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10-10 15:56:41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醫學檢驗主要課程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作者所在學校從2011年起就開設了醫學檢驗導論課程。經過4年的教學實踐和課程建設,已完成醫學檢驗導論課程標準和教學計劃的制定、醫學檢驗導論校本教材(第二版)以及課件、習題集、病例資料等教輔資料的編寫。在教學同時,積極開展醫學檢驗導論課程開發研究工作,已發表《醫學檢驗導論課程的開發與實踐》一文,對該課程的開發過程及必要性進行了論述。本文主要就該課程作為醫學檢驗技術專業必修課程的必要性進行論述,進一步明確該課程在專業課程體系中的地位和作用,為完善專業課程體系和教材體系建設奠定基礎,也為同類院校醫學檢驗導論課程建設提供經驗。
1.醫學檢驗導論課程作為醫學檢驗技術專業必修課程的必要性
1.1 是改革人才培養模式的必然要求 近年來,隨著各大院校醫學檢驗技術專業招生規模的擴大,傳統的醫院檢驗科、血站和疾控中心等單位人員需求越來越少,人才培養過剩與人才需求變小的矛盾日益尖銳,而由于國內外醫學模式的轉變及醫學檢驗技術專業的飛速發展,醫學獨立實驗室、檢驗試劑及儀器生產營銷企業及生物制品企業等醫學檢驗相關企業得到迅猛發展,以醫學獨立實驗室為主的醫學檢驗企業的發展壯大有力地促進了醫學檢驗行業的發展和人民群眾健康水平的提升,也使醫學檢驗技術專業就業面向發生重大轉變。因企業人員需求量巨大,且發展空間廣闊,成為未來醫學檢驗技術專業學生就業的主要方向。因此,為滿足行業的需求和專業的長遠發展,必須改革傳統的以培養醫院臨床檢驗崗位為主的人才培養模式,建立既適應醫院臨床檢驗崗位需求又適應醫學檢驗相關企業崗位需求的“雙崗位”人才的人才培養模式。
醫學檢驗導論課程的實施是“雙崗位”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重要體現該課程明確指出傳統的以醫院臨床檢驗崗位為主的“單崗位”人才培養模式已不能適應市場需求,要想緊跟行業步伐,必須改革人才培養模式,建立培養醫院臨床檢驗崗位和企業工作崗位的“雙崗位”人才培養模式,這就要求課程設置和課程教學必須圍繞“雙崗位”人才培養而進行。該課程也明確指出要實現“雙崗位”人才培養目標,必須完成相關課程的學習及取得相關資格證書,該課程的學習對于學生規劃自身學習、提髙學習成績具有重要作用。
1.2 是實現“雙崗位”人才培養目標的必然要求 醫學檢驗導論課程設置醫學檢驗行業和企業發展現狀、醫院臨床檢驗崗位相關課程、企業相關崗位課程、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及規格、就業面向等內容。通過該課程的學習,學生可從宏觀層面了解到醫學檢驗市場變化和人才需求情況,促使學生努力學習,增長能力,具備“雙崗位”人才綜合素質,才能適應市場的需求,才能在就業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
1.3 是改變學生就業觀念的必然要求 近年來大學生就業問題已經成為了國家和社會關注的熱點,當前嚴峻的就業形勢與傳統的就業觀念的矛盾,已迫使大學生不得不拋棄傳統就業觀念,樹立適應社會發展的新型就業觀。作者所在學校學生主要來自長江三峽庫區城鄉基層,學生思想觀念較為落后,受傳統就業觀念影響,90%以上的學生仍把醫院檢驗科作為自己首選就業方向,選擇企業的不足10%。基于以上情況,改革傳統的人才培養模式,建立“雙崗位”人才培養模式,改變學生的就業觀念,滿足國內就業環境勢在必行。這就需要設置相關課程,傳輸全新就業理念,改變傳統就業觀,使更多的學生認同企業并選擇企業就業,以適應企業巨大的需求,而醫學檢驗導論課程是實現這一目標的最佳選擇。
2.醫學檢驗導論課程作為醫學檢驗技術專業基礎課程的必要性
2.1 醫學檢驗技術專業四大模塊課程體系 根據醫學檢驗技術專業“雙崗位”人才培養目標,開展職業崗位能力分析,確定學習內容,根據學習內容設置課程,依據學生認知及知識遞進規律優化課程,結合大學生基本素質及人文修養,并參照臨床醫學檢驗技士資格標準,形成由人文素質課程群、專業基礎課程群、專業核心課程群和專業拓展課程群組成的四大模塊課程體系。
2.2 醫學檢驗導論課程作為專業基礎課程的必要性 醫學檢驗技術專業校內學習時間為兩年,第一年是基礎課程(人文素質課程和職業基礎課程)的學習,第二年是專業課程(職業技術和職業拓展)的學習。醫學檢驗導論課程是由緒論、醫生職業道德規范、醫學檢驗技術專業人才培養方案、醫學檢驗行業和企業發展現狀、醫學檢驗工作任務、醫學檢驗實驗室基本知識、檢驗工作者素質和能力要求、檢驗與臨床溝通等八個部分組成。在內容選取上既是人文素質課程學習的延續,又是專業課程學習的基礎,是聯系基礎課程和專業課程橋梁和紐帶。醫學檢驗導論課程往往安排在第二學期教學,在整個課程體系中起承上啟下的作用,將該課程作為專業基礎課程是必要的。
3.醫學檢驗導論課程實施成效
為了解醫學檢驗導論課程的實施成效,有的放矢做好課程改革,課題組對2013級醫學檢驗技術專業155名學生開展醫學檢驗導論課程問卷調査,主要圍繞課程學習后專業認知度、人才培養目標、就業面向、專業學習興趣等方面展開。調研結果表明,所有學生均贊同開設醫學檢驗導論課程,認為通過課程習,對專業的培養目標、就業面向和崗位需求等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對專業課的學習有信心。醫學檢驗導論課程的實施效果主要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
