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4-02 10:42:16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一篇醫學影像學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摘要〕
醫學影像學實踐教學中存在一些倫理學問題,為此,醫務人員和醫學生應增強醫學倫理與法律觀念,加強醫患溝通能力。在教學過程中,師生要尊重和維護患者的權益,要切實落實患者知情同意權,保護患者隱私權,注重對患者人文關懷,從而增強醫患互信、構建和諧的醫患關系,讓患者愿意配合教學活動,創造良好的教學環境,進而有利于影像學教學的開展。
〔關鍵詞〕
醫學影像學;教學;醫學倫理學;患者權益
醫學影像學在現代醫學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醫學生對醫學影像學知識的掌握必不可少。醫學影像學是一門理論性和實踐性很強的科學,分為理論教學、見習和實習教學。為提高醫學影像學教學質量,各個院校進行了一系列的教學改革。精品課程網站、慕課、微課等互聯網教學的興起和發展,拓展了醫學影像學教學的空間和對象。教學影像歸檔和通信系統(PictureArchivingandCommunicationSystems,PACS)為醫學影像學教學提供了更為先進的載體。PBL教學(ProblemBasedLearning,PBL)等教學方法,客觀結構化臨床考試(objectivestructuredclinicalexamination,OSCE)等在醫學影像學教學中逐漸應用。與傳統教學手段相比,這些新的教學模式或方法更注重學生臨床思維和實踐能力的培養,同時也需要臨床資源更及時地向教學資源轉化[1]。具體而言,影像學教學尤其是實踐教學中,常常需要利用患者的影像學和臨床資料作為教學內容,有時還需要在臨床一線直接面對患者進行示教,以求教學更貼近臨床實際應用,便于學生掌握。然而,臨床患者配合醫學教學工作的矛盾與沖突,已成為突出問題[2]。因此,為規范醫學教育臨床實踐活動,保護臨床實踐過程中患者、教師和學生的合法權益,保證醫學教育教學質量,2008年8月,衛生部、教育部聯合頒發了《醫學教育臨床實踐管理暫行規定》,并從2009年1月1日起執行。
1醫學影像學實踐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1對患者的知情同意權重視不夠
患者的知情同意權,是患者在接受醫療服務時的一項基本權利。在醫療過程中,患者有權利決定其本人是否配合教學,也有權利決定其病例資料能否作為教學資料。但在臨床和教學實踐中,受傳統觀念的影響,有些醫務人員簡單認為,患者選擇到醫學院校的附屬醫院或臨床教學醫院看病,就相當于已默認愿意配合醫院的教學和科研工作。所以,有些醫生在不征求患者同意的情況下,任意使用患者的影像學資料進行教學和科研,或者帶領實習學生進行影像學實踐教學。事實上,患者在不知情的情況下被觀摩或示教,很容易產生反感和不滿情緒,并可能由此引發醫患糾紛。
1.2不注意患者隱私和人格尊嚴的保護
患者的個人資料信息、健康信息、身體隱私等都屬于患者的個人隱私。但在臨床和教學科研實踐中,個別醫務人員對此認識不夠,在未經患者許可的情況下,將患者的影像學資料未經匿名等預處理,便在科研、教學、學術交流中公開,甚至未做匿名處理便將患者的影像圖片傳至互聯網上。另外,影像檢查過程中,一些檢查項目按照檢查規范要求,需要暴露患者身體隱私部位,如乳腺攝影、子宮碘油造影、尿道造影等,若事先未就這些問題與患者進行充分溝通,檢查時態度冷淡、語言生硬,會讓患者覺得尷尬難堪、人格尊嚴受損,如果此時被觀摩示教,就有可能會產生沖突。
1.3教學與臨床工作的沖突
臨床教學實踐與患者的利益存在著一定沖突,一方面,醫學生培養離不開臨床實踐;另一方面,患者期望醫療行為都由經驗豐富的醫師親自實施。對影像學而言,醫學影像科每天要接診大量的患者,在醫療繁忙時間段進行觀摩、演示等教學活動,可能會造成擁擠混亂,進而影響到患者的就診和檢查。另外,部分帶教老師責任心不強,缺乏及時監督和指導,任由實習學生操作影像科的檢查設備,而實習學生可能對于一些復雜的影像學操作不熟練、對檢查的輻射風險認識不足,從而可能導致影像檢查效果不佳、甚至失敗,或導致患者接受不必要的輻射暴露。
1.4患者配合醫學教學的意愿降低
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醫療改革不斷探索的同時,也產生了一些負面影響。市場經濟引入醫療系統后,醫院運行和發展與經濟利益密切相關,尤其是一些醫院與醫生的逐利行為,讓患者對醫院公益性和道德性產生質疑。一些醫生過度依賴輔助檢查,醫患關系物化,導致患者對就醫結果期望值過高,而忽略了醫學的局限性,一旦醫療結果達不到預期要求,極有可能引起醫患糾紛。醫務人員醫療工作繁忙,醫患溝通交流的時間減少,導致醫患間缺乏人文關懷的滋潤,缺乏互相理解和尊重。醫患信任度降低、醫患關系緊張、患者維權意識增強而忽略了自己的倫理責任等,都會導致患者對醫學教育的認同度下降,配合醫學教學的意愿降低。
2倫理對策
2.1落實患者知情同意權
患者維護自身權益的法律意識在逐漸提高,如果醫生在對患者實施診療行為及帶教時,還在延續著老的方法和思路,顯然已經跟不上時展[3]。《醫學教育臨床實踐管理暫行規定》第十一條規定:“臨床帶教教師和指導醫師應牢固確立教學意識,增強醫患溝通觀念,積極說服相關患者配合醫學教育臨床實踐活動;在安排和指導臨床實踐活動之前,應盡到告知義務并得到相關患者的同意。在教學實踐中要保證患者的醫療安全和合法權益。”因此,在需要患者本人配合教學,或者使用患者的臨床和影像學資料進行教學時,我們必須積極與患者溝通,努力征得患者同意,鼓勵患者配合教學,說服患者主動參與教學,并最終簽署知情同意書。
2.2患者隱私權的保護
在進行這一類的醫學影像學檢查的實踐教學時,必須考慮到患者的人格尊嚴問題,在檢查前與患者做好充分交流,詳細、耐心地說明注意事項[4]。積極說服患者配合教學后,方可進行檢查與示教。檢查過程中應關閉窗簾、房門,創造良好的私密空間,患者更衣、裸露身體時,必須充分考慮到患者的心理和生理的合理訴求,忌用粗魯、冷漠的語言要求患者,維護患者尊嚴和保護患者隱私,帶教的學生人數不可過多,應盡量減輕患者的不愉快和不適感。此外,保護患者隱私,是醫生應該遵循的職業道德,不得將患者的病情、健康情況泄露給無關人員,不得隨意談論患者的個人隱私,除非獲得患者同意,患者的個人資料包括姓名、住址、聯絡方式等,均不得在科研教學資料、學術交流等方面公開。因此,在教學圖片和教學內容中,均不應出現患者的上述個人資料內容。在多媒體教學和實踐教學時,需要將影像圖片上的患者姓名等個人隱私內容刪除或屏蔽;在利用PACS教學時,最好能通過軟件設置,將患者個人信息作匿名預處理后,再進行示教。在互聯網教學興盛的今天,很多幻燈片和醫學圖片都能被檢索到,極易傳播,如果患者隱私因為沒有事先處理而被暴露,很可能會造成不良影響,這一點尤其需要引起同行重視。
2.3患者利益優先原則
當教學與臨床工作有所沖突時,我們應堅持患者利益優先原則。安排實踐課程時,盡量避開繁忙時段,減少教學對患者就醫環境和檢查流程的干擾。在影像學操作實踐的帶教中,一方面,教師應積極為學生創造動手機會并認真做到“放手不放眼”;另一方面,教師不得因教學需要而增加患者檢查頻率、不必要的檢查項目,不能為了教學資料的準備或增加學生的實踐機會,而對患者實施不必要的檢查。在現場教學過程中,應注意患者及師生輻射安全與防護,避免意外輻射暴露。
2.4患者就醫期間倫理責任的履行
患者就醫期間,在行使知情同意等自主權的同時,也有著履行配合醫生診療和醫學教育等倫理責任。附屬醫院和臨床教學醫院的臨床教學行為,最終的目的是為了社會公共利益,是為了更好地為更多的患者服務,符合患者的自身利益。因此,一方面,醫院應告知患者所承擔的社會倫理責任,不能只強調自己的權利,如果每位患者都強調自身所享有的權利,拒絕配合教學,那將不利于醫療衛生和醫學教育事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不利于醫學專業人才的培養。所以,我們應該對患者加強宣傳,以增加患者對醫學教學工作的理解與支持;另一方面,影像學教師在傳授影像學先進技術的同時,也要加強對患者權益的維護,注意醫學人文的傳承,教會學生用心去維護和諧醫患關系,用對待病人的“熱心腸”“軟心腸”去使用“硬設備”“冷機器”,這將有助于增強醫患互信,讓更多的患者更好地配合影像學教學工作。
3結論
影像學教學中,教師要不斷增強帶教責任心和教學意識,認真組織安排教學實踐內容,在安排和指導學生臨床實踐活動之前,應積極與患者溝通,使其主動配合教學,做到患者知情同意。教學過程中,師生要尊重和維護患者的權益,注重對患者的人文關懷,保護患者隱私權,從而增強醫患互信,構建和諧的醫患關系,讓患者愿意配合教學活動,創造良好的教學環境,以有利于影像學教學的順利開展。
作者:徐貴平 金晨望 李文榮 強永乾 張明 郭佑民 單位:西安交通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醫學影像科
摘要:
臨床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教育仍處于探索階段,醫學影像學是其重要的組成部分,而且該學科具有不同于臨床學科的鮮明特點。在實施過程中,有的放矢地安排教學內容;改革教學方式,提高學習效果;利用T-PACS系統,嚴查學習效果;注重溝通,做到人性化管理,這些方法對于有效的、有針對性地開展臨床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醫學影像學教學提供了幫助。
關鍵詞:
醫學影像學;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
隨著我國教育的快速發展,高層次人才的需求變得愈加緊迫,而研究生教育作為我國最高層次的學歷教育肩負著培養高素質、高層次創造性人才的重任。我國傳統的臨床醫學碩士研究生培養與臨床實際需求仍存有巨大差距,為了適應新世紀我國快速發展的臨床醫學對高級應用型人才的需求,國務院學位辦1998年正式下發《關于開展臨床醫學專業學位試點工作的通知》,開始了臨床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的培養工作,以期緩解臨床對高素質專業技術人員的需求[1]。醫學影像學作為一門重要的臨床學科,既是醫學生在臨床學習中所必須學習的重要組成部分,又因其知識結構特點,是臨床醫學與基礎醫學學習的橋梁學科之一,因此其在臨床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中,不同于臨床課程學習,有其自身特點。我們科室作為三甲醫院附屬醫學影像學教研室,承擔了我院各科室臨床專業學位研究生影像學教學的工作,本文旨在總結我們科室的教學方法及教學效果,現總結如下。
1合理安排教學內容,做到有的放矢,注重實效
專業學位研究生已經經歷了大學本科教育,掌握了醫學影像學的基本知識及技能,但現代醫學發展迅速,臨床各個專業之間的分工也愈加精細,我們醫學影像學教研室負責這些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的培訓,如何使得每個研究生在有限的培訓時間內學習到真正能應用于未來臨床工作的影像學知識?我們教研室根據各個專業特點,制定了不同的教學內容。例如針對骨科專業研究生,安排的教學內容主要以骨骼肌肉損傷、骨腫瘤診斷為主,而對心內科專業研究生我們則重點安排了冠狀動脈造影、胸部X線及CT的識讀等相關教學內容。此外,針對臨床專業研究生,我們還注重培養其進行影像學檢查方法的優選能力,而且利用各種講座,讓其了解影像學的新技術、新方法,以便于更好地應用于臨床。通過這種有的放矢的教學安排,提高了專業學位研究生的學習興趣,也為他們在以后自己相關領域的工作中更有所專,更有所長,從而達到為相關領域培養高層次人才的目的。
2注重教學方式,提高學習效果
