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色自偷自拍另类小说-囯产精品一品二区三区-亚洲av无码专区亚洲av网站-四房播播网站

學術刊物 生活雜志 SCI期刊 投稿指導 期刊服務 文秘服務 出版社 登錄/注冊 購物車(0)

首頁 > 精品范文 > 三生教育論文

三生教育論文精品(七篇)

時間:2022-05-03 04:25:28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三生教育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三生教育論文

篇(1)

例如,講授教科版三年級科學上冊《尋訪小動物》一課時,本課旨在引導學生將觀察環境中的動物和動物生活的環境結合起來,從而領悟到動物和環境之間的關系,思考如果我們破壞了動物生活的環境,會給動物造成什么樣的后果。這樣使學生明白,如果破壞了我們的環境,我們的生活同樣也會受到威脅,生命也會終止,所以我們就應樹立認識生命、尊重生命、珍愛生命、關心自己和家人的認識。這樣學生就獲取了生存的知識,并認識到保護生態環境的重要性,懂得了要關心自然。

二、實踐中的教育

在小學科學教學中,要提升學生的“三生教育”價值觀念,必須要把兩者結合起來,形成統一的整體,從而發揮其教育的功效。從不同角度、多個方面開展知識技能同品德教育。教師要不斷拓寬學生的思維空間,還要致力于課外實踐,和學生共同交流來達到預期效果。例如,教科版三年級科學上冊的《螞蟻》一課,讓學生到室外觀察螞蟻。首先我們面臨的問題就是捕捉螞蟻。怎樣才能既捕捉到螞蟻又不傷害到它呢?全班同學交流意見,發表各自看法:把羽毛或樹葉放在螞蟻出沒的地方,待螞蟻爬上去后,再將樹葉上的螞蟻放入瓶中;或在螞蟻出沒的地方放置螞蟻喜歡吃的食物,這樣就調動了學生的生活經驗。學生會列舉出許多辦法。使學生知道要珍愛小動物、珍愛生命。在這次課外教學活動中,學生可以直接感知、觀察,在實踐中去、學習,了解自然奧秘,認識周圍環境。這樣的課外實踐活動有利于培養學生的集體主義精神,學會關心他人,能讓學生在互動交流中接受教育。另外,學生在實踐中熟悉環境,親近環境,可以使學生形成環保意識。

三、生活中的教育

篇(2)

“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論的核心。要想使聾生也成為一個懂得休閑、懂得工作、懂得生活的生命豐滿的人,我們不能不關注學生的現實生活和可能生活。在聾校對學生進行生活教育,除了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關照學生的生活經驗,把教學內容與具體經驗結合起來,使課堂內容生活化,變有限的課堂為無限的生活,引導學生從書本中走向生活世界,促使兩個世界的交匯。另外,在聾校生活中老師也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在聾校生活中老師要與聾生建立起相互信任、平等相處的關系,要努力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改變那種“管人”的形象。了解學生的生活實際困難和心理需求。能與學生進行思想溝通和情感交流,消除隔閡。讓學生能真正熱愛生活。

二、生存教育———人與自然和諧相處之教育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為21世紀提出的教育口號是“Learningtobe”———學會生存!生存教育是從培養人的各種生存生活能力的角度去強調教育,以發掘人的各種潛能,增強人的生存生活意識和能力,使之適應世界和時代的發展變化。聾啞孩子因從小喪聽失語,接受外來信息的渠道受限,生活能力也相對落后于正常的孩子,在困難和挫折面前往往表現出惶惶不安或知難而退。因此,著力加強聾生的生存教育是目前聾校的重要課題。

1.培養學生的生存意識

當今社會無處不存在競爭,自強不息的競爭意識是現代人成功的基本條件。實際上,在學生日常的學習生活中,就處處充滿著競爭。考試成績的比較、三好學生的評選、運動會上的拼搏等等。要想讓聾生適應社會,其自身就要有強烈的生存意識。在教學中,可以多處通過一些具有較強生存能力的人物事跡來激勵學生,使學生明白具有較強的生存能力,無論是對個人的成長、成才,對家庭的安康、幸福,還是對社會的穩定、發展,都具有重要意義。還要讓他們明白,雖然身體上有殘缺,但是內心要強大,同樣要做到自尊、自強、自愛。

