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色自偷自拍另类小说-囯产精品一品二区三区-亚洲av无码专区亚洲av网站-四房播播网站

學術刊物 生活雜志 SCI期刊 投稿指導 期刊服務 文秘服務 出版社 登錄/注冊 購物車(0)

首頁 > 精品范文 > 論家庭教育中的素質教育

論家庭教育中的素質教育精品(七篇)

時間:2023-10-07 09:05:40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論家庭教育中的素質教育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論家庭教育中的素質教育

篇(1)

關鍵詞:素質教育;家庭;兒童的經驗;孩子的需要

中國歷來有高度重視家庭教育的傳統。隨著獨生子女政策的實施以及我國人口嚴重過剩帶來的競爭壓力,家長更是對子女的教育傾注了全部的熱情和智慧。重早期教育,開發孩子的智力,使孩子學習成績優秀,升入一流的學校,拿到更高的文憑,進入“上流”社會,給家庭帶來榮譽,是中國城市家庭教育共同的追求與目標,也是中國城市家庭教育的基本特征。

為了深入了解我國的家庭教育,從1999年4月到2002年11月、我們進行了大量的現場調研。我們先后給四川省六地市26所中小學家長學校的3.4萬名家長作了各種形式的家庭教育專題報告,也在此基礎上作了部分問卷抽樣調查。其中,對小學生家長進行的問卷調查有436份,對初中生家長的調查問卷有467份,對高中生家長的調查問卷有275份。同時對31名中小學教師作了有關家庭教育問題的調查。通過我們的調查研究,我們發現我國的家庭教育有以下一些主要特點。

一、家長對孩子教育的重視程度高。在城市中87%的家長非常重視孩子的教育,67%的家長表示除住房外,孩子的教育是他們未來最大的投資,他們為此在所不惜。57%的家長表示自己未來生活的意義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孩子的發展。這種命運共同體的理念與西方國家那種培養獨立的人,親子之間非依附而獨立生存的理念是根本不同的。達也決定了中國的父母會付出更多。

二、在中國,父母普遍存在重學習輕個性的傾向。在調查中56%的小學生家長和61%的中學生家長承認他們主要關注孩子的健康和學習,較少關注孩子的心理、情感、個性和人際交往。而在隨機的面對面的交流中,我們發現76%的小學生家長和81%的中學生家長都存在這個問題。(這也提示我們,在問卷調查中,選“好答案”的傾向會使數據失真)。

三、在對孩子學習的重視上、87%的家長重視的是孩子的學習成績,孩子在班上的名次,而非重視孩子的學習過程。重學習結果,輕視學習過程,注重名次和分數,輕視對孩子學習活動的指導,忽視導致結果的過程性原因是中國家庭教育的普遍特點,這就導致家庭教育的簡單化傾向。

四、在促進孩子學習的方法上。84%的中小學生家長認為,孩子的智商是差不多的,學習好壞取決于孩子的努力程度,而努力程度主要取決于學習壓力以及父母是否“抓緊”孩子的學習。多數中國父母堅信孩子的天性是好玩,真正意義上的學習沒有快樂可言,要使其努力學習必須不斷施加壓力。這一教育理念導致普遍的教育高壓,導致對孩子心理需要的普遍忽視,學習過程成了一個“苦其心智”的過程。

五、中國的家長十分看重孩子書本知識的學習。96%的家長都認為學習主要就是學好教材上的知識。多數家長認為孩子看電視、玩游戲、從事自己喜歡的活動都是玩樂而不是一種真正意義上的學習。同時,68%的小學生家長和57%的中學生家長都肯定“灌輸”在學習中的重要作用。在他們看來“接受式學習”是最好的學習方式。

六、在孩子的道德教育上,45%的家長承認存在忽視孩子德育的現象,而事實上考慮到家長的保護性心理反應,忽視孩子道德教育的現象還要嚴重得多。在道德教育上,多數家長主要是教育孩子對父母要有孝心,對人有禮貌,為人處事做到“不吃虧”。但在誠信、友愛、尊重、平等、社會使命感等方面的教育嚴重不足。

