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10-21 13:22:53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智能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智能家居(SmartHome)是以家為平臺,兼備建筑、自動化,智能化于一體的高效、舒適、安全、便利的家居環境。家居智能化技術起源于美國,最具代表性的是X-10技術,通過X-10通信協議,網絡系統中的各個設備便可實現資源的共享。因其布線簡單、功能靈活,擴展容易而被人們廣泛接受和應用。至今,X-10技術產品的銷售已超過兩億個,僅在美國一個國家,便有超過600萬個家庭在使用。自動化的智能家居不再是一幢被動的建筑,相反,成了幫助主人盡量利用時間的工具,使家庭更為舒適、安全、高效和節能。
隨著網絡技術的發展,特別是無線網絡的發展,網絡化智能家居系統可提供遙控、家電(空調,熱水器等)控制、照明控制、室內外遙控、窗簾自控、防盜報警、電話遠程控制、可編程定時控制及計算機控制等多種功能和手段,使生活更加舒適、便利和安全。
2.智能家居中的總線技術
要實現家居的智能化,就必須實現家居的網絡化,使家居內的大部分電器設備能夠通過一定的方式連入網絡,從而實現這些設備的遠程控制和自動控制。家居電器的上網實質是網絡最后接入的1公里之內的問題,此類問題要求網絡可靠性高、信心量少,多個設備之間的互操作性強。就智能家居而言,如何把結構和性能不一的電器設備接入網絡,如何能夠實現這些設備的相互通信是在構建智能家居時主要考慮的問題,所以說,智能家居的關鍵技術其實就是網關技術和總線技術。文章主要討論的是其中的總線技術。
總線技術在智能家居行業當中,目前可以算是應用最為廣泛的一種技術手段。在總線技術下生成的智能家居系統,最大的特點是具有可擴展性,工程安裝也不是很復雜。由于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新生成許多總線協議下的智能家居系統的價格也不是很高,目前市場的銷售情況也很不錯。
智能家居中的現場總線控制系統通過系統總線來實現家居燈光、電器及報警系統的聯網以及信號傳輸,采用分散型現場控制技術,控制網絡內各功能模塊只需要就近接入總線即可,布線比較方便。一般來說,現場總線類產品都支持任意拓撲結構的布線方式,即支持星型與環狀結構走線方式。燈光回路、插座回路等強電的布線與傳統的布線方式完全一致。"一燈多控",在家庭應用比較普遍,以往一般采用"雙聯"、"四聯"開關來實現,走線復雜而且布線成本高。若通過總線方式控制,則完全不需要增加額外布線。是一種全分布式智能控制網絡技術,其產品模塊具有雙向通信能力,以及互操作性和互換性,其控制部件都可以編程。典型的總線技術采用雙絞線總線結構,各網絡節點可以從總線上獲得供電(24V/DC),亦通過同一總線實現節點間無極性、無拓撲邏輯限制的互連和通信,最高的信號傳輸速率和系統容量則分別為10KBPS和4G,完全能夠滿足現代智能家居的需要。
3.主要的總線技術比較
目前,國際上家庭總線的標準主要有以下幾種:前述的X-10,日本的家庭總線(HomeBus),歐洲標準安裝總線(EIB)和BatiBus,美國Echelon公司的LonWorks,HP公司的IRDACONTRAL等。其中,最受業界關注,應用最廣的是X-10、LonWorks和消費總線(CEBus)這三種。
3.1X-10技術
X-10技術是世界上最早出現的,也是最簡單的智能家庭網絡系統,它的出現標志著家居智能化技術的成熟。在智能家居20多年發展過程中,X-10技術得到了極大的應用。它在美國的發展已經25年的歷史了,到目前為止美國的X-10用戶已經達到1000萬以上,X-10控制規格已成為當今美國家庭自動化控制規格的主要領導者。歐洲版的X-10發展也相當迅速并得到普及,漸漸的,這一技術開始進入亞洲。可以說,X-10是二十世紀最具代表性的家庭智能自動化產品。
X-10采用電力線作為其網絡通信介質,系統中的各個設備直接掛在電力線上就可以相互通信,X-10技術基于X-10協議,由發射器發出X-10控制信號,通過現有電力線網轉輸X-10信號到接收器,然后由接收器再對各燈具、用電器等用電設備進行控制。
但X-10采用的是電力線通信方式,容易受到干擾,系統的抗干擾性能比較差,且尋址空間小,對模擬量支持不夠,只能提供非常有限的功能。如果只要求這些有限功能,使用X-10可能是很合算的,但在需求日益豐富的今天,X-10有逐漸被取代的趨勢。
3.2LonWorks
LonWorks是美國Echelon公司于1991年推出的,LonWorks技術為設計、創建、安裝和維護設備網絡方面的許多問題提供解決方案:網絡的大小可以是兩個到32385個設備,并且可以適用于任何場合。LonWorks提供從收發器到協議到軟件API的一個完整的、端到端的控制網絡解決方案。
LonWorks網絡中設備的通信是采用一種稱為LonTalk的網絡標準語言實現的。LonTalk協議由各種允許網絡上不同設備彼此間智能通信的底層協議組成。LonTalk協議提供一整套通信服務,這使得設備中的應用程序能夠在網絡上同其他設備發送和接收報文而無需知道網絡的拓撲結構或者網絡的名稱、地址,或其他設備的功能。LonWorks協議能夠有選擇地提供端到端的報文確認、報文證實和優先級發送,以提供規定受限制的事務處理次數。對網絡管理服務的支持使得遠程網絡管理工具能夠通過網絡和其他設備相互作用,這包括網絡地址和參數的重新配置、下載應用程序、報告網絡問題和啟動/停止/復位設備的應用程序。LonWorks可以在任何物理媒介上通信,這包括電力線,雙絞線,無線(RF),紅外(IR),同軸電纜和光纖。
LonWorks也有其弱點,主要是價格太高,光電開關的體積太大,對此,Echelon公司開發了一個智能型收發器--PL3120芯片組,其中整合了Echelon公司的PLT-22電力線實體層和8位的Neuron芯片核心,這使得LonWorks被越來越多的高級建筑所采用。
3.3CEBus
消費總線(CEBus)起源于1984年美國電氣工業協會的消費電器小組制定的家電互聯的規范,1992年,它被正式命名為CEBus規范(EIA600)。消費總線出現后,迅速得到IBM、HONEYWELL、MICROSOFT、INTEL-LON、DEMOSYS、LUCENT、PHILIPS、SIEMEMTS等國際著名公司的支持,在智能住宅和住宅自動化領域具有舉足輕重的影響。
消費電子總線網絡拓撲結構可以是總線型、星型、樹型或混合型。總線中的每個節點的地位是平等的,不需要一個主控設備。對于多節點競爭訪問網絡資源的解決方法是采用沖突檢測和沖突解決,網絡中各節點的控制關系通過綁定來實現,從而使整個家庭中的電器系統能成為一個智能的整體。
參照ISO的網絡協議建議書,消費電子總線可劃分為物理層、數據鏈路層、網絡層和應用層。CEBus在應用層定義了一種面向對象的、嚴格的設備描述語言CAL(CommonApplicationLanguage),簡稱公共應用語言,其內容涵蓋了家庭中可能擁有的家電。公共應用語言采用了面向對象的方法,把任意一個家電設備按照功能分解成幾個預定義的對象模型。在面向對象的編程語言中,一個對象由數據和操作這些數據的函數組成。在消費總線中,這些對象也由數據(稱為實例變量)和操作(稱為方法)組成,不同的設備可以采用相同的對象,用相同的方法操作,但是控制結果隨設備的不同而有不同的意義。
CEBus以其簡便的協議、日臻完善的技術正日益成為消費電子設備互操作的企業標準,CEBus通訊的低層功能已實現了芯片化,所以接入設備比較便宜。目前,市場上此類芯片有LM1893、ST7536、SSC-P485、CEWay-Ⅲ等。隨著載波通訊技術的進一步成熟,CEBus將在儀器儀表、家庭自動化、智能樓宇建設、智能小區建設以及工業廠區建設中得到更為廣泛的應用。但由于CEBus接口技術比較復雜,價錢非常昂貴,因此CEBus在中國的應用也不多見。
4.小結
隨著信息技術的高速發展,智能家居技術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是現代網絡技術研究的重點之一,而利用總線技術來實現智能家居又是智能家居技術發展的重要方向。文章中介紹的幾種主流總線技術都有各自的特點,就本項目而言,LonWorks網絡是一個不錯的選擇,是我們以后研究的重點方向之一。
參考文獻
[3]張振川,孫琳琳.基于CEBus的家庭局域網絡物理層研究[J].計算機工程與設計,2004(25)2.
