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12-26 10:40:14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遙感技術應用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遙感應用;變化檢測;資源環境衛星氣象學一般流程
1.1 遙感技術變化檢測應用綜述
從1972 年美國發射第一顆陸地資源衛星以來,對地觀測衛星發展迅速,應用領域得到不斷擴大,應用成效也得到不斷提高由于遙感觀測有著信息獲取方式優良,獲取條件相對簡單,實時性、高效性、廣域性以及其他諸多優點,因而如何從遙感觀測所供給的大量數據中提取變化信息,并將這些信息運用于生產生活的方方面面,已經成為目前遙感應用領域中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變化檢測技術應運而生。所謂變化檢測技術就是對不同時段的目標或現象狀態發生的變化進行識別、分析的計算機圖像處理系統,包括判斷目標是否發生變化、確定發生變化的區域、鑒別變化的類別、評價變化的時間和空間分布模式。在遙感技術幾十年的發展歷程中,變化檢測技術的研究成了各地專家學者研究的一個重要的課題。在計算機圖形學、空間探測技術以及其他與遙感有關的諸多領域蓬勃發展的帶動下,世界各地學者跨國、跨領域的交流合作下,基于遙感影像的變化檢測技術迎來了一個高速發展時期。然而就目前的技術與設備而言,目前所采用的任何一種變化檢測方法都具有其局限性。在下文中,我們將就各類方法的局限性與優越性進行討論,了解其特點與所適用的領域。
1.2主流變化檢測方法及優缺點
隨著數十年來各國學者跨學科跨領域的合作交流,遙感相關學科的蓬勃發展,作為土地覆蓋利用監測的關鍵技術的變化檢測方法日益繁多。可以將遙感影像的配準方式以及變化檢測的數據源作為劃分依據,將目前主流的變化檢測方法分為兩大類、七種方法。第一類是先進行圖像配準后變化檢測的方法;第二類是變化檢測與圖像配準同步進行的方法。或者,可以按照是否需要進行實現分類作為劃分依據,將變化檢測方法劃分為兩類:即直接比較變化檢測法、分類的變化檢測法。
二、遙感技術在資源環境中的應用
2.1遙感技術應用于資源環境監測中的必要性
自第一次工業革命以來,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資源開發和可持續發展之間的矛盾便已經存在,且受到世界經濟的不斷發展以及后續兩次工業革命的影響,人與自然、人與資源的矛盾日益加劇。如何處理與社會發展相共生的資源匱乏以及環境惡化,成為人們不得不面對的一個問題。然而一直以來,兩道天塹阻隔在資源環境問題處理的面前,即如何全面而快速地獲取資源環境變化信息,以及如何高效高精度的處理這些數據。直到20世紀60年代,隨著空間探測技術的發展以及大數據處理技術的日漸成熟,遙感技術進入了人們的視野之中。遙感技術以其觀測的廣域性、數據獲取的綜合性、資料采集與數據處理的高效性、處理結果的高精度性等優勢成了現如今,局部乃至全球資源環境數據獲取與處理的重要手段。
2.2遙感技術應用于資源環境的優越性
遙感技術對環境研究來說,其優越性可歸納為“高、遠、多”。
高,遙感影像從高空對地面目標進行觀測,所受的遮蔽少,視野開闊,觀測范圍大,鳥瞰全局,從而使遙感影像更加完備而全面的實現地面觀測。
遠,遙感技術能夠不直接接觸被測物體,遠距離的獲取地物的幾何與物理信息,對目標地物及其所處的環境不造成干擾,使得獲得的數據更加客觀可靠。
多,包括多點位、多譜段、多時相、多高度的遙感影像和“多次增強”的遙感信息。
總的來說,遙感技術應用于環境資源中,可以為用戶提供時空連續性的區域性同步信息。這些信息具有綜合性、系統性與同時性,而這也恰恰是遙感技術區別于其他技術,在資源環境中的應用所具有的優越性。
2.3遙感技術在資源環境中的發展趨勢
遙感影像獲取技術方面,隨著高性能新型傳感器的研制開發水平的提高以及環境資源遙感對高精度遙感數據要求的提高,高空間和高光譜分辨率已是衛星遙感影像獲取技術的總發展趨勢。遙感技術在資源環境中的應用主要呈現以下五個大的發展的趨勢:
2.3.1 遙感影像獲取技術蓬勃發展
2.3.2 數據處理系統呈現高速性、大容量性和高精度性的特點
2.3.3 4S技術(GIS、GPS、RS、ES)技術呈現集成化、一體化的發展趨勢
2.3.4 遙感信息模型與遙感信息處理方法的逐步發展完善
2.3.5 國家環境資源信息系統以及環境遙感應用系統的建立
可以預見的是,遙感技術在資源環境中的應用在未來的發展中,功能模塊集成化、技術科學化、數據處理智能化、檢測科學化等特點將更加明顯。隨著遙感技術以及相關學科的發展,在未來的生產生活中,遙感技術必將更加深入而廣泛地應用于資源環境資料的獲取與處理,以其獨特的優越于生產生活。
3 遙感技術在氣象學中的應用
3.1遙感技術應用于氣象學的優越性與局限性
大氣遙感作為遙感技術數十年間發展最為迅速的新興學科,在大氣科學中一直發揮著重要作用,是現今氣象學的支柱學科之一。隨著氣象學的研究與發展,氣象學對全球范圍以及區域范圍的大氣特征的觀測越來越強調其時空連續性。且由于氣象學研究的主要對象無法直接接觸,或直接接觸難度大,遙感技術作為一種不直接接觸被測物體,即可獲得其物理幾何特性的觀測技術,顯示出了其獨特的魅力。另一方面大氣物理學、近代電磁學、計算機及其相關學科的發展,傳感器等硬件O施的完善,都進一步地推動了遙感技術在氣象學中應用的深度與廣度。
大氣遙感是利用遙感器傳感器所監測到的監測大氣結構、狀態及變化,不需要直接接觸目標而進行區域性的跟蹤測量,能夠快速地進行污染源的定點定位,從而獲得全面的綜合信息得一門遙感技術。安置在遙感平臺上的傳感器通過對大氣光譜特性的觀測,可以將無法由遙感手段直接得到的各氣體成分以及其他的各個物理量判讀出來。遙感技術所用的探測波段廣,可以根據不同大氣成分的電磁波譜特性,選用合適的波段進行監測。同時,由于遙感平臺上所搭載的傳感器對于各種波譜的探測寬度與靈敏性遠高于人眼,故可以探測到人眼無法識別的對象。遙感測量獲得的原始影像能夠給氣象學研究提供更多的原始數據,而遙感影像的后續處理則能將所獲取的大量數據轉化成有益于氣象研究的信息。
然而,受限于當前遙感技術的發展水平以及軟硬件設備的技術條件,遙感應用于氣象學中所獲得的衛星云圖分辨率有限,同時由于除觀測對象外其他大氣成分干擾,攝取的影響將會產生這樣或那樣的為誤差,嚴重的影響測量精度,降低了遙感影像所獲取的氣象學資料的可靠性。
