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10-08 10:27:41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醫學教育臨床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一、新世紀的臨床醫學教育背景要求臨床教師不斷地改革和完善教學內容和方法
當前,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醫學領域也獲得了突飛猛長的進步,特別是分子生物學研究技術的出現、發展和完善,人類基因組計劃的超常規發展,醫學知識日新月異,人們對疾病有了全新的認識,臨床診治和預防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人類疾病譜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現有的教科書和教學大綱已很難跟上現代醫學的發展,因此必須緊密結合醫學發展的動態來積極開展臨床醫學教育。以婦產科疾病的教學為例,婦科腹腔鏡是融現代婦科手術和內鏡診治技術為一體的微創傷婦科診治技術,也是當今婦科領域的一門新興學科。婦科腹腔鏡技術的興起與發展,使傳統的婦科診斷與治療發生了前所未有的深刻變革,并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和改變著婦科診療的面貌,為新世紀婦科技術的發展帶來了光明前景。同時新技術的發展非一蹴而就,而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所以婦科腹腔鏡技術也正是在發展中完善,完善中發展!這就要求臨床教師必須根據這些變化及時調整授課內容和學時安排以滿足這些變化,學習內容和臨床實際的脫節不能滿足現代臨床醫學教育的目的和宗旨。
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使得人們的溝通途徑也變得十分暢通和便利,互聯網的出現和不斷完善,人們獲取知識的途徑變得非常快速和直接,也為總結和分析醫學發展的動態提供了更多更全面的第一手資料,現有的教科書很難全面反映醫學發展的實際情況,這給現代醫學教育提出新的挑戰,它要求臨床醫學教師必須不斷學習和掌握相關知識,及時跟上醫學發展的步伐和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固步自封、不思進取則要被現代醫學所淘汰。
隨著國內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和完善,醫療市場也較以前發生了很大變化,病人就醫有了很大的選擇性,對醫院和醫生乃至診治方案的選擇有了更多的自主性,同時人們法律意識和自我保護意識也在不斷加強,因此醫院和臨床醫生在日常醫療和教學活動中必須尊重病人的選擇權、知情權、隱私權等有關權利,這給臨床醫學教學提出新的挑戰。如果不能正確處理醫療和臨床教學的關系,將不可避免地產生一些醫療糾紛甚至是法律糾紛,也使醫院在醫療市場的競爭中產生不利因素,反之,如果處理得當,不僅有利于醫學教育,也有利于提高醫院和醫生自身的聲譽,而在醫療市場的競爭中處于不敗之地。目前我國相關法律、法規也還不完善,滯后于目前醫療形勢的改變,如何確保臨床醫學教學的正確和合理、合法地開展,不僅是臨床教師所必須關心的問題,而且涉及到相關法律、法規的制訂和完善。因此既往臨床醫學教育模式和教學方式、方法已不符合當前醫療市場的變化,作為臨床教師,應提高法律意識,正確處理好醫療和教育的關系,取得病人和家屬的配合來積極開展臨床醫學教育,為培養新一代臨床醫生和拓展醫療市場而積極努力。
醫學教育模式的改革也給臨床醫學教師提出了新的要求。學生的臨床課程將在臨床醫學院內實習時同步進行,學生的大部分課余時間在醫院度過,學生將有更多時間與病人接觸,這有利于提高臨床醫學教學質量和學生的綜合素質。但如何利用學生在醫院的時間培養學生正確和基本熟練的臨床思維和處理能力,也給臨床教師提出了新的要求。舊的教學模式下教師按病種講完課或帶完見習后便完成任務這種情況將一去不復返。學生在醫院內與病人接觸,隨時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和困惑,包括醫學、心理學和社會問題,甚至語言問題,這都要求臨床教師花許多時間來解釋和教導。單一按病種來講習對學習臨床課程是最基本的,如果沒有這個基礎,學生的臨床能力無從談起,但對一個合格的臨床醫生來講,僅做到這一點是遠遠不夠的。教師在平時的講課和學生見習、實習過程中,應結合學生的自學和接受能力,把疾病的臨床特點、診斷、鑒別診斷和治療作為教學重點,并把它灌輸于整個教學過程中,而疾病的病因學、發病原理和病理解剖等基礎內容可簡單地講解或由學生自學,這樣有利于學生臨床思維的培養和處理問題能力的提高。因此在臨床教學活動中可以以臨床癥狀為主線多講解,在此基礎上再深入講解具體疾病各自的特點和處理要點。另一方面,在以前的教學模式下,往往對學生的臨床基本功重視不夠或無法給予更多的教導,而在新的教學模式下,學生在見習、實習過程中,我們認為臨床帶教老師要用一定的時間來訓練學生的臨床基本功,如采集病史(包括內容和技巧)、體格檢查和臨床基本操作等,并作嚴格要求,因為扎實的臨床基本功是一名優秀臨床醫生的基礎。另外,要做好一名優秀醫生,必須了解病人的心理狀態,與病人之間的接觸、溝通是非常重要的,這對于了解病情同樣也是缺不可少的,在這方面也要求帶教老師予以重視。因為一名醫學生或年輕醫生,在這一點上往往欠缺和難以領悟,需要在臨床醫療活動中不斷充實、完善。