2.在日常生活中培養聾生的生存能力

篇(3)

長期以來,在語文課堂教學中都是教師在講臺上講,學生在下面聽,教師講的筋疲力竭,可是學生卻沒有記住多少。這種傳統的語文課堂教學模式單一并且呆板,缺乏課堂激情,不能很好地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對學生個性的發揮也是一種壓抑,不利于新課改要求下激發學生創新精神和合作精神的要求。這種模式下培養出的學生仍然是高分低能,缺乏社會生存適應能力,生活幸福指數也不會很高,不符合三生教育的要求。語文課堂教學要與三生教育相互滲透,也是積極適應素質教育的要求,就要引導學生不斷走出分數第一的誤區,改變傳統的語文課堂教學模式,不斷激發語文課堂教學的活力,讓學生在主動和快樂的學習氛圍中學到知識,提高學生適應社會和在社會生存的能力,提高學生幸福指數。具體包括以下幾點。

(一)預習和交流

預習的目的是培養學生自學的能力,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去學習。教師要在課前先根據所要講授的課程內容對學生提出各種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去思考和探究,引導學生發揮自己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去理解和分析問題,最后提出問題并且解決問題。通過預習之后,教師在課堂上就可以讓學生展示自己的學習心得和體會,讓學生通過交流的方法和手段進行學習。教師對學生的討論和交流進行適當的引導,對于學生的問題進行積極的回應和補充,對于學生好的見解和想法進行恰當的鼓勵和表揚,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

(二)突出三生教育理念

新的語文教育教學模式要以學生文本,在教學中不斷滲透生命教育,讓學生作為教育教學的主體,培養和挖掘學生學習的潛能。在教學過程中,通過教學討論和交流讓學生充分地展示自己,增強教師與學生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互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轉變學生學習的態度和學習方法,幫助學生全面地、健康地發展。

二、充分挖掘語文教學資源

語文教育教學的基本特點就是不僅具有工具性,還具有很好的人文性。因此,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必須要將人文精神的講解放到重要位置,潛移默化地將三生教育的理念融入到語文教學中去,貫穿于語文教學的全部過程。

(一)生命教育

通過對一些語文課程如“熱愛生命”“真正英雄”“敬畏生命”等的學習,讓學生對生命重新認識,讓學生懂得生命的可貴,引導學生學會珍惜生命、尊重生命,幫助學生樹立珍愛生命的意識,同時,還要讓學生學會感恩,感恩父母給予自己生命,還要充分利用好生命中的每一天、每一分鐘,更加努力地學習。

(二)生存教育

通過相關課程的教育,讓學生明白在我們的人生路程中難免會遇到各種災難,有自然災害如地震、雪災、泥石流、臺風等,也有人為災難如恐怖襲擊、突發事件等。這就要求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掌握自救的能力,然后還要在自救的同時學習和學會救人的能力。堅持不拋棄、不放棄的精神,通過自己的努力去征服自然,去征服自我,超越自我,戰勝困難。

(三)生活教育

當前的中學生大部分都是獨生子女,父母寵愛,生活衣食無憂,但是心理卻非常敏感和脆弱,甚至很多學生找不到幸福的感覺。針對這些情況,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就要引導學生培養寬容之心,博懷,發現學生的心理問題并且及時對其進行正確的疏導和引導。并且通過相關課程的教育引導學生多與教師和同學進行溝通和交流,在學習和生活中學會分享和合作,能夠及時表達自己的情感,分享自己的快樂,健康幸福地生活。

三、提高學生語文素養和人文素養

(一)提高學生閱讀能力

在教學中,為了更好地獲取生命教育的體驗,教師要采用多種手段輔助學生閱讀,幫助學生正確理解文本。要將學生的思維引向文本的深處,啟發學生思考文本背后的生命意識、生存意識和生活意識,通過閱讀使師生的感情隨著文本波瀾起伏。如:在教學《荷塘月色》這課時,教師可以采用多媒體進行配樂范讀,讓學生在優美的樂曲聲中閉著眼睛想象,使自己逐步融入朱自清先生創設的那種獨自受用無邊荷香月色的感受,將自己融入文本中去,創設一種人文交融的氛圍,讓學生感悟到生命之美,生活之道。