3.1 學生對專業認識程度更加深刻,學習目標更加明確 調研結果表明,學習前,只有27%的學生對專業非常了解,52%的學生對專業有一定了解,21%的學生對專業完全不了解;43%的學生有明確的學習目標,屬于學習主動型學生,46%的學生學習目標不明確,屬于隨波逐流型學生,11%的學生無學習需求,屬于混日子型學生。.學習后,對專業非常了解的學生從27%提高到78%,對專業有一定了解的學生從52%下降到22%,對專業完全不了解學生為零;學習目標明確的學生從43%上升到78%,學習目標不明確的學生從46%下降到17%,混日子學生從11%下降到5%。可見學習該課程后,學生對專業的認識程度更加深刻,學生的學習目標更加明確。
3.2 學生的學習態度端正,學習成績明顯提高 學習前,因多數同學對專業不了解,目標不明確,學習動力不足,學習效果一般;學習后,學生們的出勤率、課堂互動和學習認真程度明顯好轉,學生期末考試平均成績由第一學期的75.5分提高到第二學期的80.2分,提高了近5%,這些均表明該課程對于提高學習成績的作用顯著的。
3.3 學生的就業觀念改變明顯,選擇企業就業人數逐年遞增 課題組對2013?2015屆畢業生開展了就業統計,2013屆畢業生選擇醫院就業比例為80.1%,企業就業比例為12.1%,其他就業比例為7.8%;2014屆畢業生選擇醫院就業比例為72.3%,企業就業比例為20.6%,其他就業比例為7.1%;2015屆畢業生選擇醫院就業比例為71%,企業就業比例為25.4%,其他就業比例為3.6%。畢業生選擇企業就業比例連續三年上升,從12.1%上升到25.4%,而選擇醫院就業人數連續三年下降,反映出學生就業觀念改變明顯,這也是醫學檢驗導論課程實施后的另一顯著效果。但總體上選擇醫院就業人數仍在70%以上,選擇企業就業人數不足30%,與醫院和企業各占50%的就業目標相距甚遠,故改變學生就業理念仍需大量的工作。
3.4 對課程建設提出的意見和建議 學生在肯定醫學檢驗導論課程價值的同時也對課程內容、學時安排及教學方法等提出了很好的意見和建議。如建議課時從32學時調整到16學時、增加人才培養目標和規格、增加臨床見習以及經常聘請行業企業一線人員到校開展講座等,有助于進一步完善課程內容、修訂課程標準和改革教學方法和手段。
4.關于醫學檢驗導論課程建設的幾點建議
4.1 進一步對醫學檢驗導論課程的必要性進行調研 課題組通過問卷調査、電話訪談等形式針對性開展了醫學檢驗導論課程必要性調研,結果表明,醫學檢驗導論課程對于學生早期了解專業,提髙專業學習興趣很重要,大家一致建議在醫學檢驗技術專業開設該課程。但因調研范圍較窄,調研數量不夠,說服力不強,醫學檢驗導論課程設置必要性到底有多大,是否一定要作為醫學檢驗技術專業的必修課程,仍需要有強大的數據支持,建議有關組織和機構應進一步加大對醫學檢驗導論課程必要性調研,獲得更為準確的數據,以指導醫學檢驗導論課程的建設和醫學檢驗技術專業課程體系的完善。
4.2 盡早明確醫學檢驗導論課程的課程標準和課程內容 雖然已經制訂了醫學檢驗導論課程的課程標準,也選取了課程內容,但由于調研局限、能力有限,選取的內容能否滿足人才培養需求仍是未知數,該課程要達到的人才培養目標、應設置的教學內容,還需通過調研來確定。建議有關組織和機構進一步加大對醫學檢驗導論課程的課程標準和課程內容的調研,以盡早建立完善的課程標準和課程內容,以滿足人才培養需求。
關鍵詞:醫學檢驗;本科教育;大陸;臺灣地區
1基本情況
大陸醫學檢驗本科教育主要由綜合性大學或醫科大學的醫學檢驗技術專業(以下簡稱醫檢專業)承擔,旨在培養具備現代醫學檢驗能力、終身學習能力、批判性思維能力和良好職業素養,適應能力強,綜合素質高,能滿足社會經濟發展需要的基礎扎實、技能熟練、素質全面,具有一定科研發展潛能的應用型醫學檢驗專門人才[1]。目前,大陸開設醫檢專業的本科高校有一百多所。教育部于2012年將醫學檢驗專業改為醫學檢驗技術專業,學制4年,滿足學位授予條件者可獲理學學士學位,學生畢業后可從事醫學檢驗相關工作。由于醫檢專業本科畢業生工作一年后才能參加臨床醫學檢驗技師資格考試,故臨床醫學檢驗技師資格考試通過率并不是教育部考核高校教育教學質量的指標。臺灣地區醫學檢驗本科教育主要由部分大學及科技大學的醫學檢驗(暨)生物技術學系(所)(以下簡稱醫檢系)承擔,旨在培養掌握臨床醫學檢驗技術、生物醫學和生物技術的醫學生物技術專業人才。目前,臺灣地區開設醫檢系的本科大學有十余所,學制4年,滿足學位授予條件的學生可獲理學學士學位。學生畢業后可參加“考選部”舉辦的醫事檢驗師考試,通過后向主管單位申請執業登記,方可從事醫事檢驗師工作。由于臺灣地區醫檢系應屆畢業生獲取畢業證后就有資格參加醫事檢驗師考試,因此,考試通過率也是高校教學質量評價指標之一。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常結合考點講授知識,學校還舉辦醫事檢驗師考前培訓。
2課程設置
大陸醫檢專業本科課程主要分為必修和選修兩大類,必修課程包括公共基礎課、專業基礎課和專業課,選修課程包括專業相關選修課和少數公共選修課。臺灣地區醫檢系的課程也分為必修和選修兩類,必修課程包含通識課和專業必修課。比較兩岸課程設置后發現,臺灣地區醫檢系本科課程門數較多,主要原因有3方面:(1)臺灣地區本科高校通識課程較多。經過三十多年的發展,臺灣地區高校通識課已經形成了比較完善的課程體系,涉及文學、藝術、歷史、文化、社會、哲學、數學、邏輯、物理學、生命科學、應用科學與技術等多個領域[2],許多高校要求學生在上述領域選擇幾類課程進行學習。大陸本科高校通識教育課程體系包含公共必修課和公共選修課,公共選修課課時數較少,包括思政類、軍體類、外語類和計算機類等,其中思政類占比較大,這使得大陸本科高校通識課程數比臺灣地區本科高校課程數少。(2)臺灣地區醫檢系許多專業相關課程的理論與實驗是分為兩門課程開設的,而大陸醫檢專業的專業相關課程理論與實驗是融合為一門課程開設的。以生物化學為例,臺灣地區設為生物化學、生物化學實驗兩門課程,而大陸則為生物化學與生物化學實驗一門課程,這使得臺灣地區醫檢系本科課程數比大陸醫檢專業課程數多。(3)臺灣地區高校醫學檢驗人才培養目標是掌握臨床醫學檢驗技術、生物醫學和生物技術的醫學生物技術專業人才,因此設置較多生物學相關課程。大陸醫檢專業培養的是從事醫學檢驗及醫學類實驗室工作的醫學檢驗專門人才,所以生物學相關課程開設相對較少。可見,高校課程設置與人才培養目標密不可分。