[4]婁嘉駿,吳明光.基于消費總線的嵌入式家庭網關的設計[J].浙江大學學報(工學版),2004(38)4.
1.1加上環境溫度,進水溫度,水壓,水流量[3]的變化影響,出水溫度將滿足下列函數關系式。其中λ為溫度影響因子,Q為水流量,P為水壓。在恒溫控制系統中,為了可以減少整個溫控系統的延時性,在系統輸出誤差絕對值較大時,采用飽和輸出的工作方式。同時,為了防止系統過大的超調量,在系統誤差的絕對值在小范圍時,采用增大積分系數的辦法,以提高系統的穩態精度。因此本系統所采用的智能PID算法是一種非線性算法,可以顯著改善恒溫系統的動態響應和穩態精度。該系統的執行機構為電動流量調節閥,其開度控制是通過接通時間的長短來進行的,因此在引入PID控制時使用增量式。
1.2首次閥門開度技術系統會預先設置好4組PID參數,為了使水溫能夠快速且準確的達到設定溫度,在進行PID調節時,系統會根據3號溫度傳感器采集到的環境溫度T3,與設定溫度T3s(用戶設定,默認值為20℃,參數設定范圍為-15℃~45℃)和設定參數ΔT3s(用戶設定,默認值為15℃,參數設定范圍為5℃~30℃)之間的關系來確定首次閥門的開度。若T3T3s-ΔT3s,則系統選擇PID1的設定參數;若T3s-ΔT3s<T3<T3s,則系統選擇PID2的設定參數;若T3T3s,則系統選擇PID3的設定參數。這樣可以保證水溫能快速穩定的達到目標溫度。
1.3溫度斜率參與控制技術為了提高空氣能熱水器出水溫度達到60℃以上,有效防止溫度超調量過大,采取溫度斜率參與控制來提前控制溫度的快速上升。針對溫度上升階段,當閥門開度逐漸減小時,溫度上升曲線的斜率為遞增趨勢,這樣容易造成溫度超調量大,導致機組溫度過高而保護停機。在溫度上升階段加入斜率參與控制技術,當溫度的上升量大于設定值時,即當每10s溫度上升大于0.6℃時,閥門停止關閥動作,這樣能控制溫度上升的曲線斜率為遞減趨勢,給水溫變化留有合理的緩沖時間,防止超調量過大導致機組保護停機。
1.4閥門跟蹤技術在低溫情況下,系統加入了閥門跟蹤技術,即在閥門已經接近處于全關位置,但是水溫還沒有達到設定溫度,這時就啟動閥門跟蹤,使閥門停在現在的位置,等著溫度上升,而不再進行關小閥門繼續調節,這樣既能達到目標溫度,又能防止在水溫接近目標溫度時,閥門頻繁動作[9]。同時在PID調節的同時加入閥門位置跟蹤,也有利于防止閥門關死導致機組壓力過大而停止工作。從首次開閥進入PID調節到T1(出水溫度)達到Tsp(目標溫度)的這一溫度上升時段內參與,即當信號到來時從全開位置開始記錄單片機累計向閥門發出的脈沖個數n。當n=b時,則暫時屏蔽單片機向步進電機輸出脈沖,此后待T1溫度每10秒鐘上升幅度小于設定值時,并且T1<Tsp則輸出脈沖屏蔽暫時退出,切入PID調節。此時閥門跟蹤繼續參與,若在T1<Tsp時,出現了b=N5(N5定義為閥門的最大開度),則再次屏蔽輸出脈沖,使T1每10秒鐘上升幅度小于設定值時,則本次閥門位置跟蹤結束。
1.5自適應計算參數系統一共有4組PID控制參數,通過3號溫度傳感器采集到的環境溫度可以確定不同的地區和不同的季節。同時將采集到的出水溫度和用戶的設定溫度進行比較計算出偏差,系統可以自動選擇前3種PID控制參數,同時系統還會通過2號溫度傳感器采集到水箱溫度T2。若系統正式進入PID調節15分鐘后,檢測到T2SP-10℃且T260℃時(SP=T1s-ΔTLs),則系統自動轉入PID4的調節狀態。所以本系統具有一定的自適應能力,可以適應不同地區和季節的恒溫出水。
1.6復合智能控制系統流程復合智能控制系統的軟件設計采用模塊化設計結構,具有自適應能力,可以根據環境溫度,進水溫度和水箱溫度自動切換到合適的PID參數組。在智能PID算法的基礎上輔以首次閥門開度技術,溫度斜率參與控制技術,閥門跟蹤技術形成了復合智能控制算法。克服了系統的調節滯后,響應緩慢,難以控制等問題。其流程圖如圖2所示。
2測試結果與分析
系統經過前期方案論證和軟硬件設計,在某型號熱泵熱水器上實際運行,獲得了滿足工業控制要求的控制曲線,由此可以證明復合智能控制算法所提出的控制策略和程序實現方法符合實際控制要求。以下分別給出傳統數字PID控制算法和復合智能控制算法的恒溫系統控制曲線。其中環境溫度為20℃,目標溫度為60℃,圖3為采用傳統數字PID測試曲線,圖4為采用復合智能控制算法測試曲線。從圖3可知當設定溫度為60℃時,溫度需要經過13分鐘的時間才能達到穩定輸出狀態,輸出溫度約為58.5℃,溫度的超調量約為6℃。從圖4可知當設定溫度為60℃時,溫度需要經過5分鐘就能達到穩定輸出狀態,輸出溫度約為59.5℃,溫度的超調量約為1.5℃。比較測試曲線可以看出,這種算法可以獲得滿足工業控制要求的控制曲線,能減小調節時間和超調量,能夠在較短的時間內達到用戶設定的出水溫度。
3結束語
關鍵詞:華東智能建筑優勢WTO挑戰
一.華東地區智能建筑的發展概況
華東地區具有廣闊的巨大的智能建筑市場,是中國經濟最發達地區之一,智能建筑市場(包括大廈及小區)啟動早,市場大,今后將有更大的發展,是WTO以后國外企業必爭之地,也是國內企業必爭之地。由于華東地區資金雄厚,據不完全統計,迄今為止,上海已新建智能大廈四百多幢,智能小區二百多個。其中已建成的優質工程有上海博物館、金貿大廈、上海期貨大廈、久事復興大廈等號稱上海智能建筑“四大天王”,新建浦東國際機場,上海大劇院,上海科技城也都聞名天下。江蘇省迄今為止已建成智能建筑二百余幢,小區一百五十多個;南京中信大廈,總醫院新病房大廈及江蘇省政協大廈都為優質工程。聚福園、天地小區是建設部小區示范工程。
