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1-10 04:39:27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網絡規劃建設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配電自動化,“三遙”技術,GIS
引言
電力系統包括發電、送電、變電、配電以及相應的通信、安全自動、繼電保護、調度自動化、配電自動化等設施。電力系統的根本任務,是在國家發展計劃的統籌規劃下,合理開發利用動力資源,用最少的支出(含投資和運行成本)為國民經濟各部門與人民生活提供充足、可靠和質量合格的電能。
一、配網自動化系統功能要求
配電自動化系統的建設經驗告訴我們,系統建設的成敗不在于采用的技術的先進程度,而是在于配電自動化的實用性問題。配電網屬于電力輸送的末端,配電線路的重要性不能和輸電線路相比,但是設備數量眾多。實用的新型配電監控自動化系統在技術要求上應該考慮以下幾個方面:
l、功能實用化。論文大全。鑒于目前配電高級應用功能并不實用,供電部門一般在相關應用上采取審慎的態度,在建設初期中一般只進行最基本的網絡拓撲功能的建設,就是到工程結束,也僅僅實現網絡拓撲、潮流計算、負荷預測、安全經濟運行分析及可視化展現等功能,將建設重點放在了盡量實現最大范圍的配電設備監控,減輕運維工作量和系統的復雜程度。論文大全。
2、故障處理不苛求。現有配電自動化系統中沒有過多的考慮線路故障的自動恢復功能。由于目前的配電模型很難搭建完整,線路現狀有時也不允許供電網絡的自動重構,而且在一些情況下網絡的自動重構可能還會引起更大的故障,但在新建設的線路上則提出必須按照可以進行自動重構的功能要求來規劃建設。論文參考。
二、系統總體設計
2.1總體原則與目標
新型實用化配電自動化系統應綜合當地配網結構、設備狀況、社會用電需求和可靠性指標要求等多方面因素,堅持以“經濟實用、技術先進、因地制宜、分步實施、合理利用、適當改造、統籌兼顧、協調發展”為指導原則。
配電自動化系統建設的總體目標是建設一個完善的、先進的、可持續發展的配電自動化系統。能夠實現配網線路故障的快速定位、隔離和恢復供電,縮短配電線路故障停電時間,為配網運行提供現代化的管理手段,提高配網運行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提升用戶滿意度和客戶服務水平,切實提高用戶供電可靠性。
2.2系統軟件配置
2.2.1配網運行監視
實現配電網絡的實時運行監視。把10kV饋線沿線設備(主要指開關設備)的開關位置信號、故障指示器信號等遙信量信息,以及電壓、電流、功率、電能、供電質量等遙測量信息匯總到配電自動化主站系統(或有人機交互界面的配電子站),對配電網運行狀況進行監視。如發生故障,能夠根據遙信、遙測信息綜合分析,診斷出故障區段范圍,指導工作人員盡快到達故障地點,實施必要故障處理措施。
2.2.2饋線自動化
饋線自動化是指利用自動化裝置及系統,監視饋線的運行狀況,及時發現線路故障,迅速診斷出故障區域并將故障區間隔離,及時恢復對非故障區域的供電。實現饋線自動化的前提條件是監控對象必須具備“遙信、遙測、遙控”的三遙技術條件,能夠實施遠方遙控動作。論文大全。論文參考。
2.2.3配網分析軟件
實現基本的網絡拓撲、潮流計算等功能,并將這些功能融合進基本的配電網的操作,如負荷轉供、線路閉環監視等,并實現基本的調度作業管理及供電質量統計分析等,以加強調度操作的智能化,方便調度人員的操作,強化安全運行、經濟運行。
2.2.4實時信息
主要實現配網實時信息的有效,方便管理、維護人員及時注意相關設備狀況,查詢、瀏覽各類歷史及統計數據等。
三、配網運行管理系統
3.1配網運行管理與信息整合
按照IEC61970/IEC61968中規定的CIM/CIS的標準要求,以設備統一編碼為基礎,對供電局的相關系統,如營銷系統、配網自動化、負控系統、配變監測系統、計量遙測系統、GIS系統、配網生產MIS系統、95598客服等系統數據進行集成。配電SCADA、計量、負控等系統的實時、歷史數據可以根據設備所屬關系在集成應用系統地理圖上統一顯示。論文參考。
3.2配網運行集成分析
1、多類客戶停電分析
在配網運行管理系統上實現了對于用戶停電的全部管理,包括預安排停電、SCADA設備故障信息、用戶保障信息、錯鋒線路信息,通過GIS系統配變與營銷系統的關聯,查詢用戶信息,在統一的平臺上實現用戶停電的分析、統計,停電用戶短信通知以及停電影響用戶的分析。
2、停電管理
停電管理應該具有停電顯示、停電模擬、停電分析、復電情況分析、輔助停電方案、統計分析預測故障等功能模塊。
3、倒閘方案與調度操作票
系統具有自動和手動生成倒閘操作票的功能。調度員判斷故障地點后,通過系統自動生成故障隔離/倒閘建議。調度員也可手動生成倒閘操作票,通過設定倒閘前及倒閘后的狀態,根據安全規則推導出倒閘步驟。對于己生成的倒閘步驟,可以根據安全規則及設備的過負荷狀態分步校驗,由倒閘方案生成調度操作票。
4、供電可靠性分析
提高用戶供電可靠性必須采取大量有針對性的技術、管理、電網建設等措施,可靠性相關的信息種類多、來源廣、時效性強,及時、準確地獲取、統計供電可靠性數據難度很大。通過集成系統可以實時獲取電網運行監控系統如配網Scada、負控等的電網停電信息,依托配網GIS及配網生產MIS系統中的電網基礎數據,及時、準確、可靠、一致的分析、統計電網可靠性指標數據。
3.3統計分析及輔助決策
整個配網運行管理系統中各類業務產生的信息大量而且復雜,如何在這些信息中找到業務和工作的改進方向是輔助決策應用要解決的問題。
通過綜合查詢,預制多個查詢條件和過濾器使用戶能夠方便的找到各個業務集成后的信息。
通過主題信息分類,定期執行預先定義的統計分析并存儲結果報表,可以有效提高統計分析的效率。
開發活動的統計報表,進行提供向下挖掘鉆取的方法,使統計報表能夠層層鉆取深入分析原因所在。
結論
為供電企業的一個重要的自動化系統,配電自動化系統覆蓋了供電企業生產的各個方面。配電自動化系統的建設,對于實現配電運行的透明化,提高供電可靠性,提高配電網的運行管理水平,以及對于配電網的規劃建設,都有著重要的意義。新型實用配電自動化系統的建設,必將對供電企業提高社會服務質量,提高工作效率和企業效益,發揮巨大作用。
參考文獻
[1] 劉東,丁振華,滕樂天.配電自動化實用化關鍵技術及其進展.電力系統自動化,2004,28(7)
[2] 劉東.配電自動化系統試驗.北京:中國電力出版社,2004
[3] 姚建國、周大平、沈兵兵等電力系統自動化2006.4:30(8)
[4] 李澎森等.配電技術概況及發展趨勢.高電壓技術。2008.01:34
[5] 海濤,陳勇.配網自動化的認識與實踐.電力設備,2004.5(10):64-68
論文摘要 物流產業作為國民經濟中一個新興的服務部門,其發展程度成為衡量一個國家現代化程度和綜合國力的重要標志之一。中國如何發揮國際物流的核心競爭力,已成為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本文就這一問題進行了討論。
一 政府對國際物流的支持
政府應該積極發揮引導、扶持、規范、整頓的作用,做好發展規劃和行業管理工作。政府應該承擔的職責包括:
(一)規劃引導
現代物流業在國民經濟中占重要地位,影響著國民經濟的運行效率和效果。政府應該將物流產業作為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大力支持鼓勵這一產業的發展,使其真正成為第三利潤源泉。當前我國正處于經濟轉軌時期,物流業也開始進入大規模投資階段,政策應該超前引導,實現這一產業的跨越式發展。為此,政府須有比較明確的綱領指導物流業的發展。既要制定戰略引導,也要制定規劃和具體實施措施,并對現有管理機構和行業政策進行調整。
(二)立法和市場監控
從西方物流業發展經驗看,對運輸業放松管制是促進這一產業發展的有效方式。所謂放寬管制政策就是政府放寬對運輸市場的經濟管制,如經營資質的認證、有關標準的制定和監督實施等;放寬與經濟有關的管制,如運力的投放、運價、市場進入和退出的條件、運輸種類的限制等,政府都不再嚴格控制,而主要由市場進行調節。同時,政府還要創造良好的市場發展環境,建立市場準入、淘汰機制、監管機制等,改善物流軟環境。當然,放開不等于不管,政府應該加強安全管制,強化對安全方面的管理,因為這方面的問題涉及社會的公眾利益。
(三)重視物流園區規劃建設,鼓勵城市配送中心發展
政府應該重視社會性物流基礎設施的規劃建設,重視物流發展硬件環境的改善。這包括對物流基礎設施的規劃以及存量資源的整合。規劃方面,中央應該制定出國家物流基礎設施網絡的發展規劃,然后再由省地市級政府根據中央的規劃制定各地的戰略部署。對于將多種運輸方式互相銜接起來的物流中心,中心城市以及具有經濟中心作用的城市和有輻射作用的地區,政府應該重視這些地區物流基礎設施建設規劃,做好統籌兼顧、防止盲目重復建設。對于物流基礎設施的建設,政府可以通過投資以及一定的政策傾斜,促進公路、港口、鐵路等運輸網絡的建立和完善。存量資源整合方面,政府可以制定出樹流設施管理規定以及應具備各的條件和標準,促進物流設施的改進、完善、社會化和重新組合,從而推動既有資源按照市場規律實現優化配置。
(四)物流標準化
政府的另一項工作就是推動標準化進程。標準化涉及政府、協會、企業等各個方面,涵蓋儲存、運輸、保管、識別、包裝、生產、銷售等各個環節,因此應當引起政府和企業的高度重視。當前,由于條形碼、數據接口方式、設各規格、設施、作業程序等都缺少統一標準,一所以各個企業往往是各自為政,這既妨礙了物流的整體運作效果,也不利于第三方物流的發展。
二 與國外物流企業聯合
關鍵詞:東北亞 物流網絡 信息化
中圖分類號: F320.3文獻標識碼:A
The Concept of the Network of Structure Between China, Japan and Korea in North-East Asia Area
Zhu Lixian
(Eastern Liaoning University)
Abstract: The logistics network in Northeast Asia region includes three big constituents. They are the infrastructure network and the information network and the organization to manage the network.
