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9-01 03:44:33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高校教師師德總結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大連大學,遼寧 大連 116622)
摘 要:隨著高校規模不斷的擴大,國家政府部門、教育部門以及財政部門對高校教育投入的加大,使得高校的招生規模和數量在不斷的增加.基于此種社會形勢,高校的教師隊伍數量和規模只能夠不斷的擴張,這樣才能夠逐漸滿足社會的發展需要,因此青年教師的比例在不斷上升.由于高校教師結構在不斷的變化,青年教師的注入雖然為高校教師隊伍注入了新鮮的活力元素,但是在某種方面影響了整體教師結構的發展.這主要是因為青年教師的各種方面的特點使得青年教師在師德師風等建設方面存在著較大的缺陷,某些問題嚴重的阻礙了高校教師隊伍的發展.當前,我們國家內部的教育部門對高等教育的關注度在不斷的提高,這是因為現在高校的青年教師的教學質量和教學水平同國家教育部門制定的要求不相符,所以就必須逐漸的構建和完善高校青年教師師德師風建設機制.這也是改變當前的高校青年教師師德師風建設現狀的重要手段.本文將重點論述高校青年教師師德師風建設工作的基本情況和重要意義,不斷解決高校青年教師師德師風建設過程中存在的重要問題,通過分析當前存在的現象制定相應的師德師風建設對策.
關鍵詞 :高校教育;青年教師;師德師風建設
中圖分類號:G64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260X(2015)05-0230-02
青年教師總體上講具有時代賦予的新特點,普遍擁有較高學歷,基本上是碩士,知識結構新,對新生事物的接受能力強,與大學生心理距離近.[1]就現在的現狀來說,高等教育院校內部的學生數量在不斷的擴招,致使高校教師隊伍中青年教師比例不斷提高,高學歷、不是師范專業教師的比重漸漸上升.根據有關部門的基本統計數據顯示,當前我們國家內部的高等教育學校里面的教師團隊年齡逐漸年輕化,年齡低于45歲的教師比重高達80%,年級低于35歲的教師比重為47%.此種現狀充分的表明,我國高等教育院校內部的教師結構逐漸年輕化,教師隊伍中的新鮮血液在不斷的增多.雖然這種情況比較可觀,但是仍然會有部分的青年教師在師德建設和師風建設等方面有所欠缺,性格方面不適合教育行業、教學不嚴謹等等.這些不良的行為都會影響高校教師隊伍的嚴謹性,嚴重的情況下會損害高校的整體學校形象和信譽.所以,高校青年教師師德師風建設工作在此種情況下愈發重要.
1 高校青年教師師德師風建設工作的基本情況和重要性
1.1 高校青年教師的基本情況
近些年來,我們國家的教育事業在不斷的發展,這就為各種類型高校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環境.不僅如此,經濟實力的上升以及國家財政政策的支持,都為高校規模的擴大和教師隊伍的壯大奠定了良好的經濟基礎.就目前的發展現狀來說,我國的高等教育質量在逐漸的凸顯出大眾化的趨勢,此種局面下.各高校的教師隊伍年齡逐漸減小.許多年輕的教師沒有經過專業性與系統性的師范教育培訓就直接入高校擔任教師,而且在高校教師中占據著較大的比重.這些年輕教師的年紀較小、學歷較高、知識比較新穎、反應能力較快而且發展的潛力巨大,但是在師德師風建設方面存在著些許的缺陷.
1.2 高校青年教師師德師風建設工作的重要性
師德師風是指教職員工在從事教學、管理、服務等教育活動過程中所形成的比較穩定的道德觀念、道德行為規范和道德品質及其行為體現.[2]師德師風建設工作質量在某種程度上能夠體現高校教師隊伍的職業道德水平和學校內部的學習風氣等等,體現著教師教學能力和教學才氣的統一性,嚴重的影響著高校教學質量的提高.
不單單是這種情況,當前高校青年教師師德師風建設工作在高校教師隊伍建設工作中的地位愈發的突出.師德建設與師風建設的基本情況已經影響到各界對高校教學質量的態度,同時也影響了高校為社會提供的服務質量以及高校人才培養的質量.師德師風關系到高校的辦學方向,關系到高校社會服務、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實現,是促進高校改革、發展的重要精神動力.[3]
2 當前高校青年教師師德師風中存在的問題
2.1 青年教師的價值觀念與理想信念等同高校發展不相符
由于國家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較為迅速,使得高校內部的許多青年教師在價值觀念和人生觀念等方面發生重大變化.許多青年教師在社會觀念和價值觀念上的趨向有所不同,在怎樣處理競爭關系、功利關系等方面稍有偏頗.而且,存有大部分的青年教師伴有嚴重的自我主義、拜金主義等方面的思想錯誤.在工作生活遭遇不快時,會將自身放在首位,以自我發展為中心,缺乏對國家、社會的使命感以及為大學生的成長和成才服務的事業心.[4]
2.2 青年教師在工作與日常生活等方面合作意識較差
團隊精神是一種群體內驅力,體現著團隊的協作精神和戰斗力,是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核心要素和創造團隊業績的重要條件.[5]由于當今社會的發展趨勢呈現競爭化,加之許多青年教師在家中屬于獨生子女,這就愈發的促使青年教師功利化和自私化.教師同教師的競爭性加強,反而其合作意識和團隊意識比較薄弱.有的教師為了展現自我,無視與別人的交往,缺乏與他人在教學上的探討,導致教學過程脫節孤立、學生掌握的知識支離破碎.[6]不僅如此,還有的教師的性格比較孤僻,容易沉浸在自我世界中,與其他教師的溝通交流甚少,忽視了合作的重要性.
2.3 在教書育人和科研創新方面缺乏端正的心態
由于時代的發展較為快速,教師對科學研究和學術研究以及教書育人工作帶有一定的浮躁情緒,這就使得在師德師風建設過程中存在著叛逆心理.在教學中態度不夠嚴謹,對待自身的教學工作保持得過且過的心態,在備課和講課的過程中投入力度較少.有的時候沒有遵守教學計劃和學科特點開展授課工作,在課堂上隨便的應對、照本宣科等.在學術研究方面,急功近利,只顧完成研究任務,輕視了教學工作的嚴謹性.
3 提高高校青年教師師德師風水平的對策
3.1 積極轉變青年教師的價值觀念和理想信念
有關師德師風的理論是教師對教育教學實踐經驗教訓的總結和提煉,也是人民教師進行職業道德修養鍛煉的指導思想.[7]高校青年教師要積極學習相關方面的理論知識,只有這樣才能夠指導青年教師的行為,幫助青年教師樹立正確的教學觀念和價值觀念.青年教師在今后的教學生活中,才會有意識的改變自身的心態,逐漸加強師德師風建設工作力度,將優秀的師德師風建設工作者作為自身的發展榜樣.
3.2 高校要積極構建師德師風建設工作氛圍,進而引導青年教師工作
高校在日常的教學生活中,要積極構建師德師風建設工作氛圍,幫助青年教師轉變自身行為與態度.積極開展多種形式的建設活動,提高青年教師的政治覺悟和行為意識,利用科學的輿論導向來抵制不良師德師風的出現.對于優秀的教師進行表彰,以此來鼓勵青年教師奮發向上.