作為高層次醫學專業人才培養,這些學員個人教育背景不盡相同,有部分是從大學本科應屆直接進入研究生學歷階段,也有部分具有臨床工作經歷后才進入研究生學習階段,就是具有臨床工作經歷的學員也來自不同等級的醫院,每名學員可能已經養成了自己的工作學習習慣,因此如何提高教學效果就顯得愈發重要。我們教研室因此設計了多種教學方法,其中PBL教學在學校的大力推廣下,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以問題為導向(problem-basedlearning,PBL)教學方法是以問題為基礎,以學生為主體,以小組討論的形式,圍繞某一專題或者病例的診治等問題進行研究的學習過程,已成為現代醫學教育的主流方法[2,3]。我們依據各個研究生專業特點建立了PBL教學題庫,比如面對急性胸痛的患者,教員首先提問哪些疾病可以引起上述的臨床表現,引導學生回答,從而引出胸痛三聯征的概念,即主動脈夾層、肺動脈栓塞和冠心病,進一步提問針對這三種疾病應選擇怎樣的檢查方法,先給出患者胸部X線片及胸部CT片,如果學生在胸部X線片中未發現明確異常,那么引導學生在胸部CT縱膈窗中觀察主動脈的寬度是否有改變,進一步觀察主動脈腔內移位的內膜片影,進一步提問如果高度懷疑是主動脈夾層確診需要什么檢查,再給出主動脈CTA的圖像,主動脈夾層的情況一目了然,最后再引導學生對主動脈夾層的分型進行判斷,從而指導臨床治療。
3嚴格考查學習效果,充分利用T-PACS系統
醫學影像學教學是以大量影像病例圖片為基礎。在過去教學中,主要依靠膠片進行教學考核,而膠片存放要求高且長期使用過程中易老化、褪色,影響了教學效果,尤其在考核中,每位同學隨機領取的膠片可能難易程度不盡相同,從而難以保證考試的公平公正。隨著醫院信息化的發展,醫學圖像存儲與通信系統(picturearchivingandcommunicationsys-tem,PACS)已廣泛應用于醫學影像學[4]。我們醫學影像學教研室于2009年基于PACS系統,結合我們醫院特色,建立了教學PACS系統(teachingPACS,T-PACS),并已經應用于教學,取得了良好的效果[5,6]。該系統包括了影像學理論試題庫、影像圖譜題庫、考試系統及成績分析系統等四部分。該系統的應用可以讓教員根據每個專業學位研究生臨床需求進行理論試題及影像試題的維護,明顯提高工作效率,而且可同時進行多人考試,并可記錄考試過程,保證了結果的公平公正。
4采用多樣化方式,加強與學員溝通,注重人文教育,做到人性化管理
我們醫院專業研究生培養實行指導老師與輪轉科室老師雙導師管理模式,這樣有利于學員在臨床輪轉中的學習管理,但也存在兩個導師管理、兩個導師均管理不到位的情況。因此我們教研室充分利用互聯網快速、易被學員接受的特點,依托第四軍醫大學網站,搭建自己的學科網站,并將多媒體課件以及精心篩選的教學病例上傳網絡,從而滿足學生不同層次的學習需求。并且通過微信群、QQ群等現代化電子手段,加強與學員的交流、管理,時刻掌握學員學習、工作動態,解決他們的疑惑,從而提高教學質量,加強研究生管理。此外,注重教學中良好醫德醫風的養成,導師不但在教學環節中處處滲透醫德醫風的培養,而且與學員定期溝通,及時了解學員的思想動態,尤其在目前醫患關系緊張的情況下,針對一些社會不良問題,及時和學員展開討論,抵歪風、樹正氣,幫助學生正確認識醫患關系中存在的問題,把人文教育貫徹始終。
總之,自從影像學教研室承擔臨床專業碩士研究生的培訓以來,不論在教學任務安排,教學手段改進以及取得的教學成果來看,均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作為一種新的研究生培養模式,如何在以后工作中做好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與醫學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有機銜接,如何在培養過程中解決好臨床與科研的矛盾仍需我們不斷探索[7,8]。
作者:陳寶瑩 于軍 王文 顏林楓 南海燕 胡玉川 崔光彬 單位:第四軍醫大學唐都醫院放射診斷科 西安醫學院第二附屬醫院中心實驗室
【提要】
器官、系統整合課程體系改革是目前臨床醫學專業課程改革的主流趨勢,醫學影像學是重要的基礎與臨床的橋梁課程之一,也是改革中的一門關鍵課程。在形成大連醫科大學“卓越醫生教育培養計劃”的背景下對五年制臨床專業新的整合課程體系中醫學影像學教學改革實踐進行總結和分析,對改革未來進行了客觀思考,如醫學影像學在整合課程中的地位與作用、實現教學改革的基本保障、教學內容如何重新設置、教學方法的探索及嶄新的考核評價體系等。
【關鍵詞】
教育,醫學;診斷顯像;教學方法;系統整合
21世紀醫學教育已呈全球化發展趨勢,近年來,國內眾多醫學院校先后進行了醫學教育模式的改革與探索,其中課程之間合理、有效的整合已被國內外學者廣泛認同[1]。在此大背景下本校于2012年發起“卓越醫生教育培養計劃”,以五年制臨床專業為對象,將臨床階段所有學科進行以器官、系統為基礎的整合,構建全新課程體系,為培養卓越醫生及提高教學質量進行了積極的探索和實踐。醫學影像學以此為契機,力爭上游,也進行了一系列教學改革實踐。
1醫學影像學在臨床醫學器官、系統整合課程中的作用
1.1醫學影像學是重要的橋梁課程
醫學影像學是應用醫學成像技術對人體疾病進行診斷和在醫學成像技術引導下應用介入器材對人體疾病進行微創性診治的醫學學科[2]。其是臨床醫學的重要組成部分,與解剖學、組織胚胎學、病理學、分子生物學、內科學、外科學、神經內科學等多種學科均有緊密聯系,使其成為基礎醫學與臨床醫學之間的重要橋梁和紐帶。
1.2影像診斷學滲透在整合教學體系各系
統疾病教學中器官、系統整合課程模式是以人體器官、系統為中心,根據臨床需要綜合和重組醫學基礎各學科知識,實現功能與形態、微觀與宏觀、正常與異常、生理和病理等多種綜合,淡化了學科意識[3]。而隨著醫學影像設備和技術的迅猛發展,影像診斷學已被譽為人類一雙能透視的眼睛,在各系統疾病診斷中發揮重大作用;且影像學幾乎涵蓋全身各個系統,與整合課程體系具有天然親和力。本校教改提出的器官、系統整合課程分為呼吸、循環、消化、骨肌、神經、泌尿生殖、內分泌、血液及風濕免疫8個系統疾病,而醫學影像學滲透在各系統疾病的診斷、鑒別診斷、臨床分型分期、預后及隨訪中,其作用舉足輕重。
2教學改革實施的基本保障
2.1教學對象分析
學情分析是優質教學的先導。處于大學三年級的臨床醫學本科專業學生有如下特點:(1)基礎醫學知識扎實,對人體各系統的解剖及生理、病理已有了初步認識,為進一步學習各系統疾病打下了良好基礎;(2)求知欲強,學習熱情高,思維活躍,但缺乏持之以恒的精神;(3)專業英語能力欠缺,查閱文獻及自學能力稍差;(4)對教學改革沒有準備。故提出相應策略,教學中反復復習所學知識,建立與臨床疾病的聯系;根據學習興趣,適時設置問題、布置中英文作業、考評獎勵等調動學習積極性;組織教學前動員會,講解教學改革的意義和方法,增強學生的學習信心[4]。
2.2師資隊伍建設
在學校及教學醫院的支持下積極利用網絡、院報、工作會議、繼續教育活動等各種渠道在校內廣泛宣傳系統整合教學的先進理念和方法,逐步轉變教師的教學觀念和方式,并借鑒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關于教師培養的方法,重視骨干影像醫學教師的培養,設立各層次教師培訓項目,學科帶頭人、項目負責人重點培養,提升教學水平,樹立名師風范[5]。具體途徑如下:(1)適時派遣各層次教師參加國內外影像醫學教學培訓和交流,本校各影像學教研室至今已有多名教師到國內外學習先進教學理論、方法,并有多名教師在國家級臨床技能大賽中獲優秀指導教師獎,增強了教學榮譽;(2)不定期組織教師參加國內教學會議、各類教學公開課程[如“以問題為基礎的學習(problem-basedlearning,PBL)”教學],學習先進教學理念,提高教學質量及技巧,不斷優化教學方式,為開展新的影像醫學教學模式打下堅實基礎。
2.3教材選擇
以人民衛生出版社2013年出版的白人駒、徐克編著的第7版《醫學影像學》為教材基礎,參考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的各器官系統教材,編寫適合本校影像學教學改革的教材草案。
2.4系統整合課程的硬件準備
本校創建臨床技能實驗教學中心十年余,主體包括兩部分:(1)校本部建立臨床技能實驗中心總部;(2)各附屬教學醫院分別設立獨立的臨床技能實驗中心,具備各項臨床操作技能教學的功能,形成了滿足多專業臨床實踐需要的綜合性教學訓練平臺。另外各教學醫院醫學影像科均應用國內先進的醫學影像存檔與通訊系統(picturearchiveandcommunicationsystem,PACS)獲取、顯示、存貯、處理醫學影像學資料,PACS是一種高效率、無膠片化的圖像綜合管理系統。在大幅提高醫療工作效率的同時也為醫學影像學實踐教學提供了一種先進的教學工具[6-7]。
3教學內容的設置
3.1設置原則
借鑒國外醫學院校相對成熟的教學內容設置方式,結合我國具體要求,做到先破后立[8]:(1)教學內容必須涵蓋國家五年制臨床醫學專業醫學影像學教學大綱規定所有要求,保持教學目標不變;(2)為達到課程縱向整合,加強學科間融會貫通,打破原有大綱順序,結合其他臨床學科各系統知識教授次序重新安排相應教學內容;(3)刪減學科教學中的低效重復,促使內容間的有機融合,增加見習學時。
3.2具體安排
為配合系統整合教學改革將醫學影像學理論內容拆分重組為8個系統包括呼吸、循環、消化、骨肌、神經、泌尿生殖、內分泌、血液及風濕免疫系統,并按系統總論和系統各論分步教學,另外創造性設置了PBL課程,占16學時。總論內容包括不同影像學方法的成像原理與臨床應用,各系統的正常影像學表現與基本病變的影像學表現,熟悉常見的影像學術語;各論教學重點為各系統不同疾病的影像學特征,以呼吸系統為例,與其他學科系統整合課程同步,以疾病為中心,依次按照肺炎、支氣管擴張、肺癌、縱隔疾病等逐一講解,利用具體臨床病例,結合疾病臨床及病理表現,將學生之前所學相關臨床學科理論知識與醫學影像學真正應用到病例中,重點討論影像學特征及進展、轉歸,并學習該疾病的影像學描述,從而提出疾病診斷及鑒別診斷(其他各系統疾病不做贅述)。將所學重點內容貫穿整合,培養學生醫學影像學診斷思維方式,增強學生對影像學理論知識的認識,提高診斷信心,并創造性加入少量涉及執業醫師資格考試實踐技能部分中醫學影像學考試內容,為學生未來的職業生涯建設添磚加瓦。
4教學方法探索
在醫學影像學系統總論、系統各論及實踐課程3個階段的教學中應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傳統教學(lecturebasedlearning,LBL)以教師為中心,以課堂講授為主要形式,強調學科知識的系統完整,條理清晰,框架明確,故選擇應用于第一階段系統總論授課。第二階段系統各論的教學中借鑒國內多所醫學院校改革經驗,根據各系統疾病的特征選擇PBL與LBL相結合的方法,使學生和教師均成為課堂主體的一部分,為學生主動獲取知識提供了平臺。實踐課程中更加充分體現了學生的主體能動性,利用先進的醫院PACS,應用案例導入式教學法[9],既提高了學生的臨床思維與綜合分析能力,又培養了學生自主探索、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增強了學習興趣和信心,同時教師也從中獲取了教學效果的初步信息。
5考核評價體系
將以往卷面考試為主轉變成綜合考評方式,保證了教學質量評估的科學性、客觀性和公正性。本課程成績包括采用課堂案例導入式教學參與度成績、期末理論筆試成績及病例實踐考試評分三方面。其中教改評分采取量表形式進行,主要考查學生對教學方式改革、教學內容改進、課前準備重要性等方面的認識程度。并創新性應用數學公式的方式計算最終成績,公式如下:總成績=18%×課堂表現成績+80%×期末考試成績+2%×調查問卷評分。學期結束后將不同教學方式的班級成績進行對比,歸納總結,結果發現系統整合教學改革班級成績優于傳統教學方式的班級。
6思考與展望
以系統整合課程為中心的醫學影像學教學改革是醫學教育不斷發展創新的產物。本校醫學影像學教研室借此良機,依托原有教學大綱設計改進教學內容,學習并應用先進的教學方法,在讓臨床醫學生減負之余,增強自學能力,收獲了更多的知識和學習樂趣,且提高了影像學診斷能力,值得參考借鑒。但仍有很多不足,如整合臨床課程與自身內容邏輯關系之間的沖突,豐富的教學內容與教學時間、手段匱乏之間的沖突,傳統內容與知識更新之間的沖突,考試方式改變與學習興趣的沖突等[10],在未來的實踐中尚有待于進一步探索。
作者:孫博 苗延巍 張維升 劉愛連 易桂蘭 許馳 劉靜紅 劉鐵利 單位:大連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放射科 大連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教務部 大連醫科大學影像系
摘要:
根據高職醫學影像技術專業電工電子技術課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針對高職生特點,從教學內容選取,教學方法、教學手段、考核方法改革等方面進行分析、總結。
關鍵詞:
高職;醫學影像技術專業;電工電子技術
電工電子技術是醫學影像技術專業一門重要的專業基礎課程,理論性和實踐性都非常強。本文針對醫學影像技術專業高職生專業和職業能力需求,根據高職生特點,以實踐、應用為主線淺談其教學改革。
1存在問題
1.1理論與實踐脫節
傳統教學中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是分開的,且過分追求教學內容的系統性與完整性,忽視了電工電子技術作為應用學科的實用價值,學生缺乏明確的學習目標,難以理解課程目的和意義,影響了教學質量提高和應用型、技能型人才培養。
1.2教學方法陳舊
教學基本上采用“教師講,學生聽”的灌輸式方法,有些教師對新的教學方法和手段不熟悉、不適應,課堂上講得過多、過細,缺乏新意,沒有留出足夠的時間供學生思考回味。此外,課后作業過多也使學生無暇思考,導致其始終處于被動狀態,無法產生學習興趣和熱情。
1.3考核方式單一,內容片面
電工電子技術課程考核采用閉卷筆試方式,主要考查學生理論知識掌握情況。這樣既不利于學生對知識的全面掌握,又不符合高職生學習特點。
2改進措施
2.1課程整合和優化
打破學科體系,改革課程設置,實施課程內容的簡約、集成與重組,體現高職教育特色。以實際應用能力培養為主線,精簡教學內容,去除理論推導、證明、驗證內容,注重技術重現和技術實現。實現做中學,弱化過深、偏難的理論,突出知識的實際應用。以適用、實用為原則,優化知識技能結構,形成與職業崗位需要相一致的教學內容。從職業崗位需要出發,將課程知識與技能有機結合起來,增加實用性和針對性,刪去與今后工作關系不大的內容。例如,很多教材大篇幅講解二極管如何形成單向導電性、三極管內部載流子的傳輸情況,然而在實踐中,只有專門從事研究的人員才可能用到這些原理,對于高職生而言,教學重點應該放在二極管、三極管的作用,如何判斷二極管正負極,三極管的標號及管腳判別鑒定,如何通過參數來選擇二極管、三極管的型號等內容上。對電子電路應強化集成電路方面內容(特別是集成電路的應用),而難度較大、求解過程復雜的例題、習題應予以刪減。
2.2加強與專業課程的對接
電工電子技術是專業基礎課,一般在大一第一學期開設。此時,學生對專業還不夠了解,授課內容既要注意與各學科專業基礎知識的銜接,又要兼顧同后續課程的聯系。教學內容應滿足各層次學生對課程深度和廣度的要求。
2.3課堂教學方法靈活多樣
高職生基礎相對薄弱,教師應根據學生實際水平,對基礎知識、基本內容和重點內容精心組織,運用多種教學方法,如比喻法、類比法、啟發質疑法、講練法、實驗演示法,使學生克服厭學心理,樹立自信心,提高學習興趣。對于理論性較強的內容,教師要耐心講解,引入各種案例,多講多練,反復強化,務必使學生掌握。
2.4充分利用現代科技,豐富教學手段
抽象的電工原理講解起來容易使學生覺得枯燥乏味且生澀難懂,如電容的充放電等,若合理巧妙地使用輔助教具,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師可以通過教學錄像、實物模型、幻燈片、投影以及生動詳盡、圖文并茂的教學課件,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開闊學生視野,進一步強化對基礎理論的掌握。為了適應目前既要減少教學時數又要增加課堂信息量的教學改革形勢,培養學生學習主動性,提高自學能力,充分利用網絡資源是有效可行的方法之一。在理論教學中引入仿真技術來提升教學質量,使理論得以驗證。比如,對于一些較抽象的內容,教師用語言不易描述,學生也難以理解,還有許多概念需要通過實驗闡述和驗證。在講授需要實驗演示的電路時,可利用事先建立的仿真電路文件進行現場演示,不但提高了教學效率,而且降低了教學難度。實驗教學中引入仿真技術,具有3個優點:(1)實驗信號存在時間過短,用常規儀器往往很難觀察到,借助仿真技術可以方便觀察;(2)將實驗任務布置給學生,讓學生先進行理論設計,然后按照設計要求進行計算機仿真設計,再到實驗室按照仿真電路裝配實際電路進行測量;(3)進行虛擬仿真實驗,根據教學內容和專業要求,聯系生產實際提出簡單的設計題目,讓學生進行理論設計,然后在計算機上完成仿真實驗,檢驗和完善自己的設計。
2.5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相結合
電工電子技術是一門基礎學科,也是一門應用學科,學生不僅要掌握必要的理論知識,還要把這些理論靈活應用于實踐。但是,學生到企業實踐的機會很少,無法了解具體工作流程。為此,教學中,每章都從最基本的應用實例出發,由實際問題入手引入相關知識和理論,由實訓引出相關概念。首先,教師提出學習內容、目的、要求及注意事項,學生自主學習,再通過自己動手來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同時訓練相關技能。這種在教師指導下,感性認識與理性認識的交互,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起到了促進作用。教學所選實訓項目應與醫學影像技術專業相關,這樣會極大地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此外,實踐教學場所應按照職業環境來布置,突出職業特點。同時,實踐教學嚴格按照生產、建設、管理、服務第一線的現場有關規定,強化學生職業技能和職業素質,促使學生形成一絲不茍、嚴格認真的工作作風。
2.6建立以能力為中心的課程考核體系
改變傳統考核方式,強調學生能力考核,實現向過程考核的轉變。學生學習效果的好壞主要取決于教學過程,與之相對應的考核也應貫穿整個教學過程。考試不再局限于單一的閉卷形式,而是采用開放靈活的方式,包括開卷考試、課程論文、口試、實際操作、調查報告、綜合考查等。不同內容采用不同考核形式,如基本理論考核采用閉卷形式;實訓技能考核采用項目任務形式,根據學生態度和操作情況,綜合評定實驗實訓成績;平時作業可以結合生產實際寫課程論文和調查報告。課程結業成績由平時成績、實驗實訓成績、期末成績(試卷)組成。為使學生全程參與,將其注意力轉移到日常學習上來,可擴大平時成績和課程測驗比例,具體為:平時成績占20%,課程測驗成績占40%,期末成績占40%。另外,改革平時測試和實驗考核記分方式,實行實質性評價,部分考核可按照A、B、C、D級評分,淡化分數,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注重考核反饋,通過反饋使學生了解自己的不足,使教師調整教學方式。
3結語
醫學影像技術專業電工電子技術課程教學改革是一項長期的工作,在以后的改革中應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真正實現做中學,快樂學習,切實減輕學生負擔,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升教學效果。
作者:袁鳳男 單位:蘇州衛生職業技術學院醫技學院
一、超聲檢查在眼外傷司法鑒定中的應用
(一)B型超聲在眼外傷司法鑒定中的應用
B型超聲對外傷所導致的玻璃體積血、玻璃體后脫離、視網膜脫離、脈絡膜脫離、視神經萎縮、視盤水腫、眶內膿腫或血腫、球壁和球內異物等可作出診斷。B型超聲是由扇形或線陣超聲波掃描無數個回聲點反射所形成的二維顯像,對眼球內組織顯影具有迅速、簡便、無侵害的獨特優勢。在正常情況下B型超聲僅顯示晶狀體后界面的蝶形強回聲,可辨別晶狀體密度的高低、晶狀體是否脫位以及是否為人工晶體。玻璃體正常為暗區,缺乏反射界面,在混濁和積血時可呈現絮狀、斑片狀或點狀回聲。對于玻璃體積血或視網膜脫離是新鮮性還是陳舊性在B型超聲下有不同的影像學改變。可對視網膜脫離與脈絡膜脫離進行鑒別。脈絡膜脫離為半球形凸向玻璃體腔膜狀隆起,膜狀光帶較厚回聲略強,可越過鋸齒緣,達赤道部球壁。而視網膜脫離光帶較細可位于后球壁任意部位并與視盤相連。B型超聲可診斷后鞏膜葡萄腫,后鞏膜葡萄腫是高度近視的病理改變,B型超聲影像上,患者的眼軸變長,后球壁呈矩形改變,在眼外傷鑒定時可作為視力損害鑒別傷病關系的有力依據。B型超聲還可以顯示視視盤水腫與視神經萎縮,視盤水腫在影像上可見視盤回聲光斑凸向玻璃體腔。視神經萎縮可見視盤回聲呈凹陷性改變。B型超聲還可應用于眼內異物的診斷,金屬、砂石、玻璃、塑料、木屑等異物在超聲的切面聲像圖顯示為回聲光點或光斑,能夠顯示眼內異物與眼球壁的關系。在B型超聲檢查中,法醫學工作者應注意的是,通常診斷報告傳遞出的信息包含兩層意思,一是檢查者所看到的動態客觀影像,二是檢查者依據自身經驗對這些動態影像所做出的主觀判斷。眼部的B型超聲檢查是基于圖像的動態觀察,B型超聲報告則為靜態的圖片以及文字性描述。在進行B型超聲檢查的過程中,后運動是否呈陽性是進行鑒別損傷部位或組織的主要依據。囑被檢查者轉動眼球后即行停止,當停止后脫離光帶仍在明顯晃動,則為后運動征陽性。后運用陽性通常為玻璃體的損傷或病理改變,為玻璃體后界膜脫離的一種影像學表現。新鮮性視網膜脫離后運動則不顯見。陳舊性視網膜脫離則有輕度的后運動征,為膜樣回聲輕度抖動。脈絡膜脫離時則無后運動征。因此,后運動征陽性是區分玻璃體后界膜脫離與視網膜脫離的關鍵。在B型超聲的形態學表現上,新鮮性玻璃體積血發生時為近后球壁的均勻回聲,而陳舊性玻璃體混濁或積血則為不均勻回聲。新鮮視網膜脫離與陳舊性視網膜脫離亦可以通過膜樣回聲的形態進行鑒別,當陳舊性視網膜脫離時,脫離光帶呈不均勻增聲,陳舊性脫離的視網膜大部分連于視盤,呈“Y”型或“T”型。當視網膜發生新鮮淺脫離時與球壁形態一致,凹面朝向玻璃體腔,新鮮性全視網膜脫離時,B型超聲顯示呈“V”型的膜樣回聲,同樣與視盤連。這些不同的影像形態學改變可以幫助法醫學工作者明確損傷組織、鑒別陳舊性及新鮮性損傷,并可根據不同的影像學改變對損傷和疾病進行鑒別,分析評判傷病關系。
(二)超聲生物顯微鏡在眼外傷司法鑒定中的應用
超聲生物顯微鏡(ultrasoundbiomicroscopy,UBM)屬于B型超聲的一種,不同之處在于UBM換能器的頻譜高,一般在40MHz以上,與B型超聲相比可獲得分辨率更高的圖像,對組織結構的觀察更詳盡,可獲得類似低倍光學顯微鏡的圖像特征,其局限性在于穿透力弱,一般的成像范圍在5mm×5mm~8mm×12mm之間,因此只能對眼前段組織進行檢查。
1.UBM在眼組織結構損傷中的檢查應用
MP??zdal等使用UBM對109眼進行實驗和統計學分析,UBM可檢查出的損傷包括晶體懸韌帶異常、房角后退、虹膜根部離斷、晶狀體異位、前房積血、周邊部脈絡膜脫離、虹膜前粘連、晶體前囊破裂、睫狀體脫離、人工晶體脫位、虹膜內血性囊腫、眼內表淺異物等,認為UBM特別在評價晶體懸韌帶狀況,房角后退,睫狀體脫離和定位微小表淺異物方面優于其他的檢查方法。
(1)睫狀體脫離與睫狀體分離
睫狀體損傷常見于嚴重的眼外傷,在瞬間的暴力作用下,眼球赤道部的被動擴張和軸向壓迫使得睫狀體與鞏膜之間分離,在UBM影像表現為,睫狀體矢狀面呈三角形與鞏膜相貼處兩者之間出現裂隙狀、條形無回聲暗區。外傷導致睫狀體損傷有兩種損傷概念,一是睫狀體脫離,二是睫狀體分離。在UBM圖像下睫狀體脫離為睫狀體與鞏膜間隙狀暗區的形成但在鞏膜突處仍相連。睫狀體分離則為縱行纖維在內的睫狀體與鞏膜間的隙狀暗區包括與鞏膜突的分離,在前房與睫狀體-脈絡膜上腔之間有異常通道的形成。睫狀體脫離與睫狀體分離區分的關鍵標志是鞏膜突,鞏膜突是UBM在眼前段結構測量中的重要標志,角膜與鞏膜間回聲由弱至強的移行區為角鞏膜緣,角鞏膜緣內側面的三角形強回聲有一突起點稱鞏膜突。睫狀體脫離損傷相對較輕,通常不形成房角漏,臨床通常給予激素、雙眼包封制動等保守治療。睫狀體分離損傷較重,可形成睫狀體分離房角漏,需手術治療。在進行UBM檢查時,顯微鏡探頭常規放置在4個位點掃查,即被檢查者眼周6點、12點、3點、9點方位分別進行掃查,當這4個位點均探及離斷口,此種損傷情況為全周睫狀體脫離,檢查者通常將報告描述為睫狀體離斷與前房相通,提示有睫狀體房角漏的存在。李橋等對30眼的眼挫傷行UBM檢查發現,全周睫狀體脫離26眼(87%)經UBM證實均存在睫狀體分離房角漏,2眼全周睫狀體脫離但無房角漏,1眼非全周睫狀體脫離但有房角漏,2眼非全周睫狀體脫離無房角漏。當睫狀體分離房角漏發生時,前房與睫狀體脈絡膜上腔相通致房水引流增加發生低眼壓,長期持續低眼壓可造成白內障、黃斑變性及眼球萎縮等視功能及眼部組織受損的并發癥。
(2)前房積血及房角后退
