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1-20 19:03:52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教育教學管理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一)管理環境的復雜性
在這個現行的教育發展環境中,中職教育相比于其他的教育模式來說,其在社會中的口碑遠不及其他的模式的教育。更多的人對中職教育缺乏了解,簡單的將中職教育定性為不好的、“低端”的教育,信不過的教育;同時認為中職的學生整體素質不高,認為中職培養出來的學生遠遠不及其他“正規”學校的學生,存在嚴重的偏見。同時這樣的偏見還波及到中職的教師。社會普遍認為中職的教師教學能力不強,教學的積極性差,難以勝任培養高端人才的重要使命。此外,除了師生之外的確也有其客觀原因加大的教學管理的難度。具體來說有兩個方面:第一,教學管理理念滯后;第二,管理層次多,造成管理的混亂。
(二)學生文化素質偏低
事實上,中職所招收的學生大多是在學校中學習成績不理想,沒有考上理想的學校的學生,或者一些社會中的青年。這就在客觀上導致了學生整體素質不高,自制力差,缺乏學習熱情。同時還可能將一些不良的學習習慣帶入中職,如何缺乏及時合理的引導將是整個中職學習中的重大隱患。因此,這些對于中職的正常教學工作來說是極大的挑戰。此外,相比于其他學校的學生,中職的學生缺乏自學能力,主動學習的積極性低,教師的引導是必不可少的。
(三)學生個性發展不足,心理問題嚴重
中職教學與其他教育不同,中職教育的重要使命是培養一批具備專業技能的人才。技術型是中職教育的顯著特色。因此,從另一個方面來說,中職學校忽視了學生其他方面的平衡發展,尤其是職業規劃和其他必要的社會知識技能的培養方面。受各種因素的影響,多數學生會因為自己上中職而自責,或者受到社會其他方面的壓力,自己感覺迷茫卻不知所措,很難找到適合自己的路。長期以往積累下去,勢必對學生的身心造成極大的傷害,影響學生的健康發展。加之,此時如果缺乏家長或者教師的及時疏導,沒能緩解學生的心理壓力,那么,可能會導致更加嚴重的后果,甚至引致一些惡性事件的發生。
二、導致中職教育管理問題的原因分析
(一)對學生缺乏足夠的關心
在中職教育中,很多教師會將中職的學生與高職的學生一視同仁,認為他們已經有足夠的自我管理能力,從而造成教育管理者在學生管理上的松懈:放任學生自由,沒有深入的了解學生,缺乏和學生的溝通,造成學生與管理者的生疏,不愿意靠近管理者。此時學生的問題管理者難以在第一時間了解,更別說及時的進行疏導,從而造成問題的惡化,不利于學生的發展。
(二)教育管理體系和制度不夠完善
中職教育管理者缺乏科學的管理意識,管理意識薄弱,同時對學生的管理存在一定的偏見,因為學生出現的問題是其固有的,沒有積極引導意愿和主動性。甚至有些管理者對于中職學生存在視而不見,漠不關心。更多的中職教師是市場化的驅動下進行教育,是為了混口飯吃,認為自己的付出要對得起自己的薪水,從而導致了管理的漏洞。
(三)教育管理的方法不規范
教育必須講究一定的方法,這樣才能起到教育的作用,達到教育的目的。教育是一門藝術,正確的教育方法能夠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時對學生也是一種尊重和保護。然而,在現在的中職教育中,很多教師面對學生發生的問題,僅僅只是停留于問題的表面而沒有透過現象看本質,完全采用懲罰和訓斥的方法。這樣不但得不到教育的效果,更可能會受到相反的效果,不僅對問題于事無補,還會使學生更加的反感。對教師的教育不以為意或者對教師產生厭惡之情,使教學管理雪上加霜。
三、促進教育管理改進的方法探討
(一)轉變教育方式,創新使用關愛教育模式
在教育中,每一個學生都是可愛的,都是一塊可供雕琢的璞玉,中職學校的學生也是這樣的。作為中職的教師,學生的管理者,采取何種的駕馭管理模式深刻的影響學生的發展。因此,中職教師應該摒棄社會對中職學生的偏見,和一些認為中職學生是難以雕琢的朽木作斗爭,拋棄對中職學生完全放任的管理模式,積極采用科學的合理的教學管理模式,促進學生的改變。平時積極的和學生溝通,及時的把握學生的思想動向,成為學生的朋友,獲取學生的信任。同時,在平時溝通和了解的基礎上,客觀的評價學生,采取客觀的評價標準,從不同的角度全方位的評價學生,為學生提供合理的學習和生活建議。當然,在日常的學習和教學中,教師應該適時的摻入一些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的教育,提高學生社會適應能力,消除學生的迷茫和不安。
(二)充分培養和調動和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受各種因素的影響,中職學生的自我意識較強,渴望能夠表現自己。所以,在日常的教學管理中,教師要著重培養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在學習中能夠適時的擺脫一些限制和干擾自己的因素,促進自我發展,從而促進自己能力的全面提升,為以后走向社會樹立信心,打下堅實的基礎。
四、總結
(一)小學教育教學管理工作隊伍建設不完善,受到傳統教育觀念的影響
在實際的小學教育教學管理工作過程中,由于小學教育教學管理工作隊伍素質低,還是采用以成績評定學生的方式進行教學管理,將成績作為唯一標準,使得學生僅僅關注成績,而對于自身的綜合能力以及綜合素養都無法得到有效提升。
(二)老師缺乏對于學生心智的研究
