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1-04 19:57:00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概念設計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1概念設計的內涵與特征
“概念”一詞的本義在《中國大百科全書》中的解釋是“懷孕,孕育的意思,即經過十月懷胎之后生成的一種新事物”。概念設計是設計師對建設場地進行實地考察后,有意識的針對場地中的環境構成元素進行深入分析,提煉,濃縮而成的一種可以統領全局,貫穿設計過程始終的構思主線。它一般以抽象的形式出現,追求神似而非形似,具有非理性因素的思維特征,往往是設計師的一些頓悟、靈感就可能形成一些重要設計項目的原始創作意念。同時,概念設計具有很強的實驗性,有時甚至純粹是一種嘗試,完全在從事探索性活動。
2概念設計的重要性與意義
概念設計自從上世紀問世以來,已經被許多世界建筑大師在一些重要建設項目中恰如其分的運用,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在建設項目的前期階段,概念設計的主體地位是不可辯駁的。倘若沒有優秀的創作意念作為引領整個設計的主線,策劃方案設計就會一團散沙,缺乏整體性、有機性,讓人有隨意拼湊,抄襲之感。另外,重視概念設計有利于激發創作靈感,增強設計師的原創意識,不致步人后塵,而走上自主創新的道路。
3概念設計的策略與方法
首先要對場地的環境因素進行有意識的分類與整理,分析各個條件之間的內在聯系與制約關系。從宏觀的角度進行分析,不拘泥于細小的實際工程問題,著眼于大局。其次,要充分運用聯想的方法,輔助于文學,藝術等學科的知識,使頭腦中朦朧,散亂的想法明晰準確地表達出來。在當今建筑全球化背景下,把握地域性,堅持功能性,重視形式性,考慮經濟性是建筑創作的核心所在。建筑創作的突破口往往在學科邊緣或者交叉學科中。再次,要擺脫自身的思維定式,對于掌握概念設計來說這種思維定式非常不利。因為如果設計者從自身已有的知識出發來進行概念設計,必然會受自身思維定式的影響,所設計出來的成果必然不太理想。設計者需要拋棄傳統的為了做某個設計而進行資料收集,文獻閱讀的不良習慣,在平時就要有意識的閱讀一定量的理論方面的文獻,積累一套行之有效的設計手法和解決實際問題的策略。最后,要學習已有的優秀作品的概念設計過程,做深入的設計分析與表達,因為設計分析與表達作為一種學習方法對于初學者來說是大有裨益的。
4概念設計的應用舉例
4.1這是一個改建項目,位于南京幕府山腳下,原為長安汽車制造廠,現在破產了,改為藝術家村租給藝術家使用。我們一行8人對場地進行數次實地調研。最后我從場地的地形特征——象一條小船,以及場地的環境特征——背山面水,左右圍護,三面環山的特點出發提煉出整個區域的設計概念“船”。后來聯想工廠破產的情景,以及藝術村將來經營的狀況決定再加入風險因素“渡”,因而我的設計概念變為“渡船”。接下來又融入了文學因素,考慮藝術村商業運作的需要加了“的情懷”,最終我的設計概念變為“渡船的情懷”。考慮到整個區域內不同位置的經營狀況,現狀條件不同,又將整個區域分成6個小區域,每個區域都以自身獨有的特征命名,并貫穿在總概念之中,使其有分有合,統一之中蘊含變化。最后,我對場地內的淺藍色區域進行了環境概念設計,編寫了整個區域的故事書,使中心概念在故事書的烘托下顯得更加豐滿。(4.2陜西西安某古墓博物館的概念性建筑方案設計中筆者就運用了傳統民居地坑院入口的概念。古墓博物館顧名思義是在新發現的古墓建筑群上就地建設博物館,以最大可能的保護原址,并使博物館建筑本身具有靜謐,昏暗,冥冥之光的氣氛。為了營造這種氣氛筆者想到了傳統民居四合院的空間布局,將古墓建筑群原址保護在地下一層,地上再建二層將古墓發掘的寶藏進行展示,地面建筑四周沒有開窗,參觀者從室外通過踏步盤旋而上到屋面層,而后再從屋面盤旋而下到達至各層,各層展廳均有入口對外開在走廊上,打開入口天井中的自然光與室內的人工光源交相呼應,在室外樹木的遮擋下,室內光影斑斑,忽明忽暗,更加突出了建筑的神秘性,場所感。置身其中使人有一種強烈的空間感受和震撼的視覺沖擊,崇拜仰慕之情油然而生,這正是建筑師所期望達到的效果,使參觀者能有深切的體驗空間,參觀之后難以忘情。(見圖2)
作者:孫立 單位:中鐵第四勘察設計院集團有限公司
注重無砟軌道排水設計軌道結構設計過程中應該全方位考慮排水設計及其可靠性和耐久性。水永遠是無砟軌道結構最持久的敵人,也是無砟軌道能否保持60年使用壽命最主要的控制因素之一。因此,在進行無砟軌道結構設計,尤其是隧道內無砟軌道結構設計時應該特別重視無砟軌道結構的排水設計,并將無砟軌道結構的排水設計納入整個線路排水設計系統。在實際軌道結構設計工作中,對于CRTSII型板式無砟軌道側向擋塊的設置影響軌道板表面排水、CRTSI型框架板式無砟軌道框架內排水這些在運營過程中已經發現容易積水的部位應該進行特殊設計。對于板式無砟軌道梁面采用中間排水,為了將軌道二側的積水排到中間排水溝而采用在軌道板內預留圓形、半圓形的排水管,尤其在南方雨量較大,且暴雨比較集中的地區證明其效果均不佳,在實際采用中應該慎重,因此敷設板式無砟軌道范圍的橋梁最好采用三面排水的方式。隧道內漏水一般具有較強的腐蝕性,為了避免腐蝕性滲水影響無砟軌道的耐久性,在實際設計中應該確保隧道排水措施到位,針對無砟軌道設計應該在二線之間設置中間排水溝,同時保證可能的滲水低于無砟軌道結構底面。在路基地段,一直存在中間堆高表面敷設混凝土結構(含瀝青混凝土結構)和中間設排水溝兩種方案,兩個方案各有優缺點,前一個方案還存在表面敷設素混凝土還是瀝青混凝土的區別。應該說在北方寒冷地區,采用中間設置排水溝,由于該方案需要在路基中埋設橫向排水管,一方面對于路基的整體性產生一定的影響,另一方面即使排水管按照設計要求位于凍脹線以上,個別情況下還是存在橫向排水管凍裂、冰塊堵塞排水管等現象影響排水的通暢,因此在北方嚴寒地區建議采用二線中間堆高表面敷設混凝土結構向軌道二側的排水方案。相比較北方雨水較少,南方地區雨水豐沛;另一方面,二線中間堆高表面敷設混凝土結構向軌道二側的排水方案由于存在無砟軌道軌道板(道床板)與堆高表面敷設混凝土結構之間縫隙封堵困難,且封堵遇水膨脹橡膠條的耐久性滿足設計要求困難,因此建議在南方雨水地區采用中間設置排水溝的排水形式。明確軌道施工要求軌道工程施工圖設計應該強調對于施工中的重要部位提出重點的施工要求。尤其對于施工縫的處理,對于其鋼筋搭接率、新老混凝土界面應該說明詳細的處理措施及施工注意事項。