浙江人杰地靈,是我國東南沿海技術和經濟發達地區,也是一個建設大省。1997年建成使用的浙江日報社大樓,在浙江省首次開通了樓宇自控系統,堪稱是浙江省第一座達到3A配置的智能化大樓,從而揭開了浙江省智能建筑建設的序幕;1998年建成的浙江省外經貿聯建大廈和華浙廣場都是代表當時浙江省先進水平的智能建筑,其中華浙廣場還代表浙江省參加了建設部組織的優秀智能建筑評選活動。目前浙江省已建成的智能化大樓主要有浙江世界貿易中心、杭州電力調度大樓、浙江省建行大樓、杭州鐵路新客站、浙金廣場、杭州五洲大酒店、浙江省商檢大樓等約90余座,主要集中在杭、寧、溫地區。
二、入世對中國智能建筑業的要求
我國已加入WTO,進入WTO意味著我國經濟完全融入國際化市場,必須遵守WTO的原則和規定。根據WTO協議市場準入原則和國民待遇原則,將使我國智能建筑技術面臨更加廣闊的發展空間、更加劇烈的市場競爭。而我國現行的建設事業政策法規和行業管理體制與WTO的規則和國際通行模式存在較大差異,調整改革完善現行體系和體制的任務相當艱巨,形勢緊迫。
我國加入WTO后經濟發展的國際化,必將對各種建筑,尤其是辦公建筑的智能化水平提出新的更高要求,不僅對新建的辦公樓,而且對量大面廣的已有的辦公建筑的改造也帶來了智能化需求。
WTO對我國智能建筑要求具體表現在:
1.根據《建筑領域加入WTO后的對外承諾》,我國加入WTO后五年,允許外商成立獨資企業,取代外商在我國現有的辦事處機構,他們可以直接在我國簽定內貿合同,從而使產品和工程質量有了進一步的保障。
2.按WTO取消數量限制和關稅減讓原則,我國將降低對外市場準入程度,屆時會有更多智能建筑產品和系統進入中國市場參與競爭,為我們提供更大的選擇余地,并得到更多的實惠。
3.隨著國外企業參與我國智能建筑行業的競爭,他們會把國外成熟的管理體制、規范的運行程序和操作技巧帶入中國,有助于提高中國智能建筑行業的整體水平。
三.華東地區優勢
1.學會健全,學術活動活躍。
以上海華東建筑設計研究院溫伯銀總工為首的上海專家,在全國率先于1994年成立上海智能建筑工程研究會。這是全國第一個智能建筑學會組織,成員有高校、設計院及企業技術人員幾百人,它集中了上海智能建筑界科技精英。在組織報告會、展覽會(上海歷屆智能建筑大型展覽會)、驗收評估上海甲級智能化大廈(如上海久事復興大廈等)起了巨大作用。溫總和上海同濟大學程大章教授(正副會長)的貢獻已載入中國智能建筑歷史,功不可沒。以陳眾勵、瞿二瀾、趙濟安、王東偉高工及上海大學趙哲身教授等為代表的中青年骨干專家已經成長,在國內也有較大影響。
1996年,以南京建筑工程學院(現改為南京工業大學)建筑智能研究所、江蘇省建筑設計院及東南大學建筑設計院為主體成立的江蘇省土木建筑學會智能建筑學術委員會,在國內也是較早成立的智能建筑學術組織,成員有二百多人,每年舉辦學術年會,奉行“技術開放,市場開放”方針。常年舉辦學術報告會及國內外廠商新產品報告會。自辦了省內雜志《智能建筑信息》。
2001年以浙江省建筑設計院為主體成立的浙江省土木建筑學會智能建筑學術委員會。雖成立時間不長,但青年一代學會領導骨干力量成長很快,成員已發展到幾百人。在組織浙江省智能建筑報告會、展覽會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
2.編寫出臺智能建筑標準。
1995年上海市出臺智能建筑設計標準(DBJ08—47—95),它是以上海華東建筑設計院內部標準修改而成,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智能建筑標準,為全國規范智能建筑設計市場起了示范與指導作用。2000年在建設部領導下,以溫伯銀總工為首的編制組率領團結全國專家編制出臺了我國(乃至世界上)第一個智能建筑設計標準(GB/T50314—2000)開創了中國智能建筑新紀元,填補了空白。評審專家認為該標準已達到國內領先、國際一流的水平。
1998年,在江蘇省建委領導下,在溫總關心指導下,江蘇出臺了江蘇省建筑智能化設計標準(DB32/181—1998),1999年獲得建設部科技進步獎三等獎。1999年又出臺了三個標準:
(1)江蘇省建筑智能化系統工程檢測規程DB32/365—1999
(2)江蘇省建筑智能化系統工程實施及驗收標準DB32/366—1999
(3)江蘇省建筑智能化系統工程評估標準DB32/T367—1999
構成了整套標準,促進了省內IB的發展;2001年中信實業銀行南京分行大樓(28層4.2萬平方米)通過檢測驗收與評估獲得江蘇省首幢甲級智能化辦公大樓稱號。
3.撰寫論文、編寫著作,成果豐厚。
1995年上海華東建筑設計院首先匯編出智能化建筑論文選,其中溫總、瞿二瀾、趙濟安高工等論文在國內影響很大,開創了全國建筑建筑論文的先河。1996年上海華東設計院溫總為首的編寫組又出版了大型經典著作—《智能建筑設計技術》。目前正在修訂將出第二版。上海舉辦了歷屆高水平智能建筑報告會,如中國超高層建筑技術研討會具有國際影響。
上海同濟大學程大章教授等編寫出版了《住宅小區智能化系統設計與工程施工》(同濟大學出版社2001.6)以及《智能化大樓的建筑設備》(中國建工出版社1997.11)。
上海九海金獅物業公司諸建華總經理在總結上海久事復興大廈興建及物管經驗與陸偉良教授合作于2002年8月編寫出《智能建筑物業管理》一書(電子工業出版社出版)。
浙江省建筑設計院楊紹胤教授級高工先后編寫出二本著作:《智能建筑—原理、規劃和設計》(1999.2)以及《智能建筑實用技術》(2001年)。
4.華東地區具有廣闊的巨大的智能建筑市場
目前上海正申辦2010年上海國際世博會。預計2008年上海高層建筑將達2000幢,據國外某公司稱,世界最先進的智能建筑新技術可去中國上海參觀。江蘇目前正興建南京地鐵工程(8個站,投入72億),南京玄武湖隧道工程(
