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4-11 19:13:32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語文課堂教學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有效教學是相對于無效教學或低效教學提出來的,是指在有限時間和空間內,采取恰當的教學方式,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讓學生參與學習過程,獲取較大容量的真正理解的有效知識,同時,充分培養和鍛煉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形成良好的情感、正確的態度和價值觀,從而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教學。當代教育理論主要的研究成果一致表明:提高教學有效性是促進發展、減輕負擔、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一種具體體現。 然而長期以來,我們語文課堂缺乏有效性。那么究竟什么樣的語文課才具有有效性呢?我認為有效的語文教學應提倡少說精講,提倡學生有較多的自主學習的時間和空間,有較濃的合作學習和探究學習的興趣,使學生得到真實的進步和發展。
通過我這段時間的學習,基于我對這些理論的深入思考,開始了對自己教學方法的思考和改善,讓自己的語文教學也逐漸變得有效起來,讓學生在我的課堂上獲得更多的知識取得更大的進步。現在將我在這段時間的學習感觸與大家交流一下。
一、實現語文有效的課堂教學必須有清晰的教學思路
課堂教學的成功與否,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教學思路是否清晰。教師在熟悉教材、研讀教材的同時,逐漸地會產生一個如何教的完整的思路。葉圣陶先生曾說:“教師之為教,不在全盤授予,而在相機誘導。”這誘導就是教學思路,誘導的過程,即是教學思路在教學活動中的體現。我參加工作到現在也有兩年半了,按說也積累了不少的教學經驗了,但是我帶的班成績一直沒有大的突破。我一直找不到這個問題的癥結所在,后來我發現我在上課時缺乏一個清晰的思路就是產生這一問題的主要原因。在我的教學活動中我每開一節新課,都不習慣拘泥于死板的套路,而是會將這一課字詞、語法、妙語佳句和課外知識都要鋪開給學生講一遍,來一個,由于語文這一課程本身在思維方式上具有很強的發散性和在知識構成上具有極為的豐富性,因此一堂課上教師講得意猶未盡,學生聽得興高采烈。其實這樣就存在一個很大的弊端:教學缺乏清晰的思路,重點不夠突出,因而會每每出現我反復強調,學生卻印象不深的問題。因此我認為在教學前、教學中教師始終有一個清晰的思路,做到課堂節奏明快,重點突出,有張有弛,這樣學生也就能夠準確把握教師想讓他們學什么,哪些是重點、哪些是難點,從而擺脫“滿堂灌”、“磨洋工”式的教學現狀。
二、實現有效的課堂教學教師的講授需要把握分寸
教師的講授在課堂教學中是不可缺少的,但應把握分寸,恰到好處的講。蜻蜓點水式或過深過透地講授都無助于學生的知識積累和思維鍛煉。在教學的某個環節,恰當的講解分析課文的某些句段,對于幫助學生理清思路是極為重要的。恰當的講授,才能促進學生對課文的理解,提高學生的鑒賞水平。教師若面面俱到,講的太多,學生聽課時的思維就會處于“休眠”的狀態;教師若引經據典、旁證博引,講的太深奧,學生聽課時的思維也會處于“茫然”狀態或者云里霧里。這學期在學習了永威“先學后教,當堂訓練”模式之后,我通過實驗,慢慢地在自己的講授和學生的學習之間尋找到平衡,不再是一味的講,而是采用教師在關鍵時刻點撥,學生困難時引導的方法,告別了恨不得把自己知道的所有知識都教給孩子們的填鴨式的教育方式。
三、實現有效的課堂教學教師應善于設計問題來促進學生思考
一節語文課的優劣成敗,與教師能否有效地誘導學生發現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有著十分密切的關系,所以,教師應善于設計問題來促進學生思考。
有效的課堂提問應從教材實際出發,根據教學的知識內容與思想內容,把握教材的重點、難點來精心設問、提問。另外,還要從學生的實際出發,根據學生的知識水平與心理特點。找出能誘發他們思維的興趣點進行提問,使提問真正問在點子上,問到學生的心“竅”上。
關鍵詞: 教學細節 課程理念 教學智慧
《細節決定成敗》這本書中講了一樣這樣一個案例:上海地鐵一號線是由德國人設計的,看上去并沒有什么特別的地方,直到中國設計師設計的二號線投入運營,才發現其中有很多的細節在設計二號線時忽略了,結果二號線運營成本遠遠高于一號線,至今尚未實現收支平衡。