二、臨床教師自身綜合素質要進一步提高
為提高教師的授課能力和效率,我院已多次開設青年教師授課大獎賽,并對剛畢業的青年教師進行崗前培訓,使臨床老師的授課能力得到了提高。要作好一名優秀的臨床教師,不僅要培養高素質的臨床醫生,還要培養學生正確的臨床思維能力包括臨床診斷和處理能力,單純地提高授課效率是遠遠不夠。首先必須要有強烈的責任心,不能敷衍了事。對于一名臨床醫生,要帶教
一、二名學生并不是一件難事,難就難在認真和帶好二方面,沒有一定的責任心,不認真帶教是很難培養出優秀醫生的。一名好醫生不等于是一名好老師,要做好一名臨床教師,除做好自己醫療和科研的工作外,還必須負起責任,認真培養下一代醫生,才能使我國臨床醫學不斷發展和進步。其次,帶教老師必須提高自己的知識水平。因為醫學發展迅速,知識更新快,人們獲取醫學知識途徑既多又直接(包括醫學知識講座、書籍雜志、通信、互聯網等形式),這要求任何一名臨床醫生都必須不斷學習和鉆研,這樣才能在醫學界立于不敗之地,對臨床教師而言尤其重要,只有自己不斷進取,才能滿足學生的學習要求。因此,一名好的臨床老師首先須是一名好醫生。
三、積極開展豐富多彩的臨床教育形式,以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
關鍵詞:醫學教育;轉型;臨床課程;整合
? 【中圖分類號】R-4;G642
改革開放以后,我國醫療衛生事業取得了巨大的成績。與此同r,新的醫學問題也逐漸暴露了出來。其中,醫療風險、行文風險、環境風險等幾大問題與人們的健康息息相關,引起了全球的廣泛關注[1]。為了積極應對以上問題,迫切需要加大對醫學衛生人才的培養力度,促進醫學教育的盡快轉型。另外,醫學教育課程由于自身的特殊性,與其他學科存在明顯的交叉,所以在轉型的過程中,還需要實現臨床課程的整合。
一、醫學教育轉型的途徑
1、醫學教育目標的方向性轉型
傳統的醫學教育目標是培養理論知識扎實、專業能力強的治療型醫生。然而,隨著醫學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再加上社會、人文、環境等因素的影響,導致醫學技術異化、道德良知被忽略。在這種情況下,使醫學教育與臨床醫學呈現出脫離的發展趨勢。針對以上問題,要求教育與臨床有效結合,建立醫患主動參與的服務模式,以此來盡快改變單純、落后的醫學培養目標。同時,在醫學教育體系中,要求學生樹立人性化服務理念,從患者的健康出發,為醫療衛生事業貢獻出自己的力量。
2、醫學教育觀的系統性轉型
醫學教育觀的轉型核心在于系統性轉型。由于醫學教育的視野非常廣闊,不僅包含生物醫學知識,而且涉及到大量的臨床課程。因此,在系統性轉型的過程中,需要綜合運用科學、人文、醫學、社會、心理等方面的知識。然而,在實際教學中,很多教師并沒有考慮到學生自身的感知能力,主要采用知識灌輸與技能訓練的方式來授課。這樣的教育方式僅僅停留在技術的傳授中,不利于發現醫學中的新問題,最終扼殺了他們在學科中的創造力。鑒于此,臨床教師應該轉變以往的知識本位思想,積極向德性本位轉變。
3、教育方法和手段的現代性轉型
在傳統的教育體系中,沒有充分發揮心理學、教育學等學科的作用,導致教育方式缺乏理論支持,沒有說服力。另外,在教育的過程中,單純采用還原與實驗的方法,已經不能有效解決當前醫學教育中存在的難題。針對以上現象,必須轉變醫學教育的方法與手段。第一,引導學生摒棄死記硬背的方式,積極向批判性思維方式轉變。第二,轉變獲取文憑的單一目標,提升其崗位勝任能力,凸顯團隊合作精神。第三,創造性運用有效資源,提高解決、處理實際問題的能力。
二、推進臨床課程整合的要點
1、以崗位勝任能力來設置課程
現階段,大部分學生在教學中,往往從個人經驗出發,沒有考慮到其他學科知識。尤其是忽略了與本專業知識密切相關的學科。為了提高學生在醫學教育的整體水平,應該不斷淡化各學科界限,在此基礎上增強各學科的聯系。同時,加強基礎課程與臨床實踐的有效結合,促進醫學人文向臨床實踐轉換。以崗位勝任能力來設置課程,有助于根據實際的工作需求,強化學生在專業知識方面的能力。然而,很多醫學課程過分重視某種突出的生命體征,從而淡化了對患者的人為關懷,不利于學生在生命觀方面的培養。從這點上來講,應該引起重視。
2、促進學生臨床思維的整合
我國偉大的教育家葉圣陶曾經說過,教的目的在于不教。在醫學教育中,特別應該重視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當前大部分畢業生到崗位之后,不僅缺乏豐富的實踐經驗,而且沒有形成獨立的思維方式。尤其是在臨床實踐中,由于臨床思維能力欠缺,往往感到束手無策[2]。當前,醫學生的思維能力非常有限,并且容易陷入“二分法”的瓶頸當中。這種方法看似利用了一分為二的觀點,比較科學。但是,依然存在很多弊端。所以,在醫學教育轉型的過程中,不僅要求對課程進行整合,而且要求對學生的思維進行整合,以此來推動醫學教育的改革。