3.3 將師德師風建設情況納入教師考核工作
學校要制定切實可行的師德建設規劃、教師職業道德規范等制度,對師德建設目標、組織實施、保障措施、考核評價、獎勵辦法等提出明確要求,充分發揮規章制度的約束力,使師資隊伍建設科學化、規范化、制度化.[8]積極運用各種激勵機制來激發青年教師的建設工作,完善相關方面的考核制度,為青年教師的發展提供公平、公正的發展平臺.
4 結論
隨著我們國家改革開放進程不斷的加大,我們國家的高等教育水平伴隨著經濟實力、科學技術水平以及其他方面的能力的提高而提高.青年教師逐漸的在教師中比重的加深,顯示著我國的高校規模在不斷的擴大,而且高校教學隊伍也在不斷擴大,教學隊伍逐漸呈現年輕化.所以,提高青年教師師德師風建設質量成為高校管理工作中的重點.
參考文獻:
〔1〕沈嵐,邊麗.關于高校青年教師的現狀及培養的思考[J].國家林業局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3(04):11-13.
〔2〕張寶梅.初探高校教師職業道德現狀、原因分析及其解決辦法[J].中國電力教育,2014(02):230-233.
〔3〕謝麗嫻.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對高校青年教師師德師風建設的價值引導[J].高教探索,2011(04):70-73.
〔4〕王炳杰.關于高校師德師風建設的思考[J].赤峰學院學報(漢文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01):121-123.
〔5〕楚穎惠,劉京娟.科學發展觀指導下的高校青年教師師德建設研究[J].教育與職業,2010(21):34-35.
〔6〕唐陳紹,甘益甜,謝曉波.基于學生眼中的高校師德師風狀況調查分析[J].時代金融,2011(23):45-46.
關鍵詞:教師隊伍;師德;師風
古人對教師的職責概括為:傳道、授業、解惑。這僅是指出了教師“教書育人”職責中教書的一面,而我們日常掛在口頭上的“為人師表”則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人格上的要求。面對教師師德師風建設這一系統工程,高校教師唯有繼承前人的經驗,開創新時代的師德師風建設新機制,不斷創新工作方法,營造教師的良好教風氛圍,加強教師師德的重點—職業道德建設和日常的工作作風、生活作風建設,最終實現教書育人的目標。
一、正確認識師德和師風建設二者的關系
師德即教師的職業道德,它是教師的道德意識、道德關系和道德活動的總和,是教師素質的核心部分;師風,是教師的人格特征、精神面貌及氣質作風的表現,是師德外化的主要形式[1]。高校教師在日常教學科研中所應具備的德才識,缺一不可,由此,同志時任總理期間在講話中要求廣大教師要“充滿愛心,忠誠事業;努力鉆研,學為人師;以身作則,行為示范”,對當前教師師德師風做出了科學的闡述。
二、目前高校師德師風建設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高校教師的師德師風教育有其區別于一般的中學教育和社會職業培養類的特殊性,那就是高校教師群體變化的一些特點導致師德師風建設的起點較高,難度加大,尤其是市場經濟帶來的一系列負面影響、西方消極思想和多元化價值觀念的沖擊,隨著社會轉型步伐加快所帶來的思想觀念轉變、壓力加大等諸多因素的影響,在高校師德師風建設中伴隨著出現了一些問題,部分教師身上流露出一些不良傾向。
1.無明確的職業定位,不思進取。教書成為部分高校教師謀生的手段,日常教學僅停留在課本上,無心鉆研。即使搞科研,也沒有從深層次自身建設方面著手,沒有關注對教材的深挖、對授課方法的創新和備課內容的更新,不能夠跟隨時代變遷站在所授課程的科研前沿,與生活實際聯系不緊密。
2.不甘現實,不甘寂寞。身處文化氣息濃厚的大學校園,部分教師卻注重于科研項目所帶來的社會效益,不能將學校教育的核心——育人目標放在首位,不注重除學科外的人才的全面培育,甚至在課堂上大談社會上的不良現象,導致師德師風失范,引起一系列問題。
3.道德缺失嚴重,崇尚拜金主義。陶行知先生說過,教師的服務精神,系教育的命脈,金錢主義,最足破壞教師職業的尊貴。[2]近幾年,隨著各高校人事制度的不斷完善,大量高水平人才的引進,碩士,博士人才本來是提高學校教學水平的重要力量,但是隨著擴招,教師培養與師德建設等教育工作的明顯滯后,使原本渴望得到較高經濟回報的這支力量,在現實面前落差巨大,之前求學期間的投入與目前的收入等形成鮮明對比,再加上物價的飛速上漲,導致青年教師生活壓力大,努力謀求從事第二職業,以增加收入提高生活水平,這勢必影響本職工作的精力和時間投入,從而使教學工作表現得成了兼職。
4.偏重科研,忽視教學和管理。高校育人目標的核心是教學與管理工作,尤其在培育人才的全面發展方面,要求廣大教師要切實承擔責任,履行使命。現實的情況是,高校教師在繁重的授課任務面前,承受著職稱評定的壓力,出科研成果成為唯一途徑,于是高校教師為了保證按期通過職稱評定,埋頭于科研,苦思冥想做論文,而無心鉆研與科研有密切聯系的教學工作與學生管理,上課隨意散漫,不注重形式,不注重內容方法傳授,往往造成學生一知半解,在學生中造成了不良的影響。
這些問題都要求我們進一步更新德育觀念,創新德育方法,充分發揮外部引導與自我教育的作用,更有效地促進高校師德師風建設。
三、加強對教師的教育和引導,應注重培養教師樹立遠大的生活目標,為師德師風建設奠定良好的思想基礎
同志在2007年全國優秀教師座談會上“希望廣大教師淡泊名利、志存高遠。高尚的師德,是對學生最生動、最具體、最深遠的教育。廣大教師要自覺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帶頭實踐社會主義榮辱觀,不斷加強師德修養,把個人理想、本職工作與祖國發展、人民幸福緊密聯系在一起,樹立高尚的道德情操和精神追求,甘為人梯,樂于奉獻,靜下心來教書,潛下心來育人,努力做受學生愛戴、讓人民滿意的教師。”作為高校教師,就應該行為典范,勝任教師職務,知其然,要更知其所以然。通過教師優秀的師德師風建設,引導教師加強政治理論學習,堅持以中國化最新理論武裝頭腦,以先進的教育理念引導教師,將科研與教學工作齊頭并進,不能重此輕彼。培育教師成為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的堅定踐行者,引導教師牢固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積極探索創新途徑,加強對青年教師的培養與教育,把師德教育作為重要內容列入培養范圍,開展多樣化實踐活動,通過持續不斷的思想道德教育,鍛煉和培養出一批具有遠大奮斗目標、熱愛教育事業的道德高尚的高校教師隊伍。
四、加強教師自身教育,內練素質,外樹形象
教師職業道德的自我教育,甘于寂寞,以平常心來對待自己的職業。早在1922年,陶行知先生就指出:“教育者應當知道教育是無名無利且沒有尊榮的事。教育者所得的機會,純系服務的機會、貢獻的機會,而無絲毫名利尊榮可言。”[3]
第一,要掌握扎實的學問根基。在全面了解本學科專業知識的基礎上,有宏闊的眼光,具備高度的文化教養和藝術感悟能力,通過教師的外在風度和內在學問的結合,感染受教育對象;用自己良好的道德行為影響、啟迪和感化學生的心靈,通過知識的傳遞,塑造學生的靈魂世界。
第二,要具備創新的思維。大學教師在教學中要避免照本宣科,真正要做到對每章節內容的把握和升華,縱向敘述,把握規律,善于總結,不斷突破,才能理順課堂教學與科研的關系,在教學基礎上形成自己的科研方向,實現理論的突破。
第三,大學教師要具備過硬的表達能力。一個具備了過硬的表達能力的教師才能收到好的教學效果,實現教學相長。
第四,熱愛學生。正確處理師生關系、教學與科研的關系以及集體利益和個人利益的關系。引導教師樹立先進的教育理念,著眼于全體學生的培養,著眼于學生的全面發展,真正做到關心學生,尊重學生,嚴格要求學生,用高尚的思想和偉大的人格魅力影響感染學生。
第五,密切合作。培育全面發展人才的高等教育這一戰略任務,不能光靠單個教師的力量完成,而是靠教師群體的力量才能完成。青年教師不僅要在不斷提高個人的業務水平和工作能力方面下功夫,更應該虛心向老教師學習,在教學實踐中突破自己,不斷鉆研,用豐富的經驗、精湛的業務能力實現高校教師整體的工作目標。
高校教育工作者,在新的時期只有不斷加強教師師德師風建設,才能順應時展。尤其是在網絡時代、信息時代的大背景下,知識更新日新月異,學生學習方式和人格多元化,作為傳授知識的教師,更應該做好“世異則事異,事異則備變”,時刻準備著迎接新形勢的新挑戰,塑造新時期的師魂,才能落實國家教育方針和實現教書育人目標。
參考文獻:
[1]平建光.師德與師魂[J].正德學院學報,2006,4(2):56-59.