小學生處于人生的特殊階段,心智很不成熟,心理素質都比較差,但是老師往往對于學生的這些心智方面的問題不怎么關注,而且往往是遵循以學定教的基本原則,導致老師在實際的小學教育教學管理過程中,實際的教學管理工作存在著盲目性、實用性以及針對性的問題,教學過程極為枯燥無味,學生的學習興趣無法提升,嚴重影響到學生的學習水平與能力提升。
二、小學教育教學管理創新策略
(一)加強教師隊伍建設
從以上問題中我們完全可以看出,老師在實際的小學教育教學管理過程中,由于自身問題直接影響到小學教育教學管理質量與水平。因此,當下的關鍵性工作便是要進一步提高老師隊伍的素質與水平,尤其是要建立一支高素質、高水平、高能力的優秀教師隊伍,這才是確保小學教育教學管理工作順利開展的關鍵。新時期的素質教育背景下,國家和社會對于小學生綜合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同樣也對于老師的綜合素質與水平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老師必須要進一步對于自身的能力進行鍛煉,進一步掌握先進的教學理念以及教學技術手段,從學生的實際出發,根據實際情況制定出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案,從而不斷提升老師自身的人格魅力,促進小學教育教學管理工作的健康順利開展。
(二)構建良好教學環境
眾所周知,教學環境對于小學教育教學質量有著重要的影響,直接影響到學生的學習心情以及學習情緒,影響到學生學習水平與能力的提升。因此,可以說是,教學環境是決定小學教育教學質量的先決性條件。老師必須要聯合學校有關部門,對于學生學習所必需的設備進行改進,配備一些高檔的教學設備,這樣可以更加方便學生學習。另外,老師還需要進一確保課堂的學習秩序,這也是創造良好教學環境的重要舉措。無論是老師還是學生,都應該自覺地維護本班級的正常課堂秩序,重視教室的合理布置,注重班級風氣的塑造,這樣可以進一步滿足學生學習需要,為學生創造最好的學習環境以及學習氛圍,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
(三)改變傳統教育教學觀念
進入二十一世紀,國家大力發展素質教育,老師必須要對于素質教育的實質內涵有著更加深入的理解,只有深刻了解了素質教育的實質,才可以嚴格按照素質教育的要求規范自己,對于陳舊的思想進行拋棄,改變傳統的那種呆板的教學理念以及方法,以培養孩子全面進步與發展為目標,使得老師的自身各項工作可以得到順利開展。學生的全面進步與發展,不僅僅指的是學生學習成績的提升,更為重要的是學生的創新意識,德智體美全面進步與發展,形成健全的人格以及品質,促進學生的全面進步與發展。另外,老師再不應該將成績作為唯一的標準審視學生,而必須要根據新課改的需要,建立起更加完善的評價與衡量標準,從而確保學生評價的科學性以及合理性。
(一)語文課是素質教育的基礎
語文課是素質教育的基礎,一切素質教育都源于語文學習。因此,學生的語文水平如何,常常是素質水平的體現。在中小學教育階段,從小學啟蒙到高中三年級,語文科貫徹始終,課時最多,位置突出。就學科性質和教學目的來看,對落實素質教育有著“獨當其任的責任”和“分內的責任”。教育學生正確理解和掌握祖國語言文字,這是語文課素質教育的核心。語文又是工具,其它學科的學習,表達和交流都離不開這個工具。怎樣掌握語言這個工具?葉老說得好:“聽說讀寫宜并重”。即是讓學生具有聽、說、讀、寫的語文能力和良好的語文習慣。培養語文能力,當然是指學生具有口頭和書面語言的表達能力。培養良好習慣,是指學生在理解運用祖國語言時的讀、寫、聽、說的習慣。如普通話的習慣,字體工整的習慣,不動筆墨不讀書的習慣,珍惜時間、提高學習效率的習慣等等。這些習慣養成了,語文科的素質教育也就實現了。
既然聽、說、寫都要靠語言,那么,中國語言要塑造“中國心”,就是說,要具有中國人的靈魂。比如:中華民族崇德重義的風尚,要強務實的人生態度,見賢思齊的理想人格,盡忠報國的愛國精神,禮儀之邦的倫理原則等,就是我們的民族精神。在學國語言中,理應接受、培養和發揚光大這種精神,使自己成為具有兩個文明素質的中國人。
(二)語文教育應當是素質教育
語文學科具有工具性和思想性。無論從學科性質還是從教學目的看,語文教育就應當是素質教育,通過語文教學培養和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語文素質、心理素質、審美素質。甚至憑借教學內容和教學過程,提高身體素質和其它素質。
撥開片面追求高分數、片面追求升學率的云霧,我們看到的語文教學本來面目就應當是為全體學生打好思想道德和聽說讀寫的基礎,全面提高學生的素質。因此,在語文教學中進行素質教育是語文教育教學義不容辭的責任,也是語文教學的目標和應做的全部工作。
(三)語文教育是提高全民族素質的一項奠基工程
1.語文教育為人們接受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提供一種重要的工具和媒介。學會聽話,學會識字寫字,進而學會讀書作文,通過訓練逐步形成用祖國的語言文學來準確地理解和表達,這是接受教育的最基本的條件。
2.語文教育為人們認識世界、了解人生提供了一個色彩斑斕的空間。基礎教育有一個很重要的任務,就是讓受教育者比較準確、比較全面地認識世界、了解人生。有眾多的課程當中有一門課程的內容比較特殊,那就是語文,語文所教授的材料跟其它學科很不一樣。一部語文教材幾乎可以說是青少年認識世界、了解人生的微型“小百科”。這對于充實和完善中小學生的知識結構,形成良好的素質關系極大。
