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色自偷自拍另类小说-囯产精品一品二区三区-亚洲av无码专区亚洲av网站-四房播播网站

期刊大全 雜志訂閱 SCI期刊 投稿指導 期刊服務 文秘服務 出版社 登錄/注冊 購物車(0)

首頁 > 公文范文 > 農業傳播方面論文

農業傳播方面論文

時間:2022-05-14 04:54:53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一篇農業傳播方面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農業傳播方面論文

農業傳播方面論文:農業傳播技術應用研究論文

摘要:隨著農業產業結構調整、高效生態農業發展和氣候變暖帶來的農業生態環境變化,作為農業生產基礎保障的植物保護事業面臨越來越大的挑戰。植保工程中農業傳播與溝通尤為重要,已成為發展現代農業的關鍵。

關鍵詞:農業傳播技術;植保工程;應用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農業發展面臨新的挑戰,隨著農業產業結構調整、高效生態農業發展和氣候變暖帶來的農業生態環境變化,農業有害生物突變頻率和危害趨勢不斷加重,外來有害生物入侵危害的風險增大,作為農業生產基礎保障的植物保護事業面臨越來越大的挑戰。樹立“公共植保”和“綠色植保”新理念,以農業增效和農民增收為目標,圍繞綠色農業轉型,突出農業生產安全、農業生態安全和農產品質量安全主題,及時準確農作物病蟲情報,積極開展電視預報工作;實施“綠色植保”戰略,推廣病蟲綠色防治技術,經濟有效地控制農作物重大病蟲災害;強化植物檢疫,嚴防外來有害生物的傳播蔓延,加強農藥監管,嚴格限制高毒農藥的使用;充分發揮植保公益職能,努力構建新型植保體系。在這種情況下,新型農業需要掌握和應用最新的信息資源,發揮它的最大優勢,農業傳播與溝通顯得尤為重要,如何認識并利用好農業傳播信息與技術,已成為發展現代農業的關鍵。現就農業傳播技術在植保工作中的應用情況分析如下:

1建設農業市場信息主體

市場信息的匱乏或失真,往往會給生產者帶來決策的盲目性。在中國,也只有依靠政府發揮職能,才可能建立權威性的農產品市場信息統計、分析與報告制度,為農民提供及時、全面、精確的市場信息和參考資料,成為農業市場信息最主要的傳播主體。但是,這些手段和相關的專業人員往往被分割在各個不同的部門,不能形成合力,資源沒有得到有效的整合和充分的利用,這就對體制改革提出要求,改變職能與行為。

在農業信息化起動階段初期,政府必須加大農業信息化的基礎投入,特別是在網絡基礎設施建設和公益性投入方面,給予應有的扶持和幫助。加入WTO后,已經不能依靠農產品的價格補貼來保護中國農業的發展了,而增加農業信息體系建設等基礎設施投資,應在WTO的規則范圍內。國家加大對農業信息體系建設的直接投資,可以實現對農產品的間接補貼,以增強中國農業的國際競爭力。

2農業傳播媒介實現多樣化

2.1報紙、雜志

優點:具有非強制性傳播的特點,讀者有較大的主動性和選擇權,因而讀者會愿意自覺了解所關心的信息,可信度高,特別是國內與黨政機關有聯系的報紙雜志種類,被讀者奉為權威。

缺點:對讀者文化、社會層次要求較高,時效性差。

應用情況:太原市植保植檢站每年的“糧菜果重大病蟲情報”均在《太原日報》和《太原市農業信息》上,向讀者及時介紹當時病蟲發生情況、發生原因、防治方法。但由于“糧菜果重大病蟲情報”主要針對糧、菜、果農,實際《太原日報》在農區個體農戶中的普及率不高,報紙由鄉鎮村級傳遞到農戶手中,造成信息的時效性較差。

2.2書籍、小冊子

指各農技部門印制的在鄉鎮農民中傳播農業技術、種植、養殖信息的材料。

優點:成本低廉,具有明顯的地域性、覆蓋面相對較小,但面向廣大農民,符合受眾需要,傳播的信息針對性強,適應性、可操作性強能進行深度介紹講解,效果顯著。相比其他媒體,此種的重復閱讀率及傳閱率最高,能反復傳播。

缺點:時效性差。

應用情況:近年來,國家農技推廣服務中心印制《農業技術推廣信息利用手冊》、《中國植保手冊》系列(蘋果、水稻、玉米病蟲防治分冊)、《全國植物檢疫性有害生物手冊》等,山西省印制《植物保護實用指南》、《植物檢疫技術手冊》、《農藥監督管理手冊》、《山西蝗蟲》、《無農藥殘毒放心菜生產技術手冊》、《無農藥殘毒放心果生產技術手冊》等實用農業技術書籍,供廣大農民和農業技術推廣人員參考。山西省太原市植保站印制《農業行政許可法疑難問題解答》、《毒鼠強專項整治工作宣傳材料》、《農藥使用注意》、《購買農藥技術》、《溴敵隆使用技術》、《無公害蔬菜生產技術》等宣傳單,內容精煉、方便實用,印刷成本低,但發放效果快。

2.3廣播

優點:是一種簡便快捷的信息傳播手段,能伴隨生產活動同時進行的溝通方式,不影響人的正常工作,有較好的親和力,其信息不易被人抵觸。廣播失效性強,內容分時段分欄目、機動靈活、有很強的針對性,并在傳播過程中能與聽眾實時互動交流,產生立竿見影的效果。

缺點:廣播信息依時間線性傳播、稍瞬即逝、保持性差、聽眾難以重復認知。

應用情況:現階段,主要是農業生產資料產品(種子、化肥、農藥、藥械)在廣播中的介紹以宣傳為主。

2.4電視

優點:電視媒體能夠對農業的新形式、新內容進行有深度、有內容、有說服力的報道、闡述,引導人們更深刻地理解現代都市農業的科學內涵和社會實質。

缺點:在中國農業電視節目傳播過程中,電視的傳播者與農村的收視群體,存在著巨大的不對等,而這種不對等的現狀,則導致中國農業電視從業人員所制作的農業電視節目無法找到它的受眾群體,同時,中國龐大的農民收視群體也無法在電視這個公共的媒體上,看到他們喜歡的節目和獲得有價值的信息。

應用情況:太原市農作物病蟲電視預報每日固定欄目、固定時間、固定模式、固定結構在山西省太原市電視臺新聞頻道試開播,節目針對當前全市農業生產和農作物病蟲發生情況,每日播放5次,首播在當日18時54分,重播在當日22時47分,次日6時48分、7時59分、12時29分,每次播出時間30s。據統計,2007年7月23日至年底成功播放161天、46期、805次。內容包括:番茄病毒病、番茄早疫病、番茄晚疫病、高粱蚜、紅蜘蛛、茄子黃萎病、小菜蛾、白粉病、大白菜病蟲(趨勢預報、白菜霜霉病、軟腐病、黑腐病、病毒病、蚜蟲、小菜蛾、菜青蟲、甘藍夜蛾)、小麥秋播病蟲防治、秋季溫室病蟲(趨勢預報、綠葉蔬菜根結線蟲病、軟腐病、芹菜斑枯病、葉菜類霜霉病、野蛞蝓),農作物病蟲綠色防治技術(頻振式殺蟲燈誘殺農林害蟲、捕蟲板誘殺微小害蟲、性誘劑誘殺害蟲、防蟲網阻止外界成蟲進入溫室大棚)等。此項工作的開展,標志著山西省太原市農作物病蟲電視預報工作上升到一個新臺階,固定欄目信息傳播快、覆蓋廣、容量大,其播出提升了太原市植保植檢站的影響力,生動有效地向群眾傳播了植保信息。

2.5多媒體

優點:通過計算機把文字、圖形、影像、聲音、動畫等合成處理并組成的交互系統,最大限度地發揮各種媒體的優勢。其信息存儲量大、讀取簡便、通俗易懂、形象生動。

缺點:要求播放硬件高,成為其傳播的制約因素。

應用情況:在各類植保技術培訓班授課時應用較多,能夠全面生動的介紹培訓內容。

2.6互聯網

優點:互聯網集中影像、聲音、文本等媒體優勢,傳播速度快,復制容易。時效性強、速度快、具互動性,實現信息者與受眾實時交互溝通。

缺點:硬件要求高。

應用情況

:各級農業網站第一時間快速傳播農業信息、農業專家系統實現專家與農民的面對面植保信息交流。

2.7人際傳播

優點:農技員、親友鄰居和示范戶經過親自解說、示范傳播所掌握的植保信息,但農戶對此種傳播手段較為信任。

缺點:傳播速度慢、擴散效率較低。

應用情況:山西省太原市植保站晉源植物醫院在當地有較高的聲望,農民對其中的農技員極為信任。太原市無公害蔬菜生產基地(清徐大常村、小武村、晉源五府營村、小店示范區等)的示范作用非常突出,其帶動周圍村鎮,植物技術應用輻射范圍廣。

2.8現場活動

主要包括新聞廣場宣傳與咨詢以及各種農業節慶、農業成就展示等大型活動。

優點:具有現場活動獨具的互動性、參與感和親歷感,具有較大的說服力和感染力,是進行重大題材宣傳的好方法。

缺點:組織耗時,投入大。

應用情況:每年參加山西省太原市3·15南宮大型宣傳活動,向廣大市民介紹植保工程內容。2008年4月25日在山西省太原市小店區召開“山西省春季農區統一滅鼠(太原)現場會”。

2.9村喇叭

優點:村委會組織,負責播送各種農業政策信息、科技信息、市場信息、教育培訓信息,彌補電視、報紙等信息傳播不到位的不足,報紙與農民切身利益相關的信息及時入戶。

缺點:應用范圍僅限村級類小單位。

3結束語

農業植保信息化發展應當是多元化,不能是一個模式、一刀切,應有針對性地選擇傳播手段,對于經濟發達地區,農村植保信息建設應以網絡為主,著重拓寬信息提供的范圍與提高信息的質量等方面。經濟欠發達地區以有線廣播、小冊子、村喇叭等渠道將植保信息送到農戶,應用不同方式傳播植保信息,促進現代農業科學技術及成果的推廣和普及。

農業傳播方面論文:媒體在農業科技傳播中的作用

摘要:我國作為農業大國,對農業的發展一直都是我們國家的重點,而農業的整體發展又離不開農業科技技術的支持。可對于目前我國的農業科技傳播來講,還是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首先就是,農村獲取農業科技的信息面單一,其次傳統媒體技術受限傳播的效率不是很理想。文章首先分析了我國農業科技傳播的現狀,對現狀的分析得出了一些媒體開展農業科技傳播存在的問題,之后給出了傳統媒體在農業科技傳播中的發展對策。

關鍵詞:農業科技;媒體;科技傳播;發展對策

1我國農業科技傳播的現狀

農民科技素質指農民具有科技知識,理解和接受農業科技技能和熟練使用農業科技知識。農民的科技素質可以大致表明國家的農業生產水平,實現農業現代化和農村經濟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我國大多數農民由于缺乏高等教育,難以掌握發展現代農業所需的科技知識和相關生產技能,嚴重限制了科技成果轉化和現代化,即使掌握了先進的農業科技技術也很難對其進行運用,新興農業知識在生產也會受到很大的限制,最終會導致農業生產以及生產力的水平的發展停滯甚至會導致倒退的情況[1]。隨著現代農業生產的發展和科技水平的提高,新農業科技的應用和新成果對農民科學素質的要求越來越高。如果農民的科學素質不能進一步提高,很難掌握新農業技術的應用,會嚴重制約中國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從而影響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目標。

