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1-31 19:45:50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文學開題報告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寫開題報告的目的,是要請老師和專家幫我們判斷一下:這個問題有沒有研究價值、這個研究方法有沒有可能奏效、這個論證邏輯有沒有明顯缺陷。因此,開題報告的主要內容,就要按照“研究目的和意義”、“文獻綜述和理論空間”、“基本論點和研究方法”、“資料收集方法和工作步驟”這樣幾個方面展開。其中,“基本論點和研究方法”是重點,許多人往往花費大量筆墨鋪陳文獻綜述,但一談到自己的研究方法時但寥寥數語、一掠而過。這樣的話,評審老師怎么能判斷出你的研究前景呢?又怎么能對你的研究方法給予切實的指導和建議呢?
對于不同的選題,研究方法有很大的差異。一個嚴謹規范的學術研究,必須以嚴謹規范的方法為支撐。在博士生課程的日常教學中,有些老師致力于傳授研究方法;有的則突出討論方法論的問題。這都有利于我們每一個人提高自己對研究方法的認識、理解、選擇與應用,并具體實施于自己的論文工作中。
開題報告(文體形式)
課題名稱:
姓名:年級:班級:
成果形式:完成時間:指導老師:
一、研究的目的及其意義
二、研究的主要內容
1、2、3、4、5、
三、研究的主要方法和手段
1、2、3、4、
四、實施的步驟
1、2、3、4、5、6、7、
表1—1開題報告(表格形式)
主題:
課題題目:
導師:
課題組成員:
組長:
班組:
簡要背景說明(課題是如何提出來的):
課題的目的與意義:
活動計劃:
1)任務分工:
實地調查:
上網:
查書面資料:
總結論文:
發倡議:
2)階段步驟:分階段實施
階段時間(周)主要任務階段目標
一周
二周
三周
3)計劃訪問的專家:校內老師等
二、如何做文獻綜述
首先需要將“文獻綜述(LiteratureReview)”與“背景描述(BackupgroundDescription)”區分開來。我們在選擇研究問題的時候,需要了解該問題產生的背景和來龍去脈,如“中國半導體產業的發展歷程”、“國外政府發展半導體產業的政策和問題”等等,這些內容屬于“背景描述”,關注的是現實層面的問題,嚴格講不是“文獻綜述”,關注的是現實層面問題,嚴格講不是“文獻綜述”。“文獻綜述”是對學術觀點和理論方法的整理。其次,文獻綜述是評論性的(Review就是“評論”的意思),因此要帶著作者本人批判的眼光(criticalthinking)來歸納和評論文獻,而不僅僅是相關領域學術研究的“堆砌”。評論的主線,要按照問題展開,也就是說,別的學者是如何看待和解決你提出的問題的,他們的方法和理論是否有什么缺陷?要是別的學者已經很完美地解決了你提出的問題,那就沒有重復研究的必要了。
清楚了文獻綜述的意涵,現來說說怎么做文獻綜述。雖說,盡可能廣泛地收集資料是負責任的研究態度,但如果缺乏標準,就極易將人引入文獻的泥沼。
技巧一:瞄準主流。主流文獻,如該領域的核心期刊、經典著作、專職部門的研究報告、重要化合物的觀點和論述等,是做文獻綜述的“必修課”。而多數大眾媒體上的相關報道或言論,雖然多少有點價值,但時間精力所限,可以從簡。怎樣摸清該領域的主流呢?建議從以下幾條途徑入手:一是圖書館的中外學術期刊,找到一兩篇“經典”的文章后“順藤摸瓜”,留意它們的參考文獻。質量較高的學術文章,通常是不會忽略該領域的主流、經典文獻的。二是利用學校圖書館的“中國期刊網”、“外文期刊數據庫檢索”和外文過刊閱覽室,能夠查到一些較為早期的經典文獻。三是國家圖書館,有些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甚至更早出版的社科圖書,學校圖書館往往沒有收藏,但是國圖卻是一本不少(國內出版的所有圖書都要送繳國家圖書館),不僅如此,國圖還收藏了很多研究中國政治和政府的外文書籍,從互聯網上可以輕松查詢到。