我國家庭教育的這些特征及作法帶來的好處是;家長重視教育投入,可以使大量的家庭資金進入投資不足的教育領域;家長成為孩子教育的積極參與者;孩子能夠較好地掌握書本知識,應試技能強。所帶來的問題:一是孩子發展片面。除了書本知識的掌握,應試技能的提高,孩子的體育、美育、人格發展、道德素養以及社會技能等發展不足。二是孩子知識掌握較多,但獨立掌握知識、運用知識的能力不強,這就減弱了孩子未來可持續發展的可能性。三是孩子的學習方式落后。中國的家長比較習慣于灌輸式教育,孩子基本是在接受式學習模式下掌握知識。同時,孩子以掌握書本符號知識為主,知識的學習嚴重脫離孩子的生活,脫離孩子的個體經驗,孩子在學習的過程中難以產生積極的情感體驗,加上餃重的學習負擔,容易使孩子過早出現厭學情緒。四是中國的家庭教育有強烈的應試教育傾向。大多數學習活動都圍繞著考試和升學而展開,學習的價值取決于它促進考試的程度。孩子不是“為掌握而學”而是“為考試而學”,這已經成為中國家庭教育的價值取向,這就模糊了學習的真正價值。顯然,中國家庭教育的基本模式是背離素質教育目標的。

素質教育是以人的素質的提高和發展為己任,從心理學的視野來看,凡是能夠使人的活動效能得到提高的所有心理品質都叫素質。素質的發展就意味著人的“一般本領”得到增強,人的心理加工機能得到提高,人能夠進行更復雜的信息加工,能夠表現出更有效的行為方式。家庭中的素質教育理念與傳統的家庭教育理念是不同的,這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素質教育注重人的成長與發展。它不滿足于習得知識,對付考試。它強調知識和經驗的掌握要導致人的心理活動方式產生積極的“質變”,這是一種真正意義上的發展。2.素質教育關注家庭小孩子全部潛能的開發。它與傳統家庭教育那種只重知識掌握,只重智力開發的教育模式是不同的,它要關注孩子人格的發展,要積極促進孩子的身心健康,要關心孩子優良品德的形成以及社會交往和人與人之間合作能力的形成。因此,家庭中的素質教育一定是真正意義上的全面發展的教育。3.素質教育注重孩子操作實踐能力的不斷增強。孩子不但知道,而且會操作;不但會說,而且會做;有理解問題的能力,也有動手解決問題的能力。中國的家庭教育恰好是重前者,輕后者,這實際上是降低了孩子的行為活動的有效性。4.素質教育重視孩子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培養。它不滿足于學習上的繼承與模仿,它要重視在此基礎上的創新和發展;它不僅重視一般性,還重視差異性;不僅重視保持一致,還重視標新立異。創新教育意味著人的最本質的潛能得到開發、意味著人類文明的一種深層次的推動。創新教育是素質教育的最高境界。

在實踐模式上,家庭中的素質教育思想與傳統的家庭教育相比有以下一些主要特征。

在認知發展方面。第一,它應該是基于孩子活動與經驗的學習。在建構主義學習觀看來,兒童的內部智力活動起源于兒童外部的實踐操作活動。孩子只能根據自己的活動與經驗來建構知識。從心理機制上講,知識是不能“傳授”的,更不可能被“灌輸”。一切灌輸與傳授的知識都是蒼白的、相對無效的。由于經驗的缺乏,兒童的年齡越小,他們的學習就越是離不開他們自身的活動以及活動過程中習得的經驗,這是建構知識最基本的素材,也是最重要的學習活動。中國的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的一個通病就是孩子的學習遠離他們的個體活動,遠離他們的生活實踐。在成年人看來,“正規”的學習就是掌握成年人給他們設計好的書本知識,學習成了掌握符號系統的認知活動。由于脫離孩子的個體經驗,孩子只好死記硬背那些成年人灌輸給他們的知識。這是導致兒童知識鞏固性差和容易厭倦學習的一個重要原因。家庭中的素質教育實踐就意味著這種傳統學習方式的變革。

第二,學習不僅是滿足成年人的需要,還必須滿足孩子的需要。這意味著學習要滿足孩子的認知樂趣,激發孩子的認知積極性,把學習變成一個積極的情感體驗過程。這也意味著在家庭教育中父母要更多的理解孩子的心理,必須更多地尊重孩子在學習過程中的心理反應。我國現在的家庭教育是在滿足成年人的心理需要,是在按成人的“意圖”設計孩子的學習,學習在很大程度上變成了成人強制兒童的過程。同西方國家的孩子相比,中國的孩子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內部學習動機、對知識的內在求知欲明顯不足,但應付情境需要的外部動機又較強。