3、嵌入醫學人文課程
醫學教育包括兩大要素,分別是技術要素、人文要素。一個優秀的醫生除了需要具備專業的技術能力外,還應該提升自身的綜合素養,樹立正確的道德觀、價值觀。當前,在臨床實踐教育中,必須突出醫學的人性化教育。其主要內容為:要求學生關心患者,加強與患者的交流與溝通,禁止侵犯患者利益。另外,盡量爭取患者的配合,不得濫用高新技術等。總而言之,現代醫學教育必須體現出醫學的人文精神。
4、推進“以器官系統為中心”的基礎課程整合
早在19世紀末,西方學者就指出,人為割裂的學科及知識結構在教學中是不可取的。20世紀50年代,歐美國家為適應醫學科學的發展及社會對醫學科學的需求,開始探討新的教學模式,1952年,“以器官-系統為中心”的教學模式受到廣泛關注,并對此開始了新的探索,我國各醫學院校也正以不同形式及深度地開展器官系統教學模式,并對此項教學改革分為“三步走”的戰略思想。
第一步,增設“專題型整合課程”,即在原課程的基礎上,適當進行調整,卻除不適用 的內容,在臨床課程教學學,開設專題型整合課程,將橫向學習的基礎課按各進行縱向講解。
第二步,“以器官系統為中心”的醫學基礎課程部分整合,即以人體器官系統為中心,根據臨床需求,整合基礎學科知識,實現功能與形態、微觀與宏觀的多種綜合,對學科課程的重組及綜合,使基礎與臨床教學脫節的問題得到有效解決。
第三步,實施“模塊化教學”,即淡化學科界限,以整體知識構成為基礎,整合為“課程群”,以課程群為單位進行教學。
“以器官-系統為中心”的教學模式符合當前醫學生的思維方式,有利于創造精神與綜合能力的培養,是一種以提高學生綜合能力為核心,具有較高應用價值的教學模式。
結束語
當前,我國醫療水平不斷提升。與此同時,醫學教育的發展相對滯后。針對這種情況,必須加快醫學教育轉型,實現臨床課程的整合。一方面,在醫學教育中推進人文、社會、科學、生物等多學科的融合,加強臨床醫學服務能力。另一方面,通過整合臨床課程,為醫療行業培養出一支專業能力強、綜合素質高的人才隊伍。只有這樣,才能滿足我國醫療衛生事業的長久、穩定發展。
參考文獻:
關鍵詞: 臨床教學 病例討論 醫學教育
病例討論是在臨床實踐中訓練醫學生及住院醫師的臨床思維的重要方法之一。病例討論不但可以拓展醫學生的知識面,提高思維的深度與靈活性,而且可以加深對基礎理論的認識。它在臨床醫學教育中的作用體現在以下方面。
1. 加強對基礎知識, 基本技能的掌握及運用
病例討論的基本要求和環節包括:典型或疑難病例的準備、患者資料的收集與基本分析、集體查房、集中討論確定診斷和鑒別診斷、確定進一步檢查方案、評估病情的發展和演變、評價預后等內容。醫學生必須首先進行詳細的病史采集,其次進行全面系統的體格檢查,綜合分析后才可能發現重要線索,然后結合實驗室和特殊檢查結果進行綜合分析和鑒別,把理論和實際結合起來,最后提出比較符合患者客觀征象的臨床診斷。例如,一個因“頭痛、嘔吐入院”的病人,就需要詳細詢問頭痛的部位,疼痛的性質,發作的持續時間、程度、緩解及加重因素,是否伴有有發熱、意識障礙、抽搐,有無外傷史以及有無高血壓病等等。這就要求醫學生掌握能引起頭痛的相關疾病的基礎知識,診斷要點,及相關的鑒別診斷以及解剖學、功能學和影像學的知識。同時醫學生必須熟練掌握體格檢查的方法,做到不遺漏每一個陽性體征,從而為提出完整的診斷打下堅實的基礎。通過這一過程使醫學生在學習中由被動轉為主動,更好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學生們對基礎知識加深了理解,同時學會了理論聯系實際,更加靈活地運用知識。
2. 建立和完善正確的診斷思維
一個診斷的正確與否,關鍵還在于是否擁有正確的臨床思維[1]。面對大量的臨床資料,如何去粗取精,去偽存真地分析和思考問題,是每一位臨床醫生必須面對的挑戰,臨床醫學生應以臨床為主,將癥狀、體征、化驗和特殊檢查視為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抓住主要矛盾,科學地進行分析,從而得出可靠的診斷。通過臨床病例討論這一過程,臨床醫學生將學會掌握正確的診斷思維。比如一位中年男性因“上腹部疼痛伴低血壓”就診。老師要引導學生抓住主要癥狀結合體檢,不但要考慮到腹部疾病可以引起上腹痛伴低血壓,而且心臟疾病亦可引起上述癥狀。進一步檢查除了應該做腹部B 超和生化檢查,還應該做心電圖及心肌的酶學檢查。從而明確診斷。從這一病例分析中,學生不但鍛煉了臨床思維的深度, 還鍛煉了思維的廣度和靈活性。
同時, 正確的臨床思維有時不能僅靠個體的獨立思考而成,而是需要集思廣益, 廣泛研討才能形成。病例討論可以起到啟發、誘導和取長補短的作用, 每一位同學在臨床實踐中所掌握資料的深度, 知識面的廣度, 分析問題的角度均有所差異。某些情況下,他人的意見可能正是自已的疏忽所在,在科技信息成倍增長的今天臨床醫生的知識更新離不開相互學習。總之,通過病例討論,我們將學會全面地辨證地思考問題,將辨證唯物主義方法應用于病例討論中將使我們的診斷思維日臻完善,在深度和廣度上達到更高的境界。
3. 培養醫學生的創新能力
