
2精細的種苗選育
針對當地種植環境,推廣種植了適應性廣、抗病抗逆性強、穩產高產性好、品質優良的蔬菜品種,優種普及率達到了100%。推廣新品種12個:番茄品種有:全能216,改良瑞星、w-8;辣椒品種有:皇馬、寒秀;茄子品種有:布利塔、765茄子;黃瓜品種有:呱呱美、頂峰;西葫蘆品種有:法拉利、綠盛;菜豆品種有:油豆、特長九粒青。這些品種與當地主栽品種相比,均表現出生長勢強,抗病性強、產量高、品質優等特點。
3精細的栽培管理
從技術到物資提供了一站式、保姆式服務,為菜農提供完善徹底的蔬菜實操技能,解決生產過程中的疑難困惑,讓菜農“傻瓜式”。茬口采用秋冬茬+冬春茬一年兩茬周年全季節栽培。秋冬茬+冬春茬栽培類型從每年的秋季開始,到來年的夏初結束,使蔬菜的苗期避開了嚴寒的冬季,同時,又避開了夏季七、八月份露地蔬菜供應的旺季,生產的安全性強,產品的銷售市場穩定,產量和經濟效益比較好。
4精細的肥水管理
首次提出防疫水的管理技術,在澆緩苗水時澆生物菌肥,它能夠啟動植物自身的生命活力,提高植物自身的生理活性,促進生根、提高植物適應惡劣環境的能力,使植株健壯,少患病害,減少用工、農藥投資30%左右。其次是在營養生長和生殖生長的共生階段突出抓了小水勤澆和及時中耕除草。
5精細的環境管理
目前在溫室蔬菜栽培的溫度管理上,人們仍然按照蔬菜栽培教科書中注明的各種蔬菜生長發育的最適宜溫度范圍來調控室溫,栽培番茄25~27℃開口通風,栽培黃瓜等瓜類作物28~30℃開口通風。然而溫室是基本封閉的栽培設施,其溫度、濕度、光照、空氣質量等諸多因子都發生了重大變化,已經不同于露地環境條件。環境條件的變化,必然引起作物生理特性的變異,因而在溫室栽培中,照搬露地環境條件下的適宜溫度數據來調節溫度,就難以滿足溫室作物生長發育的需要,因而對溫室蔬菜栽培適宜溫度進行了調控。
6精細的植保管理
本文從礦山安全生產存在的問題以及應對措施等方面進行探討,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指導意義。
2礦山安全生產存在的問題
2.1工作人員的安全意識不強
人作為有思維的生物,其思想意識決定行為。在眾多安全生產事故中,因人的不安全行為和人的失誤占有很大比重。據有關事故案例統計,80%以上事故的發生都與人的不安全行為有關,在不安全行為的背后,起支配作用的大多是一些不安全的思想意識。對自身安全防范意識的淡薄,使得在實際生產過程中存在較大的隱患,以及在平常的事故中無法做出正確的判斷,造成許多不應有的損害。
2.2生產的安全設施不完善和技術力量薄弱
生產中,完善的安全設施是保障工作人員進行安全生產的重要前提。但大部分礦山所處地域自然條件惡劣,對安全設施和開采技術的要求都較高,在開采過程中稍有不慎,便可能引發重大事故。此外,已進入深部探礦作業的企業,大多效益不好,缺乏資金和技術,最終導致礦山開采的安全設備落后以及安全設施不到位,這無疑是存在重大的安全隱患,以至于造成冒頂片幫、物體打擊、坍塌等事故。以2010年非煤礦山死亡事故按照事故為例,冒頂片幫、物體打擊、坍塌、高處墜落、中毒和窒息、機械傷害等6類事故死亡人數占總死亡人數的78.6%。
2.3安全生產法律法規的不健全
礦山安全生產的《安全生產法》、《礦山安全法》等法律法規,在礦山安全生產工作中起到了一定的推動作用,但現在已不能滿足當前形勢的要求,并且本身沒有形成完整的、系統的體系,造成原有的一些法律條款與現行的行政審批制度存在一定的沖突。此外,一些礦山安全技術標準和程序也迫切需要修訂和補充,行業部門內部規定現有的安全技術標準和生產操作規程明顯滯后,已跟不上現代礦山企業管理的要求。
2.4安全監管體系的不完善