[關鍵詞]師德師風;青年教師;民辦高校
一、民辦高校青年教師現狀
當前,我們國家面對一個實際問題,就是目前民辦高等學校教育的迅猛發展,這一現象帶來的趨勢是存在著一大批的青年教師不斷加入到民辦高校教師隊伍中。也就是說,民辦高校中青年教師在整個民辦高校教師隊伍中占有主導地位,青年教師是數量上最多的老師,是民辦高校的生力軍,也是高校教育的接班人,伴隨著民辦高校青年教師隊伍的日漸增大,在學校的各個崗位,例如:教學、科研和管理等,發揮著越來越多的作用,十分重要。
民辦高校青年教師他們中的大部分人由于剛剛離開學校踏足社會,角色轉變過快,辨別能力較弱,對教師的職業道德理解不夠深刻。民辦高校青年教師隊伍整體素質較好,具有新時代下賦予的新特點,但也有一些青年教師在工作和生活上的表現,與社會對他們的期望值仍然存在一定的差距。民辦高校青年教師,是高校的隊伍中的生力軍,民辦高校的終極目標,也是在高等學校的教育教學中,培養青年教師,讓他們成為和公辦高校一樣有著豐富教學經驗、科研經驗的優秀教師,然而他們中的大部分由于民辦高校的新型化,其中民辦高校青年教師的知名度也較低。大部分還是碩士、博士畢業不久的研究生,對于高校的工作來說,新鮮、陌生、經驗不足,而且對教師崗位的價值定位由于經驗上的欠缺從而缺少信心,思想上,對國家、對時事政治的態度表現出一些漠不關心和消極的態度缺少政治覺悟上的進取心。
二、民辦高校青年教師特點以及存在的問題
鑒于民辦高校青年教師的上述問題,加之當前國際國內社會對這一群體的關注程度不夠,雖然進行了一定的探索和研究,但尚未形成針對性強、特點鮮明的民辦高校師德師風建設體系,更談不上對這一體系進行細化研究的建設的評價標準。因此,研究民辦高校青年教師師德師風建設的評價標準和體系對于民辦高等學校青年教師以及學校本身的師德師風建設具有十分重要意義。
(一)師德師風建設思想意識薄弱
目前,全國的高等學校都在進行師德師風建設活動,在針對青年教師師德師風的建設上,大部分年輕的教師在思想意識上對師德師風的理解有些狹隘,認為師德師風搞的是形式主義,大沒有必要,而且有的性格上自我的老師,還認為自己已經師德師風的方面做得很好,只要抓好教學,只要完成正常的教學工作和學習,認為每天完成自己的教學任務就等于完成自身關于師德師風的素養訓練,不參與師德師風建設的相關活動。由此可見,思想意識薄弱,沒有真正意識到師德師風建設在自身、在學校、乃至社會國家意義上的重要性。
(二)為人師表意識淡薄
目前民辦高校院校的青年教師中的大部分都是獨生子女,獨生子女的共性就是有著非常明顯的自我特質,通俗的講法也就是“個性”,講究穿戴個性,講究自我意識,很多層面上、活動中都突出自我,并且在教學工作中在言談舉止上標自我放任,學生工作中不重細節,沒想過要以身作則,給學生樹立標尺,“為人師表”的意識相當淡薄,沒有樹立高尚的職業道德觀念,只管教書,不管育人,這種情況十分多見。
(三)重理論輕實踐
當前,民辦高校青年教師,要求多元化多層面,多方位的應用型人才,比如說“雙師型教師”,要求我們的老師,除了豐富的專業知識,還要有大量的實際操作能力,也就是實踐經驗,然而民辦高等院校大部分的老師,特別是青年教師有著直接從學校到學校,從在學校學習到在學校工作的職業發展模式和路徑,他們中的大部分,有著豐富的理論知識,缺少的是社會的實踐,這現象最直接的導致了老師在給學生上課時理論知識過多,實踐方面自己也一知半解,導致學生畢業后實踐能力不足,面對今后的工作崗位,力不從心。
(四)崇尚個人利益,追求經濟
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從事的是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業,但是很多青年教師自身意識上缺少這種價值觀的認同,并不是過分教育事業中的這一種價值觀的體現,僅僅只把它當作一種謀生的手段,一份可以獲得收入的工作,特別是青年教師大部分八零后和九零后,有著成家的需要,在目前物價上漲,有著房子壓力的年輕人,大部分青年教師的收,滿足不了自己以及家庭的所需。因而拜金主義思想滋生,每當學校的教學工作任務分配下來時,第一個想法并不是教書育人,而是金錢回報,更多的思考是是否與付出等值。
三、完善和創新教師評價體系
民辦高校師德師風評價標準體系需要充分的完善和健全,這樣會在社會層面上產生十分積極的效果,這種評價筆作準體系的建立健全十分必要,不然便會產生負面的效果,會產生連鎖反應,會在教育事業上有著不好的影響,因此,建立民辦高校教師,特別是青年教師師德師風評價標準體系,對學校乃至社會層面上的師德師風思想方面制約都有著促進和制約正反兩方面的作用。
(一)思想政治方面
民辦高校青年教師作為一名高等民辦學校的青年教師,也作為特殊性青年教師代表,特別是民辦高校青年教師中的一些黨員教師,思想政治上,時刻與黨和政府保持高度一致。在思想政治、業務素質等各方面都要盡力嚴格要求自己,例如:教學工作的嚴謹性、教學后續工作的主動性等等。深刻的意識到自己作為一名人民教師,更是高等學校教育工作中的一只重要隊伍,教書育人的工作也是為實現偉大的“中國夢”做出的重要力量。
(二)教育教學方面
民辦高校青年教師應當牢固地樹立愛崗敬業的思想,有獻身學校教育事業的志向,獻身教育,三尺講臺,作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高校教師應該默默耕耘,無怨無悔,有著高昂的教學工作的熱情,對待學生言傳身教,一視同仁,在學生中樹立良好的口碑,在自己的職業規劃上有著開拓進取的精神。
(三)科研方面
民辦高校青年教師應該積極走“以科研促教學,教學科研相長”的路線,尤其是新課程改革的理論,提高教師的自身修養和思想認識。值得肯定的是,民辦高校處于迅速發展的時代,民辦高校大量錄用,青年教師進入到校園,很多沒有較多的培訓項目,直接上講臺接觸一線教學工作,對其的考核,多是也大多停留在科研課題、、等層面,這種純粹以科研數量、質量來只能對青年教師數標準化的考核和評價是否扭曲了鼓勵年輕教師搞科研、教研的原有目的。應當并立而行,以教學促科研,科研深層次幫助教學的,互相推進,相輔相成。
(四)雙師型師資隊伍的培養
現在很多高校都推崇雙師型教師,從某種意義上十分可取,比如在技術方面,取得社會上的一些資歷認可,完全可以作為教學的有力支撐,雙師型的師資隊伍的加入,可以有效地改變和替代一些數量評價。比如說:教學評價要看這個教師在教學上的教學效果和學生的對這個老師的反映以及受歡迎程度,似乎成了學生檢驗教師教學滿意度的唯一標準,但評價是老師看不到的,往往存在一定的避重就輕。如果是雙師型的老師可以采取技術手段和科研與教學評價并行的方法,這樣既考核這個老師的技術水平和專業能力,又可以看中專業性,得出較為綜合的評價結果。樹立和推廣師德典型的示范效應
