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色自偷自拍另类小说-囯产精品一品二区三区-亚洲av无码专区亚洲av网站-四房播播网站

期刊大全 雜志訂閱 SCI期刊 投稿指導 期刊服務 文秘服務 出版社 登錄/注冊 購物車(0)

首頁 > 精品范文 > 旅游交通規劃

旅游交通規劃精品(七篇)

時間:2024-03-09 17:17:19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旅游交通規劃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旅游交通規劃

篇(1)

一、引言

我國城市發展已經進入新的發展時期。城市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轉向以人為本,著力提高城市發展持續性、宜居性。[1]近年來, 國內大量城市開展了新一輪的總規修編,對旅游、宜居的重視程度空前提高。安慶市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中國優秀旅游城市。該市編制了新一輪的城市總規,其別提出了“構筑以人為本的慢行交通空間,提升慢行交通品質”策略。[2]本文以安慶市為例,研究旅游城市的慢行交通系統規劃方法,以期為類似城市所借鑒。[3]

二、現狀分析

1.人行交通

安慶市城區居民交通出行平均時間約22.1分鐘,平均出行距離為3.62km,步行平均時長約為14.5分鐘,步行平均出行距離為1.2km,步行占到所有交通出行方式的26.9%,步行成為了安慶市居民出行的主要出行方式之一。安慶市中心城區的幾乎所有道路都設置了人行道,大部分主要干道在斷面上采用的是機非分隔的設置方式。

2.非機動車交通

非機動車平均出行時長均在18-24分鐘,平均出行距離4.1km,非機動車出行占到所有交通出行方式的37.7%,其中助動車和電動車占30.3%。電動自行車出行成為了安慶市城區居民出行的主最要出行方式。

電動自行車是近年來迅猛增長的一種交通工具,由于購置和使用費用低、速度較自行車快,廣受市民歡迎。截至2013年11月底,安慶市區共有電動車142595輛,該數據不包括未上牌照的電動車。中心城區大部分干道設置有非機動車道,部分道路未設置非機動車道,特別是老城區。

3.存在問題

(1)部分道路存在慢行交通設施缺乏或不足問題。現狀老城區部分道路缺乏人行道或機動車道,導致行人或機動車通行不便,非機動車駛入機動車道,影響道路通行和交通安全。

(2)行人過街設施安全性有待提高。行人過街設施包括人行橫道、人行天橋、人行地道等,是步行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過街設施間距不合理(龍眠山路、集賢路、菱湖北路、皖江大道等)、大型公共吸引點周邊過街設施不完善(蓮湖公園、部分中小學),都會造成行人過街不方便,造成行人違章現象嚴重。安慶市現狀交叉口行人站位不明確,容易造成交通事故,且大部分大型交叉口過街距離過長、缺乏二次過街設施。

(3)非機動車停放管理有待加強。非機動車專用停車場地缺乏,大量的非機動車亂停、亂放,占用有限車道,加劇了交通的擁擠阻塞,有些路段大量非機動車停放在人行道上,如:人民路西段、華中西路、湖心南路、龍山路、德寬路等,而有些地段商業場所集中,給行人步行、等帶來諸多不便,甚至使得行人不得不走到慢車道上或機動車道上來,行人安全得不到保證。

三、發展目標

堅持“以人為本、可持續發展”的理念,以實現城市整體交通協調發展為目標,大力發展和提倡慢行交通,構筑與城市發展相適應、與公共交通良好銜接,管理有序的安全、完善、便捷、高效、綠色的慢行交通系統。

四、方案措施

1.功能定位

建設非機動車主要通勤廊道和和次要通勤廊道二級網絡。通勤交通廊道,主要沿城市道路設置,承擔交通出行功能,強調居住與樞紐點和商業辦公點接駁。

2.規劃要求

通勤交通廊道:貫穿主要居住區、就業點、學校和樞紐站點等。

3.規劃布局

建成區非機動車道以加強管理為主,嚴格管理沿道非法占據道路紅線內空間的商店或單位;加強對機動車、非機動車違規占用非機動車道、人行道的管理,對于不符合要求的結合道路改造進行優化。新建城區需結合各地區實際情況,因地制宜,布局非機動車廊道。

結合安慶中心城區道路現狀,根據道路寬度擬對中心城區非機動車道路采用6級斷面。主要通勤廊道非機動車道建議采用A級斷面,寬度不小于3.5m,老舊城區次要廊道建議采用C級進行管理改造,新建城區建議采用B級斷面,寬度不小于2.5,支路建議采用D、E級斷面,寬度不小于1.5m。斷面分級如下表所示:

4.配套措施

(1)建設公共自行車租賃系統

目前安慶主城區的城市尺度約為4.5―6.5公里,待東部新城和北部新城日益完善后,中心城區的尺度也會基本控制在20公里范圍內,屬于中小城市規模,老城區及未來中心城區都十分適合自行車出行。[4]另外安慶中心城區南面臨江,具有廣闊的親江岸線,城市縱深均在10公里范圍內,即基本可在30分鐘內從城市任何地方騎自行車到達長江岸邊,享受美麗的濱江風光,加之公共自行車出行成本低、可達性高,在中心城區將具有很高的吸引力。

(2)完善立體過街設施布局

結合快速路、快捷路的建設,在過街需求大的地段,按照規范每隔400-600米設置立體人行過街設施,實行人車空間分離;在學校、醫院、公交樞紐、軌道站點等有特殊要求的地段,結合過街需求情況,設置立體人行過街設施。中心城區現狀已有立體過街設施3處,本次規劃綜合考慮道路兩側用地現狀及規劃情況、道路功能、路口分布情況等因素,新規劃28處立體人行過街設施,近中期實施9處,中遠期實施19處。

篇(2)

關鍵詞:綜合交通運輸;規劃;目的

中圖分類號:C913.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前沿:近些年隨著國家中部崛起戰略的深入貫徹與落實,跨省、跨市的合作以及經濟特區的打造已經成為引導中部地區經濟快速發展的重要戰略舉措,一系列的區域發展戰略在這一時期得以提出。結合黃梅縣綜合交通運輸規劃的研究成果,對縣域綜合交通運輸規劃中的規劃目地、目標、原則進行了說明,并對布局方案做了詳細闡述。

1、綜合交通運輸規劃的目的及范圍

1.1 規劃目的

落實黃梅縣重要戰略舉措,引領小池鎮跨越式開放開發;打造黃梅作為鄂、贛、皖三省交界現代物流強縣,支撐黃梅縣構建“二區一軸”城鎮體系;促進黃梅旅游業發展、構建“一線四區八城鎮”旅游空間格局;銜接各種運輸方式,打造一體化綜合運輸體系。

1.2 規劃范圍及期限

規劃區域范圍為黃岡市黃梅縣,主要對區域范圍內公路、鐵路、水路等運輸方式形成的綜合交通運輸網絡及相關銜接進行規劃;規劃的重點區域為小池濱江新區。

規劃期限以2012年為規劃基年,規劃目標年擬定為2030年,大致分為三個階段:

近期:2013~2017年;

中期:2018~2022年;

遠期:2023~2030年。

1.3 規劃依據

(1)《公路網規劃編制辦法》、《汽車客運站級別劃分和建設要求》(JT 200-2004 )、《汽車貨運站(場)級別劃分和建設要求》、《港口總體規劃編制內容及文本格式》等行業規范;

