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15 11:17:38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一篇博雅教育理念下課程建設研究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博雅教育,即“博”和“雅”的教育,是一種培養學生具有廣博知識和優雅氣質的教育理念。廣博的知識、深厚的文化積淀可以使學生清晰地了解自己,深刻地認識世界,對待事物有更深刻的思考。從博雅教育中獲得的知識和技能可以作為一個框架對學生的學習積累進展和綜合應用知識的能力起到指導作用[1]。而優雅的內在修行和美好的品行心靈可以讓一個人擺脫庸俗、表現卓異,在生活中時刻能發覺幸福感。博雅教育并非一個刻板的教學理念,不是簡單地要求學生掌握一個知識點、學會一個技巧,而是一種從外到內關注人全面發展、人格養成的全人教育。與普通高等教育中的專業課教育不同,博雅教育是以提高學生的知識寬度和高度,培育學生具備優雅的生活品質、審美才能與藝術鑒賞能力,培養學生具備批判性思維和自主思維的能力為目標,是使學生發展成通才者的高等教育,并賦予不同需要的學生以自由和多元發展的多重選擇[2]。從社會角度而言,博雅教育要培養具有高度社會責任感的人,有使命、有擔當、有作為。從自身角度而言,博雅教育的目的在于:一要培養學生擁有健康的心理狀態,積極生活,樂觀向上,坦然面對生活中出現的各種小插曲;二要培養學生具有良好的交際能力,不懼風雨,不怕陌生,積極參與各類社會活動和戶外運動;三要培養學生擁有讓自己獲得幸福感、從生活中尋找快樂的能力,并且能夠養成自律、健康的生活方式。西方的博雅教育來源于“自由七藝”,這“七藝”包括文法、修辭、辯證法、算數、幾何學、天文、聲樂,反映了知識與人在精神、心理上的緊密聯系,被認定為智力的柱石[3—4],是自由教育[5]。在中國產生的博雅文化,與中國古代的“六藝”有異曲同工之妙,中國的“六藝”包括禮、樂、射、御、書、數。數千年來,博雅教育理念始終影響著中國的高等教育。進入21世紀,社會轉型和變革對人才的多元化提出了新需求,與此同時,我國的高等教育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高等教育中,普遍重科技輕人文、重學識輕智力、重物質輕思想、創新動力不足、學生缺乏探索精神、沒有足夠的知識寬度、專業教育太窄、全面素質培養受到局限等。為更好地培養適應新時期發展的復合型人才,部分院校逐漸開展了將博雅教育或通識教育與大學本科課程相結合的研究和嘗試,將博雅教育或通識教育寫進培養目標和課程體系。例如,北京大學的元培書院通識教學系列、復旦大學的復旦書院、中山大學的博雅學院以及全國獨立學院中率先推行博雅教育的晉中信息學院遠景學院等。
二、基于博雅教育的“地球科學與環境保護”課程建設
課程建設是以黨和國家的教育方針為指南,以晉中信息學院“四位一體”教育的辦學思想為指導,立足于遠景學院博雅教育理念,“地球科學與環境保護”課程重新優化結構,精選內容,突出個性,形成特色。把博雅教育、素質教育置于課程建設的核心地位,促進學生思想道德、科學知識與整體素質的協調發展。在課堂教學中,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激發學生興趣愛好,努力營造自主思維、自主探究、勇于開拓創新的環境氣氛,并全面挖掘每個學生的優秀個性潛力,促進每個學生的心理與智慧雙向發展。因此,作為遠景學院自然科學板塊的通識課程之一,基于博雅教育理念,對“地球科學與環境保護”課程建設有了新的探索與實踐。
1.基于博雅教育的教學內容建設以國家高層次應用型人才培養要求和遠景學院的專業人才培養方案要求為基礎,“地球科學與環境保護”課程在以往基于地球科學學科專業課程標準的基礎上,逐步形成基于博雅教育的遠景學院個性的通識課程標準。例如,“地球科學與環境保護”課程中有一部分關于地球專題的內容,以往該專題的教學內容包括地球的物理性質與圈層結構、地球的物質組成、地球的演化及地質時代,這些內容分別是不同的章節內容,也是不同的章節題目,教學內容專業、嚴肅、死板、有棱有角,但是在融合博雅教育理念后,課程的教育內容設計成了一門有想象空間、有“溫度”的通識課程。現在的“地球科學與環境保護”課程中關于“地球”模塊的知識設計成了一章的內容,題目是“地球的自述、演化與未來”。在這部分內容中,主要包含三個方面的知識:一是地球的自述,包括地球的家譜、地球的構成、地球的運動。二是地球的演化,包括宇宙層次、星系層次、恒星層次、行星層次的演化。在地球的演化部分,著重從地球的時空兩個維度分別介紹地球“四宙三史”的演化。