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色自偷自拍另类小说-囯产精品一品二区三区-亚洲av无码专区亚洲av网站-四房播播网站

學術刊物 生活雜志 SCI期刊 投稿指導 期刊服務 文秘服務 出版社 登錄/注冊 購物車(0)

首頁 > 精品范文 > 現狀調研報告

現狀調研報告精品(七篇)

時間:2022-03-15 22:57:06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現狀調研報告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現狀調研報告

篇(1)

我轄區內主要以石油化工,制造業等為主,職業病危害因素分布廣泛。從傳統的產業到新興產業,以及第三產業,都存在一定的職業病危害,轄區大大小小有毒有害場所幾十家。職業病防治形勢依然嚴峻。具體情況如下:

1、組建機構,落實責任。

在防職工作中,能夠建立以法人為組長的職業病防治領導機構,設置職業衛生專兼職人員,明確了企業職業健康管理責任,做到了一定分工明確,責任到位的職業病防治管理制度。

2、開展職業衛生宣傳教育。在主管部門的領導和指導下,部分企業根據職業病防治法要求,結合上級部門文件精神,依據自身的實際情況,對勞動者開展預防職業病知識的宣傳教育與培訓工作,在工作面、辦公樓等有職業危害場所設置職業危害因素告知牌,提高了全員對防職工作的意識,了解了所作業的場所存在職業危害因素,能夠自覺使用和購買防塵口罩。

3、制度建設方面。制度建設依然欠缺,防治職業衛生的規章管理制度方面需進一步的完善和健全,防治職業病工作才有成效。

4、健康監護

所調研企業能夠進行崗中職業健康檢查工作的開展,崗前檢查和離崗檢查有的沒有落實好。

5、檔案管理

基本能夠完成檔案管理。

6、職業衛生檢測和評估。所調研3家企業均完善了檢測報告。

二、存在的問題

依然存在履行職業衛生和職業病防治職責落實不夠,缺少了對勞動者的職業健康檢查和重視,且職業衛生工作的人員管理經驗尚淺,健康檔案和職業衛生檔案資料不完善。職業病防治人員和職業衛生管理人員尚需要經過專業知識培訓,提高專業知識和管理水平。職業衛生涉及多個部門,協同工作機制需要進一步完善。職業病防治經費投入嚴重不足。

篇(2)

本文通過對市本級會計人員的現狀調查,對崗前培訓現狀進行了分析研究,并提出相應對策。

一、市會計隊伍現狀

目前,市共有持證會計人員1179人。從會計人員學歷層次看,持證會計人員中,具備中專及以下學歷335人,占28.3%,具備大專學歷512人,占43.4%,具有大學本科學歷328人,占28%,具備研究生學歷的只有4人,占0.3%。從會計專業技術資格看,具有高級會計師職稱的有5人,占0.3%;具有中級會計師職稱的有59人,占5%,具有初級會計專業技術資格的有709人,占59.7%,無會計專業技術資格的有401人,占35%。會計人員中,在崗注冊的會計人員1102人,占持證人員93.4%;不在崗注冊的77人,占持證人員6.6%。在新任會計中,最近三年取得會計從業資格證書的有154人,占持證人員13%。

近年來,為適應市場經濟發展的需要,我市在會計人員教育培訓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有效的措施,會計人員素質有了較大程度的提高,保證了會計工作的正常進行和會計制度改革的順利實施。但會計人員專業素質、知識結構、職業道德等與經濟發展的要求還有很大的差距,在一定程度上制約著會計作用的進一步發揮。

1、會計人員知識結構不夠合理。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和會計改革的不斷推進,要全方位地發揮會計的職能作用,會計人員再也不能局限于單純的會計核算,而是要求會計人員具備較強的職業判斷能力、預測分析能力、縱橫協調能力,會計人員不僅要精通本行,還必須具備網絡信息、法律、金融、管理等知識。但從會計隊伍的實際情況看,大部分會計人員只了解簡單的核算知識,會計工作局限于記賬、算賬、報賬,會計核算只是服從稅法的“稅務會計”,不是遵循會計準則的“財務會計”,更談不上參與分析決策和管理。

2、會計人員學歷層次和專業技術職稱偏低。由于各種歷史原因,目前在崗的會計人員中,相當一部分是通過“師傅帶徒弟”方式培養起來的,而且許多還是屬于“半路出家”,從別的行業轉行從事會計工作,這部分人員在就業前沒有經過正規的專業培訓,盡管工作后邊學邊干,積累了一定的實踐經驗,但系統的財會專業知識比較缺欠,會計人員的整體專業素質也不高。

3、許多會計人員不求進取,職業意識不強。許多會計人員不注意加強學習,缺乏鉆研業務、精益求精的精神,缺乏職業理想和敬業精神,在日常工作中默守陳規,業務知識貧乏,對新會計準則、會計制度不認真學習和鉆研。從每年會計人員繼續教育培訓情況看,許多會計人員把繼續教育培訓看成是為了應付財政部門從業資格的檢查,這樣的會計人員既不能提供真實可靠的核算資料,更談不上為企業理好財當好家。

因此,加強會計人員的教育培訓,特別是重視初涉會計工作的新任人員的崗前培訓和會計實務操作培訓是提高會計隊伍整體素質、加快會計人才培養的當務之急。我們對我市會計人員繼續教育培訓班學員、今年新取得上崗證人員和想取得會計上崗證人員進行了初步統計,在取得會計上崗證后準備從事財會工作的占72%,不打算立即從事財會工作的占28%。對于沒有從事財會工作的人員其原因:60%的人考證是為了給自己充電,40%的人是由于找不到合適的工作單位。調查人員中有50%的人從事實際財會工作感覺力不從心。

二、會計培訓現狀的原因分析

針對目前,我市會計培訓存在的上述問題,我們會計事務科走入相關行業群體部門調查,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1、會計隊伍的規模擴大迅速,崗前培訓缺乏。如前所述,僅我市本級,近三年取得會計從業資格證書的就有154人,占持證人員13%。同時,有相當數量的持證會計人員,雖然從業資格證書已取得,有的甚至已從事會計工作多年,但工作仍覺得力不從心,尤其是對會計實務的處理仍顯知識底蘊不足,因此有的沒有找到合適的財會崗位,有的雖上了崗但只能勉強應付簡單的會計事務。可見,潛在的會計崗前培訓市場較大,這些人員包括:一是持有會計從業資格證書未上崗的人員,二是輪崗會計人員,三是新任會計,都需要實務技能方面的培訓。

