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7-25 09:23:36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經典匯報材料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學科課程;研究性教學;交往;課題
大學學科課程研究性教學包括課程“基本結構”——基本知識與經典理論的教學和課題研究教學兩個組成部分,前者是學科課程研究性教學的基礎,可采用交往教學法,后者分為課題研究、課題研究成果匯報和課題研討三個階段,相應可采用課題研究指導教學法、課題研究成果匯報教學法和課題研討教學法。本文具體談談這些教學法的操作。
一、基本知識與經典理論教學法
基本知識與經典理論教學法主要是交往教學法。交往教學法是教師按課程性質和教學要求提煉出課程的“基本結構”——基本知識和經典理論,運用交往教學方式與學生共同生成知識、發展能力的方法。交往教學法要求:
1.樹立課程的“基本結構”觀
知識教學是學科課程研究性教學的基礎。但知識教學并不等于系統灌輸。美國教育家布魯納曾經指出,“不論我們選教什么學科,務必使學生理解該學科的基本結構”。也就是說,任何一門課程都有一個基本結構,掌握一門課程的關鍵就是掌握它的基本結構。我們認為,大學學科課程的基本結構就是構成該門課程的基本知識和經典理論。只要掌握了該門課程的基本知識和經典理論,就掌握了該門課程的精髓。因此,學科課程知識教學的基本任務不是系統地給學生傳授課程知識,而是教學生如何掌握課程的“基本結構”。
2.樹立“交往生成”的教學觀
在知識教學方式上,傳統的教學一直認為學生學習的主要任務是間接經驗,因此“傳授”是最好的方式。但是,隨著社會的發展,由于知識增長和廢舊速度的加快,有限的教學已經不可能也沒有必要“系統地傳授知識”了。因此,“交往生成”教學應運而生。所謂“交往生成”教學指的是教師和學生在自由、民主和活力的“空間”里,以學科課程的基本結構——基本知識和經典理論為基礎,通過平等的交往共同生成知識并發展能力的教學。“交往生成”教學不僅是社會發展對教學效率的基本要求,而且是教學回歸“生活世界”的重要途徑。
3.善于提煉課程的“基本結構”
課程的“基本結構”——基本知識和經典理論是課程的“骨干”,教師把握課程的“基本結構”對于提高“交往生成”教學的質量是十分重要的。教師要做好這一工作:一要有深厚的理論功底,包括學科理論的功底、教育理論的功底和科學研究理論的功底;二要有豐富的教學經驗,包括對學科性質、教學要求和學生水平、學生需求的把握;三要有精湛的教學內容構建技術,包括基本知識和經典理論的識別技術、組合技術和表達技術等。
4.善于運用多樣化的交往教學技術
交往教學實際上是一個由多種交往教學技術組合的群集概念。其目的是要達到教學的基本要求——掌握課程的“基本結構”、生成新知識、養成善良的“人性”和培養創造能力等。當前教師必須掌握交往的傳接技術、創新思維的激發技術、師生心靈感悟和觀點共享技術以及表現評價與行為激勵技術。
二、課題研究教學法
課題研究教學法主要包括課題研究指導教學法、課題研究成果匯報教學法和課題研討教學法。
1.課題研究指導教學法
課題研究指導法是教師根據課程的性質、內容和要求與學生研究團隊共同確定研究課題并指導學生研究團隊進行課題研究的方法。(1)根據課程性質、內容和要求與學生研究團隊共同確定研究課題。大學學科課程研究性課題的設置必須以課程的性質、內容和要求為依據。根據其性質,課題可分為學習性課題和科研性課題。學習性課題是幫助學生學好課程知識并養成相關能力的課題,如拓展性課題(拓寬知識面,培養獲取知識能力的課題)、實證性課題(驗證所學知識,培養實際操作能力的課題)、案例性課題(運用所學知識,培養分析解決問題能力的課題);科研性課題是引導學生跟蹤學科發展進程并使學生學會研究和創造知識的課題,如理論研究性課題、實驗研究性課題、調查研究性課題等。根據其研究方式課題可分為自研性課題(學生根據教學要求自主選題和研究的課題)、導研性課題(學生在教師指導下選題和研究的課題)和同研性課題(教師和學生共同選題和研究的課題)。根據不同課程的性質和要求、不同學生的特點以及不同的教學條件等,教師可以與學生研究團隊共同商討設置不同的課題。
(2)指導學生進行課題研究。指導學生進行課題研究是課題研究教學必不可少的環節。由于大學生的知識、經驗和研究能力還不足,這種指導尤為重要。根據筆者的經驗,教師的指導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一是提高學生對課題研究意義的認識;二是幫助學生形成合作的研究團隊;三是對學生的研究工作進行技術指導,如指導學生查找資料、分析資料、構架論文結構和寫作論文等。
(3)反饋學生研究過程中的基本情況。反饋對于控制研究過程和提高研究質量是十分重要的。大學生在課題研究中常常有“臨時抱佛腳”的現象,如果教師不經常進行反饋控制,他們可能“隨便交差”。因此,教師必須重視反饋、經常反饋和多形式地反饋。只有這樣,才能真正提高課題研究教學的質量和效果。
2.課題研究成果匯報教學法
課題研究成果匯報教學法是學生研究團隊就自己的研究成果向全體同學和教師匯報的方法。
(1)課題研究成果匯報的準備。課題研究成果匯報對課題研究教學的意義,一是通過比較競爭壓力提高課題研究的質量;二是通過成果匯報“表演”達至成果的共享;三是通過課題匯報提高學生的表達、組織和合作能力。課題研究成果匯報的準備主要包括:做好匯報材料的準備工作,包括論文材料、參考材料和匯報過程中的安排材料;選好課題匯報的表現形式,如學術報告、新聞、案例模擬等;做好匯報過程的策劃,包括角色分工、手段選擇、氛圍營造、互動安排等。
(2)課題研究成果匯報的組織。第一,教師要說明課題研究的意義,激發學生認真聽取匯報和參與互動的積極性;第二,教師要提出聽取匯報的具體要求,引導學生思考問題,提高課題匯報的質量和效果;第三,教師要維持好課堂紀律,確保課題匯報的順利進行。
(3)課題匯報的總結和課題研討。課題匯報結束后,教師一方面要根據課題小組的匯報就課題研究的質量、參與合作情況、課堂互動情況以及課堂紀律等進行商討和激勵式的總結和評價;另一方面要根據課程要求和課題特點,擬定研討的題目并布置各課題小組做好研討的準備。
3.課題研討教學法
課題研討教學法是教師組織學生就課題研究中的重點、難點或熱點問題進行研討以生成知識和共享知識、發展能力的方法。
(1)課題研討的準備。課題研討教學不單純是加深學生對課題內容和意義的理解,更重要的是拓展思維、生成知識和共享成果。因此,做好課題研討準備對于順利開展課題研討教學是非常重要的。課題研討準備一是要求各研究團隊對確定的研討題目進行充分討論并形成本團隊的基本觀點,二是要求各研究團隊根據本團隊的情況確定主發言人、主答辯人和主提問人,主發言人的任務是系統表述本團隊的基本觀點,主答辯人的任務是回答其他團隊提出的問題,主提問人的任務是代表團隊向其他團隊提問。
Abstract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quality, the paper according to the nature of curriculum, combined with policy background, proposed "tax economics" course examination reform scheme, at the same time, using the questionnaire survey method, take classes as the practice object and analysis effect of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assessment scheme. Finally, according to the problems. The paper gives corresponding policy recommendations.
