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色自偷自拍另类小说-囯产精品一品二区三区-亚洲av无码专区亚洲av网站-四房播播网站

期刊大全 雜志訂閱 SCI期刊 投稿指導 期刊服務 文秘服務 出版社 登錄/注冊 購物車(0)

首頁 > 精品范文 > 工商管理學年論文

工商管理學年論文精品(七篇)

時間:2022-06-21 12:17:21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工商管理學年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工商管理學年論文

篇(1)

【關鍵詞】工商管理 管理實驗 實驗教學

我國高等院校的教學方法與教學理念不斷變革,社會中需要的高校人才也已經傾向于創新性和實踐性的高級專業技術人才,所以,高校培養人才的根本任務還需要放在學生的創新性和實踐性方面,如果針對工商管理學科中的創新性與實踐性教學,便需要通過課堂實驗教學方法的開展,從多領域理論、多創新教學方法和高技術水平的教學,系統的開展工商管理活動的應用課程。

一、管理實驗教學的意義

高校中的工商管理學科屬于軟科學類,相比其他軟科學類專業而言,工商管理學科更注重學生的實踐性與實際操作能力,所以,培養學生能力重點在這兩方面。根據高等教育司針對普通高等學校工商管理專業人才社會需求和培養問題的調查報告顯示,我國2010~2013年普通高等院校中的工商管理專科增至2866個,可以看出我國高校對工商管理專業十分重視。

工商管理專業人才日后面臨的就業方向是企業管理,而企業最需要既懂理論、又懂實踐的專業性、復合性人才,這是為了保證企業有一個良好的管理手段和管理決策,促動企業積極發展。所以,在高校中對學生的管理教學就顯得十分重要,教學方式、教學理念也需要加以調整,通過實驗教學,學生正確理解和運用管理理論和方法,發現和總結在管理中出現的一系列問題,并增強自身抗壓性和應變能力,從而既鞏固了理論知識的掌握,又培養了學生敏銳的洞察力。因此,高校中開展管理實驗教學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二、工商管理專業實驗教學中存在的若干問題

(一)實驗教學中理論性過強

我國高校中培養的人才多數都十分注重理論性,這是我國教育界的“通病”,但是隨著現代經濟的發展,社會所需要的人才多為復合型,既要有扎實的理論基礎,又要有專業的技術,更需要有可行性的實踐能力。目前管理專業人才的培養較為輕視實踐性,過度重視理論性,學生的理論基礎知識扎實并非不妥,但學生由于缺少實踐教學和實踐能力的培養,理論知識無法舉一反三,從而導致了學生夸夸其談卻沒有真實的操作能力。

(二)實驗教學中軟件應用少

我國多數工商管理專業十分注重實驗教學,實驗教學所設計到的硬件設施也配備良好,例如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廣州商學院等都在本專業設立了工商管理實驗室,投資300~400萬人民幣,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該院校的實驗教學水平。然而,在硬件配套達標的基礎上,軟件的使用卻十分落后。例如,實驗室中有各種類型的計算機和其他設備,但卻鮮有人力資源管理軟件、統計學教學軟件、ERP物流管理軟件等,并且隨著工商管理專業所學內容多、范圍廣,也開設了財務管理、行政管理等10余門實驗課程,但是實驗課程中卻沒有形成體系,有些實驗項目不能及時更新,有些試驗項目也無法支撐其金融、證券、電子商務等新興行業的管理專業需求。

(三)實驗教學中未能統籌兼顧

管理型人才是工商管理專業培養的主要目標,高校在構建實驗課程體系中,除了各個專業課程的清晰分明,還需要投入更多精力在各個專業、各個環節的關系銜接上。例如財務管理和物流、信息管理的關系和銜接。而在實際實驗教學中卻未能達到很好的各科目的聯系,只重視局部關系和知識內容的教育,卻忘了各科目間的重復性和差異性,并且也沒有將各科目之間的知識點有機結合。學生忽視課程設置的初衷,無法提起學生的實驗興趣。

三、工商管理專業實驗教學的實踐探討

(一)教學體系的創新

教學體系中包括教學環境的設置、教學環節的設置、教學實驗考核的設置。從教學環境方面來看,建立一套硬件系統的網絡實驗平臺,通過計算機來實現實驗性的工商管理教學模式,以實驗為核心擴展出實驗的重點知識內容和層次結構,通過完善的硬件配套,引入不同的軟件作為輔助教學,從而達到學生專業性、實踐性和創新性的學習目標。從教學環節方面來看,實驗教學的環節需要比課堂教學更為清晰,上機實驗、課程教學、課下討論、實驗創新等環節缺一不可。在實驗考核方面,需要注重學生的學習質量的考核,必須制定一套合理、科學的考核標準,重視學生的學習過程、實踐能力、管理思想、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考核,而并非單純考核實驗結果。

(二)教學內容的創新

在教學內容的設置上,需要從基礎實驗、重點培養可擴展實驗三方面進行創新。高等院校的培訓更應該注重學生的日后就業,從就業方向來看,企業管理是大多數學生的選擇,而進入企業作為一名管理人員,還需要階段性的考核晉升,所以在實驗教學項目的設定中,需要抓住學科和社會銜接的重要條件,打好基礎實驗,注重教學的內容創新,讓教學內容與社會實踐互相聯系,這樣便能夠更好的輔助實驗教學的展開。

(三)教學方法的創新

在實驗教學方法上,需要將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緊緊相連,在理論教學中,需要講解上機需要注重的實驗內容,用扎實的理論基礎來熟練運用,掌握實驗規律。在實踐教學中,教師以講解為主,學生以實踐為主,教師通過創新、自主設計的教學方法,由教師確定題目,講解知識重點,學生自主選擇學習方法和學習工具,規定出時間提交學習成果。這樣既能夠減輕教師的教學負擔,也能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最終教師給予學生一個自我發揮的平臺,可以由學生自行設計實驗,教師確定以后,根據自身學習知識和能力,做出一份滿意的畢業論文或學年綜合論文,用來考量學生的學習水平。

參考文獻

[1]劉小龍,宋志婷.工商管理專業實驗實踐的教學教改研究[J].教育教學論壇.2014(40).

[2]胡永銓.工商管理學科實驗教學方法改革[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09(03).

篇(2)

(一)理論教學建設從現在企管系教師的知識背景及其所學專業看,本系有半數以上的教師原來是從事工商管理基礎課程,項目管理的教學工作,缺少人力資源管理專業課程系統學習和訓練。根據本校2013級人力資源管理本科生教學培養計劃的課程安排,在第二學年就有兩門專業基礎課教學任務,第三學年就有7~8門專業課和4門實踐課要教學,第四學年還有3門專業課要教學。因此,為很好完成將來對人力資源管理專業本科的教學任務,本系教師在將來一年半的時間內抓緊進行知識轉型成為當務之急,筆者建議采取如下形式進行:1.國內985大學訪問學者鼓勵原工商管理專業教師以國內大學訪問學者的形式進修。即以參加訪問學校的教學和科研工作為主要任務,根據培養要求以及當前人力資源管理和組織行為學研究的熱點,參與訪問導師的課題或在訪問導師的指導下做小論文,協助指導研究生。在訪學期間,重點選聽自己將要承擔幾門人力資源管理主干專業課程。所修學的課程包括人力資源主干課程(人力資源管理、組織行為學、社會心理學、人力資源規劃、工作分析、人員素質測評、招聘與人員配置、培訓與開發、績效管理、薪酬管理、職業生涯發展規劃、勞動關系等)。2.由于國內訪問學者對年齡的限制,一般要求在45歲或50歲以下。因此,對于年齡偏大的原工商管理專業的教師,可以以學院和系里的名義通過湖南省人力資源管理協會和省內其他兄弟院校取得聯系,聘請省內人力資源管理知名教師。年輕教師在國內訪問期間,在時間不沖突的的條件下也應積極參加學習。3.由于人力資源管理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專業。因此,在上述兩種基本進修方式外,應鼓勵教師積極與企業界交流溝通,把企業人力資源管理實務操作與理論教學結合起來。同時應在制度上要作出規定,本系教師必須參加前兩種進修方式之一,才具備給人力資源管理本科生上課的資格,從而切實保證教學質量。

(二)實踐教學建設人力資源管理專業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專業。之前,為配合工商管理本科人力資源管理方向的理論教學,系里這些年先后采購了“奧派”人力資源管理軟件,“金蝶”人力資源管理軟件,“福斯特”人力資源管理教學軟件,“北森”人員素質測評(評價中心模塊和實戰演練模塊)。奧派軟件是在2005年購買的,適合初學者學習;金蝶人力資源軟件是2011年購買的,該軟件接近目前各公司普遍采用的人事軟件,更適合高級學習者;福斯特人力資源軟件,2012年購買,教學難度適當,基本覆蓋教學知識點,比較適合于教學選用。北森人員素質測評軟件是2010年購買的,該軟件系列有十多個模塊,系里現只買了兩個,學生反映效果不錯。根據我校2013級人力資源管理本科生培養計劃課程安排,2013級新生共開設了五門實踐課程:《人力資源管理模擬》,《績效管理實訓》,《工作分析課程實習》,《薪酬設計課程實習》,《人員素質測評實驗》。為配合這幾門理論課程的實踐教學的需要,應逐步采購人力資源管理單個專業模塊的教學軟件,即,專門針對工作分析、績效管理、薪酬管理模塊的軟件,以逐步完善新專業實踐教學軟件體系。

