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的社區衛生服務機構能夠提供中醫藥服務,中醫藥已經完全滲入到基本醫療、公共衛生服務以及慢病防治當中。 對此,北京海淀區香山社區衛生服務中心..." />
時間:2024-02-10 16:40:23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當前中醫藥發展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2013年5月24日,在第六屆全國社區衛生服務經驗交流會“中醫中藥治未病”分會場上,來自全國各地的社區衛生服務管理者介紹了中醫藥在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的發展情況。
中醫藥在社區需求旺盛
近年來,在政策的指引下,各地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將中醫藥融入社區“六位一體”服務當中。據調查,當前已有>90%的社區衛生服務機構能夠提供中醫藥服務,中醫藥已經完全滲入到基本醫療、公共衛生服務以及慢病防治當中。
對此,北京海淀區香山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主任袁堅賓說,隨著這幾年政策的逐步引導和推進,中醫藥服務工作量越來越大,剛開始主要是與基本醫療相結合,為一些常見病、慢性病患者開展輔助治療,后來逐漸深入到公共衛生、慢病防治、健康教育等服務國。
據北京兩城社區衛生服務管理中心主任李寧燕介紹,當前,北京兩城區的中醫診療量已占到社區診療量的35%~40%。
對于中醫約在社區的開展情況,北京朝陽區八里莊第二社區衛服務中心吳濤興奮地介紹說,我們中心前身還是醫務室的時候就有中醫藥服務,加上近幾年國家政策扶持,中醫藥這幾年在社區又重新火起米,居民非常認可,特別是受老年人的青睞一“有些病,西醫暫時能把病情壓住,但是后期的治療和康復還需要中醫適宜技術和中藥的介入.中醫藥服務量已占機構服務量的很大一部分,中醫藥在社區的發展可謂是熱火朝天。”
在北京東城區朝陽門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我們也看到了中醫在社區的魅力和吸引力。據中心主任徐露介紹,中心中醫診區特色較為突出,每位中醫醫生都有其擅長的領域,加上返聘的“拳頭人物”,很大程度提高了中醫藥服務的影響力.在患者心中,中心的中醫醫生就如同協和專家一樣權威,慕名而來的患者凌晨4點就來掛號,為了滿足患者需求,中心特實施了不限號措施。
中醫藥在社區既順應了政策要求,又滿足了廣大居民的健康需求,但是我們也應該看到,當前中醫人才相對匱乏,人才結構不合理,若要增強中醫藥在社區的服務能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人才建設是當務之急。中醫人才青黃不接
中醫藥在社區發展多年,服務需求量越來越大,但是與此不相匹配的是中醫類人才的缺乏及斷檔,也是眾多社區衛生服務管理者在采訪時表達地最為憂慮的問題。
上海市衛生局與計生委中醫藥服務監督處施永興介紹說,“當前,中醫藥在社區衛生服務發展中最大的困惑是人才隊伍不理想,居民對中醫藥服務的需求越來越大,但是中醫人才梯隊沒有形成,很多機構招不到人、留不住人,大多是由返聘專家或兼職的中醫師來承擔中醫服務。”正如《中醫藥在社區衛生服務中的調研報告》顯示,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所提供的中醫藥服務主要是由當地中醫院、市立醫院的中醫專家給予的技術支持,專家會定期到中心坐診,但長此以往,很難滿足居民需求。對此,北京市西城區展覽路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主任常淑玲認為,“中醫人才隊伍建設,比社區衛生服務人才隊伍建設更困難、更滯后。”
對于留不住中醫人才的原因,多位社區衛生服務管理者都將“矛頭”指向待遇,“以按摩、推拿來說,推拿一次需要幾十分鐘,收費也就20元左右,還不如理發師的收入。”江蘇的一名中醫醫生報怨道。
此外,讓社區機構內的中醫人才“軍心大亂”的另一個重要原因是人才定位不準確。據施永興介紹,當前,很多社區機構盲目開展中醫藥服務,沒有厘清中醫人才在基本醫療和公共衛生服務中的定位,這讓很多中醫醫生很迷茫。多途徑培養、吸引、留住人才
“確保中醫藥在社區發揮更大的優勢,首先需要解決人的問題,而當前各地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都在育才、引才、用才方面加大了力度,有些做法是值得借鑒的。”北京市中醫藥管理局醫政處副處長王和天表示。
柔性引進人才,多形式培養人才江蘇省常州市天寧區雕莊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戴金大介紹,中心多年來堅持培養中醫人才梯隊,一是采取多種形式培養中醫藥人才,如選派中醫藥骨干參加培訓,并鼓勵大家參加繼續醫學教育。二是采取不同的方式積極引進中醫藥人才,如主動外出招聘人才、引進人才等等。