(2)相關的交通規劃

《湖北省省道網規劃》

《湖北省公路水路交通運輸發展“十二五”規劃》

《黃岡市交通“十二五”發展規劃》

《黃梅縣交通“十二五”發展規劃》

(3)相關的社會經濟發展規劃

《黃岡市國民經濟與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

《黃梅縣國民經濟與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

《九江市城市總體規劃》

《黃梅縣城鎮總體規劃》

《黃梅濱江新城發展戰略規劃》

《湖北小池濱江新區總體規劃》

《黃梅縣旅游發展總體規劃》

《黃梅縣五祖鎮總體規劃》

《黃梅新縣河西區控制性詳細規劃》

《大別山實驗區規劃》

2、綜合交通運輸規劃的原則及目標

2.1 規劃原則

適度超前,先行引導;無縫對接,零距離換乘與轉運;因地制宜,保護環境;注重服務,以人為本。

2.2 規劃目標

布局規劃的目標從兩方面著手,一是概念目標,一是具體目標。

概念目標即以國省道干線、主要港區、旅游公路、物流園區建設為重點,形成“以高速公路、一級公路、鐵路,長江航運為主骨架,以普通國省道和旅游公路為基礎,以縣鄉公路為補充,以重要客貨運場站為節點的布局合理、容量充足、銜接順暢、服務高效以及安全經濟的綜合交通運輸體系。黃梅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應適應黃梅縣的跨越式發展需要,總體發展階段由目前的“難以適應”,到近期的“基本適應”,再到遠期“全面適應,適度超前”階段。

根據黃梅縣綜合交通運輸狀況,具體目標分為兩個內容,一是各種運輸方式的發展,涵蓋公路、鐵路、水運、航空四種運輸方式;一是重點發展區域的發展,結合黃梅縣重要戰略舉措,重點打造北部禪宗旅游區和小池濱江新區。

3、綜合交通運輸布局方案

通過梳理黃梅縣現有交通基礎設施,以支持重點發展區域為導向,以縣域主要節點間的客貨流量流向為架構,在黃梅縣規劃布局“兩縱五橫兩環兩樞紐”的綜合交通運輸體系。

3.1 運輸通道布局

整合已有交通規劃,升級現有道路,打通南北旅游通道,適當考慮跨越式發展的要求,進行“兩縱五橫”的運輸通道布局:縱一線-英山至九江綜合運輸通道、縱二線-柳林至小池旅游運輸通道、橫一線-大河至停前旅游運輸通道、橫二線-蘄春至宿松綜合運輸通道、橫三線-太白湖至大源湖綜合運輸通道、橫四線-武穴至龍感湖綜合運輸通道、橫五線-沿江綜合運輸通道。

3.2 圈層布局

在“兩縱五橫”綜合運輸通道的基礎上,構建北部禪宗旅游環形圈和南部沿湖旅游環形圈。強化對旅游景區的支撐,尤其是加強各景區的聯動,增加景區的可達性。

北部禪宗旅游環形圈規劃項目布局圖 南部沿湖旅游環形圈規劃項目布局圖

3.3 其他

除去上述兩個方面的布局,也要對交通樞紐、農村公路、運輸系統、信息系統進行合理布局。

4、重點區域綜合交通運輸布局方案

4.1 城區對外交通布局

梳理現有對外通道,以“擴大容量、過境外繞、內外分離”的總方針為指導,結合黃梅城區總體規劃以及主要對外客貨場站等節點的布局,規劃“兩橫兩縱一環十放射”的對外交通布局方案。

黃梅縣城區對外交通布局方案圖

4.2 小池濱江新區綜合交通運輸布局

根據小池鎮交通發展現狀,結合《湖北小池濱江新區總體規劃》,針對其產業發展格局,強化對工業園區、物流園區、港口碼頭、景區、公鐵站場的連接,對小池濱江新區布局“四橫六縱六聯絡線”的綜合交通運輸網絡。在已有客貨運場站的基礎上,規劃布局一個小池一級客運站、三個大型貨車停車場、三個物流園區、一個多用途碼頭和一個通用機場。

小池濱江新區綜合交通運輸布局圖

5、綜合評價

5.1 技術評價

本次規劃方案實施后,黃梅縣域的公路總里程將達到約5450公里,在現狀里程的基礎上翻了一番多。

2030年黃梅縣公路網規模

篇(3)

一、鄭州黃河濱河公園的規劃思路

(一)布局和發展思路鄭州黃河濱河公園總體規劃著力打造“一核、兩帶、三心、四組團”。“一核”是指黃河文化都市休閑核。位于規劃區的中部,以都市風情為基調,在繞城高速兩側形成鄭州北部區域的旅游中心、休閑中心,是未來城市新的極核和動力,也是未來城市發展和建設的重點,承擔綜合配套服務功能,集中發展行政管理、旅游信息咨詢、文化娛樂等服務職能。“兩帶”是沿黃生態經濟發展帶和濱黃河生態修復帶。其中,沿黃生態經濟發展帶沿S314打造一條沿黃河東西向發展主軸,通過道路將城鎮空間、生態休閑、文化旅游等在形態組織上有效串聯,形成軸向良好的城市風貌和空間形態;濱黃河生態修復帶以生態修復和生態綠化為主要功能,同時也是該區東西向重要的生態旅游景觀長廊。“三心”分別是鞏義黃河文化旅游集散中心(河洛)、滎陽黃河生態農業發展中心(高村)和中牟黃河生態旅游集散中心(雁鳴湖)。鞏義黃河文化旅游集散中心(河洛)充分利用連霍高速、S237的交通聯系,發展作為登封、焦作方向游客進入本區域的文化旅游集散點,同時承擔規劃區與鞏義市區的交通聯系功能。滎陽黃河生態農業發展中心(高村)充分利用S232、S314的交通聯系,構建黃河生態農業的發展服 務中心,同時承擔該區與滎陽市區的交通聯系功能。中牟黃河生態旅游集散中心(雁鳴湖)以生態休閑度假為核心功能,構建生態旅游集散中心,承擔與鄭汴新區的交通聯系。“四組團”分別是黃河歷史文化體驗組團、黃河生態農業發展組團、黃河風景名勝休閑組團和黃河生態旅游度假組團。其中,黃河歷史文化體驗組團位于規劃區西端,主要依托河洛歷史文化區、邙嶺、伊洛河等人文、自然資源,形成區域發展的人文生態核心。以自然山體、水體的保育和歷史文化資源的保護利用為主要內容,同時形成區域的自然文化旅游休閑場所。黃河生態農業發展組團位于規劃區中西部,主要依托滎陽農業、南水北調穿黃工程及特色林果業,以邙山、黃河為山水背景,形成山水文化為主題的生態農業發展區。同時,結合區內旅游景點、農業,形成宜居、宜樂、宜游的生態農業風情。黃河風景名勝休閑組團位于規劃區中東部,以黃河風景名勝區、花園口濕地為吸引核,以黃河文化、黃河灘地、濕地、黃河風景等資源為主要保護與利用對象,重點發展黃河風景名勝觀光休閑、濕地休閑體驗、生態農莊游樂三大內容,整體提升成為綜合展現黃河生態風情和文化風情的休閑體驗基地。黃河生態旅游度假組團位于規劃區最東段,主要依托雁鳴湖、黃河濕地、灘涂等自然資源,形成區域發展的生態時尚休閑中心。同時,通過對濕地資源的開發利用,開發形成具有國際品質的生態花卉示范基地。

