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精品范文 > 骨干教師研修培訓總結
時間:2022-06-14 06:03:46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骨干教師研修培訓總結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 骨干教師培訓 成長研修培訓模式 《尋求成長突破》 評價
農村基礎教育健康、可持續發展,是我國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路徑選擇。農村教師是決定農村教育活動效果的關鍵因素,是農村教育可持續發展最深刻的變革力量。農村教師的發展,不僅是農村學校教育質量的基本保證,更是教育內涵不斷提升的動力之源和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力量。農村中小學骨干教師作為農村教師隊伍的核心與脊梁,是推進農村教育事業改革發展的中流砥柱和中堅力量。農村教師培訓是實現農村教師專業發展的重要途徑之一。教育理論工作者和實踐工作者都期望著中國的農村教師培訓能突破目前的瓶頸,有一個長足的發展。
與之相聯系,農村骨干教師培訓已成為教育研究的熱點,對這一問題研究的成果頗為豐富。但是,這些研究多是對農村骨干教師培訓的相關問題進行理論思辨、邏輯演繹式探析,顯現出缺乏操作性、實踐性、適切性、針對性和時效性,很難在農村骨干教師培訓的目標、模式、具體實施過程及其操作策略上有整體性、直觀性的把握,更難以在培訓實踐中靈活運用。可喜的是,由劉遠勝、許澤能合著的《尋求成長突破――農村中小學骨干教師培訓模式研究》(四川教育出版社,2010年2月第1版)一書,彌補了這一缺憾。該書從理論研究和實踐研究兩個維度尋求農村骨干教師職業成長和專業化發展的突破口――有效培訓模式,在構建農村骨干教師培養模式方面做了深入的探索。
縱覽全書,細品深析,我認為該書具有以下幾個顯著特點。
一、提出了農村骨干教師培訓的新模式――成長研修模式
我國重視基礎教育,骨干教師培訓已抓了若干年,有了不少成型的培訓模式。而針對農村骨干教師的培訓,該書做了新的、非常有效的嘗試,在深入分析了農村骨干教師的特點和成長規律的基礎上,剖析了多種教師培訓的方法和機制,集各家所長而主張大綜合的培訓方法,提出了農村骨干教師培訓的新模式――成長研修模式。它是一種新型的綜合性培訓模式,包括成長、研修和培訓三方面的內涵,其培訓模式的流程是自主學習――前期培訓――遠程研修――行動研修――中期集中培訓――深度研修――總結提升――追蹤指導考察。該模式強調在教師培訓中,既堅持理論引領,又注重實踐操作;既邀請名師指導,更強調自主研修;既學習成熟的培訓經驗,更突出自己經驗的建構;既有短期的集中培訓,更有長期的校本研修。由此,積極有效地促進了農村骨干教師的專業成長,促進了農村骨干教師突破成長高原期,使他們在新的更高的起點上,提高教學質量,服務農村學生,服務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二、視角新穎,內容豐富
隨著新農村建設的不斷推進,農村教師發展也隨之進入學者的視野。從某種程度上說,教師的發展水平決定于教師專業素質。農村骨干教師成長培訓是提升其專業素質的重要途徑之一,而關鍵在于農村骨干教師成長培訓模式是否有效。