“在引進人才方面,中心以‘不求所有,但求所用,不求所在,但求所為’的柔性引才理念,通過聘用高年資的老中醫來中心服務,這對緩解醫療需求壓力起到了很好的作用。此外,我們還通過納入新生力軍,培養發展青年人才來擴充中醫隊伍。近幾年來,中心通過公開招聘,擇優錄取了4名南京醫科大學中醫類別本科生,通過名老中醫師與青年中醫師結對帶教學習的模式,培養中青年中醫人才。”戴金大補充說。
對現有人才做好繼續醫學教育全國政協委員、中國中醫科學院西苑醫院副院長史大卓說:“中醫要培養‘基層來、基層去’的人才,首先要對現有的基層中醫藥人才做好繼續教育工作,這是中醫藥人才培養的重點。此外,中醫院校應當專門設置規劃,建立有效可靠的培養措施來培養這樣的人才。”
多途徑留住人才據常淑玲介紹,在吸引中醫人才方面,北京市西城區展覽路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采取了待遇留人、事業留人、感情留人三方面措施,對外地引進的中醫類人才解決了戶口問題,績效工資翻了一番,并為其提供住宿;在職業發展規劃上,給年輕的中醫醫生較快的晉升途徑,為他們創造寬松、輕松的工作環境,他們在業務、管理上的一些想法和建議,我們也可以有選擇地給予落實,肯定他們的價值。
建立分類、分級別人才隊伍全國政協委員、中國中醫科學院針灸研究所副所長楊金生建議應當建立分類、分級別的人才隊伍,特別是要發展技師系列。目前,我國中醫學人才隊伍醫、技、藥、護分類還不夠明確,沒有把醫生系列和技師系列區分開,如果有了按摩技師、針灸技師,既能把醫生解放出來,也能壯大中醫藥人才隊伍。
給予更多政策扶持當前很多機構都面臨“老中醫”,誰來接班的問題,對于中醫人才建設的良性循環和新老交替,袁堅賓建議,無論是待遇方面還是晉升職稱方面,國家一定要在政策上給予傾斜,而且應該先想方設法鼓勵中醫藥人才到社區服務,然后再想具體辦法留住他們。
記者手記
中醫藥就像一棵四季常青的紅松,之所以枝繁葉茂是因為中醫深厚的文化底蘊和令人佩服的I臨床療效,而一代代中醫人正是一個個細胞,將來自地下的養料供給給枝葉,所以,要想中醫藥持續發揮其優勢,中醫人才必不可少。
一當前中醫藥院校大學生就業狀況
當前,中醫藥院校大學生在面對社會“綜合性人才需求”的就業大環境下陷入困境。綜合能力與中醫藥院校強調的專業優勢相沖突。作為中醫藥專業學生,掌握扎實的醫學專業知識是前提,但扎實的醫學知識需要學習時間的積累。中醫藥行業也很注重理論知識與實踐的結合,當學生專注于專業知識學習時,其他綜合能力如社交、管理、組織協調等的培養就會在無形中被忽略。然而中醫藥行業人才需求的不斷飽和,使得更多的大學生專業對口就業越來越難。但幾年的艱苦學習,專業知識的積累使得很多學生不愿意放棄從事專業對口行業的意愿,思想壓力增加。專業的特殊性導致了畢業生就業行業的相對固定。部分學生在就業時,觀念相對“死板”。很多學生都認為既然學習中醫藥專業知識,就應該從事相關醫藥行業工作,從而忽視了其他更多甚至更好的就業機會。
二中醫藥院校大學生就業渠道分析
作為對專業知識和技能有特別要求的中醫藥行業,要求畢業生具有良好的中醫藥專業知識技能,同時綜合素質要求也必不可少。為更好實現就業,中醫藥院校大學生應做到以下幾點。
(一)轉變就業思路,增強就業意識
中醫藥院校大學生就業壓力增加,其根本原因之一就是畢業生就業思路不明確,就業意識淡薄。針對這一現象,中醫藥院校的教育管理者和大學生自身都應反思。就教育管理者而言,在日常的工作中應努力通過各種途徑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就業觀,培養正確的就業心理和職業心理。其途徑是多樣的,比如職業生涯與發展規劃課程、就業指導課程、就業講座、以就業為主題的班團活動等。同時,作為中醫藥院校的教育管理者,自身應對國家的就業政策和相關法律有深刻的了解和認識;教育管理者應具備更高的理論素質,才能指導大學生樹立牢固的專業思想,培養學生的責任意識、恒心和毅力以及吃苦耐勞的精神,幫助學生勇于接受擇業過程中面臨的一切挑戰。在教育管理過程中,學校應培養大學生良好的就業心理和職業心理,幫助學生正確看待自己的就業問題,認識到當前的就業現狀,客觀分析自己的就業方向和就業前景,指導學生做出正確的就業選擇。
作為中醫藥院校的大學生,應努力轉變就業觀念,充分認識到市場經濟條件下的醫療衛生行業的發展形勢,培養自身競爭意識,勇于接受挑戰,敢于面對風險,改變傳統的“鐵飯碗”就業觀念,做出正確的就業選擇;同時,開闊視野,轉變單一狹小的就業觀念,多向其他相關領域發展,如醫藥保健行業、營養師行業等,降低就業期望值,腳踏實地,從小事做起,尋求真正適合自己的就業方向。
(二)注重自身全面發展,提高綜合素質和專業技能