目前,不完善的安全監督體系也是造成礦山安全生產被動的一個重要的因素。一方面來說,安全生產綜合監管部門難解地方保護瓶頸,使得安全監管工作難以落實;另一方面,安全監管隊伍力量比較薄弱,安全監管力度不夠,缺失責任心,同時安全管理工作和安全監管工作中沒有標準化,造成一定的管理難度,以及安全生產缺乏長效持久的保障機制。
3實現礦山安全生產的措施
3.1做好安全生產的管理工作
在傳統管理模式的基礎上,運用新的勞動保護技術和管理方法,盡快地與現代生產技術的發展相適應。現代安全管理是以全面安全管理為主體,運用近代科學中的系統論、控制論和信息論,把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的研究成果加以利用,以期達到系統化、數量化、信息化的管理。在實際礦山生產過程中,在保證生產的同時,必須加強安全管理,首先是加強職工安全教育,對工作人員做好培訓工作,增強安全意識,同時加強企業安全文化建設,從而有效地減少人的不安全行為,控制事故的發生;其次,加大礦山安全設施方面的投入,對設備及安全設施的管理和日常維護保養、檢查,嚴格做好安全隱患排查治理工作;此外,應用科學合理的生產技術,采取合理的開采方法、通風措施等,對采空區、尾礦庫進行嚴密的安全監管,技術管理上也按規范制定并實施生產工藝技術規程、安全技術規程、生產控制分析化驗規程和崗位安全操作法,減少或避免在礦山作業過程中的事故。在安全生產過程中,以“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安全生產方針為指導,切實做好以人為本,有效地防止發生礦山安全生產事故,保證礦山可持續發展。
3.2健全和完善安全生產的法律法規和安全監管體系
近年來,國家和各地方對安全生產的法律法規體系也進行了一定的補充和增加,根據國家安監局統計,在2002~2010年間,就煤礦安全生產而言,先后就有6部法律法規頒布實施,并制定部門規章近30部、陸續制定修訂煤礦安全標準和行業標準400余項,對于非煤礦山相對較少,也有一些有關安全的法律法規的頒布實施。這些在一定的程度上彌補了一些缺陷,但還是不能根本上解決問題。要不斷加強礦山安全生產立法工作,根據礦山企業的不同和實際情況,制定相應的礦山安全法規體系,應通過全面、全過程、全方位的安全生產立法制度,形成健全和完善的礦山安全生產法律法規和規章制度、標準規程體系。健全和完善提高安全監管體系,首先對安全綜合監管部門實行垂直管理,安監部門將直接按照安全方面的法律法規和標準要求進行安全監管執法,不受地方政府的干涉;其次,加強安全監管隊伍建設和加大安全監管力度,適當增加安全監管人員,加強安全生產工作的宣傳和教育,使其認識安全隱患的危險性,建立和完善礦山安全評價系統,從危險因素、安全評價指標及權重、安全評價結構模型、隸屬函數、綜合評價方法等方面出發,以掌握礦山礦井系統的安全狀態,為礦山安全管理體系的整改提供依據,對礦山存在的安全隱患進行排查,使事故防范于未然。另外,可通過網絡建設,使安監部門隨時可以對企業安全狀況進行監控,減少了安監人員的工作量,加強安全監管力度,建立安全監管長效保障機制。在實際中,對安全生產實施有效監管的客觀需要出發,進一步深化安全生產監管體系改革,健全和完善安全生產監管體系。
3.3對礦山實施信息化管理
