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精品范文 > 基層社會治理的主要任務
時間:2024-02-22 16:03:14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基層社會治理的主要任務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一、指導思想和原則
以基層社恢復重建為基礎,打造全新供銷社基層組織體系為目標,以科學發展為主題,大力推進組織創新、經營創新和服務創新,進一步增強基層供銷社的經營活力和服務能力,逐步把基層供銷社建設成為自主經營的主體、合作經濟組織的聯合體、為農服務的新載體,在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促進供銷社科學發展中發揮更大作用。
堅持經營與服務同步提升的原則,努力實現經濟實力的新增長,服務水平的新提升;堅持改造和新建并重的原則,注重分類建設,鼓勵多種形式的新建;堅持統籌兼顧、重點帶動的原則,將綜合經營服務中心建設作為基層供銷社建設的重要抓手和具體措施,形成示范效應,帶動基層組織發展;堅持形式與內容相結合的原則。既要掛綜合經營服務中心的 牌子,又要有綜合經營服務的內容及其定位;堅持改革創新和開放辦社的原則,大膽創新經營機制、服務方式和組織形態,形成多樣化發展的新格局。
二、建設目標及標準
綜合經營服務中心建設,要按照“布局合理、功能完備、服務配套、制度健全”的要求,以基層供銷社等為主體,采取提升、改造、新建等多種形式,盤活調整資產和經營設施,優化資源配置,形成集商品經營、產業發展、網絡建設、涉農服務和帶動合作經濟組織發展于一體的綜合平臺,進一步提升經營和服務水平,構建具有特色的供銷社基層經營服務新體系。2014年,每個縣市恢復重建基層社1家以上;試點推進綜合經營服務中心建設,房縣開展試點建設3家,其他縣市各自試點建設1家。
根據全市基層組織發展的現狀,分為一類、二類、三類“綜合經營服務中心”建設。其標準為:
一類“綜合經營服務中心”:具有集中完整的經營服務設施,參與“新網工程”3項業務以上,有較好的網絡基礎,經營效益好,參辦領辦專業合作社5家以上,發展村級綜合服務社5家以上,發展農產品標準化生產基地500畝以上或銷售農產品500萬元以上,成立協會或聯合會、聯合社1家以上,開展3項以上涉農服務,基本制度健全,門店、標識形象良好。
二類“綜合經營服務中心”:經營服務設施較為集中完整,參與“新網工程”2項業務以上,經營活動正常,有一定的經濟效益,參辦領辦專業合作社2家以上,發展村級綜合服務社2家以上,發展農產品標準化生產基地300畝以上或銷售農產品300萬元以上,成立協會或聯合會、聯合社1家以上,開展2項以上涉農服務,基本制度健全,門店、標識形象良好。
三類“綜合經營服務中心”:指依托種植、養殖、生產、加工、營銷和服務型龍頭企業(市場),組建具有業務優勢、從事經營服務活動的組織(實體)。此類“綜合經營服務中心”經營服務的內容可以是綜合性的,也可以是單項性的,組織架構可與依附的主體“一套班子、兩塊牌子”,也可以單獨設立。
具備一定網絡基礎和較強經營功能、具有服務帶動能力、基本制度健全的專業合作社、專業合作社聯合社、綜合服務社等,應通過進一步提升經營服務水平,努力發展成為該類“綜合經營服務中心”。
“綜合經營服務中心”對外掛“XXX供銷社綜合經營服務中心”牌子,還可增掛“XXX綜合經營服務社”牌子。
三、主要任務
(一)大力開展經營活動。“綜合經營服務中心”建設的首要任務是搞活經營,增強自主發展能力。要圍繞新農村建設,切實抓好農資、農產品、日用品、再生資源等傳統業務。根據自身條件,積極介入涉農領域、現代服務業和新興產業,擴大經營領域和網絡覆蓋。加強銷售終端的建設、管理與服務規范,提升檔次水平,發揮網絡綜合效能。
(二)積極做好為農服務?!熬C合經營服務中心”建設必須體現辦社宗旨,增強服務功能。要采取多種形式領辦、參辦各類合作經濟組織,培育農產品經紀人隊伍,開展農技、購銷、培訓、資金、中介、加工儲運等專業化服務。參與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結合實際開展各類涉農服務。加強合作經濟組織內部建設,促進品牌、質量、制度、文化等建設,提升發展水平。
(三)不斷完善體制機制?!熬C合經營服務中心”建設要順應市場要求,建立和完善有利于發展的運行機制,既要通過改造重組化解歷史包袱,將有限的資源集中到發展經營上,又要以改造重組為契機,引入資本、人才和業務,建立規范的治理結構和靈活的經營機制。要加強基本制度建設,保持供銷社組織的特性。
(四)切實加強人才隊伍建設?!熬C合經營服務中心”建設必須依靠人才支撐。要吸引農村能人、專業大戶和高校畢業生參與基層組織建設,造就一批經營管理、專業技術和實用人才。加強基層組織帶頭人的教育、管理和培養,增強事業心和責任感,改善年齡、知識結構,提高帶領基層組織健康發展的能力與水平。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熬C合經營服務中心”建設是供銷社改革發展的重要環節,各縣市供銷社要將“綜合經營服務中心”建設工作擺上重要位置,主要領導要親自抓這項工作,搞好整體部署、抓好試點、不斷總結經驗、進行精心指導。要建立領導班子、相關部門定點聯系、分片包干等工作制度,切實解決工作中遇到的問題。
(二)建立聯動機制??h市供銷社要充分發揮規劃制定、政策引導、資金投入、監督管理的主導作用,抓典型、幫后進,善于運用多種手段解決問題,確保目標任務的完成。市供銷社將加強對系統工作的指導,督促檢查下級社工作落實情況,推進區域工作協調發展。充分調動基層組織參與“綜合經營服務中心”建設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切實發揮好基層干部職工的主體作用。要注意工作方法,避免低水平建設,力戒形式主義。
為了進一步解決好關系民生的社會治安問題,確保社會持續穩定,為人民群眾安居樂業創造良好的社會治安環境,根據省、市打擊“兩搶一盜”斗爭有關會議精神和區委、區政府的要求,區司法局黨組高度重視,要求全體干警統一思想,提高認識,結合我局司法行政工作實際,就全局司法行政系統深入開展打擊“兩搶一盜”犯罪斗爭,特制定如下實施方案:
一、指導思想
以黨的十七大精神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根據省、市、區三級政法委關于深入開展打擊“兩搶一盜”犯罪斗爭工作會議精神,進一步深入貫徹落實“嚴打”方針,堅持打防并舉、以打開路、注重實效;堅持標本兼治、嚴密防控、綜合治理;堅持依法辦案、寬嚴相濟、公正執法;堅持全面動員、全民動手、全社會共同參與,形成強大的斗爭氛圍和齊抓共管的工作局面;以促進社會和諧為主題,全面履行法律保障、法律服務、法律宣傳的職能,為全區社會穩定和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的和諧發展做出新貢獻。
二、工作目標
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統領司法行政工作,充分發揮司法行政工作在化解矛盾糾紛,維護社會和諧穩定,維護公平正義,服務人民群眾,服務經濟社會發展中的作用,使司法行政各項職能作用得到進一步 強化,各級組織不斷健全,化解矛盾和服務發展的能力全面加強,不斷提高工作水平。并通過深入開展“兩搶一盜”斗爭,全面推進各項綜治措施的落實,扎實有效地遏制“兩搶一盜”犯罪的多發態勢,確保社會治安形勢持續好轉,人民群眾的安全感得到增強,人民群眾對司法行政機關公正執法的滿意率全面提升,保持此項工作在全區處于領先位次,使打擊、防范、教育、管理、建設等各項工作再上一個新臺階,以此促進社會治安形勢持續好轉,為創建平安__、構建和諧__、加快__建設步伐創造良好的社會治安環境。