當前,中醫藥院校大學生發展存在兩個極端。一部分學生只專注于專業知識的學習,認為只要學好醫學專業知識就能夠找到一份滿意的工作,從而忽略了專業知識技能以外的其他能力的培養。還有一部分學生片面地認為其他綜合能力如交際能力、管理能力以及組織協調能力才是找工作的根本,在校期間忙著參加各種各樣的學生社團活動,以討好領導和老師為目的,謀取個人榮譽,忽略專業知識技能的學習,甚至為了考試合格而冒險作弊。對于中醫藥專業的大學生而言,中醫藥無疑是一項實戰性很強的專業技能。在激烈的社會競爭中,想要獲得一個滿意的工作,就必須從自身做起,學好專業知識技能,為就業打好基礎。中醫藥院校的大學生應充分利用學校提供的有效資源,努力學習專業知識技能,這是從事專業對口行業的前提。同時,社會對于大學生其他能力也很看重,比如計算機能力、英語能力等。大學生應注重個人的全面發展,既學好專業知識,又培養自身的其他能力。在業余時間,積極參加學校組織的各項學生活動,通過實踐發現、培養和鍛煉自己的組織協調、人際交往、演講與口才等能力,促進自己全面發展。面對就業,中醫藥院校大學生在校期間,應積極參加學校組織的各項就業指導工作,學習就業面試技巧如禮儀、制作簡歷等,積極參加模擬招聘、就業專題講座等實踐活動,提升自身整體實力,正視就業壓力。
(三)全方位、多層次發掘就業渠道,正確對待就業機會
網絡時代的來臨,使得大學生求學不再是閉門造車,大學生可以坐一屋而覽天下。作為中醫藥院校的大學生,應積極利用網絡等資源優勢,關注與搜集中醫藥相關行業的用人需求,同時也要了解非醫藥行業用人單位的需求。大學生應積極了解社會用人單位的發展前景,客觀看待城市醫藥行業、城市非醫藥行業以及基層相關用人單位。無論是城市醫療衛生單位、醫藥公司、個體診所,還是基層農村醫療單位,都應正確認識其提供的就業機會,把握職業需求,根據自身實際情況,選擇適合自己的崗位。中醫藥院校大學生在努力學習中醫藥專業知識的同時,應積極關注學校相關網絡就業信息的情況,時常瀏覽學校就業網站,了解相關就業政策,增強自身擇業意識,積極參加就業心理咨詢和輔導,強化自身適應社會的心理承受能力,審時度勢,消除盲從心理,挖掘自身優勢,順利就業。作為中醫藥院校大學生,其就業渠道是多方面的,總體來說,主要有六個領域。
第一,城市醫療衛生單位。據統計,每一所中醫藥院校每年至少有一次專門針對畢業生的雙選會。在雙選會上,眾多醫療衛生單位都會提供大量的用人需求信息。這其中就包括了城市公立醫院、大型醫藥企業、著名私立醫院以及衛生醫療機構等。很多中醫藥院校大學生盲目追求城市就業機會,認為作為大學生就應該呆在大城市,就應該擁有體面的工作。這導致了城市就業競爭的加大,從而使得大學生就業壓力增加。
第一,城市非醫藥行業。眾所周知,每年中醫藥院校的畢業生并不完全都從事醫藥行業工作,非醫藥行業也存在著大量的就業機會。中醫藥院校大學生很多人陷入了一個誤區,辛辛苦苦學了5年的醫學知識卻未能找到專業對口行業就業而心有不甘。事實上,大學生考入大學就是人生的一個新起點,很多新事物需要從頭學起。而大學生就業又是一個新的起點,很多時候都必須重新學習。
第三,基層單位。當前我國農村的醫藥衛生人才缺口很大。我國中醫藥條例規定縣級以上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將中醫藥事業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體現了政府對中醫藥事業的重視。《關于加強農村衛生人才培養和隊伍建設的意見》中,國家對面向基層農村就業的衛生專業技術人才提供了大量優惠的政策,包括工資、考公務員加分以及繼續深造的破格等。由此可見,基層是中醫藥院校大學生就業的廣闊市場,就業機會很多。
第四,參加選調生、公務員以及事業單位招聘考試。中醫藥院校大學生屬于我國大學生范疇。政府在公開招聘各類人才時,機會對于中醫藥院校大學生來說是平等的。因此,中醫藥院校大學生在畢業時可以參加國家各類公務員、選調生以及眾多事業單位人才招聘考試。
第五,考研繼續深造。近幾年,高等中醫藥院校連年擴招,使畢業生逐漸增加。很多醫院本科生儲備已基本達到飽和,在人才需求結構上缺少高層次高學歷的大學生。單位門檻高,本專科生進入艱難,到基層就業又不甘心,在多重壓力下,很多大學生選擇了考研繼續深造。但中醫藥院校的大學生考研時,應擺正心態,杜絕好高騖遠,根據自己的專業基礎、經濟狀況和社會需求選擇考研專業,同時處理好就業與考研的關系。
第六,靈活就業與自主創業。我國高考招生人數的逐年增加,導致每年眾多的畢業生不可能都實現就業。除了以上所提到的就業渠道,靈活就業與自主創業未嘗不是一種就業方式。靈活就業與自主創業也是中醫藥院校大學生消除就業困難的一個有效途徑。大學生創業,對于個人和社會而言,都是有益的。創業不僅給了自己發展的廣闊前景,也給了自己一個鍛煉的機會。當前,國家出臺了很多優惠政策支持大學生自主創業,比如小額貸款和擔保,享受行政事業性收費、就業資助等,還包括如KAB、SIYB等創業培訓。這里應該指出,對于中醫藥院校大學生,執業醫師資格證書的考核制度有待改進。當下執業醫師資格證書的考取需要畢業生畢業后才能拿到,這就使得一些中醫藥院校大學生立志畢業后自主創業開診所的愿望落空,從而迫使學生為了生計而加入求職的學生大軍中。
參考文獻
[1]李廣華,王文宛.中醫院校畢業生“就業難”的原因探析[J].中醫藥導報,2006(12).
[2]王勝軍,孫淑彩.中醫藥院校大學生就業工作初探[J].2006(15).
[3]博偉,馬改紅.中醫院校畢業生就業危機探討與化解[J].中醫藥導報,2010(8).
[4]唐紅兵,周章明.大學生就業問題研究綜述[J].中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12).