二、新專業的學科建設思路

(一)人才引進及培養由于缺少人力資源管理方向的學科帶頭人,學校應考慮從國外留學回國學者或國內985大學引入1~2位知名教授。為配合學校對年輕教師“國際化”的要求,在新專業建設經費充足并許可的條件下,鼓勵教師出國,到國外知名大學從事人力資源管理方面的訪問學者。對于未滿40歲的年輕教師,則鼓勵其攻讀人力資源管理方向的博士學位;對于已經畢業的博士,應鼓勵并支持其進行人力資源管理方面的博士后進修。

(二)國內外學術研討會創造條件,每年資助1~2位教師參加國內相關專業會議。積極鼓勵并支持本系教師參與全國人力資源管理學會等學術會議,參與國內有關人力資源管理科研方面培訓班等。

(三)課題申報和能力的重要標志。因此,應為教師們申報國家級和省部級課題創造必要條件,比如,組織申報課題交流會和聘請高水平教授指導會。而對于發表高水平論文的教師應給予額外重獎。通過高層次人才的引進,高水平學術會議鍛煉培養隊伍,重獎高檔次立項課題和論文,逐漸整合并引導教師的研究方向,逐步有計劃地形成有一定科研能力的科研梯隊和團隊。

三、新專業建設激勵措施的建議

(一)對于教學建設工作,系擬計劃鼓勵教師通過訪問學者的方式和聘請教學名師到學院進行教學交流的方式教師師資進修既是教師自身素質提高的迫切需要,也是院系為應對2~3年后的新專業建設評估檢查的迫切需要。加之,老師們在師資進修期間,在訪問學校也要肩負較多的教學和科研任務。如果在本學校還要承擔全工作量的教學任務,可能這兩方面難以兼顧,也會大大影響進修效果。因此,激勵教師參與國內訪問學者的積極性,應在教師國內訪問學者的一年的期間內,給予教師教學免除年工作量2/3的政策支持。而對方學校收取的“專項培養費”,應由學校下撥人力資源管理專業建設費或學院建設經費支出。而對于有意愿去國外大學進修人力資源管理方面的訪問學者,學院在經費充裕和條件許可情況下,也應給予一定經費支持。對于不符合國內外訪問學者條件的老師,優先從長沙市各高校聘請教學名師,來學院與老師們進行教學交流。所需外聘交流教師的勞務開支應從人力資源管理專業建設費或學院建設經費支付。

篇(3)

關于就業能力的概念,英國的Beverridge在1909年就已提出,其概念的界定主要是用來判定哪些勞動者可以被雇用,哪些勞動者是必須被替代[1]。之后,由國際勞工組織把就業能力表述為“個人獲得和保持工作、在工作中進步以及適應工作環境變化的能力”。到20世紀90年代期間,就業能力問題成為許多歐美國家人力資源管理和勞動力市場政策分析等領域研究的重要內容,觀其研究,大多數是從廣義的就業角度出發,對就業能力的概念給出了略有不同的解釋[2],國內學者雖然對就業能力有較為深入的研究,但此類問題的研究主要是集中于概念、構成要素和層次方面[3]。本文借鑒國內外學者的研究成果,結合目前工商管理類專業是我國高校目前布點最多的十大本科專業門類且就業市場形勢不夠樂觀的現實,思考如何提升該類專業大學生個人就業能力的問題,結合蘭州交通大學近幾年的探索實踐,筆者認為,工商管理類大學就業能力的提升應聚焦于專業能力、通用能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三方面。實踐證明,以此作為工商管理類專業大學生人才培養的著力點,定能收到良好的成效。

1 明確就業能力的內涵,增強學生就業能力培養的適切性

(1) 專業能力是提升學生就業能力的基礎。專業能力主要指工商管理類學生已有的專業知識結構、學習能力和專業技術能力等。專業知識是學生主要通過專業課程設置及理論與實踐教學各環節的學習,將外在的工商管理類專業知識內化為學生個體的認知能力,包括知覺、記憶、注意、思維和想象的能力,這是學生個體成功的完成各項工作(活動)最重要的心理條件。學生對專業學習的程度,在一定程度上就決定了他的知識結構是否完善和思維習慣的優劣,而其知識結構和思維習慣又基本決定了他的就業方向,因而在專業教育中,要注重學生專業知識結構的完善,這種完善的知識結構要有利于學生能夠通過原有知識來融化新知識,進而產生新思想,逐步達到智慧的境界創造良好的條件。同時,也為進一步增強專業技能,提升就業能力做好鋪墊。學習能力是指學生從歷史、現實學習知識,不斷深化和完善對現實的認識,掌握駕馭新知識,具有不斷創新知識的動力源,從而形成不斷開創各項工作新局面的能力。從狹義上講,主要強化學生的問題意識,具有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獲取、辨析及綜合利用信息的能力;學會分享與合作的能力。促使學生從自己的認知結構、興趣特長及需求出發,廣泛地汲取新知識,不斷填補自己的認知結構,從而充實、完善和發展已有的認知結構;使學生完全能夠自主選擇和決定自己的學習活動,不斷努力實現新的學習目標;使學生在學習中產生強烈的創造欲望,以形成科學的批評性思維方式,追求具有創新性的學習成果。專業技術能力是指總體反映學生在特定職業崗位上具有的專業應用能力,旨在強調應用性和針對性,這主要依賴于合理的專業知識結構。

(2) 通用能力是提升學生適應能力的關鍵。這種能力是指那些與某種具體的工作沒有必然關聯性的通用性能力,即適用于不同的工作場景的能力。這些能力是得以圓滿完成工作任務需要的最基本的部分,也是近年來用人單位一直最看重的部分,是個人最能持續運用和最能夠依靠的能力。其能力是隨個人工作經驗和生活閱歷的增加而不斷發展,對工商管理類學生而言,通用能力主要包括健康的心理、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良好的道德修養和敬業精神、較強的責任心、良好的自我管理能力、腳踏實地的精神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良好的環境適應能力和人際交往能力。這些能力是要通過學習和社會實踐而獲得,也涵蓋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如參與實踐、歸納總結、觀察學習、模仿體會、專業訓練、實習培訓、業余愛好、娛樂休閑、社團活動等。這些能力是工商管理類專業學生在步入職場中最寶貴的財富。

(3) 可持續發展能力是提升學生應變能力的核心。這種能力主要是反映學生適應未來發展的需要,從容應對環境變化的能力,它強調遷移性。可持續發展能力的高低是決定學生進入職場后是否能成為職業精英、實現持續就業的決定因素。對工商管理類學生而言,創新精神、團隊工作能力、溝通協調能力、持續學習能力、組織管理能力則是學生職業可持續發展能力的重要內容,這些能力只有在學生步入社會工作一段時間后才能顯現出來。近年來許多企業用人單位都希望畢業生在簽約前來單位實習或試用,其目的就在于考查學生的可持續發展潛質。通過我校多年的工商管理人才的培養,使我們深深體會到,工商管理類學生的這些能力是可以通過參加科技創新、社會實踐調查、企業兼職等活動得以提升的。同時,從已畢業的歷屆畢業生我們也能發現,可持續發展能力關系到學生能否實現持續就業的愿望,也關系到學生未來事業發展的態勢是否興旺。

2 創新人才培養模式,開展提升大學生就業能力的實踐探索

據教育部資料顯示,我國工商管理類專業屬于就業率較低的本科專業[4]。究其主要原因還在于畢業生適應能力不強、所學知識達不到工作要求、就業競爭力不具優勢等問題。為此,蘭州交通大學近年來,始終堅持以市場為導向,以提升學生就業能力為重任,以加強“三項能力”培養為主導,積極探索勇于實踐,取得了預期的效果。

(1) 強固基礎以優質教學資源大力提升學生專業能力

一是夯實基礎、注重實踐、突出應用,著力于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夯實基礎,主要是強化英語、數學、計算機與信息技術等課程的教學,堅持四年教學不斷線。在保證專業核心課程開設質量的基礎上,開設一定學分的經濟管理類基礎課程,為學生拓展專業基礎做好鋪墊,強化學生學習專業基礎課的質量。注重實踐,以實踐教學和動手能力培養為主導,將教師實踐能力的提高與學生動手能力的培養緊密結合。在人才培養方案中,實驗、實踐教學的學分,占總學分的1/4以上。將企業經濟活動、經濟運行狀況通過ERP實驗、會計仿真模擬、證券投資即時模擬等實驗再現真實情境,對學生職業技能的訓練發揮了很好的作用。突出應用,以職業規劃、特色培養為目標,以專業選修課為平臺,進行專業人才的縱向深化培養。強化了專業技能訓練,為工業、鐵路運輸、流通、銀行等企業進行特色人才培養,充分滿足學生個性化的需要。創新能力的培養,主要通過開放實驗、創新實驗、學科競賽、課題研究、社會實踐等,盡可能多的為學生提供各類科研訓練的支持平臺,強化學生創新意識及創新能力培養,努力提升學生服務、奉獻社會的能力與水平。