技巧二:隨時整理,如對文獻進行分類,記錄文獻信息和藏書地點。做博士論文的時間很長,有的文獻看過了當時不一定有用,事后想起來卻找不著了,所以有時記錄是很有必要的。羅仆人就積累有一份研究中國政策過程的書單,還特別記錄了圖書分類號碼和藏書地點。同時,對于特別重要的文獻,不妨做一個讀書筆記,摘錄其中的重要觀點和論述。這樣一步一個腳印,到真正開始寫論文時就積累了大量“干貨”,可以隨時享用。
技巧三:要按照問題來組織文獻綜述。看過一些文獻以后,我們有很強烈的愿望要把自己看到的東西都陳述出來,像“竹筒倒豆子”一樣,洋洋灑灑,蔚為壯觀。仿佛一定要向讀者證明自己勞苦功高。我寫過十多萬字的文獻綜述,后來發覺真正有意義的不過數千字。文獻綜述就像是在文獻的叢林中開辟道路,這條道路本來就是要指向我們所要解決的問題,當然是直線距離最短、最省事,但是一路上風景頗多,迷戀風景的人便往往繞行于迤邐的叢林中,反面“亂花漸欲迷人眼”,“曲徑通幽”不知所終了。因此,在做文獻綜述時,頭腦時刻要清醒:我要解決什么問題,人家是怎么解決問題的,說的有沒有道理,就行了。
有關《聊齋志異》中女性的研究,有的是研究具體的某個人物,剖析她的人物性格以及該人物形象的塑造及意義。例如:王林書教授的《聊齋•嬰寧》賞析,就是從嬰寧這個人物入手,以她的“笑”為切入點來分析這個人物,從而可以看到她的天真與狡黠。有的是從整體來研究,把這群女性放在一個特定的環境中,也就是放在當時的社會背景下來看的。如:李志孝教授寫的《男權社會的女性生命本相—論〈聊齋志異〉的婦女形象》。有的是總體的把她們分幾類進行研究,例如:巾幗奇美類、大家閨秀類、小家碧玉類等等。馬瑞芳教授在她的《聊齋志異中的女性》一文中把《聊齋》中的女性形象做了很好的分析,文中從外表美的阿繡寫到外表丑的喬女,不管外表怎樣,內心世界都是美的。文中還寫了生活在社會下層的形象、復仇女神的形象、才女的形象還有類似近代女經營者的形象等等,所有這些都能體現出《聊齋》中女性形象的真、善、美。
我之所以選擇這個題目是因為小時候看電視里面演過《聊齋》,對其中的女性人物留有一些印象,給我感覺她們所做的事情不亞于男人,有些佩服。《聊齋》中的女性形象很豐富,那么我主要是把她們的性格分類,從她們的性格來分析她們的形象及意義。
《聊齋》中所描寫的社會還是一個男權社會,那么在這個男權意識強烈的時代,婦女們又是怎樣的呢?她們是怎樣與人交往的呢?我想通過對她們不同的性格分析來揭示出對我們今天人們的啟示意義,看她們有的活潑開朗、有的沉默寡言,那都能體現她們為人處事的原則,從中學習做人的道理。
二、研究的基本內容,擬解決的主要問題:
內容:《聊齋志異》中的婦女形象
主要解決的問題:
一、把作品中的女性分類
二、找出每一類的代表進行分析
三、總結這些婦女形象的意義
三、研究的步驟、方法、措施及進度安排:
步驟:按老師的要求
方法:查閱前人的書籍,整理資料,寫自己的主張想法。
安排:
主要參考文獻:
[1]鐘夫校點.聊齋志異[M].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1998.3.
[2]成瑞裕.花妖狐魅話聊齋[M].華中理工大學出版,1994.5.
[3]朱秀華.明末清初小說戲曲中的女性形象研究[M].江蘇古籍出版社,2002.
[4]李靈年.蒲松齡與聊齋志異[M].遼寧教育出版社,1992.10.
[5]張稔穰.聊齋志異藝術研究[M].山東教育出版社,1995.12.
[6]馬瑞芳.神鬼狐妖的世界—聊齋人物論[M].中華書局,2002.
[7]朱一玄.《聊齋志異》資料匯編[M].鄭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86.
[8]徐大軍.男權意識視野中的女性——《聊齋志異》中女性形象掃描[J].蒲松齡研究,2001.
[9]吳小英.《科學、文化與性別:女性主義的詮釋》的導論和第二章.中國社會科學出版,2000.
上午好!