(二)培養學生興趣愛好

篇(4)

關鍵字:90后;道德素質;文化素質

隨著社會的進步,經濟的發展,國民素質的提高對我們的教育提出了高要求。本論文對高職階段2010級學生進行調查研究,對90后大學生的道德文化素質結構進行分析研究。本研究以秦皇島市某三所高職院校為研究對象展開調查,論文對學生的道德文化素質進行了問卷調查,并對輔導員及任課教師進行訪談。

一、學生道德文化素質現狀與存在的問題

1.沒有明確的學習目的,缺乏求知欲、進取心

在調查中,非本人意愿而讀現在專業的學生人數占33.33%。在學習生活調查中,僅有6.67%的學生表示能夠做到每節課都認真聽講,8.53%的學生會有偶爾逃課現象發生,有33.33%的學生認為自己學習較懶惰,僅有1.67%的學生表示自己的學習目的明確。很多同學認識不到所學習課程的價值,對課程缺乏興趣,沒有明確的學習目的。雖然有91.7%的學生不曠課,但在課堂上能夠認真學習的卻只有6.61%。

2.生活上虛榮、攀比,心理不夠堅強

很多大學生的虛榮心使得他們沒有確立正確的消費觀念,在生活上攀比,思想上懈怠散漫。調查中,有55%的學生會把大部分生活費用來買零食,71.67%的同學把大部分生活費用來交電話費,還有40%的學生會把大部分生活費用來買衣服。浪費問題在校園里更是顯而易見,如丟在餐桌上的剩飯剩菜等。

3.道德品質現狀

通過訪談輔導員及任課教師,發現大學生在道德上存在以下幾個問題。

(1)文明禮貌觀念的流失

上課時課堂氣氛不活躍,學生不認真聽講,時有課上吃東西的現象。課后學生們都用擠在過道里擁擠喧嘩,給其他同學及教師行走帶來不便,同時也影響其他上課的班級。校園里見到教師不主動問好,學生間交流時常有臟話,打掃宿舍衛生時將垃圾掃出門口不收等。

(2)時間觀念淡薄

學生上課遲到、開班會時遲到,總有各種理由遲到,并且不與教師事先請假,缺乏對教師和同學的尊重。

(3)集體榮譽感不強

90后的大學生自我中心意識較強,更多地關注與自己利益息息相關的事,“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情況較嚴重。90后的大學生沒有明確的人生奮斗目標,也并未將自己的努力與奮斗和班集體,甚至與國家的發展聯系起來,沒有大學生應該具備的集體榮辱感和民族責任意識。

二、問題存在的原因

1.自身原因

進入高職的學生綜合成績不高,或者偏科嚴重,沒有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剛剛告別緊張的高三生活,面對自由輕松的大學生活不能夠做好自我管理。90后的父輩都經歷過生活的磨難,他們不希望孩子受苦,便對孩子過分溺愛,竭力維護自己孩子的利益。例如,當孩子與他人發生矛盾時,父母不能客觀地評價誰是誰非,不由自主地偏袒自己的孩子;或者只重視孩子的物質生活問題,而忽視對孩子的道德教育和引導。這些使得孩子從小沒有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不感恩父母的艱辛,沒有聽到過批評,抗打擊能力較差。

2.學校原因

高職屬職業院校,學校在人才培養上的重心是技能培養,對于文化課、德育課等沒有給予足夠的重視。第一,學校測評制度的僵硬使教師在評價學生時往往只重視學生的學習成績而忽視思想道德表現;第二,學校對學生道德教育形式化較重,未使學生對其重視;第三,大學是一個相對自由的環境,有些學生的不道德行為沒有受到學校的管制,形成較差的環境,其他同學隨之效仿。學校的校園文化沒有建設好,很容易形成壞習慣的傳播和繼承。除此之外,高職學校師資隊伍如果在道德文化素質方面建設不夠完善,教師沒有給學生做出好的榜樣,直接影響學生的成長。