三、主要任務
(一)深入開展法制宣傳教育,營造打擊“兩搶一盜”的社會氛圍
以《刑法》、《社會治安管理處罰法》等與打擊“兩搶一盜”犯罪有關的法律法規為重點內容,積極開展豐富多彩、形式多樣、貼近實際的法制宣傳教育活動,弘揚法治精神。區里要及時組織法制宣傳隊集中時間進社區,進行巡回宣傳;支持法制宣傳志愿者經常深入社區、深入居民,有針對性開展公益性法制講座活動,并依托社區加強對農民工、社會閑散青少年的法制宣傳教育,引導他們自覺學法守法用法,增強防范意識,積極主動同違法犯罪行為作斗爭,共同維護社會安全穩定。
責任單位:依法治區辦公室
責 任 人:__
(二)加強對法律服務人員的管理教育,為打擊“兩搶一盜”犯罪提供優質高效法律服務
為配合打擊“兩搶一盜”斗爭的開展,區司法局和律師協會要成立專門的刑事辯護指導小組,加強對律師參與“兩搶一盜”犯罪案件的辯護和工作的指導、協調和監督,教育和引導廣大律師增強大局意識,提高辦案質量和效率,特別加強律師職業道德和執業紀律的教育和監督。使全區律師在開展辯護工作時都能堅持“以事實為根據,以法律為準繩”的原則,依法進行刑事辯護,確保律師辯護的政治效果、社會效果和法律效果的統一,保證依法從重從快打擊犯罪,全力配合司法機關做好刑事辯護工作。法律援助工作,要強化案件指派力度,服務打擊“兩搶一盜”斗爭,提高辦案質量,保證全市不發生一起無正當理由拒絕接受指派的現象。
責任單位:律師管理科、法律援助中心
責 任 人:__、__
(三)積極參與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努力做好人員調解和幫教安置工作
充分發揮新形勢下人民調解、安置幫教、社區矯正在維護社會穩定“第一道防線”的積極作用。第一要認真抓好省、市、區有關人民調解工作的文件和會議精神的落實,切實加強人民調解工作的指導,扎實抓好民間矛盾糾紛的排查調處工作,疏導化解民間糾紛,努力把各種矛盾糾紛消除在基層,消滅在萌芽狀態,為維護社會穩定作出突出貢獻。第二要依靠基層司法所和人民調解組織,積極開展矛盾糾紛排查,及時發現并報告“兩搶一盜”犯罪案件線索。加強對“兩搶一盜”刑釋解教人員的幫教安置,配合公安機關查找下落不明的刑釋解教人員,防止犯罪分子的引誘和拉攏,及時為回歸刑釋解教人員提供就業指導和就業崗位信息,幫助實現就業,以便減少脫管失控現象,最大限度降
低重新違法犯罪率,確保基層社會穩定。
責任單位:基層工作科
責 任 人:__
四、重點環節
根據省、市打擊“兩搶一盜”斗爭有關會議精神和區委、區政府的要求,結合我局司法行政工作實際,深入開展打擊“兩搶一盜”犯罪斗爭,是司法行政系統開展打擊“兩搶一盜”犯罪斗爭的重中之重,要貫徹始終,就必須抓好以下幾個環節。
(一)組織發動(x月)
各單位應于x月__日前制定工作方案,搞好宣傳發動,營造工作氛圍。
(二)嚴密排查(x月—x月)
基層司法所和人民調解組織要組織開展矛盾排查,及時發現、報告“兩搶一盜”犯罪案件線索,配合公安機關查找下落不明的刑釋解教人員。
(三)考核驗收,總結表彰(__月)
區局組織考核組,對全區司法行政系統各單位打擊“兩搶一盜”斗爭工作開展情況進行全面考核,對成效突出的單位和個人進行表彰獎勵,考核結果作為同年度綜合責任目標考核的重要依據。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強組織領導。全區司法行政機關要充分認識當前深入開展打擊“兩搶一盜”犯罪斗爭的重大現實意義,切實加強組織領導。區司法局成立全區司法行政系統打擊“兩搶一盜”犯罪斗爭工作領導小組,由局長__同志為組長,主管副局長__、__為副組長,各相關科室負責人為成員,具體領導協調全系統的工作;并抽調專人成立領導小組辦公室,由副局長__兼任辦公室主任,內設綜合、信息、宣傳、督導小組,具體負責斗爭日常工作。各單位要結合工作實際,制定明確、具體、可操作性強的措施和方案,進一步細化、量化責任,建立工作臺帳,落實專門人員,促進打擊“兩搶一盜”斗爭工作扎實有效開展。
(二)加強督促檢查。區局將抽調業務熟練、經驗豐富、責任心強的人員組成督查組,由區局領導帶隊,采取明查暗訪等形式,對各鎮、街道辦事處司法所斗爭法制宣文秘站:傳活動開展情況進行不間斷的督導檢查。對領導重視、措施得力、成效突出的單位要通報表揚;對行動遲緩、措施不力、成效不明顯的單位要通報批評,重點督導幫助;各科室也要成立督查組,深入基層一線,督促檢查專項斗爭開展情況,解決工作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推動“兩搶一盜”斗爭工作深入扎實開展。
(三)夯實基層基礎。在打擊“兩搶一盜”等多發財犯罪斗爭中,鄉鎮(街道)綜治工作中心是打防并舉、管控結合、綜合施策、維護治安的基層單位,要切實負起責任,發揮好職能作用,積極主動協調基層司法所、派出所、辦等基層單位,建立健全和落實“兩搶一盜”等多發財犯罪信息分析研判報告制度、專項打擊聯席會議制度、定期聯合檢查制度、管控幫教重點人員工作制度,推動打、防、管、控、幫、教等各項工作措施在最基層社會單元的落實。
(四)充分發動群眾。各單位要采取在社區印發傳單、在單位組織法制學習、建立和完善有獎舉報制度等行之有效的措施,積極發動群眾舉報違法犯罪線索。同時,要探索建立執法工作群眾監督機制,探索建立短信舉報平臺、網上舉報平臺,杜絕“有案不接、有案不立、有案不查、有贓不退”等不作為、亂作為及執法不規范現象的發生。
(五)落實工作責任。各鎮、街道辦事處司法所長是開展“兩搶一盜”斗爭法制宣傳的第一責任人,必須及時主持制定符合本鎮、辦實際、切實可行的斗爭法制宣傳工作計劃,切實承擔起組織、協調、宣傳職責,確保法制宣傳不拉死角。要全面落實工作責任,推進各項措施的落實,在預防“兩搶一盜”法制宣傳上狠下功夫,推動斗爭的深入開展。
【關鍵詞】城市社區社區空間管理體系
1認知城市社區
1.1社區與城市社區
社區原本是社會學中的概念,源于德文gemeinschaft,由德國社會學家F.騰尼斯(1887)在《禮俗社會與法理社會》(Gemeinshaft ungese Uschaft)-書中提出,英文譯作Communityand Society。1930年代社會學家吳文藻先生提出“社區”的概念,后由眾多學者在共同討論中達成共識,將community譯成“社區”。
從社區的基本內涵來看,社區是在一定地域范圍內,以一定數量的居民的居住生活為中心,具有內在互動關系與文化維系力的社會生活共同體。而城市社區則是由城市基本建筑物、人等要素所限定下的空間關系、社會關系和經濟關系。與鄉村社區相比,城市社區有較大的開放性,它的內涵也會隨著城市經濟發展、城市人口變遷和城市科技進步等進一步發展變化。在我國,“城市社區”的概念從上個世紀90年代才興起,帶有很強的行政色彩。目前,城市社區一般是指經過社區體制改革后作了規模調整的居民委員會轄區。
1.2城市社區的構成要素
城市社區具有強烈的地域性,一個完整意義上的城市社區一般具有5種要素:
①人口:按照一定社會制度和社會關系組織起來的人口;
②地域:按照一定地域界線確定的相對穩定的自然環境和生活居住區域;
③組織:有一套適應社區的管理機構和相應的制度,自發、互助的社會團體;
④心理:具有本地文化特質、情感上可以相互溝通、有認同和歸宿感的社會心理;
⑤設施:能維持社區人們生活的物質基礎和社會設施。
1.3城市社區的基本功能