該書以新的視角,從“成長突破”這一培訓目標著手,意在構建農村骨干教師成長培訓的有效模式,提升農村骨干教師專業素質,從而使其引領農村教師群體的發展。該書向我們展示出農村骨干教師成長研修培訓模式的全貌,告訴我們成長研修培訓模式的應然之道。如,自主學習是要達到反思總結的目的,為培訓做準備,前期集中培訓是激發專業精神和引領成長方法,基于網絡資源的遠程研修為教師提供必要的專業支持,行動研修是在行動研究中成長,中期集中培訓是提供有效課堂教學的研修,深度研修在于總結有效教學經驗,總結提升旨在提升成長品質、激勵不斷成長,而追蹤指導考察是形成學習習慣并在培訓后再提升。并且在整個學習研修過程中,網絡伴隨始終。農村骨干教師成長研修培訓模式不是單維、個體與短期的,需要文化、社會、學校、團隊等因素長期的和諧共振,需要社會系統內各子系統的相互支撐。因此,該書在向我們提供了一種有效培訓模式的同時,也十分強調保障措施是成長研修的生命線。
成長研修培訓模式真正體現適應時展和農村骨干教師成長的實際需要,是對傳統培訓模式的繼承、發展和創新。正如四川省社會科學院查有梁教授在該書的《序》中指出,成長研修培訓模式是農村骨干教師培訓成長的新模式,是教師培訓模式的一個突破。他指出:成長研修模式是一種新型的綜合性培訓模式;成長研修模式是以人為本,以農村骨干教師為本的培訓模式;成長研修模式是現代網絡技術運用充分的培訓模式;成長研修模式是示范性很強的培訓模式。
如果一般地講農村骨干教師培訓,或許很難有什么新穎之處,那么本書新就新在突出“成長突破”的培訓目標這一重大主題,加之篇章結構的合理布局、環環相扣、層層深入、步步論證,使全書體現出一氣呵成之感,一種既有理論與思維的張力感,又有現實與實踐的縱深感,具有強烈的說服力和影響力。
三、理論價值高,實踐性強
該書具有較高的理論價值和很強的實踐意義。該書將“農村骨干教師培訓”這一問題的研究奠基在傳統培訓精髓上,力圖從一個新的視角和層面來拓展農村骨干教師成長培訓模式的視閾。不僅如此,本書還從社會發展宏觀視野來研究農村骨干教師的發展動態,充分吸納現代科學諸方面的研究成果,整合各種資源、多種培訓形式和策略,從而把研究奠基在科學的基礎上,形成了一個獨具特色的理論體系。全書的精彩之處在于:為骨干教師專業發展、持續學習和農村宏觀社會環境下的農村骨干教師成長提供一種走向發展、走向成功的方法論指導,體現出作者強烈的人文關懷。
該書對農村骨干教師有效培訓模式進行研究,尤其對培訓模式設計的理論、資源、策略、實施等進行全方位、細節化的操作性研究,無疑在理論與現實上都具有實際意義。由此,它對我國農村骨干教師培訓模式理論研究的深化乃至整個農村教師隊伍的發展將產生積極的推動作用。
讀罷該書,不難發現,作者將農村骨干教師成長研修培訓模式立足于成人學習理論、教師專業理論和復合式學習理論等理論之上,將農村骨干教師成長研修培訓置于宏觀的農村社會背景之中,而又未流于一般的理論玄思,書中與教師成長研修培訓模式有關的實證性案例隨處可見。教師培訓的組織者參與了農村骨干教師培訓的啟動、培訓模式的探索,以發現教師培訓規律,并在教師成長研修培訓實踐中不斷有所突破、有所創新,為農村骨干教師提供了現實的、經濟的、有效的專業發展平臺,從而做到了理論與實踐的統一。
四、語言平實精練,可讀性強
該書突破常用的理論話語模式,通過對一個個平實而又生動的培訓案例的描述,展現出農村骨干教師成長研修模式的獨特、科學之處,為讀者再現了一個個鮮活的教師培訓場景。此書沒有晦澀難懂的論述,沒有枯燥乏味的羅列,而是化復雜為簡潔,化高深為平實,理論與案例有機結合,學術研究與培訓實踐有機統整,顯示出作者對農村骨干教師、教師成長培養模式等問題的恰當把握、鞭辟入里的分析及細察入微的闡述,非常適合廣大農村教師閱讀,能滿足農村教師不斷提高自身素質的需要。