二是抓好專業核心課程與及教學團隊建設,為學生提供堅實的專業學習支撐。多年來,蘭州交通大學經濟管理學院以工商管理類專業核心課程與教學團隊建設為切入點,在已有的工商管理類專業9門核心課程中,已建成“財務管理”、“管理學”、“微觀經濟學”3門省級精品課,5門校級網絡課程。核心課程的高標準建設為工商管理類學生專業學習提供了優質的教學資源,繼而通過核心課程省級教學團隊的建設,有力地推進了教學方法與手段的改革,先后建成了案例庫、習題庫、試題庫、課件庫等,開通了網絡課堂和網上答疑系統,以優質、豐富的教學資源,極大的延伸了課堂教學的內涵,充分調動了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

三是進一步完善實驗教學體系,強化學生專業應用能力的培養。始終堅持以學生為中心的理念,將“學思結合,知行統一”貫穿于大學的整個教學過程之中,為做到理論與實踐教學的融合,管理與工科知識的融合,形成了由“基礎操作性實驗、綜合應用性實驗、設計創新性實驗”三個層次和多個模塊構成的實驗教學體系(圖1)。該實驗體系,其內容涉及24門課、193個實驗項目,所占比重分別為50%、40%、10%。為滿足學生學習的要求,每年都要對實驗項目做出更新,及時補充、完善各專業系列實驗指導書;其特征具有明顯的系統性、綜合性、融通性、實戰性、開放性;實現了實驗教學內容、技術平臺、實驗教學團隊的一體化整合;體現了實驗教學手段、教學工具、教學方法和學習組織形式的有效對接與融通。學生在校期間能夠通過仿真軟件的學習與訓練,達到目前國內用戶群最多的用友ERP管理軟件、市場營銷模擬軟件等的熟練運用,真實了解企業運營情況,體驗生產經營管理的全過程。另外,通過一系列的模擬與實訓,使學生體驗了從實驗項目→課程內實驗→獨立實驗→專業綜合實驗→小型科研課題研究→參加校、省及全國各種競賽的創新教育的全過程,這不僅培養了學生的職業技能,還培養了學生的實踐應用能力和創新精神。經調查,學生對專業實驗教學總體評價滿意,認為對他們的知識運用、團隊協作能力和應用能力提高很大。

四是發揮實驗教學示范中心的作用,為提升學生專業能力創造良好的實踐環境。我校省級經管實驗教學示范中心,擁有“管理類基礎模擬”、“市場營銷模擬”、“經濟法案例模擬”、“會計實訓仿真”、“會計手工模擬”、“電子商務”、“情景模擬”、“經濟模擬”8個專業實驗室,有ERP-U8管理軟件、福斯特等公司的應用軟件28套。該中心已成為理論與實踐結合的服務平臺、創新能力提升的助推器、培養研究型人才的孵化器,中心已開設24門實驗課,193個實驗項目,面向全校8個本科專業和3個碩士點開放,每學年約有1800余名學生在該中心完成各類實驗教學任務。另外,還通過跨專業實驗、選修課實驗、各種模擬大賽等創新實驗課的開設,最大限度地發揮了中心的作用;通過校企共建3S平臺,合作教學、交流學習等方式進一步擴大了影響和示范效應。目前,該中心已成為培養工商管理類學生動手能力、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的搖籃,提升就業能力的重要基地。學生在該中心完成的多項蘭州交通大學“大學生創新性實驗計劃”項目,獲得好評。

(2) 構建科學完善的人才培養體系,保障工商管理類人才通用能力的提升

通用能力不僅是大學生不斷增強學習能力的基礎,而且是在大學畢業生當面臨就業、晉升、轉崗等多樣性選擇中增強競爭力。這就需要高校人才培養中,努力構建多維度的組織、管理及服務體系,這對工商管理類人才通用能力的提升至關重要。

一是強化相關的基礎知識,為提升學生通識能力奠定基礎。首先,將數學作為培養學生運算推理能力的重要手段,從事經濟研究必不可或缺的一種科學分析方法予以高度重視。我校在工商管理類人才培養方案中開設了經濟數學、線性代數、概率數理統計三類必修課,數學建模等多門選修課。其次,拓展英語教學。在開設大學英語、英語口語、商務(或財經)英語、經典外文文獻選讀等課程的基礎上,還長期開展雙語教學,現已形成以14名青年教師為骨干的“雙語”教學團隊;“國際市場營銷”、“國際商務”、“國際貿易學”、“人力資源管理”等課程在內的雙語教學課程群。通過雙語教學的實踐,使學生熟悉了國際商務運作模式,為學生進入外資企業或從事涉外業務奠定了基礎。雙語教學使學生英語應用能力和水平有了明顯提高。歷屆英語四級累計通過率在80%左右,在“全國大學生英語競賽”、“外研社杯”全國英語演講大賽中均取得優異成績。第三,注重學生計算機信息技術應用能力的強化。在當今信息技術快速發展下,無論是做出怎樣的宏觀決策或微觀管理,都需建立必要的應用模型,這一過程都與計算機緊密相關。為突出學生計算機應用能力,在人才培養方案中,開設了計算機基礎、VB 程序設計、數據庫、辦公自動化四門必修課,計算機網絡、網頁設計等多門選修課,專業實驗課多數也是借助計算機模擬來實現。

二是多措并舉,為提升學生的通用能力創造條件。豐富多彩的團學活動,促使學生清楚自己的社會使命。從情感教育、養成教育、自信教育、主題教育,探索體驗教育、“自媒體”教育等6個方面開展教育活動,通過學校各級管理層面有效的聯動機制,培養大學生健全的人格、正確的價值觀,增強大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強化本科生導師責任制,實現對大學生的全方位的精心指導。導師對學生的學習計劃,學生選課、學習方法、專業發展方向、職業生涯規劃等方面都要精心指導,將其具體任務分解細化至每學期。舉辦各類論壇、講座,提升學生對職業的認知度。舉辦“創業創富論壇”,邀請北京中鐵二十二局、甘肅武威市交通局、甘肅祁連山股份有限公司、華潤雪花啤酒甘青藏公司等企業的高管為學生講授企業管理經驗;邀請我校已畢業的MBA學員每年5月、10月兩次進(本科)課堂,幫助進行職業生涯規劃,事業成功經驗分享,并開展企業發展、社會需求、能力養成等方面的講座與交流;邀請實習企業指導教師擔任學生的職業生涯導師,與學生交流溝通如何制定自己的職業發展規劃。采用多種方式,搭建就業能力提升平臺。挑選在就業、考研、公務員、選調生、資格證書、銀行系統等考試與選拔方面表現突出的學生,以深入學生班級的形式進行經驗交流活動;舉辦企業模擬招聘大賽,邀請相關企業人力資源部、高校招生就業處領導等作評委,通過制作簡歷、崗位競聘演講、專家點評等環節,培養學生的求職能力。以畢業實習帶動就業,與廣東智通人才、寧波人才中心、東莞人力資源局、德邦物流、紅豆集團等形成了合作關系,建立就業實習基地。積極拓展就業渠道,邀請中儲物流公司、西部中大建設集團、鏈家地產、光大銀行、甘肅銀行、TCL樂華多媒體事業部、蘭州商業會計學校等單位來校招聘,提供就業崗位。

(3) 適切的教學方法與多樣化的實踐教學形式,提升學生持續發展能力

一是不斷更新教學方法手段,注重學生可持續發展能力的提升。以典型“案例教學”為導引,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師通過赴企業實地調研形成的典型案例,豐富了教學內容,已有2篇案例入選“中國管理案例共享中心”;精選選國內外經典案例,開啟學生思考問題的思路,強化學生獨立分析問題的能力。實踐證明,案例教學,能夠使學生更易于掌握管理學、營銷學、會計學、財務管理、統計學等課程中的相關理論與分析方法的靈活應用。以“情景教學”為載體,提高學生的參與意識和團隊合作能力。主要通過教學游戲、角色扮演、情景模擬等活動,讓學生在模擬情境中,感受管理理念、學習管理知識。通過體驗式教學,如營銷學中的營銷體驗,會計基礎實訓中會計人員工作角色體驗,模擬法庭、商務談判、企業經營模擬中各種管理角色的體驗等,使學生受到有益的實踐與創新能力的鍛煉。以“實驗仿真”為依托,提高學生科學決策能力。如在籌資、投資、生產、經營、管理、決策等方面,學生借助網絡數據庫資源獲取相關資料,運用實驗教學軟件進行模擬操作,使學生盡快掌握了管理決策的科學方法。總之,近幾年,我校在通過不斷更新教學方法手段,為學生科持續發展能力的提升奠定了較為堅實的基礎。

