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5-20 04:24:29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營銷系統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論文摘要:關系營銷產生于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在西方國家得到了廣泛的研究和應用。銀行業作為典型的服務行業,實施關系營銷有著天然的條件和內在的需求。本文通過對關系營銷理論在我國商業銀行業的應用中存在的問題分析,試圖提出一些對推進我國商業銀行更好實行關系營銷理論行之有效的建議和意見。
20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誕生了關系營銷理論,關系營銷是以系統論為基本指導思想,將 企業 置身于社會 經濟 大環境中來考察企業的市場營銷活動的。該理論一經產生就風靡全球,被認為是21世紀的營銷理念。詹姆斯•g•巴恩斯對不同行業客戶關系的性質和重要性進行了研究,結論是銀行業的客戶關系的緊密程度最高。
西方商業銀行對關系營銷的研究己經進入較深的階段,以關系營銷理論為設計指導思想的客戶關系管理系統己經投入使用,并大大提高了商業銀行的核心競爭能力。我國商業銀行對關系營銷理論的認識較晚,這一最新營銷概念引入國內以后,銀行界表現出了極大的興趣和熱情,在營銷實踐活動中進行了不同程度的嘗試。
一、我國商業銀行在實施關系營銷戰略中存在的問題
在
[關鍵詞] 系統工程;畢業論文寫作;霍爾三維模型
[中圖分類號] G64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893X(2012)03?0042?04
一、畢業論文與系統工程
大學生撰寫畢業論文是鍛煉大學生發現問題、研究問題和解決問題,以及綜合運用知識、技能的過程,也是把所學的理論知識與社會實踐相結合的過程。畢業論文的撰寫,使學生能夠以社會實際問題為出發點,來匯集知識以解決問題,把所學的理論和技能與社會實踐結合。畢業論文寫作是我國高校培養大學生綜合能力的重要實踐教學環節,對于社會應用型人才、科技型人才的創新意識和技能培養具有重要作用。畢業論文也是對大學生所掌握理論知識和技能的綜合運用,其解決問題的水平直接反映著一所高校教學質量的整體水平[1]。教育部高度重視高校畢業論文寫作這一教學實踐環節,強調確保畢業論文質量的重要性,在本科教學評估中,畢業論文寫作是集中反映高校的教學水平和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考評環節。從國外的情況看,國外大學生畢業論文成果常常是對一個學生全部大學生涯的一次終結性體現,對于學業成績的等級劃分、學位的授予,以至勞動就業市場上雇主的決定和研究生導師的選擇均是至關重要的顯性成果[2]。目前,我國高校本科畢業論文質量的整體下滑已是一個不爭的事實,探尋本科畢業論文寫作中存在的問題,改革和完善現有畢業論文教學模式乃至學生培養模式,提高本科教育質量,為國家培養高素質人才,成了我們教育工作者當前急需研究和加以解決的課題。
在大學教學研究中,如何提高本科畢業論文寫作的質量和水平受到廣大教育工作者的關注。從CNKI中國知網搜索“本科畢業論文”,2000年以來有700條文獻在討論和研究有關畢業論文的問題,并且呈現研究數量逐年增加、研究質量逐年提高的現象。對于目前大學教育作為一種“國民教育”,畢業論文是一種大學生從學生走向社會的學習階段檢驗,對于教學主導型大學來說尤為重要。
作為特定實踐范疇的系統工程,是一個綜合集成的實踐體系或行動體系。它運用系統科學的思想、方法與技術,將解決特定領域問題的工作,視為一個有機整體即“系統”,進而針對系統的目標,高效地綜合集成各學科、各領域的成果及資源(如法律、制度、標準、人才、技術、設備、信息、文化、藝術、資金等等),認識目標系統的規律,并努力使特定的目標系統變得最好、最佳或最優。美國的阿波羅登月計劃、中國的神舟載人航天計劃等,都是具體的大規模系統工程。畢業論文是針對某一領域問題而探尋規律及解決辦法,也是一個系統工程。
二、本科生畢業論文寫作中存在的問題與原因
1. 缺乏研究問題的辨識與界定能力
選題是確定實踐問題的內容選擇,是畢業論文寫作的第一步,也是寫作成敗的關鍵。如果不能夠確定一個研究的科學問題,那么后面環節的意義就無從談起。在大學生畢業論文寫作選題環節,目前通常由專業教師依據制定的培養目標,根據現實社會存在的客觀問題來擬訂,或者由大學生與指導教師根據學生的特長和興趣共同商定,很少有在教師指導下學生自由選擇題目的。學生不直接參與選題,不是自己去發現現實社會中的科學問題,導致大學生缺乏科學問題的辨識能力。表現在選題時常常是選擇的問題只看到表面現象而不明實質,找到一些偽問題來研究,根本談不上會有什么好的成果和創新觀點。如《某產業市場營銷戰略分析》,學生往往集中于市場競爭戰術的分析,對營銷手段、廣告方式等的分析耗費了大量篇幅,到了“戰略”研究,卻一筆帶過,忽略了企業市場競爭的市場細分、市場定位,以及產品創新等競爭戰略問題,從而缺乏對問題的辨識和研究范圍的界定。
目前,在我國中學和大學教育過程中,普遍存在注重理論學習,以學習的知識為中心去找問題,而我們的社會實踐活動是以解決生產生活實際問題為中心,形成為解決問題的理論知識集合,這也是我們常討論的系統工程,是把社會系統由一種狀態轉換到另一種狀態的理論知識和社會實踐活動的集合。大學本科畢業論文是我們高等教育培養大學生實踐能力的重要環節,要求我們運用所學理論知識解決實際問題,而我們大學生目前恰恰缺乏對實際問題的辨識和以問題為中心來形成理論和知識的集合來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3]。
2. 缺乏論文的謀篇布局能力
論文結構和問題功能分析是解決實踐問題的重要研究手段,缺乏研究問題結構和功能的分析,不知道“為什么?”談到論文,很多學生對論文整體模糊不清。缺乏畢業論文問題的實際認識與分析能力。選題意義是什么?問題的結構是什么?研究的思路和框架如何定?對這些問題沒有“成竹在胸”,所以就不知解決問題從哪里開始。找不到專業知識和理論對問題的解釋,更難形成自己應對所研究問題的理論知識體系。同時,系統分析問題和科學表達問題能力下降,突出表現在論文謀篇布局上,不知道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不清楚問題的邏輯結構,無能力進行問題的系統分析,寫出來的論文令人無法判斷其問題的系統結構,論點與論據偏離,歸納演繹等混亂,立論、本論和結論無法統一等。
3. 缺乏對所研究問題的系統思考
大學教育在理論學習階段忽視了對學生創新和實踐能力的培養。應試教育造成大學生以考試為中心,以知識點為中心,課堂教學以教師講授理論為主,不了解學生的知識需求,不斷強化學生的思維定勢,使學生缺乏針對實際問題來綜合集成知識的能力。這種教學模式導致學生不是以問題為中心,缺乏獨立思考的能力,不會發現問題,更不會以問題為中心來綜合知識。這種教學模式往往表現在雖然學生已經獲取了大量的理論知識,但常常無法發現現實問題,缺乏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不能夠以問題為中心集成理論知識去解決問題。課堂教學側重于傳授知識而忽視了對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學生學習沒有主觀能動性。
4. 缺乏研究問題的建模能力
建模是指通過對實際問題進行抽象、簡化,確定變量和參數,建立起變量、參數之間確定的關系,求解該數學問題,解釋、驗證所得到的解,從而確定能否用于解決實際問題的多次循環、不斷深化的過程。建模是理論知識和應用能力共同提高的最佳結合點,是啟迪創新意識、鍛煉創新能力的一條重要途徑,以對學生知識、能力、素質的綜合培養,成為大學生應用能力水平的重要體現,是理論課和實踐課之間的橋梁。目前,大學生對建模的興趣和熱情較高,但由于缺乏建模相關系統理論的指導,集成知識和理論的能力欠缺,在畢業論文的寫作過程中,他們沒有能力構建所研究問題的模型[4]。
5. 缺乏搜集資料的方法與手段,不會搞調查研究