2、會計培訓內容針對性不夠強,供給較少。在調查中,我們發現在培訓內容的要求方面,一是要求進行會計核算實務操作知識培訓的人員,占65%,尤其是對一些剛取得會計從業資格證書的人員,雖然他們經過了考前培訓,但對實務操作經驗比較匱乏;二是要求參加外貿企業會計操作培訓的人員,占15%,因為隨著外貿企業的迅猛發展,在會計實務操作中,要求參加外貿企業會計操作培訓;三是急需了解和掌握最新出臺的稅收法規知識的人員,占20%,以便在不違反國家有關法律法規前提下,進行稅收籌劃,合理避稅。而目前社會上的各類會計培訓主要是會計從業資格證書考前培訓、會計專業技術職稱考前培訓和會計人員繼續教育培訓,前兩者是考前培訓,后者,近幾年的會計繼續教育培訓內容主要以會計法、新企業會計制度、小企業會計制度、新企業會計準則內容為主,對提升財會部門負責人、主管會計的業務水平很有幫助,但對相當部分初涉會計工作的人員幫助不大。對于將要上崗或新任會計人員來說,現在的會計培訓內容針對性不強,供給不足,他(她)們需要的是“手把手”的會計實務基本操作技能培訓。

3、教育培訓缺乏約束激勵機制。我們的會計培訓存在培訓是“硬任務”,但培訓的各項激勵約束機制在目前的會計教育培訓工作中并沒有真正得以落實,再加上培訓考核、評比制度的不完善,自教自學的培訓方法,使教與學兩方面都沒有較大的壓力和動力。會計干部自我學習、自我提高的內動力不足。部分干部一天到晚工作生活忙忙碌碌,加班加點,抱怨工作壓力大,家庭事務多,沒有時間“充電”;一些會計干部認為當前所處崗位對知識、技能的要求不高,工作只求過得去,不求過得硬;另一些年齡稍大的干部認為自己“船到碼頭,車到站”,學與不學一個樣;還有些人平時松松垮垮不學習,考試時手忙腳亂靠作弊;而長期從事行政工作的人員,業務知識培訓的機會少,會計業務知識薄弱,想學業務沒機會,即使學到知識也沒機會實踐,時間一長也容易忘記,因而也缺少學習的熱情和動力。

三、拓展培訓思路,創新培訓模式,加強會計崗前培訓

1、搭建會計人員信息交流平臺。隨著經濟的發展,現機關事業單位要加強內部財務管理,企業要做大做強,必須加強內部控制和管理,由此帶來對高素質財會人才的需求越來越多。但現實情況是,一方面,急需高素質的財會人才,而難于尋找;另一方面,社會上大量閑置的會計人員難以求職。因此搭建會計信息平臺,構筑會計人才市場,對滿足財會人才的需求,挖掘會計人力資源,發揮牽線搭橋的紐帶作用,有著重大意義。財政局會計事務科可采用在政府信息網站設立“會計人才教育服務專欄”的形式,建立信息庫包括會計人員的基本信息、繼續教育、懲罰記錄、信息變更記錄、就職需求等情況,任何單位都可以隨時查詢會計人員的信息。有需要會計人員的單位可到服務專欄辦理申請,有意謀求會計職位的持證人員經過服務專欄提供個人資料由會計事務科提供培訓以及資格認定后,發給合格證書并推薦工作。搭建會計服務專欄網站,便于會計人員與培訓機構進行信息溝通。培訓機構建立會計信息平臺后,可通過舉行聯誼會、成立協會等活動,使會計人員之間、會計人員與培訓機構、會計人員與企業之間加強互動、溝通感情。

2、創新會計培訓模式。一是開辦網上課堂。“會計人才教育服務專欄”網站開辦后,要開發適合會計崗前培訓的教學管理軟件,建成較為完善的信息化教學管理網絡,并制作一批多媒體課件,聲像并茂地實施教學。還可以選擇具備條件的若干市縣聯網,通過遠程教育實施培訓,降低培訓成本,提高培訓效果。二是實施課堂實踐性教學。會計工作是一項技術性和操作性較強的工作,用人單位往往要求會計人員具有較強的實際操作能力,能直接上崗承擔會計工作,因此,會計培訓中必須加強課堂實踐性教學。在這次調查中,有70-80%的急需上崗人員希望參加會計實務操作培訓。單一的考證內容已經不能滿足學院的求知愿望,因此會計實務實踐性教學顯得額外重要。課堂實踐性教學可以分出納實務、企業會計實踐教學、成本會計實踐教學、稅收申報實務、倉庫管理實務等,手把手地指導學員建賬、日常核算、成本核算、賬項調整、期末結帳和年度決算等業務,形成由簡單到復雜、單項到綜合的實踐性教學體系。三是會計電算化實踐教學。隨著各種財務應用軟件在實際工作中的廣泛使用,會計電算化成為代替手工記賬的一種新型手段,因此在會計從業資格證書取得的考試科目中開設會計電算化課程,既是必須的又是急需的。使會計人員在實際工作中,實現在專業實務操作能力方面,“既能手工記賬,又能適應和使用各種財務應用軟件”的目標。

篇(3)

一、社會救助工作概述

社會救助是社會成員因有自然災害、意外事故和個人生理、心理等原因而導致陷入生存困難不能維持最低限度生活水平時,由國家或社會有關部門依法給予一定的物質或資金的救助和扶助,使其基本生活得到保證的一種社會保障措施。它主要包括經常性的社會救助、緊急救助、臨時性救助和社會互助活動等四方面內容。由政府主要承擔的經常性社會救助和以慈善事業為主的社會互助活動是社會救助的重要組成部分,而緊急救助和臨時性救助分別是應對自然災害情況和針對流浪乞討人員的救助。

近年來,市在中央有關精神的指導下,通過積極探索,已初步形成了生活救助、醫療救助、教育救助、住房救助等“分類施保”的政府救助體系,即通常說的四位一體救助體系。其中,生活救助是對民政傳統對象(孤老、孤殘、三胞胎、散居歸僑)、重殘無業人員、失業人員及其家屬等對象實施的最低生活保障和其它各類補助(協保補助、糧油幫困卡、節假日臨補等);醫療救助主要針對“三無”人員、低保家庭中患病住院以及門診大病治療的人員、低收入家庭中患大病重病的人員;教育救助內容包括學生學雜費減免、學生免費午餐及相關申請減免的出證等;住房救助的主要形式為房租減免和廉租房。另外,近年還發展了支內支疆生活困難補助和分檔幫困補助等一系列解決歷史形成和遺留問題的相關政策措施,從而使社保體系逐步健全和完善,有效地促進了社會公平穩定和文明和諧。