關鍵詞: 高等中醫藥院校;英語專業;專業方向;課程設置
H319
一、引言
伴隨著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的快速發展,我國高校英語專業也經歷了大發展,包括我校在內的諸多高等中醫藥院校,如北京中醫藥大學、山東中醫藥大學、浙江中醫藥大學、江西中醫藥大學等也紛紛開設了英語專業。據筆者統計,目前全國23所本科中醫藥院校當中有11所開設有英語專業,占到了總數的近一半。而到截至2014年12月,全國范圍內開設英語專業的本科院校多大1000多所,在校英語專業本科生接近60萬人。[1] 與此同時,根據麥可思《中國大學生就業報告》(2010 -2014)顯示,英語專業連續五年被列入本科專業就業紅牌榜單。[2] 我們看到一方面是英語專業在各層級高校的泛濫開設,另一方面則是英語專業畢業生面臨的嚴峻的就業形勢。
近年來,各高校對大學生就業能力的關注也愈發明顯。國家鼓勵教育機構、學生和用人單位之間更密切地合作,以確保學生成為具備出色工作能力的畢業生,并能發展一個終生職業。因此,應用型人才的培養成為當前高等教育領域的重要研究方向。在新形勢下,高等中醫藥院校英語專業的辦學究竟要何去何從?其應用型英語人才培養機制應如何相機調整?值得研究。
二、高等中醫藥院校英語專業辦學面臨的新形勢及辦學現狀
1.高等中醫藥院校英語專業辦學面臨的新形勢
近兩三年來,與英語專業辦學和人才培養相關的有關政策及規范性、指導性文件紛紛出臺,與此同時,相關的整體社會形勢及經濟走向也呈現出幾個重大變化:第一、教育部于2015年正式C布了《英語類專業本科教學質量國家標準》,對英語類專業本科人才培養質量提出了基本要求,對各高校英語專業人才的培養機制調整完善起到了風向標的作用。第二、國家軟實力有了巨大的飛躍,中國文
化和中醫藥事業強勢興起,兩者都成為國家經濟和文化戰略布局的重要組成部分。第三、政府進一步加大對教育的投入,同時也進一步規范了教育職業的準入制度。統一的教師資格證考試對所有有志從事基礎教育工作的各專業畢業生開放。教育培訓業已成為新一輪投資熱點,吸引了大量社會資本的進入。所有這些變化無疑都給包括中醫藥院校在內的各高校英語專業的辦學和學生就業帶來了諸多挑戰,當然,也帶來了機遇。
2.高等中醫藥院校英語專業辦學的現狀:專業方向和課程設置的解讀
如前述,目前全國23所本科中醫藥院校當中有11所開設有英語專業,占到了總數的近一半。其中極個別的英語專業為傳統型英語專業,其課程設置與一般性綜合院校舉辦的英語專業區別不大。但絕大多數高等中醫藥院校的英語專業與其他一般性院校舉辦的英語專業相比還是有其一定的特色,即或多或少在課程體系中設置了一定數量的醫藥類基礎性課程和醫藥專業英語類課程,同時設置了一定數量的商務類課程。湖北中醫藥大學走得更遠,該校今年甚至新上了商務英語專業。各高等中醫藥院校英語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也大多類似,即“培養具有扎實的英語語言基礎又能掌握一定的中醫藥專業知識和商務技能的復合型高級專業應用型人才。”
以湖南中醫藥大學為例。我校英語專業創辦于2004年,至今已有12年歷史。設立之初,課程體系及人才培養目標和模式并不十分明確。經過數年的發展才逐步確定我校英語專業(國際醫藥貿易方向)是英語、中醫藥、國際貿易交叉學科專業,以適應區域經濟和社會發展需求為目的,培養具有扎實的英語語言基礎和較寬的醫藥貿易知識和其他科學文化知識,從事中醫藥對外貿易、中醫臨床醫療對外交流、中醫藥英語翻譯、中醫藥英語研究、中醫藥英語教學、中醫藥英語傳媒的合格畢業生。[5] 學生應具備的專業知識結構,包括以下三個模塊: 1)英語語言知識和技能模塊。2)中醫藥知識模塊。學生學習必要的中醫藥知識,用以優化知識結構,與其他類型院校的相同專業形成差異性優勢。3)國際貿易、商務知識模塊。[3] 應該說這樣的判斷是符合當時的辦學實際的。事實上其他開設有英語專業的高等中醫藥院校也基本走的是這個路子。
而又經過幾年的辦學實踐,我校英語專業從用人單位和學生的反饋意見中陸續搜集了大量信息,將原課程體系中所占比例不小,又頗有些難度的中醫藥類課程大幅削減至僅僅兩門,同時增加了兩門商務類課程,然而商務類型的課程在整個課程體系中所占比例仍然很小。這樣調整之后,國際醫藥貿易方向的專業方向特色其實被大大削弱了,變得有些模糊;與其他類型高校英語專業的同質化傾向加大,而與真正意義上的商務英語專業又還相去甚遠。在當時的經濟和社會大環境中,中醫藥文化及產業并不像今天這樣勢頭強勁,因此這樣的調整也是經過左右權衡的。但是現在,隨著傳統中國文化和中醫藥的價值被不斷發掘和認可,我們辦學所依據的情況與當年有了很大的不同。應該對我校英語專業現行的課程設置進行新的思索。而近些年來,尤其是近一兩年來,我專業畢業生并沒有像以往一樣絕大多數選擇去沿海地區從事外貿、商務類型的工作,而是越來越多地進入中小學校、各大小培訓機構,甚至幼兒園從事英語教育、培訓等相關工作。而整個課程體系中與教育相關的課程,僅“教學法”一門而已。這種情況也說明,我們目前的專業方向和課程設置有可能已經或多或少與社會對英語人才的需求以及學生的就業需要發生了某種程度的脫節。
三、新形勢下高等中醫藥院校英語專業人才培養的思考
在新形勢下,各高等中醫藥類院校的英語專業應依托本校優勢專業資源,針對各校英語專業生源特征,合理制定人才培養方案、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培養能適應當前社會經濟發展需求的英語應用型人才。以湖南中醫藥大學英語專業為例,從專業方向和課程設置方面來說,具體可以從以下三點著手:
1.深入討論和研究教育主管部門指導性文件,把握改革方向。
吃透教育部頒布的《高等學校英語專業英語教學大綱》以及《英語類專業本科教學質量國家標準》,結合高等中醫藥院校英語專業辦學實際,厘清人才培養模式調整和改革的思路。關鍵要從上述規范性文件中找準英語專業辦學的指導性原則,在政策允許的框架內靈活地進行專業方向和課程體系的設置和調整,避免盲目和隨意。