Key words Tax Economics; curriculum assessment; questionnaire survey
1 課程考核改革背景及原因
“稅收經濟學”是很多高校為稅務專業開設的第一門專業課,該課程包含稅收學基本原理、稅制結構以及稅收在經濟穩定與經濟增長中的傳導機制等內容。一直以來,該課程主要采用平時成績和期末閉卷成績相結合的考核方式,以筆者所帶班級為例,平時成績占30%,其中考勤及課堂提問占10%,平時作業占20%;期末成績占70%,主要通過單選、多選、名詞解釋、簡答以及論述等題型進行考核。這種傳統、單一的考核方式容易造成學生死記硬背、考前突擊,一些同學“上課不聽講,下課補筆記,期末背筆記”,仍然可以獲取高分,但此種行為缺乏正確的學習態度,不利于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能力及創新能力,這也從另一方面說明目前的考核方式存在嚴重問題。因此,該課程以往的考核方式很難全面、真實地反映學生的學習態度、知識掌握情況以及綜合運用知識解決現實問題的能力。
此外,本課程進行考核方式改革還存在以下幾個重要原因:其一,從課程設置的角度來看,該課程是稅務專業的第一門專業課,該課程的稅收學原理貫穿于整個專業課學習,因此該課程具有“橋頭堡”作用;其二,從能力培養角度來看,稅務專業的學生在“大創”選題及畢業論文選題方面,往往“無題可選”,究其原因,主要是因為沒有完全掌握稅收學基本原理,更不具備利用所學知識解決現實問題的能力,因此推進該課程考核方式改革,加強能力培養,勢在必行;其三,從學生“深造”的角度,稅務專業學生在考研深造方面,考查的知識點仍然是稅收學原理,落腳點仍然是利用稅收政策解決現實問題??梢?,推進該課程考核方式深化改革,不僅可以全面加強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而且可以培養稅務學生的專業敏感度,提升利用稅收原理解決現實問題的能力。
2 課程考核改革方案
借鑒以往課程考核改革的經驗,遵循考核形式多樣化、考核內容豐富化的原則,筆者根據目前課程情況,設計了“稅收經濟學”課程考核體系改革方案。詳見表1。該課程改革方案仍然分為平時成績及期末成績,權重分別為50%,與以往平時成績占30%情況相比,提高了20個百分點,同時在平時成績二級指標中,豐富了考核內容,更加強調過程式考核。
3 課程考核改革的特色
(1)動態跟蹤,原理解析――每周匯報。為培養學生對本專業的敏感度,要求每位學生下載財政部及國家稅務總局微信APP,這些官方媒體每周都會推送最新的財政政策及稅收政策,因此,每一周都要求學生跟蹤官方媒體。另外,稅務專業共三個班級,每個班級分成5組,共15組,除第一次與最后一次課之外,每一個小組需要對一周發生的財稅政策進行匯報,同時解釋財稅政策出臺的背景、原因、創導機制以及預期達到的效果。
(2)閱讀經典,交流心得――讀書小組會議。本課程涉及稅收學基本原理,同時也涉及不同學派的經典理論。因此,筆者在課程之初推薦了一批經典書目,并免費提供這些書籍。在課程進程中,根據課程內容,指導學生進行閱讀,同時配合書院成立讀書小組,每周固定時間進行讀書心得的交流。另外,這些經典文獻很多都是原創性觀點,推導過程具有很強的邏輯性,因此通過閱讀經典,可以培養學生的思維創新能力。
(3)獨立思考,心得體會――讀書心得報告。通過教師與學生共同閱讀經典,交流心得,每一位同學都應該有不同心得體會,而這些心得體會往往是經過獨立認真思考之后的結果,這些創新性思想及心得所形成的報告,對培養學生的專業認同及專業素養具有重要作用。此外,通過提交心得體會可以避免以往因提交課程論文而出現大面積抄襲的現象。
(4)開放命題,聚焦熱點――PPT展示。在本課程范圍內,采取開放式命題,學生可以任意選取焦點問題進行PPT展示。各小組通過問題的選取,PPT的制作與展示,可以鍛煉同學之間的團隊合作精神、分析問題能力、邏輯能力以及演講能力。改變過去“填鴨式”學習方式,由學生被動學習轉變為主動學習。
(5)知識運用,項目申報――附加選項。該課程的考核除了平時成績與期末成績之外,還新增了附加選項,其目的主要是鼓勵學生利用本專業所學知識,積極申報大學生創新創業等項目,通過項目的申請,培養大學生的解決問題能力及創新能力。
(6)全景式,立體化考核――考核地點多樣化。從課程考核體系改革方案來看,該課程考核地點包括課堂、課下、課前、考場、書院??梢姡舜慰己烁母锸侨笆?、立體化改革。此外,學校進行書院制改革之后,在課堂上,教師是專業老師,在課下,教師是學業導師,而且往往學業導師對接相應的專業班級,因此,書院制為本課程全面深化考核方式改革提供了廣闊的平臺,例如課下輔導、讀書小組會議、心得交流、指導學生申請“大創”項目等,均是在書院進行。以往限制考核方式的一個很重要原因,即課堂時間有限,目前,書院制很好地解決了課堂時間不足的問題。
4 課程考核改革方案問卷調查分析
為吸引學生積極參與課程考核改革,本著民主原則、自愿原則、無記名原則,筆者在2014級稅務專業發放“稅收經濟學”課程考核體系調查問卷,三個班級共發放128人,收回120人,回收率93.75%。具體調查數據見表2。
從表2可以看出,調查對象中,100%的學生贊成進行課程考核改革,可見,該課程進行考核改革是“民心所向”,在一級指標項目及權重設置上,肯定的人數占到95%以上,在二級指標項目及權重設置上,肯定人數占90%以上。除了平時成績及期末成績之外,94.17%的學生贊成增加附加項目,不贊成的普遍反映項目申報有名額限制,不利于申請。在考核創新項目上,每個項目的贊成率均超過90%,可見大部分同學認可這些考核項目。當然,從調查問卷反饋的信息來看,大部分學生認為新考核方案更加注重綜合能力的考查,自主能力的考查,改變過去死記硬背的問題,當然,一些同學也提出了一些疑慮,例如如何保證這些考核項目的順利實施,具體項目的考核標準如何設定,如何處理不同課程時間分配等內容。針對這些疑問,需要在考核具體方案中給予進一步明確。
5 課程考核改革的思考
