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5-23 01:37:44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對話教學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一)課堂上實現師生對話,提升學習效果
教師與學生圍繞課程內容進行對話,通過教師有目的地引導,達到增加語文課堂的樂趣、活躍課堂氣氛、提升學生聽課效果的目的。在實踐中,教師可以在課堂上通過對話、提問等方式讓學生介紹或回答與課文相關的問題,打開學生思路,提升學習效果。以北師大版小學語文教材第四冊第五單元的課文《美麗的武夷山》為例,在課堂上,一位同學發言表達了對山的喜愛,教師順勢問道:“其他同學有喜歡山的嗎?”這樣一來,學生便集中精力開始說山、讀山;學生意猶未盡時,教師抓住學生心理:“在武夷山有很多山峰都還沒起名字,你能為它們取個名字嗎?”學生通過觀察回答:“三十六峰有的像……有的像……”通過師生對話,不僅巧妙地把練習題“給山起名字”融進課文,還使學生的注意力轉移到了課文上,取得了良好的學習效果。
(二)課堂上促進學生交流,加強對課文的理解
根據課程的需要設置不同的議題、圍繞議題組織學生進行交流對話,這種自主、合作和探究的學習方式,有助于學生之間的合作和探討,發揮他們的主動性與積極性。語文教師可以在課堂上以小組討論的方式開展學習活動,學生之間的對話交流可提高學習的積極性,加強對文章內容的理解。以北師大版小學語文教材第三冊第八單元的課文《天鵝、大蝦和梭魚》為例,文中的三只動物合伙也拉不動車,教師讓學生小組討論“怎樣能讓大車動起來”,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了學生。在集體交流中,學生進行互問互答:“它們當中有誰偷懶,沒有使勁嗎?”“不是,他們都使勁了!”“它們應該都往前方使勁拉,這樣才能拉動大車!”由此理解合作的重要性。教師再讓學生討論:“生活中有哪些事情需要我們合作?”最后學生得出的答案有拔河、接力賽跑、大掃除等。有針對性地設置議題,讓學生自行交流,既有利于學生整體把握課文,又有利于學生自己品味和體驗。
(三)提出與課本對話,促進對文章的思考
新課標中指出小學語文教學的總目標之一是讓學生接受高尚情操的熏陶,豐富學生的精神世界。因此語文教師除幫助學生鍛煉識字、寫字的能力外,還需帶領學生與課文進行對話,深入分析文章內涵。在課堂總結中,教師可以針對課文中含義深刻之處發起開放式討論,不設置答案,要求學生在討論中將自己帶入文章,促使學生加深對課文的理解。以北師大版小學語文教材第六冊第二單元的課文《理想的翅膀》為例,課堂上教師提出問題:“文中的風箏分別代表怎樣的理想?”借此引導學生思考“風箏”的引申意義;接著教師發起進一步的討論:“每個人的理想不一樣,扎出來的風箏也不一樣,你想放飛什么樣的風箏?”以此發起學生關于自己理想的討論;學生在交流之后得出了自己的答案:“我想……因為我的理想是……”、“我還沒有想到自己的理想,但我也可以放飛風箏,慢慢尋找……”通過討論,學生聯系自己的理想,對“風箏”得出了超出字面意思的理解,把“風箏”與“理想的翅膀”聯系起來。
二、結束語
論文關鍵詞:初中英語學法指導
很多學生總是覺得英語學習難,甚至相當一部分學生放棄了要學好英語的決心。因此,英語教師不僅要讓學生掌握怎樣學會英語,更重要的是要指導學生如何會學英語。教學是一個雙邊活動的過程,教師不僅要研究教法、學法,更要重視對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因為“授人以魚,供一飯之需;教人以漁,則終身受用不盡”。
1、必須有正確的學習態度和信心。
1.1學好英語沒有捷徑可走。要真正掌握英語。就要勤學苦練,從膽大、皮厚、破嘴、爛筆頭做起。“膽大”是指在學習英語的過程中膽子要大.不怕出錯。“皮厚”是指臉皮要厚,說英語說錯了也不怕別人笑話。我們都是從不斷糾錯中成長的。“破嘴”是指在說英語或讀英語的時候.一定要張開嘴巴大聲地、清楚地、快速地說,看見單詞或短語應該讀準確、讀正確。“爛筆頭”是指在學習英語的過程中應該把老師口述的例子和知識點選擇重點的記錄下來.沒有那個天才能夠聽課時過耳不忘。要勤于整理和歸納有規律性的東西并及時記下來。
1.2人貴有志,學貴有恒。學習英語是長期積累的過程.這個過程一定要有恒心。要日積月累,付出長期的努力中學英語教學論文,堅持和積累是學好英語的法寶。要不怕困難.咬牙堅持學習論文提綱格式。一定能出成果。
2、弄清和掌握各學年度的側重點。
初一階段:初一是小學到初中學習生活的過渡階段,是語音語調定型的階段,要多聽磁帶、多模仿,模仿英、美人的語音語調,但不必一味追求洋腔洋調。重點應放在發音正確,吐字清楚, 表達自然。例如,可以把自己想說的話錄下來,然后再放出來自己聽。其次,要注意書寫的規范。按格式、按筆順,整齊規范地練好英語書寫,對初一學生也是非常重要的。