2.以社會需求為切入點。
暫且按目前畢業生就業兩大方向,即國際貿易方向及教育培訓方向,向相關用人單位發出調查問卷,邀請重點用人單位參加座談會,分別了解其對高等中醫藥院校英語專業人才職業素養和能力的具體要求。觀察我們當前教學安排、課程設置等方面與用人單位實際需求之間存在的差異,為我專業方向及課程設置的調整和完善提供現實依據。尤其可與中醫藥制造和出口業務密切相關的企業進行深度的合作,探討進行高等中醫藥院校實用型英語人才“訂單式”培養的可行性,摸準用人單位的脈搏,了解其人才需求,對癥下藥。
3.資源整合。
打破目前我校英語專業辦學中存在的資源間的條塊分割現狀,將英語專業、大學英語、醫學英語三大塊的教學、教師資源進行統籌安排。面對可能的課程設置的調整、升級,鼓勵全體教師樹立大局觀,并具備自身職業生涯長遠規劃的眼光和動力。同時,與相關院系、相關專業進行跨院系跨專業深度合作,實現校內資源的有力整合。如與管理和信息工程學院的市場營銷專業在現有基礎上進行更多的互動,深入探討雙方課程體系中師資互補和課程共享的空間和角度。與國際教育學院探討合作的可能,如英語專業學生在我校海外“中醫孔子學院”中可能擔當的角色。將來專業進一步發展壯大,甚至還可考慮依托我校“中醫藥文化建設基地”以及醫古文、現代漢語等專業教研室的師資和資源,設立“中醫藥文化國際傳播”方向。目前,北京中醫藥大學的英語專業方向之一就是“中醫藥國際傳播”,也是所有高等中醫藥院校中唯一開設有此專業方向的。我們并不一定要走他人一樣的路子,但我們的視野不妨再開闊些。無論如何,資源整合是專業發展的必然要求。
四、Y語
現行高等中醫藥院校英語專業辦學的到了“內憂外患”的關鍵時刻:向內看,英語專業的方向及定位、教學計劃、課程體系、實踐教學、人才質量評價體系都或多或少都還不完全適應當前形勢迅速發展的需要;向外看,與其他類型的高校所舉辦的英語專業相比,高等中醫藥院校舉辦的英語專業優勢尚不明顯,專業的核心競爭力還不足。高等中醫藥院校英語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調整和改革,牽一發而動全身,難度不小。但為專業發展和學生前途計,我們必須正視問題,并拿出解決問題的誠意和決心。根據十報告和近期的一系列重要講話,目前直接需要外語教育支撐的國家戰略任務主要有包括促進人類和平與發展,提高國際話語權,傳播中國文化和當代中國價值觀,提高貨物進出日貿易競爭優勢等十大任務。再加上培養英語教師這一大任務,就構成了目前直接需要外語教育支撐的國家頂層需求的框架。[4] 從時局和趨勢來看,我們的目標是明確的,高等中醫藥院校英語專業的辦學和人才培養還大有可為。
參考文獻:
[1]仲偉合.《英語類專業本科教學質量國家標準》指導下的英語類專業創新發展[J].外語界,2015(3):2-8
[2]鄧煉.對高等醫藥院校英語專業培養目標和課程設置的探討[J].湖南人文科技學院學報,2007(6)
[3]毛英.以中醫藥學科為依托的英語課程體系的構建[J].海外英語.2015(2):24-25
【摘要】中華文化上下五千年,博大精深、歷史悠久,它不僅僅是老祖宗留給我們的財富,更是我們國家的象征、民族的象征、歷史的象征。中醫學的發展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近幾年,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中醫憑借養生等優勢逐漸被廣大人民群眾所接受。而它的發展同樣也迎來了契機,那么在當前發展條件之下,中醫藥學的健康管理存在怎樣的優勢呢?又應該如何發展呢?本文就以此為研究課題,進行了簡要地分析。
【關鍵字】中醫藥特色健康管理 優勢與發展
正文: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對于健康、養生的追求越來越熱,中醫學憑借自身的優勢逐漸成為人們健康管理的首要選擇,而這最主要的還是歸功于其自身的發展特點以及優勢。那么中醫藥學在當前時代對于健康管理而言存在怎樣的優勢呢?下面就讓我們簡要地來了解一下吧。
一、中醫藥特色健康管理的優勢
1、中醫藥在社區基本醫療服務中擁有特色和優勢
中醫,是老祖宗留給我們的寶貴財富,為我們的身體健康帶來了保障。隨著傳統文化的受重視,中醫也逐漸被廣大人民所熱衷,尤其是在社區基本醫療服務之中。一般我們有個頭疼腦熱的不會選擇去大醫院,而是就近原則,選擇去社區醫院,隨著中醫熱潮以及人民對健康的追求,各大社區醫院之中都會配有中醫坐診,在人民身體不適的時候,越來越多的人會選擇看中醫。同時隨著生活水平的逐漸提高,人民對于養身學的追求越來越高,而這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社區中醫的發展。當然中醫藥在社區中之所以受到廣大民眾的歡迎和自身的優勢也是有一定的關系的。
2、在病癥的專科特色建設中中醫藥具有鮮明的特色優勢
在臨床上,傳統的中醫療法,不僅能治療疾病,而且有調節機能的保健作用,并能帶動開展相關的延伸服務,為醫院帶來很好的效益,堅持"中醫有特色,西醫不落后"的專科建設觀念,在保持中醫藥特色的同時,注重中醫,中西醫也開展各種手術治療,形成綜合診療優勢結合治療手段的多樣性,如骨科在開展手法治療的同時,會采用多種治療手段,針灸、推拿以及相應的藥物輔佐等治療手段,通過多種治療手段相輔相成,從而達到最終的治療效果。所以說,在臨床上,綜藝的治療手段是具有一定的特色的,它與西醫之間最大的特點就在于,中醫的治療講究的是從根本出發,它在進行治療的同時不僅僅是對癥下藥,還會依據表現出來的病理特征進行深究,從而進行全面的治療;而西醫的治療目的性就非常的強,重在壓制、減輕,而未觸及根本原因。
3、中醫藥在防治重大疾病上具有巨大優勢