(1)從課程本身的角度。本課程涉及稅收學基本原理,同時也涉及不同學派的經典理論。通過推薦經典文獻,可以幫助學生很好掌握本專業發展的“來龍去脈”,因此,在考核方式中,增加讀書小組會議、交流心得體會、提交心得報告,均具有可行性。此外,本課程還介紹了稅收在經濟穩定及經濟發展中的作用,因此,在考核方式中,增加“每周匯報”、PPT展示,及時了解最新的稅收政策,分析政策出臺的背景、原理、傳導機制等內容,既可以鞏固所學知識,又可以培養專業的敏感度。
(2)從方案本身構成的角度。在結構上,為保證考核方案平穩推進,在創新舉措的同時仍然保留一些傳統考核項目,例如考勤、平時作業、期末考試等,但對各項目權重進行了相應調整;在內容上,進一步強化了知識運用能力的考查,自主學習能力的考查,讓學習成為一種習慣,改變以往死記硬背,缺乏實際運用的情況。
(3)從學生的角度。很多方案往往因為學生不配合而中途“夭折”。本課程將不會出現這種問題,一方面,該課程是稅務專業的第一門專業課,該課程的稅收學原理貫穿于整個專業課的學習,此外,稅務專業在申請“大創”項目、畢業論文設計、考研深造等都離不開稅收學基本原理。因此,該課程具有“橋頭堡”的作用,這些重要性在第一節課就需要明示,而且稅務專業學生在專業課的學習上均較為認真,各種考核方式將會予以配合;另一方面,南審實施書院制改革,學業導師對接專業班級,因此,教師具有雙重身份,教師課上課下均能夠指導學生,并能夠獲得學生的認可,相應的考核方式也容易推行。
[關鍵詞]閱讀;語文素養;積累;活動
一個人的生存和發展一刻也離不開語文,它是一個人步入社會必備的“通行證”,是一個人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的最重要的基本素養。事實證明,基礎愈是雄厚,向上發展的潛力和沖力愈是強大。語文素養的形成有賴于大量閱讀,因此,如何引導學生學會有效閱讀,成為新形勢下語文教師研究和思考的一個重要課題。
一、優選讀物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培養學生語文素養亦是如此,引導學生優選讀物,才能讓他們擁有永遠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源頭活水。
1.進行一個嘗試。家長普遍視電視為糟粕,禁止孩子收看。殊不知,電視節目中也有許多“精華”,是莘莘學子感興趣的“有聲讀物”。在家長會上,教師可以建議家長利用閑暇陪學生收看《百家講壇》《人與自然》等央視品牌欄目,寒暑假收看復播的《三國演義》《紅樓夢》等經典劇目,讓學生生出興趣,由這些“有聲讀物”帶動而自覺自發地捧起“無聲讀物”,在書中去找尋更加豐富多彩的世界。
2.突出兩個重點。許多教師在指導學生選擇課外讀物時,往往只注重那些文化氣息濃厚、思想內容深邃、語言富有魅力,能啟人智慧的文學作品,而忽視那些以其精神內涵感染人、熏陶人的傳記作品,能夠拓寬視野、開發智力、了解自然奧秘的科普讀物。其實,無論是從讀書還是從做人的角度考慮,后者都是不可或缺的。因此,在指導學生選擇讀物時,教師應突出兩個重點:既列出文學作品的必讀“菜單”,也推薦傳記、科普等社科“特色菜”,讓學生營養協調,平衡發展。
3.明確三個關系。首先,教師要指導學生處理好興趣與需要的關系。如學生一般迷戀漫畫,教師可以推薦漫畫經典《父與子》后告訴他們,讀物猶如食物各具營養,選擇讀物只憑個人口味而忽略知識需要會導致發展不平衡,知識嚴重傾斜。其次,讓學生認識課內與課外的關系,通過課外閱讀來進一步理解課內所學的知識,拓展閱讀的深度和廣度。再次,讓學生處理好名著與新作的關系。經典名著歷久彌新,優秀新作貼近生活,兩者相輔相成,并駕齊驅,共同為學生提供滋養。
二、堅持積累
語文素養的形成絕非一日之功。在日常教學中,教師帶領學生堅持閱讀,堅持積累,學生的語文素養會得到有效提升。
1.日日有挑戰。語文教師可以在教室黑板一側開設“絕對挑戰”專欄,每天放晚學時在專欄中抄上詩文名句、諺語俗語等內容,次日學生早讀課背完課文后就可以去“挑戰”。這樣,學生早讀課的分分秒秒都充分利用起來了。教師還可以在作業布置上作出調整:與教材配套的《補充習題》,引導學生在校選練;布置家庭作業時,則以閱讀、背誦、練筆為主。寒暑假作業也是如此。
2.周周有套餐。如何培養學生的閱讀素養?首要之舉是把學生從繁重的作業中解放出來,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讓無味的抄字詞、練習冊淡出學生視線,讓他們有時間去閱讀,有心情去思考,有目標去追逐。教師可以為學生精心配置“營養套餐”式的作業:周一至周五,分別布置“他山之石”(摘抄閱讀中發現的優美詞句,或為作文訓練提前儲備材料)、“滴水藏珍”(記錄短小的、值得珍藏在腦海中的經典名句)、“剪報點評”、“實話實說”(留心觀察生活,就生活中的某一見聞有感而發)、“我的大作”(命題或半命題習作)。以上作業的要求很明確:廣閱讀,勤思考,少摘錄,多練筆,短小無妨,質量為上。
三、活動給力
學生的語文素養,應該是綜合的、充滿了創造活力的一種素養。而這種素養絕對不是關起門來死做“訓練題”能成就的,也不是那些成天捧著書本的“書迷”“書蟲”所能獲得的。
一、國學熱的原因
著名學者王杰歸納了九個原因:中國近年來經濟的持續發展;亞洲四小龍的經濟騰飛;港臺新儒家代表人物對大陸學術界的反哺;國學熱的興起與海外華人的積極推動有很密切的關系;上世紀90年代以來國際形勢的巨大變化;經濟發展與道德滑坡、誠信缺失的矛盾以及個人靈與肉的矛盾沖突;近年來,以德治國、以人為本、構建和諧社會、社會主義榮辱觀等在我國的倡導,加速了國學熱的興起;學界與媒體聯手,推動了國學熱的勃興;全球化背景下多元文化的溝通和交流,促使我們尋找自己的民族之根和文化身份,國學熱應需而生。
二、國學的價值與意義
嚴格意義上,到目前為止,學術界還沒有給我們做出“國學”統一明確的界定。按國學大師章太炎《國學講演錄》所分,則分為小學、經學、史學、諸子和文學。一般來說,國學是指以儒學為主體的中華傳統文化與學術。所以,國學基本與中國傳統文化同義。我們討論國學的價值與意義,其關鍵也是在討論中國文化的價值與意義所在。具體來說,國學的興起有什么樣的意義呢?