二、社區(街道)城市貧困居民的基本情況

社區(街道)位于徐匯區的中部,是80年代建成的新型居民社區,面積4.19平方公里,居住人口10萬余人,其中戶籍人口7.6萬人,外來居住人口2萬余人,有20個居委會,是一個較為成熟的城市社區。社區極端貧困人口和困難家庭基數較小,據統計,年被納人城市低保的困難人口為389人,僅占社區戶籍人口的0.5%,而且近年來一直呈下降趨勢(見圖1)。但貧困是一個相對性的概念,社區內還存在著相當多生活不富裕和由于各種特殊和突況致貧的居民,社區的困難家庭一直在1000戶以上,幾年來,通過廣泛排摸、及時走訪和數據動態更新,年納入困難家庭數據庫的有1800戶。

目前,社區困難人口的構成情況如下:大重病占18.4%;無業老人占15.4%;低收入占15.3%;低保占11.2%;退休老人占10%;重殘無業占6.9%;失業占5.6%;支內支疆占5.4%;困難學生占4.8%;其它占7%。社區困難家庭體現出三個特性:一是困難情況的相對性。目前絕對貧困的問題已經基本解決,但低保、低收入邊緣的相對貧困群眾眾多,他們抵御風險的能力較差,需要得到有效的幫助;二是困難情況的持續性。從上述困難家庭的結構特征看,病患、老齡、退休失業的家庭較多,占總人數的一半以上。這些家庭客觀上講都是無法通過個人和家庭的努力擺脫貧困,將維持一定的困難時期,尤其是社區的人口老齡化特征明顯,年60歲、70歲和80歲以上人口分別占社區總戶籍人口的25%、13%和4%,老齡人口的救助需求處于持續的高水平;三是困難情況的地域性。社區困難群體地域相對較為集中,主要分布在一二、三四等老舊住宅區和千二四、華鼎等動拆遷地區,而2000年以后開發的居民區如愛建園、萬科、長春等則鮮見有困難戶。

三、社區(街道)社會救助的主要工作做法和特色

近年來,街道社區經濟的迅猛發展為街道各項社會事業提供了強大的財力支撐。社區黨工委、街道辦事處始終高度重視幫困救助這一民生工作,堅持把“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要義內化為社會救助工作的宗旨,在落實好各項政策性救助的同時,不斷加大街道幫困基金的投入力度,幫困專項資金一年上新一個臺階,年年有顯著增幅。從年的39萬元逐年增加到年的500萬元,平均每年增長90%。為了切實用好救助政策和幫困資金,街道專門制訂了《街道幫困救助工作管理辦法》,著力強化社會救助所在社會救助工作中的工作責任和主導地位,逐步形成了“一口上下”的幫困救助工作格局和“陽光幫困”的運作機制。街道在不斷加大投入力度、規范政府救助行為的同時,還積極整合社區資源,拓寬救助渠道,廣泛發動社會力量參與幫困救助,努力實現社區救助對象的全覆蓋。

1、救助機制,“一口上下”。在幫困救助的工作實踐中,街道實行了“一口受理”、“一所運作”、“一口撥付”、“一口統計”、“一網覆蓋”的“一口上下”運作方式,形成了具有特色的“四個統一”的幫困工作格局。一是救助對象統一。救助所在仔細排摸的基礎上,建立基礎性數據庫,按照困難對象不同的特征,細分了11個困難類別,詳細注明個案情況,做好信息跟蹤和動態管理,確保了救助工作的準確性。二是救助標準統一。由救助所根據社區黨工委整體工作要求,制定總體救助方案,在實施幫困前直接從數據庫中調用救助信息,根據對象情況分類,統一救助標準,杜絕了重復、遺漏和錯位救助現象的發生,增強了救助工作的針對性和有效性。三是資金管理統一。社會救資金統一歸于社會救助所,“一個口子進、一個口子管、一個口子出”,街道其它部門和居委會不再設立任何救助資金項目,是名副其實的“一口”上下,確保了社會救助的運行更為清晰、更為透明,防止了腐敗行為和不公正現象的出現。四是救助運作統一。每逢重要節日和其它幫困節點,按照黨工委、辦事處的統一部署,由救助所統籌安排,各街道科室部門、居委會緊密配合,統一時間節點、統一下撥資金,統一發放救助,統一反饋意見,統一處理投訴,保證了幫困救助工作的規范有序和及時有效。2007年救助所在區民政局的大力支持下,根據的實際情況和需求,開發了“徐匯區街道‘一口上下’救助系統”,該系統已在年春節的幫困救助工作中操作應用,取得了良好效果,到了有關領導的肯定,并在全區加以推廣。

2、公開透明,“陽光幫困”。在“四個統一”工作構架基礎上,街道推行“陽光幫困”,采取公示辦法,把幫困救助工作徹底置于全社區居民的直接參與和監督之下,自覺主動接受社會和群眾監督。20個居委會按照“陽光幫困”原則,結合居民區自身特點,還形成了各具特色的運作方式。例如三四居民區困難居民比例大,居委會形成了一排(排列幫困名單)、二摸(了解核實情況)、三論(居委集體討論)、四聽(聽取黨員、群眾意見)、五示(公示幫困名單)的幫困“五部曲”工作法;新苑五六七是街道幫困人數最多的居民區,他們通過“四會”制度確保幫困到戶到人、公平公正,即總支討論會(掌握工作要求,討論具體措施);社工工作會(傳達精神,擬定名單,初步核實);居民聽證會(征求意見,及時調整);黨員擴大會(各大樓黨員逐一分析幫困對象和數額,集體確定幫困名單)。古宜居民區的幫困對象較少,但人戶分離的情況復雜,每年4次節日幫困前都召開由參與面廣的大評議會,對幫困對象進行逐一評議,對個別情況采取一事一議,確保了及時了解情況,及時調整幫困對象,讓節日幫困金最大發揮普惠居民的功效。“陽光幫困”的實施,使社區的民生工作真正地做到了深入實際、深入基層、深入群眾,有力保障了社會救助的“公正、公平和公開”。

3、堅持長效,形成特色。社區街道機關干部的幫困送溫暖工作做得及時到位,在實踐中,逐步形成了具有個性特色的幫困方法。一是從05年黨員先進性教育開始,在社區列出了44戶特別困難的群眾,由機關干部常年進行結對幫困,每月上門看望并送上幫困金。二是機關黨員干部每月從工資中捐出30元,對社區5名困難學生進行助學幫助,從小學到中學,直至大學或參加工作。三是每年專門列出50萬元資金,用于幫助社區的困難學生,讓他們完成學業。四是專門設立了醫療幫困卡,每年50萬元為困難家庭就醫解決實際問題。五是對老干部困難家庭進行特殊幫助,每月走訪并專門設立困難老干部的幫困基金。