Key words: Northeast Asia the logistics network information
東北亞物流市場的發展與世界經濟一體化同步,并日漸成為世界物流業的新興市場。從歷史發展角度來看,區域經濟的一體化的發展均是通過構建網絡化的物流體系或區域所在國家的物流體系的重新整合來實現的。同理,東北亞經濟一體化也離不開區域內物流體系的網絡化構建和物流資源的重新整合。本文正是基于以上考慮試圖從區域物流網絡體系的信息網絡層面、組織結構層面、基礎設施層面立體的說明構建東北亞物流網絡的基本思路。
一、東北亞物流網絡的提出
1970年以來,中國、韓國、日本三國的產業化高速發展、對外貿易快速增長。特別是隨著中國經濟持續的高速發展,使東北亞國家間的區域內貿易量持續增長。其中,該地區國際集裝箱吞吐量占世界總吞吐量的1/3以上,中、日、韓三國2004年GDP總值超過7萬億美元,中國成為日本第二大貿易國,日本是中國的第一大貿易伙伴,中國是韓國第一大貿易伙伴,韓國是中國第四大貿易伙伴。這些都表明區域內經濟交流不斷擴大。特別是2003年10月三國領導第三次會晤后簽署了《中日韓推進三方聯合宣言》,在區域經濟一體化道路上走出了實質性一步。由于中、韓、日三國在經濟體制、經濟發展階段等存在較大差異等原因,使各國對物流業的發展上產生了理念上的差異。特別是各國以單純競爭為主的“國家物流中心論”思想一直以來阻礙著東北亞物流網絡一體化建設的進程。即中、日、韓三國都在努力成為東北亞物流中心,希望通過搶占物流市場的絕對份額而獲取最大利益。例如,韓國政府于2002年制定了國際物流促進法,從法律上表明了建立國際物流中心的態度和提供了法律保障。日本則推出“超級中心港口”計劃,通過東京港、橫濱港和大阪港實施港灣化規劃,確立區域物流中心地位。而中國也在近幾年提出了打造東北亞物流中心的戰略目標。伴隨著各國大力興建港口的到來,也對構建布局合理、資源配置優化、區域優勢凸顯的東北亞物流網絡提出了客觀要求。
二、東北亞物流基礎設施網絡的構建
東北亞物流基礎網絡是由物流專門設施、功能設施、交通設施、通信設施經過開放式、標準化的連接而形成的資源集合體。目前最緊迫的問題是如何通過信息和組織技術,最大限度地使區域內原有的分散的物流基礎設施進行網絡化運作,充分發揮物流基礎設施的作用。除此之外,東北亞物流基礎設施網絡建設的重點是改善物流專門設施、交通和通訊設施的系統化的鏈接和共享。在交通方面,加強區域內的對話和合作,從而使“亞洲高速公路”、“西伯利亞大陸橋”和“中國大陸橋”等計劃成為現實。除此之外,有關建設快速鐵路網絡的可行性研究,必須同時進行。這個快速鐵路網絡包括許多高速鐵路網,其中包括中國東北和朝鮮半島的高速鐵路網。快速鐵路網的建成將對東北亞區域的振興貢獻巨大。由日本綜合研究機構提議的“東北亞大環線計劃”(Northeast Asian Big Loop Plan)旨在建立連接東北亞主要地區中心地帶的核心鐵路網。如果它能夠與“亞洲高速公路”計劃及快速鐵路網規劃結合實施,那么,由韓國國土研究院推動的旨在連接日本、朝鮮半島和中國東北的“BESETO走廊”(北京、漢城和東京的縮寫)的最終建成,就將為時不遠。
三、東北亞物流信息網絡的構建
物流信息網絡包括物流企業內部信息網和外部的物流信息網絡兩部分。無論是內部還是外部信息網絡都要借助現代網絡來傳輸和共享有關信息和業務。區域內的物流信息網絡其實質是建設與運輸和配送基礎設施相對應的“模擬網絡”,也就是數字網絡,從而更好地利用信息和通訊技術(ICT)以及空間技術。東北亞物流信息網路的建設重點是企業外部區域內的信息網絡,即基于互聯網的資源共享、成員間開放式的網絡信息系統。利用信息網絡,物流網絡的結點間的信息傳遞將從原來通過一系列轉換結點,而發展成為不通過任何中間階段而直接進行信息交換的模式。在新型物流信息網絡中,結點間的信息傳遞是直接的,這樣就大大提高了信息傳遞的效率。
四、東北亞物流組織網絡的構建
首先,東北亞物流組織網絡離不開各國政府的支持和引導。其主要體現在:一是制定和維護區域內合作的法律、政策和制度,提供宏觀環境的支持;二是提供物流一體化的國家間財政、金融、關稅等方面的資金支持;三是成立東北亞物流管理中心,推進東北亞物流網絡的建設和完善;四是保障區域內物流產業與生態環境的協調發展。
其次,要充分發揮行業物流協會的中堅作用。一是行業協會負責制定統一的行業標準、參與制定區域內物流中心的整體規劃和設計;二是行業協會負責協調政府間、企業間、政府和企業間的對話機制;三是行業協會要從專業角度總體把握物流業的發展態勢、及時給政府部門、物流企業提供決策信息,以保障物流業的健康持續的發展;四是建立和完善物流人才的職業教育體系,培養適合國際物流合作需求的多功能人才。
最后,確立各個物流企業的網絡建設主體和核心地位。國際物流相關的港口、機場、道路等物流基礎設施和輪船、火車、飛機等運輸工具,以及通關、三檢、火待、理貨、理賠、以及港口、機場、車站等物流結點后方腹地的物流效率都離不開物流企業的積極參與與協調。在現代物流組織網絡的建設中,龍頭企業的示范和帶頭作用是關鍵。這些企業積極運用現代經營方式和信息技術改造傳統物流業,構建高速、便捷的物流運輸平臺和資源共享的信息平臺,規劃建設現代物流中心和園區,成為東北亞物流網絡的關鍵結點。
該論文受遼東學院科研基金項目資助
作者單位:遼東學院
參考文獻:
[1] 封學軍. 應對挑戰 組建東北亞港口物流聯盟[J].江蘇交通 ,2003,3:56-58.