對于選題的資料收集是畢業論文寫作的重要環節。由于大學生對很多問題的認識僅僅是通過查閱期刊、借閱圖書或查詢網絡資源等手段獲得第二手資料,不注重實地調查,沒有第一手材料的支撐,無法形成對選題準確定位,導致論文不符合實際,也無法形成切實的論證,畢業論文既沒有理論意義也無實踐意義。直接觀察法是指對所發生的事或人的行為的直接觀察和記錄,是取得第一手原始資料的前置步驟。例如,在進行商場調查時,調研人員并不訪問任何人,只是觀察現場的基本情況,然后記錄備案,一般調研的內容有某段時間的客流量、顧客在各柜臺的停留時間、各組的銷售狀況、顧客的基本特征、售貨員的服務態度等方面的研究。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深入的調查研究是論文寫作的基石,對大量第一手資料的占有和文獻資料收集是寫好畢業論文的重要一環[5]。
三、用系統工程理論指導本科生畢業論文寫作
1. 系統方法論是思考和研究問題的方法論基礎
系統論是研究現實系統或者可能系統的一般規律和性質的理論。系統概念已普遍運用于現代科學的各個領域中,不僅應用于技術方面,而且也被應用于研究社會系統上。系統論的整體性、系統與環境、結構與功能,以及系統分析、系統建模、系統決策等對于培養大學生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突破思維瓶頸,提高科研素質等都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2. 系統工程概念與畢業論文選題的辨識能力
顧名思義,“系統工程”=“系統”+“工程”,就是科學地認識和運用特定事物或問題(即“原型系統”)的規律,使特定事物(即“原型系統”)達到滿意狀態或特定問題(即“原型系統”)得到滿意解決的工程實踐,當然也包括這個工程實踐全過程所涉及到的所有因素。在畢業論文寫作中,學生往往善于抓住問題的部分進行深入研究,把局部研究的結論等同于總體問題的結論。其實不然,因為局部因素的特征和規律無法替代和代表整體。
在質量管理中,常常用魚刺圖來分析解決問題,產品質量是由人、機器、材料、方法、環境、測量六大因素組成。當分析機器對產品質量所產生影響時,我們會把研究中心專注于機器去解決問題,而忽視了產品質量整體因素,機器與人、材料、方法、環境、測量都是相關聯的變量,它們的整體才是產品質量的整體。毋庸質疑,整體性的思考才是思考的科學方法,系統概念的整體性和系統工程概念的運用將是我們識別問題、解決問題的方法論和理論基礎。
3. 系統邏輯思維能力與畢業論文研究問題邏輯
邏輯關系是任何系統中的基本關系之一,邏輯結構也是任何系統中的基本結構之一。思維的邏輯性,是思維的品質之一,指的是善于在思考問題時遵循邏輯規律,如因果邏輯、并列邏輯、時間邏輯等。在人的各項素質中,邏輯思維素質是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系統工程的這一法則要求研究和解決任何問題,都要把握各要素間的邏輯關系以及邏輯結構。培養系統的邏輯構造能力或邏輯思維能力,可以使寫作論文時的思維更加縝密、更加流暢。邏輯思維能力的提高,可以使表達者思維清晰,語言精練,結構緊湊,具有邏輯性。強化系統的邏輯構造能力或邏輯思維能力是一個長期的過程,畢業論文將是一個培養系統邏輯思維能力的重要環節。
系統分析的目的,就是構建系統各組成部分之間以及系統與環境之間相互關聯、相互制約、相互作用的模型。根據系統的關聯性,系統內部與外部間在不斷地進行物質、能量、信息的交換,任何單個關聯要素的變化可能引起系統其他要素的變化,最終在整體上影響系統的特性與功能。發現關聯性,是透過現象抓本質的重要手段。數據挖掘、預測科學、系統動力學等方法與技術的關鍵,就是探尋系統內外各要素(包括數據要素)之間的關聯性。因此,對任何事物、問題或系統進行分析、研究時,必須顯化并理清其關聯性。
4. 系統結構與層次的分析和畢業論文研究問題結構與層次
馬克思提到:“系統的結構表示的各要素之間組成的形式。結構是系統的構成形式,是系統內部各要素的結合方式,每個系統都有自己的結構。”畢業論文作為一個研究問題的對象系統,它有不同的結構,畢業論文問題界定的系統結構的變化直接影響著系統本質的變化,在研究中如果想要系統功能優化,必須注重系統的結構分析。
任何系統組成都有著自己的不同層次性。任何一個系統都可以成為包括該系統在內的更龐大系統的要素,同樣,作為系統的要素也具有內部結構,相對于下一層次它又是一個系統。企業的公司系統包含了人力資源系統、財務系統、生產系統等。人力資源系統包含了招聘系統、考核系統、培訓系統等。畢業論文的問題層次也是一樣的,我們要善于劃分問題的層次,并能夠根據問題的層次性來構造和研究問題[6]。
5. 系統工程定量方法的應用
任何事物或任何系統,既具有質的規定性,也具有量的規定性。17世紀,數學研究出現了巨大的轉折——人類創造出了變量(變數)概念,得以研究事物變化中的量與量之間的相互制約關系和圖形間的相互變換,從而使數學成為描述運動規律和辯證規律的工具。數學理論和方法往往具有非常抽象的表現形式,但正是這種非常抽象的表現形式,極其深刻地反映了現實世界中的各種數量關系和空間形式,因此可以廣泛應用于人類科學技術、社會科學和人類活動的所有其他領域,通過構造和運用各種數學模型,成為人類認識和改造世界的先進手段。定性與定量相結合地把握事物或系統,自然比單純定量地把握系統,更進了一步。正如馬克思所言:“一門科學只有在成功地運用數學時,才算達到了真正完善的地步。”
定量化是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引入數學方法后出現的新術語,是指將原先只用定性方式描述的問題,也用數學的定量方式來描述。定量化的成果使自然科學、社會科學問題的表述更加科學、更加完整,也是人類科學(尤其是仍以定性描述為主的自然科學學科和社會科學學科)發展的重要趨勢之一。常用的數量化方法有指數法、累積分數法、統計分析法、綜合判斷法等。定量化革命是在原先定性描述、定性研究基礎上質的飛躍。它能夠揭示事物發展程度,提煉一些普適性的規律。研究問題只進行定性分析不能準確描述一個系統,只有運用定量化分析方法后,人類對事物或系統的認識才能由模糊變得清晰,由抽象變得具體。
6. 霍爾三維模型與本科畢業論文寫作
霍爾的三維結構模式(Hall three dimensions structure),又稱硬系統方法論(Hard System Methodology,HSM),是美國系統工程專家霍爾(A?D?Hall)于1969年提出的一種系統工程方法論。它的出現,為解決大型復雜系統的規劃、組織、管理問題提供了一種統一的思想方法,因而在世界各國得到了廣泛應用。霍爾三維結構是將系統工程整個活動過程分為由時間維、邏輯維和知識維所組成的三維空間結構,這為我們系統思考畢業論文的寫作問題提供了方法論基礎。在時間維度上,我們系統思考學科培養計劃和培養過程,分析存在的課程設置、課程教學問題。邏輯維是指時間維的每一個階段內所要進行的培養內容和應該遵循的思維程序,包括明確問題、確定目標、系統綜合、系統分析、優化、決策、實施7個邏輯步驟,也是我們論文研究選題的邏輯。知識維表明我們研究問題所需要的經濟、管理、商業、法律、社會科學、藝術、等各種知識和技能,以問題為對象,形成理論和知識的集合,來解決實際問題[7]。三維結構體系形象地描述了系統工程研究的框架,對其中任一階段和每一個步驟,又可進一步展開,形成了分層次的樹狀體系,這給我們思考各層次的論文寫作問題提供了一個思考范式。
四、結語
從以上分析可見,系統工程理論應該是畢業論文寫作的理論基礎。因此,大學本科課程學習階段應加強《系統工程》理論的學習和系統工程方法的訓練,這對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以問題為中心集成理論和知識的能力將是一個提升,能為畢業論文質量的提高打下基礎。
參考文獻:
[1] 鄭新廳,付宗堂,周偉,等.本科畢業論文系統模式構建與實踐[J].中國地質教育,2009(4):132-153.
[2] 張平,賈偉.建立畢業設計(論文)四階段三層次全程質量監控體系[J].高等理科教育,2007(01):31-35.
[3] 高艷陽,郭艷麗.強化質量監控提高本科畢業設計(論文)的質量[J].中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86(02):88-90.
