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6-26 13:52:58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分數乘法教案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做個園丁,在“修剪”中讓花兒更美
——在“改”中行進,在學習中成長
任伯年小學 陳渭
開放對應于封閉,生成對應于預設;教學是預設與生成、封閉與開放的統一體。” 時常的讀著這句話,也時常的思考著這句話,更時常地在感受著這句話,也時常在 督促著自己有更大的體驗。回想幾年來教學《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的一步應用題》。記得起初備教 案時我是這樣處理的:這是一個數和分數相乘的意義的應用,是分數應用題的根 基,分數除法應用題必須以分數乘法應用題的解題思路為依據,而稍復雜的分數應 用題又都是在分數乘法應用題的基礎上擴展的,所以這部分知識雖簡單但較為重要。分數乘法的意義表示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是本課知識的直接依據,所以課始先復習了分數乘法的意義和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的文字題。對新知的 教學我主要安排三個環節:一是復習準備階段。二是借助例題找到單位“1”,告訴 總量和分率,求具體量。三是通過各種形式的分層練習題,熟悉它的結構及變化。 每個環節知識點都到位了,應該能夠順利上好課了吧!我這樣認為著…… *一改,注重學生的參與* 可第一次試教后,并沒有能完成任務,而且課堂反應很是平淡,如何體現學生的真正參與?如何讓學生真正掌握重點句的含義?練習題的 選擇上非常好,但如何真正體現出它的價值得好好思考一下。我又對 教案產生了懷疑:是不是太不放心學生了?是不是太羅嗦了?是不是設計時有問 題?按新課標的理念,數學教學要以現代教育思想和教學理論為指導,創造一個有 利于學生生動活潑、主動求知的數學學習環境。教學時要關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 和知識背景,關注學生的實踐活動和直接經驗,使學生成為數學學習的主人,讓學 生“動”起來,讓課堂“活”起來。促使學生逐步從“學會”到“會學”,最后達到“好學” 的美好境界。所以說,關注學生的參與是非常主要的。因此,我又修改了教案。 *二改,注重目標的定位*闡述了目標應定位在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的實際問題,引導學生進 一步完善對分數乘法意義的理解,提高正確計算相關分數乘法式題的能力;使學生 經歷探索應用分數乘法解決相關簡單實際問題的過程,聯系已有的知識和經驗主動 進行分析、比較、抽象、概括、歸納等活動,進一步發展初步的推理能力。同時考 慮學生已有經驗是根據分數的意義,用整數乘、除法解決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 少的實際問題。教材意圖一是讓學生理解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可以直接用乘 法來計算,擴展對分數乘法意義的理解;二是通過溝通兩種解法之間的聯系,促使 學生加深對相關數量關系的理解,提高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能力。例題在問題呈現 之后,教材先讓學生依據已有的知識經驗,聯系分數的意義,用整數乘、除法依次 求出結果,然后分別指出還可以用乘法計算,指導學生列式解答。問題解決后,通 過比較兩種計算方法的聯系,進一步總結: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可以用乘 法計算。 聽了他的講解我腦子一下子開闊了許多:就從這樣的目標定位出發。由此,本課關 注點在于用合適的素材,貼近學生知識起點,利用學生的起點銜接現有新知識,同 時架起兩者之間的聯系,通過類比發現兩者的共同特點(數量關系,題目特點等)。 *三改,注重知識的落實*再次修改教案。課始出示:“學校買來100千克白菜 吃 了 ” 根據這兩個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數學問題?學生提出諸多的問題后,教師 就根據所提問題展開教學。這樣一設計教學變得活躍了,有條理了。可缺點還是有 不少,還得再修改。
葉圣陶先生曾說過:“學習一定要跟實踐結合起來,實踐越多就知道得越多。”不是 嗎?這次教研活動,我幾次修改教案,幾次試教,一改,注重學生的參與;二改, 注重目標的定位;三改,注重知識的落實……不管結果怎樣,讓我學會了思考的價值,解惑的途徑;更讓我感受了一 次次嘗試后收獲的是累累碩果……
[關鍵詞]先學后教 引導策略 個性思維 核心問題
[中圖分類號] G623.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9068(2016)29-059
當今的“課改”之風已經吹進了小學數學的課堂,傳統式的“滿堂灌”課堂慢慢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先學后教”的教學模式,即讓學生課前“先學”課本知識,課堂上師生再共同探討在預習中有困難的知識點或者研究這個內容的拓展知識。因此,課堂上會出現學生眾多不同的聲音,作為教師要學會傾聽學生的想法,并且還要覺察出他們思維中的獨特與新穎。
一、在學生個性思維處引導
當學生預習了新知識后,他們在課堂上的思維會更加活躍,這就要求教師不僅在備課時要備教案、備學生,而且在課堂上能自如地把握學生的思維,并多問些“為什么”,從而深入地了解學生的想法。如,在教學“認識分數”時,教師可以這樣處理。
師:你們覺得這個黑色部分可以用哪個分數表示?
生1:我認為是二分之一。
師:你是怎么想的?
生1:我看到上下兩部分,所以黑色部分是整個圖形的二分之一。
生2:不對,正確答案應該是四分之一。
師:為什么是四分之一,你是怎么想的?
生2:因為這幅圖上下沒有平均分,白色部分還藏著3個三角形,所以整幅圖一共有4個三角形。
師:誰能找到藏著的這3個三角形?
該案例中,教師已經有意識地使用具有兒童化、個性化的語言――“藏著3個三角形”,并明知故問,讓已經聽懂的學生來解釋這句話的意思,再順勢引導其他學生一起發現這3個三角形,自然也就尋找到了這道題目的答案。
二、在數學核心問題處引導
每節課都是由幾個核心問題組成的,在“先學后教”的課堂上,教師也要圍繞這些核心問題展開討論,引導學生深入地了解數學知識的來龍去脈。如,在教學“比較小數的大小”時,核心問題就是計數單位之間的大小比較。教師在學生自學后,圍繞核心問題引導學生思考。
師:請討論0.7與0.52哪個數大?為什么?
生1:可以運用畫圖來比較。0.7就是分數■,意思是100個格子我要涂70個。0.52就是分數■,意思是100個格子我要涂52個。所以0.7大于0.52。
生2:在0.7和0.52后面加上“元”,0.7元就是70分,0.52元就是52分,所以0.7大于0.52。
生3:因為0.7等于0.70,而70比52大,所以0.7大于0.52。
師:你知道70是70個什么,52是52個什么嗎?
生3:70是70個百分之一,52是52個百分之一。
師:原來生3運用了相同計數單位的方法進行比較。
該案例中,課堂上出現了難以預料的動態生成,學生通過自學將舊知識遷移到這道題目上,此時教師緊緊抓住核心問題,遵循學生的認知特點,以靈動的教學機智地處理動態生成,實現了充滿活力的動態課堂。
三、在數學知識網處引導
數學知識具有系統化、嚴密化的特點,每節課的知識點都是前后呼應、環環相扣的。因此,教師在處理教學內容時,可以根據學生的學情在數學知識網處進行引導,把學生所學的零散數學知識整理成片,延續學生的思考過程,實現系統的數學知識網。如,在教學“整百數乘一位數”時,教師可以將以前學過的表內乘法和整百數乘一位數乘法放在一起進行比較,方便學生更快地理解算理。課件出示題組:
3×4= 5×8= 9×6=
300×4= 5×800= 900×6=
師:請觀察第一行和第二行的算式,你發現了什么?
生1:第一行是我們已經學過的一位數乘一位數乘法,第二行是整百數乘一位數乘法。
師:是的,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內容。你會做嗎?你覺得這些內容和以前學過的哪些知識有聯系呢?
生2:整十數乘一位數。
師:是的。那么請猜一猜,以后我們還會學習怎樣的乘法呢?
生3:整千數乘一位數、整萬數乘一位數。
該案例中,教師基于學生的自學情況,從這個整百數乘一位數乘法的題組拓展到整個乘法的知識體系,注重建構知識之間的聯系,很好地處理了數學知識中整體和局部的關系,幫助學生連通乘法算法,整體性地感受數學知識。
倒數的認識是一節概念教學課,它是在分數乘法計算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通過觀察乘積是1的幾組數的特點引導學生認識倒數,主要是為后面學法作準備的 , 在教學中,必須打下堅實的基礎,為以后學習分數除法掃清障礙,提高學習效率。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倒數的認識教學反思,望大家喜歡。
倒數的認識教學反思范文一今年教學倒數的認識后,我的感觸很多。以往教學這部分內容,我是直接讓學生寫出結果是1的算式,再從學生說的算式中把乘積是1的算式板演在黑板上,再讓學生觀察算式的特點,然后再讓學生理解互為的意思,最后總結出倒數的意義。現在想起來有一種牽著學生鼻子走的感覺。通過看雜志和其他教學刊物,我重新設計了教案。我覺得這樣設計才是讓學生自己通過觀察、比較、歸納總結出倒數的意義,是學生自己通過參與整個學習過程后有了真正的收獲。特別是通過比賽的形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發現了算式的特點,并讓學生舉例后發現,有這樣特點的算式是寫不完的。然后讓學生仿照老師的樣子,通過例子說倒數的意義,并強調說倒數的關鍵字詞。這對學生掌握概念是非常必要的。當學生很高興的自認為是掌握了求一個數的倒數的方法時,我有給學生設計了障礙:怎樣求帶分數、小數和整數的倒數。雖然教材新授內容沒有這些知識,但在以后的練習中出現了。我把它提到前面來,大家一起研究。我覺得很有必要。這樣,使學生避免把帶分數的倒數也用把分子分母顛倒位置的方法來求。這樣就不會給學生的認知造成誤導。學生在知道了分數、帶分數、整數、小數的求倒數的方法以后,我又提出是不是所有的數都有倒數?使學生想到0的倒數問題。以前我是直接問學生“0“有倒數嗎?好像暗示學生”0“沒有倒數。改換成今天這樣問,學生通過自己思考,得出兩種答案,”0“有倒數,另一種是”0“沒有倒數。有了分歧意見,又一次把學生帶入了問題王國。學生分別發表自己的見解。
最后,大家一致認為”0“沒有倒數。因為“0”不能做除數,也就是0不能作分母。我覺得這節課的教學比以往教學有了本質的轉變,就是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
倒數的認識教學反思范文二倒數的認識是一節概念教學課,它是在分數乘法計算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通過觀察乘積是1的幾組數的特點引導學生認識倒數,主要是為后面學法作準備的 , 在教學中,必須打下堅實的基礎,為以后學習分數除法掃清障礙,提高學習效率。
這節課我主要圍繞“導入、探究、深討、練習、小結”這幾個環節進行。
在導入中通過一個小故事中的對聯,借助語文學科與數學學習之間的聯系為切入點,由文字構成規律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引起學習興趣。讓學生初步感知“倒”的意思。這樣學生對馬上接觸到的“互為倒數”就比較容易理解了。在學生知道什么叫倒數后,讓學生根據倒數的意義舉例,通過學生的舉例進一步理解“乘積是1的兩個數是互為倒數”這句話。同時讓學生說說你認為在“乘積是1的兩個數互為倒數。”這句話中哪幾個詞比較重要。然后根據學生的回答,理解:“互為”、“乘積是1”、“兩個數”。對倒數的定義作深入的剖析。
最后通過適當的練習,讓學生自己總結出求帶分數、小數的倒數一般先變形,再換位。并且讓學生小結出求倒數過程中發現的一些小規律.在探討中,讓學生根據自己的想法研究出:1的倒數是1,0沒有倒數.
綜觀全課下來, 覺得整節課教得比較扎實,該傳授的時候做到了適當的傳授,練習也有層次感, 對于兩個特例“1”和“0”,教學中沒有專門由老師提出,而是在學生的深入思考中得出的,這就是學生學習的成果。自我感覺處理得較好。
學生的積極性在家長聽課當中也充分的得到了發揮, 平時不做聲的孩子當天也敢積極舉手發言了,充分的調動了孩子回答問題的欲望。
在設計中,感覺練習的設計還是缺少了難度,缺少了靈活性的題目,對“倒數”的運用練習設計不夠豐富。
倒數的認識教學反思范文三《倒數的認識》是在學生掌握了分數乘法的基礎上教學的。在這節課中,我抓住了兩大主要內容展開教學:1、學習理解倒數的意義。2、學習求一個數的倒數的方法。我以玩文字游戲導入新課,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同時給學生灌輸“倒”的想法,把游戲的現象融入到數學當中。在理解倒數的意義時,讓學生抓住關鍵的詞語“乘積、互為”來理解,并強調倒數不是孤立的,而是對于兩個數來說的。有了文字游戲的導入,學生觀察到了互為倒數的兩個數分子、分母的位置發生了倒換了,對求真分數和假分數的倒數容易掌握了,因而課堂的氛圍很濃,積極踴躍回答問題的同學很多。但對自然數的倒數以及小數、帶分數的倒數,大部分學生的思維一下子還轉不過彎了,只有極少數的學生能夠說出方法。對于特殊的數1和0,學生基本上能夠知道他們的倒數。
小學分數應用題的概念、法則、性質等對小學生來說,是比較抽象、難以理解的.尤其分數應用題,牽涉面廣,題型多易變,易于混淆.學生學習感到棘手,教學質量不理想.如何指導學生掌握知識內在聯系,揭示解答問題的規律是多年來教學探討的問題.從學生實際出發,同時根據分數的意義和由它演繹出來的不同數量關系,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就顯得尤為重要.