(二)規劃發展目標鄭州黃河濱河公園總體規劃提出,從規劃起始到2015年末,建立3到5個特色旅游集鎮,新增1到2個國家級旅游景區,初步打造初具規模的生產經濟體系和較強的旅游影響力,爭創國家級生態經濟示范區。到2020年末,基本建成以生態、旅游、文化創意、會議、休閑度假、體育旅游、養老商住、現代農業、現代畜牧業、經濟生態林業等產業為依托,融合多種產業發展的新型生態文化旅游產業集聚區。遠期到2030年末,形成對鄭州市、中原城市群其他城市乃至中原地區其他省份產生一定的資源牽引力,進而將黃河濱河公園建設成為知名的生態經濟和文化休閑旅游產業核心區、跨國文化交流合作重要節點、華夏文明對外展示的重要窗口。

二、對策建議

(一)有序開發,發展和保護相結合黃河沿岸的生態和歷史文化資源都是極其珍貴的。鄭州黃河濱河公園的規劃建設要堅持保護為先、有限開發,將公園的開發建立在生態和歷史資源保護的基礎上,不僅要保護黃河中下游水資源、做好沿黃河生態修復,同時還要保護黃河沿岸的歷史文化資源。合理利用和開發黃河沿岸的水域、濕地、灘地,加強黃河水資源和水生態保護,規劃開發的同時注重環境保護,堅持以生態經濟循環經濟作為產業發展的思路。在歷史文化資源方面,貫徹“保護為主,搶救第一,有效保護,合理利用”的文物工作方針,在保護的前提下,合理利用和開發歷史文化資源。文物的保護和利用必須遵循不改變文物原狀的原則,特別是國家和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應以原地保護利用為主,在維護文物的本體和環境風貌的前提下,在文物保護范圍外可以開發旅游和商業活動。

(二)統籌規劃,完善交通基礎配套鄭州黃河濱河公園規劃范圍1100多平方公里,從東至西達150多公里,因此無論連接外部還是區域內部的交通基礎設施配套建設都十分重要。加強黃河濱河公園多樣化交通體系研究,優化完善交通體系,使交通道路和旅游道路功能清晰。依托黃河大堤景觀路、邙嶺道路、生態廊道等區域內交通干網,建設集防汛功能與文化旅游功能于一體的景觀道路,帶動區域功能提升。規劃交通網絡以黃河中央游憩區為中心,以主要景觀節點為串聯,以城市公交為主導,城際公交、區域專線為輔,加上鄭州至焦作和新鄉的輕軌列車,以及景區內休閑觀光的交通工具和線路,形成網狀的交通系統。通過交通系統的建設,使得鄭州市區群眾和國內外游客未來在黃河濱河公園的度假、休閑、觀光活動更加便利快捷。

(三)政府主導,引進民間資金參與黃河濱河公園是鄭州都市區建設的一個重要的工程。規劃建設要堅持“政府主導、市場運作”的原則,不斷整合資源,充分調動各方面參與建設的積極性,發揮民間資本的優勢,多種渠道籌集建設資金,實現政府投資與市場化運作相結合。黃河濱河公園的建設是一個聚集體,由多個生態、文化、休閑項目以及交通和服務體系構成,因此建設資金需求量很大。既需要政府在規劃建設當中起到引導作用,又要不斷創新建設項目投融資機制,引進社會資本、企業和風險投資基金參與建設,部分景點和項目可以完全由民間資本建設運營。通過政府科學的規劃建設,多元化的投融資機制支持,鄭州黃河濱河公園將實現健康快速發展。

篇(4)

[關鍵詞]:總體規劃,文化傳承,遺產保護,大遺址

1背景與現狀

1.1研究背景

西咸新區內歷史遺址多,分布廣。其中國家級古遺址11處,古墓葬9處,國家級石窟寺及石刻1處,近現代重要歷史史跡2處。

1.2現狀分析

1.2.1遺址分布情況

主帝陵遺址大多位于渭河北岸的二道原(渭河谷的二級階地)邊緣,其中陽陵位于頭道原邊緣,地勢高亢平坦,向南俯視渭河谷和長安城。涇河蜿蜒于北,渭水奔騰于南,兩河交匯在原東,形成挾雙龍而東向的氣勢和涇渭分明的獨特景觀。周邊現狀用地以農田,村莊為主。都城、皇城遺址除秦咸陽城外,多數位于渭河南岸,延渭河由西向東排列著周豐京遺址、周鎬京遺址、秦阿房宮遺址、漢建章宮遺址、漢長安城遺址。形成獨特的空間、時間景觀序列。

1.2.2現狀保護情況

目前,保護區內遺址整體性遭到人為和自然破壞。破壞類型主要有:開裂坍塌、沉陷、沖溝發育、表層流失、片狀剝落。

2保護與傳承

2.1保護與利用目標

將西咸新區發展成為世界秦漢文化中心,周秦漢文化綜合展示區。

2.2保護手法

2.2.1遺址原狀恢復工程

首先,對開裂坍塌沉陷、沖溝發育、表層流失、片狀剝落的陵墓,通過科學的手段做好修復工作。

其次,對陵墓造成破壞或影響的大型基礎設施,強制改線或搬遷。

第三,對影響陵墓的村落,結合城鄉一體化,視其影響程度建議部分村莊搬遷。

2.2.2大地景觀法

陵園、田、園、渠、路、村落合理結合,通過植樹造景形成大地自然風貌。

一方面,起到優化遺址生態環境;

另一方面,“直”、“曲”結合,陵園、主干道及田園分界線形成規整的九宮格網絡,渠、村落曲中取直,與九宮格網絡相連,形成完美的秦漢風韻畫卷;

第三,植樹造景起到引導游客作用,有利于旅游路線打造。

2.3保護原則

“整體保護、系統展現、合理開發、永續利用”

(五)遺址保護規劃

2.4保護措施

2.4.1總體措施

根據各文物單位的現狀、環境和文物價值,在總體層面就主要問題制定保護措施。

逐步提高現有管理水平。根據遺址分布特征,合理規劃和逐步完善機構設置,根據各個遺址特征制定相應的日常管理制度,提高和完善管理水平,促進遺址保護。重點整治文物周邊環境。

對嚴重影響風貌、破壞景觀完整性、影響文物安全的現有道路、管線等,采取遷移改線的處理方式;對破壞不大的道路、管線等,采取植物造景,遮擋視線的方法減少對風貌的破壞。

結合城鄉一體化建設,保護區范圍內居民點逐步遷出;加強建設控制地帶及環境協調區居民點基礎設施建設,并與保護區協調發展,減少對環境的破壞和景觀的影響。

2.4.2工程措施:

倡導運用現代科技手段。對土遺址,可以通過人工加固的方法改變土遺址表面物理化學性能,提高土遺址抵抗風蝕、風化、雨蝕的能力,由于文物具有特殊性,要求增加土體強度、透氣度和耐久性同時,還必須保持土遺址的原狀,并具有可逆性。

2.4.3環境保護措施

環境保護主要內容是保持和恢復西漢帝陵文化區的視線通廊,進行空間整治、道路修建改建,居民搬遷調控等,在景觀保護規劃中具體體現。

環境治理主要是對文物環境造成不良影響的人為破壞因素采取整治的綜合措施,根據陵園環境現狀提出如下措施:

(1)清除可能引起災害和有損景觀的現代建筑物、構筑物及雜物;

(2)制止可能影響文物安全的生產及社會活動;

(3)清除對文物及其環境造成影響的污染源;

(4)為改善文物環境加強綠化措施。

整體環境的改善措施,主要是“退耕還林、還草”和農業綜合治理。

3景觀規劃

3.1漢陵文化景觀軸、秦漢大道文化、周秦漢唐都城景觀軸的塑造

漢陵文化景觀軸:通過對五陵原旅游專用線的調整,重新整合漢陵文化景觀軸的旅游資源,通過視線引導,環境整治等手法塑造漢陵文化景觀軸。

秦漢大道文化景觀軸:秦漢大道可采取設置秦漢文化主體的休憩廣場、雕塑小品以及嚴格控制沿街建筑風貌等手法。

周秦漢唐都城景觀軸:通過交通的聯系及各遺址周邊環境景觀的設計,在景觀軸上對周秦漢唐不同時期歷史風貌形成獨特的空間序列。

3.2西漢帝陵保護區景觀視線規劃

對西漢帝陵保護區的視線引導,利用咸陽原獨特的地形因素,通過對頭道原,二道原、帝王陵墓的高度以及區內重要交通線的分析,規劃景觀視線通廊,在開發建設中控制建筑、植被高度,避免由于遮擋造成對帝陵景觀帶視覺效果的破壞。

4保護區道路規劃

4.1保護區綜合交通規劃

西漢帝陵保護區毗鄰空港,所處區位決定其過境交通,現狀保護區內已有三條高速通過,秦漢大道作為城市的南北軸線,穿越保護區。西安西三環路從漢長安城與秦阿房宮遺址保護區間穿過。

考慮眾多交通要道,保護區內過境交通采取綠化種植,視線遮擋等方式減少對保護區的影響。

保護區采用人車分流的思想規劃道路,人行道禁止任何車輛進入。做好相應的道路標志,加強道路管理,營造宜人、宜車的交通環境。

4.2保護區內部交通規劃

4.2.1保護區內部交通路線規劃

保護區內部交通應適應游客多方面的需要,其具體表現為“方便、快捷、安全、舒適”。節省游客的旅途時間,縮短游客的認知距離,使游客產生一種“近了”的感覺,促使旅游動機的產生。“方便、快捷”無疑是對旅游交通提出的要求,而滿足這一要求的關鍵是實現區域外部、內部交通的有機結合,提高外部交通的通達性.使內部交通網絡形成環網,換乘方便。

4.2.2保護區內部交通方式規劃

西漢帝陵保護區內部出行交通體現多樣化與人性化,包括外來機動車車行道、觀光車車行道、自行車車行道、步行道四種交通。

5保護區利用規劃

運用大地景觀設計手法,以“綠化”的形式引導展示陵園關系,使各遺址之間形成“有機的整體”。整理各帝陵與陪葬墓之間的關系,制定相對應的綠化單元,形成相對較小范圍內陵墓間“局部的完整”。

規劃設計相關陵園項目,與旅游結合,打造展示區,包括遺址本體展示、遺址公園展示、遺址博物館展示、遺址文化交流等。

5.1交通旅游路線組織

規劃陵園保護的同時,適當開發利用,與旅游結合,打造歷史文化旅游區,實現該地區的可持續發展。

5.2 規劃分期

規劃考慮到與西咸新區總體規劃及國民經濟發展的一致性和分步實施等因素,進行如下分期:

近期:2010――2015

遠期:2016――2020

近期:重點對遺址本體環境進行保護與整治,景觀基礎設施的美化,旅游交通路線規劃。重點陵園博物館、遺址公園的建設。秦漢歷史文化公園發展的具體規劃設計,包括景觀視廊的落實、各陵園之間關系處理、村莊搬遷與利用規劃、旅游設施的規劃與實施。

遠期:深化近期與中期的工作,恢復整個遺址保護區風貌,快速旅游業的發展。

貫穿于整個過程中的主要內容有持續的考古工作,管理機構的完善,居民生產方式的逐步高速,生態農業的發展,陵園歷史環境保護與逐步優化。

參考文獻:

[1]馮天瑜,楊華.中國文化發展軌跡[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58.

[2]張友誼,王杰. 中國傳統文化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J].中國黨政干部論壇,2007(5).

[3]西安市城鄉建設委員會,西安歷史文化名城研究會. 論西安城市特色[M].西安:陜西人民出版社,2006.

篇(5)

關鍵詞:綜合交通體系;旅游交通;合肥旅游

1引言

在旅游業“吃、住、行、游、娛、購”六大構成要素中,交通作為旅游業的六大構成要素之一有著特別重要的意義。它是旅游業產生和發展的基礎,是實現旅游者從居住地向目的地完成整個旅游活動的重要保證。沒有交通就沒有旅游行為的發生,沒有交通體系的完善就談不上旅游業的大發展。目前,隨著整個社會經濟的發展,人們的旅游活動已從“饑渴型”向“溫飽型”、“享樂型”發展,旅游品質的進一步提升,旅游交通體系構建的意義尤顯重要。

根據保繼剛和楚義芳的研究,旅游交通所涉及的空間尺度和旅游過程可分為3個層次:外部交通、由旅游中心地到風景區的交通、內部交通[1]。外部交通所涉及的空間范圍較大,其交通方式主要是航空運輸、鐵路運輸和公路運輸。由于克服外部交通所花費的時間相對較長,所以外部交通的舒適與否對旅游者旅游動機的實現具有重要的意義。一個地區完整的交通體系的構建應該是多種交通方式的綜合體現,包括航空、鐵路、公路等。在不同的地區,綜合交通體系構建有不同的方式,在某些地方甚至還體現為水運。目前關于旅游交通對旅游的影響研究主要有:有關城市內部旅游交通體系的完善研究[2];區域內部交通方式對旅游業的積極和消極影響[3];從理論上探討交通對旅游的影響及發展對策[4];某種旅游交通設施對旅游者的影響[5]。這些研究更多的是探討某種單一交通方式對旅游業的影響,如青藏鐵路建設對旅游業的影響及其對策[6]、杭州灣跨海大橋對寧波旅游業的影響及其對策[7]、京九鐵路的開通對沿線的旅游資源開發帶來的促進作用[8-10],而整個交通體系對具體地區旅游業的影響卻鮮有研究。

交通是旅游業的生命線,加強交通建設是適應旅游業加速發展的推進器,然而單一的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對地區旅游業的發展的重要性已大不如前。現在整個交通體系的完善對地區旅游業發展的重要性日益凸顯,因此在目前情況下重視研究整個交通體系的建設對地區旅游業的可持續發展,以及對整個地區社會經濟的全面發展意義更為重大。因此,本文以合肥地區交通體系的建設為例,研究其對合肥地區旅游業的持續發展的影響及其對策。

2合肥旅游業概況

合肥市轄瑤海、廬陽、蜀山、包河4區和肥東、肥西、長豐3縣,全市行政轄區總面積為7029.48km2,其中巢湖水面面積233.4km2;市區總面積838.52km2,其中巢湖水面面積72.93km2,市區建成區面積為224km2。合肥地處皖中,地理位置優越,又是省內最重要的交通樞紐。它是一座有2000多年歷史的古城,素以“三國故地、包拯家鄉”而聞名海內外。自東漢末年以來,合肥數為州郡治所,一直是江淮地區重要的行政中心和軍事重鎮。合肥的旅游資源空間分布表現為:城中匯成片,城郊連成帶,遠郊聚成塊,而且成同心圓狀分布,由老城區向郊外擴散成核心圈、城郊圈、遠郊圈3個圈層[11]。具體旅游資源的分布見表1。

