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色自偷自拍另类小说-囯产精品一品二区三区-亚洲av无码专区亚洲av网站-四房播播网站

學術刊物 生活雜志 SCI期刊 投稿指導 期刊服務 文秘服務 出版社 登錄/注冊 購物車(0)

首頁 > 精品范文 > 風俗文化

風俗文化精品(七篇)

時間:2022-03-08 03:07:25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風俗文化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風俗文化

篇(1)

彝族是四川人數最多的少數民族,有152萬,大多居于涼山彝族自治州和樂山市的峨邊與馬邊。彝族的祖先是從西北高原南遷的羌人與本地的古老部落融合而成。漢代的窄都夷、斯榆、冉、昆明,唐代的白蠻和烏蠻,與后世的彝族有淵源關系。安寧河谷是四川境內彝族長期的活動中心。

大小涼山彝族地區在建國前還比較完整地保存著奴隸社會形態,建國后逐步廢除了奴隸制,走上了社會主義的康莊大道。

彝族文化有自身的特色。住房多為土木結構,一般房層低矮無窗,其高樓式民居與瓦板式民居也很有特色。

彝族男子多穿黑色窄袖右斜襟的上裝和多拓寬腳長褲,頭頂留二三寸頭發一小塊,稱“天菩薩”。頭上裹以數丈長的青蘭布包頭帕,名日“英雄結”。男子以無須為美,左耳帶耳珠穿絲線。女子穿多褶長裙。男女外出皆穿“擦爾瓦”披風,形如斗蓬。宗教祭祖活動由畢摩主持。

篇(2)

土家族主要分布于重慶市的酉陽、秀山、黔江、彭水、石柱等縣,人口總數在100萬左右。其族源來源于巴人,主要是巴郡南郡蠻中的廣廩君之后和被稱為長沙武陵蠻的盤瓠之后。由于他們居位在西、辰等五溪上,故古時又稱為五溪蠻。

土家族近代的風俗習慣大體與漢族相同,崇拜祖先,信仰多神,特別崇拜土王。土家族有語言,但無文字。土家族能歌善舞,他們傳統的擺手舞、龍燈、獅燈、花燈、跳香、民歌、號子、打鬧等均享有盛名。

傳說土家的擺手舞來源于周武王伐紂時巴人軍隊的“前歌后舞”,即漢代著名的巴渝舞。土家族文學上的成就是有名的“竹枝詞”,曾對盛唐以后的中國詩壇產生過重要影響。

土家族戲劇也很有特色,在酉水流域,流傳著土家族的儺愿戲(又叫儺堂戲);在石柱一帶流行著一種源于儺戲而又不同于儺戲的“土戲”。

在土家地區,往往土家與苗族、漢族交錯而居,形成大雜居小聚居的格局。酉陽、秀山、黔江和彭水則是土家族和苗族聯合組成的自治縣。

篇(3)

華麗服飾與飲食習俗

至今保持著歐羅巴人種膚色淺淡、碧眼金發、隆鼻、體毛發達特點和自己傳統語言、文化特征的塔吉克族,在服飾文化方面也獨具一格。

塔吉克民族男女服飾中,女性的服飾更為講究,尤其是年輕女子。

塔吉克婦女的帽子叫“庫勒塔”,非常精美,圓頂籮形,帽邊圍白底上有黑色和紅色等重彩紋,頂部也有精美的裝飾,全部為手工藝刺繡。“庫勒塔”帽后面比前面長,為的是更好地護住頸部。講究的“庫勒塔”,月余方才制成一頂,非常珍貴。而且,這種女帽厚實保暖,很適合在帕米爾高原那樣的地方戴用。當地風俗,做“庫勒塔”是塔吉克女紅中最重要的事情,是傳統的手工藝,塔族少女從小就要學會“庫勒塔”刺繡,不然長大就可能嫁不出去。塔族婦女平時穿連衣裙,并穿長褲,夏季在裙外上身套彩色背心,冬天外罩棉袷袢。老年婦女多穿藍、綠色衣裙,年輕婦女和姑娘則穿紅、黃色特別鮮艷的衣裙。多數未婚女性,在日常生活中就是盛裝打扮,戴精美華麗的“庫勒塔”,上面罩上金黃色或玫瑰色的艷麗紗巾和各種銀飾,再配以同樣色彩艷麗的連衣裙,在帕米爾高原極致的藍天和白云下來來去去,宛若一幅美麗無比的圖畫。塔吉克婦女人人都精通刺繡手藝,并以此為榮。年輕女子的服飾有年齡和婚否區別,新婚婦女梳4條長辮,辮子上各佩戴一串很大的白色鈕扣或銀片作裝飾和已婚標志;未婚女子發辮上就沒有這些裝飾,只是用小銅鏈將辮梢連接在一起。

塔吉克男子一般戴吐馬克帽,圓高筒,帽里用優質黑羔皮縫制,黑絨面有紅藍色刺繡,不冷時折邊戴,下沿露出皮毛,冷時放下邊來往下戴,可護住整個脖頸。夏季塔吉克男子戴白布刺繡的謝伊達小圓帽(現不少人戴鴨舌帽),穿套頭襯衣,外罩黑色袷袢。

塔吉克男女多穿自制的長統毛襪和軟底皮靴子,暖和而結實。

隨著時代的進步,現在的塔吉克年輕人,有的也穿上了時尚的現代服裝。

塔吉克人的飲食以奶制品、肉食和面食為主。一般早餐吃馕,喝奶茶;午餐吃面食和烏麻什糊糊,較簡單;晚餐多以肉食品為主,吃得較好。肉食方面,主要吃羊肉、牛肉、野羊肉、魚肉及駱駝肉,還有雞、鴨、雪雞和鴿子,忌食豬、馬、驢、狗、熊、旱獺、兔和貓肉,不吃所有動物的血和馬奶。面食方面,與新疆維吾爾族相似,但具體做法上有區別,更簡便、樸素,講熱食。他們也喝奶茶,吃奶干和奶酪。

塔吉克人坐席,有嚴格的上下尊卑長幼之分,長輩、客人一定在上座。遞茶送飯,一定按座次進行,吃飯嚴禁說笑。來了貴客,有羊人家多會宰羊盛情招待,而且要把活羊牽至席前,請貴客驗過表示滿意才去宰殺。肉煮熟上席前,主人首先將羊頭呈給尊貴的客人,請客人割一塊肉吃,再遞上一塊夾了羊尾巴油的羊肝請客人吃了,然后把刀遞向客人,請客人分肉;客人會與主人互相推讓,最后請主人給在座的每個人分肉。分肉講究分均勻,一份不落,一般有經驗的人才能做到恰到好處。餐食用完,不論主客,大家均要按伊斯蘭教的傳統,同時舉起雙手做“都瓦”(祈禱),大意是感謝真主賜給了我們食物。然后,待主人收拾完餐具和飯桌,才能起身離席,不然為不恭。

浪漫多情的民間婚禮

別具一格的婚俗,是塔吉克文化的一種體現。尤其傳情和訂親,以潔白的鹽為禮物和信物,象征感情的純潔和珍貴,在各民族中獨具特色。

塔吉克青年男女傳情的方式浪漫而多樣:女子如愿接受小伙子求愛,就送一個親手繡制的精美荷包給他。小伙子則將里面裝著杏(心)仁、石子和幾粒鹽的一個小黃布包回送給姑娘,表示“我愛你的心,堅定不變,像鹽一樣純潔”。還有互送燒了一半的火柴的(象征自己愛對方像火一樣旺),有在叼羊比賽中把叼來的羊扔在心愛姑娘面前求愛的,有跳陽剛英武的鷹舞向姑娘求愛的……