3.2遙感技術應用于氣象學的幾個實例
3.2.1有害氣體的監測
有害氣體通常指人為或自然條件下產生的二氧化硫、氟化物、乙烯、煙霧等對生物有機體有害的氣體。但用遙感技術對大氣中的某一成分進行觀測時,我們往往不能直接對其進行觀測。但是,@并不意味著遙感技術不適用于該類觀測。我們可以利用所觀測成分特定的電磁光譜特性間接地監測該成分的分布以及變化情況;或者我們可以通過觀察這些不易直接觀測的成分對其他地物的影響,以達到對目標成分追蹤觀測的目的。比如地表硫化面,酸雨對植物的腐蝕情況等等。
3.2.2城市熱島效應監測
城市熱島效應是城市中的空氣溫度高于城市周圍郊區的溫度,故形成了從城市流向郊區的一種環流。與有害氣體監測相類似,城市熱島效應監測同樣采用了間接監測的手段。我們知道到,植被覆蓋率與植被覆蓋種類和城市熱島效應的影響范圍存在很強的相關性。通過比對城郊的植被變化,就可以得到城市熱島到效應的影響范圍。當然,我們也可以通過直接比較不同時相的遙感熱紅外影像直接得到城市熱島效應的日/年變化規律。
4 遙感技術應用的一般流程總結
遙感技術應用的一般流程:
隨著遙感技術應用領域的日益廣闊,各個學科與遙感技術的聯系逐漸加強,遙感技術的規范化、流程化成了大勢所趨。如何建立一個普遍適用的大體操作流程,成了我們現在急需解決的問題,筆者根據平時所學以及匯總眾多的資料,現提出自己的觀點。
4.1利用遙感平臺上的傳感器對目標地物進行觀測,實現數據的獲取與輸入。
4.2采集光譜特征,并依照光譜特征建立模型,并對模型進行評估,以此作為是否重建模型的依據。
4.3利用所建立的模型對采集到的數據進行處理,可分為三個流程:(1)建立數據處理流程;(2)選擇各個環節所采用的數據處理方法;(3)輸入所需處理數據并配置相關參數。
4.4獲取處理后的數據,并對數據進行后續處理。
5 存在的問題及展望
5.1存在的問題
遙感技術經過數十年的發展,已經成為一個十分完善的學科體系,應用于生產生活的方方面面。然而,在現階段的技術條件的限制下,遙感技術仍然需要面對一些技術上的挑戰。
首先是遙感技術發展的過程中,尺度與角度的問題。由于用不同空間分辨率獲取的圖像間沒有簡單的平均或平分對關系。[16]傳感器的分辨率與地物的輻射值并不滿足線性相關。同時,由于傳感器所接收到的輻射信號具有多源性和多時性,這就給數據的幾何配準帶來了不便。另一方面,雖然隨著人工智能與計算機圖形學技術的發展,遙感信息的提取效率越來越高。然而由于技術條件以及軟硬件條件的限制,遙感信息的自動提取仍然是我們急需解決的問題。最后,隨著時間維度的加入,遙感數據變得異常復雜。如何實現對四維數據進行同化,是我們不得不面對的問題。
5.2 對遙感未來的展望
遙感技術方興未艾,即使是發展到現在,仍然有著巨大的發展潛力。無論是空間探測技術的進步,還是傳感器的更新換代,都將極大地促進遙感技術的發展與繁榮。展望未來,我們可以發現遙感技術將呈現以下幾個特點:
5.21隨著傳感器的更新換代以及遙感技術更高精度的要求,衛星遙感將呈現高分辨率、高精度的發展趨勢。
5.2.2隨著雷達技術的發展與廣泛使用,各式雷達傳感器的廣泛使用,遙感技術走向全天候、全時段的新階段。
5.2.3熱紅外遙感技術的大力推廣使得遙感技術對于與地球表面熱量有關的地物及其變化的監測進入了一個新的高度。
5.2.4 4s技術的發展使得遙感技術呈現集成化一體化的趨勢。
5.2.5數字地球概念的提出,使得遙感技術與其他相關學科在全球層面上實現了一體化、系統化、聯系化,構成了一個有機的整體網絡。
結束語
自19世紀60年代遙感誕生之日起,數十年來,遙感技術在變換檢測、資源環境信息獲取與處理等諸多領域一直發揮著重要的作用。當然,任何技術都不是萬能的,都有其局限性。然而遙感技術盡管經過了數十年的發展,但其應用前景依舊廣闊。尤其是隨著深空探測技術、圖像處理技術、波譜分辨技術等相關領域學科的不斷發展推進,遙感技術更是展現出來前所未有的生機,筆者限于所學知識有限,無法對遙感技術進行更深層次的專業化討論,但我們相信,遙感技術的前景一定是務必廣闊的。
參考文獻:
[1]梅安新, 彭望, 秦其明, 等. 遙感導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2]顧文俊,趙忠明, 王苓涓. 基于變化檢測技術的城區建筑變化目標提取 [J].計算機工程與應用,2004 (1):198 200.
[3]吳芳,劉榮,田維春,曾政祥.遙感變化檢測技術及其應用綜述 [J] . 地理空間信息,2007,No.2604:57-60.
[4]吳芳,劉榮,田維春,曾政祥.遙感變化檢測技術及其應用綜述 [J] . 地理空間信息,2007,No.2604:57-60.
[5]施益強,陳崇成,陳玲. 遙感技術在環境資源中的應用進展與展望[J].國土資源遙感,2002,04:7-13.
[6]石麗娜,趙旭東,韓發. 遙感技術在環境監測中的應用和發展前景[J].貴州農業科學,2010,v.38;No.23401:175-178.
[7]陳海健.遙感技術在環境監測中的應用和發展前景[J].中國新技術新產品,2011,No.20313:6-7.
[8]劉紀遠主編.中國資源環境遙感宏觀調查與動態研究〔C〕.北京: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 1996.
[9]程立剛,王艷姣,王耀庭. b感技術在大氣環境監測中的應用綜述[J].中國環境監測,2005,05:17-23.
[10]呂達仁,王普才,邱金桓, 陶詩言. 大氣遙感與衛星氣象學研究的進展與回顧[J].大氣科學,2003,04:552-566.[11]曹國東. 遙感技術在大氣環境監測中的應用[J]. 內蒙古科技與經濟,2010,No.20907:57+59.
[12]劉紅,林昌虎, 何騰兵 . 遙感技術及其在環境科學領域中的應用 ―― 以水環境和大氣環境為例 [A] . 貴州省土壤學會. 貴州省土壤學會2012年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C] .貴州省土壤學會:,2012:6.
[13]張春利, 曹寶順. 遙感技術在農業氣象業務服務中的應用 [J]. 民營科技,2013,No.15603:68.
[14]李春雷. 基于云平臺的遙感業務流程研究及原型實現 [D] . 中國地質大學(北京),2013.
[15]汪承義, 趙忠明. 遙感影像流程化處理系統的設計與實現 [J] . 測繪科學,2006,06:105-106+88+7.