表1合肥市旅游資源區域分布

區域類型合肥市肥東縣肥西縣長豐縣合計

地文景觀14218

水文景觀542213

氣候生物景觀11--2

歷史遺產8133125

現代人文吸引物353--38

抽象人文吸引物2---2

旅游服務未列未列未列未列未列

合計52257488

注:①“巢湖”境域分別在合肥、肥東、肥西各計1次,故總數達88個。②表中數據是合肥市旅游局組織有關專家對合肥市旅游資源進行調查的數據。

從合肥市的旅游資源分布和旅游資源的品味上看,市區資源點數量多、密度大;郊區和郊縣數量少、密度小;市區的資源以歷史和現代人文類型為主,郊區、郊縣以自然資源為主。人文旅游資源較為突出的是以歷史名人為底蘊的名人文物和遺址、遺跡;自然旅游資源以水文景觀突出,突出的是巢湖,它的面積廣,離市區較近,可開展多項水上休閑活動。就其旅游資源而言,合肥有山有水,但山上旅游品質都不高;有名人古跡,但文物遺存規模都不大[12]。

3綜合交通體系的構建及其對合肥旅游業影響分析

3.1合肥的交通基礎及未來交通網絡的構建

在公路方面,到2005年合肥市全境內高等級公路里程達1045.6km,其中高速公路214km、國省道公路369.3km、重要縣道462.3km。隨著合六葉高速2007年11月28日全線通車,以及于2008年年底即將通車的合淮阜高速路的修建,合肥四周將形成以合寧高速、合徐高速、合六高速、合淮阜高速等高速公路組成的環城公路圈;同時,206國道、312國道從合肥穿過,合肥已成為重要的區域交通中心。

在鐵路方面,合肥市有開往北京、上海、廣州、成都、廈門等地的直達快車。隨著合寧高鐵于2008年4月18日通車和合武高鐵的相繼鋪建,從合肥至南京僅需45min,合肥至武漢的行程也在2h之內。滬漢蓉鐵路和寧西鐵路的建成通車,使合肥成為全國性的鐵路交通樞紐。

在空運方面,現在正在使用的合肥駱崗機場最大吞吐量為750人/h,年設計旅客吞吐量為150萬人次。隨著合肥的大發展,駱崗機場已經跟不上發展的需求,2004年9月安徽省政府首次提出建設合肥新機場。新機場位于合肥市肥西縣高劉鎮附近,定名為合肥新橋國際機場,距離合肥市中心直線距離31.8km。合肥新橋國際機場按照4E標準建設,可供世界上目前已投入商務運營的所有飛機起降,2010年將完成首期工程,設計到2020年目標年吞吐量將達到950萬人次,年貨物吞吐量達到12.24萬t,年起降10.04萬架次,高峰時達3400人次/h。在水運方面,合肥港是規劃中全國十大經濟區內河航運網中心之一,并被列為長江水系首批開發的重點港口。合裕航線是合肥通往長江的唯一重要水運通道,這條黃金水道將成為合肥通江達海的“水上高速”。2006年11月合裕航道整治工程全線竣工,完善了以合肥為中心的鐵路、公路、航空、水運綜合交通運輸網絡,猶如把合肥搬到了長江邊。

這些重大交通項目都將在2010年前后完工(圖1)。高速公路、快速鐵路、機場、港口將構成立體綜合交通,一方面增加了合肥經濟社會的吞吐能力,為合肥市建設拓展了新通道。更重要的意義在于奠定了合肥作為省會經濟圈中心城市的地位,對合肥市的旅游業來說將會產生一次突破性的飛躍。

圖1合肥交通體系圖

3.2綜合交通體系的構建對合肥旅游業發展的影響

進一步突顯合肥旅游中心城市的地位:目前,合肥市旅游業的發展水平較低,這一方面與合肥市本身的經濟實力和區位條件有關,另一方面也與合肥的旅游資源特點有關,但這并不影響其旅游中心城市的地位。雖然合肥不像黃山、青島、蘇州那樣的旅游名勝城市,但是衡量地區旅游發展潛力的標準是綜合吸引力和旅游接待力,并不僅僅是旅游景點的規模或數量。旅游名勝城市是以旅游資源為依托和存在的條件,它必然是旅游目的地。而旅游中心城市的前者除了擁有一定吸引力的旅游資源外,更重要的是還必須擁有政治文化中心、空地交通樞紐、旅游接待設施齊全等條件,因此它既是旅游目的地又是旅游集散地。合肥市綜合交通體系的構建,擴大了它作為省會城市的政治、經濟、文化等各個方面的輻射力。合肥市在旅游業的“十一五”規劃中明確指出“,推進品牌戰略,打造旅游的拳頭產品”,重點打造包公和李鴻章名人文化、淮軍文化、環巢湖綜合旅游帶;“合巢”聯手,將巢湖建成區域性旅游休閑中心和全國性的旅游目的地。綜合交通體系的構建降低了旅游的時間成本,提高了旅游的舒適度,增加了合肥旅游的吸引力,這些將推動合肥旅游事業的發展壯大,同時也強化了合肥市旅游集散地的積聚效應,旅游中心城市的地位更加凸顯。

擴大合肥市旅游腹地:綜合交通體系的構建強化了各地區之間的聯系,為借景旅游提供了可能性。合肥的旅游資源稟賦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合肥旅游業的發展,尤其是傳統旅游資源的不足以及規模和體量偏小,這就要求合肥在發展旅游業時另辟蹊徑,借景旅游。合肥地處皖中,周邊資源密集,品味也較高,北有鳳陽明皇陵與中都古城、壽州古城和亳州古城,東有滁州的瑯琊山,西有大別山的天堂寨景區,南有萬佛湖、天柱山景區以及大巢湖景區,江南還有黃山、九華山和徽州古民居。黃山、九華山、徽州古民居是世界遺產,其中黃山還是雙遺產;亳州、壽州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天柱山、瑯琊山是4A級旅游景區。綜合交通體系的構建更好地把這些景區、景點與合肥串聯起來,借景發展,形成旅游產品,進一步增強合肥旅游的吸引力和影響力。

促進旅游產品的升級:對外交通的改善是提升一個地區旅游業快速發展的“引擎”。合肥綜合交通體系的構建將會加強合肥與長三角地區的經濟互動,有助于提升合肥市的旅游業,加快融入“長三角”大旅游圈。合肥綜合交通體系的構建將大大縮短與“長三角”的時間距離,而“長三角”地區又是中國最強勁的旅游輸出地,合肥要想在未來的旅游發展中占得一席之地,必須進一步提升其旅游品質,不但要發展初級的觀光旅游,還要大力發展更高層次的休閑度假旅游、商務會展旅游等,對旅游產品進行升級換代。綜合交通體系的構建為這些更高層次的旅游形式提供了發展的契機,新機場的搬遷擴容、高速公路和高速鐵路的建設、水道的疏浚、城市內部交通的完善等本身就是城市魅力品質的體現。交通是一個城市的象征,是城市的一張名片。城市品質的提升促進了旅游品質的提升,旅游產品的升級又彰顯了城市的魅力,彼此之間相互促進。

