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10-12 16:09:23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現在孩子的教育方式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幼兒 家長 家庭教育方式
一、當前家庭教育方式中存在的問題及其成因分析
家庭教育方式中存在的問題很多,是由多種因素造成的。家長的不正確的教育觀念是主要的原因,另外家長自身的素質、受教育的程度和整體家庭生活環境都影響著家庭教育方式的采用與實施。尤其是現在獨身子女的家庭,全家就一個孩子,越是重視越是在實際的生活中容易出現問題。如何教育孩子是全家的主要問題,家庭成員的經歷不同、想法不同,在教育的過程中就會有不同的方式。
(一)嬌生慣養,導致孩子任性驕橫。
現在我國獨生子女家庭很多,在這樣的家庭中,父母就只有這一根獨苗,就像老人們經常說的,捧在手里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在家里事事依從,樣樣隨著他,簡直快要給去天上摘星星了,可以說是對孩子有求必應。有的家長渴望唯一的孩子在感情上更多依賴自己,以保證老年有可靠的慰藉,他們放松了對子女教育的責任,助長了孩子自私任性的性格,在行為上霸道,缺少控制力。這就屬于溺愛型的家長。
孩子在這樣的家庭中成長,極易形成自我為中心的性格,他們在家里充當小皇帝,小公主的角色。上幼兒園挑座位,挑床,渴望得到教師的注意等,在與小朋友玩的時候也是希望大家都讓他,沒有養成幫助別人的習慣,總是不講理。他們在家已經養成這樣的習慣,大家都圍著他轉,到以后離開家去上學或是在社會上生存,別人不可能都像父母一樣對他們,他們就會有失落、無助的感覺,并且他們的性格很容易引起別人的反感,對他們的成長工作都很不利。
(二)過分保護,導致孩子缺乏鍛煉。
一些家長在撫養孩子中,缺乏正確的觀點,采取不恰當的行為,對孩子的一切事情都包辦代替,飯來張口,衣來伸手。別說是幫父母干活,基本屬于生活不能自理,父母根本就不讓孩子做自己能做、該做的事。本來幼兒園的孩子天性就愛玩,喜歡運動,喜歡跑、跳,他們有強烈的好奇心和冒險精神,但是我們的家長,為了孩子的安全,為了怕碰著、磕著,根本就不讓孩子們出去玩,生怕孩子出事,這也不行那也不行,從吃到穿,從里到外,事事替孩子辦好。
這樣教育下的孩子,一般性格都比較軟弱,他們不會做很多同齡人都會做的事,不會玩大家都會玩的游戲,他們在父母的保護下,漸漸地脫離了同年齡的人,在上幼兒園、小學、中學后都有影響,因為你不會玩,因為你不敢玩,大家都排斥你。不和同年齡的人一起成長,不利于孩子社會化發展。上大學不會洗衣服大有人在,許多孩子上學必須有爸媽陪著才能學習。這樣的孩子缺乏鍛煉,不利于培養孩子克服困難的性格和處理實際事務的能力。
(三)期望值太高,教育方法不當。
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樣樣都好,但是對孩子缺少正確的評價,不能科學地為孩子定向。有的家長把自己的愿望強加給子女,把自己沒實現的理想強加給子女,讓孩子替他們實現夢想。有的家長以自己認為有用的、好的為孩子定向,不顧及孩子的愛好與能力。家長對孩子高標準、嚴要求,“望子成龍,望女成鳳”,這本無可厚非,但是目前有許多家長走進了高期望值的誤區:一是不顧孩子的實際,一味過高過嚴地對孩子提出要求,有時根本就違背孩子的生長發育的規律,對孩子的身心發展都不利,比如過早地讓孩子學彈鋼琴,對孩子的手指的肌肉發展就很不利。二是攀比心理嚴重,看到別人家的孩子怎么樣,就一定要求自己家的孩子也要怎么樣。三是重智輕德,重知識學習輕能力培養。一些家長認為只要自己的孩子學習成績好,智力高,將來就一定有出息。孰不知不恰當的期望,會帶來相反的效果。
期望太高,于是家長陪讀、請家教、給孩子報補習班。孩子平時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生活自理能力差,獨立生活能力不強。這樣做的結果,孩子往往成了考取高分數的機器,其意志、品質、情感、人際交往等等維系其生存和生活的基本素質和能力得不到發展和提高,造成高分低能現象。家長對孩子提出過高的要求:不準交往,不準貪玩,把早期教育設置成學計算機,學應用,彈鋼琴,學書法等,使孩子過早脫離童年世界,極大地妨礙他們健康成長。而一旦孩子的成長與他們的期望不一致時,部分家長又會走向另一極端,或遷怒孩子,橫加指責,粗暴打罵;或放棄了正常的必須的家庭教育,放任不管,認為孩子是沒得救了,不給孩子正常的教育。更重要的一點是,孩子在家長長期的高期望值的壓力下,其心理、情緒長期壓抑,得不到舒緩,最終可能導致孩子的心理扭曲,行為失常,甚至更嚴重的后果。