3實踐教學
實踐教學是相對于理論教學的各種教學活動的總稱。醫檢專業實踐性強,其實踐教學逐漸受到教育主管部門重視。醫學檢驗本科教育實踐教學有實驗、見習和實習3種形式。(1)兩岸高校均開設專業相關實驗,區別在于大陸醫檢專業的許多課程采取理實一體化教學,而臺灣地區多數高校是先上理論課再上實驗課。(2)見習方面兩岸差異較小,但在畢業實習時差異明顯。大陸本科醫檢專業學生最后一學年被安排到實習點進行不少于40周的實習。臺灣醫檢系學生每學年都有在校修課任務,學校為了讓學生有更多時間準備醫事檢驗師考試,往往會壓縮實習時間(約20周)。總體來說,大陸本科高校醫檢專業比臺灣地區高校醫檢系更注重實踐教學,而臺灣地區高校更注重理論學習和應對醫事檢驗師考試。
4英語教學
大陸本科高校醫檢專業學生一般需學習4學期英語課程并通過期末考試獲取相應學分。學生可參加教育部組織的英語等級考試,獲取相應等級證書。多數高校將專業英語課作為選修課,部分高校的少數課程采取雙語教學或英語教學。據了解,臺灣地區許多醫院要求醫囑以英文形式開具,所以臺灣地區醫檢系學生的英語成績較好。臺灣地區醫檢系學生除了要獲取英語必修課程學分外,還要通過校外官方英語能力鑒定考試或校內英語能力檢測考試。另外,臺灣地區本科高校醫檢系專業課程采用英語教學或雙語教學的現象較大陸更為普遍,許多專業課程的考試也以英語出題或要求學生用英語、雙語作答。
理論課教學一般采用大班授課,以教師為中心,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機會相對較少,課后學習也以復習課堂內容及相關知識為主。目前國內大中型(三甲及以上)醫院、高等醫學院校及科研機構中醫學檢驗專業本科生及研究生已基本飽和,但市縣級以下醫院仍以大中專學歷專業人員為主;醫療器械生產、營銷及技術支持行業對檢驗本科生的需求量較小;四年制檢驗專業的本科生不能報考國家執業醫師資格考試,不能轉向臨床、口腔、預防等專業,畢業生的去向主要是中小醫院、血站或疾控中心的臨床檢驗機構。
二、改革思路
1.以就業為導向,增加培養方向。
目前,我國輸血、病理及其相關行業的技術人員任職前大多未接受專業教育,他們絕大多數來自檢驗科及臨床相關科室,而醫學院校關于輸血和病理的教學內容很少,相關知識和技能主要來源于實際工作中積累的經驗和非系統的培訓,學生對輸血醫學和病理技術的認識已不能適應輸血醫學和病理學的飛速發展及臨床工作需要,急需醫學院校培養一大批高學歷的輸血醫學和病理技術專業人才。濰坊醫學院醫學檢驗技術專業充分利用自身的資源與優勢,以臨床檢驗方向為主體,增加輸血技術、病理檢驗這兩個培養方向,以提高學生就業能力,拓展就業渠道,力求探索出適合地方高等醫學院校的輸血技術和病理檢驗人才的教育模式。
2.以精品課程和考試平臺為依托,建立網絡教學資源庫。
精品課程建設是教學質量的重要標志,以核心課程為中心,整合優質教學資源已經成為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環節之一。濰坊醫學院醫學檢驗學系在已有的《分子生物學檢驗技術》和《臨床免疫學檢驗技術》兩門省級精品課程基礎上,積極構建醫學檢驗技術專業精品課程群,將課程群的大綱、PPT課件、教學視頻等資源上傳至校園網服務器,建立課程群網上平臺,并嘗試與學生在線交流與答疑。同時,通過制作專業課的網絡考試平臺,建立形成性評價機制。每學完一個章節,讓學生先自測,再集體測試,教師根據測試結果確定下一階段的學習任務與速度,讓學生循序漸進地掌握預定的教學內容。
3.更新教學理念,豐富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
教學理念是影響教學質量的重要因素。濰坊醫學院醫學檢驗學系組織全體教師觀摩學習各種先進的課堂教學方法與教學手段,充分利用現有的資源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如在《臨床微生物學檢驗》課程中實施PBL教學模式,以問題為基礎,小組討論為主要方式,促進學生將理論與實踐有機結合;采用啟發式和討論教學法,結合案例分析或病例分析,鼓勵學生發表自己的意見和看法,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在專業課教學中試行教師邊教、學生邊學邊做的教學模式,促進理論與實踐的融會貫通。
4.建立實驗、實訓、實習三位一體的技能培訓體系。
醫學檢驗技術專業的專業課程強調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實驗教學學時占課程總學時的50%,因此,實驗教學的效果是影響教學質量的重要因素。濰坊醫學院醫學檢驗學系進一步完善基礎檢驗、微生物學檢驗、顯微互動等專業實驗室,安裝多媒體實驗教學系統,使形態學教學更加豐富形象。加大實驗室開放力度,提高儀器利用率,為學有余力的學生提供練習平臺。同時,建立醫學檢驗實訓中心,根據職業崗位需求和臨床工作的實用性技術,遴選100項實驗技能,按難易程度分配到每個學期,并開設檢驗技能課程,進行專業的指導培訓。課程結束時對每項技能進行嚴格考核,合格者頒發合格證書,并且每年舉行專業技能大賽,為獲獎者頒發榮譽證書。挑選大型三甲醫院作為臨床實習基地,提高臨床教師實習帶教水平,并拓展北京、上海等地三甲醫院作為實習基地,以滿足不同學生的實習和就業需求。