關鍵詞:土地利用調查方法;遙感技術;應用;
中圖分類號: P23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l 引言
主要列述了傳統的土地利用調查方法及其缺陷,概述了遙感技術和基于遙感影像的土地利用調查理論,通過對柳州市的土地利用現狀更新調查結果,并與以前的年度變更調查的技術及成果進行比較分析,總結出利用遙感影像能及時了解土地變化狀況,能及時更新調查數據庫,保持柳州市土地調查數據的現勢性,實現國土資源“以圖管地”精確調查和有效監管,滿足國土資源“一張圖”建設和“批、供、用、補、查”日常監管的需要,為國土資源管理和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基礎資料。
2 傳統的土地利用調查方法及遙感技術概述
2.1 傳統的土地利用調查方法
1984-1996年的12年間,我國各縣級土地現狀初始調查基本完成。由此獲得的寶貴的土地利用現狀基礎數據成果,為各級政府制定國民經濟發展計劃提供了最基礎的依據,為建立土地登記、土地統計制度,制定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提供了第一手的數據。但是,近20年和今后的數十年內,都將是我國經濟快速發展的時期,土地利用的形式將發生一系列的變化,隨時摸清土地利用形式的變化、對土地利用圖件和數據庫進行及時更新將是我國各級土地管理部門的一項重要的和經常性的工作。由于航空攝影成本很高,難以運用航片來進行每年的土地變更調查,目前我國土地管理部門進行數據更新的方法是在前期土地利用現狀圖的基礎上,根據變更申報到現場勘查,在詳查圖上標繪宗地變化的邊界位置、權屬變化和利用類型的變化,再到室內進行編繪更新,這種方法存在明顯的缺點:
(1)難以準確獲取變化邊界的地理坐標,僅從相鄰關系進行外推量測,難以準確獲取變化邊界的空間位置坐標,圖件更新精度達不到要求;
(2)變化宗地的空間位置難以確定,面積量測不準確;
(3)不能主動監測變化;
(4)方法落后且人為干擾大;
(5)變更數據獲取速度慢,多次清繪誤差累積;
(6)工作效率低,費工費時費力,很多縣市很難每年進行及時的變更;
(7)農村土地利用圖斑多為不規則多邊形,運用平板儀等測量工具只能測量拐點,不能連續測量整個邊界,而且難于精確標繪到原土地利用現狀底圖上。
由此可見,該方法不能及時準確地獲取全局的土地利用動態變化信息,無法實時掌握土地利用變化在空間上的分布和分析評價土地利用變化是否合理。此外,傳統的方法即根據用地單位的上報數據了解土地利用的變化狀況不僅被動,且中間不可避免地存在誤報、漏報,對于地塊的空間屬性難以做到準確掌握,更不能滿足動態變更及時準確的要求。因此,利用衛星遙感技術進行土地利用動態變更調查,及時準確地獲取變更信息,就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2.2遙感技術概述
2.2.1遙感的定義
遙感(Remote Sensing),通常是指通過某種傳感器裝置,在不與研究對象直接接觸的情況下,獲取其特征信息,并對這些信息進行提取、加工、表達和應用的一門科學技術。
2.2.2遙感技術的優點
遙感的出現,擴展了人類對于其生存環境的認識能力,較之于傳統的野外測量和野外觀測得到的數據,遙感技術具有以下優點:
(1)增大了觀測范圍;
(2)能夠提供大范圍的瞬間靜態圖像,用于監測動態變化的現象;
(3)能夠進行大面積重復觀測,即使是人類難以到達的偏遠地區;
(4)大大“加寬”了人眼所能觀察的光譜范圍,遙感使用的電磁波波段從x光到微波,遠遠超出了可見光范圍;而雷達遙感由于使用微波,可以不受制于晝夜、天氣變化,進行全天候的觀測;
(5)空問詳細程度高,航空像片的空問分辨率可以高達厘米級甚至毫米級。
與航空遙感相比,航天遙感能夠進行連續的、全天候的工作,提供更大范圍的數據,其成本更低,是獲取遙感數據的主要方式,而航空遙感主要應用于臨時性的、緊急的觀測任務以獲得高精度數據。
總之,利用遙感技術,不但可以更加迅速、客觀地監測環境信息,同時根據遙感數據的空間分布特性,還可以作為地理信息系統的一個重要的數據源,以實時更新空間數據庫。
3 基于遙感影像的土地利用調查實踐
利用遙感進行土地調查的步驟遙感影像應用于土地調查中, 主要作用是通過人工目視或計算機自動解釋, 建立信息數據或發現變化的圖斑并對其進行變更。常規的圖像解釋方法根據遙感圖像的光譜特征、空間特征和時間特征, 按照解釋者的認識程度, 或自信程度和準確度, 逐步進行目標的探測、識別和鑒定。土地利用變更調查的原理是先將前一時期的土地利用矢量圖疊加到當前時期的遙感圖像上, 對比同一范圍內遙感圖像上地塊的形狀和利用類型, 發現變化圖斑, 并對其進行標記, 再到野外進行產地核查進一步確定,最后將室內判讀的結果與野外調查的實際情況進行對比分析。
3.1調查區概況
2007年-2009年,柳州市開展第二次土地調查工作,對利用狀況開展了全面的調查,建立了土地利用數據庫和管理系統。從2010年開始,土地變更調查是從第二次土地調查的基礎上進行利用狀況變更,獲取當年的土地利用現狀數據。為了使工作成果科學、準確和合理,并盡快地符合實際工作的需要,工作人員使用了遙感、GPS等新技術進行全面的土地利用現狀更新調查,取得了良好的成果,極大地提升了國土資源管理方式。
3.2總體技術流程
總體的技術流程如下:
(1)利用當年航攝的航片及DEM數據制作成地面分辨率為1米的1:10000正射影像圖,作為土地利用現狀圖更新及土地利用數據庫建設的精度要求;
(2)利用正射影像圖、各年度土地變更調查資料及最新的l:1萬地形圖作為內業判讀及外業調查底圖;
(3)把制作好的正射影像數據庫套合到1990年基礎庫,應用GPS技術等進行全面野外調查,查清土地權屬變化情況及境界、土地權屬界變化情況,并對已變更的地物進行實地測量獲取變更圖斑、線狀地物、零星地物點位坐標和面積等輸入計算機,更新土地利用現狀圖;
(4)利用新的土地利用現狀圖,更新土地利用現狀數據庫,做到圖件、數據、實地三者一致。
3.3土地利用數據更新流程
土地利用數據更新入庫的流程可以分為三部分,即:制作正射影像圖、結合GPS技術更新變更地物和利用supemap軟件進行數據入庫。具體操作如下:
(1)應用遙感技術(RS)發現和提取土地利用信息,由于航空像片為中心投影,應該先將其糾正為正射投影—— 制作正射影像圖;
(2)應用全球定位系統技術(GPS)快速、準確地獲取土地利用變化信息的空間坐標土地變更數據的獲取;
(3)應用supermap地理信息系統技術進行土地利用現狀數據更新及農村土地調查數據庫管理系統具有輸入、圖形編緝、管理庫、空間分析、輸出等主要功能,系統可滿足土地利用現狀數據更新及土地利用數據庫建庫的要求。
3.4新老結果比較分析
在土地更新調查完成后,把此次土地變更調查的結果和上年的土地變更調查成果做比較,發現相應地類的面積存在著差異,其具體情況如下:
(1)耕地面積比上年度耕地面積數減少;
(2)建設用地面積比上年度耕地面積增加;
(3)土地更新調查中建設用地增加幅度大,而耕地減少幅度小。
經研究分析,發現耕地面積產生差異的主要原因是歷年違法用地未在年度變更調查進行變更統計,建設用地面積產生差異的主要原因是歷年積累的變更調查漏查的建設用地未在年度變更調查進行變更統計,而這些未在年度變更調查中進行變更統計的數據,在更新調查工作中均進行調查統計。建設用地增加幅度大,耕地減少幅度小的主要原因有兩個:
(a)在土地規劃及耕地保護具體工作中,經農田整理新增耕地的一部分作為折抵指標已用于建設用地,尚有一部分未用于建設用地,也沒有用于耕地占補平衡,這部分耕地在年度變更調查工作中全部進行了變更統計,同時,根據占補平衡要求,將相當于扣除折抵指標后剩余部分新增耕地面積數的經開發造地新增耕地面積數節余下來未進行變更統計,在更新調查工作將節余下來的開發地數進行了變更統計。
(b)經本地開發造地新增耕地超過占補平衡所需部分未在年度變更調查工作進行變更統計,但在更新調查工作中將這些超額部分開發造地數進行了變更統計。
4 結束語
隨著各類建設占用地日益增加,在我國經濟快速增長,用地量逐年增大,土地利用變化頻繁,常規的土地調查方法已遠遠不能滿足新形勢對土地管理的要求。因此,改變傳統國土資源管理工作方式,采用現代化遙感技術手段,準確、快速地掌握國土資源利用狀況,科學規劃、配置、合理開發利用國土資源,實現國土資源決策、管理現代化和服務社會化,促進我國經濟可持續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是國土資源管理工作面臨的當務之急,也是必須實現的戰略目標。
參考文獻:
[1] 李月臣,楊華,劉春霞.土地覆蓋變化遙感檢測方法[J].水土保持研究.