3公里),由于江蘇省申辦成功2005年全國第十屆運動會,日前正在南京新建奧體中心。相應的體育場館新建22個,將在江蘇省無錫、蘇州、常州等地新建。南京市在河西新城開工投入120億,打造十大標志性建筑。南京國際經貿廣場,維多利亞國際商務中心,夏華國際廣場、南京中大科技大廈、聯強大廈、紫鑫中華廣場、歐洲城、東成大廈、浙江國際貿易中心、東渡大廈等。南京市將興建十大體育工程:全民健身中心、皮劃艇激流回旋場地、馬術賽場、中山門競技中心、擊劍比賽訓練館、龍江體育中心二期網球工程、南京中山國際公園、環湖體育帶及南京足球訓練基地。
目前浙江在建的智能化大樓約有上百座,市場紅火,其中有杭州凱悅大酒店、杭州國際金融大廈、杭州國稅局大樓、浙江省高級人民法院、杭州日報大樓、杭州海關大樓、杭州第二長途電信樞紐大樓、浙江省人民大會堂、杭州濱江區行政中心、元華廣場、湖州市中心醫院、義烏中心醫院、湖州市能源調度中心、湖州市行政中心、嘉興市行政中心、東陽市行政中心、安吉縣行政中心、永康市行政中心、溫州晚報社大樓等。杭州地鐵工程也已啟動。浙江省智能建筑近兩年后來居上,已興建上百棟智能大廈,數百個智能小區,近期還在杭州興建杭州大劇院、杭州市民中心、浙江電力大廈等均以大量巨額資金投入,近期新建智能工程發展之快、數量之多已名列全國前茅。
5.華東地區擁有大量外資企業生產基地及實力雄厚的智能建筑工程承包商
在建設部已獲得系統集成和單項資質的有近百家,其中上海市27家,杭州地區20家,南京地區28家。他們都承擔過上海金茂大廈、上海浦東機場等上百項智能工程,取得了營建大中型智能工程的經驗,有著較好的聲譽。大量外資企業生產基地及辦事處均落戶上海。
四.做好工作、迎接WTO挑戰
1.認清國際智能建筑發展趨勢,推動智能建筑健康發展。
2l世紀是信息社會知識經濟時代,同時又是生態文明時代。從總的方向,國際先進生產力水平正在運用已掌握的建筑智能化高新技術,探尋人類生存、生產和生活聚居環境空間的可持續發展模式。
當前智能化建筑直接利用的技術是建筑技術、計算機技術、網絡通信技術、自動化技術。在21世紀的智能建筑領域里,信息網絡技術、控制網絡技術、智能卡技術、可視化技術、流動辦公技術、家庭智能化技術、無線局域網技術(含Bluetooth技術)、數據衛星通訊技術、雙向電視傳輸技術等等,都將會有更加深入廣泛地具體發展應用。特別是開放性控制網絡技術正在向標準化、廣域化、可移植性、可擴展性和互可操作性方向發展。
但是,智能化技術只是手段,智能建筑作為一個整體建筑物業產品的技術發展來說,“可持續發展技術”才是2l世紀智能建筑技術發展的長遠大方向。因而,除繼續利用上述現有智能化高技術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外,新興的環保生態學、生物工程學、生物電子學、仿生學、生物氣候學、新材料學等等技術發展,正在滲入滲透到建筑智能化多學科多技術領域中,實現人類聚居環境的可持續發展目標。從而在國際上也形成所謂“可持續發展技術產業”。目前,歐洲、美國、日本等發達國家也正在開發利用這些高新技術去處理垃圾、污水、廢氣、公害,節能、節水,消除電磁污染,資源可持續利用,建筑人工生態環境等等:也正在嘗試運用高新技術有規模建設智能型綠色建筑、智能型生態建筑,“既滿足當代人的需要不損害后代人滿足需求的能力”。
2.認清與國際先進技術的差距,努力向國際標準靠攏。
2l世紀的可持續發展智能建筑技術必須將工作、居住、休息、交通、通訊、管理、公共服務、文化等各種復雜的要求,在時間空間中結合起來。
由于智能化建筑系統是多學科、多技術的系統集成整體,因而開放式可互操作性系統技術的規范化、標準化,就成為實現智能化建筑及其產品設備與系統的產業化技術水平的核心關鍵。目前國際樓宇業界公認認同較先進的開放式系統行業協議標準技術有兩個:一個是美國Echelon公司的LonWorks技術的LonTa1k標準協議;另一個是美國采暖、制冷與空調工程師協會(ASHRAE)制定的《樓宇自動控制網絡數據通信協議(BACnet)》BACnet同時還成為美國國家標準及歐共體標準草案。兩者都是基于國際標準化組織(ISO)的“開放系統互連模型”(OSI)的。因此兩者在開放系統技術上是可以互相補充互為依存的,前者著重現場控制域,后者著眼于信息應用域。而且BACnet的協議層次里數據鏈路層和物理層的五種選擇中就包含有LonTalk協議。況且兩者技術都正在不斷地完善發展,至于我國智能化建筑在開放式互操作性系統技術發展研究上嚴格講尚未真正起步,差距頗大,亟待投入。南京工業大學智能建筑研究所正在開發國產化樓宇自控新系統。
3.努力搞好學(協)會工作
按照WTO的原則和規定,加快行業協會自身適應市場經濟體制規則,調整優化行業的組織機構,成為增強行業自律的自治組織,協助政府建立一個有序和公平的競爭市場。建設部已批準即將成立中國勘察設計協會工程智能分會。這是我國加強管理智能建筑業的大事,華東地區作為地方學(協)會要在上級學(協)會的領導下努力做好貫徹執行工作,加強市場管理,防止低價惡性競爭,保證工程健康實施。有條件時爭取成立地方行業協會。
4.加強團結,加強合作,共同提高學術水平
華東地區以目前三地(上海、浙江、江蘇)學會要加強團結,互相學習,取長補短,共同提高,要在舉辦報告會、展覽會等方面加強合作,促進學術水平的共同提高。同時,積極參加全國性學術會議,有條件時爭取舉辦國際智能建筑研討會,以提高我國學術地位與聲譽。
5.加強宣傳,提高建設業主的認識,搞好定位和管理能力
