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10-10 15:56:22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籃球競賽規則全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工會慶祝五一勞動節活動方案范文一為了慶祝“五一”國際勞動節,以“我健康,我快樂”為主題,舉行慶祝活動,特作如下方案。
一、領導機構:
組長:練偉東
副組長:黃祥初、彭新容、李國綏
成員:梁運娣、劉巧茹、張雁楓、溫偉堅、盧詠紅、
李文中、李淑娟、鄧貴良
二、參加人員:全體教職工
三、活動內容:
1、第二屆教職工乒乓球男女混合團體賽;
2、趣味體育比賽。
四、活動時間:20xx年4月23日至4月29日
五、活動要求:
1、各級組要高度重視,級組長要親身組織;
2、參加比賽隊員要準時到位參加比賽。
六、工作安排:
1、趣味體育、乒乓球比賽場地、器材由體育科組負責;
2、會場橫標及攝影由溫偉堅負責。
學校黨支部
學校工會
20xx-4-10
附一:
第二屆教職工乒乓球男女混合團體比賽規程
一、主辦單位:縣二小工會
承辦單位:縣二小體育科組
二、比賽時間和地點:
時間:20xx年4月23日至28日(星期四、五、一、二)下午4:30—6:20。
地點:本校乒乓球室
三、參加單位:
各科級組共10個代表隊(英語與體育共同組隊)
四、參加辦法和資格:
1。每隊報領隊(級組長)教練各1名(可兼隊員),隊員5名(至少有3個女隊員)。
2。凡在我校教職工,身體健康者均可報名參加比賽
3。報名截止:4月17日(星期五)送交體育科組鄧貴良老師。
五、競賽辦法:
1、比賽執行中國乒乓球協會最新審定的《乒乓球競賽規則》。比賽采用五盤三勝制,每盤比賽至少有2個女隊員上場,每局11分制,每2球交換發球權。
2。各參賽隊根據抽簽,分2小組進行比賽。
3。第一階段采用分組循環賽,取小組前二名進入第二階段比賽;第二階段小組前兩名采用交叉賽制,決出1至4名。
4。小組賽中如遇二隊積分相等,則相互間競賽勝者名次列前;如三隊積分相等,則以整個循環賽中的凈勝局數多少決定名次;如再相等則以抽簽決定名次。
六、比賽要求
(一)領隊、教練和隊員要文明參賽,服從規程安排,服從裁判。
(二)參賽者應按時參賽,遲到十五分鐘視為棄權。棄權者判負。
七、錄取名次和獎勵:
比賽取前十名,第一名獎330元,第二名獎300元,第三名獎280元,第四名獎260元,第五至十名獎240元。
八、未盡事宜另行通知
附二:
紫金縣城第二小教職工“五一節”趣味體育比賽規程
一、主辦單位:縣二小工會
承辦單位:縣二小體育科組
二、比賽時間和地點:
20xx年4月29日(星期三)15:40—17:30
本校籃球場
三、比賽規程
(一)背靠背擠籃球往返接力
以級組為單位組隊,每隊6人,距離15米,兩人一組背靠背,兩手互握,手臂伸直,背上夾住1個籃球,站在起跑線后,比賽開始,兩人夾著籃球側向向前跑,繞過標志物,返回起跑處交同隊另一組,依次進行,直到最后一組運動員軀干任何部位抵達終點線的垂直面時計取成績,比賽采用每組2隊同時進行,5組全部比賽完后用時短者名次列前。
規則:
(1)交接球時,交球者必須踏上起跑線,才能交接,否則必須重新交接。
(2)夾球跑過程中如果球未夾住滾開,必須拾回在原位夾球繼續比賽。
(二)同心協力跑
1、比賽器材:捆綁帶若干條
2、參賽人員:6人(4女)
比賽規則:6人一組(至少4女),用繩子把相鄰的兩只腳捆綁起來,繩子在膝關節以下部位,即6人7只腳,以裁判鳴哨開始計時,到對面標志處繞回,到達終點時計時結束,以用時少者為勝,賽道長25米、寬4米。在比賽中運動員如遇綁帶脫落,應在原地重新綁好再繼續比賽,否則視無效。
四、獎勵辦法:每項比賽第一名獎150元,第二名獎120元,第三名獎100元,第四至十名獎80元。
工會慶祝五一勞動節活動方案范文二在“五一”國際勞動節即將來臨之際,為切實做好節日慶祝活動,營造崇尚勞動、團結和諧、聚力發展的濃厚氛圍,區總工會將組織全區工會系統開展豐富多彩的慶祝“五一”節系列活動。現提出如下實施方案:
一、指導思想
全區慶“五一”系列活動要以“五一同慶”為主題,努力營造共建和諧、歡樂祥和的節日氛圍,唱響“勞動創造幸福”的主旋律。按照“職工歡迎、廣泛參與、社會互動、立足實效”的要求,通過新穎的載體、豐富的活動、扎實的工作,讓先進模范人物感到自豪、困難職工群體感到溫暖,讓廣大職工群眾振奮精神,展示風采,凝聚力量,以優異成績迎接黨的勝利召開。
二、活動內容
(一)開展先進集體、先進個人評選表彰活動。廣泛宣傳發動,堅持公平、公正、公開原則,切實做好各級先進模范評選推薦工作。推薦山東省富民興魯先進模范1人;推薦市級勞動模范和先進工作者10人;開展區級“五一勞動獎狀(章)”、“工人先鋒號”和“金牌職工”評選表彰工作,在全區營造“弘揚先模精神、建設幸福東港”的濃厚氛圍。
(二)開展慶祝“五一”系列宣傳活動。自四月中下旬開始,區總工會將在新東港、日照電視臺和區總工會網站等主流媒體開辟專欄,集中宣傳先模人物的事跡,宣傳各級工會組織開展的“五一”慶祝活動,在全社會掀起宣傳工人階級偉大品格和工會工作的熱潮。各級工會要充分利用慶祝“五一”的有利時機,積極協調各方面力量,把更多的鏡頭對準工人階級,更多的版面、時段留給勞動模范和先進人物,更多的筆墨用在一線職工身上,進一步加大對工人階級和先進模范的宣傳力度,大力營造勞動光榮、工人偉大的良好社會氛圍。同時,各級工會還要緊密結合各自實際,充分發揮自身優勢,通過座談會、報告會、演講比賽、征文活動等形式,努力在全社會掀起學先模、比貢獻的熱潮。
(三)積極組織開展豐富多彩文體活動。區總工會已于3月下旬印發關于切實做好“五一”節慶活動的通知,要求各級工會組織從4月中旬開始,廣泛開展多種形式的職工文體活動,豐富職工文化生活,營造昂揚向上的良好氛圍。各級工會組織要立足實際,以“文化建設年”活動開展為契機,深入推動職工文化和企業文化建設,積極組織開展各種文體活動,激發廣大干部職工開拓創新、聚力發展的能動性。區總工會將會同區直機關工委、區文化體育新聞出版局,共同舉辦東港區首屆機關職工運動會、“五一同慶”職工文藝展演比賽;四月底舉行全區“五一”國際勞動節慶祝大會和職工文藝匯演等。進一步豐富和活躍廣大干部職工的精神文化生活,集中展示我區各行業優秀勞動者的風采,同時以富有朝氣活力的文體活動烘托勞動光榮主旨和創業創新精神,進一步提升我區職工文化素質,激發廣大職工推動幸福東港建設的熱情。
(四)深入開展“安康杯”競賽活動。積極開展以“抓班組,提高管理水平;重教育,推進安全文化”為主題的“安康杯”競賽活動。廣泛開展形式多樣的安全文化活動,全面推進安全文化建設。加強班組安全建設與管理,廣泛開展群眾性事故隱患和職業危害排查治理活動。切實做好推薦評比表彰區“安康杯”競賽優勝企業(班組)、優秀組織單位和先進個人。
(五)積極推進企業職工文化陣地建設。發揮工會組織在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中的積極作用,進一步豐富和活躍一線職工的業余文化生活。各級工會組織要搶抓“文化建設年”發展機遇,以一線職工作為服務對象,以規模以上企業為重點,充分利用“五一”節慶活動載體,切實加強職工文化陣地建設。力爭在有條件的企(事)業單位,建成“職工教育培訓示范點”、“職工書屋示范點”,并以此推動企業建立和完善職工文化建設機制,搭建職工才藝展示平臺,激發職工的創造力,組織開展職工文體活動。
三、活動要求
(一)高度重視,精心組織。開展好慶祝“五一”系列活動,是我區各級工會組織的一項重要任務。一方面要按照區總工會各項活動的具體要求,積極配合做好全區性的慶祝活動;另一方面,各鎮街道總工會、高新區工委工會要結合實際,利用文化活動場地,舉辦大型節日慶祝活動,區有關企事業單位工會要積極爭取支持,組織開展各類文體活動。活動要面向一線職工群眾,豐富職工文化生活,推進企業文化建設,增強基層工會活力。
(二)突出主題,務求實效。各級工會在今年慶祝“五一”活動中要突出主題,創新活動載體,廣泛宣傳廣大勞動者在“三個文明”建設中的偉大作用和光輝業績,弘揚“勞動光榮、知識崇高、人才寶貴、創造偉大”時代新風。同時,要將開展慶祝活動與開展工會維權主題活動緊密結合起來,扎實開展職工有困難找工會活動,通過開展關愛職工尤其是為外來員工辦好事實事的活動,擴大工會組織的影響力和凝聚力。
(三)廣泛宣傳,擴大影響。為使慶祝“五一”職工群眾系列活動及時、深入地向社會宣傳、擴大影響,各級工會要充分利用各種宣傳手段和渠道,借助現代化的傳播工具,共同營造濃厚的宣傳輿論氛圍,認真做好系列活動的宣傳報道工作。
(四)做好總結,及時上報。各級工會在“五一”節前后,要把節日各項活動情況加以收集整理、做好總結,及時書面上報區總工會辦公室。
附件:東港區工會系統“五一”重點活動安排
工會慶祝五一勞動節活動方案范文三為了豐富廣大教職工的文體生活,經校工會研究,決定開展慶“五一”體育趣味競技比賽等系列慶祝活動。具體方案如下:
一、體育趣味競技比賽
(一)活動時間:20xx年4月29、30日。
(二)活動地點:學校運動場一號場地。
(三)競賽項目及規則
1、“陽光伙伴”(三人四腳)
(1)比賽規則:各工會小組選出三名成員(含女性一名)參加比賽;三人排成一行,并用繩索將三人相鄰的腳固定進行賽跑,跑至終點后再折返跑回起點,以完成規定賽程時間計算排名。
(2)負責人:陳觀平、劉素華
2、“橫行霸道”(雙人夾球競跑)
(1)比賽規則:各工會小組各選出6名成員,每兩人組成一組進行接力;參賽選手背對背夾住氣排球側跑,至終點后再折返跑回起點,再將球傳給本工會小組下一組參加選手繼續賽跑。以完成規定賽程時間計算排名;如在競賽過程中皮球掉落,則參賽選手必須在皮球掉落處停止并將球重新夾住再繼續跑,否則視為違例。
(2)負責人:王浩齊、屈文霞
3、“前赴后繼”(三分鐘定點投籃)
(1)比賽規則:各工會小組選出5名參賽選手(女職工至少2名)參加競賽;參賽選手在球場罰球線處列成縱隊,每位選手投一次球后再轉至隊伍后排隊進行循環投籃。以在三分鐘比賽時間內投中球數量計算排名。
(2)負責人:銀幫興、徐良
4、“齊心協力”(走板鞋)
(1)比賽規則:各工會小組選出8人分成兩組參加比賽;第一組跑到終點后折返跑回起點,再由下一組接著跑,以規定賽程內完成時間計算排名。
(2)負責人:楊芳、劉素華
5、“手舞足蹈”(1分鐘跳繩比賽)