由此聯想到我們語文課堂教學中的細節同樣不容忽視,因為許多細節反映了新的課堂教學的理念,新的、抽象的理念在教師的課堂教學細節中得以具體展現出來,是教師教學智慧的體現。關注語文課堂教學細節,是每位語文教師不容忽視的問題。
一、新的教學理念通過教學細節得以具體體現
新課程改革從2001年開始,至今已有十幾個年頭,新的《語文課程標準》中涉及許多好的教育教學理念,這些新的理念要通過教師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加以應用,將抽象的理念轉變為具體的教學實踐活動,教師以先進的教學理念做指導,應用新的教育教學方法,喚醒學生的學習意識,促進學生的發展。
(一)關注文本中的細節,體現老師尊重學生對文本的理解。
許多文章中有許多細節描寫,可通過細節描寫表現人物形象。教師對于文章的細節要多加關注,通過多讀、精讀,反復品味,細心揣摩,體會作者在此進行細節描寫的用意。引導學生抓住描寫中的一詞一句,加深細讀,人物的形象在細讀中就會慢慢凸顯。
例如我在教學人教版六年級下冊《一夜的工作》時,為了能讓學生在細節中體會到夜以繼日的工作作風,任勞任怨、不辭辛苦、認真負責的工作態度,我選擇了這樣的一段話:“總理招呼我坐在他的寫字臺對面,要我陪他審閱我整理的稿子,這是備咨詢的意思。他一句一句地審閱,看完一句就用鉛筆在那一句后面畫上一個小圓圈。他不是普通的瀏覽,而是一邊看一邊在思索,有時停筆想一想,有時還問我一兩句。夜很靜,經過相當長時間他才審閱完,把稿子交給了我。”
我問學生:你們從這一段有關總理審閱稿子的細節中讀到了他是一位怎樣的總理?
學生:夜很深了,他還在工作,我認為他是一位辛苦的總理。
學生:很細心,一絲不茍。
學生:工作態度認真負責。
學生:日理萬機,但對于一個普通的稿子,他還親自審閱,并且接待“我”,我讀出了他的平易近人。
學生:夜深人靜了,大家都休息了,但是我們的總理還在工作,可見他對人民、對祖國有滿腔的熱情和無限的熱愛。
我:是的,從總理對文稿中每一句的認真審閱,我們看到了總理的認真負責、一絲不茍;同時我們能從他在夜深人靜之時還認真地工作看到一位對人民的無限忠誠、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總理。他的精神深深地打動著我們,我們為能有這樣一位總理而感到驕傲幸福。
通過引導學生對文章細節的關注,進而挖掘人物內在的精神品質,對于學生理解文章大有裨益。通過學生對細節的關注,并且通過自己的理解與感悟,發自內心地體會人物的偉大精神及優秀品質,這里沒有教師的告示、灌輸,而是通過對細節的賞讀,喚醒學生,讓學生通過自己對文本的親身體會,受到文章語言的感染、浸潤,從而得到精神上的熏陶,對那種偉大的人格發自內心的理解與欣賞。這就要求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尊重學生對文本的理解與感悟,這是我們新的語文教學理念所主張的。
(二)捕捉在課堂教學中學生質疑、回答的細節,讓預設與生成比翼雙飛。
葉瀾教授說:“新的課堂需要我們教師不斷捕捉、判斷、重組課堂教學中從學生那里涌現出來的各種信息,推進教學過程在具體情境中的動態生成。”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學生作為活生生的教學活動主體,每個人都帶著自己的知識、經驗、情感等參與課堂活動,從而使課堂生成許多課前沒有預想到的生成內容。這種生成內容,有的是有利于課堂學習的好的資源,也有的可能是錯誤的資源。這就需要我們教師運用自己的教學智慧,善于甄別選擇一些好的“生成”內容,關注這些課堂中一閃而過的細節,讓課堂教學錦上添花。
二、好的學習目標要關注教學細節
一個好的教學目標應該具備精煉、明白、可操作性強的特點,如果教師制定的學習目標,學生拿到手以后不知從何處下手,不知道如何學習,對學習目標不感興趣,那么這一定不是好的學習目標。
例如教學納蘭性德的詞《長相思》:“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關那畔行。夜深千帳燈。風一更,雪一更,聒碎鄉心夢不成。故園無此聲。”我設置了以下教學目標:
(1)初讀一遍,將詞中不認識的字或讀不準的字,通過查字典,將音標標在相應的字上。
(2)再讀幾遍,達到準確、流暢的朗讀即可。
(3)默讀,體會詞人在山水險惡、風雪交加的征途中,他是怎么吟誦的。
(4)聯系作者此刻的心境,嘗試帶著這種思鄉的憂郁之情,讀出自己的味道。
我在學習目標的設計上,盡可能讓每一個學習目標都具有可操作性,并遵循學生學習的規律,由淺入深,循序漸進,同時關注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細節,讓學生知道怎么操作,通過什么途徑實現學習目標。如果籠統地將學生準確、流暢、有感情地朗讀作為學習目標,我認為不可取:學生怎么才能準確地朗讀呢?學生帶著一種什么情感朗讀呢?沒有具體的方法,可操作性不強,學生的學習熱情就不高,這節課的教學實效就不好。