5.以重點實驗室為平臺,培養學生科研創新能力,促進產學研結合。
濰坊醫學院臨床檢驗診斷學實驗室是山東省“十二五”高校重點實驗室,學校附屬醫院檢驗科為省級臨床重點專科、市級重點學科,科研氛圍濃厚,堅持“以科研帶動教學,以教學促進科研”。鼓勵教師與企業聯合開展科研項目,企業提供資金,學校教師提供技術支持;鼓勵教師課題組吸收一部分有興趣的學生參與科學研究,讓學生進入實驗室充當教學和科研實驗助手,充分挖掘學生潛力,培養學生的科研意識;挑選適合醫學檢驗技術專業本科生的科研課題,遴選中級以上職稱教師擔任指導教師,學生自愿報名參與,組成科研小組,撰寫課題申請書競標,中標者在規定時間內完成開題、實驗、結題等程序。學生在參與研究過程中不僅提高了動手和創新能力,也被激發了科研發展潛能,為順利開展科研設計和論文寫作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6.形與醫學相融合的教育模式。
醫學人文教育能夠提高醫學生的人文素質和科學素質。學生不僅要有熟練的臨床技能,而且要有良好的職業道德,在今后的職業生涯中踐行人文關懷。將人文教育融入醫學專業課程,既可以豐富枯燥的醫學專業知識,拓寬醫學生的知識面,又能培養學生的人文精神及職業道德。另外,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舉辦人文講座和讀書活動也是人文教育的一種重要方式。濰坊醫學院每年舉辦“科技文化活動月”“科技、文化、衛生三下鄉”等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學生自愿參加各種社團組織。2013年開始,學院定期舉辦濰醫大講堂,邀請社會各界專家學者講學,講學內容廣泛新穎,切入社會熱點,營造了濃厚的人文氛圍,是課堂教學的有益補充。醫學檢驗學系開展“我讀經典”活動,并長期堅持,將集體統一組織和自主學習相結合,讓學生更多地接觸經典原著,培養讀書的習慣和能力。
三、結語
關鍵詞 醫學檢驗 成人教育 課程設置 調查
中圖分類號:G724.4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ki.kjdks.2015.07.091
Survey and Analysis of Graduates' Opinions of Medical
Laboratory Adult Education to the Curriculum
LI Jiangbin[1], CHEN Folan[1], JIAN Runzi[2]
([1] School of Medical Laboratory, Guangdong Medical University, Dongguan, Guangdong, 523808;
[2] School of Public Health, Guangdong Medical University, Dongguan, Guangdong, 523808)
Abstract To understand the graduates’ opinions of medical laboratoryeducation to the curriculum during the period of university and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reform of teaching contents and curriculum system, the questionnaire was designed and conducted among 225 medical laboratoryeducation graduates.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medical laboratoryeducation graduates generally thought professional courses should be strengthened, while the courses in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 should be reduced.
Key words medical laboratory;education; curriculum; survey
目前,醫學檢驗專業成人教育的課程設置主要是依據專業培養方案,由相關院系討論確定。這種培養方案在設置過程中較少參考學生的實際工作需求。然而,畢業生已完成全部課程的學習,并有一定的工作經驗,更加了解本專業開設課程情況的不足之處。調查分析醫學檢驗專業成人教育畢業生對目前課程設置的需求情況,收集學生意見,可為醫學檢驗專業成人教育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的改革提供參考,使其課程結構更為合理,內容更符合醫學檢驗專業工作的特點,更好的學以致用。
1 對象與方法
(1)調查對象:廣東醫學院醫學檢驗專業成人教育2011- 2014年畢業生225名。(2)調查方法:自編《廣東醫學院醫學檢驗成人教育畢業生對課程設置的意見》調查問卷,問卷調查采用匿名的方式進行。(3)統計分析:將調查結果錄入“問卷星”網絡,由“問卷星”系統自動統計。
2 結果
本調查發出問卷225份,回收225份,有效問卷225份。按醫學檢驗專業課程、臨床醫學課程、專業基礎課程、公共基礎課程、人文社科課程五個課程群進行學時調整意見的統計分析,結果分別見表1-5。
3 討論