一、教師對分數應用題進行統籌了解、融會貫通
全面認真分析教材,明確分數應用題教學目標、重點、難點.北師大版數學第十冊的分數應用題題型繁多,類型卻較為固定.教師課前一定要精心備課,分清各種題型,做到心中有數.對一般教師而言,應明確知道分數應用題可以歸納為三大類、九小類:
①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分之幾?由此衍生求一個數比另一個數多幾分之幾?求一個數比另一個數少幾分之幾?
②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由此衍生求比一個數多幾分之幾是多少?求比一個數少幾分之幾是多少?
③已知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求這個數?由此衍生已知一個數比另一個數多幾分之幾是多少,求這個數?已知一個數比另一個數少幾分之幾是多少,求這個數?
經過這樣的梳理,教師對本冊教材相關知識做到選材明確、教學思路清晰,并針對教學內容,篩選教材、選擇教法、設置教案、精心上課.
二、深入淺出地進行梳理指導
教學分數三類題型時,教師給學生梳理它的題型特點及解題思路.教導學生應根據題型特點,了解精確的語言和圖示,深入淺出地抓住本質,揭示規律,解決問題.
解決分數應用題的關鍵:正確找準單位“1”和數量相對應的“分率”.專門用幾節課訓練學生,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
三、復習歸類,鞏固所學
分數各類題型教授完進行綜合復習時,各類題型以綜合形成出現往往就分辨不清,為了提高理解和分辨能力,鞏固所學知識,可將應用題分類歸納.對學生展示所有題型:
1.某年級男生60人,女生40人,女生占男生的幾分之幾?女生比男生少幾分之幾?男生占女生的幾分之幾?男生比女生多幾分之幾?
2.某年級有學生100人,其中男生占全年級總數的,男生有多少人?
3.某年級男生60人,占全年級總數的,全年級有學生多少人?
4.某個體服裝經營店,前年純利潤80000元,去年比前年增加了,去年純利潤是多少元?
5.某個體服裝經營店,去年純利潤100000元,去年比前年增加了,前年純利潤是多少元?
展示出以上各題,可引導學生比較、分析、歸納,明確找出關鍵句,確定單位“1”的量,寫數量關系,畫線段圖的重要性,最后才要求列式計算.通過對照類比,不難鞏固分數各類型應用題的解題步驟和思路.
四、聯系實際,巧妙化難為易
為了鞏固和深度知識應用,授完分數應用題復習時,多突出應用題中標準量、對應分率和對應量之間的數量關系這個解題的重點,抓住“量率對應”,即“找出與量相對應的分率”這個關鍵,引導學生聯系生活實際,給不完整的應用題補充條件或添加問題,更高層次地編寫分數應用題.例如:“一條4000米的路,第一月修了總數的,第二次月修了總數的25%,?搖?搖?搖 ?搖?”引導學生歸納以下幾個問題:
(1)兩個月各修多少米?
(2)兩個月共修多少米??
(3)第一個月比第二個月少修多少米?
(4)第二個月比第一個月多修多少米?
(5)還剩多少米沒有修?
一、教材的細節
教材是由眾多細節構成的整體,細節設計只有在知識整體框架統領下才具有價值。那么,如何解讀教材細節呢?關鍵要通讀和細讀。通讀注重對某一課時內容在本單元、整冊教材乃至整個小學數學知識體系中的地位和作用進行定位,從而確定這一內容的教學目標、教學重點與難點。細讀是關注課時內容的細微處,逐字逐句地推敲與揣摩,為靈活使用教材做好充分準備。
例如,教學“圓柱的認識”時,在學生理解了圓柱的高的含義之后,教師繼而出示一枚一元硬幣的厚度約是2毫米、一個圓柱形水桶深約80厘米、一根圓柱形鋼管長約30米,然后提問:“這里的‘厚’‘深’‘長’分別指圓柱的什么?”交流后,學生明確,“厚”“深”“長”屬于日常用語,而“圓柱的高”則是數學概念表達。這個細節的設計,應該源于教師對教材的深層解讀,不但豐富了學生對高的認識,而且溝通了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系,還為后面練習做好了鋪墊。
二、教學預設的細節
教學預設就是針對教學目標、重點和難點,確定教學方法,設計具體的教學環節。設計教學環節時,既不能過于瑣碎,也不能遺漏或疏忽關鍵的細節。
例如,教學“認識角”時,我讓學生在找角、摸角的基礎上抽象出角的特點――角有一個頂點和兩條邊。但是學生在指角時,大部分學生總是指頂點。反思該設計,我發現備課時忽視了學生的生活經驗(學生的生活經驗中角就是一點),對學生在學習中可能遇到的困難估計不足,只重視引導學生認識角的特征,而忽視了角的形成過程這一細節,導致學生指角的不規范。若課前對這一細節進行預設,則更有助于學生理解角的意義,形成精細、嚴謹的做事態度,這對他們今后的學習和生活大有裨益。
三、課堂生成的細節
教學是一個動態生成的過程。課堂上每一個學生的學習表現,無論是傾聽、回答、質疑,還是實驗演示、習題解答,都有可能向我們展示一張張充滿個性色彩的生命畫卷,我們無法預料其全部的細節。這就要求教師有意識地捕捉有價值的細節,有效地促進學生的學習。
例如,教學“分數的認識”時,當學生初步認識后,我引領學生利用手中的紙創造。其中,有一位學生畫了很多圖形表示,但最后一個圖他畫的是,我引導學生對這幅圖進行研究。
師:你是怎樣想的?說給大家聽聽。
生1:是分一半,也是分一半。
師:不是把一個東西平均分成8份嗎?
生1:是取一半,4+4=8;呢,1+1=2,也是取一半,這兩個是一樣的。
生2:不僅等于,也等于,因為它們的涂色部分都是總份數的一半。
師:同學們真了不起,你們的聯想真豐富呀!不但創造出,而且還創造出、,發現這幾個分數都等于。你還能舉出幾個和相等的分數嗎?
生3:,,,……
師:能說得完嗎?
從上面的教學中,我們可以感受到學生的學習情緒高漲,思維極為活躍,課堂成了學生主動探究的天地。究其原因,便是教師敢于突破預設的教案,抓住生成的教學資源引導學生開展探究后而產生的積極學習效應。
例如,一位教師教學“分數乘法”時,讓學生畫圖(如下)表示分數乘分數的結果。
×=
交流并概括出“分子乘分子,分母乘分母”的計算法則后,教師讓學生口述是如何理解的。生1的回答是“把單位1平均分成3份,取其中的2份,再把2份的每1份平均分成……”,而生2則回答“分了再分、取了再取,所以要分母乘分母、分子乘分子”。教師:“你的想法不正確。”聽課教師一片嘩然。
仔細分析,我覺得生2的想法是有價值的。就真分數而言,“分子乘分子,分母乘分母”的幾何意義,不正是“因為分了再分、取了再取”嗎?多么生動、傳神、簡練!但由于教師課前沒有精心預設,面對課堂的意外生成,缺乏智慧的處理,因而草率地給出了評價。其實,這種個性化的想法應得到充分的肯定,它既鼓勵學生獨立思考并勇于提出個人想法,又引導其他學生換一種角度來思考問題。
四、練習中的細節
一堂課下來,學生收獲多少,通過練習可以看得很清楚。例如,教學“三位數乘兩位數”時,有個別學生在計算75×142時出現同樣的錯誤。原來,像75×142這樣的題,學生列豎式時通常情況下把142寫在上面,75寫在下面,因而出現了相同的錯誤結果。抓住錯因,就能有效地幫助學生改正錯誤。
工作計劃是,對一定時期的工作預先作出安排和打算時,工作中都制定工作計劃,工作計劃實際上有許多不同種類,它們不僅有時間長短之分,而且有范圍大小之別。今天小編為大家帶來的是小學六年級下冊數學《數與代數》教案優質范文,供大家閱讀參考。
更多關于教學工作計劃的內容請點下方鏈接
幼兒園大班教學計劃
小學五年級數學下冊《折線統計圖》教案
父親節主題教育班會教案
高三上學期數學教學計劃
四年級下冊語文《諾曼底號遇難記》教案
小學六年級下冊數學《數與代數》教案優質范文一【教學內容】
教材第109頁第1題,練十五第1、2、3、6題。
【教學目標】
1.復習加、減法和乘、除法各部分間的關系。
2.復習四則運算的運算順序,并能正確進行計算。
3.運用加法和乘法的運算定律和相關的性質,進行簡便計算。
【重點難點】
重點:運用加、減法和乘、除法各部分間的關系驗算,四則運算的計算,運用運算定律進行簡便計算。
難點:運算定律的運用,能進行簡便計算。
【教學過程】
一、情景導入
問題導入。
1.加、減法各部分間的關系是怎樣的?乘、除法各部分間的關系呢?
2.你知道四則運算的運算順序是怎樣的?你會計算嗎?
3.你知道哪些運算定律?你會運用這些運算定律進行簡便計算嗎?
學生討論、匯報,師評價。
二、探究新知
1.復習四則運算。
出示教材第109頁第1題。
(1)根據第①個式子,先說說加法與減法的關系,再分別寫出一個加法算式和一個減法算式。
(2)根據第②個式子,先說說乘法與除法的關系,再分別寫出一個乘法算式和一個除法算式。
(3)你會根據第①個和第②個算式列出一個綜合算式嗎?再根據第①個、第②個和第③個算式列出一個綜合算式。
(4)問:你能用一句話來總結四則運算的順序嗎?
學生組內討論、交流、匯報。
小結:沒有括號時先算乘除后算加減,有括號的要先算括號里面的。
2.復習運算定律。
(1)說一說我們學過哪些運算定律。
學生自由討論、匯報,師評價。
(2)整理匯總運算定律,用字母表示。
加法:加法交換律:a+b=b+a
加法結合律:a+b+c=a+(b+c)
乘法:乘法交換律:a×b=b×a
乘法結合律:a×b×c=a×(b×c)
乘法分配律:a×(b±c)=a×b±a×c
(3)想一想,說一說下面的計算運用了什么運算定律。(教材第109頁第1題(4)題)
學生獨立完成,組內交流,匯報發言,師評價。
三、基礎鞏固
完成教材練十五第1、2、3、6題。
四、課堂小結
問:這節課你有哪些收獲?
小結:本節課我們復習了加、減法和乘、除法各部分間的關系,并利用它們之間的關系進行驗算,又復習了四則運算的運算順序、運算定律,鞏固和加深了該知識,會運用運算定律進行簡便計算。
五、同步訓練
教學至此,敬請選用《新領程》相關習題。
小學六年級下冊數學《數與代數》教案優質范文二教學目標:
通過復習練習,進一步掌握分數、百分數、小數的互化的方法。進一步掌握分數、小數等有關性質。
教學重點、難點:分數、百分數、小數的互化的方法。分數、小數等有關性質。
教學設計:
一、復習小數、分數、百分數、成數、折扣等互化
表格出示:給出其中一種,要求轉化成另外幾種數。學生獨立完成后,指名交流,說明轉化方法。
0.35
1/4 140% 六成五 八折
二、分數、小數有關性質及其關系
出示:12÷( )=3/4=( ):36=( )/12=( )%
學生獨立填寫。交流:你是怎樣填寫的?填寫時從哪開始思考?運用了哪些知識?
三、鞏固練習
1、第86頁第12題
獨立完成,說明填寫方法。
引導學生發現:第1小題:后面的數總比前面大,越來越接近1.