新時期的醫學教育不應單純在課堂上傳授知識技能,讓學生樂于學習善于學習也是現代教育的重要目標,臨床病例討論的活潑、民主、平等、融洽的氣氛可以激發同學熱情、好奇、主動、愉快的心理狀態[2]。成功的學習方法可以大大加強學習的有效性。醫學教育應教授除理論知識外,還應教會學生如何學習的能力。引導同學如何思考,如何剝繭抽絲一步步得出正確的結果。在引導同學正確的思維方法的同時激發同學的創造性思維,對學生的想象力、思維的寬度和深度具有相當大的促進作用。比如一個胸痛的病人,同學一般都會考慮到胸部疾病,老師還要啟發學生是不是還可能有腹部疾病引起胸痛呢?除了肺部疾病可以出現胸痛,心臟疾病也可以有胸痛。同時還可以配以多媒體等教學形式引導啟發學生的思維。只有這樣才能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4. 加強醫學生的醫風醫德教育
在對醫學生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培訓的同時,醫風醫德教育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環節[3]。由于臨床醫學教育及醫學服務對象的特殊性,決定了臨床教育在醫德教育中言傳身教的重要性。臨床病例討論中,集體查房時帶教老師應首先作出表率,無論在詢問病史或是在體檢過程中都要以病人為中心,注意尊重、愛護病人,注重病人的感受,并保護病人的隱私。比如當我們在查一個蛛網膜下腔出血的病人時,病人如果有劇烈頭痛不能配合檢查時,我們應該終止檢查。并及時處理患者的不適癥狀。只有具有急病人所急、痛病人所痛、全心全意為病人服務的精神。以及無私奉獻于醫學事業的高尚情操,寓德育于智育之中,才能為學生樹立良好的榜樣。學生在查房過程中也學會了關心愛護病人,也只有學會了關愛與尊重病人,我們才能更好的為患者服務。另一方面,在討論的過程中學生也學會尊重同學及老師,認真聽取他人的意見,互相虛心學習,逐步加強自身的素質教育。為做好一名合格的臨床醫生打好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 張志勇, 李如密.教學改革的使命, 變苦學為樂學[J]教育研究1989, 2: 182-183
我國的醫學七年制教育始于1988年,由各醫科院校最優秀的學生組成,其錄取分數線穩居中國醫大各招生專業榜首,且呈連年攀升之勢。同時根據國家制定的七年制學生培養目標,各校也制定了具有政策傾斜性的教學培養計劃,如中國醫科大學,醫學課程使用英語授課并用英文考試;采用中文統編和外文兩套教材并行教學;各學科都配備最強的師資力量;進入碩士專業選擇階段時配備各附屬醫院強勢學科的優秀帶頭人擔任研究生導師。同時為保證英語教學的順利實施,學校要求全部七年制學生在大一下學期和大二上學期分別通過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此外還安排大學英語精讀、泛讀課程,全面講授TOEFL英語的詞匯、聽力、閱讀理解等,保證七年制學生的英語水平[1]。七年制這種集中優勢資源扶植重點的培養模式成為許多醫學院校的辦學指導方針,同時各醫學院校根據自身資源與特點,也逐漸總結出一套自身的教學方式和模式。如華中科技大學在長期的辦學實踐中,逐步形成了11種教學與教學管理運行方式、3種教學管理方式、2種辦學特色,簡稱“11•3•2”的七年制教育人才培養模式。該模式在教育部組織的七年制高等醫學教育教學工作評估中,得到專家的充分肯定[2]。山東大學充分發揮綜合性大學的多學科優勢,優化課程設置、改善教學資源配置、精簡更新教學內容,培養出的學生人文社科知識豐富,理論基礎扎實,科學思維活躍,創新意識和開拓精神強,參加工作后適應性強、進步快、發展潛力大,深受用人單位歡迎[3]。
隨著七年制教育模式的普遍開展,我國七年制臨床醫學教育已經形成雙語教學、雙語測試、滾動淘汰的專業教學特色。帶教教師一致反映七年制學生綜合素質高、適應能力和接受能力強,雙語教學的知識接受狀況良好,不論是階段性考核還是綜合測評七年制成績都令人滿意。從前十屆七年制畢業生的畢業去向看,大部分就職于省級及以上大型臨床醫療機構,部分畢業后直接出國深造,少部分在大六時考取協和醫科大學八年制臨床醫學博士。從事臨床工作的畢業生大部分很快成為本學科的青年骨干,其中一些目前已成為專家級學術帶頭人;部分已走上醫院或大學的領導崗位,成為專業和領導能力兼備的新生代管理人員;還有少部分畢業生轉行從事商業、金融、IT等行業,不論他們身在國外或國內,也不論他們從事工作的性質,七年制畢業生都表現突出、成績斐然,普遍受到用人單位的高度好評,被認為具有適應未來科技競爭和社會發展需要的綜合素質和發展潛能[4]。
一項為了客觀評估七年制畢業生的醫療、教學和科研水平的調查結果顯示,七年制畢業生在醫療、教學、科研等諸多方面都比五年制畢業生有較強優勢,特別體現在教學思維能力、語言表達和邏輯性、運用新技術能力、科研意識、掌握前沿科學知識深度、熟練應用計算機技術、相關學科知識面、外語水平等多方面都比五年制本科生有優勢[5],這說明本碩連讀七年一貫制是培養高級醫學人才的有效途徑。與綜合大學合并之后,可以建立人文、理醫結合培養高級醫學人才的最佳模式,使學生在校內學到相關的多學科的知識,這是以前不可能辦到的。1995年在我國首批七年制學生畢業之際,教育部開展了第一次全國工作檢查和評估,七年之后的2002年又進行了第二次檢查評估。二次評估的結果與第一次相比顯示我國的七年制醫學教育培養體系進一步完善、七年制教育獲得進一步發展、辦學模式特色突出并呈現多樣化的特點等一系列成果[6]。