初二階段:進入初二以后,隨著英語知識不斷加深、難度不斷加大,同學們普遍覺得英語越來越難學了。成績較好的學生的成績難以達到初一的高分境界,中下等學生的畏難情緒逐漸明顯,兩極分化逐漸形成。針對這些情況,剛進入初二年級的學生,在英語學習上應該作出一些策略性的調整。其中最主要的,就是要加強閱讀量。在聽、說、寫、讀四項基本技能中,閱讀是關鍵,應該大量閱讀簡寫文學名著和其他簡易讀物,培養對英語的感性認識,了解英語社會的文化背景知識,如果把自己感興趣的文章背下來,那對以后寫地道的英語會有很大的好處。對于初中級英語學習者,我特別推薦英語簡易讀物,讀的材料要淺易,故事性要強中學英語教學論文,讀的速度盡可能快一些,讀的越多越好,這是學好英語屢試不爽的一個好辦法。
初三階段:很多人錯誤地認為,初三就是復習迎考,實際上,過早的準備初三下學期的中考沒有意義,因為備考的實質是復習已學知識和研究考試技巧,因此在還沒有掌握大量的英語知識之前何談“復習”,又如何“復習”呢?所以過早的備考是徒有虛名的;另外,過早的備戰中考會侵蝕甚至磨滅自己對學習英語的興趣,從而喪失能真正提高自身英語水平的很多機會。人在備考和學習中的心態是迥異的:備考的心是功利的,一心想著如何戰勝試題,博取高分,其他的都變得并不重要了;而學習的心是開放的,它接受自己喜歡的知識,也因此迎來了進步的機會。再者,過長的備考狀態反而不利于考試。考試的準備時間一般以半年時間為宜,長于這個準備時間,人就會很自然的對這門考試產生厭煩情緒和抗拒甚至逃避心理了。
初三階段的學習應注意些什么呢?第一提高英語的實際運用能力,尤其應注重英語口語和聽力的提高。到了初三,課程安排日益緊湊,各科復習的任務也越來越重,學生會覺得越來越難找機會練習口語。中考改革的種種跡象表明,初中學生的英語能知道多少不是最重要的,能用上多少才是最重要的。學習英語語言,就要學習西方文化。事實已經證明,掌握更多英語國家文化的學生,在英語成績和大小考試中表現更優越。了解了更多的文化背景中學英語教學論文,在閱讀英語文段,聽對話或短文和在語法題中體驗語境都有非常明顯的幫助。
3、積極聽課。
要聽好每一節課,關鍵是提高聽課的注意力。那么上課時如何集中精力呢?上課時,應該圍繞著所學內容,積極思考。要做到積極思考就要做到專心聽講。上課不要去苦心思索上節課沒有解決的問題,而是要集中精力學好本節的內容,否則就會造成惡性循環。
3.1要以理解為主。聽講的目的,就是要聽懂老師講解的內容。有些學生聽講時分不清主次體,結果抓住了芝麻,卻丟掉了西瓜。課堂上聽是主體,原則是先聽清楚再思考,思考懂了再做筆記,不要只顧思考和做筆記而忘記了聽講或顧不上聽講。
3.2要有比較地聽講。聽課中,要把自己在預習自學中的理解,和老師講解的相比較,看自己和老師有哪些相同點和區別點論文提綱格式。通過這種比較,肯定會讓你加深理解。
3.3要細心領會老師所講的第一個細節。在細節上看老師是怎樣思考、分析、判斷和處理。越是細小的重要細節,就越能學習到更多的知識。
3.4要積極的回答問題。老師的提問往往是教材中的重點、難點或需要引起特別注意的地方,要快速思考、積極發言。在別的同學回答問題時,也要精力集中,邊聽邊分析正誤,留心不完善的或有錯的地方,隨時準備補充和糾正。上課不僅僅是老師向學生單方面傳遞知識的過程,而且是老師和學生相互交流信息的過程。其中的主要形式之一,就是老師提問,學生回答。這樣做,一方面可調動大家的積極性,啟發大家思考中學英語教學論文,提高聽課效率;另一方面還能鍛煉同學們的語言表達能力和大腦的快速反應能力,將被動的聽課變為主動的參與。因此,你可不要失去這樣的好機會!要隨時準備積極發言。
大家普遍感到英語單詞難記,或許你也會有這樣的感覺:如果你把很多的單詞分出來單個背的時候,很快就容易記住,但忘的速度卻比記的速度要快。所以,在課堂上一定要注意聽老師講記憶單詞的方法。如合成、派生、轉義方法;單詞辨異;拼讀規則;同義歸類、同音歸類、同義詞反義詞歸類;動詞過去式、過去分詞的變化規律歸類進行記憶。還有一種方法就是像學習我們自己的母語一樣,通過文章和句子來學習單詞。這也是一種非常有效的學習英語的方法,當然適不適合你,只有你試過之后才能知道。
搞好學法指導工作是老師第一重要的事情,教師只有指導學生運用正確的學習方法去學習,才能充分調動他們的積極性,才能充分發揮他們的智力,調動認識能力,挖掘潛力,提高學習效率,獲得最佳學習效果。
論文關鍵詞:說英語,課堂朗讀
英語作為一種交際工具, 其中“說”的作用在交際上顯得尤為重要。學生中相當一部分是由于英語成績不好而影響學習成績。在英語課堂上表現得消極,不愿開口說英語,影響進行正常的課堂活動。如果不想辦法改變這種狀態,英語課堂教學就成了“一言堂”,枯燥乏味,就會直接影響教學效果。針對這種狀況,教師應從學生的實際出發,著重從以下幾方面培養學生開口說英語的良好習慣,建立學好英語的信心。