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現代企業制度明確了企業的生產、經營功能,剝離了它們承擔的大量社會服務、社會管理、社會保障功能;行政管理體系的改革,一部分社會管理、社會服務職能也從政府中分化出來。在社會現代化的進程中,這些被剝離或分化出來的社會職能必須落實到社會最基本的載體。因此,城市社區作為基礎層面上的社會單元,必須承擔多重社會職能,主要包括8個方面功能:①管理服務功能;②經濟綜合功能;③社會交流功能;④社會服務功能;⑤教育培訓功能;⑥文化娛樂功能;⑦醫療保健功能;⑧市政公用事業服務功能。
1.4城市社區與住宅區、居住區
在城市建設與管理中,住宅區、居住區的概念使用頻率較高,在概念表述上有一種包涵關系,但并無本質的不同,可以通稱為“住區”。對比住區與社區的概念,雖然兩者都是以居住為主的地域空間,但是還是有些不同點:
①從地域概念上來講,社區一般有明確的行政或管理界線,而住區則只有地塊界線或物業管理范圍線;
②從功能上來講,住區的功能比較單一,是城市功能區劃之一,而社區則比較綜合、復雜,強調功能混合;
③從規劃上講,住區更多關注是物質環境,而社區則不但考慮物質環境,還要考慮更多社會、經濟、文化等非物質因素。
2國內外城市社區的管理模式
2.1美國――基于社區中心的社區自治管理模式
在美國,社區是真正意義上的生活共同體,它的劃分沒有具體規定,可大可小。每個社區有個社區中心,通常社區把學校、公園和娛樂場所共同體或者YMCA(Young Men Christian Association)作為社區中心,供社區開展活動、居民交往等。社區中心必須滿足一定標準:有足夠地方開展活動,布局要合理,足夠設施滿足不同需要,為不同年齡層次居民提供服務,每1000人社區中心用地10畝,公共娛樂和開放用地不能少于用地的10%,設施必須在小區和社區范圍內提供。所以,學校的政府公益性特點和良好的設施并且位于社區中,成為社區中心的最佳選擇,一般公立的正常工作時間之外的所有時間作為社區居民的文化、教育、學習、健康、娛樂等場所而對外開放。每個社區中心有一個管理機構。
2.2新加坡――以選區為單位的政府主導社區管理模式
新加坡是一個比較小的島國,國土面積只有682平方公里,但是其民族、宗教、語言和文化呈現多元化特征,這決定了它社區管理的目標是建設一個團結、和諧的多元社會。新加坡的社區治理是政府主導模式,政府對社區進行直接管理,并在社區設有許多派出機構。這種模式取得了巨大成功,成為了許多多民族國家學習的成功典范。
新加坡根據地域范圍劃分社區管理層次,在全國層次,人民協會(People’s Association)統一協調管理全國社區工作。在區域層次上,劃分為中區、北區、西北、南區、西南區。每個區域建立社區發展理事會負責本社區工作,社區發展理事會管理范圍基本是80萬戶居民。在社區發展理事會下面,以選區為單位設立公民咨詢委員會,管理范圍大約是1.5-2.5萬戶居民。選區內還有最基層組織:居民委員會和鄰里委員會,管理范圍是1500-2500戶居民。在新加坡社區中,還有一個特殊組織:民眾聯絡所和民眾俱樂部,它是與選區對應的社區服務設施,經費90%來源于政府?;旧?,每個民眾聯絡所和民眾俱樂部服務1.5萬戶居民,并由一個專門的管理委員會,其具體職能是組織文化、教育、娛樂、體育以及其它大型民眾參與的社會活動來促進民族的和諧,提高社會凝聚力,溝通政府和民眾的關系,同時還管理財務。
2.3日本――基于地域中心的混合型城市社區管理模式
日本社區管理是地域中心的管理模式,日本的地域類似我國街道的行政區域,而地域中心則類似我國街道辦事處。這種地域中心體制是為了更好滿足大城市對居民管理的新需要。地區中心是區政府根據人口密度和管理半徑劃分的一定區域的行政管理機構,隸屬于區政府地域中心部。除了地域中心外,還有一個與之平行的居民參與公共事務管理的群眾自治組織,即住區協議會,它由居民自愿參加,建立在原來町片基礎上。住區協議會主要任務是對區政府的中長期計劃進行討論,把居民意見反饋給區政府,對區域的共性問題進行討論提供對策,它是居民參與地域管理的有效途徑,是一個非政府自治組織。由此可見,日本大城市是基于地區中心的混合型城市社區管理模式。
2.4上海、杭州、天津――基于社區居委會的黨政主導社區管理模式
在我國,城市社區建設時間還比較短,社區管理模式還處在不斷深入探索中,上海、天津、杭州等不同城市結合自身特點設計社區管理體系。
上海市把加強社區建設作為上海實施新世紀宏偉戰略目標的重要組成部分,把社區建設與改革和完善城市管理體制結合,實行“兩級政府,三級管理,四級網絡”的管理體制,明確提出街道黨工委在社區建設中的領導核心地位,努力構建四大系統,形成具有時代特征和上海特色的社區管理模式。
杭州是我國城市社區建設和管理的先進城市,分為市――區――街道辦事處――居民委員會四級,市和區設有社區建設委員會,指導協調社區建設工作并為社區提供有效的服務,街道辦事處設有社區建設工作委員會,負責社區建設的督促和落實工作,社區委員會負責社區具體管理和服務工作。它以原有居民區和居委會為基礎,按照管轄區域與戶數適當、區域相對集中、資源配置合理、功能相對齊全的基本要求,全市五個中心城區劃分272個社區,每個社區一般規模1500-2000戶,平均1760戶。
天津市實行“分類式”城市社區管理模式,以區級行政區域為單位,通過定性和定量分析,把城市社區分為完全物業管理型社區、部分物業管理型社區、非物業管理型社區三類,確定管理主體,明確社區職責,實施分類管理。
總結這幾個城市管理模式和實踐經驗發現,盡管不同城市把社區管理模式不盡相同,社區空間落腳點也不同,上海是落實到街道一級,杭州是落實到居委會一級,但是由于制度背景的影響,它們都在社區管理體系中強調黨和政府的領導作用,都把城市社區管理與政府行政管理體系緊密融合在一起,并且隨著政府職能轉型,又都在從政府主導模式向共同治理模式的演變過程中。
2.5小結
綜合比較國內外不同城市社區管理模式,不同國家根據自身的政治、經濟、行政等特點采用社區自治模式、政府主導模式和混合模式等不同社區管理模式,同時形成了不同城市社區管理空間體系,社區空間落腳點也不同,美國是落實到社區中心,新加坡是落實到選區,日本是落實到地域中心,而我國則落實到街道或居委會。
3中心城區城市社區空間管理體系
3.1現狀及問題
某市從1988開始以社區建設為載體,深入開展文明小區、文明社區創建活動。到2000年,市委、市政府根據國家民政部《關于在全國推進城市社區建設的意見》出臺了《關于進一步加強社區建設的意見》,它標志該市社區建設工作全面深入開展。根據文件精神,居委會改稱為社區居委會,并開始大力開展“村改居”和“鎮改街”工作。截至2006年底,該市中心城區共有街道35個,社區居委會272個。
通過現狀調查與分析,這種以社區居委會為核心的社區空間管理體系存在以下問題:
①在規劃建設中,規劃體系和行政管理體系也沒有完全對接,在管理層級、配套標準等也沒有完全統一,因此也就帶來了社區建設和居住區規劃“兩張皮”現象。
②對“村改居”和一些原來單位管理的集中居住區,在社區管理體制上還沒有完全理順。
③建設與管理方式還是具有明顯的行政化特征。社區活動、治安管理、環境衛生、設施建設等等依賴政府的管理和干預,社區功能沒有充分發揮。
④由于住宅零星開發帶來社區空間布局不均衡,社區服務設施零散,社區配套設施共享困難。
3.2新型城市社區空間管理體系
在借鑒國內外相關城市社區管理模式和經驗基礎上,為了適應該市現行行政體系,滿足城市管理體制改革和政府職能轉變的需要,進一步理順城市社區管理體制,推進社區居民自治,按照“屬地管理、以塊為主,條塊結合、職責明確、管理有序”的要求,確定市中心城“兩級政府,兩級社區”的“網格化”城市社區空間層級體系。