(五)樹立師德典范,建立完善的機制
對于民辦高校,人才眾多,大部分青年教師,學歷較高、朝氣十足、競爭意識很強,對于自己未來的生活有著很多的憧憬和向往,樹立師德典范,要注重對青年教師師德師風的樹立,發揮師德榜樣,典型的力量作用,使得整個年輕群體有著可以參照的模板,促進民辦高校青年教師道德情感的升華。師德典型榜樣的樹立不僅僅是來自于生活,是實踐教學、教學管理、教研科研的典型示范,要讓榜樣來自生活,來自周邊,讓民辦高校青年教師有著這樣的認識,自己也可以做得很好,追隨者榜樣的腳步,鞭策自己努力進取和促進青年教師自身發展的腳步。
關鍵詞:大眾化 成人高校 師德培養
21世紀是學習型社會,自從高等教育邁入大眾化階段后,成人高等教育在獲得極大發展的同時,也面臨新一輪的挑戰,這其中,教師隊伍的師德建設就是一個很重要的方面。隨著成人高等教育的不斷發展壯大,學生人數的增加和層次的參差不齊等對教師的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需要具備的不僅僅是過硬的專業知識功底,更重要的是要有堅定的責任心和使命感,有崇高的師德修養。成人高等教育是特殊的高等教育,學生人數基數大、年齡差異化大、文化程度差別大,學生具有一定的社會工作經驗、對知識的渴求度更高,相應地,對成人高校的教師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大多數成人高校存在兼職教師比專職教師人數更多的情況,而如何進一步提高成人高校教師的師德素養,使之能與新世紀成人高等教育的發展相適應,是確保新時期成人高等教育質量提升,培養適應當代社會發展進步和國家建設所需各類高、精、尖人才的關鍵。
1 大眾化時期加強成人高校師德建設的必要性
赫爾巴特說:“教育的唯一工作與全部工作可以總結在一個概念之中――道德。”其實說的是潛移默化的影響。因此,師德在教育工作中顯得尤為重要。教師是立校之本,師德是教育之魂。教師的職業道德對學生起著潛移默化的影響,進而影響教育質量的發展。《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中指出,建設一支具有良好政治業務素質、結構合理、相對穩定的教師隊伍,是教育改革和發展的根本大計。黨的十六大報告強調指出,要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提高教師的師德和業務水平。《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中也對新時期成人高校的教師隊伍建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黨和國家對教師隊伍提出的這些根本要求,給成人高校的師德建設提供了強有力的思想保障,為學校師德建設指明了方向。
按照以往其他國家進入高等教育大眾化階段的經驗來看,隨著高等教育規模的擴大,教育的功利性趨勢也會逐漸加大。成人高等教育由于學生來源的多渠道和學生年齡、素質的多樣性,使得教師必須具備多樣化、多層次、寬范圍的專業知識底蘊。更重要的是,成人高等教育的學生基本都具有很強的社會性,這樣導致成人高校的教師必須具備比在普通高校更強的職業道德素質,以應對這些復雜性的學生。要應對高消費的誘惑,正確處理好收入差距造成的心理影響,正確處理好社會世俗風氣進入校園帶來的不良影響,這些都是加強師德建設非常迫切的要求。另外,成人高校要更好地發展,就必須按照一定的市場化方式來運作,這樣導致成人高校的市場功利性色彩偏濃。因而,成人高校教師隊伍在加強師德建設時就必須考慮到功利性色彩的影響。現如今有些青年教師“缺乏獻身教育的事業心、缺乏要求進步的追求、缺乏刻苦鉆研的精神,教育學生缺乏循循善誘、缺乏以身作則觀念、缺乏關心集體、他人的熱忱”等等在大眾化時期表現得更加明顯。基于這些,就必須加強成人高校教師的師德建設。
2 大眾化時期成人高校加強師德建設的方法和途徑
成人高校師德建設和業務素質建設其實是同等重要的,具體而言,加強成人高校的師德建設,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2.1 加強職業道德教育,建立正確的師德素養導向
良好的師德仍然是成人高校良好教師的首要條件,沒有園丁式和孺子牛式的教師,就不會有好的教育成就。“‘德’是做人的根本,是成人高校教師思想政治素質的保證,也是成人高校教師才、學、識等基本素質發展的內部動力。”目前,要從增強青年教師的敬業意識、提高育人水平、塑造師德風范入手,切實把青年教師的師德建設落到實處。尤其是對青年教師,要管理從嚴,從青年黨員教師抓起,使其起到帶頭作用,認真學習社會主義教育觀。可以不間斷地舉行關于教師職業道德的講座論壇、研討會,舉辦有關教師操守的聯誼會等等。
2.2 建立健全監督制約機制,在良好的規范約束中提高教師職業道德素養
無規矩,不成方圓。有了嚴格的規章制度,教師在教育過程中才能有章可循、有度可行,才能恪盡職守、嚴謹治學。例如,通過制定《教師行為守則》,培養教師師心慈、師志堅、師風正、師業精、師儀端的道德品質;制定《教師課堂教學規范》、《教師日常行為規范》、《教師定崗定編聘用規定》等,培養提高教師教書育人和遵章守紀的意識。將所制定的規章制度作為教師聘任、評優、職稱評定的依據。同時,建立起“學員―教務處(學生科)―學校”三級監督評價機制。把評價結果反饋到教務處之后,由教務處生成報告,上報學校評價結果,學校針對評價結果制定行之有效的提升辦法。
2.3 加強教師自身師德修養,增強教師提高師德的自覺性
古時知識分子的抱負是“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修身放在第一位,是基礎,指明了自身道德修養的重要性。成人高校無論是專任教師還是兼任教師,在教學上都具有很大的自主性,而且在外調研的時間也很多,教師自覺重視和加強自身的職業道德修養就顯得很重要。“師德作為教師行為規范,主要通過教師內心信念起作用,它依靠于教師在師德修養過程中的自我意識和自我覺悟。”在教育愈加功利性的今天,教師更應努力提高自身的道德自律性,做到言行一致、甘于平淡、甘于奉獻,以崇高的人格魅力熏陶和影響學生。特別是在成人高校,師生在一起教與學的時間不像普通高校那般長久,在完成正常的教學任務的同時,和學生相互交流時就需要注意言行舉止。
2.4 加強社會宣傳力度,努力提升教師公眾形象
隨著成人高等教育辦學規模的日益擴大,教師數量的日益增多,一系列培訓班、函授班等形式的教育也多了起來,教師出入學校,進入社會教學的機會更多,公眾形象的重要性不言自明。學校單方面的宣傳,不足以使教師的公眾形象得到提高。如,可以通過制作高質量的教師授課視頻,對學生評價高的教師進行廣泛宣傳等。教育不是功利性行業,教師不是賺錢的職業,教師的形象更不是短時內就可以形成并延續的,它需要學校和社會的共同努力。