重視潛在的影響:公路、鐵路、機場的修建無疑需要占用大量的土地資源,車輛、飛機的尾氣排放也會對環境造成巨大的壓力,環境問題將會對旅游業產生一定的沖擊。綜合交通體系的構建將會帶來大量的游客,蜂擁的游客若集中于某些景點景區,則會對該景點景區產生較大的壓力,甚至是破壞。當然,隨著交通體系的完善,也會方便本地游客的出行。合肥臨近的是旅游業發展相當成熟的“長三角”地區,“長三角”地區的旅游資源對合肥乃至安徽的游客有著巨大的吸引力。如果合肥在對外宣傳營銷方面不到位,就會對本地的客源市場產生較大的沖擊。隨著綜合交通體系的完善,發達的外部交通將會使合肥成為旅游集散地,如果合肥不能借助交通體系的構建發展本地大旅游,那么合肥也只能是看到“過客匆匆”,上演“只見客流,不見客留”的尷尬局面。當我們看到綜合交通體系構建對合肥旅游業發展帶來積極效益的同時,也應該注意到給合肥旅游業帶來的沖擊。

4新形勢下合肥旅游業發展的對策

4.1繼續完善城市內部的交通體系

在提升外部交通的同時,合肥也要發展城市的內部交通。隨著金寨路高架橋的開通、長江路的拓寬,以及城市內部其它道路的修建,合肥市內部交通的通達性大大提高,景區與景區之間的連接更為暢通,各個景區將無形合并,壯大景區的實力。合肥市的旅游資源存在著點多、面廣、體量小的特點,必須通過對旅游景點景區進行整合才能做大做強。如何整合呢?通過交通聯系的增強無疑是很好的一種方式。

4.2打造拳頭產品,推進品牌戰略

目前合肥市的景區規模較小、知名度不高,因此需要找準其優勢資源,打造其拳頭產品,打響品牌戰略。合肥作為“三國故地,包公故里”,可大打歷史文化牌,特別是包公文化牌。由于受到時代的局限,合肥現存的包公文化景觀設計的戰略層面較低,僅局限于園林和文物領域,未能發掘出包公文化內涵中真正動人心魄的文化力量。目前游客對合肥的包公文化旅游產品游客之所以不感興趣,主要是內容展示少,形象太蒼白,不能滿足游客的游覽需求,因此應深挖包公文化內涵,打造出屬于合肥自己的旅游品牌。

4.3合縱連橫借景旅游戰略

合肥本地旅游資源的品質對合肥旅游業的發展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在發掘本地旅游資源為主的同時,需借助與合肥相接壤的六安、巢湖、滁州、淮南等地的旅游資源《,安徽省“十一五”旅游發展規劃》中指出,要以合肥為中心,巢湖和大別山為依托,皖中5市為載體,打造泛巢湖國家旅游區[13]。這些地區的旅游資源品味高,一旦與合肥聯合發展之后將會產生1加1大于2的效果。

4.4高端旅游市場的開拓戰略

合肥背靠經濟發達的“長三角”地區,綜合交通體系的構建為城市發展提供了強大的動力,也為合肥發展商務旅游提供了基礎。商務旅游者是一個高消費群體,是旅游市場的高端市場。高端旅游市場的開拓取決于城市整體的經濟活力及由此而形成的綜合吸引力。另一方面,商務旅游又可大大促進地方的經濟發展。合肥缺乏“名山大川”類的傳統旅游資源,發展高端旅游市場是合肥旅游業發展的重要的舉措。東莞市是一個傳統旅游資源相對不足的城市,但他們依靠地區產業發展的商務旅游振興了旅游業,合肥可借鑒東莞旅游業的發展模式。

4.5大力進行城市形象宣傳戰略

一提起深圳就想起錦繡中華、中國民俗文化村;一說起濰坊就想起風箏,但說起合肥就不能使游客立刻聯想其特色,可見合肥目前的城市形象定位并不明確。2001年,合肥市旅游局委托中科院地理所旅游規劃研究中心編制的《合肥市旅游發展總體規劃(2001—2020年)》,把合肥市旅游總體形象定位為“具有園林特色的科教、文化旅游名城”,旅游形象宣傳口號為“包公桑梓地,黃山北大門”、“包公故里,江淮科教城”[14];2005年又委托合肥工業大學預測與發展研究所編制了《合肥市“十一五”旅游業發展規劃(2006—2010年)》,該規劃將合肥形象定位為“包公故里,濱湖名城”;對本市,定位為“美麗合肥,休閑都市”;對本省,定位為“包公故里,魅力都市”。整體形象宣傳口號為“包公桑梓地,濱湖生態城,黃山北大門”;省內宣傳口號為“安徽人游省城”;市內宣傳口號為“合肥人游合肥”[15]。可見,合肥的城市形象定位既不明確又不斷變化。因此,合肥需要對城市形象進行定位,并利用各種媒體大力宣傳,讓旅游者了解合肥,記住合肥。

5結束語

合肥的綜合交通網絡體系正在構建之中。隨著這些重大工程到2010年相繼完工,有關的影響將逐步得到印證,相關的問題也會逐漸凸顯出來。提前對這些問題進行研究,有助于了解合肥綜合交通體系構建對地區旅游業積極影響和消極影響,為未來合肥旅游業的發展提供借鑒。

參考文獻:

[1]保繼剛,楚義芳.旅游地理學(修訂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16-89.

[2]NkdolaosDritsakis.Co-integrationAnalysisofGermanandBritishTourismDemandforGreece[J].TourismManagement,2004,25(1)∶111-119.

[3]MarcialPincus.SustainableTourismPlanningandTransportationinTexas[M].SWUTC/99/167107-1,1999.8.

[4]來逢波.交通對旅游的影響及發展對策[J].鐵路運輸與經濟,2006,7(11)∶85-86.

[5]周蓓,孫華程.九黃機場對九寨溝國內旅游者結構與行為的影響[J].桂林旅游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6,6(3)∶286-290.

[6]朱弘,謝滌湘,劉迎華.青藏鐵路對旅游業可持續發展的影響及其對策[J].經濟地理,2005,11(6)∶910-914.

[7]張紅賢.旅游交通對區域旅游發展的影響及其對策研究———以杭州灣跨海大橋和寧波旅游業為例[J].區域經濟,2006,(454)∶273-274.

[8]黃志剛.京九鐵路對江西經濟影響的定量分析[J].鐵道運輸與經濟,1997,1(1)∶37-40.

[9]葉岱夫.京九鐵路南段沿線地區區域旅游開發與旅游業的可持續發展[J].熱帶地理,2000,3(1)∶48-52.

[10]鄧世文.京九鐵路與井岡山旅游發展[J].經濟地理,1999,4(2)∶116-119.

[11]張浪.發展地方特色旅游的研究[J].安徽農業大學學報,2003,7(4)∶41-43.

[12]章尚正.論合肥市的大旅游發展戰略[J].合肥學院學報,2004,6(2)∶45-50.

[13]安徽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安徽省旅游局.安徽省“十一五”旅游發展規劃[Z].2006∶9.