1.對國家和社會的影響
清末民初的國粹派思想家們所謂“學亡則亡國,國亡則亡族”,即是主張通過保文化學術來救國家民族。章太炎說:“夫國學者,國家所以成立之源泉也。吾聞處競爭之世,徒恃國學固不足以立國矣;而吾未聞國學不興而國能自立者也。吾聞有國亡而國學不亡者矣;而吾未聞國學先亡而國仍立者也。故今日國學之無人興起,即將影響于國家之存滅,是不亦視前世為尤岌岌乎?”在人類進入21世紀的今天,民族矛盾、宗教沖突、戰爭、社會矛盾、環境污染、生態惡化等,幾乎都屬于人與人、人與自然之間的不和諧問題。《孔子研究》主編、山東大學教授蔡德貴認為,孔子提出“和為貴”,“和”的基礎是和而不同,互相包容,,共生共長。這對于構建和諧社會乃至和諧世界的建立,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越來越多的有識之士轉向孔子思想尋求解決問題的辦法,尋求和諧、和平之道。
2.對民族的影響
國學不僅僅指傳統學術,還指其中所蘊含的傳統文化價值與民族精神。一個國家的崛起,從根本上說,在于它的綜合國力的全面提升。一個國家的綜合國力,既包括由經濟、科技、軍事實力等表現出來的“硬實力”,也包括以文化、意識形態吸引力體現出來的“軟實力”。精神力量是一個國家和民族軟實力的核心,增強精神力量的一條重要途徑就是深入挖掘和大力弘揚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使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成為國家和民族振興的根基和魂魄,從而形成強大的凝聚力、感召力和影響力。改革開放30多年來,我國的經濟實力已有很大提升,但是文化實力沒有得到相應的提高。國學所承載的中華民族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是我國文化軟實力的重要資源和基礎。要充分發揮國學教育在提升中華文化軟實力、增強民族精神力量中的重要作用。加強國學教育的重點是青少年。改革開放以來,雖然我們在對青少年的國學教育方面取得了重要成效,但是不能忽視西方的腐朽文化和價值觀念對青少年成長的嚴重危害。青少年是民族和國家的未來,開展國學教育,以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中華民族文化熏陶青少年,對于提升青少年的文化素質和道德情操,培養合格的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建設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意義。同時,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中華民族亦須以其獨特的品質與風貌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以傳統文化的同根性增強海內外中華兒女的認同感和凝聚力,以強大的精神力量推動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3.對個人的影響
“以鏡為鑒,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鑒,可以知興衰”。史是什么?是文化。一生博覽群書,爛熟文化于心中,運用于實踐最終領導中國人民取得勝利,讓中國這只雄獅又重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靠的就是文化給予我們的偉大力量。如今,中國社會與改革開放以前相比,社會財富極大增加,人民的生活水平大大提高,但人們焦慮也與日俱增。人類從未有如今天這么多的憂慮:精神空虛(沒有信仰)、心浮氣躁(少了很多寬容,多了更多的不滿和牢騷)。個人主義、拜金主義、享樂主義、功利主義幾乎充斥社會的每一個角落,充斥我們每一個人的頭腦。于是人們試圖通過對儒家思想、傳統文化、國學的重視,來呼喚社會的道德良知,呼喚正義的力量,呼喚健全的理想人格,呼喚人性中善的本質,呼喚人間一切真善美的東西。因此,國學對個人的影響,主要體現在對人生觀的影響,基本哲學思路與世界觀的形成,審美意識的提高。
三、國學中的誦讀經典
我們這一代人是看著各種卡通片、漫畫書成長起來的應試教育高手,國學的積累實在有限。針對幾代人國學素養的不足,面對媚俗的大眾文化的沖擊,對國民特別是青少年進行國學初步的教育已是十分緊迫之事,而且貴在堅持。經典誦讀就是一個循序漸進、潛移默化的過程。
1.經典誦讀教育是通識教育
不是培養學生某種特定技能或使學生獲得某種具體有用的知識,而是要發展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
2.經典誦讀教育是素質教育
經典誦讀是素質教育的一個重要的培養手段。教師在學生求善的過程中對之不斷地進行鼓勵和強化,使學生的求善傾向不斷地定型化,形成特有的道德品質,培養人的韻味、思維能力、智力和美德。使得德育工作更為立體,更具實效,更有潛質,可以讓學生在自我教育,自我約束中,逐漸感悟“做人”的道理。
3.經典誦讀教育是人文教育
人文教育主張在學習知識的同時,發展豐富、健康的人性。
4.國學經典教育是博雅教育
旨在培養具有廣博知識和優雅氣質的人,讓學生擺脫庸俗、喚醒卓異。其所成就的,不是沒有靈魂的專門家,而是成為一個有文化的人。
中學生誦讀經典究竟有什么意義呢?當今社會,各種不良思想時刻在影響著學生,學習經典可以讓孩子吸取修身、做人、治學之道。經典誦讀,可以使我們明德。懂得做一個有道德的人,高尚的人。懂得明辨是非,可以使我們明理。比如,《春秋》《戰國策》,都有很多道理,可以使我們明辯。比如,《晏子》《古文觀止》,都有很多辯論技巧,可以使我們明術。比如,《孫子兵法》《鬼谷子》,可以使我們明知。比如《水經注》《天工開物》,就是知識性的書籍,可以使我們練才。詩詞歌賦能讓我們有文采,高雅不俗,比如,《易經》??傊?,可以使學生陶冶情操,發展個性,提高道德修養水平,使學生具有更佳的學習、生活狀態,促進各門功課的學習。
四、我校經典誦讀實例
近幾年來,為了弘揚優秀的民族傳統文化,用經典美文滋潤學生心田,我校將國學內容引進了課堂。通過誦讀經典、演講經典以激發學生愛國、愛校、愛家的意識,提高學生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情趣。
1.經典誦讀教育實施情況
(1)誦讀材料
