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3-13 06:06:57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職教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一)加強與行業企業合作力度
充分利用學院牽頭組建的陜西裝備制造業職業教育集團和行業學會的資源優勢,開展多層次、實質性的校企合作,加強培訓班學員的企業實踐和動手能力,切實提高培訓質量。北京法那科機電有限公司、德國DMG公司給學院投入實訓設備,共同制訂建設方案和培訓方案,陜西秦川機床工具集團有限公司、陜西北人印刷機械有限責任公司、東風商用車公司鑄造二廠等企業共同制訂專業教學培訓方案,參與教學培訓的全過程。校企合作的深入開展,為職教師資培訓質量的提高提供了充分的保障,得到培訓班學員和派出學校的高度認可,形成了以校企合作為特色的職教師資培訓基地。
(二)赴相關國培基地開展學習調研
組織調研小組赴省內外相關國培基地參觀、學習和交流,積極開展對外學習和調研活動。先后多次赴西安交通大學、陜西科技大學、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四川農業大學、重慶師范大學和重慶電子職業學院、成都工業職業技術學校等國家級師資培訓基地進行調研和專項交流。赴國家級師資培訓基地東風汽車公司專題調研,了解企業基地對學員的培訓、管理和服務方面的經驗和做法。通過對本科、高職、中職和企業各個方面的國培基地進行走訪交流和學習調研,對改善管理水平、提升服務能力、提高培訓質量等方面學到了很多寶貴的經驗,為搞好師資培訓打下了堅實的基地。
二、項目實施成效顯著
(一)啟動專業點建設項目
學院基地申報的“2013年度職教師資培訓專業點建設項目”焊接技術應用專業,中央財政給予200萬元支持建設,學院配套680萬元。學院焊接實訓基地占地面積1000平方米,原有設備160臺套,設備總值480余萬元,但先進、高端焊接設備數量偏少,不能完全滿足校內實訓和社會培訓的需要。以購置高端設備為主,建成以“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學校訓練與社會培訓相結合、服務學校與服務社會相結合”為內涵的立體式實訓體系。
(二)推進專業教師培訓包開發項目
2013年,學院基地申請了陜西省2013年中等職業教育專業教師培訓“數控技術應用”和“計算機動漫與游戲制作”兩個專業的培訓包開發任務,開發工作按計劃穩步推進,完成相關培訓資源建設,通過陜西省教育廳的項目結題驗收。
(三)積極開展課題研究工作
2013年,學院基地申請了陜西省2013年度職業教育重點招標課題《陜西省職業學校教師企業實踐的現狀及對策研究》,經省教育廳批準立項并劃撥項目經費3萬元,學院配套3萬元。該課題已經完成研究工作,通過項目結題驗收。
(四)積極開展職教師資培訓
兩年以來,學院基地共承辦了十期各類職教師資培訓任務,培訓學員859名。承辦三期中等職業學校專業骨干教師國家級培訓班,四期中等職業學校專業骨干教師省級培訓班,兩期高等職業院校專業骨干教師國家級培訓班,兩期陜西省中等職業學校教學管理人員培訓班,二期西安市中等職業學校教師培訓班,三期中等職業學校青年教師企業實踐項目。
三、提升水平,凝練特色
(一)強化組織管理,建立管理機制
學院師資培訓辦公室全面負責職教師資培訓工作,各二級學院配合協調開展工作。每期培訓班均配備輔導員和班主任,組建班委會,形成三級管理體系,切實加強組織管理。
(二)堅持調查研究,科學制定方案
學院基地始終堅持深入中等職業學校進行調研,每年選數10所中職院校,與參加過培訓的學員和派出學校進行座談交流、問卷調查,了解中職教師現狀和培訓的需求,形成培訓工作反饋機制,為提高培訓質量打下堅持的基礎。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根據不同培訓項目的任務要求,精心制定項目實施方案,確保培訓計劃的針對性與時效性。
(三)突出技能訓練,增強培訓效果