UBM可診斷房角后退。當眼球受到外力打擊時可導致睫狀體的縱行肌纖維與環形肌纖維撕裂分離,UBM影像顯示睫狀肌攣縮后退仍與虹膜根部相連,與鞏膜突脫離,前房角加寬變圓鈍,鞏膜突至房角隱窩的距離增大,房角變深。房角后退≥180°圓周時,常導致外傷性青光眼并合并有前房積血。前房積血在UBM下顯示為前房內有密集的高回聲點。前房積血多為虹膜血管破裂所致,微量的出血在房水中可見紅細胞,出血多時可積聚在前房形成一液平面。可導致繼發性青光眼、角膜內皮損害、角膜血染和高眼壓。前房積血在裂隙燈顯微鏡下可被觀察,但如果角膜有血染,則不能清晰了解前房內情況。
(3)晶狀體脫位及虹膜根部離斷
UBM可診斷晶狀體脫位以及虹膜根部離斷。UBM能夠觀察晶狀體脫位的程度和范圍,能清晰顯示晶狀體輕微的不全脫位,晶體懸韌帶的距離是否改變,晶狀體與虹膜、睫狀突的結構變化。虹膜根部離斷是指虹膜根部與睫狀體發生分離,UBM下可見虹膜和睫狀體、鞏膜突之間失去連接,虹膜回聲不連續可見暗回聲通道。
2.UBM在眼內異物檢查中的應用
眼球的穿通傷和破裂傷可導致眼內異物的發生。眼內異物的位置并不確定,可位于眼的任何解剖部位。當異物位于鞏膜和角膜淺表面時在裂隙燈顯微鏡下可被觀察發現,位于前房、睫狀體、晶狀體內及眼后段的異物則需借助影像學檢查來進行明確。UBM主要應用于眼前節異物的診斷,對眼前節異物的定位及細小異物的診斷獨具價值。無論金屬或碎石、塑料等非金屬異物均呈強回聲,與周圍組織界限清楚,甚至0.5mm細小異物也呈高反射,可以被發現。
二、光學相干斷層掃描在眼外傷司法鑒定中的應用
OCT可對眼前節和眼后節組織進行檢查。眼前節OCT主要是觀察眼前節的組織斷層圖像,通過角膜各層所具有的不同光學特性顯示角膜的組織學結構,如角膜屈光手術后的角膜瓣在OCT圖像下清晰可見,可對角膜屈光手術后剩余的基質床進行定量分析以及青光眼手術前后的眼前節生物測量。眼后節OCT主要用于視網膜黃斑部疾病的診斷以及青光眼神經纖維層厚度的定量與檢測。與眼外傷法醫學檢案密切相關的是眼后節OCT,可用于外傷后視網膜損傷情況的觀察。可對視網膜震蕩和視網膜挫傷進行鑒別,在眼底鏡下這兩種病理改變都是視網膜的灰白水腫,但兩種損傷的預后卻有顯著差別。視網膜挫傷在OCT圖像上顯示為神經感覺層脫離,其脫離的高度和厚度以及范圍與視力損害呈正相關,OCT圖像上視網膜挫傷的檢查結果可用于視力損害的鑒定依據。視網膜震蕩則無神經感覺層脫離的影像學改變。OCT的圖像分辨原理是根據組織結構的不同反光特性來區分不同的組織結構,目前臨床應用的OCT可以區分視網膜神經感覺層和色素上皮層以及脈絡膜,而視網膜神經感覺層之間的結構不能分辨。OCT能夠顯示視網膜增厚的高度,還可以用于監測視網膜水腫的體積從而對治療的效率進行評價,其缺點是不能像熒光素造影那樣顯示血管滲漏。中心視力的損害通常取決于黃斑區的損傷程度,OCT可觀察到黃斑區裂孔以及黃斑區增生膜形成,也可觀察到出血性色素上皮脫離、視網膜內出血、神經感覺層變薄、神經感覺層漿液性脫離、神經感覺層間水腫等。OCT可對視網膜損傷后的治療效果進行動態監測,如治療后黃斑裂孔的閉合、神經感覺層間水腫消失等。在眼外傷的法醫學檢案中,OCT檢查形成的視網膜圖像可作為判斷視網膜損傷程度、鑒別視網膜震蕩和視網膜挫傷、觀察黃斑區損傷情況以及評定外傷性視力損害的依據。
三、計算機體層成像在眼外傷司法鑒定中的應用
在眼部的影像學檢查中,計算機體層成像(computerizedtomography,CT)占據重要的地位。因眼眶內的大量脂肪組織,在CT影像上因明顯的密度差異可有良好的對比,通過骨、軟組織和脂肪的形成的自然對比圖像,可清晰顯示眼部組織結構。CT可用于診斷眶骨骨折、晶狀體損傷、前房積血、眼外肌損傷、視神經挫傷、眼內異物以及眼球破裂等眼部損傷,其中對于眶骨骨折以及眼內異物的診斷具有獨特的影像學價值。因眼部X線平片有較多的軟組織重影及其顯影的有限性,眼部CT檢查所包含的診斷信息明顯優于X線。CT是國內外研究者一致公認的眼科急診的首選影像學檢查方法,認為對于骨折的敏感性優于其他影像學方法,是診斷眶骨骨折最為精確的檢查方法。眼眶為四邊椎體形,分為眶頂、眶底、眶內和眶外四壁。眼眶的內側壁是篩骨紙板,是眼眶最為薄弱的地方,當眼球遭受鈍性外力時此處易發生骨折。眶尖部是眼外肌和視神經集中的地方,因此眶部骨折常伴隨復合傷。CT能夠用高分辨、薄層、多維切面的骨窗和軟組織窗影像來顯示框部的骨折及軟組織損傷,表現為眶壁正常的高密度連續影中斷,可見骨折線和骨折碎片,同時能顯示眶內的出血、氣腫,在眶部的爆裂性骨折通常伴隨眼外肌和視神經損傷,眼外肌的損傷會導致眼球運動功能障礙出現復視、斜視等,視神經挫傷會導致不可逆轉的視力喪失。CT掃描可清晰觀察眼外肌增粗或嵌頓,視神經的直徑、視神經有無損傷水腫。通過眼部CT檢查還可以獲得眼球是否變形、眼內容積是否改變、眼環不連續(眼球破裂)、玻璃體內積血、晶狀體脫位或密度改變(外傷性白內障)等眼部損傷的影像學證據。CT檢查可用于觀察眼前節及眼后節的異物。尤其當異物位于眼后節時,如玻璃體內、視網膜前或網膜下、脈絡膜上等需要影像學檢查進行排除和定位。即使眼前節異物已被裂隙燈顯微鏡所診斷,通常為了排除多發異物,影像學檢查也是必不可少的。CT能夠探測到的異物包括金屬、沙粒、玻璃、石塊、塑料等,這些異物在CT片上均呈高密度而獲得滿意顯示。而植物性異物木片或竹片等,密度較低容易與軟組織塊影相混淆,CT顯示缺乏特異性,當被出血和炎性滲出包繞時則更難分辨。在臨床眼內金屬異物的發生比起非金屬異物更為常見,許多金屬碎片具有毒性,如銅或鐵質碎片可引起視網膜機械性和化學性損傷,如不及時手術取出可導致失明。Antonio等在對比了超聲和磁共振的檢查方法后認為,CT是探測球內金屬異物最靈敏和首選的檢查方法。Saeed等對臨床204個病例進行回顧性調查分析后認為,CT能夠探測到X線平片所探測不到的眼內異物,即使眼內異物已經被X線平片所證實,但使用3mm或6mm的薄層CT掃描對異物精確定位是必不可少的。在眼外傷中的眼內異物存留CT是重要的檢查手段。
四、磁共振成像在眼外傷司法鑒定中的應用
磁共振成像(magneticresonanceimaging,MRI),是一種不使用放射線無輻射的臨床影像學檢查技術。MRI盡管有眼內金屬異物和起搏器的禁忌以及運動偽影的限制,但MRI對于軟組織顯影有其獨特的優越性,能夠提供CT所不能獲得的信息,已成為眼科檢查中一個重要的影像學檢查方法。在眼外傷中,眶部爆裂性骨折會導致眼外肌和視神經損傷。高分辨MRI能夠提供從腦干至眼外肌的顱神經通路的重要影像信息,包括動眼神經麻痹相關的解剖結構異常、動眼神經通路壓迫性損害和顱神經相關的麻痹,MRI還可以顯示受損眼外肌萎縮及收縮力降低的程度。在MRI檢查中視神經損傷顯示為視神經腫脹增粗呈橢圓形或球形,不同方向的迂曲、移位、受壓等改變。MRI對評價視神經撕裂、視神經鞘膜血腫、局部缺血性改變、視交叉、神經束、膝狀體、視輻射和枕葉的病理改變獨具價值。外傷導致的動眼神經麻痹在MRI圖像下與正常眼對比可見眼外肌增粗,眼球運動時眼外肌的收縮性降低。關計添等對69例外傷性視神經損傷病例,通過脂肪抑制STRI序列掃描,全部病例都被檢測出來,沒有漏診。在懷疑眼內金屬異物或眼外傷首診時,MRI檢查是被限制使用的,因磁性異物在磁場作用下會移動和發熱對眼內組織產生二次損害。當眼內有含金屬的異物而進行MRI檢查時可導致異物移動引起視網膜穿孔、脫離以及前房積血等損傷。因此,臨床檢查在未明確眼內異物的性質時,MRI是被禁止使用的。CT可以確定金屬、玻璃、砂石等大部分的眼內異物,但對于眼內的木質異物并不能獲得滿意的影像。在排除了金屬異物以及心臟起搏器的禁忌后,MRI可用于對眼內木質異物的探測。MRI可直觀顯示異物與晶體、玻璃體、睫狀體、視網膜和脈絡膜的關系,在揭示異物與眼內組織的位置關系及顯示眼內非磁性低密度異物方面優于CT。
五、醫學影像學在眼外傷司法鑒定中的應用之討論
應用于眼科學的影像學檢查技術和方法各有其優缺點。B型超聲檢查由于其方便、快捷、無創性,在臨床眼科檢查中被廣泛應用,做為眼科檢查儀器中一項較為方便實用的檢查手段,可為眼外傷司法鑒定檢案提供直觀而有價值的影像學信息,法醫學鑒定人可通過B型超聲的特征性表現,明確玻璃體積血、視網膜脫離、脈絡膜脫離、視盤水腫與視神經萎縮等常見眼部損傷,并可依據特征性表現對新鮮性與陳舊性損傷進行鑒別與判斷。但B型超聲對于眼瞼、角膜、前房等眼部淺表位置的組織結構顯影不具有優勢,因此UBM檢查可作為對B型超聲的有效補充。UBM可對眼前節組織結構進行直觀清晰的觀察,其利用高頻率超聲,達到相當于低倍顯微鏡的分辨率得到眼前節組織的清晰圖像,展現裂隙燈顯微鏡、前房角鏡及普通超聲波無法觀察到的眼前段盲區,唯一不足在于探測深度較淺,最深只能探及到晶狀體前囊,晶體懸韌帶也可顯見,而晶體的皮質與核、玻璃體則為無回聲的暗區。在眼內組織損傷的檢查中,UBM能夠探測到其他影像學方法無法呈現的睫狀體分離與脫離,明確外傷性睫狀體房角漏的形成以及房角后退,可作為眼壓降低、外傷性青光眼等繼發性眼內組織損害的客觀參照依據。在眼內異物的檢查中其優點是能夠探測眼前節的微小異物,而對于眼后節的異物探查仍需選用B超、CT、MRI等檢查作為補充,才能不至遺漏。在眼外傷的影像學檢查中,UBM應是眼前節組織結構損傷及結構間相互關系損傷的首選影像學檢查方法,但在眼球破裂傷時是被禁忌使用的。CT可應用于眼外傷首次急診中,用于診斷眶骨骨折、晶狀體損傷、前房積血、眼外肌損傷、視神經挫傷、眼內異物以及眼球破裂等眼部損傷,可獲得常見眼部骨與軟組織損傷的影像學證據。新近應用于臨床的3DFLAIR序列使用了1mm薄層切面,可得到整個腦部包括視覺通路的高質量多維2D重建圖像。由于眶骨在CT影像的密度高,在骨質和各裂孔之間反差大,對于眶骨骨折的診斷具有獨特的影像學價值,可清晰顯示骨折線及骨折碎片。可顯示眼外肌4條直肌影像,以及晶狀體脫位、外傷性白內障、眼環不連續眼球破裂等影像學證據,并可明確大部分的眼內異物存留,但對于視網膜及脈絡膜脫離只表現為后球壁的增厚。MRI檢查對于眼部軟組織的分辨率優于CT,對于視神經及眼部軟組織顯像具有優勢,可提供眼外肌損傷、視神經損傷、動眼神經麻痹相關的解剖結構異常的重要影像學信息,可檢查出CT不能獲得滿意影像的木質異物,與CT檢查形成互補優勢。眼是人體重要的視覺器官,由于其組織結構的特殊性以及生理活動的復雜性,應用在眼科學中的各種檢查手段種類繁多,更新較快,是各種先進科學技術應用最多的學科領域。現代科學技術的進步推動了醫學技術的發展,高效、安全、非侵入性、分辨率高、從宏觀趨向微觀是各種眼科檢查儀器的發展趨勢。應用于眼外傷的各種影像學檢查可為司法鑒定提供客觀的眼部組織損傷信息,各種儀器檢查設備都具有獨特的優勢和缺陷,通常是綜合性運用,對于法醫學檢案證據的獲得具有重要的意義。對于進行眼外傷司法鑒定的法醫學工作者來說,應能夠掌握各種檢查儀器的特點和適用范圍,根據不同類型的損傷選擇進行有價值的影像學檢查,能夠熟練分析所獲得的各種影像學資料,進行綜合分析評判,使得鑒定意見的形成具有科學性、客觀性和權威性,減少爭議。
作者:寧娟 單位:華東政法大學司法鑒定中心2012級司法鑒定專業
1嚴把住院醫師入選關
凡在我院接受規范化培訓的醫學影像學住院醫師,都必須通過入選考試。雖然住院醫師以應屆本科生或碩士生、博士生為主,缺乏臨床工作經驗,但基本理論和操作應該有所掌握。進行入選考試一方面有助于選拔優秀住院醫師,另一方面有助于摸清住院醫師的基礎,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住院醫師要想在2~3年時間內輪轉完所有二級科室,并達到一定專業水準,其自身素質十分重要。此外,進修醫師將承擔一半以上的臨床一線工作,其質量直接關系到醫療服務水平。選拔基礎較好的住院醫師是提高培訓質量的第一步。
2做好住院醫師崗前培訓工作
所有入選的住院醫師在入科接受培訓前,都要先進行崗前培訓。對于住院醫師來說,一旦入科,就意味著從學生到醫生身份的轉變,必須盡快熟知科室相關工作流程、醫院各項規章制度及醫療相關法律、法規等;同時要了解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的內容和要求,盡早明確培訓目的、流程、考核方法及相關政策、法規,做到學習目標明確、方法得當。
2.1了解學習目的和特點
入科后,首先要了解住院醫師的基本概況,包括年齡、畢業院校、工作經歷、主要工作及興趣方向,同時要了解其學習目的。由于住院醫師本人及所在醫院的要求不同,其輪轉目的也各不相同:(1)已有接收醫院和接收科室的住院醫師,學習目的性較強,除了學習階段考核所必須的各種理論知識和技能外,主要對即將從事的專業表現出極大的興趣,以便輪轉結束后能夠快速適應工作;(2)目前尚無接收醫院和接收科室的住院醫師,學習積極性較高,對各方面知識都比較感興趣;(3)少數住院醫師學習目標不明確,學習積極性不高,需要督促。
2.2考查基礎理論知識