二、醫學七年制教學的發展與問題
隨著我國高等教育招生規模的擴大,七年制醫學教育的辦學規模也迅速擴大,開辦院校由最初的15所發展至超過半百,年招生人數也由1988年的數百人發展至近萬人。招生規模的擴大造成了生源素質的參差不齊,學生上課效果不如擴招之前的生源,尤其是地方性單科醫學院校由于存在教師、學生、教學內容、教學條件以及教學管理等因素的制約,嚴重影響著臨床七年制學生培養的質量[7]。雖然在招生方面與五年制相比仍有優勢,但是隨著八年制臨床醫學博士的擴招,同時受國內經濟快速發展、醫療環境惡化等狀況的影響,醫學在本科生學習的熱門專業地位有所下降,臨床醫學七年制專業在高考專業的橫向競爭力明顯削弱;受學校硬件條件和師資力量所限,七年制從基礎授課到臨床實踐的資源優勢地位也不再突出;隨著省市級以上大型綜合醫院人員趨向飽和、醫務工作者的學歷普遍提高、畢業生逐年增多,七年制畢業生在就業方面的優勢有所下降;另外七年制的培養目標和學制特點決定了其專業課程學時和臨床實踐時間偏少、科研水平不高,因此與統招5+3的碩士相比在選擇研究生課程和導師方面沒有優勢。此外用人單位的調查結果也顯示,七年制畢業生在臨床實際工作中基本功方面尚待加強,在協作精神、人際交往等方面也有不足,特別表現在敬業精神、對病人態度、協作精神、應急能力、臨床基本操作、臨床技能嫻熟程度、師者操行、貫徹大綱精神、調動學生思維能力等方面[5]。
三、醫學七年制教學未來之路
針對以上醫學七年制教學出現的問題,結合我國醫學教育的實際情況,筆者對今后醫學七年制的教學進行了以下思考:
1.依托綜合性大學優勢,進一步推進七年制臨床醫學專業培養模式的改革,探索與國際接軌的高層次醫學人才培養模式。可以考慮推廣八年制醫學博士的教學模式,與國外的M.D.(MedicalDoctor)概念接軌。近年來我國教育部在少數擁有綜合實力優勢的醫學院校已經嘗試推廣八年制醫學教學模式。實踐證明,八年制頗受有志于臨床工作的學生青睞,畢業生也很受用人單位的認可。
2.充分發揮綜合性大學師資與學科優勢,進一步加強公共基礎和專業基礎教育,優化課程結構,開設各類選修課,強化素質教育。
[關鍵詞]專業認證;基礎醫學;教學改革
在我國,本科臨床醫學屬于一門醫學的臨床學科,它主要涉及處理以及研究臨床中可能會出現的危重癥狀患者的發病機理和搶救護理方案,這是一門實踐意義深遠的學科。截至目前,我國許多醫學教師在創設教學情境授課時依舊沿襲以往古板的教學方式,即采用“醫師授課+示范”的方式,以為將所應學的內容全部教授給學生,但卻忽視教學模式的實用性、趣味。學生在課堂上也只能扮演接受者的角色,這樣的落后觀念自然無法激發學生的活力與想象力。這種急功近利的行為逐漸使得學生們對臨床醫學知識喪失了學習的動力,而只是被動地接受很多知識。而關于其的基礎教育改革是一種創新型的教學改革。我國在2004年初定的試行版《臨床醫學認證專業標準》,是我國相關醫學類專業認證最早的條文標準之一。并在2012年時已經在國內七所高校的相關專業進行認證。一般來說,這種專業性的認證標準保證了現代醫學教育中較好觀念的傳承與創新,一定程度上促進了醫學教育質量的可靠性,該研究在總結歷年的臨床醫學教學經驗之后,結合該《臨床醫學認證專業標準》來提出關于臨床醫學專業基礎醫學教育改革的建議。
1重組教學內容,開展以器官系統為中心的教學改革
該《臨床醫學認證專業標準》中有提到,現代醫學教育改革應當積極地開展橫向以及縱向的整體課程改革,將教材以及課程中應掌握的內容進行系統化的整合,而對于醫學的基礎性課程,應當涵蓋具有其特點的生物醫學在內的許多內容。我國從古至今,傳統的教學模式一直都在延續著。這種教學模式主要體現為注重學科的專業型知識,注重書本知識以及課程大綱內容,但是很少注重學科與其他學科的交融,這使得同一系統的不同內容分布在不同的學科中,而學生就會體現出“前期知識容易遺忘,后期知識沒有鞏固”的特點,學生的自主性學習空間也比較小。這樣長此以往,學生處于學習的被動地位,被動學習不能夠培養出適合時展的醫療人才,也不能夠滿足上述《臨床醫學認證專業標準》中的標準。而所謂以器官系統為中心的教學模式,是在上世紀九十年代世界醫學教育會議中較受認可的一種教學模式,具體而言,在教學上,可以按照器官所固有的認知形態規律,將與臨床醫學有關聯的多門學科的知識用系統的方法來進行分組,進而按照一定的順序來教授。這樣的教學模式對于學生來說更易接受,學生會對其感興趣隨之逐漸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
2減少課堂講授時間,增加學生自主學習時間