2.5 提高教師待遇,改善教師生活條件
成人高校針對性比較強,教學任務集中,學生普遍都是具有較強實踐能力的社會人才,這類學生普遍都具有良好的生活條件。以往成人高校教師待遇不高,有些教師難免會產生功利心理,進而盲目追求個人收益,而忽視了最重要的教學和職業道德。另外,這類學生一般都要解決工學矛盾,當然也有一些學生是為了拿文憑,而為了能夠順利完成學業,會有各種各樣的投機取巧行為出現,這就要求教師要能夠抵受住利益的誘惑,樹立正確的利益觀。要做到上述要求,提高教師待遇,改善教師生活無疑是一個很好的選擇。一方面,降低了教師受利益誘惑的風險,生活條件得到改善后,可以全身心地投入教育教學工作中;另一方面,也可以無形中使教師樹立正確的教師職業道德觀,認真履行“傳道、授業、解惑”的教師本職。
總之,在高等教育邁入大眾化階段的今天,成人高校應注意教師職業道德的培養。教師需要具備的不僅僅只是淵博的專業知識和技能,職業道德的養成和堅持更是一項長期的任務和工作,這不但是對日益擴大的成人高等教育規模負責,也是對成人高等教育保持一貫的高質量負責。只有良好的師資才能培養優秀的學生,這項工作的完成,需要學校、教師、社會的共同努力。“只有將自律與他律有機結合起來,師德建設才能落到實處。”相比普通高校,成人高校教師面對的學生的復雜性程度要高得多,受到的沖擊更大,教師需要更高的自律性,也需要更多的社會監督和學校制度保障,只有多管齊下,收效才會顯著。
參考文獻:
[1]常虹.重視青年教師師德教育[J].江蘇教育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1996,(2).
[2]童廣運.成人高校師德建設的現狀和對策思考[J].中國成人教育,2007,(17).
[3]王銳.新世紀成人高校教師素質要求之我見[J].淮北煤師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1,(2).
開展高校師德建設,需要一個由選拔、教育、評價、宣傳、激勵、監督等各方面工作共同構建的全方位立體式框架體系。其中,高校師德宣傳工作具有教育引導、營造氛圍、激勵推進等功能,在新時期高校師德建設工作中有著特殊的重要意義。師德作為一種社會意識形態,既有歷史的傳承性,又具有鮮明的時代性,因此筆者認為,新時期高校師德宣傳的內容應該體現多樣化和時代性特征。概括而言,包含以下4個主要方面:
正確的指導理論和崇高的理想精神
高校教師的根本職責是培養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這就要求高校在師德建設工作中,必須堅持以為指導思想。指導思想是立黨立國的根本指導方針,也是高校師德建設的指導理論和靈魂。只有用理論新成果武裝頭腦,才能形成和確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才能確立崇高的理想和堅定的信念。
高校師德宣傳還應將形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弘揚民族精神及改革創新精神作為基本內容。共同理想是凝聚國家、民族的精神動力,高校教師只有將國家和民族的共同理想內化為自己實現人生價值的動力,切實把個人理想和國家、民族的追求統一起來,才能成為愛國精神、民族精神的傳承者和傳播者,才能甘愿為人民全心服務,為教育事業孜孜以求,為祖國發展勇于創新。我們大力倡導的方永剛精神、毛二可精神、王選精神,正是師德建設指導理論和理想精神的鮮明體現。
明確的法制規章和師德規范
師德建設是一個系統工程,它與社會政治、經濟、科技和文化的發展有著密切聯系,其中教育法制規章是師德建設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環。師德建設只有在師德立法的支持和配合下,才能增強自身的力度和強度,因此,完善的教育法制是師德建設的前提。師德是教師的道德品質和行為準則的總和,而法律是由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的行為規范的總和。就對教師行為的約束來說,法律是最低限度的師德命令,所以我們可以認為,法律規定的教師義務是師德的底線,而教師自覺守法必然成為師德建設的基礎。盧梭在《社會契約論》中說:“一切法律之中最重要的法律,既不是銘刻在大理石上,也不是刻在銅表上,而是銘刻在公民的內心里,它形成了國家的真正憲法。”在這個意義上,相關教育法律規章和教育制度的宣傳就突顯出其重要性:只有通過對有關教育法規的宣傳和普及,讓廣大教師了解法律內容、領會法律精神,廣大教師的教育法治意識才能得以有效培養、教育和熏陶,他們才能進一步遵循法律要求,履行法律義務,乃至形成自我規范,將法治觀念等內容內化為主體素質。
在宣傳師德規范的同時,高校的師德宣傳還應增加對教師職業規范的宣傳內容。在美國等國家,教育工作者有其自己的職業宣言,如美國的《教育者誓詞》:“我在此宣誓,我將把我的一生貢獻給教育事業。……為了忠實地完成這一職業義務,我保證做到努力鉆研所教內容,不斷改善我的教育實踐,并使在我教導下的學生能夠不斷進步”。職業宣言使教師具有歸屬感和凝聚力,從而形成遵循宣言和師德規范的自覺性和自動性。
高校教師職業道德規范是以法律為準繩、以教師職業特點為基礎,對教師職業道德和職業行為進行規定和管理的準則。雖然還未出臺統一的高校教師職業道德規范,但我國絕大多數高校在師德建設工作中都結合實際,制定了各自的教師職業道德規范,并通過多種途徑加以宣傳,以加強對教師職業道德和職業行為的管理。各高校的師德規范都為各自學校的師德建設提供了法規性基礎,也形成了以制度規范教師行為方式的良性模式。在今后的師德建設工作中,高校還應進一步強化師德規范的宣傳力度和宣傳形式,使其更加深入人心,化為教師的內在自覺和自律。
悠久的傳統美德和新時期嘉言懿德
中華道德是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上下五千年的歷史長河中凝結出許多優秀思想和精神。這些道德精華不僅在古代哺育了無數英雄豪杰和仁人志士,為民族和國家的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而且在當代依然具有強大的生命力,對當代教師的師德師風建設具有重要的影響價值。中國自古就有尊師重教的淵遠歷史,經過歷代淘洗和積淀的傳統道德精華,如楊雄“師者,人之模范也”的定義,韓愈“師者,傳道授業解惑”的詮釋,以及歐陽修“古之學者必嚴其師,師嚴然后道尊”等都可以融入新時期高校師德建設工作中,為當代高校教師提升自身師德水平提供豐富給養。20世紀90年代,地處孔子故里的曲阜師范大學就結合自身的地域歷史人文優勢,將中華傳統道德教育貫穿于高校師德建設工作。他們將優秀傳統道德教育與愛國主義教育相結合,歸納出為國征戰、安國政治、惠國獻才等10大類內容,結合古今愛國志士的事跡、語訓、詩詞等形式,增強廣大教師的愛國情感;將中華優秀傳統道德與提升高校教師師德修養相結合,以修身為基礎加強個人品德修養,以齊家為中介強調戀愛、婚姻和家庭倫理道德,以治國為目標突出公德、師德和愛國主義,初步探索出借鑒傳統道德精華塑造師魂師風的一條創新之路。