【關鍵詞】測繪工作;遙感測繪;應用
1 遙感技術發展概況
從20世紀50年代開始,遙感技術就已經步入人們的視野,第一顆由蘇聯發射的人造地球衛星就是憑借遙感技術而取得成功。截止到目前,遙感技術已譜寫了半個世紀的篇章,縱觀今天的遙感技術,已經不再應用于人造地球衛星領域,多種應用在航天飛機衛星運轉、發射、檢測以及環境方面的遙感技術提供更為客觀、真實的數據。現階段,我國測繪工作具體涵蓋資源測繪、地質勘測以及環境檢測等方面,由于遙感技術的顯著性效果,在此行業中被普遍應用。
所謂的遙感技術,主要是指利用相關設備對遙遠的事物進行監測,從而獲取信息及感知的有效方式。其中,傳感器這項裝備可以說是遙感技術最為關鍵的設備。利用傳感器自身的傳播性能,遙感技術感知附近及地面事物,在經過確定及篩選之后,獲得有用的數據,同時再將這些信息與數據利用傳感器傳遞到地面,采用分析法與計算機技術對其進行系統的比較,最終得出較為全面、客觀的信息。此外,遙感技術滲透了計算機科學、地球科學、測繪科學及地球科學等學科知識,結合了各個學科的優點,整合而成的一項高端、先進而又精確測繪技術。
遙感技術具有獲取數據資料范圍大、獲取信息的速度快,周期短、獲取信息受條件限制少、獲取信息的手段多,信息量大等特點。航空遙感具有技術成熟、成像比例尺大、地面分辨率高、適于大面積地形測繪和小面積詳查以及不需要復雜的地面處理設備等優點。缺點是飛行高度、續航能力、姿態控制、全天候作業能力以及大范圍的動態監測能力較差。但作為一種探測和研究地球資源與環境的手段,仍是方興未艾、不可取代的。
2 測繪工作中遙感技術應用現狀分析
2.1 測繪遙感應用不夠廣泛
在我國,在所有的測繪工程項目中,遙感技術是完成任務目標的必備手段,可見,具有十分廣闊的發展前景,技術的水平與領域也隨之不斷延伸。然而,由于人們習慣和觀念,對遙感技術存在一定陌生感,導致其推廣受限。
2.2 遙感工作資金造價高
在實際工作當中,有些測繪項目因為遙感技術價格高等問題望而怯步,隨著近幾年來計算機技術以及遙感技術的快速發展,促成遙感技術由最開始的理論層面正式步入實質階段,其具體的環境資源、災害監測、地質勘探以及地理測繪方面的檢測功能逐漸明顯。但是,仍然遙感技術造價高、花費大等特點仍然制約了其發展。此外,在我國,遙感技術主要應用在一些重點研發的科研項目上,譬如說資源勘探、環境污染以及地址災害等方面,而用于煤礦開采或工程地址檢測方面的則少之又少。
2.3 遙感信息源空間分辨率較低,應用水平較低
遙感技術在環境污染檢測以及地質災害勘測方面的優勢將會促進我國環境保護失業用戶地質災害研究事業的長遠發展,所以,從某種方面來看,提高遙感技術信息員的空間分比率,在測量水平、覆蓋范圍、以及信息數據準確性方面有著不容忽視的作用。
3 完善遙感技術在測繪工作中應用的策略及其具體做法
隨著時展,遙感技術也被廣泛應用于各個測繪工程項目中,遙感信息技術的漏洞與不足也愈加明顯,而完善遙感技術手段、加強其宣傳力度以及提高技術水平可以說是普及遙感技術的主要方式。
3.1 遙感技術在測繪工作中的應用
現階段,遙感技術在我國測繪工程項目中應用較為廣泛,因為遙感技術相比傳統的測繪工具,其優勢更為明顯,避免了很多容易出現的測繪漏洞。
3.1.1 跟傳統的測繪技術相比,遙感技術發生人為干預的情況較少,可以客觀、全面的將監測區域的情況反映出來。而若是采用傳統的方式進行測量,極容易出現誤差偏大或誤差累積等現象。而不得不說,遙感技術的測量數據比較真實、準確。譬如說:在礦區資源的定位和監測上,可以通過遙感技術來確定煤礦資源的具置,避免以為內不科學開采威脅生命或資源浪費等問題。
3.1.2 與傳統的測繪方式不同,遙感技術能夠動態實時、全方位、全天候的進行工作,這可以說是遙感技術最為顯著的特點,它以全球定位系統作為后盾與支撐,在完成空間定位與導航工作之后,能夠實時監測區域的實際情況。
3.1.3 遙感技術發展至如今,應用范圍已經極為廣闊,它可以迅速了解所在區域的地質特點、資源所在地以及地理情況,從而獲取全面、精確的數據。
3.2 加強對遙感技術深度研究,拓展應用領域
可以說,在地質調查這項工作中,應用遙感技術不僅是社會經濟發展的急迫需要與客觀要求,從事物本身出發來看,也是十分必要的。就我國目前的發展態勢來講,遙感技術的發展前景極為廣闊,應進一步以研究遙感技術為出發,提高其精度、準確度以及宣傳力度。首先,加大資金的投入力度可以說也為遙感技術的深入研究工作做出了貢獻。我國必須以進一步開發遙感技術為核心,以強國為目標從而不懈努力。除此之外,我國還需提高思想認識與觀念意識,增加遙感技術的覆蓋范圍,加大資金扶持力度,解決當前各大測繪工程項目應用遙感技術而遭遇的一些難以解決的問題,拓展其技術領域。其次,相關部門也應重視起來,加強對遙感技術的推動、深入研發與鼓勵,可制定一系列優惠政策來促進遙感技術的應用及普及。
3.3 大力推廣遙感技術,加大遙感技術普及力度
只有在大力推廣工作中,才能充分的顯示遙感技術對測繪工作的適應力與優勢。現階段,不少應用遙感技術的測繪工程項目已經發現遙感技術高超的環境適應力以及技術優勢,譬如誰:能夠勘測不同地形,實現對地質災害、氣象災害以及火災等的全程監測,獲取真實的數據,為建立災害防御制度以及我國災害研究做出了巨大的貢獻,適合監測不同地形,可實現對地質災害、氣象災害以及火災的全程監測,從而獲取有效的數據信息,為建立災害防御制度以及我國災害研究做出了巨大貢獻,所以,增加遙感技術的覆蓋面積以及普及程度勢在必行。
3.3.1 利用遙感技術來降低項目工程的測繪造價,實現遙感技術在各行各業的實用度。只有降低資金成本,讓更多和項目去接受,而不是目前集中在幾個重點項目上。
3.3.2 提高遙感技術的空間分辨率也將有利于遙感技術的普及。早期遙感技術受分辨率限制,較多應用于宏觀的檢測,而當前由于新工作思路的拓展,遙感技術與地質的符合程度越來越高,受距離的限制也越來越小。但是相關人員在改善工作思路,加大遙感技術地質檢測水平上還需進一步努力。
4 結束語
總之,在當今的測繪工作中,應用遙感技術已經成為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隨著計算機的普及與科技的進步,遙感技術的覆蓋范圍將會大大增加,實現遙感工程司、災害、氣象、地質遺跡環境資源監測等項目,拓展遙感技術的應用范圍,讓其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在災害預防、社會發展以及國民經濟上做出貢獻。
參考文獻:
[1] 覃永勤.淺談現代測繪技術的發展及其工程應用[J].廣西城鎮建設,2012,(08).