3.社會原因

第一,社會風氣較差,社會上“讀書無用論”盛行,有無能力不重要,有錢有人才行,這使得學生削弱了自己的學習動力和信心;第二,就業現狀不樂觀,許多擁有大專、本科學歷甚至研究生學歷的畢業生求職難,或工資比不上一個富有經驗的農民工,這使得學生心理很受打擊,感到前途一片迷茫,不相信“學習改變命運”。在這種大的環境影響下,學生對學習的態度不夠端正和認真。

三、從學校教育談問題

1.學校首先要做好新生入學指導,讓學生了解什么是大學,在大學校園里自己應如何生活。做好思想教育工作,定期對學生進行心理問題排查,引領他們做生活的強者,秉承“先學做人,再學做事”的原則來對學生進行教育。我們的社會需要的是有文化、有道德的高素質大學生。

2.面對教師、學生全面推行國學教育,對教師和學生的人文素養、道德素質進行關注與培養,創建優質的校園文化。校園的文化建設很重要,具有濃厚文化氣息的校園環境非常有助于提高整個校園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學校應該加大對學校圖書館的圖書資源和電子閱覽室設備的投入,增添體育教材,為學生提供豐富的文化娛樂場所,使同學們在學習之余有足夠的休閑放松的去處。多組織各種文娛活動,例如,演講比賽、寫作大賽、書法比賽、繪畫手工制作等藝術展示、校園歌曲大比拼等一系列活動。這些不僅可以豐富同學們的課余生活,還可以在交往中鍛煉他們的交際能力,陶冶他們的道德情操。

3.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教學方法上不斷創新。學校定期對教師進行培訓,不斷更新教師的教學方法,提高學生的課堂聽課效率。同時,學校要提供學生與教師交流的平臺,增進師生之間的了解,以便于更好地進行教學工作。

4.認真做好學生的就業指導工作,讓學生意識到只有真正掌握知識技術才能真正獨立,找到自己滿意的工作,同時也能使同學們明確自己未來的職業生涯規劃,并為之不斷付出努力。

參考文獻:

1.邊文穎,《對高職學生生活事件的研究》,山西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研究生論文專刊第37卷,2010

2.伍汝輝、楊清波、王雙見,《大學生課余生活現狀調查及對策研究》,懷化學院院報,2010

3.藍艷,《當代大學生的道德缺憾與教育模式的創新》,廣東培正學院英語教育中心,2005

4.劉益鸞,《淺談高職學生品德修養》,素質教育論壇,2007

5.劉建平,《轉變觀念學會做人,轉變角色學會學習,轉變環境學會生存》,德宏教育學院,2003

篇(5)

關鍵詞:大學新生; 生命觀調查; 生命教育; 必要性

中圖分類號: G641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9749(2010)02-0138-03

一、調查研究的緣起、調查的對象與方法

從美國學者杰唐納華特士于1968年首次提出生命教育的思想起,美國等西方國家和我國港臺地區已進行了多年生命教育理論與實踐的探索,臺灣教育機構更是將2001年定為“生命教育年”。臺灣地區媒體更是將“生命教育”課定位于一生最重要的一門課。根據“《天下雜志》2009年教育特刊‘生命教育大調查’”的結果:“近半大學生不知要做啥”,為此還列出18本生命教育必讀書單。近年來,內地也越來越重視學生的生命教育,尤其是汶川大地震,它將“生命”這一課題以一種極其沉重的方式直陳于世人面前,從一定意義上讓我們更深刻認識到生命比任何知識、規則、紀律、榮譽都更加神圣,所有的生命都無法被另外的生命所代替,生命具有惟一性,所有的生命都有自己獨特的密碼,都令人肅然起敬,都值得敬畏;所有生命的行為都無法重復、無法再現、無法替代。同時,這血的事實也促使我們教育工作者開始重新審視生命教育的重要性及生命教育要教給學生什么。筆者作為一名高校思政工作者,期望通過對大一新生進行有關生命、生命意義和價值的調查,了解中學生命教育的情況,了解處于由高中生到剛入大學門檻過渡時期的學生的生命狀態,從而有針對性地進行教育,為學生大學四年的順利成長奠定基礎。