(1)比賽規則:各工會小組選出3人參加比賽(含1名男職工);每位選手按規定時間1分鐘內進行跳繩,以規定時間內累計三人跳繩次數計算排名。
(2)負責人:任偉宇、吳越
(四)積分計算辦法
1、本次競賽活動以累計積分排名次;
2、每項目得分為:第一名5分,第二名4分,第三名3分,第四名2分,第五名1分。
二、工會小組外出活動
各工會小組組長在“五一”前后組織一次外出活動。校工會按人數撥給每人40元活動經費。小組活動要有計劃并提前報校工會審批。不開展活動的不發給
活動經費。
負責人:各工會小組組長。
三、氣排球比賽
時間:20xx年5月中旬(具體時間待定)
地點:體育館
負責人:陳觀平、銀幫興
辦法:各工會小組抽簽,進行循環比賽,以勝負積分排名次。
一、推進學校安全文化建設
安全文化就是人人重安全、人人懂安全的一種文化環境,屬于學校的軟件設施。如果一個校園的安全文化比較濃厚,學生就會在潛移默化間受到影響,就會對危險活動有一個感性的認識,遇到潛在危險的活動就會主動避讓。如在投擲標槍時,教師要求學生看見扇形區域里出現任何活物,就立即停止投擲。學生不要產生任何僥幸心理,感覺離得遠不會投擲到,但不安全意外事件往往就在此時發生。建設安全文化就要在時時處處都要注意安全,不能老師給學生講的時候注意安全,到自己活動時就不注意了,這要求體育老師嚴格要求自己,做好安全運動的榜樣。只有老師主動遵守各種安全行為,以自身做榜樣,學生才會主動遵守
各種規章,遠離不安全事件,校園安全文化、體育教學安全文化才會逐漸形成,進而提升學校體育教學安全管理水平。
二、加強學生自我保護能力
在體育教學中教師要做到讓學生規范體育動作,提高學生的自我保護能力。例如,學生在進行體育動作的練習時,要讓學生注重保護關鍵部位,如頭部和胸部。還有在進行一些動作較大的活動時,要組織學生保持和同學之間的安全距離,以免發生碰撞、擦傷。讓學生在體育運動中時刻保持安全警惕性,適時對一些安全教育進行實踐模擬。教師可以設定一個情境,讓學生進行安全演練,并在演練的過程中給學生講解這么做的原因。例如,在應對火災時,因為煙會向上飄,所以學生在逃生的時候應該匍匐前進,避免被煙嗆到,訓練學生逃生的安全技巧。這樣,在安全事故真正發生的時候,學生也能夠更好地做出應急準備。同時,教師還要格外關注學生對安全問題的態度,時刻給學生灌輸正確的思想,讓學生明白安全意識的重要性,這對提高學生體育安全意識有著很重要的作用。
三、場地器材的設置,加強安全預防
場地器材的準備是最基本的安全預防,也是引發安全事故的最主要外部因素,是可見的,也是可預防的。在上課前我們教師必須仔細做好場地和器材的安全檢查,如有安全隱患應及時排除后,再進行組織教學。例如,在教學和組織比賽時要特別注意場地是否平整,及時清除小石塊,防止絆腳引起不必要的傷害事故的發生。又如,跳遠時沙坑沒有平整好或沙子過少或者沙坑中有同學玩耍時留下的磚頭和石塊等都有可能造成損傷。學校的單杠、雙杠、爬竿、爬繩等,受日曬雨淋,天長日久就會生銹、腐爛,沒有及時保養和修理更換,學生在活動時器材發生斷裂,致使學生摔傷。
所以在鍛煉的時候,一定要先檢查器械,排除安全隱患。還有在搬運器材過程中打鬧,致使器材不慎跌落,體育課后將鉛球、鐵餅、標槍等危險器材隨便擺放在操場上,又無人看管,學生因好玩致使人身傷害。造成一些不別要的安全事故,所以,一定要引起體育老師的注意,課前、課后搬運器材要對學生講清楚,千萬不能在搬運過程中打鬧嬉戲。特別是具有危險性的器材課后不能長時間擺放在操場上,如鉛球、鐵餅、標槍等課后要及時送還保管室。
四、對于突發事件要第一時間妥善處理
體育課堂上還可能會產生一些突發事件,對于這類事件教師也要有非常好的處理能力,只有第一時間對于這類事情進行合理且妥善的處理,安全事故才能夠免于發生。教師在課堂上除了要有效的組織課堂紀律,對于學生間的沖突,各種突發事件等也要第一時間進行處理。如果處理不當或者處理時間被延緩,很可能會留下隱患,并且釀成更大的安全事故。因此,對于這類狀況教師一定要警惕,這樣才能夠避免不必要的安全事故的發生。
平安行2020的觀后感范文有哪些?《平安行·2020》122“全國交通安全日”特別節目在中央電視臺社會與法頻道播出。下面是小編為大家帶來的全國交通安全日特別節目平安行2020觀后感學習心得五篇,歡迎大家查閱!
《平安行2020》觀后感范文1在交通日益發達的今天,交通事故也接連不斷發生,讓多少生命經受痛苦的煎熬,甚至鮮花般的生命過早凋謝,讓無數家庭蒙上陰影。而我們的身邊,也不乏曾經因為忽略交通安全而嘗盡苦頭的事情,帶給我們不該承受的傷痛。
我的同學A是個長得標標致致的男孩,運動場上常可以見到他矯健的身姿,尤其是籃球場上,更是一員勇將。可是卻因為一次意外的交通事故,至今還靠拄著拐杖過日子。不幸的事情發生在暑假,那時,A因為特別向往和自己年紀差不多的人騎著摩托車兜風,羨慕他們的神氣和瀟灑。于是就和父親商量,也要學著騎摩托,雖然家長不愿意,可到底因為拗不過孩子,答應有空的時候指點指點。有一天他騎著摩托車回家,在離家不遠的一個拐彎處,突然有一輛大貨車迎面而來,由于摩托車車速太快,他無法面對突如其來的意外,慌了,來不及剎車、也無法控制摩托車的方向,就面對面硬生生的撞向了貨車……當他在醫院里痛不欲生的時候,要面對的就是無法承受的事實,腳部骨頭斷了幾根,必須接受完全臥床兩個多月的治療,才能夠勉強拄著拐杖走路,腳部的骨頭用鋼釬栓住,露在外面,讓人看了都膽戰心驚……
因為忽略了交通安全,A同學給自己和家庭造成了多大的傷害,事情過去幾個月了,每天,都還要由家長接送上學放學、在學校需要同學照顧,是多么不方便……我想此刻,留給他的,大概只有無盡的悔恨吧。如果他能夠自覺遵守交通安全,在沒有取得摩托車駕駛證的時候,不騎摩托車上路,那么悲劇還會發生嗎?
同學們,為了我們的健康成長,為了自身的生命安全,為了家庭的幸福生活,讓我們時刻銘記交通安全,讓交通安全的警鐘在我們心里長鳴!
《平安行2020》觀后感范文2我學區組織開展了“交通安全宣傳月”活動,營造全社會關注交通安全的良好氛圍,切實加強和落實學生交通安全教育工作,進一步提高我校學生交通安全法制意識和自我防護能力,預防和減少涉及學生的交通事故,維護學校正常教育教學秩序,保障和促進青少年的健康成長。
一、領導高度重視,師生積極行動
二、開展特色活動,讓交通安全深入人心
1、認真落實每個月的第一周、周五下午班級安全教育課。
加大交通安全宣傳,主要是交通安全法律法規,道路交通的警示標志,應該如何遵守交通法律法規及如何避險等交通安全常識。
2、在交通安全宣傳月期間,在組織廣大師生觀看《關愛生命、安全出行》警示教育光盤的同時,邀請交警給全體師生做了一次交通安全知識的專題講座,交警們引用了許多交通事故案例,采用提問、學警察手語等有趣的形式,向全校師生作了深入淺出的講解。
將安全知識與事例的結合在一起,使廣大師生和學生受到了一次生動的交通安全法規教育;通過國旗下的講話,對師生進行一次以交通安全為主題的宣傳教育;出一版交通安全教育宣傳專欄;出一版交通安全的宣傳版報;開展一次交通安全的團隊活動。落實“五個一”的實效,提高師生的交通安全意識,確保校園平安。
3、對教職員工進行一次交通安全教育,嚴禁教師無證駕駛機動車,酒后駕車等違法行為,做好教師自駕車進入校園的安全管理,避開學生上學放學時間段進出校門,確保校園交通安全。
4、舉行了交通知識主題競賽,由于學生對交通知識進行了深入學習,比賽中學生答題準確率極高,通過比賽,使交通安全教育深入學生心靈。
三、排查隱患,讓交通安全落到實處
通過排查,一方面健全校園周邊的交通安全標志,同時發現學生乘坐超員車、貨車、拖拉機和非營運車輛,立即勸阻。加強對學生的教育,每周五下午,班主任對學生進行交通安全教育,教育學生不乘坐拖拉機、三輪車、汽車,低速載貨汽車等非客運車輛和非法營運車及超員車輛,及時與學生家長簽訂交通安全教育責任書,明確家長對學生的交通安全切實負起責任,保證學生不乘坐無牌無證超載的非營運車輛。同時,建立師生交通違法舉報制度,發現非營運車輛,運載學生,要及時舉報交通管理部門。
生活離不開交通,交通安全為幸福生活提供保障,我校師生將以本次交通安全專項整治活動為新的起點,在日常生活中,重視交通安全教育,讓師生自覺學習交通法規,規范交通行為,遵守交通規則,確保師生安全。
《平安行2020》觀后感范文312月2日是全國第八個交通安全日。為大力宣傳和加強道路交通安全教育力度,積極營造文明出行的良好氛圍,12月2日晚,滁州市第二實驗小學組織全校師生在家觀看經中央文明委領導批準,中央文明辦二局和公安部交管局、中央電視合制作的20__全國交通安全日專題節目——《平安行20__》。
今年的交通安全日宣傳主題為“守規則除隱患,安全文明出行”,《平安行20__》節目以鮮活的案例、悲慘的故事給大家上了一堂真實生動的交通安全警示教育課。
通過觀看,二實小全體師生認真學習了片中所倡導宣傳的交通出行規則意識、法治意識和責任意識,進一步認識到提升文明素養、規則意識的重要性。
《平安行2020》觀后感范文4最近,學校組織我們學習了《道路交通安全法》,我們深刻的體會到了道路交通與人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我們熱愛生命,我們就必須遵守交通安全。對以下幾條,我特別有感觸:
1、交通信號燈分為:機動車信號燈、非機動車信號燈、人行橫道信號燈、車道信號燈、方向指示信號燈、閃光警告信號燈、道路與鐵路平面交叉道口信號燈。
交通標志分為:指示標志、警告標志、禁令標志、指路標志、旅游區標志、道路施工安全標志和輔助標志。道路交通標線分為:指示標線、警告標線、禁止標線。
我們在平時的生活中,并不太在意這些標志和符號,所以有時就會犯規,但是學習了《道路交通安全法》后,我對這些道路交通符號有了更新的認識,也會在自己行車和走路的時候注意標志,自覺維護交通安全,保障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安全。
2、道路交叉路口和行人橫過道路較為集中的路段應當設置人行橫道、過街天橋或者過街地下通道。
在盲人通行較為集中的路段,人行橫道信號燈應當設置聲響提示裝置。
回想我在路上時,有時會不看信號燈,直接就過馬路,現在想想這是對自己和他人的極度不付責任,人行橫道和天橋就是為我們行人設計的,我們不能因為怕麻煩或者圖省事,就橫穿馬路,只有自覺遵守《道路交通安全法》,才能讓我們的社會更加穩定健康的發展。
這是我學習《道路交通安全法》的一點體會,希望與大家共勉,大家一起努力,才能創造良好的社會環境!