3.語文教育為學生提高認識、豐富情感、激發思維提供一個有血有肉的賃借物。語文學科指導深重閱讀的那些典范的語言作品,往往是作者對于自然、對于社會、對于人生的一些卓越見解和獨特感受的集中體現。學生讀這些作品,不便從“寫什么”方面增長了知識,而且從“怎么寫”這個方面獲得啟迪,逐步提高自己的認識水平,豐富自己情感內涵,激活自己有創造性思維。
二、小語教學要落實素質教育
(一)轉變陳舊教育觀念,增強素質教育的意識轉變觀念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關鍵。要充分認識應試教育這樣一種異化了的教育現象所造成的惡劣后果———把考試的成功等同于教育的成功,成就了少數尖子生,丟掉了大多數學生;抓了智育,丟掉了其它,甚至以損害身心健康為代價。提出素質教育,其目有是使教育的本質回歸,提高素質教育,是力求實現教育發展人的功能,通過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基本素質,以期為國家不斷地大量培養具有較高素質的人才。我們要以歷史的使命感和教育工作的責任感,去戰勝舊的教育觀念,堅決摒棄片面追求高分數的短視行為,不斷增強素質教育的意識。
(二)確立多元化教學目標
1.凸現德育功能,培養學生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質。教師在向學生傳授知識、發展學生智能的同時,要充分地控掘語文教材中蘊含的德育因素,適時地有機地滲透思想道德教育,使學生從小逐漸樹立遠大的理想和堅定的信念,初步形成辯證唯物主義的世界觀和科學的人生觀。
2.加強語言文字的訓練,切實提高學生的語文素質。語文課必須加強字、詞、名、篇和聽、說、讀、寫能力的訓練,把語文課真正上成語言文字訓練課,使學生通過努力學習,逐步提高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文字能力,并能通過掌握和運用語文這個工具去自我獲取信息,拓寬視野,進行思想交流和社會交際,并為將來進入社會、服務社會打下良好基礎。
3.加強審美教育、培養學生感受美、鑒賞美、創造美的能力。
(三)實行開放性教學開放性小語教學有自己明顯的特征:
1.語文教學從封閉的課堂教學中解脫出來,實行“三溝通”的原則,即課堂教學與課外讀寫活動溝通,課內打好基礎,課外求發展;語文學科與其它學科溝通:語文教學與火熱的社會生活溝通。
2.實行“四維課程”。“四維課程”指小學語文課由四個塊構成:(1)語文的課堂教學;(2)語文興趣小組活動和興趣課;(3)語文的社會實踐應用;(4)環境語文,包括學校環境、社會環境、家庭環境。這樣,構成了開放性小學語文課程結構。
3.以訓練為主。一是要突出實踐環節,讓學生參與學習過程。低年級突出在“讀寫中識字”;中年級“以讀為主———讀通、讀懂、讀熟、從讀到寫,在讀的基礎上落實重點訓練項目”,高年級增加自學份量———采勸四步教學:自學報告———討論深化———總結納———課外擴展”,強化實踐環節,培養自學能力。二是滲透學法指導。三是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這是訓練的歸宿。
(四)學生———現代化語文教學的主體
1.我們語文教師,必須從思想到感情上,尊重每一個學生,尊重每一個學生的個性。
2.要創造一種民主的、平等的、和諧的課堂氣氛。
遠程開放教育歷經了十幾年的發展,各級電大系統在教學管理方面各俱特色,探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學管理模式,在推進遠程開放教育教學,為社會培養各類高等教育人才等方面取得了較好成績,但在實際運轉過程中還存著一些問題。
第一,教學平臺建設不統一。一是現在各級電大使用的教學平臺眾多,如地市級電大除去自身的教學平臺以外,還有3至4個省級以上教學平臺,不要說學習者分不清,連教學者都容易混淆。二是教學平臺之間互不聯接,網上資源建設重復,資源更新不同步,教學信息的分散,教學引導的方向較亂,造成了學習資源的過量和關聯性較差,缺少系統性和統一性的建設和規范,致使教學平臺多而無效,建而無用。
第二,師資隊伍數量短缺,力量不足。一是基層電大師資力量嚴重不足。電大系統師資隊伍建設處于分散狀態,缺乏整體的規劃和建設,數量不足、結構不合理、專業失衡,再加上對專業設置缺少前瞻性以及優秀專業人才的匱乏,出現了有的專業教師無課上,而有的專業無教師上課的失衡現象。二是教師教學能力不強。電大系統內的教師資源沒有得到有力整合和優化,分散在各地的優秀人才未形成合力,教師水平參差不齊,任課教師的技術職稱不高,還存在中職系統職稱及非教師系列人員帶課的情況。教師之間交流互動不夠,以江蘇省為例,全省系統內教師之間的交互只流于網上對話形式,幾乎沒有其它形式的交流、培訓以及教研活動,教師之間的溝通少、信息不暢,作為系統辦學來說,沒有真正發揮出系統的優勢。再加上沒有完善的教師專業發展、進修培訓制度和工作機制,造成了地市級電大教師隊伍教學能力不強。
第三,學員自主學習和協作學習的能力不強。一是學員自主學習的意識不夠,成人學員繼續學習深造,目地就是想用最簡單、最便捷的辦法獲得學歷,再加上工學矛盾的突出,學員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都比較差,在網上學習時只做旁觀者,不能有效的參與網上的交流、討論及任課教師組織的網上學習互動活動。二是部分學員不能在教師的輔導下有效開展小組協作學習,學習小組成員之間聯系不夠密切,互幫互助式的學習還沒有更好普及,良好的網上互助學習的氛圍還沒有形成。