第2小題:后面的數總比前面小,越來越接近0
2、第86頁第13、14題
讀題理解要求。再按要求完成。
四、補充練習
填空題
1.有一個小數,由8個自然數單位,5個十分之一和22個千分之一組成,這個數寫作(
),讀作( ),它的計數單位是( )。
2.六億零六十萬零六十寫作(
),改寫成用“萬”作單位是( ),省略萬后面的尾數是( ),精確到億位是( )。
3.兩個相鄰的自然數,它們的差是(
)。一個自然數既不是質數又不是合數,與它相鄰的兩個自然數是( )和( )。
4.如果a+1=b,那么它們的最小公倍數是(
),最大公因數是( )。
5.把0.625的小數點向左移動兩位是(
),它縮小了( )倍。
6、如果一個小數的小數點向右移動一位后比原來大了32.4,那么原來這個小數是(
)
7.五個連續自然數的和是200,這五個自然數分別是(
)、( )、( )、( )、( )。
8.最大的一位純小數比最大的兩位純小數小(
);最小的兩位純小數比最小的三位純小數大( )。
9.兩個數的積是70,一個因數擴大100倍,另一個因數縮小10倍,積是(
)。
10.按從小到大的順序排列下列各數:
0.329
1.024 1.6 0.705 1 0.333…… Π 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選擇題。
1.最大的小數單位與最小的質數相差(
)。
A.1.1 B.1.9 C.0.9 D.0.1
2.一個自然數的最小倍數是18,這個數的約數有(
)個。
A.2 B.4 C.6 D.8
3.小數點向右移動兩位,原來的數就(
)。
A.增加100倍 B.減少100倍 C.擴大100倍 D.縮小100倍
六下數與代數整理復習課教學設計
六下數與代數整理復習課教學設計二
回顧與整理
——總復習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青島版小學數學六年級下冊84-118頁
【教材簡析】
本單元是對小學階段所學的數學知識進行系統地回顧整理,不僅是本冊教材的一個重點,也是小學生全套教材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本單元教學質量的高低關系到小學階段數學教學目標能否圓滿地完成。為了更好地實現預定的教學目標,便于教師引導學生進行系統地整理和復習,本單元把整個小學階段所學數學知識劃分為“知識與技能”、“策略與方法”兩大部分,依次進行整理和復習。本復習不僅回顧與整理小學階段所學的知識,還對滲透的數學思想方法加以梳理,使之與所學知識融為一體,以提高學生的思維品質與數學能力,形成良好的數學素養,為后繼學習打好堅實的基礎。
本單元在內容編排及結構安排上打破了傳統的教材總復習的框架結構,從整體上將總復習分為“知識與技能”、“策略與方法”兩大部分;“知識與技能”部分又分為“數與代數”、“空間與圖形”、“統計與可能性”三大領域,每個領域又細化為幾個板塊,如“空間與圖形”領域分為“圖形的認識與測量”、“圖形的位置與變換”兩個板塊;在每個板塊里又設置了“回顧與整理”、“討論與交流”、“應用與反思”三個部分。
【教學目標】
1.復習鞏固第一、二學期所學的數學知識,獲得適應進一步學習所必需的數學基礎和知識(包括數學事實、數學活動經驗)以及必要的應用技能。
2.在對知識回顧與整理的過程中,掌握整理知識的方法,并使所學知識系統化、網絡化,形成完整的認知結構。
3.在回顧整理的過程中,加深對數學思想方法的認識,能綜合運用所學的知識與技能解決實際問題,形成一些解決問題的基本策略,發展應用意識。
4.學會與人合作,初步形成評價與反思意識。
5.體會數學與自然及人類社會的密切聯系,感受數學的應用價值,能在數學學習活動中獲得成功體驗,鍛煉克服困難的意志,加深對數學的理解,增強學好數學的信心,從而實現《課程標準》中所制訂的各項教學指標。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數的意義和數的讀寫法的整理與復習)
一、創設情境,引入復習內容
(出示課本85頁第1題)談話:同學們,細心觀察上面信息中都出現了哪幾種數?除此之外,回想一下你還學過了哪些數?舉例說明一下好嗎?學生回顧、舉例,教師按順序板書數的名稱。
自然數如:0、1、2、3……;
負數如:-1、-2、-3……;
整數如:0、1、2、-1、-2……;
分數如:2/3、1/2、3/4、4/3……;
小數(包括:循環小數、無限不循環小數等)如:0.1,1.2,……
百分數如:30%、15%、25%……
談話:我們為什么要學習整數、分數、小數……這些數呢?想一想,生活中如果缺少了數,將會怎樣?(學生討論,交流)
談話:今天我們這節課先來復習數的意義和數的讀寫。
【設計意圖】:通過這一教學環節,大大的調動了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在靜與動的結合中起到了很好的復習效果,同時也為下一步的整理建構做好鋪墊。
二、歸網建構,主體內化
(一)復習數的意義
1、師:先在小組中說一說各種數的意義,再根據不同的數之間的相互聯系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整理。
學生分組討論整理,教師巡視指導。
全班交流,展示最佳表示方式并板書。
小學六年級下冊數學《數與代數》教案優質范文三知識點
1、認識整千數
(記憶:10個一千是一萬)
2、讀數和寫數
(讀數時寫漢字 寫數時寫阿拉伯數字)
①一個數的末尾不管有一個0或幾個0,這個0都不讀。
②一個數的中間有一個0或連續的兩個0,都只讀一個0。
3、數的大小比較:
①位數不同的數比較大小,位數多的數大。
②位數相同的數比較大小,先比較這兩個數的最高位上的數,如果最高位上的數相同,就比較下一位,以此類推。
4、求一個數的近似數:
記憶:看最位的后面一位,如果是0-4則用四舍法,如果是5-9就用五入法。
5、最大的幾位數和最小的幾位數
最大的一位數是9,
最小的一位數是0.
最大的二位數是99,
最小的二位數是10
最大的三位數是999,
最小的三位數是100
最大的四位數是9999,
最小的四位數是1000
最大的五位數是99999,
最小的五位數是10000
最大的三位數比最小的四位數小1。
6、被減數是三位數的連續退位減法的運算步驟:
① 列豎式時相同數位一定要對齊;
② 減法時,哪一位上的數不夠減,從前一位退1,在本位上加上10再減;如果前一位是0,則再從前一位退1。
7、在做題時,我們要注意中間的0,因為是連續退位的,所以從百位退1到十位當10后,還要從十位退1當10,借給個位,那么十位只剩下9,而不是10。
(兩個三位數相加的和:可能是三位數,也有可能是四位數。)
8、公式:
被減數=減數+差
和=加數+另一個加數
減數=被減數-差
加數=和-另一個加數
差=被減數-減數文
小學六年級下冊數學《數與代數》教案優質范文四教學目標:
1.學生進一步理解和掌握整數、小數、分數、百分數的意義,以及十進制計數法,理解小數的性質與分數的基本性質之間的聯系,體會整數、小數、分數、百分數等概念之間的聯系與區別;
理解和掌握自然數和整數,因數與倍數、質數與合數、公因數與公倍數等概念的含義;增強用數表達信息的意思和能力,發展數感。
2.學生進一步理解四則運算的意義,理解和掌握整數、小數、分數等四則運算的算理、算法,能正確進行相關的口算、筆算和估算,以及用計算器計算;
掌握四則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能正確進行四則混合運算;理解和掌握加法和乘法的運算律,能正確運用運算律進行一些簡便運算和解決一些簡單實際問題;獲得必要的運算技能和運算能力;理解常見的數量關系,掌握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基本方法,加深對常用的解決問題策略的感悟和體驗,提高應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3.學生進一步掌握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簡單數量關系的方法,初步理解等式的性質,會用等式的性質解一些簡單的方程,能列方程解答兩、三步計算的實際問題,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增強符號意識。
4.學生進一步理解和掌握比的意義和基本性質,理解比與分數、除法的關系,理解和掌握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會解比例;
理解和掌握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義,能正確判斷兩種相關聯的量是否成正比例或成反比例;會根據給出的有正比例關系的數據在方格紙上畫圖,能根據其中一個量的值估計另一個量的值;能運用比和比例等知識解決一些簡單實際問題,積累解決問題的經驗,增強應用意識。
5.學生進一步理解和掌握已經學過的平面圖形和立體圖形的特征,體會相關圖形之間的聯系和區別,了解有關平面圖形周長、面積的計算方法,以及常見幾何體表面積、體積的計算方法的推導過程,會解答有關平面圖形的周長、面積,以及常見幾何體表面積、體積計算的簡單實際問題,發展空間觀念。
6.學生進一步加深對軸對稱、平移和旋轉、放大與縮小等圖形運動方式的認識,能正確描述圖形的運動過程,能按要求再方格紙上畫出運動后的圖形;
掌握用數對或用方向和距離描述物置的方法,能按要求在平面圖上確定物體的位置或描述簡單的行走路線,增強利用幾何直觀進行思考的能力。
7.學生進一步掌握常用的收集、整理、表示、分析和解釋數據的方法,理解平均數的意義,了解常見的統計表、統計圖的不同特點;
能根據具體問題選擇合適的統計表或統計圖表示數據,能對統計表、統計圖所呈現的數據進行一些簡單的分析和思考,增強數感分析觀念。
8.學生進一步了解簡單隨機現象的特點,體會事件發生的確定性和不確定性,知道事件發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能列舉出簡單隨機事件發生的所有可能的結果,正確判斷簡單
隨機事件發生的可能性的大小。
9.學生經歷綜合運用所學知識探索數學規律、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進一步提高發現和提出問題、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感悟不同數學知識之間、數學與生活之間、數學與其他學科之間的聯系,發展應用意識和創新意識。
10.學生經歷觀察與比較、分析與綜合、抽象與概括、類比與歸納等思維活動過程,進一步發展合情推理和演繹推理能力,積累豐富的數學活動經驗,獲得關于分類、對應、轉化、數形結合、方程、函數等數學思想方法的體驗與感悟,提高數學素養。
11.學生在回顧學習內容、反思學習過程、完善認知結構的過程中,進一步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體驗獲取知識以及與同學合作交流的樂趣,增進對數學學習的積極情感,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教學重點:
復習一到六年級所學的所有內容。
教學難點:
能把所學知識靈活的綜合運用。
課時安排:32課時
第1課時 整數、小數的認識整理與復習
教學內容:
蘇教版六下P68~70“整理與反思”、“練習與實踐”第1~9題
教學目標:
1.學生回顧整理整數與小數的相關知識,加深理解整數與小數的意義,溝通各種數之間的關系,進一步弄清相關概念間的聯系與區別,構建整數、小數認識的知識網絡。
2.學生通過復習,進一步了解整數、小數的相關知識,掌握數的知識之間的聯系;
增強用數表達和交流信息的意識和能力,進一步發展數感。
3.學生進一步體會數在日常生活中的廣泛應用;
感受認數的作用,產生對數的學習興趣,提高學好數學的自覺性。
教學重點:
整數(自然數)和小數的意義、組成及讀寫。
教學難點:
理解數的相關知識間的聯系。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
談話:小學階段的數學內容我們已經全部學完了,從今天開始我們要對所學內容進行總復習。這節課我們進行整數和小數的整理與復習。(板書課題)
通過復習,進一步認識整數、小數的意義,掌握整數、小數的有關知識,提高數的應用能力。
二、回顧整理
1.討論整理。
提問:首先請同學們回憶一下,你了解整數和小數的哪些知識?請你結合小面的問題先自已思考、整理,再與同學說一說。
出示問題:
(1)你能舉例說說怎樣的數是整數,怎樣的數是負數,怎樣的數是小數嗎?小數的基本性質是什么?
(2)你能說出整數和小數的計數單位嗎?相鄰計數單位間的進率都是幾?舉例說一說。
(3)你能舉例說說讀、寫整數和小數要注意什么嗎?怎樣比較整數和小數的大小?怎樣求一個數的近似數?
讓學生圍繞上面三個問題思考,并在小組里討論、交流。
2.組織交流。
(1)提問:你能舉例說說怎樣的數是整數,怎樣的數是負數,怎樣的數是小數嗎?小數的基本性質是什么?
結合學生回答,相機板書。
(2)提問:你能說出整數和小數的計數單位嗎?相鄰計數單位間的進率都有是幾?舉例說一說。
根據學生回答呈現數位順序表。
提問:整數部分計數單位排列有什么規律?每個數級上的數表示什么?小數部分的計數單位按怎樣的順序排列的?
一個數在不同數位上表示的意義有什么不同?請舉個例子說一說。
(3)提問:你能舉例說說讀、寫整數和小數要注意什么嗎?怎樣比較整數和小數的大小?怎樣求一個數的近似數?
讓學生依次交流不同內容的認識,舉出例子說明。
交流數的讀、寫法。交流數的大小比較的方法。交流求近似數的方法。
三、應用練習
1.做“練習與實踐”第1題
學生獨立填寫。全班交流,呈現結果。
提問:從直線上看,正數和負數有什么區別?