[2] 慶斌,韓金芳,馬麗新,等.現代測繪技術在工程地質測繪中的應用[C]//第二屆“測繪科學前沿技術論壇”論文精選.2010.
[關鍵字] 遙感技術 城市規劃 遙感數據
[中圖分類號] TU984 [文獻碼] B [文章編號] 1000-405X(2013)-1-110-1
0 引言
遙感技術已經有了長期的應用歷史,目前已經比較成熟,它在幫助我們了解城市基礎資料的時候屬于非常有利的手段,因此如果將其應用到城市規劃中必然有非常好的效果。基于此,本文關于這方面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實踐指導作用。
1 遙感技術和遙感信息概述
1.1 遙感信息
遙感技術是當前發展非常快的一項技術,在這一技術中主要利用星載以及機載傳感設備對地球的圖像信息進行獲取,在經過相關的分析及處理之后,對目標對象的空間位置、自然屬性、類別以及幾何性質等信息進行提取,正是這些信息實現了數字地球基本空間數據來源的構建。
1.2 處理方法
計算機圖像分析以及處理是遙感技術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為了能夠更好的對遙感圖像上城市的各種信息進行處理,一般經常使用的圖像處理法有:糾正、鑲嵌、融合、波段比值、信息增強、組合、監督及非監督分類、小波分析、人工神經網絡、主成分分析等,這一系列方法的主要作用是實現對圖像光譜信息以及空間處理信息的有效突出。
|1.3 主要手段
對于遙感技術來說,其具有信息更新速度快、經濟、動態以及快速等特點,獲取遙感信息能夠對城市的規劃及管理提供非常多的基礎性資料,而且這些資料的同一性非常強,對城市地理信息系統的建立起到了很大的促進作用。
2 城市規劃設計中遙感技術的應用
2.1城市規劃中應用遙感技術的層次分析
首先,一般來說,第一層次為規劃日常工作中遙感影像數據的應用。舉例來看,比如城市的總體、分區以及詳細規劃中,把遙感影像圖當做基礎圖件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降低現狀調查的盲目性及滯后性。
其次,第二層次主要是為新技術應用以及規劃專題研究提供支持。舉例來說,遙感信息的影像信息資源非常豐富,而且綜合性比較強,這就可以和計算機圖像處理技術進行結合,進而對影像信息進行提取。
2.2遙感數據的整合以及數據庫的建設
在對遙感數據進行整合的時候主要從以下兩個角度出發:將資料整合入庫;利用應用的思路對數據進行整合及梳理。另外,由于數據庫具有很強的完整性及系統性,也會對此工作的長期開展奠定比較好的基礎。
3 城市綜合調查中遙感技術的應用
3.1 地形圖測制
在城市的規劃及建設過程中,地形圖屬于基礎土建,一般我們會使用3到5年的時間完成一次地形圖的更新。而高空分辨率衛星遙感資料則可以用于中、大比例尺地形圖的測制工作中,整體具有比較快的更新速度以及精度。
3.2 影像圖制作
雖然通過遙感資料能夠對地形圖進行快速而精確的測繪,但是對于當前的城市來說,其變化速度是非常快的,往往導致測繪的成果難以滿足城市規劃的需求。另外,地形圖的直觀性相對來說較差一些,而且不能夠對綜合信息進行反應,也不可由同一基準面上對城市發展狀況進行真實、宏觀的描述。因此實際的工作中遙感影像地圖往往能夠發揮出更大的作用,為規劃、園林、交通、土地、環保以及水利等方面的工作提供基礎資料,具有非常高的實用價值以及效益。以當前來看,城市影像地圖主要可以分為以下三種:正射影像地圖、光學糾正影像地圖以及專題影像圖。
3.3 城市用地以及建設現狀分析中的應用
通過遙感技術,能夠將城市的用地現狀進行迅速的獲取,因此,配合不同時間的遙感數據就可以準確、客觀的對城市建設成就進行了解,并實現城市用地發展趨勢的動態分析,為城市規劃提供準確的依據。
4 遙感技術在城市規劃應用中的限制及對策
4.1 高分辨率遙感數據的缺乏
首先,對于我國的城市來說,用地往往具有很強的密集性,而且交叉分布的情況非常嚴重,加之以往的工作中沒有進行科學而嚴格的規劃,導致很多類型不同的用地會緊密的挨在一起,嚴重的時候還會存在混合交叉的現象。其次,我國城市中,類型不同的城市用地之間也缺乏明顯的對比。以上兩點問題都導致了高分辨率遙感數據的缺乏。
4.2 對于遙感技術的認識以及掌握還存在較多的不足之處
客觀來看,遙感技術和城市規劃屬于不同的兩個學科,如果要想做好跨學科綜合利用務必要進行進一步的推廣及完善。而在城市規劃的過程中,規劃師往往并不對遙感技術非常了解,缺乏對遙感技術廣泛應用空間的認識,這就導致城市規劃中遙感技術的應用受到限制。
4.3相關對策
首先,我們要在城市基礎地理信息中列入遙感影像數據,使其成為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其次,要對使用影像圖做規劃成果背景圖的行為進行鼓勵;第三,對于一些大城市,要設置相關的部門對影像資料進行獲取及供應;第四,加強遙感技術方面的培訓,構建出遙感技術專業隊伍;第五,善于利用一些專業性遙感應用機構,使其能夠為城市規劃提供技術方面的支持。
關鍵詞:繪測;遙感技術;應用
中圖分類號:P2文獻標識碼: A
地球環境的改變以及國際競爭的加劇要求人類進一步發掘自然資源,開發太空資源,遙感技術由此產生并發展。遙感技術以航拍為雛形,它可以完整迅速地確定空間內資源的分布。測繪工作,特別是基礎測繪,在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中占據重要位置,有利于深化可持續發展的戰略。測繪工作中遙感技術的使用使地圖的制造更加快捷方便高效,滿足社會多方面需求。
一、遙感技術的工作原理
遙遠感知縮寫即為遙感,它是指不用接觸、遠距離的測量識別技術。經過不斷地科學探究以及實驗操作,人們終于發現電磁波的存在。任何物體都在不斷地吸取、發射信息和能量,電磁波是其中的形式之一。研究發現每一種物體的電磁波具有獨特的特點。因此,根據物體反射以及發射的電磁波得到物體的信息,就可以實現非接觸、遠距離探測識別物體,這就是遙感技術的工作原理。遙感技術的使用離不開遙感平臺。遙感平臺,如飛機、氣球、人造地球衛星、載人航天器等,用來安全平穩地裝載傳感器。地面實驗中,一些簡單的遙感平臺,如三腳架等也會被用到。根據用途的差異以及波段范圍的差異,不同種類的傳感器紛紛出現,用來探測收取在可見光、紅外線以及微波范圍內的電磁輻射。傳感器在接收這些電磁輻射后將其進行有規律地更換,還原原始樣貌。地面站成功收到原始圖像后,還需對其進行一連串的繁瑣處理之后才能被用戶應用。