一、“聽”與“說”相結合的訓練使學生能開口說英語。
(1) 培養“說”的能力。從聽入手, 先聽后說。英語課上教師要全英語授課,更要示范性的多說英語。還可以利用中午學生活動時間10-15分中,播放適合初中學生聽的英語,也可以在班會課讓學生觀看全英文的電影。但讓學生“聽”之前, 教師一定要對較難的聽力摘要內容。學生在廣泛聽的基礎上, 在語言的接觸中吸取大量積極而有用的詞匯。通過這種長久“聽”“說”結合的強化訓練, 使學生能開口說英語。
(2)重視朗誦和背誦。朗讀和背誦使學生開口說英語的有效途徑。任何一種語言口語能力的形成都離不開語言材料大量有效的輸入與積累。通過朗讀和背誦,可以在腦子里儲存大量有用的詞匯、短語、習慣用法;通過朗讀和背誦,可以了解英語國家的生活、風俗習慣、人文、歷史、地理知識等。讀得多了,背得多了,自然就形成了英語語感。語感一旦形成中學英語教學論文,好多句子就會脫口而出,頭表達能力也會隨之提高。
二、立足課堂訓練強化學生開口說英語。
(1)“值日報告”和“師生會話”來激發學生開口說英語。每節英語課教師利用幾分鐘時間要求學生用英語演講、對話或用英語講小故事,甚至是唱英語歌曲,形式通常是由學生自己決定,時間通常為3-5分鐘。 這種“值日報告”可以營造學習英語的氛圍,同時也可以活躍課堂氣氛。然后對于“值日報告”中所涉及的見聞,談論的人物,愛好、景色等進行師生會話,一般先安排英語口語較好的學生,給其他學生做個榜樣。對于稍差的學生,教師要有意識地降低會話的難度,消除學生畏難情緒,讓每個學生在課堂能展現自己,有所收獲。
(2)組織口頭練習為主的課堂活動加強學生開口說英語。例如,在學習《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課書(新目標)》八年級上冊第六單元“How do you make abanana milk shake ?”一課時,教師可以先在屏幕上出現各種水果。先請一名英語學習較弱的學生說出水果的英文名稱,其他學生聽寫所提到的英語單詞。然后,請英語學習較好的學生分別用課文中學過的單詞聯詞成句。最后,請英語成績好的學生看圖復述這種食物的制做步驟。通過這種層層深入的訓練,因人而宜,循序漸進地提高要求,調動了全體學生積極參加課堂活動同時也加強了學生說英語的積極性。
(3)模仿和復述課文中的部分段落也是訓練學生開口說英語的重要形式。如《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課書(新目標)》八年級上冊第六單元,有個關于人物外貌,興趣等特征的描寫。教師可以要求學生模仿這一段來描述身邊所熟悉的喜歡的家人或朋友。初中的學生對這種訓練很感興趣,樂于開口用英語來表達。教師也可以要求學生用不同的人稱、時態來復述所學的內容。老師可以按著故事的情節為線索,把重點詞、句寫在黑板上,或以時間順序引導學生復述。教師也可以用簡筆畫,邊畫邊引導學生復述課文,避免學生死記硬背,有效幫助學生理解記憶,更有利于增強學生的開口說英語的能力。
三、倡建有效地課外活動使學生樂于開口說英語。開展一些說英語的課外活動。比如,定期召開英語演講會,關鍵詞,如何過渡和如何結尾等。其他的學生要準備演講稿。在這準備過程中中學英語教學論文,學生相互幫助,團結協作,讓每個學生都進入自己的角色,有聲有色地完成整個活動。學生們寓語言訓練于愉樂之中,鞏固了所學的知識,開口說英語的能力也得到鍛煉。
培養學生說英語, 語言環境也非常重要。教師和學生一起可以布置一個充滿英語的環境。可以每周出英語黑板報,教室墻上可以貼英語標語、英文地圖,教室書架上可以準備英語報紙、英語雜志、英語閱讀等等,可以讓學生隨處見到英語,隨時翻閱英語書籍。學期開始讓每個學生取一個英文名字,英語課上, 教師叫英文名字,同學之間也互相叫英文名字, 這些都能創設一種濃濃的英語氛圍, 使學生渴望用英語交談。總之,一名英語教師,就如同交響樂隊的指揮家,組織學生進行大量豐富多彩的訓練, 從而逐漸培養學生開口說英語的習慣。
參考文獻: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英語課程標準解讀(實驗稿)》,北京市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年
2.程玉根的“新課程下的英語朗讀教學策略初探”《中小學英語教學與研究》2010年第2期
3.程曉堂《英語學習策略》,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2年
論文關鍵詞:英語教學,情緒調節