(四)家長教育的不一致。
在獨生子女的家庭中,由于孩子的特殊身份,家庭教育不一致的現象更多,一般最常見的是“爸爸打,媽媽護,爺爺奶奶打圓場”的現象。在大家庭里大家都愛孩子但方法不一樣,打也為孩子,護也為孩子,老人是徹底的慣孩子。一般孩子受老人的放縱嬌慣比父母更厲害,祖輩和父輩之間,常常因教育觀念、教育態度、管教孩子的方式方法上存在差別,形成不一致,而父母對子女要求不一致,也會造成矛盾而削弱教育效果,因為祖輩總是認為兒子應該聽他的,甚至因為孩子的教育導致家庭糾紛。
多數獨生子女的家庭屬于核心家庭,即:家庭里只有父母、子女兩代。家長教育要求不一致,主要表現為一個要管,一個要放;一個要嚴,一個要寬。有時夫妻二人還故意在孩子面前扮演黑白臉。以為一個打,一個拉,有哄他的,有嚇唬他的,是教育的最有效的方法,那就大錯特錯了。在這種氣氛中成長的孩子很容易形成兩面性。家長的要求不一致,常常會伴隨著家長之間的分歧和爭吵。爭吵盡管可以設法避開孩子,但分歧是無法避開孩子的眼光的。這種分歧會給孩子造成教育的真空,而孩子也往往很善于鉆這樣的空子,在一面受了管教,就跑到另一面去訴苦;在一面受了罰,就跑到另―面去討愛。另外,孩子還會對家長產生不同的看法與態度。由于家長的教育要求不一致,孩子就會誤以為家長中有的愛他,有的不愛他;有的專門保護他,有的老是懲罰他。于是孩子對家長就會產生不同的看法,不同的態度。
教育的不一致對孩子性格的影響更是重要,一般在這樣的家庭中長大的孩子,容易養成兩面派性格,他們在爸爸面前一個樣,爺爺面前一個樣,學會了兩面說好話,這樣的孩子容易養成口是心非的性格。在這樣的環境中長大的孩子以后與人交往也會表達出這樣的傾向。
二、良好家庭教育方式的構建
(一)家長樹立正確的教育觀
有什么樣的思想就會有什么樣的行動,教育觀作為一種思想,支配著家長的教育行動。正確的教育觀的樹立對于家長教育孩子是至關重要的。觀念正確了,自然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就會有相應的正確的方式與行動。良好的家庭教育方式的構建,是離不開正確的家庭教育觀的。
對于現在存在的不正確的教育觀,它們直接導致了不正確的教育方式,比如重智育輕德育,這樣家長就只關心孩子的學習,對于別的方面就太放縱孩子,在學習上又對孩子太嚴格。還有的是對孩子期望太高,忽略了孩子的身心發展規律,給孩子過早地背上沉重的負擔。
總之,不正確的教育觀念是導致不正確教育方式的主要原因,要想構建良好的家庭教育方式,必須樹立正確的教育觀。
(二)愛孩子應該愛得適度
愛孩子本是父母的天性,但是家長在愛孩子的同時,應該向孩子提出適當的要求。在日常生活中,幼兒往往會提出許多無理的要求,假若我們做父母的對幼兒過分溺愛和遷就,要什么給什么,久而久之,孩子長大后一旦對越來越高的物質享受得不到滿足又缺乏用道德標準約束自己的能力,就很容易走上犯罪的道路。因此我們家長對幼兒正確的言行和合理的要求應該給予支持和鼓勵,對不正確的言行要求不但不能滿足其要求,而且應耐心進行說服教育,使孩子懂得做人的道理,這才是真正的愛孩子。
(三)家長要保持對幼兒教育要求的一致性
現代家庭中的孩子都是獨生子女,他們的長輩有父母、爺爺、奶奶、外婆、外公等。首先我們的長輩在對孩子進行教育時必須有統一認識,克服樹大自然直,孩子大了自然會懂事等錯誤的觀點。如今特別是祖輩們對孫子孫女特別的溺愛和順從,經常為一些小事情,父母說應該這樣做,而祖輩卻說這樣做不行,那樣做不行。長輩之間的矛盾造成了孩子無所適從,使之缺乏正確的是非觀念,因此我們做家長的一定要保持教育的一致性。這樣教育才能形成幼兒良好的性格品行。如當孩子犯了錯誤后,我們家長應該一致的批評、說理,千萬不能出現父母批評他,而長輩卻站出來幫孩子的情況。
在核心家庭中,父母也要保持教育的一致性,樹立家長的威信。同時家長教育要求的一致性,有利于孩子分清是非,知道善惡,對幼兒良好個性的形成起著重要的作用。
(四)切實實施民主型家庭教育方式
民主是我們要提倡的,但是我們必須注意現在的一些家庭中所實施的民主卻是一種變相的溺愛。家長們認為讓孩子參與就是民主,但對孩子的要求過分地尊重,就又回到了有求必應了。