我們對國學內容不能一味地高唱贊歌,也不能因為它存在弊端而一概抹殺。在去偽存真、去粗取精之后,自編適合學生誦讀的國學校本教材。比如,《三字經》是從禮儀方面教育學生的,適合低年級的學生;《千字文》則包含了豐富的自然知識,適合高年級的學生。
(2)師資培訓
全校語文和政治老師參加培訓,探討研究國學問題。成立專門的特色教育辦公室,進行國學教育的開展和評比。指導學生演出匯報,指導學生進行經典誦讀演講比賽。通過國學教育的形式,潛移默化學生的思想和行為。
(3)教學形式
國學課堂形式多樣,課外活動多彩。每天下午第一節課和晚自習課前二十分鐘,學生都在誦讀經典國學,韻味十足,班會活動上,學生們演繹經典,惟妙惟肖。不將國學列入考試范疇,不占用過多時間,不增加學生負擔。學生們學習國學激情空前高漲。
(4)文藝匯演
我校特色教育辦公室主辦,學生科、團委、基礎教研室協辦的國學經典誦讀匯報演出多次舉行,學生踴躍參加,大家對匯報演出贊不絕口。
2.經典誦讀開展前后對比
最初,一些家長對學校開展國學經典誦讀教育持懷疑態度。認為學這些艱澀難懂的古典知識,不求甚解,不會有多大幫助,還會浪費正常學習時間,使學業負擔更加繁重,對理解能力較弱的初一學生來說更是如此。但是,經典誦讀,重在熏陶。華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麥志強教授談道:“國學教育必須把握一個原則,那就是不進入考試狀態,完全以孩子的興趣為主,熏陶、滲透,不用太明白其中的道理?!敝袑W生正處在情緒多變的青年期,由于學習壓力大,加上父母關心過度或者家庭教育方式不當,致使很多孩子容易多愁善感,性格孤傲、叛逆,對學習失去信心,不懂得理解父母,體貼父母。獨生子女的種種弊端都在身上得到體現,不懂得包容、忍讓、關心別人。一年來,每天在校園里都會聽到學生們整齊地誦讀孔夫子的:“入則孝,出則悌,泛愛眾,而親仁,有余力,則學文?!薄兜茏右帯分杏性模骸案改负?,應勿緩;父母命,行無懶;父母教,須敬聽。親愛我,孝何難;親憎我,孝方賢?!毙┦侵袊幕幕A,古人云:“百善孝為先”。有位后進生,學習成績不理想,行為習慣較差,受到老師家長批評,思想消極,變得叛逆。通過半年多的誦讀經典后,行為習慣有所改觀,在學校尊敬老師,回家可以心平氣和地和父母交流思想,父母都感到驚喜?,F階段,通過這一系列的活動,學生的文化修養、人生觀、價值觀都得到了潛移默化的改變。據調查,有個別同學,過去學習和品行習慣都較差,如今也開始從國學中學習到發奮學習的精神。正是有這樣強大的精神力量,學生的品行、毅力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升。
五、經典誦讀經驗反思
一個人的“道德”“品行”是最難“教”的,很多時候都是在“耳濡目染”“潛移默化”中學來的,學“國學”的意義并不是簡單地背誦幾首圣賢的名句,更應重視其精神實質,老師在教孩子知識的同時要注重學生情感和價值觀的培養。一般來說,國學經典是做人做事標準,學生通過口誦心記,久熏成習,久習成性,其氣質就能達到一定高度,對良好品行的形成是大有幫助的。畢竟十幾歲是人生記憶力、接受力的黃金階段。我們完全有理由相信,國學教育會越來越收到推崇。
參考文獻:
[1]國學講習會?序.民報.
[2]論語.
[3]孟子.
[4]任繼愈.說忠孝――儒學的回顧與前瞻.
[5]牟鐘鑒.道家、道教與中國文化.
[6]方立天.佛教與中國文化.
[7]中國古代史教學參考論文選(第二冊).
[8]老子.道德經.
[9]古文觀止今譯.齊魯書社出版.
[10]新編千家詩.中華書局出版.
[11]何躍青.聽大師講《莊子》.中國華僑出版社.
[12]曹軍.儒家的和諧管理.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2007.
[13]陳生璽.張居正講評《論語》.上海辭書出版社.
[14]孔子怎么說.中國青年出版社.
關鍵詞:室內設計;空間設計;整體設計
1 《居住空間室內設計》課程設計目標
(1)能力目標
能夠對家居空間與業主溝通,進行實地調研并編寫調研報告;能夠根據業主信息選擇家居空間功能,結合業主要求確定設計立意;能夠熟練的利用軟件按繪圖規范繪制圖紙(平面圖、天花吊頂圖、立面圖、效果圖);能根據裝飾風格選擇裝飾材料、家具、陳設品;能夠結合設計立意、項目書對業主進行裝修匯報。
(2)知識目標
了解家居空間的設計領域及發展前景;掌握家居空間設計的概念、作用、設計原則;掌握家居空間設計的空間類型、裝飾風格;掌握設計前期調研的內容;掌握家居空間功能區域及空間功能劃分的方法;掌握家居空間基本設施、人體工程尺寸、設計方法,并熟悉家居空間的裝飾材料、施工工藝;掌握家居空間的家具陳設、燈光照明、家具陳設及色彩心理等相關知識。
(3)素質目標
培養學生對于案例的理解和鑒賞能力,提高學生的審美修養;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養成從室內設計專業人員角度進行評價與思考的習慣;培養學生收集、分析和編排信息能力(國家標準、行業規范、成功案例、網絡資源);培養學生與人合作的能力、與人交流的表達能力;培養學生團隊合作意識和集體榮譽感;培養學生吃苦耐勞,愛崗敬業精神及良好的職業道德。
2 典型工作任務
本課程共設計了3個項目和15個任務,內容涵蓋了家居空間室內設計過程中的經典戶型設計,并且所選項目任務基本覆蓋了家居空間室內設計的所有知識點,任課老師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靈活增減。(見附表)
3 教學方法
本課程采用行動導向教學法,強調以“項目教學”模式教學,課程可建立項目教學情境虛擬公司:例如“XX室內裝飾公司設計部”,老師是項目部總工程師,每班設立7個項目組(7組),每個項目組由4、5名學生構成,每個學生輪崗擔任項目組負責人和工程技術人員。每個學習單元按資訊、決策、計劃、實施、檢查、評價六階段法開展,項目經理負責項目承接,任務完成情況匯報,進度檢查以及資料收集、整理等工作。各項目部制定自己的工作制度和崗位職責。老師介紹各個項目的背景,以項目部為單位領取圖紙、工具書,填寫登記表,各項目組負責人與項目總監簽訂合同書和任務書。
4 需要說明的其他問題
本課程的課程任務要明確,以真實項目、任務的對學生進行能力訓練,按照實際工作過程開展課程教學活動,課堂就是公司,通過真實的項目訓練,學生能更多接觸實踐,獲得更加豐富的理論知識與實踐經驗,并且反復訓練,提升技能,最終達到課程的所要求的能力目標、知識目標和素質目標。
參考文獻:
[1]李冬,張菲菲.景觀設計的留白――避免鄉村景觀的城市化[J].河北建筑工程學院學報,2008(03).