2媒體開展農業科技傳播存在的問題

涉農報紙是科技傳播的重要載體和有效途徑,長期以來,我國的農村類報紙、科技類報紙在農業科技傳播中發揮著巨大的作用。即使在電視、網絡、通訊極其發達的今天,報紙的作用仍然不可替代,這是由報紙自身的特點和優勢所決定的。報紙作為平面媒體,能夠保留下來,便于攜帶和閱讀,一張報紙可以多人、長時間、隨時閱讀,一時閱讀不完,可以分次閱讀,當時理解不了,過后還可以細細琢磨。而且報紙白底黑字,清晰、直觀,一目了然,不受時間、地點的限制。在媒體中,涉農報紙的權威性及可信度相對較高。電視以其傳播快、覆蓋面廣、最易于被用戶所接受,在媒體中發展勢頭最好。與報紙、廣播等媒體相比,電視媒體視聽合一的傳播方式,傳播農業科技知識更為直觀、生動,具有較強的沖擊力和感染力,能夠使受眾產生真實、可信的直觀感受,很容易被受眾理解和接受,這是其他媒介所不能比擬的[2]。但是電視節目的制作程序復雜,制作周期長、制作和播出成本高。而且傳播的信息不能保存,播出后即意味著消失。加上節目的針對性弱,觀眾一般為被動接受,其傳播效果受觀眾情緒的影響很大。

3傳統媒體在農業科技傳播中的發展對策

3.1為傳播創造良好環境

媒體的傳播時段應與農民的生活習慣相適應。例如收看電視是農民日常生活的重要內容。應根據農民的作息、娛樂時間,調整電視臺農業類電視節目的播出時間。這類節目應采取純粹的公益類節目的形式播出,時間不宜太長,中間不要穿插無關的廣告,通過多種不同的形式進行宣傳,以引起農民的關注;還要選擇那些簡單易懂,易操作的節目內容,這樣農民才可能喜歡該節目,進而重復收看[3]。因此媒體要積極配合,從而充分發揮電視媒體傳播農業科技信息的作用。這同樣適用于廣播媒體。

3.2豐富農業科技傳播渠道

有必要整合各種媒體資源,建設全方位的立體農業科技通信系統,滿足農民的需要。使報紙,廣播,電視,互聯網和其他媒體資源可以很容易地被農民使用。這將需要政府加大農村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引入政策,加大扶持力度,降低相關稅收,支持和鼓勵農村科技型農業發展,科技制度建設傳播和推廣政策,充分依靠媒體高效率,覆蓋面廣等優勢,支持農業科技媒體的發展。為農業科技傳播媒體的發展創造良好的環境,建設農業科技媒體資源整合,傳播新渠道,提高農業科技傳播的效率。

3.3新媒體在農業科技傳播中應用

目前,我們國家新媒體在農業科技傳播中有很多的溝通渠道,其中農業網站是最為常見也是最大的新媒體傳播途徑。當前的農業網站中,網站的主辦方既有各級政府組織、科研院所,又有涉農企業和組織、新聞媒體等。從容上看,既有綜合性網站和專業性網站,基本涵蓋了農業技術、品種信息、市場信息農村生活、農業氣象、政策法規、科研文獻、農業概況、農村新聞等各個方面。另一方面,移動終端(手機、平板等工具)這種移動網絡載體,傳播的方式就更加方便,為農業網站的宣傳更加迅速、廣泛。因為手機的隨身攜帶性,科技信息能準確傳送到用戶手機上。手機媒體包括手機短信手機報、手機電視、手機廣播等多種形式。

作者:蘇悅來 陳穎 遲洪濤 單位:沈陽理工大學

農業傳播方面論文:農業科技傳播成果轉化研究

摘要:農業科技成果轉化模式的創新和完善,是解決,三農-問題的重要舉措之一。要加快農業科技成果轉化,首先應充分發揮傳播學理論的積極作用,同時要不斷構建高水平人才隊伍及先進而完善的農業技術推廣體系。

關鍵詞:農業科技傳播;農業科技;成果轉化

科學技術為經濟快速增長提供了推動力。要想進一步提高農產品質量,實現增收增效"促進,三農-發展,就必須推進農業科技成果產業化,對農村及農村經濟結構進行戰略性調整。目前我國農業科技成果轉化率在30%~40%,與發達國家的65%~85%相比仍存在較大差距,農業科技傳播是關鍵因素。

1我國農業科技成果轉化中存在的問題

(1)有效應用率低且呈地區性失衡。目前我國農業科技成果產業化過程中矛盾突出,雖然農業科技成果產量較多,但應用于現實生產并獲經濟效益的成果屈指可數,主要是因農業科技成果在整體結構分布方面欠缺合理性,在生產前后的研究相對較少。同時,農業科技成果存在地區性不平衡現象,東部區域農業科技成果數量較多但低水平重復問題嚴重,而西部區域成果數量少,無法為農業改造工作提供有利技術支持。

(2)缺乏科學而完善的溝通傳遞機制。我國農業從業者非常多,且大多文化水平較低,農業科技成果必須要通過相應的形式走出實驗室,投入到生產實踐中,方便廣大群眾了解。在此過程中,文字形式發揮的作用相對較小,而多媒體形式則能夠起到較好的宣傳作用,有利于促進成果提供者和生產者交流以及深入溝通。現階段,我國農業科技成果的持有者"傳播者及接受者尚未形成良好的互動關系,缺乏溝通傳遞機制,容易導致部分農業科技成果無法順利應用至實踐環節,沒有形成與農業生產相適應的成果應用形式。

(3)傳播人員綜合素質有待提升。部分農業科技傳播和推廣者長時間在較為閉塞的基層環境工作,其知識結構相對陳舊,掌握科技信息較少,大多數推廣人員受教育水平低。有數據表明,至2007年,編制范圍內的農業科技推廣人員中僅有45%左右的人員屬大專以上學歷,非專業人員占據的比例大于2/3。目前,很多農業推廣人員在專業素質及專業技能方面有待提高,無法做到快速捕捉農業科技價值,且他們對于農業新型技術以及新型產業等沒有形成良好的知識敏感度,不利于順利開展農業科技傳播工作,影響推廣效果。

2優化農業科技傳播的途徑

(1)充分發揮傳播學理論的積極作用。近年來,我國傳播學繁榮發展,大家對農科科技傳播的重視度不斷提高,但研究內容主要是實踐工作的經驗總結,從傳播學角度分析得比較少。所以,借助傳播學理論進一步分析農業科技傳播實踐工作,挖掘農業科技傳播的主要制約因素,促進農業科技成果的順利轉化,提高實踐工作效率和質量。

(2)不斷構建高水平人才隊伍。針對農業科技傳播研究以及學科建設工作,必須不斷構建高水平人才隊伍,為相關工作的開展提供人才保障。農業科技傳播事業的順利發展要求建立一支具備豐富傳播學理論知識以及實踐經驗的人才隊伍,確保學科梯隊在知識結構方面日漸趨于合理。針對高層次人才的培養以及建設,應明確學科帶頭人員,對農業科技傳播的具體方向以及全局性"關鍵性領域中凸顯其引領作用。此外,必須借助全日制教育及在職教育培訓等不同途徑,對農業科技傳播研究人才進行全面培養,充分發揮農業科技傳播在農業科技成果轉化中的積極作用。

(3)構建先進而完善的農業技術推廣體系。我國傳統農業技術推廣體系無法滿足,三農-工作要求,主要表現在幾個方面:首先,農業技術推廣體系尚不完善,機制不夠靈活,人才隊伍不夠穩定,農業技術推廣體系在發展后勁方面有待增強。其次,農業科技企業以及專業協會"各種技術中介等均屬于非政府組織,其發展速度有待加速,無法滿足市場在服務方面越來越多元化的要求。所以,要強化農業科技傳播工作,確保服務體系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相互適應,確定政府部門的引領地位,堅持多方共建"機制靈活以及模式多樣的服務體系,提高體系應用的快捷性以及高效性,促進其公益性及經營性的有效結合。

3結語

我國農業科技成果轉化存在的問題:一是應用率低且呈地區性失衡;二是缺乏科學完善的溝通傳遞機制三是傳播人員綜合素質及綜合能力有待提升。因此,必須要制定相應的解決途徑,充分發揮傳播學理論的積極作用,不斷構建高水平人才隊伍,構建先進完善的農業技術推廣體系,促進農業科技傳播在我國農業科技成果轉化中的實際應用。

作者:帥陸虎 單位:浙江農林大學

農業傳播方面論文:農業科技傳播發展策略

【內容摘要】本文以現代傳播學、社會學、經濟學為理論基礎,針對遼寧省農業科技傳播中存在的問題,從政府、科研機構、大眾媒介和農民四個方面,提出了推進遼寧省農業科技傳播發展的對策。

【關鍵詞】農業科技傳播;科學素養;大眾媒介

一、政府部門應加強對農業科技傳播的建設力度

(一)加大對農業科研的投入力度。政府相關部門應加大財政、公共投入對于科研院所和高校的投入比重或者是數量,使公共研究部門的科研人員有足夠的資金從事研究。可在財政、公共投入中劃撥出一定比例,按科研成果在研究領域產生的影響,以及在生產領域中取得的效益,分類分等級地對科研人員進行獎勵,獎勵政策可適當向應用技術傾斜。此外,還應針對科研成果轉化率低的問題出臺相應政策,對科技成果轉化所獲收益,可按一定比例,用于對科技成果完成人和為科技成果轉化作出重要貢獻的人員進行獎勵。政府相關部門應調整科研人員考核評價體系,逐漸向評價或者鼓勵的體制轉型,不以論文數量的多少作為科研人員考核和評定職稱的唯一標準。此外,科研評價體系應采用多元化的標準,不同的科研院所和高校應該有不同的評價標準。

(二)加大對大眾媒介的扶持力度。一是政府應加大對大眾媒介的重視力度,利用大眾媒介傳播速度快、覆蓋面廣的特點,擴大農業科技傳播范圍,增加傳播效果。二是農業科技傳播具有公益化屬性,對于帶有公共服務性質的節目和報紙,政府應予以支持。政府應鼓勵大眾媒介興辦涉農專業報紙,或者在主流報紙上開辟農村農業版面和欄目,并給予適當的政策和資金傾斜。三是將農業科技傳播納入公共服務體系,將節目的制作費用和采編人員的采訪費用納入政府財政預算或進行差額補助。

(三)加大對農民文化素質和科學素養的培養力度。政府應在農村大力增設農村書屋,有針對性地采購農業科教、種養殖、文學、法律、醫療保健等書目和報刊,充分發揮農村書屋的信息窗口功能,幫助農民及時了解和掌握各種致富信息、生產信息、市場需求等。此外,政府應加強對農民技術員培訓的力度,動員、吸納更多的涉農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成為農民技術員培訓基地,使更多的農民獲得培訓機會;增設符合當地農業產業發展的、農民急需的專業技術課程,解決農民實際生產中遇到的技術問題;可根據當地實際情況,因地制宜地開設科技培訓夜校、定期請農業專家作報告,或者在農閑或節假日期間組織專家進行短期技術培訓。

二、科研機構應充分發揮科研主體作用

(一)端正科研態度。第一,科研工作應該是健康的,是純粹的。科研人員應克服功利思想,正確認識科研工作與農村農業經濟發展的關系,淡泊名利,不搞花架子和形式主義。第二,科研工作應該是真實的。農業科研的主要目的是解決農業生產中的實際問題,推動農業發展。因此,必須是在解決問題中形成理論,并用所形成的理論再去指導實踐。第三,科研工作應該是科學的。科研人員應以科學的研究方法為指導,著眼于農業生產中的具體問題,從調查研究做起,切忌純理論的臆想和拼湊。

(二)加強與媒介的合作。科研人員應注重與媒介的合作。科研機構應有針對性地加大對宣傳人才的選拔和培養力度,可設立科普發言人,并通過科普發言人與媒介進行對接,借助媒體為各類社會熱點、科普需求作出權威、準確的解答,不斷填補科研機構與受眾之間的知識溝。