中醫將環境和生活習慣等要素列為疾病的原因,在防治時詳細分析環境和生活習慣,根據個體差異,病變環節,用天然的,多成份配合的復方進行調整。中醫藥有數千年的臨床史,每一種治療方法或方藥都經歷了數千年的不可數的臨床驗證和調整。所以在防治重大疑難疾病上,中醫藥是可以大有作為的。吳咸中說過"在難病治療中發揮中西醫結合的優勢:如在腫瘤,心腦血管疾病,難治性消化系統疾病,膠原病,免疫缺陷及自身免疫性疾病等的治療中與西醫結合成果及正在進行的科研課題中已經呈現。我們都知道,中醫講究的是根本,在進行治療的時候會從根本出發,治病與調理相結合,在進行治療的時候,不僅僅局限于某一表象的癥狀進行治療,而是治療所有,從根本上環節癥狀,從而達到根治的效果。而這一點在重大疾病的治療上是非產有優勢的。我們都知道重大疾病的治療是一個漫長而艱苦的過程,在治療的過程之中也是對患者身體的一種間接消耗,而我們在之前就已經強調過,中醫的治療是從根本出發,治療與調養相結合的一個過程,所以,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緩解病人的痛苦干,從而達到治療的效果。
4、中醫藥學的健康觀念和臨床醫療模式體現了現代醫學發展趨勢
健康不只是沒有器質和功能性病變,同時也應包括精力充沛,精神飽滿,心情舒暢,飲食睡眠正常,社會適應能力強等。中醫學還認為生命活動是一種動態平衡的過程,自然環境,社會因素,心理狀態以及人體各組織器官的功能狀況等異常變化,引起平衡的相對失調,都會出現人體不健康的表現。所以中醫藥學在保健治療中強調天人合一,整體觀念,重視六七情等致病因素的系統理論,體現了現代醫學模式發展的方向。
二、中醫藥特色健康管理的發展
中醫藥學可以說是中國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瑰寶,它不僅僅是我們民族歷史的象征,更是一種救死扶傷的工具。但是,中醫與西醫之間在治療模式以及方式上海市存在一定的差距的,中醫雖然有一定的優勢,但是在進行治療的時候還是存在一定的弊端的,其中最大的弊端就是時間長,我們都知道中醫的治療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它不像西醫,可能吃幾次藥就有效果,它可能需要長期的服藥才可以達到效果。除此之外就是味道上的苦澀讓一些人望而卻步。古語云良藥苦口,可是又有多少人可以真正忍受的了那一份苦澀呢。
所以要想促進中藥特色健康管理的發展,我們必須有所改變與創新,但是在改變的同時不能失去根本。
首先,我們可以吸收西藥的服用優勢,對中藥進行創新,改變以往煎熬模式,例如借鑒西藥中的顆粒沖劑制藥模式等。其次就是促進中醫藥學的宣傳,中醫藥學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瑰寶,我們需要發揚與傳承,所以我們需要加大對中醫藥學的宣傳與研究,讓它被更多的人所接受。第三:可以探索發展中醫藥對慢病的篩查與干預、中醫養生功法和養生膏方在健康管理方面的作用、中醫體質辨識等具有中醫特色的健康篩查等。最后就是我們在發展中醫藥學的時候,要發揚特色健康管理,靈活運用當前發展優勢進行發展,做到在傳承的同時發展自身。
總結:綜上所述,我們簡要地分析了中醫藥特色健康管理的優勢以及發展,相信大家對于中醫藥學的發展以及優勢都有了一個初步而簡單的了解。我相信,如果在以后的發展過程之中,中醫藥學能夠保持根本,結合時代背景不斷發展自身的優勢,并創新發展,中醫藥學的發展一定會有所突破,走出國門、走向世界的。
《中醫藥信息標準體系表(試行)》(國中醫藥辦發[2013]41號,以下簡稱“《體系表》”)于2013年7月19日頒發實施,由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組織制定,旨在貫徹落實《中醫藥標準化中長期發展規劃綱要(2011-2020年)》和《中醫藥信息化建設“十二五”規劃》,以切實做好對中醫藥信息標準制修訂工作的統籌協調和技術指導,進一步深化對中醫藥信息化建設的指導和管理。
在8月23日的“中國衛生信息學會中醫藥信息化專業委員會成立大會暨中醫藥信息化工作座談會”上,與會代表熱烈討論了《體系表》,提出了自己的意見和建議,充分肯定了《體系表》在彌補中醫藥標準空白方面的作用,肯定了《體系表》對中醫藥信息化的推動和促進作用。
起草背景:內“需”外“逼”
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是當前衛生信息化的一項重要任務,建立實用、共享、中西醫協同的綜合衛生信息系統,加強信息標準化,逐步實現信息的統一高效、互聯互通,成為中醫藥信息化發展的重要任務,因此,開展好信息標準化工作顯得尤為重要。
但是與此同時,中醫藥信息標準制修訂滯后,現有信息標準缺失,既無法滿足中醫藥信息化建設發展的需求,也無法提供一個能夠指導行業信息標準化發展的頂層指導文件,更無法將中醫藥信息化建設涉及的大量標準和規范按其內在聯系構建成一套完整的體系。
在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近期出臺的一系列衛生信息標準,特別是在《衛生信息數據元目錄》、《衛生信息數據元值域代碼》等35項強制性衛生信息標準中,中醫藥內容亟需補充完善,所有這些都對中醫藥信息標準化工作形成了倒逼機制。
在這種標準制修訂滯后但需求迫切的情況下,面對外部的倒逼機制,《體系表》應時而生。
重要意義:指導依據
《體系表》既應對了衛生信息化對中醫藥信息化形成的倒逼態勢,又滿足了中醫藥信息化自身發展的迫切需求,從實際意義上指導了中醫藥信息標準的制修訂工作。
《體系表》的制定是中醫藥信息化建設過程中的一項重要基礎性工作。《體系表》適用于中醫藥醫療、保健、科研、教育、產業、文化、國際交流等領域的信息化工作,是指導中醫藥信息化建設規劃以及中醫藥信息標準制修訂、管理與實施的重要依據,為中醫藥信息化建設提供了基礎性、規范性、權威性和方向性的指引。