為了解中學生命教育的情況,了解處于過渡時期的學生的生命狀態,從而更有針對性地進行教育,為大學生四年的順利成長奠定基礎,本文采用自編問卷對大一學生進行問卷調查。以所在單位麗水學院的學生為主要研究對象,同時隨即選取了麗水職業技術學院的部分學生。共隨機發放400份問卷,其中麗水學院254份,麗水職業技術學院146份,收回問卷382份,有效問卷377份,其中文科185人,理科192人,男生212人,女生165人。調查對象結構統計:

問卷分兩部分:第一部分是關于被試的背景信息,如性別、年齡、專業、年級等;第二部分是問卷的主體,共有24個涉及大學生生命價值觀的問題,每個問題后附有不同量的選擇答案,要求被調查者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對每個問題作出自己的選擇,并用spss軟件進行了分析。問卷所包含的問題基本上是大一學生常見的與生命價值觀有關的問題,如對自我的了解、對人生目標、人生價值、人生態度的看法等,能比較客觀地反映出大一學生的生命價值觀。

二、大學新生生命觀現狀調查結果概述

1.對自然生命的認知方面

調查中發現,大部分大一學生缺乏對自然生命的了解和認知,不懂得如何保護和保養生命。雖然非常看重自己的身體健康,但缺乏對生命生理知識的學習和教育,尤其是性教育相對匱乏,缺乏必要的自我保護與自救能力,生存技能狀況不容樂觀。

在問及“你了解自己的身體構造嗎?”,35.1%的學生選擇比較了解,不太了解和一點也不了解的分別占到51.6%和10.6%,非常了解的只占2.7%。

在問及“你認為身體健康重要嗎?”,89.2%的學生認為非常重要,9.5%的學生認為一般重要,只有1.3%的學生選擇不重要。

而在問及“你了解如何保養自己的身體嗎?”,只有11.1%和30.7%的學生認為是非常了解和比較了解,不太了解和一點也不了解的分別占到46.9%和11.3%。

在問到“遇到火災、地震、溺水、車禍等突發事件時,你知道如何應對嗎?”,有4.5%學生表示一點也不知道,有85.1%學生表示只知道大概方法,但沒實踐,只有10.4%的學生表示知道,并實踐過。

在問到“你認為自己的生存技能如何?”,只有38.1%的學生認為很好,40.9%認為一般,21%的學生認為很差。

另外,大一學生對于性知識的來源更是五花八門,學生更多求助于報刊、雜志及互聯網等其他傳播媒體,而學校和家庭在性教育中發揮的作用不大。其中有74.6%的學生選擇報刊、雜志及互聯網等其他傳播媒體,有11.9%的學生選擇同齡人;10.3%的學生選擇學校教育,只有3.2%的學生選擇家庭。可見雖然相當一部分學生性觀念相對開放,但缺乏對性知識的正確全面了解,獲得渠道不正規,易對他們的身體造成傷害。

2.對社會生命的踐行方面

一是對自我的認知及自主性方面:大部分學生自主意識較強,但易導致以自我為中心,不善于與人相處,甚至容易導致極端行為的發生。同時部分學生缺乏對自我的了解,自我認同度不高。

在問及“你認為自己的事情能做主嗎?”,75.4%的學生認為自己的事情能做主,23.8%的學生表示很少自己做主,聽從父母或老師的安排,只有0.8%的學生表示自己從來不做決定。

在問及“你了解自己嗎?”,認為非常了解和比較了解的分別只有10.5%和22.5%,不太了解和一點也不了解的分別占到47.3%和19.7%。

在問及“你認為自己怎樣?”,有65.6%的學生認為自己一般,有12.4%的學生覺得自己總不如別人,只有22.0%的學生認為自己很棒。

二是人際交往方面:大部分學生認識到人際關系的重要,但在處理矛盾時,有部分學生不善于與人溝通和協商,不夠冷靜和理智,易導致傷害他人行為的發生,不利于良好人際氛圍的形成。

在問及“你認為人際關系的好壞對個人的發展重要嗎?”,有64.8%和34.3%的學生認為非常重要和比較重要,只有0.9%的學生認為不重要。

但當問及“同學間如果出現矛盾,怎么辦?”,只有52.8%的學生選擇及時溝通對話協商;38.7%的學生選擇不去理睬,從此關系僵化;8.5%表示會采取過激行為。

當問及“遭到別人嚴重冒犯時,是否有殺死別人的念頭?”,8.8%的學生甚至表示“經常有”傷害別人的念頭,“偶爾有”的占31.3%,“沒有”的為59.9%。表明部分大學生對他人生命缺乏起碼的珍惜和愛護,并缺乏必要的法制觀念。