除了入選考試外,住院醫師在崗前培訓期間還要進行醫學影像學專業知識及相關臨床醫學基本理論知識測評,以試卷或口頭提問等方式進行,目的是了解其基礎理論知識掌握情況,然后根據測試結果制訂相應培訓計劃,既要“查漏補缺”,使大多數住院醫師知識結構得到鞏固和提升,又要避免“拔苗助長”,使某些基礎相對薄弱的住院醫師接受困難。因此,培訓計劃既要有共性,所有規定的二級科室都要輪轉完,同時又要根據每位住院醫師的特點,在不影響整體輪轉計劃的前提下,適當調整輪轉科室的先后順序,相對增加某一學科的輪轉時間及學習難度。
2.3考查臨床實際工作能力
選擇臨床常見病例、多發病例讓住院醫師進行實際診斷分析,考查其對不同影像診斷技術的認識程度、圖像存儲和傳輸系統應用的熟練情況、病例診斷分析能力及影像診斷報告書寫是否規范等方面的情況。通過考查,可以初步了解住院醫師是否具備一定的臨床經驗和基本操作技能。對于基礎較好、有一定臨床工作經驗的住院醫師,要求其在完成基本專業知識培訓和臨床工作能力培養的同時,增加一些新知識及新技術的學習;而對基礎較差、缺乏臨床工作經驗的住院醫師,則著重對其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進行培訓。
3實行共性與個性兼顧的培訓方案
住院醫師學歷不同、基礎不同,興趣和發展方向也不盡相同,這就要求規范化培訓既要顧全大局,按計劃要求輪轉完相應科室,同時又要兼顧每位住院醫師的特點。為此,科室進行了一系列探索和嘗試。
3.1引入導師機制
為提高住院醫師培訓質量,科室借用研究生培養模式,為每位住院醫師安排一位導師,選擇業務水平高且有帶教經驗的副高以上職稱的高年資醫師擔任,并由其負責制定住院醫師個性化培訓方案。根據住院醫師的要求,導師可以有針對性地安排住院醫師的學習。同時,為保證教學質量,科室還設定了如教學講課次數、簽片數量和疑難病例會診次數等量化指標來考核導師。每期住院醫師輪轉結束時,還要通過量化表為各導師及帶教教師打分,作為其年終評優指標之一。對于考評分數較低的導師和帶教教師要限期改正,對屢教不改者,則采取撤銷其帶教資格,并在科室教學會議上予以通報批評等懲罰措施。
3.2實施案例教學
住院醫師輪轉是為了更系統地學習,尤其要在基本理論、基本技術以及科研和教學等方面進行系統的培訓與學習。案例教學法采用對話式、討論式、啟發式等教學方法,引導學生對實例中出現的各種問題進行深入思考、探討,從而培養學生分析與解決問題的能力。我院案例教學是住院醫師在導師指導下,選取典型病例,利用每日晨讀時間展示患者病史及影像資料,并進行病例分析,最終通過討論、整合做出確定診斷。住院醫師通過上述病例分析過程,實現了從理論到實踐、從實踐到理論的提升,也增加了向其他住院醫師學習的機會,提高處理實際問題的能力。案例教學將理論知識與臨床實踐緊密結合,充分調動了住院醫師的主觀能動性,提高其邏輯思維能力,拓展診斷與鑒別診斷視野,加深對影像學知識的理解。
3.3實施混合培養
混合培養就是將住院醫師與在讀碩士、博士研究生安排在一起工作和學習。由于研究生科研和教學意識較強,英語水平較高,對住院醫師科研和教學意識及能力的提升有促進作用。另外,在導師指導下,住院醫師要搜集相關臨床資料,查找文獻,制作教學幻燈片,積極參與全科病例討論,并進行小范圍的繼續教育授課。通過上述培養,住院醫師在輪轉結束時都會具備一定的科研和教學能力,為其今后的工作打下堅實基礎。
3.4加強信息及學術交流
科室配備了放射科信息儲存和調用系統及PACS系統,可供住院醫師根據自身興趣隨時在網上調閱近6年間所有影像報告及圖像資料(包括X線、CT、MR、DSA、超聲、核醫學圖像以及病理圖片等)。同時配備嘉禾電子病歷系統,可供住院醫師隨時查閱住院患者的既往或現病史、住院病程、手術記錄以及各種檢查、檢驗報告,可隨時掌握病情,進行綜合分析。我院圖書館以及首都醫科大學圖書館均為住院醫師開放,提供中、外文學術性全文電子期刊及電子圖書、紙質版醫學圖書、國內外醫學雜志,可供住院醫師檢索、下載和閱讀。除此之外,為加強學術交流,科室每周安排一次醫療或科研學術講座,講座內容可根據住院醫師的要求和興趣進行調整。每日晨讀時間,組織住院醫師結合典型病例進行診斷和鑒別診斷以及相關基礎知識培訓。每周四定期舉行手術核對,給住院醫師提供更多影像與病理相結合的學習機會。同時,科室還提供各種信息及便利條件,鼓勵住院醫師參加醫院相關科室、其他醫院影像科或學會舉辦的各種學術講座或疑難病例討論會。
3.5專業與人文素養并重
住院醫師通過對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及技能的學習和掌握,專業素養得到提升,達到“業有所進”的目的。同時,住院醫師自身職業素養也很重要。因此,在提高住院醫師業務技術的同時,應加強對其醫德醫風和人文素養的培養。指導教師要言傳身教,以良好的職業道德、高度的責任感和使命感、高尚的人格魅力去吸引、影響及教導住院醫師,使其醫德醫風、工作方式、診斷思維乃至行為舉止等在潛移默化中得到提升。
3.6建立考核及獎勵制度
在住院醫師培訓期間及培訓結束時,由科室主任及各專業組組長組成考核小組,對住院醫師培訓的全程表現、基礎理論、基本技能、服務態度、醫德醫風等方面進行綜合考核。這次考核要比入科考核嚴格,涉及的內容和知識面更為廣泛,考核合格者才能輪轉下一個科室,并允許其參加北京市住院醫師統一考試;對輪轉期間工作學習表現突出的先進個人予以獎勵,并頒發榮譽證書,對其中特別優秀者可以推薦其攻讀碩士研究生。出科考核的目的,一方面是考評住院醫師的學習效果,督促其認真學習;另一方面也是對導師的教學成果進行客觀評價,為今后的培訓工作積累經驗。這一制度的實施,對提高住院醫師培訓質量、保證醫院醫療質量和安全、提供優質服務起到了積極作用。上述多種方式為住院醫師的學習提供了便利,使其能夠較快地對本專業基礎理論知識和學科前沿有較為系統的掌握,專業理論水平在短期內有較大幅度的提高。住院醫師學習結束回到原單位工作時,我院會與其單位或本人保持長期聯系,通過遠程會診、學術交流等機制,建立長期合作關系,解決其后顧之憂。
4結語
總之,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是大型綜合性醫院臨床教學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上述實踐與探索不僅提高了醫學影像學住院醫師的工作質量,也提高了影像科帶教教師的知識水平,提升了醫院的影響力,從而吸引更多的住院醫師來我院進行輪轉學習。
作者:薛艷萍 蔣濤 顧華 王雙坤 單位: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朝陽醫院
1學習目標分析
(1)學生理解并掌握醫學影像信息系統(PACS)的概念、功能、分類,學習完畢后能夠口述并寫出來,教師課堂抽查。(2)學生了解并熟悉醫學影像信息系統工作流程,學習完畢后能夠口述并畫出工作流程圖,教師課堂抽查。(3)學生能夠區分PACS與HIS/RIS之間的關系,教師課堂抽查。(4)學生能夠熟練操作醫學影像信息系統,通過演示來判斷是否達到目標。
2學生特征分析
(1)中職醫學影像專業學制為3年,該部分內容安排在二年級第二學期學習。通過學習該部分內容,學生能夠提前熟悉醫院信息化環境,較快進入實習角色。(2)該專業學生大部分住校,每人都有智能手機,班級建有QQ群,可隨時上網學習;學校機房也提供上網學習條件;教室安裝有多媒體教學設備(投影儀、電腦),學生在課余時間或自習時可進行自主學習。(3)學生前期已學習了WindowsXp操作系統Office辦公軟件(Word\Excel\Powerpoint)。(4)中職生普遍輕理論、重實踐,對計算機課感興趣,喜歡動手操作。但缺乏自主學習能力、自控力差,很少提出問題、主動學習,應采取有效教學策略和激勵措施。
3課前任務設計
3.1設計思想
(1)運用翻轉課堂整體教學設計思想,將課前任務與課上活動相聯系,形成性評價與總結性評價相結合,遵循“努力>正確、質量>數量”原則,例如,學生完成任務4,可免除本次理論測驗。(2)課前任務設計遵循教學問題設計原則,例如,角色扮演、生活實例。(3)課堂任務設計遵循小組活動設計原則、及時檢測與反饋原則及課堂活動高度結構化原則。
3.2教師提供資源
(1)文字版校本教材《醫學信息技術》P154~156:崗位對接篇———項目5“醫學影像信息系統”,附醫學影像信息系統工作流程圖。(2)電子版校本教材《醫學信息技術》P154~156:崗位對接篇———項目5“醫學影像信息系統”,附醫學影像信息系統工作流程圖(電子版可通過班級QQ群或網盤下載)。(3)電子版PACS(醫學影像信息系統)操作說明書,里面有詳細的系統操作步驟。(4)教學視頻“PACS工作流程”。(5)拓展資源:以PACS為關鍵詞檢索相關視頻信息。
3.3學生任務
對任務完成情況進行評分并計入平時考核成績,滿分10分。(1)學習文字版或電子版校本教材,掌握醫學影像信息系統的概念、功能和分類,口述并寫出來。評價方式:教師課堂抽查,小組評分,1分。(2)認真閱讀PACS操作說明書,為課上系統操作做準備。評價方式:課堂個人測驗,4分。(3)觀看“PACS工作流程”視頻,口述并畫出工作流程圖。評價方式:教師抽查,小組評分,重點考查學生表達是否清晰、合乎邏輯,2分。(4)對照工作流程圖,以患者身份到醫院體驗,按照自己的理解畫出(或敘述)工作流程,并找出與教材所示工作流程的區別。評價方式:此任務為附加題,完成者可免于理論測驗。(5)簡述PACS與HIS/RIS的關系。評價方式:教師抽查,小組評分,1分。(6)以PACS為關鍵詞,上網檢索相關視頻和信息,了解醫學影像信息系統的現狀及發展趨勢,寫出至少3個有用內容的標題并附鏈接地址,提前兩天通過QQ反饋給教師。評價方式:教師評分,2分。
4課上任務設計
(1)內容熱身(10分鐘):教師檢查任務6完成情況,并展示好的收集案例(學生介紹展示),給出學生評分,總分2分。(2)任務檢查(20分鐘):教師隨機抽查小組長任務1~5完成情況,小組長檢查各組成員任務1~5完成情況。分項評分,總分4分。(3)及時教學(5分鐘):教師評價學生任務1~5完成情況,對難點和不易理解的地方進行講解、說明(70%以上學生不理解的知識點統一講解,否則以小組討論或個人查找資料的途徑解決)。(4)個人測驗(10分鐘):教師針對課前學習內容指定小組出題(選擇、判斷、填空共12題,每組出兩題)并批改,鞏固學生課前學習成果。該活動不計分。(5)及時教學(5分鐘):根據測驗情況,教師將集中性(70%以上學生反映)問題、錯題再次講解。(6)個人測驗與小組討論(35分鐘):結合任務2要求學生獨立完成PACS的預約登記操作、患者列表界面操作、影像處理界面操作、圖像接受操作、打印模板設計操作、查詢統計操作等操作任務。個人自評與組員互評相結合,總分4分。(7)歸納總結(5分鐘):教師巡視、觀察學生任務完成情況,通過演示解決學生操作中遇到的問題(70%以上學生存在的問題),并進行概括總結。(8)機動時間(10分鐘):用于處理課堂上臨時出現的問題,如學生展示超時或小組活動延時等。(9)說明:該班級共32名學生,共分為6組(采取自由組合,教師協作分配),小組長由組員選舉產生。
5教學設計反思
這是一堂理實一體化崗位對接翻轉課,理論是學習的基礎,技能操作是學習的目標。由于學生缺少社會經驗,對醫院工作環境認知度低,利用視頻講解PACS工作流程,將抽象知識變為具象知識,便于學生理解。另外,以案例和角色扮演方式,讓學生以患者身份體驗崗位工作流程,使學生能很快熟悉醫院信息化環境,為學生熟練操作PACS做準備;以PACS為檢索詞檢索相關視頻和信息,有助于了解該領域發展趨勢和醫院信息化水平,對于提高學生專業知識水平也有所幫助。
作者:李新宇 單位:長治衛生學校
1優化人才培養方案,構建應用型人才培養的教學體系
1.1構建“四個教育平臺”,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及臨床綜合能力
以公共基礎課為基礎構建大學通識教育基礎平臺;以基礎醫學課程、基礎醫學實驗教學中心為基礎構建基礎醫學教育平臺;以臨床醫學課程及“標準化病人模擬實訓室、臨床技能實驗教學中心”、見習、實習等為基礎構建臨床醫學教育平臺;以醫學影像專業課程、醫學影像數字化仿真實驗教學中心、PACS實驗室、電子閱片室和附屬醫院影像科室為基礎構建醫學影像學專業教育平臺。通過上述“四個教育平臺”,加強學生醫學人文、職業情感、心理健康教育及基礎醫學的實踐訓練、臨床技能訓練及專業技能訓練,不斷提高學生綜合能力。
1.2拓寬專業基礎,強調臨床與影像并重