著名青少年問題專家孫云曉說:通過多項全國性少年兒童調查發現,當代城市獨生子女家庭分為六種類型:溺愛型、否定型、民主型、過分保護型、放任型和干涉型,最利于孩子成長的是民主型的教育方式。在這樣的家庭中長大的孩子,自我接納程度高,相應的自信心、自尊感和成就欲望都比較強,容易形成敢說敢干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采用否定型教養方式則相反,父母經常責備打罵孩子,對孩子的訓斥多于鼓勵。在這樣的家庭中長大的孩子,自我接納程度低,總是甘居下游,對自己的前途常懷恐懼無望之心,這樣自卑的心態往往會對他們未來參與社會競爭產生不利的影響。
民主型的家長以合理、溫和的態度對待孩子,他們站在引導和幫助的立場,設下合理的標準,并解釋道理。既尊重孩子的自主和愛好,又堅持自己合理要求;既高度控制孩子,又積極鼓勵孩子熱愛生活和自主發展。
這種教養方式國外的父母比中國的父母用得多,我們要多借鑒,多參考。研究表明:持這種教養方式的家庭首先能給孩子以安全感,孩子置身其中感到可靠。其次,是滿足了孩子的歸屬感,在家庭中孩子能感受到被愛和被尊重,也學習到怎樣愛他人,從而增強了自尊和自信。另外,溫馨的家庭能使孩子獲得支持感,當孩子猶豫、彷徨或遇到困難和挫折時,可以從家庭的關懷中吸取力量,得到指引。
我們現在應該教育我們的許多家長多應用民主的教育方式來教育我們的孩子,我們的父母都是愛孩子的,都是為了他們好,只有他們在觀念中認識到孩子教育的重要性,并運用好的教育方式,才有利于孩子的成長。這樣才能既不辜負父母一片為孩子的心,又對孩子的成長好。
參考文獻:
[1]劉春梅.試論獨生子女社會化的發展.濮陽教育學報,2002年4月.
關鍵詞:幼兒園;語言教學;語言能力
孩子在幼兒時期的學習速度和學習能力是最強的,若能利用好這段時期,對幼兒進行有效教育,將幫助孩子在智力、思維和語言方面打下堅實的基礎,而語言教育是其中最關鍵、最基礎的。但是現在的許多幼兒園在語言教學中卻存在著諸多問題。
一、幼兒園語言教學的問題
1.對幼兒園語言教學的認識不足
大多數家長和老師雖然對幼兒園的語言教育十分重視,但對教學的真正含義認識卻不足。幼兒園對孩子語言能力的培養不單單是培養他們會說話的能力,還要培養他們在理解和邏輯思維方面的能力。若是僅把培養孩子的說話能力當做教育的目標,那么幼兒園教育就會顯得微不足道,甚至沒有必要了。
2.語言教學教材不適用
雖然現在有些幼兒園對孩子語言教育的認識加強了,但教學內容卻始終沒變,許多幼兒園的教材都是從教師如何教的層面上入手編排的,根本沒有考慮到孩子的真正需要,部分教材空有華麗的封面和插圖,卻沒有多少實質性的內容。而那些供學生學習的內容雖然押韻好記,卻不好理解,很多孩子雖然記得住教材的內容,可以應付老師的檢查,但對內容的真正內涵卻不甚了解,不利于孩子理解力的培養。
3.幼兒園教師能力不足,教學方式單一
許多幼兒園在師資力量的配備上有所欠缺,許多老師沒有足夠的教學能力和教育經驗,在幼兒園語言教學上的素質不高,甚至將幼兒園教育單純地理解為陪著孩子玩,教育方式也只是游
戲,利用游戲引起孩子的注意,但游戲后孩子對教學內容的掌握和理解遠遠達不到需要。此外,許多老師對孩子語言掌握能力的檢測方式單一,通常是通過一次考試進行衡量,所得到的也只是表面的成績,而看不到孩子實際的學習能力和掌握情況。
二、尋找更佳方法,提高幼兒園語言教學質量
幼兒園肩負著開發孩子智力,培養邏輯思維和語言能力的重擔,肩負著家長的重托,責任重大,幼兒園及其老師應該正確對待,認真調整教學方式,使幼兒園語言教學更能適應孩子的實際情況。
1.提高教師對幼兒園語言教育的認識,增強自己的教學水平
教師是幼兒園語言教育的掌舵者,是孩子學習語言的模仿者,
對孩子影響重大。對于幼兒園內來說,要聘請合格的、有相應資格證書的專業人員,同時加強在職教員的繼續培訓,不斷適應不同階段孩子的教學要求。對于教師自身來說,要有意識地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豐富自己的教學經驗,創新教學形式。對于幼兒的教學,不能僅靠游戲形式吸引孩子,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也不能僅靠書本上那些孩子難以理解的兒歌,培養孩子的閱讀能力;對于孩子掌握能力的監測,要通過日常的觀察,在學習中真正了解他們的掌握水平和學習能力,以便對孩子有針對性的培養。
2.改變幼兒園語言教學的方式