橋梁地段單元軌道結構設計在橋梁梁縫地段軌道結構是單元還是連續、無砟軌道單元結構長度多少合理,國內進行了大量的研究和實踐。從CRTSII型板式無砟軌道的設計理論和實踐經驗來看,橋梁地段無砟軌道的單元長度當然可以確定為無限長。從結構設計原理的角度來進行分析,無砟軌道的單元過長,其內部結構受力舒緩需要通過限制位移的方法來保證軌道結構的幾何形位,其前提必然是相關限位措施和橋梁、底座板、軌道板以致鋼軌的合龍或鎖定溫度及其關系必須得到嚴格控制,否則軌道結構的穩定性必將受到影響,進而影響軌道結構部件的強度和穩定性、耐久性。因此應該針對目前出現的CRTSⅡ型板式無砟軌道板與水泥乳化瀝青砂漿離縫及其拍打問題、CRTSⅡ型板式無砟軌道板滑動層竄出及其維修問題、CRTSⅡ型板式無砟軌道軌道板承軌臺開裂、CRTSⅡ型板式無砟軌道寬接縫裂縫及軌道板預裂縫裂縫寬度過大等問題展開深入研究。路基地段單元軌道結構設計德國高速鐵路即是路基地段軌道結構采用連續結構,其最大的優點是路基地段無砟軌道支承層可以采用水硬性支承層代替鋼筋混凝土結構,降低軌道工程造價;另外一方面,路基地段德國無砟軌道設計理念借鑒了高速公路從路面到路基剛度遞減的設計理念,而高速公路路面與下部路基結構之間即敷設了一層水硬性材料。相比較CRTSI型板式無砟軌道在路基地段軌道板采用單元結構,底座采用3~4塊軌道板長度的鋼筋混凝土長單元結構,CRTSI型雙塊式無砟軌道結構必須采取一定的結構設計及施工措施控制混凝土裂紋,并且從目前國內外幾條建成通車的高速鐵路來看,國內雖然對于CRTSI型雙塊式無砟軌道道床板裂紋控制取得了一定成效,其裂紋寬度基本控制在0.2mm規范允許的范圍內,但是從根本上避免CRTSI型雙塊式無砟軌道道床板裂紋存在一定的技術困難。第二,為了控制CRTSI型雙塊式無砟軌道道床板兩端的穩定性,必須在道床板兩端一定范圍內設計較強的限位措施,如端梁、銷釘等,并且需要制定完備的施工質量保證措施,否則容易導致路基地段連續道床板結構兩端鼓起,嚴重情況下可能導致設置的端梁結構失效。第三,連續道床板結構保持在線路上的穩定的前提是道床板結構與支承層之間保持可靠的粘結,因此在施工過程中應該保證支承層表面的拉毛質量符合設計要求,尤其在施工合龍地段,其支承層拉毛容易被施工車輛破壞,因此在施工道床板之前應該確保支承層拉毛滿足要求,且支承層表面的浮渣等清理干凈。
無砟軌道結構設計是一個系統工程,結構設計一方面應該與橋梁、隧道、路基等相關工程協調,而且應該考慮環境因素、施工因素、運營維護因素、軌道工程內部各組成結構等的影響和相互作用。堅持單元設計理念,合理確定軌道結構單元的長度。另外一方面,針對目前敷設的連續軌道結構,尤其是橋梁地段跨越梁縫的CRTSⅡ型板式無砟軌道,應該針對目前的運營現狀,有針對性開展系列監測活動,并對監測結果進行分析研究,一方面形成連續敷設無砟軌道理論計算體系并確定相關主要設計參數,另外一方面積累數據編制CRTSⅡ型板式無砟軌道的養護、維修規程。
1.1概念設計知識分類與表達
概念設計是對設計問題加以描述,并以方案的形式提出眾多解的設計階段[7].概念設計從不同的角度有多種定義[8].一般認為,概念設計是指以設計要求為輸入、以最佳方案為輸出的系統所包含的工作流程,是一個由功能向結構的轉換過程。
圖1描述了一般概念設計的工作流程,它包含綜合與評價兩個基本過程。綜合是指根據設計要求,運用各種分析、設計方法推理而生成的多個方案,是個發散過程;評價則從方案集中擇出最優,是個收斂過程。概念設計是將所設計的產品看成一個系統,運用系統工程的方法去分析和設計。具體說,概念設計就是將設計對象的總功能分解成相互有機聯系的若干功能單元,并以功能單元為子系統進行再次分解,生成更低一級的功能單元,經過這樣逐層分解,直至對應的各個最末端功能單元能夠找到一個可以實現的技術原理解。概念設計的主要任務是功能到結構的映射,概念設計過程主要包括:功能創新、功能分析和功能結構設計、工作原理解的搜索和確定、功能載體方案構思和決策。
根據概念設計的過程及人在設計時的認知特點將概念設計知識分為元知識和實例知識(其分類如圖2所示)。元知識中主要包括功能知識、技術原理解知識、結構知識等。實例知識中主要包括方案設計實例、技術原理解實例、產品實例等知識。
(1)功能知識。主要描述產品完成的任務,描述產品的功能及功能子項。描述產品要完成的功能,包括功能內容、實現參數、性能指標等;
(2)技術原理解知識。描述產品功能及功能子項的原理解答。它的表達要復雜些,一方面可用文字、數字表達它的說明、解答參數,另一方面,要有圖形支持產品原理解答;
(3)結構知識。描述產品的結構設計狀況,是對原理域知識的細化和擴充,是求解原理解的結構載體,可描述產品關鍵部分的形狀、尺寸和參數。產品功能結構的映射(簡稱為功構映射)就是對產品的功能模型進行結構實現的求解,是將產品功能性的描述轉化為能實現這些功能的具有具體形狀、尺寸及相互關系的零部件描述。在這里功能是產品結構的抽象,是結構實現的目的;而結構則為實現某功能而選用的一組構件或元件。功能結構間的關系一般而言是多對多的映射關系。一個功能可能由一個或多個特征或元件實現,而一個特征或元件也可能完成一個或多個功能;