三、大眾媒介應加大對農民的重視力度

(一)回歸農民受眾本位。大眾媒介應重視農民受眾的信息需求。針對媒介形式,應對不同類型的大眾媒介進行整合。可根據不同媒介的不同優勢進行優勢互補,在同一時間段,就同一主題或內容,以統一口徑進行傳播,以壯大傳播聲勢,提高傳播效果。針對媒介內容,對農民喜愛的信息要加以強化,對農民不關心或不感興趣的信息要加以改善。選題時,要符合當地的農業產業結構和實際生產情況,要因地制宜、因時制宜,符合農民根本需求。針對農業科技節目的播放時間,大眾媒介應充分考慮到農民的生活習慣,節目播出時段盡量與農民進行農業生產和從事家務勞動的時段錯開,并可根據農業生產的特點,在“農閑”時增加播出時間或者根據農民需要安排重播。

(二)回歸科技本位。大眾媒介進行農業科技傳播的意義不應局限于對某個科技成果、某種實用技術或某項科技政策的傳播,而是要利用持續的、不間斷的科技信息流通,形成信息環境,培養農民受眾的視聽習慣,塑造農民受眾的科學理念,提高農民受眾的科學素養。現有的農業科技節目普遍科技含量較低。因此,大眾媒介應注重傳播內容的實用性和時效性,以貼近農民生產生活、符合農業生產規律、能產生實際經濟效益的內容,提高科技節目的“含金量”,真正做到回歸科技本位。

(三)提高媒介工作者的科學素養。媒介工作者在制作節目和撰寫報道時,應將語言通俗化,將信息“去專業化”,在兼顧信息科學性、嚴謹性的同時,變死板機械的傳播方式為農民容易理解的舉例子、打比方等方式,消除廣大農民受眾與農業科技信息之間的隔閡。此外,媒介工作者應加強對農業科技知識、農業政策的學習和積累,完善個人的農業知識結構,提升個人的科學素養,才能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斷消除知識盲點,避免錯誤報道,保證農業科技信息傳播的準確性和真實性。

四、農民應加強對自身的要求

(一)努力提高自身的科學文化素質。一是農民必須正視科學技術發展給農業生產帶來的巨大變革,主動嘗試接觸、積累和運用農業科學信息,積極主動地收看、收聽農業科技節目,閱讀農業科技報刊,參加各種農民技術培訓,努力提升自身的文化科學素質。二是農民應該主動關注黨和政府針對“三農”問題制定的方針政策,以及遼寧省的農業發展政策,做到對政策心中有數,并能從政策中發現機遇,為個人的農業生產行為提供支持和保障。

(二)努力提升自身的媒介素養。農民應主動接觸利用多種媒介,視媒介為學習科學文化知識的有效工具,針對不同時段、不同環境選擇適合的媒介形式,并根據媒介各自的特點,將有價值的科技信息保存下來。此外,農民還應利用媒介進行及時的信息反饋,將想看的內容和需要解決的問題及時向媒介進行反映,使媒介可以更好地了解農民的需求,并及時幫助農民解決生產生活中的實際困難。

作者:韓倩茜 單位:遼寧省科學技術情報研究所

農業傳播方面論文:現代農業科技下的微信傳播

一、主要做法

(一)把好信息內容關口

信息內容正面、積極、嚴謹、科學,具有專業性、科普性,貼近群眾生產生活。文字控制在200~300字左右,不超過500字,語言風格盡量生活化、風趣。配上相關的圖片說明,以達到圖文并茂的效果。具體涵蓋了如下內容:1)營養健康:與蔬菜、水果、大米等農作物營養價值、營養成分等相關的科普信息或蔬菜養生等。2)家庭園藝:主要介紹如何在家庭開展蔬菜、花卉、苗木等植物的種植,改善居家環境,如盆栽蔬菜、植物家庭種植技巧等。3)品種推介:向公眾推介農作物新品種,包括新的特菜品種、本院育成的新品種等。4)植物科普:主要介紹植物特征特性、植物生理、植物營養、生物學等方面的科普知識。

(二)組建一支微信創作團隊

本院組建了以專業技術人員為主要力量的微信創作團隊。本院共有各類專業技術人員90人,其中本科及以上學歷占73%,他們主要從事蔬菜、水稻、特用玉米等優良蔬菜品種的選育、引進及栽培技術研究,植物病蟲害防治研究,優質香蕉苗、熱帶水草組織培養快速繁育技術研究,新品種新技術示范推廣,農業環境與農產品檢測等工作。制定了激勵措施,鼓勵專業技術人員發揮專業優勢,積極撰寫微信稿件,使廣州市農科院微信公眾平臺的內容更加豐富多彩。

二、應用成效

廣州市農科院微信公眾平臺創建一年多來,緊緊圍繞“農業科技讓生活更美好”這一服務理念,發送微信200多條。點擊量達15萬次,社會各界反映良好,尤其得到了廣大市民的贊賞,微信內容體現了如下特點:1)與老百姓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通俗易懂,具有較強的科普性。如早稻米和晚稻米的區別,哪種鮮食玉米好?,辣椒葉的妙用,廣州蔬食記之泮塘五秀,大米的拋光處理等,選種子要“三看”,說辣;情人節收月季,你女朋友同意嗎?;植物之間的友誼;遠離黃曲霉素等;2)解疑析惑,對提高老百姓的生活質量具有較強的指導作用,實用性強,尤其是關系到食品安全、營養健康的知識,解除了人們的疑慮,讓老百姓吃得科學、吃得放心。如:彩色鮮食玉米是轉基因玉米嗎?家中的大米如何保存?大蒜有保健作用你知道嗎?誰影響了種子發芽?為何現在的胡蘿卜暨直又靚?常吃南瓜好處多;天天吃水果有益腦與心;植物萎蔫的原因分析和挽救;盆栽植物為什么生長這么慢?霜打蔬菜分外甜;西紅柿是蔬菜還是水果;為何寧夏菜心如此受歡迎?;香蕉種子在哪里,它是怎么繁殖的?;為什么很少黑色的花?;水生植物的根為何不腐爛?;有蟲眼的蔬菜安全嗎?等。3)根據季節變化,及時推介與百姓日常生活相關的知識,推介特色蔬菜,內容鮮活,具有較強的時令性。如:廣州春天良蔬之———韭菜(枸杞葉、香花菜、蕎頭、艾);雨前春芽嫩如絲等;夏有秋葵當美味,健康又開胃;廣州盛夏葉菜;中秋嘗月餅,蔬菜來消脂;食花潤燥好時節等。提醒人們時令蔬菜正當時。4)及時推介新品種及農業科技新動態,讓人們及時了解蔬菜新品種及農業科技新信息。如嶺南第一蔬———菜心;似花似菜的西蘭苔;會結冰的蔬菜;五菜之冬寒菜;特色甘藍類蔬菜;櫻桃小蘿卜,色艷又美麗;芳香蔬菜進社區;2014年廣州市蔬菜新品種展示推廣會等。5)介紹都市人家庭種菜的技術,為都市人在自家陽臺或房前屋后庭院種植蔬菜提供指導。如板栗南瓜家庭種植技術,家庭種植施肥原則,家庭種菜,家庭陽臺蔬菜品種選擇,紫蘇家庭種植技巧,盆栽蔬菜點綴生活等。

三、結論

1)應用微信傳播農業科技知識,體現了現代通訊技術與現代農業科技相結合,動動手指,便可獲得農業科技知識,改進了農業科學技術傳播手段,擴大了現代農業科技服務對象,提高了現代農業科技推廣的效率,豐富了現代都市農業的內函。2)微信公眾平臺,為農業專業技術人員提供了展示個人才華的平臺,也是他們將自己掌握的專業知識轉化為服務社會具體行動舞臺。3)微信內容主要是傳播科學知識,正面、健康、充滿正能量,沒有任何商業目的,體現了農業科研的公益性質。

四、問題與建議

(一)存在問題

微信在我們工作和生活的各個領域已得到廣泛的應用,在農業科學知識傳播方面也進行了有益的嘗試,現在手機已普遍進入廣大農村的尋常百姓家,但是由于思想認識或經費投入等方面的原因,在“三農”工作方面還沒有得到充分有效的利用。

(二)建議

建議農業行政部門能給予一定的投入,依托農業科研單位組建服務“三農”的微信公眾平臺,定期為廣大的農民朋友傳播農業科技知識,推介農作物新品種、新技術,同時幫助廣大的農民朋友解決種植、營銷方面疑難問題,讓微信服務“三農”作用得到更好的發揮。

作者:謝秀菊 胡紅 陳勝文 單位:廣州市農業科學研究院

農業傳播方面論文:農業科技傳播中新媒介的應用

1新媒介在農業科技傳播中起到的作用以及其存在的一些問題

1.1新媒介在農業科技傳播中起到的作用

與傳統的媒體比較起來,網絡為主的新媒體具有高效高速、容量大、互動性強以及可以跨越時間、距離界限等等的優勢。而這些優勢可以使得農業科技的成果在傳播的過程中更加效率,可以達到的效果對比于傳統媒體更為強大。

1.2開拓農民接收以及信息的范圍

在獲取國內外農業方面的信息上,隨著計算機網絡技術的高速發展,已經越來越方便。通過網絡、電子傳媒等等傳播媒介的傳播,可以將農民在接受以及信息的范圍和速度擴寬起來,在農業的生產成本上可以得到相對應的減少,從而使得農民在農業生產中所獲得的經濟效益收入增加。在這其中可以讓農民認識到新媒介的強大作用,使得農民能夠將新媒體利用起來,讓農民在生產上慢慢改變,并且讓生活逐步得到改善。這對于農業科技的傳播來說,提供了一個契機。

1.3新媒介本生的缺陷

雖然新媒介對比于傳統媒體有著巨大無比的優勢,但是新媒介本生也存在著許多缺陷,比如說在對于信息的采集能力上,網絡新媒介比較乏力;網絡上存在著大量的信息資源,但是有的資源是有用的,有的資源是有害的,有的資源會誤導農民在農業科技的選擇,新媒介在傳播農業科技中沒有一只具有高水平、非常專業化的采編隊伍來對于收集的信息進行采編處理。大部分的農民的文化程度并不高,對于新媒介傳播的大量信息資源并不會甄別信息來源的可靠,因此這就容易使得農民在新媒介信息的獲取后,容易受到不良信息的誘惑,導致其受到網絡犯罪分子的欺騙,從而遭受到財產的損失。并且,網絡新媒介中的大部分信息,其來源是源自于傳統媒體,雖然其傳播速度快,但是在這一點上就無法與傳統媒體競爭。

1.4在介入不發達的農村地區上存在困難

在目前階段中,我國的農村經濟相較于大城市,都是處于劣勢的狀態,農村的交通不便利,傳播信息的途徑有限,對于信息的獲取速度較慢,并且經濟并不發達,現在傳媒想要介入其中,有著一定困難。眾所周知,農民在文化教育層次上比較低,沒有受到過過多的文化熏陶,素質相對比較底下,在社會交際中,除了親緣與地緣的交際,其他的正常社交幾乎沒有。也是因為這樣就決定了,新媒介在傳播的背景比較弱,在傳播各類信息上存在著局限性。就現在而言,在農村地區中,新媒介想要傳播農業科技方面上的信息存在著一些困難。

2積極傳播新媒介,促進我國農業發展

在當前時代下,各種新媒介技術對于我國的農業科技傳播上所產生的影響是非常長遠積極的。雖然說在目前的階段中,我國的農村相對比較落后,各種科技設施不夠完善,存在著各方面的困難。但是,我們看問題要從長遠的目光來看,從發展的角度來說,我國農業在發展的道路中重要的一個方向就是將網絡新媒體利用起來,進行傳播。對于受眾的農民來說,某項科學技能的成果能夠滿足其需要的時候,受眾農民才會去主動考慮該項科技對其帶來的效益。因此,新媒介在傳播農業科技之前,應該從各種渠道中,收集多數農民對于科技產品的需求。比如說,根據調查的結果顯示,在一些不發達地區的農村,農民對于環保節能這類型的科技技術比較鐘愛,這可以反映出了科技技術在成本以及材料上的這些因素,影響著農民對于科技技術的需求。而這中間,最為主要的因素就是費用方面。