二是多樣化的實踐教學形式,拓展學生的社會適應力。搭建差異化的實習實踐平臺,在實踐中增強學生的發展能力。依托學校在鐵路行業的優勢,注重鐵路系統內企業實習實踐基地建設;依托學校在工科領域的專業優勢,與蘭州電機廠、蘭州機床廠等多家傳統制造企業建立實習實踐基地;依靠各級政府的大力支持,與地方知名企業共建校政企聯合實習實踐教學基地。采用集中、分散與輪轉相結合的實習模式,為學生提供各企事業單位不同崗位的實習實踐體驗機會。通過專人負責、科學考核、校內外雙導師聯合指導等措施保障,增強了實習的實效性。強化畢業論文全過程的監控與管理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通過指導教師嚴把論文選題關,本科生導師為各專業進行“文獻查閱方法與技巧”、“研究方法與學術規范”、“如何做好畢業論文”等講座,以及論文審閱、論文中期檢查、、公開答辯等,進行全過程管理,提高論文指導與寫作質量。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學科競賽提升學生創新能力。組織企業經營模擬對抗賽、股票交易模擬大賽、電子商務大賽等重要賽事活動,通過學生的積極參,培養了學生專業學習興趣,激發了創新潛能,提升了創新能力。積極創造條件,開展科技創新活動提升大學生的科技創新能力。近年來,我校經濟管理學院教師先后承擔了11項國家社科和自然基金項目、30余項省部級項目、20多項橫向項目等,這些科研項目,為學生參與科技創新訓練創造了條件。在近幾年學生的畢業論文中,有80%左右的選題來自教師的科研項目。學生主持的“甘肅省城鎮化、工業化、農業現代化相互協調發展研究”等蘭州交通大學“大學生創新性實驗項目”,其選題均來自于教師的科研項目的子課題另外,學校成立了學生學術科技創新與創業中心,專門負責學生科技創新工作,實施菜單式培育,為實現學生可持續發展能力提供了良好的保障。

3 工商管理類大學生實踐探索取得的成效

篇(4)

關鍵詞:專業+創業;實踐;培養方案

工商管理“專業+創業”培養方案設計總的原則是:根據社會人才市場需求和學科發展,培養應用性人才,體現“專業+創業”的培養模式,具體培養方案設計體現“3+1”模式,四年四推進自主培養,人才培養方案設計和完善的重點放在教學計劃、課程設置、運行方式等方面。

一、教學計劃與課程設置

教學計劃主要體現“3+1”,3年校內教育+1年校外實踐教育,即1年通識教育課(專業與創業通識教育課),2年專業基礎課與創業基礎課,專業課與創業專業課的教育,1年校外實習基地教育及畢業實習和創業項目實踐。其中實驗教學四環節順次推進,包括基礎實驗實訓、專業基礎實驗實訓、專業+創業實驗實訓、就業創業實踐。具體如下第1、2學期:理論上公共基礎課和創業通識教育相結合;實驗實踐層面公共基礎實驗和創業通識實驗相結合。公共基礎實驗(實踐)包括入學教育、國防教育與軍事訓練等;創業通識實驗(實踐)包括辦公自動化訓練及考證、經濟應用文寫作訓練、職業發展訓練等。第3、4、5、6學期:理論層面專業基礎課和創業基礎課相結合;專業課和創業專業課相結合專業基礎實驗和創業基礎實驗相結合;專業實驗和創業實驗相結合。其中專業基礎及專業實驗包括財務管理模擬實驗、市場營銷模擬、市場調研與預測課程實習、生產管理課程實習等;創業基礎及創業實驗(實訓)包括人才測評實驗、拓展訓練、社會調查/創業體驗等。 第7、8學期專業實習和創業實習相結合,就業培訓和創業實踐相結合。其中第7學期,主要在學校的校內實習基地和校外實習基地及創業孵化園進行實驗和實訓,具體項目包括創業資源與商業計劃書訓練、參與項目運營管理、Syb培訓、ERP綜合實訓、SPSS統計軟件應用、商務談判模擬等;第8學期,將學生推向市場,進行畢業實習和創業項目實踐。

二、運行模式

第一階段:普適型教育,主要分三個層面,一是掌握思想政治類教育課程,培養學生最基本的人文底蘊與情懷,二是面向全專業學生開展創業教育,幫助學生理解創業哲學、創業心理、創業素質以及基本的創業知識,提升學生的創業意識、創業精神。三是展開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讓學生自我設定良好的職業生涯規劃與就業選擇路徑。

第二階段:基礎技能教育,本階段主要幫助學生掌握學科專業分析基本方法與工具,擁有扎實的經濟學、統計學、數學、管理學基礎,為學生解決專業與創業過程中遇到的問題提供分析工具及解決辦法,提升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此基礎上,學習創業的基礎課程,掌握創業的基本理論與技能。

第三階段:專業方向教育,本階段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首先,在先修人力資源管理課程的基礎上,由專業的人才測評教師利用學校先進的人才測評軟件對學生進行素質、性格測評,全面了解的學生的專業方向。其次,專業課與創業課相結合,深入學習工商管理專業課程,進一步掌握創業的專業知識,使學生不僅擁有人力資源管理、市場營銷、財務管理、生產運作管理、戰略管理等工商管理的專業知識,而且對中小企業創業、分析創業實踐案例,創業風險,企業家精神等方面知識能夠深度把握。最后,通過選修課程學習,讓學生了解與工商管理專業+創業相關聯的其他學科知識,拓寬學生知識面,提升學生綜合素質。

第四階段:專業實習與創業實踐,本階段主要開展以下工作:首先是對學生進行ERP實訓與SYB培訓,加強學生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能力,在學生全面掌握企業流程與創業過程的基礎上,讓學生的部分課程在企業中學習,并指派相應企業導師對學生進行指導。其次進一步加強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選擇就業的學生進行企業實習并撰寫畢業論文,選擇創業的學生前期到創業實習基地實習,后期組建創業團隊,提交創業項目策劃案,進駐創業孵化園。

該創新實驗區運行的四個階段是螺旋式上升的過程,在前三個階段,在理論學習的基礎上,為進一步提升學生的動手能力與創新能力,每一階段都有相應的課內或課外實驗與理論課程匹配,最后一個階段,將學生融入社會,升華學生的專業能力與業能力,并在學生就業、創業后兩年內對學生就業情況、創業情況實施跟蹤、指導、反饋,整體掌握學生的應用,創新能力,全面實現培養具有創業精神、創業意識、創業能力的中小企業管理者、就業者和創業者的應用型人才。

三、學生自主管理

“四年四推進”的主要內容:

“四年四推進”是指在大學本科四年培養過程中分四個階段,即在每個年級結合專業培養方案的執行,有目的實施的學生自主教育項目,輔助培養方案的實現,開展有側重點的教育和輔導。第一推進階段:新生適應期和定向期,這一階段目標是完成從中學生到大學生的轉變,制定學業和職業生涯規劃,確定目標。該階段主要解決的問題包括:學習上如何從被動式轉變為主動式或討論式;生活上如何從依賴式轉變為自理式或自立式;與同學相處如何從本土化轉變為區域化或全國化。將來準備職業生涯規劃,該階段具體的工作包括:專業介紹;個人四年學習規劃:理想、目標、計劃、措施;時間的管理與利用;如何與同學和睦相處;大學學習方法指導;如何確定自己未來的發展目標;基礎課和專業課關系;實行專業導師制及其他。

第二推進階段:“專業+創業”知識積累和探索期,這一階段重點打牢專業與創業知識基礎,全面進行鍛煉培養。該階段需要解決的問題包括:掌握大學學習特點、方法,具備自覺、主動學習能力;展現個人特長優勢,培養綜合創新能力和創業能力;牢固夯實學業基礎,為后續就業、創業、考研沖刺做好準備。該階段具體工作及方法途徑包括:學習經驗交流會;課程論文練習與交流;聽專業學術報告;學習如何查閱和積累資料及其他。

第三推進階段:社會實踐與職業確定期。這一階段目標:基本完成本科教育大綱規定的課程,具備相應知識基礎和一定的實踐能力,進行“專業+創業”實踐實訓階段。該階段需要解決的問題包括:學業完成及資格證書獲取;會做一般性社會調查;根據老師安排完成實踐獨立課程;能夠完成階段性課程論文。在第二階段有關工作的基礎上應重點考慮以下工作:課程論文或社會調查報告;專業與創業實習;學年論文寫作與交流;職業去向的確定;完成獨立實踐課程及其他。

第四推進階段:目標實現期。該階段目標實現,創業的實現階段,包括個人創業、團隊創業;考取研究生或順利就業。該階段需要解決的問題包括:明確創業方向,進行創業團隊組建、項目的選擇及組織創業;明確考研目標,并參加考前輔導班培訓。端正就業思想,并掌握相應的應聘常識和技巧,完成畢業論文的撰寫或者創業計劃書。該階段需要做的工作及措施:創業項目的確定,創業團隊組建及創業方案的設計;畢業論文選題指導及答辯;組織就業指導講座和參加校內外招聘會;開展“珍惜在校時光,我為母校添彩”活動。

參考文獻:

篇(5)