優化課程結構,專業課教學形成以影像診斷學為核心的8門專業課程體系;加強形態學基礎課程教學,使系統解剖學、組織胚胎學、病理學等形態學課程教學時數與臨床醫學專業同步,內科學、外科學教學課時與臨床醫學專業并重,將斷層解剖與影像解剖學合并為一門課程,增加了圖像處理、放射防護學等選修課程,拓寬了培養口徑。
1.3采用3+0.5+1.5培養模式,加強學生的綜合分析能力
即第一階段:三年基礎學習(學習公共基礎、醫學基礎、臨床醫學等課程);第二階段:半年臨床科室輪轉實習(進行內、外、婦、兒等科室實習);第三階段:一年半影像專業學習(其中半年學習專業核心課程,半年進行醫院影像科室實習,半年在數字化仿真實驗教學中心進行綜合閱片能力培養及科研能力訓練),學習內外婦兒等臨床醫學課程后,即到醫院進行為期一個學期的臨床實習,實習后再學習影像診斷學等專業課程,然后再進行一個學期的影像專業實習。這樣使得學生在學習影像診斷專業課程時,能夠結合臨床醫學的理論與病例等問題聽講,有利于學生綜合能力的提高。
2形成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實施學習、實踐、探索相結合的應用型人才培養教學模式
2.1改革教學內容,促進課程知識體系的更新及相關知識的交叉和融合
醫學影像學與基礎醫學中的解剖學、病理學、內科學、外科學等多門學科均有密切的聯系,是聯系基礎醫學與臨床醫學之間重要的橋梁學科之一。因此專業教學過程中加大教學改革力度,通過PACS系統調閱所有影像、臨床病歷、病理圖像等資料,將影像診斷理論知識與實踐融會貫通;通過見習、實習的讀寫片訓練及臨床病例讀片討論等形式,培養學生獨立思考、靈活運用理論知識去認識、觀察、分析問題和解決綜合問題的能力,提高學生臨床適應能力和職業素質。使放射診斷學與CT、MR診斷學課程融會貫通,按系統講授,避免教學內容的重復,注重傳授專業理論基礎,講授新技術、新進展,實現學生在網上自主學習,突出對學生基本技能、臨床思維能力、科研能力的培養。教師通過臨床實例及案例討論,言傳身教、教書育人,寓醫德于教學之中。
2.2改革教學方法,提高學生的閱片能力及影像學診斷與鑒別能力
靈活運用啟發式、以系統、疾病、問題為中心及病例討論等多種教學方法,因材施教,培養學生的獨立閱片能力,訓練學生熟練運用臨床思維方法,使學生掌握人體各系統的影像學解剖及常見病的影像診斷與鑒別診斷。
2.3改革教學手段,提供豐富的教學資源
建成了數字化影像仿真實驗中心網站,包括實踐操作指南、教案與課件、影像試題、影像診斷學仿真課件、視聽教具(如人體斷層標本、病理標本、手術錄像、各種影像檢查錄像和電影)等資源,完善更新“醫學影像學電子教學片庫和試題庫”,構建網絡化、多媒體化新型影像學見習、實習教學模式,形成了網絡化的醫學影像教學和管理平臺,使學生可以通過醫學影像學電子教學片庫和試題庫及醫學影像學電子閱片室進行專業技能訓練和考核。
3加強實踐教學改革,構建集知識、能力、素質培養于一體的實踐教學體系
3.1加強專業實驗室建設
建成PACS實驗室,實現了與附屬醫院進行無縫對接,能夠實時、安全、有效地將附屬醫院CT、MR、DR、DSA等設備所產生的數字化圖像信息同步傳輸到PACS實驗室,使學生能實時調閱典型病例的影像和檢查報告,形成了一個開放、仿真和資源共享的教學環境,有效提高了學生的影像診斷能力,實現影像資源的最大化利用,加強臨床資源向教學資源的轉化。更新和豐富醫學影像資源庫和試題庫,建立涵蓋醫學影像原理及全身各大系統、病種齊全、內容表達形式多樣、功能強大的醫學影像網絡資源庫,便于學生隨時在網上學習。
3.2加強校內外實踐基地建設
加大實驗室開放力度,做到時間、空間、內容的全面開放,建立了師生互動平臺。實施“三早”教育,開放附屬醫院影像醫療工作現場,實行專業基礎課前先到臨床見習的培養模式,讓學生身臨其境在醫療實踐中學習,將臨床問題滲透到基礎教學中,強化實訓氛圍,開辟了省內外十余家三甲醫院作為學生的實習基地。
3.3加大實踐技能訓練和考核比重
教學中所有專業課程理論授課與課間見習課時分配為1∶1,理論授課與見習全部由富有經驗的臨床副教授以上教師講授并帶教;畢業考試實行理論考試加實踐技能考核的全方位考核模式,畢業專業課考試實行理論成績與讀片成績的分值分配為1∶1的考核模式。總之,結合學校辦學指導思想與定位實際,通過改革醫學影像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培養的學生基礎扎實,自主學習能力、終身學習能力、綜合素質全面提高,在首屆“萬東杯”全國醫學影像學專業大學生實踐技能大賽中獲得了團體三等獎、個人三等獎,學生就業率連續三年在95%以上。
作者:張淑麗 張曉杰 錢麗麗 楊顛 劉慧臨 單位:齊齊哈爾醫學院醫學技術學院 齊齊哈爾醫學院
本文作者:呂秀玲 平學軍 單位:寧夏醫科大學總醫院放射科
隨著近為適應社會對影像專業人才隊伍的發展要求,提高教師隊伍素質,優化師資隊伍建設和教學水平建設,以國際醫學教育基本標準為依據、以培養高素質創新型影像醫學人才為根本、以本專業中已招收的學生教育為契機,改革現行影像醫學教育體系、課程設置、教學內容以及教學方式等,探索一套符合國際發展趨勢、適合中國國情,能夠滿足本地區醫學影像人才的培養要求,實現教學內容的現代化和國際化,全面提高醫學影像學專業教學質量。培養出基礎理論扎實、動手操作能力強、綜合素質好的高層次的應用型影像醫學專門人才,提升本專業的教學水平。
課程特色
在影像專業各課程體系有機整合的基礎上,教學隊伍中所有教師對課程教學內容進行大力改革,修訂影像學專業教學大綱和考試大綱,剔去各課程間的重復和老化內容,強化各課程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技能;增加新知識、新技能和新進展;逐步推行雙語教學,定期開展雙語教學公開示范課。根據學生培養目標的調整,通過認真調研對影像專業的培養計劃、課程課時設置進行有效合理的調整。通過調整增加實踐教學的課時數,改革教學模式,將進一步加大影像學實踐教學的力度,以利于提高影像實踐教學的效果。在系部領導下組織優勢教學資源力爭取得校級精品課程,構建以區級、校級、院級精品課程為主體的優質專業課程群,注重課程建設的基礎性工作,重點建設影像學專業校級精品課程2~3門。大力推進專業課程教學方法與教學手段,積極推行“小組合作性學習”“、參與型”“、角色扮演”等形式,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注重學生實踐能力與綜合素質的培養,增強學生自我學習、自我管理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
教學團隊精神在創新性改革措施、實驗教學或實踐性教學改革中發揮的作用
醫學影像學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1],近幾年來,醫學影像學教學模式改革與醫學生實際應用能力的培養,有不少新問題急待解決[2,3]。本系部所有教師在教學中注重學生互動,設立模擬講堂,鼓勵學生站上講臺進行講課,培養學生的綜合學習能力。在教學活動中,運用多媒體教學、問題啟發式教學及討論式教學以及PBL教學等多種教學方法相結合來組織教學,增強和學生的互動,將大課講授、影像實驗室專題討論等教學方法有機地結合起來。強調以病例為先導、以問題為基礎、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導向的教學,有助于學生批判思維、主動思維的形成[4]。在教學過程中,將理論和實驗的教學內容全部融合在多媒體課件和大量的影像圖片里,讓學生每接受一個理論知識點后,提問題、學生討論與自學、回答教師提出的問題,最后由教師歸納總結進行啟發式教學。
在講授理論知識之余,向學生展示大量數字教學圖片,給學生自由思考、分析、討論的空間,教師集中講解和補充的教學形式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最終由授課教師分析總結,對所講內容使學生不僅將理論和實際相結合,又使所學理論得到良好鞏固。激發、吸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體現出放射診斷學教學的科學性、啟發性、先進性和適用性的教學特色。獲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培養了學生自我獲取知識、分析和解決問題等多方面能力,受到了學生的歡迎。實踐性教學是人才培養的重要環節。加強學生實踐技能培養,做到放手不放眼,醫學影像教學的目的是培養學生具備合理選擇應用各種影像學方法的能力[5]。
探索推進實踐教學改革的方法,進一步明確實踐教學改革的指導思想,完善實踐教學體系,加強實踐教學的改革與創新,需要構建獨立的實踐教學體系,整合實驗教學內容、改革實踐教學模式,加強實踐教學管理體制,建立科學合理的實踐教學評估體系和實踐教學質量保障體系。以影像學實驗室為依托,充分利用寧夏醫科大學總醫院數字信息平臺,大力加強數字化實驗教學條件建設。開展數字化實驗教學和虛擬性實驗教學的研究,促進教學手段的現代化。聯合教學管理、教學質量監控部門跟蹤觀察教學效果。協調相關部門及時調整解決教學工作中存在的問題,提出改進意見。在實踐教學中,教師隊伍經過不斷地總結經驗,逐步完善在校生、實習生、研究生教學(專人管理、每日讀片、專題講座、病例討論、出科考試、實習結束考試、研究生讀書報告會等),使學生的工作能力大大提高,從而提高就業率。
團隊今后的建設計劃
基本任務和目標:以鄧小平的現代教育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壯大影像學學術梯隊,優化物質條件,提高影像學學科帶頭人的學術水平,培養和壯大人才隊伍,形成高層次的專門人才隊伍,優化人才梯隊;加強國內外學術交流與合作,逐步建設成開放型的教學、科研基地,加強原有自治區級重點學科專業的建設,發展影像學其他專業的建設,使部分專業具有自治區級和學院級重點學科水平。完善影像學碩士學位點建設工作,爭取達到博士學位授予點的條件。
學術隊伍建設:充實隊伍、優化結構、提高素質,繼續加強影像學學科學術隊伍建設,成為一支具有專業結構、年齡結構和職稱結構合理,團結協作,學術協作,學術思想端正、活躍的學術隊伍,并能持續不斷地進行較高水平的教學和科研工作,積極培養中青年教師,增強師資力量,做好教師梯隊建設;加強影像學碩士點導師隊伍建設,有效實行動態管理,及時充實導師隊伍,確保隊伍質量。
學科研究方向及科研立項:充分發揮我院及醫科大學的資源優勢,提高資源使用效益,為教師教學工作創造有利的條件,鼓勵、引導教師積極申報各類各級教學科研項目,開展教學科研,并立足于國內外發展現狀,開展影像學專業建設研究與評估工作,加強國內外學術交流與合作,逐步建設成開放型科研基地,加強原有學科研究方向的發展,發展有針對性的研究方向,使專業的一些研究項目具有較高的水平。
影像學碩士點導師隊伍建設:嚴格堅持遴選制度,有效實行動態管理,及時充實導師隊伍,確保隊伍質量。為了實現跨越式發展,進行影像學專業博士點申報工作。人才培養的發展目標和措施:①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培養與國際標準接軌的高素質創新型醫學人才為根本,緊跟醫學影像學發展前沿,提高教師人員學歷層次。鼓勵青年教師積極報考碩士、博士研究生,提高教師隊伍的學歷層次;要對青年教師組織專人對其進行指導,提高他們的科研、教學能力;培養他們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②加強梯隊建設,積極選拔培養中青年學術帶頭人,為學科建設奠定高素質、高層次的人才基礎。③加大對外交流工作,加強交流,學習和引進國內外其他同類學科的經驗。請外院及外地專家來院講學,派中、低、高年資教師參加國際、國內、區內外各種學術交流,以期了解各相關專業最新科研動態和最新技術,打造高素質、高專業技能的醫學影像專業人才。#p#分頁標題#e#
修訂影像專業學生畢業實習計劃,調整實習內容;加強實習管理,提高實習效果。根據培養目標及培養計劃的調整,對影像專業學生的畢業實習計劃進行修訂,在加強學生基本技能培養的基礎上,增加新型影像技術的實習內容,擴展學生的知識面,并在實習過程中注重學生醫學職業道德教育、語言表達能力、溝通能力、講課能力的培養。進一步建立健全各類實習管理制度,如實習學生的帶教制度、實習輪崗交接及小結制度、實習學生的請假制度、實習學生自講自習制度、對實習學生的教師小講課制度等,進一步規范實習管理。鞏固現有的影像專業實習基地,聯合相關部門對現有實習基地的教學條件、師資情況及教學能力進行調研。協助非直屬教學基地規范實習管理,更好地落實并完成實習計劃。必要時可為教學基地醫院進行師資培養,提供課件、教學圖庫等教學資料,協助各實習基地提高教學質量。