3結論

綜合上文的描述,我們從當中可以判斷出來,新媒體在傳播我國的農科科技的影響是非常積極的。但是,由于我國在目前的發展階段中,對于農村的建設較為緩慢,農村的基礎設施以及其環境都相較為落后,各類新媒介技術在傳播的過程中,產生的效果并不是很明顯,但是從長遠的發展目光上來看,利用計算機網絡新媒介形式進行農業科技傳播,這將會是我國農業發展上面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方向。因此,我國在農業方面上的問題需要引起足夠的重視,新媒介在農村傳播農業科技能夠使得農民在生產上大大提高其生產力,增加其經濟收入。地方政府對于新媒介在當地農村的傳播問題上,應該大力扶持,這樣才有利于新媒介在當地的工作,畢竟新媒介并不是純粹的公益傳播,也是需要一定的經濟收入來維持的。對此,地方政府應該有著優惠新媒介的政策出臺,鼓勵新媒體積極傳播農業科技,應當構造、發展并且完善專業的農業信息傳播新媒介,最好能夠采用財政補貼等政策來鞭策傳播新媒介,讓新媒介有信息將其傳播作用做到最好。同時,有關部門應該有針對性地對于從事新媒介行業的工作人員進行一些相關培訓,最好能夠由專業的培訓機構來輔導,以便提高新媒介行業的工作人員的素養。

作者:邢毅敏 單位:呼和浩特市廣播電視臺

農業傳播方面論文:地方農業院校新聞傳播論文

一、地方農業院校新聞傳播人才培養現狀

(一)生源質量參差不齊

雖然新聞傳播專業屬于熱門專業,能夠吸引很多學生報考。但是,相對于綜合性大學來說,地方農業院校的新聞傳播專業并沒有太多競爭優勢。以江西農業大學為例,目前,江西農業大學有220名新聞專業的大學生,以第一志愿進來的學生大約占總數的80%,20%的學生是調劑過來的。這些學生中,有來自北京、天津、上海、浙江、江蘇等發達地區的學生,但更多是來自農村地區的學生,其中農村地區的學生占總人數的85%。在新聞素養上這些學生存在著很大的差異,有些學生從小就接觸各種媒體,新聞素養較高,而有些學生,在上大學之前,秉承著“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圣賢書”的原則,對新聞知之甚少。特別是在新媒體的掌握上,差異非常明顯。這些現實決定了地方農業院校新聞專業人才培養必須從學生的實際出發,根據不同學生的發展狀況,提出不同的任務和要求,因材施教,照搬其他高校的人才培養模式肯定是行不通的。

(二)特色教育不夠明顯

農業院校的學生大多來自農村地區,“農”也是農業院校的最大優勢,農業院校辦新聞專業,就應該圍繞著“農”字展開,為廣大的農村輸送合格的新聞人才。但是,從整體上來說,在新聞教育中農業院校基本上沿襲了普通高等院校的新聞教育模式。教學計劃、教材、教學手段等方面與普通高校沒有太大區別。特別是在人才培養模式如何與農村地區和農民要求相適應方面還需要深入研究,以形成農業院校新聞專業人才培養的特色。從9所農業院校的教學計劃和培養計劃來看,農業院校創辦傳媒專業基本借鑒綜合院校的創辦模式,很少結合自身特色和實際需求走特色化新聞辦學之路。在我國,外語學院可以興辦國際新聞專業,為國家和地區培養對外傳播人才;財經院校興辦財經新聞專業,為國家和地區輸送既熟悉經濟領域,又掌握新聞運作規律的復合型新聞人才;農業院校的新聞專業也可以進行特色化培養模式的創新。

(三)教學條件相對薄弱

地方農業院校辦新聞專業相對較晚,其中華中農業大學廣告與傳播學系于1999年建系,2000年開始招生,是農業院校最早一批開辦傳媒教育的。其他院校大多是最近10多年才開始創辦新聞與傳播相關專業。由于創辦時間較短,師資隊伍建設、實驗室建設、實踐基地的建設、人才培養的能力等方面都存在著很多不足。特別是新時期以來,隨著城鄉一體化進程的加速,新媒體的不斷發展,高校教育的不斷改革,地方農業院校新聞傳播專業如何適應市場、適應需求,這是所有地方農業院校新聞傳播專業所面臨的一個共同挑戰。

二、地方農業院校新聞傳播人才培養的創新模式

改革開放后,新聞傳播學教育在我國獲得了突飛猛進的發展,但是冷靜審視我國的新聞傳播學教育,繁榮的背后還是存在很多問題。當前地方高校已經成為我國高等教育的主體,地方高校該如何定位自身的辦學方向,直接關系到能否為我國和諧社會建設提供不同層次不同類型的人才保障。地方農業院校開辦新聞傳播專業,急需要結合學校學科優勢,走一條市場細分,差異化人才培養的道路。

(一)以農村市場為導向,確立專業復合型新聞傳播人才的培養目標

在新聞傳播專業學生日益增多的今天,地方農業院校培養的新聞傳播學專業的大學生要具有市場競爭力,就必須確立市場細分,差異化人才培養的目標。首先,市場細分促使了大眾媒體專業化,專業化的媒體需要一定專業特長的復合型新聞傳播人才。其次,市場細分理論也直接促使新聞傳播學教育的改革,使得新聞專業辦學走向多元化。為了避免人才的“同質化”競爭,高校開始走特色教育,差異化人才培養的道路。地方農業院校有著眾多的農業學科和濃厚的農業學術氛圍,是農業院校新聞傳播專業不可忽視的教育資源。農業院校新聞傳播專業的學生要有市場競爭力,就必須緊緊盯緊農村市場,依托學校的優勢學科,培養一批既有農業專業知識,又有新聞傳播專業背景的一專多能的復合型新聞傳播人才。

(二)實行“2+2”模式,推進課程改革

美國歷史最悠久的密蘇里新聞學院很早就確立了本科新聞學專業的課程改革:即新聞專業的本科生新聞專業課學分僅占總學分的30%,其余70%左右的學分必須從文、史、哲、商、法等其他學科選擇。密蘇里新聞學院的這一做法值得我國新聞教育界深思。2012年9月,復旦大學新聞學院創新本科生教育,率先實行新聞本科生課程改革,采取“2+2”的培養模式,即新聞學院學生在本科第一、第二學年時,可在經濟學方向、社會學方向、漢語言文學方向、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方向中任選一個方向,并按上述4個方向的教學計劃進行學習;第三、第四學年,按照新聞傳播學各專業的培養方案學習,在四年中系統掌握兩門學科本科專業知識。地方農業院校可以借鑒中外優秀的新聞課程改革,走適合本學校本學科的特色教育之路。如江西農業大學新聞學專業,在借鑒復旦大學新聞學院課程改革的基礎上,可以對課程改革做如下調整,即新聞專業不招收大一新生,而是在全校大二學生中進行考核,考核成功的同學,可以在第三、第四學年進行系統的新聞學學習。這樣,新聞專業的學生有著不同的學科背景,適應了如今媒體變化對復合型新聞人才的需求。

(三)整合各種資源,促進實踐創新

復旦大學新聞學院劉海貴教授多次指出,新聞傳播學是應用學科,對學生的培養應當參照醫學等學科實行,有固定的學習基地供他們實踐。正是由于新聞教育實踐性強,因此,新聞教學改革要圍繞實踐創新展開,整合各種資源,建立實踐教學體系。

1.整合學校資源,建立校內實踐平臺。傳統的實驗教學往往以專業為限制,各個專業擁有自己的實驗室,這樣容易造成了資源的浪費與實驗器材的重復建設。新聞教育要打破專業限制,實現專業融合。特別是在媒介融合的今天,新聞專業的學生除了依托本院系的采、編、播、錄等設備進行實習之外,還可以與其他專業融合,進行實踐。比如,新聞專業的學生可以與計信院學生合作,結合學校優勢,建立網絡平臺,地方農業院校可以開設有關農業知識的專業網站,與農民朋友對話,為地方農業服務。

2.整合社會資源,促進高校與媒體合作。高校應該通過各種渠道與當地的各類媒體建立良好的合作關系,通過建立新聞實踐基地滿足學生進行媒體實習的需要,同時高校與媒體的共建使得人力資源得到了優化配置,人才的培養與交流有利于共同開展教學、科研與新聞實踐業務的探討活動。例如,江西農業大學與江西省大部分媒體均簽署了實習協議,學校負責選派優秀的學生和提供優秀的新聞稿件給各媒體。從今年開始,江西農業大學與媒體的合作進一步深入,媒體每年選派優秀的編輯記者給學生上課,學校也會選派優秀的教師到媒體去兼職或者掛職。

三、結語

總之,在新聞學教育繁榮的今天,地方農業院校的新聞學專業既要勇敢面對自身的不足,同時也要結合學校的優勢,進行精準的專業定位,實行人才培養目標改革,促進課程與實踐創新,這樣才能擺脫尷尬的地位,在激烈的競爭中擁有一席之地。

作者:彭晶晶 徐凌 單位:江西農業大學

農業傳播方面論文:農業旅游形象傳播模式

一、興寧區農業旅游形象的本底認知

(一)興寧區主要旅游景點景區的規格特色和門票價格

興寧區的主要景區景點共24處(排除少數已經不具有接待功能的旅游景區),現在營業并收取門票的有10處,3A級景點有1處,均價2元,4A級景點有2處,均價124元,在建中的4A級景點一處(昆侖關戰役遺址不被收錄到門票統計中)。市級文物及景點有6處,均未收費。區級文物、景點2處,平均門票價格11元。農業旅游相關景區景點有2處,平均門票價格20元,其他收費景點有3處,平均門票價格5元。

(二)南寧市整體旅游景區景點的規格特色和門票價格

除了興寧區以外,南寧市景區景點共還有57個,南寧所有景區景點共有81處,所占全部景點的比例為70.37%,現在營業并收取門票的有24處,南寧市收取門票的景點共有34處。南寧4A級景點4處(在建的昆侖關戰役遺址為4A級,未被統計到價格中),平均價格68.25元。3A級景點4處,平均門票價格10.50元。有市級文物7處,市級文物均未收費。區級文物及景點4處,平均門票價格13元。縣級景區景點3處,均未收費。農業旅游景點景區13處,平均門票價格13.46元。國家級森林公園或其他景區共有7處,平均門票價格23.29元。

(三)興寧區旅游景區景點與南寧市整體的對比

1.興寧區景點與南寧市景點特色對比

2.興寧區與南寧市同景點平均價格對比

(四)利用霍爾模型分析

興寧區的旅游產品形象,通過霍爾模型,興寧區整體旅游產品為與霍爾模型中的優勢地帶,即興寧區的旅游現狀是產品價格相對于南寧的各景區景點較低,特色相對突出,在南寧旅游資源已開發運營的景區景點中,占有絕對優勢;而興寧區農業旅游資源占興寧區全部旅游資源的比例相對偏低;興寧區現在經營的景區景點在南寧所有經營的旅游景區景點中占有相對優勢,興寧區所占南寧景區景點數量比重要遠遠高于興寧區現在營業的景區景點所占南寧營業景區景點的數量的比;而興寧區與農業旅游相關的景點價格又高于南寧同類景點的價格。由以上可知,興寧區整體旅游產品競爭優勢較強,發展態勢良好,未來旅游發展擁有很大的潛力,但是其農業旅游開發不夠,興寧區的農業旅游應抓住大的旅游發展趨勢,城市進行農業旅游開發,以帶動旅游農業的發展。

二、農業旅游形象定位

1.興寧區農業旅游形象定位是面向全國:大西南紅色旅游勝地、自駕車旅游勝地;面向南寧:南寧綠城都市城中花園。

2.興寧區山水花草游的具體宣傳口號:廣西興寧,山紅水綠花香草芳菲。一山滿紅:環昆侖關花團錦簇敬英烈;二水沁綠:鳳凰谷、覃河谷,兩谷綠水細長流。

三、興寧區農業旅游形象的傳播策略

(一)受眾分析

興寧區位于南寧市中心向東北方向,興寧區既包含南寧市商業中心,也包含距離南寧市中心較為偏遠的農村。其現有和潛在的農業旅游資源分布相對不集中,除了昆侖關戰役遺址是準4A級的國家風景名勝區外,其他農業旅游資源的級別較低,所以如果把旅游開發的核心客源目標市場定到廣西區以外的地區,有些不符合現有的實際情況。因此,應該把興寧區的農業旅游開發的目標受眾群集中在南寧市,把南寧市民的雙休日休閑娛樂中心作為興寧區農業旅游現階段的發展方向和目標。同時為了興寧區農業旅游的持續性發展,要重點關注廣西區的其他一些經濟發達城市,以及一些距離南寧較近的廣東城市,有目標有層次的進行旅游形象傳播。