關鍵詞:小學生;課外閱讀;經典閱讀;經常閱讀
新課標要求“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有較豐富的積累”,不僅對課外閱讀量作出了明確的規定,并且對課外讀物提出了建議。相對于課外閱讀,教材所起的作用猶如一朵花之于花園,一滴水之于大海。教師的任務是借助于這一朵花或一滴水來引領學生自己到花園里去采蜜,到大海中去邀游。只有這樣,才能豐富學生的情感世界,真正提高他們的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那么如何指導學生開展語文課外閱讀呢?
一、引導學生進行經典閱讀
功利閱讀的需要主要來自于兩個方面:一是放松,二是應試。放松是因為學生學習生活緊張,讀一些輕松休閑的圖文,可以調節情緒。為應試而讀則更為明顯一些。家長把作文選、作文輔導用書當作孩子最好的讀物,認為對提高作文成績有用,于是累案的作文書包圍了孩子,最終導致他們閱讀興趣的失落。功利性閱讀是需要的,但絕不應該成為學生閱讀的主流。從學生發展的角度來說,只有多讀經典作品,才能完善他們的人格,豐富他們的人生底蘊,引導他們走向積極健康的人生之路。這已是形成共識了的。因此,我們要引導學生去品味經典的醇香,從功利閱讀向經典閱讀回歸。
回歸經典閱讀,關鍵在于教師的引導。新課標中推薦了一些經典篇目,還給教師留下了推薦的空間。語文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制定一個具體的經典作品閱讀計劃,提供必讀書目和選讀書目。在實際閱讀中,很多經典作品的內容遠離學生的生活,不易讀懂。因此教師要利用課外閱讀指導,向學生介紹作品的時代背景和作者生平,賞析精彩章節,為學生閱讀經典提供幫助。教師除了指導之外,還應創設一個閱讀經典的氛圍,如在班級張貼作品的插圖,播放相關的影視片段,摘抄作品中的名言警句等,讓學生在這種濃郁的經典文化氛圍中成長。
二、引導學生進行意志閱讀
興趣是閱讀活動得以進行的前提,是閱讀動機中最為活躍的因素。對絕大多數中學生來講,閱讀活動主要表現為興趣化的閱讀。他們只選擇自己感興趣的讀物,而對一些雖然有意義、有價值,但不感興趣的讀物很少顧及。實際上,僅靠興趣來維持閱讀是不長久的,也難以取得良好的成效。而新課程標準以及教師推薦的讀物,并不是每個學生都感興趣的;課程標準規定的閱讀量,學生不下一番苦功夫也是難以完成的。然而,這規定的閱讀量是提高語文素養的基礎,是必須完成的,帶有一定的強制性。這就要求學生有高度的閱讀自覺性、自制性,需要他們用意志來支撐,保證閱讀任務的順利完成。從這一點來看,閱讀指導不能完全遷就于學生的興趣,應該在激發興趣的同時,注重閱讀意志的磨練,促使他們從興趣閱讀向意志閱讀躍遷。
培養閱讀意志,首先要有明確的目標導向。教師要根據課程標準的要求,將閱讀量的目標任務分解到每個年段、每個學期,甚至每一天,讓學生逐步達到規定的要求。其次是要運用閱讀成果來強化意志的培養。閱讀過程是艱苦的,學生很容易半途而廢。因此教師要定期舉行讀書節、報告會等閱讀活動,讓學生交流、匯報自己的閱讀成果,以成功的體驗來補償過程的辛勞,增強戰勝閱讀障礙的信心。三是要發揮閱讀興趣與閱讀意志的相互促進作用。學生在閱讀開始階段往往受興趣的支配,隨著閱讀任務的加重,困難越來越多,興趣就漸漸失落。這時就需要意志來維持閱讀活動的進行。學生在意志的支撐下,閱讀取得明顯成效的時候,又會增強閱讀的興趣。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既要注重閱讀興趣的激發,又要注重閱讀意志的培養,充分發揮兩者的互動作用,推動閱讀活動持續深入地進行。
三、提倡師生共讀
閱讀是語文教師的立身之本,不愛閱讀的語文教師肯定是不稱職的。只有熱愛閱讀的教師,才能充實自己的課堂,體驗學生閱讀的甘苦,找到與學生進行心靈對話的話題,及時向學生推薦有益的讀物,成為學生閱讀的榜樣。
在實際教學中,語文教師的閱讀深刻地影響著學生的語文學習。教師閱讀與學生閱讀之間要努力形成“共生”效應,達到相互依存、彼此有益的境界。要做到這一點,首先是共同閱讀。推薦給學生的必讀書目,教師要先去讀。同時,教師的閱讀面一定要拓寬,既要讀好經典作品,還要關注當代作品,及時為學生推薦優秀讀物;不僅要閱讀原著,還要閱讀一些相關的評論文章和背景材料,以提高對學生的指導能力。其次是共同感悟。師生在閱讀中都有體驗和感悟,但由于年齡和生活閱歷的差別,他們的感悟和體驗是有區別的。因此,師生及時交流,進行心靈的對話,不僅有利于師生情感的溝通,而且有利于學生精神世界的充實。第三是共同打造班級“閱讀文化”。文化的熏陶具有滴水穿石的力量,師生合力打造的“閱讀文化”,能對閱讀活動的推進產生深刻的影響?!伴喿x文化”的打造可以從氛圍營造、環境布置、活動開展等各個層面進行。如教師和學生人人拿出自己喜愛的幾本書,在班級建成“小書屋”,再輯錄一些關于讀書的名人名言張貼上墻,營造濃濃的讀書氛圍。
【摘 要】新課程強調中學語文教學應致力于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與發展,課外閱讀是提高中學生語文素養的重要的途徑,也是語文實踐活動的重要形式。語文老師要利用早讀課前10分鐘為學生提供豐富多彩的誦讀內容,授之科學的閱讀方法,培養其良好的閱讀習慣,開展形式多樣的閱讀活動,有效地指導學生課外閱讀,幫助學生提高課外閱讀的能力。
【關鍵詞】有效;早讀課;課外閱讀;能力