關鍵詞:本科院校 工商管理專業 管理技能 訓練與開發

工商管理專業素來以培養工商企業、事業單位及政府部門的各層管理工作人員為己任,但是這個專業的畢業生從先前教育中沉淀下來的,能夠支撐職業生涯的“東西”并不見多。其中,最為缺乏的就是成功完成管理任務所必須依賴的熟練的管理技能。一般而言,“技能”是體現了一定效果或者效率(即勝任力)水平去做某件事情(即實際表現)的能力。管理大師彼得?德魯克認為管理是一種以績效、責任為基礎的專業職能。這表明管理工作本身與企業里技工、文秘等等許多其它工種一樣,是一個需要一定的技能才能完成的技術性工作,所以必須讓在這個崗位上從事工作的人掌握相應的“技能”。因此,工商管理專業采取有效的措施增進針對學生的管理技能訓練與開發,是在學校教育和求職發展之間構筑一種強向聯系的關鍵之舉,這值得許多本科院校高度關注。本文試圖從一些不同的觀察點,對工商管理專業如何增進管理技能訓練與開發的問題做出一些粗淺的探討,以期為目前流行的工商管理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提供一些有益的建議與參考。

一、確立“聚焦管理技能”的教育理念

先討論一個一般性問題。一談到“技能”,很多人聯想到這是定位職業教育的專科學校所關注的事情。由于我國職業教育在名義上要低于本科教育(這是由高考招生中嚴格的分數檔所決定的),所以很多本科院校的教育者持有一種可以稱之為“知識本位”的固執理念:即本科教育要區別于關注技能的職業教育,就必須將培養的基調放在“學科”、“學術”和“學問”之上,將培養的目標放在“高級人才之上”(這種理念是如此誘人,以至于一部分職業技術學校也紛紛效仿,錯誤地走向了本科化的道路)。筆者以為,對于學生而言,這并不是一種負責任的做法,因為就是這種固執的理念使本科院校教育供給與學生真正需求之間出現了嚴重的錯位。要知道,本科教育既然高于職業教育,那么它就應該是職業教育功能的覆蓋者,而不是作為替代者而迫不及待地標榜自己與職業教育的區別。專科層次的教育一般以就業為導向,以技能為本位,所以本科教育就必須包含這個基本面。如果連這個基本面都丟了的話,本科教育就注定殘缺不齊,就注定要遭到學生的反感和厭惡。

這個一般化的問題在工商管理專業人才培養上表現得更為突出。在很多教育者看來,管理人員并不像技工、醫生一樣有有形的操作技能,所以工商管理專業并無多少專業性的管理技能可教。不排除某些教育者心存這樣的臆想,即如果管理技能是存在的話,它也是管理知識的自然產物,只要向學生傳授足夠的管理知識,他們會自然而然地把這些管理知識應用到將來的管理工作之上。也有教育者固執地認為,管理技能是學生在實際職業生涯中所面對的事情,本科期間的使命就是最大化地輸入管理知識,完成知識積累。甚至還有一部分人主張工商管理專業教育應該進一步加強那些“不著邊際”的通識教育,淡化專業教育,以期學生在將來獲得更大的職業遷移空間。正是在這些錯誤理念的驅使下,本科院校工商管理專業一般以學科為科目,以學科的知識體系和學制確定的學時來安排教學和學習的教育體系,而對管理技能的訓練與開發幾乎完全被排除在的人才培養體系之外,學生也因此陷于一種“所學為何”的普遍擔憂和焦慮中。所以,本科院校工商管理專業當務之急(也是最艱難的一步)就是完成教育理念的轉變,確立一種“聚焦管理技能”教育理念。這種理念不是要完全拋開管理科學的學術知識體系,而是在并不弱化目前本科院校知識本位教育功能和格調的前提下,強化學校與社會、理論與實踐之間的現實聯系,并圍繞管理職業活動中需要的實際技能來開展教學和進行評價,其中管理崗位群所需要的管理技能的訓練與開發將是一個全新的焦點。這種理念是本科教育在當今的情勢下(當然也是高級別的職業教育)的一種必然選擇。

當然,如要問如何建立這樣一種理念,筆者以為,這還是要依賴于教育者對目前工商管理專業教育進行深刻反思和重新定位。其實,只要教育者直面社會的現實,多了解用人單位的真正需求,多為學生的將來著想,多去了解學生的想法,多了解學生的就業狀況,確立這樣的理念就是合情合理的事情了。

二、激勵和支持專業教師獲取管理技能訓練與開發的資質

如果說確立“聚焦管理技能”的教育理念主要是解決工商管理專業教師在管理技能訓練與開發上的意愿不足問題,那么激勵和支持專業教師獲取相應的資質就是為了解決專業教師在這方面能力不足的問題。目前國內本科院校大部分工商管理專業教師被認為是“不會游泳的游泳教練”。如果從學科教育角度來看,這并不會招致多少惡劣的后果。但從本科教育所必須包含的職業教育角度來看,這些教師顯然資質不夠。因為他們慣于書本理論知識的講解與傳授,從未做過管理,沒有管理實戰經驗和技能,也沒有接受過系統的管理技能訓練與開發。要使專業教師獲取到管理技能訓練與開發的資質,必須要做好幾方面的工作:首先就是要將專業教師的教學質量及效果與績效考核、職稱評定掛鉤。只有這樣,專業教師才有壓力和動力去提高教學質量和效果。為了獲得學生的認可,專業教師就必然要訴諸一些實用的教學內容,必然通過加緊對學生的訓練與開發來提高學生學習的成就感。這是一個根本性的工作,有一定的操作阻力。但是目前大部分本科院校已經建立網上評價系統、學生信息員制度、學生座談制度、同行評價制度等等,將這些活動中所獲取的信息,尤其是網上評價系統所獲取的大樣本信息納入教師的績效考核與職稱評定,對于“教師”這個職業來說又有什么值得非議呢?如果要像目前這樣前后毫無瓜葛,將沒有多少教師愿意去關注訓練與開發學生的管理技能,為他們的將來著想。說得夸張一點,專業教師的眼睛都將盯著自己手頭的科研項目和,至于教學,可能最后都是爭取在課堂上把書“念”完。其次是要以學校的名義積極與校外各種企業和實體接洽,在信息、關系、商談與擔保上為專業教師提供支持,安排專業教師到這些單位擔任咨詢顧問、掛職鍛煉或者直接參與運作。畢竟在其中所獲取的管理實戰經驗是對學生進行管理技能與開發的重要基礎,也構成專業教師教書育人的“底氣”和“資質”。西方發達國家工商管理專業的教師普遍在企業中擔職,也正是這個原因。三是可以加強專業教師與企業管理培訓界的交流和學習。企業管理培訓界應該說在對學員的管理技能與開發上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和技巧,他們更懂得如何抓住那些最關鍵的管理要點,如何培養那些最切實際的管理技能,這些資質和能力正是本科院校工商管理專業教師最缺乏的一點。最后要補充的是,如果在激勵和支持專業教師獲取管理技能訓練與開發的資質上已經做足了工作,還可以聘請有豐富管理實戰經驗和技能,又有良好表達能力,而且愿意展示自我的企業管理人員到學校開展短期或者長期的培訓授課,讓工商管理專業的學生接受他們的訓練和點撥。當然,也可以直接引進擅長管理技能訓練與開發的新教師,而不是那些只會寫論文的。

三、開設單獨綜合性管理技能訓練與開發課程

有一個奇怪的現象是,一方面是時下許多企業熱衷于給各層管理人員提供單獨的綜合性管理技能訓練與開發課程(這似乎有點讓他們重返“課堂”的意味),甚至還有很多從事管理工作的人員交納不菲的學費參加各種培訓機構提供的管理技能培訓課程,而另一方面則是高校的工商管理專業學生對專業課程的學習無精打采、渾渾噩噩。在雙方形成鮮明的對比之下,不免讓人產生這樣的想法,為什么不嘗試把這樣的課程移植到本科教育當中來呢?目前在本科院校工商管理專業的課程體系中絕大多數都是以展示專業知識為主,確實難以看到以管理學為基礎的,貫穿許多專業課程并始終把訓練與開發放在第一位的綜合性管理技能課程。要知道,這種課程往往對工商管理專業整個管理技能訓練與開發工程能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筆者以為,這種課程當然宜安排在大四期間,其開設計劃、培養方案、教師甄選、組織管理等等環節完全可以借鑒企業培訓界所流行的模式,比如說源自美國并成為世界經典的MTP(Management Training Program)訓練體系。至于教材的話可以在國外經典教材的基礎上,再結合國內企業的實際情況進行適度修改和調整。例如胡薩克爾的《管理技能實戰訓練手冊》,大衛?A?威坦和金?S?卡梅倫教授的《管理技能開發》等等。這些教材在學習管理技能與應用這些技能之間搭建了橋梁,關注管理中可獲得的行為化的實際技能,并提供了大量的實踐練習、案例以及最新的技術。綜合性的管理技能訓練與開發課程的內容要針對最精華的實戰性管理技能來進行,必須省去那些贅余的理論界說。因為學生在面對不斷出現的問題時需要快速準確地反應出“How to do it”,而不是一堆想不起來又不知如何運用的理論。這種課程還必須聚焦實際管理問題的解決,對訓練成效給予明確的承諾和評價。其訓練內容既緊跟當代企業管理前沿理念,又緊貼社會實際,在訓練方法上注重當堂演練。所以綜合性管理技能訓練與開發課程絕非泛泛而談,而是要讓學生“一針見血”的快速掌握管理要點,完成知行合一的訓練構架。也許在本科院校近乎泛濫的“上課”中,工商管理學生從這種“培訓”中得到另一番體悟,將會收到許多意想不到的效果。也許有人擔心大學生沒有相應的管理經驗支撐,綜合性管理技能訓練與開發的效果會大打折扣。筆者以為,這種擔心有一定道理,但鑒于綜合管理技能訓練與開發課程的種種優勢,問題的關鍵已經不在于要不要開設這樣的課程,而是在于怎么具體操作的問題了。