(二)農業旅游形象傳播的策略選擇

本區進行旅游形象塑造的最終目的是強化本區旅游特色,增大對其旅游客源地潛在客源的吸引力。而興寧區要達到這一目的,就必須借助強有力的宣傳推銷活動來傳播其旅游形象,使其塑造出的旅游形象在大眾中,至少在其主要客源地廣為傳播,并深入人心。興寧區農業旅游形象傳播可以采取空間傳播策略和時間傳播策略相結合的方式。空間策略上應做到在旅游者最先進入及最后離開所經之地,即第一印象區和最后印象區時做好形象導入、形象加強的工作。尤其應做好地標區的形象傳播工作,因為地標區是旅游地區的形象傳播的強有力支點。時間策略上要求做到持續傳播和分期傳播的相互結合,有重點分階段進行宣傳。旅游的可持續發展與旅游形象的不斷傳播密不可分,因此本區需要對農業旅游進行長期宣傳。但由于長期大力宣傳的費用太高,所以本區現在要以分期宣傳為主,長期宣傳為輔。分期宣傳主要的時間點分布在旅游旺季期、各種節假日、旅游節慶和旅游推介活動中,其中包含東盟博覽會和南寧國際民歌藝術節。

(三)農業旅游形象傳播具體步驟和方法

1.創立興寧區農業旅游形象的主題口號

在實踐中,旅游的理念形象常常概括為一句主題性的宣傳口號,主題口號由于其短小精練,易讀易記,在形象傳播中起非常重要的作用。興寧區的農業旅游形象的主題口號可以按本規劃農業旅游形象定位中的方案實施。

2.抓住宣傳的表現時機

重要事件、節慶時刻是地方旅游形象表現的最佳時段。各旅游地區若能抓住良機,展現與推廣旅游形象,往往可取得事半功倍之效果。因為重要事件、節慶活動、體育盛事、娛樂演出、重大慶典都可是旅游形象的推介會。興寧區可以在南寧舉辦的東盟博覽會,南寧民歌藝術節、各種美食節等活動中推介自己的旅游特色,實現旅游搭臺,經濟唱戲的對接。

3.選擇合適的傳播途徑

旅游形象傳播的途徑包含多種傳播方式,從普通廣告到事件傳播再到旅游宣傳手冊,方式多樣(具體如表5所示)。在旅游形象傳播的具體實踐中,采用哪一種傳播途徑和方法,則應根據旅游目的地的特點和宣傳的時效性等要素,在綜合考慮成本-收益的前提下來選擇和決定。一般來說采取多種形象傳播策略相綜合的方式較能達到預期的效果。在傳播過程中,尤其要重視節慶營銷和事件營銷等目前比較流行的傳播方式。

4.開發代表性的形象紀念品

旅游紀念品是以旅游目的地旅游景點為題材而制成,是旅游地區形象的藝術表現。游客們通過旅游紀念品可以回憶和聯想旅游地的形象,從而有助于旅游目的地旅游形象的保持和傳播。在興寧區農業旅游開發過程中,可以開發如太陽帽、小彩旗,信封、T恤,工藝品等印有興寧區農業旅游形象標語的旅游紀念品。

農業傳播方面論文:山區農業信息傳播方式

1大眾傳播媒介和人際傳播在農戶接受農業技術活動中的作用

傳播學研究認為受眾接受新技術傳播的過程有兩個不同階段,在信息的認知階段,大眾傳播媒介起主要作用;而在信息的決策、接受階段則是人際傳播媒介在起主要作用;最理想的傳播方式則是兩者的結合。為了驗證這個理論,并了解當前鄂西南山區農村在農業技術傳播過程中對這兩種主要傳播渠道的態度。我們對農戶進行了下列調查:⑴農戶從何處最先知道關于農業科技的信息;⑵農戶從何處最先知道某項技術對自己有用;⑶決定農戶是否使用某項新技術的因素;⑷在接受某項具體新技術后對自己作用大的傳播方式;⑸大眾傳播媒介在傳播主要農業科技信息如病蟲害防治、農事操作、學習農業知識、得到市場信息等方面的作用;⑹農戶對傳播媒介總的評價。調查結果如下。

1.1農戶從何處最先知道關于農業科技的信息

通過對農戶獲取農業科技信息的途徑調查。從表中看出農戶傾向通過人際傳播最先得到有關農業技術的信息,其中農技員的作用最大,親友鄰居次之。從大眾傳播媒介的利用來看,表1的數據說明電視和書面資料作用較大。

1.2農戶主要從何處最先知道某項農業科技對自己有用

上述調查結果是指關于農業技術的一般信息,不涉及某項技術是否與農戶直接有關,或有可能對該農戶有用。表2是說明農戶從何處最先知道某項技術對自己有用。結果說明農戶傾向通過人際傳播最先知道某項技術對自己有用,其中農技員的作用最大,親友鄰居次之。在大眾傳播媒介中,也是電視和書面資料有著較大的作用。但是結果在這里有些微妙變化,我們可以看到,“電視”中的數據比在表1中的下降了;在人際傳播的作用中,“示范戶”的作用有明顯上升。這喻示,當事物(新技術)向著與自己的關聯增加的時候,即涉及到新技術與自己有直接關系時,農戶的選擇更集中于人際傳播,如農技員、親友鄰居和示范戶,這應該說明農戶對這幾種傳播源更為信任。

1.3決定農戶是否使用某項新技術的因素

我們在這項調查中請農戶選擇自己決定是否使用某項新技術,還是主要靠別人說服才決定使用某項新技術。表3說明在傾向于自己決定是否使用某項新技術的農戶中,對其決定影響大的是農技員、親友鄰居和示范戶,而且這三項的具體數據都明顯比前兩個問題的增加,特別是親友鄰居這一項,數據增加更為明顯。進一步說明當事物(新技術)向著與自己的關聯增加的時候,農戶傾向選擇自己認為更為可靠信息來源。

1.4農戶在接受某項具體新技術后對自己作用

大的傳播方式這項調查是要求農戶針對自己已經接受過的一項新技術(例如一個水稻新品種)進行回答,選擇對自己影響較大的傳播方式。表4的結果表明,農技員影響最大、親友鄰居和示范戶次之。同樣說明在事物(新技術)與自己直接關聯的情況下,農戶選擇自己認為更為可靠信息來源。

以上調查結果說明,在農業新技術傳播過程中,農戶在獲取有關農業技術的一般信息、了解與自己經營農業項目有關的信息、和對是否利用某項技術進行決策時,都傾向于主要通過人際傳播方式,其中農技員的作用最大,親友鄰居次之,示范戶起到一定作用。在大眾傳播媒介中,電視和書面資料(包括報紙、書籍、農技小冊子等)有著相似的作用,無線廣播(收音機)的作用則不大。在這幾項調查中,我們所設計的問卷里將農業科技電影(包括農藥、化肥等廣告片)也作為選項,因為選擇數據低于1%,在此將其舍去。

2大眾傳播媒介在農戶接受農業技術活動中的作用

2.1農戶主要從何處得到病蟲害防治的信息

為大眾傳播媒介書面資料、電視和展板/黑板報在指導農戶進行病蟲害防治中均起到較大作用。

2.2農戶主要從何處得到農事操作的信息

作為大眾傳播媒介農戶主要通過經驗獲得農事操作的信息,其次是書面資料、展板/黑板報。

2.3農戶主要從何處得到一般農業知識信息

從表7中看出,農戶得到一般農業知識信息的來源,通過書面資料和電視最多。

2.4農戶主要從何處得到市場信息

農戶最為缺少的是市場信息的獲取能力,在這項調查中很多農戶放棄了回答。從回答的結果看,電視在農戶獲取市場信息中起到重要作用(見表8)。在農戶回答其它的選項時,很多是回答“自己直接到市場去”。

2.5哪種傳播媒介對農戶接受新技術最有用

從表9并結合以上結果說明,在農業技術推廣過程中,當前農戶認為較為實用并喜歡的大眾傳播媒介的傳播方式是電視和書面資料,其次是展板/黑板報,無線廣播也有一定的作用。從總體上說,農業科技電影在推廣新技術中作用微乎其微。農業科技錄象帶和光盤的作用也很小,這與經濟發展水平密切相關。總的說來,調查結果說明當所傳播的信息與自己的關聯增加的時候,即涉及到新技術與自己有直接關系時,農戶的選擇更集中于人際傳播,如農技員、親友鄰居和示范戶,這應該說明農戶對這幾種傳播源更為信任。當農戶需要及時指導所從事的經常性大田農事活動時,大眾傳播媒介中的電視、書面資料比較受歡迎。

通過研究表明,無論是從農戶接受技術的過程分析,還是從農技員為代表的傳播者傳播技術的過程分析,都說明當前農村主要是通過人際傳播方式來傳播農業技術。傳播學研究認為,在很多情況下,如購物、選舉等,個人在決定自己行為意向、進行決策時,多數最終依賴人際傳播。即便在當今廣告鋪天蓋地、因特網四通八達的所謂信息社會,仍然是這樣。

農業傳播方面論文:鄉村農業信息傳播思路

1大眾傳播媒介和人際傳播在農戶接受農業技術活動中的作用

傳播學研究認為受眾接受新技術傳播的過程有兩個不同階段,在信息的認知階段,大眾傳播媒介起主要作用;而在信息的決策、接受階段則是人際傳播媒介在起主要作用;最理想的傳播方式則是兩者的結合。為了驗證這個理論,并了解當前鄂西南山區農村在農業技術傳播過程中對這兩種主要傳播渠道的態度。我們對農戶進行了下列調查:⑴農戶從何處最先知道關于農業科技的信息;⑵農戶從何處最先知道某項技術對自己有用;⑶決定農戶是否使用某項新技術的因素;⑷在接受某項具體新技術后對自己作用大的傳播方式;⑸大眾傳播媒介在傳播主要農業科技信息如病蟲害防治、農事操作、學習農業知識、得到市場信息等方面的作用;⑹農戶對傳播媒介總的評價。調查結果如下。

1.1農戶從何處最先知道關于農業科技的信息通過對農戶獲取農業科技信息的途徑調查,農戶傾向通過人際傳播最先得到有關農業技術的信息,其中農技員的作用最大,親友鄰居次之。

1.2農戶主要從何處最先知道某項農業科技對自己有用上述調查結果是指關于農業技術的一般信息,不涉及某項技術是否與農戶直接有關,或有可能對該農戶有用。說明農戶從何處最先知道某項技術對自己有用。結果說明農戶傾向通過人際傳播最先知道某項技術對自己有用,其中農技員的作用最大,親友鄰居次之。在大眾傳播媒介中,也是電視和書面資料有著較大的作用。但是結果在這里有些微妙變化,我們可以看到,“電視”中的數據比中的下降了;在人際傳播的作用中,“示范戶”的作用有明顯上升。這喻示,當事物(新技術)向著與自己的關聯增加的時候,即涉及到新技術與自己有直接關系時,農戶的選擇更集中于人際傳播,如農技員、親友鄰居和示范戶,這應該說明農戶對這幾種傳播源更為信任。

1.3決定農戶是否使用某項新技術的因素我們在這項調查中請農戶選擇自己決定是否使用某項新技術,還是主要靠別人說服才決定使用某項新技術。說明在傾向于自己決定是否使用某項新技術的農戶中,對其決定影響大的是農技員、親友鄰居和示范戶,而且這三項的具體數據都明顯比前兩個問題的增加,特別是親友鄰居這一項,數據增加更為明顯。進一步說明當事物(新技術)向著與自己的關聯增加的時候,農戶傾向選擇自己認為更為可靠信息來源。