篇(6)

關鍵詞 旅游物流 對策

中圖分類號:F270 文獻標識碼:A

人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旅游越來越被公眾所接受和青睞,成為重要的休閑放松項目之一。而物流作為近年來的后起之秀,不論是對國民經濟發展的貢獻上,還是對諸如電子商務、交通運輸等產業提供多樣、全面的服務上,都顯示出它巨大的包容性和舉足輕重的作用。旅游與物流這兩個生機勃勃的第三產業,在現實的發展過程中不斷交融,形成一個比較新穎的交叉領域——旅游物流。

旅游物流是旅游過程中,為滿足旅游者需求和旅游業發展而開展的物流活動,包括旅客中轉運輸、旅游物質供應以及應用物流信息技術實現景區車輛、人員的管理等,是旅游過程中一切物質流動現象和關系的總和。它不僅涉及景區、旅客、交通、物資、信息等諸多因素,還將交通運輸基礎設施、酒店物資供應、景區車輛規劃以及游客安全定位都涵蓋進了旅游物流這個范疇,甚至連景區廢棄物的回收也可以算是旅游物流的一種。

一、旅游物流在橫店影視城中的發展現狀

1996年以來,橫店影視城累計投資30億,建成廣州街、香港街、明清宮苑、秦王宮、清明上河圖、夢幻谷、屏巖洞府等13個跨越千年歷史時空的拍攝基地,并以此吸引了全球各地的游客,2011年旅游人次達1080萬人次,首次突破千萬大關,列全國第四。和2000年的75萬人次相比,實現了1340%的增長,旅游市場充滿活力,前景廣闊。

然而,由于橫店地處浙中小鎮,無港口、無飛機場、無鐵路,物流基礎較為薄弱,主要進入方式為公路(諸甬高速下)。而橫店影視城景區分布較為分散,鎮內公路級別較低,屬于四級公路,更是為運輸線路的規劃和車輛運行的優化帶來了難度。此外,每年急劇增長的游客人數,為物流的發展帶來考驗與挑戰。

通過發展旅游物流,不論是促進旅游景區的接待能力,還是提升本地的物流發展水平,都具有重要的意義。

二、旅游物流在橫店影視城中存在的問題

綜合不斷發展的旅游需求和較為薄弱的物流基礎,旅游物流在影視城的發展過程中存在著以下問題,影響了旅游服務整體水平的提升。

(一)物流運輸缺乏系統性規劃。

橫店影視城的建設是一個漸進的過程,這就造成了相關景點的分布較為分散,交通布局較為陳舊,給車輛路線的合理規劃造成了很大的困難,使運輸對旅游的支撐和保障作用得不到充分的發揮,乃至經常出現旺季交通擁堵,淡季車輛閑置等不合理現象。

(二)公共交通設施有待提高。

橫店影視城各景區之間的班車少,間隔時間長、車費較高,給那些沒有私家車自助出游的游客帶來很大的不便,不利于旅游業持續、有效地發展。目前對于景區相關公共設施的投入主要來自橫店集團,政府對于公共交通設施的關注和支持較少。

(三)交通運輸工具污染大。

在橫店影視城景區中,每天都有大批游客和車輛的涌入,人聲鼎沸,尾氣排放,基礎設施緊張,大氣污染和噪音污染對景區環境造成較大影響,從而使旅游品質受到嚴重影響。

(四)旅游景區對于廢棄物的處理沒有引起足夠重視。

影視城中廢棄物是造成景區污染的主要來源,如旅客隨手丟棄的物品,特別是一些物品的包裝袋、塑料瓶是不可降解的,更會對環境造成長時間的污染。而在廢棄物的處理過程中,一般僅是將廢棄物簡單地集中堆放在某處,并未形成循環利用的機制,不僅浪費大量可再利用的資源,若處理不當,會對旅游景區產生較為嚴重的負面影響。

三、橫店影視城旅游物流的對策建議

(一)整合各方資源,對物流進行系統規劃。

鼓勵現有的交通運輸企業、旅行社通過整合鐵路、公路運輸企業和倉儲企業的資源,集倉儲保管、包裝、配送、物流信息等相關要素,對整個景區的物流進行全方位的系統規劃。打破目前旅游物流零散、單一的現狀,將整個社會資源都納入到物流系統中。從而可對社會運輸資源進行合理性規劃,根據景區實際交通狀況和消費者的具體需求,優化車輛配載路線,從根本上解決旅游旺季時交通堵塞和旅游淡季時車輛閑置問題。

(二)加強物流基礎設施建設,提高旅游物流的地位。

較為落后的交通設施制約著橫店影視城旅游業的持續健康的發展,為改善當前狀況,必須加快交通設施的建設步伐,樹立橫店影視城的良好形象。

政府對于地方的交通建設也應盡一臂之力,增加財政投入,從而為第三產業的持續發展創造一個良好的環境,提高運輸網絡的密度,提高運輸技術水平,增加運輸線路里程,改善運網布局,優化運輸結構,加強運輸節點和運輸樞紐建設。

(三)完善旅游交通的相關法律和政策,切實減少污染。

政府應制定并宣傳相關的法律法規,從源頭上控制旅游發展所造成的環境污染。如制訂車輛廢氣排放標準、限制城區貨車行駛路線、促進低公害車的普及等。也可加快綠色通道進程,減少高污染運輸車輛的排污量;減少高污染運輸車輛的排污量;控制汽車尾氣,制定排氣標準;加強交通管制及道路設計合理化以減少堵塞等。

橫店影視城旅游蓬勃興起的同時,景區內相關的物流設施與基礎配置也迫切需要得到相應的整合與提升,從而推動橫店景區旅游物流的總體升級與優化,促進地方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科研項目:金華市社會科學聯合會一般課題-“橫店影視城旅游物流發展現狀及對策分析”。(項目編號:185)

(作者:浙江橫店影視職業學院經濟管理系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物流管理)

參考文獻:

[1]吳東.淺談旅游物流的發展.科技信息.2010(14).

篇(7)

深入分析查找我縣旅游服務質量中存在的差距和問題,進一步明確工作任務,強化措施,落實責任,全面提升我縣游客滿意度,力爭實現“一年初見成效,兩年大見成效,早日進入全國、全省游客滿意度指數第一梯隊”的目標,著力推進乃至閩臺粵港澳地區休閑養生度假后花園和全國著名紅色旅游目的地建設。

二、主要任務

(一)進一步完善旅游公共服務設施

1、完善旅游咨詢和標識系統。建設旅游咨詢中心及其配套設施,在火車站出入口、高速公路口、汽車站附近增設至景區標牌,完善景區公交站臺。(責任單位:縣旅游局、縣城管局、縣財政局、縣城鄉規劃建設局、縣公路局)

2、抓好各類住宿設施建設。規劃建設一批度假型酒店及度假設施。加快高星級酒店建設,規范和引導各類連鎖酒店、商務酒店、家庭旅館的發展,指導和引導現有酒店的加快更新改造建設,最大限度滿足游客住宿需求。進一步加快我縣星級農家旅館發展,推進鄉村旅游產業轉型升級。(責任單位:縣城鄉規劃建設局、縣旅游局、縣商務局、縣農糧局、各鄉鎮人民政府)

3、抓好餐飲購物、休閑娛樂特色街區建設。加強研制和生產有地方特色的旅游商品、紀念品,抓好餐飲購物場所,城市休閑場所、文化娛樂場所建設。充分挖掘地方餐飲特色,形成集聚效應,開發旅游“夜經濟”,建設具有較強吸引力的旅游特色街區和夜生活聚集區。(責任單位:縣城鄉規劃建設局、縣城管局、縣文廣局、縣旅游局、縣商務局、各鄉鎮人民政府)