內容解析:合理分類
《體系表》確定了適用范圍,標明了規范性引用文件,界定了相關術語和定義,進行了分類原則和編碼說明,規定了中醫藥信息標準體系的層次結構、分類類目、標準代碼編制方法和標準明細表。
(二)政策配套不足
長期以來,高校里有人認為繼續教育是高校教學工作的“副業”,有剩余的資源和精力就開展一些,沒有條件就不必開展。在這樣的指導思想下,高校即使是開展成人繼續教育,也僅限于零打碎敲,不系統、不規范,更不用說制定相應的政策鼓勵繼續教育的發展。尤其是高等中醫藥院校的繼續教育長期存在資源配置不合理、經費投入缺乏、沒有經濟手段和激勵機制等問題,以致開展繼續教育工作缺乏足夠的自主性和靈活性,無法盤活市場,辦學效益極低。
(三)繼續教育學院定位不明確
目前,許多高等中醫藥院校的繼續教育學院,不僅是管理學校繼續教育的職能部門,還是承擔一定辦學任務的辦學實體,職能的雙重性造成學校對繼續教育學院定位的模糊不清。繼續教育學院在具體實施辦學任務時,被視作辦學實體,但沒有相應的教學資源調配權及經費使用調控權,難以很好地履行管理職能;而在福利分配時又被視作管理部門,缺乏應有的激勵機制,難以充分調動管理人員的積極性。此外,絕大部分高校的繼續教育管理機制仍然沿用傳統的封閉式管理模式,繼續教育仍處于計劃經濟時代買方市場,已很難適應社會人力資源開發市場的快速變化。
(四)辦學模式單一
目前,高等中醫藥院校的繼續教育六七成都是醫藥衛生執業人員的崗位培訓,且基本沿用普通中醫藥高等教育課堂教學、集中培訓的單一的教學模式,與我國構建終身教育體系,建設學習型社會的要求還相去甚遠。傳統中醫藥文化在百姓生活中的影響力,面向大眾的中醫健康理念教育、中醫藥文化知識傳播和中醫藥技能培訓市場十分廣大,這些工作長期以來未被重視,尚未納入中醫藥繼續教育的工作內容。因此,開展面向大眾的中醫藥繼續教育不僅項目多、受眾廣、潛力巨大,而且也是高等中醫藥院校義不容辭的時代任務。
二、發展對策
在機遇與挑戰并存的情況下,高等中醫藥院校如何發揮自身的中醫藥專業優勢,進一步完善繼續教育制度,逐步構建具有中醫藥行業特色的繼續教育體系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結合近年我們所進行的繼續教育現狀調研,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一)政府轉變職能
高等中醫藥院校的繼續教育體制改革非常需要國家、教育主管部門的政策引導和推動力,政府主管部門不僅僅要把高等中醫藥院校繼續教育定位為社會服務的一種形式,還應把繼續教育視為高校人才培養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進一步明確高等中醫藥院校開展繼續教育的使命、地位和作用,拓寬大學人才培養的對象范圍和高等教育人才培養的內涵,使高校在終身教育方面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同時,呼吁政府主管部門轉變職能,實行“管辦分離”,趁繼續教育轉型和改革之勢,能夠從更高的層面明確高等中醫藥院校在開展中醫藥繼續教育、終身教育和建設學習型社會中的地位及作用,形成在政府主管部門宏觀指導下,以高等中醫藥院校及附屬醫院的優質教學資源為平臺,通過地市、縣、鄉鎮各級衛生主管部門向市、縣、鄉鎮三個層次輻射,構建中醫藥從業人員接受中醫藥繼續教育的立體網絡,徹底改變當前繼續教育與培訓工作呈現出多部門管理和條塊分割的現狀。
(二)高校提高認識
高等中醫藥院校作為我國中醫藥繼續教育的主陣地,學科門類齊全,師資隊伍雄厚,教學設備先進、圖書資料豐富、實驗條件良好,與國內外有著廣泛深入的聯系。這些獨特的優勢決定其應該發揮繼續教育主力軍的作用,積極適應構建學習型社會的要求,對新時期繼續教育的改革和發展做出最及時和迅速的反應。高等中醫藥院校發展繼續教育,一方面是體現高校進一步發展自然而然的訴求,另一方面也體現其服務社會、服務大眾、普及中醫藥文化與知識的職能。因此,就高等中醫藥院校而言,繼續教育體制改革和發展首先必須要有學校領導層的重視。建議將繼續教育納入學校發展的總體規劃中,召開有校主要領導、中層干部及學院教師代表參加的繼續教育改革與發展研討會,根據高等中醫藥院校繼續教育的發展現狀,針對當前國家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形勢,以及學校的自身特點,制訂出高等中醫藥院校繼續教育的發展戰略規劃,逐步完善相關規章制度、配套設施及扶持政策,從而逐步實現新形勢下中醫藥繼續教育的轉型與發展。
(三)完善配套制度
任何工作健康有序的開展,都離不開規范的管理和規章制度的約束。高等中醫藥繼續教育管理體制改革不僅僅要增強繼續教育辦學實施主體的活力和積極性,還要加強高校層面的規范管理力度,保證辦學質量和效益。
1.歸口管理
目前,全國各高等中醫藥院校基本都設有成人教育學院或繼續教育學院,建議將繼續教育學院作為學校主管繼續教育的職能部門和主要的辦學實施主體,歸口管理全校的繼續教育工作,代表學校對全校非學歷繼續教育履行宏觀職能工作,負責制定發展規劃和戰略,進行行政管理、教學質量監控。校內其他教學、科研單位舉辦的繼續教育培訓項目需由繼續教育學院協調整合后方可對外申報、實施、開展,并作為具體的辦學實體,參與到學校的非學歷繼續教育工作中,負責非學歷繼續教育的項目擬定、教學組織和學生管理等具體工作。
2.建章立制
加強高等中醫藥院校開展繼續教育的制度建設,完善各項規章制度,健全繼續教育學院的各項管理職能(包括立項管理、證書管理、合同管理、學員住宿管理、財務監督、教學督導等),建立起“閉環式”的中醫藥繼續教育現代管理流程。高等中醫藥院校將開展繼續教育情況列入對教學、科研工作開展情況的評價體系,要求各教學科研部門,尤其是重點建設專業組織申報國家級、省級各類中醫藥繼續教育項目,積極開展面向大眾的中醫健康理念教育、中醫藥文化知識傳播和中醫藥技能培訓,擴大中醫藥繼續教育的覆蓋面,擴大高等中醫藥院校的知名度和影響力。