隨著社會的進步,利用各種先進的科學技術手段,對礦山實行信息化管理是一項重要的趨勢,各種高新技術將逐步地運用在礦山生產中。例如,虛擬現實技術(VirtualReality)是近十幾年來逐漸發展完善起來的高新技術,它是以多媒體計算機系統為基礎,結合實時計算機圖像生成、數據庫、人工智能和物理模擬等手段可以構造出逼真的礦山工程三維空間環境,操作人員可以通過人機交互參與其間的活動。應用虛擬現實技術進行礦山生產環境的風險評價、進行事故調查、進行礦井火災和瓦斯爆炸的研究等,用智能化的計算機代替人來工作,減少實際工作人員檢測的安全性,增加監測的時效性,以便于及時做出應對措施。隨著科學技術的進一步發展,高新技術必將成為礦業的安全管理、危險性評價、人員培訓及指導妥善處理災變情況的有效手段。
4結語
采油設備檢測是指對采油設備的運作狀態進行一定的測試與評估,包括對設備整體及各個關鍵技術零件的檢測,對采油設備的運行效率、運行效果、運行過程中所發出的聲音狀態進行監測,一旦發現異常立即采取措施進行修理與維護,此外,通過對采油設備運行狀態的定期檢測,還可以有效地對設備狀態進行預測,通過對設備零件磨損程度、老化程度等方面的觀察,可以推測出采油設備的具體使用時間以及使用壽命,更加清楚的了解采油設備的運行狀態,對其可能出現的問題進行預測,減少采油設備發生故障的可能性,進一步提高采油設備生產的安全性[1]。一般情況下,采油設備狀態檢測可以分為主觀型狀態檢測和客觀型狀態檢測兩種。主觀型狀態檢測在目前的設備狀態檢測中運用比較普遍,由設備維修人員或檢測人員依靠自身的感官感覺以及技術經驗對設備的運行狀態進行檢查與判斷的一種方法。由于主觀型狀態監測技術在很大程度上是依靠人的主觀感覺以及專業經驗和技能進行的,檢測的結果與實際結果會存在著一些差異,想要做出完全準確判斷的難度比較大。所以,必須重視對維護以及檢測人員專業技能的培訓,在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基礎上編制各種檢查指導書,還需要繪制不同的設備運行狀態比較圖,以進一步提高主觀檢測的準確性和可靠程度。客觀型狀態檢測是由采油設備維護人員或者是檢測人員通過各種相關的監測儀器,直接對采油設備的運行狀態進行定期或間斷的檢測,并獲得采油設備運行狀態變化的圖像、參數以及一系列準確的數據信息,客觀型狀態檢測能夠準確的判斷出采油設備的狀態以及故障信息。
二、采油設備檢測在油田安全生產中的重要意義
1.采油設備的安全性檢測有利于提高設備維護人員和管理人員的安全意識
采油設備的定期或間斷性的監測需要設備維護人員和管理人員具備一定的專業技能和實踐經驗,在上崗之前要經過“四懂三會”的考核,考核成功之后才能持有上崗證,“四懂三會”具體指的是懂原理、懂結構、懂用途、懂性能;會維護、會操作、會排除故障。在油田的正常生產過程中,還將會經常性的舉行崗位競賽、技能培訓與交流等多種多樣的活動,通過這些技能型活動,進一步提高采油設備維護和管理人員的專業技能,熟悉實際操作,掌握一定的設備檢測知識,在油田生產中,及時的發現并解決相關采油設備問題,對于一些對設備維護與管理具有重大貢獻的員工,還應給予一定的獎勵,以此提高設備維護和管理人員的工作積極性和技能學習的興趣。采油設備維護與管理人員在油田的工作生產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他們專業性與安全意識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保證了油田的安全生產,促進油田行業的穩步發展[2]。
2.采油設備的安全性檢測有利于檢測設備的細節管理
根據使用的重要程度以及作用的不同,采油設備有很多分工不同的細節零件,對于這些細節零件的管理同樣是非常重要的,一般情況下,根據采油設備的使用重要程度以及實施狀態檢測的必要性,可以將采油設備分為“A”、“B”、“C”三類設備,“A”類主要是使用比較頻繁,重要性比較高的設備,比如外輸油泵、注水泵、注汽鍋爐等設備,“B”類設備有抽油機、水泵、車輛等設備,而“C”類主要是利用率比較低、不重要的設備,根據這些設備的特性,制定合理的監測周期以及維護管理制度。部分設備的運行與管理會直接影響到整體采油設備的運行與管理,所以,做好采油細節設備的監測工作在很大程度上有利于整體設備的監測與管理,良好完善的設備管理制度的制定也將在很大程度上促進油田安全、穩定生產。