[4] 曹成茂,李玉潔.畢業設計質量的影響因素與對策研究[J].安徽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16(05):113-118.
[5] 江臘生.地方高校本科畢業論文質量管理的跟蹤模式研究[J].黑龍江高教研究,2009,178(02):18-20.
【關鍵詞】市場營銷 人才培養 創新體系
本論文是西安文理學院教改項目 “以就業為導向的市場營銷專業人才培養創新體系研究”的階段性研究成果(項目編號:2010A205)。
全球市場一體化、企業生存數字化、市場競爭國際化已經成為當前經濟發展的主要趨勢,市場競爭越發激烈,市場營銷的內容和手段也在不斷地豐富并發展變化,傳統的重知識輕能力、重傳承輕創新、重單一型輕復合型的市場營銷人才培養模式,已遠遠落后于經濟發展、市場環境變化對人才的需求。因此,應結合經濟發展的需要,就業市場的變化,在教育教學中增加新的培養內容,形成新的人才培養體系,以提升市場營銷專業學生的綜合能力,適應就業市場對于市場營銷專業人才的要求。
基于系統論的市場營銷專業人才培養創新體系構建
所謂系統是指由兩個或兩個以上要素相互作用而形成的整體,而市場營銷人才的培養體系則是一個動態的、由不同的子系統構成的一個大系統,它應以就業為導向,進行各子系統的構建,各子系統是互為促進、互為作用、相互聯系的。以就業為導向,從根本上講就是以市場的人才需求和行業的發展來引導應用型本科教育改革與發展,本科階段的專業教育圍繞使學生能更好地實現就業、適應市場需求而展開。
我們認為以就業為導向的市場營銷專業人才培養體系是由核心任務不同,但互相支持、互為作用、互相聯系的子體系構成的一個動態的大系統,子體系包括市場營銷專業的支撐體系、課程體系、實踐體系。其中課程體系是核心,通過系統化的課程設置,使學生系統學習市場營銷的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市場營銷的支撐體系是整個大系統的保障,從硬件及軟件兩方面來保障市場營銷專業人才培養的完成;實踐體系使學生在掌握理論知識的基礎上加強實際操作能力,提高了實際操作水平,增強學生就業能力。這三個子系統之間互相促進,缺一不可。通過它們的相互協調來實現適應就業市場需求的市場營銷專業人才培養。
市場營銷專業人才培養子體系的構建
1. 市場營銷專業人才培養的課程體系
市場營銷專業人才培養的課程體系是構建市場營銷人才培養體系的核心內容。地方性應用型本科院校與傳統高校培養的市場營銷人才培養有所區別,應緊密結合市場需求,分析行業發展趨勢,培養出具備扎實的基礎知識和基本素質,同時具備行業需求的專業技能應用型人才。就西安文理學院市場營銷專業近年的畢業生就業情況分析,學生就業的行業非常廣泛,如何培養學生基本知識與基本專業素質,以適應于廣泛行業的需求,同時又提高學生的專業技能以適應職業上崗要求,是不同應用型院校設計課程體系尤其應注意的。“平臺+模塊”是一種較好的可以平衡多元需求的課程體系構建模式。“平臺”課程體系中包括公共基礎課程、學科基礎課程、專業基礎課程和綜合基礎平臺,目標是對學生進行通識教育、素質教育及專業基礎教育的基本途徑,為學生專業學習打下堅實基礎;“模塊”課程體系則為人才培養方案的靈活調整提供可能性,側重專業核心知識,強調專業前沿信息,使學生形成不同的專業特長,拓展學生專業應用能力,增強學生就業競爭力。
2.市場營銷專業人才培養的支撐體系
市場營銷專業人才培養的支撐體系是市場營銷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實現的保障。市場營銷專業是否具備良好的人才培養支撐體系不僅表明了其自身辦學的條件,在一定程度上也表明了市場營銷專業人才培養的水平。市場營銷的人才培養的支撐體系包括兩個部分:即硬件支撐體系和軟件支撐體系。硬件支撐體系主要從兩個方面來考察,校內主要考察的市場營銷實驗室的設置與裝備,校外主要考察市場營銷的實習實踐基地建設是否可以保障教學的需求。軟件支撐體系包括相應的校園文化、教學理念、理論教學管理、實踐教學管理、實習實踐基地的運作與保障、市場營銷專業的建設規劃等。
3.市場營銷的實踐教學體系
地方性應用型高校的專業建設中,實踐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實踐教學則是學生提高實踐能力的關鍵。市場營銷專業人才培養創新體系中的實踐體系包括課內實踐體系和課外實踐體系。課內實踐體系是根據人才培養方案的設置,包含在課程內的實踐部分(含實驗),課外實踐體系是結合專業的定位與特色,開展多樣化的課外實踐活動。課程內的實踐,可以通過制訂相應的實踐教學計劃、明確每個實訓環節的內容、要求和目標通過實驗室實驗、案例分析、課堂模擬、角色扮演、項目研究等形式進行。課外實踐體系可以通過鼓勵學生參加各類相關賽事、通過產學研項目、科研項目、系統化的校外實習實踐活動等方式讓學生參與實踐,提高實踐應用的能力。相關賽事包括創業計劃大賽、營銷策劃大賽、電子商務大賽、網絡營銷大賽等競賽活動,鼓勵學生走出教室,通過大賽與其他高校的學生學習與交流,提高其綜合實踐能力與素質。
市場營銷專業人才培養創新體系實施的對策
1.以就業為導向,設置符合學校定位與市場需求的課程體系
課程體系設置是一個復雜和系統化的問題,要求地方性應用型本科院校依據自己的人才培養的定位與規格進行認真的研究,深入了解自己學生就業的市場及已畢業學生的就業情況,對學生就業的崗位類別、崗位技能等級,專業所需求的能力結構和知識結構等進行深入的調查,在此基礎上,結合自身的學科基礎與優勢來架構自己的課程體系。課程體系的設計應注重特色的培育,不盲從傳統高校的課程體系設計,合理安排課程組合、課程的深度與課時,注重從知識結構、能力結構、素質結構三方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注意就業主體的一般需求和特定需求,體現自己的辦學特色和培養目標。
2.注重軟件支撐體系的建設,構建良好的市場營銷專業支撐體系
近年來,不少學校開始注重對文科實驗室的投資與建設,在硬件投入的同時,應注意軟件支持的跟進。調查發現,有不少學校一方面認為實驗投入不足,另一方面沒有用好現有的設施,發揮實驗教學在市場營銷專業建設中的作用,也有一些學校雖然在硬件設施良好,但由于軟件支撐體系不足,硬件的作用難以發揮。可以在加大硬件投入的同時,從兩個方面入手提高軟件支撐體系,構建良好的市場營銷專業支撐體系。一是注重實驗教師的師資培訓,提高實驗教學質量。不少學校的實驗教學是由原授課教師承擔的,這些教師自身缺乏實踐及實驗方面的訓練,在教學的內涵上難以提高。二是完善和健全實驗室的管理,提高實驗教學管理的水平,從而提高實驗教學的質量,可以通過各種鼓勵政策鼓勵教師進行實驗教學的創新,開設開放性的實驗課程。
3.構建有特色的,符合學校定位的實踐體系
市場營銷是一個實踐較強的專業,合理的實踐體系的設計對本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的實現具有重要的意義。一方面要求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課程設置時考慮課程內實踐的課時安排與授課,另一方面應建立有效的課外實踐體系。應用型定位的學校可以根據自己的定位,結合區域經濟發展的需要,尤其是學生就業主要行業的發展,進行多層次的課外實踐體系。其中產學研是較好的模式,在調查中,我們發現不少學校在產學研運作中缺乏長效機制,模式單一,產學研教學效果一般。應用性本科院校可以緊密結合自己的定位,開展多層次的產學研教學模式,可以通過“請進來”、“走出去”的方式,也可以通過訂單式教學、穩定的實習基地等方式,在實踐中逐步提高與企業合作的深度與廣度。
參考文獻:
[1]扶秀紅.關于高校市場營銷專業人才培養的思考[J].經濟研究導刊,2011(1).
[2]柳夢婕.市場營銷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構建[J].中國城市經濟,2011(30).
[3]施和平,夏靜.論新時期市場營銷專業人才培養模式[J].景德鎮高專學報,2010(1) .