調查結果顯示,醫學檢驗專業成人教育畢業生認為最不應該刪減學時的是專業課程,這凸顯了專業課程在實踐中的重要性。而認為刪減力度最大的應該是人文社科課程和公共基礎課程,對于臨床醫學課程和專業基礎課程,則持少量減少學時的態度。隨著醫學分科日益細化、醫學檢驗專業的學習課程不斷增加,傳統的課程設置存在專業課程學時少、與臨床實踐脫節、部分學科內容重疊、人文社科課程和公共基礎課程過多等問題。這些問題導致學生被動接受知識、無暇了解相關專業學科的最新進展,導致學生知識陳舊老化與實踐脫節,不能適應就業市場對實用型人才的需求。醫學檢驗畢業生已經完成全部課程的學習,并有一定的工作經驗,對課程設置的實用性有更深的了解。本研究通過自編《廣東醫學院醫學檢驗成人教育畢業生對課程設置的意見》調查問卷,調查畢業生對相關課程學時調整的態度,可反映畢業生對課程設置的實際需求。在醫學檢驗專業課程設置時,適度地參考畢業生的意見,能使其更適用于臨床、更加突出醫學檢驗專業的特色、所培養的學生更符合對醫學檢驗工作崗位的需求。根據本次調查結果,對醫學檢驗專業的課程設置提出以下建議:應精選主干課程,強調其實用性和針對性,加強醫學檢驗專業課程如分子診斷學、臨床生物化學檢驗、臨床檢驗基礎等課程的開設。對于臨床醫學課程和專業基礎課程包括內科學、婦產科、診斷學、生理學、生物化學、病理學、人體解剖學、組織胚胎學等可以適當地減少課時及降低課程難度。人文社科課程和公共基礎課程有許多是國家教育管理部門要求的必修課程,可以在政策允許范圍內適當刪減學時,更為重要的是此兩類課程的設置與教學內容應該做到“少、精、全”相結合,尤其要注意課堂效果,避免課堂出現“學生睡倒一片”的現象,提高學生的聽課積極性,注重理論聯系實際,使學生有參與感,不應脫離實際,使學生產生空洞感。另外,新時期下的醫學檢驗專業成人教育本科生的課程設置應加強計算機應用和英語尤其是專業英語的教學力度,并注重醫學檢驗前沿技術知識擴展和科研創新能力培養。合理的課程設置將對醫學檢驗專業人才的培養產生重要影響,使學生將有限的課程學習時間真正做到“聽得懂、學得好,用得上”。
表1 畢業生對專業課程學時調整意見結果(%)
表2 畢業生對臨床醫學課程學時調整意見結果(%)
表3 畢業生對專業基礎課程學時調整意見結果(%)
表4 畢業生對公共基礎課程學時調整意見結果(%)
表5 畢業生對人文社科課程學時調整意見結果(%)
基金項目:廣東省高等教育教學改革項目(GDJG201 42239);中國成人教育協會“十二五”成人教育科研規劃課題(2013-029Y);廣東醫學院教育教學研究課題(JY1130)
參考文獻
[1] 張繼瑜,王前,鄭磊,等.突出實踐和創新能力培養實用型檢驗人才――四年制醫學檢驗專業本科教育探索與實踐[J].中國實驗診斷學,2008.12(10):1330-1333.
[2] 李莉,倪培華,樊綺詩.醫學檢驗專業學制“五改四”的實踐與體會[J].診斷學理論與實踐,2009.8(5):567-568.
科學改變世界,解放了我們的雙手,這點毋庸置疑,但是現代醫學檢驗的自動化和智能化不是全能的,在實際臨床檢驗當中,手動檢驗還是必要的工作,一些項目只能借助檢驗儀器,手工操作無法避免,因此,我們不能忽略了手工操作的重要性和地位。手動檢驗屬于實踐性的內容,我國長期的應試教育模式導致了不少的學生只會書本理論知識,動手能力為零,這也是我國傳統教育模式所產生的負面影響,在實踐上動手能力很差,以至于雖然成績優異,但是卻無法勝任這樣的崗位工作。目前自動化和智能化檢驗設備相繼問世,固然給檢驗人員帶來了便利提高了效率,減少了工作量,但是對于學生來說并不是什么好事,本來長期受到應試教育的影響,我國的學生動手能力普遍較差,而現在自動化設備代替的手工,在學生實習階段,實際動手能力得到了進一步的弱化,這樣與醫學檢驗人才的實踐能力要求是相違背的。而相關單位在對人才錄用的同時,又非常的注重實踐動手能力,這也是相矛盾的地方。
2教學改革的思路與實踐
通過對當前醫學檢驗教育的現狀進行分析之后,加上對于醫學檢驗教育的現代人才要求解讀,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從目標到課程體系再到教學內容,可以說都是為了培養出更加適合現代社會需要的人才要求進行的改革,這樣的改革是有針對性的,并且在經過幾年的實踐之后,我們發現這樣的改革已經開始顯現出一定的成效了,讓教學質量得到了提高。
2.1確立培養目標
首先我國的人口眾多,本來就業問題就非常的嚴峻,加上近年來高等學校的不斷擴招,導致了高學歷人才就業問題變得更加困難,醫學專業也是如此。在這樣的環境下,如何通過改變教學模式和人才培養目標,以符合現代社會要求的人才為主要方向,讓學生經過學校的幾年教育之后能夠勝任相關專業崗位,可以在社會的競爭中保持競爭力,這是所有高等院校都迫切希望解決的問題。因此我們需要以現在醫學檢驗專業教育現狀為基礎,深入了解醫學檢驗專業內涵,結合現代社會新型人才的要求,以醫學檢驗基礎知識為基礎,注重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培養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將學生的素質進行全面的培養和提升,以學生的未來為己任來進行教育模式和教育目標的改革。
2.2構建課程體系
我們在對過去的已經發展到一定階段的課程體系進行改革,要有打破傳統局面的決心,把過去的四類課程變成五類課堂群:公共基礎課程群、基礎醫學課程群、臨床醫學課程群、人文社科課程群、醫學檢驗專業課程群。各課程群之間不是相互獨立沒有關聯的,我們以系統的管理和教育模式,將各課程群之間進行相互連接和滲透,始終秉持著醫學發展的規律來進行各課程群的交融,在這一過程中要注重對學生創新能力和動手能力的培養。