二、對新環境下教學管理模式的思考
伴隨著國家開放大學教育云平臺的建設和發展,如何在新環境下繼續開展好遠程開放教育教學管理工作,這是我們電大人必須共同面對和思考的問題。
第一,教學平臺建設要相互統一,融會貫通。首先,統一平臺。打破現有電大的三級教學平臺之間的屏障,統一使用國家開放大學云平臺,使分布在各地的教師共同使用該平臺。制定和完善使用云平臺的相關制度和機制,確保云平臺的平穩運行,使該平臺真正發揮四通八達的作用。分地區、分批次開展使用云平臺的技術培訓,讓系統內的教師掌握使用該平臺的方法。其次,建設平臺。云平臺建設的好壞,關鍵在于其是不是適合教與學。云平臺除能完成招生、教學、教務、考試、評估等工作之外,還要實現相互的銜接和運行的協調,使各種教學活動都能在平臺上開展。云平臺上要具備省、市、縣電大參與建設和開發的功能,體現各自特色,進行錯位發展。云平臺是面對全國系統內的教師和不同學習人群的,要能體現出它的無所不能和包羅萬象,使其適合各種人群隨時在平臺上進行學歷繼續教育和非學歷教育學習。
第二,師資隊伍建設要共同發展,形成團隊。一是組建教學團隊,形成跨省市、跨學科,既相互協作又共同發展的分布式教學團隊,彌補基層電大師資力量不足的現象。二是建立教師發展管理中心,制定系統內教師從業標準、聘用考核、專業發展、進修培訓的制度與工作機制,促進教師共同發展和成長。三是大力開展教研活動,通過開展同課異構、同課同教等教研活動,消除彼此的差異和距離。四是在云平臺上建設教師研修網絡,開展教師教育教學方法、學術創新等方面的研究、交流,通過各級各類培訓,組織骨干教師研修班等形式,提高教學團隊的教育教學能力和水平。五是堅持名師教學、優中選優的原則,從分布式的教學團隊中選拔名師擔任課程主講和教材主編,選拔優秀的教師擔任課程責任教師,充分調動教學團隊中優質的師資力量。
第三,教與學要相互協同。云平臺的建立打破了原有教學平臺的瓶頸。全國開放大學(電大)系統的教師、學生、教育教學管理者共同使用這一統一的教學平臺,這就要求教學者的教學服務和學習者的學習活動要協同進行,確保教與學的有機統一、全面開展和協調運作,共同完成教學任務和學習任務。
對于教的協同:一是協同開展教學設計,針對各地區不同的學習群體,共同分析教學內容,合理分配教學過程,多渠道、全過程、個性化的進行網絡教學支持服務。二是協同分解教學任務,把原有教學任務分割成若干個模塊,針對教學團隊中各個教師的實際情況,開展教學活動,促進教師更加深入細致的研究課程內容和教學方法。三是協同開展“導學”工作,精心編制學案,在教學前對學員的學習進行具體的指導,通過有目的導學把學員引入學習狀態。四是協同開展“導考”工作,增加網上形成性考核比例,做好網絡學習測評和考試預約,根據協同教學的實際效果,為學生提供個性化的考試服務。
一、要善于挖掘教材內在的環境教育因素
由于小學生無論在生理或心理方面都處在逐步發展階段,他們的思維也由具體形象思維向抽象邏輯思維過渡,他們的認識活動很大程度上依賴于具體直觀。所以新編小學數學教材圖文并茂,有80%以上的插圖都蘊含著豐富的環境教育內容,準確地把握插圖中環境教育因素,能使學生更易理解、接受。如:一年級小朋友從進學校第一天第一堂數學課,就要受到良好的環境教育。在“準備課”第2頁上就看到環境優美的生活環境:1座大橋、2只蝴蝶、3幢樓房、4只彩球、5位小朋友、6朵白云、7棵松樹、8個字(請您愛護花草樹木)、9只小鳥、10朵鮮花……在學生練習數數的同時教育學生要愛護我們周圍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愛護公共設施,不隨地吐痰,不亂扔紙屑雜物等,使我們生活的環境多姿多彩,生氣勃勃。第一冊第10頁和第17頁的“校園一角”插圖,讓學生知道美好的校園環境需要我們大家共同來營造,愛護學校的花草、樹木、校舍、操場、游泳池……是我們每個小朋友義不容辭的責任。結合熊貓、羚羊、松鼠、企鵝、白鷺、猴子等動物的插圖,使學生知道動物是人類的朋友,地球上不能只有人類,野生動物滅絕之時,就是我們人類滅亡之日,所以我們要愛護身邊的動物,特別是野生動物,同時知道熊貓是我國的國寶,東北虎、亞洲象、中華鱘等是我國一級保護動物,目前它們瀕臨絕跡。
隨著學生認識水平的提高,知識的拓寬,針對學生的年齡特征和接受能力,教材中的環境教育內容也逐步抽象、充實,從居住環境到校園環境,從自然環境到人工環境,從水、大氣、土地到動、植物,從資源、人口到地球、宇宙,教材中有50%以上的應用題都作了一定的反映。如:
1.每個窗臺放2盆花,5個窗臺一共放多少盆花?(第三冊)
2.同學們采集標本,捕到9只蜻蜓,捕到蝴蝶的只數是蜻蜓的3倍,捕到蝴蝶多少只?(第四冊)
3.一條蠶吐絲1500米,5條蠶大約吐絲多少米?(第五冊)
4.大林有55張風景郵票,動物郵票比風景郵票少29張,兩種郵票一共有多少張?(第六冊)
5.沿海堤有一條防風林帶,寬是48米,東港村境內的防風林帶占地8640平方米,這段防風林帶的長是多少米?(第七冊)
6.一個自然保護區天鵝的只數是丹頂鶴的3倍,已知天鵝和丹頂鶴共96只,天鵝和丹頂鶴各有多少只?(第八冊)
7.1996年江蘇省海水產品量達79.5萬噸,淡水產品大約是海水產品產量的2.09倍,1996年江蘇省水產品產量大約有多少萬噸?(第九冊)
8.園林工人鋪草坪,第一組6人鋪了37平方米,第二組7人鋪了43平方米,哪個小組鋪得多?(第十冊)
7
9.織女星每秒運行14千米,是牛郎星運行速度的─,牛郎星每秒運
13行多少千米?(第十一冊)
10.在比例尺是1:25000000的中國地圖上,量得北京到上海的距離是4.21厘米,北京到上海的實際距離大約是多少千米?(第十二冊)