《平安行2020》觀后感范文52020年12月2日,是第九個全國交通安全日。當日晚間17時23分,中央電視臺社會與法頻道隆重播出《平安行·2020》特別節目。
為認真、廣泛、及時地組織好收看12·2“全國交通安全日”特別節目,泗縣公安局交通管理大隊按照縣委宣傳部的通知要求,及時下發通知,要求大隊所屬各單位認真組織民警收看。同時,在“特別節目”播出之前,大隊安排民警深入到轄區的客運企業、駕校、危化品運輸企業和學校等單位,動員和引導社會各界公眾及時組織收看,由此擴大“全國交通安全日”的影響力,增強“特別節目”的教育和感召效果,提升全社會的安全意識、法制意識、文明意識。
華東師范大學法律系,上海 200241
【摘要】我國目前有關校園安全的法律資源匱乏,制定一部全國性、高位階性的《校園安全法》刻不容緩。學生安全在高校校園安全中居于核心位置,應作為《校園安全法》的重要篇章。通過對學生安全、學生安全管理分別進行公共安全與公共行政的定性,并解析安全管理活動中各主體間權利義務關系,可以為立法研究奠定理論基礎。立足于此,描繪出安全管理的主要機構、安全管理的不同維度并建構相應制度,將有望推動高校學生安全管理活動的變革。
【關鍵詞】高校;學生安全管理;法理分析;制度建構;校園安全法
一、問題的提出
“安全”①,在各類辭典中通常解釋為平安、保護、保全、穩定、無危險、不受侵擾、不發生事故等義。有學者綜合公共管理學、法學、社會學、哲學等學科理論,將“安全”概括為“生活在特定自然、社會環境中的人的各種權利,特別是人身權利和財產權利受到保護,尤其是法律保護的平安、無危險狀態;其危害因素能夠得到抑制、消解;其權利受到侵犯,能夠得到救濟;其侵犯行為能夠得到處罰、矯正;安全是法律的基本價值之一”。[1]根據這一灼見,筆者將“校園安全”定義為:在校園這一特定公共環境中學習、研究、生活、工作的學生與教職員的權利(尤其是人身權利、財產權利),和以法人形態運行的學校②的權利(主要是財產權利),不受威脅、危害、侵犯,從而得到實現的穩定狀態。換言之,安全是將主體的法定權利轉化為現實權利的進路。顯而易見,學生安全在高校校園安全中居于核心位置:一則學生是高等教育事業的立足點,二則學生群體在學期間生活在校園之內。
高校以提供專科以上層次的全日制高等教育為目的,具有規模大(校園面積廣、師生人數多)、開放性強、管理復雜等特征,時時刻刻面臨著校內外各種不利因素的威脅。筆者將其概括為以下四種:一是高校在管理上的漏洞甚至嚴重的失職;二是高校校園作為一種特殊的公共場所與公共設施,不可避免要面臨由校外滲透、侵入的隱患和威脅;三是學生安全教育不足,憂患意識和法律意識缺失;四是社會整體治安惡化所造成的沖擊,我國當前處于社會轉型時期,部分地區治安狀況不容樂觀,對校園造成了波及。
誠然,學生安全管理活動是實現高校教育、科研職能的重要前提,亦是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一項重要實踐。然而,我國相應的法律資源卻不容樂觀:一方面,由于立法進程緩慢,③直接針對校園安全的立法成果僅上海市2001年制定的地方法規《中小學校學生傷害事故處理條例》(未涉及高等教育階段)、四川省政府2002年制定的地方規章《學校安全工作管理辦法(試行)》④、教育部2002年制定的部門規章《學生傷害事故處理辦法》等寥寥幾部地方法規和行政規章⑤,以全國性、高位階性為特征的專門法律和行政法規缺位;另一方面,雖然《侵權責任法》、《國務院關于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責任追究的規定》等民事、行政法律、法規中亦有部分規范可供適用,但是因為其分散性、間接性,并不足以應對紛繁復雜的現實所需。一言以蔽之,制定一部專門的《校園安全法》勢在必行,高校學生安全管理則理應是其重要篇章。因此,筆者將對高校學生安全管理活動進行法理分析,然后在這一基礎上嘗試完成相應制度的建構。
二、高校學生安全管理的行政法理分析
(一)學生安全管理活動的公共行政性質
1.學生安全屬于公共安全范疇
“公共”,含有不特定(或多數)、共同性、社會共享性等要素。通常認為,公共安全是指“不特定或者多數人的生命、健康、財產安全,重大公私財產安全,重大生產安全,公共生活安寧以及重大公共利益的安全”[2]。顯然,高校學生安全符合這一界定,屬于公共安全范疇。有學者深刻地指出,“公共安全就是秩序的一種良性狀態”[3]。而“秩序(order)”,是指“在自然進程和社會進程中都存在著某種程度的一致性、連續性和確定性”[4],與“無序(disorder)”、“混亂(chaos)”相對應。眾所周知,秩序由制度來進行設定與維系。因此,安全對秩序的依賴性從根本上決定了學生安全管理對制度資源的需求。
2.學生安全管理屬于公共行政范疇
公共行政是“不以營利為目的,旨在有效地增進與公平地分配社會公共利益而進行的組織、管理與調控活動”。[5]公共行政的特性在于以下五點:[6]一則以公共權力為基石,二則指向公共事務,三則目的是為了實現公共利益(亦即具有社會共享性的共同利益),四則具有公開性與程序性,五則具有服務性與非營利性。一言以蔽之,提供公共產品是公共行政的旨趣,管理是公共行政的發揮功能的路徑——行政從本質上來說正是組織(社會共同體)為達成共同目標而進行的組織與管理活動,此點在法學界以及其他社會科學學科中得到廣泛承認。具體而言,學生安全管理活動是政府、高校以法律、法規、行政規范性文件、高校內部規章為準據,為維護學生群體的人身、財產等各種權利,所采用的各種措施之總和。依據大陸法系對公共行政的分類,學生安全管理活動屬于秩序行政(德語Ordnungsverwaltung),而秩序行政是“最典型、最傳統的行政類型。這種行政是在維持社會之秩序、國家之安全及排除對公民及社會之危害”[7]。
此處的難點在于對高校行使行政權力的理解。在我國,行政主體既包含國家行政機關,也包含法律、法規授權的組織。高校雖然在《民法通則》中被明確為事業單位法人而非機關法人,但是因為其行使著來自《教育法》、《高等教育法》和其他法律、法規、規章所賦予的行政管理權力,所以是一種授權行政組織,從屬于行政主體范疇。高校在行使這些行政職權時,處于行政主體的法律地位,此時所形成的權利義務關系屬于行政法律關系性質。最高人民法院 的行政審判指導案例[8]也明確支持了這樣一種定性。考察世界范圍內的立法和法律實踐,將高校作為行政主體實為普遍。例如,大陸法系國家和地區通常將高校(尤其公立高校)定性為公營造物。而公營造物(德語Anstalt,簡稱“營造物”,亦譯為“公務法人”、“公法設施”、“公共機構”等)是國家或地方為達成一定的公共目的,依據法律或由法律授權,結合人與物,使其能持續提供一定給付而設立的一種組織體。其通常具備法人身份,屬于公法人⑥中的一種,在行政法律關系中自然享有行政主體資格。
故此,將學生安全管理活動定性為公共行政實屬必然。換言之,學生安全法制位于行政法系統中,有關學生安全管理的法律問題可運用行政法原理進行詮釋。
(二)學生安全管理活動中的權利義務關系
以校園為平臺,并依據主體的不同,運用行政主體——行政相對人模式,可將學生安全管理活動中的各組權利義務關系⑦提煉如下:
1.高校與學生間的權利義務關系
(1)高校與學生間權利義務關系的實質。學生被某一高校錄取后,取得該校學籍,在此基礎上以學生身份⑧與該校所發生的權利義務關系被總稱為在學關系。高校基于安全保障的需要,對學生實施管理而產生的權利義務關系無疑是在學關系的重要部分。大陸法系普遍認為,在學關系是一種營造物利用關系,從屬于特別權力關系范疇。“特別權力關系”是源于19世紀時德國的一項著名公法理論,意指基于特別的法律原因(如軍人之于軍隊,囚犯之于監獄等),在一定范圍之內,行政主體對行政相對人享有概括命令的權力,而行政相對人則具有高度服從義務的一種法律關系。具體而言,傳統理論將“特別權力關系”與“一般權力關系”相對應,后者是公民與國家之間行政法律關系的常態,以公權力行使受到法治原則控制為特征,而前者則與此相反,行政主體與行政相對人之間形成的是一種“緊密型持續關系”,既排除法律保留原則,又剝奪司法救濟手段,行政主體還可以通過內部規則的方式對行政相對人的自由權利做出限制乃至實施懲戒,行政相對人的義務具有不確定性。可見,傳統的特別權力關系中的“特別”二字,絕非特別優待反倒是特別限制之意。該理論對日本、我國臺灣地區均產生了深遠影響。對我國大陸地區教育行政領域而言,雖無特別權力關系之名,卻有特別權力關系之實。
二戰之后,由于各國不斷踐行實質法治國的原則,特別權力關系被認為是“法治國的裂隙”而被修正,呈現出三方面的改變:[9]一是范圍縮小;二是涉及基本權利者,必須有法律依據(亦即,承認法律保留與法律優先的原則);三是許可提起行政爭訟。然而,在學關系仍應當認為是一種特別權力關系,而非一般法律關系。因為“其所調整的社會關系與一般行政關系相比畢竟有著特殊之處,該領域中權利主體與相對人之間的緊密程度比較高,雙方之間存在的‘緊密型持續關系’是客觀事實”[10],所以我們并不能對客觀事實視而不見而全盤否定之。當然,對于學校行為涉及學生基本權利或者重大利益的,應當遵循法律保留、正當程序、司法救濟等原則。這樣一種修正后的特別關系理論為國內外許多著名學者所贊同,并被改稱為“特別法律關系”、“特別公法關系”等[11]。