“兩級政府”即市、區兩級政府,以行政管轄區為界限,相應成立城市社區管理機構,負責社區建設的指導、協調、監督管理工作。
“兩級社區”即街道社區和基層社區。以一定地域范圍和人口規模,對每個區轄范圍劃分若干個街道社區,對每個街道社區劃分若干基層社區。
“網格化”管理緣自計算機網格技術思想,后被國外城市管理者作為一種管理理念引入到城市街區管理中。在這里,“網格化”的含義就是把城市社區空間作為網格對象,以基層社區為基本網格單元,以街道社區為次級管理單元,進行層級化、全覆蓋式管理,如下圖所示。
網格化城市社區空間體系構建圖
4不同管理體系之間的契合關系
4.1與城市行政管理體系之間的契合關系
在該市城市行政管理系統中,政府分市、區兩級,街道辦事處作為政府的派出機構,而居委會雖然法律上是居民自治組織,協助政府機構處理行政管理事務,辦公經費也主要來自于政府的行政撥款,所以,它也是城市行政管理體系的一部分。而理論上,社區是社會生活共同體,目標是實現民主自治,所以,從城市管理角度看,兩者應該是同一個管理對象的不同管理主體。因此,兩者的契合點就是基本單元的地域空間一致性,即每個基層社區就是一個城市行政管理基本單元,每個街道社區就是街道辦事處管轄范圍,是城市次級行政管理單元。每個基層社區設置一個社區居委會,每個街道社區設置相應的準政府性質的社區建設管理機構,協助兩級政府來開展指導、協調、監督管理工作。
4.2與居住區規劃體系之間的契合關系
在城市規劃中,《城市居住區規劃設計規范》按居住戶數或人口規模可分為居住區、小區、組團三級。居住區,泛指不同居住人口規模的居住生活聚居地和特指城市干道或自然分界線所圍合,并與居住人口規模(30000--50000人)相對應,配建有一整套較完善的、能滿足該區居民物質與文化生活所需的公共服務設施的居住生活聚居地。小區,是指被城市道路或自然分界線所圍合,并與居住人口規模(10000--15000人)相對應,配建有一套能滿足該區居民基本的物質與文化生活所需的公共服務設施的居住生活聚居地。組團,指一般被小區道路分隔,并與居住人口規模(1000--3000人)相對應,配建有居民所需的基層公共服務設施的居住生活聚居地。從上述定義可以看出,居住區規劃層級體系劃分著眼點是人口規模、城市各級道路以及配套設施,這些要素也是社區的基本要素,但落腳點是配套設施。因此,兩個體系之間的契合點是各級配套設施完備性。
三個體系之間的契合關系如下圖所示:
三個體系契合關系圖
【參考文獻】
1、 徐一大、吳明偉.從住區規劃到社區規劃.城市規劃匯刊.2002(4)
2、 倪集崇.美國“社區建設”的考察報告.溫州論壇.2002(4)
3、 劉君德.上海城市社區的發展與規劃研究.城市規劃.2002(3)
4、 黃文云.社區變遷:基于城市規劃的透視與策略.經濟地理.2006(3)
一、指導思想
2014年社會管理綜合治理及平安創建工作,以黨的十精神為指導,認真貫徹落實市、區政法維穩工作會議精神,緊緊圍繞建成“四個”建設示范區的發展目標,堅持“源頭治理、綜合治理”,以維護社會安全穩定為主線,務實推進落實,努力實現社會管理綜合治理和平安建設工作發展的新跨躍、績效的新提升。
二、工作目標
2014年社會管理綜合治理及平安創建工作實現以下“二提升、二領先”的工作目標:
1、公眾安全感明顯提升。社會治安防控體系進一步規范完善,治安、刑事案件發案率明顯下降;治安重點地區得到有效整治,居民群眾對社會治安的滿意率明顯提升。
2、平安創建績效明顯提升。平安創建機制進一步完善,平安社區以及系列平安創建覆蓋率達100%;平安創建措施得到有效落實,平安創建規范化水平明顯提升。
3、綜治社區建設全區領先。大力推進社區綜治辦規范化建設,確?;鶎诱ňC治組織規范化建設水平繼續保持全區領先。
4、社會管理水平全區領先。深化推進社會管理創新工程,著力在完善責任機制、落實保障措施、提升推進成效上下功夫,確保社會管理創新工作走在全區前列。
三、主要任務
為實現社會管理綜合治理及平安創建“二提升、二領先”工作目標,著力完成以下“五個”方面的主要任務。
(一)強化社會矛盾預防處置。強化矛盾糾紛調處化解意識,扎實開展矛盾糾紛預防化解行動,切實維護社會穩定。一是建立穩評工作規范化。按照“擴面、增量、提質”的要求,全面推進重大決策、重點項目、重要活動等領域穩評工作的全覆蓋,規范穩評工作的程序,完善穩評工作的跟蹤制度;切實加強穩評工作專業化隊伍建設,不斷提高穩評工作實效,年內組織開展“穩評優秀項目”、“穩評示范單位”評比活動,激發穩評工作活力。二堅持矛盾排查化解常態化。健全完善矛盾糾紛排查化解常態化工作機制,堅持并嚴格落實平常時期定期排查化解、特殊時期滾動排查穩控以及部門聯動聯調等大排查工作制度;切實加強各類人民調解組織建設,重點抓好深化推進社區“陽光調解室”建設,確保初始矛盾“發現得早、調解得快、處置得好”。三是強力推進歷史問題化解。堅持把推進歷史問題的合理有序解決作為維護社會穩定工作更加突出的位置,按照“屬地管理”的原則,落實各級領導的包案責任,加大工作力度,大力開展“積案化解攻堅活動”,確保積案得到合理有序化解。切實加強重點的思想疏導、教育穩控工作,確保重要敏感時期人員不離線、不失控。
(二)深化治安防控體系建設。以提升居民群眾對社會治安滿意率為核心,進一步加強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建設。一是加強技防設施建設。扎實開展“技防建設提升年”活動,全面啟動三期工程建設。按照“先進適用、投入適用”的原則,積極推進技防入戶工程,不斷提升農村地區居民技防入戶率;切實加強主要道路、沿街商鋪等重要場所技防建設,不斷提升到位率、完好率。二是深化社會治安巡防。大力加強街道、社區兩級治安巡防隊伍建設,嚴格按照上級有關規定落實配備街道巡防中隊以及社區保安等治安防范力量,完善街道、社區社會面治安大巡防、大聯動工作機制,著力提升街頭路面巡防率、管事率以及社區保安的在崗率。三是整合社會力量資源。大力加強以綜合管理戶(樓、組)長為主體、社會志愿者為協助的社區治安防范隊伍建設,通過深化推進社區網格化管理,健全社區治安防范網,規范預警、巡防等工作制度,不斷提升居民群眾共同參維護社會治安的參與率。
(三)推進社會管理創新工程。深化開展社會管理創新活動,重點推進實施“四大”環境建設:一是推進和諧訴求環境建設。健全完善各類調解工作機制,強化初始矛盾糾紛調處化解;全力推進積案化解攻堅活動,積極開展領導包案等專項行動,著力實現初始矛盾零增量,歷史積案減存量;扎實有效推進社會穩定風險評估工作,從源頭上預防處置影響社會穩定的問題。二是推進關愛幫教環境。重點是健全流動人口服務管理機制,穩步推進流動人口均等化舉措;積極推進問題青少年、吸毒人員、精神病人等關愛管護基地建設,讓特殊人群融入社會、感受社會的關愛。三是推進治安滿意環境建設。重點加強社會治安大防控體系建設,加大技防小區建設力度,最大限度地壓降治安違法犯罪率,不斷增強公眾安全感;大力加強食品藥品、道路交通、安全生產監管標準化、規范化體系建設,嚴厲打擊違規生產經營等行為;健全治安突出問題排查整治的機制,努力實現工作的常態化,不斷增強公眾安全感。四是推進和睦共建環境。探索社區黨建、社區管理、城市管理、治安管理等“多位一體”的基層社會管理網格化“大聯動”工作機制;深化推進平安社區、和睦家庭、和諧企業等共建共創等創建活動,最大限度地增加社區、家庭、企業等社會基本單元的和諧度。