類似以上題目,雖然《小學數學教學大綱》中沒有明確規定對學生進行環境教育的要求,但它們已內在顯示了環境與人們的生活、生產密切相關。解答好這樣的題目,學生的環境保護意識就會在潛移默化中得到升華。
二、要善于搜集環境教育的統計數據
隨著社會的飛速發展,社會的信息量和信息傳遞的速度是按指數規律增長的,但教科書由于編寫時間和容量的限制,一些對兒童有影響的信息不可能都反映出來,因此,要在數學教學中自覺地、有目的地進行有效的環境教育,善于搜取當代社會與數學緊密聯系的新穎信息,顯得十分重要。這就要求我們平時廣泛閱讀書報,時時留心有關數據,以便在數學教學中適時提供環境教育的數據。如:
環境與生活:
1.一個人平均每天呼吸14千克空氣,是一天食物重量的10倍或飲水重量的4倍。
1
2.血液里絕大部分是水,肌肉里有一半以上是水,骨頭里─是水,
4人體是個“大水桶”。
3.一公頃生長旺盛的草坪,每天可以吸收900千克的二氧化碳,放出600千克氧氣。一個人平均每天要消耗250克氧氣,呼出900克二氧化碳。照這樣計算,一個人必須擁有一個教室大小的草坪,才能滿足人體對氧氣的需求。
1
4.世界上一半以上的藥物模仿天然植物合成,─的藥物直接從植物
4中提取或以植物為原料。
環境與社會的經濟發展:
1.我國有960萬平方千米的土地,居世界第三位,但我國“地大人更多,物博人均少”,占世界陸地─的土地卻要養活超過世界─的人口。
11
105
2.一只燕子在6個月里可以吃掉50萬只害蟲,一頭貓頭鷹一年中會吃掉1000只田鼠,而1000只田鼠一年要吃掉2噸糧食,一只灰喜鵲可以保護1300平方米的松林免遭松毛蟲的侵害。
3.最近,新疆羅布泊地區打出了第一口淡水井,井深465米,日出水量達452立方米,為當地礦產、旅游業的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4.1997年,寧波市共接待境外游客10.05萬人次,比上年增長13.7%,旅游創匯6.34億美元,比上年增長18.4%。
環境污染的危害:
1.1997年12月中旬,急劇排放的煙塵和有毒氣體使沈陽4天內有2000多人急性中毒。
2.1支煙產生的煙霧需一個房間的空氣來混合,人才不會受傷害。
3.去年北京市洗車用水就洗掉了13個昆明湖,造成首都飲用水緊張。
4.目前太空有2000個廢棄衛星,1400個用過的火簡助推器和1100個游弋的小型物體,這些太空垃圾隨時會撞壞衛星。
如此等等,教者向學生提供這些數據信息時,要正確處理好智育與環境教育的關系;要有助于學生“環保”意識的提高;要將有意識的教育寓于無意識的受教育之中,做到自然、貼切、力求滲透,以達到“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境界。切忌生搬硬套,牽強附會。
三、要善于依據學生的年齡特征,適時、適量地滲透環境教育內容
兒童從出生到成人,他們的身體和心理經歷著一個發展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每一個年齡階段都表現出與其它年齡階段相區別的一些典型的特征。所以,教者就應該依據學生不同年齡特征,向學生滲透不同的環境教育內容。如:
在大學計算機教育中,學生普遍缺乏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因此,教師要改革教學方法,激發學生創新意識。課堂教學是獲取知識和技能的主要陣地,應當成為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和創新意識的搖籃。而通過將計算機課堂教學問題化、情景化,即采用啟發式教學法,可以讓學生發現隱含于問題背后的科學知識,形成解決問題的技能和自主學習的能力,從而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另外,問題情景化后,可通過變化無窮的畫面刺激學生大腦的興奮區,為激發學生創造性思維創造有利的條件。古人云:“學起于思,思源于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知”。可見,營造“疑”與“思”的良好情境,用疑問開啟學生思維的心扉,是培養創新意識的好方法。在教學中,應克服扼殺學生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教學行為,注意挖掘教材內容中潛在的教育因素,改革教學方法,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創設寬松、民主、和諧、平等、富于創新精神的教學情境。要遵循教育教學的規律設計出針對性、啟發性較強的問題,點燃學生求異思維的火花。對于在回答疑難問題時出現的不同主張和見解要“沙里淘金”,肯定其中的合理成分。要改變教師“一言堂”或唱“獨角戲”的老方法,還學生以自我學習和鉆研的時問與空間,鼓勵學生敢于標新立異、獨辟蹊徑,敢于質疑發問、想象猜測,敢于打破常規、不拘一格。教學實踐證明,教師如果能改革教學方法,根據教學需求將課程內容動態地加以分解、組合。生動地再現事物發生、發展的過程,使抽象的講授形象化,既有利于突破教學的重點、難點,亦可拓寬思維空間,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當今世界,計算機技術發展日新月異,成功的計算機人才必須是創新型人才。要想讓我們的學生能在激烈人才的競爭中脫穎而出,計算機教師必須加強學生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培養。在計算機教學中,我們應充分運用現代教育技術,理論聯系實際。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為全面深化素質教育,為學生將來發展成為創新型人才莫定堅實的基礎。
