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12-27 06:02:54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弘揚紅色文化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保定地域文化;核心;傳承
中圖分類號:G127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5)11-0271-01
一、保定地域文化發展現狀
2006年,保定市頒布了《保定市建設文化大市規劃綱要》《關于加快文化產業發展的若干意見》,提出了建設特色地域文化的戰略。在經歷近十年的建設發展中,保定市在地域文化建設方面取得了一定成就。具體而言,保定的地域文化建設立足如下幾個方面:豐富城鄉文化生活;推進創作發展,豐富藝術文化;重塑古城形象;紅色資源開發;發展文化產業;完善公共服務,創造特色文化發展的配套環境。
根據《保定文化資源概覽》的相關內容,結合保定市文化資源的利用情況來看,相當一部分文化資源沒有有效利用,已經利用的文化資源尚未實現可持續發展。具體表現在:古都建設資源過度開發;紅色文化資源開發模式單一;曲藝與工藝文化特色傳承困難;特色地方旅游文化資源的開發失衡;校園文化資源開發的專業性有待加強;廣場文化資源經濟開發與文化傳承失衡。
二、保定地域文化的核心及其作用
保定市是我國文化古城之一,擁有戲劇之鄉、民間音樂之鄉、民間特色藝術之鄉等美稱。同時,保定有著豐富的歷史文化、民俗文化、紅色文化。保定市兼具燕趙文明,更富明清及抗戰文化。同時,保定市古建雖以明清為主,但豐富的曲藝文化則覆蓋更多的歷史,因此,以上特色文化資源作為地域文化的核心要素應該做到全面協調、一體性綜合開發。從文化的傳承來看,保定地域文化豐富廣博,是燕趙文化的源流、載體,是紅色文化的搖籃、支撐。對于保定市經濟社會發展來說,地域文化是窗口,是名片,是動力,也是目標。從可持續發展的角度看,挖掘、研究、弘揚、開發利用地域文化已經成為保定增強地域競爭力的有力措施。
三、保定地域文化傳承的路徑及對策
(一)構建特色文化符號。保定市在地域文化建設中必須立足保定的地方文化資源情況,甄選具備保定地域特色、能夠被受眾所接受的特色文化定位,設計鮮明的特色文化符號,提升保定特色文化與城市形象的鮮明性。
(二)整合地域優勢文化資源,深入保護性開發。保定文化旅游的發展必須采取經濟、社會、歷史、文化與自然的和諧發展的模式,必須注重合理開發與可持續發展相結合。提升文化資源開發高度,進行品牌開發的模式,配合現代化博物館和會展等方式對短暫性、季節性文化旅游資源產品進行大力宣傳,并逐漸形成文化旅游資源的產業化模式,將社會經濟和文化效益聯系起來,最終實現可持續發展。
(三)實現京津冀文化產業聯動。促進文化資源的產業化發展,是合理配置文化資源并提升文化產業經濟創造力的必然選擇。京文化體現了皇城文化、政治文化、工業文化、科技文化;津文化體現了沿海文化;保定則是直隸傳統文化,且更為豐富、多元、厚重。保定文化與京津文化同根同脈,將具備延展性的文化資源作為支點和粘合劑,彌補保定文化產業的弱勢地位,促進京津冀文化協調發展。培養保定文化產業的龍頭企業和名優品牌,進而依托文化產業化發展戰略,來全面整合文化資源,促進產業結構升級,加強文化空間規劃與建設。
(四)全面構建地域文化建設的配套環境。保定市地域文化建設離不開完善的配套環境,尤其是政府必須增加對文化產業發展與文化資源開發的政策引導、扶持與保護,為其發展提供完善的公共服務等,才能夠更好的促進保定區域文化建設發展。
(五)提升文化建設中的社會參與。在本專題保定市居民問卷調查中,數據顯示提升城市文化的宣傳途徑有:媒體加大宣傳力度占40.05%;政府及相關部門加強管理占31.30%;學校加強基礎教育占15.92%;加大資金投入占11.14%。因此,要充分的發揮社會媒體的作用,加強區域文化建設宣傳。圍繞地域文化定位及文化內涵,制作特色文化宣傳片,通過各種傳播媒體進行宣傳,著重強調保定的歷史人文、城市形象、投資環境、發展空間等,提升保定特色文化在全國甚至在世界的知名度。保定是省內高校最多的城市,要加強高校文化活動參與度,發揮大學生群體力量,促進大學生活動與社區文化活動聯動,提升特色城市文化活動頻率,實現活動內容、形式多樣化。
參考文獻:
[1]趙世林.論民族文化傳承的本質[J].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2(5).
[2]徐李全.地域文化與地域經濟發展[J].江西財經大學學報,2005(2).
[3]張鳳琦.“地域文化”概念及其研究路徑探析[J].浙江社會科學,2008(4).
【關鍵詞】重慶衛視 節目內容 改版
2011年3月1日重慶衛視改版,其以建設“主流媒體、公益頻道”為目標,著力傳播社會主義先進文化,著力打造自辦精品文化欄目,為觀眾提供更好的公益電視服務和良好的收視體驗。這次改版的突出變化體現在不播出商業廣告,減少電視劇和外購外包節目,增加新聞節目、自辦文化欄目、公益廣告和公益宣傳片幾個方面。
一、重慶衛視改版后面臨的問題
不播商業廣告,使得觀眾看節目更加方便,但是在電視劇的播出上還是存在一些問題。比如說電視劇的題材選擇上,是不是僅僅局限于播放弘揚主旋律題材的電視劇?其它題材的電視劇可不可以播?在我國,衡量“主旋律”電視劇有三條標準,即思想積極向上、藝術質量上乘、觀眾喜聞樂見。①在選電視劇的時候,如果只遵循前兩條標準,而忘記了第三條,電視劇播了都沒人看的話,收視率也就很難上去了。還有一個問題是,面對其他衛視的競爭,重慶衛視能不能原創些影視作品出來?這些都值得思考。
重慶衛視改版后收視率下降是不爭的事實,但是收視率并不能全面反映一個電視臺的價值,外國的很多公共電視臺的收視率也常常不如商業電視臺。但是從節目內容上看,諸如英國的BBC、日本的NHK電視臺,都是更多地呈現一個社會的多元性,尤其是那些比較弱勢的聲音,所以,公共電視有更多文化性節目,更多深度報道。重慶衛視倡導“紅色文化”本無可厚非,但是中國的文化是博大精深,豐富多彩的,因此筆者認為,重慶衛視應該在以“紅色文化”為主導的前提下,同時傳播一些其它的文化,讓節目的內容更加充實些,應該倡導文化的多元化。
現在在同質化節目泛濫的環境下,節目的形式是很容易被模仿的,因此媒體想要突出重圍,吸引受眾,就要靠自己不可替代的節目內容。內容為王,才是媒體確立其形象的關鍵。因此,重慶衛視的改版,要把重心放在節目內容的創新上。但從重慶衛視的電視節目單可以看到,在很多時段播出的都是重播節目。重慶衛視應向國外的一些公共電視臺,中央電視臺以及其它省級衛視學習,借鑒它們中辦得好的公益節目。當有重大事情發生時,要制作大型專題欄目來弘揚主流文化,這點很重要,符合重慶衛視的“主流媒體”的定位,同時也不能忽視了民俗文化這塊,要在弘揚主流文化的基礎上,多發掘地域文化,為優秀的民俗文化提供舞臺,這樣更能體現重慶特色。
二、對重慶衛視改版后節目內容的幾點建議