20*年12月,我們申報的課題“新課程改革與校園文學研究”被列為全國教育科學“十一五”規劃課題。據全國規劃辦的領導說,以“校園文學研究”為對象列入全國教育科學規劃課題,在全國尚屬首次。我們感到激動,也深感責任重大。
一年多來,在*大學、人民大學資料中心、全國中語會的指導下,在各地有關部門領導的支持下,在眾多大中小學同仁的積極參與下,課題研究進展順利。現在,我代表課題組,向大家作階段工作匯報。
一、工作回顧
1.隆重召開開題會。20*年4月21日~22日,課題組在*師范大學英東學術會堂隆重召開開題會。*等專家應邀出席了開題會。我代表課題組作了《開題報告》。各位專家對《開題報告》進行了點評、論證、指導,從不同側面對課題研究發表了意見,使我們進一步明確了課題研究目標與思路、內容與策略。會后,我們還參觀了課題實驗學校“北師大附中”,我還應邀在北師大附中作了題為《新課程,新理念,新教法》的學術報告。關于開題會的消息,20*年5月5日的《中國教育報》以《“新課程改革與校園文學研究”開題:校園文學研究“升格”》為題作了報道,在全國產生了一定的影響。
2.積極組織子課題申報。開題會之后,課題組積極組織各地學校申報子課題,發展實驗學校,建立實驗基地。目前,已有數十所大、中、小學報送了申報材料,包括*師大附中、*實驗中學等名校在內的許多學校已完成評審立項工作,并陸續召開開題會,進入了研究階段。石家莊十七中、大連開發區七中、本溪高中等校先后被確定為示范實驗學校。遼寧大連等實驗基地已經和正在建立。
3.嚴格實行規范管理。課題組建立了辦公室,完善了管理辦法,為每個子課題組建立了管理檔案。課題組彭小明、王世龍還多次實地考察指導,先后到石家莊十七中、樂清市虹橋中學、蘇州市一中分校、*市潞河中學、*市五十中學進行調研及現場指導。
4.搭建實踐交流平臺。課題組充分利用“中國教育文學”網站,報道課題研究動態,交流課題研究經驗。上線文章達66篇,點擊達3萬余次。課題組積極與《中學生》《小學生生活》雜志合作,在該刊開辟“點擊文學社”“互動寫作”“自主寫作”等欄目,刊發各實驗學校師生作品。課題組承辦了的“葉圣陶杯”全國中學生新作文大賽,發現“新人”,推出“小作家”,受到的肯定與表揚,在全國產生了較大的影響。
二、研究成績
1.基本構建了校園文學研究的理論框架。各地“校園文學”活動開展較多,但理論研究欠缺。作為課題研究進入教育部規劃課題,還是第一次,國內外可資借鑒的成果不多,如何形成校園文學研究的基本理論體系,是一個全新的話題,我們經過反復探討,初步擬定為(1)校園文學理論與實踐研究、(2)校園文學與語文教學研究、(3)校園文學與校園文化研究、(4)校園文學與人的發展研究等四大板塊,抓住了研究的重點,明確了研究的目標。基本構建了校園文學研究的理論框架。
2.陸續形成校園文學研究系列成果。例如我們出版了專著《校園文學與創作》,發表了《新課程改革形勢下的校園文學研究》。在我的指導下,*大學六個本科生、兩個研究生也參與了研究,多篇有學術價值的論文《博客與校園文學研究》《網絡:校園文學的新平臺》等也已定稿(已發資料袋)。*大學人文學院04中本一班學生李斌斌(筆名那那)還出版了三本頭長篇小說《何處金屋可藏嬌》,并正在寫《長安妖嬈》。課題實驗學校——浙江樂清市虹橋中學的“生態寫作研究”,石家莊十七中的“校園文學美文美讀”探索,大連開發區七中的“生命教育與校園文學有機整合”實踐,遼寧本溪高中的“校園文學博客研究”,四川成都市高新實驗小學的“兒童文學啟蒙校本課程研究”,湖南臨澧縣四中的“高中生人格培養策略研究”等等,都具有很好的研究進長。
3.課題研究與課程改革、學科教學、學校教育緊密結合,推動了新課程改革,提高了學生的語文素養。相當多的學校選擇了“校園文學與語文教學研究”這一板塊的子課題。占申報的子課題有三分之一強。開發校本課程、地方課程也備受關注,如湖南桃源凌津灘鎮中學、江臺安豐中學等就較有成效。校園文化建設、生命教育、人文教育、特色學校建設等也都進入了許多學校的視野。
三、問題和困難
1.研究進展不平衡。部分學校在立項后沒有認真進入實質性研究,以拿到子課題立項“證書”為終點,沒能取得預期的成果。
2.缺乏深入的探索。部分子課題組存在著停留在過程描述層面,寫作論文時往往停留在“怎么做”甚至只是“要怎么做”,而不去探究“為什么要這么做”“這么做有什么規律”等等,因此沒有從理論層面研究,沒有新的思路、新的進展。
四、今后設想
1.進一步加強管理。在課題研究實施階段,總課題組將嚴格管理,如不能研究或不作為的,將不發“結題證書”。
2.繼續擴大研究隊伍。為培養更多的人才,帶動中小學教師科學研究,本次會議后還接受子課題申報,還要發展一批新的實驗學校,再建一批實驗基地,歡迎有志校園文學研究的同仁參與。