在教學實施上,堅持把技能訓練放到第一位,重點突出實踐應用,依托學院實訓基地優越的訓練條件和精良的設備,加大實踐教學課時,講練結合,強化了學員動手能力培養。根據學員實際,對培訓方案進行調整,開展分層培訓。組織學員深入企業一線,進行企業實踐,增加生產實際經驗,保證培訓目標任務的實現。加強對培訓學員的安全教育和督導,強化安全意識。根據培訓學員的不同專業和不同需求,提早落實學員考取職業資格證書的相關事宜,并組織會對性的理論指導和強化訓練。
(四)加強信息反饋,滿足學員需求
每期培訓班開班后,及時召開學員座談會,聽取他們對教學安排和生活服務方面的意見和建議。同時,要求任課教師加強課后交流,了解學員在學習方面的需求,及時調整教學內容、教學進度和教學方法,提高教學的針對性和適應性。滿足學員需要,為學員辦理圖書閱讀卡,申請專用上網賬號,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文體活動。
四、發展思路和工作舉措
(一)目的性
任職教育的培養目標是“應用型人才”。任職教育要求學員必須滿足軍事崗位職業需要,強調教學內容的實用性和實踐性,使教育緊密結合崗位工作的實際需要。確保培養的人才能夠快速適應部隊任職崗位需要,適應作戰訓練需要和部隊武器裝備的發展變化。因此,這也要求任職教育院校必須堅持“能打仗、打勝仗”需求和崗位需要為導向,構建教學課程體系,全面提高學員崗位任職的能力。
(二)針對性
任職教育的培養內容具有明顯的針對性,它貼近部隊、貼近作戰和崗位實踐的需求,突出新技術、新裝備、新戰法、新訓法和新理論。這要求任職教育院校必須把好任職教育的“脈點”,針對學員崗位需求和部隊發展需要,提供“定單式”課程和“量體裁衣”的教學內容,使教育教學內容具有針對性。
(三)實用性
任職教育要適應部隊崗位需求,以崗位任職需要為目標,課堂教學與部隊需要相結合,人才培養與“能打仗、打勝仗”需要相結合。任職教育要強調實踐應用,突出培養解決任職崗位所需具備的能力素質。因此,這也要求任職教育院校要優化教員的知識、能力、素質結結構,積極開展教學改革研究,不斷創新課堂教學內容和方法,以適應任職教育需求。
二、任職教育改革的建議
任職教育是以崗位任職需求為牽引、以能力、素質為本位的教育。針對任職教育特點,結合任職院校的實際,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任職教育改革。
(一)制(修)定適應任職教育的人才培養方案
隨著我軍新型院校體系的逐步完善和軍隊院校教育正由以學歷教育為主向任職教育為主的轉型,這是世界軍事教育發展的潮流。因而,為適應新的承訓任務,在總結學歷教育教學經驗的基礎上,深入研究任職教育的規律特點,構建合理的核心課程體系,更新教學內容,改進教學方法手段,進一步優化課程總體設計。任職教育課程的設置,必須緊緊圍繞崗位任職需要和崗位任職能力的提高,任職教育的課程內容設置以崗位所需要的能力或能力要素為核心,以“必需、夠用”為原則,立足崗位、貼近需求、著眼現實。同時將軍事領域的新知識、新技術、新工藝、以及最新的科研成果及時納入到課程教學內容中去。
(二)加強教材體系建設
依據新的人才培養方案和課程標準,教材編寫要進一步優化教學內容,增強教學內容的針對性。教材結構更利于課題式教學與學員崗位業務能力的形成。任職教材要從過去的一本書、一個教學內容提升為一個教學包以及與之相匹配的教學資源的整體解決方案。其一是要系列化,建立和開發符合培養目標、體現任職教育特點、緊密結合任職崗位需求,面向教員與學員的各級各類系列教材,實現各門課程教材間的銜接與溝通。其二是要立體化,實施主教材、網絡課件、學習光盤、習題案例教程、試題庫、教學支持網絡平臺等一體化配套建設,對多種教學媒體教材的創作應統一納入到整個教學系統的一體化設計和開發中去,多種教學媒體教材分別采用不同的編寫方法,把教材的精華從各個角度呈現給學員,既有重復、強調,又有交叉和補充,相互配合,實現以優勢互補,形成一個教學資源的有機整體。
(三)積極開展教學改革研究
立足課堂教學,以教研室、教學組、課題組為組織形式,以日常教學活動與專項課題研究為載體,圍繞教學難點重點開展教學研究。針對教育轉型和任職教育的特點,統一思想,大力推行課程改革,貫徹以學為主、突出實踐,面向崗位的“課題式”教學理念,把課程改革與部隊維修改革相結合,因才施教,大力改進教學方式和方法。以教學方式與學習方式的轉變為重點,更新教育觀念,革新人才培養模式,提高教學的針對性、實用性,充分發揮學員自主選題和自主學習的能力,整體提高學員的綜合素質,促進教學質量的總體提高。