我國目前的電視公益節目的主要類型大致分為電視公益廣告、服務類節目、以救助與幫扶弱勢群體為目的的民生記錄、公益電視活動產品四類。在這四點上,重慶衛視可以進一步創新。
1、重慶衛視改版后增加了公益廣告和宣傳片
每天播出60分鐘,比改版前增加了52分鐘。我國的公益廣告以提倡社會主義新風尚、弘揚愛國主義精神、宣傳優秀民族文化、倡導社會公德觀念為根本,立足于使更多的公民樹立健康文明的行為規范。②正因為這一點,吸引觀眾注意力就非常重要了,要使觀眾“想看”并“想繼續看下去”,吸引注意力是施加影響的前提。我國的公益廣告普遍存在一個問題,就是宣傳味太濃,更像是一個說教短片。從思想意義上來看,公益廣告與公眾之間應該是一種平等交流的關系,而不是教育者與被教育者之間的關系。重慶衛視為了展示重慶改革發展生動實踐、頌揚先進模范和感動重慶人物等方面推出的公益廣告和宣傳片,主題立意沒有問題。關鍵的是在訴求方式方面,不能僅僅停留在信息傳播的層面上,而應該加強人性化訴求,將自發的一次轉化為自覺的終身行為。因此無論是公益廣告或是宣傳片都不能忽視觀眾的情感需求,要以情動人,在情感上讓觀眾產生共鳴。重慶衛視現在播出的公益廣告都是自己制作的,還可以選擇和企業聯手,由企業出資來制作公益廣告。這樣一來,既宣傳了企業的形象,也為電視臺帶來了一定的資金來源,也不違背公益的宗旨。
2、服務類節目也是不可忽視的類型
它可以不是一個完整的節目,甚至可以以節目中的小版塊形式出現,但要做到以下兩點:
(1)傳授新知識、新技能和生活中的小常識、小竅門。比如怎樣疊衣服可以減少空間等生活中的小竅門。
(2)無償為受眾提供有效信息。比如氣象信息和旅游資訊等等。除了平時介紹這些零散的服務信息外,還可以提供多個話題供公眾討論,比如房價、養老保險、高考政策等有關民生的話題,這樣不僅滿足了公眾的參與愿望,而且可以潛移默化地引導公眾關注焦點熱點問題,引導社會輿論的同時也能夠提高公眾的生活品質。不可否認的是,現在這類的服務性節目很多,推陳出新的關鍵就在于要給觀眾提供實用性的信息。如何在泛濫的服務信息中,找到對觀眾切實可用的信息,值得認真思考。
3、以引起社會公眾對弱勢群體的救助與幫扶為目的的民生節目,也可以當做一個重中之重來做
這種節目類似于深度報道,深入到公眾中去,挖掘弱勢群體最真實的生活狀態,揭示他們的生活矛盾和情感。此類節目滲透著濃厚的人文關懷,以公眾的日常生活中的困難為主要內容,喚起人們的同情與關愛之心,勇于承擔社會責任,幫助弱勢群體。通過真實、樸素、溫馨的節目格調,給電視屏幕帶來一股暖流。此類民生記錄能“從時代關懷、社會關懷、現實關懷出發選取那些社會群體性的題材,正視與反映生活的矛盾與現實,并進行及時的整體性的攝取,運用電視敘事與歸納分析,做出自己的價值判斷,以此引導人們作深層思考,希望引起社會的重視,且盡可能地緩解矛盾,解決問題。”③如果這類節目做得成功,不僅幫助了需要幫助的人們,也能夠提升電視臺的品牌形象。成都電視臺公共頻道在其民生新聞欄目《成都全接觸》中,推出大型人文關懷環節《特別幫助》節目就是一個很好的范例。
4、電視活動產品指的是以受眾參與性社會活動為依托,以電視媒體為主要的手段,在活動進程中向觀眾進行同步展示的數量上形成一定規模的電視文本
電視活動產品既不同于單個編排的電視節目,也不同于固定播出的電視欄目,而是階段性編排的電視內容產品,整體來看具有較為明顯的層層遞進的儀式感。④公益類電視活動產品以受眾的高度關注和參與為核心,以創意和創新鑄造強大的傳播力,追求社會影響力的最大化。重慶衛視推出的《重慶好人》節目,其實就可以升級為一種電視活動產品。《重慶好人》展現重慶各行各業平凡人做出不平凡事跡的節目。當這些事跡積累到一定程度的時候,可以以此為主題辦一個主題晚會,來表彰那些平凡人做出的不平凡事跡。除了表彰類的電視活動產品之外,還可以推出一些有關慈善類的,讓企業和觀眾都參與其中,多做慈善,既可以宣揚主流文化,也滿足了大眾文化中受眾希望參與的需求。
公益節目關注公共利益,彰顯人文關懷,因此要處理好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對于人與社會的關系,重慶衛視的很多節目都有涉及,但是在人與自然和人與人之間這兩塊還需加強。制作出反應人與自然關系的節目,倡導公益環保,邀請全市人民一起參與其中,正好可以呼吁“森林重慶”的口號,既可倡導人們保護環境,也可向外界展示重慶良好的宜居環境。
經濟是現在人們關注的熱點話題,最好能聘請一些有專業的經濟知識的主持人,播出一檔演播室互動式財經類談話節目,采用談話的方式,可以把財經類節目從單調、乏味、枯燥的形式中解脫出來。因為純敘事性的小人物大故事這種類型的節目已經有了,而財經類的節目比較缺乏,需要加強。
還可以學習國外的一些經驗。世界大多數國家都有全公益性質的教育頻道,不播廣告,不播少兒不宜的節目。借鑒教育臺的模式,可以播出一些知識型講座,或是有關旅游、健康等方面具有一定教育意義的節目,適合各個不同年齡階層的人看。在觀看電視公益節目的時候,觀眾能得到視覺、聽覺和心靈上的極大享受和滿足,在這種情緒狀態中,“教化”的內容能夠轉化為公眾內心的一種需要,應該說,電視公益節目是一種具有很大潛力的、寓教于樂的宣傳方式。“美國前國家安全顧問布熱津斯基指出:電視對觀眾施加的文化和哲學影響無以倫比,它正在取代家庭、教會和學校成為社會教育的最重要的工具。”⑤
如果說可以另辟蹊徑的話,社區類的節目也是個很好的突破口。重慶衛視可以和社區團體加強聯系,將社區里的一些活動搬上電視熒屏,這些節目的制作者可以是非專業的社區居民,用他們的視角拍攝他們身邊發生的事情,這樣不僅能隨時反映社區居民的需求和動態,也使公益電視與社區融為一體,有了更多的節目素材。
電視公益頻道應該以好的節目內容來吸引受眾,讓觀眾參與到公益中來,這樣才能凸顯公益節目的屬性。如果節目不能吸引人的話,觀眾不愿意看,傳播效果肯定為零。因此,重慶衛視節目內容的創新任重而道遠。
參考文獻
①蔡尚偉:《影視傳播與大眾傳播文化――文化工業時代的影視方法論》,四川大學出版社,2005:275
②馬玉梅、周云利,《論公益廣告的社會價值》,《學術交流》,2000(2)
③黃家雄,《監守媒介精神立場,促進和諧社會建設――對湖北衛視公益特色的解讀》,《中國廣播電視學刊》,2006(3)
④唐潔,《論公益類電視活動產品對頻道品牌的提升》,中國傳媒大學碩士學位論文
⑤蔡凱如、黃勇賢等:《穿越視聽時空――廣播電視傳播論》,新華出版社,2003:28
[論文摘要]地域文化資源是旅游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地域文化的優勢決定旅游競爭力。齊齊哈爾的地形地貌、人文歷史獨特,構成了古樸、原始、神奇的地域文化資源優勢。豐富多彩的地域文化資源,開發其文化價值和美學價值,構建具有傳承性、獨特性、創新性的旅游文化,全面打造文化鶴城,使地域文化與旅游文化共同發展,成為推動經濟發展的策動力。