語文課堂教學的細節決定了課堂教學的成敗,因為許多教學細節滲透教學理念,折射教師的教學智慧,關注細節有利于學生有效學習。
參考文獻:
[1]語文教學通訊.2009(04).
隨著新課改如火如荼地開展,加強小學語文教學變得尤為重要。結合實踐教學經驗,分析了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特點及現狀分析,之后提出了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技巧,以期促進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效率的提升。
關鍵詞:
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技巧
小學語文學科作為小學教育階段的重要學科,其對學生的全面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如何實現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效率一直是語文教育工作者不可回避的問題,在教學中教師要結合學生的特點,給學生創造愉悅的學習體驗,不斷的探索研究新的教學技巧,實現小學語文教學效率的提升。
一、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特點
新課程理念下,教育部對各學科教育提出了更嚴格的要求,小學語文教師也都開始轉變了傳統教學觀念,小學語文教學要體現出整合性、互動性、開放性特點,同時要加強對學生語文綜合素養的培養。第一,整合性特點。要求學生在掌握基礎知識的基礎上加強實踐能力的運用,強調運用多樣化的教學方法開展小學語文教學,樹立學生正確的價值觀,新教學大綱做到了多樣教學目標的整合,體現出小學語文課堂的整合性。第二,互動性。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要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發揮教師的引導作用,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只有在和諧的課堂氛圍中才能實現師生、生生的有效互動,從而提升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效率。第三,開放型。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內容不能單一化,要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和學習需求開展,在學習教材內容的基礎上,向課外拓展,豐富學生的語文知識,打造語文高效課堂,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二、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技巧
1.營造愉悅課堂氛圍,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興趣對于學生學好一門學科是極為重要的,只有學生對這門學科產生學習興趣,才能主動的投入到這門學科的學習中,當然小學語文也不例外,興趣是學生學習動力。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要通過有效的教學手段,使學生們樂學、好學,激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欲和學習興趣,改變傳統枯燥單一的教學方式。首先,教師要為學生們營造一個愉悅的學習環境,結合學生的年齡特點,運用游戲的方式將學生帶入課堂學習中,在游戲的同時學習到語文知識,真正地實現寓教于樂。其次,注重學生求知興趣和積極性的引導,對于課上學生的小動作、溜號等現象教師要積極的引導,保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避免學生受到負面的影響。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要重視起學生自學能力的培養,引導學生自主的發現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教師要發揮出自身的引導作用,教給學生自主學習的方法,深入挖掘學生的學習潛力,給學生更多的鼓勵,使學生對學習充滿自信心,這樣的小學語文課堂必然是高效的。