(四)深化提升平安建設水平。以提升公眾安全感為重點,深化推進平安雪浪建設。一是深化系列平安創建。切實強化系列平安創建牽頭部門的職責、責任意識,依據區域特點優勢,確保平安小區、物業、學校、家庭、醫院、工地、景區、園區、市場、企業等系列平安創建覆蓋率達100%,著力使平安景區、平安家庭、平安學校、平安市場繼續走在全區乃至全市的前列。二是加強重點地區整治。健全完善城鄉結合部、邊界地區、學校周邊、治安復雜場所等治安突出問題的排查整治的工作機制,加大排查整治力度,確保在不形成居民群眾反映強烈的治安熱點問題。探索建立地方與學?;ヂ摶拥男5芈摴苈撝喂ぷ鳈C制,適時組織啟動儀式,著力實現學校及周邊地區安全管理工作的制度化、常態化。三是開展平安創建宣傳。高度重視綜治平安宣傳工作,切實提高廣大居民群眾對平安創建的知曉率。各社區要結合自身實際,通過采取走進家庭、利用公眾宣傳媒體,廣泛而有序組織開展綜治平安建設宣傳周、宣傳月等活動,聽取居民群眾對綜治和平安建設的意見建議,了解綜治平安建設取得的成效。
(五)健全社區綜治工作組織。認真貫徹落實市、區有關加強規定要求,大力推進社區政法綜治組織建設。深化推進社區綜治組建設。繼續深化社區綜治組織建設,按照“一辦兩組”、“一組多員”的要求,切實落實綜管員、調解員等主體的各類專兼職工作人員,在健全各項工作制度的基礎上,深化推進社區網格化管理,健全并完善以矛盾糾紛調解網、社區治安防范網、重點人員管控網的“三網”建設,確保100%社區建立綜治辦,80%以上的達到規范化建設的水平。切實加強綜治工作業務能力建設。堅持把加強綜治工作人員尤其是社區綜治干部的業務能力建設作為基礎建設的重要方面。有計劃地開展業務培訓,上半年,組織部分綜合管理戶(樓、組)長綜治工作業務專門培訓,努力使雪浪街道綜治工作人員的能力水平適應形勢任務的需要。
四、措施要求
社會管理綜合治理和平安建設是構建和諧社會的民心工程,為民謀福祉的實事工程。迫切需要采取切實有效舉措,扎實推進年度各項工作的全面落實。
(一)加強組織領導。增強黨各級黨政組織、各成員部門抓綜治和平安建設的職責意識,切實把綜治和平安建設融入區域發展、條線工作的全局中統籌謀劃、部署安排、推進落實;切實落實綜治和平安建設各項工作保障,為綜治和平安建設有序開展提供人力、物力和財力支持。
作為市政府出資人代表,醫管局要切實履行北京市屬22家三級公立醫院的舉辦職責,包括管人、管事、管資產等職能,如院處級領導干部的任命與考核、醫院管理體制與運行機制的改革以及國有資產的運營與監管等。換句話說,醫管局是以國有資產出資人的身份,對所屬醫院實行人、財、物和運行的統一管理。
2014年是醫管局成立以來走過的第三個春秋,近3年推出了一系列新的醫院管理體系。其包括圍繞醫院成本、效率、安全、患者滿意度等方面的精細化管理體系,試點醫藥分開、法人治理運行機制等改革探索出的諸多科學化運營機制,以及在完善預約掛號、全面推進分時段就診、建立門診服務中心、住院服務中心、用藥咨詢中心等一攬子便民服務體系。
新醫改以來,作為北京市屬公立醫院管理與改革的主要推動者、落實者之一,醫管局局長封國生近期接受了《中國醫院院長》記者專訪,讓人們對全國首個列入省級行政序列的醫管局有了立體的了解,對管辦分開的北京醫管新格局有了嶄新的認識。
“管辦分開是杠桿,目的是撬動政府現代化、科學化、精細化辦醫的神經?!?/p>
《中國醫院院長》:北京市醫管局與衛生局隸屬是怎樣的關系,與上海、深圳醫院管理機構相比,工作性質有何異同?
封國生:原北京市衛生局已經和原北京市計生委合并,新機構叫北京市衛生計生委。北京市醫管局是隸屬于北京市衛生計生委的二級局,屬于部門管理局。市衛生計生委在衛生領域的主要任務為管行業、管標準、管準入、管監督,是屬地化管理全行業。具體包括地方性衛生政策制定、行業準入、公共衛生管理,突發事件控制、公益性活動開展和行業監督等。
醫管局的任務主要體現在辦醫院,履行市政府出資人的職責,概括地說,就是管人、管事、管資產、管基礎、管運行、管服務,領導和推進市屬醫院對人、財、物、事的精細化管理,統籌督促重要醫改舉措的落實。可以說,市衛生計生委和市醫管局的任務職責劃分非常清楚,一個是“裁判員”,一個是“運動員”。當然,管辦分開也和其他改革措施一樣,不可能一蹴而就,也需要具體協調分開的過程,在實施中不可避免地會暫時出現一些職責的交叉。特別是像醫療等具體事項操作上,或多或少存在管理重疊,還需逐漸磨合調整、探索完善。我相信這個過程會逐步縮短,因為通過管辦分開這個改革杠桿撬動市屬公立醫院管理現代化、科學化、精細化辦醫的神經,實現政府辦醫為民成效的最優化,是市政府各相關部門的共同目標。
與上海、深圳相比,有相同的地方,都是落實中央管辦分開的醫改措施探索。我認為最大的不同是,上海、深圳是“管辦分開也分家”,北京是“管辦分開不分家”,北京市醫管局依然屬于北京市大衛生行業下的一個行政管理機構。但從管理醫院,使其走上精細化與職業化的軌道角度來講,它已經實現了公立醫院的管辦分開。
“年輕的醫管局在全力以赴探索醫院管理改革的實踐中,經常聽到一些業內同行的喝彩,感謝各方面的鼓勵支持,我們會繼續努力。”
《中國醫院院長》:北京市醫管局成立后具體做了哪些工作?
封國生:從職責角度說,醫管局是市政府出資人代表,最重要的就是把握辦院為民的公益性方向,通過一系列管理舉措,使其始終圍繞“為患者提供優質醫療服務”這一主題來開展工作。
首先,在管人上,以醫院領導班子成員的選用為重點,突出職業化、專業化管理需求。醫管局成立以來曾三次面向社會公開競爭性選拔院級領導干部,并加大對院級后備干部和領導班子成員的培訓力度。
同時,在學科建設和人才培養上投入了大量精力。學科作為醫院內涵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與人才培養息息相關。醫管局連續兩年推出“計劃”,每年投資5千萬支持學科發展,準備用5年時間打造60個重點四級學科,并通過四級學科引領重點專科的建設和發展。
作為人才培養及學科建設的另一亮點,醫管局注重盤活存量人才和凝聚增量人才并重?!笆姑媱潯?、“登峰計劃”、“青苗計劃”是盤活存量人才的重點舉措,醫管局還將推出60個崗位面向全球招聘,凝聚擴大增量高端人才。這些都是醫管局推動醫院持續性科學發展的體現。
其次,在管事上,醫管局著力統籌績效和醫改兩個關鍵。一是建立并運用好績效指揮棒。自成立之初就開始探討如何對醫院實行績效管理和績效考核。經過反復研究,推出針對醫院管理的績效考核辦法,包括定量和定性兩類指標。其中,定量指標設分5個維度、25項指標,5個維度分別是社會滿意度、醫院醫療的效率、質量、運營以及醫院的可持續性發展。與此同時,考核與績效獎勵環環相扣。截至目前,醫管局對各醫院的績效獎勵已高達3億元之多。二是落實并提升各項醫改成效。作為新醫改誕生產物,醫管局成立后加大了對公立醫院的改革力度,尤其在北京市屬大型醫院推進醫藥分開、法人治理等重大改革舉措。雖然困難重重,但效果有目共睹。例如醫藥分開改革,由于取消藥品加成,藥品和醫院收入的利益鏈被切斷,推動了醫院運行機制轉變,控制藥品費用的動力也被激發出來。兩年多來,門診次均費用、住院次均費用、醫保患者自付比例都明顯下降。
探索法人治理結構改革試點的醫院,由于建立了以醫院理事會為主導的決策機構、以執行院長為核心的執行機構,以及公正、公開的監督管理機構,實現了決策、執行、監督相互分開又相互制約的現代化管理機制,如今的醫院管理變得更加科學、有效。
再次,在管資產上,尤其強化國有資產保值增效。如何體現國有資產保值增效,使它更好地在醫療服務流程中發揮效益,同樣是醫管局的主要任務與職責。為此,我們醫管局制定了包括資金使用細則、大型設備采購要求和后勤管理規范等在內的一系列管理制度,同時加強督促檢查市屬醫院制度落實情況,目前醫院重成本控制、重投資成效意識已逐步體現在日常管理中,效果很好。
“以患者為中心加強醫院管理和服務創新,是我們始終不變的宗旨。讓患者了解、理解、支持醫療、醫院和醫者,也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職責?!?/p>
《中國醫院院長》:把握醫院辦院方向是醫管局的工作重點,體現在哪些方面?