(4)實例知識。已成功或失敗的設計范例,包括方案設計實例,產品結構知識實例、技術原理解實例等。它包含了更多的實際因素,是類比設計和基于實例推理設計的基礎。
以工程機械中某型滑模式水泥攤鋪機為例,總功能為攤鋪水泥路面,總功能可細分為滑模作業、控制作業等功能,滑模作業功能又可細分為提水泥漿、擠壓成型等功能。其中某個功能的實現可能會由幾個結構組合而成,例如滑模式水泥攤鋪機滑模作業功能就是由螺旋分料器、刮平板等幾個結構一起才能實現。圖3為該水泥攤鋪機的功能層次定義和功能分解結構舉例。該產品所對應的結構分解則如圖4所示。圖5中給出了對于滑模作業功能的技術原理解簡圖、技術原理解的評價、參考產品,以及實現該功能的說明等相關的知識。
如何利用計算機技術對概念設計予以支持,對概念設計知識進行有效的管理,至今仍沒有較好的解決方法。目前的知識建模主要是專家系統,最常用的知識模型包括框架、產生式規則、語義網絡、謂詞邏輯等。專家系統的知識建模主要側重符號層的系統實現,很少考慮動態的,非結構化的知識,造成專家系統解決問題的局限性,使得專家系統不能解決大型復雜問題。
本體作為“對概念化顯式的詳細說明”[9,10],研究領域內的對象、概念和其他實體,以及它們之間的關系,可以很好地解決概念設計知識的表達、檢索和重用等問題。采用本體描述概念設計知識可以支持細粒度的產品語義信息的描述,可以形式化地定義特定領域的知識,如概念、事實、規則等;支持語義層面的集成和共享,基于本體的知識定義可以對知識作普遍的、無歧義的語義解釋,可以保證不同使用者之間進行語義層面的信息共享和互操作。
1.2本體建模過程描述
本體是某一領域的概念化描述,著意于在抽象層次提出描述客觀世界的抽象模型,它包括兩個基本的要素:概念和概念之間的關系。本體的構建必須滿足以下的要求:對目標領域的清晰描述;概念或概念之間關系的明確定義;一般性和綜合性原則。本體可以有多種表述方式,包括圖形方式、語言形式和XML文檔形式等。
基于本體的產品概念設計知識建模過程包括3個階段:
(1)產品概念設計知識目標確定。產品概念設計知識定位,概念設計知識的定位決定本體構造的功能需求及最終用戶。
(2)產品概念設計知識本體分析與建立。根據需求分析,確定該領域的相關概念及概念屬性,并用XML語言進行形式化描述。這個階段是建立概念設計知識本體的關鍵環節,直接影響到整個本體的生成質量,同時也是工作量最大的階段。
(3)產品概念設計知識本體評價。對所創建的本體進行一致性及完備性評價。一致性是指術語之間的關系邏輯上應保持一致;完備性是指本體中概念及關系應是完善的。我們稱該3階段的組合為產品概念設計知識本體建模的一個生命周期(見圖6)。
1.3概念設計知識的本體表示
在此我們以工程機械中滑模式水泥攤鋪機為例,結合圖3~圖5中的實際知識,從概念實體、概念屬性及概念間關系等方面來說明產品知識、功能知識、技術原理解知識、技術原理解實例等概念設計知識的本體表示,通過概念蘊涵、屬性關聯、相互約束和公理定義等方法揭示了概念間的本質聯系,形成一個語義關系清晰的產品概念設計知識模型。建模采用目前最新的OWL語言描述。
表述的語義為一個滑模式水泥攤鋪機繼承了一個產品的所有屬性,此外還具備了關系屬性:攤鋪能力,同時,又對屬性攤鋪能力作了限制:只能應用于滑模式水泥攤鋪機領域,且取值變化只能在攤鋪寬度中(省略了關于滑模式水泥攤鋪機類似屬性的定義,如攤鋪厚度和攤鋪速度等)。
(3)功能知識類
<owl:Classrdf:ID=“功能知識”>
<owl:Restriction><owl:onPropertyrdf:resource=“#功能名稱”/>
<owl:cardinality>1</owl:cardinality>
</owl:Restricton>
<owl:Restriction><owl:onPropertyrdf:resource=“#產品”/>
<owl:mincardinality>1</owl:mincardinality>
</owl:Restricton>
</owl:Class>
表述的語義為一個功能知識只有一個功能名稱,且最少具有一個相關產品(省略了功能知識類似屬性的定義,如功能編號、功能說明、創建人、創建時間、存儲位置等)。
(4)功能技術原理解類
<owl:Classrdf:ID=“功能技術原理解”>
<owl:Restriction>
<owl:onPropertyrdf:resource=“#功能知識”/></owl:Restricton>
<owl:Restriction>
<owl:onPropertyrdf:resource=“#技術原理解簡圖”/></owl:Restricton>
</owl:Class>
表述的語義為一個功能技術原理解具有對應的功能名稱,相關的技術原理解簡圖(省略了技術原理解類似屬性的定義,如評價、參考產品、創建人、創建時間、存儲位置等)。
上述描述中,使用類公理(subclassof)描述了兩個類(概念)之間的繼承關系,如滑模式水泥攤鋪機類是產品類的子類。在描述類屬性時,使用關系屬性(objectproperty)描述了類的某個屬性同時也表示了兩個類之間的某種關系,如攤鋪能力既是滑模式水泥攤鋪機類的一個屬性,同時也表達了和攤鋪寬度類之間的對應關系。另外,使用屬性公理domain和range表示屬性的應用領域和屬性的取值范圍,如屬性攤鋪能力只能用于滑模式水泥攤鋪機類,且它的取值只能是攤鋪寬度數據集。
1.4基于本體的概念設計知識管理的特點和優勢
基于本體的概念設計知識管理可以讓設計人員更好地重用已有的概念設計知識,基于本體的概念設計知識管理具有以下的一些特點或優勢:
(1)支持用戶定制知識類別。產品概念設計過程中,需要運用多種類型的知識,如:功能類、功能技術原理方案解類等。這些知識的描述和使用有著不同的特點,不能用相同的描述框架來處理。基于本體的設計知識建模允許用戶對設計中知識類別加以定制,針對每一類別定義其描述屬性,從而較好的解決了概念設計中多來源多類型知識的表示問題。