這需要教師認真分析、認識幼兒園語言教學的目的,不要專注于讓孩子背誦兒歌、詩詞,記住詞語的解釋,而是要注意讓孩子掌握日常交流的能力。教師可以試著解放孩子的教學環境,不要將孩子禁錮在狹小的教室空間里,可以帶他們走出去,在廣闊的操場或游戲場所讓孩子放下包袱,自由玩耍,在玩的過程中,產生交流。如此方式下養成的說話習慣比在教室里老師強制學生進行交流會更讓孩子接受,孩子會將交流看作是一件順其自然的事,而不會將其當作任務,產生心理陰影。同時,在孩子進行自主交流或回答問題時,教師要善于傾聽,并教育孩子學會傾聽,對于出錯的地方,教師不要急于打斷、改正,要等孩子慢慢說完,循序漸進地引導,使孩子自己或相互發現錯誤,加深對錯誤的理解,避免
再犯。
3.要注意對孩子讀寫能力的訓練
對孩子讀寫興趣的培養,可以通過繪畫、音樂等形式,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并將他們逐漸向書籍上引導,進而對書籍產生興趣,對于他們培養說話能力、理解能力、思考能力以及眼界的開闊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孩子是祖國的未來,孩子的教育關系重大。現代社會對人的語言能力要求嚴格,這是一個人在社會上立足的基礎。而語言能力,包括說話、交流、閱讀及寫作等,都是在幼兒園時期打下的基礎。因此,良好的幼兒園語言教育對一個人的成長和未來影響重大,幼兒園老師肩負如此重擔,需要自覺加強自己的教學能力和水平,對孩子和家長,乃至祖國的未來做好交代。
參考文獻:
[1]趙雅蘭.淺談幼兒園語言教學的新思路[J].教學研究,2009-03.
關鍵詞:家庭教育 幼兒 個性發展
影響幼兒個性發展的因素有很多,而家庭的教育觀念和教育方式是非常重要的一個方面。正確認識家庭教育觀念和方式對于幼兒的影響,端正家庭教育觀念和采取有效的教育方式,能夠有效促進幼兒的個性全面發展。那么,家庭教育觀念和方式究竟對幼兒個性發展有哪些影響,又該如何促進其發揮有利影響呢?
一、家庭教育觀念對孩子的影響
幼兒的個性發展離不開家庭教育,而家庭教育的觀念對于幼兒的個性發展起到的影響更是舉足輕重的。具體說來,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生理安全與心理安全。有些父母總是認為身邊有人照看孩子,孩子沒有生理危險就可以了,這是一種錯誤的觀念。其實,孩子作為一個生命的個體,同樣也需要與他人進行交流,如眼神的交流、肌膚的交流、肢體的交流等,如果在沒有關注的環境中成長,久而久之孩子的思維會變得遲緩,心理安全感也會大大降低。
第二,將孩子與他人孩子作比較。在成績上,愛好特長上,性格特征上,很多父母均喜歡與他人孩子作比較,并在孩子的面前直接夸獎他人的孩子比自己的孩子好,久而久之,孩子的自尊心受挫,自信心不足,影響了孩子的健康成長。而有一些父母則會在孩子面前鼓勵孩子和表揚孩子,孩子的自信心就得到了增強,對于學習等也就更加熱愛了。
第三,尊重孩子的隱私。一些父母認為孩子的所有都是父母的,當然也包括孩子的隱私,然而,不被尊重隱私的孩子在長大之后同樣也不會不尊重他人。相反,有一些父母在進孩子房間的時候會先敲門,也不會隨意移動和翻看孩子的東西,涉及到孩子的決定都會與孩子商量,這樣的孩子則會在長大之后記得尊重別人。
第四,學習成績與發展方向。一些父母往往將自己沒有實現的愿望寄托在孩子身上,逼著孩子好好學習和朝著指定的發展方向上前進,然而孩子并不快樂,孩子的個性發展也被遏制了。而一些父母則會尊重孩子的選擇,僅僅是讓孩子知道學習的重要性,學習的時間和程度又孩子自己決定,而興趣愛好也隨著孩子自己選擇,這樣一來,孩子生活得很快樂,個性發展也就比較健全了。
二、家庭教育方式對幼兒的個性發展影響
1、控制孩子與接受孩子的權威型教育
權威型教育的父母不會任意干涉孩子的各種活動,但也不會將孩子放任自流,體現的是對孩子的愛和控制。父母一方面嚴格要求孩子,希望孩子在某些方面做到最好,另一方面也不會苛求孩子,遇到問題會與孩子商量。這樣的家庭教育下的孩子個性表現為溫和、情緒穩定、深思熟慮、獨立、直爽、積極、合作能力強。
2、控制孩子和不接受孩子的專制型教育
專制型教育表現的是控制欲較強,但對孩子的關心和理解卻不夠,這種控制教育方式,要求孩子無條件地聽從父母的要求,給孩子帶來冷漠和不理解的感受。在這種教育方式下,孩子的自尊、自信、自愛和創新精神都很可能被磨滅,形成的是粗暴、冷漠、孤僻、固執的個性。