經過修正的特別權力關系理論可以為規范我國高校和學生的法律關系起到指明進路的作用。華東師范大學郭為祿教授將在學關系中高校對學生的行政管理關系區分為學籍管理關系與日常管理關系:[12]前者是涉及學生身份等重大權益的管理,即高校根據國家有關法律的規定,以行政法為依據,對學生實行學籍管理行為而形成的管理關系;而后者是不涉及學生重大權益的管理,即學校為保障正常的教育教學秩序,根據不同情況制定學校的規章制度,由此形成的高校與學生之間的管理與被管理的關系。筆者贊同這樣的劃分,并且進一步指出學籍管理關系的實質是高校教育權力⑨與學生受教育權之間的關系,而日常管理關系的實質則是高校行政權力與學生的其他權利之間的關系,這些權利處于受教育權的輻射地帶。雖然,歸根結底“受教育權以外的其他權利”并不是源于學生的受教育者身份,但是因為受教育權的影響,在相較于其他公民時仍會有所區別。在這樣的語境之下,高校與學生所發生的安全管理關系理應屬于日常管理關系中的一種,在特殊情況下亦可與學籍管理發生聯系。需要指出的是,特別權力關系理論并不否定在一定情況下,學校與學生之間可以形成民事法律關系。例如,學生利用學校的食宿、洗浴設備,在學校經營的商場超市內購物消費等。因為此時學校并非以行政主體的身份出現,而學生也完全是基于普通公民的身份而不是受教育權主體的身份與之發生關系,兩者處于平等地位,所以是一種民事契約關系,并不屬于筆者所說的在學關系范疇。
(2)高校的職權與職責。根據《教育法》第28條,學校有權按照章程自主管理和對受教育者進行學籍管理,實施獎勵或者處分之規定,筆者提出以下見解:
第一,高校擁有根據學校章程,制定關于學生安全管理的規則并且貫徹執行的職權。并且,學校在制定規則以明晰雙方權利義務時,應集思廣益、尊重廣大學生的參與權,遵循正當程序。
第二,當學生嚴重違背本校安全管理規則,從而危害學校、同學、教職員工的人身、財產權利時,甚至達到嚴重違法、犯罪程度時,高校對其有聯結學籍管理、課以處分的職權。但是,開除學籍、勸其退學的實施應當審慎,并且不得與法律相沖突,以免侵犯公民的受教育權這一重要的憲法權利。
第三,職權二字對學校而言,既意味著權利(權力),也意味著是不可放棄的義務——因為職權與職責是一枚硬幣的兩面。
(3)學生的權利與義務。第一,在本領域內,學生擁有的實體權利主要是人身權與財產權,這兩者都是憲法、民法上予以確認和保護的重要基本權利。財產權無需贅述。人身權是與公民人身有關的各種權利的總稱,包括人格權和身份權兩大類,具體而言有生命權、健康權、人身自由權、人格尊嚴權、住宅不受侵犯權、通信自由與通信秘密權。前述六項人身權利與校園安全的密切 關聯并不難以理解,此處需要強調的是通信自由與通信秘密。我國高校往往以傳達室的方式來進行信函傳達,學生的信件往往會先經過學校傳達室,再轉至寢室樓或者所在教學單位,管理紊亂、程序復雜,今后宜加強相應管理,保護學生通信方面的安全。
第二,既然高校有制定安全規則,并且在此基礎上有對違規學生進行懲戒、乃至與學籍管理進行聯結的權力,則學生也必須擁有下述相應的程序性權利:一方面是參與安全規則制定的權利;另一方面是對于學校所作的懲戒有獲得救濟的權利,不涉及學籍關系的懲戒有權提起校內申訴,涉及學籍關系的懲戒則既可進行申訴還應當有權提起行政復議和行政訴訟。
第三,基于前述,學生還應履行遵守法律、法規,以及學校管理制度的義務,這也是《教育法》第43條所明確規定的。
2.其他各組權利義務關系
(1)政府與高校間的權利義務關系。政府對高校的學生安全管理工作依法行使監管職權。此時,政府居于行政主體地位,高校居于行政相對人地位。政府所作的監管,可以通過抽象行政行為、具體行政行為、行政事實行為⑩三種路徑來實現。總之,高校對于政府及其職能部門的監管行為,負有接受、配合之義務。例如,公安消防部門對高校的校園消防設施、消防狀況進行檢查、指導。
(2)政府與學生間的權利義務關系。對學生實施安全管理的主要是駐校派出所。作為行政主體的駐校派出所通過戶籍管理和日常治安維持而與學生發生權利義務關系,對于違反法律規定危害校園秩序的學生,派出所有進行行政處罰的職權。
(3)高校、政府與來訪人員間的權利義務關系。目前,我國高校的治安管理工作由學校保衛處與駐校派出所合作完成。二者可以依職權采取登記、檢查、守衛等措施,防止校外不良分子進入校園。外來人員在學校開放時間、履行相關手續后方可入校,進入校園后應遵守法律和學校安全管理規定。
三、高校學生安全管理的主要機構及其制度建構
(一)主要機構
目前,校內負責學生安全管理的主要機構為保衛部門與學生工作各部門;校外負責學生安全管理的主要機構為政府警務部門。詳細而言,保衛部門是我國高校專為保障校園安全而設立的部門,校內與之配合的是由學生處(學工部)、院系黨團組織(含學生輔導員)所共同構成的學生工作部門系統,校外與之協同的則是政府警務部門。因此,如何優化組織模式、厘清各機構職權與協作關系是《校園安全法》中所應完成的制度建構。
(二)制度建構
學生安全管理制度是事前預防機制、危機處理機制與責任追究機制的結合,這是《校園安全法》所應體現出的三個層次。機構問題正是機制問題的源頭。
1.建立健全學生安全教育與輔導制度
《道路交通安全法》第6條與《消防法》第6條分別課以了學校組織交通安全教育和校方安全教育的義務。秉持這樣一種安全教育精神,《校園安全法》既要與有關法律、法規相銜與深入,還應在其他方面進行拓展。筆者認為以下內容不可或缺:
第一,應以建構校園安全文化為一項重要原則,學生安全教育是其實現路徑。可將保衛部門明確為高校安全工作的核心機構,強制要求各校通過章程以及其他管理規則的方式,對本校的學生安全教育事項進行規劃,具體包含機構、時間、場合、方式、內容、次數下限等。
第二,有關治安、消防、自然災害等的教育,由學校保衛部門負責,會同政府警務部門進行。有關公共衛生(包含急救)的教育,由學校保衛部門組織,安排校醫院(設立醫學院的學校可安排醫學院或附屬醫院)或會同政府衛生行政部門進行。有關文體競技的教育,由學校保衛部門組織,安排體育、舞蹈院系進行。有關教學科研安全的教育,由學校教務部門負責。
第三,健全學生輔導制度,特別是心理輔導制度。由學生處(學工部)負總責,對因遭遇困難而產生心理問題的學生進行積極干預,避免違法、犯罪、自我傷害事故的發生。
2.建立健全校園警察與保衛制度
據中國高等教育學會保衛學專業委員會2001年對全國58所特大規模高校(3個校區以上、管轄人口3萬人以上)的統計資料[13]顯示,這58所高校共發生刑事、治安案件l1725起,平均每校202起,查破刑事治安案件4986起,占立案數87%。其中公安機關查破573起,占立案數l0%,有3l所高校,公安機關的破案率為0。高校保衛部門查破4413起,占立案數77%。公安機關破案率與高校保衛部門的查處率為1:8。這一資料揭示出現行校園治安管理體制無法勝任實踐:一方面,我國長期存在著警力不足的困境,實踐中廣泛設立駐校派出所,然而派出所的警力編制與高校師生人數、校園面積相形見絀;另一方面,雖然高校保衛部門承擔的職責基本同于公安機關,但是保衛部門并無公安機關那樣的執法權(尤其是刑事案件)和專業技能,導致違法、犯罪得不到及時有效的打擊。因此,筆者提出以下立法建議:
第一,建立專門的校園警察機構,增強校園警力。具體而言,在大學城、規模較大的高校直接設立專門的公安分局,原各校區設立下屬派出所,并在重要地點設立警務室。同時,鑒于我國《刑事訴訟法》中派出所行使的刑事偵查權較小,《校園安全法》可對校園派出所的刑事偵查權進行必要擴大。
第二,厘清高校保衛部門與校園警務部門之間的權責和協作關系。高校保衛部門的職能為:負責學校安全教育,負責聘用和管理校園保安隊伍,負責校園安全檢查、排除安全隱患,代表學校、師生聯系溝通校園警察部門。校園警察則擁有校園及周邊地帶的執法權,可以采取安全措施預防、制止、處理校內外發生的各類不法侵害。
第三,出于彌補警力不足的必要,為聘用校園協警提供制度保障。校園協警的門檻設定應較校外協警的門檻為高。協警并無獨立執法權,而是校園警察的輔助力量。
四、高校學生安全管理的具體維度及其制度建構
從人身權利與財產權利的角度出發,可將學生安全從本質上劃分為人身安全與財產安全兩種維度。這種劃分固然滿足了邏輯上的周延問題,但失之抽象,不能直接聯結影響學生安全的現實因素,對于解決實際問題較為不利。考察實踐,學生安全主要與學校活動、寢室生活、校園設施設備、校園交通、校園衛生五者相關。因此,可暫將學生安全劃分為學校活動安全、寢室生活安全、校園設施 設備安全、校園交通安全與校園衛生安全五種具體維度。盡管這樣的劃分在邏輯上并不周延、也無法涵蓋全部現實問題,然而對其進行探討并總結出相應的制度建構策略,無疑具備“重點突破”的積極意義。
(一)學校活動安全及其制度建構
1.問題分析
學校活動分為教研活動和課外活動兩種。兩者均直接涉及學生的人身安全:
教研活動是高校提供高等教育資源、完成行政給付任務,實現公民受教育權與學術自由的直接體現。在教研活動中,存在著因參與者違規、失誤而引發安全事故、造成人身傷亡的可能性。教研活動安全的重要性,對具有實驗危險性的各類自然科學專業和體育、舞蹈專業學生不言而喻。2012年2月15日,南京大學化學實驗室便發生了一起甲醛泄露事件11。
學校所組織的課外活動,雖非學生作為受教育者的本職,卻對繁榮校園文化、促進學生人格完善意義深遠。由于課外活動以文體競技為普遍形式,學生傷害事故發生的風險不容忽視。目前實施的《學生安全事故處理辦法》為解決這類糾紛提供了一定思路。該《辦法》第9條規定:“因下列情形之一造成的學生傷害事故,學校應當依法承擔相應的責任:……(四)學校組織學生參加教育教學活動或者校外活動,未對學生進行相應的安全教育,并未在可預見的范圍內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的”;第12條規定:“因下列情形之一造成的學生傷害事故,學校已履行了相應職責,行為并無不當的,無法律責任:……(五)在對抗性或者具有風險性的體育競賽活動中發生意外傷害的”。然而,在實踐中如何認定一項課外活動是否由學校組織,并藉此厘清學生與學校間的權利義務關系,實屬不易。現通過一個典型案例12進行解讀:
某醫學院的臨床醫學系組織“迎新”籃球賽,由臨床醫學系負責比賽場地和比賽管理事宜(包括聘請精通籃球運動的學生擔任裁判),在比賽過程中一名球員因搶球意外遭受重傷。事后,高校主張本次學生傷害事件不屬于校園安全事故,理由為:首先,籃球運動屬于對抗性、風險性的體育競賽;其次,臨床醫學系本身并不同于體育系或公共體育教學部,籃球運動不屬于其教學內容;再次,迎新球賽屬于學生與學生之間聯誼的文娛活動,高校學生作為成年人,應自己作為民事主體,承擔比賽造成的民事侵權責任;最后,臨床醫學系所起的作用是提供場地、后勤和組織觀眾的服務,并且已盡到管理職責,何況球員受傷純屬意外而非另一球員惡意違規造成。故此,學校只愿意提供人道主義的補償,而不承擔賠償責任。傷者不服,現提起訴訟,要求學校承擔賠償責任。依賴目前的《學生安全事故處理辦法》,該校主張雖有過分為自身開脫責任之嫌,卻并非于法無憑、毫無可取之處。