[2] 劉大成. 面向東北亞物流市場競爭合作的港口規劃與建設[J].中國流通經濟 , 2005,12:23-25.
[3] 沈驥如. 東北亞經濟合作的障礙與希望[J].上海行政學院學報 , 2005,1:36-38.
【關鍵詞】LTE PTN 主干光纜 全業務
一、引言
隨著08年電信也重組后,國內三大運營商都成為了全業務電信運營商。基于PON架構,成為各運營商發展全業務的主要模式。因此,運營商也建了起基于PON的光纜網結構。
另一方面,無線業務仍為運營商的主體業務。在2013年國家正式發放LTE牌照之后,更掀起了4G建設的。LTE給傳統傳送網提出了高帶寬、靈活接入等需求,而全業務客戶則更傾向于能快速接入。傳統的傳送網絡正面臨著嚴峻的考驗。如何建設一張高效光纜接入網來滿足全業務接入及4G網絡需求,已成為運營商基礎網絡規劃建設的重點課題。為此,本文開展了面向“一張光纜網”專題規劃,結合往年傳輸網絡的管道和光纜規劃經驗,總結出“一張光纜網”規劃原則,建立系統的規劃規程。
二、總體目標與策略
2.1 總體目標
結合未來業務發展預測,對現網業務實施綜合業務接人區分區管轄,充分利用現網已有溝通光纜、寬帶光纜網等網絡資源,通過新建接入骨干環、接入主干纜和全網密集覆蓋,融合現網已有資源,將傳統意義上的“基站光纜網”和“寬帶光纜網”合二為一,打造“安全可靠、調度靈活、接人迅速、管理智能”的全業務承載平臺,即“一張光纜網”,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全業務接入。
目標網架構下,傳輸網絡將保持“一張光纜網”架構不變,即:
(l)匯聚區、綜合業務接入區的劃分原則上不再調整;
(2)普通匯聚機房、主干光纜、主干光交的規劃方案原則上不再調整,如存在普通匯聚機房反對情況,則需重新規劃綜合業務接入區內主干光纜和光交;
(3)當網絡容量不能滿足業務發展需求時,對主干光纜、主干光交、接人環路進行不斷疊加擴容。
2.2 總體策略
傳送網絡應從“業務發展驅動”向“區域發展驅動”轉變,從“被動接入”向“主動覆蓋”的網絡發展策略轉變。
傳送網絡應從“骨干一匯聚一接入”三級匯聚架構向“骨干一匯聚一綜合業務接入區一接人”四級匯聚架構演進,通過引入“綜合業務接入區”,將匯聚區劃分為更小的微區域,將匯聚機房的光纖匯聚、流量匯聚功能進一步下沉,從而實現多種業務需求與網絡資源的匹配。
傳送網絡應打造“一個機房”,即機房作為業務承載的空間資源,應考慮作為所有業務承載的統一節點,預留各種業務接入的設備、空間、電源等資源,實現機房資源利用率的最大化。
傳送網絡面對多業務承載,需融合PTN/GPON等網絡組網、基站/WLAN/集客/家寬等業務特點,打造一張統一承載的“一張光纜網”。
傳送網絡面向不同業務的接入點,應通過基站/光交箱/分線箱,接頭等光纖節點,實現多業務統一光纖接人。
三、一張光纜網規劃原則
充分利用已有溝通光纜、寬帶光纜網等光纜資源,結合新建接入骨干環,下掛密集光交覆蓋的主干光纜來構建“一張光纜網”,滿足各類業務的接入需求,特別是高密度的4G基站接入。
3.1 綜合業務接入區劃分原則
劃分綜合業務接入區的好處:劃分綜合業務接入區的主要目的是明確業務歸屬區域,固化業務接入節點,從而形成分區明確、接入有序、管理清晰的光纖接入網。
綜合業務接入區的劃分原則:
(1)結合目標地市的行政區域、地理形態和現有資源合理劃分綜合業務接入區。
(2)綜合業務接入區的面積不宜設置過大,城市中心區域、商業密集區域、城中村等人口稠密區,綜合業務接入區的最大面積不超過3平方公里,工業區、縣城、鄉鎮中心區域,綜合業務接入區最大面積不超過5平方公里,綜合業務接入區內的覆蓋人口最大不超過5萬人。
(3)每個綜合業務接入區必須包含2-3個普通匯聚機房,用于承載網綜合業務接入區內的全業務接入。
3.2 普通匯聚機房規劃原則
選擇機房空間良好,管線資源豐富,物業敏感程度較低的普通匯聚機房(現網宏站機房或自有物業機房,以基站機房為主)。具體原則如下:
(1)選取管線資源豐富、物業敏感程度較低、物業合同剩余期較長的宏站或自有物業機房作為普通匯聚機房。
(2)優先選取現網已有OLT機房、寬帶光纜環一級分纖點作為普通匯聚機房。
(3)選取的普通匯聚機房外電需充足,具備-48V電源,現有電源系統可供接入設備功耗需冗余2kw以上,且機房剩余可利用空間大于5平方米以上。
3.3 接入環規劃原則
接入環可按照二級結構搭建,分為接入骨干環和業務接入環(鏈),目標結構下圖:
接入環組網原則如下:
(1)結合匯聚區劃分和普通匯聚機房規劃,利用選取的普通匯聚機房節點在同一匯聚區內組建一個或多個接入骨干環,覆蓋匯聚區內的綜合業務接入區。
(2)接入骨干環采用大容量的接入層設備進行組環,接入骨干環節點數量宜控制在4-6個,覆蓋2-3個綜合業務接入區,每個分區內的普通匯聚機房最少不低于2個,最多不超過3個。
(3)新組接入骨干環光纜按照最優路由選擇,同一接入骨干環內同管道同路由站點不超過1個,即影響網元數量不超過1個。
(4)同一匯聚區內的多個接入骨干環盡量覆蓋不同的綜合業務接入區,且需避免多個接入骨干環同路由組網的情況發生,兩端上聯至匯聚機房的光纜段除外。
(5)接入骨干環搭建好后,通過下掛的業務接入環(或鏈)接入業務,組成二級結構,每個子母環的目標網元數最多不超過15個,母環下掛子環的原則如圖2。
3.4 接入主干光纜規劃原則
南于現網光節點無法滿足4G時代的高密度建站需求,因此亟須加大覆蓋節點的建設力度。光交箱以其易于安裝維護、建設周期短等特點,將作為末端接入主干纜的主要覆蓋節點,接入各類型業務。
接入主干纜的規劃原則如下:
(1)在劃分好的綜合業務接入區內,選擇同一接入環內相鄰或相隔一個點的兩個普通匯聚機房規劃一條或多條接入主干纜,多個普通匯聚機房規劃接入主干纜時不得有交叉的情況發生。
(2)在進行接入主干纜的規劃時,同一段接入主干纜應盡量避免同路由的情況發生。
(3)在進行接入主干纜的規劃時,應充分利用現網已有寬帶環光交箱,但其光交箱剩余量最少不得小于192芯。
(4)接入主干纜采用“共享+獨享+備用纖芯分配方式,每個環路的共享纖芯固定為12-24芯,新建光交的獨享纖芯可設置為24芯,利舊寬帶環光交,其獨享纖芯可減少至12芯。
(5)接入主干纜的光交數量最大不宜不超過6個(含利舊光交),以3-5個為宜。光纜芯數可根據光交數量*獨享纖芯+共享纖芯+預留纖芯的方式來確定。一般采用96、144、288芯光纜。
3.5 密集覆蓋原則
(1)結合管道規劃需求,在城市主干道路、次于道路、支路等路段設立光交箱,道路兩旁為商業區和城中村的人口稠密區域,每隔300-500米設立一個光交;道路兩旁為工業區、縣郊等區域每500-800米設立一個光交,道路兩旁為鄉村或農田的暫不新立光交,新立光交建議全部采用576芯光交箱。
(2)新建光交盡應盡量設在分叉路幾和業務較為集中的地方,道路路口應預設計過路頂管,同時每隔500米左右應設計過路頂管,方便后期業務點接入至光交。
(3)在業務密集區域,可在兩個光交覆蓋的區域內,通過分線箱、接頭盒等分纖節點進行光纖的匯聚和分纖,可以節省管孔和主干光纜資源。
四、結束語
【關鍵詞】全業務承載 傳輸網 機房下沉 接入層裂化
doi:10.3969/j.issn.1006-1010.2016.05.015 中圖分類號:TN915.0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1010(2016)05-0069-06
引用格式:鐘嘉健,張華榮. “全業務承載傳輸網”建設思路及策略探討[J]. 移動通信, 2016,40(5): 69-74.