建立教學工作目標責任制。要進一步強化教學工作與教學質量的責任意識,各級領導要高度重視教學工作,親自抓教學質量,進行教學工作目標評估。教師是課堂教學質量的第一責任人,加強教師的質量教育,強化質量意識,開展教師教學的工作考核制度,促進教學質量提高。嚴格實施“核心教學工作量”制度,堅持教授上講臺。把教授、副教授及相應高級職務的教師講授本科課程作為上崗聘任的必要條件,以確保授課質量。立全方位、全過程的教學質量監控體系。在校、院、系三級管理的模式下,充分發揮影像系的管理職能,堅持從嚴治教,精心組織教學,強化過程監管和質量控制。嚴格執行學校各項教學管理制度,從理論教學、實踐教學、教學考核等各個環節貫徹執行學校質量標準。并結合我院實際,制定相關的教學管理制度,建立學生評教,教師評學,同行評價,專家聽課等教學質量評價監控體系。
第一階段為實習檢查等待區患者的準備工作,安排實習時間為1周
1.接診、登記、預約、排程并發放鞋套:掌握HIS系統預約、排程的操作步驟。
2.患者檢查前的準備:磁共振檢查是一項非常特殊的檢查,需掌握并嚴格執行磁共振檢查的適應癥、禁忌癥,杜絕一切鐵磁性物件進入掃描間,這是保障醫療安全最重要、最關鍵的一點。(1)首先詢問患者是否佩戴心臟起搏器、支架,身體是否有鋼板等金屬內固定材料,佩戴心臟起搏器的患者絕對不能接受磁共振檢查;(2)按照患者身體從上到下的順序檢查:義齒、首飾、手表、手機、鑰匙、打火機、身份證、磁卡、腰帶、胰島素泵、電極、假肢、膏藥及各類針。告知患者及家屬將隨身攜帶的檢查禁忌癥中的所有部件取下;(3)協助將輪椅、病床上的患者轉移至磁共振室專用無磁檢查床,杜絕輪椅、病床、氧氣瓶進入掃描間;(4)用金屬探測器檢查無報警聲方可允許患者及家屬進入檢查等待區。
第二階段為實習掃描間患者的準備工作,安排實習時間為1周
1.放置線圈。(1)掌握顱腦、四肢關節、脊柱、腹部、盆腔等常規檢查部位所需要的線圈,根據檢查部位選擇合適的線圈,選擇原則是形狀及大小合適、最大可能地接近檢查部位、患者舒適;(2)磁共振線圈是精密部件,要輕拿輕放,注意保護插頭不要摔碰,注意連線不要卷折;(3)再次確定患者及家屬無隨身攜帶禁忌物品(尤其是心臟起搏器),將患者帶入掃描間。
2.擺位:協助患者躺在檢查床上,將檢查部位放置在線圈中間,雙手放在身體兩側(不要交叉),系上安全帶。3.定位。(1)掌握顱腦、四肢關節、脊柱、腹部、盆腔等常規檢查部位的中心,把定位線定在檢查部位的中心;(2)告知患者檢查過程大約需要的時間、檢查過程中會有噪音、檢查過程中要保持不動、醫務人員會在檢查結束協助其下床;(3)為患者佩戴耳塞或耳機,將患者送入磁體中心,關閉掃描間大門。4.檢查結束協助患者下床,關閉掃描間大門。在與患者的整個接觸過程中,要耐心、熱情和細心,患者上、下床時要囑患者小心墜床,患者行走過程中要囑患者小心滑倒,防止患者墜床、滑倒等不良事件的發生,以確保保障醫療安全。
第三階段為操作間學習磁共振成像設備的操作,安排實習時間為2周。
目前國際、國內各大醫院應用的磁共振設備主要是由美國GE公司、德國Simens公司和荷蘭Philips公司生產,設備場強多為超導型1.5T和3.0T。
1.熟悉磁共振成像序列的原理及其臨床應用。目前三大磁共振生產商開發的已經成熟應用于臨床的成像序列主要有自旋回波序列和梯度回波序列。因為涉及到專利問題,各大磁共振設備生產商對序列的命名是不一樣的,但基本原理是一樣的。這部分內容在校期間開設的《醫學影像檢查技術學》和《醫學影像檢查設備學》已經講授過,實習的內容主要是各序列的臨床應用,能夠正確選擇應用合適的成像序列來顯示病變,這是獲得優秀的、能滿足診斷要求的圖像以及能正確診斷疾病的前提。
2.熟悉醫院應用的磁共振設備的操作:同樣因為專利問題,目前美國GE公司、德國Simens公司和荷蘭Philips公司生產的磁共振成像設備的操作界面差別是非常大的。因為每個部位磁共振檢查的時間平均大約為10分鐘,在整個檢查過程中患者要保持不動,所以要熟悉檢查操作界面,保證以最短的時間獲得最佳的圖像來完成檢查:(1)RIS系統調入患者信息,通過對講機與患者核對患者姓名、性別、年齡及檢查部位,以防檢查患者及檢查部位錯誤等不良事件的發生;(2)選擇成像序列和成像斷面方向:科室將每個部位檢查常規應用的序列已經存放在各個文件夾中,拖動常規序列至檢查界面中開始檢查。但是在檢查過程中,我們要根據前面已經檢查完成序列的圖像隨時做適當的調整,實現檢查個體化,以獲得最佳的圖像質量;(3)打印膠片:調節已經獲取圖像的黑白、對比,合理排班后打印膠片。
第四階段為閱片室學習規范書寫診斷報告,做出正確的磁共振診斷。
對于一名磁共振影像診斷實習醫師來講,學習規范的書寫診斷報告是最重要的環節,安排實習時間為3個月。
1.掌握醫院PACS報告系統的應用,包括患者的調入、圖像的調閱和處理、報告模板的選擇及建立、報告的書寫、暫存及申請審核按鈕;這部分內容可以安排在第一周,學生在已經熟悉報告書寫的學生旁邊觀看、學習,同時完成報告與膠片的裝袋工作。
2.掌握顱腦、四肢關節、脊柱、腹部、盆腔等常規檢查部位的磁共振報告書寫規范。在診斷報告學習階段,帶教教師結合PACS系統及PBL教學法來完成[3~6]。(1)填寫檢查部位、檢查方式、檢查序列及斷面位置;(2)書寫病變的MR影像表現:包括部位、數目、信號、大小、毗鄰及強化方式等;(3)形成MR影像診斷結果,包括肯定性診斷、可能性診斷、否定性診斷。
3.掌握報告書寫流程。(1)調入并核對患者信息、調閱患者申請單查看患者臨床資料(需要時可以借助醫院的電子病歷系統查看患者的詳細病情資料)、查看患者的歷史信息(包括各種影像學資料及病理資料),時刻牢記影像診斷與臨床、病理密切結合的原則;(2)調閱患者圖像、按照報告書寫規范錄入報告文字;(3)暫存報告或申請審核;(4)審核醫師簽名,嚴格執行報告審核制度,報告必須要取得主治醫師以上醫師的簽名后方可裝袋、發放;(5)發放報告單及膠片,患者或家屬在登記本上簽名。最后,要想成為一名合格的磁共振影像診斷醫師,還要熟悉磁共振相關偽影的原理及避免、減弱方法。這部分內容在校期間開設的《醫學影像檢查技術學》和《醫學影像檢查設備學》已經講授過,實習的內容主要是認識常見偽影在圖像上的表現,并掌握避免、減弱偽影方法,這對提高圖像質量非常重要;熟悉磁共振相關偽影在圖像上的表現,才能準確識別偽影假象與疾病,取得正確診斷。這部分內容的學習是在整個實習過程中完成的。總之,醫學影像學專業的研究生在磁共振室的實習內容包括檢查室等待區檢查前患者的準備、掃描室線圈的選擇、擺放和患者定位、操作間檢查序列的選擇、操作及閱片室報告的書寫四個階段,這四個階段實習內容是相輔相成、密不可分的,經過這四個階段有序、規范的實習教學,收到了很好的教學效果。另外在學生的整個實習過程中,醫療安全教育要貫穿始終,以培養符合臨床工作要求的、優秀的磁共振診斷醫師。
作者:葛艷明 單位:濰坊醫學院附屬醫院影像中心
本文作者:趙子周 戈欣 路青 許建榮 單位: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放射科
醫學影像學是當今醫學領域中知識和設備更新最快的學科之一。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新型醫療沒備不斷更新換代。醫學影像設備也以日新月異的速度飛速發展,相繼出現CT、核磁共振(MRI),以及CR、DR、DSA等數字醫學影像設備。醫學影像檢查技術已不是原先單一X線透視和攝影技術,而是多項技術的綜合。隨著醫學影像設備不斷的更新換代,影像技術將得到更多的發展空間,尤其是介入放射學的展開、分子影像學的應用,體現了醫學影像檢查技術在臨床醫學領域中的重要地位,將來有可能發展成為一門相對獨立的學科。這將對醫學影像技術人員的技術和素質提出更高要求,因此,提高醫學影像技術人員的綜合素質也成為了新時代醫學影像發展的一個重要方面。放射科沒有一支好的影像技術隊伍,就會為臨床診斷帶來很多不便,甚至誤診、漏診。本文淺談一下新時代醫學影像技術人員的綜合素質教育。
1醫學影像技術學發展的特點集中體現以下四個特點
醫學影像技術的數字化。隨著CT、MRI、CR、DR、DSA等數字醫學影像設備出現與應用,照片圖像也由原來屏片系統的模擬圖像轉變為數字圖像。強大的圖像后處理技術使圖像的質量有了明顯的提高且數字化圖像便于存儲和傳輸。目前,全國大部分大中等醫院已經普遍應用了X線數字成像設備。醫學影像技術的網絡化。PACS系統的廣泛應用,有利于開發新型影像學技術,如遠程放射學和遠程介入治療等。PACS的建立不僅解決了圖像的存儲、查詢、管理、無膠片化、遠程傳輸和診斷等問題,而且為影像學科的一體化提供了必要的條件。例如,臨床醫生可以在網絡上互相調閱各種醫學影像學圖像,進行后處理,統一發出所有影像學檢查的綜合報告,為疾病的診斷和鑒別診斷服務,為建立“大影像科”奠定堅實的基礎。醫學影像技術的融合化。不同設備、不同圖像、不同專業人員之間的融合即是醫學影像技術的融合。其是利用計算機技術,將各種影像學檢查所得到的圖像信息進行數字化綜合處理,將多源數據協同應用,進行空間配準后,產生一種全新的信息影像,以獲得對研究對象的一致性描述,同時融合了各種檢查的優勢,從而達到計算機輔助診斷的目的。醫學影像技術的標準化。影像學科一體化及遠程放射學都需要統一的影像質量和影像技術的標準。
2醫學影像技術人員綜合素質要求
思想素質要求。醫學影像技術人員要擺正自己的心態和位置。醫學影像技術人員應具備強烈的專業自豪感和愛崗敬業的精神,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和高度的責任心,要克服自卑感,堅決反對診斷第一、技術第二的錯誤觀點。由于技術人員處在第一線,直接與病人接觸,所以要牢固樹立以被檢者為中心的理念,設身處地地為患者著想,一切為了患者。注重團體精神,互相配合,充分把握各個環節,才能認真完成患者在放射科的檢查、治療工作。在思想上要把技術路線向以下3個方面轉移:燈箱上的照片硬拷貝向軟拷貝的影像質量評價轉移;單一的圖像技術向具有綜合圖像診斷技術的能力轉移;單純的技術操作,向發揮設備、軟件功能最優化的能力轉移。沒有影像技術人員第一線的辛勤工作,也不能體現診斷醫生的診斷價值。專業素質要求。醫學影像技術學是一門具有相對獨立性的學科,是醫學影像診斷的基礎,使醫學影像技術學成了一門新的邊緣學科。它涉及面較廣,包含放射物理、人體解剖和生理、藥理、臨床醫學、影像設備、影像技術、影像診斷、電子技術、醫學工程、計算機知識、放射治療、暗室化學、高等數學、醫學心理學等多門學科。因此,技術人員要掌握必要的醫學基礎理論知識、計算機圖形處理技術、現代醫學影像學的基本原理、特點和臨床應用;掌握現代醫學影像設備的正確使用和日常維護操作技術以及必需的外語能力;掌握文獻檢索、資料查詢方法,同時具備一定的科研能力。繼續教育素質要求。醫學影像技術員要有時代的緊迫感,危機感。加強自身專業學習,定期學習交流,組織集體閱片評片,分析照片質量,參加各種專業學術會議,增加見識,選送部分人員外出學習進修,參加技術培訓,組織有豐富經驗的技師定期對年輕技術人員講解技術操作經驗和理論基礎,增加基礎理論學習。醫學影像技術應專業化、正規化、現代化;建立高等專業教育體制,增加高層次的培養渠道及強化在職人員的繼續教育。現行的教科書和培訓教材要及時更新,以適應高科技發展的要求,技術人員隊伍應該由大學程度的專業技術人員來充實。外語素質要求。務必加強外語能力和計算機技術學習,只有具備一定的外語能力才能閱讀和設定設備的各種參數,了解設備的性能,掌握其安全操作,了解國外新技術的信息,吸取先進經驗。熟練地掌握計算機技能,才能很好地操作越來越智能化的新型醫學影像設備,才能完成各種圖像處理技術。對外賓的接待和檢查工作也能順暢的進行,避免遇到語言不通的尷尬情況,這是新時代的基本語言能力要求。道德素質要求。要加強職業道德和防護知識的培訓學習,嚴格掌握醫學影像的適應證,盡可能以最小的輻射劑量來獲得最大的診斷信息,要把輻射劑量最小化的原則提高到職業道德,對人類、對自己負責的高度來認識。心理素質要求。影像技術人員應具備有良好的心理素質,愛崗敬業,認識技術工作的重要性,正確對待自已的工作,最終達到為患者提供良好、優質的服務。
3討論