男女傳情成功后,男方代表就去女家提親、訂親,與女家商定聘禮多少和結婚日期。

婚禮前兩天,男女雙方要請村中當年有喪事的家庭的人來,擊鼓化悲,為新婚男女祝福。塔吉克人結婚,男女雙方都舉辦婚禮。新郎來女家,組成龐大馬隊,奏樂、叼羊,唱著婚禮歌《國王來臨》(塔吉克人把新郎比作國王),一路熱鬧而來。隊伍到女家門前,男方極力突破女家阻攔,搶到一只山羊后下馬。進門時女家要給新郎身上撒面粉祝福。塔吉克人認為面粉是最純凈的物質,沿襲下來的古老習俗是以此相互祝福。

結婚儀式由宗教人士主持,新郎新娘要同時喝鹽水,吃肉和馕,象征從此兩人生活在一起不分開。然后再舉行叼羊慶祝活動,直到傍晚,新娘揮淚上馬告別父母,與新郎同騎一馬去男家。一路上和來時一樣要歡鬧。到男家門前,男方家人再向新人肩上撒面粉祝福才進屋。塔吉克人的新娘婚后要戴三天面紗,屆時由“拜德爾汗”(證婚人)親自揭取,表示正式成為男家的人,才可在男家正常活動。

源遠流長的喪葬習俗

塔吉克人的喪葬習俗,受伊斯蘭教伊斯瑪儀派和古拜火教教義影響,講究甚多。

塔吉克人死后,首先要凈身。男性,剃光須發,洗凈全身;女性,洗凈頭發,編好辮子放置胸前,然后用有精致刺繡的蓋尸布蓋好,讓死者能干凈整潔地去另一個世界。

凈身后,就是為死者唱挽歌、吊唁。唱挽歌,就是哭喪,有一定的調子,人們按調子哭唱,贊頌死者生前品德高尚和貢獻突出。有專擅唱挽歌的婦女領唱,富有感彩。吊唁,在喪家舉辦,全村停止一切勞動和家務,全體參加。

出殯前,死者的親人吻死者的手與死者告別,據說這時候,有的死者會動容一笑。還要搞燈祭,就是殺一頭肥綿羊(死者去陰間的坐騎),用棉花蘸羊油制成燈捻點燃,為死者上路照亮。若死者是未婚女子,其尸身要精心裝扮,讓她與屋里的頂梁柱成親后再抬出,意即象征來人世結了婚,父母盡了義務。

塔吉克亡人的安葬,最好的日子是星期五,據說這天能見到真主。死者不用棺木,只裹白殮衣下葬,也不要任何陪葬品。身份高貴或富足的人家,才為死者造陵和拱北。

服喪期,老年人死,親屬服喪1年,服喪期內,有諸多禁忌。

塔吉克人的喪禮中,最具特點的是以敬煙慰喪,意即“煙苦喪事亦苦”,敬煙就是“以苦抑苦”。對哭喪者敬一支煙,哭者即止哭。路遇送葬者,敬煙安慰,對方心領神會。不能來吊喪的人,從遠方寄一支煙來表達吊唁之意。有人辦喜事,要給當年有喪事的家庭長時間敬煙安慰,力求得到許可。所以,塔吉克人也把吊喪叫“敬煙”。

準西式禮節與夜不閉戶

塔吉克人的禮俗非常奇特,最具特點的是見面行吻手禮。男子相見先握手,后同時互吻握著的手背或擁抱。不同輩分的人見面,長輩吻幼輩的額,幼輩吻長輩的手心。女子見面,長輩吻幼輩的眼或額,幼輩吻長輩的手心;平輩見面,互吻面頰,近親則互吻唇。男女若年齡相近,女子對男子行吻手禮,男子以手觸女子頭部行相見禮,現在也行握手禮。如是久別重逢,近親好友還要互相擁抱,以示親熱想念之甚。塔吉克人的孩子,每天早上都要對父母行吻手禮。

如有客人來,熟不熟,都一樣恭敬有加,精心伺候,從不拒客或怠慢。陌生人趕路延誤來借宿,塔吉克人也不拒絕,分文不取。他們認為,幫助別人,是真主的旨意。

塔吉克人平時有尊重婦女的良好禮俗。公眾活動場合,更是將來客中年齡最大的婦女視為最尊貴的客人,事事讓先。進門是這樣,入席也是這樣,女賓坐上席(右),男賓坐下席(左),女長者為首席。主人宰羊上肉,客人中如有女賓,總要把最鮮美的羊頭和羊尾油盛在盤內,先放在年齡最長的女賓面前。塔吉克的加瑪提哈那(類似清真寺)中還設有女信徒的禮拜室,說明塔吉克文化中對女性的尊重。

“路不拾遺,夜不閉戶”,在塔什庫爾干的塔吉克民族那里也是平常事。無論農家還是牧戶,鄰里之間極其親善友好,白天晚上都沒有關門上鎖設防的習慣。路有拾遺,人們將拾物用石頭壓在路旁明顯處,以待失物者回頭好找,后面的人絕不動。塔吉克人親戚鄰里之間,互相代勞代牧、合伙耕作、換工協作,均不講條件,無須付酬。打了獵物,也是親友、鄉鄰共享,可見這個民族民風的淳樸和善良文明。

文化精魂之鷹圖騰

鷹與塔吉克民族有極其特殊的關系,是他們的圖騰和民族象征。塔吉克民間有很多關于神鷹的神話傳說。在塔吉克人心目中,鷹是百禽之首,是勇敢、正義、忠貞和純潔的化身,是塔吉克人智慧的象征和精神追求。鷹危難時刻總是挺身而出,與塔吉克人同在并共生死。因此,在實際生活中,那些胸懷寬廣、勇敢正義、助人為樂的人常常被比作鷹。塔吉克民族因此享有“鷹的民族”“帕米爾之鷹”的美譽。塔吉克人最著名且最具代表性的民間舞蹈是“鷹舞”(模仿鷹的各種動作所編的舞蹈,獨具特色),最具民族特色的樂器是“鷹笛”(用鷹翅骨制作的罕見樂器)。

塔吉克民族有自己獨特的文化藝術。它的音樂節奏自由,保持著極其古樸獨特的風格。塔吉克歌曲多為山歌體,有歌舞曲、彈唱曲、叼羊賽馬曲、哀悼曲和宗教樂曲等。塔吉克的樂器,最有特色的就是鷹笛,3孔中空,豎著吹奏。還有來布甫六弦琴、蘇而乃依木笛、巴朗孜闊木九弦琴和手鼓等。塔吉克的手鼓是女人打的,演奏很別致。塔吉克人無論男女老幼,皆能歌善舞。塔吉克婦女的刺繡和編織工藝品,特別是“庫勒塔”帽和彩色花紋的毛線襪,也特別有名。

塔吉克人還尚武,他們通過節慶日里騎馬或騎牦牛叼羊、賽馬、打馬球、騎馬射擊、以石擊靶、摔跤、折骨和賽跑等民族體育競技活動,來表達美好的生活愿望。

篇(4)