在我國傳統的臨床醫學教學過程中,以往的教授方式(板書+老師講解+教師操演)一方面有其局限性,另一方面也有著其系統優質的一面,臨床醫學這門學科涉及的方面很廣泛,教師可以利用增加學生的自主學習時間的教學法授課,同時也要根據課程內容來適度適時的運用,從而達到課程講解的最優化。切不可為盲目追求教學實踐性而過度使用相關設備從而分散了學生學習的注意力,這樣反而適得其反。因此,在教學中,教師盡量合理安排學生自主學習和思考的時間和方面,使其最大效益化促進教學。利用學生自主性學習的教學法架設課堂與教學的橋梁的教學方式與以往截然不同,以問題為基礎教學的同時老師要致力于將學生作為課堂教學的主體,與學生交互式的教學會讓學生親身體驗到知識的實踐性以及厚實;另一方面,老師上課的時候運用“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方式與學生之間的交互作用則是影響了整個教學過程的一環,臨床醫學中的教學改革要靈活地利用這種交互式教學,激發學生潛能,培養起其醫學素養及好的品質。
3開展教學方法改革,突出新穎教學方式
按照《臨床醫學認證專業標準》中的要求,醫學的院校應當積極地開展“學生為主體自主學習”的教育教學方法,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與思維方式。而教學方法應當選取多種多樣但適合學生的,例如問題式教學法、交互式教學法、引導式教學法都是不錯的教學模式[1]。所謂問題式教學法,是指通過問題展示、自我學習以及小組討論、引導性學習等方式,并利用現代技術、網絡資源向學生們用嶄新的方式教授知識,問題式教學方式新穎,更具前沿性,也能較好地引起學生們的學習興趣。相對于以往的教學方式而言,問題式教學法可以更好地將外科學中的知識整理得有秩序,而且比較前沿的醫學(臨床醫學)資料也會讓課堂變得生動形象,也就是說可以更加廣泛的提供不同的教學問題情境,而這不僅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還有效地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所謂交互式教學法,是指利用教師與學生、設備交互教學的教學方式,這與以往截然不同,老師要致力于將學生作為課堂學習的主體,與學生交互式的學習教學會讓學生親身體驗到知識的趣味以及厚實;另一方面,老師上課的時候與計算機多媒體等設備之間的交互作用則是影響整個教學過程的一環,臨床醫學教學要靈活利用這種交互式教學,激發學生潛能,增加其對知識的掌握。
4優化基礎醫學課程情景教學體系
當前我國對于基礎醫學情景化教學的課程的重視還處在較低的程度,教師授課方式也大多古板陳舊。不管哪一種教學方式在沒有實際教材教學為基礎的時候都只是空架子,所以要及時督促教師安排好教學的實踐與計劃,在保證教學內容質量的同時,最大可能地構設一個學習的好情景,活躍課堂氣氛,創造情境與教學內容相匹配的優質教學環境;再其次,醫學教學工作者在教學過程中應當將一些常用的情景教學模式熟稔于心,再根據具體情況的變化做出一些調整,以簡單的、清晰明了的、富有趣味性的教學為主,如果教學的方式過于直白,而內容又相對來說較為艱深,學生很難去理解,更別說掌握。這也在一定程度上打擊了學生們的學習自信心;而情景化教學的最大優勢就在于,它能夠最大程度地調動學生的視聽說等多感官的活動,而學習最需要的也就是積極性和好奇心相促使的結果。課堂的氣氛將在較好的情境里得以調動,學生們逐漸產生學習的動力,并在學習和演示中得到整體素質的提高[2]。基礎醫學這門課程主要是為了臨床醫學專業的繼續學習打下基礎,所以其教學目的一方面來說在于讓學生記憶并且理解、運用課程知識與技能,另一方面就是要帶領同學們在情境中具體實踐,以滿足實際生活、工作中的需要。
5加強學生科研,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
關鍵詞:臨床醫學;教育培養;視覺思維;能力探究
美國藝術心理學家魯道夫•阿恩海姆在《視覺思維》中提出了視覺思維這一概念,他認為視覺思維具有思維中的一切本領,對于這種本領而言,并不是人們在觀看外物時所獲得的理性參與,而是說明視覺本身就具有一定的思維功能,在整個思維運用的過程中具有一定的邏輯思維以及創造性思維。因此,在問題分析的過程中其創造性的思維可以分為以下幾點:首先,視覺思維是一種源于視覺感知的探索性內容,其次,視覺思維具有語用意向操作的靈活性,最后,視覺思維在產生的過程中會出現誘導性,從而在一定程度上喚起主體的“無意識心理”。因此,在臨床醫學教學的過程中,通過視覺思維的能力的探究,可以為醫學生的綜合性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一、臨床醫學中視覺意向的分類
(一)臨床醫學中的時空意象
時空意象主要是指生理現象、病理現象以及基本過程在一定時空內所發生的現象,在其分析的過程中會涉及到人體結構以及不同生理器官在某一時刻的位置變化,而對于這種會在學生頭腦中形成時空性形象的現象被稱之為時空醫學意象。
(二)臨床醫學中的情景意象
情景意象主要是指生理器官、病理現象等,在一定程度上會呈現出客觀的、具體的以及生動的特點,通過對不同臨床醫學情境的意向分析,實現情景意象的構建。
(三)臨床醫學中的模型意象
在臨床醫學教學的過程中,為了明確臨床醫學中的基本概念,在問題研究的過程中教育人員應該抓住主要的內容,建立相關的教學模型,從而實現簡潔性、理想化模型的構建[1]。
(四)臨床醫學中的圖形意象