為進一步提高我省小學教師實施素質教育的能力和校本研修的質量,根據《省教育廳關于進一步加強中小學教師培訓工作的意見》和《省教育廳關于做好2009年中小學教師和校長省級培訓工作的通知》,經研究,決定組織開展全省小學語文、數學骨干教師省級培訓工作,現將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培訓任務
實施2009-2012年培訓規劃,用四年的時間為全省每所小學培訓1名語文、1名數學骨干教師,促進全省小學教師隊伍的高位均衡發展。今年培訓小學語文、數學骨干教師各1500人。
二、培訓對象
具有小學高級及以上職稱,能承擔本學科校本研修工作的教導主任、教研組長或縣(市、區)優秀青年教師、學科帶頭人、教學能手等,年齡一般在45周歲以下。近兩年已參加過省級及以上培訓的骨干教師不再選派。
三、培訓內容和時間
總結新課程實施以來取得的經驗和成果,反思存在的問題與困惑;掌握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評價方法,養成不斷反思教學行為的習慣;提升教師學科專業素養、完善知識結構,提高教師實施校本研修的能力和教科研水平。
集中培訓5天,共40學時,記入繼續教育學時。一般安排在暑期進行。
四、培訓經費
培訓經費由我廳全額承擔,各培訓單位不得向學員收取其他任何費用。我廳于年底前根據各培訓單位的實際培訓人數,按每人750元的標準撥付培訓經費,學員的往返交通費由所在單位報銷。教材由省教師培訓中心編寫、配發,我廳按50元/人的標準另行支付。
五、工作要求
請省教師培訓中心根據培訓的總體要求,分模塊細化培訓內容和學時,制定教學大綱。在內容的設計上,要體現從單一的學科知識的培訓,向強調綜合素養的培訓的轉變;體現從單純的按教材施教,向掌握完整的課程評價的能力的轉變;體現從掌握應知應會內容,向培養自主研修能力的轉變;體現從個人能力的培養,向校本研修、團隊建設的領導力的培養的轉變。采取指定單位、指定內容的形式,又好又省的做好培訓過程的攝錄和其他培訓資源的積累工作。
一、學校教師隊伍現狀分析
目前我校專任教師 人,其中本科學歷 人,專科學歷 人,中青年教師中省級骨干教師 名,地區骨干教師4人,市級骨干教師 人。我校專任教師60%以上已經參加了新課程的實驗,100%接受了新課改的通識性培訓,但一部分教師沒能靈活掌握新課程的策略,缺少自主研修,自主學習的意識,
二、研修主題
1、“有效”教學的理論及相關策略。
2、“有效”教學課題研究
3、學生識字、習作方面的問題與研究
4、學生的養成教育
5、教師二筆字
四、研訓形式
1、學習名家的業務講座,課堂實錄,領悟教學藝術。
2、加強課題研究,提倡協作研討。
3、教研組就教學中遇到的具體問題進行研討。
4、充分發揮骨干教師的示范作用,實行教研科研培訓一體化。
五、研修內容
1、師德修養
利用每周三的政治學習時間以集中學習、分散學習相結合的方式,認真學習相結合的方式,認真學習教育政策法規和現代教育理論,全面系統地學習《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新義務教育法》《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及優秀師德、典型等內容,通過培訓使教師樹立新的教育觀、人才觀、質量觀,形成以德治學、規范執教、精益求精、關愛學生、團結協作的優良師風,使教師的思想道德素質在原有基礎上得到較大提高,以適應新課改與發展的需要。
2、教育教學理念與實踐