2.運用新穎教學設計,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教學設計對于課堂教學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運用新穎的教學設計必然會帶來不一樣的課堂。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設計要結合學生實際學習情況,體現出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實現師生平等交往、共同發展的教學效果。要制定有效的教學目標,就要對新課標進行深入的研究,并體現出課堂教學的全面性、綜合性,設計豐富的課堂教學活動,運用豐富的教學資源,加強各學科知識的練習,運用新穎的教學手段,吸引學生的學習注意力,使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不再局限在教師對教材內容的講解,形成有效的語文課堂學習。如在學習“小馬過河”這篇課文時,筆者是這樣設計的,利用手工課導入本節課的內容,這樣方法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之后在教學中選擇幾名學生分別扮演課文中的小馬、老牛、小松鼠和老馬進行課文對話。再如,在學習“秋天的雨”這篇課文時,筆者讓學生們嘗試著將課文改寫成一首詩歌,也可以畫一幅家鄉秋季的景色,同時配一段優美的文字進行描述,通過這種方式的教學設計,能夠使學生更深刻的理解課文的內涵,有效提高了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效率。
3.運用多種教學評價模式,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有效的課堂教學評價,能夠有效提升課堂教學質量,形成融洽的師生關系,引導教師對自己身的教學行為進行反思,并在之后的教學中改進和完善,使課堂成為教師和學生共同發展的舞臺。教學評價中教師要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實現多元化的評價,通過有效的評價,引導學生多角度的思考問題,從而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以學生發展為主進行教學評價,對學生的學習起到激勵的作用,課堂教學評價方式不能單一局限在測驗中,要多方面相結合,可以將學生的日常表現與測試成績相結合作為評價學生學習情況的標準。
三、結束語
總之,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的教學行為會對學生的學習效率和教學質量產生直接影響,課堂教學中教師的教學行為是極為關鍵的。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對自身有一個全面的認識,從教學準備到實施再到最后的反思,都要努力提升自身的行為,運用有效的課堂教學技巧,真正地實現小學語文高效課堂。
參考文獻:
[1]張軍紅.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技巧探析[J].寫作,2016,(08):88-90.
一.面向全體是前提
面向全體是語文課堂教學細節科學化的基本前提。這里的面向全體,是指語文教師在課堂教學細節的預設與生成中,要貫徹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面向全體學生,尊重全體學生,即教師要牢固樹立學生發展第一的思想,要時刻將學生放在心中,要平等地看待每一個學生,平等地給予每一個學生以發表見解的機會,從而促使每一個學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發展。這就要求教師要放下架子,俯下身來,與學生建立起平等的友好的新型的師生關系。教師切忌板著面孔,師道尊嚴,神圣不可侵犯。要知道,學生親其師,方能信其道。我們經常在課堂上看到:教師總是讓那么幾個同學發言,甚至有的學生發言好幾次了,而大多數學生還沒有一次發言機會;有時學生發言結束了,可教師還忘記讓其坐下,學生只好弓著腰站到下課;試卷評講課上,教師總是讓考得好的學生在班上講自己的正確答案,為什么答錯的學生就沒有發言的機會呢?讓他們將自己答錯的思維過程說出來,讓同學們吸取教訓不也是一件很好的事嗎?作文評講課上,教師總是喜歡讓寫得好的學生朗讀自己的作文,可是,寫得差的作文,教師也可以隱去姓名在班上朗讀呀,這樣,好讓同學們幫助一起修改,達到共同進步的目的。
二.聯系實際是根本