[4]袁勝軍,邱重植,曾蘚雅.地方院校市場營銷專業特色人才培養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分析[J].經濟研究導刊,2010(26).
[關鍵詞] 品牌;品牌生態;品牌生態系統;隱喻研究方法
[中圖分類號] F273.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6-5024(2008)01-0056-04
[基金項目]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高科技品牌創建及其可持續成長管理理論與案例研究”(批準號:70372015)
[作者簡介] 王興元,山東大學管理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兼任市場營銷系主任、品牌管理研究中心主任、管理科學研究所所長,擔任多家大型知名企業集團戰略與營銷管理顧問,研究方向為市場營銷、品牌管理、創新管理以及企業系統管理。(山東 濟南 250100)
一、品牌研究的生態隱喻方法
人們在日常生活與工作中經常使用諸如企業或品牌的生存與死亡、企業成長與成熟、企業生命周期、經濟進化、文化基因、商業生態環境、藍海戰略等詞匯與說法,這便是典型的生物學隱喻。生物學隱喻的廣泛使用一方面說明人類習慣于使用自己熟悉及容易理解的語言及交流方式,因為人類本身就是一種高級生物;另一方面,人類使用生物學隱喻方法已經得到了許多重要啟示與成功案例,比如通過飛鳥的啟示人類發明了飛機,通過蝙蝠的啟示人類發明了雷達,通過對生物食物鏈的研究人們開始注意商業系統中的購并現象及供應鏈復雜性管理問題。
復雜性科學既要研究整體系統構成與行為,又要研究微觀子系統的構成與行為,它是整體論和還原論的有機結合。國內外學者霍蘭、錢學森等率先提出了非線性、非平衡系統等理論,而這些新理論可歸納為隱喻、集成、建模、虛擬和定性定量結合等具體的復雜性科學理論方法,其中,隱喻方法被認為是一種最為重要的復雜性問題研究方法。復雜性學者霍蘭不僅公開承認隱喻方法在復雜性科學中的作用,而且特別強調它的重要性。隱喻是一種有效的思維方式,它基于相似性或類似性比擬,在不同范疇及領域的事物之間建立對比或對應聯系。科學理論中隱喻的使用是當代科學哲學家所研究的重要課題,他們一般都把隱喻視為描述科學理論構成要素的一種有啟示的范式(黃欣榮,2006)。一旦我們注意到隱喻包括源事物和目標事物,就可以在科學創新中將其構造聯系起來,從而產生新的理解與創意。隱喻將源主體的某些特性與機制作為相關啟示應用到目標主體上,通過源主體與目標主體共有性的隱喻,在人們心目中形成適當情境下的非自然暗示(霍蘭,2001)。生態系統經常被用作其他復雜系統的隱喻(米哈依洛夫,2002),將品牌商業系統描述為生物生態系統是一種隱喻,通過借用生態學語言、生態學原理以及生態學方法進行隱喻類比研究,可以更加有效地描述與探索品牌商業系統的復雜性現象及其內在機理,并且可以得到人類最容易理解與使用的理論與方法。因此,隱喻研究方法將是品牌研究使用的一種最重要研究方法。生態系統隱喻方法主要包括哲理隱喻、原理移植隱喻以及分析方法隱喻等三種,其中哲理隱喻法最易被理解與接受;原理移植隱喻以及分析方法隱喻由于涉及生物與非生物比擬,因此常常存在一些術語及描述的疑義,因而需特別注意。
在進行品牌生態研究中首先需要明確品牌的“擬生物化”主體,筆者認為這個主體實質上就是品牌企業或品牌產品,也就是說,品牌生態實際上是品牌企業生態或品牌產品生態的簡稱。如果認為品牌生態中“品牌”概念屬于純粹的市場營銷領域中品牌概念,將會引起品牌生態涵義的混亂。因此,可以將品牌生態描述為品牌企業或品牌產品本身的生存狀態及其與環境的依存互動關系。如果能夠將品牌視為具有生命的商業主體,那么完全可以利用生物生態學的理論方法對其進行研究。
二、研究的意義
1.以生態學隱喻品牌商業系統,整合社會網絡理論、供應鏈理論、利益相關者理論以及商業生態系統理論等,為整體品牌運作提供新的基于對象的動態戰略規劃框架,豐富品牌戰略理論。品牌生態理論有助于企業看清自己所處的環境及生態系統構成狀況,為企業品牌進行準確的市場定位奠定基礎。另外可豐富發展目前的靜態市場營銷理論,為品牌區域市場經營提供有效工具,從而形成基于對象的品牌市場操作的生態模式。通過對品牌生態系統的整體描述與運作機制研究,形成新的品牌生態調查與分析方法,為品牌進入、拓展、領導、抵御、轉移、重建區域市場提供有效策略模式與運作工具。這可有效解決品牌市場運作的片面性、零散性,有利于提高企業品牌市場管理效率。尤其是為品牌企業在更大尺度上考慮系統之間的競合戰略提供了不可或缺的理論依據。品牌市場生態系統的研究還可為區域市場商業發展提供指南,尤其對于經銷商、商及各種零售商的品牌經營決策提供依據。依據品牌生態理論方法優化業務范圍與操作模式,可有效提高中間商及零售商的規模經濟與范圍經濟效益。
2.品牌生態系統的研究,有助于政府有關部門了解區域內品牌成員的相互關系以及市場品牌競爭狀況,為政府制定公平競爭規則,建立良性的區域市場秩序,優化區域商業布局,避免惡性品牌競爭,節省社會資源提供科學依據。品牌生態理論的研究為我國塑造百年名牌提供理論依據,為地區、行業、企業制定持續發展的名牌戰略,為品牌生態系統尤其是中小品牌生態系統長期生存與成長壯大指明道路,尤其對進入WTO后中國品牌應對國際品牌挑戰創造國際名牌,具有現實指導意義。
3.品牌生態系統理論為研究社會商業生態系統打下基礎。一方面品牌企業的市場績效主要取決于品牌產品在市場中的表現,由于市場需求的多元化及動態性,品牌產品也需要作適應市場需求的變化,而品牌企業在市場上則保持相對穩定。因此,在市場上,品牌企業是參與競爭的主角,是社會商業生態系統的最重要組成部分。品牌生態理論的研究可為整個社會商業生態系統的研究打下基礎,有利于整個社會資源的優化配置及產業結構優化的深入系統研究。另一方面,通過建立品牌生態基本概念、術語與原理體系以及實用方法的研究,為社會商業生態系統研究提供理論及方法支持。
三、品牌生態研究動態
1986年美國Moore在《哈佛商業管理》評論上發表了“新競爭生態學”,首次提出商業生態系統概念(Business Ecosystem),指出“商業生態系統”是以組織和個體的相互作用為基礎的經濟聯合體,是客戶、供應商、主要生產廠家以及其他有關人員──他們相互配合以生產商品和服務──組成的群體,同時包括其他利益相關者等。隨后他在1996年出版的《競爭的衰亡》一書中利用生態學原理初步建立了商業生態系統的理論框架。Moore強調,企業要成功,僅僅完善自身還不夠,還要塑造整個商業生態系統的發展,因為其所處生態系統的前景制約著企業的發展。揚西蒂(2004)進一步闡述了從商業生態系統出發制定戰略的方式,提出要制定正確的戰略決策,必須了解公司賴以生存的商業生態系統以及公司在商業生態系統中扮演的角色。總之,商業生態系統理論認為企業是它所棲息的生態系統的有機組成部分。
另外作為傳統管理理論最新進展的社會網絡理論、利益相關者理論和供應鏈管理理論等,其內涵及本質基本上都屬于超越企業邊界和關注企業環境的理論延伸。社會網絡理論則從社會學角度研究企業與社會其他成員的關系強度等問題;利益相關者理論則從公司治理角度研究企業治理所需考慮的利益關系,實際上是基于企業權力強度的關系理論;而供應鏈管理理論則主要從物流信息流優化平衡角度對前后關聯企業實體運作的管理進行研究。這些理論體現了新時代復雜多變環境下企業管理理論的新進展,為企業更加有效運作提供了方法與工具。然而,從理論深化、推廣及應用情況看,上述這些理論尚缺乏協調性及可操作性。一方面,這些理論不能系統描述企業的可持續成長機制;另一方面也不能給出一些用于企業可持續成長的系統管理模型與方法。生物生態學在商業管理中的應用成果在描述企業可持續機制方面有了較大進步,尤其是商業生態系統理論的提出,為深入理解企業可持續成長規律提供了新的視角及方法。在品牌管理方面,生物生態學的引入也有了一定的進展。而在當代品牌理論中,品牌被比喻為“生命體”,使得品牌理論從靜態走向了動態,從個體走向了整體化,生物生態學為品牌可持續成長研究提供了新的視角及方法借鑒。