0右邊的里為什么要寫小數?0左邊的里的數是怎樣想的?
說明:正數和負數表示相反意義,在直線上都是從0開始按順序排列,正數都大于0,負數都小于0。
2.做“練習與實踐”第2題
(1)指名口答。
提問:你是怎樣知道不同的數里的“2”表示多少的?
(2)提問:你能說出這里每個數的組成嗎?
說明:一個數表示多少,可以看每個數位上各是由多少個計數單位組成的。
3.做“練習與實踐”第3題。
學生讀題后指名回答。
4.做“練習與實踐”第5題。
學生獨立填寫在書上。
集體校對,有錯的同學說說錯誤的原因,并訂正。
5.做“練習與實踐”第6題。
指名學生讀一讀。
提問:怎樣讀數,能很方便地讀出來?
說明:讀數時先分級,按數級讀既方便又能讀準確。
6.做“練習與實踐”第7題。
學生先把語文、數學課本的單價填寫在書上的表格中,再算出10本、100本、1000本的總價,然后交流結果并呈現。
提問:你是怎樣算的?一個數乘10、100、1000,怎樣很快寫出得數?一個數除以10、100、1000,可以怎樣寫出得數?
7.做“練習與實踐”第8題。
(1)學生各自讀題,再指名讀一讀表中的各個數。提問:通過讀表中的數,你有什么想法嗎?
(2)提問:你能把四個省(自治區)的面積改寫成用“萬平方千米”作單位的數,把四個省(自治區)的人口數精確到萬位嗎?
學生獨立完成后集體交流。
(3)提問:請你分別按面積大小和人口多少,排列四個省(自治區)的順序。學生獨立完成后集體交流,說說是怎樣比較大小的。
四、課堂總結
談話:這節課我們復習了哪些內容?你有什么收獲?還有什么問題?五、課堂作業
完成“練習與實踐”第4、9題。
第2課時因數與倍數整理與復習
教學內容:
蘇教版六下P70 “練習與實踐”第10~14題,思考題。
教學目標:
1.學生通過回憶和整理,進一步明確因數和倍數的相關知識,加深認識相關概念之間的聯系與區別,能求兩個數的公因數和公倍數,并能運用這些知識解決相關實際問題。
2.學生在應用相關知識進行判斷和推理的過程中,能說明思考過程,進一步培養歸納概括和演繹推理等思維能力,進一步增強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學生進一步體會數學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感受數學思考的嚴謹性和數學結論的確定性,激發學習數學的興趣和學好數學的自信心。
教學重點:
掌握倍數和因數等相關概念,以及應用概念判斷、推理。
教學難點:
理解相關概念的聯系和區別。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
1.回顧知識。
提問:上節課,我們已經復習了整數和小數的有關知識。
在整數知識里,我們還學習了因數和倍數,誰能來說說你是怎樣理解因數和倍數的?一個數的因數和倍數各有什么特點?
結合學生交流,板書。
2.揭示課題。
引入:這節課,我們復習因數和倍數的相關知識。
通過復習,能進一步了解關于因數和倍數的知識,理解它們之間的聯系和區別,并能應用這些知識。
二、基本練習
1.知識梳理。
提高:回想一下,在學習因數和倍數時,我們還學習了哪些相關的知識?學生回顧,交流,教師適當引導回顧。
提問:2、5、3的倍數各有什么特征?什么叫奇數,什么叫偶像?什么叫質數,什么叫合數?什么叫公因數和最大公因數?什么叫公倍數和最小公倍數?
根據學生回答,板書整理。
2.做“練習與實踐”第10題。
學生獨立完成,指名板演。
集體交流,讓學生說說找一個數的因數和倍數的方法。
3.做“練習與實踐”第11題。
出示題目,學生直接口答。
提問:怎樣判斷一個數是不是2的倍數?判斷是3和5的倍數呢?
追問:這里哪些是偶數,哪些是奇數?說說你是怎樣想的。
4.做“練習與實踐”第12題。
學生先獨立寫出質數和合數,再指名口答。追問:最小質數是幾?最小的合數呢?提問:怎樣判斷一個數是質數還是合數?
指出:在判斷一個是質數還是合數時,要看這個數有哪些因數,根據質數和合數的含義作出正確判斷。
5.完成下面各題。
(1)寫出12和18的公因數,說出最大是幾。
(2)寫出6和8的公倍數,說出最小是幾。
(3)求出下面每組數的最大公因數和最小公倍數。
指名學生口答第(1)(2)題,教師板書找公因數、公倍數的過程。讓學生說明怎樣找兩個數的公因數和最大公因數,公倍數和最小公倍數。讓學生獨立完成第(3)題,交流方法并板書結果。提問:每組數各是怎樣找最大公因數和最小公倍數的?
6.把12分解質因數。
讓學生獨立完成。
交流結果和方法,板書分解過程和結果。
三、綜合練習
1.做“練習與實踐”第13題。
指名讀第(1)題。
談話:同學們可以按要求先試著寫一寫,有困難的同學可以用數字卡片擺一擺,再寫出來。學生嘗試練習后同桌交流。
集體校對,引導學生明白可以有序思考,逐一列舉。學生自由讀第(2)題后獨立解答。
指名口答,集體評議,結合說說有公因數2的數、有公因數3或5的數各有什么特點。
2.做“練習與實踐”第14題。
指出:根據條件,可以知道總棵樹比6的倍數少1,比5和4的倍數也都少1.啟發:如果添上1棵,總棵樹與6、5和4有什么關系?、學生嘗試解答。
集體交流,讓學生說說思考的過程。
四、課堂總結
交流:這節課我們復習了哪些內容?把你的收獲和大家分享一下。
第3課時 分數、百分數的認識整理與復習
教學內容:
蘇教版六下P71~72“整理與反思”、“練習與實踐”第1~10題。
教學目標:
1.學生加深對分數和百分數的認識,進一步理解分數的基本性質以及分數與除法的關系,進一步掌握小數、分數和百分數的互相改寫,以及求百分數的方法。
2.學生經歷知識整理和應用的過程,進一步了解分數、百分數相關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提高觀察比較、分析判斷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進一步發展數感。
3.學生進一步體會分數和百分數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以及作用,增強數學應用意識;
感受數學學習的樂趣,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教學重點:
加深理解分數、百分數的意義。
教學難點:
分數、百分數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
談話:前幾節課我們一起復習了整數和小數的相關知識,這節課我們要對分數和百分數的相關知識進行整理和復習。
通過復習,要進一步認識分數和百分數的意義,體會它們之間的聯系與區別,并能運用分數和百分數的相關知識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二、回顧整理
1.回顧討論。
提問:你了解分數和百分數的哪些知識?請大家聯系下面的問題自己回顧整理,并且在小組里交流。
呈現以下四個問題:
(1) 什么叫分數?什么叫百分數?
(2) 分數和除法有什么聯系?請你舉例說明。
(3) 分數的基本性質是什么?你能用它來說明小數的性質嗎?(4) 小數、分數和百分數怎樣互相改寫?
讓學生圍繞上面四個問題先獨立思考,再在小組里討論、交流。
2.組織交流,回答上面四個問題。
三、基本練習
1.做“練習與實踐”第1題。
學生獨立填寫后指名口答,說明理由。
強調:分數是看平均分成多少份,表示這樣的幾分;小數是看表示的十分之幾、百分之幾、
千分之幾??百分數是看這個數量占整體的百分之幾。
2.做“練習與實踐”第2題。
學生填寫在書上,然后集體校對,讓學生說說思考過程。
追問:第(2)題把一根繩子平均分成8段,為什么兩次填寫的結果不同?
3.做“練習與實踐”第3題。
學生獨立填寫。
集體交流,讓學生說說是怎樣想的,并說一說每個百分數表示的意義。4.做“練習與實踐”第5題。學生先嘗試填寫,再集體交流。提問:這兩組數分別會越來越接近幾?
指出:這兩組數按規律可以無限地填下去,這樣填寫第一組數會越來越接近1,第二組數會越來越接近0.
四、應用練習
1.做“練習與實踐”第6題。
學生讀題,理解題意,先獨立估計。
提問:你估計哪塊花圃種玫瑰的面積所占的百分比最大?說說理由。指出:估計時,可以先想出相應的分數,再估計大小。
學生寫出相應的百分數,并交流是怎樣想的,再和估計的比一比。2.做“練習與實踐”第7、8題。學生讀題后獨立解答,再集體交流。
提問:你能說說種子發芽率的具體含義嗎?折扣表示什么?發芽率和折扣各是怎樣求的?
3.做“練習與實踐”第9題。
學生讀題后,提問:你能根據所給信息,在圖中表示出李華家上個月的支出情況嗎?先獨立思考并在圖中表示。
五、課堂總結
1.交流小結。
提問:這節課我們復習了哪些內容?你有什么收獲或體會?
2.布置作業。
課堂作業:完成“練習與實踐”第4題,第9題第(2)小題,第10題。
常見的量
第4課時 常見的量整理與復習
教學內容:
蘇教版六下P73“整理與反思”、“練習與實踐”第1~6題。
教學目標:
1.學生進一步掌握質量、時間和人民幣的單位及相鄰單位的進率,能夠根據實際選擇、應用合適的單位;
掌握單位之間的簡單換算,以及量的簡單計算。
2.學生在整理、應用常見的量及量的單位過程中,進一步體會各個量的具體意義;
能說明對常見的量選擇、分析、判斷的理由,提高分析、判斷和推理等思維能力。
3.學生在復習過程中進一步體會常見的量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培養有據思考、判斷、分析等良好的學習品質。
教學重點:
常見的量的歸納整理和應用。
教學難點:
掌握時間單位間的關系。
教學過程:
一、導入課題
引入:在我們的日常生產、生活和科學研究中,經常要接觸各種量,并且進行各種量的計量。在小學階段,我們學習過質量、時間和人民幣這些常見的量和相應的計量單位。今天我們就復習這些常見的量。(板書課題)
通過復習,進一步認識質量、時間和人民幣及相應的單位,了解各類量相鄰單位的進率,進一步掌握單位間的簡單換算,并提高計量單位應用的能力。
二、回顧整理
1.小組整理。
提問:常用的質量單位有哪些?(板書:質量)相鄰單位之間的進率各是多少?常用的時間單位、人民幣單位各有哪些?(板書:時間人民幣)你能說說這些單位,以及相鄰單位間的關系嗎?請先獨立整理,再小組交流。
學生整理,小組交流,教師巡視、指導。
2.集體交流。
(1)提問:你知道質量單位的哪些知識?
(2)提問:我們學習過哪些時間單位?你知道這些單位間的關系嗎?說說你的認識。
提問:閏年有什么規律?怎樣判斷某一年是閏年還是平年?
提問:我們認識了哪兩種計時法,這兩種計時法有什么區別和聯系?
24時計時法 普通計時法
(3)提問:關于人民幣的單位你有哪些認識?
生:元 角 分
1元=10角1角=10分
三、基本練習
1.做“練習與實踐”第1題。
學生直接填空。
集體反饋,指名說說分別填寫了哪個單位,怎樣想的。
指出:填寫單位時,要先根據實際明確填寫哪種量的單位,再根據具體物體選擇合適的單位。
2.做“練習與實踐”第2題。
學生先填寫在書上,再指名口答結果,選擇2—3題說說怎樣想的。
提問:通過這題的練習,你對單位換算有了怎樣的認識?
3.做“練習與實踐”第3題。
學生先完成填空,再集體校隊。
追問:每年第一季度的天數怎樣計算?
四、應用練習。
1.做“練習與實踐”第4題。
指名讀題,理解題意。
學生獨立計算。
集體校對,讓學生說說是怎樣計算的。
2.做“練習與實踐”第5題。
學生讀題,理解題意。
指名口答,讓學生說出計算過程。
引導學生完整說出飛船進入預定軌道的時間時2012年6月16日18時55分。
3.做“練習與實踐”第6題。
指名讀題,理解題意。
學生獨立解答。
集體交流,展示學生的解答過程及結果,要求說明怎樣想的。
說明:像這樣計算載重量的問題,一般要按較大數量計算,求出物體最重可能有多少,和能承載的重量比較、判斷。
五、課堂總結
提問:這節課復習了哪些內容?通過這節課的復習,你有哪些收獲?