(1)2017年11月下旬,理解論文題目的內涵,初步擬訂查閱文獻的計劃;
(2)2017年12月中、下旬,查閱文獻,寫出開題報告;
(3)2017年1月—2月,熟悉論文中涉及到的預備知識,掌握論文的寫作方法;
(4)2017年2月—3月,研究論文的主要內容,接受論文的中期檢查;
我校承擔的xx市“十一五”規劃課題《小學語文系列化考級實驗與研究》今日開題。我代表課題組作開題報告,請各位代表審議并提出意見。
一、 課題提出的依據
長期以來,小學語文教學一直徘徊在“高耗低效”的誤區,閱讀面窄、朗讀水平差、語言積累少、語言表達能力弱似乎成了小學生的“語文通病”。“如何切實提高小學語文教學質量?”困擾著我們每一個語文教師。
2001年由國家教育部制訂的《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中明確指出:“語文課程應致力于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和發展。”“……語文課程應培育學生熱愛祖國語文的思想感情,指導學生正確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豐富語言的積累,培養語感,發展思維,使他們具有適應實際需要的識字寫字能力、閱讀能力、習作能力、口語交際能力。語文課程還應重視提高學生的品德修養和審美情趣,使他們逐步養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促進德、智、體、美的和諧發展。”這些論述有意識地將“語文素養”凸現出來,為小學語文教學改革指明了研究方向,也為“如何提高小學語文教學質量”提供了一個極具探究價值的突破口。
但是,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和發展僅靠語文課本中的內容是遠遠不夠的,要讓學生學好語文,必須要激發學生課外識字、閱讀、背誦和習作的興趣,引導學生拓寬語文學習渠道,激勵學生自主識字、自主閱讀、自主積累,培育學生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情感,發展學生的思維,讓學生從小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但是在實際的教學時間中,由于缺乏具體規范的、可以操作實施的評價手段與活動,很難將課程標準中規定的各項具體要求,特別是課外閱讀和語言積累的數量落到實處。鑒于此,我們提出了《小學語文系列化考級實驗與研究》這一研究課題,準備采取切實有效的活動形式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全面提高。
二、課題研究的理論價值和實踐價值
(一)理論價值
1、促進教師自主探究小學語文教學規律。在系列化考級活動中,由于包括了識字、寫字、閱讀、背誦、習作五個方面的內容,各項學習內容之間存在一定的聯系和規律,教師在引導學生參與考級過程中可以進一步研究各項學習能力之間如何相互促進,相互轉化,從而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樹立大語文學習觀,促進學生語文綜合素養的提高,促進語文教學質量的全面提升。
2、營造良好的教育教學研究氛圍,幫助教師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全面提高教師駕馭課堂教學的能力和教育教學理論水平,全面提升教師教科研素質,引導教師探索全新的語文教學模式,努力建設一支富有創造生機的中青年骨干教師隊伍,把學校建設成一所散發濃郁書香的特色學校。
(二)實踐價值
1、引導學生感悟中華文化的豐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吸取人類優秀文化的營養;培植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情感,養成語文學習的自信心和良好習慣,掌握最基本的語文學習方法;能主動進行探究性學習,在實踐中學習、運用語文;具有自主識字、獨立閱讀、自主積累能力,形成良好的語感。
diyifanwen.com第~整理該文章……
2、全面激發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培養學生會識字、勤讀書、善積累、愛寫作的良好習慣,拓寬語文教學的時間和空間,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