高校在師德宣傳工作中,不僅要大力弘揚中外傳統道德精華,而且還應該全面彰顯新時期形成的嘉言美德。2006 年,總書記提出以“八個為榮、八個為恥”為主要內容的社會主義榮辱觀,就是系統總結和高度凝練的新時期道德規范,既契合了當前高校師德建設的現實要求,豐富了當代師德的內涵,又為高校的師德師風建設等提出了指導方針,樹立了具體的道德標準和價值目標。為了落實中央《關于深入學習實踐社會主義榮辱觀大力加強思想道德建設的意見》,高校紛紛開展學習宣傳,按照社會主義榮辱觀的要求加強師德建設,引導廣大教師學為人師、行為世范,用自己的模范言行影響和帶動學生。在北京工業大學,學校不但組織教師沙龍活動以交流社會主義榮辱觀學習心得,而且還面向廣大師生大力宣傳報道具有代表性的師德楷模事跡,取得了良好的反響。因此,在新時期師德宣傳工作的完善過程中,我們應不斷總結和提升當代高尚師德并加以宣傳推廣,進而產生更為深遠和廣泛的影響。
高尚的師德楷模及其先進事跡
高校在教書育人的辦學過程中,不斷涌現出一批德高望重的專家學者和執著于教育崗位的普通教師,他們政治立場堅定,思想境界高遠,學術造詣深厚,職業道德高尚,是莘莘學子學習的榜樣,也是廣大教師效法的楷模。在新時期師德宣傳工作中,學校應做好典型引導工作,充分發揮師德標兵的模范作用,發揮先進事跡的帶動作用,在校園內經常性地開展對優秀教師的宣傳,不斷發現和推出師德典型,使師德建設學有榜樣,落到實處。2005年,教育部號召全國廣大教師和教育工作者向北京大學教授孟二冬同志學習,2006年要求各地高校采取多種形式深入學習貫徹總書記給孟二冬同志女兒的回信精神,均體現出師德楷模的典型引領作用。在不斷線的宣傳報道中,廣大教師深刻感動于孟二冬淡泊名利、無私奉獻的師德師風,受到了一次深刻的師德教育。
在不斷完善師德宣傳工作的過程中,高校一方面應進一步挖掘具有普遍意義的好思想、好經驗、好作風、好做法,大力弘揚更多的師德先進人物;另一方面,也應適當有度地引入警示教育宣傳,對社會上某些觸犯教育法規、違背師德規范的人、事、物進行旗幟鮮明、立場堅定的通告警示、引發討論,使教師感受集體導向的思想洪流和社會約定俗成的規則規范。
可見,師德宣傳內容豐富、形式多樣。在宣傳工作中,對于具有普適性的師德內容,應面向全校教職員工進行全面宣傳,但也應堅持分類指導、區別對待的原則:針對工作在教學科研一線、機關管理崗位和后勤服務崗位等承擔不同教育教學工作任務的教師,針對剛剛參加工作和已經工作多年的新、老教師的不同特點,有所側重、有的放矢,確保取得良好的師德宣傳效果。
參考文獻:
[1] 劉愛蘭.《新形勢下高校師德建設的內涵與對策探析》[J].《湖南商學院學報》2007(10).
[2] 戴亦明.《論教育法制與師德建設》[J].《寧波教育學院學報》.2005(6).
關鍵詞: 師德建設 綜合素質 師生關系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大計,教師為本;教師大計,師德為本。高校師德師風建設就是學習實踐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人是社會發展的主體,以人為本是教育的本質所在,教育的最終目的是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人的全面、自由發展是社會進步的最終目標。以人為本是科學的教育觀,高校堅持以人為本就是體現以學生為主體的思想,讓學生深切地感受到以人為本的關愛。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每一個學生都是不同的個體,來自不同家庭及社會環境。高校是大部分學生學校生活的最后一站,他們最終會從這里走出校園、走向社會、走向每個不同崗位,影響甚至改變我們的社會及生活。我們應該尊重每個不同的個體,仔細聆聽他們的心聲,發現他們的渴求,發掘他們的潛能,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最終實現自我價值。如何才能做得更好?這是需要我們反復思考的重要問題。
從一名專業教師角度出發,我所理解的師德師風就是教師的職業道德修養及其表現出來的思想和工作作風,包括對政治的關心和了解、對職業的熱愛和投入、對同事的團結和合作、對學生的尊重和愛護、對學術的嚴謹和進取,以及對自己的要求和自律等綜合狀況。愛國守法、敬業愛生、教書育人、嚴謹治學、服務社會、為人師表是高校教師最基本的要求。
加強教師教風建設是加強師德師風建設工作的核心。教風、學風、校風是一個相互影響、相互促進的統一體。教風對學風起主導和決定性作用,教風與學風的互動融合形成良好的校風,因此,教風和學風是校風的基礎,而教風是高校學風、校風建設的關鍵。在高校,教師是學校辦學的主體和依靠,同時是從事教學和科研的主力,教師必然在校風、學風建設中起主導作用。教師良好的教風對學生形成良好學風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教師對學生智慧、意志和情感全面發展起到極大的導向作用。必然要求教師自身有良好的綜合素質,如淵博的知識、高尚的人格、敬業的精神等。教師師德直接關系我國廣大勞動者尤其高級人才的培養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實現。高校教師應秉持教書育人的基本觀點,既傳授專業知識又注重學生品德培養,對學生學習嚴格要求,培養嚴謹的科研態度和扎實的工作作風,有基本的科學素養;在科研工作中不弄虛作假,在論文寫作中杜絕抄襲。
我作為一名普通的高校教師一直堅持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全面認識人、關愛人、教育人、尊重人,開發人的心智,提升人的道德水平,追求對人本身的關懷。同時注重師德建設,落實師德師風規范,認真貫徹黨和國家的教育方針,熱愛教育事業,維護學校利益,關心集體,自覺提高思想道德修養,為人師表、愛崗敬業,積極探索并遵循教育規律,嚴謹治學。自覺肩負起“立德樹人、教書育人”的神圣職責,努力以高尚師德、優良師風、人格魅力、學識風范教育和感染學生,做青年學生健康成長的指導者和引路人。工作之余不斷努力學習,強化政治意識,加強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高專業水平和業務能力,認真履行教師職責。日常生活中尊重領導,關心學院改革發展,認真做好本職工作,為學院發展貢獻自己的微薄之力;團結同事,樂觀開朗,尊重老同志,關心愛護年輕人,積極參加工會和學院組織的各項活動。