1.4農戶在接受某項具體新技術后對自己作用大的傳播方式這項調查是要求農戶針對自己已經接受過的一項新技術(例如一個水稻新品種)進行回答,選擇對自己影響較大的傳播方式。的結果表明,農技員影響最大、親友鄰居和示范戶次之。同樣說明在事物(新技術)與自己直接關聯的情況下,農戶選擇自己認為更為可靠信息來源。以上調查結果說明,在農業新技術傳播過程中,農戶在獲取有關農業技術的一般信息、了解與自己經營農業項目有關的信息、和對是否利用某項技術進行決策時,都傾向于主要通過人際傳播方式,其中農技員的作用最大,親友鄰居次之,示范戶起到一定作用。在大眾傳播媒介中,電視和書面資料(包括報紙、書籍、農技小冊子等)有著相似的作用,無線廣播(收音機)的作用則不大。在這幾項調查中,我們所設計的問卷里將農業科技電影(包括農藥、化肥等廣告片)也作為選項,因為選擇數據低于1%,在此將其舍去。

2大眾傳播媒介在農戶接受農業技術活動中的作用

2.1農戶主要從何處得到病蟲害防治的信息

為大眾傳播媒介書面資料、電視和展板/黑板報在指導農戶進行病蟲害防治中均起到較大作用。

2.2農戶主要從何處得到農事操作的信息

作為大眾傳播媒介農戶主要通過經驗獲得農事操作的信息,其次是書面資料、展板/黑板報。

2.3農戶主要從何處得到一般農業知識信息

農戶得到一般農業知識信息的來源,通過書面資料和電視最多。

2.4農戶主要從何處得到市場信息

農戶最為缺少的是市場信息的獲取能力,在這項調查中很多農戶放棄了回答。從回答的結果看,電視在農戶獲取市場信息中起到重要作用(見表8)。在農戶回答其它的選項時,很多是回答“自己直接到市場去”。

2.5哪種傳播媒介對農戶接受新技術最有用

在農業技術推廣過程中,當前農戶認為較為實用并喜歡的大眾傳播媒介的傳播方式是電視和書面資料,其次是展板/黑板報,無線廣播也有一定的作用。從總體上說,農業科技電影在推廣新技術中作用微乎其微。農業科技錄象帶和光盤的作用也很小,這與經濟發展水平密切相關。總的說來,調查結果說明當所傳播的信息與自己的關聯增加的時候,即涉及到新技術與自己有直接關系時,農戶的選擇更集中于人際傳播,如農技員、親友鄰居和示范戶,這應該說明農戶對這幾種傳播源更為信任。當農戶需要及時指導所從事的經常性大田農事活動時,大眾傳播媒介中的電視、書面資料比較受歡迎。通過研究表明,無論是從農戶接受技術的過程分析,還是從農技員為代表的傳播者傳播技術的過程分析,都說明當前農村主要是通過人際傳播方式來傳播農業技術。傳播學研究認為,在很多情況下,如購物、選舉等,個人在決定自己行為意向、進行決策時,多數最終依賴人際傳播。即便在當今廣告鋪天蓋地、因特網四通八達的所謂信息社會,仍然是這樣。

農業傳播方面論文:互聯網+對農業技術傳播的影響

摘要:本文以農業天橋網為例,分析了“互聯網+”對農業技術傳播的影響,通過分析其所構建的農業技術傳播渠道,得出“互聯網+”可以縮短農業技術傳播的時間、空間距離,進而降低農業技術傳播的成本,推進我國農業的現代化發展。

關鍵詞:互聯網+;農業技術傳播;農業現代化

1研究背景

農業綠色發展理念的提出要求我國農業生產不但要保證生產的數量和質量,還要保證農業的發展與科技發展、環境保護相協調,即改變傳統的農業生產模式來實現農業生產節本增效、節約增收。農業科技成果的利用的關鍵環節是農業技術的傳播。而我國農業科技傳播的主要渠道是農業科技組織與農民之間的技術傳播,自上而下的傳播體系信息傳播環節多,人員素質參差不齊,時間長,成本高,阻礙了農業科研成果的轉化。而“互聯網+”農業企業的興起則較好的緩解了上述問題。互聯網技術的深入發展,突破了技術傳播的時間空間限制,降低了技術傳播成本。本文以農業天橋網為代表案例,探究“互聯網+”農業企業所搭建的農業技術傳播網絡的發展現狀、發展特點、以及對我國農業技術傳播的影響,進而探究其在技術傳播方面的問題和不足,并提出相應的解決措施。

2以農業天橋網為例淺談互聯網+農業技術傳播的發展

農業天橋網是一家農業互聯網信息平臺,隸屬于許昌縣來發農業合作社,其主要功能是整合農業資源,為種植戶提供精確的信息服務、農產品銷售平臺以及專業的技術指導。農業天橋網的經營板塊分為農資企業、農業百科、農業資訊、行情資訊和農友之聲等。其中,農業百科、農友之聲是農業技術信息。因為本文主要探究的是技術傳播方面的內容,因而主要討論的是農業百科、農友之聲、農資銷售平臺的內容。

2.1農業天橋網提供了農戶與專家之間的農業技術交流平臺

首先,農業天橋網建立了農業百科這一農業生產技術科普板塊,通過在上面有關農業種植、預防病蟲害等知識來傳播農業生產技術,提高農戶生產技能,并提高當地農業產量和農產品質量。因為農業天橋網的建立是基于當地的農業合作社,因而主要針對的是當地的主要農業作物,尤其是經濟作物。農業百科不僅包含了作物的種植的內容,而且包括病蟲害防治、作物收割等一系列農業生產知識,內容豐富,詳實具體,可操作性高。農業百科這一科普板塊的設置,方便了農戶隨時隨地查看有關農業種植方面的知識,彌補了部分農戶生產知識方面的不足,并且方便了初進入農業生產的農戶快速了解農業生產方面的技術。隨著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在農村地區的深入發展,農戶們基本上可以隨時使用互聯網技術,因而可以方便的登錄農業天橋網查看農業生產技術。農業天橋網的成立擴大了農業技術傳播的范圍,相比于之前一對一的人際技術傳播,網絡媒體的技術傳播可以實現一對多的大范圍技術傳播,提高了技術傳播的效率,縮短了時間和空間距離,降低了傳播成本。其次,由于農業百科板塊囊括的內容有限,無法滿足現實中其他農業生產知識的需求,例如新種植技術的運用、新品種的引入、新農業機械的應用等等,農業天橋網還建立了專家咨詢這一內容,用于解決農戶自己在實際生產中遇到的問題。專家咨詢這一板塊的加入,縮短了專家與農戶之間的距離,減少了農戶自行盲目生產的可能性,而且方便了農戶及時了解到最新的生產技術,并適時投入生產,有利于降低農戶的生產風險,提高農業收益。與此同時,專家咨詢這一內容方便了農戶對專家進行生產指導上的反饋,有利于專家掌握農業技術的傳播效果,并且提高農業技術傳播的效率,使得農業技術傳播不再是專家-農戶的單向傳播機制,而是專家-農戶-專家的雙向傳播機制。

2.2農業天橋網提供了農戶與農戶之間技術交流的平臺

農業天橋網建立了農戶之間生產經驗交流的信息平臺——農友之聲。農友之聲是農戶生產經驗交流的論壇,有著成功生產經驗的農戶在平臺上發帖分享自己在農業種植、病蟲害防治方面的小妙招,以及在農業新產品、新技術使用方面的心得體會。在沒有網絡平臺之前,農戶之間生產經驗的交流是人際傳播,傳播范圍過于狹窄,而且傳播動力有限,想要提高農業生產的農戶跑到有先進生產經驗的農戶那里去咨詢,學到后自己運用,但是傳播鏈條也就自此終止,得到經驗的農戶沒有將生產經驗繼續推廣的動力。而農友之聲是在網絡平臺上分享生產經驗,登陸到平臺上的農戶都可以看到成功農戶的生產經驗,進而借鑒用于自身的農業生產來提高自身農業生產效率。論壇形式的經驗交流不僅拉近了成功農戶和普通農戶的距離,而且使得農戶之間可以相互交流生產經驗,相互促進,相互提高,進而推動了農業技術的傳播。

2.3農業天橋網提供了農資企業與農戶之間的技術交流平臺

另外,農業天橋網還建立了農資企業與農戶之間的信息交流平臺。農資企業通過農業天橋網這個平臺將企業信息、產品信息等到網站上,農戶可以自由查詢,根據自身需要來咨詢、購買。依托于農業天橋網而且公布了具體詳實的企業信息,因而產品具有很高的信任度,方便了農戶購買。農資企業不僅會在天橋網上農戶經常使用的化肥、農藥、農機等產品信息,還會增加一些新產品的信息,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農業新技術的傳播。相比于以往的農戶前往種子站、化肥站、農機站等實地購買農資產品,農業天橋網降低了農戶購買農資的時間成本和距離成本,加快了農業新技術、新產品的推廣速度。實地購買方式中,農戶需要前往實體店查看商品情況,走訪多家比較商品價格,而且產品的質量也無法保證,由于實體店本身限制,可能產品的種類也不齊全,也缺乏更加實用的新產品,阻礙了新技術的傳播,影響了農業生產率的提高。而農業天橋網利用互聯網渠道,在網站上公布產品信息,產品種類齊全,并且有最新的價格信息公示,方便農戶貨比三家,也方便農戶使用新產品、新技術。農戶在網站上購買農資產品,實體企業送貨上門,進行產品使用的技術指導,買賣雙方都有技術傳播的動力,因而技術傳播的效率會大幅度提高,進一步推動了農業生產技術的傳播。

3以農業天橋網為例分析“互聯網+”農業企業對于農業技術傳播的影響

“互聯網+”農業企業農業天橋網通過建立農戶與專家、農戶與農戶、農戶與農資企業的信息交流渠道,提高了農業技術傳播的效率,降低了技術傳播的成本,推動了農業生產的高效發展。

3.1傳播鏈條縮短使得信息傳播的時間縮短、成本降低

農業天橋網建立的農戶與專家、農戶與農戶、農戶與農資企業信息交流渠道是建立在互聯網平臺基礎上的,互聯網技術縮短了時間、空間距離,使得技術傳播雙方不需要直接接觸就可以實現農業技術的傳播,降低了技術傳播的成本。以往的農業技術傳播渠道是農業科技組織安排專家定期下農村,實地指導農民生產經營,由優秀的農戶先學習到先進的生產經驗,然后再由成功農戶將技術進行進一步推廣,技術傳播環節較多、時間較長、成本較高。而“互聯網+”農業企業所提供的互聯網平臺實現了普通農戶與專家之間的直接信息交流,先進的生產技術可以直接由專家傳播給農戶,而且不再是一對一的技術傳播,而是一對多的同時傳播,普通農戶如若一時無法掌握技術,還可以通過農戶之間的交流論壇來交流心得、相互學習,縮短了技術傳播的時間,降低了技術傳播的成本。

3.2移動互聯網的加入使得農業技術傳播的范圍擴大

互聯網技術和移動互聯網技術的蓬勃發展為“互聯網+”農業企業提供了發展的契機,農村硬件設備的欠缺可能會影響基于互聯網平臺的技術傳播,而移動互聯網的興起則很好的解決了這個問題。農戶家里可能沒有電腦,但是基本上都會有手機,手機作為移動通訊設備,極大地方便了技術的即時低成本傳播,并擴大了技術傳播的覆蓋范圍。以往的技術傳播是人際或組織傳播,傳播范圍有限,而基于移動互聯網的技術傳播則屬于大眾傳播,只要登錄互聯網平臺就可以接觸到先進的農業生產技術,因而基本上每個農戶都可以接收到技術的傳播,進而運用到日常的農業生產當中。