新的英語課程標準強調,課程應從學生的學習興趣、生活體驗和認知水平出發,倡導體驗、實踐、參與、合作與交流的學習方式和任務型的教學途徑,發展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使語言學習的過程成為學生形成積極的情感態度、主動思維和大膽實踐提高跨文化意識和形成自主學習能力的過程。這一理念不僅強調了學生學習方式的變化,而且強調了學習和發展的主體是學生,體現了“以人為本,以學生的發展為根本”的人文主義觀念。可見,關注學生的情感態度的發展已經成為目前英語教學改革的重要內容,也是基礎教育改革的趨勢。而改革的平臺主要立足于課堂教學,這就促使我們把情緒調節教學和學生的發展緊密聯系起來。本文主要通過課堂實踐反饋,談談學習體會,與各位同行共同探索。<br>
一、情緒調節教學與語言習得的關系<br>
情緒調節教學是情感策略的一個重要內容,它是指教師在一定學習目標指引下,通過管理和調節學生的情緒,引導和發揮課堂中學生的主要情緒對教學的積極作用,為學生的學習提供最佳情緒狀態,從而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其實質是教師引導和發揮學生的情緒對教學活動的積極作用,克服消極作用,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培養學生的興趣,使學生通過教學活動而體驗到成功的愉快,培養學生的責任感,義務感和自豪感,以提高教學活動的效能。語言的學習和學生本身發展有著密切的聯系。語言的重要功能之一是溝通思想感情,促進人際交往,語言學習的效果還直接或間接的受情感態度的影響。布盧姆認為,一個帶著積極情感學習課程的學生應該比那些缺乏感情、樂趣或興趣的學生,或者比那些對學習材料感到焦慮和恐懼的學生學習的更加輕松,更加迅速。當學生擁有了積極的情感,如強烈的學習動機,濃厚的學習興趣,很強的自信心,堅強的意志,大膽實踐的精神等,輸入的語言大部分就會被內化和吸收;反之,當學生出現焦慮、煩躁、緊張、膽怯或厭倦等消極情緒時,人腦的語言習得機制就會對語言材料進行情感過濾,學生的消極情緒越重,情緒過濾的量就越大,語言的輸入效率就越低。因此,教師要采取有效的關注學生發展的教學幫助學生克服情感態度方面的困難,使語言學習中的成功體驗與情感態度發展相互促進。 <br>
二、課堂教學,情緒調節促人文發展的主陣地
情緒調節教學是關于教學中情感動力性的教學設計,它強調好奇、興趣、愉快和焦慮對學生認知的動力性作用。
在教學中,課堂刺激因素主要有教師特點、學生特點,教學內容和教學環境,其中教師起重要作用。教師根據教學目標結合課堂因素的特點,調節學生的情緒,發揮其積極作用,促進學生知識技能的學習和情意的發展,教師通過創設情景引發學生學習興趣,創設愉快的情景使學生在一種良好的心竟中導入學習,通過設疑使學生產生新奇,誘發學習的需要指向學習的任務,引導他們進行探索,通過探究解疑使學生產生適度的焦慮和興趣,進行積極的艱苦的認知活動,獲得新知識并誘導創新,通過適度的檢測評價使學生產生成功感、滿足感和自豪感,并體會學習的艱苦和樂趣。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的誘發策略、學生的特點、學生的情緒是互相聯系、互相促進,并行于課堂教學之中的。這既是調節學生情緒,促進教學的過程,也是學生積極配合教師,師生互動的過程。學生良好的情緒長期貫穿于課堂學習中小學英語教學論文,必將形成學生好學、樂學的積極學習情感,從而培養健全的人格。
三、師生互動,展現促人文發展的魅力平臺
著名教育家贊可夫說:我們要盡力使學習充滿無拘無束的氣氛,使兒童和教師在課堂上能夠“自由的呼吸”,如果不能造就這樣良好的教學氣氛,那么任何一種教學方法都不可能發揮作用。由此可見,英語教學應具有以學生為主體的活動,引導他們在活動中學習英語,鼓勵學生主動參加,主動探索,主動思考,主動實踐。一堂恰如其分的課堂設計,我認為應做到:教學思路人性化,教學環節人性化,教學方法人性化,教學評價人性化,作業設計人性化。
1.教學思路人性化
新鮮有趣、生動活潑,樂學、易學是英語教學的努力目標和境界,如果把整個教學過程設計成一段故事,一段發生在身邊的情節,那對孩子門該有多大的吸引力呀!例如在教牛津小學英語4A Unit 4 I like…… 第一課時的設計中結合當時正逢國慶節,我進行了這樣一段開場白:Tomorrowis National Day. First,we hope our country to be more beautiful and stronger. Now,let’s sing a song “We are happy bees”to our great motherland. 激起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同時感受到快樂的像小蜜蜂一樣的幸福生活。在談論自己的體育愛好時,學生可以自己下位置,猶如朋友間自由的聊天,找到自己最好的朋友說“Hello! Do you like ……? Yes. I do. /No. I don’t. Let’s go …… That’s agood idea.”在板書上以笑臉、哭臉人性化的展示了學生不同的喜好。充分提供了一個學生愿意展現自己的舞臺。新授單詞puppet,puzzle,balloon的呈現,先把學生帶入游戲之中,讓學生在玩中學,學中玩。我把準備好的卡通人物豬八戒和藍貓的好朋友菲菲木偶拿出來,讓學生拉動木偶的繩子玩,出示弄亂的拼圖讓學生合作拼裝,讓學生用頭頂氣球,學生學的開心,效果也不錯。