第5課時 四則運算整理與復習
教學內容:
蘇教版六下P74~75“整理與反思”、“練習與實踐”第1~10題。
教學目標:
1.學生進一步掌握整數、小數、分數四則運算的法則及計算法則之間的聯系,能選擇口算、筆算、估算以及計算器等不同方法進行計算,進一步認識常見的數量關系,并能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2.學生在整理與復習的過程中,進一步了解計算原理,感受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進一步體會基本的數量關系,提高運算能力,以及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學生進一步養成獨立、認真計算等學習習慣,培養按規則計算的品質,增強學習數學的積極性,體會學習成功的樂趣。
教學重點:
理解四則運算的意義和法則。
教學難點:
正確進行四則運算。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
談話:前幾節課,我們只要復習了數的認識,今天開始我們要復習數的運算。這節課先復習數的四則運算。(板書課題)通過復習,同學們要熟悉掌握四則運算的法則,能選擇不同方法進行計算,并能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二、知識梳理
1.小組討論。
引導:通常所說的四則運算是指加法、減法、乘法和除法。想一想,整數、小數、分數加、減法分別怎樣計算?整數、小數和分數乘、除法呢?先獨立思考,找一些例子想一想,再在小組里交流你的想法。
學生各自整理后在小組里討論。
2.集體交流。
(1)提問:整數加、減法是怎樣計算的?小數加、減法,分數加、減法呢?
追問:你能說說這些計算方法之間的聯系嗎?
生交流,匯報。
(2)提問:怎樣計算整數、小數和分數的乘、除法?你能舉出一些例子嗎?
結合學生交流,用簡單的例子說明,進一步明確法則。
提問:小數乘、除法計算和整數乘、除法有什么聯系?要注意什么問題?
學生交流,總結。
提問:分數乘、除法計算有什么聯系?
指出:分數乘法用分子相乘的積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積作分母;分數除法用被除數乘除數的倒數,轉化成分數乘法后按分數乘法的方法進行計算。
三、基本練習
1.做“練習與實踐”第1題。
直接寫出得數。
選擇部分題目讓學生說說計算的方法,進一步明確計算方法。
2.做“練習與實踐”第2題。
獨立計算,并指名板演。
提問:比較每組兩題的計算方法,你有什么發現?
3.做“練習與實踐”第4題。
學生自由讀題,獨立思考分別選擇哪種算法。
提問:每小題各適合口算、筆算、估算,還是用計算器計算?
指名口答,并說出想法。
四、應用練習
1.做“練習與實踐”第5題。
出示表格,提問:從這張表中你能知道些什么?
學生回答后獨立計算、填表。
集體交流結果,說明算法并呈現表里的結果。
提問:這里應用的是哪一組常見的數量關系?你能說出單價、數量和總價這一組數量關系式嗎?
2.做“練習與實踐”第6題。
學生讀題,理解題意。
學生各自解答,指名板演。
集體校對,說明按怎樣的數量關系解答的。
提問:這里應用的是哪一組常見的數量關系?能說出這一組數量關系式嗎?
3.做“練習與實踐”第9題。
出示情景圖,提問:從圖中你能知道哪些數學信息?
引導學生明確信息。
出示問題(1),學生獨立思考、解答。
集體交流,讓學生說說思考過程,說明可以用筆算,也可以用估算得出結論。
出示問題(2),學生獨立解答。
集體交流,讓學生說說思考過程,并板書算式、得數。
提問:你還能提出什么問題?
4.做“練習與實踐”第10題。
出示統計表,讓學生說說表中的信息。
提問:怎樣比較他們的成績更合理?把你的想法在小組里交流。
小組討論后集體交流,指名說出合理的想法及理由。
學生各自計算,求出各人助跑摸高的厘米數想法于身高的百分之幾,再比較得到的百分之幾。出示問題(2),學生獨立解答,提示可以用計算器計算。
五、課題總結
1.總結交流。
提問:通過這節課的復習,你有哪些收獲?這些知識之間有什么聯系?
2.課堂作業。
完成“練習與實踐”第3、7、8題。
第6課時 四則混合運算整理與復習(1)
教學內容:
蘇教版六下P76“整理與反思”、“練習與實踐”第1~5題。
教學目標:
1.學生進一步認識整數、小數、分數四則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能按運算順序正確進行運算;
進一步理解和掌握學過的運算定律和一些規律,并能應用運算定律或規律進行簡便運算。
2.學生進一步增強觀察、辨析能力和合理、簡捷運算的能力,進一步培養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3.學生通過計算、觀察、比較、交流等活動,體驗與同學合作交流以及獲取知識的樂趣,增進對數學學習的積極情感。
教學重點:
四則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理解和掌握運算律和一些規律。
教學難點:
靈活選擇合理、簡捷的算法。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揭示課題
談話:上節課,我們一起回顧整理了加、減、乘、除四則運算的意義、關系,以及計算法則。今天這節課,我們在此基礎上繼續復習四則混合運算。(板書課題)
二、整理知識,溝通聯系
1.復習運算順序。
出示“練習與實踐”第1題。
(1) 指名學生說說每題的運算順序。
提問:能說說四則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嗎?請同桌相互說一說。
集體交流四則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
(2)學生獨立計算,教師巡視、指導。
集體校隊,做錯的同學自己訂正。
2.復習運算律。
(1)引導:在四則混合運算里,我們學習過運算律。回憶一下,我們學過哪些運算律?你能舉例說明嗎?小組討論,按要求把課本上的表格填寫完整。
小組討論、填表。
集體交流,結合學生回答,板書呈現填表。
(2) 做“練習與實踐”第2題。
學生獨立計算,指名板演,教師巡視、知道。
集體校對,讓學生說說每題是怎樣想的,分別運用了什么運算律或規律。
說明:在計算時,如果應用運算律或運算規律,能先把其中的小數、分數計算湊成整數,或者能把一些計算湊成整十、整百的數使計算變得簡單,就可以選擇合理、簡單的算法,使計算簡便。追問:你覺得應用簡便計算要注意些什么?
(3)下面各題,怎樣算簡便就怎樣算。
學生計算,指名板演。
交流算法,要求說明計算方法和依據。三、實際應用,內化提升
1.做“練習與實踐”第3、4題。
指名讀題,理解題意。
學生獨立列綜合算式解答,指名板演,教師巡視、指導。
集體校對,讓學生說說每題分別是怎樣想的,先算什么,再算什么?2.做“練習與實踐”第5題。
學生讀題,讓學生說說題中的條件和問題。學生各自列綜合算式解答,教師巡視,指導。集體交流,讓學生說說每一步算的是什么。四、回顧反思,總結全課
提問:同學們回顧一下,這節課我們復習了哪些內容?你有什么收獲與體會?
第7課時 四則混合運算整理與復習(2)
教學內容:
蘇教版六下P77 “練習與實踐”第6~10題。
教學目標:
1.學生進一步理解和掌握稍復雜的分數、百分數實際問題的數量關系和解題思路,能正確解答稍復雜的分數、百分數實際問題。
2.學生進一步認識分數、百分數實際問題的特點和解題方法,進一步體會分數、百分數實際問題的內在聯系;
能說明分析問題的過程,提高比較、分析、推理、判斷等思維能力,增強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學生加深體會分數、百分數在現實世界的實際應用,增強數學應用意識,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和學好數學的自信心;
培養獨立思考、主動交流的學習習慣。
教學重點:
稍復雜的分數、百分數實際問題的數量關系和解題方法。
教學難點:
理解各類分數、百分數實際問題的數量關系和解題思路。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
談話:上節課,我們復習了四則混合運算和運算律。這節課我們要復習分數、百分數的實際問題。(板書課題)通過復習,要進一步理清分數、百分數實際問題的數量關系和解題思路,掌握解題方法,提高解決分數、百分數實際問題的能力。
二、基本練習
1.根據下列問題找出單位“1”的量,并說出數量關系式。
(1)桃樹棵樹是梨樹的幾分之幾?
(2)桃樹棵樹比梨樹少幾分之幾?
(3)實際產量超過了計劃的百分之幾?
(4)實際降價了百分之幾?
指名學生口答,并說說單位“1”的量是怎樣找的。
2.根據條件找出單位“1”的數量,說出數量關系式。
說明:根據上面這樣的條件,可以確定單位“1”的量,用單位“1”的量乘幾分之幾或百分之幾,等于幾分之幾或百分之幾的對應數量。三、應用練習
1.解答下列各題。
(1)李大爺收白菜300千克,已經售出240千克,已經售出幾分之幾?
(2) (題略)(3)(題略)
出學生讀題,思考每題應怎樣解答。
提問:這三題里表示單位“1”的量是哪個數量?為什么解答這三題的計算方法不相同?
2.解答下面各題。
你能列出每題的算式嗎?請你說一說。
追問:為什么第(1)題只有一步計算,第(2)題要兩步計算?解答分數、百分數實際問題要注意什么?
3.做“練習與實踐”第7題。
學生讀題后獨立解答,指名板演,教師巡視、指導。集體校對,讓學生說出解題思路,再說說有沒有不同解法。
4.對比練習。
出示:(1)某市修建一條12千米長的高架公路,已經修了全長的60%,還有多少千米沒有修?
(2)某市修建一條高架公路,已經修了全長的60%,還有4.8千米沒有修。這條高架公路長多少千米?
指名讀題,說說兩題中的條件和問題。提問:這兩題有什么相同點和不同點?交流解法,教師板書算式和結果。
結合交流要求學生說說這兩題分別是怎樣想的。追問:這兩題的解題方法為什么不同?
5.做“練習與實踐”第8題。
(1)學生讀題,說說已知什么條件,第(1)題要求什么。讓學生列式解答,指名板演。
交流:求一、二等獎的獎券一共多少張可以怎樣想?這里每一步求的什么?
(2)讓學生提出不同的問題,選擇板書。
選擇一個球兩種獎券相差多少張的問題讓學生解答。交流:你是怎樣列式的?這個算是里每一步求的是什么?
6.做“練習與實踐”第9題。
學生讀題后獨立解答。集體交流,讓學生說說每道題的解題思路,教師板書算式和結果。提問:比較這三個實際問題,在解法上有什么聯系和區別?
四、全課總結
這節課復習了什么內容?通過這節課的復習,你又有哪些收獲?還有什么問題呢?2.課題作業。“練習與實踐”第6、10題。
第8課時 解決問題的策略整理與復習(1)
教學內容:
蘇教版六下P78~79“整理與反思”、“練習與實踐”第1~5題。
教學目標:
1.進一步明確解決問題的一般步驟,能按一般步驟解決實際問題;
了解小學階段學習的解決問題的策略;能應用從條件或問題想起的策略分析數量關系并列式解決實際問題;能根據條件提出相應的問題。
2.能用從條件或問題想起的策略說明解決問題的思路,進一步體會實際問題數量之間的聯系,培養學生分析、推理等思維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進一步感受數學知識、方法在解決實際問題里的應用,體會解決問題策略的應用價值;
培養勤于思考、善于思考的學習品質。
教學重點:
用從條件或問題想起的策略分析數量關系。
教學難點:
正確分析數量關系。
教學過程:
一、引入課題
談話:今天的復習內容,是我們小學階段學過的解決實際問題。通過今天的復習,要進一步掌握解決問題的一般步驟,整理并掌握學習過的解決問題的策略。對策略的應用,今天著重復習從條件想起、從問題想起分析數量關系的策略,能掌握分析方法,正確說明解決問題的思路并且解答實際問題,提高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整理與反思
1.回顧討論。
引導:大家先回顧一下學過的解決問題知識,同桌互相討論、交流:解決實際問題的一般步驟是怎樣的?我們學習過解決問題的哪些策略?可以聯系實際問題討論一下,這些策略在解決什么問題時用過。
2.交流認識。
(1)交流解決問題的步驟。
提問:大家回顧了學過的解決問題的步驟和策略,能說說解決實際問題時的一般步驟是怎樣的嗎?
(2)交流解決問題的策略。
提問:我們學習過解決問題的哪些策略?可以結合舉出一些例子來說一說。你認為學習解決問題的策略有什么作用?
指出:從條件或問題想起分析數量關系是基本策略,有些問題還要通過列表、畫圖或者列舉、轉化、假設的策略才能清楚地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所以學習策略可以幫助我們更清楚地了解數量間的聯系,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
三、練習與實踐
1.做“練習與實踐”第1題。
(1)讓學生獨立閱讀第(1)(2)題。
讓學生分別說一說每題的條件和問題,說說兩道題哪里不一樣。
(2)引導:這兩題你能怎樣想的?自己先思考準備怎樣想,再同桌互相說說你的想法,看看有沒有不同的想法,要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提問:你能說說第(1)題可以怎樣想嗎?還能怎樣想?指名幾個學生從條件想起說一說是怎樣想的。提問:第(2)題你是怎樣想的?有不同的想法嗎?指名幾個學生從問題想起說一說是怎樣想的。
(3)學生獨立解答,指名板演。
檢查列式過程,讓學生說說各題的每一步求出的什么。
提問:兩題的問題都是求長袖襯衫的單價,為什么解答過程不一樣?(4)引導:通過上面兩題的解答,你有哪些體會?