2.制度建構
(1)教研安全制度建構。立法授權相關組織制定出可操作的專業規范(特別是實驗規范、實踐規范),明確學校、教師、管理人員、學生的各自職責,特別是對教研事故發生時的處理措施要有詳細規定。任何學校均負有貫徹執行規范的義務,教育行政部門也應負有檢查監督的義務。前述實驗、實踐規范本身雖然不屬于“法”的范疇,但是法律卻課以相關行政相對人遵守的義務和行政機關保障實施的義務。同時,立法還應賦予各高校根據法律、法規、行政規章、專業規范,通過本校內部規章進行相應細化補充的權責。高校所作的細化補充規定不得與前者相沖突,補充規定的內容應包含學校如何組織有關教研的紀律教育活動,包含時間、場合和方法等,既針對學生也針對教職人員。教研活動的開辦過程中,以此強化教師、實驗人員崗位責任感和建構學生的教研活動安全文化。
(2)課外活動安全制度建構。根據前述案例,筆者提出三點立法建議:
第一,學校組織的課外活動并非學生意思自治的個人行為,而是體現著學校意志,應與教研活動同等對待。該受傷學生并非由于自行約定的體育鍛煉行為而致傷。其比賽由院系組織(實踐中可表現為院系的團總支、學生會),帶有明顯的“官方”色彩,應認定為學校活動。學校組織的課外活動作為教研活動的拓展,學校須承擔相應的安全管理義務和責任。原因在于,高校是實現公民發展和人格完善的公共機構,開辦第二課堂、組織課外活動是興學的必要,而課外活動也是考察一所高校辦學狀況的重要指標,在實踐中無法避免且應當鼓勵。本案中的體育活動雖非臨床醫學系的辦學內容,但仍系學校活動之一環、符合高等教育宗旨,如完全由學生承擔風險,既不公平也不利于學校和教育事業的發展進步。學校確實無過錯的,承擔無過錯責任,對學生所遭受的損害進行較低限度填補即可;由受損學生以外的其他學生、第三人惡意造成損害的,應由他們承擔侵權責任。
第二,《學生安全事故處理辦法》中的所謂“學校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和“學校已履行相應職責”過于原則性、抽象性,所以《校園安全法》的法律條文在吸收其要旨的同時,還應進一步具體化,要求此類群體性課外活動應經過學校嚴格的籌備、組織工作,并得到學校相關職能部門的審批。像本案中的籃球賽,還應強制要求必須聘請體育系或公共體育教學部的專業師生擔任裁判,并且應有校醫和指導老師在場,活動前還應進行安全檢查和安全教育。
第三,對于學生純粹出于私人意思而使用學校設施、設備進行課外活動的,如網球場、田徑場、游泳館及其設備,學校也應在開放時間安排工作人員值班進行安全監管,否則仍應承擔相應的不利法律后果。
第四,對“校園”的解釋應適當延伸。教研活動和學校組織的課外活動有可能發生于本校校園以外,此時應將“校園”的范圍進行適當延伸,而非針對狹隘的地理空間。
(二)寢室生活安全及其制度構建
1.問題分析
寢室生活既涉及學生的人身安全也涉及財產安全。在我國,學生在高校校園內通過集體住宿方式生活(較為例外的是博士研究生,他們的寢室一般為單人間)——寢室既是學生的個人空間,又帶有一定的公共色彩。較常見的問題有公寓管理人員或學生違反學校寢室管理規定私自接納外來人員造成財產被竊,以及學生在寢室內進行飲酒等禁止性活動從而引發斗毆等。
2.制度建構
雖然學 生寢室缺乏作為私人獨立空間的色彩,但是將其視為臨時住宅、予以保護卻十分必要。住宅不可侵犯,乃是公民神圣的憲法權利。提升到這樣的高度,將有利于實踐中制止其他學生、教職員工、外來人員的不當闖入。誠然,高校強制分配宿舍、禁止學生在學期間校外居住在實踐中屬于常態。然而,此點對于基本上是成年人的高校學生群體,尤其對于學校離家很近的學生以及年齡較大的研究生群體是否必要?竊以為,離家較近的學生應當有選擇住家的權利;對于年齡較大的學生而言,強制住校則很可能會沖擊他們的婚育權。因此,在《校園安全法》中應當明確規定:學生有權自主選擇住校與否,高校擁有對住校生實施寢室安全管理的職權并承擔提供寢室安全保障的職責。
(三)校園設施設備安全及其制度建構
1.問題分析
高校是一個濃縮的社會。無論是教學樓、公寓、運動場等公共設施,還是教研用的儀器、設備,都與學生安全密切相關。消防安全是設施設備安全中的一項重要內容。鑒于國家已為各種校園設施、設備設立了詳細標準,同時,《學生傷害事故處理辦法》第9條第1、2項也規定了學校對維持設施設備所承擔的義務和責任。故此,筆者不再贅述,將筆墨集中在其未作詳細規范的一類特殊情況上:校園施工所引起的安全問題。
校園施工者大都是從校方的建筑招投標中中標后承包下來的,作為施工者的承包方和發包方高校之間存在一個建設工程合同,但這一合同法律關系僅對合同雙方具有約束力,承包方與學生之間并沒有直接的法律關系,但承包方因施工侵犯高校學生的合法權益時,施工方與學生之間就發生了侵權法律關系,此時的學校是否需要對施工方的侵權承擔一定的法律責任?依據《侵權責任法》第88、89、91條有關物件損害責任的規定,學生因施工方在施工過程中受到侵害時,有權要求施工方承擔侵權行為帶來的法律責任。但是,實踐中的困難在于現實中,施工方與承包方往往不是同一個主體,并且學生對學校建筑工程的相關信息難以了解。此時,作為與侵權法律關系雙方中“橋梁”的高校理應有所作為。
2.制度建構
應規定高校在校園施工期間負有以下義務:
首先,學校有義務將工地設為禁區,防止學生進入。建筑材料也應放到學生難以接觸的固定位置;其次,有危險性的工程,應避免在教學期間進行,而是利用寒暑假進行;再次,如果發生學生受損事件,學校必須作出積極回應,及時與承包方聯系。學校有義務為學生提供承包方的必要信息,避免學生無法找到適格的侵權主體,從而無法維護自身合法權益。
(四)校園交通安全及其建構
1.問題分析
隨著我國高校校園的開放性日益增強,在校園中穿行的學校公車、教職工與學生私車、途經校園的城市公交車、校外來訪車輛所帶來的交通安全問題也日益突出。尤其在陰雨天氣、上下課期間,道路轉彎處和食堂等地點。2010年河北大學校園內發生的李啟銘交通肇事案13是一個典型的事例。
2.制度建構
第一,設立財政專款,用以加強校園交通硬件設施的投入和改造。該工作由學校會同交通部門和城市建設部門來完成。內容包括:拓寬人行道、劃分機動車道、自行車道與人行道,設定各道路時速限制;設置警示標志和校內紅綠燈;在十字路口、教學樓、食堂、廣場等人流量大的地段設置斑馬線、減速帶和人行天橋,必要位置可實施單行道和道路封閉。
第二,基于前述校園警察與保衛制度的建構,由校園警察和保衛人員切實承擔校園內的交通管理,在一定路段設置交通崗亭,并對停車場和校門實施重點管制。同時,各校必須根據自身情況依法建立一套校園交通事故處理的應急處置機制。
第三,鑒于目前我國對中小學校車安全的重視達到前所未有的高度,高校也應予以同樣注意,此點對擁有多個校區的高校尤為重要。
(五)校園衛生安全及其制度建構
1.問題分析
校園衛生安全包含食品、藥物、醫療、疾控四個方面。食品安全対映的是校園食堂和校園商店,食堂、商店依據與學校簽署的協議而進駐校園,在經營過程中還受到相關行政主管部門的管理,因此受到合同和法律的雙重規制;而藥物、醫療和疾控則対映的是校醫院。隨著高校后勤社會化過程的不斷推進,校園衛生安全監管的兩大難題也日益顯現:
一是食物中毒事件不時發生。由于資本具有逐利性,學生食堂如果管理不善,極易發生學生群體食物中毒事件。例如2010年3月30日,安徽外國語職業技術學院43名學生在本校第三食堂內面館吃完面條后,有39人出現不同程度的中毒現象14;二是校醫院運行狀態堪憂。校醫院廣泛存在著規模小、經費少、技術和物資差強人意的現象,然而,校醫院在實踐中卻往往承擔著本校學生醫療保健、衛生檢查和疾控工作的重任。2003年初,我國爆發的“非典”疫情,更是對該問題提出了挑戰。
2.制度建構
在本領域,我國制定了《學校衛生工作條例》、《學校食堂與學生集體用餐衛生管理規定》、《學校食物中毒事故行政責任追究暫行規定》三部法規與規章。因此,《校園安全法》中所需的立法工作是整合這些立法成果,并與《食品衛生法》、《藥品管理法》、《公共事件應急條例》等衛生法律、法規進行銜接和補充。具體建議如下:
第一,根據行政區劃,高校的衛生安全監管工作應列為相應衛生行政部門的工作重點,可以考慮為行政檢查次數設立下限。
第二,通過立法為各高校校醫院的運行提供制度保障。按照校區數量、校園面積、師生人數,對校醫院的規模特別是醫務人員編制設定下限,其中多校區的高校可設立數個校醫院,針對地理位置偏僻、本區域內醫療條件較差的高校還應增高其校醫院的設立門檻;授權各校根據自身情況進行本校的醫務資源配置,包括校醫院位置、診所和醫務點地規劃,規劃應報教育行政部門和相應的衛生行政部門備案,并接受二者的監督管理;明確校醫院進行疾病防控與組織校園衛生檢查(含學生寢室和開放性場所)的職能,以及在突發校園傷害事故時緊急救治傷員的職責,對于設有醫學院、附屬醫院的學校,還應實現校醫院與它們的銜接。
第三,賦予學校后勤管理部門一定的食品衛生監管職責,包括聽取學生意見、與食堂、校園商店的運營者進行磋商、溝通衛生行政部門等。
現在,隨著中國建筑師及設計作品國際地位的提高,大量的建設使我們有機會爭奪國際建筑界的話語權。作為一個有責任心的專業傳媒機構,我們可喜地看到了中國當代建筑人的艱難探求和努力。他們從多個角度嘗試著解決中國面臨的現實社會問題,比如居住條件保障、多民族文化、地域性、節能,環境保護、本土語境、城市化、民族文化的宣傳和引導等。《建筑創作》從過去到現在一直在不斷宣傳對建筑設計起推動作用的當代中國人,用特有的視點發現并向世界推出當代中國的優秀建筑人物,并給予他們特別的關注和鼓勵!