3、在各項考級活動中,優化學法指導,增強同學間的合作、交流意識,全面提高學生的口頭語言和書面語言表達能力以及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評價的能力,切實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和語文能力,提高學習效率,全面提高語文教學質量;提高學生的邏輯思維與理解能力,為其他學科的學習打好基礎,同時也為終身學習奠定基礎。
三、課題研究的理論基礎與實踐基礎
(一)理論基礎
1、我校歷來重視教科研工作,先后承擔了十多項國家、省、市、區級課題,并取得了比較理想的課題研究成果。學校有較為優越的教學研究條件,能保證人力、財力的投入,有較為完善的教科研管理網絡。
2、目前,我們語文教研組18人,具有大專及以上學歷的教師占全體教師的95%,絕大部分教師參加過區級以上優質課比賽。教師的科研意識比較強,教學理念能夠與時俱進,教育理論水平較高,這一切都為我們進行課題研究奠定了厚實的基礎。
(二)實踐基礎
1、此課題已經在我們學校開展了近三年的時間,我們在進行各項考級的過程中積累了一定的經驗,也發現了其中存在的部分問題,這為調整實驗方向,采取更加科學有效的實驗措施,從而進一步開展實驗研究奠定了相應的基礎。
2、學校投入了一定的人力和財力,編寫了實驗研究所需要的輔助教材,購買了內容豐富適合兒童閱讀的書籍,編印了相應的考級證書,保證了開展實驗研究的時間,這都為課題研究的深入開展提供了強有力的保障。
四、課題研究的總體目標和主要內容
(一)課題研究的總體目標
課題研究的總體目標就是引領各位語文教師通過引導學生參加識字、寫字、閱讀、背誦、習作五項考級活動,努力激發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培育學生對祖國語言文字的熱愛之情,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進而提高全校的語文教學質量,促進學生整體學習能力的提高。同時在課題研究的過程中進一步提高教師的科研能力與教學水平,努力創建一支具有較強科研水平的語文教師隊伍。
(二)課題研究的主要內容
本課題研究的主要內容是:
1、研究各項考級所應達到的具體目標;
2、研究各項考級的組織形式與實施策略;
3、研究如何落實課程標準中對學生課外閱讀量與積累量的具體要求;
4、研究開展各項考級對學生整體學習能力的影響;
5、研究如何創建書香校園;
6、研究如何改變教師的職業生活方式,促進教師專業化成長。
五、課題研究的基本原則和方法
(一)課題研究的基本原則
1. 開放性原則:閱讀考級和背誦考級的內容可以來源于學生的課本、
自讀課本和課外書等,給學生一定的選擇空間,使學生能夠比較開放地進行閱讀。
2. 靈活性原則:集中測評與和分散測評相結合,全校活動、級部活動
和班級活動相結合,給實驗教師更多的空間,便于發揮教師的積極性。
3. 激勵性原則:語文系列化考級重視知識與技能的結合、重視學生在
親身參與語文各項活動中而獲得的感悟和體驗、重視讓全校每一個學生的全員參與。這樣的評價,就有利于調動起全校師生學語文的興趣。
4. 科學性原則:在制定評價試題、設定評價標準的過程中,要遵循語
文學科的內部規律,還要符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因此科學性在本實驗中顯得尤其重要。
(二)課題研究的基本方法
我們以行動研究法為主要研究方法。要求參與研究的教師以實際問題的解決為主要任務,積極參與教學實踐,力求在真實的特定教學環境中進行研究,保持研究的真實性,注意認真觀察、總結、反思、再總結,以不斷改進研究方法,取得研究成效。
1、調查法:
適時調查小學生的閱讀量及積累量,了解學生的閱讀時間、閱讀興趣、閱讀個性,喜歡背誦積累的內容,調整閱讀和背誦考級的范圍。
2、行動研究法:
在課題實施過程中圍繞課題研究目標,開展多層次、多渠道、全方位的研究,邊實踐、邊總結,不斷摸索出經驗和規律的東西。
3、問卷法:
對學生各階段的閱讀能力采取試卷檢測達標的方法進行檢測,通過分類檢測和綜合檢測,定性評估和量化評估,教師評價和專家評價等對學生閱讀潛能進行測評。
4、經驗總結法:
在課題研究的過程中,認真做好各類資料的收集、整理和實施情況的紀錄。對課題研究作總結、驗證、提煉,概括有關教學現象,并使之上升到教育理論。
六、課題研究的實施步驟和預期的成果
(一)課題研究的實施步驟
準備過程:2006年3月——2006年5月
在此過程中,我們主要做了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1、進行調查研討,調整課題總體研究目標;