(2)支持概念共享的知識庫構建。概念設計知識本體的構造澄清了概念設計領域知識的結構,為概念設計知識的表示打好了基礎,而本體中統一的術語和概念也使概念設計知識更好地共享成為可能。基于本體的概念設計知識表示在區分不同知識類別的同時,建立起概念間的共享聯系。通過概念間的共享機制,避免了設計知識庫的數據冗余和數據不一致問題,方便了知識的建模錄入、檢索及統計處理。
(3)多視圖和基于本體概念的知識檢索。在目前的應用系統中一般采用基于關鍵字的數據庫查詢方法,由于其數據庫組織不是建立在能夠表示概念之間的關系、事實和實例的領域模型的基礎上,因此無法實現智能查詢和信息推理,也就無法解決語義異構性問題。由于不同的組織和人員可能使用不同的詞語表示同一個含義,因此查詢系統得不到意義相同但用詞(語法)不同的內容。當需要對多個數據源進行查詢的時候問題更為明顯,多意詞和同義詞會使查詢得到許多不相關的信息,而忽略另外一些重要信息。
在基于本體的概念設計知識管理中由于具有統一的術語和概念,知識庫建立在本體的基礎上,使得基于知識的設計意圖匹配成為可能。采用基于知識、語義上的檢索匹配,對用戶的檢索請求,通過查詢轉換器按照本體把各種檢索請求轉換成對應的概念,在本體的幫助下從知識庫中匹配出符合條件的數據集合,解決了語義異構的問題。
從人在設計時的認知特點出發,可以采用基于功能分解樹的功能設計知識檢索視圖、基于產品分解結構樹的結構設計知識檢索視圖,還可以利用本體中已定義的概念定義其它知識檢索視圖,比如需求功能知識檢索視圖、軟件工具使用知識檢索視圖等,實現基于知識檢索的設計意圖的匹配。
2、基于本體的概念設計知識管理
2.1概念設計知識管理系統結構
結合工程機械行業的實際,本文提出了圖7所示的基于本體的產品概念設計知識管理系統結構,系統按照知識產生、獲取和利用的流程來構建,系統結構主要包括概念設計知識管理工具、數據接口程序以及基于本體的概念設計知識庫,具體由4個部分構成。
(1)概念設計知識獲取。概念設計知識的獲取包括從概念設計知識本體定義、本體之間關系定義、本體知識庫生成到概念設計知識獲取整個過程。
(2)概念設計知識維護。主要包括從概念設計知識本體維護、本體關系維護、知識庫重新生成到概念設計知識維護的過程,實現對本體的屬性修改,各類知識之間的關系維護,以及知識庫的更新等。
(3)概念設計知識檢索重用。系統中提供基于多視圖的知識檢索方式,如基于功能分解樹的功能設計知識檢索視圖、基于產品分解結構樹的結構設計知識檢索視圖,及用戶定義的其它知識檢索視圖。此外系統提供基于本體概念的知識檢索方式,通過本體映射庫,可以實現同義詞的檢索,保證可能會采用不同的概念和術語表示相同的設計信息的人可以得到相同的知識幫助。
(4)概念設計知識庫的構建。要實現基于本體的,支持客戶自定義的概念設計知識管理,系統必須由足夠的柔性,支持各類知識的存儲,作為系統基石的知識庫的構建就不能采用完全預先定義的方式,在系統中我們采用基礎數據庫加上在此基礎上經過本體定義工具動態生成的各類知識庫的方法保證基于本體的知識管理的實現。
2.2概念設計知識管理關鍵技術及實現
(一)優化選型原則首先,優化結構體系。在結構體系設計中,需要全面掌握建筑基本構件特征,根據建筑、環境、荷載、使用情況選擇優化方案,并且判斷各種情況之間的關系,進而構建結構單元;然后借助平面、線型、疊合、交叉等集合形式對結構單元予以轉換,使其成為主要結構體系。其次,優化結構布置。在保證建筑使用需求與意向的情況下,對建筑樓層蓋水平、柱墻豎向支承系統、基礎系統予以優化布置。在此過程中,需要對建筑承載力、側向與豎向變形、地質條件、支承作法等結構性展開對比,明確其是否具有合理性、科學性與優越性。(二)空間作用原則建筑物屬于空間結構,在結構概念設計中,一定要保證建筑物內各個結構空間作用的合理性,恢復其原有結構,保證建筑結構設計的科學性、安全性與可靠性。(三)結構延性設計原則通常而言,結構延性主要是由延性系數表示,其主要就是結構極限變形和屈服變形的比值,此項比值越大,結構延性越好,如果構成整體結構的構件都具備良好的延性,那么,整體結構本身就會具有良好的延性。(四)強柱弱梁設計原則強柱弱梁設計的主要目的就是,確保建筑結構在強地震作用下,框架結構塑性鉸先出現在梁上,而不是在柱上。(五)等強度與耗能設計原則在建筑結構抗震設計中,首先考慮的就是等強度與耗能設計,在結構設計中,必須避免因為設計考慮不周,或者施工不當,導致水平承重結構出現破壞,進而影響整個建筑物的安全性與穩定性。在建筑結構設計中,充分考慮薄弱環節的設計,盡可能做到等強度,同時重視耗能設計。在選用耗能構件的時候,需要對以下幾點內容予以注意:一是,耗能構件屈服應力依然處在彈性階段,也就是說,其屈服在整個建筑結構中是局部性的,不會導致建筑整體破壞。二是,為了更好的消耗地震能量,耗能構件的數量一定要滿足設計要求,并且保證構件具有良好的延性。三是,耗能構件不應選擇主要承受豎向荷載的構件,如剪力墻、柱等。
二、概念設計應用的注意事項