3.3技術反饋機制的增加使得技術傳播的效率提高

“互聯網+”農業企業在技術傳播方面增加了信息反饋的途徑,使得技術傳播不再是專家-農戶的單向技術傳播,而變成了專家-農戶-專家的技術傳播和信息反饋途徑。以往的技術傳播只有單向的專家生產指導,專家把技術傳授給了農戶,但農戶理解了沒有、掌握了多少,專家并不清楚,因而也就無法評估技術傳播的效率。隨著互聯網交互平臺的出現,專家和農戶之間可以直接進行信息交流,有什么問題農戶也可以直接提出來,剛開始理解操作后又出現的問題也可以及時反饋給專家,專家可以及時掌握技術傳播的效果,農戶也可以更加全面深入的理解農業技術。因而,“互聯網+”農業企業的發展提高了農業技術傳播的效果,提高了農業技術傳播的效率。

4以農業天橋網為例談我國“互聯網+”農業企業在技術傳播方面存在的問題以及解決建議

4.1技術傳播的方式不夠系統化、直觀化

首先,以農業天橋網為例,“互聯網+”農業企業雖然在網絡平臺上以淺顯易懂了農業生產方面的經驗和技術,然而,不可否認的是,農戶普遍存在知識理解能力較弱,文化程度不高的問題,對于互聯網上的生產技術,農戶因為不識字或理解不了文字所要傳達出來的內容而無法掌握,因而可能阻礙技術傳播的效果。筆者認為,不妨在文字注解的基礎上加入視頻講解,既容易理解,又容易模仿,極大地提高了農業生產技術的傳播效果。

4.2農業技術傳播的內容集中于較為常用的生產經驗,缺乏最新研究成果的

其次,在技術傳播的內容方面,“互聯網+”農業企業一般的是較為先進的農業生產技術和農資、農機產品信息,但是相比于當前的農業科研發展來說,還是落后于農業科研的發展步伐的,這與“互聯網+”農業企業信息平臺的運營人員素質密切相關。筆者認為,“互聯網+”農業企業的技術傳播應該稍微追趕一下當前農業科研的發展,操作性強、成本低、農戶易接受的更為先進的農業生產技術,這樣不僅可以提高當地的農業生產率,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推動我國農業的轉型發展。

4.3在發展側重點上偏重于農資電商平臺、農產品電商平臺

最后,雖然“互聯網+”農業企業在農業技術傳播方面起到了不可忽視的作用,然而當前我國“互聯網+”農業企業的發展方向還是更側重于打造成農資銷售電商平臺和農產品銷售電商平臺,一窩蜂地涌入電商這個行列,不僅競爭壓力大,而且由于經營內容過寬,會出現發展高不成低不就,各有涉獵,但都不突出的情形。筆者建議,各“互聯網+”農業企業應該有所側重,或全力打造農產品電商平臺,集中全力將農產品銷售、物流、售后各個環節做好;或只經營農資產品,經營環節集中于農業生產,在農資銷售的基礎上通過傳播相應生產技術提高農資產品銷售的潛力。

作者:匡曉琳 單位:中國人民大學農業與農村發展學院

農業傳播方面論文:農業信息傳播途徑與方式

摘要:隨著我國社會經濟不斷的發展進步,人民群眾整體的生活質量不斷提升。因而農業信息傳播,在推動我國農業經濟發展和供給側改革中,占據著非常重要的地位。本文主要立足于我國農業信息傳播的途徑以及有效的方式,展開深入的研究與分析,以此期望為我國農業信息傳播的途徑以及有效的方式問題等方面,提供一些參考性的建議。

關鍵詞:農業信息;傳播途徑;有效方式;分析概述

農業信息傳播,在推動我國農業發展當中,占據著非常重要的地位的,不僅能夠很好的促進我國相關農業科學技術轉變為生產力,還能夠極大地推動我國整體的農業科學技術和農業產業化的發展進步。而如何有效的對我國農業信息進行準確、全面的傳播,也是我們相關從業人士不得不面對的問題。

1我國農業信息傳播的途徑概述

1.1公共服務組織概述

在對于農業信息傳播的途徑上,我國現階段大體可以分為:公共服務組織以及農村合作組織等等。公共服務組織包括了我國各個政府以及相關的企事業單位所組成的,而政府,主要指的就是國家、地方及基層政府部門;國家企事業單位指的是各個級別的政府所設立出來的關于農業信息的機構或是一些相關組織。在對于政府的信息傳播上來講,也是在整個農業信息傳播途徑當中,占據著非常重要的地位的,由于我國很多農業信息產品,本身具有一定的公共產品屬性,所以,這也就意味著需要相關政府所提供的依據,才能夠建立一些權威性的農產品市場信息的統計以及相關的制度,才能夠為廣大農民朋友,在最大程度上提供了一些及時有效、精準的市場信息以及相關的參考信息等[1]。

1.2農村合作組織概述

近些年來,在我國廣大農村逐漸形成了以多種不同的形式組建形成的農村合作組織。并且,因為每個農村合作組織在建立時期的連結方式上的不同,使其自然產生差異化,而在我國目前眾多的農村合作組織當中,通常被分文以下幾種:官辦、民辦、商農合辦等多種形式[2]。1)官辦型農村合作組織,即在我國相關政府的引導下,建立的農村信息機構,并且,在針對于這種合作組織上來看,主要是利用一些較為先進的技術,從而向廣大農民提供信息服務[3]。2)民辦型農村合作組織,即廣大農民在自身的引導下,建立的農村合作組織,并且所有組織的帶頭人,都是有農民自行組建起來的,將一些從事于同一個生產經營的農民組織起來。一方面,組織分散農戶來對農業信息進行推廣,從而逐漸形成的自我管理、服務、自負盈虧等相關的科學有效管理模式。3)商農合辦型農村合作組織,即一些商業部門在利用自身的所具備的信息優勢上,從而將從事于某一個專業生產的農戶,在基于雙方自愿互利的基礎之上,進行有效的聯合,以此通過一些相關科學技術的引進以及開發過程當,對于農戶進行培訓,從而有效的指導農戶安排生產等[4]。

2我國農業信息傳播的方式概述

目前,在我國農業信息傳播的主要方式,概括起來大概由以下幾部分組成:傳統傳播、大眾傳播、組織傳播。傳統傳播主要表現為內向傳播、人際傳播。人際傳播主要指的就是通過利用個體的表情以及形態、聲音等相關,即主要是以人的身體為主要的媒介,從而進行傳播的。大眾傳播通常都是十分具有職業化的信息傳播結構,并且,合理的運用一些社會體團體,并通過使用一些較高科技的技術手段,向不特定限制的人進行信息的傳送。組織傳播,主要指的就是在某一個特定的組織當中,憑借著自身的力量,并且在相關領導的帶領下,進行有目的、秩序的信息傳播活動[5]。

3結束語

綜上所述,只有真正的加強對于我國農業信息傳播的途徑以及方式的重視度,才能夠真正的推動我國農業信息的傳播發展進程。

作者:趙一鶴 張子睿 張祥文 單位:沈陽理工大學

農業傳播方面論文:農業經濟發展與新聞傳播的關系

【摘要】:農業與新聞傳播業看似是兩個相去甚遠的領域,但事實上新聞傳播是以世間百態為材料,進行專業的加工后,再呈現在大眾面前。而且我國是農業大國,因此農業經濟的發展必然會對新聞傳播業造成影響,本文將主要從新聞傳播活動、傳播構成以及未來的發展方向三方面來闡述農業經濟的發展對新聞傳播的影響。事實上,兩者是相互影響、相互作用的關系。

【關鍵詞】:農業經濟;新聞價值

新聞傳播這個詞匯帶有著濃濃的人文氣息,因此這是人類社會才會有的產物,而且也是人類文明發展到一定程度的產物。新聞傳播事業的出現是生產力發展的必然結果,也是社會需求、物質條件都達到了一定狀態下應運而生的產物。

1農業經濟的發展對新聞傳播活動素材及其形式的關系

1.1提供了廣泛的素材

建國以來,我國農民獲得了較多自主權,生產情況好轉。改革開放之后,我國的農業經濟更是蒸蒸日上,農民的生活質量得到極大的改善,伴隨著物質生活的豐富,農民的精神生活也開始變的多姿多彩,這就為新聞工作者提供了許多寶貴的生活資料。

1.2豐富了新聞傳播形式

在農村,農民接受文化教育的條件始終是有限的,因而農民的文化素質情況也是參差不齊,對新聞媒體的接觸并不很多,了解也不深。再加上不同的人在傳播媒體的選擇上也呈現出個人的愛好差異,因而新聞傳播活動在進行報道或宣傳時,往往會選擇大多數農民都能看懂、聽懂并且喜聞樂見的傳播方式,如民歌、方言節目等,由專業化的行業逐漸變為“接地氣”的行業,走向通俗化,由此來增強傳播效果。

1.3為傳播媒介的商業化提供條件

新聞傳播媒介實質上是意識形態的一種呈現方式,是意識形態的發聲工具。但新聞傳播業屬于第三產業,商業性明顯。農業經濟發展,農民收入增加,因而綜合競爭力也有所提升,農民也更加注重精神生活的豐富。新聞傳播行業可以從這一點入手,促進農村的個人社會化進程,推出主打信息服務的媒介產品。這就為傳播媒介從流通領域進入商業領域提供了可能。

2農業經濟的發展為新聞傳播提供有利條件

2.1擴大新聞傳播的受眾群

新聞傳播的媒介有:報紙、廣播、電視、互聯網等。農業經濟的發展在一定程度上會促進農村教育的發展。教育發展上去了,農民的文化素質自然也會有所提升。這樣一來,農民對各種傳播媒介的接受能力也會提高,對于新事物也更能理解和接受,同時,操作新工具的能力也會比以前強,對于傳播工具有了更多的選擇。上述幾點都從各方面促進了新聞傳播受眾群的擴大。另外,隨著物質條件的改善,農民也有了更強的經濟實力用來購買或更新傳播設備,交通條件的改善也讓報紙可以更快到達,方便了無線網絡線和電視接收器的安裝。

2.2加劇農民的信息需求

農村富起來了,農民有了更多的時間來進行與農業活動無關的其他活動,娛樂休閑時間多了起來,也更加關注農村以外的世界。因此,農民對于外界的信息更加關注,有了更為急切的信息需求。這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媒體服務功能的多元化,并且在競爭中不斷顯現出自身優勢。

2.3擴充了新聞傳播的內容

農村受眾群體的擴大,使得新聞媒體工作者需要換位思考,摒棄以前單一的主要以城市人口生活方式為出發點的新聞報道模式,而是深入農民群體,以農民的視角來看待一些問題,這在無形中極大地豐富了新聞報道的內容。

3農業經濟的發展與新聞媒體未來發展方向的關系

自1996年以來,我國新聞傳播事業已經開始從結構調整出發,利用集團化手段而對外部資源進行整合,對內部制度進行創新。互聯網出現以后,全球迎來了信息化時代,到如今,城市市場已經基本趨于飽和,然而廣闊的農村市場還尚待開發。此外,農業經濟發展,農民的精神層面得到豐富,對于本土文化也會產生更強的認同感,促進新聞媒體工作者創作出更多更好的作品。總而言之,未來新聞傳播的發展與農業經濟聯系緊密。

結束語

我們有充分的理由相信,農業經濟的發展對新聞傳播的積極影響表現在方方面面。除了上面提過的之外,農業經濟的發展還能幫助新聞媒體工作者發覺農民更加真實的一面,也向外界展示新世紀農民的生活風貌。

作者:劉錦國 單位:江蘇省漣水縣廣電臺

農業傳播方面論文:信息化對農業科技傳播推廣的作用

摘要:近些年來,信息化技術獲得了長足發展,對于農業發展來說是一個得天獨厚的契機,極大地促進了我國農業的信息化發展,同時也為農業科技傳播提供了新的發展方向。具體來說,信息技術使得農業發展空間更為廣闊,農業科技廣播能夠為農業技術的推廣和傳播創造了一種新的方式。文章將從信息化對農業科技傳播的重要性著手,論述了信息化農業科技廣播所存在的關鍵性問題,并就如何加強信息化農業科技傳播推廣提出相應的措施,以期能夠有效提高農業科技傳播推廣提供一定的參考價值。