2、設立各級考評委員會,加強實驗的領導力度。
3、購置大量圖書,為考級全面開展提供有利條件。
4、精心修訂識字和背誦用書《字海競帆》和《文海拾貝》。
5、修訂各項考級內容的考級要求,明確考級范圍。
研究實施過程:2006年5月——2010年3月
第一階段:2006年5月——2007年7月
在實驗研究過程中,我們將根據學生學習語文的規律和特點,將各項考級分散安排在各個年級段,循序漸進地開展考級活動。一二年級重點研究識字、寫字考級,三年級重點進行寫字、閱讀、背誦考級,四、五年級重點研究閱讀、背誦、習作考級。同時我們將采取各種形式進行“書香校園”的建設,引導教師努力點燃學生的閱讀熱情,激發他們的閱讀興趣,著力在學校掀起師生共同閱讀的。此階段我們研究的重點是識字考級和寫字考級。
第二階段:2007年8月——2008年7月
本階段我們將在上一研究階段的基礎上繼續分年級段開展深入研究,引導教師采取各種科學有效的方式進行語文教學、調動閱讀積極性,并適時與考級相結合,激勵學生不斷向自己新的高度挑戰。本階段我們研究的重點是識字考級、寫字考級和閱讀考級。
第三階段:2008年8月——2009年7月
本階段我們將引導教師積極將自己在課題實驗過程中的探索、發現與反思及時歸納整理,促使教師在行動中研究,在研究中成長。跟蹤調查學生參加考級后整體學習能力的變化和如何以有效的方式組織閱讀和識字考級,落實課程標準中對學生閱讀量和識字量的具體要求將成為本階段的研究重點。
第四階段:2009年8月——2010年3月
本階段我們將重點研究學生進行大量閱讀之后語言表達能力的變化,避開應試教育的影響,引導并鼓勵學生寫出有個性,有創意的文章,思考探索如何采取科學有效的方式開展習作考級,促進學生習作及整體語文學習能力的提高。
課題結題過程:2010年3月——2010年6月
在本階段中,我們一方面繼續進行各項考級實驗,一方面重點針對前一階段的研究情況,進行分析研究,發現問題,分析問題,梳理思路,整理研究成果,形成研究報告。
(二)課題研究的預期成果
作為一種新的學習方式,在教育實踐中開展的狀況如何?本研究選取北京市某示范性高中作為案例,以案例觀察、記錄、反思的方法,對中學研究性學習的開展情況進行研究。在進行案例研究時,并不在抽象層次上評論研究性學習應該如何開展,而是根據已有的文件和已經形成共識的研究性學習有別于其他課程學習的視角、功能、方式,作為衡量研究性學習教育實踐的“尺”,來評判案例學校的實踐。
一、研究性學習應有的獨特功能
早在20世紀90年代末我國學界開始討論研究性學習問題時,不斷強調的一點是:研究性學習需要防范陷入科學主義、精英主義,研究性學習必須從兒童自身的身心發展特點出發,貼近兒童的情趣與現實生活[2],以學生的經驗為基礎,讓學生了解研究這種特殊的社會實踐形式[3],并通過回歸真實的生活,發展學生的完滿個性[4]。
基于這些觀點,本文認為研究性學習是兒童對周圍現象和世界的研究;作為兒童觀察周邊世界的重要手段,研究性學習的目的應當是讓學生通過科學的研究方法與思維方式,學會探究自己周邊的世界。
二、研究性學習的特征
受到研究者廣泛關注的另一點是研究性學習的特征。學者石中英根據《綱要》對研究性學習的課程組織形式進行了論述,他認為研究性學習的課程組織形式應當具有多樣性、參與性與自主性三個特征[5]。學者張華、仲建維也同樣認為研究性學習應當是學生自主進行的探究式學習,并且并不局限于某個課程領域內,而是一種突破單科限制,強調知識多樣性、綜合運用的學習[6]。
基于這些研究,本研究認同研究性學習應當是由學生自主進行的、多學科綜合的一種探究性學習,其特征也集中表現為自主性與綜合性。
三、某中學研究性學習研究者觀察記錄
2013年10月中下旬,筆者作為研究性學習的評論專家參與北京市某中學初二、高一年級研究性學習文科班級開題報告會,對學生的開題報告予以具體的指導與評價,同時觀察并記錄如下內容。
1.研究性學習的選題
在這兩次開題報告會中,每個年級各呈現6個研究性學習的開題報告,這些開題報告的研究問題如表1所示。
2.開題中學生的表現
案例中,研究性學習通常以學生組成6~12人的研究團隊形式進行,并由研究小組的部分成員上臺以PPT形式予以開題報告展現。在展現過程中,學生表現出以下幾個特點:
(1)明顯的“教師選題”傾向
筆者觀察到學生在陳述開題報告的過程中,大部分都帶有較為明顯的“被選題”傾向——即學生在陳述研究的目的、選題意義時,講述通常是照著念一遍開題報告,并且其講述內容明顯不是站在自己的角度,會出現諸如“幫助學生拓寬視野”這樣明顯的教師口吻。還有些學生在評審委員對某個選題的意義提出詢問時,根本無法回答,旁邊的教師趕緊予以解釋說,“這個題目是老師定的,學生不太了解”。
(2)學習內容影響興趣