班主任和專業老師也要勤于學習,掌握一定的心理學知識,這樣更有利于和學生溝通交流。班主任和學生相處時注意把握“尺度”。教育學生時做到以情感人、以理服人。既不能太過嚴厲而使學生望而生畏,不敢接近,又不能和學生毫無距離感,無原則地放任學生自由,教師應該站在較高水平關注學生的思想和學習動向,正常情況下不需過多干預,必要時及時提供幫助。對學生既嚴格要求又關心愛護,不僅關注學生專業知識的學習,還關心他們的思想問題,樂意同學生談心、交朋友,用自己正確的人生觀和豐富的人生閱歷影響他們的思想,傳播樂觀、積極向上的正能量。同時牢固樹立服務于學校教學、科研活動的觀念,嚴于律己、寬以待人,樹立廣大教師的良好形象。
我主要承擔本院《食品分析》、《食品化學》的教學及實驗教學工作及其他實驗課教學工作,承擔畢業生的畢業論文指導及管理工作,負責食品分析、理化檢測實驗室的日常管理工作,本科實驗常用儀器的養護、維修工作。輔助其他老師的科研課題工作;培養、幫助年輕教師做好實驗教學工作。完成實驗中心檔案資料的分類整理及領導安排的各項工作。教學工作中有強烈的服務意識,突出學生的主體性。一切為了學生,關心、愛惜、尊重、理解學生,始終保持同學生的良好關系,竭盡所能地滿足學生的合理需求。熱愛學生,通過言傳身教和良好品德影響、啟迪和感化學生。我在具體教學工作中發現由于長期以來的應試教育側重于“填鴨式”課堂教學,教學中以提高考試成績為目標,偏重智育而忽視德育、體育、美育及勞動教育,偏重知識的累積而忽視學生認知過程中的主體地位,尤其忽視對學生實踐能力、創新能力的培養,影響學生潛能、特長的自由發展,進而阻礙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我在實驗課教學中改革教學方法,讓學生課前預習實驗內容,分組準備實驗,通過提問啟發學生主動思考,在實驗課課堂上讓一個小組的學生當場講解部分實驗內容,其他同學通過提問、補充、總結等方法完成完整的實驗課講解,提高學生興趣,調動廣大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最大限度地引導他們發揮潛能,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以最大限度地實現他們的全面自由發展。對于我指導的畢業論文及“SRP”項目的同學,我經常帶領他們探討實驗內容,一起做實驗,出現問題后每位同學都要獨立思考,提出見解,然后小組同學交換意見進行討論,改進試驗方案等。在完成實驗的過程中師生進行思想交流,盡可能幫助他們排解煩惱,不知不覺中我贏得了學生的信任,團隊每位同學都學會了寬容、合作、謙讓,增進了同學間的情誼。
今后除了專心教學工作、教書育人外,我也不忘繼續學習,提高自我,提高科研能力,更好地培養學生的綜合創新能力。
參考文獻:
[1]金麗榮.加強師德師風建設優化高校教師隊伍[J].佳木斯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10,28(3):109-110.
調查結果與分析
(一)對高校師德內涵及內容的認識
師德,即教師的職業道德。“學高為師,身正為范”,這是社會對教師職業提出的特殊道德要求。接受調查的教師中68.9%教師認為師德是教師最基本的職業道德規范、準則。而27.3%的教師認為師德是“崇高的道德標準”,3.8%的教師認為是“值得學習的標準,但自己不可能達到”。同時,大部分教師普遍贊成師德內涵應該隨時代與時俱進,“完全同意”這一觀點占42.3%,“同意”的占28.5%,“較不贊成”的占21.4%,而不贊成這一觀點的占7.8%。說明大部分教師對師德的內涵認同比較明確。其中,認為自己的德育知識和教育水平屬于中下水平的教師僅占10.7%;另外,學校絕大部分教師參加過相關的學術報告、培訓、研討和進修等活動,普遍具有較高的職業素養。受訪教師對高校教師師德內容及具體要求有一定了解,但并不深入。男教師比女教師了解得深入,職稱越高的教師了解越深入,黨員教師了解內容較多,這與其經常參加學校會議及自身的黨性修養相關。有17.7%的老師認為非常了解,比較了解的占36.2%,認為“一般”的占40.6%,選擇“不了解”的占5.5%。其相關內容和要求的獲悉途徑是通過學校會議、《教師工作手冊》和崗前培訓及相關教科書來了解。尤其教師獲取教師資格時教育部要求必考的《教育法》、《高等教育法》、《教師資格條例》里,闡述了我國高校教師職業道德建設重要內容。工作嚴謹,認真負責;以良好的品德行為影響學生,這是大部分受訪教師認為是師德中最重要的品行。
(二)對當前高校師德狀況的評價
1.教師的愛崗敬業狀況。調查顯示,有半數以上教師從教初衷是因為高校教師職業的穩定性和自由性,其中持這種觀點的女教師所占比例遠大于男性,達68.3%。但從教后多數教師認為自己工作認真、努力,樂于從事目前教育工作。有89.3%的教師喜歡自己所從事的職業,而認為不太喜歡只占4.2%。調查顯示,有66.7%以上的教師認為社會地位受尊敬的,而認為不受尊敬的只占3.5%。不從事其他兼職活動,專心本職的教師占57.4%,有兼職從事其他商業性活動經歷的教師有11.7%,以職稱高的理科教師為主,利用專業優勢從事第二職業。學生問卷調查顯示,23.5%的教師完全做不到安于“教書育人”,尤其研究生導師,在外忙于兼職較多,在所帶學生身上花的時間較少,有的甚至一學期見不到一面,僅有57.1%的學生對師德狀況感到滿意或比較滿意。由此看出,受訪絕大多數教師自己認為具有強烈的愛崗敬業的精神,能夠把主要精力和大量時間投入到對學生的教育和管理中去,但仍然存在少數教師不安于教書育人的現象。另外,有67.2%的教師認為自己職業有發展空間,而認為發展前景不容樂觀的占10.3%,認為完全沒有前途的只占1.6%。在自己作為教師的價值取向上,選擇“培養人才、奉獻社會”的占53.1%,選擇“一舉兩得”的占41.4%,選擇“按勞取酬”的占5.5%,說明大部分教師明確自身的職業價值。但仍有少數教師對自身職業身份認識不到位。47.8%的教師課后并不愿主動與學生保持聯系,缺乏熱愛學生、關心學生、尊重學生的職業意識。學生問卷調查顯示,43.6%的學生認為其任課教師缺乏民主、平等的教育觀,曾有過挖苦或者惡意懲罰學生情況。