世界首座生態城將落戶于上海
根據英國《獨立報》2月6日文章《無碳生活――中國的綠色飛躍》報道,上海附近崇明島的東灘將成為容納50萬居民的循環生態城市。有報道說,倫敦市長對東灘計劃很感興趣,可能會把它作為倫敦發展的藍圖。英國工程師將參與這項建設。
這是世界上最大的單項建筑工程,該工程已得到中央政府的初步批準。東灘項目占地630ha,主要吸引那些可以從積極的生態環境中獲益的商業和休閑業公司的投資。所有建筑用能源將自給自足,電力主要來自風能、太陽能和其他可再生能源。所有房屋都將設置在徒步7分鐘就能搭乘公共交通的距離內。多數居民將在東灘內工作,所有建筑將使用傳統與現代結合的建筑科技。島上農民將采用有機方法種植莊稼,使食品自給自足。
該工程的英方負責人海德說,由于附近有濕地和候鳥群,汽油或柴油車在這里行不通,只能使用電力車,人們將再次敞開窗戶,也不再需要空調。工程師們對這個工程滿懷熱情,認為這就是下一代人的未來。但是東灘工程造價不菲,約15億英鎊,而且可能繼續攀升。
2005年3月22日,作為2008年北京奧運建筑的前期示范工程、我國首座超低能耗示范樓在清華大學落成。樓內集中展示了近百項國內外最先進的建筑節能技術產品,是中國首個以真實建筑物搭建的建筑節能技術試驗平臺。
扣除用于科學實驗以及部分前沿技術展示的投資,其建設成本僅為5000~6000元/m2,根據全壽命計算20年左右可收回全部投資。
運行兩年后,在清華大學2007年2月召開的“建設節約型校園”新聞會上,該建筑被譽為“節能大王”。據數據統計,該示范樓全年單位建筑面積用電量僅為北京同類建筑的30%。
王小東、崔愷獲第四屆梁思成建筑獎
2007年2月12日,建設部頒發第四屆梁思成建筑獎。梁思成獎獲獎者是經專家提名委員會提名,專家評選委員會評選,審定委員會審定后決定的。每位“梁思成獎”獲得者將獲得10萬元人民幣的獎勵。
首屆“梁思成獎”授予20世紀50年代以來對我國建筑設計的發展做出突出貢獻的9名建筑師 齊康、莫伯治、趙冬日、關肇鄴、魏敦山、張錦秋、何鏡堂、張開濟、吳良鏞。自2001年起,每2年評選一次。第二屆獲獎者是馬國罄、彭一剛,第三屆是程泰寧,劉力、劉克良獲提名獎。
第四屆“梁思成建筑獎”的獲得者是王小東、崔愷,柴裴義、黃星元獲提名獎。本文將在后面對本屆梁思成獎獲得者王小東、崔愷作特別報道。
深圳“雙年展”將于年底舉行
深圳第二屆建筑雙年展將在今年12月拉開帷幕。“雙年展”將采取免收門票、利用數碼宣傳方式、將城市基礎設施為附屬展場等方式,吸引更多市民參與。
從參展內容來看,第二屆“雙年展”更具國際性。荷蘭建筑大師、哈佛大學教授雷姆?庫哈斯將親自帶建筑團隊來深參展。在3月15日的會上他表示,將在“雙年展”上做一個有關“城市新城”的研究報告。此外,“雙年展”還將展出3位“普利茨克獎”得主的城市作品,將邀請國內外數十家建筑院校通過調研及項目設計的方式參與本屆雙年展。
本屆雙年展主題將圍繞“城市再生”展開,并以深圳作為珠三角經濟核心及中國內地與香港的聯動體,不斷探索其試驗性和創造性。作為“再生”項目之一,寶安光明新城項目將亮相“雙年展”。
“雙年展”組委會負責人透露,本屆“雙年展”有可能成為“雙年雙城展”。深圳和香港合作辦“雙年展”的進程正在良性推進當中。
今年4月23日是第12個“世界讀書日”。《建筑創作》雜志社為此舉行了“世界讀書日――來自建筑學人的編讀心得”征稿活動。許多業內專家和學者紛紛投稿支持,有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曹汛教授、北京院馬國馨院士、清華大學建筑學院秦佑國教授等等。
主辦者說,“建筑是一棵大樹,各個學科是它的枝干,而‘非建筑’的人文文化則為這棵大樹提供著生長所必需的陽光、空氣和土壤。正如欣賞一幢優秀的建筑物,就會感知它猶如一個高度和諧的有機整體。此次活動不僅是為了紀念4月23日第12個世界讀書日”,更在于介紹一代代建筑師及建筑學人成長和閱讀的經歷,增進人與人的交流,提高建筑師、尤其是青年建筑師們的閱讀休養和文化素養。
4月23日世界讀書日當天,《建筑創作》雜志社與天津市建筑設計院共同在天津舉行了主題為“建筑師書緣”的建筑師茶座活動。
為保護街區歷史風貌,南京梅園新村整治正在進行
按照梅園新村歷史街區改造建設3年完成的規劃,今年南京玄武區將對雍園片區進行整治維護,使之與去年整治一新的梅園歷史街區的民國風格保持一致。在雍園一條街,只有100多米的小路上有14幢民國建筑,其中有著名的白崇禧公館。據負責該項目的玄武區建設局有關人士介紹,雍園整治出新包括對14幢民國建筑立面整治,修舊如舊,沿街圍墻、門樓整治出新,雍園25號等5個院落內的拆違拆舊、下水道整治等。據介紹,即將進行的雍園街巷整治總體規劃將達450萬元以上。
據悉,雍園街區改造出新后,下一步將對桃園片區進行整治改造。根據梅園新村街區的長遠規劃,還將完善其周邊路網,5年內梅園新村路將被辟為步行道。具體規劃范圍北起梅園中學,南至鐘嵐里,向東至內秦淮河,向西至漢府街與長江路交叉口,目的是保護街區的整體風貌,并充分營造良好的文化商業環境。
談談古建筑修繕的建筑門派――蘇州“香山幫”
2007年3月,南京大板巷42號甘熙宅第古建筑群修繕及環境整治工程正式開工。甘熙宅第在這次維修整治后將成為“金陵第一園”,而參與修繕的是通過競標取得資格的蘇州“香山幫”。
據稱,蒯祥是蘇州“香山幫”藝人的開山鼻祖。在明代,他曾經擔任“營繕所丞”,直接指揮并參與設計了明代故宮。另外,他還參與主持了眾多的皇室工程,如北京十三陵的修建。蒯祥出生于南京,其父親、祖父都是有名的木匠,蒯祥的后代以及徒弟們形成了“香山幫”,一直從事古建筑修建維修至今。
就南京而言,“香山幫”工匠就曾經修復過夫子廟、朝天宮、雞鳴寺等不少古建筑。夫子廟前“天下文樞”牌坊、秦淮河畔的古建筑群、雞鳴寺塔等古建筑都是他們的杰作。在談到本次甘熙宅第的修繕時,蒯祥古建有限公司的工程師鄧鈺生表示:“我們要為甘熙宅第增高60cm,抬高甘熙宅第主要目的是為了排水防澇。”
生態園里原汁原味的“徽州大院”
上海又一座生態休閑公園年內建成,12幢徽派建筑“定居”羅店。正在建造的寶山區羅店鎮衛斯嘉生態休閑園里,12幢建筑分別從安徽休寧、歙縣、屯溪等地整幢“搬”過來,形成原汁原味的“徽州大院”。
進入衛斯嘉生態休閑園首先映入目目簾的是一座古牌坊,門楣中刻著“貞壽之門”,下有“圣旨”兩字,原來是真正的清道光六年皇帝賜封的牌坊。這座牌坊所有的部件都是原件拼裝起來的。
在另一幢原汁原味的安徽民居里,鑲嵌著安徽民間琴棋書畫的四個木雕,栩栩如生,讓人大開眼界。
還有一座原先在建中的宰相府,柱子立墻未砌,但已透出威嚴。它以前是一品以上大官的宅邸,原來門前還有石碑,上書“文官下轎,武官下馬”。僅議事廳屋頂上的“冬瓜梁”就可見一斑,它們都是由樟木制造的粗90cm、長5m的大家伙。
此外,讓人欣喜的還有不少。比如,在這個“徽州大院”的湖面上有一座貨真價實的咸豐九年永濟橋……
這座占地1200畝的休閑生態園,預計今年底可以建成,屆時它會成為上海旅游的一處新景點。12幢徽派建筑作為園中景觀的亮點,它們各各相異,材料也是各領。在安徽當地,它們有的瀕臨倒塌,有的需要翻建,有心人把它們收購過來,拯救危亡,異地重生,讓上海人足不出滬,也能一睹徽州文化的精粹。
復旦學子發現兩種可解決水污染問題的景觀植物
近日,復旦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系的3個本科生 胡歡、阮曉峰和陸時藝獲得了國家發明專利。經他們研究發現,如果將兩種陸生植物――佛手蔓綠絨(俗稱小天使)和葉喜林芋(俗稱春羽),種植在重度富營養化的水體中,可以最大限度地吸收水中的氮和氧。有了它們,解決湖泊、河流的污染問題找到了一個新途徑。同時這兩種植物價格便宜,一般一株10元左右,在花鳥市場上很常見。
怎樣種養它們?3個大學生又專門設計發明了一種“水培浮床”:浮床上有架子,確保植物根在水中莖在水外;浮床還可透光,不影響所在水體的自然采光,植物根系又能充分舒展生長,有利于植物生長和污染物質的吸收。阮曉峰介紹說,由于兩種植物本身就是人們認可的景觀植物,還可以把它們繁殖的分支投放市場,作為家居盆栽、水培植物或戶外景觀植物等,產生直接的經濟效益。
阮曉峰將此次獲得國家發明專利歸功于復旦大學,“學校支持每個學生的創新,不管你是博士生、碩士生,還是本科生,依靠項目都能申請到科研經費,還提供實驗室。”他還透露,目前,復旦環境科學與工程系與黃興公園合作,正將這個發明成果在公園的景觀水面上做測試。今年,阮曉峰和他的同學已經考取了復旦的碩士研究生,他表示,“我們將繼續對此做深入研究,完善技術指標,將來可能以此開始自己的創業。”
廈門國際郵輪城后年建成
2007年5月10日,廈門國際郵輪城景觀工程方案招標揭曉。據了解,此次景觀工程招標吸引了海內外32家知名景觀設計單位報名,經過認真審查和篩選,最終入圍第二階段方案設計的單位為瑞典、中國香港、美國、澳大利亞的4個公司。最后,來自瑞典的2號設計方案脫穎而出。方案以浪漫的東南亞園林為藍本,揉入中式園林的虛實變化,將東方審美情趣與異域風情相融合,營造高貴的國際時尚生活空間。
國際郵輪城位于廈門湖濱北路西端與東渡路交界處,東側為狐尾山,西側為國際旅游客運碼頭及萬頃碧波,南接西海灣公園及湖。項目總占地約10.3萬平方米,總建筑面積28.7萬平方米,其中酒店式公寓約9.5萬平方米,高檔住宅5萬平方米,高檔寫字樓6.2萬平方米,綜合商場3萬平方米,五星級酒店5萬平方米。
由于獨特的地理位置和國際化的定位,該項目又是展現廈門國際性港口風景城市形象的窗口。因此,郵輪城的景觀建設非常重要。
“郵輪被稱作移動的皇宮,今后這里將接納來自世界各地的郵輪。”據悉,國際郵輪城將于2009年底初步建成,力爭打造成為我國首個名副其實的大型國際郵輪城。有關負責人說,郵輪城定位為高端消費人群,在區域內規劃建設口岸商務、休閑居住、精品購物、觀光、餐飲、娛樂、酒店等一系列精品服務配套,全力打造全國首個名副其實的大型國際郵輪城。
湖南湘潭建成全國最大“天然空調”
地源熱泵是近年來在我國剛剛開始普及的一項新型節能技術。將湘江水引入城市中心區的120畝人工湖――夢澤湖,將湖水作為冷熱源,經過一番轉換后即可為城市建筑供冷供熱。近日,長沙和湘潭兩地的60多位暖通專家匯聚蓮城,就地源熱泵空調技術深入交流和探討,對這一可再生能源項目在湘潭的成功運行給予了充分肯定。
據介紹,湘潭市城市中心區地表水水源熱泵工程是目前國內最大的采用地表水為載體的可再生能源應用項目。與傳統空調相比,節約成本50%以上。
40
4月28日~5月11日,40位小于40歲的華人建筑設計師作品展在上海番禺路58號中泰Z58開展。展覽組委會邀請了來自中國各地40位小于40歲的建筑師參展,為觀眾呈現了年輕華人建筑設計師的設計熱情。
展覽采用了新穎的視覺感受方式,將作品離散地分布在展場,充斥了整個空間,同時也讓建筑自身的特點得以展露。展覽現場根據隈研吾所改造的建筑Z58,延續它“光的盒子”的理念,樹起20根被“光柱”――建筑師的作品以平面的形式覆蓋在構成柱子的材料上,光線則從作品中穿透而出,給人以朦朧夢幻的感覺。
40
BIAD“新作品展”亮相上海朱小
地院長記者會解讀“BIAD設計”
2007年6月9日,“上海建筑設計與城市規劃展覽會”在上海世貿商城開幕。北京市建筑設計研究院以強大陣容及精致的“BIAD設計”展出現在展會現場。鏤空風格的白色展板,搭配BIAD標志性綠色,具有反差效果的色彩和給人想象空間的設計,使得位于四層的“BIAD設計”展臺成為現場風格獨樹一幟的充滿年輕活力的展示空間。
中國電影博物館、深圳文化中心、博螯亞洲論壇會議中心、萬科第五園等BIAD近年代表性工程的巨幅照片矗立在展廳四周,高約5m,氣勢宏大。這些被國內外設計界所關注的項目吸引了眾多參觀者的駐足欣賞,接待臺上新出版的2007年第6期《建筑創作》雜志以及“BIAD設計”作品叢書《深圳萬科第五園》也成為現場的“搶手貨”,眾多參觀者紛紛表示對其濃厚的興趣,并感嘆萬科第五園設計的精美及圖書的精致。
展覽開幕式結束后,北京市建筑設計研究院在展廳內召開新聞會,上海及全國近20家平面、電視媒體記者出席了會。朱小地院長作了“BIAD設計”的主題演講,他向來賓介紹了BIAD在長期建筑設計中形成的“建筑服務社會”的核心理念,以及向社會奉送高完成度設計產品的目標,并借助“BIAD設計”的概念提升BIAD的競爭實力以及設計管理的標準化。朱小地院長說 “上海世博會的召開掀起了上海城市建設快速發展的熱潮,北京市建筑設計研究院在世博會的項目上,將充分運用‘BIAD設計’的理念,執行統一的設計標準、統一的技術措施、統一的管理方式完成我們的建筑設計,更好地為上海世博會服務。”演講結束后,朱小地院長接受了新民晚報、解放日報、上海東方電視臺等媒體的采訪,就“BIAD設計”的概念、北京院機制改革、上海世博會項目等問題回答了記者提問。
6月9日當天18:30,東方衛視《東方新聞》、上海電視臺《新聞報道》播出了“BIAD設計”展及對朱小地院長的采訪內容;6月10日早8:30,CCTV4《新聞60分》等媒體也對該活動進行了報道。