(四)加強教員隊伍建設,培養教員綜合素質
關鍵詞職業教育職業化措施
1職業教師所須具備的職業素質
1.1熟悉一線,注重應用
有理論,會教學是高校教師隊伍的一個必要條件。但職業教育的課程設置和內容又有不同于高等學校的地方,主要體現在它的應用性和實踐性。在基礎理論適度夠用的前提下,著重于實際運用。在高等職業教育教學中,近半數的是實踐課,即使是理論教學其應用色彩也十分強烈。因而,熟悉一線,掌握并注重技術的應用成為高等職業教育教師隊伍的顯著特征。高等職業教育的教師都應是理論或技術的“應用型”教師。無論是教授技術基礎理論課還是教授技術專業理論課,著眼點都是“應用”。他們具有較強的將理論闡釋淺白化通俗化的能力、較強的應用理論解決實際技術問題的能力、較強的技術開發和技術創新能力。
1.2重職業道德,具有“關鍵能力”
教書育人是教師的天職,一個有責任感的教師,無不重視用自己的言傳身教,品德風范感召學生。教師只有重視個人的師德修養,做到為人師表,才能做好教書育人工作。高等職業教育的學生畢業后將直接進入生產、管理、經營一線上的崗位。他們所從事的崗位要他們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和“關鍵能力”。所謂“關鍵能力”是指一個人的意志品質、心理承受能力、合作能力、公關能力等非技術性的職業素質。“關鍵能力”是20世紀80年代初首先由德國企業界提出來的,“企業界歡迎的是技能和關鍵能力兩方面都好的員工”。如何培養學生愛崗敬業的職業道德?如何培養關鍵能力?這幾個方面是高等職業教育一項不可缺少的重要內容。這項教育內容對高等職業教育的教師隊伍提出了相應要求,即高等職業教育教師隊伍必須是一支具有良好職業道德和關鍵能力的群體。這個群體的高雅舉止、優良作風本身就是一種足以打動學生,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的巨大力量,使學生終身受益。
1.3不斷獲取新的知識,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
創新是一種高級思維活動,所以需要有大量的知識來支持。正在成長和學習過程中的學生,一般都對未來充滿憧憬,同時也充滿了對世界的好奇。他們在與周邊世界的接觸中,產生了大量的問題,這些問題吸引著他們去分析、去探索。面對學生的問題,教師要在告訴他們一些基本知識的基礎上引導學生進行思考。為此,教師必須有多方面的知識。雖然教師不是百科全書,不可能回答學生所有提問,但是,教師知識的淵博,一方面會引起學生對知識的渴望和對教師的尊敬,另一方面教師也可以利用多方面的知識引導學生打開思路。
1.4高等職業教育教學研究的能力
高等職業教育在我國仍處于起步階段,高等職業教育教學規律、教育特點、教育目的、教育原則、教育過程和教育方法等方面的理論和方法目前并不完善或不很清楚。教師進行教學實踐,并無現成的經驗和模式。研究先行,可以減少盲目性,少走彎路。職業教育教師應該能結合實踐和親身體會,善于發現問題,通過研究解決問題,研究的階段性成果立即付諸教學實踐并進行修正。用研究促進高等職業教育教學水平的提高,促進高等職業教育教學改革的發展。
2現今職業教育教師存在哪些差距
2.1素質有余而“職業”不足
2.1.1缺乏系統的先進的關于職業技術教育的教育理論和理念
大都沒有接受過系統的高等職業教育的教育培訓,都是摸著石頭過河。從事職業技術教育也是頭一次。關于職業教育的理論和理念的接觸比較少,而且這些理論的理念本身也處于發展和完善的過程中。所以大家對職業教育這一新生事物知之寥寥。由于缺乏系統的科學的正確的職業教育理念的指導,導致在工作中缺乏方向;有的教師靠自己對職業教育的主觀理解來進行教學工作;有的甚至墨守陳規,以成人教育和普通高等教育的思想觀念來指導自己的工作實踐。那么工作效果與職業教育所要求的目標之間的偏差可想而知。可以說許多教師缺乏關于職業技術教育特別是關于高等職業技術教育的職業理念。
2.1.2對課程的把握理論多于實踐,而且理論落后于實踐