聯系實際是語文課堂教學細節科學化的根本要求。這里的聯系實際,是指語文教師在教學細節的預設與生成中,要聯系文本實際,聯系學生實際,聯系學生所處的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這一實際,以求得最佳的語文課堂教學效果。這就要求語文教師在課前備課預設教學細節時,要從施教的文本內容和特點出發,從學生實際學力水平出發,從學生所處的環境出發,把這些因素綜合起來考慮,而且要考慮充分。為穩妥起見,我們不妨多預設幾套教學方案。這樣,在課堂教學細節生成的過程中,我們就可以游刃有余了。否則,一切教學活動脫離這些實際,從教師主觀愿望出發,從考綱要求出發,從文本問題出發,或急功近利,或機械呆板,或追求形式上的花里胡哨等,對學生則有百害而無一利。一位語文教師教授《生物入侵者》一課,先后講授“生物入侵者”的概念、危害、原因、途徑,以及科學界對待“生物入侵者”的不同見解和目前世界各國對“生物入侵者”采取的措施。盡管對文本思路解析得非常到位,對其中說明方法及其作用的解說也非常準確具體,但是,教師最后在處理“研討與練習”第三題時出現了失誤。題目是這樣的:“你知道還有哪些‘生物入侵者’嗎?你在生活中發現過生物入侵的現象嗎?如果有,說給同學們聽聽。”這位語文教師把題目拋給學生,讓學生思考足足有5分鐘的時間,可是之后連續指定數名學生都回答不出來,教師也沒有適時點撥引導,更沒有進行必要的補充和介紹,課堂上出現冷場與尷尬。這個教學細節沒有處理好的原因,一是課前預設時教師沒有充分考慮到農村學生知識面狹窄的實際,也沒有讓學生課前查找有關資料;二是課堂生成中教師又不能隨機應變加以引導,更由于教師課前準備不足而未能及時補充予以解惑。
三.明確目標是關鍵
明確目標是語文課堂教學細節科學化的關鍵因素。這里的明確目標,即明確教學目標,是指語文教師在課堂教學細節的預設與生成中,應明確學生要采用哪些學習方法,完成哪些具體的學習任務,達到哪些具體的教學要求和目的。這就要求教師要鉆研《語文課程標準》,鉆研教材,把握所施教的具體文本在本單元、本冊書和本學段中的地位和作用,將文本教學的重點和難點了然于胸,還要盡可能多地占有和博覽有關教學參考資料;同時要研究學生,掌握學生的學力水平、年齡特征和心理特征。教師要尋找文本與學生之間對話交流的最佳結合點和切入點,采用切實可行且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以求得語文課堂教學具有鮮明的目的性、科學性和有效性。切忌因方法不活、任務不清、目標不明而導致課堂教學節奏慢、密度小和效率低。一位語文教師在上《三峽》時,先用多媒體播放三峽風光解說片導入,接著聽朗誦錄音感知文本,引導學生默讀,對照注釋疏通文字,其間穿插教師的講解,最后又重播三峽風光解說片,布置課后作業。整堂課,兩次播放三峽風光解說片用時較多。這樣安排顯然不合理、不科學。究其原因:一是教師對文本的教學目標認識不清,定位不準。實際上,這一課教學目標應該是通過朗讀文章、品味語言來領略三峽的風光美,進而把握滲透在字里行間的作者的思想感情。二是教師不知道如何科學恰當地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我們講,多媒體教學手段畢竟是語文教學的輔助手段,欣賞三峽風光解說片是永遠也代替不了學生對文本的閱讀、理解和感悟的。三是教師忽視了對文本的朗讀。學生只有通過朗讀,來涵詠品味,才能感受和體會本文的語言美和風光美。建議教師將欣賞三峽風光解說片合二為一地放到布置作業的教學環節中,播放之前,可布置這樣的作業:“請欣賞三峽風光解說片,結合文本內容,寫一段三峽風光美的文字,不少于300字。”這樣,多媒體教學就不至于喧賓奪主了。
四.循循善誘是保障
循循善誘是語文課堂教學細節科學化的有力保障。這里的循循善誘,是指語文教師面對課堂教學細節生成中流動著的問題或僵局,要機智靈活、因勢利導和點撥引導。這就要求教師要富有一定的教學機智,具有較高的駕馭課堂教學的智慧、能力和水平。切忌畏首畏尾、機械呆板和束手無策。一位青年教師在外地借班上何其芳的《秋天》,賞析文本時,教師提出這樣的問題:“請想象一下,給三小節詩分別取個名字,用‘ 圖’的形式來表示。”盡管教師給出了足夠的時間讓學生思考和準備,但回答時還是有過半學生回答不出來。不管學生回答的答案正確與否,教師都是用課件播放出自己課前預設的答案:①“農家豐收圖”;②“霜晨歸漁圖”;③“少女思念圖”。這個教學環節中,有幾個細節需要完善。一是可將問題設置成兩個小問題:“三小節詩分別寫了秋天什么樣的畫面?請你用簡潔的詞語給三幅畫取個名字,可以采用‘ 圖’的形式來表示。”這樣放緩問題坡度,降低學習難度,學生回答的效果或許會好一些。二是當學生回答不出來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朗讀詩歌原文,啟發學生從詩歌原文中尋找需要的答案,而教師千萬不能直接呈現答案,這樣不利于學生思考與表達能力的培養。三是給每節詩或每幅畫取名,答案不是唯一的,也不能唯一。比如第二節詩,學生回答“漁家秋景圖”也可以呀,為什么非要取名“霜晨歸漁圖”呢?學生思維的多樣性和發散性是求異創新的前提,是非常寶貴的,教師應當予以充分肯定。