3.采油設備的安全性檢測有利于油田的節能降耗生產
采油設備的安全檢測還關系到油田的節能降耗生產,本著“能修盡修、應修必修”的原則,在設備采購的時候就需要嚴格把關,所采購的采油設備必須符合油田的實際生產情況,按照實際生產需要進行采購,不能過多的囤積設備材料,所購買的材料應該都是必用、必換、必修的材料,最大程度避免材料的浪費。在設備維修與管理過程中,要對采油設備進行定期的保養并時刻做好記錄,及時發現并解決問題,在特殊的時期要加大采油設備的檢測維修力度,有效地延長設備零件的使用壽命,此外,還要結合新型的科學技術對設備進行維護與管理,以達到節能減排、節能降耗生產的目的,大大提高油田生產的經濟效益,促進油田事業的穩定快速發展[3]。
樹立關于安全的警惕性,在敏感的警惕性的維護下進行煤炭開采的生產,是快速規避危險,保住人身安全的前提。增強煤炭勞動者的安全警惕性,就需要對煤炭勞動者進行安全方面的教育,讓大家知道如何在生產過程中提高安全性,在遇到危險時如何躲避,學習基本的安全知識。除了提高對環境的安全警惕性,也要提高對煤炭開采機器設備的警惕性,機器設備對煤炭有如何大的威力,對人同樣具有如何大的危險性,所以,熟悉積極設備的操作體系,直到積極設備運行原理,可以有效地防止積極設備對煤炭勞動者的傷害。
2健全煤炭開采區的安全體系
任何有秩序的工作都是在一定的規范中開展的,領導要重視到安全生產在煤礦開采中的重要性,從而健全煤炭開采區的安全體系。一般情況下,由于各個煤礦開采區的環境形勢都有所差別,開采方式也有所不同,所以,需要領導者根據礦區的不同情況制定不同的安全規范。將安全工作一層一層分配給各階層的管理者,管理者需要對領導者安排的安全任務負起責任,并嚴格監督煤炭開采的工作,并及時發現礦區中的安全隱患,匯報給上級,上級領導者實地考察其危險程度,及時采取相應措施。健全煤炭開采區的安全體系,保證煤炭區的安全生產,關心每個煤炭勞動者的人身健康。
3貫徹安全制度,嚴格監督安全生產
安全體系的建立,需要嚴格貫徹實施安全制度,只有把想法付于實踐,煤炭開采的安全生產才能成為現實。確保采煤生產安全,一定要按照已建立的相關安全制度體系進行,并及時進行機器設備的維修和升級,當硬件設備出現運轉不良等情況,要及時處理問題,以避免因為機器問題出現人身安全問題。真正把安全生產放在首要地位,就必須按照安全制度進行,絕不能偷懶,進行違規生產。各階層的管理者要發揮管理的作用,不放過生產環節的任何一個影響安全的細節漏洞,查漏補缺,做一個合格的管理者,對煤炭開采勞動者負責。
4引進先進機器設備安全生產
社會不斷變化,科學技術也在日新月異的發展,煤炭開采的機器設備也在不斷升級,升級后的機器設備不但能提高煤炭開采的效率,也能增加勞動者的安全保障。所以,企業單位要洞察市場的新方向,及時對硬件設備進行升級換代,引進先進設備進行安全生產,保證煤炭開采安全生產的管理,減少安全隱患。煤炭開采是深入地下作業的,它的地質情況非常復雜,煤炭的開采從另一種方面來說也是對地下環境的一種傷害。在煤炭開采的生產中,由于有的行為是違反正規作業行為進行的,所以有的安全隱患是人為帶來的;當然,有的危害是因為地質的不穩定,加上天氣等原因綜合產生的,來自自然的災害是不能避免的,只能采取措施來防止和減少損失,減少安全隱患的存在。煤炭開采生產的安全管理技術是從三個方面中體現的,分別為:危害發生的防治策略,采煤生產管理中的技術策略,硬件設備的技術策略。