當對品牌進行生態學考察時,就會發現品牌像自然界中的生態系統一樣是一個非常完整的生態系統,即品牌生態系統,自然界中的生態規律同樣適用于這些社會經濟生態系統。在這個商業生態系統中,品牌企業是其關鍵優勢物種,它決定了系統的規模及核心競爭力。個體品牌生態系統由品牌產品、品牌擁有企業、股東(或投資人)、員工、經理人、供應商、最終顧客、金融機構、大眾傳媒、社會公眾、中間商、政府、競爭者、其他相關企業以及社會、經濟、文化、自然環境等組成。品牌生態系統作為典型的商業生態系統,是社會經濟中關鍵及優勢物種組織。眾多個體品牌生態系統與其他品牌生態系統一起組成了區域市場品牌生態系統。實際上,個體品牌生態系統是由關鍵及優勢種群――品牌企業、供應商群落、分銷商群落、零售商群落、消費者(或用戶)群落、中介成員群落、政府及其他成員群落以及社會自然環境等組成,而區域市場品牌生態系統則是由眾多品牌群落及市場環境所組成的。品牌生態系統的演化過程實際上就是品牌的生命周期過程。名牌生態系統生命周期的演化過程可以描述為:非品牌生態系統――準名牌生態系統――名牌生態系統――領導名牌生態系統――老化名牌生態系統――退出的過程。它的運行具有極強的自組織特征,較一般商業生態系統更具擴張性,各方分工協作形成商業生物鏈與共生協作體系。名牌生態系統是以品牌為龍頭的商業生態系統,它是社會商業生態系統的核心組成部分。
品牌作為市場存在物,具有類似自然生態的特點。品牌時刻與系統內部和系統外部進行著物質、信息和能量的交換,從生態系統的角度更能把握品牌運營的實際。名牌生態系統的概念由王興元(1999)提出,在進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的研究中對最為典型的品牌生態系統―名牌生態系統的構成與結構、名牌生態環境、名牌生態系統演化及運行、名牌生態系統的核心競爭力及擴張性、名牌生態系統的競爭與合作、名牌生態系統的創新與重構、名牌生態系統的評價與診斷、名牌生態系統對現實的啟示等作了系統研究,初步構建了名牌生態系統研究的理論體系。名牌生態系統中不同的系統成員有著不同的利益要求,因此,必須做好系統成員之間的利益平衡,建立有效的協調機制和應對策略(王興元,2000)。名牌生態系統的競爭存在于三個層次:一是名牌生態系統與其他同類品牌生態系統之間的競爭;二是名牌生態系統內部成員之間的競爭;三是名牌生態系統與其他非同類品牌產品生態系統之間的競爭。不同的競爭主體根據各自的目標和所處的環境的不同而采取不同的競爭策略。名牌生態系統競爭的強度可由市場中品牌數量及其實力的大小、市場需求飽和程度等來描述,成員之間存在著復雜的競爭與合作策略。名牌生態系統成員眾多,含有的信息龐大而復雜,為了使名牌生態系統中的信息流程運行保持高效的狀態,必須對系統進行優化控制,名牌生態系統內部不同的主體之間含有不同的知識,存在復雜的知識交換,為促進名牌生態系統知識功能的發揮,需要加強組織創新和知識編碼的工作。另外,對名牌生態系統的創新與重構,名牌生態系統的運行及動力機制,名牌生態系統的穩定性及其調控,名牌生態系統的系統評價與仿真以及名牌生態系統的系統管理策略等問題,進行定性與定量的系統研究。此外,還對品牌生態系統的若干概念及原理進行系統論述,分析了品牌生態系統的適應復雜性、品牌生態系統結構等,建立了品牌生態位測度模型等。
國內許多學者先后對品牌生態學的概念、原理及方法進行了多方面探索。張,張銳對品牌問題的復雜性及生態特征進行了分析,探討了基于生態系統的品牌經濟與政治結構、品牌生態系統領導的新興模式等。鄧旭東、杜曉娟等在論文“培育品牌生態環境 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中通過對品牌生態環境與核心競爭力理論的概述,闡述了培育健康良好的品牌生態環境對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的重要意義,就我國企業在品牌經營中存在的問題,以發展的眼光和從戰略的角度出發,著重分析了企業培育品牌生態環境的影響因素,同時也提出了相應的對策。李振鍵、韓伯棠等在其論文“生態學原理與品牌研究”中對品牌產生與成長涉及到的品牌特質、品牌之間相互作用、品牌與環境等問題進行了分析,指出了其與生態學研究生物個體與種群和環境的關系有著內在的相似性。品牌研究的一個新方向可以基于這兩個學術領域之間在原理和方法上的相互借鑒,從而引申出品牌個性、品牌生命周期、名牌生態系統、品牌生態學等富有啟發性的概念,這些跨學科隱喻或類比研究,具有實踐和理論的意義。胡望明在論文“品牌生態戰略的宏觀管理模式研究”中對品牌生態戰略的宏觀管理模式進行了分析,提出了品牌生態戰略宏觀管理模式的“三角”架構。唐興莉、魏光興在其論文“論品牌生態系統管理的三個層次”中提出了品牌生態系統管理應包括管理對象、管理方法以及管理哲學三個層次。黃喜忠、楊建梅在論文“產業集群的品牌生態研究”中對品牌集聚現象進行了研究,指出可以借助生態學理論來研究產業集群中的品牌系統,進而關注產業集群的品牌生態健康問題。王雪蓮等在論文“對國內外品牌發展比較及我國品牌生態戰略系統的構建”中探討了我國品牌生態戰略實施的重要意義。陳紹愿、趙紅等在其論文“品牌生態學:生命原理時代的品牌控制論”概述了品牌生態學的產生背景及相關原理。韓福榮、王仕卿等在論文“品牌理論發展評述”別介紹了品牌生態系統理論。孫莉莉、韓福榮等對品牌生態位適宜度進行了分析。韓金童、汪波等基于生態理論對自主品牌以及中國農機品牌培育進行了系統分析。吳衛杰等對品牌生態安全體系進行了研究。可以看出,我國學者基于生態學視角對品牌理論的研究已經逐步形成新的熱點,從這些研究中可以看出,吸收了自然智慧的理論方法,可以更好地詮釋品牌成長的現象及其內在規律,并提供可供借鑒的品牌生態系統管理策略與方法。
從目前國內外學者對品牌生態的研究狀況看,只能說尚處于初級階段,提出的概念、原理及方法比較初步,有待于進一步深化使之成熟。依筆者之見,品牌生態研究可沿著如下三條技術路線進行:一是品牌生態學基本概念、術語與原理體系的系統化及確立;二是生物生態學分析方法移植到品牌研究領域從而形成新的品牌生態學方法;三是品牌生態的實證案例研究。可以相信,通過國內外學者的共同努力,品牌生態理論將會成為品牌管理領域的前沿與熱點,其研究范圍也將會擴展至更廣闊的領域。
參考文獻:
[1]James F. Moore,The Death of Competition,Harper Collins Publishers,Inc. (USA),1996.
[2][美]Aulay Mackenzie.生態學[M].北京:科學出版社,1999.
[3]菲利普科特勒.營銷管理[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
[4]黃欣榮.復雜性科學的方法論研究[M].重慶:重慶大學出版社,2006.
[5]錢學森,于景元,戴汝為.一個科學新領域――開放的復雜巨系統及其方法論[M].自然雜志,1990,(1).
[6]約翰?H?霍蘭.隱秩序―適應性造就復雜性[M].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0.
[7]王興元.名牌生態系統分析理論及管理策略研究[M].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07.
[8]王興元.品牌區域市場資源競爭及品牌分布規律[J].南開管理評論,2000,(1).
[9]王興元.品牌生態學產生的背景與研究框架[J].科技進步與對策,2004,(7).
[10]王興元.品牌生態位測度及其評價方法研究[J].預測,2006,(5).