4、抓好旅游廁所建設管理。在旅游大項目周圍和交通干道及客流密集區增設星級旅游廁所,加強旅游景區內的星級旅游廁所建設,更好滿足游客需求。加強現有的旅游景區廁所和城市公共廁所的管理和維護,按照星級旅游廁所的標準對景區現有廁所進行改造和完善。(責任單位:縣城管局、縣城鄉規劃建設局、縣旅游局)

5、加快旅游信息化建設。圍繞“吃、住、行、游、購、娛”旅游六要素,搭建高性能旅游信息服務平臺,積極做好智慧旅游基礎工作,著力推進智慧型景區、智慧型酒店、智慧型旅行社、智能交通和智慧旅游網站等建設,為游客提供導航、導游、導覽、導購等智慧旅游服務。(責任單位:縣旅游局、縣工信局)

6、加快休閑農業基礎配套設施建設。進一步完善休閑農業基礎配套設施的建設,將休閑農業的電力、交通等公共基礎設施建設納入統籌城鄉發展總體規劃,支持休閑農業發展區域的農戶改廚、改廁、改水、通信等“三改一通”硬件設施條件。加大休閑農業發展及環境整治力度,積極開展清潔能源,提升休閑農業企業服務水平。同時,堅持示范引導,以點帶面,著力打造一批休閑農業精品示范點,進一步豐富我縣旅游產品,充分滿足游客的需求,建設市城郊休閑旅游基地。(責任單位:縣農糧局、各鄉鎮人民政府)

(二)努力提升旅游服務軟環境水平

1、在全縣開展提升旅游服務水平系列活動。旅游、文化娛樂、商貿服務、交通運輸、市政環衛、涉旅執法、社區環境等相關服務行業主管部門要聯系實際,深入調研,全面查找旅游服務等方面存在的問題和差距,并制定整改措施,明確完成時限,努力提升旅游服務水平。進一步加強旅游標準化建設,通過開展從業人員教育培訓、服務技能大賽等活動,促進旅游服務規范標準的落實,逐步形成覆蓋旅游行業、交通運輸、商貿服務、文化娛樂等旅游服務領域的標準體系。(責任單位:縣旅游局、縣交通局、縣商務局、縣文廣局)

2、全面推進旅游人才培養工作。大力引進酒店管理、營銷策劃、商務會展、電子商務等旅游專業人才,不斷提升職業素養和服務水平。加強對旅游從業人員的教育培訓,每年組織旅游從業人員外出學習、培訓,全面提升我縣旅游行業服務質量和水平。(責任單位:縣旅游局、縣財政局、縣人保局)

3、全面開展游客滿意度調查工作。在全縣范圍內開展游客滿意度調查工作,定期公布調查報告,進一步促進旅游行業全線服務水平提升。開展旅行社、星級飯店評先創優活動,通過明察暗訪、社會評價等方式對星級飯店、旅行社的運營、管理情況及服務質量和社會貢獻度進行考核,全面提升服務質量。開展游客對旅游企業的滿意度調查,聘請社會監督員對旅游服務企業進行暗訪。(責任單位:縣旅游局、縣統計局)

(三)大力整治旅游市場秩序。

1、加強城市環境綜合整治。大力治“臟”,盡快清理城區、郊區、城市河道、火車站、汽車站、重點景區等游客集散地垃圾死角;開展沿街容貌集中整治活動,治理亂擺地攤行為,規范戶外廣告牌匾。對汽車站、火車站及站外廣場進行多部門聯合整治,著力優化旅游環境。(責任單位:縣城管局、縣城鄉規劃建設局、縣公安局、縣交通局)

2、加強旅游市場監管和綜合整治。組織開展打擊“黑導”、“黑社”、“黑車”、“零負團費”,依法嚴厲查處旅行社及導游人員的違法違規行為,切實保障游客合法權益。各相關職能部門按照“誰主管、誰審批、誰負責”的原則,在取締查處無證無照聯合執法行動中履職到位,重點打擊各旅游景區(點)、火車站、汽車站等重點區域的無照經營、虛假宣傳,欺客宰客、強買強賣、制售偽劣商品等不法行為。定期對餐飲、住宿、購物等旅游相關企業進行明察暗訪,對存在問題的單位或部門進行處罰,并在媒體公開曝光,凈化旅游市場環境。建立由工商、城管、質監、公安、旅游、衛生、物價、文廣、交通、食藥監等部門組成的全市旅游市場監管和綜合整治各項工作。(責任單位:縣工商局、縣城管局、縣質監局、縣公安局、縣旅游局、縣衛生局、縣食藥監局、縣物價局、縣交通局)

3、完善旅游投訴網絡建設機制。成立旅游質量監督管理所、旅游投訴管理中心等機構,公布旅游行風監督、投訴電話,實行熱線電話、信函、網絡聯動,暢通旅游投訴渠道,形成旅游投訴全方位受理聯動機制。設立專門的旅游投訴網頁,增加旅游投訴處理的透明度,實行旅游投訴處理臺賬制度,及時公示和反饋處理結果。建立旅游投訴大調解的工作機制,相關行政部門各司其責,積極受理、處理職能范圍內消費申訴、舉報,并加強信息交流與溝通工作機制,提升旅游服務質量。(責任單位:縣旅游局、縣工商局、縣物價局、縣質監局、縣食藥監局、縣編辦)

4、定期開展景區門票檢查。根據市場需求,積極推行景區聯票、套票和通票;嚴格控制景區門票及游覽場所、交通工作等另行收費項目的價格上漲。(責任單位:縣物價局、縣旅游局、縣文廣局、縣工商局、縣城鄉規劃建設局、縣交通局)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強領導,高度重視。組織開展游客滿意度提升工程是推動我縣旅游產業轉型升級的一項重要舉措。各單位要高度重視,樹立“一盤棋”的思想,立足大局,各司其職,齊抓共管,協調推進。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永久免费观看的黄网站| 成年片色大黄全免费网站久久 | 大胸美女被吃奶爽死视频| 性欧美暴力猛交69hd| 无码手机线免费观看| 欧美精品v国产精品v日韩精品| 国产精品熟女视频一区二区| 3d成人h动漫网站入口| 国产午夜福利短视频| 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被多人伦好爽 | 国产三级av在线播放| 婷婷五月综合激情中文字幕| 2022精品久久久久久中文字幕| 老熟妇高潮喷了╳╳╳| 一本一道波多野结衣av黑人| 国产成人无码av在线播放无广告 | 国产精品久久国产精品99| 擦老太bbb擦bbb擦bbb擦| 1000部啪啪未满十八勿入下载| 亚洲妇女无套内射精| www国产精品内射老熟女| 久久99精品国产99久久| 最新欧美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成人av一区二区三区| 污污内射在线观看一区二区少妇|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久久久狼 | 日本成aⅴ人片日本伦| 国产精品视频一区二区噜噜| 国99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av无码精品国产成人|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av|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av麻豆 | 免费大片黄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av电影在线观看第一页| 中文无码久久精品| 狠狠色噜噜狠狠狠狠97| 免费无遮挡禁18污污网站| 人妻丰满av无码久久不卡| 少妇又紧又深又湿又爽视频| 高清无码视频直接看| 国精无码欧精品亚洲一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