(一)結合建筑實際要求,選用合理、科學的建筑結構設計方案在實際建筑工程建設中,對建筑結構設計要求非常高。要想有效應用概念設計,取得良好的設計效果,就要保證建筑設計師具有豐富而合理的想象力,充分結合實際情況,綜合分析建筑工程的施工條件、現場地理環境、材料供應能力等問題,同時,對結構框架的抗震節點、應力、總體布局等進行全面控制,保證建筑結構設計方案的合理性與科學性,進而確保建筑建設的順利完成。比如,在建筑結構抗震設計中應用概念設計的時候,一定要充分了解建筑材料的性能,充分分析可預測以及不可預測的因素,重視整體概念設計理念,采取一些隔震對策,盡可能降低地震或不可抗力對建筑物的影響,避免建筑物受到破壞,實現建筑結構設計的預期效果。(二)不能盲目定論,選用合理的計算簡圖計算簡圖是建筑設計師進行結構設計計算的前提與基礎,是保證建筑結構安全的重要因素,因此,建筑設計師一定要根據實際情況,選用合理的計算簡圖,在確保數據精準的條件下,進行結構概念設計,保證建筑結構設計的完美,避免出現因為建筑結構設計不當影響樓層穩定性、安全性的問題,進而促進建筑結構設計的可持續發展。(三)不可太過依靠計算機,正確分析計算結果在建筑結構設計計算中,建筑設計師主要就是借助計算機完成計算,因為計算機軟件種類較多,又存在著一些缺陷,導致計算結果存在著一定的差異。針對此種情況而言,需要建筑設計師根據自身專業水平與業務技能,認真分析計算結果,展開反復的對比與審核,輸入正確參數,選用合理、科學的計算結果,保證建筑結構設計的理想化、科學化、人性化、安全化。
三、結束語
關鍵詞:工程設計,概念設計,創造性思維,創新
1工程領域中的概念設計
現代科技的迅猛發展,尤其是微電子、信息、新材料及集成技術的進展,使產品結構發生了革命性的變化,機電一體化、模塊化已成為工程產品的發展趨勢;計算機技術的飛速發展和廣泛應用,深刻的影響著設計開發過程、制造過程、營銷和售后服務過程,并改變著產品的結構和功能;先進工藝技術和先進制造技術為現代工程設計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工藝技術手段和社會化制造體系。這些變化都深刻地影響著工程設計的發展。
工程設計是人們運用科技知識和方法,有目標地創造工程產品構思和計劃的過程,幾乎涉及到人類活動的全部領域。工程設計的費用往往只占最終產品成本的一小部分(8~15%),然而它對產品的先進性和競爭能力卻起著決定性的影響,并往往決定70~80%的制造成本和營銷服務成本。所以說工程設計是現代社會工業文明的最重要的支柱,是工業創新的核心環節,也是現代社會生產力的龍頭。工程設計的水平和能力是一個國家和地區工業創新能力和競爭能力的決定性因素之一。
工程設計的全過程就是不斷建立各種模型,并不斷進行綜合和分析的過程,即反復地創造模型和評價模型的過程。工程設計的內容大致可分為兩類:一類是數值計算型的工作,包括大量的計算、分析、繪圖、編寫說明書和填寫各種表格;另一類是符號推理性的工作,主要是方案設計工作。在設計方法學中,前者稱之為細節設計,后者稱之為概念設計。概念設計主要包括功能設計和結構設計兩大部分。其作用主要體現在產品設計的早期階段,把主設計師根據產品功能的需求而萌發出來的原始構思和沖動形成產品的主體框架,及它應包括的各主要模塊和組件,以完成整體布局和外型初步設計。然后進行評估和優化,確定整體設計方案。再由各責任設計師把總設計師的設計思想落實到具體設計中去,實現細節設計。可見概念設計是個創造性過程,它要求設計者能綜合運用許多學科的專門知識和豐富的實踐經驗,并通過廣泛的調查研究而占有大量的信息資料,再經過反復思考、推理和決策,才能創造出與眾不同的、滿足用戶要求的設計方案來。
在工程設計領域中存在這樣一個誤區:設計、構思的原始沖動是三維概念,最終設計實施之結果即產品也是三維形體。可是多年來以二維繪圖為基礎的產品設計、制造模式嚴重地束縛了工程技術人員的創造力和想象力,成為創新的桎枯。
三維建模技術的崛起以及虛擬制造技術的出現為概念設計和創新提供了一種極好的工作平臺,設計師們可以直接從三維概念和構思入手,進行概念設計,形成產品的初步框架,然后進一步通過工程分析、數字仿真、虛擬現實等高新技術手段來分析和評價設計方案的可行性及未來產品的質量、可靠性。這種設計方法尤其能充分發揮自頂向下的設計過程中,設計者的智慧和創新能力,不必拘泥于平面圖紙的限制和束縛,而把主要精力聚焦于創造性的勞動——創新。
2概念設計與創造性思維和技術創新
2.1創造性思維及其特點
要設計就要有創新,而創新正是設計人員進行創造性思維的結果。設計人員要打破習慣性思維,變換角度,開闊視野,才能使自己的創造力得到更充分的發揮。創造性思維是指有創建的思維,即通過思維,不僅能揭示事物的本質,而且能在此基礎上提供新的、具有社會價值的產物。創造性思維有擴散思維和集中思維、邏輯思維和形象思維、直覺思維和靈感思維等多種形式。在工程設計的概念設計中,要努力發掘創造性思維的能力,充分注意擴散思維和集中思維的辨證統一,準確把握邏輯思維和形象思維的巧妙結合,善于捕捉直覺思維和靈感思維的“閃光和亮點”,這樣才有可能設計出新穎、獨特、有創意的產品。
創造性思維具有如下一些特點:
(1)獨創性:創造性思維所要解決的問題是不能用常規、傳統的方式解決的問題。它要求重新組織觀念,以便產生某種至少以前在思維者頭腦中不存在的、新穎的、獨特的思維。這就是它的獨創性。獨創性要求人們敢于對司空見慣或“完美無缺”的事物提出懷疑,敢于向傳統的陳規舊習挑戰,敢于否定自己思想上的“框框”,從新的角度分析問題、認識問題。
(2)連動性:創造性思維又是一種連動思維,它引導人們由已知探索未知,開拓思路。連動思維表現為縱向、橫向和逆向連動。縱向連動針對某現象或問題進行縱深思考,探詢其本質而得到新的啟發。橫向連動則通過某一現象聯想到特點與它相似或相關的事物,從而得到該現象的新應用。逆向連動則是針對現象、問題或解法,分析其相反的方面,從順推到逆推,從另一角度探索新的途徑。
(3)多向性:創造性思維要求向多個方向發展,尋求新的思路。可以從一點向多個方向擴散;也可以從不同角度對同一個問題進行思考、解決。
(4)善于想象:創造性思維要求思維者善于想象,善于結合以往的知識和經驗在頭腦里形成新的形象,善于把觀念的東西形象化。愛因斯坦有一句名言:“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著世界上的一切,推動著進步,并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只有善于想象,才有可能跳出現有事實的圈子,才有可能創新。