2.教學環節人性化
不同的教學環節有著不同的目標要求,人性化的設計可以更有效的達到目標。在以上這一課的設計中,在復習環節中的自由談論愛好一則賦予英語作為一種語言交際的功能,同時也是為本課新授作好鋪墊。也奠定了本課的基調------喜歡。在呈現環節中,可愛的小動物頭飾的佩帶把學生的注意力完全吸引過來了畢業論文范文。游戲的開展,促使學生積極參與到活動中來。最后,合作調查同學的愛好把學生的情緒引入。
3.教學方法人性化
學生的學習不是一帆風順的,我們教師教就是為了不教。在教學中,堅持由扶到放的原則,幫助學生逐漸成長,直至獨立自主的敢于展示自我。如教What’s this/that in English?時,我讓一學生做踢足球,彈鋼琴等動作,讓其他學生猜,信息溝的存在讓學生的學習充滿了活力。單詞教學本來枯燥而乏味小學英語教學論文,流暢的兒歌卻能夠帶來生機。Puppet, puppet ,Do you like puppets? Yes, Yes, I do. I like puppets.Me too.以集體對話的形式誦讀,朗朗上口,記憶方便易捷。然后以示范的形式對話表演,等到學生對話的時候,一切就變得沒有那么困難了。表演讓學生興趣盎然,表演也使課堂真正回到學生手中,讓學生成為自己的主人。
4.教學評價人性化
課堂是一個開放和公開的場合,課堂評價要以發展的眼光來評價學生。教師要想方設法鼓勵學生,激發其積極向上的熱情。如在誘導學生對話和回答問題后,要及時給予鼓勵性的評價,即通過語言動作表情等手段,對學生學習進行積極的評價。如Good! You’re clever. Wonderful! 也可以進行小組獎勵等。當學生膽小怕羞或自信心不足時,可以親切的說:Try your best.OK?Can you try? 我相信最終他們會成為勇者。
5.作業設計人性化
布置作業不是在挖陷阱,了解學生,相信學生,讓學生有一個知錯就改的機會。因為學習本身就是不斷改正的過程。由易到難,從基礎知識到靈活運用,善意的幫助他們,直到不再需要你的幫助。
調節學生情緒,使學生產生對英語“樂此不疲”的學習熱情,精心設計,使每一節英語課都成為情感和智慧的完美結合,“以人為本”,關注學生發展,讓我們攜手用理解和愛喚起學生燦爛的笑容。
參考文獻:
福建教育出版社出版《基于新課程的課堂教學案例》鄭金洲主編
華東師范大學主辦2004.6《中小學英語教學與研究》《英語教學中情感策略的運用》
一、教育博客成了教師歡迎的一種校本教研模式
校本教研是發展主體(學校教師)的校本,而不是物理空間(校園圍墻)的校本。教育博客拓展了校本教研發展主體自主發展的空間,有利于激發教師自身專業發展的內在動力,提高校本教研的質量。博客作為網絡中的一種文化現象,影響著我們的學習方式、教學模式甚至是教育理念。教育博客是各年級各學科的教師利用互聯網的博客技術,以文字、多媒體等方式,將自己日常的生活感悟、教學心得、教案設計、課堂實錄、課件等上傳發表,超越傳統時空局限(課堂范疇、講課時間等),促進教師個人隱性知識顯性化,讓全社會可以共享知識和思想,記錄教師與學生個人成長的軌跡。其在學校校本教研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通過對區域教育博客的規劃設計,整合壯大教育博客隊伍,形成教育教學合力,實現智慧資源共享,建設教師的學習實踐共同體,構建師生網上工作、學習的家園,把教育博客建成教師廣泛參與的教學研究的平臺,教育信息資源共享的平臺,教師自主學習、專業發展、同濟互助的平臺,成為課程改革、教育信息化和素質教育發展的論壇。實踐證明,基于博客創建動態、開放、互動、共享的網絡教研、校本教研新模式,是教研工作新的生長點和突破口。
隨著農村學校信息化環境的改善及接入互聯網學校的增多,利用博客開展網絡教研受到越來越多農村學校及其教師們的青睞。農村小學利用博客開展網絡教研的主要優勢:一是經濟投入少,易于實現。教師只要擁有一定的信息技術能力,在提供博客服務的網站(如新浪、 網易、搜狐等)免費注冊申請即可擁有自己的博客空間,并相應地加入自己喜歡的博客圈,掌握必要的操作方法,就可直接參與到網絡教研活動中來,交流經驗,分享成果。整個過程“多快好省”,教師只需要支付一定的網絡流量費用,不再需要支付其他任何費用,經濟投入很少。教師家庭若擁有接入互聯網的多媒體計算機,甚至可以足不出戶,就能得到更多學習、交流、溝通和提升的機會。 二是不受時空和人員限制。利用博客開展網絡教研,組織者方便組織,易于實施;教師無須坐在一起,無須輪流發言,只需短暫的時間便可寫上幾句;不受場合約束,教師的表達更自信;沒有傾聽發言的即時性局限,閱讀更加隨意;教師可以靈活安排時間、地點。