二、繪測工作中遙感技術的應用
(一)GPS定位技術
伴隨科技的快速發展,遙感技術不斷進步,逐漸成熟。遙感技術在地籍測繪中的應用,如遙感技術與地理信息系統結合、GPS定位技術等,為地籍測繪工作做出了卓越的貢獻。目前最常用且具有一定名氣的GPS定位導航系統,在地籍測繪中也占據重要的位置,它可以遙感測繪地質情況同時還可以用來進行不同項目的攝影測量。測繪工作中,首先設置大地參考點,然后使用裝載在無人機上的GPS 設備測量波相位差分。使用這種方式得出的測量結果十分具有精確性,在一定測量工作范圍內可以將精度控制在±3~5cm之內,足以應對當前的空中三角測量。裝載在衛星上的GPS設備精確度也十分可觀,例如美國的Landsat一5,精度可以達9~~lOm(垂直方向定位精度)。目前,GPS定位技術在建筑測繪以及航空遙感測量中都有應用,未來GPS定為技術的應用會更加廣泛,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GPS技術也會更加成熟,呈現更加開闊的前景。
(二)雙頻GPS技術
當前,GPS測量技術已逐漸深入到各種時變系統的遙控測繪中。依據不同監測對象的不同特性,有周期性重復測量、固定連續GPS測站陣列和實施動態監測等三種不同的操作和監測模式。實時動態監測是橋梁變形監測中重點使用模式。實時動態監測模式采樣十分密集頻繁,比如1秒鐘乃至更短時間內就要進行一次采樣,同時還需計算出每個歷元的位置。在此主要闡述一種計算GPS單歷元的方法,也就是雙頻P碼偽距法,或高密度C/A碼法。這種算法是根據雙頻P碼偽距或者單歷元數目,首先明確寬波的模糊度,然后再明確L1,L2模糊度的動態定位。由于這種方法并沒有特別設定初始坐標的精度,只需要單點定位的數據即可,它能夠適用于高動態的狀況。
站星雙差寬波整周模糊度初值可以根據以下公式導出:
這個公式中雙差用符號表示,NW 代表寬波LW的模糊度,f1,f2分別代表L1,L2的頻率。辦代表寬波LW的相位觀測值,p1、p2則代表L1、L2的偽距 ,丑、五表示L1、L2的波長一寬波模糊度與電離層無關。公式里的系數項接近0.124,這個值比較小,對于縮小碼觀測誤差十分有效,從而有較高的精確性。這樣得出的寬波模糊度也不受基線長度的影響。短基線定位和長基線定位中可以廣泛使用這種方法,在明確L1和L2模糊度中也有極大的應用。最小二乘是搜索計算的原則,根據上述的模糊度空間,固定解平差所有模糊度聚合的向量,得出與每個模糊度向量相對的殘差平方和PV與坐標,其中殘差平方和最小的坐標就是最優坐標。之后還需要檢驗Ratio值。Ratio值超過某一閾值時,即已實現成功解算。接下來根據解算的結果算出L1和L2頻率的整周模糊度。還要最小二乘解算L1和L2 頻率的觀測值才能得出最終坐標。
三、遙感技術反應的新信息
地質災害是一種特別的惡性地質情況,它對人類生命健康有極大威脅,是地質測繪中極其重要的組成部分。由于這些地質災害,如滑坡、泥石流、崩塌等,在狀態、顏色、影紋構造方面都與附近背景在遙感圖像上的呈現有一些差異,所以可以從遙感圖像上判斷定位這些地質災害的范圍、形態以及出現的特點。故此,只要對這些遙感圖像研究解析,才可以對圖像所對應的地表范圍已發生地質災害的具置和潛在地質災害位置綜合審查,了解地質災害的大小、成因、孕育特征、發展走向等方面。然后根據這些研究成果,劃分地質災害區域,評估其災害潛在指數,從而減少甚至杜絕地質災害隱患。
結束語
隨著不同專業科目的聯系日益緊密,相互滲透,相互跨越,測繪科學不斷吸取其他學科成果,各個學科間的整合發展為測繪科學開創了新的格局。雖然遙感技術在地質測繪工作中應用廣泛且反響甚好,但遙感技術仍然沒有為人們所熟知,導致遙感技術沒有得到充分的發揮。遙感信息源信息源耗費較高,導致遙感技術在宏觀調查中有較好的發揮,在微觀方面卻受到一定限制。這些迫待解決的問題對于遙感技術的發展和進步十分重要,值得進一步探究,從而增加遙感技術的普及程度。
參考文獻:
[1]張紅梅.淺論測繪工作中遙感技術的應用[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電子版) ,2013,(22)
[2]錢峰.試論測繪工作中測繪遙感的應用[J].科技風,2013,(12)
[3]張志偉,鄭小楠,孟祥勉.遙感測繪技術在測繪工作中的應用研究[J].大科技,2014,(13)
關鍵詞:遙感技術;水文水資源;勘測;應用
1 技術概述
遙感技術的發展始于上世紀六十年代,作為一種探測技術,以電磁波理論為理論基礎,其主要利用傳感器收集處理各類遠距離目標反射、輻射的電磁波,以其作為信息綜合成像,最終完成對地面景物的探測識別。由于遙感技術在探測上綜合性較強,因而可以應用于各種領域,滿足不同領域的探測需求,例如在考察資源、測繪地圖以及觀測氣象中,遙感技術都能夠發揮巨大的作用,不但簡化了工作環節,減輕了勞動量,提高了勞動效率,以更低的工作成本完成高精度數據探測,從而為研究人員提供可靠的探測數據。例如在洪澇災害中,可以利用遙感技術對水情進行探測,從而形成直觀的水情分析圖形,以此為抗洪搶險提供有力參考。具體分析,水文水資源探測中遙感技術的應用優勢可以從以下四方面進行總結。
1.1 全天候監測
遙感信息除了可見光波信息外還能夠獲取紅外線、紫外線以及微波等可見光波以外的信息,顯現出肉眼不能看見的物體特征,這種特性應用在水位觀測中,使得水位監測數據得以擴展,便于提高水位觀測結果的準確性。除此之外,在應用中,遙感技術不會受到氣候、天氣以及地面植被的影響,因此可以全天候進行水文監測,從而令水文水資源勘測量得以擴展,便于研究人員對水文變化規律的總結認識。
1.2 空間限制小