4、引導社會,廣泛參與。凝聚社會力量,共同參與社區公益活動,實行單位、社區共助共建,幫助社區困難家庭渡難關,是社區的重要特色。一是充分發揮黨工委兼職委員作用。社區4名兼職社區黨工委委員中有兩名是社區單位的黨政負責人,他們一直關心社區的幫困工作,除身體力行地為困難家庭提供幫助外,還利用單位的優勢資源協助、協調街道幫困救助工作,動員本單位職工參與社區助學結對活動。二是引領統戰人士獻愛心。著名的統戰人士楊晨,是查爾斯電子有限公司的老總,多年來他組織單位職工與十三村居民區的困難學生開展結對助學活動,公司連續6年邀請敬老院的老人吃年夜飯,獲得普遍好評。三是發動“兩新”組織做貢獻。社區“兩新”組織近年來長期開展以助學為重點的救助活動,如通翼物業、嘉怡廣告公司設立專項資金,長期聯手助養8名社區困難學生;大眾公用、興菱貿易公司等6家公司年出資近3萬元,通過社區綜合黨委的組織平臺簽約資助社區12名困難學生等。好飾家園藝超市有限公司等非公企業還大力支持“4050”工程,積極幫助安置社會弱勢群體,吸納下崗職工再就業,安排殘疾人培訓上崗。四是整合共建資源同參與。各居民區主動聯系附近的社區單位開展形式多樣的幫困救助活動,如新苑一二居委會與開隆廣告公司共建,每年出資慰問老年人;古宜居委會與家飾佳、大眾交通等單位開展共建,幫助困難群眾,每年下發的款物都超過1萬元;千鶴二四居委會把居民區幫困與做好再就業相結合,就業援助員積極與用人單位聯系,近兩年解決再就業百余人,從源頭上幫失業人員解困。近年來在社區黨工委的引導下,社區單位參加社區幫困蔚然成風,社區上下形成了共同關注慈善事業,共同資助社會救助工作,共同關心困難群眾的良好救助工作環境和社會幫困氛圍。今年“5.12”汶川大地震發生后,社會各界積極參與捐助活動,共募集各類捐款425.82萬元,收到特殊黨費49.59萬元,在10月份向災區“送溫暖、獻愛心”的募捐活動中,又募集到捐款26.2萬,全新衣被近3000包。

5、社區主導、作用明顯。社區(街道)是區委、區政府派出機構,在關注民生,幫助群眾工作中,發揮著其他組織不可替代的主導作用。一是彌補政策性救助的不足。以街道為例,共有200多戶低保家庭和4戶特殊救濟對象,雖然按照政策落實了應保確保,按時發放了各種保障金,但對于一些自身能力較差、生活來源主要靠政府救濟的困難對象,仍是杯水車薪,不能有效地解決生活中的諸多困難。而街道幫困基金充分發揮了其靈活性和自主性,以節日幫困、高溫慰問、秋季助學、醫療幫困等多種形式向他們提供資助,顯著地緩解他們的生活壓力。二是關注政策邊緣的困難群體。每個救助體系下都會有相當一部分政策邊緣的困難群體,政策性救助惠及不到,家庭經濟又確實存在困難,如:家庭總收入在千元左右的三口之家和患癌癥的退休老人,他們都不能享受到政府的利民政策,成為生活在“陽光邊緣”的困難戶,遇到孩子中考、高考或突發事件,很快就會被拖垮,家庭經濟捉襟見肘。街道幫困基金以其靈活的救助方式,很好地幫助了這類人群。三是緩解社區基層的突出矛盾,促進社會和諧。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發展,部分群眾因這樣或那樣的原因會滋生疏離主流社會,甚至反抗主流社會的情緒和心態,容易形成影響社會穩定的不利因素。尤其對于那些老上訪戶、勞教釋放人員和潛在的不安定分子,街道幫困基金在合法和政策允許的前提下,適當地運用幫困手段進行長效控制,安撫了他們的情緒,有效地緩解社區基層的突出矛盾,保障了社區的一方平安穩定。

四、目前社區社會救助工作中存在的問題

社會救助工作在保障最低生活水平、促進社區穩定與和諧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但在政策的實施過程中還存在著許多亟待解決的問題。

1、救助覆蓋面和力度與救助需求間仍存在矛盾。政府救助制度的剛性規定不可避免的造成了覆蓋面的有限性,哪怕是街道幫困標準柔性相對較大,也總是要設定一些條件的,這些規定和條件在確保政策公平性和操作性的同時,也產生了政策邊緣人群施救難的問題。同時,民政部門常規的社會救助相對于部分較大、較突然的救助需求來說只能是杯水車薪,遠遠不能解決問題,即使是街道應急和有針對性的幫困也不得不遵守一定的權限,救助金投入力度還是顯得相對不足。這些不足更需建立健全社會保障制度來解決。

2、救助制度還存在諸多缺陷。首先,缺乏一個科學的家庭收入核實查證制度,無法對低保家庭的財產收入等情況作出客觀的調查,只能通過表面現象來判斷,難免有失公正。其次,沒有一套有效的激勵制度,對于一些低保家庭而言,低保的附帶政策過于優厚,由此消減了這部分人群的就業愿望,甚至出現了尋找借口不就業和故意使用人單位放棄錄用等情況。再次,用工制度的不完善也導致了低保家庭成員隱性就業時有發生,這樣,便產生了前面述及的低保人群中工作適齡人口常年不減的現象。

3、救助工作實施過程中,難以科學有效地應對人戶分離的情況。由于目前申請低保主要以戶籍地為主,為掌握人戶分離對象的實際情況帶來很大難度,常常信息不對稱和更新不及時。對于那些長期不住的人戶分離對象,理應逐步弱化幫困行為或者原則上不再幫困,但在實際操作過程中,當事人在得知別人拿到救助金的時侯,心里不平衡,每逢節日就到居委會吵架鬧事,要求幫困,這對幫困基金救助“人在戶在的困難對象”原則的貫徹帶來了很大的壓力,結果使得好成了壞事,反而造成了不和諧現象。

4、一些專項救助的運作機制還不成熟和不完善。如在醫療救助中對于低保、低收入家庭的大重病人員先期醫療費的支付難度較大,符合醫療救助的大重病人員救助比例太小。又如廉租住房的申請、審核較為復雜,政策的上下銜接不到位,效率較低,同樣也面臨財產調查上阻礙。另外,在支內支疆生活困難補助和分檔幫困補助的受理與審核中,由于沒有系統的監督機制,一些地區或單位違反規定開具“人情證明”、“關系證明”,給審核帶來極大的困難。

五、進一步改善社區社會救助工作的對策和建議

1、加快社會救助工作法制化的步伐。根據多年來已基本趨于成熟社會救助工作的經驗做法,盡快制定一部適合市情,具有可操作性,同時又能兼顧長遠的地方救助法規,確保社會救助制度的長效性和權威性。通過社會救助法制化進程來解決救助對象確認程序與方法上的不規范問題、救助項目和內容不合理問題、救助對象申訴權利保障問題等。堅持依法行政,落實分類施保,強化動態管理下的“應保盡保”、“應保確保”。