合浦(廉州)歷史悠久。自漢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起,至大業及唐天寶至德時改綠州、廉州為合浦郡(治所在今縣北)。古廉州自唐貞觀八年(公元634年)改越州置廉州、宋初移今治。從荒蠻到郡治,從“珠還合浦”到“海上絲綢之路”組合成的古城文化景致,有著眾多的古跡、掌故。西夏永安一年(公元1098年)造坊永安“大士閣”,其木柱楔架結構,經千年風雨不朽,現今香火延續。北宋元符三年(公元1100年),坡流放海南儋州,后獲遷移廉州閑居,后人為紀念坡,就在其下榻的廉州鄧氏故園建有“東坡亭”。漢代“合浦還珠”的故事,所述合浦采珠農事也有1700年的歷史。合浦漢墓群葬大觀:有漢中山王太后衛姬(漢元壽二年平帝生母),國丈董恭等皇親被貶謫遷徙所終葬安之地。初查明漢墓出土,表明漢以來古文化厚重的史料。廉州古城自宋元佑年(公元1086年)建成以來,此為唐、宋、元、明、清歷代治所。名勝古跡從地上到地下古文化洋洋大觀。僅現存的“廉州十景”:

一、寶塔鞭映。文昌塔垣。望牛嶺旁凸起七級浮圖、磚檐彩繪、八面玲瓏、葫蘆寶頂朝陽余暉,昌塔如鞭倩映、寓意吉祥、預示安寧,塔下古漢墓群葬崴嵬壯觀。

二、蟾天海角。古海角亭、魁星樓。西門江畔、古海角地,奎樓與海角亭相伴,紅樓高聳、亭臺環抱,海門書院檐玲風臨,東坡墨寶“萬里瞻天”。吼嘯南天,古香古風韻尚存。

三、坊浜古埠。文尉坊橋西門江埠,小河浜畔。古廉州城外“文尉坊客船伴聽濤”。舊時就近香客求簽天妃宮,遠來客商靠埠入街坊。文坊橋面通后,從橋頭往南望,古海門書院、魁星樓,盡收眼簾,西門江上一派好風光。

四、金肅惠渡。“惠愛橋”曾為西門第一渡。惠愛橋以“安南油杉桁梁金字構架”,正視似座“永固門橋”,側看有如“金字塔”,谷米、陶器商品運輸入城方便,溝通兩岸漸繁榮。

五、保子雙香。保子庵,古芒樹。玲瓏古庵,佛傳禪宗。庵內焚香繚繞,庵外芒果飄香。

六、欖墩三甲。三甲社、薪橋。西門江上,柴薪聚甲民居以甲為社(二十五家為社),故名“三甲社”。近三甲社造欖墩木橋(俗稱上薪橋)以欖墩防撞、防洪的功能,架橋風格獨樹一幟。

七、東坡故園。古廉州城外東坡亭,鄧氏春軒,池塘浦水漣漣,故木蒼翠,東坡亭畔鳥語花香。

八、廉讓盤龍。孔廟、廉泉、讓水。十字街頭焚古香,孔廟紅墻黛瓦座北向南。后殿雙柱龍盤翩翩,儒尊古風猶存。古城大街廉泉讓水分置南衙北街。名出:南朝宋時梁州范柏年之說:“梁州有文川、武鄉、廉泉、讓水”,比喻風土醇美,以井喻廉泉,讓水頌揚廉政之意。

九、古剎靈覺。廉州東山寺。佛剎古寺宏居南天、神圣殿宇行宮修習興盛。自永樂(公元1412年原名靈覺禪寺)中興,于宋至此佛香千載。佛丞密宗造殿古香,香燭延續四時旺盛。金身玉佛氣派不凡,精雕細刻,造坊形象。殿堂建筑造像傳統另有洞天。

篇(5)

傳統風俗是一個地區在社會發展過程中形成的各種風尚、習慣的總和,作為一種社會傳統,對社會成員有較強的行為規范和心理制約作用。我國自先秦時期就已出現關于風俗的文化概念,傳統風俗觀認為,“風俗”是“風”與“俗”的合成詞,“風”是指風土等自然環境對人的影響,“俗”是一種人們在日常生活中形成的習慣模式。傳統風俗兼具自然與人文的特性,是調節人與自然之間的關系的重要方式,是人類環境文化的“活化石”。隨著現代社會先進科技的應用,社會不斷發展進步,但是經濟發展的負面效應也逐漸明顯,尤其是環境惡化、資源匱乏、生態失衡問題嚴重威脅著人類的生存和發展,在經濟發展的同時人們越來越意識到環境保護的重要性,并倡導建設生態文明的社會生活形態。要綜合治理環境污染和資源浪費,最根本的是要喚醒人們的生態倫理意識,正確規范人類的行為。傳統風俗是幾千年來人類活動遺留下來的寶貴文化資源,蘊藏著豐富的生態倫理思想,其中關于人與環境之間關系的道德原則、行為規范是解決生態破壞和文明沖突的有效方法,有利于緩解人與自然之間的緊張關系。

一、傳統風俗中的生態倫理觀

我國的傳統風俗是人們在長期的生產生活實踐中形成的,不同地區、民族的自然條件和社會條件不同,風俗的表現形式和內容也不相同,因此有“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之說。各民族、各地區的風俗雖有很大差異,但是在生態倫理方面卻有著相同的精神內涵,尊重生命、崇敬自然的生態倫理觀念是各民族各地區傳統風俗的共同之處。從一定意義上說,傳統風俗中的生態倫理是各地區、各民族在獨特的自然環境下和生產、生活實踐中形成的以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為信念的道德規范。

(一)傳統風俗中生態倫理的形成

傳統風俗中的生態倫理源自不同的自然條件和社會條件,自然條件主要是指人們所處的地理位置和生態環境,社會條件主要是指經濟、政治、宗教和文化等因素。在古代社會,生產力水平低下,人類對自然環境的依賴性較強。人們對一些自然現象和自然事物無法理解,認為“萬物皆有靈氣”,有一種不可捉摸的力量在控制著周圍的世界和自己的命運。在這種有限的知識背景下,人們屈從于大自然,產生了對自然的崇拜心理,并借助于想象把自然力量形象化,在人與自然關系問題上形成了一些較原始的思想和習慣。

進入階級社會后,社會生產力水平有所提高,人們對自然有了更多的認識。人們受統治階級的影響,在對待人與自然關系問題上形成了敬畏自然、順從天命的思想,許多風俗被自上而下推廣起來,并在風俗中形成了制度化和規范化的生態倫理,一些保護環境的村規民約逐漸形成,在處理人與自然之間關系問題上有了合法依據。傳統風俗受宗教因素的影響也較多,在宗教發展過程中經歷了自然崇拜、圖騰崇拜、祖先崇拜三個階段,一些宗教思想和宗教儀式里也帶有明顯的生態倫理思想。“文化因素對傳統風俗中生態倫理的影響較深,我國傳統文化充滿了極富生態價值的倫理理念”\[1\],儒道墨法等思想流派無不主張“天人合一”的生態倫理理念,為“人與自然平等觀”奠定了理論基石,并從文化高度影響了人們的生產生活,形成了一些有利于環境保護的風俗。由于古代社會生產力水平低下,人們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過度掠奪自然資源都遭到了自然的報復,人們逐漸認識到了環境保護的重要性,在生產生活中形成了一些具有生態倫理內容的風俗。傳統風俗經過幾千年的發展,在內容和形式上都有了很大轉變。齊文英,王玉晴:傳統風俗中的生態倫理觀及其現代轉換十堰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2012年第3期 第25卷第3期