地域文化是指一個地域的地理、歷史、經濟、社會在長期的歷史過程中形成的,體現地方特點的文化。齊齊哈爾市建城已有八百多年的歷史,文化底蘊厚重,在歷史長河里形成了多元的地域文化、豐富的人文資源和自然資源,催生了獨具特色的旅游文化,已經成為全國有名的綠色食品之都、裝備工業基地、生態旅游之鄉和歷史文化名城,贏得了中國優秀旅游城市、中國魅力城市等稱號。當前,如何充分發揮我市地域文化優勢,打造齊齊哈爾旅游文化品牌,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個重要課題。
一、地域文化內涵是塑造旅游文化的靈魂
在本地文化資源中,選擇那些能吸引人的眼球的要素,開發出有說頭、有聽頭、有看頭、有玩頭的旅游產品,提供有獨特體驗、有新鮮感受、有無盡回味的旅游服務,已經成為當今旅游文化建設的重要內容。齊齊哈爾的地形地貌、人文歷史獨特,構成了古樸、原始、神奇的地域文化資源優勢。
一是生態文化旅游資源得天獨厚。我市擁有世界聞名的扎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也是世界最大的蘆葦濕地。扎龍濕地是首批被國家列入“世界重要濕地名錄”的,也是國家4A級旅游景區,每年接待數以百萬的游客。河流漫溢,葦草叢生,湖泊星羅棋布,是鳥類棲息繁衍的天然樂園。據統計,扎龍自然保護區有各種禽鳥296種。其中尤以鶴類居多而文明于世,世界上現有鶴類15種,在扎龍就可見14種鶴。我國有野生鶴9種,扎龍就有野生鶴6種。世界最珍貴的丹頂鶴不足2000只,扎龍就有400多只。因此,齊齊哈爾成為馳名中外的“鶴鄉”。鶴文化已經成為我市的特色品牌,寫鶴、畫鶴、吟鶴、攝鶴蔚成風氣,觀鶴成為著名旅游品牌。一曲感人至深的《一個真實的故事》就是歌頌為尋找走失的丹頂鶴而獻身的我市姑娘徐秀娟。扎龍馴養的丹頂鶴曾在澳門、黃鶴樓放飛表演,獨特、鮮明的鶴文化正在提升我市知名度和競爭力。此外,齊齊哈爾四季分明,沃野千里,空氣清新,全年空氣質量二級以上達到326天。境內的“一江九河”未受污染,綠色農業旅游資源豐富。全市有14個中國特產之鄉,獲得綠色食品標識120個,綠色食品產業快速發展,生態旅游、休閑度假旅游特色鮮明。首批國家級梅里斯綠色觀光農業園等就是生態休閑旅游的代表。風光旖旎的明月島、集自然與人文景觀為一體的東北最大的城市公園龍沙公園、穿城而過宛若晶瑩剔透的城市項鏈勞動湖等構成了鶴城旅游文化的精彩華章。區位上,齊齊哈爾是我省西部與內蒙古東北部旅游的中心城市,有區域旅游合作的基礎。觀鶴節,鶴翔人舞,共同體驗人與自然的和諧。齊齊哈爾的大濕地與大慶的大油田、五大連池的大火山、黑河的大界江、呼倫貝爾的大草原共同構成了生態旅游精品線路,成為中國十大完美旅游線路之首。
二是工業文化旅游資源氣勢恢宏。齊齊哈爾是重要的裝備工業基地,為我國建設作出了巨大的貢獻,象馬恒昌小組那樣的產業工人在創造物質財富同時,也創造了寶貴的精神財富。這里有被總理譽為“國寶”的中國一重集團、“掌上明珠”的北滿特鋼集團。有親自選址,為國防建設做出重要貢獻的華安兵器工業集團公司以及和平廠、建華廠等三大軍工企業。有亞洲最大的鐵路貨車生產企業齊車集團,有全國機床行業“十八羅漢”的第一和第二機床廠,已有三家企業已經成為國家級工業旅游示范點。
三是歷史文化旅游資源凝重厚遠。齊齊哈爾城始建于1125年,1954年前曾作為黑龍江省省城達255年之久,是我省歷史文化名城。有曾被寫入歷史教科書的昂昂溪文化和被學者稱之為“北方半坡”的滕家崗文化遺址、有一千多年歷史的遼金塔子城遺址、有中國最北的“金長城”遺址、金代蒲峪路遺址等歷史文化旅游資源。有建于1695年的黑龍江將軍府舊址,曾居住過薩布素和壽山等68位將軍。有民國黑龍江省最早的行政機構黑龍江督軍署舊址,有呂氏舊居等流人故居。有馬占山將軍打響全國武裝抗日第一槍的江橋抗戰遺址。可以說,完全可以打造成一條北疆歷史文化游的精品線路。
四是民族宗教文化旅游資源異彩紛呈。齊齊哈爾有達斡爾族、鄂溫克族、蒙古族等35個少數民族,蘊藏著各具特色的文化旅游資源。佛教、道教、伊斯蘭教、基督教等多宗教構成了豐富的宗教文化旅游資源。有我國大陸唯一的五教道德院,有建于1939年東北著名的佛教圣地大乘寺,有建于1684年的全國重要文物保護單位、我省最大規模的卜奎清真寺,有哥特式建筑風格的圣彌勒爾教堂等。這些建筑流光溢彩,無論是在設計、彩繪、建筑、造型和布局等都極具體現其科學、歷史、文化等多方面的藝術價值。
五是關東文化旅游資源獨具特色。我市已經連續舉辦了六屆的中國齊齊哈爾關東文化旅游節,緊緊圍繞冰雪文化、雪鶴文化、民俗文化等開展旅游文化活動,是東北地區重要的旅游節慶活動之一。挖掘和弘揚生生不息、艱苦創業、開拓進取、敢為人先的“闖關東”精神的內涵,為重振齊齊哈爾老工業基地雄風提供強有力的精神支持,賦予了新的歷史意義和文化價值。我市至今尚有山東村、山東屯的文化遺存,全市有七成以上人口是關內移民的后裔,生活和生產方式仍有關內習俗。電視劇《闖關東》就多次提及齊齊哈爾。全國聞名的甘南興十四村就是典型的山東移民村,它已經成為我省新農村建設試點村和國家級農業旅游示范點村。我市歷史悠久的冰雪游園開全國的先河,自1963年首屆開辦,至今已經連續舉辦了二十八屆。冰澆藝術在全國更是堪稱一絕,冰雕玲瓏、雪雕奇偉、冰燈璀璨已成為旅游亮點,深受中外游客的歡迎。
地域文化的優勢決定旅游文化的特色,旅游文化的靈魂存于地域文化的內涵。因此,齊齊哈爾要依托豐富多彩的地域文化資源,開掘其文化價值和美學價值,建設具有傳承性、獨特性、創新性的旅游文化,全面打造文化鶴城,讓文化發展與旅游發展真正成為推動經濟發展的策動力。
二、依托地域文化生產力提升旅游文化競爭力
地域文化資源是旅游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地域文化的優勢決定旅游競爭力的強弱,我們要依托地域文化優勢提升旅游文化的競爭力。
一是結合地域文化品位定位旅游文化特色。根據我市地域文化的特點和景觀分布及自然資源現狀,可以開發建設昂昂溪文化旅游、遼金文化旅游、紅色文化旅游、民族風情文化旅游、歷史建筑文化旅游、工業文化旅游、生態文化旅游、農業觀光文化旅游、都市觀光旅游九大系列旅游產品。鶴文化研究也要進一步挖掘內涵,以鶴文化與關東文化的表現形式,逐步形成齊齊哈爾的文化品牌。
二是提煉地域文化精髓包裝旅游文化形象。要根據齊齊哈爾地域資源特點,挖掘、開發并創造出自己的個性化產品,力求與眾不同。目前,我市已經形成夏秋有綠博會、觀鶴節、小交會、和平節,冬春有關東文化旅游節、冰雪節等,構成了文化搭臺、經濟唱戲的旅游文化格局。同時,還要充分利用齊齊哈爾文化藝術品廣場等作為展示和推介藝術作品和旅游產品的平臺。
三是突出地域文化特點塑造旅游文化精品。當前,齊齊哈爾市的旅游業對文化的繼承、傳播和交流作用還未得到充分發揮。必須在認真研究、深入探討的基礎上,確立目標、塑造形象,加強旅游文化建設,提升旅游文化內涵,注意研究旅游與文化的有機結合,體現旅游景區、旅游管理、旅游商品、旅游服務和旅游促銷的文化性。
三、以地域文化優勢推動旅游文化產業的開發