由于許多教師對實際接觸較少,在許多課程的講授過程中,不可避免地對理論的闡述比重多于對實踐的介紹。被動地陷入重理論輕實踐的泥潭中。而多數職業技術課程的理論知識是對實踐的總結。理論知識總是滯后于實踐的發展。因而理論知識是相對過時的、滯后的。
2.1.3對職業實踐課程知之甚少,操作動手能力差
因為條件和時間的限制,大部分教師少有甚至沒有動手事先親自參加職業技術課程實踐。關于實踐的了解較少,而且落后于實踐的最新進展。課程安排的時間緊迫,使得老師也沒有充分的時間去第一線調查、聯系、準備。往往就是和學生打打時間差,邊摸索邊指導。教師中有相關職業資格證的寥寥無幾,熟練的操作技能也就談不上。
2.2對學生的特點了解不夠,不能做到因材施教
近幾年,由于高校擴招和民辦教育的興起,職業技術學院的生源不足,生源質量下降已經成為不爭的事實。有的學校里既有高中生,還有初中生,中專畢業生,也有成人教育的學生。學生的知識結構和基礎特點復雜化和參差不齊。但一些老師還有些不太適應這一轉變。在教學這一方面,體現出以成人教育或者以普通高校教育所要求的方法、內容、手段來教育學生,有的甚至采用高中教育的方式和套路。未能做到與時俱進。由于對學生的實際了解不夠,在教學過程中難免出現這些或那樣的偏差。
2.3部分教師對職業二字有思想顧慮
職業技術教育主要培養在生產第一線工作的員工,畢業生主要從事技術性甚至有一些體力含量的工作。雖然目前許多企業都迫切需要這種類型的人才,但受到傳統價值觀的影響,社會上有人認為做生產第一線的工作是藍領員工,低人一等,比不上白領和金領等。這種思想不僅影響到學生選擇職業院校和職業教育專業,而且有些老師特別是從普通高等院校轉制過來的老師,對職業教育有一些思想顧慮,總覺得是培養藍領工人,技術含量低,對職業教育的認識上有些偏差,部分教師缺乏從事職業教育的榮譽感和相應的崇高責任感使命感,這種認識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他們從事職業技術教育的態度并影響到他們的教學與管理的效果。
2.4教師結構不合理
理論教師偏多而實習實踐指導教師不足。大部分職業技術學院都存在這種現象。不僅老師的知識結構上理論部分強于實踐部分,而且從教師總量的結構上來看,合格的從事實習實踐指導的老師偏少。即使有些專職實習實踐教師也是轉型和客串。這樣勢必影響到實習實踐課程的效果。
3加強職業教育教師隊伍建設的措施
3.1樹立和強化教師的職業觀念和職業意識
職業教育是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職業教育有其自身的獨特的特點和內容。它不同于高等普通教育的教育理念和成人高等教育也有所不同。這些知識不學習是不會知道的。只有正確的理論和觀念的指導才有正確的行動。我們應該鼓勵教師加強關于職業教育的理論的學習,樹立起職業教育的觀念,并不斷強化這種觀念。建議有關院校可以將職業教育的一些理論知識收集匯編后下發給師生員工學習,并納入考核的范疇。
3.2建立雙師型、全能型教師團隊
“雙師型”是指一個教師同時具備高等學校教師職務任職資格和工程技術人員職務任職資格,比如是講師又是工程師、是教授又是高級工程師。在教師隊伍總體上應該努力增加雙師型教師的比例。除了文化基礎課的教師之外,專業理論課教師和職業實踐課教師起碼應具有雙師性質。各職業院校還應該鼓勵教師全面發展,在自己的相關領域內拓展知識和技能。另外,職業院校的具體現實情況也要求教師是領域內的多面手全能型人才。因為各學校專業教師人才總體上來講是匱乏的,在短期難以引進的情況之下,通過教師自身的努力和挖潛,可以彌補這一方面的空缺,并可以相應的節約支出。第三,職業院校的專業設置往往根據市場人才需求的變動在不斷地進行調整,但萬變不離其中。一些專業核心課程是不會有多大的結構改變的,還有一些專業課程往往是領域內的知識點的一些變化和發展,老師們如果事先就進行了這方面的準備,可以做到未雨繆繆,在開設新課程時可以很快進入角色。
3.3加強兼職教師隊伍建設
要注重從企業、產業部門引進一些有實踐經驗的技術骨干,建立一支質量高的兼職教師隊伍。讓他們經過教師的基本培訓,取得任教資格。他們更適于做技術實踐課的教師,也可以做技術專業理論課的教師。本校專職教師在和兼職教師的交流與合作中,可以不斷充實完善自己。同時通過和產業部門的聯系,為學生的實習鍛煉開辟渠道,為學生就業拓寬信息來源。也可以宣傳職業院校的學生和形象,借此提高知名度。