2.2.1加強基礎教育,重視終生學習現代社會的發展速度越來越快,過去是十年一變,現在基本上年年都在變,因此知識的教育始終是跟不上時代的發展的,那么我們在對學生進行教育的時候怎么樣去解決這樣的一個問題呢?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我們需要做的就是教會學生怎么樣去學習,自主去學習的能力。未來各專業領域的滲透和交互必然會越來越緊密,因此除了注重現有內容的教育,教育上要培養學生自我學習的能力,加強學生獲取信息的能力,一些其他學科也必須兼顧。
2.2.2強調檢驗專業特色,精選主干課程醫學檢驗學科需要其他的醫學學科來作為基礎的學科,因此其他醫學學科知識是學好醫學檢驗學科的基礎,在對醫學檢驗學科學生進行培養時必須要重視其他醫學學科的基礎教育。在對醫學檢驗學科的核心課程設置上要突出其特色,檢驗學科和臨床學科有所不同,檢驗學科的實踐能力比較強,因此一些比較偏向于純理論的類似于基礎化學、藥理學、高等數學等可以進行弱化,相對的分析化學、生理學、生物化學、物理學、微生物學、免疫學等則是其核心學科。并且我們不能單獨的只關注檢驗學科的教育,檢驗學科要以其他醫學學科為基礎,臨床學科相關知識能夠為檢驗學科提供更多的信息,所以要加強兩者之間的聯系。
2.2.3合理設置專業課程,突出創新和實踐能力專業課的設置除了要把握好理論性的內容之外,還要注重實踐性,教學內容能夠激發和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通過專業課的教學之后學生的動手能力能夠獲得較大的提升,這才是專業課的主要目的。首先,教學內容除了傳統知識還需要具有前瞻性,融入當前的高新技術,保持教學內容的新鮮程度。教師善于啟發學生思維能力,以創新和動手為主要目標來進行教學。其次,加大實驗課的課程比例,醫學檢驗學科本來就是一門實踐性的學科,將來的工作崗位也是實踐性的內容,因此在對基礎理論知識進行教育之外還要加大實驗課的比例,達到1∶1的狀態。立足于學生的操作能力之上進行教學。
2.2.4堅持整體優化,不斷提高綜合素質前面提到將過去四類課程體系變成五類課程體系,劃分之后要注重各體系之間的關聯系,保持教學的整體性,內容上既不能過分覆蓋又不能有漏洞產生,因此需要體現出個課程群之間的滲透和交互。以教學的整體性來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通過各學科的妥善設置來讓學生的學習思路更加順暢。
2.3實驗教學改革
實驗可以說是醫學檢驗的精髓,通過實驗教學可以讓學生的各方面能力都得到提升,并且最直接的提升就是現代學生普遍缺乏的實踐操作能力。我國教育部在2001年的時候就有了針對學生實驗課的一些要求,這說明很早之前我國就開始注重實驗教學在醫學檢驗學科中的重要性,我們必須按照國家教育部門的要求,加大對實驗教學的改革力度,去不斷的完善實驗教學內容和實驗教學設置,通過實驗教學來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充分發揮實驗教學聯系理論和實踐的橋梁功能。醫學檢驗專業的實踐性內容非常的多,課堂上教師給學生進行了相關理論和實驗的操作方式,但是學生始終只是停留于聽的階段,沒有親身接觸過,因此要想真實的感受和參與實驗內容還是需要通過實驗課程來進行,而且實驗課程是對課堂內容的鞏固教學過程,通過動手來進行記憶的加深以及細節的把握。
2.3.1臨床檢驗基本操作技能強化訓練以學生個體為單位進行了專項強化訓練檔案設置,主要目的就是為了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夠通過培養來進行臨床檢驗操作能力的提升和達標。我們將實驗室進行了完全的開放,有相關教師進行管理,其操作流程都規范化,對學生進行組織訓練,在一段時間之內要求學生完成相關的基本操作項目,結束之后接受考核,然后開始下一項,這樣進行循環,將所有的臨床檢驗基本操作項目全部完成。針對學生的各種項目都有相應的考核標準,以體現考核的公正性。在考核方面我們也不是單純的只注重學生的一次性實驗內容,把學生的實驗成績分為平時、實驗理論和實驗操作三個部分,以更加真實的體現出學生的真實狀態和水平,這樣的考核也更加的公正。臨床檢驗基本操作技能強化訓練的主要目的就是提升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以實踐的作風去工作,提升學生綜合素質。
2.3.2開設綜合性和設計性實驗課我們開展各項教學改革的目的就是為了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創新能力、實踐能力,而各學科在教學過程當中是獨立的,盡管有滲透也很有限,那么如何真正的將教學的各項內容進行融合呢,我們就采用了綜合性和設計性實驗課的方式,讓學生通過現有的知識來進行綜合實驗,或者讓學生進創新實驗設計環節,這樣的教學模式更加能夠激發學生的創新能力,促進思維發展,提高他們的動手能力,如泌尿系統疾病常用實驗室檢查特點及結果分析,前清蛋白試劑制備及透射比濁測定方法的建立等實驗內容。
3結語
【關鍵詞】 高職教育; 醫學檢驗技術; 專業建設
醫學檢驗技術專業是醫學高職高專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本院醫學檢驗技術專業具有30多年的辦學歷史,自2007年成為國家示范院校中央財政支持的重點建設專業后走向了發展的快車道。經過幾年來的專業建設改革和發展,該專業雙師型教學團隊力量明顯增強,實驗實訓條件顯著改善,課程建設與教學改革不斷深入,人才培養質量與專業競爭力明顯提高,為基層醫院培養出了高素質技能型醫學檢驗專業技術人才,在高職教育專業建設改革中取得了一些成功的經驗。
1 專業人才培養目標與專業建設整體思路