(二)傳統風俗中生態倫理的表現

我國各民族、各地區的傳統風俗中蘊含的生態倫理具有不同的表現方式,人們通過神話傳說、、民間禁忌、日常禮俗、生活習慣等方式傳承著傳統風俗中的生態倫理。“傳統風俗中的生態倫理更多地包含了人們對大自然的敬畏,體現了人與自然和平共處、和諧發展的生態倫理觀念。”\[2\]傳統風俗中的生態倫理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民族反映出的尊重自然的觀念。與自然環境有著十分密切的關系,各民族在特殊的自然地理環境中從事特定的生產、生活,并形成了具有不同特色的。從事游牧的民族,草原是他們生活生存的基礎,一般崇拜水草神,以祈求保佑水草豐美,牛肥馬壯。生活在山區環境的民族,山林是他們獲取各種豐富物產的依靠,一般崇拜山神、樹神。無論是佛教、伊斯蘭教、基督教還是一些民族的原始宗教,都存在自然崇拜和圖騰崇拜,主張保護動植物,強調人與自然和諧。“藏族人每年都有對神山、神湖的朝拜活動,諸如為神山跳神、轉山(經)等,人們一般不到神湖捕撈魚類或其他水產品。彝族則認為人與自然環境中的動植物同源,貴州從江苗族則認為人與動物來源于同祖,許多少數民族還把某種動物或植物當作自己的祖先。土家族、白族認為自己是白虎的后裔,彝族、納西族、傈僳族則都認為自己是黑虎之后。”\[3\]許多民族都認為一些山林草木和動物都有靈氣,并把它們神化當成自己的保護神,對其敬畏、祭祀,禁止人們對這些圖騰物進行傷害,以求其保護。在民族的影響下,一些山林、草地的生態平衡受到保護,動物多樣性得以延續。

第二,生產勞動折射出的保護生態平衡的理念。我國各地區、各民族為了調適與生態環境的關系,在生產方式上采取了許多積極的措施,形成了特有的風俗。傳統社會以農業為主要生計,農業生產中有較多的生態保護民俗。田地是農民的命根,人們基于對田地的特殊感情,在祭祀田公、地母的名義下,實施著“酬田”、“酬地”的民俗行為。白族等民族每至歲末,將垃圾聚堆焚燒,然后把焚燒后的垃圾灰撒到田地里,稱為“酬年”。在農業活動中,人們為了免除休耕帶來的損失,采用輪種的耕作方法,即同一塊地,每年種植不同的莊稼,農民稱為“換茬”,輪種方式有利于地力的養護。蒙古族在生產實踐中,創立了“草庫倫”的草場保護方法,即把草場用欄桿或其他材料做成的藩籬圈圍,在圍欄內以人力更新植被,使牧場得到必要的休養。青藏高原的牧民一般都過著“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牧民們在不同季節有組織、有規律地在不同的牧場之間進行循環式的放牧,其“輪牧制”的生產方式對草原生態的平衡十分有益,這種周期性的輪牧,較好地解決了草場使用與牧草再生的問題,使一些牧場在輪休期內得以恢復,從而很好地保護了高寒草原的生態。20世紀50年代前我國南北方均有不少民族從事狩獵生產,如北方的鄂溫克、鄂倫春、赫哲、達斡爾、蒙古、哈薩克、柯爾克孜等族,以及南方的傈僳族、獨龍族、怒族等,都把狩獵當作主要或次要的生產方式之一。但是各民族的狩獵都有一定的規則和禁忌,人們一般不打產崽、孵卵、和哺乳的動物,春天通常很少狩獵,以保證野生動物的繁殖。這些狩獵規則和禁忌,對保護生物種群起到了很好作用。人們在生產活動中主動調適生態環境的做法形成了特有的生態保護民俗,有利于保護當地的生態平衡。

第三,日常生活體現出的追求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信念。我國各個民族在日常生活中都有一些體現生態倫理的風俗。“生活在云貴高原的侗族,嬰兒生下后,家人就在山上栽下100棵杉苗,直到18年后才砍伐作為男婚女嫁的費用。人們不論是在路邊還是在其他地方,一旦發現喬木的幼苗都會主動把它保護下來。”\[4\]水族人對生長在村寨內和附近的古樹敬若神明,并加以保護。土家人在嬰兒誕生后會按照習俗栽下幾株樹苗,稱為栽“喜樹”。普米族有一個獨特的習俗,就是將剛出生的孩子拜寄給一棵粗壯的樹木或某種強悍、靈敏的動物,希望他們像拜寄的動植物一樣生機勃勃、強壯敏捷。納西族明確規定禁止在水源頭殺牲畜丟棄臟物,白族臘月的“凈水節”,傣族的“潑水節”都表現出對水資源的愛惜和重視。在傳統的生態保護民俗中,人們重視自身生存環境安全與衛生的保護。這種風俗一般通過節日儀式定期地表現出來。如歲末的除塵活動,新年之初對節日垃圾處理的“送窮”,正月十五對老鼠、狐貍、害蟲的驅逐,端午灑“百藥水”、掛艾、插菖蒲等,都表現出對疫病之害的有效預防。合理、健康、積極的生態保護民俗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具有積極作用,體現了人與自然的和諧。

我國傳統風俗的生態倫理具有鮮明的民族性、地域性,是各地區、各民族在與自然互動的過程中形成的,其中包含著被動和主動的生態倫理意識。由于人們的活動受環境的制約性較強,對自然產生的主要是敬畏心理,從而被動地保護著賴以生存的自然資源,在生產生活過程中積累的經驗教訓也使人們明白了環境保護的重要性,從而產生了有主動意識的生態保護行為。

二 、傳統風俗中生態倫理的價值與局限

總體上看,我國傳統風俗中的生態倫理體現了人們追求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的理念,為現代社會的生態環境建設提供了可資借鑒的文化資源。傳統風俗中的生態倫理經歷了世代傳承與發展,深深地影響了人們的生態道德觀念,規范著人們的行為,在現代社會具有非常重要的價值。由于傳統風俗是在生產力水平比較落后的社會環境中形成的,傳統風俗中的生態倫理包含的一些觀念和做法與現代社會不相適應。

(一)傳統風俗中生態倫理的價值

傳統風俗中的生態倫理既保留了早期人類社會真實的精神風貌,又蘊含著無窮的生態智慧。在處理人與自然的關系方面,傳統風俗中的生態倫理為現代社會提供了可供參照的答案,其精神內涵促使人們正確認識和處理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之間的辯證關系。