由于部分業主對智能建筑的過于迷信,必然導致“重建設輕管理”的思想,他們認為既然“智能”就應該無所不能,更有甚者將該項目的投資僅作為提高“身價”的目的,不清楚智能化建筑工程是當前信息化時代物業管理重要的基礎,認識不到日常運行中所需的微利投資能得到高額利潤的回報。因此,建議應該有國家政府部門盡快出臺相應的政策、管理規范和服務體系,強制性的將系統日常運行管理納入正常軌道,提高全社會的經濟效益。
6.協助政府搞好注冊電氣工程師復習培訓工作,提高工程技術人員水平
據了解,國家人事部將在2003年6月第一次開考注冊電氣工程師。其中,建筑電氣業屬于此系列,智能建筑弱電設計師大部分也要參加此系列考試。目前,有關單位正在編寫復習參資料,建議華東地區也要作好考試復習培訓工作。最后作者衷心希望華東地區智能建筑業在國家有關部門領導下,在業主、設計師、工程技術人員以及專家努力下,營建出更多的高質量優質智能建筑工程。
參考文獻
1.徐興聲,《WTO與我國智能化建筑技術發展對策的思考》,《城市·建筑智能系統》,2004.4,P34—P38
2.路更可,《試論面對入世我國智能建筑業的發展的對策》,《城市·建筑智能系統》,2002.2,P31—P34
一、多元智能理論
多元智能理論(MultipleIntelligencesTheory)由美國哈佛大學發展心理學家、教育學家霍華德•加德納教授于1983年在《智能的結構》一文中提出后,在世界范圍內引發了教育的“革命性”變革。我國于20世紀90年代引進多元智能理論,國內有專家認為,多元智能理論無疑是我們長期以來一直在努力推崇的“素質教育的最好全釋”;還有人指出:多元智能理論與建構主義理論一道,構成了我國新課程改革的強大理論支撐。多元智能理論指出人類內涵的能力至少有八種:包括語文智能;音樂智能;邏輯—數學智能;空間智能;肢體—運作智能;人際智能;自省智能;自然觀察智能。加德納認為,相對于過去的一元智力理論,多元智能理論能夠更全面地描繪和評價人類的智力能力。加德納還指出,人類智能還包含有次級智能和多種次級構成要素。
二、基于多元智能理論的汽車英語課程設計
(一)汽車英語課程設計的基本條件
Posner(1994)認為,課程設計的基本條件包括:了解學生的需求、興趣、能力、知識水平等例如:學生需要什么、需要的原因、已有的能力、待補的能力、已有的基礎或條件,缺乏什么等等。熟悉課程情況例如,有能力識別和解釋該課程的基本概念和技能,全面和細致的有關知識,目前這個課程的開設情況等。擅長聽說讀寫譯五項必備能力,具有豐富教學經驗,而不是簡單的拼湊、復制、模仿依據以上課程設計的基本條件,做好高職英語課程設計就要求教師進行問卷調查或訪談學生已經完成的課程標準或已經具備的語言知識,要求通過參考有關著作、論文、同類課程、教材等,與同行交流,收集積累案例或經驗等等。
(二)汽車英語課程設計的標準
根據Furey提出的標準,高職英語課程設計必須把握下列標準:
1.是否有足夠的理論依據英語課程設計必須基于什么樣的科學理論基礎,是否遵照其本身的科學性和社會性?
2.是否適合學生目標在從事高職英語教學中,教師要因材施教。不但熟悉、掌握學生的自身學習情況、學習興趣,也注重培養學生的實際效果性。
3.是否具有成功實施的可能性和效果的可評性在從事高職英語教學中,教師要不斷自評課程設計的真實效果。
(三)汽車英語課程設計的內容
汽車英語課程設計的內容取決于授課的理念。針對英語語言,如果認為語言是符號系統,課程設計就由語音、詞匯、語法、句型構成,強調語言形式的正確性;如果視語言為交際工具,課程設計要考慮的是交際的人,交際發生的條件、交際的目的等。英語課程設計關注的不僅是語言形式的正確性,還有社交的適當性。在教學研究過程中,在多元智能理論的指導下,根據調研結果對課程教學內容進行逐步更新,教材從最初的純英文閱讀形式的到單獨開發學生的專業英語閱讀能力,從聽、說、讀、寫等能力的平行拓展,汽車專業英語校本教材內容新穎,圖文并茂,根據主題確定教學內容、重點及難點,融專業英語聽、說、讀、寫訓練于一體,重點突出,實用性強,有利于開發學生的多元英語語言智能,改善課堂教學氛圍,提高教學效果。
三、多元智能理論下汽車英語課程設計需注意的問題
首先,汽車英語以提高口語交際能力為本位,突出應用性本課程在對汽車企業英語應用能力需求深入調研的基礎上,按確定工作任務模塊、同時突出語言技能的要求制訂教學大綱和授課計劃,明確了教學應達到的知識標準和技能標準。其次,課程體系整合突出全面性、邏輯性、典型性和實用性本課程以國際汽車行業最新的知識體系為基礎,以市場為導向,將傳統汽車英語課程的以訓練專業英語閱讀能力為主體的教學內容,整合成為汽車構成的4大部分分別為發動機、底盤、車身、電氣設備以及發動機的兩大機構五大系統和底盤的傳動系統、行駛系統、轉向系統和制動系統等各個任務模塊以系統的知識主題構成課程內容體系。最后,教學手段優化,突出多元英語智能培養在教學實踐中,注重將互動教學、角色扮演、案例教學、多媒體聽力、課件加視頻等教學手段相結合,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其用英語分析和理解專業知識的能力和用英語進行專業領域的交際能力,并結合具體課程內容指導學生進行延伸性思考,以增強學生的創新能力,全面促進學生多元智能的發展。
總結
1.為學生管理提供多樣的評價觀在傳統理念中,教育更注重的是學生語言能(語文)和數理邏輯智能(數學)的發展情況,對學生的評價往往也只參照這兩門科目的測驗成績。這兩項智能發展得較好的,考試成績較高的,往往就被認為是聰明的學生、好學生,而那些考試成績不太好的,也就被武斷地判定為“差生”。對于學生的其他能力,比如動手能力、應用能力、人際交往能力、創新能力等,卻一律未列入評價的范圍之內。多元智能理論強調每種智能都是相互平等的,并不能因為有些人的語言智能或數理邏輯智能發展得不是很好就被認定為是“差生”。多元智能理論告訴我們,在學生管理工作中,要多發現學生其他方面的閃光點,要多發掘學生的智能強項,要樹立多樣的評價觀,從而更加客觀地去評價學生。在這種多樣的評價觀的指導下,能夠使在傳統教育中被判定為“差生”的學生重新找到自身優勢,能夠使得在傳統測驗中得分較低的學生重新找到自信,也能夠使那些在測驗中表現較好的學生看到自身的不足,從而更好地調整自己[1]。