[11]Wang Xingyuan.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Analysis for the Name Brand Ecosystem,Proc. of ICIM’2002,China Aviation Industry Press.2002.
[12]張,張銳.品牌生態管理:21世紀品牌管理的新趨勢[J].財貿研究,2003,(2).
[13]張,張銳.品牌生態學――品牌理論演化的新趨勢[J].外國經濟與管理,2003,(8).
[14]鄧旭東,杜曉娟.培育品牌生態環境 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J].企業經濟,2005,(1).
[15]李振鍵,韓伯棠.生態學原理與品牌研究[J].北京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2).
[16]胡望明.品牌生態戰略的宏觀管理模式研究[J].科技進步與對策,2005,(8).
[17]唐興莉,魏光興.論品牌生態系統管理的三個層次[J].商業時代,2005,(29).
[18]黃喜忠,楊建梅.產業集群的品牌生態研究[J].中山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5).
[19]陳紹愿,趙紅.品牌生態學:生命原理時代的品牌控制論[J].商業時代,2006,(6).
[20]韓福榮,王仕卿.品牌理論發展評述[J].世界標準化與質量管理,2006,(9).
[21]孫莉莉,韓福榮.品牌的生態位適宜度分析[J].世界標準化與質量管理,2006,(12).
信息理論是20世紀40年代與控制論、系統論同時誕生的一門新興科學,信息理論的方法可廣泛應用于各門科學。它認為信號是信息的形式,信息是信號的本質。任何開放的系統都可以當作信息系統處理。信息處理過程包括信息的編碼生成處理、信息的傳輸處理、信息的接收處理。我們在廣告學教學過程中將廣告學課程當作一個開放系統,知識傳授是系統的信息輸人,采用改進后的教法是信息的傳輸處理,學生的學習方法是信息的接收處理,以信息度量指導課程的測評。運用信息理論指導廣告學教學可以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
一、信息理論在廣告學課程準備階段的應用
課程的準備實質是信息資源的處理。信息的定義是對事物的運動狀態與方式的描述。信息可以減小事物的不確定性。信息是依賴人的理解能力的概念化的內容,學生通過閱讀、聆聽、感知等認知方法處理接收到的信息。教師在課程準備階段要考慮所要傳遞的信息的形式、性質、編碼形式等因素。
廣告學教學內容包括廣告調查、廣告策劃、廣告戰略與策略、廣告創意與表現、廣告文案、廣告媒體、廣告預算及廣告.效果測評、廣告組織與運營、廣告管理及國際廣告等內容。各個版本的教材都有一個缺陷,那就是滯后于現實的廣告業現狀。另外在信息爆炸的時代,學生獲取廣告信息的渠道很廣,按照教材準備會很被動,必須更新課程內容。課程準備包括內容準備、環節準備、教法準備,測評準備幾個方面。
在教學內容準備上,根據信息理論,若一事件產生的概率是P,此時的信息量為:H=-log2p。事件發生的概率越小,所含信息量越大。授課內容的準備是對小概率內容的編碼,即對專業性、技術性、理論性強的知識點進行編排、構造。應該保證充足的信息量,適當安排信息點的密度。
例如,對廣告戰略章節的準備,廣告戰略主要包括廣告目標、廣告構想、廣告時機、廣告地區和廣告媒體五大內容,我們在備課時,以廣告目標為主干重點詳解,從廣告實際案例的分析人手,加以不同學者的觀點理論進行研討,掌握其核心內容,廣告構想、時機、地區和媒體為支干略講。
在教學環節的備課準備上,根據信息編碼的原理,我們建議采用哈夫曼編碼。哈夫曼編碼是一種最佳編碼,它的編碼思想是出現概率小的內容-即獨特的廣告原理---重點表示,出現概率大的內容或眾所周知的內容可不表示。以達到用最經濟的成本實現最大的信息到達率。例如在準備廣告文案章節課程時,對文案的分類略講,而廣告文案的撰寫要求和標準要加重課時,以案例強化,并通過實踐來加強理解、強化能力。
在教學方法的準備上,根據信息傳輸原理中的香農公式C=Wlog2(l+S/N),S/N是信噪比,C是教學效果,W是教學方法。由此可知要提高有效信息,就必須抑制噪聲,減小干擾。所謂噪聲干擾就是似是而非的傳遞知識點信息。為了實現這個目標,應該對信道加以甄選。我們在廣告學課程講授時,不可以一種教法一貫到底,因為多么先進的教法也有它的適用條件。我們要根據不同的課程內容選擇不同的教法。講授法、互動法、討論法等等。“兵無常勢,水無常形”,按信息的動態形式預先選擇相應教法。
在測評準備上,改革課程測評方式,是課程改革的關鍵環節。傳統的廣告學課程考核形式較為單一,主要是閉卷筆試,不僅不能滿足擊場的需求,而且使學生產生單純追求分數的傾向,不能全面反映出學生對廣告學知識的真正掌握情況,尤其是技能方面的考核往往在閉卷考試中很難得到體現。按照信息理論的原理測試學生接收、掌握信息量的測評,主要在教學過程中運用概率理論實施。具體方法應該多樣化,形成性考核、筆試、實驗考核及論文考核,綜合運用可以有效地檢測出學生對課程掌握的真實情況。
課程準備階段是教學環節中的關鍵步驟,不僅要針對豐富的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廣告學教學要求,還應根據不同的專業實際需要,不同的學生基礎,有針對性地分層次備課,既備課又備人。在每周學時安排、具體教學內容上要_差拜悻,改變過去單純追求廣告學課程自身系統性整佳&況,根據市場營銷、工商管理等專業的需要,合理安排每周學時和教學內容,同時注意與其他課程銜接,重復部分應根據專業實際需要進行調整。
二、信息理論在廣告學課堂教學中的應用
課堂教學應轉變教學模式,進行靈活多變、貼近實際的教學改革,以提高教學效率,以符合現代教育培養人才的衡量標準。新的標準不是以掌握知識的多少來衡量,而是以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及動手操作能力的高低為標準。因而傳統的教學方式已不能滿足需要,教學改革已成必然。根據信息理論的香農公式C=Wl0g2(1+S/N),教學方法C隨著教學效果W改善,但是C與W的關系是非線性的,時,C—>1.44,而不是~。結論是改革教學方法,可以提高效果,但不可以無限提高教學效果。我們可以通過完善教學大綱、充實教學內容等其他方法來進一步提高教學效果。
對于廣告學課程,如何改革教學方法呢?