首先,傳統風俗中的生態倫理為保護自然環境、發展生態產業提供了思想條件。傳統風俗中的生態倫理倡導的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生態理念,有利于生態平衡的保持和自然、人文生態旅游景觀的開發,是保護人們賴以生存的自然環境,發展生態旅游、生態農業等生態產業的思想條件。其次,傳統風俗中的生態倫理可以彌補生態環境管理的不足。“現代生態環境管理強調政府的功能,生態環境保護僅靠政府的作為不僅會消耗大量公共資源,而且難以取得成效。”\[5\]傳統風俗中的生態倫理可以彌補環境立法和執法的不足,不僅內在地調整了人們的生態心理,而且外在地規范了人們的生態行為。各種生態保護風俗通過約定俗成的方式滲透到人們的日常生產、生活之中,形成了指導人們行為的“自律機制”,它在實踐活動中取得的環境保護的效果,是行政手段、法律手段等硬性約束方式難以達到的。傳統風俗中的生態倫理會對人們產生內在約束力和精神激勵,可以最大化地調動公眾參與,降低生態環境管理的成本,有效彌補政府生態管理的不足。再次,傳統風俗中的生態倫理是對現代生態倫理理論的補充。現代生態倫理的基本理論知識主要是從西方傳習過來的,我國領土廣闊,不同民族、不同地區的情況極為復雜,其理論知識在實際應用中存在與現實的脫節。傳統風俗中的生態倫理經歷了幾千年的傳承、演變,已經內化為各地區、各民族的特有的文化,不僅可以滿足人們的生產、生活需要,還適應了我國生態環境保護的復雜性,是對現代生態倫理理論的重要補充和完善,可以更好地指導生態環境保護的實踐。

傳統風俗中的生態倫理具有傳承性和變異性,它能夠有效適應社會的發展變化,不斷進行自我淘汰、自我更新,其精神實質永遠不會落伍,表現形式也會更符合現代社會的需要。傳統風俗中的生態倫理為生態平衡提供了一個內源調節機制,“為當今生態問題的解決開啟了一扇方便之門”\[6\]。

(二)傳統風俗中生態倫理的局限

傳統風俗中的生態倫理既有積極的一面,又有一些消極的內容。傳統風俗中的生態倫理作為傳統農業社會調整人與自然關系的社會規范,還不能與現代社會有效契合,其內容和表現形式的不合理之處甚至會阻礙社會的現代化進程。

首先,對生態環境的保護不夠全面。“許多地區的生態保護風俗是建立在崇拜自然、敬畏自然的心理基礎之上的,多表現為宗教崇拜或民間禁忌”\[7\],這種樸素的生態倫理觀僅能維護被崇拜的部分環境要素,在對自然環境的作用力上存在既保護又破壞的現象,這與現代環境治理理念是有很大差距的。其次,傳統風俗中的生態倫理包含著不科學的內容。傳統風俗中生態倫理的一些封建迷信思想,如因果報應思想、風水觀念、神鬼觀念等雖然能約束人們的一些行為,但是卻容易使人們陷入無知和愚昧,是與以科學技術為動力的現代文明社會相悖的。傳統風俗中的生態倫理還存在因循守舊的觀念和做法,在生產生活中的落后習俗不利于生產力的提高和生活水平的提高,阻礙了社會的現代化進程。再次,傳統風俗中的生態倫理容易被現代社會異化。現代社會文化呈現多元性,各種文化不斷交融,影響著傳統風俗中的生態倫理觀念,“一些地區民族風俗受外來文化的影響發生了或多或少的改變,許多傳統風俗被異化,在利益的驅使下失去了生態保護的倫理觀念。”\[8\]有的民族的生態保護風俗成為發展旅游業的裝飾,成為當地增加經濟收入的重要方式,傳統風俗中的生態倫理逐漸傾向于形式化和利益化,變成了一種庸俗的實用主義。

三、傳統風俗中生態倫理的現代轉換

隨著社會現代化進程的加快,一些傳統的生態保護風俗被改變,傳統風俗中的生態倫理也面臨著被異化的風險。我們在強調傳統風俗中生態倫理的價值的同時,還要認識到其中的不合理成分,并對其進行重構以使之符合現代社會的需要。

(一) 促進傳統理念與現代方式的結合

解決生態環境問題,不能只依賴科學技術,還要動員一切有利于生態環境保護的社會資源,特別是傳統文化的資源。傳統風俗中的生態倫理蘊含著豐富的生態哲理,對提高人們的環境保護意識具有重要作用,弘揚傳統風俗中的生態倫理不是宣傳舊的環保方式,而是要認識到傳統生態倫理的精神實質,是對“天人合一”的生態理念的覺醒和回歸。《國家“十一五”時期文化發展規劃綱要?民族文化保護》中提出“要發揮重要節慶和習俗的積極作用,與精神文明創建活動相結合,堅持不懈地抓好移風易俗。”由于傳統的生態保護風俗是在經驗積累的基礎上形成的,缺乏科學知識的指導和先進技術的推動,因此,我們必須在充分挖掘傳統風俗中生態倫理有益于生態環境保護內容時,要將傳統生態理念與前沿科技結合起來,使其在新的社會發展形勢下不斷升華,使傳統風俗中的生態倫理轉化到適應當代生態環境保護的行為上來。要創新傳統風俗中生態倫理的表現形式,改變不科學、不文明的行為方式,將傳統的生態倫理理念寓于現代的活動載體之中,同時又不破壞古老的風俗習慣。要將先進的科學技術應用于傳統的生態保護風俗之中,同時要推廣科學文明的生活方式,以提升人們的環保意識和環保效果。傳統風俗中生態倫理的合理內核是現代社會生態文明建設需要汲取的養分,但是要使其脫離特定的地域并在更大范圍內得到認可,就要改變傳統的活動方式,結合現代方式將其基本理念融入到現代社會之中。

(二)建構并推行正確的生態倫理觀

“傳統風俗中的生態倫理包含著許多科學的、辯證的自然生態觀的思想因子,但從嚴格的意義上來說,它畢竟是一種樸素的、直觀的、經驗性的自然觀”\[9\],按現代科學的實證性和精確性要求來看,是不可能對人與自然之間的復雜關系作出全面而又準確的科學解釋和說明的。因此,我們要繼承其中所包含的科學性、合理性因素,樹立正確的生態道德、生態科學、生態價值和生態責任意識,實現向現代自然觀的轉換。首先要對傳統風俗中生態倫理的合理成分進行強化和引導。傳統風俗中的生態倫理在原始生態環境的保護方面作用是積極的,要有意識地進行引導,宣傳其有益于生態保護的思想觀念,可以結合實際情況,將傳統風俗中生態倫理的精華部分轉化為政策或民族地區的法律,以建構并推行正確的生態倫理觀。其次,要將現代的自然觀念灌注到傳統風俗中的生態倫理之中。要抑制傳統風俗生態倫理中不利于生態環境保護的消極內容,并阻止外界錯誤價值觀侵入,可以通過宣傳教育的方式,促使人們樹立科學發展觀和可持續發展理念,使傳統風俗中生態倫理受到現代文化和觀念的指導,從而在內容和結構上得到優化。再次,要培育傳統風俗的生態倫理體系。各民族、各地區傳統風俗中的生態倫理基于特殊的自然環境和人文環境,形成了不同特色的生態保護風俗。但是由于地域性、民族性差異,還沒有形成一個穩定的生態倫理體系,各地區、各民族延續著傳統的生態習俗,很少去借鑒其他地區和民族的有益成分,因此應盡快培育傳統風俗的生態倫理體系,使在價值上相宜的生態風俗文化結合在一起,建立一種理念上交融、方法上交流的生態保護機制,使積極、健康的生態倫理觀成為現代社會生態文明建設的需要。