隨著經濟全球化的步伐加快,文化的交流和相融趨勢明顯。保持和發展民族文化特性,并將優秀的傳統文化轉化為適應現代經濟需求的旅游文化產品,對于弘揚民族文化,振奮民族精神,增強民族文化凝聚力,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要促進旅游文化與地域文化的有機結合,大力解決人文資源開發滯后于旅游資源開發的問題。旅游業是一項經濟、文化兼承的產業,隨著經濟文化的互動和廣泛交流得到快速的發展,加強我市地域文化與旅游資源的整合與開發,提升旅游產品的文化含量和品位顯得尤為重要。因此,要深入挖掘我市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按照中國優秀旅游城市和“世界大濕地、中國鶴家鄉”的定位,突出生態特色,要大力實施地域文化發展戰略,打造我市獨特的旅游文化品牌。文化產業的發展要和自然、人文、社會環境相適應,開發與本地實際相結合的新興旅游文化產業,以特色創名牌,以優勢爭市場,把特有的地域文化融于旅游產品、旅游管理、旅游服務、旅游營銷之中。要依托我市多姿多彩的文化資源,深度開發和挖掘其人文價值、美學價值,加快建設民族文化旅游。同時要注重把發展文化產業和調整產業結構結合起來,把文化產業培育成新的經濟增長點。新晨
二要確立體現地域文化特色的旅游文化產業發展思路,形成多元化投入、多種形式共同發展的格局。堅持用市場的眼光看待地域文化資源,用市場的方式配置地域文化資源,用市場的機制開發地域文化資源。我市旅游產品檔次低、品種少、地域文化特色不突出,旅游文化企業總體上還處于發展的初期階段。解決這些問題,首先要充分發揮政府主導作用,充分考慮發揮地域文化優勢,緊緊圍繞打造旅游文化品牌的發展思路,制定旅游文化產業發展規劃。其次要注重培養鄉土文化人才。牢固樹立文化人才資源是第一文化資源的觀念。鄉土人才是最為寶貴的財富,鼓勵和引導他們創作出更多的文化藝術作品,打造出更多的文化藝術精品,特別是具有地方特色的民間工藝品。要延長旅游文化產業鏈條。旅游文化產業是綜合性產業,市場空間大,社會效益大,最為直接的就是能夠帶來就業崗位的增加,相關產業收入的提高。這就需要社會各方面的支持配合、相互協作,深層次地研究、挖掘、整理、開發,利用地域文化資源作為重要內容。比如以達斡爾族為代表的北方少數民族藝術表演、文化展覽等,開發各類衍生文化產品,形成高效益的文化產業鏈。
Abstract: Folk songs of Northern Shaanxi as a regional culture, the formation of its cultural background and artistic characteristics reflects loess and Chinese culture and ethnic psychology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oriental culture and art, also integrates the a philosophy of life and emotional consciousness of long-term practice of people of northern Shaanxi. The paper studies the value of industrialization of folk songs of Northern Shaanxi, which is significant to improve the literary and artistic creation in the new period,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regional economic and social progress.
關鍵詞: 陜北民歌;文化背景;產業化;價值
Key words: folk songs of northern Shaanxi;cultural background;industrialization;value
中圖分類號:TV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4311(2013)11-0291-02
――――――――――――
作者簡介:王東方(1966-),男,陜西延安人,研究方向為文化經濟學。
0 引言
陜北是民歌的世界,民歌的海洋。無論是高亢豪放的信天游還是鏗鏘有力的勞動號子;無論是抒情流暢的小調還是悠揚純樸的酒歌,都以廣泛深刻的內容,生動質樸的語言,豐富多彩的手法,高亢悠揚的曲調,豪放獷達的風格,由勤勞勇敢的人們一代一代創造和承載,口傳心授,綿延不絕。生活環境、生存方式及社會背景下的精神文化諸多因素,對陜北民歌的生成、演變、發展有著深刻的影響。而這些諸多因素都與這一區域的地理范圍、文化特點和歷史面貌有關。
1 陜北民歌的文化背景
1.1 生態環境培養了陜北人的性格和人文精神 遠古時期的陜北地區,黃土高原優越的生態環境形成了陜北人民初期理想的生存場所。陜北民歌,是陜北人民唱響了的那一曲曲蕩氣回腸的信天游。如果說陜北生態環境的變化是一個歷史的過程,那么陜北人種的變化也是一個歷史變化的過程,而正是在這個變化過程中,土著陜北人與外鄉遷徙人的融合,如南方將士戎邊、邊貿交易中的商賈人等。土著陜北人與臨界的少數民族的融合,如與胡、匈奴、鮮卑、西羌等人,發展成為一代又一代的新陜北人,而現在的陜北人就是這種一代又一代的新的陜北人的延續。
作為一個區域文化的產生和發展,必然是這一區域社會和歷史條件的產物。根據考古發現的材料,從遠古時期,我們的先民就在陜北黃土高原上生息。1923年在靖邊縣楊橋畔采集到一枚左上外側門齒的人類化石,被命名為“河套人”[1](P4)。漫漫歲月,陜北生態環境的變化使得這片黃土地上的生命也在開始新的構成。當陜北黃土高原初期形成的農業文明被森林草原替代后,陜北地區開始了人煙稀少的時代,從而形成了北方游牧民族的牧地。隨著匈奴勢力的擴大,他們經常由此進出而騷擾侵犯漢民族,于是就有秦代大將軍蒙恬率軍到此抗擊匈奴、并屯田戎邊、筑城守固、遷徒內地罪人移居陜北[2](P98),從此,陜北開始了由畜牧之地向農耕的轉移。在漫長的歲月中,陜北地區不斷有內地人的移入,與匈奴族和平共處,雜居相生,兩個民族在黃土地上融合同化,所以,就陜北人種而言,身體中流淌著匈漢兩族人民的血液,造就了陜北人男性多壯實、剽悍、倔強、豪放、女性多窈窈、俊秀、心靈、手巧。陜北人從土著人到多民族融合同化后,使得陜北人在人種上有了一新的優勢。同時,在這種地理環境下的特有的生產方式和文化精神造就了陜北人特有的心理性格和精神氣度。“這就是守的耐心和走的沖力的不協調統一;忍讓的本份與反叛的倔強的不協調統一。這樣就使得陜北男性多表現一種外靜的內熱、厚重木訥的秉性,陜北女性多表現一種情真意切,熱烈似火的風韻”[3](P293)。