傳統的水文勘測工作中大多使用人工作用的方式,通過人進行水文水資源信息的勘測、收集,因而很容易受到天氣、地形的影響,例如在人煙稀少以及環境惡劣的地區,由于存在危險性,因而人工作業往往會受到限制,或者遇到惡劣的天氣狀況,都會對人工作業造成影響,從而使得數據的收集狀況受到影響。而遙感技術則不會出現這樣的狀況,地域以及空間對于遙感技術的限制微乎其微,因而在水文水資源勘測中利用遙感技術可以全方位對數據資料進行收集,從而獲取更加完善的數據資料,為高精度水文研究提供數據基礎。
1.3 探測效率高
傳統的水文勘測中,使用人工勘測的方式不但周期長,并且易受到外界環境因素的干擾。而遙感技術則不同,由于遙感技術利用了陸地衛星,一顆衛星完成全球覆蓋成像的周期約16d,但若采用多衛星作業的方式,可以將探測周期進一步縮小,提高了探測精度的同時,縮短了探測周期,提高了工作效率。
1.4 獲取數據范圍大
相比較人工探測,遙感技術在水文水資源勘測中的勘測范圍更大,若衛星軌道高度在910公里時其以此探測面積可以達到34000平方公里。
2 技術應用
2.1 監測蒸發量
蒸發量監測是一種通過物理方法來對地表能量與質量轉化的勘測手段。隨著近年來遙感技術不斷應用,對于蒸發量的估算也趨于成熟。蒸發量的計算主要通過衛星數據來實現,如統計經驗法、能量余項法等,也可以用全遙感信息模型進行計算。根據這些模型各自的特點,還可以將這些模型分為多層模型,使其發揮各自優勢。一層模型主要可以用在區別地表上土壤和植被方面,二層模型則主要用來計算地表植被或是地下土壤和地上熱量之間的余熱上。目前,也有使用多層模型將土壤分成很多層。近幾年,我國利用遙感數據在地表特征參數的基礎上,建立起了政務蒸騰計算模型,從而實現了對非均勻地面條件下的蒸散計算,給蒸發量的監測和計算帶來了便捷的條件。
2.2 監測降水量
降水量的監測是指通過在云頂溫度和降水點之間建立關系,并且利用衛星信息和地面雨量站之間的差值進行監測。而對于一些雨量站比較稀疏的地方,除了常規的雨量站監測之外,還可以利用雷達進行監測,從而獲得相關降雨量的數據。雷達在降雨量估算處理中主要用于局部或者短缺的降雨量預報,它可以利用空間信號來處理相關的數據,并能采集相應的降水粒子,通過計算機對降水量進行計算。除雷達之外,還有氣象衛星和航空飛機等都可以應用在降水量估算中。目前經常利用航空飛機深入到云層中,對云層以及周圍進行監測,這樣可以從不同角度監測出云層和余地的分布狀況,然后利用計算機技術對相關的監測數據進行分析和處理,從而為水文研究部門提供可靠的依據。
2.3 預測徑流量
在水文水資源勘測中徑流量的預測預報是主要內容之一,其預測主要為水文氣象站監測數據、遙感監測數據,通過建立水文模型,從而計算出相關信息。徑流量的預測無法通過遙感監測得到結果,但是遙感技術可以對徑流水系予以研究,例如植被、地貌以及土壤等元素,結合土壤含水量、蒸發量以及降水量完成對徑流的估算。通過水文氣象數據以及遙感監測數據可以建立相應水文模型,并得到徑流預報結果。最早的預算方式除了使用水文模型、遙感技術、衛星云圖等,還輔助使用了雷達。但是隨著技術的發展,遙感技術也在不斷的應用中得以更新發展,在水資源勘測中,技術人員研究出了一種新型的蒸發計算方法,覆蓋類型更加多,從而為預測預報徑流量提供了更為科學、精確的依據。
2.4 地下水的遙感
地下水位勘測一直以來都是水文水資源勘測工作的重點和難點,傳統的勘測工作中,地下水位勘測環節復雜,并且容易受到各類因素的阻礙,致使勘測數據受限,影響了地下水勘測精度。但是隨著遙感技術在水文水資源勘測中的應用,通過遙感技術可以間接勘測到地下水相關數據。雖然地下水無法通過遙感技術直接觀測出來,但是通過地表植被信息以及地下水地表反映信息,可以進行破譯,間接的獲得相關信息。
3 注意事項
3.1 有選擇性的采用數據
水文水資源勘測中,遙感技術的優勢值得肯定,但是其仍舊存在一些不足。由于其信息獲取全面,因而信息量巨大,在水文水資源勘測工作中需要從龐大的數據中予以選擇。由于遙感資料中數據來源不同,則覆蓋區域以及地面分辨率上也不同,但是不同的數據優勢不同,因此需要依照水文研究項目的實際需要,選取適合的遙感數據資料。
3.2 遙感、人工互為補充
相對比傳統的人工勘測,遙感技術的優勢巨大,但是在實際的勘測工作中人工作業也不可獲取,因此需要將二者有機結合起來。由于遙感技術所獲取的數據資料不能直接應用于水文研究,需要通過人工勘測的補充才能得以利用。并且遙感數據資料還需要通過人工審核驗證后才能應用于水文研究,以此確保數據資料的準確性、可用性。
4 結束語
遙感技術的巨大優勢在水文水資源勘測領域得到了充分的認可,并且隨著技術的應用,遙感技術也在不斷的完善,通過遙感技術研究人員獲取了很多傳統人工勘測無法獲取的數據,不但有效縮短了勘測周期,提高了勘測效率,并且在水文建模以及徑流預算中的精度也更高。雖然遙感技術的優勢值得肯定,但是在實際的應用中,其技術仍舊存在諸多需要完善的地方,需要專業的技術人員予以改善,從而令遙感技術能夠在水文水資源勘測中更好的發揮其技術優勢。
參考文獻
[1]卞英春,周俊,朱文杰.淺談遙感技術在水文水資源領域中的應用[J].河南水利與南水北調,2014(1):51-52.
關鍵詞:遙感;土地管理;3S
Abstract: As a new science and technology, remote sensing is playing a decisive role in land management. This pape analyses several aspects of remote sensing dynamic monitoring in land management, urban cadastral management, application of land detailed investigation, and discusses the importance of remote sensing technology in land management, and then looks ahead of development trend of remote sensing in land management application based on the current technology situation.
