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12-13 16:28:43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護士創新教育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以社會需求為導向、以大學生創新訓練項目立項為契機、以醫學生為主體,構建多元化醫學英語教學模式并應用于實踐,通過調查了解學生醫學英語課程學習現狀,對醫學英語教學體系進行分析,從而不斷完善醫學英語教學。
【關鍵詞】:
醫學英語;教學現狀;教育改革
1醫學英語教學模式改革的必要性
1.1醫學英語教學的重要性
在全球化醫學教育的背景下,醫學生不但要具備豐富的知識和嫻熟的技術,具備進行醫學研究和交流的專業英語能力,還必須具有不斷吸取新知識和技能的能力,具有批判性分析現有問題、尋求最佳解決方案的能力。隨著中國國際化發展的逐步深入,醫師面對外國患者的機會也越來越多,能否順暢閱讀醫學專業的原版書籍和文獻,怎樣正確撰寫英語論文或英文病史以及與患者交流將成為醫務工作者所面臨的重大挑戰[1]。因此,切實提高醫學英語的應用技能,培養學生在醫學場景中運用英語的能力和運用英語綜合各種信息、創造性解決問題的能力已成為醫學生亟待解決的關鍵問題。
1.2醫學英語教學的現狀及改革的必要性
醫學英語屬于專門用途英語,區別于通用英語,其性質決定了其教學方法不僅要強調運用應用語言學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來研究醫學英語教學,而且要按照醫療實踐的需要、方法以及醫學規范的特殊要求來研究英語在醫療理論實踐中的運用。目前,我國大多數醫科院校的醫學英語教學模式比較單一,授課教師絕大部分采取傳統的以教師為中心的語法教學法,主要以傳統的“生詞—課文—練習”教學模式為主,師生互動較少,教學內容與臨床應用聯系不夠緊密,學生的專業英語綜合應用能力與社會需求有一定差距。另外,由于醫學英語詞匯的晦澀難懂,很多醫學生對醫學英語這門課程望而生畏,在實際學習過程中缺乏積極性和主動性,導致學習興趣較低,課堂氣氛不活躍,影響了教學質量。高等教育單一的醫學英語教學模式已不能滿足現代創新型、實用性人才的培養要求,單一的考試模式亦不能滿足與國際接軌的全方位英語教學環境下學生綜合能力的判定。醫學英語教育觀念和教學模式的更新和改革勢在必行。
2多元化醫學英語教學模式的實施
為使醫學英語課程教育適應現代醫學生培養的發展要求,2015年汕頭大學醫學院質量工程建設項目“醫學英語教學團隊”積極申請并成功立項,旨在組建基礎教學主體與臨床教師整合團隊,將基礎與臨床學科充分滲透;針對醫學英語課程的特點,對該課程的教學內容與方法進行重新調整,增強授課的針對性和實用性,注重教學內容與臨床應用的結合,實施多元化創新醫學英語教學模式。該院的醫學英語課程由平時的基礎教學、PBL小組討論、模擬問診視頻、演講、反饋調查、學生考核等幾個部分組成。
2.1平時的基礎教學
教師的英語水平和專業醫學知識直接影響醫學英語的教學。醫學專業教師一般難以勝任英語語言教學,英語教師又不懂醫學專業知識[2]。在汕頭大學醫學院,一部分教師是以英語為母語的外籍醫師,另一部分教師是具備全英教學資格的醫學專業教師,解決了教師英語水平和專業醫學知識的不平衡發展,注入了強大的師資力量。該院建立教師成長中心,并與國際知名大學(如美國斯坦福大學、英國牛津大學等)聯合舉辦教師成長培訓班,對教師在教學理念、教學方法、全英教學方面進行培訓,每年組織青年教師赴境外參加短期英語教學培訓和國際醫學教育研討會,選派優秀教師赴國外知名醫學院接受為期半年或一年的進修學習,組織教師分批到廣州外語外貿大學進行英語強化訓練,在院內設立由外籍專家授課的全英授課培訓班,提高全英教學水平,建立一支國際化師資隊伍。教師將互動式教學法及自主學習理論引入醫學英語教學,打破了傳統模式,創造了實用與趣味相結合的課堂[3]。在第二學期,教師將教學內容分為三個大模塊,分別是StructuralSupportandDefense、Circulation,Nutrition,HomeostasisandSurgery和NeuroendocrineRegulationandReproduction。