高職醫學檢驗技術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的定位應滿足職業崗位群人才規格的需要,要體現職業能力為本位[1]。結合學院的辦學定位和人才市場調研情況確定了人才培養目標是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具有良好職業素養,能熟練掌握常用各項醫學檢驗技術,適應我國基層醫療衛生事業發展需要的高素質技能型醫學檢驗技術專門人才。畢業生主要在基層醫院(縣、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站、疾病控制中心、中心血站、生物技術行業等從事檢驗技術工作。
專業建設的整體思路是以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衛生健康為己任,創新“學院與附屬醫院+基層醫院”人才培養模式。以課程體系改革和課程建設為重點,以加強實驗實訓基地建設為基礎,以加強專兼結合“雙師”素質教學團隊建設核心,以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為目標,培養基層醫院所需要的高素質技能型醫學檢驗技術人才。
2 專業建設改革措施與實踐經驗
2.1 創新“學院與附屬醫院+基層醫院”人才培養模式 通過對醫學檢驗技術專業人才需求市場廣泛調研,邀請行業專家和各級醫院專業技術人員分析論證,對本專業面向及職業崗位群進行分析,創建了“學院與附屬醫院+基層醫院”人才培養模式,其內涵主要體現在以下三方面。其一,學院附屬醫院是一所直屬綜合性三級醫院,技術力量雄厚,設備先進,是集教學、臨床和科研功能為一體的校內生產性實訓基地,為學生臨床見習、頂崗實習提供了真實的工作環境。附屬醫院檢驗科技術人員和學院專任教師共同承擔專業技能課理論教學、實踐帶教任務。學院專任教師輪流安排到附屬醫院檢驗科進行臨床實踐,雙方交流臨床與教學經驗。其二,基層醫院作為醫學檢驗技術專業人才培養的校外實習基地,為學生臨床見習和頂崗實習提供場所,也是畢業生就業基地。第1、2學年每個學期都安排1周時間到基層醫院臨床見習,讓學生了解檢驗科的基本情況和工作任務。第3學年頂崗實習10個月安排在基層醫院(其中1個月在鄉鎮衛生院)。其三,本院作為中部經濟欠發達地區的示范性高職院校,堅持為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和“三農”服務的辦學宗旨,利用校內實驗實訓中心及附屬醫院檢驗科的優越條件,為周邊基層醫院提供良好的共享資源,包括技術支持和在崗人員培訓,支持提高農村醫療服務水平。
2.2 改革課程體系構建,加強課程建設力度
2.2.1 課程體系構建思路 通過人才市場調研、行業專家咨詢、合作醫院參與、專業分析論證會等多種形式對本專業面向及職業崗位群進行分析,明確適應職業崗位工作所需的知識、能力和素質要求,制定醫學檢驗技術專業人才培養目標與人才培養方案,構建本專業的課程體系和課程模塊結構。將工學結合、院校合作的教育思想貫穿整個課程體系,按照“學院與附屬醫院+基層醫院”人才培養模式設計教學并組織實施。
專業課程體系由公共課、專業基礎課、專業技能課、專業拓展課、實踐教學課等五大課程模塊構成,其中公共課模塊和專業基礎課模塊的教學由學院專任教師完成;專業技能課模塊和專業拓展課模塊由學院和附屬醫院教師共同承擔;實踐教學課程模塊主要由附屬醫院、基層醫院及校外實習醫院兼職教師完成[2]。
在課程安排上堅持基礎理論學習與實踐能力培養并重,加強實踐教學環節,增加專業技能課實驗實訓時間,畢業頂崗實習為10個月,使實踐教學總學時達57%。通過早期接觸臨床、增加實踐教學時間、加強頂崗實習管理等途徑是實現高素質技能型人才培養的重要環節[3]。
2.2.2 課程建設措施 一是打破傳統的專業課程體系和學科體系,重建新的課程體系,優化課程內容。將原來的人體解剖學、組織胚胎學、生理學、病理學、藥理學等課程整合為《基礎醫學概要》;將原來的診斷學、內科學、外科學、婦產科學、兒科學等課程整合為《臨床醫學概要》;新編了校本教材《檢驗專業技能綜合實訓指導教程》,增開了《醫用物理學》、《檢驗儀器使用與維修》課程,使學生能更快地適應臨床工作。為加強人文科學素養和創新創業能力的培養,增加了選修課程,提高學生就業的適應性,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改革后的課程設置是針對職業崗位的職業能力、知識和素質要求來確定的,體現了高職教育課程設置具有的針對性、靈活性、適應性特色。二是學院與行業專家、兄弟院校合作共同開展課程建設。目前已建成1門省級精品課程《臨床檢驗基礎技術》、4門院級精品課程、7門優質專業核心課程。主參編衛生部規劃教材3本,編寫“工學結合”校本教材和實驗實訓指導書共12本。
2.3 加強雙師型教學團隊建設,培養專業帶頭人 幾年來,學院通過外出進修、培訓、學術交流、實踐工作鍛煉、人才引進等多種途徑,加強了雙師型教學團隊建設,并重點培養了專業帶頭人與骨干教師,注重了傳幫帶對青年教師業務能力提高所起到的作用,現已建成了一支師德高尚、醫教結合、專兼結合的雙師型教學團隊。現有校內專任教師15人,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副主任技師)6人;有碩士學位者4人;有省級專業帶頭人1名、院級專業帶頭人2名、骨干教師10人;有雙師教師13人,占87%。專業負責人是省級專業帶頭人,也是全國醫學檢驗技術分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全國高職高專教育研究會醫學檢驗分會常委。專業骨干教師每人能夠承擔2門以上專業課程的教學任務。此外,學院聘請了校外兼職教師16人,他們均具有中級以上專業技術職務,主要承擔實踐教學工作任務。雙師型教師的培養為本專業實現人才培養、教學研究和社會服務提供了強有力的保證[4]。
2.4 加強實訓實習基地建設,提高學生實踐操作能力