2.為學生管理提供發展的教育觀傳統的教育只注重對學生語言智能和數理邏輯智能的教育和培養。在學校,學生上得最多的就是語言和數理課,這些課程被稱為“主科”,而其他諸如體育、音樂、美術等一些被稱為“雜科”的課程卻幾乎被忽略。多元智能理論告訴我們,學生的智能強項和智能弱項是有差異的,并非每個人都擅長語言和數理,學生其他方面的智能也要兼顧發展。因而在學生管理工作中,教師要有發展的教育觀,要相信每個學生經過一定的培養都能有自己的上升空間,要給予學生發展智能強項、彌補智能弱項的機會。例如,可以開展形式多樣的活動,讓學生在各種活動中展現自己的特長,讓那些平時學習成績較差的學生在其他方面同樣能得到大家的認可,這樣便可以增強其自信心,達到促進發展的目的。
二、中職學生的特點及管理現狀
近年來,由于生源數量減少,各中職學校紛紛降低入學門檻,有些學校甚至不設門檻,這樣就導致中職學生素質下降,生源質量參差不齊。總體來說,中職學生有以下特點:一是文化基礎差,學習動機不強。選擇讀中職的學生,基本上是初中成績不好、沒考上高中的,他們大多數不愛學習,文化基礎較差,學習對他們來說是一件難事,因而缺乏學習興趣,學習動機也不強。二是逆反心理強,控制能力差。中職學生大多處于15~18歲,這一時期的青少年最容易有逆反心理,不服從管理,愛跟家長和老師對著干,自我控制能力較差,在行為規范上很難約束自己。三是自我認同感低。中職學生由于過去學習成績不好、不聽話等原因總是挨批評,因而在他們的內心會感到自卑,覺得自己很差勁。社會對中職學生存有一種“差生”的看法,使得他們更無法樹立自信,因而缺乏自我認同感[2]。中職學生的管理現狀也存在著一些與多元智能理論相背離的情形,主要表現在:
1.重行為約束,輕個性發展各中職學校基本上以班級的出勤、衛生、紀律等量化考核結果作為衡量一個班級管理者管理能力的標準,于是乎學生管理者的工作便集中在控制學生遲到、曠課,整頓學生儀容儀表等事項上。而對于學生的身心發展、個性發展卻往往不聞不問,也無法提供機會讓學生展示自己學習以外的特長。
2.批評多于表揚,壓制多于鼓勵大部分中職學生管理者在管理學生的過程中看到更多的是學生存在的問題,很少去認真觀察學生的變化與進步。一旦發現問題,他們便用一種批評訓斥的語氣去教育學生、壓制學生,而對于學生出現的好的、進步的一面卻很少去表揚和鼓勵。
3.評價標準單一片面,獎懲機制不夠科學中職學生管理者對中職學生的總體評價往往只有一個標準,那就是是否遵規守矩,在此之上再去考慮學習成績如何,學生的特長、個性、能力等卻很少納入評價的標準之中。在獎懲方面,以懲罰為主,學生一旦犯錯便要接受各種懲罰,在這種壓制式的管理之下,教育效果可想而知[3]。
三、多元智能理論在中職學生管理中的應用
1.開展各項活動,為學生展示自身智能強項創造機會多元智能理論告訴我們,每個人與生俱來都在某種程度上至少擁有以下八種智能:言語-語言智能、邏輯-數理智能、視覺-空間智能、身體-運動智能、音樂-旋律智能、人際關系智能、自我認知智能和自然觀察智能。這八種智能是平等且相互獨立的,每個人在不同的領域都各有所長。因而,中職學校應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讓每個學生都有機會展示自己的智能強項,讓每個學生都能發揮出自身特長,增強其自信心,同時也讓其感受到成功的喜悅,增強其自我效能感。如果學校只是一味地讓原本就不愛學習的中職學生坐在教室里學習,那么很多學生的潛能就得不到發揮,同時也會扼殺很多學生的特長,對學生的身心發展產生很不利的影響。
2.改進管理方式,使學生管理多樣化中職學生的素質參差不齊,每個學生的個性及智能發展程度都有所不同,所以對中職學生的管理不能一刀切,而應該根據學生情況以及班級情況的不同而采取不同的管理方式。并且管理方式也不能總是一成不變,要隨著時代的改變、環境的改變、學生情況的改變而有所改變。中職學生比較調皮、比較難管,經常犯錯、經常惹麻煩,但管理他們不能動不動就批評,動不動就懲罰。批評與懲罰也許可以在表面上讓學生服氣,但如果要真正教育好學生,還需要管理者多花心思、多動腦筋,采取多樣化的管理,讓表揚取代批評,讓鼓勵取代懲罰。
1.1音樂智能
能夠敏銳地感知音調、旋律、節奏和音色等的能力。音樂作為一門藝術與計算機學科的結合是人類進入數字化時代重要事件,無論是其內容還是形式上都發生了巨大變化。在音樂的形式上,聲音采集,加工及存儲都是從模擬進入了數字。數字化也帶來了音樂藝術內容的變化,一方面高雅經典得以延續、保存及大眾化分享,另一方面流行音樂,草根音樂更是在以計算機為核心的互聯網為媒介實現了傳播、普及和大眾化。在計算技術的支持下,midi音樂使得譜寫一個曲子變得輕松,作曲者既可以是創作者,也可以是各類樂器的指揮者。音樂讓網頁變得有意境,在多媒體的課堂上,數字音樂的恰當運用會給教師的課堂帶來意想不到的效果。計算機參與下的音樂智能很難量化,但是,它卻實實在在地影響著我們的生活,凈化著人們的心靈。
1.2人際智能