以不同開題報告學生組的陳述表現來看,學生的陳述熱情并非很高。僅有幾組與學生興趣密切相關的研究性學習開題報告的陳述中,學生十分富有激情。按照熱情程度排序,大致是:高一年級英語學科《英文電影配音》、高一年級英語學科《英語校園劇、課本劇創作及表演》以及初二年級語文與英語學科合作的《戲劇表演的生活化》。這些學生更為感興趣的研究性學習題目所具有的共同特征是:都需要學生觀看他們喜愛的電影節目;都需要學生通過表演形式進行成果展現;都需要學生參與到社會實踐之中去,如觀察不同群體的行為等。
四、研究性學習的研究者觀察反思
根據筆者對某中學初二、高一年級文科研究性學習開題報告會的觀察記錄,筆者對本案例中研究性學習的開展存在的一些問題進行了總結與分析,并提出了自己的反思意見。
1.研究性學習過程中的主體缺失
從筆者對該中學研究性學習開題報告會的觀察記錄來看,這些研究性學習明顯存在兩個方面的問題。這些問題雖然表現形式不一,但都集中反映了一個事實,即在研究性學習的過程中,缺乏由學生自主探究進行研究性學習。
(1)選題弱化了與生活的聯系
從兩個年級不同學科的研究性學習題目選擇中能夠看出,這些問題的選擇都存在一個十分明顯的傾向是與學科內容緊密聯系,而與學生實際的生活經驗、興趣脫離很大。初二年級語文組的三個題目都是與課本課文緊密相關,是課本中學生非常難以理解的“魯迅式散文”的再研究,希望通過研究性學習這個途徑,深化學生對魯迅文章和精神的理解;高一年級對《詩經》的相關研究也是基于課文內容的進一步拓展。英語學科中,英文電影配音、英文電影欣賞或話劇表演等貼近學生興趣愛好的研究性學習,在開題過程中學生表現出更多的參與熱情。政治、歷史中的主題是大眾閱讀的首選,但奇怪的是研究性學習并沒有對這類選題更加地熱衷,初二年級提出的《社會熱點問題分析》更像一個系列,而不是研究性學習這種主題學習應該具有的題目。
(2)教師指導缺乏學生視角
研究性學習作為一種新型的主題學習方式,學生難免不適應,需要教師的指導。但是,作為指導者的教師是一個什么角色?這是一個教師學職前教育的基本問題,不管是柏拉圖的“助產士”,還是“愛彌兒”式的自然教育理念,或者現代的皮亞杰的“發生認識論”,都在說明教師的角色在于去“幫助”學生去思考,而不是“告訴”他應該是什么。
研究性學習中的教師角色仍然是傳統課堂的延伸,這是特別值得關注的一點。從開題報告會的情況來看,教師仍然在“告訴”而不是“幫助”。這種指導方式的不足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選題都顯得“一本正經”,沒有試圖理解學生認知世界的方式;二是開題報告的撰寫與陳述過程中,教師干脆,學生表現出的被動狀態令人吃驚,學生可能直接陳述“本研究希望能夠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等話語。
此外,在教師對學生開題的評論上,教師毫不隱諱自己希望學生的“研究性學習”能夠與實際的本學科課堂教學緊密結合的想法,希望利用這些時間對學習成績或學生德育帶來積極影響。例如高一年級語文學科的《中的情感與表達》研究,教師在評價時建議學生更多體會“忠、孝、禮、義”等感情,而不是學生最初所提出的親情、友情、愛情。
事實上,上述這些教師對選題、開題報告撰寫及選題方向的指導,都集中體現了在研究性學習中,教師仍然與傳統課程一樣占據了主導地位,這與研究性學習所強調的學生自主探究相違背。從某種程度上而言,這些教師指導都削弱了學生在研究性學習中的自主性。
2.反思:研究性學習,應以兒童視角為主
設立研究性學習的主旨,應當體現主題學習的方式,認同研究性學習應當由學生從自己的興趣與視角出發,自主地探索自己身邊的、感興趣的世界。然而,大部分研究性學習在選題上還是課堂教學或學校教育的延伸,而在組織形式上教師由學生研究性學習的指導者變成了計劃制訂者,削弱了學生研究性學習的自主性。
事實上,北京市某中學研究性學習開展的這種情況并非獨此一家。筆者在山東省與云南省進行調研的過程中,也同樣對兩個不同地區、不同層次學校的研究性學習開展情況進行了了解。從研究性學習題目的選擇以及開展的具體情況來看,這些地區的研究性學習開展的具體情況雖然有所不同,但從題目選擇來看也同樣存在著兒童視角缺失問題。盡管研究性學習并不是脫離學科教學,但它的主題學習性質更應該體現跨學科和問題意識。如何在研究性學習中更多地減少教師干預,還原研究性學習是以兒童視角展開的、兒童自主對身邊世界探索的本質,應該是未來一段時間教育工作者應當思考的話題。當然,首先應該做的是對這種大家都不熟悉的學習方式進行更加細致的研究和分析。
參考文獻:
[1]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S].2001.