陜北人特有的性格和人文背景影響和決定了陜北民歌所抒發的感情。有生離死別的悲歌,也有久別重逢的歡歌,有憤怒、有自由、有歡樂、有傷感的;陜北民歌以其率直而含蓄的方式,表達思想感情,率直是情感的反映形式,含蓄是抒發感情角度的表達,在情感的表達中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生活細節的敘述過程。
陜北人的普遍性格特征中就有這種內在與外在的情感統一和自然心態審美的協調統一。從音樂美學的角度來看,“音樂創作是一種表達人內心的精神活動的行為,是把內心體驗改造音響結構的創造性想像活動。”而心理學家認為人的內心精神活動或內心體驗往往很大程度上受到人的自身性格的影響。因此,可見陜北人的性格特點在陜北民歌中得以表現,也是自然影響陜北民歌的一種極為重要的人文背景。
1.2 地理環境與陜北民歌 陜北民歌的大文化背景就是黃土黃河文化,它的形成與這一區域的地理環境息息相關。
地理環境以及相應的經濟發達程度和物質生產類型與文化藝術的關系至為密切。不同的地理環境養育著不同區域的人類和文化,地理環境也是影響人類生活激發內心情感的重要因素。優良的地理環境有利于人們生息繁衍,為人類和社會生活提供便利;惡劣的地理環境客觀上造成了社會發展和滯緩和文化落后,但同時又會影響和激勵人們去改造自然。陜北高原的黃土黃河文化作為一種帶有自己風采的地域性文化,實際上也就是半農半牧和農牧互補為典型特點的地域文化。
從自然地理環境來看,陜北地處陜、晉、蒙、寧、甘中央,地貌大致分為沙丘區和山壑區,長城以北稱為沙丘區,長城以南稱為山壑區。由于陜北人民與游牧民族交往頻繁,政治、經濟、軍事、思想、民俗風情長期處于不斷交流的狀態,互為借用、互為滲透、互為影響、互為吸收,形成了農耕文化與游牧文化二合一體的基本格調。在這種民族文化融合的歷史環境中,形成了粗獷豪放、凝重古樸的黃河文化。陜北民歌就是在這塊黃土地上生根、發芽、形成和發展的。
除上述生態、地理環境對陜北民歌的文化背景影響外,生活習性、地方語言等方面因素對陜北民歌的形成、發展也起著重要作用。語言是音樂風格變化的重要因素。語言的不同也是造成音樂風格不同的重要原因。探討陜北民歌的文化背景,從更深的層次上分析,應該認識到陜北民歌藝術是東方文化大背景下黃土黃河民族文化和民族心理的藝術折射,是陜北人民思維邏輯和行為邏輯的藝術反映和生活體現,也是黃土黃河文化中的藝術精華。
2 產業化價值
陜北民歌具有深厚的人民性、罕見的紀實性、獨特的藝術性、較強的包溶性,是品位高、生命力強、與時俱進的時代文化,它有很高的藝術價值、欣賞價值、研究價值、開發價值和文化產業化價值,研究陜北民歌的文化產業化價值,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2.1 陜北民歌文化產業化價值 按歷史與邏輯統一性來看,表現出文化的傳承功能、教育功能、娛樂功能。文化傳承功能是歷史賦予的,它是一切民族文化發展的基點。文化教育功能是民族文明的需要,文化娛樂功能是人精神生活的需要。人的這種精神生活需要,也有個文化價值取向問題,也就是要“寓教于樂”。作為一種歷史現象的文化,有兩種文化現象是并存的,即文化的社會現象和文化的認識現象。研究文化的社會現象,接受本土傳統文化和世界文化。研究陜北民歌的文化價值首先要研究陜北大背景文化,而研究陜北文化的認識現象,意在發掘保護優秀傳統文化的審美價值、歷史認識價值和藝術鑒賞價值及現代產業化價值等。陜北民歌的文化產業化價值,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從先進的要求出發,從文化的社會價值、認識價值和產業化價值把握陜北民歌的發展目標,陜北民歌具有獨特的歷史認識價值、文化功能和現代產業價值。
2.2 延安紅色文化的產業化價值 延安革命文化具有鮮明的革命性和人民性,隨著延安革命文化人民性地位的確立,其文化價值的功能動力作用更大更強。陜北文化中心延安文化是一種深厚的民族自尊心與滿腔的愛國熱情的自發宣泄。陜北文化中的延安文化凝結著陜北地域文化固有的各種價值,陜北文化中的延安文化體現了把人民大眾利益看得高于一切的文化思想,體現了民族意識的大覺醒與人的意識的升華,也是一種區別于傳統的新的文化精神風貌。陜北文化中延安文化以其剛健粗獷的美構成了它樸實的美,延安文化與一般其它內地文化比較,更多地接受了西部游牧民族文化的影響,又獨具黃土高原的風骨和品格。
陜北文化價值還體現在中華文化傳統精神現代張揚的延安文化上,這是人民當家作主自覺創造文化的新時期。這個時期賦予陜北文化發展嶄新的形式和內容。陜北文化功能的動力,就是來自于自由奔放的陜北民歌、信天游文化和革命的延安精神。
研究陜北民歌的文化產業化價值,對提高新時期的文藝創作,促進發展區域性地方經濟和社會進步可以起到文化奠基、藝術提升的作用。近年來,陜西省和一些地市多次舉辦陜北民歌大賽,榆林民間藝術團創作演出的《米脂婆姨綏德漢》,志丹縣歌舞劇團創作演出的陜北民歌舞劇《蘭花花》和延安歌舞劇團七十年代末創作的民間歌舞劇《蘭花花》等,優秀陜北民歌音樂題材的劇(節)目,大力弘揚提升了陜北民歌的藝術水平,既宣傳和創新發展了陜北民歌,也對推動地方區域性經濟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大力開發創新發展陜北民歌資源,創辦地方民間文化產業,是陜北民歌產業化價值新的思維理念和產業化價值觀的有效途徑。研究陜北民歌產業化價值其目的就是研究應用陜北民歌傳統的傳承表現手法和藝術風格,要與時俱進,用新的理念、思維、視角,不斷創作反映新生活,謳歌新人物,抒發新感情的鮮活、優美的陜北新民歌,滿足人民群眾不斷提高的文化需求,逐步形成創造巨大財富的文化產業。
3 結束語
在縱橫逶迤、古老深厚的黃土高原上,奔騰不息的中華民族的母親河――黃河從這片熱土流過,這片雄偉壯闊的黃土地上曾孕育著華夏文化的根源,成為炎黃民族的搖藍。
黃土黃河文化,經歷了世代無數民間藝人和廣大人民群眾的創造與錘煉,它集人民智慧的結晶,將陜北民歌演化發展成為今天獨特的藝術形式,并賦予了它鮮明的陜北地方藝術特色和藝術特征。濃郁的生活氣息和質樸無華的語言風格,生動形象地表現了陜北人民特有的思想情操和精神風貌。
探究陜北民歌的文化背景及其藝術特征、文化產業化價值,從更深層次的分析,應該認識到陜北民歌藝術是北方文化大背景下黃河黃土地漢民族文化和民族心理思維的藝術折射,是古老勤勞的陜北人民思維模式和行為模式的藝術體現,也是黃土文化中的精華部分。其主要表達的是陜北人民強烈的生存斗爭意識和集中反映黃土文化的生活哲理。
陜北民歌藝術是永遠有自然粗獷而又堅韌不拔充滿生命活力的強勁氣質。陜北民歌是勤勞智慧、善良質樸的陜北人民在漫長的繁衍生息的歷史長河中創造出來的精神財富,探究它的文化背景和藝術特征、產業化價值對于我們繼承和發展陜北民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這里只作淺略概述,起到拋磚引玉的目的,使更多學者更深層次地探究陜北民歌的文化背景和藝術特征、文化產業化價值。
參考文獻:
[1]姬乃軍,黃土魂.[M].西安:陜西人民出版社,1991.