四、讓更多的工商管理專業學生在學生管理工作平臺上得到鍛煉

前述措施基本上都是企圖讓學生在正式課程和課堂中得到鍛煉。其實工商管理工作還有一個非常值得利用的學生管理工作平臺,例如班委、團委、學生會、學生社團、俱樂部等等這些正式與非正式學生組織的工作,只要創設適宜的控制機制,校方可以放手大膽地讓學生在這個平臺上完成自我管理,而參與工作的學生在其中必將得到有效的訓練與開發。但很遺憾的是,目前本科院校工商管理專業的學生管理工作似乎并沒有充分地重視,許多程序仍然行駛在因循守舊的軌道上,鍛煉機會也主要集中在少數有特長或者有興趣的學生身上。筆者以為,學生管理工作平臺對工商管理專業學生而言有更加獨特的意義,因為這個專業既然以“管理”為主題,多數畢業生都會從事與此相關的工作,所以就必須在學生管理工作平臺上給他們創造更多可以自由發揮的訓練機會,讓這個平臺得到更加精心地策劃,并要表現出與其他專業相比而言更加突出的特色。例如,班委會干部可以從現在流行的學年選舉制轉變成學期輪換制甚至季度輪換制,要讓每個學生都參與班級日常管理,得到訓練的機會。團委和學生會也可以明確管理目標,招收更多“干事”,并采用獎懲制、競爭制或者任務招標制等有效機制,擴大學生參與面,激勵學生提高學生管理工作績效,從而達到訓練與開發管理技能的目的。值得一提的是學生社團和俱樂部管理。社團或者俱樂部個數和性質不受限制,可以吸納大量的學生參與。社團管理包括組織成員的吸納、經費的獲取與控制、活動的組織與開展、內部的組織構架、工作績效的評估等等。因為幾乎可以模仿企業組織的全程管理,所以是學生訓練與開發管理技能的絕佳機會。世界上著名的沃頓商學院積極支持學生社團組織和俱樂部的活動,并為其提供經費和其它支持,特別是定期給社團組織的主要領導者提供培訓和指導。其原因同樣在于,領導和發展社團無疑是上好的管理實踐。所以應當讓工商管理專業的學生積極參與社團和俱樂部的活動,只要引導得當,有良好的氛圍,作為學習管理的學生一般是樂于參加的。

不要忘了,還有一種管理技能是在課堂上很難得到訓練與開發的,那就是人際技能。著名的管理學家羅伯特?卡茨將管理技能分為概念技能、人際技能與技術技能。他認為概念技能對于高層管理者更為重要,而技術技能對低層管理者更重要,但是人際技能無論是高層,還是中層或者低層的管理者而言都是非常重要的。“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筆者以為在中國的文化背景下,能否與人進行良好的溝通,保持良好的人際關系在很大程度上上決定了一個管理者的工作績效。所以工商管理專業學生這種極其重要的管理技能必須在學校期間得到有效的訓練與開發,否則當他們走出校園時,就像很多人諷刺的那樣,可能連與人的交道都不打了。學生管理工作平臺是學生在大學期間為數不多的能正式涉足“管理”的地方,其中有許多與同學、與朋友、與老師以及與社會不斷接觸的機會,而且存在一個自然的反饋、評價與控制網絡,所以這才是訓練與開發人際技能最有效的途徑。

五、加強實驗室建設,發揮實驗在管理技能訓練與開發中的關鍵作用

管理技能訓練與開發有三個層次:知識鋪墊、模擬演練與實習。知識鋪墊層基本上可以在專業課堂上得到滿足,而模擬演練層是非常關鍵的一層,卻由于多種原因而得不到本科院校的重視,使得工商管理專業學生所學管理知識缺少內化成管理技能的機會。模擬演練層主要是在實驗室里以計算機技術為基礎,通過對現實經營環境的設計和仿制、以及提供各種決策參數,讓學生置身一個模擬的經營環境中對經營問題進行判斷、分析、決策與操作,從而達到訓練與開發管理技能的目的。所以,本科院校工商管理專業必須強化實驗室建設,注重案例討論室、體驗式教室、實驗室、計算機、軟件系統等基礎設施投入的數量、質量與利用效率,為學生打造管理技能訓練與開發的物質平臺,發揮實驗在管理技能訓練與開發中的關鍵作用。工商管理一向被認為是低投入專業,其辦學似乎與許多文科專業一樣,屬于“課桌+教材+粉筆”型,所以許多地方性綜合院校更加偏好將資金配置在理科和工科領域,致使工商管理等文科專業投資建設捉襟見肘。在這種情況下,工商管理專業基礎設施投資的邊際收益應該大于一些理工科專業,按照經濟學上有關資源配置的基本原理,為使學校整體硬件投資的收益最大化,必須適當增加對工商管理專業投資的比例。對于實驗室的建設而言,可以先建立人力資源管理實驗室、財務管理實驗室、生產運作管理實驗室、信息管理模擬實驗室等常規實驗室,完成相關設施的配套。如果條件允許,還可以建立物流實驗室、電子商務實驗室、證券實務實驗室等更專業化的實驗室,深化工商管理專業學生在管理技能方面的訓練。現在較為流行的趨勢是建立集成度較高的“ERP模擬實驗室”。ERP又稱企業資源計劃,是計算機技術和管理理論最新發展的產物。它從理論和實踐兩個方面提供企業整體經營解決方案,在功能上實現了對一個企業各類資源的系統管理,是企業信息化進程又一個重要里程碑。對業界來說,ERP是利用新管理模式來改造企業傳統管理模式的一種先進的、行之有效的手段和工具。典型的ERP系統的框架可劃分為七大組成部分:物料管理系統、生產管理系統、財務管理系統、人力資源管理系統、質量管理系統、客戶關系管理系統和決策支持管理系統,它基本涵蓋了目前工商管理專業大部分主干課程的教學內容。對工商管理專業的學生來說,通過ERP模擬操作可以激發學習積極性,鞏固對企業管理知識的理解,體驗和熟悉企業的運作流程,強化管理技能的訓練,為走向實際管理崗位提供一個理論到實踐的順暢過渡,因此一個注重管理技能訓練與開發的模式若想成功運行,“ERP模擬實驗室”的建立將成為關鍵之一。

參考文獻:

[1] 張建貴.管理技能與方法課程的教學改革與實踐[J].中國科技信息,2010,(01).

[2] 王錫秋.管理技能模擬培訓模式研究[J].科技信息,2006,(11).

[3] 魏建中.工商管理專業學生專業技能培養規范研究[J].渭南師范學院學報,2011,(08).

[4] 呂劍勇、郭瑞東.大學生專業技能培養的問題與對策分析[J].長春理工大學學報,2010,(07).

作者簡介:

篇(6)

關鍵詞:卓越績效模式;MBA教育;質量管理體系

中國自1991年首批授權8所院校開展MBA教育以來,經過25年的發展,MBA教育在招生單位的數量與學員規模上都實現了跨越式發展。MBA教育培養單位由最初的8所擴大到現在的237所,MBA的招生人數也 從1991年的84人猛增到2010年的接近4萬人。隨后,在報考人數仍呈不斷上升趨勢的情況下,錄取人數開始出現不升反降的拐點。總結其原因,一方面是各院校開始從重視招生數量開始向注重培養質量轉變,另一方面專業學位多元化的趨勢,使得考生有了更多的選擇。因此,各MBA培養單位面臨著越來越激烈的競爭,提升MBA教育質量勢在必行。

一、我國MBA教育質量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1.生源質量不斷下降

隨著MBA培養單位的不斷擴招,使得MBA教育由高端教育逐步轉化為大眾教育。從生源上看,主要體現出兩方面的特點。一是MBA學員入學年齡呈現年輕化趨勢。根據中國教育在線2015年的調查數據, 46%的MBA學生入學年齡為27-30歲,30%的學生入學年齡為31―34歲,35歲以上的學生占17%,23―26歲的學生群體占7%。與此相對應,MBA學員的工作年限也呈下降趨勢。二是MBA學生職位下滑。除年齡因素之外,生源職位結構也影響著商學院MBA學員的生源質量。在中國MBA教育起步的前10年,重點高校的生源多為具有豐富經驗與發展潛質的商業人才。但如今MBA學生的職位呈現下滑趨勢。浙江財經大學MBA學員中,部門主管、經理和普通職員職位占比例最高,均為38%;總經理、總監級別僅占8%。上海對外經貿大學MBA學員入學前工作職位中部門經理的占比最大,為39%;其次是專業技術人員和一線員工,分別占21%和19%;總經理、總監級別僅占9%。