1 背景――“全業務承載傳輸網”理念的
提出
隨著全業務運營牌照的發放,運營商之間的業務競爭進入白熱化階段。如何站在全業務的視角,進行傳輸承載網的規劃與設計,成為運營商的關注焦點。一個高效的全業務承載傳輸網成為了運營商“降本增效”以及最大化獲取利潤的關鍵因素之一。
全業務承載傳輸網理念的出現有其特有的歷史原因[1]。以中國移動為例,早期僅有移動業務的經營牌照,為此中國移動構建了一張完備的基站傳送網。隨著2013年底中國移動取得寬帶數據業務的營業牌照,中國移動又另外建設了一張寬帶傳送網,兩張傳送網分別承載不同業務。而對于中國電信而言,其情況則是大致相反,全業務承載傳輸網的理念正是針對上述情況而提出的。為實現全業務統一承載的目標,三大運營商針對各自網絡現狀提出了相應的規劃發展戰略:中國移動提出一張光纜網的改造與融合[6];中國電信則以夯實光網基礎作為規劃重點,全面支撐寬帶、基站等業務承載;中國聯通以滿足固定網和移動網業務為目標,力求打造結構合理、容量充足的本地光纜網。
直觀而言,部署全業務承載傳輸網的優勢顯而易見,所有業務通過同一套傳輸網絡進行承載,能有效利用資源,實現資源的最大化利用。然而傳輸網體量大且涉及范圍廣,要實現現網架構向全業務承載傳輸網架構轉型,是一個涉及全網各層次的重大調整。因此,對運營商而言,理清全業務承載傳輸網部署的總體思路、明確部署的具體措施,具有非常重要的參考意義。
2 “全業務承載傳輸網”核心思路
2.1 全業務光纜網
為實現全業務承載傳輸網的部署目標,首先無法繞開的是基礎資源,即在光纜網絡層面實現業務的統一承載。現階段并存的兩張網絡,基站傳輸網及寬帶傳輸網,其最大差異在于二者的光纜網絡架構不同[1,4]。如何實現基站光纜網與寬帶光纜網的融合,是構筑全業務承載傳輸網的關鍵第一步。
圖1是某運營商某地區的基站光纜網和寬帶光纜網示意圖。可以看出,現有的基站光纜網,其覆蓋范圍較大較寬泛(或者說覆蓋范圍的概念相對模糊),基站接入環的上聯點位于匯聚機房,離末端接入點較遠;而對于現有的寬帶光纜網,其覆蓋范圍則相對較小較明確(明確覆蓋相鄰的若干個小區),寬帶環的上聯點位于OLT機房,離末端客戶較近。由于現網基站光纜網和寬帶光纜網在覆蓋范圍差異較大,導致二者的拓撲形貌差異較大。如何通過融合的手段,構建一張全業務光纜網,抑或避開融合的困難,而采用新建的方式建設全業務光纜網,這既是全業務光纜網構建的關鍵點,亦是其困難點。這將作為全業務光纜網演進的具體舉措,在下文重點論述。
2.2 機房下沉及片區化覆蓋
全業務承載傳輸網的部署要求構筑一套全業務光纜網,而全業務光纜網的部署,則又會進一步導向機房下沉及片區化覆蓋。機房下沉及片區化覆蓋是全業務承載傳輸網思路體系的重要一環,其根源同樣來自于現網基站光纜網和寬帶光纜網在覆蓋范圍與網絡拓撲上的差異。
現有的基站光纜網覆蓋范圍大,匯聚機房離末端接入點遠;而現有的寬帶光纜網則覆蓋范圍小,OLT機房離末端接入點近。由于這一差異,要實現同一段光纜同時承載基站以及寬帶數據,唯有要求機房進行下沉,從而使該段光纜的末端成端下沉至現有OLT機房的深度。形象地說,即匯聚機房向OLT機房的下沉深度“看齊”[7]。
下沉后的機房,在地理位置上與原來的OLT機房相當,參照OLT機房明確覆蓋若干小區的思路,下沉后的機房應明確其覆蓋范圍,只是覆蓋對象從寬帶用戶拓展到基站、寬帶數據的全業務范疇。而從另一個容量的角度而言,既然基站、寬帶數據等所有業務均由同一段光纜承載,由于光纜的纖芯資源有限,它所管轄的范圍必然局限于某一片區。這也必然會導向片區化覆蓋的理念。
為下文敘述方便,現對機房統一定義如下:對于現有的位于網絡較核心位置的機房,仍然稱之為匯聚機房;因機房下沉而新設的機房,則統稱為接入機房。對于現有的OLT機房,其功能定位則應趨于接入機房。
2.3 接入層裂化[2]
全業務光纜網會導向機房下沉,而機房下沉則又會導向接入層裂化。整個全業務承載傳輸網體系是光纜、機房、設備等傳輸網元素有機結合的一個整體,每個環節相互關聯。
從直觀上看,接入層裂化與整個通信網絡扁平化的思路背道而馳。但對于傳輸網而言,各個運營商的現網匯聚節點層面較高,離客戶接入較遠。因此,扁平化反而會加大業務建設難度、增大投資及基礎資源消耗。有見及此,在傳輸網的層面,演進方向似應以繼續靠攏業務節點為宜(即機房下沉),同時通過逐層收斂(即接入層裂化),縮短末端業務接入距離。
對于接入層裂化的必要性,從網絡架構而言,機房下沉后,新增的接入機房層級覆蓋管理最末端的一個片區,即末端片區的基站環、寬帶環上聯至接入機房后即會終結。此時接入機房下掛的基站環、寬帶環,與處于網絡核心位置的匯聚機房之間存在著一個架構真空地帶,也就要求在最末端的接入環上層新增一層架構,起承上啟下作用。
而從承載容量而言,機房下沉后,新增的接入機房與原來的匯聚機房相比,覆蓋片區縮小,環規模(如基站節點數)也必然隨之縮小,原來的一個大基站環將會被拆分成眾多小基站環。因此,從容量上來說也有必要引入一個中間層級,在末端接入環與匯聚環之間起向下收斂、向上匯聚的作用。
接入層裂化后,對于作最末端業務接入的層級,下文統稱為二級接入層;針對二級接入層作初步收斂的層級,則統稱為一級接入層。全業務承載傳輸網架構轉型示意圖如圖2所示:
3 全業務承載傳輸網演進措施
3.1 光纜網演進措施
(1)主干光纜網建設
光纜網絡向全業務承載傳輸網架構的演進主要有兩種方式:一是建設連通光纜,連接現有基站光纜網及寬帶光纜網這兩張網絡[4];二是按全業務承載傳輸網的思路規劃,重新布局、新建既面向基站業務又面向寬帶數據的全業務光纜網。
直觀上,建設方式一“新建連通光纜”成本較低,且能利舊現有資源。但事實上,由于現網基站光纜網和寬帶光纜網的拓撲形貌差異較大。簡單地通過新建連通光纜連接兩張光纜網絡并不能完全做到面向全業務承載傳輸網的統一融合。
另一方面,建設方式二“全盤新建方案”表面上投入較大,且對現網改動多。但根據實際運維經驗,同時考慮現有的業務增速,正常而言一段主干光纜的纖芯在1~2年內基本會被消耗完畢(正好為1~2個網絡規劃建設周期)。因此,全盤重新新建的方式實際上并不會對現有網絡架構進行大調整。
上述兩種方式各有其適用場景。方式一適用于現有主干剩余纖芯較多的場景;除此之外,似應采取方式二“全盤新建”為宜。此時,存量的主干光纜纖芯(基站主干、寬帶主干)用于過渡時期。剩余纖芯消耗完后,原有的兩張光纜網變成存量自然消亡。
(2)主干光纜纖芯分配
全業務承載傳輸網的基本思想之一在于一套光纜網絡進行全業務承載。因此,光纜中的纖芯分配是演進措施里的重點。