感知和區別他人心情、意圖、動機和感情的能力,亦即能夠有效地理解別人和與人交往的能力。人際關系是人類群體出現就存在的最古老和基本的關系。在當代依然是人類生存的必須,成功的生活或者生命狀態離不開良好的人際交流。基于計算機網絡的人際交流已經成為21世紀人類社會存在的一種形態。網絡社會的崛起使我們的人際關系建立和維系趨于迅捷、多元和復雜。基于計算機的技術使形形的參與者和群體進行著廣泛的交流與合作,從人們所熟悉的Blog、QQ、E-mail、Facebook等虛擬社區至如今發展如火如荼的微博,人際關系以這些工具為紐帶,交織在一起。在學校,教師利用網絡利用計算機教育和影響著學生、公共機構人員利用網絡管理和疏導著這個社會、演員利用網絡提升自己的知名度,政治家利用網絡宣揚自己的政治主張。人際智能是計算機學科社會功能得以完整發展的必要和必須。
1.3自我認知智能
能夠正確的意識和評價自身并進行自律和自制的能力。自我認知和自我迷失是人們進入計算機世界時一個平衡的兩極。這個平衡就是計算機工具性及目的性的選擇。當你以進入計算機世界為目的時,你會發現:計算機世界的多姿與浩瀚讓你既看到了事物的紛呈,也讓你感到了駕馭時的無所適從。初學者往往會囿于超級鏈接所織成的巨網里節點式跳躍,最終在時間的流逝中迷失了自己。超級鏈接的跳躍迷失只是技術表面的現象,內容的多元性、形象性、非線性及復雜性,這些符合我們認知偏好并因此而為互聯網產生高信息量的優越特性反而造成了學習者面對海量信息時的迷惑,一旦無法很好地意識到自己的狀態,對自己的行為作出正確的評估進而做到自律和自制,很容易讓學習者陷入信息海洋而非暢游其中。計算機的教育不僅僅是要把人類帶入計算機創造的世界中,同時更為重要的是培養學生利用計算機及計算機創設的環境來進行創新性學習和對學習的結果進行有效地管理。基于互聯網上的許多應用都是人類在利用計算機及計算機創設的環境進行自我認知的,如網絡日志、微博及思維導圖等。在很大程度上,它們的誕生為人類積極反思自己、理性認知自我提供了有力的工具。信息化條件下的知識管理和自我管理必將成為教育,尤其是計算機教育現在及未來的關注熱點。
1.4自然觀察智能
觀察自然界中的各種形態,對物體進行辨認和分類,能夠洞察自然或人造系統的能力。自然觀察智能實質上是指人們認識世界、適應世界的能力。只不過這里強調認識和適應的對象是在自然環境里的,這種能力的培養對計算機學科到底有無影響,其實早已得以印證。在認識世界上,一方面,計算機被作為工具幫助人們收集和分析自然界的各種信息,另一方面,人們又利用計算機作用于自然。計算機面向對象的程序設計要求人們能夠從一類事物中抽取其共同的特征或屬性加以抽象形成對象,同時,數據庫技術中的數據模型的構建也有著相似的過程。在計算機模擬、仿真、人工智能及自適應系統,都是在不斷地延伸人的身體功能。自然觀察智能的培養,是人類使用計算機適應和改造自然的重要基礎。在此意義上,該智能的培養反映的是計算機應用的高階能力和水平。
2多元智能與計算機學科的課程融合
從多元智能理論出發,結合計算機學科的課程,構建符合多元智能全面性特點的計算機課程是計算機專業課程體系開發的可能途徑。每種智能的獲得都可能通過不同的計算機課程實施得以實現,利用學生的個體差異的為其創造心理表征不同方式的情境,多元切入計算機教育教學,為所有的學生都提供發展的多元途徑,實現“真正理解并學以致用”這一教育目的。在根據對計算機各類課程的課程目的和課程內容分析的基礎上,完成了多元理論為主線構建的計算機課程體系的架構(建筑模型)部分所分析,計算機課程的教育目標在一定程度上是與各項智能相契合的,問題的關鍵在于如何讓多元智能的涵義和意義在計算機語境下得以解釋和拓展,這里需要回答兩個問題:一是在計算機語境下多元智能是什么?二是面對計算機語境下的多元智能我們可以做什么?面對這兩個全新的問題,可以嘗試結合本文第一部分內容給“計算機語境下多元智能”做出描述性定義,對于第二個問題,則定位于教育問題,訴求于通過課程的設置和實施來加以解決。論文在此先嘗試性地闡述一些可能不成熟的看法,權當一引子,留待討論。值得注意的是加德納指出,一組能力、一項智能可以通過多門課程實施得以發展,同時,一門課程也往往可以同時拓展多項智能。對課程的建設問題,加德納提出“少就是多”的課程設置原理,對技術發展日新月異的計算機學科來說,遵循上述原則尤為必需,表中的支撐課程綜合起來容量很大,不可能讓學習者悉數修完。一方面,讓每一門支撐課程都成為學習者的必須,會造成知識過載、重復及淺嘗輒止;另一方面,每個學生的智能都不同,智能的組合也是存在差異,統一的課程必將淡化學生多元化發展的意識,使其迷失了智能發展多元路徑的選擇機會。這與我們所追求的“為了每個孩子的成長”的教育理想是不相符合的。在加德納看來:“一個人在某一領域可以發展自己的強項,在另一個領域卻不能”。可能的路徑就是:發掘每門計算機課程的多元智能實現力的潛力,一個專業有多種智能發展的方案。在實施起來,也許會增加更多的投入,但從長遠來看,這未嘗不是計算機教育改革和發展的一個很好的思路。
3總結
1智能電網的運行特點
智能化電網的中心點是設計和運行。實現電網智能化運行的關鍵是借助高速集成的雙向通信網絡技術,使用傳感技術、測量技術、控制方法、決策系統等,使電網安全、可靠、經濟、高效的運行。從整體上說,其運行特點主要如下:第一,智能電網具備自愈功能。通過對運行各種影響因素的分析與處理,實現電網運行進行恰當的安全性評估。一旦電網在運行過程中發現有不正常的情況,它便會直接將相關信息反饋給控制人員,而且還可以通過其自身的智能技術對來診斷、隔離和修復系統故障,即使是智能電網中出現的故障或者干擾比較嚴重的情況,它依舊可以進行自我隔離。智能電網自愈功能架構運行圖見圖1。圖1智能電網自愈功能架構運行圖第二,智能電網具備良好的兼容性和集成性。在信息技術高速發展的今天,智能電網通過使用相關的信息技術實現對各種數據的兼容,最終實現了智能電網的綜合處理能力,滿足不同數據需求和多樣化用電需求。通過使用高科技的信息及通信技術平臺,實現對信息的高度集成和共享,整合和調控各種數據,保障了用戶接收信息的完整性。第三,智能電網具備良好的安全性。實際應用過程中,其信息與通信網絡主要包含面向用戶服務的通信網絡與電力調度網絡,涉及到的相關技術主要有無線擴頻、光纖通信、電力線載波等,以此為基礎實現了電力線路的實時監則,并能夠較好的進行電力調度以及設備防盜監控等。