4.1危害發生的防治策略
對危害發生的防治策略是多樣的,針對不同的危害可以采取不同的防治策略應對,比如在已發生火災的采煤區,管理者必須管理好易燃易爆品,并防止電路電器引火,放置好消防器材,并教會礦區的每一個人使用消防工具。針對煤礦區的自燃現象,管理者必須要求煤炭開采勞動者進行規范作業,并要求勞動者能在危害即將發生時有敏感的預知能力及防范危險的能力,采取正確的策略保護自己;在深入地下作業時,可能會遇到水災,這就需要領導者對煤炭開采勞動者進行相關水知識的培訓,讓勞動者明白水的流向原理及水的特性,在遇到水災時能及時反應并解決問題。煤炭開采的生產管理中,會遇到各種各樣的難題,這些都需要做好對應的防治策略,避免安全隱患的暴露,將事故損害值降到最低。
4.2采煤生產管理中的技術策略
在采煤生產管理中,每一環節的生產運作對生產結果都會有很大的影響,特別是在生產管理過程出現失誤時,對生產結果造成的可能是人身安全的危害。所以,在煤炭開采的過程中,一定要做好相關事項的檢查,比如硬件設備的檢查,開采環境的檢查等,在生產運行時,務必按照規范安全條例實施,不可違規生產,顧全整體作業效益。在設備的運作中,要求在生產前后都要進行檢查,采用引進的先進設備,使礦區安全系數增加。
4.3硬件設備的技術策略
煤炭開采生產的硬件設備是多種多樣的,每一種設備都要求不一樣的安全技術策略,每一種設備都需要符合規范生產,及時進行硬件設備的升級換代。有必要對不同的設備進行防范管理。譬如:在礦車運載時,對裝載材料和裝載重量都要嚴格監督執行,車上必須要配備通訊工具,以備生產安全的不時之需,未雨綢繆。
5結語
要通過不同的載體深化安全管理,主要形式為通過實施“包保管理制度”、“安全孝心伴我行”、“安全雙基質量標準化管理制度”、“五項危險預知”、“崗位操作手指口述”、“安全風險抵押金”“礦領導跟值班管理”等管理手段和措施,確保安全工作的穩步好轉和提升,為生產經營管理工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2.嚴格抓不規范操作,杜絕輕微傷事故
為降低輕微事故發生,礦井主要負責人礦長要安排各單位負責人每旬抓一個不規范操作行為的人,如果抓不到對單位負責人每次進行2000元的處罰。抓到的不規范操作行為人員由礦長親自進行思想教育,同時通過不規范操作職工對礦上嚴格抓不規范操作行為進行宣傳,起到大家一起杜絕不規范操作行為。
3.嚴抓管理人員跟班質量,提高解決問題能力
為提高入井質量和現場解決問題能力,管理人員入井必須做到“五看”,即“看安全、看瓦斯治理、看工程質量、看機電設備、看勞動組織”;并對跟班管理人員實行“定崗、定責、定量、定時”四明確,使跟班人員知道當班入井具體責任和目標,交班時必須做好交接班記錄,由安檢部每天匯總考核并監督落實,防止領導檢查走過場。
4.規范安全例會及安全檢查,提高解決問題針對性
為提高每周下井安全檢查的針對性,切實解決困擾安全生產的難題,每周安全例會和安全檢查必須解決一個問題。首先由區隊隊長陳述難題,安檢部早上組織各單位負責人對現場進行查看,下午在安全例會上,入井人員對現場觀察的隱患進行分析討論,最后由主持人總結和確定解決問題的辦法和措施;然后安全部門對確定的措施跟蹤監督落實,并每天要有反饋信息,以提高解決問題能力和針對性。
5.提高班前會質量,確保礦安全精神傳達到位
各區隊隊長每天至少參加班前會兩次,礦值班人員和安檢員根據分工不同參加不同區隊班前會,并要求進行講話,強調近期安全重點和公司安全文件精神。做到全礦上下一盤棋,人人關心安全、重視安全。
6.強力開展安全質量標準化工作,實現動態達標