(5)突變性:直覺思維、靈感思維是在創造性思維中出現的一種突如其來的領悟或理解。它往往表現為思維邏輯的中斷,出現思想的飛躍,突然閃現出一種新設想、新觀念,使對問題的思考突破原有的框架,從而使問題得以解決。
2.2概念設計呼喚技術創新
技術創新在概念設計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概念設計中技術創新的本質就是要在工程設計領域中發現某種新事物、提出某種新思想,在很多情況下是因為現有的產品不能滿足社會(用戶)的需求而激發出的新穎構思和創見。技術創新的基礎是知識的積累和靈感的迸發,是設計人員進行創造性思維的結果。創新本身就意味著不拘一格,不局限也不依賴于某種特定的模式,以下諸多方面都是孕育技術創新的土壤:
(1)多項現有技術的有機結合或綜合運用往往會產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2)對已有知識的創造性總結和應用常常帶來重大的科技突破;
(3)突發奇想但經過科學論證或實驗證明所產生的新思路、新方法、新技術;
(4)新知識與現有知識的合理嫁接;
(5)產品功能上的兼收并蓄和去粗取精;
(6)學科間的交叉、交融和借鑒;
(7)新技術、新材料、新工藝的有機結合及應用;
(8)科學研究中的新發現和新成果應用于工程實踐……。
由此可以進一總結出多種行之有效的創新技法:
l智力激勵法:又稱集智法、智暴法。即通過集會讓設計人員用口頭或書面交流的方法暢所欲言、互相啟發進行集智或激智,引起創造性思維的連鎖反應;
l提問追溯法:根據研究對象系統地列出有關問題,逐個核對討論,從中獲得解決問題的辦法和創造性發明的設想,或是針對新開發產品的希望點(或缺點),逐點深入分析,尋找解決問題的新途徑;
l聯想類推法:通過相似、相近、對比幾種聯想的交叉使用以及在比較之中找出同中之異、異中之同,從而產生創造性思維和創新的方案;
l反向探求法:采用背離慣常的思考方法,通過逆向思維、轉換構思,從功能反轉、結構反轉、因果反轉等方面尋求解決問題的新途徑;
l系統搜索法:從一個初始狀態開始,分析影響系統的各個參量,逐步向前搜索,或采用孤立因素、更換參數等方法獲取系統的多種解法并求得最優解;
l組(綜)合創新法:將現有的技術或產品通過功能原理、構造方法的組合變化,或者通過已知的東西作媒介,將毫無關聯的不同知識要素結合起來,攝取各種產品的長處使之綜合在一起,形成具有創新性的設計技術思想或新產品;
l知識鏈接法:創新是一個動態的和復雜的作用過程和知識流,它包括知識的產生、開發、轉移和應用,這四個階段構成一條“知識供應鏈”并按照下述原則進行管理:把技術創新過程作為一個集成化的系統,只有將所有涉及該過程的伙伴捆綁在一起,才能發揮最大作用,這些伙伴都應明確什么知識內容才能滿足用戶最大需求,知識轉移的特征和形式是什么,最終用戶是誰,他們何時需要使用這些知識?涉及創新的所有信息流和通信流對全體伙伴都是開放的,在每個知識供應者和知識使用者之間建立信息反饋,使信息交換更為有效,知識供應鏈中每一個伙伴能夠感受到整個系統和他們自己都從中獲得巨大利益,認識到自己是鏈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環節。該方法適于更大范圍內、更高層面上的技術創新。
3工程設計領域中的概念設計技術創新實踐
基于上述分析,我們提出了若干種含有技術創新的產品概念設計范例:
(1)采用先進的控制、驅動和定位系統,由局部小畫面組成整體大畫面的可變畫面巨型燈箱廣告機的設計;
(2)時速超過運七飛機的高速鐵路機車車身外型設計,既要滿足空氣動力學性能,又要有美觀的外型,三維CAD建模技術和NURBS曲線面理論的應用;
(3)適應于多彎道和小半徑城市軌道交通環境下的擺式列車車身及減振轉向架的設計;
(4)反求工程已廣泛應用于一些具有復雜曲面的實物模型(如模具)的三維數據重構,不妨借鑒用來對生物醫學圖象進行數字圖象處理,為醫務人員的臨床診斷和治療提供更逼真的三維模型和實體模型;
(5)基于電動機——發電機可逆原理的新型電動自行車的設計,把(下坡時)車輪轉動的動能所轉化成的電能再回充給蓄電池,從而增加電動自行車蓄電池一次充電使用的續行距離;
(6)加工中心自動換刀功能的擴展,用于東風4(11)型內燃機車發動機端面多軸孔加工的自動換箱多軸箱設計;
(7)把列車檢修工人的豐富經驗升華為專家系統——基于加速度傳感器和單片機控制的智能式檢振錘的設計;
(8)虛擬軸機床(并聯機床)的概念設計。
這里以鐵路機車車身設計為例,對概念設計及創新的過程加以說明。
時速300公里以上的高速列車在歐美、日本等發達國家得到廣泛應用。我國已通過論證并計劃在下世紀初建設第一條(京滬)高速鐵路。
當我們看到法國TGV(TraindelaGrandeVitesse)實驗車速達到515.25公里/小時時,我們知道這已經超過了我國“運八”飛機的時速,設計師的頭腦中自然應該產生這樣的概念:時速300公里的鐵路機車車頭的外型也應該像飛機那樣具有流線型和光順性,才會有較好的動力學特性。“光順”一詞的幾何意義是所構造的曲線、曲面應具有C2連續,且無奇點。從通俗的概念來理解,即為“光滑順眼”之意。
由這些概念和構思出發,我們可以由整體構思和概念設計逐步進入流線型機車車身的細節設計環節。
鐵路工業和汽車工業對車身外型設計的先進性和創新性的都有著一致和迫切的要求。歸納起來應是以下幾個方面:
l具有良好的空氣動力學特性,以減少在高速運行時的摩擦阻力。
l具有良好的結構布局及足夠的強度和剛度。
l具有美學曲面的質感和動感,以美化生活和環境。
l盡可能短的設計和制造周期,以盡快地占領市場。
顯然滿足上述諸要求的車身外型曲面是相當復雜的,非一般常規曲面(如柱面、球面、錐面、環面等)所能表達。再者,若按常規設計、制造方法和過程來完成如此高要求的設計外型,則上述第四項要求更是高不可攀。只有積極謀求技術進步,大力推廣應用CAD/CAM技術才是解決車身外型改型頻繁、不斷創新且滿足上述各種要求的關鍵所在。