三是對生命的態度方面:大部分學生能夠做到熱愛生命,珍惜生命,在對待自殺的態度上,大部分學生都能夠有比較正確的態度。但遇到挫折時,一部分學生心理承受能力不足,易導致傷害生命行為的發生。

在問及“你能做到熱愛、珍惜生命嗎?”,72.4%的學生表示我一定能,25.5%的學生表示我不知道,2.1%的學生表示我做不到。75.1%的學生認為自殺是對家人極端不負責任的行為,自己不會;19.1%的學生認為可以理解,但自己不會;只有5.8%的學生認為自殺是一種擺脫痛苦的方式,或許自己會。

但問到“當你遇到很大的挫折,你有過自殺的想法嗎?”,有68.2%的學生表示從沒有,有28.6%的學生和3.2%的學生則表示偶爾有和經常有自殺念頭。

四是生活質量、生活狀態方面:調查發現一些大一學生生活態度不夠積極,生活質量欠佳。他們普遍在就業、人際交往、學業等方面存在諸多壓力,不懂得如何進行緩解和自我調適,大多是消極面對,長期下去,容易形成各種心理問題。

在問及“你覺得每天過得如何?”,只有35.7%的學生認為愉快而充實,有53.7%的學生認為馬馬虎虎,10.6%的學生則認為空虛無聊。

有34.7%的學生在平常的學習、生活中,經常感到壓力;59.9%的學生表示有時會有壓力;僅有5.4%的學生表示基本不會有壓力。

當問及“如何緩解生活中的壓力?”,有64.7%的學生選擇悶在心里,慢慢消化;有3.2%的學生選擇困惑,不知所措;有21.8%的學生選擇尋求發泄;僅有10.3%的學生選擇求助心理咨詢。

3.對精神生命的追求方面

調查發現大部分學生愿意追求生命的意義和價值,但同時人生價值觀日趨多元化、個性化,注重自我實現和享受傾向明顯,社會責任意識淡漠,帶有較濃的功利色彩。同時有部分學生缺乏對人生目標和意義的思考,得過且過,不思進取。

在問及“你經常思考人生目標嗎?”,經常思考的占49.9%,偶爾的占42.7%,較少和沒想過的分別占6.6%和0.8%。

在問及“你認為人的價值在于?”的選擇中,僅有20.2%的學生選擇社會貢獻,選擇自我實現和生活是否舒適的分別達到63.1%和11.4%,另外有5.3%的學生認為取決于金錢和地位。可見在人生價值的追求方面,越來越多的學生強調自我,忽視對社會的奉獻和責任。

在問及“你認為人活著在于?”的選擇中,12.2%的學生認為無所謂法律道德,人生短暫,走一步算一步;13.5%的學生認為只要不違法,想怎么活就怎么活;有74.3%的學生選擇僅僅守法還不夠,人要有道德追求,人格完善。

在被問及“大約什么時候開始思考生命的意義或人生的價值”這一問題時,72.1%的學生選擇了“12-18歲”;14.3%的學生選擇了“19歲以后”;4.6%的學生選擇了“12歲之前”;9%的學生選擇了“不清楚,不知道”。

在被問及“當遇到生命問題時可能的咨詢對象有哪些”這一問題時,學生選擇依次是:朋友(63.8%)、父母(49.8%)、同學(31.7%)、教師(24.8%)。在問及“你的生命觀主要來源于哪種途徑”這一問題時,42.3%的學生選擇了“家庭”;28.1%的學生選擇了“朋友”;11.5%的學生選擇了“老師”。當被問及“在你的印象中,中學階段哪些學科會滲透生命教育”這一問題時,學生選擇的排序依次是:語文(32.2%)、政治(17.1%)、生物(16.4%)、班會活動課(14.2%)、其他學科(11.5%)、不清楚(8.6%)。