封國生:這體現在很多方面,但萬變不離其宗,歸根結底,體現在如何為百姓提供優質醫療服務。近3年來,醫管局在研究和落實各個醫療機構如何為百姓提供更優質醫療服務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例如,為方便門診患者,全面成立門診服務中心;為方便住院患者,試點建立住院服務中心;為方便患者用藥咨詢,全部運行用藥咨詢中心。不僅受患者歡迎,很多同行也力挺,我們備受鼓舞。另外,醫管局實施的預約掛號和分時段就診服務,不僅方便了患者就醫,也間接改善了醫院的就醫環境,今年所有市屬醫院全面分時段就診。在如何方便患者的問題上,還實現了醫院掛號與收費窗口的合二為一。
以患者為中心的同時,醫管局一直重視醫務人員的主體作用和良好醫患關系建設。如今,醫患矛盾、沖突不斷升溫,為讓患者更加理解醫務人員的工作特點,也讓醫務人員、醫院管理者反過來理解患者看病就醫的不容易,我們推出“相約守護”等一系列換位體驗活動,讓百姓走進醫院、跟隨醫務人員體驗如何為百姓提供醫療服務,而醫院管理者,包括醫管局領導干部要深入各醫院去體會患者就醫的不易。其目的是為了找出就醫流程中可能存在的問題,制定切合實際的解決方案。這些都收到了良好效果,也得到了社會各界群眾和醫務人員的積極反響?!搬t療服務創新無止境,公立醫院管理和改革永遠在路上,醫改是盤大棋,我們會按要求努力扎實走好未來每一步?!?/p>
《中國醫院院長》:據悉明年醫管局要調整績效考核指標,請問以往運用績效考核制度管理醫院過程中曾遇到哪些問題,如何改善?
封國生:績效考核是醫院管理的抓手,以往醫管局會參考每家醫院上年工作情況為其制定考核指標,好處是每家醫院都有目標,但也存在一些問題:指標設定僅是自身縱向比較,而非全市橫向相比。這就出現一些各方面并不突出的醫院,在完成自己指標后排名遙遙領先。
為了讓績效考核更加公平、公正、合理,醫管局正在探索新的考核體系。也就是,在保留原有大框架不變的情況下,除自身縱向比較外,還根據22家市屬三級醫院,包括9家綜合醫院、2家傳染病醫院、2家兒童醫院、2家精神病醫院和其他??漆t院特點,設定一些評價指標。這些指標需在年終打分,彌補了縱向比較的不足。
此外,個性化指標的設定也不可或缺,它體現了醫管局根據醫院特點對每家醫院的要求不同。而且,第三方評價體系介入也將是完善績效考核的重點。
《中國醫院院長》:在京津冀經濟一體化大背景下,作為中國優質醫療資源最集中城市之一,北京將如何輻射醫療資源,緩解進京看病壓力?
封國生:一方面,醫管局希望北京市大醫院能在區域醫療中發揮三級醫院應有的作用。正如現在建立的醫聯體,都是通過區域醫療集團協作方式來引導和實現各家醫院分級有序發揮作用。另一方面,北京市大醫院會與河北省等具有一定規模、一定影響力的醫院建立醫療合作關系,再由其輻射到整個地區。這樣可把一部分本擬來京就醫患者留在當地,既方便患者,也間接緩解北京醫院人滿為患問題。
另外,北京市作為中國優質醫療資源集中城市之一,同時承擔著繁重的醫療業務。每年9000多萬就醫人口中有近1/3為外地患者,如何解決優質醫療資源不足和人民群眾就醫需求過大的矛盾,成為當下棘手的問題。而解決這一問題根本的辦法是實現就醫模式改變,因此重構醫療服務模式勢在必行。
如何重構?需要建立一個完善的分級診療制度,建立健全的醫療服務體系。該體系中,大醫院應定位于疑難雜癥診療,大型綜合性醫院還應承擔新技術研發、科研創新和人才培養等任務,而基層醫院主要承擔常見病、多發病診治和康復護理等工作。
首先,社會管理是政府的基本職能之一,社會管理創新實際上就是政府職能創新,而政府職能的履行必須置于法律的規制之下,政府權力的運用必須由法律進行約束。因此,社會管理離不開法治的“土壤”,社會管理創新必須堅持法治原則。其次,社會管理創新的實現,必須以轉變政府職能為前提,變原來單一的政府管理為多元化的政府-公民-社會組織協同治理。而要實現這三者的共管格局,關鍵是要處理好政府、公民、社會組織三者之間的權利義務關系,這就需要發揮法制的作用。通過規范性的法律法規、規章制度對政府、公民、社會組織三者的權利義務進行合理合法的設定,明確三者在社會管理格局中的地位和作用,才能從根本上理順社會管理當中的各類關系,為社會管理創新提供良好的社會環境,提升社會管理效果。再次,社會管理創新的核心價值是“以人為本”,任何管理創新活動的實施都是為了更好地實現為人民服務的目的。社會管理的對象是廣大的社會公眾,政府只有秉承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努力建設服務型政府,才能不斷地提高政府的公信力,為社會管理創新奠定堅實的組織基礎。
二、社會管理創新必須置于民主法治的框架之下
依據建設法治國家的基本國策,社會管理創新應當納入法治國家建設這一更大的系統工程當中,最大程度地實現社會管理創新的法治化水平。
(一)社會管理創新是社會主義法治的具體化
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的根本目的是維護社會大局和諧穩定,增進人民群眾的利益福祉,為黨和國家的可持續科學發展營造良好的社會環境。社會管理的基本任務則是“協調社會關系、規范社會行為、解決社會問題、化解社會矛盾、促進社會公正、應對社會風險、保持社會穩定等方面”。有學者認為,社會管理創新可看做是社會主義法治理念在社會管理領域的具體體現。這是因為,法治的本質就是保障人民的權利,實現人民的利益,追求人民的福祉。創新社會管理的出發點和立足點,就是希冀通過改變傳統的管理方式模式以便更好地為社會和公眾提供更為優質的服務,從而在根本上解決不利于人民利益的管理弊病,暢通實現人民利益的通道,這在本質上與社會主義法治的價值目標是一致的。
(二)社會管理創新以社會主義法律為準繩
古希臘思想家亞里士多德認為人民普遍遵從的良法之治才是法治,這個判斷其實內涵了“有法必依、遵守法律”的意思。法律是實現法治的前提條件,而守法是實現法治的基本條件。依法治國的實現既離不開每一個公民自覺地遵守法律,也離不開運用法律開展管理的政府自身也守法,政府要想創新社會管理也同樣要符合法律的規定和要求,無條件地接受法律的規制。法律作為一種正確的價值準則,既是政府行為的價值指引,也是社會管理創新內含的基本價值方向。社會管理創新并不是說政府可以拋開法律而無規則地創新,而是應當在遵守法律或者說是遵循法律精神的前提下變革那些不合時宜、違背群眾利益的體制機制、方式方法。只有符合法律的創新,才符合法律承載的國家意志和人民利益,才不會背離創新社會管理的初衷。創新意味著要改變事物現時狀態,這難免會與現行的一些法律、法規、做法等不相符合,必須正確對待。不能為了創新而觸犯法律,急功近利;可行的方法是,根據實際情況盡快修改或者廢止法律,打通管理創新的法律通道,讓具有正確價值取向的創新行為在合法的軌道上運行。
(三)社會管理創新能推進社會主義法治進程
社會管理創新的法治化將在社會管理和社會主義法治建設兩個方面產生積極的意義。社會主義法治制度保障的形式為創新社會管理的成果提供了規范化、強制力的支持。這有助于社會管理“協調社會關系、規范社會行為、解決社會問題、化解社會矛盾、促進社會公正、應對社會風險、保持社會穩定”的基本任務的完成。社會管理創新意味著對社會管理主體、社會管理理念與社會管理方式的改變和調整;意味著對社會管理格局、維護群眾權益機制、流動人口和特殊人群管理和服務、基層社會管理和服務體系、公共安全體系、非公有制經濟組織社會組織管理、信息網絡管理等方面的加強和完善。這些都會推動相關領域法律、法規的制定、修改與廢除。所以,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形成的大背景下,社會管理創新將會促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的自我完善和更新。這對我國法治建設無疑會起到積極地推進作用。在社會轉型時期進行法治建設,必定會遇到很多困難。社會管理創新通過轉變社會管理理念、調整社會管理格局、創新社會管理模式帶來社會治理效應,將營造出更和諧穩定的社會環境,進而為社會主義法治化進程的推進創造更好的條件。