以自主學習為主要形式,大力倡導讀書活動,讀書活動實行統一性與靈活性相結合、集中學習與自修讀書相結合、讀書與反思相結合,引導教師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促進教師的自主成長和提高,研修書目有:《有效教學》、《建設理想的課堂》、《中小學班主任經典案例評價》、《班主任工作培訓讀本》。
3、新課程
(1)組織教師以踐行新課程,大練基本功為契機,通過課堂教學實踐,轉化成教學能力,提高教師的課堂教學能力。
(2)充分發揮骨干教師的作用,在全體教師之間開展“互幫、互聽、互學”活動,搞好骨干教師、青年教師示范課及年輕教師的匯報課,做好“傳、幫、帶”工作。
(3)以反思查擺問題為突破口搞好學校、教研組的教研活動。
通過定主題----(備課說課)----呈現(講課、匯報、示范、總結)----研討(評課、匯報)----反思----改進模式進行學校,教研組的教研活動。
(4)配合中心校做好“xx”課題《小學課堂教學中有效對話互動》課題的立項與研究工作,做好子課題的研究開發與實施,做好《小學生習慣養成教育》課題的開發。健全校本教研工作組織、完善,校本教研的工作制度,保證教研活動的正常開展。
(5)指導正在進行新課改年級的教學,學年內做好新教材的解讀、備課、課堂教學觀摩活動,解決低年級識字、寫字方面的問題。做好畢業班復習工作的管理。
參加了年山東省初中數學教師遠程研修培訓,月1日到月11日。這次遠程研修培訓好比給教師雪中送炭。這十一天的培訓學習中通過看視頻、聽講座、聽專家點評、看簡報看各位老師們作業、研修日記、看評論以及參與評論,參與專家與學員之間、學員之間的互動討論。學到很多新知識,真是受益匪淺。現將這次培訓體會總結如下:
觀念得到進一步更新1通過遠程研修。
有機會來充實和完善自己,有機會來參加這次培訓。自豪,榮幸。但更多感到責任、壓力!回首這次的培訓,真是內容豐富,形式多樣,效果明顯。培訓中有各級教育專家的專題報告,有一線教師的專題講座,有學員圍繞專題進行的各種行動學習。這次的培訓學習,對我既有觀念上的洗禮,也有理論上的提高,既有知識上的積淀,也有教學技藝的增長。這是收獲豐厚的一次培訓,也是促進我教學上不斷成長的一次培訓。
學到先進的教學理念2通過遠程研修。
專家講座的內容在心中掀起了陣陣波瀾,通過遠程研修。不僅讓我解到前沿的教育教學改革動態,而且還學到先進的教學理念,專家講授的一些教育教學實例中產生了共鳴,從而讓我能從理論的層次來解釋自己在教育教學中碰到一些現象,也為我今后的課堂教學工作指明了方向。
增長了見識。3通過遠程研修。
積極地發表文章和評論,遠程研修平臺上的老師都在努力地學習。甚至有些老師在晚上十一二點都在網上學習這些老師的學習精神真是值得我努力學習。文章:觀點獨特新穎、方法行之有效、行文優雅俊秀。和這些老師交流的過程中,深深感到自身的淺薄,感到加強學習的重要性。所以遠程研修的過程中,一直抱著向其他老師學習的態度參與的多學習他經驗,結合自己的教學來思考,反思自己的教學。
激勵自身成長,4通過遠程研修。展望未來
一、“兩體六互”模式的提出與構建
“影子研修”,也稱為“體驗式培訓”“跟崗培訓”“貼身培訓”“影子工作”,是一種針對專業人員的現場培訓方式。
在實施“國培計劃(2012)”重慶市小學英語教育教學名師異地脫產研修項目的過程中,我們發現 “師傅帶徒弟”式的傳統影子研修模式受到了極大挑戰,原因有二:其一,重慶市小學英語師資隊伍尚在成長之中,據統計,目前僅特級教師3人,市級骨干教師80余人,可以擔任名師研修指導教師的人選嚴重不足。其二,名師班的學員是從各區縣遴選出來的骨干教師和學科帶頭人,具有較為豐富的教學經驗和研究基礎,普通骨干教師難以對其進行有效指導。必須創新原有的“師徒”模式,改變影子學員和指導教師的指導與被指導關系。