在醫學概念以及醫學規律學習的過程中,通過實驗的結果分析以及臨床問題的解決,學生會通過示意圖以及列表格的形式進行問題的分析,在這些圖形概念解決的過程中學生會通過觀察及思考形成圖形意象,從而為問題的解決提供充分性的保證。
二、臨床醫學視覺思維的主要類型
(一)網絡型視覺思維
網絡型視覺思維在構建的過程中主要是從整體出發,全方位、多角度以及多層次的看待醫研對象,其具體的思維方式包括以下幾種特點:首先,系統性,主要是在研究的過程中醫學生將研究對象作為一個系統,并構建成網絡形式。其次,交錯性,主要是系統與系統之間,通過網點的相互聯系,呈現出交錯復雜的網絡結構。最后,互動性,主要是網點之間呈現出的交互性的制約因素,通過醫學研究的分析從其主體出發,實現網絡視覺思維的協調性處理。
(二)前導型醫學視覺思維
對于前導型視覺思維方式而言,主要是通過觀察、分析,研究醫研對象的發展以及動態的變化。在這種視覺思維方式的應用,可以在對象發生變化之前采取有效的醫學策略,從而為臨床醫學研究方式的構建提供充分性的保證。
(三)創新性醫學視覺思維
在創新性視覺思維研究的過程中,主要具有以下幾種特點:首先,具有一定的思維發散性,主要是在視覺思維形成的過程中將思維作為基本原點,通過正向、反向、平面以及立體化的分析,實現問題的多方位思考,從而為問題的分析及解決提供科學化的依據。其次,實現思維的辯證整合。對于這種事物形式而言,主要是在臨床實踐的過程中,醫學生可以在原有限制的基礎上,通過多角度對問題進行研究及分析,從而為其臨床實踐提供充分性的保證[2]。
三、臨床醫學中視覺思維探究方法探究
(一)一體化視覺思維方法的構建
臨床實踐的過程中應該構建眼、手、腦三位一體的教學方式,而且在臨床思維培養以及訓練的過程中,通過眼的訓練可以培養學生的視覺能力、辨別能力以及判斷能力,實現學生視覺思維的提升;手的訓練可以逐漸提升學生對視覺信息的傳達能力,為學生操作技術的提升奠定良好的基礎;腦的訓練可以提高學生對事物的分析能力,實現其創造思維的創新。其中的視覺化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激發學生的視覺以及感知能力,使學生在問題分析的過程中促進眼、手以及思維的有效結合,為其視覺思維的提升奠定良好的基礎[3]。
(二)實現視覺思維與語言思維的綜合發展
在臨床醫學教學的過程中,應該引導學生將較為擅長的思維語言運用在視覺思維之中,從而使學生形成較為成熟的視覺性思維。與此同時,在視覺思維教學的過程中,可以通過視覺筆記、繪畫教學等提高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而且,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利用概念圖進行課程內容的表達,明確不同概念之間的關聯性。例如,在肺的概念圖分析的過程中,應該為學生營造一種清晰的教學思路,通過思維導圖的構建,強化學生對中心知識點概念的認識,并繪制出與主題有關的圖形,可以圍繞食管癌切除這一主題構建思維導圖,在問題分析的過程中教師應該引導學生對患者的基本狀況進行分析,從而確定一種相對有效的手術方式,讓學生在問題探究的同時,提高問題的思考能力,并為學生綜合能力的提升奠定良好的基礎。
(三)實現靜態思維與動態思維的結合
靜態思維主要是在問題思考的過程中,將靜態作為主要的思維形式,從而使學生在臨床實踐的過程中形成穩定性的思維。而且靜態思維中要求通過對固有概念的分析,從而使醫學生對人體的各個組織、器官形式以及基本結構都形成系統性的認識,并在一定程度上強化學生專業能力的提升。動態思維主要是將動作為基本的思維形式,通過不斷的運動、調整實現思維的優化。在人體認知的過程中,由于其是一種完整性的有機體,人體在發展的同時,體內的物質呈現出不斷運動、變化的更新狀態,因此,在臨床教學的過程中,應該構建動態化的思維培養模式,使醫學生養成良好性的運動思維。在臨床醫學視覺思維營造的過程中,應該通過動、靜思維模式有效結合,實現醫學生思維能力的提升,使其在臨床醫學問題研究的過程中實現創新性的發展,同時為醫學生綜合能力的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4]。
四、結束語
總而言之,在臨床醫學教學的過程中,通過對學生視覺思維的培養,可以逐漸強化學生對專業知識的認知,通過動、靜思維的充分結合,使學生呈現出動態化的思維形式,使其在醫學問題分析的過程中,更全面發現問題所在,并制定有效的治療方案。而且在教學的過程中可以更全面的展現系統性、生動性的教學模式,強化醫學生對人體身體結構、病理結構以及診療流程的分析,提高學生的專業技能,并為其學生綜合能力的提升奠定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林宗武.臨床醫學教育培養視覺思維能力的策略與方法[J].復旦教育論壇,2011,06:93-96.
[2]劉冬巖.視覺思維對教學的啟示[J].中國教育學刊,2010(2):67-69.
[3]邱峰.遠程醫學教育臨床技能培訓模式與平臺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1.