在全業務承載傳輸網體系下,接入主干光纜的纖芯分配方式總體需基于“共享+獨享+備用纖芯”的原則。其中業務開通方式有“獨享纖芯開通”、“獨享纖芯+共享纖芯開通”、“共享纖芯開通”這3種,具體如圖3所示[5]。
從圖3中可以看出,不同開通方式的選擇主要考慮業務的密集程度。對于業務較密集的區域,一個分纖點覆蓋的片區已有多個物理點,則采用獨享纖芯的開通方式;對于業務相對稀疏的區域,各個物理點較為分散,由不同的分纖點對應進行覆蓋,則采用共享纖芯的開通方式;而“獨享+共享”的方式,則是上述兩者的折衷情況。
3.2 機房網演進措施
(1)新架構下的機房定位及配置建議
在全業務承載傳輸網的新體系下,原有的機房將分化成匯聚機房及接入機房兩類。二者在新體系中將各自存在其不同的功能及定位。
接入機房:在現有的傳輸網架構下,機房距離末端業務點過遠。故在全業務承載傳輸網架構下,需要作機房下沉。新建的下沉機房所產生的機房層級即定義為接入機房,其作用在于單個片區內所有業務的接入。基于其末端業務接入的功能定位,建議接入機房主要配置小容量PTN/IP RAN、OLT/盒式OLT、PID波分等一級接入層設備。
匯聚機房:向下對接入機房實現業務收斂,向上對核心機樓實現互聯的機房節點,基于其向下收斂/向上匯聚的功能定位,建議匯聚機房主要配置中容量PTN/IP RAN、OLT、小容量OTN等匯聚層設備。
(2)片區化覆蓋的具體演進探討[3]
如上文所述,對于下沉后的機房(即接入機房),從地理及光纜容量的角度考量,都要求轉向片區化的覆蓋思路。接入機房的作用在于滿足一個片區內基站、WLAN、集團專線、家庭寬帶等各類業務接入需求。因此,片區范圍大小的確定,須以區域內業務密集程度及客戶分布作為主要考量因素,同時結合行政區域、自然區劃等綜合考慮。覆蓋面積可作為參考指標,但不建議作為首要考慮因素。基于安全考量,建議設置兩個或以上的接入機房輻射同一片區的全業務接入點,從而實現雙歸上聯,提高網絡安全性。
而對于現有的位于網絡較核心位置的機房(即匯聚機房),在全業務承載傳輸網部署后,匯聚機房不再直接面向末端接入業務,因此傳統意義上業務覆蓋的概念將被弱化。在全業務承載傳輸網體系下,匯聚機房的作用是對接入機房實現業務收斂,因此匯聚機房的覆蓋意義將主要針對接入機房。根據現有業務及其增速估算,同時考慮到安全因素,建議每4~6個接入機房設置兩個或以上的匯聚機房進行輻射,從而實現雙歸上聯,提高網絡安全性。
3.3 設備網演進措施
(1)一級接入層的引入
引入一級接入層的作用在于對二級接入層進行初步收斂。由于二級接入環終結于接入機房(通過接入機房上聯),因此一級接入環的搭建目的就在于對若干接入機房進行串接,并部署設備實現組環。
一級接入環搭建完成后,通過下掛的業務接入環(或鏈)接入業務,組成二級結構。綜合容量及安全性進行考慮,對于每個一級接入環所帶二級接入環/鏈的數量應作一定限制,建議每個一級接入環下掛的二級接入環/鏈不宜超過3個。
從容量上而言,由于客戶側(即二級接入環/鏈)以配置GE PTN/IP RAN設備為主,因此,一級接入環宜采用大容量的接入層設備進行組環(如10GE接入設備),從而在容量上滿足二級接入環/鏈的收斂需求。
(2)二級接入層下的全業務接入
1)基站接入
基站接入的思路主要以接入端是否設置傳輸接入設備為界限而分成兩類:對于基站側設置有接入傳輸設備的情況,傳輸設備通過接入光纜接入至主干光交后,利用主干光纜纖芯雙邊連接組環,上聯至接入機房;對于拉遠站(BBU/RRU拉遠)的情況,無線拉遠設備通過接入光纜接入至主干光交后,通過主干光纜的獨享纖芯單邊連接至拉遠源端,實現站點的開通。
2)數據業務接入(集團專線、家庭寬帶)[9-10]
對于數據業務而言,其接入思路基本統一,即接入點通過接入光纜接入至主干光交后,通過主干光纜的獨享纖芯單邊上聯。唯一的區別點在于接入點的上聯歸屬:對于接入點設置有傳輸設備的情況,設備上聯至接入層網絡;對于接入端為設備拉遠的情況(如ONU、光口拉遠),則上聯至拉遠源端。
4 全業務承載傳輸網部署效能
從部署效能的角度而言,由于傳輸網絡體量大、涉及范圍廣,因此任何傳輸網絡架構的改變,在初期都必然需要較大的啟動投入,全業務承載傳輸網的部署亦不例外。但從長遠而言,全業務承載傳輸網的部署可對業務接入起到節能增效的作用。
全業務承載傳輸網改造初期的投入,與上文光纜網、機房網、設備網的演進舉措一一對應。此外,考慮到建設難度等因素,其中又以新機房選點所引起的資源投入(包括投資、人力等資源投入)最大。
從長遠而言,部署全業務承載傳輸網所起到節能增效作用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即投資增效及業務開通效率增效。
投資增效主要反映在后續城域傳輸網絡的建設上。所有業務通過同一套光纜網進行承載后,實際上減少了光纜的重復投資;進而,由于光纜建設量的減少,又節約了管孔的消耗,從而間接降低了管道投資。
業務開通效率增效可直接反映在客戶滿意度上。機房的下沉縮短了末端接入距離,一方面降低了接入光纜及管道的投資;而更為重要的是,從客戶體驗上而言,末端接入距離縮短意味著業務開通時間縮短,從而提高了客戶滿意度。
5 結束語
在“提速降費”的國家政策指引下,如何以低成本進行通信網絡的建設已經成為各運營商最為關心的話題之一。結合現階段全業務運營的形勢及挑戰,構筑全業務承載傳輸網,無疑是各通信運營商降本增效的其中一個重要方向及思路。全業務承載傳輸網的構建,在部署初期涉及光纜、機房、設備等一系列建設舉措,投入較大;但從長遠而言,可在投資及業務開通效率兩個方面實現降本增效的效果。
參考文獻:
[1] 孫泳輝. 辯證看待“兩張網”和“一張網”[J]. 中國新通信, 2013(12): 15-16.
[2] 董開勇. 基于全業務運營的城域傳送網架構及演進研究[J]. 江蘇通信, 2012(2): 41-44.
[3] 何培鵬,程東洋. 一張光纜網規劃建設策略[J]. 中國新通信, 2015(10): 19-20.
[4] 劉佳興,王月定,儲浩然. 關于中國移動“一張光纜網”融合策略的研究[J]. 中國新通信, 2014(12): 54-55.
[5] 張志勇. 全業務接入背景下的光傳送網建設方案[J]. 山東通信技術, 2011(3): 20-23.
[6] 張蘭,曹桓. 基于網格化的“一張光纜網”融合規劃方法研究[J]. 通信與信息技術, 2015(4): 53-56.
[7] 曾振林. 面向全業務運營的城域傳送網的建設[J]. 電信工程技術與標準化, 2009(8): 71-74.
[8] 汪莉君,陳君. 全業務城域傳送目標網發展策略分析[A]. 第九屆中國通信學會學術年會論文集[C]. 2012: 5-8.