二、工程素質的培養
從當今大學生的入學狀況來看,剛出中學校門就進入高校的大門,從沒有接觸過實際,接觸過社會,更不用說工程經驗,再加上獨生子女在成長過程所特有的嬌慣,他們對實踐既排斥又害怕,其實踐基礎非常薄弱。然而,就業壓力和社會發展決定了計算機教育必須與生產實際相結合,以培養最重要而又最基本的素質,也就是工程素質。因此,如何在計算機教學過程中,促進大學生工程素質的養成,給大學計算機教育的課程體系、培養方案提出了新的挑戰。“側重基礎培養,提升工程素質”,強調學生工程素質的養成,使學生就業實現零適應期,成為教學的目標;在專業建設、課程設置等方面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加強與崗位相關的專業素養和職業教育,是實現目標的手段。計算機教育的基本目標是切實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專業素質和應用能力,學生畢業后,上崗要解決實際問題,主要應從如下幾方面來加強工程素質的訓練:(1)培養學生的崗位意識,加強責任心和工作規范的教育。(2)將團隊協作能力、展示能力、文檔編制能力融入各門課程的課程教學、課程設計中。(3)信息技術人才是國際型的人才,為了和國際接軌,培養學生在國際環境下工作、管理、交流等方面的能力,盡量開設英語口語、寫作、版權保護、文獻檢索等課程。要培養學生的工程知識、工程意識和實踐能力,計算機教育必須將專業技能與工程素質相融合,包括教學課程體系、分階段的重點培養方案及各類教學方法融合。
改變考核模式,突出素質的培養。根據培養工程素質的綜合課程體系,實施不同的考試模式,突出實際應用能力的考核,強化工程素質的培養。比如采用開卷筆試+口試方式,論文方式應避免學生抄襲,可輔以論文交流或答辯方式。口試主要以考核學生的知識綜合應用能力為主,并且培養學生的工程表達能力,同時,作業、課堂討論、課內實驗、考勤等平時成績應占總評成績的30%~4o%,通過這些多元化的考核方式,改變學生死記硬背的學習模式,促使學生理解實際問題并能努力解決,提高其綜合應用能力,強化其基礎專業知識的掌握。構建校企合作教育新模式。企業是未來學生就業的主要歸屬地,讓學生提前了解計算機企業和相關企業,建立學習遠景目標,促進工程素質的形成,是非常重要的環節。當然,滿足企業發展的需要是合作教育的生命,首先要有機地結合企業的目標和特點,結合企業的項目,也讓老師能在企業的項目中承擔相應的角色,讓在不同年級有興趣的學生把握機會進人企業環境,由企業有經驗的工程師進行指導培訓,可以直接為學生樹立榜樣,并且也以點帶面將較優秀的學生先培訓,又讓這些學生成為各個技術項目的帶頭人,進行虛擬或模仿實際項目的運作,組織和管理其他學生形成的團隊,提高管理能力。
三、人文精神的缺失
下面將2015年教學工作情況總結如下。
一、抓好全區參訓教師的教學及教學組織工作
(一)、非學歷教育
1.啟動《教師職業道德修養》公共必修課培訓
2.繼續教育面授專題培訓
為了提高中小學各學科教師的專業知識和教學能力,我們組織全區4209人參加學科面授專題培訓。 培訓學科小學有語文、數學、科學教育、美術、體育;中學有數學、歷史、地理、美術、體育、政治等,通過請專家、教授、特級教師、名師講學,使教師對學科前沿知識、新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有了深刻的認識,對教育教學工作起到了重要的指導作用。
3.信息技術應用培訓
全區中小學教師共有800人報名參加培訓, 通過學習,參訓教師的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整合能力得到很大提高,并較好地應用所學知識制作教學課件等。
4.新課程改革培訓
高中政治教師新課程培訓班。共40人參加培訓。培訓目標:幫助高中政治教師深入理解高中政治課新課程標準,把握新課標的理念、結構和內容,從而提高了高中教師實施新課標的教學能力和水平,為實施新課標、新教材做好師資準備工作。
中學政治骨干教師新課程理論與實踐研究研修班。聘請首都師范大學胡玉順教授到我區擔任本班指導教師。培訓目標是新課程下教師角色轉換的理論與實踐的探討。
中學地理骨干教師新課程理念下的教學方法研究研修班 。聘請區級教研員和教改實驗區有經驗的教師承擔培訓任務,采取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方法進行有針對性的培訓。在進行理論學習的同時,帶領學員到基層中學開展聽課、評課等教研活動,收到了良好的培訓效果。
區級骨干教師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整合研修班。共120名骨干教師參加,學習時間為80學時。通過對網絡技術的學習,參訓教師搜集信息、分析信息、處理信息的能力和制作課件的能力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5.繼續教育專管員、信息員培訓
共160名學員參加了培訓。全區幼兒園、中小學、中等職業學校各單位信息員、專管員經過培訓,加強了繼續教育檔案管理的規范化和系統化。
6.區級骨干教師培訓