關鍵詞:醫學教育;臨床基本技能;發展現狀;基礎
到目前為止,沒有任何一個國家能夠實現利用最現代化的高、精、尖設備來代替原有的臨床基本診療服務和操作。目前臨床基本技能教育已成為了全球醫學教育改革的熱門話題之一,所以有必要對我國醫學教育中的臨床基本技能教育發展現狀進行分析,希望從目前的教育中發現或找出問題,通過對問題進行分析,加大改革力度,為我國的醫學教育發展奠定一個良好的基礎。
1 我國高等醫學教育臨床基本技能教學現狀
我國的教育部門對高等醫學教育中的臨床基本技能教學非常重視,并制定出了《中國醫學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該體系的提出對我國的醫學教育課程的改革和培養新一代的高素質醫學人才計劃有巨大的推動作用。近年來,浙江大學、四川大學等知名高等學府都引進了多媒體-電子標準化局部功能模擬系統、標準化患者教學模擬系統用于日常的教學活動,并編制了很多具有先進水平的教材、課件、參考書、光盤等。在實踐上,制定出了臨床基本技能考核指標,并制定了實驗室建設和評價指標體系,對醫學系的學生實行了問題式教學、臨床模擬患者多站考核等現代化的臨床基本技能教育或培訓。
多媒體-電子標準化局部功能模擬教學,如心、肺的聽診和觸診、急救知識、腹部常規檢查等練習臨床基本技能的操作模型,讓學生在練習臨床基本技能的同時能夠讓學生通過現場多媒體屏幕真實的看到她們自己在操作時的動作和其他操作細節,也可以通過系統軟件再現聽診和觸診相關解剖圖、心電圖、血流動力學圖等圖像,也可以通過電子標準化患者模型形象的模擬人體肺部呼吸音、心臟雜音、胸膜摩擦感和心包、心前區震顫等,可以讓學生在學習時如同面對的是一位真實的患者,使深奧抽象的醫學理論知識變得更加形象和真實,讓學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而標準化患者教學指的是標準化患者準確的模仿相應病例的癥狀陳述,而學生扮演的是醫生的角色,模擬完整個診斷過程。標準化患者不僅可以快速的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還可以對學生的學習進行及時的考核[1]。
2 我國臨床基本技能教育面臨的困難
2.1醫學教育模式面臨著深入的改革 目前我國的很多高等醫學院校仍然以生物醫學為依據,重點關注的是知識的傳授,實踐的力度不足,課程的設置整體上缺乏創新性和科學性,課程整體優化不足,比例失調,教學內容重視理論輕實踐,這與臨床實踐中要求的人才素質差距較大。
2.2臨床實踐方面的困難 在醫學教育中,臨床的醫學理論無疑是臨床學習的前提和基礎,其生命力在于能否靈活運用到臨床實踐中,如果學生沒有足夠的臨床基本技能的實踐基礎,那么學生也不可能成為一名合格的醫生。近年來隨著醫學生人數的劇增,使得醫學生在實踐時資源相對減少,加上患者的自我保護意識的增強,不愿配合臨床教學,進一步減少了學生臨床實踐的機會,從而使學生陷入到理論多,實踐少的尷尬境地[2]。
2.3重理論知識的教育,對技能、思維、創新能力培養不足 目前我國很多的高等醫學院校普遍傾向于專業知識的教育,教學模式仍然是傳統教育中的灌輸式教學,而沒有現代教學體系中的通過知識的傳授向學生傳播學術思想,傳播思維的發散和創新精神,使學生還是按部就班的進行每一個步驟,顯得毫無生機。在學習考核評價上仍然采用的是成績至上的考核評價方式,使得現在的學生出現高分低能的現象,臨床基本技能不足,創新能力不足,思維發散能力不足等,這些現象都時刻制約著臨床醫學教育的發展[3]。
3 提升醫學技能的教學措施
3.1提升思想認識,改進傳統教學模式 隨著世界醫學的快速發展,傳統教學模式的醫學思想已然跟不上時代的步伐,這就需要我們不斷創新自己的思想,改變傳統的模式教學,從根本上實現教育手段的革新。臨床專業的學生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以實踐和診療作為教學的重點,同時還需要采用多種方法以現在教學理念為主體,逐漸將傳統的科學思想不斷革新,建立起具有綜合性的臨床醫學教學體系。在教學的過程中積極實現“探究式”、“問題式”、“案例式”教學,從而有效的提升現代醫學的教學模式,不斷完善標準化的認知能力考核。
3.2突出學生解決臨床具體問題能力的培養 對于臨床醫學生的教學,重在對學生解決臨床具體問題能力的培養。學校要切實有效地將學生解決臨床實踐問題的能力培養放在教學的第一位。培訓過程中要加強學生對理論在臨床中的踐行,讓學生盡早接觸臨床,將教學、見習、實習融入實訓工作之中,不斷加強學生臨床動手能力的培養。確保醫學理論與臨床實踐的有機結合。
3.3注重學生獨立創新能力的培養 目前很多的學生在接受教育培訓時,由于缺乏創新和獨立思考的精神,對于知識僅僅是一種記憶式的學習,根本沒有獨立思考,活學活用,學習時僅僅是機械的完成知識的記憶和知識的遷移,在應用的過程中不能夠變通理論,更談不上實踐技能創新,盡簡單地進行機械模仿。所以臨床教學過程中如何加強學生獨立思考和創新能力的培養將會成為以后很長一段時間內重點培養方向。在臨床醫學培養過程中要培養學生們舉一反三的能力,讓學生學會如何處理臨件。
3.4加強學生的臨床醫學素質培養 對學生們進行臨床醫學技能的培訓不僅要從醫學的理論知識和實踐應用上進行培養,而且更加重要的是對醫學生的綜合素質培養。醫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要不斷的將職業價值、行為、態度以及醫學倫理相結合;要注重對學員們進行臨床醫學的實際應用能力培養,教師要言傳身教,做學生的榜樣,引導學生將生物學、心理學、社會醫學、聯系起來處理患者的病情,學會處理醫患關系,掌握正確的處理方法,不斷加強自身的溝通交流能力。
4 小結
隨著近年來教育的不斷改革,國內的醫學教育專業上存在著越來越多的問題,因此醫學臨床領域,對醫學生進行規范化、制度化、科學化的臨床基本技能教育或培訓對整個醫療服務都是極其重要的。
參考文獻:
[1]尹凱,桂慶軍,沈元瓊,等.仿真模擬教學系統結合PBL教學法在臨床基本技能教學中的應用[J].醫學教育探索,2010,09(8):1062-1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