2、進一步規范和完善社會救助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逐步健全各項救助制度,根據困難群眾致貧的不同原因和貧困的不同程度,實施分層分類救助,并制定相應的救助標準,促進社會救助體系由“普救型”向“補救型”發展。建立以基本生活救助為主體,專項救助為重點的長效救助機制,進一步明確醫療、教育、住房和意外事故等四個救助工作重點。適當授予救助部門相關的財產調查權,建議將低保申請由戶籍化向屬地化傾斜,以便加強對人戶分離對象的有效控制;對用工不規范的單位及故意隱瞞就業情況的個人加強處罰力度,盡可能減少隱性就業情況的發生。

3、提高救助工作和救助對象的信息化水平。應從上到下建立起信息化的工作平臺,對救助政策和救助對象進行信息庫管理,及時更新和調整救助對象的動態信息。要在信息庫的基礎上,形成救助工作上下暢通,切實解決目前信息資料不夠準確和人戶分離情況難以掌握的現狀。應加強信息資源共享,應將民政、社保、公安等人頭信息實行資源共享,確保救助對象信息的準確,提高救助工作的辦事效率,真正實行困難群眾的救助工作全覆蓋,不遺漏。

篇(4)

一、該鄉生態旅游現狀

(一)鄉情概況

鄉地處縣東南部,東與縣交界,南與縣接壤,北與相接,西與鄉、毗鄰,距縣城93公里,鄉域面積156.14平方公里,地處雪峰山脈的中北部,境內峰戀起伏,地形復雜。地貌輪廓自西向東傾斜,呈一狹長地帶,東西長約70公里,南北寬約40公里。地勢最高點為王眉界,海拔1200多米。境內群山莽莽,溪流縱橫。與縣、縣交界的東南邊聳立著一連串的高山,老虎尖山海拔1129.6米,天鵝池山(山頂有一天然水池,相傳曾有天鵝棲息,故名,怡溪主支流發源于此)海拔1141米,黑尖海拔1168.7米。

(二)現有的生態旅游資源

鄉生態旅游資源豐富。鄉境內山高林密,綠海濤濤,有林地面積21多萬畝,活立木蓄積量達84.7萬m³,森林覆蓋率達92%,現還存有珍貴的原始次森林。野生珍貴藥材、珍稀動植物非常豐富,珍稀動物12種;植物50種;珍稀樹木10種;木王村有一株十三人才能合抱的近年古銀杏,居全省本樹種樹齡的第一位,這里被稱為“天然的動植物園”。主要林副產品有茶葉、板栗、茶油、桐油、香茹、竹筍干、黑木耳、核桃、棕片、木炭等。地處偏僻,民風淳樸,地理位置上的障礙,無形中成了保護她在長期生產生活中形成的古樸文化、生活方式免受外來文化對她沖擊的天然屏障,使之至今還保留著一些傳統的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是未受現代文明完全浸染的一塊凈土。這里民風淳樸厚實,民俗純真自然。自創的自娛自樂的群眾文化生活很多,逢年過節常表演一些自創的傳統節目,譬如水對馬、舞龍燈、跳篝火等。重山翠嶺,茫茫林海,有萬樹爭綠林海濤濤的“萬林海”;自然界的鬼斧神工造就了獨特的自然景觀“一線天”;十三人才能合抱的千年古銀杏;還有“擂鼓尖”、“鐵欄關象”、“將軍巖”、“天門洞”、巖灣瀑布群等數不勝數。

(三)生態旅游發展現狀

近年來,鄉黨委、政府制定了“生態立鄉、農業穩鄉、林業強鄉、旅游興鄉”的發展戰略,在生態休閑旅游上花力氣、下功夫。

1、加大宣傳力度,積極招商引資。鄉黨委、政府通過邀請電視臺、攝影協會等來采風報道,提升對外宣傳形象,現已有多家旅游公司對發展我鄉生態旅游有極大的投資興趣,省縣內外多家旅行社準備推出旅游線路,為發展生態休閑旅游提供了很好的機遇。

2、加強景區內基礎設施建設。近年來,鄉共投入資金近千萬元,對景區公路進行了修建,現已基本形成--官莊的環形通道,所有景點已涵蓋移動信號,完善了景區設施,已建成巖灣旅游接待中心,可同時接待游客近百人。

3、積極爭取加入齊眉界國家森林公園。借助申報齊眉界國家森林公園的機遇,利用鄉森林資源豐富的優勢,現正積極爭取將鄉整體納入森林公園,以此拉動鄉的生態休閑旅游產業的綜合發展。

二、該鄉發展生態休閑旅游存在的問題

(一)認識水平不高,發展觀念滯后。據調查,我鄉部分群眾對生態休閑旅游認識水平不高,認為發展旅游與他們沒有多大關系,對森林資源無科學規劃地采伐,造成生態資源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壞。我鄉第三產業基本還處于萌芽階段,即使已經有的,在發展觀念上嚴重滯后,不能從原生態中去挖掘出高品位、高檔次服務產業。硬件設施功能不全,旅游線長,服務檔次低,沒有很好地因地而制宜,根本展現不出自身的特點和優勢。

(二)發展規模尚小,資金投入不夠,力度不大,始終處于“小打小鬧”局面。旅游開發不到位且缺少新意,品位不高,形式單調,在游人心目中體現不出休閑烙印,因而缺少競爭力和吸引力,形成不了產業規模。

(三)基礎設施滯后。我鄉基礎設施普遍滯后,尚不能完全適應農村生態休閑旅游發展的要求。公路、電力和通訊網絡設施明顯不足,境內公路路窄、坡陡、彎急,在節假日外地自駕車、旅游大巴、汽車只有望路興嘆。景區通信網絡較差,輸電現狀不穩定,經常給游客以“不方便”,從而極大地制約了旅游開發、利用和發展。

(四)缺乏統一規劃。目前,我鄉生態休閑旅游是自發而興的,由于沒有統一規劃,致使各景點各唱各的調,小打小鬧,難以形成大氣候。

(五)旅游產品的包裝與促銷不到位。旅游資源不等于旅游產品,旅游產品不等于旅游商品。根據國家旅游局統計,年以休閑、感受自然風光為主的旅游者占74.5%,文物古跡占5%左右。現在流行的是崇尚自然的健康游,而我鄉以生態休閑旅游為核心的旅游符合當今的潮流,但我鄉旅游業恰恰在旅游資源變為產品上沒有形成規模,產品變為商品上沒有形成市場,特別是在宣傳、包裝和促銷方面沒有適應現代旅游消費需求的過硬的手段和措施,更談不上聽覺上的吸引力和視覺上的沖擊力。