2.培養目標針對性差

工商管理碩士專業學位不招收本科應屆畢業生,要求報考對象有一定的工作經驗。這就需要培養單位在全日制研究生與非全日制MBA學員在培養目標上加以區分。目前,MBA培養單位對碩士研究生的培養目標多為:掌握好專業基礎知識,加強實踐能力的培養,提高解決實際問題和分析問題的能力。沒有對兩類教育背景、經歷和學習目的不同的研究生群體進行明確而實質的區分,或者二者在語言表述上有所區別,但實際培養過程中卻無明顯差別。

3.師資力量薄弱

MBA教育培養目標強調培養學生實踐技能,但MBA培養單位師資力量中仍然缺少具有實際工作背景的專家和教授,缺少對學生實踐能力、研究問題能力的培養。目前,MBA培養單位專職的師資隊伍中缺少有管理實踐經驗的教師,這就使部分指導教師在指導實踐性強的MBA學位論文時無從下手。一些培養單位為了突出MBA教育的實踐性,彌補本單位實踐師資的不足,聘請校外從事管理工作的兼職教師授課,對學位論文實行雙導師制等措施,但由于管理模式與資源的限制,兼職教師與企業導師并未真正融入學校的教學與論文指導工作,有的兼職教師在MBA教育中的作用僅限于每年做一兩場報告,企業論文導師也沒有與學校學術導師密切配合共同完成MBA學員畢業論文的指導工作,因此并未取得預期效果。

4.學位論文學術水平不高

MBA學位論文要求必須結合實際工作,因此絕大多數學位論文的選題符合專業要求,但由于 MBA 的學員本身的工作就很忙,能抽出學習的時間比較少,對畢業論文的撰寫也很難全力以赴,加上許多學員認為畢業論文就是獲取畢業文憑的手段,未對學位論文的撰寫給與足夠的重視,因此盡管學位論文選題來自實踐,但在理論上很難有所建樹。

5.質量管理體系執行不力

調研數據表明,大多數MBA培養單位都有書面的質量管理體系與措施,但在質量保障中多數存在執行不力的問題。究其原因主要是源于MBA招生市場的激烈競爭。目前,237家培養單位的競爭呈現出如下特點:北大、清華、復旦、上海交大等位列第一梯隊的院校,聚合了國內最優質的工商管理教育資源,報考人數十分集中,盡管報錄比率低,但仍擋不住考生對名校的熱情。與此同時,二線院校競爭激烈、三線院校吃不飽、四線院校幾乎無人問津。這導致MBA院校因發展速度過快使得培養質量良莠不齊,部分二三線商學院在招生、調劑、教學質量管理等方面出現了為了搶奪生源擾亂MBA市場的做法,使得MBA教育質量管理體系執行不力,有些甚至形同虛設。

二、我國MBA教育引入卓越績效模式的必要性

“卓越績效模式”源自始于1987年的美國波多里奇獎評審標準,是一種世界級企業成功的管理模式,其核心是強化組織的顧客滿意意識和創新活動,追求卓越的經營績效。其本質是對全面質量管理的標準化、規范化和具體化。卓越績效模式包括領導、戰略、顧客和市場、測量分析改進、人力資源、過程管理、經營結果等七個方面(圖1)。

1.引入卓越績效模式是提高我國MBA教育服務質量的內在要求

引入卓越績效模式,有助于構建較完善的MBA教育質量管理體系,發現并解決MBA教育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并促進培養單位持續導入先進的管理理念與方法。

2.引入卓越績效模式是提高MBA教育服務滿意度的需要

教學服務質量與MBA學員滿意度顯著正相關,引入卓越績效模式以作為顧客的MBA學員為中心,實施全過程質量管理,以學員滿意度為經營成果的衡量指標,有力提升MBA教育服務的滿意度。

3.引入卓越績效模式是實現MBA教育可持續發展的必然要求

引入卓越績效模式,一方面能夠提升MBA學員的滿意度,另一方面可以提高MBA教育質量和績效水平,有利于塑造MBA教育品牌,培育核心競爭力,并實現可持續發展。

三、基于卓越績效模式的MBA教育質量管理體系構建

為保證MBA學生培養的質量,長春理工大學MBA教育中心在2009獲得MBA培養授權之時就構建了基于卓越績效模式的MBA教育質量管理體系,具體包括MBA教學質量管理理念與目標、文件體系、組織體系、監督與評估體系。

1. MBA教學質量管理的理念與目標

(1)MBA教學質量管理的理念

按照國家MBA教指委的要求、MBA項目專項評估的思想與方法,結合卓越績效模式的要素,中心建立了以MBA學員為中心、突出領導作用和全員參與、強化過程管理和系統管理、持續性改進的質量管理理念。

(2)MBA教學質量管理目標

中心把促進MBA學員的全面發展和適應社會需要作為衡量人才培養水平的標準。培養有相當文化知識,有良好思想品德修養,具有創新思維和社會實踐能力,實現全面發展和個性發展緊密結合的技術應用型中高級管理人才。此目標一方面反映MBA教育的普遍目標,另一方面結合長春理工大學的優勢與特色學科背景,提出技術應用型的特色培養目標。

2. MBA教學質量管理的文件體系

我校MBA教育中心制定了一系列MBA管理制度,并將其全部要素、要求和規定都以文件的形式,形成質量管理文件體系。質量文件體系共分四個層次:第一層次是綱領性指導性文件;第二層次是規范通用性文件,包括技術、管理規范和程序;第三層次是方案措施性文件,包括計劃方案和措施;第四層次是記錄鑒證性文件。文件包括了MBA教育質量管理從招生到入學后教務管理、畢業論文撰寫與論文答辯的全過程管理文件。

3. MBA教學質量管理的組織體系

質量管理組織系統包括長春理工大學研究生院培養科、經濟管理學院MBA教學督導和專業教研室。組織系統具體包括教學質量目標值、教學管理標準化、教學流程控制點、教學監控信息網五項關鍵內容。

4. MBA教育的全過程質量控制體系

全過程質量控制體系覆蓋MBA教育招生、教學、畢業論文的全過程。

(1)招生環節的質量控制

在招生環節,我們尤為關注生源的教育背景、個人特質和職業發展潛力,具體內容見表1。

(2)教學環節的質量控制

中心根據MBA專項評估的要求與我校MBA培養的目標,通過系統地搜集信息和科學分析,借鑒教學評估的理論與方法,制定了系列化的教學評估方案。評估體系包括日常教學評估、專項教學評估、學生教學評估、督導教學評估、同行教學評估、社會評估五個方面。

上述教學質量管理體系的各個組成部分組成一個有機的系統,實現MBA教育質量的持續改進。

(3)畢業論文階段的質量控制

學位論文是研究生培養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對MBA學員進行科學研究或承擔管理工作的全面訓練,是培養研究生創新能力以及綜合運用所學知識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的重要環節。中心對學位論文選題、開題、論文中期檢查、論文評審與答辯等關鍵環節實施嚴格監控,以保證碩士學位論文的質量。

四、基于卓越績效模式的MBA教育質量管理體系取得的成效

經過六年的實踐,基于卓越績效模式的MBA教育質量管理體系取得了較好的成效。

1.MBA學員滿意度高

我們通過調查問卷、座談會、電話訪談等形式了解學員對我校MBA教育的滿意度。問卷調查共發放問卷166份,收回166份。調研結果表明:兩屆畢業生對MBA教育滿意度為100%,其中非常滿意的學員占90%以上(表2)。

另外,從學生學習MBA的目的看,多數畢業生攻讀MBA的目的是希望通過MBA的學習,能夠在原有工作單位和工作崗位上取得更大的提升。從調研數據看,攻讀MBA后,就讀MBA前在單位擔任中高層管理人員的比例為由59人上升為93人,所占比例由35.54%變為了56.03%,在單位為普通員工的比例由40.36%下降為14.45%,高層管理人員比例由6.02%上升到了14.46%。管理崗位人員比例提升或中高級管理崗位人員比例的增大,雖然有人員工作年限增長和工作經驗的不斷豐富而帶來的正常晉升和提拔的原因,但也很直觀的反應了攻讀MBA對管理者管理技能的提升,尤其是對其職位的提升具有很大的積極影響和作用。

2.學位論文質量較高

MBA教育的性質,決定了 MBA 學位論文應是運用管理理論分析和解決企業實際經營問題。學校MBA學位論文從論文選題、導師選擇、過程管理、格式規范等方面均有嚴格的制度規定。如:導師“雙向選擇制”、論文指導“雙導師制”,論文選題“結合本人工作或單位管理實踐”等,要求學生在調研的基礎上,緊密結合我國尤其是吉林省經濟建設、改革開放和企業發展實際,對論文創作從選題、開題、中期檢查、評審的全過程進行管理,從而提高了學生系統進行研究的能力和水平,確保學位論文的質量。在已答辯的146名畢業論文中,均結合學生本人工作實際進行選題,實踐性突出,研究的針對性強,切實解決實際問題。

3.用人單位認可度較高

在對中國一汽-大眾汽車公司、東北工業集團公司、中東集團、中國鐵建房地產集團、永新集團、大陸汽車電子(長春)公司、中國聯通吉林省四平市分公司等數十家MBA畢業生所在工作單位調查,工作單位認為我校MBA畢業生大多數表現優秀,得到用人單位的普遍認可和良好評價。用人單位認為,學校MBA畢業生在其單位工作認真務實,業績出色,得到重用;學校培養和輸送的在職MBA人才復合型和應用型特點明顯,能注重理論與實踐的結合;學校能依據產業轉型的需求,結合學校學科特長,培養了一大批既懂技術又會管理的技術應用型人才。這體現了我校MBA教育的成效顯著。

研究與實踐表明,卓越績效模式為我國MBA教育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了可供操作的指導思想與實踐路徑,是提高MBA教育質量與績效的有力保障。

參考文獻

[1]周文輝,高明. 教學服務質量對學員滿意影響的實證研究――以MBA教育為例. 湖南財經高等專科學校學報[J],2008(24): 137-137.