2.做“練習與實踐”第2題。
(1)讓學生獨立讀題,了解題意。
引導學生觀察圖形,結合圖形說說第(1)題小芳走過的路線是怎樣的,第(2)題兩人是怎樣行走的。
引導:先看看小芳和小軍的速度各是多少,想想兩人大致在哪里相遇,在圖上用一個點表示出來。交流:你估計大致在哪里相遇,怎樣想的?
(2)讓學生列式解答兩個問題,教師巡視、指導。
①交流:第(1)小題是怎樣列式的?這樣列式是怎樣想的?有沒有不同的列式?這樣列式又是怎樣想的?
說明:解答實際問題,有時有不同的解答方法,這是因為分析方法不同,解決問題的過程或方法就可能不一樣。
②交流:第(2)題怎樣列式?這是根據什么數量關系列式的?也有不同的解法嗎?這又是根據什么數量關系列式的?追問:這兩種解法有什么聯系?
解答上面兩題,都和哪個常見的數量關系有關?
3.做“練習與實踐”第4題。
讓學生讀題,說說從表格里的對應數值能知道什么,要解決什么問題。
引導:你能解決這個問題嗎?自己想辦法解答。交流:你是怎樣解答的?這是怎樣想的?還有不同的解答方法嗎?這又是怎樣想的?
提問:這兩種解法思路有什么不同?能說說兩種解法分別是先求的什么、再求的什么嗎?
4.做“練習與實踐”第5題。
讓學生獨立讀題,摘錄整理條件和問題。交流:你是怎樣整理的?提問:根據整理的條件和問題,這題可以怎樣想?說一說你的想法。追問:你認為整理的條件和問題,對于解決問題有什么好處?
四、總結與作業
1.總結交流。
今天復習了解決問題的哪些內容?通過整理與練習,你有哪些收獲?
2.布置作業。
完成“練習與實踐”第3題和第5題。
第9課時 解決問題的策略整理與復習(2)
教學內容:
蘇教版六下P79“練習與實踐”第6~9題。
教學目標:
1.學生能應用畫圖、列表、轉化等策略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能根據問題特點選擇不同策略分析數量關系、列式解答,并能解釋和說明自己所用的策略。
2.學生能依據相應的策略說明分析實際問題數量關系的思考過程,提高靈活、綜合應用策略的能力,培養思維的深刻性和靈活性,發展分析、推理等思維和幾何直觀,以及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3.學生進一步感受現實生活存在各類數學問題,體會解決問題策略的實際應用,培養學生面對實際問題用數學方法分析、處理的意識。
教學重點:
用畫圖、列表、轉化等策略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難點:
靈活選擇策略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
談話:上一節課我們復習了解決問題的相關內容,并且重點應用了從條件或問題想起的策略解決實際問題。今天繼續復習解決問題,主要應用畫圖、列表的策略解決問題,并且能自己選擇策略靈活地解決實際問題。
二、練習與實踐
1.做“練習與實踐”第6題。
(1)讓學生讀題,利用圖形理解條件和問題。
交流:你知道了題里有哪些條件,要解決什么問題?(出示圖形,根據交流注明長、寬的條件) 這塊長方形菜地分成的兩個部分各是什么形狀的?
引導:要計算這里三角形的面積和梯形的面積,你能根據題里的條件在圖上畫一畫,找到解決問題的思路嗎?想一想怎樣畫,自己畫一畫。交流:你是怎樣畫的?
為什么想到在三角形的頂點畫寬的平行線段?
說明:通過交流,我們知道根據黃瓜的面積比番茄面積少180平方米這個條件,可以在梯形中畫出一個和種黃瓜的三角形地完全一樣的三角形地塊,這樣就能直接看出黃瓜比番茄少的面積是右邊這個長方形地塊。讓畫法不合理的訂正自己的畫法。
(2)引導:現在你能看圖說一說,解決這個問題可以怎樣想嗎?在四人小組里互相討論,找找可以怎樣解答這個問題。
交流:哪些同學想到了解決這個問題的思路?和大家交流一下。
結合交流,幫助學生理解不同思路。
(3)讓學生選擇一種思路解答,指名不同解法的學生板演。
引導學生結合圖形分別說說不同解法中每一步算的什么。
(4)提問:我們剛才畫圖對于解答問題有什么好處?
2.下面的問題用哪個策略解決比較合適?請你應用恰當的策略解答。
出示:一個長方形長8分米,寬6分米。如果把一條長縮短到原來的一半,或者把一條寬縮短到原來的一半,都能得到一個梯形。這兩個梯形面積會相等嗎?算一算、比一比。
提問:想想這個圖形分別怎樣變化的,能用什么策略解決,用你想到的策略算一算、比一比,解決問題。學生獨立解答,教師巡視、指導。
交流:你用了什么策略?怎樣畫圖的?這兩個梯形面積相等嗎?你是怎樣計算的?
說明:用畫圖的策略能找到相應的條件,計算各自的面積。這里雖然長方形通過不同的變化得到的梯形不同,但面積是相等的。
3.做“練習與實踐”第7題。
提問:你能說說題里告訴我們什么,要解決什么問題?
引導:大家想一想楊大爺步行的過程,思考解決問題還需要什么條件;再列表或畫圖表示行走過程,看看從表里或圖中能知道什么新條件。學生列表或畫圖,教師巡視、指導。
交流:你是怎樣列表的?畫圖的是怎樣畫圖表示的?
引導:大家先觀察列出的表格或畫出的圖形,思考能得出哪個條件,可以怎樣解決問題,各人獨立解答。交流:你是怎樣解答的?
你結合列表或畫圖,說說這里的每一步是怎樣想的嗎?列表或畫圖在解題過程中有什么作用?
4.做“練習與實踐”第8題。
(1)讓學生先根據題意補充線段圖,再同桌交流怎樣補充的,討論怎樣解答,有沒有不同解答方法,然后選擇一種方法解答。
學生畫圖、交流并解答,教師巡視,指名不同算法的學生板演。
(2)交流:線段圖是怎樣補充完整的?
你能聯系線段圖理解這里的不同解法,說說每種解法是怎樣想的嗎?自己觀察、思考,不明白的可以合同學交流。提問:你能說說這些解法各是怎樣想的嗎?
指名交流,引導學生結合圖形理解不同解法。
比較:哪種解法更方便一些?這里應用了哪個策略?
5.做“練習與實踐”第9題。
學生讀題,要求交流條件和問題。
提問:下面的線段圖表示了哪些條件?還有什么條件沒有表示出來?引導:根據從第一筐取出2放入第二筐,兩筐蘋果就同樣重這個條件,表示第二筐蘋果多重的線9
段怎樣畫呢?先看表示第一筐的線段想一想,再畫一畫。學生畫圖,教師巡視、指導。
交流:根據條件,表示第二筐蘋果有多重的線段怎樣畫的?說說你的想法。
引導:請你看線段圖,想想這兩筐蘋果的千克數之間有什么關系,能怎樣解答,然后用你想到的方法解答出來。如果與困難,可以討論討論。學生解答,教師巡視、指導。
交流:你是怎樣解答的?用了什么策略?
結合交流板書算式,并引導學生理解不同解法。反思:通過解答這道題,你有哪些體會?
三、總結交流提問
回顧今天解決問題的內容和過程,都應用了哪些策略?你對畫圖、列表、假設和轉化這些策略的應用,有哪些新的認識?還有哪些收獲?
第10課時 解決問題的策略整理與復習(3)
教學內容:
蘇教版六下P80 “練習與實踐”第10~13題,思考題。
教學目標:
1.學生能應用假設、列舉等策略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能根據問題特點選擇恰當的策略或綜合運用策略解決實際問題,并能解釋和說明選擇的策略和思路。
2.學生能根據策略說明分析問題的思考過程,提高根據問題特點靈活選擇、應用策略的能力,提高分析、推理等思維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學生加深對數學和現實生活聯系的體會,進一步體會數學策略、方法在解決實際問題中的應用價值,培養應用數學策略的意識。
教學重點:
用假設、列舉等策略解決問題。
教學難點:
根據問題特點選擇合適的策略解決問題。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
談話:前兩節課我們復習了解決問題的相關內容和策略,主要復習了應用從條件或問題想起、畫圖、列表和轉化等策略解決實際問題。今天繼續復習解決問題,主要應用假設、列舉等策略解決問題,了解一些實際問題特點和相應的策略,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練習與實踐
1.做“練習與實踐”第10題。
要求學生讀題,看懂表格里的意思。
提問:能說說習題的意思嗎?表格里已經填寫的分別表示的是什么?
引導:請你在表格里填一填,看看是怎樣變化的,經過幾次白子和黑子枚數相等,然后根據填表的過程想想可以怎樣列式解答,自己列式計算。
學生獨立填表,列式解答。
交流:你是怎樣填表的?用列表的方法,可以看出這樣取放多少次后,白子與黑子正好相等?你是怎樣列式的?能說說怎樣想的嗎?
追問:解答這道題時用的什么策略?
2.做“練習與實踐”第11題。
讓學生說說題里告訴哪些條件,要求什么問題。
提問:把長90米的繩子分成的三段長度有什么關系?
引導:你準備怎樣理清三段繩長的關系,怎樣解決問題?同桌討論一下。
交流:你準備怎樣理清繩長的關系?你想怎樣解決問題呢?可以有哪些假設的方法?
引導:請你選擇一種假設的方法,列式解答。
交流:你怎樣假設的?說說你的算式。
用不同假設的同學來說說你的方法。
提問:解答這個問題用了哪些策略?
3.做“練習與實踐”第12題。
讓學生觀察、閱讀,把情境組織成實際問題。
引導:你想怎樣解答?自己想一想可以用什么策略解決,然后列式求出結果。
學生解答,教師巡視、指導,指名學生板演。
交流:大家看看這里是怎樣解答的,用了什么策略?
追問:你是怎樣假設的?
提問:還可以怎樣假設?哪位同學用了這樣的假設策略的?說說你的解答過程。
追問:假設的方法雖然不同,但都是根據哪個條件假設的?
4.用恰當的策略解決下列問題。
出示:貨場要運貨50噸,用2輛大貨車和6輛小貨車正好運完。一輛大貨車的載重量比一輛小貨車多3噸,大貨車的載重量是多少噸?小貨車呢?
提問:這道題和上面的有什么不同?
引導:想想可以用什么策略解決,自己解答。有困難的可以討論。
學生解答,教師巡視,指名不同假設方法的學生分別板演。
交流:解答這道題能用什么策略?可以怎樣假設呢?
哪一種解法假設都是小貨車的?怎樣思考的?
假設都是大貨車時要注意什么呢?這里每一步表示的什么意思?
提問:這里用假設策略時要注意什么?
5.做“練習與實踐”第13題。
(1)指名學生讀題。
引導:你能按要求先在表里假設兩種門票的張數,再通過調整找出答案嗎?那請你自己假設、調整找出答案。
學生假設完成,教師巡視。
交流:你是怎樣假設的?這樣假設后怎樣調整的?
還有假設不同的張數再調整的嗎?
提問:調整時,每張按多少元調整的?
(2)引導:你能用假設的策略列算式解答嗎?自己列式解答。
學生列式解答,教師巡視,指名不同假設策略的同學板演。
引導:兩種解法,你用了哪一種,怎樣想的?;另一種呢?
三、拓展提高
解決思考題。學生說明條件和問題。
引導:想一想可以用怎樣的策略解決問題,用你想到的策略解決,看看能不能得出結果。如果有困難,可以在四人小組里討論方法。學生解答,教師巡視、交流指導。
交流:你得出的結果是幾比幾?你是怎樣解答的?
四、總結交流
提問:這節課主要用到了哪些策略?能根據上面的練習說說哪些題適合用假設策略,哪些題適合用列舉策略嗎?
第11課時 式與方程整理與復習(1)
教學內容:
蘇教版六下P81~82“整理與反思”、“練習與實踐”第1~4題。
教學目標:
1.學生加深理解用字母表示數的意義及方法,進一步體會方程的意義及方程與等式的關系,會用等式的性質解方程,能列方程解答簡單的實際問題。
2.學生進一步提高用字母的式子表示數量關系的能力,增強符號意識,體會方程思想;
進一步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學生主動參與整理和練習等學習活動,進一步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緊密聯系,體驗學習成功的樂趣,發展數學學習的積極情感。
教學重點:
掌握方程的意義及解方程的方法。
教學難點:
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數量關系。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談話:這節課,我們復習“式與方程”的有關知識。(板書課題)
今天主要復習其中的字母表示數、方程的意義和解方程,并且列方程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通過復習進一步掌握用字母表示數,提高解方程和列方程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能力。
二、回顧整理
1.復習用字母表示數。
(1)回顧舉例。
提問:你能舉出一些用字母表示數的例子嗎?先獨立思考,再與同桌交流。
小組交流后組織匯報,教師相應板書:
①表示計算公式,如C=2(a+b)。
②表示運算律,如a+b=b+a.