三、該鄉生態休閑旅游的發展對策

(一)立足長遠,規劃先行。目前急需制定出鄉生態休閑旅游發展的總體長遠規劃,在深入實際詳細調查研究的基礎上,制定出便于管理、容易操作的生態休閑旅游發展的未來規劃。在今后的發展中,要不斷完善規劃,并嚴格按照規劃實施。

(二)樹立“生態立鄉、旅游興鄉”的戰略思想。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進程中,人們對提高生活質量的欲望越來越高,集休閑、健康、攬勝、娛樂為主題的生態休閑旅游將成為人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糧。消費拉動是發展經濟增長見效最快的一種手段。我鄉的旅游業要牢固樹立“生態立鄉、旅游興鄉”的戰略思想,旅游產業是全社會的產業,抓旅游不僅要抓旅游產品的開發,而且要抓旅游商品的生產,不僅要抓基礎設施的更新改造,而且要抓服務功能的完善配套,只有這樣,我鄉旅游業的發展才能更好的開創出一片天地。

(三)加大集鎮開發力度。旅游業包含著吃、住、行、游、購、娛等六大要素,而我鄉集鎮規模較小,遠遠不能承載發展旅游業所需,現要借助修建鄉政府綜合辦公樓的建設機遇,帶動集鎮開發,擴大集鎮規模,將集鎮建成集旅游、休閑、餐飲、購物等服務于一體的綜合旅游接待中心,增強鄉的旅游接待能力。

(四)保護現有生態資源,加入齊眉界國家森林公園。鄉森林資源豐富,要借助申報齊眉界國家森林公園的機會,加大對群眾的宣傳力度,促使保護好現有森林資源,把“保護就是發展”的理念根植于群眾心中,提高群眾保護、發展生態資源意識,讓人人支持、關心、參與、發展生態旅游產業。

篇(5)

我國在“十一五”規劃中明確地提出,到“十一五”末全國單位gdp綜合能耗下降20%,這是一個政治任務,也是一個約束性指標,能源統計工作的重要性開始顯現。同時,經濟社會的日益向前發展,也急需加強能源統計工作。作為一名與能源統計淵源較深的統計人,深感能源統計工作之重要。現結合縣級實際,從一個能源統計業務人員角度,談談當前能源統計工作現狀及存在的問題,并對改進縣級能源統計工作提出幾點建議,以求拋磚引玉。

一、能源統計歷程及現狀

1、能源統計工作歷程

我國的能源統計工作大體經歷了三個階段。

(1)80年代至90年代初:80年代初期,在當時計劃經濟體制下,國家統計指標體系中設置了能源統計指標,并建立了能源統計機構,隸屬于物資統計。至90年代初期,初步形成了相對完善的統計機構和統計指標體系。

(2)90年代中期:隨著我國能源供應形勢的逐步好轉和幾次大的統計制度改革與調整,相繼撤銷了能源統計機構,能源統計作為工業統計的一部分,歸屬于工業統計管理。

(3)20xx年以來: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增長,對能源統計逐步進行了恢復性的調整、完善和加強。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明確提出把節約能源作為基本國策,要求到20xx年,單位gdp能耗比“十五”期末降低20%左右,能源統計工作的重要性開始顯現。特別是20xx年以來,在省轄市以上統計部門逐漸建立了專門的能源統計機構,配備了專業統計人員,縣以下能源專業統計機構也正在逐步建立。

2、現行能源統計報表制度

現行能源統計報表制度是在工業能源統計制度基礎上逐步建立起來的。目前,縣級統計部門只負責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的能源統計工作,統計范圍僅包括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有能源加工轉換活動的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規模以上年綜合能源消費量1萬噸標準煤及以上的工業企業等。統計內容為能源產品的生產、購進、消費和庫存等情況;設置的報表周期為年報和季報,主要表種有:工業企業能源購進、消費和庫存表、工業企業能源購進、消費和庫存附表、主要能耗工業企業單位產品能源消耗情況表和工業企業水消費表。

除工業以外的其他產業,如:第一產業和第三產業還沒有完整的能源統計報表制度,只能根據有關部門的數據進行推算和估算。第二產業中的規模以下工業企業也還沒有建立能源統計制度,有關能源資料是根據經濟普查或其他方面的資料進行推算的。

二、縣級能源統計存在的問題

1、政府重視不夠,機構設置不到位

節約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是一項龐大的系統工程,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參與。同樣,能源統計工作也不是哪一個部門可以獨立完成的,需要全社會的通力配合。然而現在的狀況基本是國家、省、市高度重視,到縣級則變為任務的簡單分解,沒能從思想根源上重視起來,沒有形成全社會同心協力、力促節能降耗的氛圍。尤其是對欠發達地區,往往還在考核工業用電量指標,無疑就造成了各級政府對節能減排、能源統計工作的忽視。“節能降耗”的重大責任,最后簡單地落到了專業人員身上。可現有的能源機構設置已不能滿足節能減排工作的要求。

當前,縣級統計部門承擔著較為繁重的統計任務,除了常規統計任務外,又增加了全面小康監測、服務業、能源等統計任務,統計部門的力量與任務不相適應的矛盾越來越突出。特別是縣級及縣以下統計部門,基本沒有能源統計職能科室,大多沒有專職的能源統計人員,能源統計力量極為薄弱,矛盾更加突出。本人所在的縣統計局已多次向縣政府的編制部門打報告,要求增設能源統計科,增加能源統計編制,可在短時間內依然未獲批復。

2、縣級能源統計方法制度未建立或不健全

當前,縣級統計部門對能源統計工作未能建立全面的統計報表制度,僅有規模以上工業報送季度報表,一產、三產、規模以下工業單位均沒有報表制度,尤其是對煤、電、油的生產和運輸企業未能建立健全報表制度,無法掌握全縣的煤電油運等全面情況。僅靠編制能源平衡表來編報數據,其數據來源,除了規模以上工業能提供一套基層數據外,其他數據都是推算、估算、測算數據,可靠性得不到保證。目前,縣級能源平衡表編制工作由于部門能源統計資料難以收集等因素而未能達到預期效果,全社會能源平衡表的數據質量還有待進一步提高。