2.教師的職業態度。受訪的絕大多數教師對所從事的職業持積極態度和認識,對學生及教學工作都具有強烈的責任感,并對師德在教育中的重要性有著高度的認同。有82.3%的教師認為完全或部分可以做到“愛崗敬業、熱愛學生、以教育事業為榮”。但還存在部分教師教學態度不夠端正,僅有62.4%的教師能認真或較認真備課并在課后認真總結與思考。學生問卷調查顯示,其任課教師存在教學、答疑過程得過且過、應付了之現象,這不僅影響其教學效果,在學生中起到負面影響。另外,在科研上,有17.4%的教師認為高校非常普遍或普遍存在著學術上有抄襲和掛名現象,只有13.7%的教師認為沒有,在科研上花費時間最多的教師職稱越高,特別是教授,所占比例遠遠超過副教授和講師。這一調查結果值得引起注意,說明嚴重影響師德的高校學術腐敗現象在很大范圍內存在。這種不端學術行為使得認真進行學術研究的教師積極性受到嚴重傷害,在很大程度上破壞了整個高校的學術道德氛圍,影響了高校科研與學術的良性發展。
3.教師的職業行為。教師的職業行為直觀展示在學生面前,直接影響教師形象。調查顯示,67.5%的教師非常注重或注重自身在學生中形象,通過教學行為、自身儀表、口頭語言來達到樹立教師良好形象目的。學生問卷調查顯示,仍有9.2%的教師有課堂語言隨意,個人情緒化嚴重,上課偶有遲到和上課存在接打手機的現象。少數教師明顯缺乏職業自律,在學生面前造成了不良影響,破壞了教師應有良好形象。4.教師職業技能、經濟收入和職業發展等狀況。通過訪談,相當部分教師認為在職業技能、職業發展、經濟收入等存在較大壓力,尤其在經濟收入和職業發展方面。調查顯示,有22.3%的教師有過離開學校尋求其它發展想法,77.7%的教師選擇“無”。有著種想法的原因調查顯示:有23.7%的教師認為是因為“工作壓力大(主要是科研指標和晉升職稱難度大)”,33.2%由于“經濟收入和福利待遇低”,15.1%的教師“對自己的職業發展前景缺乏信心”,28.0%的教師選擇了“其他”。目前,城市高額的房價和居高不下的生活消費與實際較低的工資收入水平嚴重不相符,這種低收入狀況,不僅讓高校教師教書育人的積極性受到嚴重挫傷,而且還導致大量高素質人才不愿安心從事教育工作。加上職稱晉升困難等壓力,使教師的從業信心和工作積極性受到巨大沖擊,導致部分教師產生從事其他職業或兼職的想法。調查顯示有過這類想法,分別有9%的教師經常想、65%偶爾想及26%從來不想從事其他職業。
(三)師德建設成效及評價體系
近年來,南京工業大學越來越認識到“師德”對師資隊伍建設的重要作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推進校園崇尚師德的風尚。在學校許多相關會議和網頁宣傳上經常性出現關于學校教育改革中強調加強師德建設的議題及相關新聞報道,在整個校園內掀起“師德建設風”,如每年設有“師德建設月”和“師德宣傳周”。受訪教師和相關學生已深刻感受到學校重視師德建設的措施和力度,并有83.3%的教師很樂于參與到學校的師德建設中。在師德評價體系上,校大多部門采用目前我國高校年度考核的標準模式,評價主要包括德、能、勤、績四個方面,但主要考核工作實績。采用了教師自評、院(系)考核領導小組評議、教師互評以及學生評價相結合,各種評價在考核中采取不同權重的方法,力圖對教師做出全面、公正和客觀的評價。為充分發揮定性考核與定量考核的優勢,已經開始實行相結合的方法,但在實際上還是主要側重于教學和科研,因為這兩者更容易量化。“德”在評價指標中過于模糊和泛化,事實上沒有明顯的教學事故和德行問題,師德考評都能過關。在不同的院系中,對教師的考核也有不同的側重點,在調查的院系中有65.4%的院系在年終考核中側重對教師科研能力考核,而忽視了對教師教學態度及德行方面考核。為突出師德優秀的教師,學校鼓勵各院系在師德評價過程中引入激勵機制。如開展師德評先創優活動,對師德高尚教師通過評選“教書育人先進個人”、“創先爭優先進個人、先進集體”等方法,樹立典型,表彰獎勵;在年度考核、教師職務聘任與晉升等工作中實行“師德一票否決制”等。一系列激勵措施在一定程度上推進了高校師德工作,但還沒有實現真正與高校的人事制度切實掛鉤,沒有真正地發揮其激勵與導向作用。因此,如何科學合理地設置“師德”的考核評價指標、有效發揮考核中“師德”評價機制的作用,成為評價體系中一個重要問題。#p#分頁標題#e#
結論
1.師德建設現狀仍需進一步改善。被譽為萬世師表的孔子曾說過:“德之不修,學之不講,聞義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憂也”。近年來,我校越來越重視師德建設,也投入了大量的精力,但成效不是很理想。調查顯示,受訪教師對我校師德狀況總體評價一般,認為非常好僅占3.4%,較好的占24.8%,一般的占54.2%,認為較差和很差的占到17.6%。說明當前師德狀況不容樂觀,教師最不滿意的主要涉及:①教書育人和為人師表意識淡薄,只會教書不會育人,缺乏愛心。②缺乏敬業精神,過分看重個人利益,無心教學,熱衷創收。③教學上無心鉆研業務,科研不端學術行為較為普遍。④團隊協作意識差,存在不良競爭。造成當前師德現狀不佳的主要原因:①師德重視不夠,教書和育人分離。②價值觀念出現偏差,片面追求物質利益。③評價制度不健全。重科研,輕教育。④職業壓力大,教學工作量大,學術論文、著作發表和職稱評定困難。
2.師德評價體系有待進一步優化。現行師德考核評價依然綜合在教師的年度考評中,沒有單獨的師德評價體系。在年度考核設置中,偏重教師的科研成果,雖然年度考核和聘期考核包括教學和社會服務內容,但因科研成果在考核時不僅易于量化,還會對教師本身和學校帶來利益,從而導致了現行考核評價制度出現教師重科研而輕教學,忽視了教書育人及不端學術行為等。因此,高校對教師的評價體系還有待進一步優化。
建議
1.加強師德教育,重視思想政治工作。高校在進行師德建設時,應廣泛了解教師需求,采取的推進措施要符合學校實際,切實可行,對師德規范的認識形成統一的標準,隨著社會環境和教育形勢的不斷發展,一代一代教師要與時俱進地給師德規范增添新的內容,要發揮高校黨員教師的先鋒模范作用。學校要積極采取措施,強化黨員教師的職業榮譽感和責任感,使黨員教師的黨性修養和良好師德達到內在的統一。
2.改善教師待遇,幫助樹立正確的價值觀。盡管工資水平近年來有所提高,但目前高校教師收入較低的狀況未得到基本性改善,高校作為事業單位,績效工資還沒有實現全面推廣,高校教師收入偏低的現實仍未扭轉。在當今市場經濟大潮中,學校應盡可能地滿足教師的基本物質和精神需求,解決其后顧之憂,使之能安心從教,并把教書育人和發展學術作為首要任務。只有切實提高教師的社會和經濟地位,才能促進教師的工作積極性、職業榮譽感和歸屬感,樹立起正確的人生價值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