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初探
摘要: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語文教學的生命,而這生命能否得以延續,取決于教師是否能充分發掘學生的興趣點,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能否做到與文本有機結合,真情演繹文本內涵,提升孩子們對文本的感悟,讓我們的語文教學呈現實效。
關鍵詞:語文 課堂教學 鉆研 實效
【關鍵詞】語文課程 課堂教學 優化策略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07.087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實施,素質教育成為學校教育的主要目標,原國家教委副主任柳斌在1997年就曾經指出:“實施素質教育從根本意義上來講,是要優化教育教學過程,而且要把優化教育教學過程作為實施素質教育的一個核心。”在現階段的學校教育中課堂教學作為培養學生全面發展、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重要載體,需要學校和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給予充分的重視,積極采取措施,通過優化課堂教學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語文就學科性質而言是典型的人文科學,以培養學生的語言基礎和理解能力為主,再加上作為語文載體的漢語是學生的母語,學生在學習語文學科時有著天然的優勢,導致學生對語文課堂缺乏正確的學習態度。同時由于許多教師依然堅守傳統的語文教學模式,過度依賴語文教材,課堂上照本宣科,不僅容易讓學生產生語文是完全可以自學的科目這種錯誤的心理認知,而且使學生對語文學習完全提不起興趣,在語文課堂上不能積極配合教師的教學,導致語文課堂教學效率低下。因此,優化語文課堂教學,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和積極性迫在眉睫。
一、樹立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觀念
教師和學生作為課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決定著課堂教學質量的好壞,因此,優化語文課堂教學必須從思想上為師生樹立正確的教學觀念。
首先,新課程改革提出了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是新課程實施改革的指導思想,需要教師在語文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樹立新思想,切實貫徹新的教學理念。我國的學校教育由于長期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將成績作為教師教學成果和學生學習情況的唯一衡量指標,導致許多教師在語文教學中采用教師主導課堂的教學模式,將考試規定的教學內容直接傳授給學生,學生只負責記下來然后背誦即可,這種學生被動式接受的教學模式不僅不能激發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長期重復機械的語文內容記憶形式更容易讓學生產生疲勞感,從而降低語文學習的效率。隨著我國教育體制的進步,這種教學理念已經不能適應社會的發展,新課程改革提出了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理念,要求教師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提高學生在語文課堂中的參與度,活躍語文課堂氛圍,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使學生有主動學習語文的興趣,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有自己的思想與想象,真正將語文知識理解并吸收而不只是將文字背誦下來。