在這一節內容的講解中,帶領學生暢游地球46億年的歷史,跟著時間線逐步梳理地球從形成之初到最原始的生命誕生直到人類出現進化史;結合最新的科研成果分析古生物的生活習性甚至性格特點,與生物鏈的頂端人類又有哪些相似之處;設計討論環節,讓學生小組討論地球板塊在幾億年后會變成什么樣子等等。三是地球的未來,包括宜居地球的未來和地球的終極未來。在這一部分內容中,加入了與本節知識有關的經典閱讀之《文明的沖突》,讓學生從經典閱讀中獲得知識、獲得力量,能從書籍中獲得更深刻的思考,最后提交讀書報告。縱觀“地球科學與環境保護”課程內容建設的前后對比不難發現,在博雅教育理念下,本課程無論從章節題目還是教學內容本身都變得有“溫度”,既“博”又“雅”,知識點變多變廣,課程內容生動有趣,學生更加積極主動學習。除此之外,基于博雅教育,課程密切追蹤實時前沿,可以在課堂中加入地球科學領域的一些熱點話題,例如嫦娥五號、天問一號、神舟十三號等航天知識。還可以密切追蹤學術前沿動向,及時汲取本學科發展的優秀成果,例如,在講到化石的部分時,結合地球科學最新的研究成果,帶領學生回到數億年前,撥開層層面紗,一探究竟古生物是如何獲取對方芳心的。合理設計課程,正確處理課程的專業性、綜合性與探索性的聯系,秉持科學性、針對性、實用性的指導原則,貼近新時代社會、文化對環境人才的需求,保障教學內容滿足高素質應用型人才培養的目的。例如,在講解地球沉積史部分時,引導學生通過分析地球歷史上海平面的幾次上升和幾次下降,讓學生深刻認識到海平面的變化對社會、環境的重要影響,從而提高學生保護環境的意識,承擔起為美麗中國做貢獻的社會責任。綜上所述,基于博雅教育,“地球科學與環境保護”課程在教育內容上知識點更廣博,能讓學生對待事物有更深刻思考,形成有遠景學院特色的新教學大綱,為培養應用型人才奠定基礎。
2.基于博雅教育的教學方法與教學手段創新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使學生主動鉆研知識,結合博雅教育,“地球科學與環境保護”課堂根據不同的課程內容和不同的學生特征,有針對地選用與不同章節相對應的、適合的教學方式,并根據不同章節、不同內容,靈活選擇任務驅動、項目導向、分組討論、探究式教育、協作性學習、啟發引導等教學方法。例如:在地球的家譜這一部分內容時會講到探月工程,教師采用任務驅動、項目導向的教學方法,提前讓學生帶著任務去搜集“嫦娥系列”探月工程和國外的探月工程資料,從而讓學生在課堂上能充分融入這部分內容的講解中;在風化作用的講解部分,采用分組討論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分組討論風、河流、湖泊、冰川、海洋等外動力因素的風化作用,為了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使學生掌握更多的知識,教師會選擇“桂林山水甲天下”、新疆魔鬼城、張掖七彩丹霞等典型地貌帶領學生暢游中國美景,從而學習到風化作用的內容。每學期本課程至少會舉辦一次完滿進課堂活動,教師采用探究式教育、協作性學習、啟發引導等教學方法,在課堂中將學生分成幾組,不同的小組分配不同的話題,讓小組學生協作、鉆研、探索研究,最后形成一個作品在課堂上展示。在這種教學方法下,學生與教師的接觸和交流更多,學生得到的關注與訓練的機會也更多,學生可以自由地深入探究學習資料,并提出自己的想法。例如,在“地球科學與環境保護”課堂教學中,給學生提供機會在臺上展示、分享他們理解的“地球那些事兒”。因此,將現代教學理念運用在課堂教學中,能夠促使學生主動探索、樂于探索,從而增強教與研的實效性。除此之外,深入研究對現代教學技術手段的高效調度,合理、充分地運用多媒體等現代教學技術手段輔助課堂教學,積極探索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混合式教學模式,在正確處理好現代教學技術手段和傳統教育技術手段關系的基礎上,優化課堂教學,提升教育質量,注重教學效率,促進教學與信息化的有機融合。例如,在課堂教學中引入“學習通”平臺,通過“學習通”可以線上進行搶答、問卷、隨堂練習、主題討論、分組任務、章節測驗等,線下進行內容講解,線上線下齊頭并進,呈現給學生有“溫度”的博雅教育。
3.基于博雅教育的課程資源建設除了健全與課程有關的課程要求、教學大綱、課件資源庫、習題庫、試題庫、資料庫之外,為了讓學生能學到更具有深度和廣度的知識,可以在課堂和網絡學習平臺上引入“大學慕課”、“TED演講”、中國各大名校的公開課等網絡教學資源。同時,在“學習通”上建立基于學生自主學習的網上課程平臺,把全部教學資源都上傳至網絡平臺上,以便于學生主動、沉浸式地在互聯網中自由學習,從而多方面提升自己。