3、不控制孩子和不完全接受孩子的嬌寵型教育
嬌寵型教育表現的是控制力不足,對孩子的愛不太理智和科學。對于孩子的要求,嬌寵型教育的父母會直接答應,滿足孩子的各種要求。這種教育方式導致了孩子的個性出現了較強的沖動性和攻擊性傾向,從而形成了不負責任、自私、懶惰、任性、撒嬌、為所欲為等不良個性。
4、不控制孩子和不接受孩子的冷漠型教育
冷漠型教育表現的是對孩子沒有投入一定的愛心和耐心,也沒有對孩子進行相應的控制,這種教育方式給孩子帶來了一種真正放任自流的感覺。這種教育方式下的孩子很容易養成不順從、自狂、目中無人的個性。
三、如何讓家庭教育促進幼兒的個性健康發展
1、尊重幼兒,培養幼兒的自主性與創造性
作為家庭教育的主體,幼兒的人格尊嚴應該被充分尊重,只有被尊重的幼兒才能形成健康獨立的個性。首先,父母應該先尊重孩子,為孩子提供一定的活動自由空間,培養孩子的獨立自主個性和創造性。最主要的是,父母不應該對孩子的每一項活動和事情進行干涉,避免引發孩子的反感心理。其次,父母要對孩子進行引導,鼓勵孩子在自己的能力范圍內做一些事情,培養孩子的創造性和獨立思考的能力,讓孩子養成獨立思考和敢于創新的良好品質。最主要的是,父母不能事事包辦,要尊重孩子的身心發展規律,留給孩子一些鍛煉的機會,讓孩子在鍛煉中成長。
2、統籌協調,促進幼兒全面發展
每一個幼兒有著屬于自己的個體差異,在智力、情感、意志、性格等方面構成了一個有機的個性整體,而這些組成整體的各個部分都是不能忽視的。如果僅僅注重孩子的能力提高,忽視了孩子的生活狀況、心理狀況和情感意志狀況,這是不利于孩子的個性發展的。例如,針對獨生子女,父母既要關心孩子的營養衛生,還要關心體育鍛煉,既要關心孩子的物質生活,更要關心孩子的精神生活,既要關心孩子的學習成績,更要關系孩子的思想品德、情感態度價值觀等等。因此,父母在進行家庭教育的時候,要注重孩子的多方面能力的培養,不能僅僅注重學習成績或者是某一方面能力的培養,促進孩子的個性全面發展。
3、注重個體,促進幼兒個性發展
每一個幼兒的身心發展條件、狀況不同,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也各有不同,這就需要在家庭教育中充分發揮個性化教育的作用,促進幼兒的個性得到長遠發展。例如,在興趣愛好上,有些孩子喜歡舞蹈、音樂,有些孩子喜歡體育、健身,而有些孩子喜歡文學、小說,如果父母直接用直接指定好的興趣培養方法來訓練孩子,恰恰違背了孩子的心理需求,也失去了培養孩子原有特長的機會,更有可能導致孩子的個性朝著消極的方向發展,因而是得不償失的。總之,在家庭教育的過程中,父母應該尊重孩子的身心發展規律,訓練和培養應該是因人而異的,不能對所有的孩子進行一刀切教育,更不能一味地將孩子進行比較和分析。
參考文獻:
[1]譙景周.家庭教育是育人的基礎[J].四川工程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2008(01).
[2]趙雪,張翼.家庭教育與健全個性的早期培養[J].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 2007(02).
關鍵詞: 家庭教育 現狀 問題 對策
一
莎士比亞曾說:“教育隨生命開始,在我們覺察個性已建立之前,后來的教育已很難將它轉移及改變?!边@句話足以證明家庭教育在整個教育過程中是多么重要。近年來,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突飛猛進的發展,計劃生育國策的順利實施,我國的教育也呈現出欣欣向榮的好兆頭。但是也存在著一些令人憂慮的問題,恰逢時期,他們的文化涵養相對來講都比較低,這就直接影響到教育質量。因此,必須認清家庭教育中存在的一些主要問題。
(一)“填鴨式”教育
現在社會,大多數的孩子都是由父母親自撫養,這些父母在商品經濟的競爭中意識到了生活的沉重壓力,他們認為只有讓自己的孩子學習更多的知識,孩子才能在將來生活得更好。他們慷慨解囊,今天為自己的孩子報了電子琴班,明天報了美術班,后天報了舞蹈班等,從來不考慮孩子幼小的心靈根本就承受不了這么大的壓力。久而久之,孩子對這些東西產生了抵觸情緒,產生了逆反心理,于是家長很難與孩子再有溝通的機會,讓孩子產生厭學情緒。
(二)“溺愛姑息型”教育