本學年主要對區校骨干教師進行教師職業道德修養培訓:共502人參加培訓。 對骨干教師進行教師職業道德修養的培訓,進一步提高了骨干教師師德水平。并組織骨干教師結合工作實踐又撰寫了師德案例,區繼教辦已經對骨干教師上交的師德案例進行篩選,并組織專人將優秀案例編輯成冊,擬出版《骨干教師師德論文集》。
7、新教師培訓。為了提高新教師的培訓質量,本學期修改了十五初期制定的新教師培訓計劃,更突出實效性、針對性。注重了對新教師的師德、教育教學技能、教學基本功的培訓,收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全區共有261名新教師參加李培訓。
8、組織部分骨干教師參加綠色耕耘行動計劃的培訓:由北京教育學院組織實施的綠色耕耘行動計劃培訓項目,自2015年7月開始到今年年底,開展了集中培訓、跟蹤指導等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培訓活動。本次培訓形式靈活多樣,內容豐富多彩,培訓效果顯著,深受學校領導和學員的歡迎。
(二)學歷教育
在學歷教育方面,從總的趨勢看,參加培訓的人員是在逐年減少,重點已轉入非學歷教育,但是學歷教育的各項工作沒有放松,特別是緊緊抓住考前輔導工作,提高新生錄取率。2015年的專、本科考前輔導的應該說錄取率在70%左右。由我校教師承擔的語文、政治、英語輔導的科目,開始成績是較高的,對提高錄取率起到了較大的作用。
(三)校本培訓
1.開展《教育熱點問題研究》校本培訓教材的培訓
《教育熱點問題研究》一書是我區十五繼續教育自編教材,教材內容主要是突出先進教育理念的宣傳,為加強教師自身修養、更好地適應新課程改革提供幫助。此教材成為了全區教師對新課程理念的學習、理解和領悟的重要參考資料。各學校都組織教師進行了認真的自學,并完成了每人3000字以上的學習體會,全區7218人參加培訓。目前,教師通過學習撰寫的心得體會等材料已陸續上交區繼教辦,由繼教辦組織教師進行成績評定,并選出優秀文章給予榮譽獎勵。
2、抓好中小學校本培訓工作。今年6月份區教委人事科、區繼續教育辦公室對全區部分學校開展校本培訓調研。通過聽校長匯報,召開教師座談會,查閱檔案材料,交換意見等形式,較全面地掌握了各單位校本培訓情況。通過校本培訓調研,我們感到:校本培訓是十五繼續教育的重要培訓形式。校本培訓是受到各級領導重視,受到校長、教師歡迎的一種培訓形式,應當廣泛推行這種培訓形式。但是,校本培訓開展不均衡。表現在領導重視程度、教師的認識程度不均衡;學校硬件設施的利用率不均衡;師資隊伍不均衡等影響了部分學校較好地開展校本培訓。區教委人事科、繼教辦將調研情況上報教委后,教委認為有必要開展評選校本培訓示范校活動,帶動全區校本培訓活動的廣泛深入開展。在區教委的領導下,我們將調研與查看基層學校上報材料相結合,經過反復研究決定確定了13所中小學為校本培訓示范校,確定1所園本培訓示范園,通過幫教、幫訓、手拉手等形式,發揮優質校的教師、管理人員、設備的輻射作用,帶動一批薄弱校,提高教師教育教學能力和水平,提高我區學校辦學整體水平,推動全區普教工作走上新臺階。
二、抓好學校校內的教學工作
(一)教師職業道德素質培訓
根據北京市教委《關于加強十五期間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校本培訓工作意見》和通州區教育委員會《關于中小學教師十五繼續教育校本培訓工作意見》,結合師資培訓工作特點和我校實際情況,制定了十五期間我校校本培訓工作意見及2015年校本培訓內容的計劃和具體安排。
今年10月學校召開教代會通過了《通州區第一教師進修學校校本培訓工作意見》《通州區第一教師進修學校論文評審條件》《通州區第一教師進修學校優秀班主任評選條件》。與會代表充分認識了學校開展校本培訓有利于提高學校教師自身政治、思想、道德素質,有利于發揮教師學習的主體作用,促進自身個性發展,有利于學校學習性組織的建設。并深深的感到開展校本培訓是全面提高我校干部教師素質提高教師培訓質量的重要條件。并決定于11月開始培訓。本年度的培訓重點:
(1)組織學習《教師職業道德修養》必修課教材,采取自學和輔導相結合的方式深入理解教材內容,并結合本職工作加強職業道德修養的提高。通過學習,教師深刻認識到,培訓者必須不斷提高素質,才能真正樹立為基層服務的意識,才能為基層做好服務工作,才能保證培訓質量。
(2)、加強對教師現代信息技術應用的培訓,適應新課程改革和學習性社會的需要,提高教師終身學習的能力。組織40歲以下教師學習計算機基礎知識authorware5.0培訓50學時。并將考核與競賽結合起來,激發教師學習積極性。
(3)、強化教師教科研意識,提高教師教科研能力和水平。開展專題論壇活動,主題是:繼續教育培訓內容,培訓模式,管理服務觀念、手段、方法的探究。在全校教師、教學管理人員中廣泛開展以師資培訓為中心,更新教育觀念、管理服務觀念的研討活動,創造一個優質教學、優質管理、優質服務的進校形象。結合教師專業化和學校長遠發展的需要,提高教師隊伍整體素質,,培訓科研型的教師隊伍,以促進學校可持續發展。
(4)校本培訓管理
學校校長是校本培訓的第一責任人,建立校本培訓領導小組,校長任組長,主管教學校長、主管教職工思想政治工作副校級干部任副組長,由師資培訓科研辦公室具體組織管理工作。學校為每位參訓教師建立檔案(一人一檔),記入繼續教育學分。并與評優、評先、晉職等掛鉤。
(二)、培訓者培訓。
為把我校建設學習性組織,提高教師整體素質,學校組織起草了《通州區第一教師進修學校校本培訓工作意見》,組織全體教師參加師德培訓、計算機應用培訓、繼續教育科研課題論壇活動。教師積極性較高,學習興趣較濃,效果明顯。同時組織教師參與市區組織的各項培訓。