[2]王蘭. 基于卓越績效評價準則的研究生教育評價研究.西安科技大學[D],

[3]葉少明,謝訊.高職院校卓越績效模式.當代經濟[J],2013(1): 84-86.

[4]李志德,孫建,李偉. 基于卓越績效模式基本理念的高校教研一體實驗室建設管理研究.實驗技術與管理[J], 2015, 32(6):229-232.

作者簡介:

篇(7)

麥可思的《中國大學畢業生就業報告》(目前已形成2009年——2014年八年的報告)顯示,從2007屆到2014屆工商管理專業都是失業人數較多的專業,被定為“黃牌專業”。但同時很多企業也因為招聘不到具有勝任能力的員工而困擾。本科工商管理專業教育重理論輕實踐的人才培養模式正面臨市場化、國際化的嚴峻挑戰。培養具有專業的理論知識和豐富管理經驗,熟悉企業市場運作,具有學習能力、創新能力和理論應用能力等的復合型和應用型管理人才的社會需求向現行的工商管理類本科專業教育提出了迫切的要求。調查顯示,大學畢業生認為專業教學中最需要改進的地方是實習和實踐環節不夠。可見,加強實踐教學體系建設與社會需求的對接,已經成為大學畢業生對學校教學的最主要的要求。

二、實踐教學體系現狀

牡丹江師范學院經濟與管理學院(以下簡稱“我校”)從實踐教學體系的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平臺和考核方式等方面進行了有益地探索和實踐,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一)實踐教學目標體系我院以培養理論扎實,素質全面,具有較強學習能力、實踐能力、創新精神和創業能力,適應地方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的應用型人才為實踐教學的目標,培養掌握工商管理專業的基本知識和專業技能,如溝通能力、應變能力、寫作能力、交際能力、分析能力、科學思維能力等,能在企、事業單位及政府部門從事市場營銷、人力資源管理、戰略管理、項目管理、運營管理、物流管理、財務管理、電子商務等方面工作的高素質的應用型人才。

(二)實踐教學內容體系合理的課程設置是實踐教學內容最關鍵的一部分,課程基本包括公共基礎課、專業基礎課、專業方向課程、基礎實踐(實訓)課程、專業實踐(實訓)課程、模塊實踐課程、公共素質拓展課程、專業素質拓展課程等,合理分配學時和學分;軍事訓練和入學教育可以引導學生正確的政治方向和政治素養、樹立正確的三觀和職業生涯規劃,并了解該專業的培養目標、培養方式和努力方向;我校在每年的寒假進行6周的社會實踐,不同的年級根據學校的安排和老師的指導選取不同的社會實踐項目,在社會實踐中認識社會、鞏固和深化理論知識、鍛煉自己適應社會的各種能力;我院采取“3+1”的人才培養方式,在第四學年安排學生到相關的實習基地去頂崗實習,可以充分地了解工商企業的運行工程、提高自己職業技能,為就業積累一定的工作經驗;畢業設計(論文)選題盡量以應用性題目為主,與工作中的實際問題相結合。培養學生綜合運用專業理論去研究問題,掌握發現、分析和解決問題的基本思維和技能。總之,旨在通過一系列的實踐教學內容達到培養應用型本科人才的目的。同時,我院還積極開展“第二課堂”活動、創新創業活動和學科競賽,進一步提升學生的職業素質和職業能力。

(三)實踐教學方法的應用我們用了大量的學時進行課堂實踐教學,主要體現在新的教學方法的應用上。大量的應用型課程都規定了一定的實踐教學學時,用以深化和鞏固理論知識,提高理論知識轉化為應用的能力。比如筆者講授的《管理溝通》、《人力資源管理》、《商務禮儀》等課程,都在適合的章節采用了情景模擬法、角色扮演法、討論法、探究法、體驗法等。這些教學方法的應用將傳統的填鴨式教學變為學生為主體的教學,學生能更深刻地體會和運用相關的專業理論知識,提高溝通能力、應變能力、團隊合作能力、發現、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四)實訓教學平臺體系模擬實訓是借助模擬實驗室或模擬訓練室,訓練學生掌握本專業所需的職業核心技能。讓學生在最接近于實際工作環境中體會整個業務的運作流程,體驗不同職位角色的職能與所需的專業技能,增強學生職業環境的適應能力。我院建立了物流硬件實驗室、會計手工實驗室、電子商務綜合實驗室、ERP模擬實驗室、金融保險綜合實驗室、VBSE實訓室等15個綜合專業實訓室。不同專業的學生能在相應的實訓項目中找到相應的“職業角色”,提高相應的職業技能。同時,在北京、上海、深圳、杭州、大連、牡丹江等地建立了多個教學實習基地,學生通過頂崗實習的方式在工作中積累大量的工作經驗,將理論知識轉化為實踐能力,提高就業競爭能力。

(五)實踐教學考核體系考核方式一定要根據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的變化而適當調整,我院改變傳統的以期末考試一張試卷的分數來評定學生對知識掌握及運用水平的方法,多數課程都采用了全過程考核的方式。如《管理溝通》課程考核由六部分組成,分別為出勤情況20分、課堂表現5分、課前演講5分、實訓30分、個人作業5分、小組作業10分、口試測試15分、期末測試10分。考試內容既涵蓋了重點測試理論的測試題,又有重點考察實際溝通技能的,考核內容比較全面。同時,社會實踐和頂崗實習都占有一定的學分比例,社會實踐由院里和教務處共同組成的考核小組檢查,對未如期實踐或未達到實踐要求的學生不予通過。頂崗實習由所在實習單位的人力資源部考核,如未達到崗位能力要求的,不予合格,按未修滿學分處理。嚴格的考核體系有利于保障教學效果的真正實現。

三、實踐教學體系的完善

(一)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我院教師隊伍相對年輕,大多數理論功底深厚但缺乏工商企業工作的經歷和經驗,而實踐教學需要一批既有理論水平又有實際經驗的師資隊伍。因此,我們必須加強教師能力建設。首先,以本院具有一定行業工作經驗的教師為基礎,開展教師團隊建設,青年教師可以在團隊中學習成長。其次,學院應積極創造條件讓教師參加社會實踐,到實習教學基地去掛職鍛煉,提高教師開展實踐教學、指導學生的能力;再次,應聘任具有豐富工作經驗和較高學術水平的兄弟院校、企事業單位、科研院所的人員來校任教。

(二)轉變學生的學習習慣實踐教學的主體——學生的思維方式和學習習慣的改變會直接影響實踐教學的效果。傳統的教師灌輸知識方式轉變為學生為主體的主動學習、合作性學習方式,一些學生對此感到不適應、不感興趣、不合作甚至提出反對意見,同時學生個人學習能力、基本素質也會對教學效果產生很大影響。因此,教師要多與學生溝通、講清社會對工商管理專業人才需求的變化與要求,使學生認識到實踐教學對自己的重要意義,使其逐步改變傳統的學習習慣、配合老師做好實踐教學工作,真正達到實踐教學的目標。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久久久中日ab精品综合| 国产女精品视频网站免费| 少妇人妻偷人精品视蜜桃| 精品性高朝久久久久久久| 国产精品久线在线观看 | 牛鞭伸入女人下身的真视频| 国产剧情av麻豆香蕉精品| 国产伦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18禁无遮挡羞羞污污污污免费| 国产精品免费久久久久影院| 亚洲av无码成h人在线观看| 欧洲女人性开放免费网站| 女被男啪到哭的视频网站| 99精品国产综合久久久久五月天 | 国产我和子的与子乱视频| 强行无套内谢大学生初次| 水蜜桃亚洲一二三四在线| 国产suv精品一区二区6| 国产天堂亚洲国产碰碰| 男插女高潮一区二区| 亚洲av成人无码久久www| 中文字幕av免费专区| 国产亚洲av手机在线观看| 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网站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精品va在线播放| 国产午夜福利短视频| 久久国产精品-国产精品| 久久99亚洲网美利坚合众国| 精品人人妻人人澡人人爽人人 | 国产在沙发上午睡被强| 亚洲爆乳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 国产精华最好的产品入口|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9999| 日本一本免费一二区|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 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美女| 少妇人妻偷人精品视蜜桃| 亚洲av无码成人精品区一区| 老少交欧美另类| 熟女无套内射线观56| 国产精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