2智能電網應用信息及通信技術的關鍵問題
從智能電網當前實際使用情況來看,見表1,其運行中的關鍵技術就是信息和通信。因此,智能電網的建設部門應結合智能電網的實際運行情況,加大力度從信息和通信技術入手進行研究與設計,從而不斷完善我國智能電網。表1智能電網各環節建設內容與關鍵技術
2.1層次模型的構建以及標準體系的設計
智能電網系統的構建是一項極具復雜性的工作,如圖2所示,要實現智能電網與信息技術和通信技術順利結合,就必須構建合理的層次模型和設計標準體系。一方面,構建人員要對電網的各個模塊進行詳細的分析及劃分,并對每一個模塊的功能以及運行特點進行研究。另一方面,要想使智能電網的運行始終保持高效狀態,必須不斷對智能電網進行優化調整,保證電網各個環節的運行始終處于最佳的狀態。因此,在與信息技術和通信技術進行應用結合前,還必須預先設計設計科學合理的標準體系。圖2向我們清晰的展示了本文研究的智能電網的具體設計層次,包括應用層、網絡層和感知延伸層三大層次。
1)應用層主要是各應用平臺的運行,包括現有電力平臺和用戶互動平臺。通過應用層,管理者可以在電力應用管理平臺上,管理電力生產、傳輸,營銷等各項事務,實現電力生產有效管理;在感知互動平臺上,用戶可以登錄系統管理自己專屬賬戶,核查自己的賬戶信息,了解電力的政策、運營狀況,查詢反饋意見,管理當前的個人電力需求等,從而實現電網企業與用戶的雙向交流。
2)網絡層主要是涉及傳輸中的網絡,即電力通信主干網、電力接入專網以及具體應用的電力光纖網和寬帶無線網,互聯網和以太網。電力通信主干網用來遠距離傳輸各城市間電力調度信息,生產、行政管理命令等信息。電力光纖網和寬帶無線通信用來傳輸各類信息,包括行政管理、調度控制、狀態監測、繼電保護、安全防護等多種信息。通信傳輸主干網主要使用光纖,遠距離傳輸光纖具有明顯的優勢。互聯網和以太網則主要用來查詢信息,了解當前的電力政策,跟蹤市場前沿動態,學習最新電力技術知識等,當然感知延伸層部分信息數據也可通過互聯網傳輸。
3)感知延伸層向上連接各專業網絡,向下連接感知使用對象,主要用來采集狀態信息、圖像信息、電表度數等基礎數據,傳輸智能家居、水、氣、熱等控制指令,實現智能管理。該層主要利用PLC短距離無線通信、多功能傳感器、紅外通信、射頻、網絡路由等技術的應用實現對各智能設備的感知。通過這些技術,提高其感知水平,擴展智能電網的覆蓋范圍,使智能電網的物理網絡得到極大的拓展。
2.2各通信技術模塊的開發
(1)電力線通信技術:這是一項傳統的技術,分別為窄帶和寬帶電力線通信技術,后者傳輸速度更快,可達100Mbit/s。但無法使用TCP/IP通信協議,進而不容易實現與其他通信網絡的連接;同時存在信號衰減強烈、用電負荷大、負載圈亢隨機變化、載波頻率低的問題。因此,如何設計通信標準,研發轉換接口,實現與其他網絡的有效互聯,提高通信傳輸質量和速度等問題將是電力線通信技術的研究主要方向。隨著科技的發展,我們對未來家庭插座可以通過寬帶布線通信,實現即插即用。
(2)光纖以太網通信技術:一是光纖復合架空地線(OPGW)技術,二是自承式光纜技術(ADSS)。OPGW是電力通信系統的一種新型特種光纜,在傳統的相線結構中將光纖單元復合在導線中,主要優勢是比較容易進行施工,避免了在路由協調、電磁兼容等方面與外界的矛盾;目前在電力通信主干網絡中已經得到了應用,并逐漸向智能電網主要通信方式發展。ADSS優勢在于其較低的安裝費用,但是,在進行架空作業過程中,需要使用配套固定掛件,更適合于已架設好輸電線路上,避免電網運行中出現重復停電作業的情況。
(3)無線通信術模塊的開發。現在,基于多載波調制、碼分多址技術、異步傳輸技術的3G技術已經實現了圖像、語音、視頻、數據等多媒體信息的提供。無線網絡通信的關鍵問題是信息碼格式、通信速率、傳輸環境和單片機干擾。其中接收模塊已受到單片機時鐘頻率的倍頻干擾,其中,51系列的干擾較大,PIC系列較小。所以,需要在單片機中加入隔離電路并降低其工作頻率,降低干擾。隨著無線通信技術的發展,已作為防風防汛等應急通信的一種重要手段,浙江、江蘇等地電網開始使用無線通信的嘗試。
2.3信息與通信安全
為了保障智能電網運行的安全性及高效性,就要采取措施優化電網通信網絡環境,結合智能電網運行實際制定相關保障其安全性的措施。對此,筆者認為應該做到以下兩點:首先,事先為智能電網的安全運行制定可靠的安全保護措施,制定信息安全規章制度,從而做到避免安全問題的發生。其次,從圖2的智能電網組網結構分析,通過傳感網絡實現了互聯網對感知對象的實時控制,采用最新的移動無線通信技術,保證通信網絡能夠連接到控制終端的計算機信息處理平臺,實現各種數據科學的、及時的處理;同時需采用接入控制驗證技術和信息加密技術,防止接入端的網絡入侵,多重攻擊,病毒傳播等網絡安全問題。
2.4電網不穩定
從目前智能電網中電力通信的運行和應用現狀分析,電網不穩定也是最常見的問題之一。在電力通信的應用中,造成電網不穩定的主要原因是物理系統中潛在存在的功率不平衡問題,為了確保電力通信系統的正常運行,就需要找到一個相對穩定的平衡點,這其實是負荷母線上節點功率方面的平衡問題,節點無功功率、負荷耗能無功功率,可實現該種平衡,同時平衡點也能夠起到有效抑制擾動的作用。
3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