其次,雖然新課改提倡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但學生的知識面和學習能力畢竟有限,教師作為課堂教學的實施者和組織者,只有教師充分發揮好課堂指導作用,才能使學生的課堂主體性得到最好的體現,因此,教師在進行語文課堂教學時要適當發揮自身的主導作用。由于新課改強調提高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參與度,因此,許多教師為了迎合這一教學理念,沒有根據實際情況,一味將語文課堂的主動權完全放給學生,讓學生在課堂上進行討論,試圖營造出一種學生活躍的語文課堂氛圍。這種課堂教學模式看似給了學生充足的學習主動權,但實際上只是流于表面,并沒有真正理解其深刻的內涵,導致語文課堂教學秩序混亂,不能按時完成教學任務。因此,教師在語文實踐過程中,要與學生建立良好互動的師生關系,在發揮學生課堂主體性作用的同時進行適當的引導與指導,為學生確立恰當的教學目標,使學生有明確的學習方向。教師在語文教學過程中要關注學生獨立的思考和思維,充分激發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和潛能,使學生主動積極地獲得語文知識,從而優化語文課堂教學。
二、優化語文課堂教學結構
對于課堂教學來說教學觀念是基礎,教學實施才是最重要的環節,因此,優化語文課堂教學必須使語文課堂教學結構達到最優化。
首先,教師需要明確教學目標,只有正確合理的目標才能讓學生的語文學習有發展進步的方向。這就需要教師積極做好備課工作,對教學大綱進行充分詳細的解讀,并且結合學生的語文實際水平,為學生制定合適的教學規劃。同時,為了使教學目標真正起到指導教師教學、引導學生學習的作用,教師在確立教學目標時要避免空洞性,使其真正符合學生的學習情況,具有可操作習性,這樣才能為教師建立高效的語文課堂教學奠定基礎。
其次,教師在語文教學實施過程中要根據語文教材和學生的語文水平,為學生選擇合適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使學生能夠在語文課堂實施過程中感受語文的魅力和學習語文的樂趣,從而積極配合教師的教學活動,提高語文教學效率。
最后,由于語文課程帶有明顯的情感性,教師在進行語文課堂教學時也要重視情感教學的作用,充分發揮教學評價的作用。課堂教學是一個雙向互動的過程,需要學生配合教師,對于學生的思考和問題,教師也要進行積極地反饋,從而實現語文課堂教學的良好互動。尤其是在學生出現疑問和錯誤時,教師要有充足的耐心為學生答疑解惑,對學生進行鼓勵,幫助學生樹立對語文學習的信心,增強學生的語文學習積極性,進而提高語文課堂教學的效率。
三、創新語文課堂教學方法
講授法作為當今語文課堂教學中最普遍的教學方法,雖然能夠將知識快速地傳遞給學生,但不利于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和創新能力,因此,為了與新教學理念與適應,教師需要創新課堂教學方法,改變語文課堂沉悶枯燥的氛圍,為語文課堂注入生機與活力。現階段的語文課堂教學不能完全放棄講授法,可以對其進行適當的改造,與其他教學方法結合起來。例如,講授法與有效提問法的結合,教師在講授知識的同時設置問題來為學生提供正確的學習思路,引導學生通過解決問題來獲取新知識,這樣不僅能使學生快速學習新知識,更能引發學生對問題的思考,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一、以傳授基礎知識為主,優化語文課堂教學
小學語文課堂教學長期以來都是“滿堂灌”,其基本方法是老師講學生聽,老師寫學生抄。這是傳統的講讀型授課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妨礙了學生智力的開發和能力的培養。近年來,隨著教育教學改革的深化,全國各地在小學語文教學改革方面,做了許多有益的探索,取得了不少成功的經驗。但是,相對于我市農村基礎教育的實際來說,各地的成功經驗只能借鑒,而不能照搬。必須從我市農村小學的實際出發,以傳授基礎知識為主,優化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探求培養學生能力,發展學生智力的有效方法,為進一步學習新知識打下堅定的基礎。
眾所周知,小學教育是基礎教育,必須十分重視基礎知識。重視基礎知識的教學,是我國廣大教師建國六十年來培養大批建設人才的經驗總結。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以傳授基礎知識為主,既符合小學生認知特點,也符合人們學習新知識的客觀規律。因此,優化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應以提高學生語文能力為目的,力求讓學生從最基礎的知識學起,日積月累逐步提高。小學語文學習最基礎的知識是字、詞、句、篇,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就是教會學生識字,然后用字組詞、用詞造句,再用句子組成文章,即作文。教會學生識字,首先要教學生學好漢語拼音,學會查字典,讓學生在學習中遇到不認識的字時,通過查閱字典,用拼音學會讀音識字,并閱讀字典上的詞與句,鞏固學習過的知識。