歌德曾說:“讀一本好書,就是和許多高尚的人談話?!薄墩Z文課程標準》也要求“培養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因為,課外閱讀是語文實踐活動的重要形式,它的意義廣泛而深遠。課外閱讀可以鞏固課內所學過的讀寫知識,提高閱讀和寫作水平;課外閱讀能夠拓寬學生的知識面,陶冶情操,培養自學能力,促進學生健康成長。課外閱讀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學生整體語文素質,為學生的人生打好底色,為終身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但是,作為農牧區的孩子,尤其是九年級的農牧區的孩子來說,課外閱讀是奢侈品。為什么這么說呢?原因有三個:一是家庭不重視。農村孩子的家長普遍認為,讀書就是讀學校老師教的書,其他的書都是雜書,是旁門左道,讀課外書會影響孩子的學習;二是家庭貧困者居多,拿不出錢買課外書;三是九年級的孩子課業負擔較重,沒有時間看課外書。這三個原因成為學生課外閱讀的攔路虎。如何有效解決這些問題呢?筆者認為,充分利用早讀課的課前10分鐘,將學生的課外閱讀化整為零是解決這些問題的有效方法。
著名小學語文教育家張慶先生說:“學理如筑塔,學文如聚沙?!钡拇_,如果我們把每天的早讀課的10分鐘抽取出來用于課外閱讀指導、閱讀、展示、賞析,那么,何愁學生沒有豐富的知識積累呢?因此,有效利用早讀課來提高農牧區學生的課外閱讀能力成為我們研究的主要方向。
1. 課外閱讀有實效,方法指導要前行 經過問卷調查,我們也發現有的學生也有閱讀的愛好,但苦于不得法,收獲甚微,因此指導學生掌握基本的閱讀方法,是語文教師幫學生打開閱讀之門應做的第一件事。新課標指出閱讀教學要“加強閱讀方法的指導,讓學生逐步學會精讀、略讀和瀏覽”。對學生閱讀方法的指導,一方面要注意在平時的語文課中滲透,另一方面,就可以利用早讀課的前10分鐘給學生更全面、更系統的課外閱讀的方法指導。有了科學的方法,往往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閱讀時一般根據篇幅長短與精美程度采用不同的閱讀方法,以利學生在課外閱讀時效仿。大致可以采用下列幾種方法:
①瀏覽法。當今社會處于知識爆炸的時期,信息含量大、變化快,決不可能對所有篇目詳加研究。對于那些篇幅較長或內容不是很重要,但學生又必須了解的文章,采用此法。一般只要求了解內容概況、文章主題、主要的寫作方法等。
②篩選法。這是一種快速查閱資料、選取所需信息的讀書方法,可按照“目的-檢索-瀏覽-精讀-摘記”的程序引導學生對閱讀材料分步篩選,獲取所需知識。讓學生學會抉擇自己最需要的東西為自己的學習服務。
③精讀法。對于那些文質兼美、篇幅又不長的文章,可以采用此法。這類文章可以通過對語言的品味,構思的揣摩,進而把握文章的內容和作者的情感、寫作的特點,從而獲得知識和受到情感的熏陶。
④讀思結合法。托爾斯泰說過:“知識只有靠積極思維得來而不靠記憶得來時,才是真正知識。”閱讀并不是僅僅把書看一遍,還必須要求學生對書中或文中的內容有整體把握,對文章的遣詞用句、中心思想、寫作方法、人生啟迪等有比較細致的思考。因此,教師還注意引導學生邊看書邊質疑,并能通過自己查詢資料分析解答,從而理解知識、掌握知識。
⑤讀記結合法:古話說,好記性不如爛筆頭。每個學生準備一本摘記本,引導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及時摘錄優美的詞句或新問題、新知識,新感受,以便以后查閱,養成邊讀邊記的好習慣。
⑥讀寫結合法。這是一種深化閱讀,是讓讀直接為寫服務,讓寫提高閱讀的效果。把讀與寫結合起來的一種閱讀方法??梢圆捎么朔???梢栽谶\用上述二種方法之后來進行,也可以通過閱讀專門研討寫作方法之后,指導學生寫出讀書筆記。
2. 課外閱讀不盲目,推薦書目是關鍵 前蘇聯教育家克魯普斯卡婭曾經說過:“兒童閱讀在孩子生活中起著重大的作用。童年讀的書幾乎可以記一輩子,影響孩子進一步的發展?!焙脮梢杂绊憣W生的一輩子,壞書也會引人誤入歧途。可見讀書,讀好書是多么的重要。那么,如何選擇有益于學生身心發展的好書呢?教師的指導是關鍵。
(1)以課本精讀帶動課外閱讀。推薦與課本有密切關系的“親緣作品”帶動閱讀,如學習《楊修之死》推薦閱讀《三國演義》,學《香菱學詩》推薦閱讀《紅樓夢》。推薦與課文有一定關聯的“邊緣作品”帶動閱讀,如學習《荷葉 母親》帶動學生閱讀一些冰心的作品,憑借課本中“名著導讀”欄目帶動學生閱讀相關名著。這樣,學生的閱讀之舟就從小課堂駛向了書庫的大海洋。
(2)引導學生閱讀經典名著?,F代流行、時尚的作品雖然讓人感染到時代的氣息,跟上潮流的步伐,但是經典名著,能把遼闊的空間和漫長的時間澆灌給你,能把一切高貴生命早已飄散的信號傳遞給你,能把無數的智慧和美好對比著愚昧和丑陋一起呈現給你,能讓我們擺脫平庸,有感于外部世界的精彩、人類歷史的厚重、終極道義的神圣、生命涵義的豐富。學生通過不朽的經典名著而認識、感悟到的世界,對真善美、假惡丑的認識和理解,對人生哲理潛移默化的接受,比我們老師膚淺的說教要深刻得多、有效得多。因此,我們要引導學生去品味經典的醇香,從而走近經典。
①以興趣引經典。 德國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黑塞在談到名著閱讀時曾說:每個人應從自己能夠理解和喜歡的作品開始閱讀,不要迷信任何模式,“必須走一條愛之路,而非義務之路?!币虼?,在推薦學生閱讀時,我就從比較淺顯的、能引起學生興趣的經典名著入手。首先讓他們閱讀的是《湯姆索亞歷險記》《基度山伯爵》《金銀島》等故事性比較強的作品,同時,為了讓學生能更好的理解作品,我還給他們提供了一些導讀材料,材料主要包括作者簡介、作品的時代背景、思想內容簡析、藝術特點簡析等,讓學生在讀之前對作品先有個大體的了解,從而消除對作品的陌生感。此后,我們經常性地交流閱讀心得,我在早讀課前10分鐘讓兩三位學生談自己的閱讀進程和心得體會,通常一個月左右會抽出一節早讀課讓學生暢所欲言談這一階段來的閱讀體會。這項活動開展至今,我發現學生不僅在說話的膽量和興趣上得到了提高,而且他們的閱讀興趣和閱讀質量也得到了提高。因為其他同學和老師的點評為他提供了參考,同時他的勞動也得到了認可。