Key words: RS, land management, 3S
1 前言
土地資源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物質基礎,及時準確地掌握土地資源的數量、質量分布及其變化趨勢,直接關系到國民經濟的可持續發展與和諧社會的構建,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土地的供需矛盾日益凸顯,土地的管理工作顯得更為重要。然而傳統的土地資源管理模式已經制約著土地資源管理事業的發展。土地管理工作需要不斷深化,其工作需要逐步從常規管理向科學化管理邁進,在各項基礎業務的拓展上,積極穩妥的開展新技術的應用研究顯得尤為重要。
遙感技術作為一門迅速倔起的新興科學技術,已在土地管理中得到較為廣泛的應用,從土地詳查到城鎮地籍調查及耕地動態監測,幾乎所有土地管理基礎業務的完成都離不開遙感技術的支持,遙感技術為土地管理工作的發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
2 遙感技術在土地管理中的應用分析
2.1 遙感地管理動態監測中的應用
土地資源動態監測主要是對土地類型、土地利用現狀、土地質量等土地資源的基本狀況進行監測,是土地管理工作中一個極為重要的環節,是各級土地管理職能部門為了掌握土地資源的分布、質量、利用現狀,合理土地利用結構,嚴格土地執法的重要手段。為實現這一目標,必須建立一套完整的技術系統,即土地資源遙感動態監測技術系統,它是一個多技術、多信息源、多方法、高精度的監測技術系統。
土地資源遙感動態監測技術系統由三方面的技術學科組成:(1)土地科學(土地資源和土地管理);(2)空間信息技術(包括全球定位系統和遙感),(3)計算機應用技術(圖像技術、圖形技術、數據管理技術和人工智能技術)。多種學科和技術的交叉和應用,完善和豐富著土地資源遙感動態監測技術系統。
目前衛星遙感技術于土地管理動態監測中的應用主要有三個方面:
(1)土地退化的衛星遙感監測
主要指對土壤的侵蝕、土地的沙摸化、土壤的鹽漬化的監測。對土壤侵蝕的監測主要從侵蝕因子的識別(包括地貌因子地表組成物質,植被覆蓋度和類型因子等)、侵蝕地貌發育的分析、侵蝕強度的分析等方面來把握土壤侵蝕的發展趨勢。對沙漠化的監測主要是利用遙感資料對自然指標(土壤、水分和地表)、生物學及農業結構(植物,動物和土地利用等) 進行分析,并建立起植被的干早化與土地沙漠化過程和危害程度之間的關系,從而從數量上和程度上實現對沙漠化的監測。通過對土壤表層色調和濕度的監測同時結合對地形地貌的疊加分析又形成了對鹽漬化土壤的有效監測。
(2)土地利用現狀的衛星遙感動態監測
這是土地資源遙感動態監測技術系統中的核心內容,是土地管理工作中極為重要的技術手段。主要根據獲取的同一地區不同時相的遙感影像的差異來識別土地利用變化;進而監測各地區的土地利用結構,各利用類型在數量上、空間上的分布。
(3)土地質量的衛星遙感監測與評價
土地質量的監測較多集中在土地自然特性的監測方面,如:土地的地學特性,土地的土壤學特性和土地的生物學特性等(有條件的地區還可增加土地社會經濟特性的監測)。在土地生產潛力評價理論和適宜性評價理論的指導下對所監測的區域進行農林牧用地的綜合評價(經濟基礎較好的地區可開展土地的經濟性評價),以人工智能為支撐形成“土地監測評價專家系統”。
在土地管理的各個環節,無論是土地規劃編制、土地資源調查、耕地保護,還是土地征用和土地執法監察,遙感技術都在不同程度地發揮作用。它已經成為土地資源管理的重要技術支撐,大大提高了土地管理工作的科學化和現代化水平。
2.2 遙感在城鎮地籍管理中的應用
城鎮地籍調查是土地管理工作的重點和難點。該項工作動用人力、物力、財力很大,既涉及相關政策、法律,又有較強的業務性。需要法律、測繪、計算機等相關專業知識的有機結合,而且全國各城市經濟發展水平,可利用資料,技術水平差異較大。從長遠的觀點來考慮,城市土地情況是動態變化的,隨時隨地都在發生權屬的轉移、用地類型和面積的變遷,而且經濟發展越迅猛,用地情況變化越頻繁。為從根本上解決土地變化與地籍管理落后的矛盾,部分地方在采集地籍調查數據方式上應用遙感圖像為信息源,內業處理依據計算機技術建立圖形與數據庫,變更調查管理依據計算機來完成,有效提高了工作的效率和管理水平。此外,遙感技術在農村產權調查、城市集約利用潛力評價等工作中得到充分應用。在農村產權調查中利用航空和航天數據,節省了大量的時間和人力,提高了成果精度,在大多數省份的農村產權調查中得到廣泛應用;在城市集約利用潛力評價和耕地后備資源調查評價中采用遙感數據輔助調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可以應用遙感技術,通過航空攝影測量,可以獲取城鎮地籍圖和地籍影像圖,并以此為依據建立相應的城鎮地籍數據庫及管理系統,逐步形成全市范圍內的城鎮地籍信息系統網絡,這不僅有利于更有效的利用土地資源,還有利于土地權屬管理落實各項土地管理措施。
2.3 遙感在國土資源詳查中的應用
土地詳查是對類四十六個二級土地分類的調查, 需要查清各類土地的數量、質量和分布狀況。由于我國地域遼闊,地形、地貌復雜, 很多地方采用常規測量方式,人員、設備無法涉足, 成為常規測量的盲區。而通過采用遙感技術則很容易能夠獲得常規測量盲區的高分辨率影像,通過對這些影像進行解譯,并結合人工實地調查可以高質量高速度完成土地詳查工作任務。
3 遙感技術在土地管理中的應用展望
當前的遙感技術正向三高方向發展,三高即高空間分辨率,高時間分辨率和高光譜分辨率。其中高光譜遙感圖像的光譜信息層次很豐富,可以探測出更多的地物,更方便地管理土地資源,而高空間分辨率及高時間分辨率可以更加提高遙感監測的準確性。另外,隨著遙感分類技術和對地物的自動識別能力的提高,將促進分類的自動化智能化,大大提高作業效率。
隨著GIS和GPS的發展,現在趨向于RS、GIS及GPS三者的綜合應用,即“3S”技術。“3S”技術是地理信息系統(GIS)、遙感(RS)及全球定位系統(GPS)的總稱,即利用GIS的空間查詢、分析和綜合處理能力,RS的大面積獲取地物信息特征,GPS快速定位和獲取數據準確的能力,三者有機結合形成一個系統,實現各種技術的綜合,從而更好的服務于土地管理工作。目前隨著3S技術的日益成熟,3S集成技術在土地調查監測數據采集、處理和數據產品生成中,呈現著強大的生命力,在土地利用更新調查、土地利用動態監測中表現出良好的應用前景。因此,在現代計算機技術和通訊技術的支持下,大力發展“3S”集成系統,以RS為信息源、以GPS為空間坐標、以GIS為工作平臺,形成一種有機的結合、在線的連接、實時的處理和系統的整體性是今后的發展方向和必然趨勢。
4 結語
迅速發展的數字遙感技術和計算機技術,為土地利用現狀及變化信息的獲取提供了及時有效的技術手段。遙感技術應用的第二階段必然是動態監測。遙感由靜態到動態,由定性解釋到定量調查,這是它的必然過程。遙感技術在土地資源管理中應用的深度和廣度必然會日新月異,多時相、高分辨率的遙感數據會進一步加強高精度、大比例尺土地利用動態監測。在時空一體化的基礎上,“3S ”一體化技術的研究成為必然趨勢,其應用成果將更好地把握土地利用變化趨勢,為經濟社會資源的和諧發展提供科學依據。
參考文獻:
[1] 張恩.衛星遙感技術在土地管理動態監測中的應用[J].東科技大學學報,2007(26):105-108.
[2] 閻雨,陳圣波,田靜等.衛星遙感佑產技術的發展與展望[J].吉林農業大學學報,20 04(2):187-191.
[3] 張渝慶,范晶,高秋華.遙感技術在土地管理中的應用[J]. 北京測繪,2002(3):36-37.
[4] 朱有法,謝德體,駱云中.遙感技術在我國土地管理中的應用與進展[J]. 國土資源科技管理,2007(21)1:105-109.
[5] 梁輝池. 現代遙感技術及其在土地管理中的應用[J]. 科技咨詢導報,2007(8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