隨著計劃生育國策的順利實施,中國的家庭大多數是獨生子女,家長把子女當成了寶貝疙瘩,孩子在家中便是“小皇帝”或“小公主”,是大人們的中心軸。這些孩子長期以來養成的以自我為中心、自私自利等壞習慣很難改變,勢必會妨礙孩子與人交往、解決問題的能力。而這些家長則不注重孩子的自立意識、自理能力、自我判斷能力的培養,父母對孩子是毫無原則的大包大攬。這讓這些孩子自然而然地養成了依賴心理,極易走向極端,對自己的失誤和別人的過失難以寬容,愛鉆牛角尖,面對挫折和困難不知所措,缺乏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行為習慣。
(三)“奉行棍棒式”教育
部分父母對子女的教育方式缺乏合理性,對待自己的子女簡單粗暴,信服“不打不成器”、“棍棒底下出孝子”的說法,孩子的學習成績不理想,就進行責罵、毆打。打罵過后又不知道給孩子進行開導教育。有些孩子甚至和一些社會上坐在一起喝酒、抽煙,最終走上歧途。
(四)“保護型”教育
現在有些家長將對孩子的教育看得十分重要。他們寧可自己吃苦受累,也不讓自己的孩子給自己哪怕一點點的幫助,從來不讓孩子干任何家務,只是一味地讓孩子在家讀書、寫字。即使在假期,這些孩子也只是在家閑得無聊看電視、玩游戲,沒有機會去感受大自然的氣息,這種被保護起來的孩子,就極易形成好吃懶做,害怕吃苦受累的惡習。到頭來,家長后悔莫及。
二
基于以上家庭教育存在的問題,我覺得應該實施以下的家庭教育方法:
(一)尊重孩子的意愿
從教育的方法來講,“填鴨式”的教育、父母的大包大攬,遠不如將智慧科學地轉移到孩子的身上。應該注重孩子的意愿,根據孩子的需要給予不同的滿足。家長過快或過早將壓力施加在孩子身上,往往會適得其反,弄巧成拙。父母的這種做法是欠考慮的,是缺乏科學合理性的。現在的父母都迫切希望孩子表現突出,最好是讓父母感覺自豪,其實父母應當學會耐心地等待孩子開口要求,并允許孩子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
(二)給予孩子自由的空間
每一個孩子都是父母的心肝寶貝。寵子必害子,這話一點都不假,沒有不好的孩子,只有不好的父母。父母不會調教自己的孩子,直接影響孩子以后的人生路。再者處在這個階段的孩子還缺乏是非觀念和人生經驗,必須有親人給與正確的引導,才能夠培養孩子的自信,發揮探索精神和創造精神,讓孩子在取得進步時得到及時的表揚和肯定,改變他們被溺愛姑息留下的壞習慣。使他們樹立自信,消除長期以來造成的孤僻、自卑的陰影,在正確的引導下判斷是非,自己選擇正確的學習生活方式。
(三)轉變錯誤的家庭教育觀念
良好的家庭教育會造就無數個卓越的天才和眾多的偉人。家庭教育的質量,從大的方面來說決定著一個國家的前途和命運;從小的方面來講,則會影響每個人的一生。家庭教育是每個人都必須面對的問題,每個人都會扮演家長的角色,教育自己的孩子是義不容辭的責任。傳統的、守舊的那種教育方式在現在已無用處。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我們反對過分的方法,特別是家長覺得我說的就是正確的,不允許孩子反對。任何事情都不能一概而論。教育孩子是一門科學,教育孩子不能用恐嚇,用恐嚇約束孩子是一種嚴重的錯誤,所以不要對孩子采取高壓政策,實行棍棒教育。當然,在適當的時候對孩子也要有一定的訓斥。但要注意:①痛斥孩子的必須是孩子敬重或愛慕的人,他們才能細細體味訓斥的話,才有可能收到警鐘長鳴的效果;②現在的孩子從小就很有靈氣,都是有血性、有志氣的對于要強的孩子,訓斥有時產生激發上進的作用,但如果孩子不是特別要強的那一類,則不要訓斥,免得再加深他們的孤獨感。所以,父母對孩子的教育方法要合理正確。
(四)將課堂帶進自然
一、畸形的家庭教育觀念會塑造出不良個性的孩子
1.溺愛型家教觀念造成孩子依賴心理
溺愛型家庭教育的特點是:一切以孩子的喜怒哀樂為轉移,以孩子欲望的實現為滿足?,F在大部分學生都是家中的獨子,父母及長輩都把他們視為掌上明珠,殊不知孩子也因此被寵壞了。據了解,現在學生的吃、穿、玩、學習等要求都能獲得最大滿足,對于孩子非常想買的物品,有77.8%的家長都能滿足。不少家長把孩子當作家中的“小皇帝”,一切圍著孩子轉,這樣“疼愛孩子”,使孩子滋生了“一切以我為中心,唯我獨尊”的思想。如做作業要父母督促和陪伴,實踐活動要家長代辦,甚至在學校做值日還要父母代做。久而久之,使這部分學生養成了嬌氣十足、極度依賴父母的不良品性。
2.高期望型家教觀念導致孩子自卑心理