3、能源統計的“雙基”工作薄弱

一是企業基礎資料不夠健全。調查發現,大多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還能提供一些較為完整的能源資料,但一產、三產、建筑業等其他行業的能源統計基礎工作尤為薄弱,幾乎沒有能源方面的統計資料。如石油、煤炭等經銷部門和商業企業,經過改革、改組、轉制后,規范完整的統計機構已被削減,能源消耗統計幾近癱瘓。二是能源管理不嚴,管理渠道多頭。在一些能源消費相對較少的企業,如電力消費由財務部 門管理,油料消耗由運輸部門管理,其他能源品種具體由相關的使用部門管理,整個企業沒有完整的能源消耗數據,統計人員只在填報能源年報或能源季報時搜集指標數據,不能為企業的生產經營提供單位產值能耗和單位產品產量能耗等參考資料。三是能源統計人員不固定、不專業。目前普遍存在基層單位能源統計人員不固定、不專業的情況,操作技能比較欠缺,還有其他部門人員兼職的現象,“雙基”工作亟待加強。力量配備與工作任務明顯不協調,使能源統計工作無力深入開展。四是基層單位工作量大,資料精度不高。能源消耗統計的基礎在企業,企業工作人員少,工作量大,不能專心從事某一項工作,對于各種報表也是疲于應付,加之對能源統計的重視程度不高,缺少專門的能源統計核算機構,能源消耗資料采集困難,統計數據填寫隨意性大,精度不高。

4、能源統計人員業務水平不高,素質不強

當前,縣級統計部門及基層企業大多沒有專職能源機構和統計人員,且企業統計人員流動性大,專業人才更是少之又少;同時,在現有能源消耗統計人員中,大都為“半路出家”,專業素質參差不齊,業務水平極需加強。加之上級業務部門在能源統計知識及業務上培訓較少,兼職的統計人員平時工作又較為繁忙,以致對能源統計知識不熟悉、不全面,在報表中出現差錯。這將嚴重影響能源統計工作的開展和能源統計數據質量的提高。

三、幾點建議

1、充實能源統計力量,加強能源隊伍建設

縣政府及相關部門要高度重視,給予支持,充實和強化能源統計隊伍建設,要給機構、給編制、給人員。要加大節約能源的宣傳力度,積極組建專業化的能源消耗統計機構和網絡。健全部門能源統計制度,疏通能源統計渠道,發改、經貿、交通、建設、電力、石油、統計等部門要同心同德,密切配合,配備業務精湛的專職統計人員,各盡其職,切實做好能源生產、消費、流轉、銷售等多環節的統計工作。基層能耗單位是能源數據的源頭,是實施gdp能耗公報制度的基礎和關鍵環節,各能耗單位要有專門人員負責能源統計工作,為圓滿完成能源統計工作打好堅實的基礎。以適應日益繁重的能源統計工作。

2、完善能源統計方法,構建能源統計體系

建立全社會能源消耗統計體系是獲得全社會能源消耗量和三次產業以及國民經濟主要大類行業能源消耗量的基礎,是編制地區能源平衡表的先決條件,是掌握地區能源降耗指標的關鍵。一要完善能源統計報表制度,建立符合本地情況的數據采集體系。在現有面向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統計的基礎上,將能源統計范圍擴大到全社會,加大對一產、建筑業和三產的能耗統計,采用全面調查、抽樣調查、重點調查、典型調查等多種統計方法分類調查,科學搜集有效的能耗資料。二要逐步建立部門能源統計制度,以重點部門統計為骨干,將部門統計延伸至相關企業。交通運輸倉儲郵政業、建筑業、批零貿易業、住宿餐飲業和社會服務業在能耗普查的基礎上,采取抽樣調查和典型調查相結合的方式進行。三要在條件成熟的基礎上,建立能源數據質量評估體系,總體把握能源統計數據質量。

3、規范能源統計基礎,破解能源“弱基”難題

政府統計是“節能降耗”目標實現的統計者和檢驗者,企業是節能降耗的主體,也是能否完成目標的關鍵。一要成立縣級統計部門能源統計機構并配備專職的統計人員,增強能源統計工作力量。二要規范企業原始資料,統一臺賬格式,嚴格上報制度,力爭數出有據,來源可靠。三要落實企業能源統計機構和人員。企業要安排專人負責能源統計工作,按時上報各種各類能源調查表,確保企業的能耗數據有據可查。

篇(6)

一、基本評價

近年來,全縣扶貧開發工作在縣政府的正確領導下,相關部門把深入推進扶貧開發作為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具體行動,作為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有效載體,作為統籌城鄉發展、保障和改善民生、縮小發展差距的重要舉措,認真履職,扎實工作,全縣貧困人口比2002年減少了1.28萬人,貧困發生率下降到22%,年均減少貧困人口2000余人,扶貧開發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效。

(一)以增加收入為重點,不斷提高貧困人口的收入水平。堅持把產業發展作為帶動貧困農民增收致富的抓手,每年安排100多萬元財政扶貧資金,支持貧困農戶大力發展食用菌、果、茶等特色產業。在扶持洋坪鎮馬渡河柑橘示范區等5個產業扶貧示范區建設的基礎上,今年又全面啟動了6個村的產業扶貧示范村建設。截至目前,全縣已建成柑橘基地4萬多畝,茶葉2萬余畝,食用菌發展規模達到1.1億袋,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達16家(規模以上12家),農民專業合作社達85家,3.65萬余戶農戶參與產業化經營。年末,全縣農民人均純收入6880元,比年增長了2.07倍,年均增長15.7%,產業發展促進了農民增收,有效帶動了貧困農戶脫貧致富。

(二)以基礎設施建設為重點,不斷提高貧困人口的生活質量。堅持以整村推進式扶貧開發為主,以設施建設、“一建三改”、安全飲水等工程建設為重點,著力推進重點貧困村和老區村的整村推進式扶貧開發建設。年來,已完成了30個村的整村推進式扶貧開發,全縣公路通車總里程達到1480公里,累計投入2.1億元解決了6萬農村人口飲水安全問題,興建末級渠240公里,完成曉坪等7座水庫除險加固,完成了農網完善化建設任務,累計新建沼氣池達9560口。按照“政府引導、群眾自愿”的原則,堅持與農村殘疾人危房改造相結合,與自然災害造成的危房戶改造相結合的方式,對居住“三不通”的貧困農戶穩步實施扶貧搬遷和生態移民工作。截至目前,已累計完成農村危房和土坯房改造4300戶,完成扶貧搬遷408戶1489人,完成生態移民315人,90%的移民搬遷戶基本實現脫貧,達到了“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的目標。

(三)以人力資源開發為重點,不斷提高貧困人口的綜合素質。堅持把實施“雨露計劃”培訓作為提高貧困農民的整體素質和轉移就業能力的有效載體,有效整合“陽光工程”、成人教育和職業教育等培訓資源,積極推進貧困農民參與農業適用技術培訓,提升貧困農民的勞動技能水平和致富能力。年以來,全縣累計完成“雨露計劃”培訓1500多人,累計開展農業實用技術培訓100多場次,培訓貧困農民3萬多人,轉移安置就業1400人,全縣通過培訓后外出務工人數達4萬余人,逐步形成了“以培訓促轉移、以轉移就業促增收”扶貧新模式。