在醫學影像飛速發展的今天,大約每2-3年就出現一項新的成像技術。再加上影像處理軟件及工作站的開發、計算機輔助診斷系統的應用,使得影像信息更具有直觀性、早期性、特異性、敏感性。因而,加速不斷的知識更新與繼續教育和終身教育已成為必須;人機英語對話、網絡化英語傳輸已不能回避;作為醫院工程人員對高科技的大型醫療設備的維修已不能承受;影像方法學及影像重組技術已成為必然。然而,在很長時期內,我國放射技術人員的培養主體主要為中專教育,培養技術人員畢業于高等院校的比較少,還有部分技術人員是從其他行業轉過來,沒有接受正規的專業教育,工作后又未能加強自身的繼續教育,對X線產生機制、影像解剖結構認識不足,面對影像學的飛速發展已力不從心。還有部分技術員平時工作責任心不強,自身定位不恰當,日常工作簡單應付,不能滿足不斷更新的專業技術的要求。同時,現有的教材是以傳統X線攝影為主要內容進行技能訓練,已大大落后于現在醫學影像技術的發展。當今的醫學影像技術是多學科知識綜合以及多種技術相融合的影像技術,不掌握一定的基礎文化和醫學基礎知識,包括影像診斷理論、醫學工程學、計算機圖像處理、信息傳輸知識,以及醫學工程和輻射防護等方面的知識,是很難勝任的。現代新型的影像設備大都是進口的,智能化程度很高,其操作界面及使用說明書基本都是英語,遠程放射的國際交流等,這都需要一定的英語能力。所以,加強基礎理論學習,學習新知識、新技術,提高專業技能是當前放射技術人員最迫切的任務。綜上所述,未來的醫學影像將是數字化的醫學影像、多學科知識融合的醫學影像,醫學影像技術向多元化發展是必然結果。醫學影像技術員要與時俱進,不斷提高自身素質以適應時代的要求。良好的職業道德,扎實的理論基礎,精湛的專業技術,豐富的專業知識和臨床經驗,不斷更新的知識及良好的心理素質,以及一定的外語水平和計算機技術,這些都是醫學影像技術人員所應具備的綜合素質的體現。新時期醫學影像技術人員,除了應具有嫻熟、靈活的操作技能外,還應加強各個領域、各個學科的綜合素質教育培養,成為知識全面的新型人才,才能適應影像醫學的飛速發展。
預防醫學是以人群為主要研究對象,以環境-人群-健康為模式,探討疾病在人群中發生、發展和轉歸的特點,以及自然因素和社會因素對人群疾病和健康的影響規律,從而制訂群體防治策略和公共衛生措施,并在實踐中不斷完善,以達到預防疾病、促進健康和提高生活質量為目的的學科[1]。醫學模式正從傳統的生物醫學模式逐漸轉變為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群體-預防-社區保健的治療模式,已經成為現代醫學發展的必然趨勢。隨著醫學模式的轉變,現代醫學要求培養出“預防、醫療、保健、康復、健康教育、計劃生育”六位一體的全方位醫學人才[2-3],預防醫學日益顯示出其在醫學領域中的重要性。盡管我國各所醫學院校已將預防醫學作為非預防醫學專業的必修課,但是很多非預防醫學專業的學生并不重視預防醫學[3],從2008年開始,連續三年筆者擔任了右江民族醫學院2006、2007、2008級醫學影像專業預防醫學教學工作,調查發現醫學影像專業學生普遍認為預防醫學這一學科一點不重要,沒有實用性,與他們所學的專業以及未來要從事的工作沒有相關性,因而忽視對預防醫學的學習,沒有學習興趣。如何提高醫學影像專業學生的學習興趣,消除對預防醫學的片面認識,使他們成為具備預防醫學素質的醫學人才,筆者總結了以下幾點:
1強化預防為主的觀念,充分強調《預防醫學》課程的重要性
在醫學影像專業預防醫學教學中,首先要學生樹立預防為主的思想,讓學生充分明白,作為醫學生掌握預防醫學知識和方法,樹立預防為主的大衛生觀念的重要性。這就要求教師在上第一次課《緒論》時,應充分挑起學生對預防醫學的興趣火花,從古至今闡述預防醫學的重要性。在兩千多年前,《黃帝內經》中就有“上醫不治已病治未病”,《易經》中曾提出“君子以思患而豫防之”,《千金要方》中提出“上醫治未病之病,中醫治欲病之病,下醫治已病之病”。這表明自古就形成了預防為主的思想。結合預防醫學三次衛生革命和20世紀以來隨著工業發展,社會環境的巨大變化,非傳染性疾病的發病率和死亡率的大幅度增高,以及近幾年來發生的一些突發性公共衛生事件的成功控制,突出預防醫學在當代醫療衛生事業中舉足輕重的重要地位。例如2003年發生在我國的“非典”、曾經肆虐的“禽流感”、2009年全球爆發的“甲型H1N1”流感等都是利用預防醫學的理念和技術才得到有效控制,同時應讓學生了解到,近十年來,由于個人不良行為習慣、生活方式所引起的慢性病呈明顯上升趨勢,不少慢性病的防治都與合理的膳食、改善生活方式、個人衛生習慣有著密切聯系。這都要求醫學影像專業的學生運用預防醫學知識,進行對自身和他人的防病教育。強化醫學影像專業的學生的預防醫學觀念不僅僅是醫學發展的必然,醫學工作的需要,更是對自身的保護,從而引起學生對預防醫學這門學科的高度重視。
2改革教學內容,理論聯系實際,突出預防醫學的實用性
醫學影像專業的學生一直認為預防醫學對他們而言實用性不大,因此在教學過程中要充分做到理論聯系實際,突出預防醫學的實用性,重點講解與學生自身密切相關的知識,讓他們感覺到預防知識就在身邊。比如講到飲用水消毒,大部分來自農村的學生對分散式給水的消毒很有興趣,還有很多學生家庭有外出務工人員,他們對職業中毒的危害和預防很關注,這些都需舉出實例進行詳細講解,講到營養與健康,同學會比較關注如何吃得科學營養,在當前食品安全問題、轉基因食品也是同學們比較關心的問題,對于這些知識結合實際進行講解,比如“三鹿奶粉”事件,甚至是購買食品時候應該注意什么,怎么看食品的包裝標識等都突出了預防醫學的實用性,會大大激發學生的聽課興趣。
3優化多媒體課件,配合視頻短片,進行案例討論
當前的教學都是利用多媒體進行,好的多媒體課件,圖文并茂,配合視頻短片,可以活躍課堂氣氛,加強學生對知識的直觀理解,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比如在講解水俁病時,配合播放發生在日本水俁病事件的視頻,讓學生直觀地了解了水俁病的病因、危害。在講解地方性氟中毒時,播放我國氟中毒的視頻畫面,學生能充分認識我國氟中毒的病因、病區分布、臨床表現、預防和治療。在介紹矽肺時,利用當前影響比較大的農民工開胸驗肺事件進行案例討論和分析,講解食物中毒利用發生在本校的食物中毒事件進行案例討論,不但能活躍課堂氣氛,還能使學生更深層次地掌握所學的內容。通過實例講解和啟發思考,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讓學生充分地認識如何探索病因和預防醫學在其中發起作用。
4開展專題教學,互換師生角色,調動學生積極性,促進師生間的交流與互動
如今的教學提倡多樣化的教學模式,我們貫徹“啟發式”的教學原則,充分發揮學生主體作用;提倡“交互式”的教學形式,注重師生之間的交流。教學是一個雙向的過程,不僅僅是知識的傳遞,同時還有情感、思想以及觀念的交流[4]。教師傳授學生知識的過程中不僅僅是“教”還可以是“學”,而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不僅僅是“學”,也可以“教”。為了促進教師與學生的互動交流,創造民主、自由、和諧的教學環境,發揮學生的積極性及主動性,我們在教學中開展了“專題”教學。如在對“生產性粉塵與職業性肺部疾病”進行教學時,把教學內容分為三個小專題,包括“矽肺”、“煤工塵肺”、“硅酸鹽肺”三部分。讓同學們分成三組,每組同學利用課余時間去查閱資料,收集資料,做多媒體課件,每組派一名同學上到講臺充當老師的角色,做專題匯報。在這過程中,不但能夠培養學生利用網絡查閱文獻主動獲取知識、制作多媒體課件等動手能力,還能提高學生對預防醫學課程的興趣。在進行專題匯報的過程中,教師和學生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互動交流也得到了增加,教學效果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教師在這個過程中也學到一些與學生如何互動的知識,更加了解本班學生。
5開展科研帶教活動,實現教學和科研相結合
積極鼓勵學生利用課余時間參與本教研室教師的科研課題,使學生的課堂理論知識與社會實踐相結合。引導學生能利用所學的預防醫學知識進行課題設計、參加課題調查、資料統計分析,論文撰寫,培養學生解決和思考問題的意識和能力,使他們具備一定的科研能力,并有助于學生掌握預防醫學知識,增強團隊協作精神。
6改革課程考試方法
醫學影像專業的預防醫學考核應擯棄單一的書面考試,采用多種形式的考試方法,并從主要考核理論知識變為考核綜合能力。建議采用測試學生解決問題、分析問題的能力的測試方法。例如完成一個課題的設計。
我院自2002年成為揚州大學第二臨床醫學院以來,筆者即開始參加《醫學影像學》的理論教學工作,授課的班級有臨床醫學本科班、婦產本科班、皮膚性病本科班、中醫本科班、全科醫學本科班以及臨床醫學專升本班。特別是從2003年開始,已連續6年擔任臨床醫學專升本班的《醫學影像學》理論教學工作。截止到2008年12月底,完成授課的臨床醫學專升本班有8個班級,學生總人數已達531人。筆者在教學的過程中深深體會到這些學生與其他本科生相比有以下特點:
1.學生來自于不同的單位:據筆者調查統計,這些學生除個別來自于大專畢業后繼續深造而無單位外,絕大部分來自于鄉鎮中心衛生院,縣市級醫院,地市級醫院,以及廠礦和大學的職工醫院。既有西醫院,也有中醫院。這些單位既有一級甲等醫院,也有三級甲等醫院,規模不等。學生生源及素質差異較大,主要分布在江蘇省內。
2.學生在單位內從事不同的專業:這些來自于不同單位的學生,既有從事內科、外科、婦產科、兒科和骨科,也有從事全科醫學、檢驗、超聲、藥學、影像專業等,既有醫院內院、科級負責人、也有普通醫務人員。把這些學生聚積在一起,可謂醫學專業齊全,甚至可以開一所小型醫院。
3.學生的學習目的基本相同:這些來自于不同單位的不同專業的學生通過成人高考再次重返課堂學習,其目的主要有二點:(1)是通過學習,獲得一個本科醫學文憑及醫學學士學位,將來可以在職稱上得到進一步晉升。(2)是通過學習,改變自己的知識結構,提升自己的專業水平。畢竟《醫學影像學》與大部分專業如內、外、婦、兒、骨科都有聯系,在工作中用得上。這部分學生的敬業精神特別強烈,他們帶著工作中的疑問來學習,學習特別認真,他們也格外珍惜這樣的學習機會。這一點是普通本科生所比不上的。
4.這些學生大都具有工作實踐經驗:他們有的工作了四、五年,也有的工作了十幾年,個別人甚至工作了二十幾年的,都具有豐富的臨床實踐經驗。大部分人已結婚,建立了自己的家庭,人生閱歷較為豐富。由于改革以及社會的發展,一部分學生的單位已由公辦非民營醫院改制為民營醫院,即使在公辦非民營醫院的,也大都進行科室成本核算,學生的學習與工作時有矛盾、有沖突,在校集中學習的時間有限,這些學生大部分是集中一段時間返校進行學習,少部分為脫產學習。針對以上這些臨床醫學專升本學生的特點,并結合<醫學影像學》課程的自身的特點,在教學過程中,我們主要采取以下一些措施:
1.抓住重點核心、優化教學內容:隨著醫學影像學的快速發展,使《醫學影像學》課程的架構發生變化,我們結合教學大綱,對原有教學內容以突出影像診斷與臨床治療的聯系,注重實踐,加強技能訓練,適應基層醫院發展的需要為主。在課堂上緊緊抓住重點內容進行講解。并利用每次下課前的5分鐘,分清輕重點,告訴學生們哪些內容是要必須掌握的,哪些內容是要熟悉了解的,并在書上劃下,給出一些思考題,使他們有的放矢地在課堂后去學習與復習,這也有利于他們最后階段《醫學影像學》的考查考試。
2.把握教學特點,強調學以致用的教學目標:《醫學影像學》特點之一是內容多,難以理解。這既有普通x線、CT、眥u診斷,也有介入放射學。由于《醫學影像學》學習任務重,時間緊,只有短短的36個學時,要在課堂上全部講解,并要學生們全部掌握這些內容是不太可能的,學生們對這些內容也不全感興趣。因此,只有結合各個學生的專業特點,強調學以致用的教學,如有的學生從事呼吸內科,對呼吸系統影像學感興趣,有的學生從事骨科專業,對骨骼系統影像學感興趣。我們緊緊圍繞這一點,突出以實踐應用為特征,結合多媒體教學中信息容量大、形象、直觀的特點,應用大量的教學影像圖片并結合理論進行教學,這些影像圖片質量高、典型、量又特別多,很多圖片是在基層醫療單位不易見到的,使學生們拓寬了視野,提高了他們的學習興趣,確保了實踐應用性教學的質量,使他們將來能應用到自己的工作實踐中去。
3.針對學生的工作特點,結合理論與圖像,列舉自己工作中積累的實踐經驗,這既有成功的醫療實踐活動,也有誤診誤治的經驗教訓,來激發學生們的聽課興趣,提高他們的學習效率。同時,也避免他們再犯同樣的錯誤。筆者工作二十年來,積累了大量的典型的醫學影像學圖片,當然,也包括經驗教訓圖片,建立有自己個人的醫學影像學圖片庫,按系統與內容編排,對學有余力、感興趣有要求的學生,結合學生的專業,贈送相關的醫學影像學圖片,供學生在今后的工作中學習參考。
幾年來,在臨床醫學專升本的《醫學影像學》理論教學過程中,我們通過采取以上的教學措施,于課程結束后,學生們反映有明顯的收獲。通過畢業后學生們反饋的信息表明,《醫學影像學》對他們的工作實踐是有所裨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