高期望型家庭教育是指父母對孩子的要求和目標超出了孩子的實際可能,致使教育效果常常不盡人意,家長常常失望。每位父母都希望子女有出息、學習成績優秀、將來能進入高等學府,但因客觀差異性的存在,幾次測驗成績上不去,孩子學習成績不理想,在同事、親戚、朋友面前就覺得臉上無光,嚴重的愛面子思想致使家長恨鐵不成鋼,整天在孩子面前嘮叨,而孩子在學校和家庭雙重壓力之下,小小年紀承受的壓力已經達到了極限,在心理上產生了強烈的恐懼和自卑感。父母過多的要求、過多的干涉使孩子無所適從,以分數論英雄,不僅影響著孩子的身心健康,還會事與愿違。“人的成功,智商只占20%,而情商等因素占80%。”孩子良好性格的培養,比成績更重要。
3.放任型家教觀念助長了學生消極心理
放任型的家教表現在父母對孩子不關心也無期望,讓孩子隨心所欲、自由發展,這樣就使孩子不良的思想、行為因不能獲得及時有效的教育而惡性發展。從對后進生的調查發現,家庭教育最明顯的失誤是放任自己的孩子,疏忽管教,自己整天沉迷于“長城”大戰等,對孩子心理與理想教育漠不關心,孩子不良習性很多。孩子厭學、玩游戲、打架斗毆,老師很頭痛,家長只是不痛不癢地說兩句,不看效果。嚴是愛,寬是害,古今與此相關的案例很多。
4.嚴厲型家教觀念引發學生焦慮、叛逆心理
同放任型家教相反,嚴厲型父母常以強制性的方式,較多地限制子女的行為。孩子一旦出現不能符合父母要求的行為就會遭到訓斥和打罵,其結果是摧殘了孩子的身心健康。據調查統計,有33.3%的家長對待孩子犯錯或成績較差的問題,都以粗暴的方式進行解決。
諸如此類的家庭教育,會造成孩子心理障礙,使其產生逆反心理,也許會破罐破摔。家長解決問題的方式,孩子會效仿,會讓孩子學會用簡單粗暴的方式解決問題。
5.消極的家庭教育觀念,造成孩子冷漠任性
孩子有了“錯誤”,家長不能去積極開展正面教育,認為樹大自然直,孩子大了就懂事了,一切都會變好,不用多管;或不能心平氣和地進行教育,而不分青紅皂白子斥責打罵,只會讓孩子口服心不服,對家長產生了怨恨和恐懼感。這樣的教育觀念,會造成孩子冷漠任性的個性。
二、家庭環境影響孩子的健康成長
健康和諧的家庭氛圍是培養孩子良好情感的沃土。孩子的情感、價值觀念、處事態度和家長自身的修養、文化素養、生活習性有著莫大的關系。家長要尊重孩子的獨立性。據研究,孩子從9歲到11歲,就開始認識自我,發現自我的存在,因此,父母要認識這個規律,注意培養孩子良好的個性。家庭環境對孩子成長的影響是不容忽視的,家長對孩子的教育影響更是老師無法替代的。
現今離異、外出務工、沉迷賭博的家長很多,他們的所為都沒考慮孩子的未來。父母離異造成孩子孤僻、任性,父母外出務工造成留守兒童,他們孤獨、彷徨,這兩類學生是后進生的主流,是目前學校教育的難題。
三、家長的不良習性,會導致孩子養成不良習性
家長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有許多不良行為,或是自己根本沒有認識到是不良的行為,都會給孩子帶來負面影響。也就是說,父母認為是“理所當然”的教育方式,表面上好像也沒有什么不妥,實際上卻會對孩子產生不良影響。上行下效,上梁不正下梁歪,孩子是家長的影子,這些都說明家長的不良行為對孩子有潛移默化的影響。
其一,隔代教育型
在僻遠的山村,外出務工現象十分突出,幾乎所有青壯年都出去了,許多家長把教育子女的重任推給了自己的父母,即孩子的爺爺、奶奶、外公、外婆。隔代教育現象在農村十分普遍。教育專家講,家長要走進孩子的心靈,傾聽孩子的傾訴,與孩子溝通,以正確的方法幫助孩子學習、生活、成長。在知識經濟時代,年輕人尚攆不上時代步伐,老年人知識已大多老化,在家庭教育中更顯得無能為力。他們的教育方式大體有四種:⑴過分關注型。孩子本來自己能做的,他們呵護備至,代為其勞。孩子本來在正常環境下鍛煉自己的能力,結果讓祖輩家長的取消了。⑵過分監督型。什么事都要督促孩子,經常檢查孩子的行為。如此,造成了孩子的依賴性和惰性,以及對成人的不信任感。⑶放任自流型,孩子想什么、做什么、他們根本不知道。這讓孩子養成了自由散漫、唯我獨尊的不良習慣。家長長期在外務工,很少回家,有的甚至幾年不回來一回,教育孩子便如空中熱線,偶爾打一次電話問問近況,安撫兩句,便草草掛線了。即使有什么事,也只能隔靴搔癢,解決不了什么實際問題。
其二,單親教育型
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外面的世界很無奈。正因為外出務工,引發了很多家庭夫妻感情的裂變,離婚的越來越多,造成了無數個單親家庭。單親家庭的孩子有的孤僻、不和群,有的早熟,對人戒心太重,有的有逆反心理,不愛說實話,還有的感情淡漠,不容被人溫暖……單親家庭的孩子,缺乏積極向上的思想,缺乏必要的自信,缺乏安全和對他人的信任,缺乏良好的學習條件或能力,缺乏必要的理性。