一是變傳授知識為傳授掌握實際崗位所需的能力。一個好的教學方法必須是因人而異,必須結合課程內容和對應于學生的學習方法,才能發揮最佳效果。教學中要使學生打破固守的應試教育產生的陳規,促進學生智能開發,要善于鼓勵學生應用所學知識區別不同的問題,找出內在的聯系,提出解決的思路和方法;促進學生創新精神的形成。同時要加大實踐性教學環節的力度,給學生提供更多的實驗、實訓的機會,提高他們的動手操作能力和理論聯系實踐的水平。如:講廣告文案內容時,采用互動式教學法,廣告文案的基本知識原理學生提前導讀,做好讀書筆記,課堂上教師主持討論,要讓學生充分發表自己的學習體會,并學會運用所學知識去撰寫廣告文案,實題實做,最后教師提出改進建議。在有限的課時內,完成了傳統教法的2—3倍的信息量,而學生的參與性提高了,興趣更高,掌握得也就更好。
二是利用“第二課堂”與市場中的崗位掛勾,以便學以致用、學用結合。長期封閉的課堂教學,教法再先進,也有“隔靴搔癢”的感覺,常使學生感到紙上談兵而導致思維模式化。走出課堂進人廣告公司,在專業技術人員的幫助指導下,進行實際操作,學生不僅對廣告行業情況有了初步了解,還對廣告策劃流程及廣告制作、等環節有了全面細致的認識,增加感性認識,同時大大地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返校后的討論、總結可以極大地豐富課堂組織的教學形式,使學生的思維活躍、智能得以開發。
三是利用新的信息技術豐富教學方法。信息以合適的形式表現稱作信息編碼。通過合適的編碼可以提高信息的到達率。接收信息是學生學習過程的第一步。要想達到學習目標,就必須通過合適的信息處理,形成短暫記憶,經過強化后,占據大腦中的記憶空間,變為長期記憶。通過教學媒體,來協助學生順利完成對信息的成功記憶。現代教學媒體突破了傳統教學條件的制約,不僅能提供各類感性材料,如實際事物的形象、聲音等,而且可以通過畫面的構思,鏡頭的銜接,情景的變化,色彩的絢爛,角色的轉換可以幫助學生融合所學的知識,以獲得新的抽象概念。同時,由于它具有表現的靈活性和趣味性,因而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從而避免文本案例的枯燥和累贅,在廣告學案例教學中,我們采用多媒體課件作為主要教學媒體。
三、信息理論在廣告學課程考核階段的應用信息量的衡量是以概率的形式體現的。
課程考核題目的設定按照筆試試卷,形成性考核,實訓論文或報告三部分為主。
我們可以將廣告學中的許多概念、原理轉化為形成性考核,教學過程中,我們按照一定的時間間隔,根據分類系統,對該時刻的行為予以記錄,由此可實現整個教學過程行為的有效記錄,叫做形成性考核。形成性考核是體現學生在教學過程中參與程度的最佳考核方式。根據隨堂教學掌握的情況給出成績。既可防止學生平時松懈期末突擊學習,又可隨時掌握學生學習情況,調整教學內容和進度,還有利于學生對課程技能的把握。例如我們將廣告標題與廣告語的設計和區分設置為多項選擇問題,隨堂測試。也可以將廣告的廣告效果測評以連續的多項選擇問題隨堂考核。形成性考核的成績占總成績的30%左右。
實訓論文或報告是對課程每部分章節中動手技能的訓練。例如在廣告策劃、廣告定位與主題、廣告創意與表現、廣告文案等章節講授之后都要求學生以大作業的形式完成自己的設計作品。這一部分成績占總成績的30*左右。期末筆試成績占總成績的40%左右。
論文關鍵詞:抄表,核算,抄核收智能管理系統
1.1 電力企業傳統的抄核收模式已經不堪用電市場的巨大壓力
電力企業傳統的抄核收模式是隨著我國電力事業的發展而逐步建立起來的,服務社會民生,為我國早期電力事業的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當前,隨著社會發展,用電市場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客戶多,業務多,需求多,變動快,分布廣,金額大等等特點,而這種人工手動抄表、核算、收費的模式以及與此相應的電力企業管理模式、業務模式,以大量的人工參與操作為主,整體信息化程度不高,加上業務環節眾多、標準不一,導致電費抄核收工作耗時、費力,差錯頻繁,效率低下。這顯然已經不堪應付,更不用說開展更多的業務、進行更好的服務以及維護了。同時傳統的抄核收體系缺乏科學有效的風險防控措施,不能對抄核收各環節的工作進行有效的監測,難以提前發現風險隱患并及時處理。同時,這種模式已不能適應當前的業務需求,造成電力營銷人力資源、客戶服務資源大量浪費,無法有效地建立“客戶導向型”的高效靈活服務機制。
于是,整個企業的營運效率和水平低下,更不用說是技術進步、提高管理水平、改進管理方式了。長此以往,必然為用電市場病垢乃至淘汰。
1.2 智能化技術進步為抄核收智能管理系統提供了有力的技術支持
隨著計算機技術和網絡通訊技術等的的快速發展,手持式抄表機、智能電表、Rs485通信技術、低壓載波通信技術、GPRS遠程集中智能抄表系統以及3g4g及時通信技術的成熟應用,催生抄核收智能管理系統產生。
2 按部就班實施抄核收智能管理系統
2.1 抄核收智能管理系統概述
依據系統論的管理理論指導,按部就班、有條不紊的實施抄核收智能管理系統。
抄核收智能管理系統,可以分為用電信息采集子系統、數據分析統計子系統、業務管理子系統三部分。用電信息子系統是抄核收智能管理系統的基礎,將客戶抄表、電費計算、電費復核、電費發行等傳統業務環節通過自動調度任務、隊列控制、流程自動傳遞、作業全過程監控等各項功能有機結合,實現抄表、核算過程的智能化處理,可極大地提高營銷業務處理效率。數據分析子系統,接受采集的數據,也可以連接電力企業原有的用電數據以及客戶資料,建立自己的數據庫,使用靈活的功能模塊,實現多樣化的分析統計功能,還可以以多種定制化的方式輸出。業務管理子系統是以企業管理的層面,建立各個管理需求模塊,各層各級管理者一目了然,權責分明,上通下達,靈活處理。
2.2 優先加快實施用電信息采集子系統建設
首先要加快專變終端和智能表加裝步伐。是推進抄核收業務的前提。按照統一的標準和要求,分步有序地組織終端和智能電表的加裝,實現客戶的用電信息實時采集,同時擴大集中遠程抄表實施范圍,對采集系統覆蓋地區的客戶全部取消人工抄表模式,實現集中、自動、遠程抄表,不斷提高自動抄表應用比例,提升用電信息采集成功率。這是用電信息采集子系統的基礎,由此改變舊有的分散、人工現場抄表模式,實現“全采集、全覆蓋、全費控”的現代化抄核模式。
電力企業各個相關部門協調配合,分工協作,提高用電信息子系統的采集效果,至關重要。
2.3 輸入原始數據或者對接原始數據庫到數據分析統計子系統,建立綜合各種數據庫或者對接處理機制
以用電信息采集子系統成功穩定運行為基礎,就可以逐步建立數據分析子系統。如果電力企業原始沒有使用其他各種管理系統,那么只需要輸入原來的用電客戶信息等到數據分析子系統中。如果曾經使用過其他管理系統,那么數據分析子系統可以接管其原來的數據庫,以后輸入數據就可以直接輸入到數據分析子系統中,而原來使用的管理系統的管理功能,數據分析子系統也可以通過增加智能化管理模塊予以實現。如果還想使用原來的管理系統,那么數據分析子系統也可以只對接其數據庫。由此,原來的各種業務、各種管理流程,可以全部被接管而不會錯亂,而原來沒有實現的業務或者管理流程,智能系統可以實現。一般包括以前人工操作的制訂抄表計劃、抄表數據準備、抄表數據上傳、電費計算等工作,轉交智能系統在后臺自動處理,系統根據設定相應的復核規則,對用戶自動進行判斷,達到在線監控、自動發行的目的,實現營銷業務管理系統抄表智能化,減少人工抄表差錯等。
2.4 應用業務管理子系統,加強全過程管理
在用電信息采集子系統和數據分析子系統穩定運行的基礎上,就可以實施業務管理子系統了。業務管理子系統可以整合原有的各種業務和管理需求,優化配置公司各種資源,分步驟、量化、直觀的實施各個管理功能。一般將核算異常派工和稽核工單流轉等業務內容由傳統的人工事件監管改為全流程過程管控,由過去的點控制改為面控制,實現了事件處理的全過程監管、集中監控和實時監控,增強了業務工作的管控能力;將傳統抄核收流程中的事后人工核對檔案錯誤改為提前自動對檔案的正確性進行分析,利用智能化抄核收體系對客戶檔案的正確性進行校驗,確保了基礎信息的準確性;實現海量客戶數據分析,實現客戶評估分級管理,為防范呆壞賬以及對口營銷提供有效的支持等等。
3 實施抄核收智能管理系統效果分析
抄核收智能管理系統,通過創新技術手段、完善管理機制、全面優化業務流程,徹底變革了傳統的人工電費抄核收管理模式,有力促進了電力抄核收業務的現代化建設,是深化用電信息采集系統“全采集、全覆蓋、全費控”的重要成果。
通過優化流程,提高了電費抄核收工作效率;;通過推動用電信息采集系統深化應用,提升了智能化系統的實用化水平;通過智能化抄核收,減少了人工作業帶來的不規范現象,降低了客戶投訴率。自動化抄核收創新了集約、專業、實時、智能、高效的抄核管理模式,使得電力抄核收業務水平進一步提升,優質服務能力顯著加強,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明顯增強。
3.1 抄核收智能管理系統提高了抄核收工作效率
自動化抄核收管理模式改變了過去采取人工抄錄或抄表機上下裝等手工輸入模式,實現了抄核收的智能化運行,通過專業化運行維護實現了用電采集信息的挖掘分析和專業系統的業務融合,實現了抄表管理和核算管理的一體化、自動化和智能化,提高了電費抄核收工作效率,減少了工作差錯,提升了工作效率,優化了電費抄核收人力資源配置。
3.2 抄核收智能管理系統實行閉環管理,降低了業務異常差錯發生率
業務開展過程中,通過全面管控,提前預警,提升了抄核收工作管控能力。通過檔案校驗異常、業務異常、自動化運行異常等業務模塊,在智能化管理系統中按照統一標準進行缺陷處理,對毎一環節進行實時監控和督促落實。通過復核異常、異常信息確認、異常分類、異常派工、異常處理等管理環節,實現業務復核異常的全過程閉環管理,有效降低了異常差錯的體外循環和不規范行為。
3.3 抄核收智能管理系統實時監控常態化,增強了營銷業務管控能力
通過對抄表時限預警、核算時限預警、智能審核監測、智能復核監測等各業務環節的全面預警與監測常態化,確保了抄核收業務的規范處理和準確及時;各個業務環節和運行指標全部在監控中心的數據平臺上實時顯示,系統自動提示異常信息,做到業務處理過程的實時跟蹤監管。
參考文獻:
[1]申梅花.低壓電力用戶遠程集中抄表系統的設計與實現[D].湖南大學,2007年.