(三)推進傳統風俗中生態倫理的制度化建設

傳統風俗中的生態倫理衍生出來的習慣法和成文法,具有對人們的心理和行為上的規范作用,但是由于缺少制度上的保障其約束力和強制力非常有限,一些傳統的環保措施尚處在自發和零散的低水平上,離現代制度文明所要求的規范性、系統性和準確性還有較大的距離,生態環境的保護僅靠人們的內在約束力和自制力遠遠不夠。現代生態文明的構建,必須以制度化和規范化作為重要內容和基本保障。傳統風俗生態倫理中對人與自然關系的樸素認識,限于當時低下的生產力水平和科技水平,是基于自然崇拜和等提出的,雖存在一定的合理性,但其形式簡單、觀念落后、組織零散,制度化層面的內容遠遠滿足不了社會經濟發展的要求。因此必須克服簡單樸素的思維,在村規民約和民間禁忌的基礎上建立環境保護的現代約束機制和激勵機制,利用法律和行政手段規避不合理、不合法的做法,加強組織領導和科學管理增強人們保護自然環境的組織性,通過教育和獎懲手段提高人們保護環境的積極性和自覺性。“要按照現代制度文明的要求,進行文化法制建設和文化體制建設”\[10\],使傳統風俗中的生態倫理得到弘揚。

四、結語

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必須走可持續發展之路,在經濟發展的同時絕對不能忽視生態環境的保護。生態環境的保護不僅要采用現代法制手段和科學技術,更重要的是應該弘揚傳統風俗中的生態倫理,修正狹隘的人類中心主義,重新確立人對自然的價值標準。傳統風俗中的生態倫理對當今社會的生態文明建設有著很大的現實價值,它蘊含的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生態理念對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以及國民綜合素質的提高都具有促進作用。在探索生態環境保護的路徑時,我們應該對傳統風俗中的生態倫理予以重視,弘揚優秀的傳統文化,喚起人們的生態倫理意識。在強調傳統風俗中生態倫理的重要價值的同時,必須對其進行重構,通過對傳統風俗中生態倫理的全面搜集和認真整理,注入新的時代內核,使之轉換成現代的生態倫理觀,以符合新時代生產與生活的要求。

[參考文獻]

[1] 萬 師.論“天人關系”生態倫理的現代價值\[J\].江東論壇,2011(1):50.

[2] 李本書.民族生態倫理觀念的批判與重建\[J\].北華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3):55.

[3] 何星亮.中國圖騰文化\[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6:4552.

[4] 何星亮.中國少數民族傳統文化與生態保護\[J\].云南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4(1):51.

[5] 王 勁,王學川.生態環境危機的實質與生態倫理的價值取向\[J\].科技管理研究,2011(15):234.

[6] 康 瓊.自然的崇拜與禁忌—解讀民族民俗中的生態倫理精神\[J\].倫理學研究,2009(5):62.

[7] 張 奎,趙 嫻.云南省少數民族民風民俗與環境權的相關問題研究\[J\].學術前沿,2010(4):258.

[8] 盧黎歌,李小京,等.生態倫理思想的覺醒與當前中國生態文明建設的困境\[J\].西安交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1):8.

篇(6)

風俗常常影響甚至指導著人們的生活,有些風俗已在人們生活中根深蒂固,而有些隨著時代和社會的變遷漸漸移風易俗。本文僅想從產品設計的角度,提出在現代設計中如何思考、處理“物品”與風俗之間的關系和矛盾,敏銳地去發現并把握移風易俗的現象,通過產品這一媒介引導著人們的生活朝健康、美好的方向發展。

關鍵詞:

風俗 移風易俗 設計

中圖分類號:TB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0069 (2015) 05-0056-02

一 風俗、物品和移風易俗

風俗是歷代相沿積久、約定俗成的風尚、禮儀、習慣的總和,是很復雜的社會現象。在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改變時,風俗會產生相應的變化,即移風易俗。古人所云“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即說明了風俗的獨特和多樣性,也說明移風易俗的多變和復雜性。依據秦永洲著的《中國社會風俗史》,風俗大致體現在服飾、飲食、居住、節日、婚姻、生老、喪葬和信仰方面。可見,風俗包羅萬象,因此,移風易俗的現象也出現在生活的方方面面。

“物品”在生活中同樣無處不在。其以有形的形式,通過使用過程,反映著人們融于生活中無形的風俗習慣。諸如餐具、茶具和酒具在類別、形制、容量、使用時的禮儀及手勢等方面體現出入們具體的飲食風俗。如果風俗是本質,那么物品是現象。“物品”在多樣的變化中,暗藏著移風易俗趨勢。

“移風易俗”的說法最早出現在《茍子,樂論》中,講述音樂對風俗、社會和對民心向善的教化作用,“可以善民心,其感人深,其移風易俗,故先王導之以禮樂而民和睦”。現代對產品的研究也同樣上升到產品與人的道德、社會規范以及生活習慣等社會層面。

在現代生活中,移風易俗的現象非常普遍。和以往不同的是,原本各自獨特的風俗朝著大同的方向移易,因而造成一方面代表著在全球化的進程中,外文化的侵入導致原風俗的消失,另一方面社會的變化,使得大同的產品也侵蝕著獨特的傳統物品。

二 設計中的移風易俗責任

生活在工業文明時代的人們,越來越少的人了解多植根于農業社會傳統風俗的來歷和意義,人們也不再有對自然曾有的畏懼敬奉,失去了從前對風俗的虔誠和信任。因此,人們越來越習慣有別于傳統的現代都市生活,傳統習俗漸漸不適應城市生活。傳統的價值觀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消費觀念和審美觀念也隨之變化,從根本上動搖了風俗的基礎,生活的改變,必然改變風俗的樣式。

從傳統物品體現的設計來看,人們一向樂于將美好心愿或是認為能提供美好感受的代表物融于日常生活的點點滴滴中,將日常生活的審美需求放在很高的位置,甚至超越了實用功能,這是中華民族對日常用品的一大鮮明的設計特色。現代產品設計大都受到“功能主義”設計的影響,在設計中致力于使用功能便利性的研究上。隨著人們生活日益豐富,只限于產品的實用性于產品設計的發展會愈走愈狹隘,過于偏向通用性的設計是對作為社會的人人性的不尊重,因而要在設計中針對人的社會習慣、社會交往等社會特征來進行設計。當然過于偏向風俗的設計則容易使設計的功能和形式本末倒置。在當代設計的發展中,僅僅滿足消費者對使用功能的需求不再是設計唯一的追求,使用者總會感覺有許多民族的傳統和習慣是功能所不能滿足的,因此,各國的設計風格的形成必然要到本民族文化,本地特色中去尋找,而那些會成為設計靈感的源泉。

設計強調以“人”為本,通過產品這一物作載體,和人發生如影隨形的聯系。這種影響從物理性質上的“人’,一直貫穿到社會意義上的“人”。因而設計產品的過程,也是設計人社會生活的過程,通過產品的設計來改變人們的生活方式,進而改變社會風氣和習俗,即設計起到移風易俗的作用。

雖然這種設計的移風易俗作用對整個社會發生的移風易俗現象來說不是主題性和關鍵性的,但憑借生活中無孔不入的產品,其影響能積少成多,并且以潛移默化的方式,自然而然地發生變化,進而達到人們的思想道德面貌的改變,甚至最終影響整個民族性格、整個社會風氣的社會功能。風俗不可否認也存在陋習、惡習,設計不能改變這些面貌,而是通過它的應用來影響這些面貌,從而達到改良和創造新的風俗。好的設計能深深地感動人,助于良好風俗的形成和特色風俗的傳承,反之,會助長惡習。就此而言,在設計的前期,設計師極易忽略其設計可能導致的移風易俗的結果。因此,設計師應該有建構新風俗和傳承優秀風俗的責任心。