3.4探索教師職稱評定的新方法
目前,我國職業教育教師比如高職教師職稱評定尚無政策,其標準是比照普通高校教師,過分強調科研論文的數量與質量。這樣一來,高職教師就處在教學(理論、技能)、科研雙重壓力之下,精力相對不濟。也就往往疏于對知識、技能結構的梳理,傳授知識、技能缺乏集成性,這對學生掌握知識和技能相當不利。高等職業教育教學研究成果,在政策上應做到與科研成果同樣對待。在評職稱,申報相關成果獎時同樣有效。
為了激發教師的進取精神,職業院校可以考慮出臺相應的激勵機制,鼓勵引導他們參加“雙職稱”的評定。實行兩種職稱評定時可交替進行。基礎理論課和專業課理論課教師以偏重于教師職稱系列為主。如教授—工程師型。職業實踐課教師以偏重于技術職稱系列為主,如高級工程師—講師型。職業實踐課教師的待遇按與技術職稱級別相當的教師職稱級別來考慮,如一個高級工程師—講師型教師,與一個教授—工程師型教師享有同等待遇。
參考文獻
1陳樹梅.實施創新教育教師應具備的素質[J].職教論壇,2002(6)
也許是受某種固定模式的影響,我們總能發現這些雜志上有兩個固定欄目且往往都是必不可少的??一曰“理論研究”;一謂“教學研究”。前者系為體現刊物之學術水平而設,撰文者多為負責決策管理的行政領導及少數專職的科研人員;后者則體現了刊物為基層服務的基本宗旨,投稿人大多是在第一線從事實際教學工作的教師和教學培訓管理人員。兩個欄目分工明確,“科研”與“教研”各有側重,但又似有“井水不犯河水”之嫌。這就不能不促使我們認真思考這樣一個問題:在“理論研究”與“教學研究”之間是否還缺了些什么?或者說,將宏觀的教育理論與微觀的教學實踐聯系起來的“結合點”究竟何在?
答案是唯一的:課程。只有課程這座橫跨于理論與實踐之間的橋梁,才正是我們所要尋找的結合點。因為課程是一切現實的教育活動得以展開的軸心,無論是什么樣的教育理論及其思想和觀點,包含在其中的各種各樣的目的和宗旨,都必須通過課程這座橋梁才能最終實現;課程也是實現教育目標的最重要的手段,因為課程具體體現著培養目標的要求,尤其是職業技術教育的課程更加具體體現了各行業對各類人才知能結構的客觀要求,這種特定的培養目標也只有通過課程這座橋梁才能最終實現。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職教事業在規模和數量上有了長足的發展,但在辦學質量方面仍與社會需要相距甚遠,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新形勢不相適應。造成這種狀況的原因固然很多,但筆者認為其中最為重要和關鍵的一點就在于我們未能牢牢地抓住課程這一理論與實踐的結合點。從當前職教課程的現狀來看,存在的問題是多方面的,如課程設計缺乏相應的理論指導,課程內容及結構安排不夠合理且時有偏離培養目標的現象,必要的課程評價與課程管理制度也還遠未形成……這些方面的改革工作都亟待開展。
有人可能會說,你所講的“課程”不就是指“教學內容”嗎?否,這樣的理解未免太過狹隘。過去我國長期受前蘇聯教育學理論的影響,總習慣于把課程當作教學理論的一部分來研究,但事實上隨著現代教育科學的發展,課程理論已從教學理論中分離出來而直接成為教育學理論的下位理論。因此,從現代課程論的觀點來看,課程應是指在教育者的指導下出現的“學習者學習活動的總體”。這樣,就應將職業技術教育課程理解為是培養社會生產第一線所需職業技術人才而設計的所有教育活動及其目的、內容、范圍、分量和進程的總和,亦即學習某一特定專業或工種的學生在職業技術教育機構(包括各級各類職業技術學校和企業及社會培訓部門)的指導下所應取得的全部經驗。
職業技術教育的課程建設是一項系統性、綜合性很強的工作,它不僅牽涉到教育行政部門,更與廣大企業和學校負責教育培訓工作的管理和教學人員直接有關。因此,我們每一位職教工作者都應在思想上自覺地增強職教課程意識,更新職教課程觀念,積極地投入到現代職教課程改革的實踐中去。由于我國當前的職業技術教育在發展中還存在著許多現實問題和具體困難,人們為了擺脫困境而往往把注意力放在職教的外部,希望國家和地方的社會經濟持續穩定地發展以始終保持對職教的強烈需要,希望職教立法和勞動就業制度的改革能更有利于職業技術教育的發展,希望上級部門增撥經費以滿足改善辦學條件、提高教學質量的需要等等。這些無疑都是正確的。但我們同時也應看到僅有這樣的想法還不夠全面,也不夠現實,因為它缺少了對職教本身的自省,其中也包括對職教課程發展現狀的檢討和反思。其實,外部因素的改善固然能夠促進問題的解決,但更為根本的措施還在于職教自身的不斷完善。所以我們不僅要在理順體制和改善管理等方面下功夫,而且更應注重對職教課程建設的研究與改革。