以采掘質量為龍頭,一通三防工作為重點,狠抓質量標準化工作,持續優化安全生產條件,提升動態達標標準,構建安全生產長效機制,按照“動態化、常態化、專業化和精細化”的原則,實施一點帶面,突出重點,嚴格考核,及時兌現等措施,有力的推進質量標準化工作穩步提高,同時拉高標桿,讓各專業齊頭并進,整體提升。
7.強化360度安全包保活動和中層領導干部黃牌警告制度
財政部在2008年12月下發財會函[2008]60號文:《關于做好執行會計準則企業2008年報工作的通知》,要求高危行業企業的安全生產費用會計核算要按照《企業會計準則講解(2008)》中的具體要求處理。《企業會計準則講解(2008)》中對企業的安全費用的核算變革主要體現在如下方面:企業計提有關規定提取的安全費用以及具有類似性質的各項費用,應在“盈余公積”科目下的“專項儲備”中單獨反映,不再計入“長期應付款”,取消了提取的安全生產費用計入負債的規定。2008年安全生產費用的具體會計核算如下:第一步,企業按照國家相應標準提取安全費用后,借方記入“利潤分配———提取專項儲備”,貸方計入“盈余公積———專項儲備”科目。第二步,企業在支出安全生產費用時,根據支出不同內容,分別計入“管理費用或制造費用”等科目,貸方計入“銀行存款”等科目。如果形成固定資產,可以使用“累計折舊”科目,最終結轉到“制造費用”科目。企業要根據實際發生金額在所有者權益內部進行結轉。借記“盈余公積———專項儲備”科目,貸記“利潤分配———提取專項儲備”科目,但結轉金額以“盈余公積———專項儲備”科目余額沖減至零為限。2008年安全費用核算變革的優點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安全費用不再計入企業負債,使企業的資產負債表反映的數據更真實。二是安全生產費用形成的固定資產按照正常分期攤銷,取消一次性計入成本,使企業成本數據真實性提高,提高了對固定資產的管理水平。但是2008年改革也存在一些不盡如人意的地方。比如在計提安全生產費用時,計入“利潤分配———提取專項儲備”,容易使企業誤解,認為在企業沒有利潤或凈利潤為負的時候就可以不計提該項儲備,使企業安全投入受影響,不利于社會安全生產環境的建立和發展。
二、2009年安全生產費用會計核算分析
2009年財政部下發財會[2009]8號文:《財政部關于印發企業會計準則解釋第3號的通知》,對高危行業企業提取的安全生產費的會計處理做了部分變動。將安全生產費用從稅后利潤中提取重新改為稅前提取,并且增加企業安全生產費用專項核算科目“4301專項儲備”,對安全生產費用進行專門核算。該項規定具體到會計核算主要表現在:第一步,高危企業按照國家標準提取安全生產費時,應當借方計入“制造費用———提取安全生產費用”,形成企業當期生產成本,同時貸方計入“4301專項儲備”科目。第二步,安全生產費用支出時,屬于費用性支出的,直接沖減專項儲備。形成固定資產的,應當通過“在建工程”科目歸集所發生的支出,待安全項目完工達到預定可使用狀態時確認為固定資產;同時,按照形成固定資產的成本沖減專項儲備,并確認相同金額的累計折舊,即可形成一次性累計折舊直接沖減專項儲備。2009年安全生產費用會計核算優點主要體現在:第一,安全生產費用在稅前提取,保證了企業安全投入的積極性。第二,允許企業提取的安全生產費用大于實際支出的部分在所得稅稅前扣除。鼓勵企業按標準計提安全生產費用,使其在效益不好時能夠利用已提的安全生產費用,保證企業的長久安全生產。2009年安全生產費用會計核算改革也有不足,主要體現在:第一,企業在計提安全生產費用標準上還存在的浮動范圍,成為了企業調節利潤的手段。