三 移風易俗狀態下的產品設計

移風易俗,是一種變革性的行為,它倡導新風尚,革除陋習。作為社會現象的移風易俗卻在一定的深度下指導和制約著設計。設計具有很強的功利性,在最初的設計時,不會自覺地思考此類關于傳統文化、傳統風俗的問題。但當追逐利益的最大化時,設計要深入發展,除了更國際化方向,就是根植本土化,讓產品更貼近本土生活需求。傳統風俗已變化,而適應新時代和新環境的新風俗正在形成,這時在設計中納入移風易俗的思考會成為必然,這點尤其在日用生活用品設計中體現。產品首先是普遍生活性,提高產品對現代生活的適用性不僅是實用功能的問題,還包括對現代生活中存在的移風易俗的適應能力。

1.傳統風俗的淡化,設計功能逐步多樣化,甚至轉化為傳播與教育工具趨勢

設計追求功能的最大化,設計師不斷挖掘其潛能,為大眾服務,但一般是局限于審美功能和使用功能兩項。現代設計應該追本溯源,對本土化充分考慮。現在風俗的發展趨向淡化,設計有必要加強風俗的恢復。生活形態的快速變遷成為了傳統風俗適應力下降的主要原因,為彌補由于傳統生活方式被快速全球化影響而帶來的民族傳統延續的嚴重問題,現代設計師要在日常用品功能設計中加入對使用者進行傳統習俗、文化的教育功能。這樣,即使傳統賴以生存的相似生活形態沒能正常演進,也能在主觀上讓傳承的主角“火”重新理解、接受和喜愛傳統文化,發揚良好的社會風尚,并負有對民族傳統延續的責任感。如在當代眾多國際設計風格涌入國內的情形下的設計復古風潮,一方面是國家對傳統文化加大了宣傳,而另一方面,則是許多人在面對復雜多樣的生活物品設計進行抉擇時,抱有一種對傳統的懷念和肯定,對悠悠歷史不斷逝去的獨特文化情懷。

2.順應移風易俗現象,設計成為一種全球性跨界時尚

風俗是一種行為方式,是地域性的、群體的,而且是重復出現的。這種恒久性,從中說明其有一定的科學性和規律性。因此,在眾多的民俗研究中,關注最多往往是如何保存風俗。

可是,在現代生活中移風易俗已是不可逆轉的趨勢,無論設計師是認同或否定、復歸或背離,設計都應該往前看,更應該關注的是發展中的風俗。這不完全是件壞事,順其自然也未必不是一個嶄新的開始。古代的時尚成為今天的傳統風俗,那么今天的時尚也可能成為明天的傳統風俗。這些設計上的變化,有些徹底地改變了人的觀念和生活方式。衣、食、住、行是風俗的內容,也是作為生物上的人和社會上的人的生活之根本。設計作為和我們生活息息相關的一種活動,囊括了,人們日常生活中的衣食住行。設計已經融入到生活的每一個領域每一個角落。這種跨界,不僅是行業的跨界,也是地域的跨界。在越來越重視非物質遺產的今天,民俗受到強烈的追捧。一個區域的風俗,可以形成―種國家的時尚,甚至形成一種國際時尚。

3.家居生活的變化,設計趨于適應現代的自由角色轉變

家庭小型化、家庭組成、家庭結構的變化,是現代家庭的發展趨勢。過去的四世同堂的大家庭不見了,代之而起的是一代或兩代人居住的小家庭。傳統家族觀念不斷分崩離析,趨于解體。

根植于傳統的現代家具設計,體現了新的人文和禮儀變化。在家具的設計上,沒有等級概念,出現細節構造的一致性和圓桌席位的等同性,尊長觀念淡薄,傳統的“禮”逐步消失。擺設上,風水觀念已經不再強烈,“拜”無場地,“祭”移至室外。建筑的包豪斯箱子風格的盛行,居住風俗由傳統居住的基本模式發生了本質變化,盡管整體是群居,但群體內部的個體行如陌路,不相往來,群體關系冷漠。

飲食在人們的生活活動的構成中占有和很重要的地位,也是最頑固的文化傳統。除本身的飲食生存的意義以外,飲食還是重要的會客手段,是中國人常用來達到和他人交流、進行社會和經濟活動的方式。上至統治者下至普通百姓,都將飲食活動賦予了更深刻的社會作用。但在當代,在家中宴請賓客的待客方式,逐步轉為以酒樓酒店作為宴請的場所。家居飲食的方式更趨于個人化。因而家庭飲食器具的設計在保持原有飲食方式的基礎上,需要對家庭生活的個人特征進行深入分析,而不能一概而論。

現代家庭關系相對更平等自由,每個成員都有適用與自己的飲食器具的渴望,以及適于營造不同生活環境氣氛的飲食器具的期盼。這對飲食器具最直接的影響是需要改變以往的十件成套的計量方式,需要進行小套數量的設計。針對家庭組成人員的性格和角色,可以重新制訂具體的個性化同時又是系統性的方案。

4.傳統祥瑞觀念的變遷,設計成為一種自覺的認知文化

民俗物象大都具有特定的文化寓意。棺材稱壽材,停尸房叫太平間,湯餅隱寓長壽,瓜皮帽隱寓六合統一等。隨著人們文化層次的提高,特別是對科學的普遍認識,有關傳統的祥瑞觀念淡化了許多。隨著生活的日益豐富,這些觀念卻沒有完全消失。這種類似圖騰式的精神需求除了穩定性的群體傳襲之外,在今天多少成為了部分年輕人好奇心理的需要。因此,祥瑞的圖案在今天其審美的價值意義可能大于其精神意義。針對現代人對此的一知半解又好奇喜愛的心理特征,在設計中重新對祥瑞圖案進行定位設計,探知其寓意、含義,使之帶有認知意義。

有位資深的經濟學家說過:“產品的一半是文化”,傳統文化可以說是一脈相承的器物和習慣。傳統風俗即是一些物質與精神的沉淀。物質得到改進和創新,使人類有了新的征服自然和表述情感的工具。物質的變化,環境的變化,使得人在神經系統養成的習慣也同時發生變化。傳統祥瑞觀念是一種美好的愿望,是人的心靈的祈禱。設計是一種文化,帶有啟迪的意義,達到普遍的理解認知是設計應該具備的自覺行為。

5.傳統環境到現代環境的劇變,新設計可能成為一種新風俗

宋應星在《野議》中指出:“風俗,人心之所為也。人心一趨,可以造成風俗。然風俗改變,也可以移易人心。是人心風俗,交相環轉也。”城市的擴大與規劃,為了交通的方便成直線或規矩擴散,雞嗚犬吠、阡陌幽徑成為了歷史,田園生活亦成為一種夢想;新的交通工具的出現,出游方式及習慣發生變化。人們習慣于使用海、陸、空等各個交通系統,習慣于旅游式婚禮,習慣于旅游式拜黃帝陵祭祖;新產品的出現,傳統的勞作方式也得到改變,耕田種田不用鐮刀鋤頭,傳統手工變成機械化了…新的人文風俗在新的設計促進下不斷更新,不斷地涌現。