關鍵詞:信息化;農業科技;傳播推廣

依托信息化技術平臺,進行農業科技廣播能夠為我國農業經濟提供發展動力,是促進我國農業發展的重要助推器。考慮到當前我國農業生產規模比較小、信息缺乏集約性,控制程度低的現狀,通過農業科技廣播的應用,能夠為農業信息宣傳提供便利途徑,對于政府而言,應當對農業科技廣播的發展大力扶持,以保證信息化能夠更好地應用與農業科技廣播中去,并逐步成為一種社會農業體系。只有應用農業信息科技,才能確保農業能夠順應時代潮流,適應時展,這也是我們建立農業科技廣播體系的意義所在。

1信息化對農業科技廣播的重要性

現如今,要推動農業經濟發展,就必須做好農業科技傳播和推廣工作。同時使用科技廣播,能夠實現農業的產業化發展模式,通過不斷讓農業人員掌握農業科技相關知識,能夠促進農業生產水平的提升,促進農業發展。如果從基礎改變著手考慮農業科技傳播,它其實指的是科技人員利用先進的信息化技術,向廣大農業人員傳播當前先進的農業科技技術,同時還在農業科技推廣中應用科技知識。通常農業科技傳播主要是向農業人員傳播農業科技知識以及先進的技術等等,目的是為了給農業科技技術推廣打下一個良好的基礎[1]。

2信息化農業科技廣播存在的關鍵問題

我國發展信息化農業科技廣播的時間還不是很長,直到20世紀80年代,我國信息化農業科技廣播事業才剛開始發展,發展至今,我國已經發展了很多諸如信息管理系統等于信息化工程相關聯的農業科技過程,同時也已經在農業和環境方面得到了廣泛應用,主要是用于這些方面的預測和研究,確實取得了比較好的效果。但是從總體上看,盡管我國當前的信息化建設已經取得較大發展,這僅僅是在國家層面看,在基層卻沒有得到有效開展,仍然存在一些問題,以下進行詳細闡述:

2.1信息整合度偏低

當前,我國很多農業相關部門仍然各自為政,只顧自身發展,卻并沒有相互聯合在一起,導致很多有用的農業信息資源得不到及時有效整合,很多寶貴的信息資源因為得不到有效開發和利用而造被忽視,很多有用的信息未能得到有效利用,總體來說,就是信息整合度偏低,直接導致信息資源的效果沒有得到充分發揮[2]。

2.2信息化建設投入不足

當前農業信息化建設的現狀是信息化水平較低,農業信息得不到有效整合,缺乏完善的體制,造成這種現象存在的根本原因在于我國至今尚未建立健全信息化農業科技廣播服務體系。同時相關部門并沒有重視信息化建設,更沒有投入足夠的資金用于信息化建設事業,造成科技廣播隊伍綜合素質偏低,普遍存在科研與傳播相分離的現象。不僅如此,農業科技廣播體系也沒有得到有效的建設與發展,直接導致農業信息化發展與市場經濟發展實際出現不相適應的矛盾。

3加強信息化農業科技廣播推廣的措施

3.1重視信息化設備建設

信息化設備建設不僅僅是信息化農業科技廣播工作進行的必要前提,同時農業科技廣播推廣的重要基礎,所以政府要重視這項工作,并持續加大對信息化建設的資金投入力度,完善電視和電話等基礎設施,并努力讓當前先進的媒體設備進入普通農業家庭中去,為農業信息的傳播創造有利條件。同時,為了促進信息資源整合,還應該建立一個完善的農業信息服務站,這樣在進行農業科技廣播時,信息資源才能更好地發揮作用[3]。

3.2建立健全農業科技廣播的資源體系

要進行科技廣播推廣,首要前提就是資源,那么也就意味著在農業科技廣播建設中,我們最主要的任務就是有效的進行資源規劃和整合,并建立相對較為完善的資源數據庫,并在數據庫建設過程中合理營養信息化技術,這樣才能發揮資源數據應有的作用,進而推動廣播事業更快更好地發展。

3.3提高工作人員的自身素質

我們知道,農業科技廣播推廣這項工作并不是一般的人員就能輕易完成的,必須依靠專業人員方能進行,對于農業科技廣播推廣人員而言,只有不斷提高其篩選農業信息的能力,才能確保資源更加真實有效,才能讓資源的作用得到充分發揮。因此,作為農業發展部門,必須有針對性組織對工作人員教育和培訓,以提高其專業素質,這樣在實際工作中,他們才能更加勝任農業科技廣播工作,也有利于促進其作用的充分發揮。對于工作人員而言,要不斷掌握最新的信息化技術,并將其運用于農業科技廣播推廣中去,以提高廣播推廣的效用。

4結束語

通過信息化農業科技廣播向廣大農民宣傳當前先進的農業技術,能夠讓農業人員及時了解農業新技術,這對農業經濟的發展是極為有利的。同時對于農業部門而言,必須充分認識到該項工作對于農業發展的重要性,針對信息化農業科技傳播推廣所存在的問題,提出相應的對策。

作者:王策 張真 陳曉辰 單位:沈陽理工大學

農業傳播方面論文:新媒體在農業科技傳播中的特點

摘要:新媒體在農業科技傳播當中,起到了很多積極作用,比如說讓農村受眾獲得與信息的能力得到了提升;讓農村受眾在對信息進行接受以及的時候范圍變得更廣和為知識農業的發展提供客觀條件基礎。但是,新媒體在農業科技傳播當中也還有一些問題存在。

關鍵詞:農業科技;新媒體;傳播

對于農村經濟發展來說,科技就是它的重要動力與源泉,這其中,媒體的推動作用是不可忽視的。新媒體的發展迅速且其與傳統媒體之間有很好的融合,這也導致了新媒體在農村科技傳播當中越來越發揮出了重要的作用。這對于農民進行科技知識的學習以及科學技術的運用來說都非常有益,更為農村經濟其創新發展提供了諸多動力。

1新媒體在農業科技傳播中的積極作用

與傳統媒體進行比較,不難發現,新媒體所具備的優勢和特點非常明顯,包括開放性、生動性和即時性,以及打破了時間和空間的束縛。有了新媒體的幫助,農業科技的傳播無疑能夠達到更高層次的效果。首先,新媒體能夠有效的提高農村受眾在獲取和信息方面的能力。由于農村受眾受到經濟、社會和文化等方面的影響,形成了獨特鮮明的特點,并且傳統媒體僅僅能做到單向傳播,這也就造成了農村受眾處在比較被動的位置,新媒體則完全不同。新媒體的代表就是網絡,網絡媒體卻是擁有很強的互動性以及即時性的,這會逐漸的解決農村受眾自身的一些不利條件,這樣就可以進一步的提高獲取和農業信息的能力。因此,在農業生產的發展過程中,科技信息的作用和地位變的越來越突出,那么能否在農業相關信息方面表現出更高的獲取能力,而將會直接影響農業生產的經濟效益。借助于此,可以幫助農民獲得更多的農業科技信息,從而創造更多的經濟效益。其次,新媒體能夠讓農村受眾在對信息進行接受以及的時候范圍變得更廣。互聯網的快速發展有目共睹,而這也讓在進行國內外的農業信息收集時候有了更多的方面,所以對于農民來說,利用好互聯網,提升對互聯網的利用能力非常重要。對于新媒體,應該努力讓信息成本減少,在低價格的同時還要保證信息的質量,從而達到對農民信息需求的激發目的,也讓農民逐漸改變一些固有方式。借助于互聯網,還可以對農業信息進行整合,有效的傳播和促進農業發展。最后,新媒體促進知識農業的發展。對于農業科技信息流通來說,計算機網絡是非常重要的渠道資源,他能夠讓農業傳播在知識農業發展當中的應用提供基礎。對于知識農業來說,它是知識經濟的重要組成,而知識在農業的地位不斷提升,才能夠具有更多優勢。

2新媒體在農業科技傳播中存在的問題

新媒體在農業科技傳播當中有很多優勢與優點,同樣還有很多不足存在。首先,新媒體自身就存在著不足之處。正因如此,新媒體在進入到農村社區的時候,也就會遇到一些困難,這也是受到農村自身情況的影響。經濟的相對落后,交通的不便,居住的分散以及環境的封閉等都會讓新媒體的進入遇到很多困難。在農村當中利用新媒體進行農村科技傳播,其環境無疑是單薄而脆弱的,也不具有很好的整合性,所以發展得并不夠快。其次,在關于農村科技信息的需求度上,農民對它的需求度并不高。農村科技信息的主要受眾就是農民,而要將農村科技信息轉換成為生產力也需要農民進行實踐。所以,從理論上來看,知識面的限制、思想觀念的落后、生產技術水平不夠高這些來自于農民自身的情況,會讓他們跟不上新形勢發展的真正需要,那就必須得進行新技術的學習與掌握才行。卻也正是因為這樣,才導致了農民對于農村科技信息其需求度并不高的情況。通過調查研究不難發現,農民在借助于媒體進行信息了解的時候,對于農業生產技術的興趣是遠不如非農業生產技術的。很多農民會利用電視或者是網絡去收看娛樂節目與新聞,卻很少尋求農業科技的信息與知識。此外,還有一個現象是,有不少信息和當地農村其實際的生活情況以及農村的生產需求是脫節的,這也導致了農民對于農村科技信息其需求度的減少。最后,新媒體的迅速發展讓信息與新聞其傳播與生產的方式發生了改變,也對農村科技傳播體系的構建造成了深刻影響。只是,在一些農村科技信息相關的收集和編輯上,高水平與高專業水平的采編隊伍是非常缺乏的,這就導致關于農村科技信息的很多內容都還是要依賴于傳統媒體進行獲取。只是,新媒體其信息傳播速度更快,也有多種傳達方式和多樣化的演繹方式,這就導致了新媒體需要和傳統媒體進行結合與整合,才能夠更好的讓農村科技信息傳播效果得到提升,也讓農村的經濟發展能夠得到推動。

3結束語

對于我國的大部分農村而言,新媒體還沒有徹底成為主力宣傳媒體。以網絡媒體為代表的新媒體發展快速,從長遠發展的角度來分析,新媒體在農業科技傳播當中依然扮演著十分重要的角色,并且這是一個必然的發展方向和發展趨勢。

作者:牛興福 單位:中國農業電影電視中心

主站蜘蛛池模板: 无码人妻丰满熟妇啪啪网站| 天堂а√在线地址| 久久亚洲春色中文字幕久久久 | 大伊香蕉在线精品视频75| 国产裸模视频免费区无码| 中国鲜肉gay高中xx禁18网站| 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秋霞电影影院 | 精产国品一二三产区| 狼人青草久久网伊人| 最好看2019高清中文字幕视频| 亚洲 中文字幕 日韩 无码| 亚洲精品无码成人| 玩弄丰满奶水的女邻居| 办公室啪啪激烈高潮动态图| 欧美一区二区三区成人片在线| 国产欧美日韩综合精品二区| 黑人巨大白妞出浆| 人人妻人人藻人人爽欧美一区| 东北粗壮熟女丰满高潮| 一本一道久久a久久精品综合| 亚洲国产精品成人精品无码区| 国产毛片久久久久久国产毛片 | 亚洲国产精品毛片av不卡在线 | 国产白嫩美女在线观看| 国产亚洲视频在线观看网址| 欧美人与zoxxxx乱叫| 亚洲精品乱码久久久久久自慰 | 精品无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51安| 性色欲网站人妻丰满中文久久不卡 | 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字幕久久| 亚洲欧美色中文字幕在线| 国产内射老熟女aaaa| 亚洲人成人无码网www国产| 无码av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av天堂| 内射女校花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天堂av综合合色| 『内射』极品少妇-v11av| 丰满人妻一区二区三区无码av| 精品国产成人亚洲午夜福利| 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v一区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