如何切實地做到增強職教課程意識呢?筆者認為,我們首先應運用現代課程論的思想來更新職教課程觀念,樹立起一種職教“大課程觀”。這里包含以下三層意思:
其一,就現代職教課程的內涵而言,我們不能將課程觀念局限在正規的顯在課程之上。現代意義上的課程代表的是整體的學習概念,它并不僅限于教學計劃表中排列的各門學科,也包括規定科目以外的各種教育活動。但在實踐中人們卻往往只注重那些嚴格按計劃組織的教學科目,而普遍忽視了以專業實踐活動為核心的課外活動、校外活動和支配學校師生集體價值觀、態度、行為方式等的校園文化之類隱蔽課程的建設。事買已經證明,在發展學生的非智力因素和對學生進行道德教育方面,這類非正規的隱蔽課程是比任何正規的顯在課程都來得有力的重要措施。因此,我們在揭示現代職教課程內涵時,一定要把顯在課程和隱蔽課程結合起來通盤考慮。如果這種非正規課程的作用發揮得好,既有利于學生個人的全面發展,又能夠增強現代職教課程的總體效應。
其二,就現代職教課程的范圍而言,我們不能將觀念局限在那一部分已納入正規學制的中等職業技術學校以及職業技術學院的課程改革之上。因為無論是全日制的正規職業技術教育,還是諸如學徒培訓、崗位培訓、業余培訓之類的非學歷的職業技術教育;無論是職業入門教育、職業準備教育,還是多種形式的職業繼續教育;無論是初等職教、中等職教,還是高等職教或高級技術培訓……它們事實上都存在著一個共通的課程問題,都需要我們去加以關注和研究。例如,在我國培養技術工人的中等職業教育應借鑒何種模式的問題上,即使在高層決策機構其意見也不一致,于是多年來由原國家教委支持引進的德國雙元制模式試點和由原勞動部支持引進的國際勞工組織開發的MES模式試點就一直是各自為政、互不相干地各搞一套,而試點尚未完成幾個周期,不少人又“喜新厭舊”地戀上了北美的CBE模式。然而當我們深入到課程領域中去時卻不難發現:無論是雙元制的“核心階梯式”課程、MES的“模塊組合式”課程,還是CSE強調“能力本位”的DACUM課程,從理論基礎到實施過程都是極其相似的。它們都主張打破傳統的學科課程論而提倡按職業實踐活動的實用要求來重新組合課程,均屬體現活動中心特點的同一種課程模式。“本同根生”,何必爭論不休?因此,盡管雙元制、MES、CBE以及國外其他各種先進職教模式在表現形式上各有不同,但蘊藏在其深層的實質內涵是完全相同的,這就是現代職教發展所面臨的共通的課程問題。我們在學習借鑒這些先進模式時理應“取其神而略其形”,而以活動課程論為基礎的現代職教課程體系正是這些先進模式共同的“神”之所在,抓住了它就能對引進的東西,使之適用于不同類型的職教范圍,并減少不必要的爭論和認識上的誤解。
化學課程是一門理論與實踐并行的綜合性學科,其內部不僅僅重視相關理論的熟知、通曉,同時更重要的是對內部相關知識結合生活實際的協調運用。化學雖是一門理論性質的學科,但其應用性相當廣泛,在工業生產、化學生活中的應用比比皆是,可見化學的重要意義。中等職業學校的學生是一群剛剛完成甚至未完成初中學業的孩子,自身控制力不強,吸引他們的往往是一些新鮮、有趣的知識和事物,教師簡單無味的教學只會讓學生參與學習,思考的積極性降低。因此,教師應積極地創新出適合中職學生學習的方法和模式,要嚴格區分兩個級別的層次,中等職業學校意在培養技能性應用人才,應明確教育教學目標,積極參與教學。