“兩體”即構建“合作研修共同體”,確立“導師學員雙主體”。“合作研修共同體”是指導師和學員之間的關系,在名師影子研修的過程中,我們認為指導教師和影子學員都是學習者,是一種共同學習、共同研究、共同發展的關系。 “六互”即“互學——互研——互構——互助——互動——互進”。
二、“兩體六互”模式的實踐
我們針對指導教師和學員的實際情況,變“師徒結對”的教學關系為“強強聯手”的合作研修關系,讓學員和導師在研修的過程中攜手共進。
(一)“兩體”模式的構建
首先對指導教師進行了選拔和培訓。我們制訂了指導教師選拔標準:第一,指導教師須具有市級或區級骨干教師資格,在教學或教研中有一定的特色或優勢;第二,須有持續改善教學的愿望,較強的課堂研究能力、組織能力、溝通協調能力。對指導教師的培訓,我們主要圍繞影子研修的目的和任務、“合作研修共同體”的構建、“導師學員雙主體”的職責、“六互”模式的操作與運用來進行。
同時,我們召開影子研修動員大會,讓學員明確影子研修目標,提出“四個一”的研修任務:學員與導師共同研制每一節課的教案,共同上好凝結集體智慧的每一節課;學員要上一節體現前期培訓成果、體現出教學行為轉變的高質量的匯報課;學員要策劃、組織一次專題研討活動;在研修期間,要確定一個問題,在課堂上進行實證研究,并撰寫行動研究報告。
為進一步促進學習與研究、觀摩與實踐的融合,我們提出,學員和導師在研修中應樹立六個意識:課程意識、教學意識、目標意識、研究意識、反思意識、成果意識。學員與導師應共同經歷觀課互學——備課互助——改課互研——上課互聽——評課互動——研課互進的過程。
(二)“六互”模式的實踐
1. 互學
即相互學習。“合作研修共同體”成員通過觀察、思考,追問等手段,發現“操作者”的教學特色、優勢和亮點,并深入探究教學活動背后隱藏的教學原理,全面總結、提煉某一教學行為蘊含的理念、策略。
2. 互研
即共同研究。“合作研修共同體”,就是一個課堂研究團隊,團隊成員可以將自己學到的某一理念或具體操作方法放到課堂中加以驗證,也可以在備課、聽課、評課的過程中發現問題,查閱資料,開展實證研究。
3. 互構
即相互構建。“互構”有兩個層面:其一是導師和學員齊心協力,構建“合作研修共同體”;其二是群策群力,共同構建合理的課堂流程結構。在同課同構、同課異構、同課再構活動中,通過觀察分析、對比論證,發現各種方案的優缺點,從而優化課堂結構,提高教學效率。
4. 互助
即相互幫助。影子研修不是閉門造車,需要各“共同體”成員之間相互支持,通力協作,共同完成研修任務。“共同體”成員要通過觀察、記錄、對照、反思、查證等方式相互查找不足,探求成因,并尋找解決方案。
5. 互動
即多向互動。我們為學員搭建了面對面的交流平臺:每天早晨開展前一天的研修總結活動、集體備課活動和說課活動,聽完課后開展集體評課活動;每兩天舉辦一次學員論壇,每周舉行一次全校教研活動,每月舉行一次區級以上教研活動。同時,學員還可通過遠程交流平臺,把研修中的所思、所感、所悟、以及發現的問題,在更大的范圍和空間里進行互動交流。
6. 互進
即相互促進。“共同體”成員通過課堂互構學會了優化課堂的技能和本領,通過課堂觀察豐富了研究的方法和手段,通過互動交流改進了教學理念和方法,通過互學互助發現了自身的優勢和不足,在采取“聽、觀、問、議、思、做”的過程中,全面提升導師與學員的課堂教學能力。
三、“兩體六互”模式的效果
影子研修“兩體六互模式”,關注學員和導師已有的教學能力、研究能力、反思能力,把握了他們的最近發展區,提高了研修的實效性、針對性和科學性,在實踐中收到了較好的效果。
(一)實現了知識——能力的轉化