近十年來,CAD業界涌現出一批象EDS的UG、PTC的Pro-Engineer、MATRA的EUCLID、IBM的CATIA等等一系列優秀的CAD/CAM軟件,為我們提供了一個極好的開發工具和環境。它們的三維實體建模、參數建模及復合(Hybrid)建模技術,實體與曲面相結合的造型方法,以及自由形式特征建模(FreeFormFeatureModeling)技術為我們的設計工作提供了強有力的工具。
這里具體地介紹如何使用UG的FreeFormFeature等功能,來實現車身外型的概念設計到細節設計。
UG的FreeFormFeatureModeling模塊把實體建模和表面建模技術集成為一個功能十分強大的建模工具組,它支持復雜自由曲面的造型設計。它的復合建模技術,自由型面特征建模,可視化編輯,多組件裝配,二維視圖自動生成,尤其是伴隨最新UGV14.0版本推出的全新概念設計WAVE(What-ifAlternativeValueEngineering)可使不同部門的工程師在設計的早期階段,站在系統工程的角度,同時針對多種可供選擇的方案進行評估,通過將設計意圖組織到一個“控件結構”中去,使工程師十分有效地控制設計變更,而且所發生的變更會自動地傳遞到上級設計中去。
這里以創建流線型機車車身外型為例,具體步驟如下:
(1)根據前節所述模線的來源,本例參考法國TGV和德國ACE機車外型模板,并加以個性化修改。所選定的23條模型基線見于圖1。
外形模型基線向等值半徑線云圖
以這一組模線為基礎,采用UG的FreeFormFeature/ThroughCurve來創建曲面;采用Info/Analysis/FaceCurvature功能來觀察和分析該曲面的光順性,圖2即為車身外型曲面及頂面法向半徑等值線云圖。
在構造模線的原始數據中可能有“瑕點”,或者僅憑“感覺”進行判斷,創建的曲面不一定能完全滿足C2連續的條件和光順性的要求,可以通過光順處理予以滿足。圖3是對其中一條模線進行光順處理的過程。值得重視的是:獲得一組光順的模線是生成光順曲面的必要條件。
采用光順后的模線重新構造車身外型曲面。采用UG/Photo功能并指定材質,可進行著色、光照、渲染,以得到更為逼真的三維造型圖。見圖4。
圖4機車車身三維造型圖5機車車身二維投影圖
(5)對機車車身裙部和頭部下端,可采用Feature/Curve/Mesh功能分片進行創建。這里充分體現出UG軟件對角域曲面的三維造型能力。
(6)機車車身三維造型基本實現之后,還可進一步作局部修改,由于UG軟件的“相關”(Associative)能力,這里進行的修改將影響到它所關聯的所有設計過程。
(7)三維造型細節設計完成之后,其各方向二維視圖可由應用軟件自動生成,設計人員不必再做重復工作。圖5即為該機車車身外型的二維側視圖。
參考文獻
[1]齊從謙.汽車覆蓋件具CAD/CAM中的曲面特征造型及特征識別.中國機械工程:15~18
[2]熊鳴鏑.三維設計將CAD應用引向深入.機電一體化.1997.(5):5~7
五軸數控銑床方案設計
1總體方案設計
筆者所研究的五軸數控銑床,是一種針對模具加工的高速、高效率機床,并可以選配五軸功能,可使工件在一次裝夾下,完成五面的加工。為了實現高性能動態特性,其基本結構考慮為工作臺固定,橫梁-滑座-主軸箱移動分別實現三坐標進給,具有三坐標自動定位和三坐標聯動機能。固定工作臺可以換成雙擺工作臺,實現五軸聯動。主要技術指標如表2所示。
2具體方案設計
2.1第1種方案
第1種方案將該五軸數控銑床設計為龍門式,具體工作形式可以描述為:龍門架則沿床身作縱向(x方向)運動,滑枕沿著龍門架作橫向(y方向)移動,主軸箱沿著滑枕作z方向的移動。工件固定在平轉臺上,平轉臺固定在立轉臺上。平轉臺繞z軸作轉動,立轉臺又同時繞x軸轉動。這樣就實現了兩個坐標軸的轉動,如圖2所示。
2.2第2種方案
該方案為立式五軸數控銑床,其底座固定,滑枕沿著底座作x方向移動,立柱在滑枕上作y方向移動,主軸箱沿著立柱作z方向移動,這樣就實現了三軸聯動。工件固定在平轉臺上,平轉臺又固定在立轉臺上。平轉臺繞z軸轉動,立轉臺又同時繞x軸轉動,這樣就實現了兩個坐標軸的轉動。當給該數控銑床輸入程序時就會實現五軸聯動。五軸分別為3個平動軸和2個轉動軸,如圖3所示。
該立式五軸與龍門式五軸的運動方案基本相同,不同的是布局上有區別。龍門式數控銑床的主軸箱沿著滑枕作z方向移動,而該立式五軸數控銑床的主軸箱則沿著立柱進行z方向移動。
2.3第3種方案
該方案也是立式五軸數控銑床,床身固定在地面上,滑枕在床身上沿著y軸方向移動,支座在床身上沿著z軸方向移動,同時工作臺在支座上沿著x軸方向移動,這樣就實現了三軸聯動。平轉臺固定在工作臺上繞著z軸方向作回轉運動,刀具固定在立轉臺上,立轉臺在滑枕上繞著y軸作回轉運動,如圖4所示。
基于ADAMS運動仿真
1對3種設計方案的運動仿真
應用SolidWorks三維繪圖軟件對每種設計方案中的數控銑床進行建模,然后導入到ADAMS軟件中。在ADAMS軟件中把模型加入約束、驅動并對運動方式進行編程仿真,模擬出五軸數控機床的運轉情況,可以在虛擬的條件下看到機床的物理形態和動態運轉情況,達到可視化目的。
在設計該機床運動軌跡時,ADAMS軟件雖然可以實現五軸聯動,但是五軸聯動后的運動軌跡并不直觀,因此決定采用三軸聯動。
第1種方案中先設置床身與橫梁處的Motion3、橫梁與滑枕處的Motion2、滑枕與滑板處的Motion4,然后設定仿真時間為9,共為500步,結果形成的軌跡為一螺旋線。圖5、圖6所示為第1種設計方案的三維模型和刀具軌跡。