[2]鐘啟泉.研究性學習:“課程文化”的革命[J].教育研究,2003(5).
[3][5]石中英.試論研究性學習的性質[J].課程·教材·教法,2002(8).
幼兒教育論文開題報告
1.選題依據及研究綜述
(一)選題依據
幼兒教學不僅對教學內容的知識性有一定的要求,同時對教學過程的娛樂性與趣味性有一定的要求。在教學的實踐過程中我們發現兒歌由于其結構簡單、語言愉悅等特點更能夠為兒童所接受。從前人的研究經驗來看,兒歌教學主要可以分為兒歌學習與兒歌創作等兩種形式。其中兒歌的學習能夠鍛煉幼兒的語言能力;而兒歌的創作則是對幼兒的語言理解、語言組織等能力進行綜合訓練。此外,此種形式更能夠增加幼兒的學習興趣與學習成就感,對其后續的學習提供必要保障。本文主要從幼兒兒歌創作的意義以及其具體的教學過程來對兒歌創作教學法在幼兒教學中的應用進行研究。希望通過本文的研究能夠為后續的學習與工作提供理論基礎與實踐指導。
(二)研究綜述
幼兒有著自身的學習心理特征與學習特點,因此幼兒教學與傳統教學有很大的區別。近年來針對幼兒教學的文獻相對較多,主要集中在幼兒教學方式研究、兒歌創作與教學模式等。
2.課題的基本內容
本文所研究的內容主要包括三個方面:
第一,對兒歌創作小學應用進行理論分析。從理論的角度研究幼兒的學習與心理特征,并對兒歌創作教學的優勢進行分析。
第二,對目前兒歌創作教學的實踐現狀以及實踐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
第三,基于存在的問題對后續的兒歌創作教學法在幼兒教學中的應用進行對策性研究,并提出在具體實行過程中的注意事項。
3.課題的重點、難點及創新點
本文研究重點為對兒歌創作教學法的系統梳理以及此種方法在幼兒教學中的實際應用。
本文的難點在于相關的研究較少,此種教學模式還處于探索階段,并沒有完善的教學體系可以遵循。
本文的創新點在于提出兒歌創新教學法,并系統研究其在幼兒教學過程中的應用。同時對其教學設置以及注意事項進行研究,能夠直接指導相關的教學工作的開展。
4.論文提綱
本文研究提綱如下:
摘要:
關鍵詞:
一、引言
1.1 研究背景與目的
1.2 研究內容與意義
1.3 文獻綜述
二、幼兒教學特征分析
2.1 幼兒心理特征分析
2.2 幼兒教學特征分析
三、兒歌創作在幼兒教學中的作用
3.1 兒歌創作對培養幼兒識字能力的作用
3.2 兒歌創作對培養幼兒語言能力的作用
3.3 兒歌創作對培養幼兒創造力的作用
3.4 兒歌創作對培養幼兒成就感與學習興趣的作用
四、兒歌創作教學法構建及其注意事項
4.1 老師-學生互動模式
4.2 學生-學生互動模式
4.3 家長-學生互動模式
4.4 老師-家長互動模式
4.5 注意事項
五、總結
參考文獻
5.進度安排(包括文獻查閱、方案設計與實現、實驗與計算、論文書寫等)及其可行性分析
6.參考文獻
[1]林俏霞. 學前教育專業幼兒文學課程中的兒歌創作訓練[J]. 教育教學論壇,2014,01:249-250.
[2]楊寶風. 兒歌創作新探[J]. 青海師范大學民族師范學院學報,2012,02:78-79.
[3]鄭黎麗. 基于兒歌特質進行兒歌創作[J]. 語文建設,2012,22:26-28.
[4]周思締. 譜寫孩子心中的歌——與師范專業的學生談兒歌創作[J]. 成都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7,08:17-21.
[5]陳小芳. 兒歌:灑向童心的種子[J]. 思想理論教育,2005,10:62-63.
[6]王巍. 小學兒歌教育實踐策略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1.
[7]陳喬芬,郭富生. 激發說寫興趣 引導兒歌創作——《六個矮兒子》教學賞析[J]. 云南教育,2006,1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