二、以掌握基本技能為主,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目前,我市農村小學還比較缺乏現代化教學設備,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必須按語言規律進行教學,充分發揮“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作用。學生通過語文課堂教學的學習,達到認識教材和教材所反映的客觀事物的目的。而教師在語文課堂教學中,要善于把學生引導到最有利于學習基礎知識和掌握基本技能方面去,使學生成為名副其實的主體,從而實現“教學相長”。
列寧在《青年團的任務》中指出:“我們不需要死記硬背,但是我們需要用基本事實的知識來發展和增進每個學習者的思考力”。(《列寧選集》第四卷第348頁)這就為我們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指明了方向。優化語文課堂教學,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就是要求小學語文教師改革過去那種強迫學生死記硬背的落后的教學方法,從教育學生學習基礎知識和掌握基本技能入手,充分運用比較對照、分析綜合、歸納演繹等邏輯方法來講授教材,使學生能深刻地掌握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才能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此外,小學語文教師在授課過程中,要注重因材施教,對不同的班級、不同的學生,要采取相應的教育教學方法,講授教材時,應講在關鍵處,講在重點上、難點上,以提高語文課堂教學質量。要注意發展學生認識的積極性,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和獨立鉆研能力,掌握學習方法,養成自學習慣。還要在講授教材內容的同時,不要忽略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使學生從小養成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長大后成為對國家、社會有用的人才。
三、以培養學生思維為主,創新課堂教學形式
培養學生邏輯思維能力,對于學生學好各門功課,攀登科學技術高峰,做好各項工作,都具有重大作用的。培養學生邏輯思維能力,是語文教學所要擔負的重要任務。許多小學語文教師認為,小學生年齡小,邏輯思維能力相對較差,對小學生談邏輯思維能力培養為時過早,這種認識是錯誤的。小學生年齡雖小,但正是長身體、長知識的最佳時期,從小有計劃地對小學生進行思維訓練,對于小學生的成長是十分有益的。
小學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注意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力是十分必要的,我們應該創新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形式,加強對小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的課堂提問,是發展學生思維能力的有效手段。因此,小學語文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精心設計課堂提問,讓學生帶著問題去閱讀思考,是開拓學生思路、發展學生思維,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的有效手段。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根據學生實際,通過圍繞課題、抓住重點、運用比較的方法等創新課堂教學形式來設計提問,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因為題目是文章的眼睛,是學生理解內容的門路,圍繞課題提問,能揭示課題使學生立即產生急切閱讀的心理,引起學習的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