三、民主法治視域下社會管理創新的具體展開
社會管理創新是一項系統工程,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高文明水平、推進改革開放和發展社會經濟的必然要求。一方面,強化法治觀念是夯實服務社會管理的思想基礎;另一方面,利用法治手段是增強社會管理的有效途徑。只有依法治理念為指導,以法制體系、法治程序和規范為支撐,推進社會管理創新才能真正實現最佳的政治、經濟和社會效益。
(一)創新社會管理理念保障公民權利
創新社會管理,理念先行。社會管理從根本上來說,就是對人民的管理和服務。因此,在當前形勢下,按照現代公共政府的理論,我國社會管理必須要創新與公民權利息息相關的管理理念:一是“維權即維穩”。不可否認,在社會轉型時期,各種深層次的矛盾和問題層出不窮,社會不穩定因素日益增多,民眾上訪事件持續增加,而政府也陷入了越維越不穩的困境。而要破解,必須從民眾的利益訴求出發,切實維護民眾合理、合法的權利,特別是對一些侵害民眾合法權利的不法行為,要給予嚴厲打擊,這樣民眾訴求得到伸張,權益得到維護,社會管理的良好效能自然就顯現出來;二是“政務即服務”,社會管理說到底就是通過良好的管理措施,最終更好地為民眾服務。因此,從現代服務型政府的理念出發,社會管理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都要緊緊圍繞民眾的訴求和民眾的滿意來展開,全力解決好民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問題,增強民眾的幸福指數,用民眾的認同度來提升政府社會管理理念的持續創新和發展。
(二)創新社會管理方式化解社會矛盾
基于當前我國社會矛盾呈急劇增大態勢,這從一個側面也要求社會管理的方式方法,必須隨之創新和跟進。具體來說,我國當務之急要從以下三個方面著力:一是提高協調利益關系的能力。社會管理從根本上講也是一個利益協調的過程,其中既涉及到公共利益,也涉及到個體的私人利益,這就需要政府在保障公共利益的基礎上,給予個體的私人利益以尊重,并通過政府的資源建設和能力提升,努力實現公共利益與私人利益的統一;二是提高正確處理矛盾的能力。這涉及到哲學意義上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的問題,對于政府來說,要正確對待矛盾,不要懼怕并且要直面矛盾,運用行政、法律、經濟、社會等手段,確保矛盾處理及時、有效;三是提高新形勢下做群眾工作的能力。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給我國政府社會管理工作指引了努力的方向,其中不僅要加強“”建設,保證與群眾骨肉相連,更重要的是通過政府的自身能力建設,來更好地解決群眾的實際問題,讓群眾從心底里認同并相信政府,促進政府決策的有效貫徹落實。
(三)創新社會管理機制構建誠信體系
誠信是立國的根本。對于社會管理創新機制來說,要以“誠信中國”為主導,從政府機關先行做起,將社會管理烙上誠信的標簽,提升政府的公信力:一是從中華儒家文化出發,在政府機關中倡導“善治”理念,進一步提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內涵;二是建立起政府社會管理的誠信評價體系,將行政公開、管理溝通等有機地溶入到誠信評價指標中,并且賦予與公眾密切相關的誠信指標以更大的權重,讓公眾更好地參與到政府誠信體系的構建中;三是建全政府社會管理誠信監督體系,在現有立法監督、司法監督、行政監督的基礎上,重點要加強社會監督,賦予社會媒體更多、更自由、更獨立的話語權的同時,探索建立起公眾直接投訴、網絡舉報等渠道,讓監督貫穿于政府社會管理的全過程、全環節,確保監督有位、有為、有力、有效;四是完善政府社會管理失信的處罰和賠償機制。對于政府內部來說,要對失信的公務人員給予必要的懲戒和組織處理,而對于社會公眾來說,除了讓公務人員直接承擔賠償責任外,還應啟動相應的行政賠償、國家賠償機制,用政府的公信力來切實保障公眾權利受到行政機關不法侵害時的行政救濟。
(四)創新社會管理模式推進誠信執法
對于社會管理模式創新來說,誠信執法作為其中一個重要維度,要以“公正執法、依法辦事,信守承諾、優質服務”為主要內容,以“切實加強政府誠信建設、積極推動行政執法單位誠信建設、大力實施行政執法人員誠信建設、積極探索行政管理相對人誠信建設”等為主要任務,從教育、宣傳、制度等方面探索誠信行政執法體系的建設:一是給政府社會管理公務人員建立誠信檔案,把失信的公務人員向社會曝光,主動接受社會監督,促進當事人自我改進和完善;二是實施誠信機關“紅名單”制度,對在誠信執行方面做得好的單位進行表彰,以形成對其它行政機關干部的模范帶頭和引領作用;三是推進行政執法的法制化建設,將誠信政府納入法律規制當中,用具體的、可操作性的、行之有效的法律和制度,來保障政府公信力建設向縱深發展。
(五)創新社會管理通道促進公民參與
關鍵詞:社區建設;政府;職能轉變;角色定位
如今,“社區建設”已成為我國社會建設的重要內容和著眼點。隨著我國社會轉型進程的不斷加快,一方面,政府日益重視社會管理方面的改革。另一方面,社會管理的難度將會不斷加大。在這種背景下,社區建設仍然需要政府不斷地引導和推動才能良好運行。
一、我國城市社區的發展歷程
中國城市社區服務自1986年提出并在全國大中城市倡導開展已經22年了,目前我國城市社區服務大致經歷了以下三個階段:起步階段、發展階段、成型階段。
(一)起步階段
在起步階段,政府利用自己的經濟和社會管理職能,解決轉型社會帶來的各種負面問題,初步構建起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需要的政府主導或領導下的社區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相應地,這一階段政府的目標主要在于啟動和發動社區建設,主要任務是發動各個方面的力量積極參與社區建設,要讓社會各界認識到社區建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二)發展階段
發展階段就是社區建設的成長階段。在這一階段,我國多數城市開展了社區服務,不少城市社區服務形成了系列發展的態勢。1992年國務院的《關于加快發展第三產業的決定》中,首次出現“社區服務”,并將之放入社會化服務體系中。1993年8月,民政部聯合中央其他13個部委局《關于加快發展社區服務的意見》,明確了社區服務是社會保障體系和社會化服務體系的一個重要行業,是具有福利性質的第三產業,第一次提出社區服務要向社會化、產業化方向發展,要建立自我積累和自我發展的運行機制,要強化“以服務養服務”的意識,即以有償服務(經營)養無償服務(福利服務)。因此,在這一階段,社區中的社會因素明顯增長,新型社區組織體系基本形成,政府和社區關系逐步理順。通過轉變社區管理方式,權力下放,即上級政府向下級政府分權,各職能部門向社會放權,從而逐步將基本管理方式從直接變為間接,從微觀轉向宏觀。
(三)成型階段
城市社區發展到成型階段主要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其一,社區服務的服務領域更為寬廣,服務職責更為全面,從最基本的社會保障到高檔次的社會化服務,幾乎無所不包;其二,社區服務的科技含量不斷增強。隨著符合公共管理社會化取向的政府和社區關系的確立,新的城市治理體系基本形成。這時,政府參與社區事務的目標定位于最終實現社區建設目標,政府不再干預社區的具體事務,而要做的也逐步集中到對社區自治體系的運行進行保障和引導,并承擔必須承擔的某些直接的管理責任。
二、借鑒國外經驗,構建政府與社區合作的模式
(一)借鑒美國社區建設經驗
第一,社區警察。在美國社區警察相當普及,大致的做法是在居民區設立了多個管理點,把大部分警官分派到居民區,而警官與教會、企業、學校和其他社區組織建立強有力的聯系。社區警察的基本點就是使治安成為社區的責任,而不只是警察這支專業隊伍的責任,通過警官和社區合作以幫助社區解決犯罪隱患的問題。