3.扶持發展
一方面,各級中醫藥主管部門應將高等中醫藥院作為省級中醫藥繼續教育中心或基地,來開展各種類型的中醫藥繼續教育。另一方面,高等中醫藥院校應將中醫藥繼續教育經費納入到學校經費的統籌計劃之中,投入專項啟動資金,積極籌建省級中醫藥繼續教育中心或基地,鼓勵各教學科研單位開展各種形式與內容的繼續教育項目。高等中醫藥院校財務部門和人事部門應修訂切實可行的對外服務收費管理辦法和對外服務收費分配制度,以有效的激勵機制激發各教學科研單位開展各種形式和內容的中醫藥繼續教育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
(四)突出行業特色
高等中醫藥院校的繼續教育孕育和生存于普通中醫藥高等教育的環境中,在培養目標和培養模式等方面缺乏新意,難以體現中醫藥繼續教育自身的主體性和獨立性。鑒于此,中醫藥院校繼續教育可以嘗試著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改革:
1.改革單一教學模式
改變以往一成不變的課堂集中培訓的教學模式,采取專家送教上門與充分利用當地教學資源相結合的方式;專題講座與系統理論培訓相結合的方式,尤其是遠程教育與面授教育相結合的方式,使學員能夠方便、有效的學習。隨著現代計算機、互聯網技術的迅速發展,加快了醫學新技術的傳播速度,通過網絡進行中醫藥繼續教育成為可能,并將成為面向未來的一種新的繼續教育模式和體系。通過網絡可以最大程度擴大受教育的范圍,有效緩解“工學矛盾”,尤其使基層及老、少、邊、窮地區的中醫藥從業人員都能享有同等的繼續教育機會,同時可極大地降低教育成本。
2.豐富培訓內容
根據中醫藥繼續教育對象中有一般愛好者、中藥技術人員、護理人員、護工人員、醫師、專科專病人才、實用適宜技術人才以及鄉鎮基層骨干醫生等不同類別,以及不同類別人群對繼續教育的不同需求,制定相應的課程模塊和教學內容,突出實用性、先進性,切實提高受訓對象的中醫藥素質。如,面向鄉鎮基層醫務工作者,開展中醫藥適宜技術推廣班;面向城市社區衛生工作者及一般愛好者進行中醫治未病和亞健康理論的系統理論培訓等。
3.加強合作辦學
積極拓展合作辦學渠道,開展多種形式的中醫藥繼續教育。如:加強與各級政府及教育、衛生主管部門的合作,協助他們開展中醫藥成人繼續教育,擴大高校的品牌影響力;與勞動主管部門的合作,獲得中醫藥行業準入門檻的培訓資格,如中醫藥類的職業資格技能鑒定等;加強與相關醫藥企業的合作,有針對性地開發培訓課程,為企業培養人才;加強與社區、老年大學的合作,積極傳播傳統中醫藥文化與養身保健知識,為社會大眾的健康服務。只有與市場緊密結合,采取多渠道的合作辦學模式,才能更好更快的發展中醫藥繼續教育。
三、結語
[關鍵詞]中醫藥文化;醫院;核心競爭力
一、中醫藥文化的內涵
中醫藥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瑰寶,是中醫藥學發生發展過程中形成的精神財富和物質形態,是中華民族幾千年來認識生命、維護健康、防治疾病的思想和方法體系,是中醫藥服務的內在精神和思想基礎。筆者認為,中醫藥文化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天人合一”的整體觀念
中醫藥傳統文化以哲學、生命觀、宇宙觀為基礎,重視人與自然的關系。中醫藥文化注重是整體的、辯證的思維模式,杜絕頭痛醫頭、腳疼醫腳的片面把人視為機器的思維模式,同時更注重整個自然的和社會的環境對人的健康的影響。
“大醫精誠”的價值觀體系
唐代孫思邈的《大醫精誠》篇較早提出了從事醫學的最高境界,開宗明義地提倡為醫者必須要有醫德,要發揚救死扶傷的人道主義精神。凡大醫者必須具備“精”與“誠”,“精”指專業精湛;“誠”指品德高尚。“大醫精誠”首先要求是精,即要求醫者要有精湛的醫術,認為醫道是“至精至微之事”,習醫之人必須“博極醫源,精勤不倦”。
“醫乃仁術"的中醫人文精神
中醫藥文化的精髓在于“醫乃仁術 ”。仁者愛人,生命至上。在中醫藥文化中,醫生不僅是治病救人的“仁者”,甚至“上醫醫國”,還承擔著國家和民族興旺的重任。
二、中醫藥文化在提升中醫院核心競爭力中的重要作用
在中醫醫院文化建設中傳承并揚棄中醫藥傳統文化,在提升中醫院核心競爭力中起著重要作用。它是一個綜合的體系建設,包括了醫院價值觀念體系、醫院行為規范體系及醫院環境形象體系等方面。而價值觀念體系又是中醫醫院文化建設的核心。
(一)中醫藥文化在醫院內部可以提高團隊精神,增強團隊凝聚力
中醫院文化是一種管理文化,先進的醫院文化,能夠擴大醫院管理內涵,引導職工樹立健康的理想信念和價值取向。作為中醫藥從業人員,在學習精湛醫術的同時,還必須弘揚中醫藥文化中的人文精神,遵循"醫乃仁術"的宗旨,實現人文主義與科學主義的融合。而加強中醫文化建設正是加強中醫人文素質教育,弘揚中醫人文精神的切入點。共同的理想信念、價值取向,可在醫院職工中間形成強大的向心力,極大地增強職工對醫院的歸屬感、責任感和榮譽感,不僅能夠減少和避免中醫醫院人才流失,而且能夠把全體職工凝聚到醫院建設的整體目標上來,在激烈的醫療市場競爭中,團隊作戰,發揮集體優勢,以取得最大的勝利。
(二)中醫藥文化使得中醫院具有更好地突出特色,打造品牌優勢
中醫的很多優勢是通過中醫特色體現出來的,因此特色是中醫真正的生命力所在,保持中醫特色就成為勢所必然。在中醫院文化建設中,突出傳統中醫藥文化的特色,努力引導每一個中醫人擁有“大醫”的胸懷,勤求古訓,熟讀經典,積累深厚的中醫基礎理論知識,靈活運用經典指導實踐,用精湛的技術服務于廣大百姓,對于打造中醫院特色品牌,提高核心競爭力幼稚重要意義。同時利用中醫天人合一的思想和治未病的理論,可以開拓廣闊的養生保健市場,最大限度地滿足現代人注重生活質量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