為紀念6月9日中國第二個“文化遺產日”,為大運河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做準備,在國家文物局、中國攝影家協會支持,中國文物研究所、北京市建筑設計研究院、揚州市人民政府主辦、《建筑創作》雜志社、《中國攝影》雜志社等單位承辦的“風雅運河全國攝影作品比賽”活動自2007年3月征稿,到2007年5月下旬已收到來自全國17個省(市)、自治區的近300位作者的2011幅作品及近50余老照片。5月29日在運河北京段東四南新倉皇家糧倉舉行了作品評選,組成了由攝影界、建筑界、文物界專家為評委的評委會。經過認真磷選、分析、對比、研討,共評出二等獎4名,三等獎6名,另有91位作者的100幅新作品獲入圍獎及25幅老照片入選。
6月7日,“流淌的文明――大運河文化遺產特展開幕式暨《風雅運河》攝影大賽頒獎儀式”在揚州雙博館隆重舉行。國家文物局單霽翔局長在致辭中說,千古運河自揚州起,同時,揚州也是歷史上最為重要的運河樞紐城市,將大運河文化遺產特展放在揚州進行是最為恰當的,這也是國家首次舉辦的一次大運河“申遺”全線展覽。他用“膽子真大、作品真多、水平真高、今天真好”來形容此次攝影比賽從策劃到實施的全過程。他說,為運河這樣的巨大的活的文化遺產搞攝影比賽,非同尋常。《建筑創作》雜志社及中國建筑學會建筑攝影專業委員會作為本次活動的承辦方及主策劃者全程參加了攝影、展覽活動。
在位于金融街的北京市第八中學內,一座現代化的空中體育場預計將于6月完成水泥澆注,今年9月1日正式投入使用。這座特別的體育場被建在了距離地面5,2m的高空中。據了解,八中校園內的這座空中體育場,投資約9500萬元,建成后下邊還將有4個標準的籃球場地。
為什么要投資建一座“空中體育場”?“主要就是因為學校現有的場地,不能建起一座標準的體育場,才建的這座空中體育場。”八中負責工程建設的副校長李劍波說出了其中的原因。“其實就算這個體育場被架在空中,還不是一個完全標準的400m體育場。”李劍波說,由于紅線限制,體育場只能建設6條跑道,而不是常規的8條跑道 建成后的體育場距離學校的南北界限只有1.2m,東西更是只剩下10cm左右。
奧運森林公園獲國際園林大獎
由北京清華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主持的奧林匹克森林公園設計方案,獲得了日前在意大利托薩羅倫佐舉辦的國際風景園林獎城市綠色空間類獎項一等獎。這也是我國風景園林界的園林作品首次獲此殊榮。
奧林匹克森林公園位于北京市區北部,城市中軸線的最北端,占地約680ha,是一個以自然山水、植被為主的,可持續發展的生態地帶,并成為本市中心地區與邊緣組團之間的綠色屏障。目前正在建設中的森林公園作為奧林匹克公園的重要組成部分和本市最大的公共公園,景觀規劃與景觀設計備受矚目。
據北京清華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相關人員介紹,奧林匹克森林公園是奧運中心區重要的景觀背景,其規劃設計既要保證奧運賽時活動的需求,又要符合建設一個多功能生態區域的長期目標的需要。奧運會期間,這里將建成為一個充滿中國情調的山水休閑花園。奧運會后,這里將向公眾開放,成為市民的休閑樂土。因此在設計上,首先要創造符合中國文化氣質的景觀格局,使該公園成為具有文化與歷史代表性的人文、生態和自然景觀。重點對景觀建筑、景觀橋梁、綜合交通、服務設施、休閑園地、標志導視、照明系統、應急避險系統等與人的活動息息相關的內容進行了規劃設計。
此外,為給五環南北兩側的生物提供物種傳播路徑,奧林匹克森林公園還設計了中國第一座城市內上跨高速公路的大型生態廊道。
國家大劇院工程已近尾聲
位于人民大會堂西側的國家大劇院建設已進入施工尾聲,預計年內將進行試演。5月18日上午記者在施工現場看到,南出入口的綠化已經完成,至此,大劇院的“后花園”亮相。此外,國家大劇院人工湖已經完成了閉水試驗,建成后的人工湖蓄水將達到1.4萬立方米。屆時,長安街核心地段南側將新添秀麗水景。
國家大劇院的南出入口以綠化帶為主,而面向長安街的北出入口則由40個臺階組成,臺階上設有4個休息平臺。南北出入口均建起一座拱形橋,用以連接國家大劇院環形車道與外部道路。大面積的綠化帶使南出入口猶如國家大劇院的“后花園”。國家大劇院全部環境綠化工程將栽植銀杏、油松等10余個品種的樹木,共1600株,栽植花灌木近26萬株,鋪草7000m2。
據悉,建成后國家大劇院的人工
湖將達到3.5萬平方米,湖面水深約40~50cm,人工湖環抱著國家大劇院,空中鳥瞰湖面呈不規則橢圓形。建成后的人工湖水系為地下水,采取循環使用方法,保持四季水溫相對一致。最終達到湖水夏季清涼,冬季溫暖不結冰。
國家大劇院建成后,許多重要文藝演出在人民大會堂舉行即將成為歷史。預計今年年內,國家大劇院就要進行試演。
我國大城市住宅房產開發正步入“全裝修時代”
北京全裝修住宅占總量的25%、上海約占35%、廣州占50%多。這是來自前兩年的中國全裝修樓盤高峰論壇上的一組數字。隨著時間的推移,有跡象表明,國內大城市住宅房地產開發正漸次步入“全裝修時代”。北京:全裝修正向各個類型的住宅推廣
目前,全裝修尚未成為北京住宅市場的主流,但增速明顯加快。2003年,北京全裝修商品房僅限于少量小戶型;到2006年,50%以上的高檔樓盤在實行全裝修,而城市中心的酒店式公寓、高級公寓及高檔住宅區幾乎全部是全裝修。建外SOHO、蘋果社區等項目,將整盤推出全裝修作為重要賣點,但在近郊低密度大宅或別墅中,全裝修遭到了定制家庭裝修的狙擊。
上海:已進入“全裝修時代”
據建設部門調查,2005年上海全裝修住宅實際達2200萬平方米,銷售率100%,全裝修試點項目入住率、業主滿意率都在90%以上。專家認為,上海已經進入“全裝修時代”。上海市場上已形成一批經驗豐富的開發商,對全裝修施工流程形成了相對成熟和規范的操作模式。
廣州:全裝修呈現專業化競爭之勢
廣州全裝修住宅已有七、八年歷史了,目前,在售全裝修樓盤約占五成以上,購房者似乎已習慣了全裝修住宅。廣州的裝修樣板房展示相當豐富,是開發商重要的營銷手段。業內人士認為,廣州樓市全裝修介入時間早,購房者認知度高,是國內全裝修市場競爭最激烈的地方。不少房地產商早就著手組建自己的全裝修團隊,如富力地產、萬科地產。此外,純粹市場化運作的裝修企業更是多達數千家。
杭州:全裝修住宅日趨平民化
杭州的全裝修住宅擁有短暫而簡單的歷史。真正意義上的全裝修起步于2001年南都房產在城西推出的銀座公寓,在銷售困境中,改用全裝修使其大幅提高了市場接受度,創下了驕人的銷售業績。從2006年浙江省房交會以來,大量全裝修樓盤如雨后春筍一樣涌現,綠城?翡翠城及天陽?金水岸等擁有“親民價格”的全裝修樓盤,正在杭州樓市掀起一股平民化浪潮。全裝修住宅是一種新型的方便、高效、環保的住宅,它的推廣和普及將十分有意義
第一,全裝修住宅可以保障房屋結構安全,第二,它采用的集成化模式,比戶主自己裝修至少要節省材料和20%的費用;第三,全裝修住宅創造了較好的生活環境,不必擔心噪聲污染和各類人員進出小區帶來的安全隱患第四,傳統的毛坯房中門窗安裝、墻面粉刷等被除去再裝修,造成資源的極大浪費與環境污染,而全裝修住宅可以直接避免這些浪費和污染……
因此,全裝修住宅可以說是普通住宅設計在高完成度上一大進步。
北京售房合同須標節能標準
5月9日,北京市建委和市發改委等聯合《北京市“十一五”時期建筑節能發展規劃》,規定5年內,京城所有房產開發商都必須在《售房合同》中向業主承諾節能標準。
目前,北京有9300多萬平方米住宅冬冷夏熱,采暖和空調能耗高,在1.5億平方米的公共建筑中,有超過l億平方米能耗較高。隨著供熱收費制度的改革,高耗能的房屋將直接導致業主支付更多的供暖費用。
北京市建委新聞發言人張農科表示,今后除農村自建低層住宅外,新建建筑將全面執行北京市《公共建筑節能設計標準》,在國家設計標準的基礎上,增設強制性條文規定。據規劃要求,到2010年,北京住宅建筑采暖平均能耗降低23%,公共建筑降低14.5%。
根據規劃,北京還將制定能耗定額,對低能耗和超低能耗節能建筑實施不同的“星級節能標志”,引導消費者購買節能房屋。
北京前門大街開始修繕整治
前門作為京城最重要的南大門具有標志性意義。而北起前門月亮灣,南至珠市口,全長845m的前門大街既是明清皇帝出巡祭天的御道,也是古都中軸線上最具京味和最為繁華的商業街區和歷史文化區域。
2007年5月9日上午,位于北京天安門廣場正南的前門大街修繕整治保護工程全面啟動。修繕整治后的前門大街將恢復清末民初的建筑風貌,成為傳統與現代相結合的步行街。大街路面將換鋪青白石路面,而留存在老北京人記憶中的五牌樓、有軌電車(鐺鐺車)、廣和查樓大戲臺也將重新出現在人們的視野中。
此前,與其配套建設的前門東路已于4月25日零時正式通車。據崇文區領導介紹,他們還將改造大街的水、電、雨、污、燃氣等市政基礎設施,前門大街兩側建筑的修繕保護工作力爭于今年年底前完工。
此次前門地區修繕整治工程邀請了謝辰生、王世仁等知名專家先后進行了32次方案評議、論證和修改,并通過居民座談和方案展覽等形式,廣泛征求社會各方意見,對規劃方案作了進一步的細化。
建筑人物(2007年4~6月)
在2007年夏季版的中國建筑設計年度報告中,將為大家介紹兩位第四屆梁思成獎的獲得者王小東和崔愷。他們能成為當今中國建筑界赫赫有名的建筑師,在成功的光環背后,都各自有一段不為人知的艱辛和奮斗。
1、王小東的新疆建筑之緣
(1)個人小檔案
1939年1月出生,漢族。1963年畢業于西安治金建筑學院,1963年至今一直在新疆建筑設計院工作,歷任建筑師、高級建筑師、副總建筑師、院長、榮譽院長等。中國建筑學會常務理事,新疆土木建筑學會副理事長,新疆建筑師分會會長。
(2)獲獎情況
新疆友誼賓館三號樓獲全國優秀設計一等獎:新疆人民會堂獲中國建筑學會優秀創作獎;新疆國際大巴扎獲中國建筑學會建筑創作優秀獎;本人獲國際建協2005年度羅伯特,馬修獎。
在國內外有關學術刊物上發表學術論文數十篇,并有中國民族建筑新疆卷(合著)、新疆古建筑(獨著)及伊斯蘭建筑史圖典等專著。
來到烏魯木齊,許多人都會長時間流連并感動于一個美麗的建筑,那就是新疆國際大巴扎。這個美麗的建筑究竟出自哪個建筑師之手7他是一個怎樣的人?為了找尋答案,我們找到了新疆建筑設計研究院建筑師王小東,他因新疆幾十年的建筑創作榮獲國際建協(UIA)第22屆世界建筑師大會“2005年國際建協羅伯特‘馬修獎”。
多年以來默默奉獻于建筑設計一線的王小東,長期感受著烏魯木齊的大街小巷、風土人情、自然風光。這使得他對新疆地區特色建筑以及伊斯蘭建筑史有著深入的研究,并在此方面發表過多篇論文。在他設計的多個建筑中,我們可以看出深厚的歷史文化內涵對于王小東建筑思想的影響。
王小東出身于教育世家,使他從小就立志要鉆研學問,在學術上有所作為。他說,1963年畢業分配時,他第一志愿就是到新疆,因為在新疆的設計院可以搞民用建筑設計,這正是他的理想――學有所用。新疆院當時分配來的有很多名牌大學的學生,清華的、天大的、西冶的……共有20多個,他們都是熱愛建筑設計專業的熱血青年,學術氣氛很濃。他在自述中寫到“我樂觀地、新奇地走到了設計院的繪圖桌旁,一千就是44年。”出生在內地的王小東總是被人認為是個新疆人。他“曾被內地的同行說很悲壯啊!”王小東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中成長和歷練出來的。
對于王小東來說,有一件對他影響很大的事發生在1981年。當時已是40不惑之年的他參加了阿卡漢國際建筑會議,這次會議從北京到西安再到烏魯木齊,阿卡漢本人以及幾十個國家的著名學者和建筑師紛紛參加,印度的柯里亞、建筑前輩楊廷寶、王華彬、劉開濟等等都出席了會議,下榻于他所設計的窯洞招待所。受到大師和前輩們的鼓勵,更加堅定了他研究本地建筑的信念,會后他對第一屆阿卡漢獎作了全文翻譯。阿卡漢獎幫助把許多在第三世界國家發揚本地建筑特色的建筑師介紹給了世界,像埃及的哈桑。法希,印度的柯里亞等等,后來都成為世界級的建筑大師。王小東也是受到它的啟發而超越自我的一位。
王小東認為,中國建筑的出路不是一味模仿西方國家,路就在自己腳下。從他的新書《西部建筑行腳》中,可以讀到一位知識分子的良知以及他對社會的關懷和憂患意識。王小東說,我1963年進新疆,到現在烏魯木齊留下的老建筑幾乎沒有了,再過200年,今天的建筑又能保存多少?有時我坐在屋頂望著滿天星星想,在這個沒有情感的水泥森林里,我們丟掉了建筑的本原,也丟掉了人類美好的家園。因為建筑行為本身,就是建造人的家園。在城市里,在城市的建筑里,讓人們保有童心、詩意、夢想,這就是我的理想。回歸建筑本原,就是我的創作理念。
對于獲獎后的感受和將來怎樣設計建筑,王小東說:我盡可能地在自己的作品里體現尊重人、尊重社會、尊重環境、尊重歷史。在全球化和地域建筑撞擊的過程中,它們將共生和互補。從某種意義上講,在全球化的刺激下,地域建筑將更有生命力,今后還要在建筑創作中繼續探索。
(3)作品簡介
①北京中華民族博物院新疆景區,設計時間1996~1997年,竣工時間:2000年,規模:15000m2?