③表示數量關系,如s=vt。
提問:用字母可以表示這么多的內容,那么在用字母表示數的乘法式子里,你覺得應該提醒大家注意些什么?
(2)做“練習與實踐”第1題。
學生獨立在書上完成,教師巡視、指導。
集體訂正,選擇幾題讓學生說說是怎樣想的。
追問:第(3)題是怎樣根據a=3求周長4a和面積a各是多少的?
提問:列含有字母的式子,是根據數量之間的聯系,用字母表示數列出相應的式子。求含有字母式子的值,只要把字母的值直接代入式子計算結果。
2.復習方程與等式。
(1)復習方程的概念。
下面的式子中,哪些是方程,哪些不是方程?為什么?
3x=15 x-2 x-2420x= 921
18÷3=6 16+4x=40 a+4
提問:根據剛才的判斷,你能說說什么是方程嗎?一個式子是方程,必須具備什么條件?方程與等式有什么關系?請你說一說,并從上面式子中找出例子說明。
根據學生回答呈現集合體。
幫助學生進一步理解:方程是含義未知數的等式;方程是等式,等式不一定是方程。
(2)復習等式的性質及解方程。
①等式的性質。
提問:等式的性質有哪些?等式的性質有什么應用?
提問:怎樣應用等式的性質解下面的方程?說說你的想法。
出示:x-3=15 0.5x=1 x÷1=2 2
根據學生說明板書解方程。
指出:根據方程里已知數和未知數的關系,應用等式的性質使方程左邊只剩下x,就能求出方程的解。
②做“練習與實踐”第2題。
學生觀察第2題。
提問:你會解這些方程嗎?請你獨立解方程。
學生解方程,指名板演。
集體校對,讓學生說說解方程的思路。
指名說說檢驗的方法,選擇一題板演檢驗過程。
提問:解方程與方程的解有什么區別?請你選擇一題說說它們的區別。
3.復習列方程解決實際問題。
(1)談話:學習方程是為了用它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請同學們回憶一下,列方程解決實際問題的一般步驟有哪些?你認為最關鍵的是哪一步?
結合學生回答,教師板書:
第一步:弄清題意,用x表示未知數。
第二步:找出等量關系。
第三步:列出方程并解方程。
第四步:檢驗,寫答句。
(2)說出下面各題中數量之間的相等關系。
①果園有桃樹和柳樹共1000棵。
②紅花比黃花少25朵。
③學校航模組的人數是美術組的3倍。
④花金魚比黑金魚的1.2倍還多8條。
讓學生獨立思考,指名說出等量關系,明確要根據條件表示的意思確定數量間的相等關系。
三、鞏固深化
1.做“練習與實踐”第3題。
學生讀題后獨立解答。
集體交流,學生說出解題思路,教師板書等量關系和方程,并解方程。
說明:這題的關鍵是根據條件找出等量關系,再根據等量關系列出方程。
2.做“練習與實踐”第4題。
學生讀題,理解題意。
提問:鞋的碼數與厘米數之間有怎樣的關系?
學生獨立完成,把書上的表填寫完整。
集體交流,讓學生說說是怎樣思考的。
追問:求b的碼數和求a的厘米數有什么不同?
四、課堂小結
這節課我們復習了哪些知識?你有什么收獲?
第12課時 式與方程整理與復習(2)
教學內容:
蘇教版六下P82“練習與實踐”第5~9題。
教學目標:
1.學生進一步掌握列方程解決實際問題的步驟和思路,能根據題意說呢數量間的相等關系,正確地列方程解答相關實際問題。
2.學生在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活動中,進一步提高分析數量關系和用方程表示數量關系的能力,體會,模型思想,積累解決問題的經驗,發展數學思考。
3.學生進一步體會列方程解決實際問題的意義和價值,感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系,培養應用意識;
在應用知識的過程中體驗成功的樂趣,激發數學學習的興趣。
教學重點:
列方程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難點:
分析和理解實際問題的數量關系。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
談話:這節課,我們繼續復習方程的相關知識,主要復習列方程解決實際問題。(板書課題) 通過復習,進一步掌握列方程解決實際問題的方法,提高用方程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二、基本練習
1.解答下列問題。
引導:上節課已經復習過列方程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現在再看一道題,大家獨立列方程解答,并想想按怎樣的步驟解答的,關鍵是哪一步。
出示:甲、乙兩地間的公路長240米,一輛汽車從甲地開往乙地,行駛了1.5小時后離乙地還有75千米。這輛汽車的速度是多少千米╱時?
學生獨立讀題并列方程解答,指名板演。
交流:這題是怎樣解答的?說說是怎樣想的。
方程是根據怎樣的等量關系列出來的?
還能找出怎樣的等量關系?根據這個等量關系可以怎樣列方程?
2.把下列各題中數量間的相等關系填寫完整,并列出方程。
(1)學校書法組有42人,比音樂組的2倍少4人。音樂組有多少人?
=書法組人數
=4人
(2)學校書法組和音樂組一共42人,書法組人數是音樂組的2倍。書法組和音樂組各有多少人?書法組和音樂組一共的人數
學生獨立讀題,完成數量關系式,設未知數并列出方程。
指名學生說出等量關系,設未知數為x,口頭列出方程;根據交流呈現等量關系式和相應的方程。追問:方程是根據什么列出的?
三、應用練習
1.做“練習與實踐”第5題。
學生讀題,理解題意。
學生獨立解答,教師巡視,指名列不同方程的學生板演。
集體交流,讓學生說說這是哪一類實際問題,不同方程相應的等量關系各是怎樣的,檢查列方程解題過程。
2.做“練習與實踐”第6題。
學生讀題后獨立解答。
集體交流,讓學生說說解答這題的數量關系式和方程,教師板書。
3.出示:水果店運來蘋果的千克數是橘子的3倍,一共480千克。
運來橘子多少千克?
引導:同桌相互說說數量之間的相等關系,應該怎樣列方程。
提問:這里數量間有怎樣的相等關系?方程怎樣列的?
4.做“練習與實踐”第7題。
學生讀題后獨立解答,指名板演。
集體交流、評議,讓學生說說思考的過程,應該怎樣找數量間的相等關系。
5.做“練習與實踐”第8題。
指名學生讀題,說說題中的條件和問題。
提問:你能說說“甲種襯衫按四折銷售”和“乙種襯衣按五折銷售”的意思嗎?
學生獨立解答,教師巡視、指導。
集體交流,提問:這題中單位“1”的量是什么?數量關系式應該怎樣列?
引導:比較第7、8題,為什么都用方程解答?列方程時怎樣表示題里兩個未知數量的?
四、拓展練習
出示“練習與實踐”第9題,引導學生了解題意。
(1)出示數表和3個方框。
①讓學生按橫框直接在書上的數表里框4個數,同桌相互說說自己框的4個數之間有什么關系。要求再框幾次,驗證自己發現的關系,看看能發現什么規律。
提問:這樣每次框出的4個數之間有什么關系?
如果用a表示框里的第一個數,后面3個數分別怎樣表示?自己想一想、填一填。
交流:你是怎樣填的?說說你的想法和填的結果。
引導:這4個數的和可以怎樣表示?
學生計算,教師巡視。
集體交流,教師相機板書:4a+6。
②引導:請每人分別用另兩個長方形框連續框幾次,看看又能發現什么規律,在下面每個相應的框里表示其余3個數,看看和可以怎樣表示。如果有困難,可以同桌商量完成。
學生活動,教師巡視、指導。
集體交流,讓學生說說填寫的結果及思考的過程,呈現并板書交流的結果。
(2)框數、猜數游戲。
出示第(2)題,了解要求。
引導:框出4個數算出它們的和,能不能按剛才表示4個數和的式子,說出4個數各是多少呢?誰愿意來報出一組4個數的和,大家想一想這4個數分別是多少?
指名一人報出和,其余學生說出4個數,交流結果和思考方法,引導學生了解可以根據表示和的式子試著列方程,看能根據哪個式子列出方程求出結果。
要求:現在同桌兩人一組,一人框4個數說出和,另一人說出這4個數;兩人交換進行游戲。學生活動,教師巡視、指導。
提問:根據4個數的和說出4個數各是多少,其實是用到了什么知識?
五、課堂總結
提問:這節課復習了什么內容?你又有哪些新的認識和收獲?還有什么不懂的問題?
第13課時 比和比例整理與復習
教學內容:
蘇教版六下P83~84“整理與反思”、“練習與實踐”第1~6題。
教學目標:
1.學生進一步鞏固比和比例的意義、性質,加深認識比和分數、除法之間的聯系;
進一步認識比例尺,鞏固解比例的方法,能應用比和比例的知識解決有關實際問題。
2.學生在回顧整理與練習應用的過程中,進一步認識知識的內在聯系,加深對數量比較的認識,提高分析、推理、判斷等思維能力,增強運用比和比例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學生在復習過程中感受數學知識系統性的特點,體驗數學與生活實際的密切聯系,培養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自信心。
教學重點:
比和比例的意義、性質及應用。
教學難點:
正確解答有關比和比例的問題。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
談話:這節課我們要對比和比例的相關知識進行整理和復習。在整理與復習過程中,同學們要主動回顧、整理比和比例的知識,系統掌握比和比例的知識及應用,進一步增強運用比和比例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二、知識梳理
1.喚醒記憶。
提問:請同學們回憶一下,我們學過了比和比例的哪些內容?
學生自由回答,教師相應板書。
2.復習比的知識。
(1)出示問題:
①什么是比?什么是比的基本性質?用比的知識可以解決哪些實際問題?
②比和分數、除法有什么聯系?
③什么叫求比值?什么叫化簡比?請你舉例說明。
學生在小組里交流,互相補充、修正,教師巡視、指導。
(2)全班交流。
①什么是比?什么是比的基本性質?用比的知識可以解決哪些實際問題?
結合交流,教師相應板書。
②引導:比和分數、除法有什么聯系呢?請你填寫課本上的式子,相互說一說它們之間的聯系和區別。
集體交流,教師相應板書。
提問:能根據這個式子說說比和分數、除法之間的聯系嗎?它們有什么區別?
提問:比的基本性質是什么?比的基本性質與分數的基本性質、商不變的規律有什么聯系? 交流小結比的基本性質,依據相互間的聯系說明比的基本性質與商不變的規律、分數的基本性質本質上是相同的。
③什么叫求比值?什么叫化簡比?求比值和化簡比的依據和結果有什么不同?
結合交流,教師相應板書。
(3)做“練習與實踐”第1題。
學生獨立完成,填寫在書上。
集體交流,讓學生說說是怎樣想的。
3.復習比例的知識。
(1)出示問題:
①什么是比例?什么是比例的基本性質?寫出一個比例說說自己的認識。
②什么是解比例?怎樣應用比例的基本性質解比例?舉例說一說。
③什么是比例尺?根據比例尺求圖上距離或實際距離的方法是怎樣的?
小組討論、交流。
(2)按出示的問題全班交流,結合學生回答,相應板書。
三、組織練習
1.做“練習與實踐”第2題。
出示第(1)題,學生根據要求先量出每副圖片的長和寬,并寫出長和寬的比。
集體交流,有錯的同學訂正。
提問:估計哪兩個比能組成比例?你是怎樣估計的?
讓學生算一算,寫出比例。
交流寫出的比例,說明能組成比例的理由,并與估計結果比較。
2.做“練習與實踐”第4題。
(1)出示統計表。
引導:你理解表中每個百分數的含義嗎?選擇幾個百分數,在小組里相互說說它的含義。 小組交流后指名匯報,選擇2至3個百分數說說含義。
(2)出示問題(1)。
指名學生口答,并讓學生說說思考的過程。
(3)提問:從表中還能獲得哪些信息?你還能提出哪些問題?
學生小組討論后集體交流。
3.做“練習與實踐”第5題。
(1)學生讀題,理解題意。
讓學生自己寫出比,并求出每種地磚的鋪地面積。
交流:兩種地磚面積的比是怎樣的?說說你的方法。
(2)提問:求兩種地磚鋪地面積是怎樣的問題?你是怎樣解答的?
結合學生回答,教師板書算式、得數,并讓學生說說每一步求的什么?
提問:按比例分配實際問題有什么特點?解答時通常應該怎樣想?