“―方水土一方人”,風俗是區域性的,設計行為卻是普及性的。設計本身就是一種移風易俗的改革活動,設計的結果是由小異逐步趨于大同。這種大同,影響著人們的生活方式和理念,抑或成為一種習慣和人心。

四 結論為了可能的忘卻

篇(7)

關鍵詞:地域文化;民俗風情;汪曾祺

中圖分類號:I0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5312(2010)12-0004-01

改革開放以來,西方思潮在中國的思想界產生了重大的沖擊力,然而我們欣喜的看到,小說作品中的地域風格的色彩并未淡化甚至消亡,反而日益濃厚。汪曾祺作品中的顯著的地域文化色彩就是一個典型的代表。

法國安妮?居里安女士拜訪汪曾祺時提出一個問題:為什么您的小說里總有水?即使沒有寫水,也有水的感覺。汪曾祺對此的回答:“這個問題我以前沒有意識過。是這樣,這是很自然。我的家鄉是一個水鄉,我是在水面上長大的,耳目之所接,無非是水,水影響了我的性格,也影響了我的作品的風格。”我們知道汪曾祺的家鄉是高郵,高郵就在京杭大運河的下面,水成了作品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大淖記事》寫道:“淖,是一片大水。說是湖泊,似還不夠,比一個池塘可要大得多,春夏水盛時,是頗為浩淼的。這是兩條水道的河源。淖中央有一條狹長的沙洲。沙洲上長滿茅草和蘆荻。春初水曖,沙洲上冒出很多紫紅色的蘆芽和灰綠色的萎蒿,很多就是一片翠綠了。”《受戒》整個文本中更是讓人感到水氣盎然,明海和英子這對小兒女從相識,約會到最后的心靈的結合無不是在水上完成。

水作為自然環境影響了汪曾祺的精神氣質,形成其充滿水意的作品風格。我們知道所謂地域,字面上理解為一定的地理范圍。但是研究地域文化對文學的影響,這里不僅包括該地域的自然環境,更重要的是文化傳統方面的影響。從審美感知的層次上來說,作家生活在一定的地域環境中,在耳濡目染的情況下,其審美心理也會受其影響,因而在小說創作中會表現出特有的美學風格。“這漫長的政治弱勢歷史規約著吳地吳人的生活歷史、思想觀念、思維模式及審美情趣,積淀成一種以‘陰柔’為特質的文化風俗――其主要特征為‘崇文尚禮’、‘人性柔慧’、‘士奢于學’、‘民興于仁’、‘衣冠文物之盛’以及‘豪奢侈靡’、‘厚于滋味’等。”所有這些鄉村血統潛移默化的影響著汪曾祺,并成為其日后創作中的隱性文化底蘊。

汪曾祺曾說:“風俗是一個民族集體創作的生活的抒情詩。它使一個民族永不衰老……風俗是民間集體的智慧和民間的態度情懷,它抓取了民族生活的豐富內涵和真情實景,因而其自身居有不朽生命力。”其實風俗即是地域文化在現實生活中的通俗表現,風俗作為人們的日常生活習慣,是歷經時代打磨,而形成的約定俗成。地域文化是抽象的學術概念,而風俗民情則是其現實生活的拓本。汪曾祺是這樣闡釋的也在其創作中實踐著,其作品中處處可見對家鄉風俗畫的描繪。

汪曾祺在他的作品《受戒》、《陳四》、《大淖記事》、《歲寒三友》,《徙》、《雞毛》等作品中,用散文化的詩意筆觸,描繪了大量的風景畫和風俗畫,使得充滿了濃重的地方色彩。《歲寒三友》中以大篇幅描寫放焰火的場景。鋪面而來的歡樂的氣息,熱烈的氛圍,一幅清新而歡快的風俗畫淋漓盡致的鋪展開來。我們從他的《異秉》引用一段:“這地方一般人家是不大吃牛肉的。吃,也極少紅燒、清燉,只是到熏燒攤子去買。這種牛肉是五香加鹽煮好,外面染了通紅的紅曲,一大塊一大塊的堆在那里。買多少,現切,放在送過來的盤子里,抓一把清蒜,澆一勺辣椒糊。蒲包肉似乎是這個縣里特有的。用一個三寸來長直徑寸半的蒲包,里面襯上豆腐皮,塞滿了加了粉子的碎肉,封了口,攔腰用一道麻繩系緊,成一個葫蘆形。煮熟以后,倒出來,也是一個帶有蒲包印跡的葫蘆。切成片,很香。”

汪曾祺對于風俗畫的藝術追求,主要體現在語言和情節兩方面。首先體現在文字的語言上,他喜歡用平實質樸的語言去抒寫人物和景物,這在很大程度上根源于他的扎實的繪畫藝術功底。比如“濃黑的頭發上涂了很多梳頭油,梳得油光水滑…… 腦后的發髻都極大……清明插一個柳球,端午插一叢艾葉,有鮮花時插一朵梔子,一朵夾竹桃,無鮮花時插一朵大紅剪絨花……”一幅生動形象的性情潑辣的姑娘媳婦勤勞勞作的“挑擔圖”頓時浮現在我們面前。其次,汪曾祺的風俗畫創作中,并不注重情節的起落和戲劇化的沖突,而是用平淡如水的言語敘說市井村落的細碎瑣事。汪曾祺恰事用這些作品中簡約的情節來描寫社會風俗畫,描寫普通的民間生活情境和人物生存狀態。由于汪曾祺作品中大量的風俗畫的描摹,使其小說具有了更為濃厚的地域風情氣息,并因而被文學史家稱之為地域文學中的“風俗畫小說”。

地域文化作為一個載體,其對文學創作的影響經過近代史上前輩作家的藝術創新和主題開拓,在汪曾祺的畫筆下,呈現出更加豐富的獨特面貌。我們研究作家所受地域文化的影響,將對作家的精神氣質,藝術風格等深入的了解提供了一個更為方便的捷徑。

參考文獻:

主站蜘蛛池模板: 狠狠色噜噜狠狠狠8888米奇| 国产精品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欧美一区二区精品性色| 亚洲国产精品综合久久网各| 手机在线观看av片| 18禁网站在线永久免费观看| 亚洲av无码专区色爱天堂老鸭| 69精品人人人人| 国产精品十八禁在线观看| 亚洲三区在线观看无套内射 | 特级毛片爽www免费版 | 亚洲av永久无码区成人网站| 久久精品国产精品亚洲蜜月| 一二三四在线视频社区3| 亚洲色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在线观看香蕉视频|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精品| 国产午夜精品理论片| 日本19禁啪啪吃奶大尺度| 国产精品区一区二区三在线播放| 国产女人被狂躁到高潮小说| 国产av丝袜旗袍无码网站|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一二区| 精品久久久久久亚洲中文字幕| 亚洲av日韩av永久无码色欲 | 四川老熟女下面又黑又肥| 国模大胆一区二区三区| 免费看黄a级毛片| 国产裸体xxxx视频在线播放| 国产激情无码一区二区| 国产又黄又硬又粗| 国产亚洲精品a在线观看app| 国产精品久久无码一区二区三区网| 精品国产污污免费网站| 末发育娇小性色xxxxx| a级毛片无码免费真人久久| 痉挛高潮喷水av无码免费| 乱中年女人伦av一区二区| 精品无码av无码免费专区| 老熟妻内射精品一区| 久久成人国产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