關鍵詞:數字信息 職業技術 特色數據庫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3)03(c)-0027-02
寧夏職業技術學院是寧夏直屬的集高等職業教育、現代遠程教育為一體的綜合性高等學校,被教育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等六部委確定為全國90家數控技術技能型緊缺人才培養工程的重點建設單位及國家首批100家高技能人才培養的基地。因此,圖書館信息資源建設要以突出學校的辦學特色為指引,才能建設一個既符合數字圖書館發展特點,又具有高職教育特色的適合本館情況的信息資源探討。
1 信息資源建設的必要性及遵循的原則
(1)信息資源建設的必要性。以數據庫建設為基礎和平臺的數字信息資源,將是圖書館建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數字圖書館建設是國內外各類型圖書館的發展趨勢,根據發展和服務對象的不同,每個圖書館的數字化建設在規模、范圍、內容、重點、發展方向均各有側重。目前,業界人士已將數字圖書館建設界定為圖書館軟硬件基礎設施建設、應用系統開發、標準規范與法規的制定和推行、數字信息資源建設、人才培養等多方面的建設。我院各學科專業特色鮮明,初步形成了三的專業群域,即面向寧東能源化工基地等大型企業的技術技能性的工科類專業群域;面向現代農業的產銷研于一體的農牧類專業群域;面向具有寧夏特色的經貿、藝術、文化、商務英語、旅游等的專業群域。這些專業群域豐富龐大的信息資源,都分散分布于各個系部,僅供本系部教學科研使用,還沒有形成系統科學規范的統一管理體系,沒有形成資源共建共享平臺,造成了信息資源的極大浪費。圖書館作為學校的信息服務中心,有必要將本校的信息資源整合保存,檢索利用,有必要將這些專業群域及校企聯動的實用技能、技術專利、合作項目、人才培養及成長等信息,分門別類、化散為整地組織聚合起來,建成各具特色的數據庫系統,并集成網絡檢索平臺,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共建共享,更好地為學校服務,為地方經濟建設服務。
(2)建設要遵循統籌兼顧、需求導向的原則。依據本館服務內容和服務對象實際需求,廓清數字信息資源和紙質文獻資源的內在聯系,統籌兼顧,然后決定信息資源建設的取舍。圖書館服務內容決定其服務項目的建設,寧職院圖書館主要是為教學科研及校企合作提供優質服務,相應地服務對象主體就以學生、教師為主,以實習基地、企業等為輔。在信息資源建設中,從宏觀上要全面考慮并事先綜合評估各類型、各學科、各專業、各文種的資源比例;從微觀上要充分調查分析師生、學科門類、專業、實習基地、企業等利用資源傾向及需求,優化結構,合理安排購置經費、人力資源及信息化建設。
(3)重視統一標準、經濟實用的原則。 標準規范作為數字圖書館建設的基礎,是共建共享信息的基本保障。信息資源建設離不開多種技術的支持和多個單位的合作,統一標準就顯得尤為重要。具體體現在要保障信息資源內容的連續性和完整性,易于存儲及可擴展性,層次、重點突出的實用性,避免重復的共建共享性,檢索服務簡化的可實現性等等,使規劃符合國際或國內一定的標準。在建設過程中,要使有限的建設經費發揮最大的效能,實現信息資源開發的最優性價比。
(4)突出特色化的原則。特色是特色數據庫存在和發展的關鍵。因此,在組建特色信息資源時,可以圍繞寧職院職業教育發展的特點,堅持特色化原則,給本館的特色數據庫以準確的定位,主要突出地域特色、館藏特色、職業教育特點、校企合作特點等。
(5)遵守法律規范,尊重知識產權的原則。信息資源建設應當遵循有關國際、國家和圖書館行業標準及相關規范的建設原則,增強版權意識,尊重信息資源的知識產權。首先對建設中已購買的電子資源,要增強版權意識,避免因資源使用中的權責問題等而引發法律糾紛及不可預測之風險;其次對于正在建設的信息資源,尊重著作權人及產權人的合法權益,保護知識產權。
2 建設內容
信息資源建設是建設數字圖書館的核心內容,主要包括館藏信息資源庫建設、特色信息資源庫建設和網絡免費信息資源庫建設三方面內容。
2.1 館藏信息資源庫建設
圖書館可根據館藏信息資源的類型、特點、服務模式等因素確定相應的數字化建設方法。目前寧職院圖書館館藏信息資源庫主要涉及館藏書目數據庫、期刊書目數據庫、隨書光盤數據庫等。書目數據庫已建成,可以通過題名、作者、關鍵詞、分類號等檢索途徑查閱館藏書目數據,反映館藏文獻動態信息。其它數據庫正在規劃建設之中。
2.2 特色信息資源庫建設
特色信息資源庫是根據師生的信息檢索需求,利用館藏信息資源及網絡技術,對某一學科、技術領域或者特定專題等內容進行專門的資料收集、整理、分析、評價、存儲,再按照一定的標準和格式進行數字化處理,并鏈接到網上,成為圖書館網上信息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特色信息資源庫包括購買、引進的電子資源庫和自建資源庫。寧職院圖書館購買、引進的電子資源庫有cnki電子期刊系列、讀秀(超星電子圖書)等,比如cnki屬于購買資源,可以將當年的cnki資源采用直接鏈接方式建設維護,將往年的cnki資源進行本地鏡像存儲建設。寧職院圖書館可自建的常見資源庫有學科專業導航庫(包括學科專業搜索引擎數據庫、特色專業技術數據庫、特色專業資料數據庫等)、校企合作企業名錄數據庫、校企合作人才數據庫、校企合作專題數據庫、音視頻數據庫、筆繪藝術圖片資源庫、職業教育與讀者協會文庫、教學科研論文數據庫、地方文化共建共享數據庫等等。由于歷史原因,寧職院圖書館新館2012年始建成投入使用,自建資源庫尚處于起步階段,可根據上述資源庫的類型、特色、存儲方式、版權狀態等分步驟進行層級建設。比如先選取其中的2~3種進行建設,形成初具規模的特色信息資源庫體系,然后在此基礎上深入開發擴展已建資源庫或進一步擴充自建資源庫的種類和數量,完善特色信息資源庫體系。
2.3 網絡免費信息資源庫建設
網絡免費信息資源庫則是利用圖書館網絡環境及專業優勢,“在充分了解網上資源分布狀況和熟練掌握獲取網絡信息方法的基礎上,搜尋、分辨和篩選網上信息,為讀者進行網絡信息導航,使讀者如同利用館藏一樣方便地利用網上信息。”此類型庫類似于知識庫,“知識庫是依托網絡平臺收集、存儲、和長期保存某一領域數字資源的數據庫。”建設時要對所選網絡資源進行篩選和評價,選擇有用信息,剔除無用信息,建設要遵循適用性、權威性、準確性、獨特性、時效性等一系列評價標準。比如組織館員、聘請校內外專業權威人士或骨干教師,有目標、有計劃地將網絡上大量的專業信息資源進行篩選、加工、整合,使之成為本館數據庫的組成部分。此類型庫經濟便捷,將是高職院校圖書館數字信息化的未來發展趨勢。但這對館員的綜合信息素質和網絡技術要求較高,對尊重和保護相應的知識產權有嚴格要求。
3 建設重點
從國外圖書館建設情況看,目前建設重點側重于數字資源的長期保存及知識庫的建設等。“美國、日本、澳大利亞和荷蘭等國均從國家層面啟動了數字資源長期保存計劃。”“國外知識庫建設目前已形成較大規模,影響較大的有美國Dspace聯盟工程等。”從國內看,一是信息資源建設側重重點館藏的數字化及特色信息資源庫的建設;二是側重數字信息資源的共建共享。對于數字信息資源的長期保存正處于建設當中,知識庫建設尚處于起步階段。
由此可見,寧職院圖書館的建設重點可以落在重點館藏的數字化及特色信息資源庫建設和信息資源的共建共享兩方面。重點館藏體現了圖書館的社會地位,尤其作為高職教育的大學圖書館,重點館藏即是圖書館滿足教學科研的信息保障,又是圖書館核心地位的體現。重點館藏包括紙質資源、購買資源、特色信息資源庫(即自建特色資源)。信息資源共建共享主要是以網絡為依托,加強與其它機構館、高校館、公共館、科研院所、企業等的交流與合作,避免重復浪費資源,共同開發建設,共同享受建設信息成果。這兩方面建設重點不是孤立各自為陣的建設,是互為聯系,互有比較,甚至各有借鑒的建設。