[2]鄭云山,藏威霆.中外史地知識手冊[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4.
[文獻編碼]doi:10.3969/j.issn.0450-9889(B).2011.06.011
班級是學生在校成長的家園。在這個家園中,學生是否學到知識,是否學會做人,是否能快樂健康地成長,與班級文化建設息息相關。班級文化對學生具有教育、凝聚、激勵、導向等功能,它自覺或不自覺地通過一定的形式融入到班級集體學生的學習、生活等各個方面中,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學生的行為。班級文化是每個班級所特有的,是一種無形的教育課程,具有一種無形的教育力量,是一個班級的靈魂。那么,如何創建特色的班級文化,營造學生成長的和諧家園呢?
一、抓班級物質文化建設――讓教室的每一處都會說話
這里的班級物質文化建設主要是指教室環境建設,即教室的自然環境的建設。如教室墻壁布置、標語口號的擬定、桌椅的擺放、環境衛生的打掃與保持等等。近期,南寧市教育科學研究所舉辦了一次以班級文化建設為主題的德育科研評比活動。在上交的幾百篇班級文化建設的論文及班級文化建設設計方案中,我們注意到在班級的物質文化建設實踐中,必須要考慮這幾方面的內容:
(一)教室環境設計的原則
教室環境的設計,必須遵循下列原則:
1. 教育性。班級文化有著春風化雨、潛移默化之功能,要進行有教育意味的教室布置,減少傳統口號性、教條性的標語,代之以生動活潑的淺易語句,以營造教室整體的人文氣氛和文化氣息。如:筆者在近期的高考視導活動中,發現許多學校在高三教室里貼著一些激勵性的標語,譬如:“努力!努力!再努力!成功的坦途已離我不遠了!要想取得超人的成績,就得付出超人的努力。”此外,還貼有老師寄語、家長寄語、同學寄語及我理想的大學等等來勉勵學生。
2. 整體性與美觀性。教室布置忌琳瑯滿目,五花八門,因為這會令人眼花繚亂,不知該注視何者才是。因此,用來布置教室的色彩不可太多,且要講究色彩間的和諧性,更重要的是暖色系的比重(如紅色)不可占得太多,以免學生進到教室,便有躁郁不安的感受。
3. 創造性與生動性。教室布置的設計應考慮讓學生有創造思維的空間,以此來培養學生的創造力。因此,教室中應保留一塊可供學生自由揮灑的角落,如設計涂鴉區,在教室后面放置一塊白板和幾支彩筆,供學生任意彩繪圖案;還可以設計心得感想區,供學生把當天所學的心得與感想寫出來和同學分享等等。
4. 經濟性。教室布置由于要經常更換,所需材料和經費應考慮其經濟性,原則上以廢物利用或社區資源為主,由師生共同設計,減少成品購置,以達經濟實用之效果。如用不完的墻報紙和圖畫紙等可統一收藏,當下次要再重新布置教室時,便可再拿出來使用。
(二)教室環境建設考慮七個“讓”
通過教室環境的建設,我們應讓教室具有如下濃厚的氛圍:
1. 讓教室成為一個認知的環境。教室是書的海洋,知識的世界,創造的樂園。教室里的所有東西都應當能引起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例如,一年級的小學生需要識字,教師就可以在教室里貼滿文字圖片;春節到了,可在教室里貼春聯,掛燈籠,讓教室充滿節日的喜慶氣氛。這種環境,就是認知的環境。
2. 讓教室成為一個散發書香的天地。書香教室是一種氛圍,是一種風貌,是班級文化的集中顯現。班主任要努力打造一個充滿濃郁文化氣息的“書香班級”,讓學生親近書籍,享受閱讀的樂趣,獲得智慧的啟迪,汲取成長的養料,使閱讀成為學生最為自然的生活狀態,讓閱讀引領學生成長。南寧市第十四中學的教室里,設立了專門的圖書角,為學生提供他們喜愛的書,為學生創造自主、溫馨的閱讀空間,讓學生去領略知識的魅力,感受濃濃的人文氣息。蘇霍姆林斯基說過:“當我們的學生離開校園的時候,帶走的不應該只有知識,更重要的是對理想的追求。”同樣,當我們的學生離開教室的時候,帶走的不應該只是老師教的知識,更重要的是對書籍的熱愛,對知識的向往,對真理的追求。
3. 讓教室成為一個回歸生活的家園。教室如何回歸生活?比如,隨著季節的變化,班主任可以和學生一起動手把教室布置成“春色明媚”、“星光燦爛”、“金秋豐收”、“冬日浪漫”等不同的風格,讓學生在綠綠的草地上、五彩繽紛的花叢中識字學文;在蟬鳴的林間小溪旁、浩瀚的星空中探究學習;在稻浪滾滾、瓜果飄香的豐收園里吟詩作文;在千姿百態的窗花和圣誕老人的祝福中進行言語交際和實踐活動。除此以外,還可以根據本地的特點和本班學生的興趣特長在教室里開辟養殖角,讓美麗的鮮花、可愛的小動物伴隨學生的學習生活。有些班級,在教室后面的側方,設有“愛心雨傘”和“愛心小藥箱”角,也讓學生感悟著大家庭成員之間和諧相處帶來的一股股暖流,使學生感悟到我生活在班級的大家庭里是那么幸福、快樂。
4. 讓教室成為一個平等對話的環境。“要使教室的每一面墻都會說話”,即班級要有“心語”。正如上文提到高三畢業班給學生的鼓勵留言,就是讓墻壁與學生“對話”,也就是班級的“心語”。在班級中,黑板、課桌、墻壁是“心語”的開發地。
黑板留言――格言警句。有一個班級,在黑板的固定角落,每天由一個學生寫上一句名人名言、哲理警句。著名教育家魏書生說:“我覺得格言警句,像一盞盞心燈,常在學生心靈中點燃,會有利于學生選擇正確的道路,朝著自己理想的高峰攀登。”天天點亮思想的“心燈”,將引導學生樹立起正確的人生觀和世界觀。
課桌留言――座右銘。座右銘可從幾個方面來選取:自己最崇拜的人的名字或照片,班級里自己競爭對手的名字,三年后的目標,針對自己不良習慣的警示語等。如南寧市第三十七中學有一位班主任就讓自己的學生在課桌右上角寫上三年后自己最想考上學校的校名,下次考試的競爭對手,自己的成績目標等,以此來激勵學生自主學習。