三、調查結論及其反思

1.調查結論

第一,大部分大學新生對生命價值和生命寶貴性的體認是積極的,但是,還有相當一部分大學生的生命意識薄弱,缺乏對生命本質的理性思考,不懂得自己和別人甚至他類生命的可貴、可愛,因而很容易輕易處置和漠視自己的生命。

第二,有相當部分大學新生應對挫折的能力和承受能力較低,表現出無價值感或無成就感,生活缺乏明確的目標,不愿去認真思考生命的價值和意義。

第三,生命教育的黃金時間應是在大學前,特別是中學階段,大學面臨的教育對象大多已經形成了自己的生命觀。

第四,家庭和朋友在學生生命觀的形成過程中起到了極其重要的作用;基礎教育階段的生命教育主要滲透在學科中進行,其本身并沒有能夠在學校真正開展起來,沒有統一的教學大綱,沒有統一的教學目的與要求,沒有統一的課時安排與教學內容,甚至也沒有專門的教師進行教授。

2.基于調查及其結論的反思

調查讓我們相對清晰地看到了生命教育在基礎教育階段的“被忽視”的地位,而原因很可能是長期以來,我們的基礎教育被人們當成了升學的手段、謀生的工具,這種教育的工具價值思維方式,導致了功利主義教育的盛行,造成了對生命的遮蔽――課程體系囿于科學世界與認知控制,導致了人性的生命狀態的剝離,造成了人的片面發展和異化;對客觀化、規范化的刻意追求,束縛了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性――教育成為制造勞動者的一臺機器,人愈是受教育,他就愈被技術和專業所束縛,愈失去作為一個完整人的精神屬性。也正因此,我們的基礎教育行政部門應當高度重視生命教育的意義,將學校教育的核心目標從以知識、理性為核心轉換為對個體生命的關懷、尊重、養育與成長。當然,這種轉換,不是意味著丟棄知識、理性、考試,而是將它們放置于個體生命成長的廣闊視野中,使它們體現出生命的價值,構建起具有完整體系的生命教育課程;并且,為這一課程的實施建構起一個由學校、家庭、社會共同構成的合理的支持環境,從而讓學生在形成正確生命觀的黃金時期就接受良好的生命教育。同時,這些問題的存在也向我們大學教育提出了挑戰――深入探討他們的生命觀形成的原因,研究出為這些“失血”的學生補上這“生命之血”的策略就成了擺在我們面前的最迫切的任務。

參考文獻

[1]劉濟良.生命教育論[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4:1-46.

[2]韋柳琴.論生命教育[J].高教探索,2007(2):126-125.

[3]王后雄,馮娟.基礎教育課程體系中生命教育的缺失[J].教育理論與實踐,2008(8):15-16.

[4]歐陽康.生命教育的前提性反思――由云南“三生教育”引發的思考[J].昆明學院學報,2009 (4):10-12.

[5]姚冬梅.德育:從無視生命到激揚生命[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9(1):98-101.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不卡无码av| 欧美老熟妇喷水| 欧美va亚洲va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影视|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中文| 永久免费av无码入口国语片| 欧美丰满熟妇aaaaa片| 久久综合九色欧美综合狠狠| 免费看少妇作爱视频| 无遮挡国产高潮视频免费观看| 久久久久av综合网成人| 99精品久久精品一区二区| 欧类av怡春院| 人妻无码αv中文字幕久久琪琪布| 老板办公室乳摸gif动态图| 99久久国产综合精品女图图等你 | 99久久国产热无码精品免费| 无码人妻少妇色欲av一区二区| 深夜视频在线免费| 少妇邻居内射在线| 一边摸一边做爽的视频17国产| 少妇丰满大乳被男人揉捏视频| 四虎影在永久在线观看| 『内射』极品少妇-v11av| 中国国语毛片免费观看视频| 日韩一区国产二区欧美三区| 激情综合色综合啪啪开心| 波多野结衣乳巨码无在线| 好男人好资源电影在线播放| 伊人久久久大香线蕉综合直播 | 久久婷婷成人综合色综合| 丝袜人妻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国产激情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在线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中文字幕有码无码人妻在线| 无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黄床大片免费30分钟| 天天躁日日躁狠狠躁欧美老妇 | 国产极品美女高潮抽搐免费网站 | 亚洲精品无码永久中文字幕| 国产亚洲精品无码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