第二,社區賠償委員會。首先是受害人講述其經歷,陳述需要什么賠償,接下來,鼓勵犯法者對所犯罪行承擔責任,使之明白其行為對社區幸福的傷害,最后犯法者參加討論如何做補救。這種社區賠償委員會試行,打破了政府層級和行政控制機構的支配,將控制權轉移到了政府外部,交給了以社區為基礎的實體,而不是在政府層級內部重新分配權力。
(二)借鑒英國社區建設經驗
英國政府是于1950年正式提出要發展社區照顧的。社區照顧是在人們所生活的社區內為弱勢群體提供的贍養措施,包括由親屬和鄰居非正式提供的和由福利部門正式提供的照顧。20世紀80年代,撒切爾夫人執政后,英國政府更以社區照顧為主要的福利,鼓勵社區內更多非正規服務及私有化服務的發展,充分動員社區資源,運用社區支持網絡開展服務,以減輕政府的負擔。
三、我國社區建設中政府角色定位存在的問題
(一)政府職能的“越位”
政府角色的越位是指政府在行政過程中超越了其本來的職能與權限,即超職責地行政。在社區建設和社區發展的實踐中,政府特別是街道辦事處的這種“越位”問題在現階段非常突出。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其一,政府在行政過程中超越了本來的職能和權限,包攬了過多的應由非政府社會組織所承擔的職能。比如許多地方政府把對居委會的指導責任變成領導責任,并直接任命居委會的有關工作人員,直接管理居委會的日?;顒?,直接組織和承辦了社區內的文化活動、公益性慈善活動、自愿者活動、科普活動等。其二,沿襲計劃經濟時代的傳統做法。政府已經習慣于計劃經濟時代的傳統做法,自覺或不自覺地將非政府的社會組織作為依附于政府的附屬單位或下屬單位,并且直接干預這些組織的自利。其三,“費隨事轉”的原則未能貫徹。如社區服務中心、社區文化館、社區圖書館(站)的大多數工作人員應當以合同的方式,聘任各類社會人員,而現實情況卻多為在編的事業性單位職工,造成了政府有限財力的過度性投入。
(二)政府職能的“錯位”
政府角色的錯位是指政府在行政過程中行使了其本來不應承擔的職能與權限,即強管或錯管。主要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一方面,社區居委會功能錯位。目前社區組織職責模糊,實際上處于自治組織與黨委、政府的職能部門之間的地位,從事大量本來應由政府職能部門或社會中介組織承擔的事務性工作,幾乎成了上級黨委和政府的“派出機構”,沒有時間和精力來辦理社區自治這些分內的事,難以發揮社區群眾自治組織的作用。另一方面,街道功能錯位。“政經合一”、“政社不分”的體制現狀,造成了街道辦事處功能的“錯位”,嚴重阻礙了辦事處積極作用的發揮。
(三)政府職能的“缺位”
在實踐中,政府的這種“缺位”現象也十分常見。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首先,政府對非政府的社會中介服務機構、專業化的社會工作機構等第三部門的培育還不到位。一些政府官員已習慣于“以政代社”,直接包辦代替許多社會事務,而不懂得自己的重要角色之一就是培育社會及其相應的組織要素。其次,對社區自治性組織政策上的指導不到位。大多數的基層政府及其官員尚不懂得或不習慣或不善于對居委會、自愿者協會和業主管理委員會等社區居民的自治性組織進行政策上的指導。最后,政府對介入社區發展的專業性社會團體和社會工作機構的“資投入”不到位。
四、我國社區建設政府職能轉變的角色重塑定位
目前,低碳社區作為21世紀城市可持續發展的理想范式,已在上海、北京、保定等城市率先試點,這些城市大多采取以低碳化節能示范性項目為先導進行社區節能實踐。雖然低碳社區建設的示范效應正逐步顯現,但從總地說來,我國社區建設尚處于起步階段,在實踐過程中仍突顯出一些問題,其形勢也是相當嚴峻的。如何把社區建設逐漸引向深入,建立一個和諧、有序,充滿活力的基層社會管理體制是亟待解決的問題。能否切實轉變政府職能,進一步完善和提升社區功能,決定著社區能否持續健康的發展。政府在社區建設中的目標角色應定位于引導,而其參與社區建設的目的也只是為了推動社區建設的發展和向社區提供強而有力的資源和政策支持。合理定位不同時期的政府職能轉變的角色定位顯得尤為重要,具體可歸結為以下幾個方面:
(一)在起步階段政府是社區建設的倡導者和設計者
在社區建設的起步階段,主要是以政府為主導的行為,在政府倡導下,由政府起推動作用,進而且形成的一種自覺的過程。在此過程中,社區建設離不政府的合理規劃。首先,制定法律,用法律保障和規范社區居民自治活動,實現有序的政治參與。其次,制定政策,通過科學的政策為社區建設和居民自治創造良好的生態環境,以此引導社區建設和自治。如減免稅收、優先辦理營業執照、貸款傾斜等優惠政策,以促進社區各項服務事業的發展。再次,加強培訓,使基層政府和社區成員迅速有效的適應社區建設和自治這一新的發展要求和制度環境。
而在受到長期以來的“大政府,小社會”關系模式的影響,社區中的民間組織還不發達,有關組織仍然缺乏參與社區建設的熱情。政府應充分運用大眾傳媒等多種手段宣傳社區建設的重要意義和基本知識,創造有利于社區建設的輿論氛圍,培養和提高社區居民、機關單位和社會團體等對社區建設的責任感和參與意識,實現現代社區建設的目標意蘊。
(二)在發展中期政府是社區建設的協助者和推動者
在社區建設中期,政府角色是協助者和推動者,即引導不干預。社區建設不僅要求地方政府起到引導推動作用,更重要的是要求地方政府授權于民,擴大社區居民自治權利。地方政府要創造各種條件,讓居民學會如何自治,讓他們接受自治的基本理念,具備相應的行為能力和習慣。
在此過程中,扮演角色的有限性要求政府把更多的權利和職責通過“政府購買服務”或“委托管理”等方式將那些社會事務轉交給各類非盈利社會服務機構去運作和管理。其協調角色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政府是各種非政府、非營利組織的協調者,包括協調社區內存在的企事業單位、民間團體和中介組織等之間的關系;另一方面,政府還要協調各級政府職能部門之間的關系,主要包括市、區政府以及街道辦事處等之間的關系。總之,政府主要擔當協調角色,理順各行各業的關系,使之形成合力,共同建設社區。
(三)在成型階段政府是社區建設支撐者和監督者
政府在社區成型階段擔當行政監管和財政支持的角色。在社區建設規劃中,政府必須高瞻遠矚,統籌安排,必須認識到,社區的實際情況不盡相同,居民需求也各有相異,因此社區建設規劃也應該各有特色,這就要求政府把貼近群眾、服務社區、服務群眾作為強化工作的著眼點,將工作重心下移到社區,為社區提供有效的公共產品服務,以社區居民滿意不滿意、擁護不擁護為工作的出發點。換句話說,就是政府必對社會建設進行宏觀指導及規劃,而不是對社區建設進行微觀細節的事必躬親、事事過問,而是以行政監管和財政支持的身份參與社區的治理。其一,建立社區建設投入機制,完善社區建設的財力支撐體系。社區建設需要有大量的資金,而目前社區建設普遍缺乏資金,其來源不穩定,影響了社區建設的開展和社區生活環境的改善。政府要建立穩定的社區建設投入機制,完善社區建設的財力支撐體系,按照經濟與社會協調發展的原則,建立社區建設財(政)務年度預算制度,保證社區基礎設施建設、社區工作人員培訓、社區專職工作人員的工資福利待遇以及社區組織開展管理與服務工作必要的經費。其二,要加強對社區的監督力度。隨著社區建設進入成型階段,社區內的各種社會組織團體以及非政府組織開始良性運作,政府在社區建設中的影響會逐漸減小,不再起領導作用。而此時的政府更多地是扮演監督者的角色,對社區建設中許多重要環節進行監督,確保社區建設能夠更快更好地發展。
參考文獻:
1、(美)戴維?奧斯本,特德?蓋布勒.改革政府[M].上海譯文出版社,1996.
2、徐永祥.政社分工與合作:社區建設體制改革與創新研究[J].東南學術,2006(6).
3、向德平.社區組織行政化:表現、原因及對策分析[J].學海,2006(3).
4、尹鵬程,劉杰.論轉型期政府在城市社區建設中的角色[J].社會工作,200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