墻壁留言――寫滿快樂與自信。這一塊,可以懸掛一本“好人好事”記錄本;可以是班級活動剪影;可以是學生引以為豪的圖畫作品、手工制作、書法筆墨;可以開辟一塊“優樂園”,把所有學生的照片和優點卡貼在里面,卡上的優點還可以不斷增加,讓學生在班級里快樂地成長,自信地微笑。如在隆安中學一個高三畢業班的教室里,黑板的右邊,設有一棵理想樹,教師讓學生把自己自信能考上的大學寫在類似樹葉的紙上,貼到理想樹上去,以此鼓勵學生自信,激勵學生學習。
角落里,也可以成為“心語”的開發地。如有一位班主任,把放掃帚的地方寫成“天將降大任處”;在靠門的墻上寫了一句溫馨的提示語:“如果你是最后一個離開教室的同學,請檢查燈、窗、門是否已關好。謝謝!”如此開發班級“心語”,讓每一個走進這個班級的人覺得這里的桌 子、掃帚都會說話,教室的每一個角落都散發著生命的芬芳!整間教室在有意無意中,撥動學生的思想和心靈,引領學生健康、快樂成長。
5. 讓教室成為一個不斷生成的空間。教室是學生學習知識,探究知識的主陣地。因此,教室的布置,必須注意知識的探究與生成。有一位小學班主任作了以下嘗試:在小學低年級的教室張貼了很多字卡,學生沒幾天就把一個學期要學的生字都認得了。為了鞏固識字效果,班主任要求學生給這些字找些朋友,可以根據自己的意愿把字組成詞語,還可以用它造個句子,說一段話貼在它的旁邊,別的學生還可以給這些創作作一些評價。此外,在教室設計涂鴉區,即在教室后面放置一塊白板和幾只彩筆,供學生任意彩繪圖案;在教室設計心得感想區,供學生把當天所學的心得與感想寫出來和同學分享等。這些舉措都會使教室成為一個不斷生成的空間。
6. 讓教室成為一個挑戰自我的場所。教室是學生在校生活學習的地方,學生在學校中的自信、失敗與成功的體驗都源于此。在這個地方,我們必須讓學生有成功的體驗,讓他們自信地走向生活。比如,每學期開學初,班主任可讓學生們在自己班上設計的“心愿樹”或“成長袋”上掛上這學期制訂的一個奮斗目標,讓學生們許下心愿。在隨后的日子,教師及時提醒學生為這個目標不斷努力,使學生體驗挑戰自我、獲得成功的喜悅。
7. 讓教室成為一個人性化教育的陣地和展示才華的舞臺。對于教室布置,要做到人性化教育,視人為人,重視人的生存價值。因此,教室的布置,必須創造以學生需要為基礎的教室氣氛,尊重學生的文化氛圍。有一位班主任在學校組織“開放日”時,把教室布置得漂漂亮亮的:學生的作業和老師的批語放在每個學生的桌子上;教室周圍的成績布告欄里張貼著學生的作品,每個學生只有兩張,每人都展示自己最好的作品,他們都是自己和自己比。一個小小的成績欄,是大家智慧的結晶,在這里杰出的學生得到了認可,而成績平平的學生,也有了一定程度的成就感。這樣,好的不至于驕傲,差的也不至于自卑。讓每個學生能自豪地對來訪者,對來參加家長會的父母朋友說:“瞧,這是我的!”教室就成了每一個學生展示才華的舞臺,成為了尊重學生的人性化教育陣地。
(三)教室環境建設要注意的問題
要使教室環境的建設真正發揮功效,在布置教室環境時,應注意幾個問題:
1. 師生共同布置。教室是老師和學生一起生活學習的重要空間,教室布置活動應由師生一起設計制作,但主角應為學生,老師可從旁輔助。以學生為主,學生會覺得“班級”真正是我“家”。在這里,學習環境自行設計,溫馨的成果大家分享,學生會感到溫暖、愉快、幸福。在教室的布置中,老師應或參與布置或做顧問,不要作為單純的旁觀者,要從旁給予輔助。師生一起布置教室,會使學生和老師更加容易建立起互信的橋梁,關系會更加密切。
2. 要善于創新。教室情境布置能給學生提供一個像家一般溫馨的地方,又對教師教學及學生的學習起潛移默化作用,它的功能是多樣化的。因此,教室要一改過去單調乏味及內容固定的布置方式,有所創新。每個班級因成員的不同,各有各的特色。在教室布置時,老師可以讓學生發揮其搭配創意來創作屬于自己特色的教室。如此,既可加強班級的凝聚力,又對學習有相當程度的幫助,使教室成為師生互動的共做、共學、共享、共賞的生動教室。
3. 注意個性化與動態化的統一。教室的布置如長期沒有變化,學生就會失去新奇感,對之不聞不看不管,久而久之,教室作為一種教育的因素、教育的資源也會逐漸失去應有的活力。因此,對教室的布置應該不斷更新變化,使整個教室資源不斷地動態生成,讓學生不斷獲取進步的動力和養分。如黑板報上設立每天更新、每周一改、每月一變的內容和欄目;公開張貼表揚的作文或繪畫作品等可逐一累積起來裝訂成冊,作為班級階段性精神財富傳閱或保存。同時,由于學生在不斷地成長,教室布置也要適應學生的發展,經常更換布置內容,并體現不同年齡段的班級特色。如南寧市第十四中學陸艷珍老師就根據班級學生的年齡特點,進行班級文化建設。七年級她側重渲染良好行為習慣養成的氛圍;八年級側重渲染讓學生樹立健康心理,升華學生的感恩思想;九年級則大膽將傳統的名言警句換成富有青春朝氣的學生們的真實寫照――“最美妙的年齡、最純美的夢想、盡最大的努力”。以此來激勵學生為了實現自己的理想而奮斗。
4. 形式與內容協調統一。教室布置不要太過花哨,“裝修”太奢華,應用最少的成本將自己班的特色體現出來,設計要有實質內容。讓每一面墻都會說話,讓每一個細節都充滿智慧,把有形環境和無形環境有機結合,讓學生為自己和集體創造出一片有生命感的天地。
二、抓班級制度文化建設――以人文的制度文化規范人
班級制度文化是指以班規、班紀為內容的班級師生共同制定、認同和遵守的行為準則和道德規范所表現出的文化形態。班級制度文化是班級文化的內在機制,包括班級各種規章制度、組織結構、社團章程等,體現著班級管理的基本要求,是班級精神的具體反映,對班級成員行為方式具有較強的規范和制約作用,保障著班級目標的實現。那么,如何抓班級的制度文化建設呢?