第2種方案中先設置床身與滑枕處的Motion1、滑板1與滑枕處的Motion2、滑板1與滑板2處的Motion3,然后設定仿真時間為9,共為500步,結果形成的軌跡為一螺旋線。圖7、圖8所示為第2種方案的三維模型和刀具軌跡。第3種方案中先設置底座與滑枕處的Motion1、底座與滑板處的Motion3、支撐臺與滑板處的Motion4,然后設定仿真時間為9,共為500步。該方案與前兩個方案的不同之處在于不是由刀具直接形成螺旋線,而是工件在工作臺上作圓周運動,刀具作直線運動,由這兩種運動形成螺旋線。圖9、圖10所示為第3種方案的三維模型和合成軌跡。
2結果分析
2.1第1種方案
該布局形式為龍門架移動式,其主軸可以在龍門架的橫向與垂直溜板上運動,而龍門架則沿床身作縱向運動。如圖6所示方案1中的刀具運行軌跡為螺旋線,該方案采用x,y軸的對稱布局形式,提高了機床的熱穩定性及加工精度。這種布局適用于加工較重的工件,可以減小銑床的結構尺寸和質量。該龍門銑床的優點是:
1)占地面積小。工作臺移動式龍門銑床,整機長度必須兩倍于縱向行程長度,而第1種方案設計的龍門銑床的整機長度只需縱向行程加上龍門架側面寬度即可;
2)動態響應好。該移動式龍門銑床采用的是固定工作臺,一般與床身整體鑄出,龍門框架縱向運動的驅動力矩等值不變,不會因工件的承載重量的改變而變化,從而保證了加工精度和機床的響應性能。
2.2第2種方案
該機床為立式數控銑床,采用工作臺轉動,且主軸沿垂直溜板上、下運動。由滑枕和滑板實現x,y兩個坐標的移動,主軸沿立柱上下實現z坐標移動。如圖8所示的方案2中的刀具運行軌跡,主要優點在于z軸導軌的承重是固定不變的,有利于提高z軸的定位精度和精度的穩定性;但是由于本銑床的z軸承載較重,不利于提高z軸的快速性。
2.3第3種方案
該機床為立式數控銑床,工作臺沿z坐標上、下移動,主軸頭為轉動式。圖10所示為方案3的合成軌跡,該方案由工作臺和滑枕實現了x,y坐標的移動。其主要優點是適用于加工質量較小的工件,缺點是機床的結構不太穩定,導致加工精度受到影響。
綜上所述,根據表2給出的技術要求可知,龍門式五軸數控銑床工作行程要求較大,承重要求較高,因此第3種方案不符合設計要求。從機床布局的結構來看,龍門式的布局更為合理,而第2種方案設計的立式五軸數控銑床的熱穩定性及剛性都不如第1種方案設計的龍門式五軸數控銑床。
結論
1)將可視優化設計與概念設計相結合,提出了數控機床概念設計流程,并應用于某五軸數控銑床的方案設計。
1、在畢業論文工作期間,工作刻苦努力,態度認真,遵守各項紀律,表現出色。
2、能按時、全面、獨立地完成與畢業論文有關的各項任務,表現出較強的綜合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論文立論正確,理論分析透徹,解決問題方案恰當,結論正確,并且有一定創見性,有較高的學術水平或較大的實用價值。
4、論文中使用的概念正確,語言表達準確,結構嚴謹,條理清楚,邏輯性強,欄目齊全,書寫工整。
5、論文寫作格式規范,符合有關規定。論文中的圖表、設計中的圖紙在書寫和制作上規范,能夠執行國家有關標準。
6、原始數據搜集得當,實驗或計算結論準確可靠,能夠正確使用計算機進行研究工作。
7、在論文答辯時,能夠簡明和正確地闡述主要內容,能夠準確深入地回答主要問題,有很好的語言表達能力。
二、良(80-89分):
1、在畢業論文工作期間,工作努力,態度認真,遵守各項紀律,表現良好。
2、能按時、全面、獨立地完成與畢業論文有關的各項任務;具有一定的綜合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論文立論正確,理論分析得當,解決問題方案實用,結論正確。
4、論文中使用的概念正確,語言表達準確,結構嚴謹,條理清楚,欄目齊全,書寫工整。
5、論文寫作格式規范,符合有關規定。論文中的圖表、設計中的圖紙在書寫和制作上規范,能夠執行國家有關標準。
6、原始數據搜集得當,實驗或計算結論準確,能夠正確使用計算機進行研究工作。
7、在論文(設計)答辯時,能夠簡明和正確的闡述主要內容,能夠準確地回答主要問題,有較好的語言表達能力。
三、中(70-79):
1、在畢業論文工作期間,工作努力,態度比較認真,遵守各項紀律,表現一般。
2、能按時、全面、獨立地完成與畢業論文有關的各項任務;綜合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一般。
3、論文立論正確,理論分析無原則性錯誤,解決問題方案比較實用,結論正確。
4、論文中使用的概念正確,語句通順,條理比較清楚,欄目齊全,書寫比較工整。
5、論文寫作格式規范,符合有關規定。論文中的圖表、設計中的圖紙在書寫和制作上規范,能夠執行國家有關標準。
6、原始數據搜集得當,實驗或計算結論基本準確,能夠正確使用計算機進行研究工作。
7、在論文答辯時,能夠闡述主要內容,能夠比較正確地回答主要問題。
四、及格(60-69):
1、在畢業論文工作期間,基本遵守各項紀律,表現一般。
2、能夠在教師指導下,按時和全面地完成與畢業論文有關的各項任務。
3、論文立論正確,理論分析無原則性錯誤,解決問題的方案有一定的參考價值,結論基本正確。
4、論文中使用的概念基本正確,語句通順,條理比較清楚,欄目齊全,書寫比較工整。
5、論文寫作格式基本規范,基本符合有關規定。論文中的圖表、設計中的圖紙在書寫和制作上基本規范,基本能夠執行國家有關標準。
6、原始數據搜集得當,實驗或計算結論基本準確,能夠使用計算機進行研究工作。
7、在論文答辯時,能夠闡述出主要內容,經答辯教師啟發,能夠回答主要問題。
五、不及格(59分以下,同時具備以下三條或三條以上者):
1、在畢業論文工作期間,態度不夠認真,有違反紀律的行為。
2、在教師指導下,仍不能按時和全面地完成與畢業論文有關的各項任務。
3、論文中,理論分析有原則性錯誤,或結論不正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