影子研修既是一個學習的過程,也是一個驗證、深化的過程。學員在影子研修總結中寫到:“在影子研修過程中,之前所學的理論知識在實踐中進一步清晰、升華”、“在實踐和反思的過程中,我驚喜地發現,原來我們堅持的很多教學原則,背后都有著相關的理論依據。將理論知識在實踐中加以運用檢驗,或者在實踐中發現了學到過的理論知識,都充滿著快樂。我感覺自己真正成為了課堂的發現者、研究者。”
(二)提高了教學實踐能力
通過實施“兩體六互”模式,提高了“共同體”成員分析教材、處理教材的能力,準確定位教學目標、靈活利用教學資源、恰當設計教學活動的能力,以及課堂組織與管理、課堂調控與評價能力和課堂用語與板書設計的水平。
(三)提升了研究與反思能力
培養了學員和導師發現問題、研究問題的能力,提高了學員和導師反思總結、撰寫研究文章的能力。
一、自我研修
1、積極參加骨干教師>培訓,不斷反思總結,提高自身素質和專業水平。
2、積極參加各種教育教學活動,并做好示范引領作用。
3、閱讀一些幼兒教育方面的書籍并撰寫讀書筆記。
4、認真學習《3--6 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綱要》。
5、大練基本功,利用空余時間練習彈唱、繪畫、舞蹈等專業技能。
二、示范引領,傳幫帶
為了提高教師的整體素質和教育教學水平,發揮骨干教師的傳、幫、帶作用,促進教師之間相互學習。本學期我與本班張老師結對,為盡快的共同成長,特制定如下計劃:
1、在師德師風、業務素養方面以身作則,起到模范帶頭作用。
2、注重日常工作的引導,及時指出張老師在日常工作中存在的一些問題,引導其及時改進。
3、聽張老師的課,認真記錄,按照一節好課的評價標準認真評課,及時指出張老師上課中的優缺點,對如何改進提出合理化建議。
4、指導張老師如何撰寫教案、如何進行二次備課、如何撰寫>教學反思、觀察記錄和活動實錄等。
5、指導張老師主動與家長溝通,并積極取得家長的支持與配合。
6、建議張老師多閱讀一些幼教方面的書籍,在書籍中領略教育的真諦。
三、園本專題培訓
1、對“幼兒園家園共育工作”和“幼兒園體驗式家長會”進行全員培訓。
關鍵詞:教師教育 研修一體 教師專業發展
開發利用好教師資源是教育改革發展的第一要務。我們踐行“教育是最大的民生”和“用最強的師資支撐最大的民生”理念,堅持以教師發展為根本,實施“面向全員、突出骨干、傾斜農村、共同發展”策略,以校本全員培訓為基礎、師德師風建設為核心、教改科研為先導、“導師制”培訓為龍頭、名師骨干培訓為重點、登記制度為保障,加大統籌力度,加強培訓工作,教師教育取得了明顯成效,為推進教育在新的歷史起點上科學發展提供了有力的師資隊伍和教育質量保障。
一、研修一體,整體提高教師專業發展水平
我院擔負著全區83所中小學的教學指導和質量監控工作,履行著研究、指導、培訓、評價、服務等職能,是政府及其教育行政部門的參謀、智囊和助手。強有力的專業引領和專業指導,并發揮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是我院的生命線。培訓好教師,提高他們的專業發展水平,進而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是我院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也是檢驗我院工作成效的重要標準。為此,我們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切實加強教師培訓提高工作,讓全區中小學每一位教師都優秀起來,讓優秀的教師更優秀。
一是完善指導服務功能。