在這三個模塊中,教師注重基礎醫學英語知識的教學,包括各種疾病、器官和組織、診治方法的名稱及各種基礎理論知識等。而醫學英語詞匯是教學的基礎,很多詞匯較長,但是卻有一定的規律性可尋,可以劃分前后綴及詞根等。例如:胃腸炎gastroenteritis一詞可以分為詞根gastr(胃),enter(腸道)和后綴itis(炎癥)。在這些基礎上,教師同時注重以學生為主的教學方法,通過多種形式讓學生參與到課堂互動中。例如小組討論、個人提問、角色扮演、小組比賽等。在當前教育背景下,很多學生為了應付考試而學習,這種學習方法不利于學生掌握知識和打下堅實的基礎。而互動教學法強調的是平時的教學效果,突出學生的主體性,在互動的過程中實現知識的滲透。
2.2PBL小組討論(problembasedlearning)
教師提前1~2周給出真實臨床病例及與課程相關的問題,要求學生分組自行尋找相關資料,分析與整合資料,學習病例的病理過程,參與小組討論并最終根據自己的理解對病例作出解釋。PBL在教學中的推行要求學生掌握多方面的技能,包括捕捉重點信息的能力、分析問題的能力、闡述觀點的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團隊合作的能力[4]。傳統教學模式是以“生詞—課文—練習”教學模式為主,而PBL教學實現了角色的轉換,培養學生多方面的技能。PBL能夠突破課堂教學的限制,同時使課內與課外的知識和經驗得以銜接,將學科基礎與臨床知識進行整合,拓展了知識面。
2.3模擬問診視頻
教師規定主題(如人體內生化水平的紊亂如何導致疾病的產生),圍繞醫患溝通,學生小組自行分配角色,扮演醫師、護士及患者模擬問診,在問診過程中對疾病病理進行闡述,并說明治療方案、預后,最終制作成視頻短片,放上優酷等視頻網站供學生互相學習、評估。在得到教師的檢查確認后,成果優秀的視頻將面向公眾傳播。這種教學方法旨在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與患者溝通交流的技能,學習如何采集病史,形成正確的臨床診療思維能力。此外,面向公眾傳播醫學知識也賦予了這種教學模式更高的價值與意義,將課堂搬到網絡,讓更多的人通過視頻走進醫學,在潛移默化中搭建了醫師與患者溝通的橋梁,拉近醫患距離、改善醫患關系。同時使教學不再局限于課堂,學以致用,激發了醫學生的熱情,是汕大醫學院的一個創新之舉。
2.4演講
演講教學法要求以學生小組為參賽隊伍,由教師擔任評分員,在限定時間內對教師指定的主題用醫學英語闡述觀點。該教學方法要求參與的小組根據主題自行查閱相關資料,經過小組討論、分析、整合后,在教師和學生面前以脫稿的形式演講,并在演講結束時根據觀眾提問的內容進行解答。演講的主題涉及多個方面,從基礎的解剖學內容到臨床案例。隨著國際間交流的日益頻繁,英語將成為一種實用性工具,讓學生自由應用醫學英語進行交流一直是教學目標之一。演講不僅僅只是讓學生了解一種疾病,也是希望學生通過這種方式鍛煉口語表達能力,做到醫學知識跟英語表達的結合,使醫學英語應用到日常生活中,與世界醫學接軌。
2.5反饋調查
任課教師會在課后或者每次考試之后對學生進行反饋調查,以更好地促進教學。通過反饋調查,醫學生和醫學英語教師共同討論教學法,設計教學內容和活動,制定有效的學習評價機制和課程評估機制,對醫學院進一步深化及完善醫學英語課程教學改革提出有益的建議,使醫學英語課程能綜合語言教育和醫學教育的優勢,引導醫學生成為復合型的專業人才。
2.6學生考核
在每個模塊教學之后會有一次測試,每次測試的成績、期末考試的成績、PBL小組討論學生的表現、模擬問診視頻、演講及反饋調查都占醫學英語總成績的一定比例。目前,我國很多高校對學生的考核方式都較為簡單,即在課程結束時進行一次閉卷考試,將成績作為對學生的評價,很多學生考完也就忘記了這門課程,無法真正掌握和應用所學到的知識[5]。汕大醫學院在平時的教學中通過多種形式的考核方式來提高學生的應用能力,使醫學英語成為一門實用技能。
3醫學英語教學改革取得的效果
對平時的基礎教學、PBL小組討論、模擬問診視頻教學法、演講教學法、學生考核方式等多方面進行了調查。我們對數據進行分析并得出以下結論:
3.1提高自主學習能力