其三,完全自主型
現在有的家長可真是放心,讓孩子獨自一個人在家,完全自主。這樣的“放羊式”家教,其后果可想而知。由于缺乏必要的家庭教育和約束,孩子身上所具有的愛心在他們身上很難找到。他們常以自我為中心,自由散漫,無拘無束。
其四,家庭教育型
“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可見讀書人在當時社會中的地位之高。讀書之風如此興盛,也促進了家庭教育的發展。在宗法制社會和科舉制的影響下,“學而優則仕”的觀念深入人心,并成為許多人讀書的目的。因為古代根深蒂固的宗法等級觀念認為人的成功就是走“封相拜將”之路,所以古代的很多人才不是文臣就是武將。古人很重視對子女的人格教育(德育),這是毋庸置疑的,如古代許多權貴之家會請家學先生用“四書五經”來教育子女,使男子從小就樹立“仁、義、禮、智、信”的人格觀念。女子也有接受人格教育的機會,在及笄之后能做一位溫婉賢淑,舉止端莊的賢內助??傊?,在古代無論是權貴還是平民,父母對子女的人格教育都是特別看重的。
二、父母的家庭環境與其人格素養
環境對品格的影響是非常重要的。所以一個人的品行、品性如何,那就得看他的家庭環境和生活閱歷,同時需要父母有很強的責任感。所謂人格教育,就是教會孩子如何做人。在今人眼里,我們現在受的都是現代教育,古人的教育觀念是陳腐的,不合時宜的。但是有的教育思想卻是能一直沿用的,諸如“因時制宜,因材施教,因勢利導”等觀念。但是一些所謂的“書香門第”培養出來的高學歷子女有著變態的私欲之心,表面上乖巧無比,事實上心有詭計。這些子女的父母要么沒有意識到自己在孩子人格教育上的失職,要么是為了維持自家“家風”而將之掩飾的極好。我的表叔叔曾是西安某大學的研究生,因過年呆在西安,卻不幸地被自己的研友殘忍殺害后拋尸水庫。后警方介入調查,根因竟是情愛的報復。
看來做個好父母,說容易其實也不易。首先從客觀上講父母要建立一種良好的家庭環境和工作環境,擁有高品質的、正確的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實際上很多的父母并不完全具備這些教育條件。其次在陪伴孩子成長的過程中父母也要不斷地完善自己的人格,這樣才會更好地幫助孩子發展自身的人格。
三、父母在子女人格教育中地位與作用
“養育”二字揭示了為人父母的職責,父母生育了孩子,除了在生活上撫育他們長大成人,還要對他們的人生道路負責,這就需要對孩子進行良好的人格教育?,F代很多的年輕父母認為孩子是他們的負擔,孩子會交給祖父母撫養。這就說到了“隔代教育”的弊端,祖父母大多會寵溺孩子,在人格教育上不會起多大的作用。那么問題又回到了父母身上,就是提醒父母要認識到自己的教育大責,不要等出了問題只會將責任推脫到別人身上,這就說明父母的人格素養必須包含獨立的責任意識。以前央視的一段母親給祖母端洗腳水,孩子給母親端洗腳水的廣告觸碰了父母心中那道弦----這孩子真孝順。這也是因為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也是對子女影響最大的老師。
當然現在的父母也很重視子女的教育問題,只是將關注點過多地放在孩子的“分數”上,忽視了孩子的人格教育,父母努力地希望孩子多接受學校的知識教育而不讓他們做除了學習之外的任何事,學校的老師為了完成學生的“高升學率”會大量占用學生所謂“副科”(政治,美術,體育等)的教育和學習的時間。久而久之,在父母看來,我的孩子多有出息的;在老師看來,我的學生多么優秀。其實則不然,以他們這種培養方式毀的是孩子的終身。我的堂弟是被父母寄予厚望的,父母忙于工作而將他寄宿在學校,但他卻反其道行之,不聽話、打架斗毆。這一系列事件的根源就是父母間歇性的人格教育的失職?!巴映升垺笔撬懈改腹灿械钠谕?,但這種期望可能會變成一種超值期待,或是一種比較變態地施加壓力的方式。美其名曰,我們可以將壓力轉化為學習的動力,可是有的孩子會因此會走上叛逆復仇的道路。這是因為他們認識到父母之所以對他們這么好是把他們當做向社會“獻媚邀寵”的“工具”,而不是出于對自己的“愛”。正因為缺少這種家庭“真正的愛”的關懷與引導,他們才會變得面目全非,父母則會變得麻木不仁,對其采取放任自流的教育方式,其后代的人格發展也只會以此種方式循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