在創建教師進修學院的基礎上,完善與直轄市文化區地位相匹配的“小實體、多功能、大服務”功能,切實加強中小學干部教師繼續教育培訓、教育教學科研指導、教育教學質量評價、教育信息資料和現代信息技術遠程教育等五個中心建設,增強學院持續健康的發展能力。
二是提高專業服務水平。
堅持開展教職工論壇、“兩課”活動、教研展示等活動,采取學習培訓、上掛鍛煉、下校交流(或蹲點)等措施,搭建高端培訓、課題研究、學術交流等平臺,切實加強教科研人員能力建設,提高綜合素質,增強核心競爭力,助推專家型教科研人員的成長。
三是整合科培研德力量。
進一步整合教研、科研、培訓等力量,優化部門職能和工作規范,強化每個教科研人員“科、培、研、德”四位一體的職責意識,勇于擔當,鼓勵創新,促使每個教科研人員集培訓、教研、科研于一體,承擔各類教師培訓任務,真正成為教師專業發展的合作者、指導者和促進者。
四是加強“四化”建設。
立足課堂教學,著眼教師專業發展,推進教研方式變革,按照“教研專題化、科研培訓化、培訓課程化、研修一體化”工作思路,建立健全研修一體化的科學管理運行機制,形成教師教育“一盤棋”工作的活力。
五是提高課堂教學勝任力。
堅持開展職初教師、農村教師、邊遠薄弱學校教師等培訓和學科優質課大賽,以賽促培,賽訓結合,使中小學教師課堂教學勝任力得到進一步提高。在重慶市首屆義務教育階段教師基本功大賽決賽中,我區8名選手獲得了7個全能一等獎,在24個單項獎中獲17個一等獎。在重慶市首屆中等職業學校教師教學技能競賽中,我區6名選手全部奪得一等獎的第一名。在重慶市教委直屬小學與主城部分示范小學教師技能大賽中,我區教師獲5個一等獎、3個二等獎。
六是加強教師研修平臺建設。
開展網絡教研,建立教師教育專家資源庫,構筑教師研修共同體,助推教師發展。同時,總結推廣“校本教研與教學優質化”研究成果,深化校本教研,開展教育部規劃課題“區域性推進義務教育內涵式均衡發展的實踐研究”的研究實驗工作,指導各中小學加強教師校本培訓,立足本土催生教師發展。
五年來,全區5000多名城鄉中小學教師100%參加了繼續教育,合格率保持100%,教師隊伍綜合素質不斷提升。
“中小學教師STM體系研究”(選拔、培訓、管理)課題成果獲市政府首屆優秀教育成果一等獎。
二、突出骨干,全力打造教師隊伍領軍人才
中小學教師高端培訓是提升教師專業發展水平,培養一支學科帶頭人、教學名師、教育家隊伍,增強核心競爭力,推動教育優先發展、科學發展的重要途徑。“導師制”和“名師班”培訓是我區充分發揮科教文化區優勢,聚集利用高等院校和有關科研院所優勢資源,開展中小學教師高端培訓,培養學科帶頭人、教學名師、教育家等基礎教育高端人才的一項新的教師研修模式,是我區堅持提升教師專業發展水平的有效途徑。
目前,“導師制”和“名師班”培訓已先后聘請148名在全市乃至全國有較大影響的專家教授,為我區中小學培訓了423名優秀骨干教師。第五屆“導師制”99名學員和第三屆“名師班”20名學員的培訓工作持續扎實推進。“導師制”和“名師班”培訓在探索起步的基礎上提檔升級、深化發展,突出了三個重點,做到了四個結合,實現了三大創新,取得了顯著成效。
一是突出了三個重點。
從培訓對象看,重點加強對優秀骨干教師的培養培訓,帶動整個隊伍專業發展水平的提升;從區域類型看,重點加強對農村學校教師的培養培訓,促進城鄉教師隊伍建設水平均衡發展;從價值目標看,重點培養培訓學科帶頭人和名師,著力追求教育家辦學。
二是做到了四個結合。