依據建設的經濟實用及特色化原則,筆者側重探討寧職院圖書館特色信息資源庫(以下簡稱自建庫)的建設,自建庫可分為橫向與縱向建設。
橫向是將規劃建設的所有特色庫進行排列,主要做好前期資料的搜集、記錄、整理、分類、加工、保存,歸入相應的庫中,鏈接并到圖書館網站。如多媒體視聽資料庫、筆繪藝術圖片資源庫、職業教育與讀者協會文庫、教學科研論文數據庫、地方文化共建共享數據庫(或回伊文化庫)等。
縱向則是進行深層次的開發、利用,并擴大檢索共享的范圍。如學科專業導航庫(包括學科搜索引擎數據庫、特色專業技術數據庫、特色專業資料數據庫等)、校企合作資源庫(校企合作企業名錄數據庫、校企合作人才數據庫、校企合作專題數據庫)等可以進行縱向建設。縱向又有共建、自建之分,學科導航庫可以共建為主,其它高校如果有類似資源,通過協商合作,在保護版權的情況下,通過鏈接平臺共建共享,能避免重復。例如學科專業搜索引擎數據庫等,建議與其它高校合作鏈接。自建方面,校企合作是寧職院的特色,資源豐厚齊全,可以開展特色建設。例如,校企合作人才數據庫:結合寧職院學科優秀教師、優秀科研人員和相應企業高級技術員或工程師、優秀企業家的情況,建立個人成長檔案以及他們所從事的教學、科研、技術實踐等各種活動內容;校企合作企業名錄數據庫:結合企業發展狀況,建設校企合作企業名片,提供企業名稱、地址、聯系方式、公司簡介及公司動態信息,目的是給學生就業提供便捷、快速、靈活的信息渠道;校企合作專題數據庫:根據校企合作特色項目,挖掘合作資源或跟蹤專題的基礎信息、發展狀況、特色優勢、合作成果、今后合作的方向等內容,目的是幫助校企之間加強交流合作,互惠互利,為企業輸送優秀的人才,為學校傳授優質的技術;專業資料數據庫:將學科專業的教學參考書、學科動態、技術工具、紙質學術資料等轉換成數字資源,供師生利用,幫助他們更好地完成教學和學習任務。
4 信息資源的后臺管理運行機制探索
信息資源建設將涵括海量的信息資源庫,如何有效快捷地管理這些庫?這也是要思考的問題,而且必須建立起相應的管理運行機制。
4.1 有序組織管理機制的探索
信息資源的搜集整理、加工歸類過程是有序組織的過程,急需引進相應的數據處理技術,將無序信息轉換為有序信息。元數據技術是圖書館領域普遍認可的數字資源組織技術,能對信息資源進行結構化的描述,相當于紙質文獻資源的編目過程。常用的元數據技術有機讀目錄(MARC),都柏林核心集(DC),藝術作品描述類目(CDWA),編碼文檔描述(EAD),VRA核心類目(VRAeore)等。MARC是目前最為成熟的元數據體系,DC則是較為成熟、廣為流行的元數據體系。
4.2 大容量存儲、備份管理機制的探索
信息資源建設的內容包括文字、視頻、音頻、圖片、數據庫等資料,其對存儲容量要求相對較高,需要引進相應的存儲介質和技術保障。目前,可供圖書館選擇的傳統存儲方案有:直接附加存儲DNS(Direct Attached Storage)、網絡接入存儲NAS(NetworkAtt-ached Storage)、存儲區域網絡SAN(Storage Area Network)、網絡存儲協議iSCSI(SCSI over TCP)和存儲虛擬化VSA(Virtual Storage Appliance)五種。相比而言,DNS發展比較成熟,價格低,維護簡便,但擴展性差,服務單一,不能用于多服務器;NAS發展較成熟,應用廣泛,容易擴展,能跨多服務器平臺共享,適合千兆網環境數據服務應用或百兆網環境中小館數據服務,但不能完成大容量存儲的應用;SAN能實現存儲的集中管理,靈活,無單點故障,能實現冗余,擴展性、數據安全性高,支持視頻點播和光盤瀏覽,但兼容性較差,實施成本高;iSCSI基于IP協議,兼容性較強,兼容SAN,成本較低,能以NAS的低廉價格實現SAN的高性能應用,支持多服務器讀寫共享,但應用尚未成熟;VSA是較優化的方案,可靠性、性價比較高,應用雖然還沒有得到廣泛的普及,但其容易實現,且經濟實用,管理簡單,整體性能和容量能滿足學校數字圖書館的建設需求。綜上所述,鑒于經費問題,iSCSI及VSA方案雖然目前應用不夠成熟,但可以考慮這兩種方案,目前FC SAN和DAS方案在寧夏高校圖書館廣泛使用。
4.3 統一檢索平臺規劃與建設的思考
統一檢索可對所有資源實現跨庫跨平臺檢索,目前比較成熟、國內應用較多的統一檢索系統有Metalib和CALIS。在規劃和建設中,統一檢索系統必須考慮到四種技術,oracle網格技術、Z39.50和OpenURL等特定協議技術、基于網格中間件技術或API技術的中間層技術、基于Web客戶端的網頁分析技術。如何利用這些或其中的一些技術,實現寧職院圖書館統一檢索系統平臺的建設,是必須要思考的問題。
總之,信息資源建設是圖書館一項長期、艱巨的任務,寧職院無論是技術、財力、人員結構還是館藏結構都相對薄弱,需要大力改善,合理優化。只有做到邊規劃邊建設邊服務,才能逐步實現寧職院數字圖書館的發展要求,提高學校教學科研、學生擇業就業的信息服務能力。
參考文獻
[1]戴洪霞.數字圖書館信息資源建設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2.
論文摘要:探討了基于嵌入式GIS的城市規劃紅線管理信息系統(eURLIS)總體結構模型。在PDA上設計實現了系統紅線的查詢、生成、量算、統計、指標分析和草圖繪制等功能模塊。介紹了系統開發平臺與技術路線。給出了紅線管理決策支持解決方案、各類紅線輔助生成算法和嵌入式MapXActiveX與S309PictureBOXActiveX集成等關鍵技術。
城市規劃是城市發展的龍頭,而在城市規劃中,規劃紅線至關重要,因為城市的規劃紅線是城市規劃目的在有限的城市地域空間上的具體落實,由于城市空間的有限性、差異性等,城市復雜的自然、經濟和人口等諸多因素隨著城市化發展相互影響制約,直接影響到城市的可持續發展。規劃紅線成為城市管理部門依法行政管理的法津依據。
規劃紅線是按城市規劃的要求,以圖形、文字、數據〔紅線點坐標、距離、方位等〕表示規劃項目的地理位置和規劃區域。它是實施城市空間準入和空間管制的依據,具有法律效力,長期以來傳統的規劃紅線資料均以圖紙的形式保存,有許多缺點。隨著信息時代的來臨,城市正在鋪設信息高速公路、構筑數字城市。傳統的規劃紅線管理已不能滿足現代化城市規劃建設需要,城市規劃紅線管理與決策支持已成為新的課題。探索全新的信息化管理模式勢在必行。
地理信息系統是融計算機圖形和多種數據庫于一體。存儲和處理空間信息的高新技術,它可以把規劃紅線等具有空間特征的管理對象的地理位置和相關屬性有機結合起來,具有空間數據的查詢與顯示、屬性管理、統計分析、制圖和連接多媒體等功能。可借助其特有的空間分析功能和可視化表達,進行各種輔助決策分析。地理信息系統的上述特點使之被公認為城市數字化建設最為理想的技術之一。
本文研究開發基于嵌入式GIS的城市規劃紅線管理信息系統,可為政府城市規劃等部門決策提供多要素、多層次、多時態的城市規劃紅線以及自然、人文、社會與經濟信息,使其能更好、更有效地實現城市空間管治目標。
一、嵌入式GIS城市規劃紅線管理系統設計
1.1系統目標
城市規劃管理人員主要根據以文字及表格的形式提供規劃紅線的信息資料作出決策。如用地單位名稱、項目名稱、地點、面積、國土文號、城規文號、調查情況及建議等,這些抽象的文字資料,難以全面地反映紅線情況,如紅線形狀、附近街道、鄰近大型機構、現場拆遷狀況等,缺乏直觀性和可視化。隨著城市建設的高速發展,規劃管理迫切需要一種能夠隨時隨地將紅線信息以電子地圖、幻燈、照片、錄像等多種媒體方式清晰地表現出來的決策支持系統,使決策者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受,提高現場辦公速度和決策的準確性,本系統為此而研發。
城市規劃紅線管理信息系統(eURIS)是利用嵌入式GIS開發的一套輔助城市規劃管理決策的信息子系統。利用它可以實現城市規劃紅線規劃設計與管理的現代化;真正提高紅線規劃決策的科學性;更好地建立與完善城市規劃管理信息系統,提高城市規劃與管理的技術手段,以適應現代城市社會、經濟和文化的發展。