例如:教師在中職課堂講授化學課程中,在講到化學稀土一節時,以鑭系元素為例,它的名字既難記又沒有實際的概念,這對于學生來說就是難題,因為他們從來不會有所涉及,這就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學生自身對學習化學的熱情,阻礙了學生自身學習和技能的發展,對于中職學生的要求不能像對待高中學生那樣強加理論知識,試著讓學生積極地思考和分析“為什么鑭系元素彼此間化學性質的差別比錒系元素彼此間的差別要小得多?”“鑭系離子的電子光譜同d區過渡金屬離子相比有什么不同?為什么?“”鑭系離子的磁性變化有什么規律性,解釋這種規律”等等。因為他們對于這一層次沒有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不能真正了解和把握相關的知識。況且中等職業學校一直追求的教育教學不僅僅是讓學生了解和掌握學習知識,更重要的是將其應用到現實生活中,真正體現相關知識的實用性和應用性,真正提高學生的學習和思考能力,實現中職教育的根本目的。
二、結合學習內容,注重實驗應用
化學是一門實用性很強的學科,其中涉及的實驗也很多,因此,在化學課堂上應積極引導學生參與實踐,讓學生對化學課堂產生學習興趣,保持積極和好奇的心態,積極參與學習和動手。俗話說“好記性不如爛筆頭”,說的是再好的記性也要動手做,將其達到熟練的地步,這樣才會記得牢,不至于忘記。化學學科也是這樣,只有動手進行實驗才能使所學的知識得到真正發揮,才能真正提高學生自身的動手和實踐及應用能力,實現理論和實踐兩者的全面提高。
例如:化學課堂上講授“鈧的屬性”時,可以通過實驗幫助學生學習和記憶。讓學生自主動手及思考,積極探討其“分子式、分子量、熔點、沸點、閃光點、密度、外觀”等等,這樣既鍛煉了自己的實踐動手能力,又快速容易熟練地記住學習的知識,既活躍了課堂氣氛,又激發了學生對化學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習的高效。
絕大多數的學生是因為中考成績沒達到高中的分數線而不得不選擇職業教育,成績不好是職教學校學生的特點之一。特點之二是他們活潑好動、隨意性較強、紀律性差。所以造成了職教學生“難管、難教、難成才”的現象。但這并不是說來職教上學的孩子都是壞學生、無藥可救。要相信他們,他們有自己的個性、理想,對事物和他人有獨特的看法。所以和職教學生相處時不要戴“有色”眼鏡看待他們,要以平等之心,以誠相待。特別是當他們犯錯誤、違反紀律時,要相信他們的本質是好的。在言行舉止上一定要注意,創造機會,發現他們的優點,及時鼓勵。以朋友的方式相處,把他們看作是一個成年人,讓他們真實地表達自己的想法,不需要我們過多的說教,我們給予他們的應是信任和理解。
二要有耐心,持之以恒
十五六歲的孩子,精力旺盛,想象力豐富,在職教學校,學習壓力小,時間充裕,有些理論知識他們不感興趣,很容易在課堂上做出一些讓教師不愿意看到的事情(如說話、睡覺、看課外書等),課下做出一些違反校規校紀的行為(如打架、上網吧等)。這時簡單粗暴的吆喝、責罵,只會使事態惡化,適得其反。對于“有問題”的學生,也許他們身上存在著許多的不足,但從他們內心來說,還是希望自己能夠成為一個優秀的人、有追求的人。這時就需要教師用放大鏡看學生的優點,用縮小鏡看他們的缺點。俯下身子,真正地融入學生中間。在大多數情況下,學生不是一“說”就“服”的。教師應該明白,每個學生的看法、想法、做法不是一天就形成的,“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他們不會很快就改變自己的思想和行為習慣,如果教師操之過急,只會使問題更難解決。這些道理說得容易,做起來不易,特別是要持之以恒地做下去,需要教師付出非常大的努力,要耐心、耐心、再耐心,才能建立起和諧的師生關系。
三要有愛心,春風化雨
因為有愛,教師才有耐心;因為有愛,教師才和學生貼心。愛學生成長過程中每一個微小的閃光點實際上是教師最大的樂趣。特別是職教學校,由于它的生源情況和培養目標與普通高中不同,所以教師更要有“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的愛心。這不僅是由教育的一般規律所決定的,還因為它與職教教育的特殊性緊密相連。職教學生正逐漸走向成熟期,在人生的道路上需要正確的引導,中職3~4年的學生生涯是他們很重要的時期,是人生重要的轉折期。如果教師不幫他們把握好“人生的方向”,將有可能影響他們的未來。同時,職中生一般在初中階段成績較差,他們表面上很驕傲,其實內心很自卑,這就更需要教師的關愛和諄諄教導。在這個階段,既是長身體的階段,更是學知識長本領,提高技能的階段。他們在家中一般都是獨生子女,嬌生慣養、自理能力弱、動手能力差,他們不像高中生,多數還可以進大學再學習幾年,等到心智更成熟的時候才參加工作,而是在20歲不到就要去工作,去面對紛繁復雜的社會。因此,作為職教老師更要善于接近學生,體貼和關心學生,和他們進行親密的思想交流,讓他們真正感受到教師對他們的親近和“愛”。不能認為“對付”職教的學生就一個字——“狠”,不狠,學生就不聽話;不狠,就無法維持課堂紀律;不狠,你這個“老師”就得“下課”。這會有一時之效,但不會真正起到教書育人的作用。只要教師盡心盡責,無私奉獻,就一定會感化學生,在教育工作中做出卓越的成績,從而達到讓學校滿意、學生滿意、家長滿意、社會滿意。