第二,安全生產費用形成的固定資產可一次性計提折舊,使企業的固定資產賬實不符,不利于企業固定資產的管理和政府的日常監管。從以上對我國安全生產費用的三次會計制度的變革可以看出,我國安全生產制度一直圍繞著三個方面進行變化:一是安全生產費用計提是計入負債還是權益;二是固定資產的折舊結轉是一次性還是分次進行;三是費用發生額是在稅前還是稅后扣除。安全生產制度在時間上來看較為頻繁,反映了我國經濟生活中安全生產事故的頻發,也從另一個方面反映出我國在該項費用核算改革中理論準備不足,給企業經濟的良性健康發展帶來了不利影響。
1)露天煤礦產煤量占煤炭開采量比重低。2013年全國煤礦數量1.2萬處,原煤產量37億t,據煤炭工業發展研究中心信息,我國目前生產和在建露天煤礦230多處,煤炭產量3.8億t,約占全國煤炭產量10%。
2)露天煤礦開采比例遠低于德奧印美等主要產煤國家。國外露天開采比例分別為:哈薩克斯坦90%,印尼90%,德國88%,澳大利亞89%,印度89%,美國69%,俄羅斯58.2%,南非52.9%,波蘭29%,我國10%的比例遠低于國外標準,井工開采仍然占絕對數量,從中也反映出我國煤礦開采事故多發、傷亡大的另一客觀原因。
3)產區高度集中。露天煤礦產量超過1000萬t的省區有內蒙古25246萬t、山西5109萬t、云南2100萬t、新疆1800萬t和黑龍江1000萬t,占全國露天煤礦產量的97.7%。
2露天煤礦事故特點
從國家煤礦安監局網站對2000年-2013年以來的露天煤礦事故進行了統計分析,其特點為:14年里共發生19次事故,共死亡32人。按發生事故的煤礦類型分:10家國有大型煤礦,死亡15人;1家國有地方煤礦,死亡1人;8家鄉鎮煤礦,死亡16人。事故類型統計見表1。對2000年-2013年全國煤礦事故進行統計,如圖1,14年間全國共發生煤礦事故33046起,死亡或失蹤58159人。
3露天煤礦安全生產危險因素分類辨識及致因分析
依據《GB18218-2000重大危險源辨識》和《GB6441—86企業職工傷亡事故分類》等標準,對露天煤礦生產場所的環境和開采工藝的穿孔、采裝、運輸、排土4大環節存在的危險因素進行了辨識分類,并對其造成各類危險事故的原因、發生場所、造成的傷害進行了分析,主要如下:
1)機械事故。露天煤礦的所有生產環節都離不開機械的運用,當現場出現人為的誤操作或設備的失效失控等故障,機械設備(部件)與人體接觸引起的夾擊、碰撞、剪切、卷入、絞、碾、割、刺等傷害。機械事故發生的場所:剝離過程、鑿巖及鑿巖臺階、設備檢修場所、破碎過程、運輸過程等。機械事故造成傷害:主要是造成人員傷亡,其次是對物件的損壞。
2)滑坡及坍塌事故。露天煤礦滑坡(坍塌)作為最常見的一種地質現象,常發生在排土場和邊幫,直接威脅到露天礦采剝工作面、運輸通道和工業廣場的安全,造成設備毀壞,人員傷亡。
3)放炮(爆破)事故。露天煤礦放炮(爆破)事故是指在爆破作業過程中發生的事故,一旦發生,波及范圍廣,造成的傷亡程度比較嚴重。
4)運輸事故。由于露天煤礦4大生產工藝環節決定露天煤礦運輸設備多,運輸車輛大,車輛作業線路長,致使運輸事故成為露天礦最易發生的事故,造成的傷亡也最多。
4露天煤礦安全生產防范體系建設
露天煤礦的危險本質上講主要是有害物質、能量、設備的失控或超過臨界值,主要體現在人的不安全行為、物的不安全狀態、管理缺陷和環境狀態不利4個方面,而且一起事故的發生總是在直接因子的導致下和間接因子的誘導下共同作用造成的,所以露天煤礦的安全生產防范體系應是以致因類別劃分優先級別的,優先防范直接危險因子,其次是防范間接危險因子。
5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