(四)以滿足貧困人口需求為重點,不斷提高公共服務保障水平。通過大力實施農村中小學危房改造、貧困學生救助、廣播電視村村通、醫療救助和“三下鄉”等項目建設,貧困地區和老區的科技、教育、文化、衛生等社會事業快速發展,貧困人口對公共服務的需求得到有效保障。截止目前,已完成全縣7個鄉鎮綜合文化站改擴建工程,新建農家書屋110個、村廣播室102個,新建、改造村級組織活動陣地87個;新建、改造2家縣級醫院、7個鄉鎮衛生院和45個村衛生室,縣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達99.8%,因病返貧現象得到緩解。積極推進了“兩項制度”對接,無勞動能力的老弱病殘貧困人口和特別困難貧困人口基本納入低保,改革發展成果不斷惠及貧困人口。自年來,全縣共投入4億多元用于保障改善民生,累計有5790戶納入最低生活保障,9.86萬人參加社會保險,累計救濟救助困難群眾9500人次。

(五)以社會扶貧為重點,不斷增強扶貧開發合力。堅持政府主導、社會幫扶的原則,積極組織開展縣直單位駐村幫扶活動和“百企反哺”活動。全縣縣直單位每年為貧困村、貧困戶興辦實事500多件,捐贈和爭取扶持資金200多萬元,建立結對幫扶基地100多個,建立農家書屋40多個,累計向貧困村捐贈各類書刊5萬余冊。累計有50家民營企業支持貧困村建設,為貧困村捐資捐物折款500多萬元。扶貧開發工作的扎實推進,有效改善了干群、黨群關系,營造了全社會參與、支持扶貧開發工作強大合力。

調查組在充分肯定我縣扶貧開發工作所取得明顯成效的同時,認為還面臨一些困難和問題。一是社會幫扶體系還未完全形成。二是貧困人口自我發展能力較差。三是扶貧開發的任務越來越重。四是扶貧開發爭取資金難度越來越大等。

二、相關建議

為深入推進做好扶貧開發工作,調查組提出如下建議:

(一)進一步提高對扶貧工作的認識。要認真宣傳、貫徹、落實《省農村扶貧開發綱要(-2020年)》,充分認識打好新一輪扶貧開發攻堅戰的重要性和緊迫性,把扶貧開發工作放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總體目標中認真謀劃,擺在統籌城鄉、區域和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的根本要求上通盤考慮。要充分發揮政治優勢,進一步強化黨委領導、政府主導,改進和優化政策扶持機制、工作運行機制和社會幫扶機制,創新完善扶貧方式,確保扶貧規劃的順利實現。

(二)進一步完善扶貧開發工作計劃。要根據國家、省市扶貧綱要進一步完善扶貧開發計劃,確保扶貧開發工作在科學規劃指導下有效推進。要加大全縣貧困人口的普查力度,掌握貧困人口的現狀、需求、脫貧路徑,為扶貧計劃推進提供科學依據。要堅持城鎮農村統籌規劃,各鄉鎮、村要結合縣域總體規劃因地制宜,作出具體扶貧規劃,做到上下銜接協調推進。

(三)進一步提高貧困人口綜合素質。要以“雨露計劃”為載體,進一步豐富形式、拓寬渠道,不斷創新提高貧困人口素質的方式方法,充分調動相關部門、鄉鎮、村居的工作積極性。要把扶貧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設等活動有機結合起來,多種渠道的提高貧困人口的技能素質、就業素質、文化素質,充分調動扶貧對象自主脫貧的積極性。

篇(7)

一、信息基礎設施顯著改善

到2014年上半年,適應我市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的寬帶、融合、安全、泛在的新一代信息基礎設施初步建成,城市家庭寬帶接入能力基本達到每秒8兆比特(Mbps),部分可達到20Mbps,農村家庭寬帶接入能力達到4Mbps,農村寬帶用戶2萬,行政村通寬帶比例達到95%。智慧城市建設取得長足進展。四代移動通信(4G)基站遍及全市各鄉鎮,手機網速最高可達100Mbps。

二、信息消費市場健康活躍

面向生產、生活和管理的信息產品和服務更加豐富,創新更加活躍,市場競爭秩序規范透明,消費環境安全可信,信息消費示范效應明顯,居民信息消費的選擇更加豐富,消費意愿進一步增強。企業信息化應用不斷深化,公共服務信息需求有效拓展,各類信息消費的需求進一步釋放。信息消費規模快速增長。到2013年,信息消費規模超過1.8億元,廣電網絡消費規模1400萬元,年均增長10%以上。

三、完善全市寬帶網絡基礎設施,實施“寬帶中國”戰略,統籌推進移動通信發展

第三代移動通信(3G)網絡覆蓋全市,優化網絡結構,提升網絡質量。2014年中國移動第四代移動通信(4G)在我市開通運營,4G手機用戶達4000多部;全市手機達到28萬用戶。寬帶網絡升級改造加快,推進光纖入戶,城鄉寬帶網絡普及水平和接入能力在大幅提高,全市寬帶網絡擁有6萬余用戶。有線廣播電視達4.5萬用戶,新一代廣播高清電視網建設正在進行,9月開通。

四、存在的問題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久久综合五月丁香六月丁香| 亚洲欧洲专线一区| 漂亮人妻洗澡被公强| 超碰人人模人人爽人人喊手机版| 高清无码一区二区在线观看吞精| 无码人妻精品一区二区蜜桃网站| 乱码午夜-极品国产内射| 亚洲人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精品无码日韩国产不卡av| 国产手机精品一区二区| 少妇高潮喷水在线观看| 99无码精品二区在线视频| 怡红院av一区二区三区| 日韩欧美亚洲国产精品字幕久久久| 黑人大荫蒂老太大| 久久精品国产99精品国产亚洲性色| 少妇高潮喷水惨叫久久久久电影| 免费人成视频在线播放| 亚洲乱码尤物193yw| 国产亚洲色视频在线| 欧美一极xxxxx| 奇米777国产在线视频| 亚洲成av人片在线观看www| 精品国产亚洲第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av无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丝袜足控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久亚洲欧洲日产国码是av| 欧美饥渴熟妇高潮喷水水| 无码无遮挡又大又爽又黄的视频| 人妻人人做人碰人人添| 黑人巨大精品欧美一区二区| 成全视频高清免费| 九九视频免费精品视频| 日本真人裸交试看120秒| 久久国产精品免费一区| 欧美成人精品三级在线观看| 手机看片福利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无码av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 久久亚洲精品无码播放| 国产精品白丝喷水在线观看|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不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