一是專家教授、優秀教研員和學員有機結合。從重慶市教科院和西南大學、第三軍醫大學、重慶師范大學、重慶教育學院等聘請的專家教授,從我院聘請的各學科優秀教研員,與從全區各中小學選的優秀骨干教師,組成相應的學科組,擰成一股繩。按學科教學特點要求,導師、學員和聯絡員根據學員實際,量身制定學員培訓發展計劃,從理論水平提升、教學技能提高、科研能力增強、成果業績展示、示范作用發揮等方面,導師對學員開展結對培訓,提供“全程服務”。二是教育行政部門、教科研部門和各中小學有機結合。區教委、區教師進修學院、學員送培學校、導師、學員各自承擔相應的職責任務,形成互動共向合力機制。三是學員發展的現實基礎、最近發展區和發展愿景有機結合。從學員自身實際出發,找到最近發展區,精心設計培訓內容,科學確定學員發展愿景目標,高起點謀劃,高標準培訓,高規格要求,高質量展示,引導每位學員立足現實發展的起點,著眼長遠可能發展的目標,追求專業發展的快樂和生命的幸福,循序漸進,逐步提高,差異發展,形成自己鮮明的個性和風格。四是先進教育教學理論的學習和精品課堂教學、項目驅動、科研引領、成果展示等實踐操作有機結合。
三是實現了三大創新。
作為一種新生的教師培訓方式,“導師制”和“名師班”培訓一是創新了教師研修模式,把“學、研、修”融為一體,提高了骨干教師內涵素養與綜合實踐能力;二是創新了教師培訓制度,堅持定期開辦,加強考核激勵,對學員培訓后的持續發展和作用發揮等及時跟蹤,完善后續跟進培訓;三創新了聯絡員制度,較好地解決了培訓主體之間的橋梁問題,保證了培訓的順利進行。
四是取得了顯著成效。
“導師制”和“名師班”培訓新機制的建立,讓所有教師都有了不斷提高、梯次提高的機會,提升了教師爭當學科帶頭人、教學名師和教育家的積極性,使一大批優秀教育人才脫穎而出,形成了以骨干教師、學科帶頭人、教學名師、教育家等為龍頭的優秀教師群體。目前,全區有享受政府特殊津貼的專家2名,全國模范教師4名,全國優秀教師、優秀教育工作者5名,全國先進集體2個,重慶市優秀教師群體1個,重慶市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1名,重慶市學科帶頭人1名,重慶市名師4名,重慶市特級教師20名,重慶市教育終生貢獻獎2名,重慶市優秀教師優秀教育工作者22名,重慶市骨干校長8名,市級骨干教師154名,中學研究員級教師11名。
三、輻射示范,著力促進城鄉教師均衡發展
作為重慶市首批教師進修學院和中小學教師教育市級培訓基地,我院積極承擔國家級和市級有關教師教育工作,發揮了示范帶動作用,為縮小城鄉學校師資水平和教育質量差距、促進城鄉教育均衡發展和提供教育公平作出了應有的貢獻。
一是順利完成市級培訓項目任務。
我院先后承擔重慶市小學數學培訓、農村小學信息技術、初中英語骨干教師、香港田家炳基金會援教涪陵英語教師等培訓項目,為全市培訓學科教研員和優秀教師397人。
二是扎實開展“國培計劃”工作。
“國培計劃”實施以來,我院與四川外語學院合作,組織全市各區縣59名農村初中英語教師完成了“國培計劃”重慶市初中英語教學能手培訓工作,進一步提高了農村英語教師隊伍整體素質。我院 組織區內9所中學和28名優秀骨干教師,承擔了重慶師范大學“國培計劃”初中語文、地理和化學置換脫產項目38個區縣142名學員的影子跟崗培訓工作,呈現出“培訓層次高、培訓規模大、培訓模式新、培訓資源優、培訓定位準、培訓監管嚴、培訓實效顯”等特點,得到教育部“國培計劃”項目辦和市教委的充分肯定。
三是真心真情開展對口援教工作。
我院組織教科研人員先后對國家級貧困縣奉節、城口、武隆、涪陵、秀山、酉陽等送教17次,聽課308節,評課275節,上示范課47節,開展專題講座86場,問卷調查5650份,受培教師達22500多人次;同時,還組織區內市、區級優秀骨干教師48人次送教12次,上示范課105節,聽課280節,交流研討86次,受培教師達8000多人次。
四是不斷擴大對外交流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