這種不受時空和人員限制的教研模式,能有力促進教研活動決策者、設計者、組織者、實施者與參與者的多元對話, 有效提高教研活動的實效。三是思考更加充分,交流暢所欲言。在常規教研活動中,教師由于受時間限制,思考不夠充分,對問題的認識理解往往較為膚淺、片面。但在網上,面對博客,對于一個問題(或者教學案例),教師可以充分地思考,將比較成熟的想法與其他人交流,使得問題的探討、研究更加深入。同時,在常規教研活動中,教師常常礙于情面,出于人際關系等的考慮,往往真正要說的話不想說、不愿說、不敢說,嚴重影響教研效果。 但在網絡上, 異時異地交流減少了教師面對面交談時的心理壓力, 而且在博客教研中, 教師可以匿名或使用昵稱,發言顧慮少,更能夠發表自己真實的看法和想法。不同層次的教師都能把自己真實的想法陳述出來,并得到多位教師的指導。這樣的教研模式有助于形成民主、合作的教研氛圍,實現有效的專業引領,使教師的能力真正得到提高。四是交流研討范圍廣,教研富有成效。利用博客開展網絡教研不受年級組、教研組、所授學科以及區域因素等的限制,有興趣的教師都可以通過博客及博客圈發表自己的意見與見解, 參與交流研討。 同時也可以歡迎校內外教師評說,可以有專家的點評,可以集中各地的專家與一線教師的教育思想,可以相互借鑒教研的方法與經驗。相信這種大范圍的交流研討,將會使得教研活動更加富有成效。
二、教育博客促進了教學資源的共建共享
傳統的教研活動受活動時空、活動群體的局限,不可能有很多教師參與,不利于團隊集體智慧的交互和共享。建立在博客平臺上的學科教研、主題活動,增強了教研人員、學者專家和骨干教師的作用,使傳統的教研活動變成了常態的、過程性的、及時的溝通與共享。伴隨課程改革的深化,如何吸納、引導全體教師參與研討交流是教研走向校本的標志,也是教研走向校本的瓶頸,博客恰好提供了一個能為廣大教師接受的便捷的技術平臺,提升了教研工作的質量和效益,也在很大程度上突破了瓶頸,為教研工作的改革與創新奠定了良好的基礎。越來越多的教師將日常的教學案例、教學反思、學習資料、教學資源、網上資源鏈接等上傳到博客,博客成為教師個人的知識、資源倉儲地,日積月累,教研博客上匯集了大量原創的、收藏的優質教學資源。同時,在教研員組織與管理下,經常性策劃舉辦集體備課,開展教學設計、課題研究、教育敘事、教學論文等教研、科研或展評活動,在整個網絡教研平臺上形成了一個動態實用的教學資源系統。教育博客是教育教學資源的共享,教育教學情感的共鳴,教育教學智慧的共創,教育教學思想的共振。利用博客開展網絡教研能使教師在充分展示自我、參與交流的過程中,促進教師學習反思能力的提高和良好習慣的形成。網絡資源的共享與循環利用,教師能力的優勢互補,網絡上的多元化、相互式交流,使參加網絡教研的教師在經營共同交流平臺的同時擁有了個性發展的自我空間。
教育博客相當于教師的網絡日記、個人主頁,是教師把教育教學案例、教學反思、教學故事、教學論文、心靈感受、生活感悟等諸方面的內容,以網絡發表的方式進行資源共享、互動交流的便捷平臺。教育博客方便了教師的交流學習,有助于教師的專業成長。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網絡教研已經成為教師獲取知識技能、共享教學資源、交流教學經驗、提升自我素養的重要手段。教育博客為 教師們搭建起了一個資源豐富、便利快捷的網上教研平臺,營造了一種廣泛參與、互相支持、暢所欲言的教研氛圍。利用博客開展網絡教研,能夠切實轉變教師的教育教學行為,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教研的實效性,有效促進了教師的專業化成長。
三、教育博客促進了教師的成長和專業發展
博客是一個書寫的過程,也是一個教師群體之間互動的過程,更是一個深化思考的過程,有助于教師逐漸養成思考與研究的習慣。同時,教師可以通過博客站點與國內優秀教師、教育專家直接對話,得到專家的指導和同行的建議。教師在進行知識梳理、實踐思考的同時,實現相互交流、智慧共享,在與外界交往的過程中開闊視野,促進自身學習反思能力的提高和良好習慣的形成,從而獲得成長和發展的內在動力。教育博客中可以開設教研動態、語文天地、數學天地、英語天地、音體美天地、教育隨筆、家長學校、班主任工作、信息技術專欄……學校通過教育博客群里的各學科教研專欄,宣傳學科課程標準,報道學科教研活動,展示、共享教研活動過程與方法、教學論文、案例、課件、優質課等教研成果,并且不斷更新。 學校各學科骨干教師通過教研專欄向本學科的教師提供學科教研計劃,報道本學科的教研活動,與同學科教師一同分析教材、教學內容,探討破解教學難點的方法,并定期提出研究專題,每位教師可針對網絡教研的主題,將自己的想法、疑問提出來,與同行一起進行交流、討論,也可以將自己好的實踐經驗傳到教育論壇上,共享教學收獲,共同提高教研能力。學校及時鏈接教育專家和教研員等人的博客及網站,向教師推薦一些優秀教育案例,為教師們拓寬學習空間,共享優勢資源。教師們經常在博客群里與專家進行交流,提出自己的教學困惑,獲得專家的支持與幫助,促進自己的專業成長。