2.4.1 校內醫學檢驗實驗實訓中心建設 新建了校內醫學檢驗實驗實訓中心,新增面積約900 m2,新增實驗實訓室12間,新添教學儀器設備價值為450萬元,新開實訓項目12個。改建實驗實訓室7間。教學儀器設備總值達600萬元,實驗實訓開出率達100%。學院建立了開放性實驗實訓制度,給學生提供了更多的實踐操作機會,明顯增強了學生動手能力與創新能力;也增強了對鄉鎮醫院在職人員培訓、師資培訓、聯合培養學生等多種社會服務功能。
2.4.2 附屬醫院檢驗科教學基地建設 附屬醫院檢驗科新增儀器設備150萬元,設備總值達500余萬元,進一步充分發揮了附屬醫院的實訓實習基地功能,為醫學檢驗專業學生見習、臨床教學、頂崗實習、師資培訓、社會培訓等發揮重要作用。在教學實習和培訓工作中,注重培養科學嚴謹的工作態度和檢驗質量控制觀念,提高實際操作能力,減少臨床醫學檢驗工作的失誤[5]。
2.4.3 校外實習基地建設 進一步加強校院合作,建立了一批穩定的校外頂崗實習基地。學校已跟50家醫院(含鄉鎮衛生院8家)與簽定了實習合作協議,實行院校共同管理學生。學校與實習醫院每年舉行聯席會議1~2次。實習帶教老師對本院檢驗專業實習生的表現滿意,許多實習生被留用,實現了“實習到哪里,就業到哪里”的理想。
3 專業建設改革的主要成效和創新
3.1 人才培養質量明顯提高
3.1.1 學生綜合素質明顯提高,就業形勢好,生源充足 經過多年來的改革實踐,專業辦學條件顯著改善,學生基礎理論知識更加扎實,實踐操作能力明顯提高,學生頂崗實習普遍受到實習單位的好評,用人單位普遍認為畢業生質量高。2007級、2008級、2009級醫學檢驗技術專業畢業生一次性就業率分別為90%、92%、95%。學生畢業后參加檢驗士資格考試一次性通過率均為95%以上。近幾年來專業招生學生人數穩步上升,每年招生數在120人以上,現有全日制在校學生約400人。
3.1.2 畢業生受到縣級及以下基層醫院的青睞 特別是鄉鎮醫院,畢業生到工作單位后都能安排住房,提供了必要的工作條件和生活條件,大多能解決事業單位工作人員編制等,畢業生能安心在鄉鎮醫院從事檢驗技術工作。
3.2 社會服務和輻射能力明顯提升
3.2.1 為縣和鄉鎮醫院提供技術培訓和技術指導 一是學院為全市縣鄉鎮醫院(含社區衛生服務站)培訓檢驗技術人員共190人次,附屬醫院接受縣鄉鎮醫院檢驗人員進修20人次。二是學院每年選派教師下鄉鎮進行技術指導20余人次,對口支援了8家鄉鎮醫院,有效地提高了鄉鎮醫院檢驗技術人員的業務素質,拓寬了鄉鎮醫院的檢驗業務。三是利用附屬醫院的雄厚技術力量和先進設備,以附屬醫院為龍頭,建立了基層醫療網絡,使農民能享受三級醫院的優質服務。
3.2.2 無償提供教學資源,達到資源共享 學院為對口支援的3所西部地區院校免費培訓師資12人,聯合培訓學生150人,選派4名骨干教師支援建設實驗實訓室2個。醫學檢驗技術專業主參編衛生部規劃教材3部,編寫校本教材和實驗實訓指導書12本(種),同時已建成的省級精品課程、優質專業核心課程及各種網絡教學資源均無償提供給各兄弟院校,達到資源共享。
3.3 創新與特色
3.3.1 創新了“學院與附屬醫院+基層醫院”人才培養模式,探索出一條醫學檢驗技術專業人才培養的新路子。該人才培養模式體現了教師“醫教結合”,學生“工學結合”,學校與醫院的“校企合作”,是順應社會需要、適應技能型人才培養的模式[6]。
3.3.2 學院與附屬醫院、基層醫院的相互結合,形成了“校內仿真的實驗實訓、附屬醫院真實的臨床見習、校外實習醫院頂崗實習”遞進式技能型人才培養體系。通過由初級到高級,逐步加強技能訓練,使學生達到完全勝任工作的能力。
3.3.3 構建了與人才培養模式配套的工學結合人才培養課程體系,重建了基于醫學檢驗項目為導向的實踐教學模塊,創新了“教、學、做”合一的教學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 陳少華,李泳平.以職業能力為核心構建高職高專檢驗專業人才培養模式[J].西北醫學教育,2009,17(5):879-931.
[2] 張繼瑜,王前,鄭磊,等.突出實踐和創新能力,培養實用型檢驗人才[J].中國實驗診斷學,2008,12(10):1330-1333.
[3] 刑艷,唐中,蔣興亮,等.醫學檢驗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J].檢驗醫學與臨床,2009,6(3):228-229.
[4] 王富偉,陳秀敏.關于醫學檢驗技術專業“雙師型”團隊建設問題的思考[J].中國醫學創新,2010,7(30):172-173.
[5] 蘇魯賢,陳育賢,黃向陽.醫學檢驗常見失誤與對策[J].中外醫學研究,2010,14(8):105-106.
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具備基礎醫學、臨床醫學的基本理論和醫療預防的基本技能;能在醫療衛生單位、醫學科研等部門從事醫療及預防、醫學科研等方面工作的醫學高級專門人才。
2、口腔醫學專業。
培養目標:培養具有較高的科學文化素質、科學嚴謹的工作作風,掌握本專業必需的基礎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具備口腔預防保健的基本理論知識和操作技能;熟悉國家衛生工作方針、政策和法規;掌握一門外語,熟練閱讀專業外文資料;熟練應用計算機。
主要課程:口腔解剖生理學、口腔工藝概論、口腔正畸學、口腔修復學、口腔材料學、活動義齒工藝技術、全口義齒工藝技術、固定義齒工藝技術。
3、醫學檢驗專業。
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具有基礎醫學、臨床醫學、醫學檢驗等方面的基本理論知識和基本能力,能在各級醫院、血站及防疫等部門從事醫學檢驗及醫學類實驗室工作的醫學高級專門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