本文作者:趙焉工作單位:廣西石化高級技工學校
1.服裝專業教學改革的基本思路教學改革首先從課程改革開始,為適應時代的需要,職業學校加強校企合作,開展工學結合一體化課程開發,建構以培養學生綜合職業能力為本位的工學結合一體化課程體系是必然的趨勢。教學內容和過程要與社會緊密聯系,要與生產實踐相結合,要理論與實踐并重,知識與能力相當,要注重對學生綜合職業能力的培養,在此基礎上不斷促進教學內容的更新和教學手段的改革。要加強學校與社會、企業的聯系,整合優化課程體系。我們應該探索適應產業需求、與產業相對應的課程體系與教學方法,要形成具有鮮明時代特色的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課程教學體系。在服裝專業教學課上,應充分重視服裝專業學科的技術性和實踐性特點,開發工學結合一體化課程,實現工學結合,努力提高學生的綜合職業能力。
2.改革服裝專業的教學內容工學結合一體化課程體系改變了傳統的授課模式,使學生在工作過程中學習,通過動手做事學會知識,深受學生喜愛。工學結合一體化課程體系的建構是以綜合職業能力為本位,以培養學生職業能力為主線,以工作過程為導向,按照職業資格標準要求設計課程內容,實現“學中做,做中學”的課程體系。筆者認為,工學結合一體化課程體系開發應按以下路徑進行。首先要對行業企業情況進行分析:開展產業、企業調研,確定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和就業方向;然后進入企業調研,進行工作崗位及工作任務分析。制作調查問卷,進行學生、企業、社會等各方面的調研分析;召開實踐專家訪談會,根據實踐專家職業能力發展階段提取有一定職業進階的典型工作任務,結合企業生產項目,從代表性工作任務中提取典型工作任務;確定學習領域,根據辦學目標和人才培養目標,將企業典型工作任務轉化為服裝專業一體化學習領域,并由行業、企業和職教專家進行評審論證;接下來就要在企業實踐專家和職教專家的指導下,結合學校師資、場地、設備的實際情況,設計開發可執行的學習情境,并對學習情境設計進行論證;編制一體化課程標準,并組織行業企業專家、職教專家對課程標準進行論證;針對專業崗位對人才專業能力和職業素質的要求以及典型工作任務確立相應的學習領域課程,形成服裝專業能力遞進的一體化課程體系。
3.改革服裝專業的教學方法工學結合一體化課程適合采用行為引導型教學法進行教學,行為引導型教學法能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教師把所有需要學生解決的問題都交由學生完成。學生以團隊的方式來進行學習,從信息的搜集、計劃的制訂、方案的選擇以及實施、信息的反饋到成果的評價,學生參與解決問題的全部過程。學生通過共同參與、共同討論、各自承擔不同的角色,在互相合作的過程中解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既是學生們學會學習的過程,也是學生獲得經驗的過程,更是學生相互了解促進友誼的過程,鍛煉了學生的溝通能力、表達能力、協調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等方面的能力,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斷成長。從而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挖掘了學生的潛能,提高了學習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