由于教育博客具備 “、分享、交流”的功能,它可以讓教師把自己的教學體會與周圍的群體交流心得結合在一起,形成一個學習共同體。學習共同體中的教師們課后需要進行教學反思,可以借助教育博客這些特點,通過優秀教師、教育專家的博客站點與他們零距離的對話,實現與名家大師的交流。在這種不斷交流的過程當中,多了教師的獨立思考,多了研究型教師團隊的思想碰撞,更多了碰撞后產生的新觀點、新智慧、新知識、新積淀、新資源,就推動了教師自身的進步,促進教師的專業化發展。同時,教育博客記錄著教師的專業化成長歷程,讓他們在反思與隨筆中時時審視自己的心靈;在博客平臺上書寫自己的教育故事,隨手寫下自己的教學心得,記錄自己的教育教學行動,在進行知識梳理、實踐思考的同時,實現相互交流、智慧共享,經過一段時間的積累,回頭看看自己寫過的教育日志,我們會發現很多值得探討的問題和有用的經驗蘊藏在其中,發現自己進步了許多,這真是一筆寶貴的個人知識財富。
一、厚底子——更新教學觀念,夯實專業基礎
以教師為中心、以學校為本位的研修制度,是推進課改實驗、提高教師專業水平的必由之路。首先是加強理論學習,組織精品討論。教師必須認真學習《新教材》《新課標》及《新課標解讀》等有關課改專著;閱讀一些滋養心靈、溫潤生命的書,特別是文學作品和思想隨筆等。其次是貼近教育教學,總結成敗得失。教師應認真收集和整理教學案例和教學論文,如教學手記、敘事研究、片段設計、教學設計、情景設計及個案的反思等。同時,教師在學習和反思時都要做到仔細咀嚼、再三玩味、反復推敲,而不是自我封閉,固步自封。
二、架梯子——鋪設磨練臺階,實踐課改理念
我們本著學習新理念、演繹新教材、打造新教師的宗旨,以新課程培訓為載體分三個階段進行提升。第一階段圍繞“活化教材解讀,優化教學設計”的主題進行審視教材。第二階段圍繞“聚焦教學行為,提高教學技能”的主題組織教學實踐。第三階段圍繞“解決教學困惑,提升課堂實效”的主題開展專題教研。
三、引路子——注重課題研究,確定科研目標
教師應把握課題研究的過程性、價值性、引領性和專業性,注重課題研究的組織、操作、督查和檔案袋動態管理,力求在優化教學方式、合作學習策略、學習效果測評、試卷命題導向及課堂評價標準等方面為教學素質提升服務。合理、有效地評價學生,是新課程所面臨的重要問題,同時也體現了教師的教學理念,我們在進行教學理論學習的同時,也要試圖從學生評價方式改革方面來轉變教師的觀念,提高其專業水平。
一、課題的提出
1、當前科學探究活動中的兩個極端:
工序式:探究作為一種學習方式,需要通過一定的“形”表現出來并加以實施,這里強調的是探究的程序,現在一般認為組織學生探究學習和開展探究教學的基本步驟是:(1)提出或生成問題;(2)圍繞問題,提出和形成假設;(3)收集證據,形成解釋;(4)交流和評價。這幾個環節也可以看作是幾個要素,它們是探究性學習和教學的基本標志,它們使探究性學習和教學有章可循。但是,如果只是按照環節和要素機械地設計教學活動,安排探究路線,然后組織學生按部就班地實踐或經歷探究過程的每一步,把學生直接引向所要獲得的學習結果,這其中既沒有學生對現象、事件和觀點的質疑,也沒有對問題的自由性探索和觀察實驗的自主性設計,也沒有教師對學生探索的智慧性啟發和引導,那么,這種“探索”就會演變成對智力進行徒有形式的機械訓練,而無法使學生體驗探究學習的樂趣,迷失探究教學的方向,最終導致他們喪失學習科學的興趣和熱情。
自由式:新課程的進程中,很多教師也認識到人本主義對學生發展的重要性,但在具體的實施中常常矯枉過正,出現“偽人文”的現象。如教學目標虛化、教學內容泛化、教師使命缺失、教學過程形式化等。對于一個具體的科學探究過程來說,重點體現在三個“熱門理念”上(即交流、活動、合作):
交流:實踐中,常有教師把對話等同于師生問答,形成“亂插嘴”、“假活躍”、“注意力渙散”等不良探究習慣。這樣的探究過程,展現的是學生膚淺表層的甚至是虛假的主體,失卻是教師價值引領、智慧啟迪、思維點撥等神圣職責,這是導致教學過程低效或無效的根本原因。當前一些探究活動中相當部分是散漫的、隨意的、局限于表層的,活動缺乏明確的目的。
活動:教學中,學生一會兒忙這,一會兒忙那,教學場面鬧哄哄、亂糟糟,還稱之為“做中學”。這樣的活動外在多于內在,動手與動腦脫節,目的性差,為活動而活動,有活動卻沒有體驗,沒有反思。
合作:一些教師卻片面追求小組合作學習這一形式,對小組合作學習的目的、時機及過程沒有進行精細的設計。只要有問題,無論難易,甚至一些毫無討論價值的都要在小組里討論。討論時間又沒有保證,完全是隨著的教師的意志“收”與“放”,教師在小組合作學習中不是引導者而仲裁者,把學生往預設好的教學框架里趕。
2、什么是基于綠色人文環境的科學探究教學?