在該次調查中,98%的醫學生認為平時的基礎教學是生動趣味的,營造了濃厚的學習氛圍,給他們提供了一個自我發揮的空間。他們在教師組織引導下,主動參與教學,既提高了學習的積極性,又在主動學習的過程中汲取了豐富的醫學知識。
3.2增強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PBL將學習設置到具有意義的問題情景中,82%的醫學生認為通過病例分析能夠培養整合和判斷各種信息價值的技能,增強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促進臨床思維能力,加強獨立學習能力。
3.3提高與患者溝通交流的技能
面對越來越多的外國患者,83%的醫學生認為通過模擬問診,他們對門診問診有了初步的了解,提高了與患者溝通交流的技能,學會了如何采集病史、告知病情、化解醫患沖突,形成正確的臨床思維。
3.4鍛煉英語口語表達能力
對于演講教學法,有79%的醫學生認為這種教學法可以鍛煉自己的英語口語表達能力,特別是提高疾病的發病機制、臨床表現、預防與治療等方面的口語表達能力,有助于將來的國際學術交流,走向世界醫學領域。
3.5評價自身,總結經驗
隨機采訪醫學生顯示,大部分學生反映通過反饋調查可以從各個方面有條理地評價自己,更全面地反思自己的不足,總結經驗、揚長避短。而且這種方式的作用是相互的,從學生那里收集到的反饋信息會有利于調整教師的教學側重點,促進更好的教學。
3.6推動醫學英語教育質量
96%的醫學生認為多元的考核方式比單一的期末考試更適合他們,做到了從多方面客觀評價學生的學習情況,推動醫學英語教育質量,通過這樣更為多樣的考核方式,他們認為自己醫學專業方面的理論知識和應用能力都得到提高。綜上所述,汕頭大學醫學院的醫學英語多元化創新教學模式是一種成功的教學改革。由一線的臨床醫師和科研工作者擔任教師,小班授課,以學生為中心,教師組織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教學。課程體系以系統整合為基礎,打破學科界限,實現基礎課程與臨床課程的優化組合和交叉滲透[6]。在這種教學模式下,學生的醫學英語專業詞匯、醫學基本理論知識、應用能力,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和獨立性都得到升華。但也存在不足之處:專業詞匯多和難的情況下,學生的醫學詞匯量有限,閱讀理解和寫作能力仍有欠缺。如何去解決這些問題,也將成為未來醫學英語教學方面的探討。汕頭大學醫學院在醫學英語課程中加入了更多的創新元素,有一套完善的醫學英語教學模式,整合基礎與臨床共進的教師團隊,注重教學內容與臨床應用的結合,強調教學內容的臨床化,對該課程的教學內容與方法進行重新調整,增強授課的針對性和實用性,努力提高醫學生的專業英語應用能力,促使教師與學生更好地參與到課堂活動中,并且通過制訂科學嚴格的形成性評價模式,規范其實施,形成客觀公正、全面的能夠判斷學生學習過程和學習效果的評價體系,深化了醫學英語教學改革,為全面提升教師教學水平、提高醫學生英語綜合應用能力和整合思維能力,培養具有國際視野的與國際接軌的醫學人才奠定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朱愨,鄧昌明,黃晶,等.七年制臨床醫學英語教學改革的意義與探討[J].衛生職業教育,2012,30(5):1314
[2]張燕,吳新煒,張順興.我國高等醫學院校醫學英語教學現狀調查與分析[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06(8):2930
[3]黃積虹.論互動式教學法在高校課堂教學中的運用[J].思想戰線,2011(37):361365
[4]王會巖,姜勇.PBL教學法在醫學教學中的重要性[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5(22):127128
[5]劉榮.國內外高校考試制度的現狀比較及啟示[J].教育論壇,2009(6):134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