(一)制定班規班紀
一個優秀的班集體,必然有良好的秩序,而井然有序的班級秩序是靠班規班紀來保障的。因此,班主任要根據本班的實際情況,和全班學生一起制訂班規班紀。
1. 制定班規或班級公約。制訂班規或班級公約即對班級每位學生的行為予以規范。例如,有一位班主任制定了這樣的班級公約:遵守學校各項制度,不遲到早退;愛護班級公共財產;認真做好值日工作,平時注意保持教室整潔;上課認真聽講,積極發言,創造活躍的課堂氣氛;自主學習,自習課不講話,不討論;獨立完成各項作業,不抄襲,不遲交;誠信考試,不作弊;離開教室,隨手關燈、門、窗;集體活動聽從安排,積極參加,為班級爭光,維護班級榮譽;尊敬師長,同學間和睦相處,共同發展。
2. 制定崗位責任制。崗位責任制是對一定職務的職責予以規定。這是以空間為序的班級制度文化,制定的原則是:班級的事,事事有人做;班級的人,人人有事做。班主任可以和學生一起商定制訂崗位責任制,如常務班長職責、班委會委員職責、值周班長職責、值日班長職責、科代表職責、物品承包責任制等。
3. 制定各種常規。班級各種常規是以時間為序的制度文化。其制訂的原則是:時時有事做,事事有時做。班主任可以和學生一起制訂一日常規、一周常規、每月常規、學期常規等。如著名教育家魏書生與學生制訂的《每月常規》:(1)每月1日即制訂本月的自我教育計劃,包括德、智、體、美、勞諸方面要做的實事,計 劃的可操作性要強。(2)每月至少進行一次互測。測驗題由每位學生出,出試題要按照班級規定的出題大綱,確定試題范圍、試題數量、試題難度、試題覆蓋面和試題分數比例。每份試卷的幾張卷紙必須裝訂在一起,每份試卷的卷頭格式,必須統一寫上出題人姓名,估計分數,每道小題及總分實得分數,留出答題人姓名空格,供答題人填寫。(3)每次互測,90%的學生要達到80分,不足80分者參加補考,另10%的學生補考分數線由自己確定。(4)每月末進行一次備品大檢查,由生活委員檢查各自承包的備品是否清潔,是否完好無損,是否能充分利用。(5)每月最后一天,對照月初的計劃,總結任務完成情況。
4. 制訂其他制度。班主任還可根據本班的需要制訂其他制度,如寢室規范化條例、考勤制度、班費管理制度、獎懲制度等。如有一位班主任和學生一起制訂了如下的考勤制度:(1)考勤范圍。上課、自習、班會、集會、衛生公益勞動等,學校安排學生必須參加的集體活動,均屬考勤范圍。(2)副班長負責考勤并認真做記錄,每周在班內公布,并向政教處報告情況。期末班主任將學生個人考勤統計登載在學生成績冊上。(3)上課鈴響后進入教室為遲到,遲到15分鐘記曠課一節。(4)因病、因事不能到校上課,必須事先(急病則在事后)辦理請假手續。向班主任送交醫生證明,兩天以內上報政教處備案。無故不到校作曠課處理。(5)凡偽造假條者,一經查清,按有關規定予以紀律處分。
班規班紀的制訂,可先由學生參照學校的規章制度,結合本班的實際情況起草,然后小組討論,擬出草案,再在班上通過,最后定下來,并遵守執行。在班規班紀的制訂中,要突出學生的精神風貌、價值觀念、作風、態度等具有人文氣息的內容,給制度以靈魂,使制度人性化。因此,班級制度中的每一項內容都應該在班主任的正確引導下由學生們自己來生成,這樣的制度由于考慮了大多數學生的發展需求才充滿著活力。
(二)組建班級管理機構
班級是一個組織系統,要有一定的組織結構以保證其順利運行。建立有效的班級管理機構也是班級制度文化的重要方面。所謂班級管理機構就是班主任領導下的以班長為首的班委會。班長和班委會成員的產生可以采取競選制和輪任制。班長由學生輪流擔任,班委會由班長提名。學生表決通過,形成一種班主任-班長-班委-同學的管理體制,同學能做的事情,班委不做;班委能做的事情,班長不做;班長能做的事情,班主任不做。每個學生都成為班主任的助手,這樣既減輕了老師的負擔,也發揮了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多層次、全方位的輪流競爭上崗,不僅加強了班級工作透明度,而且增強了學生的民主意識。
在建設班級制度文化時,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問題:(1)必須與上級部門頒布的法規、政策、條例等一致。(2)要符合教育教學客觀規律、學生的年齡特征與班級實際。(3)要注意突出班級目標追求、價值觀念、素質要求、作風態度等精神、文化方面的因素。(4)要師生共同制定。(5)不僅學生遵守,老師也要遵守。另外,我們的制度不要總板著一張冷冰冰的面孔,舉著“禁止”、“不許”的權杖,應更多地采用啟發,誘導的方式,要充滿“人情味”,體現濃濃的文化味。
三、抓精神文化建設――以高尚的精神文化凈化人
“班級文化”的核心內容是“精神文化”,是班級全體成員的群體意識、輿論風氣、價值取向、審美觀念的精神風貌的反映,是一個班級的本質、班級風貌、個性特點、人格魅力的集中表現,具體體現在班風、學風、班集體輿論和班級人際關系等方面。抓住班級精神文化,就抓住了班級文化建設的主要矛盾。那么,在班級工作中,如何培植、建設班級精神文化呢?
1. 塑造積極向上的班級精神。塑造積極向上的班級精神,能夠增強班級凝聚力,充分激發學生的內驅力,使學生有強烈的榮譽感,熱心班級活動。塑造班級精神,可以通過這兩方面來進行:一是設計班級標志物,如班訓、班歌、班微等。通過班級標志物,激勵學生刻苦努力,積極向上,增強集體榮譽感,增強班級的凝聚力。二是通過組建各類興趣小組,如學科興趣小組、寫作小組、閱讀小組、體育小組、美術小組等,開展諸如班級朗誦比賽、演講比賽、晨會、班會、體育比賽、歌詠比賽、春游、秋游等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樹立良好的學風,培養良好的道德品質,弘揚積極向上的班級精神和人生態度。
2. 培養學生對班級的認同感和歸屬感。根據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我們知道,人的更高層次需要是一種歸屬與愛的需要。學生對班級的認同感和歸屬感就是這種深層次需要。培養學生的認同感與歸屬感,可以從這幾個方面人手。一是“嘉獎交流”。班主任經常把班級取得的成績、科任老師對班級的良好評價以及家長的肯定及時與大家交流,提高大家對班級的認同度,讓學生感到在這個班級里學習非常榮幸和驕傲,從而產生自豪感,形成強烈的歸屬感。二是開展豐富多彩的集體活動。心理學研究表明,一個集體若沒有豐富的集體活動,必然死氣沉沉,缺乏活力,進而也無法讓集體成員有認同感和歸屬感。要想讓班級集體充滿活力,讓學生對班級有認同感和歸屬感,必須開展有益的集體活動。如在班與班之間開展演講比賽、辯論賽、文體比賽等。由于比賽是在班與班之間進行的,“我們班”是否贏,自然成為學生關注的焦點。如果“我們班”又贏了,學生有成功的體驗,自然而然,對班級就產生認同感與歸屬感。即使是“我們班”輸了,為了下次贏,大家也要齊心協力出謀劃策,班級自然就有凝聚力。這凝聚力就是班級認同感與歸屬感的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