在2001年11月23日開幕的“中外中小學校長論壇”上,我國著名教育家、中國科學院院士楊叔子作了題為《現代教育:綠色·人文·科學》的主題發言。他說:“科學求真,人文求善,現代教育應是科學教育與人文教育相融而形成一體的‘綠色’教育!”基于綠色人文環境的探究是人本主義的教學,是一種以學生為主體、人的個性發展為第一要務的教學,是一種珍視“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教學。這樣的教學回歸自然生長,煥發生命活力,充滿心智撞擊。
一、課題研究的理論支持
1、可持續發展理論
2、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和教學理論
3、“做中學”理論
二、課題研究目標及內容:
(一)課題研究目標:本課題的研究要實現科學探究教學中科學與人文的統一,在教學中常發生的“對話、活動、合作”過程中,要克服浮躁、盲從和形式化的傾向,真正激活學生內在的情感和思維。保持學生對科學探究的興趣,加強科學探究的能力,實現學生個體和課程的可持續發展。
(二)課題研究的內容:
本課題的研究重點在于具體的每一個科學探究教學中,特別強調對“交流、活動、合作”三個互動教學環節的探討上。
1、交流是一種對話的過程
教學中的對話是教師與學生以學習內容為“話題”共同去生成和創造“文本”、去構造“意義”的過程。它包括人與文本的對話、師生(生生)對話和自我對話。對話既是一種方法,又是一種精神。從方法的角度說,它要求我們改變過去太,全國公務員共同的天地多的“傳話”和“獨白”的方式,走向互動和交流,讓“知識在對話中生成,在交流中重組,在共享中倍增。”從精神的角度說,它倡導平等、交往、互利和共同發展的理念,注重教學的開放性和生成性。解決對話過程的有效性問題,關鍵在于既要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又要努力發揮好教師的引領作用。
2、活動是一種體驗的過程
馬克思說:“人類的特性恰恰就是自動自覺的活動”。新課程提出要賦予學生更多自主活動、實踐活動、親身體驗的機會,以豐富學生的直接經驗和感性認識,因而在課堂上呈現了較多的外顯活動。但是,有活動而沒有體驗,活動的價值也就喪失殆盡。因此,當前的探究活動中要努力提高教師對活動的指導水平,將對活動形式的重視與對活動的質量和有效性的重視有機結合起來,使學生在探究活動中得到切實、長遠的發展。
3、合作是一種碰撞的過程
新課程強調學生學習上的合作和交流,學生之間的合作、交流機會增多了,教學過程也就更豐富精彩了。但是,應付式、被動式的合作缺乏平等的溝通與交流、尤其是缺乏深層的交流和碰撞,結果往往是優秀者的意見和想法代替了小組其他成員的意見和想法,學習成績差的學生成了陪襯,他們的意見常常被忽視。真正意義上的合作學習是合作小組成員間思維不斷碰撞、能力不斷互增的過程,因此,教師必須對合作學習的內涵作深刻認識和反思,對合作學習的操作過程作細節化的處理,讓學生真正是通過合作得到個體整體素養的提升。
三、課題研究的方法
1、理論學習(理念的提升,理念具體化即總結教學時的注意點)
2、實踐反思(個體反思、教研組內研討、典型案例沙龍)
四、課題研究的步驟:
第一階段:2004年10月-2005年1月,為本課題研究設計準備階段,主要任務是廣泛收集資料,設計本研究計劃,對課題進行進行論證。
第二階段:2005年2月-2005年12月,為本課題研究實施階段。主要任務是開展多種形式的研究,逐步推出研究成果。
第三階段:2006年1月-2006年10月,為研究課題總結階段。主要任務是總結研究工作,進行回顧和反思,統計研究數據、資料,撰寫研究終結報告,編寫成果,進行結題評審。
五、課題研究的成果形式
1、理論成果:通過對課題的研究,教師的理論水平和教學水平得以提高,撰寫教學論文在省級以上刊物發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