[2]金家紅.抄表核算收費[M].紹興:中國電力,2008.
論文摘 要:在房地產業獲得快速發展的同時,一種全新的管理模式也日趨成熟,即集成管理,本文探討了將集成管理理論運用到房地產項目上,以期對提高房地產業的項目管理水平起到理論探索意義。
近幾年來,房地產業獲得快速發展,很多開發公司攻城略地,迅速形成了區域性、甚至全國性開發規模的大型集團公司,但項目管理水平未能有質的提高。與此同時,一種全新的管理模式正在日趨成熟,即集成管理,如能將集成管理的理念、模式、方法融入到房地產項目中,必能大幅提高房地產開發公司的項目管理水平和盈利能力。
一、集成管理的含義
所謂集成,來自于integrate一詞,意指把多種東西融合在一起,它是構造系統的一種理念。集成管理的核心是運用集成的思想,保證管理對象和管理系統完整的內部聯系,提高系統的整體協調程度,以形成一個更大范圍的有機整體,包括建設項目參與方組織集成、建設項目全壽命期過程集成和建設項目目標要素集成所組成的三維系統空間結構,如表:
組織 業主(甲方)、承包商、設計單位、監理單位、咨詢單位······
過程 決策階段、設計階段、計劃階段、施工階段、運營階段······
目標 范圍管理、進度管理、質量管理、投資管理、合同管理、安全管理······
二、集成管理理論在房地產項目中的運用
1、全壽命期過程集成
房地產項目全壽命期是指從尋找土地機會開始到項目報廢的全過程,包含土地獲取、設計與報批、工程施工、使用與維護四大階段。在房地產公司,土地獲取一般是根據公司的戰略規劃或者年度計劃來實施的,一些大的地塊往往與方案設計同步進行,這樣能獲得更準確的財務評價指標。這里的設計具體指房屋的方案設計、擴初設計、施工圖設計,而室外管線和園林工程的設計在房屋主體施工過程中進行,不影響總工期;報批從環評與立項開始,根據設計進度和其它手續逐步推進,直到取得施工許可證。工程施工從開工開始、直到綜合竣工驗收結束。使用與維護是業主使用與物業維護共同并存的,很多大型開發商的物業都由自己的物業公司維護。根據目前我國物權法的有關規定,住宅使用年限為70年,商業40年,辦公50年,到期后可以有條件的續用,而實際上很多房屋在沒有到達使用年限前就已經報廢拆除了。
2、參與方組織集成
從房地產公司內部來分析,一般采用集團公司——城市公司——項目部的三級管理模式,一些全國性大型集團公司采用集團公司——區域公司——城市公司——項目部的四級管理模式,在集團公司與區域公司層面突出企業管理的屬性,定位于戰略、決策、研發;在城市公司與項目部層面突出項目管理的屬性,定位于執行、操作。
從項目全壽命期來分析,前三個階段的參與方都是以房地產公司為主,使用與維護階段以物業公司和小區業委會為主。其中,土地獲取、規劃設計、大型設備材料等一般由集團公司、區域公司完成,前期報批、現場管理、預決算、部分材料采購等由城市公司和項目部完成。下表列出了項目實施階段的主要參與方,某些行業的設計和施工往往是同一家單位,如自來水、燃氣、供電、路燈、消防等等。
單位類別 單位明細
政府主管部門 建設、規劃、質監、交警、消防、人防、園林、市政······
業主(甲方) 集團公司、區域公司、城市公司、項目部······
設計單位 方案設計、施工圖設計、室外管線設計、園林設計、智能化設計······
施工單位 土方、樁基、土建安裝A、土建安裝B、土建安裝C、室外管線施工、園林施工、智能化施工、路燈施工、消防設施施工······
甲供材單位 鋼筋、砼、水泥、電梯、門窗······
監理單位 監理A、監理B、監理C······
其他合作單位 銀行、信托、營銷策劃、銷售、廣告公司······
3、目標集成
根據成虎老師的研究成果,項目全壽命期目標系統分解為四個層次:三大目標(功能、成本/投資、時間)、各方面滿意、與環境協調和可持續發展,分別體現了現實性思維、理性思維和哲學思維。不同層次目標之間具有包容性、矛盾性和相關性,三大目標是最基礎性的,高層次目標的實現都要以前面較低層次目標的實現為前提。
房地產項目從戰略規劃與土地獲取開始,一直到竣工交付使用,包含三大階段,參與方都是圍繞房地產公司為主體進行的;廣大業主、代表業主利益的業委會和物業公司都是在項目交付后進入的,由于項目已經施工完畢,即使他們有各種意見或建議,對項目所起的作用很小,這就需要充分發揮政府主管部門的作用。根據系統論的觀點,可以將整個項目壽命期看做一個大系統,把前三大階段看做大系統下的一個小系統,這個小系統的參與方、實施過程、目標都是以房地產公司為主的,其目標評價指標也具體化,即在確保工程質量、進度、安全的前提下,取得經濟效益的最大化。在小系統中,由相關政府主管部門從項目全壽命期目標的高度出發,對規劃設計、手續報批、工程施工、綜合竣工驗收等全過程多方面進行審批、監督、管理,綜合協調小系統和大系統的目標沖突。這種方法既能以現實性思維實現房地產公司的目標,又能讓政府本著對社會、環境和廣大業主負責的哲學思維,以期最終實現大系統全壽命期的目標系統。
三、構建集成管理的信息系統平臺
由于項目全壽命期跨度長、參與單位多、目標系統復雜,界面管理繁瑣,因此建立一個綜合統一的協調溝通機制就非常必要。隨著計算機技術和網絡技術的快速發展,各類軟件和網絡信息平臺被廣泛運用到項目管理中,如Autocad設計軟件、天正造價軟件、Project項目管理軟件、Brass進度軟件、金蝶財務軟件、明源銷售軟件,以及異地視頻會議、企業FTP、QQ、郵箱等等,這些都為集成管理信息系統的實現提供了技術支持。
通過Internet網絡,可以為項目設計一個信息系統軟件,作為各參與方協調溝通的平臺。在項目實施過程中,各參與方之間有大量的界面管理,很多信息需要由房地產公司來溝通協調或中轉,因此,該信息系統由房地產公司來負責建立和維護是最合適的,各參與方將項目有關信息輸入系統,并獲得自己想要的信息。如施工單位在網上澆筑砼的計劃表,經甲方確認后,砼公司根據該計劃可以提前安排好配料和泵車,確保現場工程進度;當設計院有變更時,可以先在網上電子版,各施工單位和監理單位可以在第一時間同時得到經確認的變更信息,提前做好準備措施,也可以提出不同意見,待拿到書面變更圖紙后按圖施工,這樣可避免部分變更簽證。
四、存在的主要問題和困難
集成管理理論是一種先進的管理理念,尤其是從項目的全壽命期來綜合考慮各參與方的目標,將項目管理提升到了可持續發展的高度。但是,房地產項目運用集成管理理論還存在許多問題和困難,如:各參與方的管理水平參差不齊,有的施工單位連電腦軟件操作都不熟練,距離電子化辦公還有很大差距;更難的是,以信息系統為平臺的集成管理需要進行項目的工作結構分解和編碼體系,這是一項重要的基礎性工作,但是我國房地產項目管理的現狀還達不到這個要求。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