1、北京教師培訓中心組織的各學科培訓者培訓:
2、計算機教師參加因特未來教育培訓和信息技術學科教學整合的培訓;
3、推薦教師參加英語全國骨干教師、普通話新大綱、初中政治和語文骨干教師培訓;
4、組織小學教師參加北京市小學數學、語文學科新課程課堂教學研討活動等。
5、推薦和組織政治、地理、英語、化學、物理教師參加北京教育學院組織的綠色耕耘行動計劃的培訓,我校教師普遍反映受益匪淺,對提高培訓者素質起了重要的作用。
通過培訓,拓展了培訓者的學科知識面,在教育教學能力和水平方面也有較大提高,為更好的開展我區教師培訓奠定良好的師資基礎。
(三)教育科學研究
1、根據《教師職業道德修養》必修課 的教學反饋、優秀案例評選、學分反饋等項培訓工作,組織編寫了 區骨干教師《師德案例選編》。
2、組織教師進行教育熱點問題研究一書學習體會的評定學分工作,并將優秀論文編輯成冊。
3、強化研究意識,開展研修活動。學科教師圍繞繼續教育培訓內容、培訓模式探究的主題,結合教學實際開展專題研究。本學年末,根據研究情況教師、教學管理人員撰寫論文,學校組織論文評審,評選論文等級,學校給予獎勵,并召開學年度繼續教育教學、管理論壇會,組織編寫十五繼續教育論文集。
4、開展繼續教育論壇活動。本學期論壇的主題是:繼續教育培訓內容,培訓模式,管理服務觀念、手段、方法的探究。在全校教師、教學管理人員中廣泛開展以師資培訓為中心,更新教育觀念、管理服務觀念的研討活動,學期末共征集教育教學及教育教學管理論文25篇,評出一、二等獎,中獎率占50%。為創造一個優質教學、優質管理、優質服務的進校形象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5、堅持校內外調研制度。教師深入教學第一線,開展聽課、評課、教學研究、專題研討等活動,其中本學期教師聽課共計380節,人均達到了20 節。把繼續教育的教研、教學活動著眼點放在適應教師新課程需要、為基層教學服務上,深受基層中小學的歡迎。
6、發揮教學指導組作用。本學期教學指導組的任務:
組織新教師學科專業培訓的開課匯報。共有13位教師講述了本人授課的教學設計思路,會上大家暢所欲言,并就熱點問題,難點問題進行了充分的討論。與會的教師深深感到:這種開課匯報形式好,教師間相互取長補短,有利于本校教師整體素質的提高。
各教研組長組織本組教師開展教學觀摩課、研究課、公開課活動;
組織繼續教育論壇,制定教學論文評審條件,開展論文評審活動,為我校建成學習型、研究型組織出謀劃策。
三、本學期教學效果
1、培訓。
(1)本學期圓滿的完成了學歷教育、研究生課程班和繼續教育的各項培訓工作,得到基層學校、教師和聯合辦學單位的一致好評,培訓效果好。
2、獲獎。
(1)繼續教育辦公室和我校英語教師(張淑清)組織指導了我區部分小學英語教師參加北京市遠郊區縣小學英語教師技能展示大賽,并獲得最佳教學設計獎,捧得獎杯和獎狀。
(2)學歷教育獲得北京市師范大學2015年函授教育先進單位獎勵。
(3)普通話水平測試獲得北京市普通話水平測試工作先進集體榮譽稱號。
3、教育教學研究成果。
(1)繼續教育辦公室組織部分我校教師參加編寫的《骨干教師師德案例集》一書初稿審閱、編輯工作已經完成,待出版發行。
(2)學校校本培訓領導小組組織了現代信息技術培訓課件和繼續教育論文評獎活動,獲得一、二等獎教師的比例占參評教師總數的50%。
(3)參與北京市繼續教育校本培訓課題研究,我校承擔的子課題《校本培訓制度與管理研究》已取得中期成果編輯出版了《校本培訓管理制度匯編》初稿,發至全市教師進修院、校。
4、教師個人獲獎、登載論文、參與教科研課題研究等
(1)劉志田撰寫的《信息技術課的實踐創新與課堂實踐》獲得通州區教育學會創新教育與教育創新征文一等獎。
(2)王金華撰寫的《激發思想政治課學習興趣的方法研究》獲得通州區教育學會創新教育與教育創新征文二等獎。
(3)明紀英撰寫的《應用討論法引導新教師進行討論式教學》一文在全國中小學計算機教育研究中心指定刊物信息技術教育 第六期登載;并指導我區兩位新教師孫雪濤、趙云撰寫了 《心路》《我的教學生活》論文, 在信息技術教育 第九期登載。
(4)張振松撰寫的《加強組織管理,切實抓好小學英語教師培訓工作》發表在《北京市中小學中等職業學校教師繼續教育信息》刊物上。
(5)政治學科郭淑琴、王金華參與了北京市高中教師《生活價值觀》課題研究,成為該課題組成員。
(6)王學一被北京教育學院聘請為北京市義務教育新課程教學資源庫項目專家。
(7)崔靜平獲得通州區教育系統名師稱號。
四、2015年師訓工作特點
3、培訓的機構多。北京教育大會召開以后,教師參加繼續教育受到了高度重視,與師資培訓有關的大學、學院、教研部門等紛紛參與教師的培訓,我區現在與北京師范大學、首都師范大學、北京教育學院、教師培訓學院和繼續教育學院等高校聯合辦學,充分發揮高校的資源優勢,提高我區教師的水平。
4、培訓的要求高。為了適應新課改的要求和教師本人的需求,對十五繼續教育的培訓內容和形式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從過去教師一人在課堂上講授逐步擴展到學員上講臺,師生互動,開展教學實踐,帶著問題進行培訓等,突出繼續教育的實效性、針對性。今年我區針對教師的需求開展了不同層次的培訓班。有高研班、研修班、新課程培訓班、骨干班、專業課專題培訓班、學歷班、研究生課程班等。聘請了大學教授、教育專家、特級教師、學科帶頭人、中小學骨干教師等,登上繼續教育講臺指導我區教師的培訓,收到了較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