系統目標是能夠方便查詢紅線的圖形和屬性信息,充分利用GIS技術對規劃紅線的空間信息、屬性進行管理,在PDA等移動計算機平臺上實現方便、快捷的紅線圖形、屬性互動查詢及規劃紅線相關的量測統計工作;能夠對紅線數據作修正和添加;提供方便的輔助設計工具,用來繪制規劃紅線、標注規劃紅線、分割及合并用地紅線,能夠對紅線范圍內的建筑設施、道路與交叉口的特征指標作統計與分析;方便、準確地查詢與記錄紅線和放驗線圖歷史檔案,提供用地紅線圖輸出功能;要充分利用Internet技術,進行無線遠程多媒體規劃紅線信息交換與收發,針對規劃紅線管治進行實時網上及網上辦公,這對提高政府規劃辦公效率及辦公透明度具有重要的意義。
1.2系統結構棋童
手持式PC等嵌入式移動設備設計系統面向掌上型PDA,采用辦公自動化系統(OA)親切友好的人機交互式界面設計思想,以功能模塊化形式組織信息,有效地集成系統管理模塊、規劃紅線管理模塊、網絡信息交換模塊。系統呈樹狀結構,層次數據模型。各種類信息以事件工作簿的形式分類裝入電子文件庫,海量信息關系清晰,層次分明,易于檢索,有利于系統的動態信息管理,隨時增加和變更信息,擴充信息層,實現系統功能需求。嵌入式城市規劃紅線管理系統總體結構。
二、嵌入式規趔紅線管理系統的功能實現與關健技術
2.1系統開發平臺與技術路線
城市化進程強化了城市空間管治,多元化的嵌入式規劃紅線管理系統需求將擴大,用戶將增多,這一領域需求一種價格低廉、功能齊全、性能良好、功耗低、體積小的規劃紅線管理信息系統。隨著IT技術的發展,設計這種廉價的嵌入式規劃紅線管理模塊成為可能。城市空間管治規劃紅線管理信息系統開發以智能終端PDA(PersonalDigitalAssistant),GPS接收機或其它專用智能設備為硬件載體;建立規劃紅線智能輔助設計與分析模型庫;在WindowsCE3。0環境下采用MicrosoftWindowsCETooltikforVisualBasic(eVB)開發工具和嵌入式GIS控件MaplnofMapXActiveX開發實用的、適合移動城市空間管治規劃紅線管理現場辦工的實用軟件平臺。通過綜合運用PDA、PC、通信、網絡等多方面技術,使整體工作更高效,更具實時性。
2.2紅線查詢功能開發與實現
設計了靈活地從屬性查圖形、文本和多媒體信息及從圖形中直接查屬性的功能。從屬性查圖形:系統提供了用地規劃和建設工程審批辦案過程中的道路紅線、征地紅線、拆遷紅線、用地紅線、建筑紅線及放驗線圖歷史檔案等。根據用戶輸入的屬性條件,如記錄用地紅線審批表“案卷編號”、“申請單位”等信息,系統自動檢索符合條件的紅線圖在屏幕上閃爍反色區別于其它紅線點顯示。從圖形查屬性:根據選擇的一宗規劃紅線可以查詢該紅線的審批表的信息及相關附件。用光筆在圖形上點取所需查詢紅線點層的空間位置,如路段或交叉路口,則很快將其屬性顯示在屏幕上。圖形選擇方式有直接鼠標點取、窗口范圍選擇和多邊形范圍選擇。紅線屬性查詢子模塊在WinCE環境下采用高級編程工具WindowsCETololtikofrVisualBasic6.0實現,空間信息查詢子模塊,采用MapXMobile控件管理規劃紅線管理模塊,創建或插入記入當前工作薄數據庫中的shapeifle文件(Tab表),實現對數據庫中所有shapeifle文件的放大、縮小、漫游等嵌入式GIS的圖形操作功能以及空間屬性信息互查。圖形中的每一個基本元素對應著數據文件(Tab表)的中一個記錄。二者之間通過用戶標識符建立起內在聯系。在Maplnfo中主要通過Tab表實現圖形數據和屬性數據之間的相互連接,這樣通過圖形可以檢索、調用屬性數據。同樣,由屬性數據也可以顯示檢索圖形。
空間信息查詢需要選擇查詢信息所在圖層,例如點查詢根據carsearch—layer的值判斷筆點查看的是哪一圖層實體信息。區域查詢需要首先在主圖形窗口中畫出多邊形區域,再判斷carsearch—layer值落入多邊形區域內的實體信息。清除選擇即釋放被選中的實體。WinCE環境仿真模擬器下空間信息查詢測試結果與源代碼。
2.3紅線生成功能開發與實現
規劃紅線生成子模塊開發直接在高級編程工具eVB環境中編程實現。生成規劃紅線模型有:條件紅線生成和無條件紅線生成兩類。
(1)無條件紅線生成
坐標紅線生成、圖形紅線生成都屬于無條件紅線生成。坐標紅線生成是根據用地紅線圖坐標的文本文件生成用地紅線圖,通過PDA屏幕窗口直接箱入紅線點解析坐標的精確紅線生成方法;圖形紅線生成是在PDA屏幕上用光筆拾取紅線點坐標,記入紅線圖層數據庫,加入紅線屬性信息直接生成紅線Tab(MapInfo)表,將選中的點編輯連成多邊形,生成一宗用地紅線圖;并使紅線點互相連線顯示如圖30
(2)條件紅線生成
條件紅線生成是在PDA屏幕窗口上用光筆采集集中紅線區域邊界點坐標,先暫存WinCEAccess動態數據庫。根據箱入的紅線生成條件,利用區域邊界點坐標,按條件生成多邊形紅線的數學模型計算各點坐標。在該區域內生成多塊條件紅線圖形,并將新生成紅線圖形輪廊坐標依次記入紅線圖層數據庫,再分別加入紅線屬性信息生成紅線Tab(MapInfo)表。
例如,面積條件紅線生成之一:三邊形地塊按面積條件生成3個多邊形紅線的程序與數學模型,采集待分紅線點地塊區域邊界點坐標A(X,,,Y,,)、B(XB,YB)、
2.4紅線管理決策支持功能開發與實現
(1)地圖量算功能:分為長度量算和面積量算,分別采用MapXMobile控件支持實現量算結果的顯示。
(2)規劃紅線統計功能:實現背景數據圖層與當前工作薄新建圖層的信息疊加空間信息比較分析功能,獲取城市空間結構變化的量化指標。空間分析子模塊開發直接利用嵌入GIS控件MapXMobile,對Tab表中所需信息查詢顯示即可。如統計道路紅線范圍內拆遷的房屋情況,包括房屋全部包含在紅線范圍內,與紅線相交,距離紅線多少米范圍等,執行GIS緩沖區分析操作后、在圖上用黃色顯示要拆遷的房子。
(3)規劃紅線指標分析功能:子模塊在高級編程工具eVB環境中編程實現。程序流程是依據紅線點“點名”關鍵字段計算該點當前采集坐標與歷史圖層(插入工作圖層)對應紅線點坐標之差,并在狀態欄顯示差值大小。“點名”信息存于工作薄數據庫Tab表中和插入工作圖層數據庫中。兩次搜索獲取坐標數據。并設紅線閉值,當兩坐標差值超過閉值時,加紅色圓圈,閃爍顯示警告信息。規劃紅線指標分析子模塊。
(4)工作草圖繪制功能:在WinCE環境中開發工作草圖輔助決策工具直接利用Microsoft第三方支持提供的一個優秀的PDA繪圖ActiveX組件,即提供的S309PictureBOXActiveXControlModule控件。子模塊在高級編程工具eVB環境中編程實現,開發的工作草圖繪制子模塊在WinCE環境仿真模擬器下測試結果。部分模塊程序源代碼及ActiveX組件參數聲明如下:
(1)先聲明幾個城市區域中會使用到的變量。字符串變量strFileNane是用來儲存圖形文件的名稱的。變量PenColor是用來記錄畫筆的顏色的。變量intOldX,intOldY是用來儲存舊的坐標點位置(在畫圖的時候會用到)的。
(2)在MenMBarl對象當中加入[Open]以及[Save]按鈕。接著再加入[PenSize]menu,在[PenSize]menu中,加入5個項目,分別代表5種大小的畫筆。之后再加入[[Color]按鈕,用來顯示調色盤。
(3)當觸控筆一碰到S309PictureBox對象時,就會引發此MouseDown事件。使用DrawPoint方法在S309PictureBox對象上畫一個點。把所畫的初始坐標儲存在intOldX與intOldY中。因為這兩個值在MouseMove事件中的DrawMouseMoveUnesEx方法會使用。用觸控筆在S309nctureBox對象上移動時,當使用OrawMouseMoveUnesEx方法畫線事件。也把現在的坐標儲存在intOldX與intOldY當中,以便下次使用這個方法的時候可以用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