②以媒體(電影、電視)引經典。 我們都知道,大眾傳媒削平了經典作品的意義深度,破壞了高雅文化和通俗文化的嚴格區分,使得學生對經典有一種疏離感。更可惡的是一系列“戲說”、“重拍”使原作的精神面目全非。但我們要面對現實:對抱著電視長大的一代來說,沒有什么比電視對他們更有吸引力。很多學生表示:他們往往是先從電影或電視上知道了名著,然后再去閱讀名著的。也就是說電影和電視成了學生和名著之間名副其實的“媒介”和“橋梁”。既然如此,我就讓它扮好這個角色,為我所用。我利用早讀課的前10分鐘安排觀看經典著作改編的影片的經典片段,引起學生的閱讀原著欲望。
③“包裝”經典,再現歷史語境。 我們這里的“包裝”并不是把經典拍成電影、電視,而是為經典解讀提供一些相關資料,包括一些歷史圖片、歷史文物、歷史場境的紀錄等,努力減少跨語境所造成的接受困難。如:九年級下冊語文第六單元第25課是古詩。在上這課的早讀課前十分鐘,我播放了《唐之韻》,其中出現的許多圖片、畫面,對學生解讀唐詩幫助較大。學生普遍反映看《唐之韻》時,自己宛如置身唐朝,聆聽李白對山河雪日的歌詠,傲視王侯的長嘯;感受杜甫憂國憂民的心情,悲天憫人的胸懷。
經過較長時間的引導和實踐,學生們開始走近經典,也體驗到了讀書的樂趣,嘗到了爭論的甜頭,在班級內逐步了形成“讀好書、好讀書”的良好風氣。
(3)引導學生了解時事政治。 學校為每個班級征訂3份《烏魯木齊晚報》,讓學生隨時了解國內國外即時新聞。每周五早讀前10分鐘是我班的實時播報時間,由我班新聞播報員向同學們播報本周重要新聞,讓學生的課外閱讀與時事緊密結合,不與時代脫鉤。
3. 課外閱讀能開展,課下功夫是必然 為了充分利用早讀課前10分鐘時間,使課外閱讀有效開展,就必須保證課下有充足的時間和足夠的書籍來滿足學生閱讀的需求。
(1)利用學校圖書室。學校的圖書室是開展課外閱讀的物質基礎,是學生看的書的主要來源地。為了能夠保證學生不缺時間、不缺書籍,我們取得了圖書管理員的支持,每天中午和下午為九年級的學生開放一小時。由任課教師提供學生閱讀書籍清單,圖書管理員把這些書籍擺放在學生閱覽室內,供學生隨時閱讀。這樣,既保證了學生充分的閱讀時間,也解決了學生沒書可讀的困境。對那些閱讀需求強的孩子,圖書管理員老師也為他們開通了“綠色通道”,允許他們隨時都可去圖書館借書。并有目的地去尋找書籍。
(2)利用學生藏書。成立班級“圖書角”,在班級中開展合作性閱讀。每位學生每月向班級圖書角提供一本圖書,根據學生的閱讀情況,每隔二個月或三個月更換,這樣就又解決了很大一部分的可供閱讀的圖書。
4. 課外閱讀出成果,氛圍營造不可少 指導學生進行有效的課外閱讀首先要保持學生的熱情,保護學生的興趣;其次是我們給學生的書是否具有足夠的魅力;最后才是方法和技巧。那么能讓學生的閱讀之火越燒越旺的,應該就是氛圍了, 對于閱讀氛圍的營造我們嘗試了一些做法。
(1)讀寫結合的形式。采用一周一主題。剛開始課題研究時,我利用三周時間,分階段進行課外閱讀成果匯報。第一周我讓學習能力強的學生摘抄人物外貌描寫片段,在早讀課前10分鐘做匯報,并作出點評。其他學生就這位同學的表現做一點評,一周后由教師做小結。選出本周明星人物。第二周摘抄環境描寫片段,第三周摘抄細節描寫片段。三周下來后,全班幾乎每個學生都能在課堂上亮一次相,因此,每次他們都能精心準備,以期得到其他學生和老師的喝彩。
(2)班級讀書會。 主要的做法是先引導學生用一段時間去讀一本教師或同學推薦的好書,然后用一個集中的時間由學生和老師以及家長共同對作品進行自由的討論,其間也可展出一些學生的讀后感或其他作品。
(3)挑戰性閱讀。 為生活和命運而閱讀,是一個很誘人的閱讀理念。如果我們的學生能面臨這樣的閱讀情境,那么課外閱讀會變得很光明?!疤魬鹦蚤喿x”正是基于這樣的思考的一種課外閱讀指導方式。首先要在生活中引導學生自覺地發現“挑戰”,這種挑戰的任務是需要學生去補充知識的或經驗的空白的,那么,閱讀就形成了。例如社會的重大事件會引起人們的關注和興趣,學生也是一樣的。如雅典奧運會剛剛結束,我們不是可以向學生推薦有關奧運會的起源、發展等方面的書籍嗎?這不是絕好的機會嗎?
(4)影視主題活動。 利用影視作品營造閱讀氛圍是一個比較有效的辦法。現在已經有很多名著被搬上銀幕或熒屏了,比如《西游記》《水滸傳》《紅樓夢》《飄》《簡.愛》等,學生都會特別喜愛看。早讀課上選取經典片段進行播放,引發學生拿影視劇和原著比較的興趣,效果會更好。
(5)組織學生排練話劇或經典誦讀,是展現學生閱讀成果,引發學生興趣的有效方式。為了更好的激發學生閱讀的欲望,在我校教科研月活動期間,經過教師指導,九年級(3)(4)兩個班的學生排演了話劇《威尼斯商人》,在我校教科研月活動中大放異彩,取得了一等獎的好成績。讓學生捧著“成果”回家,得到長輩的贊揚和笑聲,學生的閱讀愿望更加欲罷不能了。
總之,充分利用早讀課前10分鐘,進行有計劃、有目的、有安排、有任務、形式多樣的課外閱讀指導,并持之以恒,長期有效的課外閱讀必將為學生創造更廣闊的語文學習空間,更利于提高語文學習的效率。有一句名言:“播下一種思想,你將收獲一個動作;播下一個動作,你將收獲一種習慣;播下一種習慣,你將收獲一種性格;播下一種性格,你將收獲一種命運。”與書為伴,閱讀經典,充實精神,豐富人生。學生一旦把閱讀經典視為生活的一部分,必將為其學習、成長奠定堅實的基礎,為其人生涂上一層厚重的底色!
參考文獻
[1] 《語文新課程教學設計》,遼寧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年12月出版
[2] 《語文教學優課論》,寧波出版社,2001年5月出版,周一貫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