4.做“練習與實踐”第6題。
指名學生讀題,了解題意。
要求學生獨立操作、計算,教師巡視、指導。
集體交流,讓學生說說是用怎樣的方程計算的,注意理解不同的思路、方法。
追問:這里不同的解題方法各是怎樣想的?
四、課堂總結
提問:今天這節課我們復習了哪些內容?在整理與復習的過程中,你又有了哪些收獲和體會?
第14課時正比例和反比例整理與復習
教學內容:
蘇教版六下P84~85 “練習與實踐”第7~10題。
教學目標:
1.學生進一步認識成正比例和反比例的量,掌握兩種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的思考方法,能正確判斷兩種量成不成比例,成什么比例。
2.學生通過判斷兩種相關聯的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加深理解成正比例和反比例關系的特點,體會數形結合和函數思想,提高分析、判斷和初步演繹推理能力。
3.學生進一步體會生活中常見的相關聯的變換關系,感受比和比例的應用價值,體會不同領域數學內容之間的聯系,激發學習數學的積極性。
教學重點:
正確判斷兩種相關聯量的正比例和反比例關系。
教學難點:
有條理地說明判斷正、反比例的理由。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
談話:上節課我們復習了比和比例的相關知識,這節課我們一起復習正比例和反比例。(板書課題)
通過復習,進一步認識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義、正比例圖像,了解正、反比例的區別和聯系,掌握判斷兩種量是否成正比例或者反比例的方法,能正確地進行判斷。
二、回顧梳理
1.提問:請同學們回憶一下,怎樣的兩種量是成正比例的量?怎樣的兩種量是成反比例的量?
根據學生回答板書。
提問:你能舉一些生活中成正比例或反比例的例子嗎?在小組里相互說一說。
全班交流,讓學生舉例說一說。
2.做“練習與實踐”第7題。
提問:每張表里有哪兩種量?每張表里的兩種量是成正比例、反比例,還是不成比例?先獨立分析每張表的數量變化過程,再把你的想法與同桌交流。
集體交流,引導學生判斷并說明理由。
提問:我們是怎樣判斷兩種量成不成比例,成比例的是成正比例還是反比例的?
3.做“練習與實踐”第8題。
學生理解題意后獨立思考,判斷結論。
指名學生說說各題中兩種量是否成比例,成比例的是成正比例還是成反比例,并說明理由,結合交流板書相應的關系式。
三、綜合練習
1.做“練習與實踐”第9題。
(1)學生練習。
出示第9題,讓學生說說圖中的信息。
要求學生獨立思考和完成第(1)~(3)題,再和同桌相互說一說。
(2)學生交流。
①提問:這輛汽車在高速公路上行駛的路程和耗油量成正比例嗎?為什么?
讓學生判斷并說出判斷理由。
②讓學生說說問題(2)判斷的方法。
結合圖像說明:可以先在橫軸上找到表示75千米在圖像上的對應點,再通過圖像上的對應點找出和確定耗油升數。
③出示學生根據第(3)題畫出的圖像。
提問:怎樣描出路程和耗油量對應的點畫出圖像的?
2.做“練習與實踐”第10題。
出示表格,讓學生說說表中的信息。
(1)出示問題(1),提出要求:
①畫一畫:根據表中數據描點連線。
②議一議:哪一杯中純酒精與蒸餾水體積的比和其他幾杯不一樣?在小組里交流你的想法和理由。
學生獨立操作后小組討論。
集體交流,展示學生畫出的圖像,說說是怎樣畫的。
讓學生判斷結果,并說出理由。
(2)出示問題(2)(3),學生獨立解答。
集體交流,讓學生說說解答結果及思考方法。
四、課題總結
提問:通過這節課的復習,你有什么收獲?還有什么困惑嗎?
小學六年級下冊數學《數與代數》教案優質范文五教學目標:
1、經歷自主回顧和整理“數的認識”的過程。
2、能對學過的數進行較系統的整理,進一步掌握數的知識,發展數感。
3、積極參加自主整理的活動,獲得成功的學習體驗。
課前預習:
小組合作,交流整理:
回顧以前學過那些數,各舉五例。分析不同類數之間有何關系。
教學過程:
一、結合實例,引導學生回憶數的認識
1、回顧數的意義。
師:你學過那些數?
(生回答)
師出示卡片,生齊讀。師:舉例說明這些數可表示什么?
(生回答)
2、數的分類。
完成問題(1)。
師:把上面的數填到合適的位置
(生回答)
師:每種類型的數,除了上面幾種類型,你還能舉出其它的嗎?
(生回答)
3、數的互化
師出示問題(2)
呈現表格,完成數的互化,交流做法。
4、數的大小比較。
師出示問題(3)
學生自主完成。
5、適時小結。
師:通過剛才的練習,我們復習到數的哪些知識?
(生回答)
二、整理回顧有關倍數和因數的知識
1、引出問題。
師:小明的爸爸年齡數的十位上是最小的合數,個位上的數既不是質數也不是合數,且年齡是小明的五倍,同學們能猜出小明和他爸爸的年齡嗎?
(生回答)
以上問題,我們運用了哪些數學知識呢?(倍數和因數)
明確:我們一起回顧和整理倍數和因數。
2、小組合作,梳理知識。
師:以小組為單位,將學過的“倍數和因數”知識整理下來。同學們認真討論,由組長記錄,一會兒我們要比一比,看一看哪一個小組整理的更加完整、科學合理。全班交流。
整理完善知識結構。
師:在這一部分中我們為什么先學因數和倍數?
組織學生討論和交流
師:倍數和因數是基礎,他們是相互依存的關系,今天整理出來的倍數和因數脈絡圖使這部分知識更加條理化和系統化。
三、復習正數和負數
師出示亮亮家4月份收支情況記錄。
學生閱讀題目內容。
出示問題(1)。
提醒學生估算時要注意的問題。(生回答)師:(生回答)師:(生回答)
出示問題(2)。
讓學生舉例說明什么是正數和負數。
學生自主完成問題(2)。
全班交流。
交流時重點關注怎樣用正負號表示收支情況,以及怎樣基數按每次結余。
四、人民幣上的號碼
1、讓學生拿出自己身上的人民幣。
2、提出兔博士的問題,鼓勵學生根據自己你的經驗大膽回答。
五、課堂小結
這節課我們復習了哪些內容?,你想提醒大家注意哪些問題?
六、課堂作業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經歷自主回顧和整理整數、小數、分數四則運算的過程。
2、能對四則運算及它們之間的關系和運算定律進行歸納和整理,能選擇合適的估算方法。
3、體驗自主整理數學知識的樂趣,提高計算能力。
課前回顧:
我們學過那些計算?分別寫出整數、小數、分數的加、減、乘、除的算式各一道,并計算出結果。小組內交流計算的結果。
教學過程:
一、引導學生回顧和整理四則運算
1、師:回想一下我們學過哪些計算?
生回答。
小組長匯報 本組在課前練習中出現的問題。
2、議一議
出示問題(1)生歸納整理。
出示問題(2)生舉例說明0和1在四則運算中的一些特殊情況。
生整理匯報。(注意提示0不能做除數)
3、各部分間的關系。
師:加法各部分間有什么關系?
生回答。
引導學生自己總結減法各部分間的關系。
師歸納出加減法互為逆運算。
同樣的方法總結乘除法的關系。
說一說
師:上述關系在計算中有哪些應用?
啟發學生回答,(進行驗算、解方程等)
二、復習四則運算和運算律
1、師:我們學過的運算律有哪些?
小組討論,自主總結,并寫出字母表達式。
2、出示問題(2)
先說出運算順序再計算。計算后交流做法,注意能簡算的要簡算。
3、估算。
(1) 出示問題(1)
先讓生獨立思考并判斷,再回答是如何判斷的。
(2) 出示問題(2)
師生共同討論怎樣想,需要幾個步驟。
計算問題(2)時可用競賽的方式,看誰算得又對又快。
三、課堂總結
一、課前預設要全面了解學生,理智地認識生成
一堂課前,我們總會精心設計每一節課,而教學的每個設計、每個活動都離不開課前預設。預設時,我們要直面學生的數學現實,即:多從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生活經驗、認知規律和心理特征設計教學,確定切合學生實際的教學目標,這就需要我們課前調研。調研什么呢?如:了解學生學習的起點在什么地方?在學習的過程中,學生會對什么更感興趣?舊知與新知的距離有多大?需要給學生一些暗示嗎?這些暗示會不會降低學生的思維強度?學生可能會提出哪些問題?對學生提出的問題可能作出怎樣的回答?這些,都是預設時,教師須去全面了解的。因為只有在預設上多下功夫,理智地認識生成,才能更好地解決課堂生成的問題。
例如:在分數(百分數)除法應用題教學中,當學生經歷了例題教學之后出示了這樣一組對比練習。(1)兒童青少年時期是大腦學習能力最旺盛的時期。人到65歲時,腦細胞大約丟失細胞總數的3/10,大約丟失3000億個。請你算一算,腦細胞總個數共有多少?(2)兒童青少年時期大約有腦細胞10000億個,到了70歲時,腦細胞大約丟失細胞總數的60%,請你算一算,70歲后大約丟失腦細胞多少億個?在學生完成了計算以后啟發學生聯想。學生們互相交流、討論,有的說:“青少年時期人體的大腦細胞原來有這么多個,人的腦細胞是不是越用越多?”有的說:“我覺得不是越用越多,應該是越用越聰明。因為我爸爸就說過,腦子是越用越聰明。”有的說:“我覺得我們應該抓住現在的學習時間,好好學習,把握今天。不然的話,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有的說:“老師,人到了老年,腦細胞大約丟失總數的3/10,老年人的腦細胞減少這么多,不是很可憐嗎?”有的說:“我覺得我們應該尊敬我們身邊的老人。”有的說:“我覺得我們從小要努力學習,長大當個科學家,研究出抗腦細胞丟失的辦法,防止老人腦功能退化。”……
由此,我們看到了在課程的實施過程中,學生從數學知識的獲得到珍惜時間意義的理解,再到如何去關愛老年人,讓學生體驗到時間和生命的重要性,感受到關愛老人的必要性,體現了“教學永遠具有教育性”;但也看到了課前的精心預設,使課堂生成的教學活動成為學生對高尚道德生活和豐富的人生的體驗,使數學知識的增長過程,同時也成為人格健全與發展的過程。正如錢老師所說的,在這一過程中,學生的智慧正在綻放,情感正在撞擊,視野正在擴大,這比任何所謂的知識目標更為可貴。
二、正確處理“預設”與“生成”關系的基礎
教材是“大綱”或“標準”理念的具體體現,是學習內容的主要載體,也是學生學習的基本材料。《數學課程標準(實驗稿)》指出:“教材為學生的學習活動提供了基本的線索,是實現課程目標、實施教學的重要資源。”教學活動本身就是在教學過程中隨機開發和適時利用課程資源的過程。學生一個正確或錯誤的回答,都能成為動態生成的課程資源。實踐表明,要想實現對教學過程的精心預設,更好地應對課堂之中的動態生成,首先應重視對教材的深入鉆研。因此,在平時的數學課堂教學中,教者可在深入理解教材的基礎上,根據學生的實際和本人的教學風格,對教材適當改編或重組。如,可針對現行數學教材中的某些應用題例題現實性不強,與學生的生活聯系不夠緊密的現象,在不改變原有題型結構、解答方法的前提下,可采用合理改編的方法,把遠離生活的情境轉化成學生熟悉的情境,加強例題的開放性。例:一次要講解習題:“某專業戶要種一塊300平方米的果園,行距2米,株距1米,種完這塊地要多少棵樹苗?”針對該題與學生實際生活存有一定距離的情況,筆者在具體教學時,結合學生實際改編成:“在一塊300平方米的操場上排隊做操,每排同學前后相距1米,左右相距2米,按這樣排隊,站滿這個操場一共要多少人?”如此改編成讓學生熟悉的情境,利于學生產生學習的共鳴,促進對題意的理解。
三、正確處理“預設”與“生成”關系的關鍵
1、尊重兒童個性。
實踐表明,尊重兒童個性能為課堂教學的動態生成提供必要的“土壤”。
只有為學生創設充分地表現機會,提供了適宜的環境,如此才能引發學生新奇的想法和創新的火花。尊重兒童個性具體表現為:(1)尊重兒童對問題的獨特理解,尊重其對各種活動的體驗、感受。(2)關注兒童個性差異,對兒童應學會寬容,滿足其心理需要,促進學生差異發展。(3)學會理解兒童問題。能用兒童的方式教育兒童,從他們的角度進行思考。
2、靈活調控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