新疆景區位于北京中華民族園東南角,是對新疆民居與傳統建筑精華的濃縮。在設計手段上,設計師很注重細節和材料,用建筑細部體現民族文化。他用普通粘土磚組成的整體質感,塑造出了伊斯蘭建筑敦厚的外墻、高聳的額敏塔、空靈的拱券窗以及深邃的拱門,散發著濃厚的民族文化和歷史的氣息。
②新疆國際大巴扎
設計時間2002年,竣工時間2003年,規模90000m2。
新疆國際大巴扎位于烏魯木齊市民族風情較為濃厚的二道橋一帶,是目前中亞地區最大的貿易集散地之一。走進這座位于曾經的絲綢之路上的建筑群,你會感到強烈的吸引和震撼『特定的歷史環境和時空條件造就了它十分鮮明的個性。它力求傳統與現代相結合、表現新時代中西文化的交流與碰撞。
它既有大型商業Shoppingmall的內部空間,又有開闊熱鬧的室外步行廣場;它既帶有伊斯蘭建筑神秘的宗教色彩,又吸收了普通民居中工藝砌磚的精華:最有特色的就是大巴扎的天際輪廓線,建筑群頂部豐富的層次和大量塔以及圓頂的應用,使整個建筑產生升騰向上的感覺。
③新疆博物館
設計時間:1996~2001年,竣工時間:2005年,規模18000m2。
新疆博物館位于烏魯木齊阿爾泰路,是一座用灰白色的花崗石建造的建筑。作者所使用的建筑語言,非宗教、非某一民族、非某個時期,但它確像西域文化的建筑語言。這個圓頂、圓拱組合成的建筑,就像新疆克孜爾石窟中菱格形壁畫的山丘,亦或是戈壁中被風吹動的沙海……正如王小東所說。新館(新疆博物館)的建筑空間與形象所表達的是一種混沌的、模糊的泛文化,即西域文化。
2,崔愷和他的平臺
(1)個人小檔案
1957年出生,漢族。1984年畢業于天津大學建筑系,獲碩士學位。1984年~1985年任建設部建筑設計院建筑師,1985年~1987年任深圳華森建筑與工程設計顧問有限公司建筑師,1987年~1989年任香港華森建筑與工程設計顧問有限公司建筑師,1989年~1996年任建設部建筑設計院高級建筑師、副總建筑師,1997年~2000年任建設部建筑設計院副院長,總建筑師,2000年任中國建筑設計研究院副院長、總建筑師、國家工程設計大師。
(2)獲獎情況
1997年獲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1998年獲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1999年獲國家人事部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2000年獲全國勘察設計大師;2003年獲法國文學與藝術騎士勛章……今年50歲的崔愷在中國建筑設計界幾乎是知名度最廣的人之一,在大家眼中他是個幸運兒:中國勘察設計大師,現任中國建筑學會副理事長、中國建筑設計研究院副院長及總建筑師,此外他還獲得了許多獎項……在對崔愷的采訪中我發現,他的成功不是偶然的,而是與支撐他的平臺緊密聯系著。
(3)成長的平臺
崔愷說,他不出身于建筑世家,他父親從事暖通專業,原來在一家工業設計院工作,所以他得到的建筑教育得從天津大學建筑系算起。在很多場合,謙虛平和的崔愷一再表示自己不是一個有天賦的人,但很認真,從上學時當個好學生到后來當個好建筑師,他一直不懈努力,力爭每個作品都有所提高。隨著建筑作品越來越多,崔愷自覺修正了過去許多淺顯的認識,對建筑的領悟逐漸加深,設計觀念和方法的轉變,使他迅速地成長起來。在他的成長中,有三件作品對他來說是至關重要的――北京的外研社、德勝尚城以及河南安陽的殷墟博物館,每個作品都加強了他對于建筑實質的挖掘,從而成為他成長的平臺。
(4)發展的平臺
在談及自己獲得成功的原因時,崔愷把它一分為二,內因和外因各占一半。他說,“你看,我現在在中國建筑設計研究院和中國建筑學會都有任職,這本身就是一個對個人發展非常
有利的平臺。”
平和的心態是崔愷發展的又一有利平臺。1984年從天津大學畢業后就來到一家大設計院,一干就是20多年,樂此不疲。這期間雖然外界的誘惑和機會很多(比如一些人出國深造,或者下海掙錢都得到了實惠),崔愷出于對建筑的情感和責任而一個個地放棄了它們。反過來說,崔愷的心可以更多地放在設計上,他的工作是連貫的,機會也就更多一些。
(5)設計的平臺
崔愷有一個24人的個人工作室。參加學術交流和考察、擔任各種社會職務……成立一個個人的設計工作室就成為這位設計大師的必須,否則他實在太疲憊!“我既選擇有創作激情的建筑師,也希望選用有豐富工程經驗的建筑師來合作,有那么幾個人做我的助手,這樣就能在我工作繁忙的時候,幫我把項目落實下去。我希望承擔工程從頭到尾的全過程,比如包括施工圖、室內設計、景觀設計等。”崔愷說,他希望把更多的項目做到竣工。
崔愷有一個很好的與業主溝通的心態,對業主的要求他總是不厭其煩。他說,“在建筑設計中,建筑師的控制和要求是必須的,但業主的要求我不會簡單地拒絕,而是順著業主的想法看看能否再發現新的思路。因為每一個建筑作品都不是某個人的,它是建筑師的,但更是業主的和將來的使用者的。”崔愷坦言自己參加競賽的中標率不高,這其中的原因種種,所以他一般較少參加競賽。一個重要因素是他希望在創作過程中能與業主不斷地討論,而招投標時要投其所好,使創作心態偏頗,還要想別人怎么看,方案設計本身就不純凈;另一方面,招投標公司在中間,業主與建筑師不能直接見面,使對環境以及建筑自身的各種要求一知半解,設計成果自然就變得很膚淺。崔愷說:“我喜歡和業主邊溝通邊設計,這是從內到外的設計方法,是各種創作要求對建筑空間環境的整合。”
最后,崔愷談到中國建筑師的創作水平已進入了另一個平臺,使未來中國建筑界的發展出現了很多的可能性:大的老牌設計院、建筑院校、明星建筑師事務所同時存在,競爭更激烈。近幾年張永和、馬清運受任于國際名校,說明了國際建筑界對我們的期盼,對中國建筑的認可和關注。從觀念上,張永和、馬清運們已經很前衛了,但真正從成就上,一系列有影響的建造成就,還需要時間的積累。目前中國建筑師的活動還僅限于國內,要做高難度的東西、帶動建筑技術發展的東西,中國今天的建設環境還不具備。與國外事務所合作時發現他們有很多支撐,比如結構、氣象、生態、工藝……都可以在國際上選擇最高水平的專家合作,而中國建筑師還沒有這樣的條件。另外,我們(中國建筑師)越來越認識到文化、語言、原創的重要性,這是中國建筑師的根!
(6)作品簡介
①北京外研社辦公樓,設計時間:1993~1994年,竣工時間:1997年,規模:16000m2
外研社辦公樓地處北京西三環邊,它最大的特色是較早地(在20世紀90年代初)在設計中采用了隱喻的手法,立面上高低錯落的豎向墻板和巨型方格框架隱喻著書和書架的意象,暗紅色的陶土磚賦予建筑本身科教文化的內涵。正是建筑師大膽使用了這種紅色磚墻外飾,使它在20世紀90年代初的北京建筑群中顯得格外耀眼!據說,直至今日這種磚的生產廠家仍然把它命名為“外研紅”。
崔愷認為,在以前的項目中他比較重視建筑外立面的設計,而1993年竣工的北京外研社是有空間感的,在方案中采用的減法設計,使建筑空間中有較強的視覺沖擊力,得到了當時業內外的一致肯定。之后的設計,他便很注意從空間著手設計,這是他設計觀念和方法上的巨大突破。許多人說,崔愷的出名是從外研社開始的。但是他并不滿足于此。
②北京德勝尚城,設計時間2002年,竣工時間2005年,規模:71662m2
北京德勝尚城基地就位于德勝門城樓外的西北約200m處。基地位置的特殊性使每個建筑師在設計中都必然要有所考慮。在崔愷的設計中,古樹、合院的保留,都只是這個建筑設計中的一種小手法。大的控制在于建筑師對老北京城中建筑的封閉、內向、色彩灰暗不張揚等等“古城氣息”的深刻體驗,青灰色石材和素混凝土等飾面材料的使用不但為整個建筑帶來了現代感,更加重對這種“古城氣息”的渲染。
德勝尚城有它地理位置的特殊性,但它同樣是崔愷成長的又一平臺。它反映了建筑師對建筑與城市之間關系的思考,這是一種新的研究方法――建筑語言不是孤立的,必需找到與四周空間、環境的共同話題,才是有生命力的。崔愷說“每一個建筑都是我和業主、城市的共同作品。”
③河南安陽殷墟博物館,設計時間:2004―2005年,竣工時間2005年,規模:3500m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