4.基于博雅教育的課程思政建設探索課堂教學設計,把價值理念養成、生活品質形成等基礎的思想教育和課堂中固有的知識有機結合,做到育才和育人有機統一;深度挖掘課程思政教學資源,積極探索可以實質性地參與到學生個人生活中的思政教育內容,在發揮課堂教學主渠道功能的同時,進一步完善全過程育人功能,全面履行好教書與育人的職能。博雅教育的初衷是讓學生有更深刻的思考,培養具有高度社會責任感的人,有使命、有擔當、有作為。因此,在課程教學中融入思政元素,將思想政治教育內容滲透到課堂教學中,全面培養和提升學生的思想政治學習意識,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民族榮譽感和社會擔當意識。例如:在講解生命演化史時,學生可以從生命演化的過程中意識到保護環境、防治自然災害的重要性;在講解海平面變化時,讓學生意識到減少碳排放、控制全球氣候變暖、保護環境的重要性;在講解“嫦娥系列”探月工程時,讓學生了解中國的探月精神、航天精神,使其深深感受到民族自豪感和榮譽感;在講解地球的未來時,涉及到文明的沖突,讓學生深刻理解我國堅持和平發展道路、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方針政策。
5.基于博雅教育的考核模式建立基于博雅教育,“地球科學與環境保護”課程不再是單純地講授理論知識,而是提倡互動教學,鼓勵學生批判性思維,勇敢地去質疑各種假說。因此,本門課程不以成績論成敗,以對學生的基本能力與綜合素養考評為宗旨,研究發展出適應課程特色、適應學生的考核模式,既能夠檢測學生的學習效果,實現考試的反饋功能,又能夠通過考核考查學生的綜合素養和綜合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形成以強調學生思維能力與創造意識養成為核心內容的教學考核目標。由于教學方式的多樣化,考核內容也應多樣化。例如,學生平時要寫論文,做課堂陳述、課堂報告,寫讀書報告等,考核內容就應包括平時課程的參與度、課堂表現、課堂展示、討論效果、課題調研、讀書報告、課程論文等方面,最終形成平時成績占70%、期末成績占30%的成績構成模式,這是對以往傳統考核方式的一種徹底變革。
6.基于博雅教育的雙語教學建設“地球科學與環境保護”課程還構建了雙語教學模式。雙語教學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一是PPT等教學資源以英文制作;二是課堂教學用英文授課;三是邀請具有留學背景的教師進行中英文雙語授課。雙語授課可以只講授本門課程,也可以在同一課堂中由來自不同學科背景的教師和學生進行跨學科多元觀點的交匯與碰撞。基于博雅教育理念,遠景學院要培養“完整的人”,除了教授學生通識教育基礎、扎實的專業知識技能之外,還要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培養學生具有較強的國際交流能力和國際視野。7.基于博雅教育的教科研工作在課程建設中,除了注重專業領域的科學研究之外,還要多鉆研基于博雅教育、通識教育理念的教學改革學術研究,將博雅教育理念深刻貫穿到科研中,將博雅教育與科研工作有機融合,邊研究、邊建設,以建設帶動研究,以科研推動建設。著力形成專屬于本課程自有的特點,凝練優勢,通過探索、深化本課程教學改革,形成優秀的、高水平的教研教學成果。
三、總結
經過基于博雅教育的初步探索與實踐,“地球科學與環境保護”課程在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手段、教學資源、課程思政、雙語教育、考核模式、教科研工作等方面進行了課程建設,目前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在專業知識領域和綜合能力方面,學生在學習完本課程后可以掌握90%以上的本課程以及該學科領域的基礎知識點,更重要的是能夠涉獵甚至掌握其他學科更具廣度和深度的知識,知識面有所拓展;在興趣方面,學生在學完本課程后能夠認識到本門學科在當今社會中的重要作用和意義,以及能夠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有效提升,并對地球科學、環境科學以及課堂教學中所涉及的學科領域產生強烈的研究興趣;在職業素養和創新能力方面,學生在學完本課程后,能夠掌握本門學科發展所需要的職業素養、團隊精神和合作能力,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能夠開展個別或有組織活動的探索型及創新型學習;在文化積累方面,本課程加入了經典閱讀,通過學習本課程,可以讓學生更有內涵,知識積淀更為豐富。除此之外,學生的思辨力、溝通力、領導力等方面在本課程的學習和實踐中也獲得了長足的鍛煉與提高。
作者:任宏艷 單位:晉中信息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