第三,學習必須順應孩子的年齡心理特征,必須尊重孩子的個別心理差異。孩子在不同的年齡階段有不同的認知活動方式,有不同的行為特征。學齡前兒童最適合的學習方式就是游戲,就是各種有組織的活動,就是觀看動畫節目,那種所謂超常的識字教育,運算學習對多數兒童來講是不適當的,在這個問題上西方國家的家庭教育比我們要冷靜得多。即使是小學生,中學生我們也不能低估了他們認知的經驗化程度、而過分地強調書本抽象知識的學習。兒童的認知活動既有一般規律,有存在明顯的個別差異。事實上家庭教育有了個別針對性,大多數孩子都能得到更好的發展。在我國的家庭教育中,家長有很強的從眾模仿傾向,人家的孩子學英語,自己的孩子也要學英語,人家的孩子上奧校,自己的孩子也要上奧校,人家的孩子練鋼琴‘自己的孩子也跟著練鋼琴而全然不顧孩子自身的特點。學校教育在充分考慮學生的個別差異上有相當大的難度,但家庭教育完全可以在這個問題上作得好一些。家庭有更多的空間和時間考慮孩子的個別差異,家庭也有更多個別化的教育情景來實施有針對性的教育。這方面家長需要得到更多的教育指導。

第四,家庭教育要樹立起“大學習觀”。從內容上看,學習不僅是書本知識的習得,還包括品德的形成,人格的發展以及行為習慣的養成。從方式上看,不僅有接受式學習,還有研究式學習,發現式學習;不僅有通過符號的學習,還有通過自身活動的學習;不僅有認知式的學習,還有情感體驗式的學習。總之,凡是通過經驗的習得而導致孩子行為持久變化的現象都叫學習,這就是所謂的大學習觀。中國的家庭教育過分執著于和考試有關的課本知識的學習,這是狹隘的學習觀念,這恰好是在強化學校教育本身具有的先天缺陷。如果說中國的學校教育由于應試教育的特征而難以避免過分以書本知識為主的特征,那么家庭教育有條件在一定程度上彌補學校教育的不足。孩子回到家里后做一些自己喜歡的活動,多閱讀一些他們發自內心感興趣的課外知識,都是對學校教育缺陷的重要彌補,有助于孩子自身素質的提高。

第五,建立家庭創新教育觀。中國的家庭教育歷來具有濃厚的權威主義色彩,父母不僅是知識的化身,也是真理的化身。在父母看來孩子是不懂事的,孩子的天性是逃避學習的,他們的行為是不合成人規范的,父母樂意用強制的態度實施教育。這種方式導致中國的孩子及成人缺乏創造性。家庭中的創新教育要求家長尊重孩子的意見,在教育過程中充分考慮他們的想法,允許他們表達不同于父母的觀點和意見,給予他們自由探索的機會,尊重他們通過犯錯誤習得的經驗,給他們留下展現自身想象力的空間。這是促進孩子創新精神和發展孩子創新能力所必須的文化心理氛圍。做到這一點不需要家長有過多的專業訓練,難是難在文化心理狀態的改變。其實,中國的學校實施創新教育是很難的。應試教育的體制與創新教育的模式是不相容的。而家庭教育在自身微觀環境中能夠較好地做到這一點。

在人格發展方面,促進孩子健康人格是形成是家庭教育中十分重要的內容。但中國的家庭教育一直有重認知、輕人格傾向,改革開放以來這一問題表現得尤為突出。近年來獨生子女的心理健康與人格發展問題已經引起了全社會的關注,但家庭教育在這方面卻收效甚微。作為體現素質教育的家庭教育必須重視孩子健康人格的形成,這些健康的人格品質包括:對自我的悅納,對生活目標的熱愛與執著,良好的行為自律性與獨立性,堅強、坦然面對挫折,善于調控自己的情緒,行為反應適度等等。在家庭教育中,促進健康人格形成的素質教育觀應體現在這樣幾個方面。

第一,滿足孩子的自我價值感。一個有自我價值感的孩子才有可能成為人格健康的孩子。這意味著家長要看到孩子的長處,立足于孩子的優點來教育孩子,這樣才能確立孩子的基本自信心以及對自己生命的接納和熱愛。一個悅納自己的人才有可能熱愛生活,喜歡學習,也才有不斷完善自己的動力。但中國的家長更喜歡立足于孩子的缺點來教育孩子,不斷地指出孩子的過失,用別的孩子的優點來比較自己孩子的缺點,讓孩子產生無能感以促進孩子進步。多數中國的家長相信只有當孩子看到自己的不足,只有當他們感到自己不行時,他們才有進步的動力。這是對孩子天性的嚴重誤解。其實,這恰好是很多孩子骨子里缺乏自信,上進心不強,最后安于現狀的深層次原因。

第二,合理的學習負擔。學習負擔是否合適,是否適應孩子的身心承受能力,直接關系到孩子的人格健康程度。我國中小學生心理問題突出的一個重要原因是學生學習負擔過重,心理壓力太大。他們不僅學習時間長,孩子學習時間一般都超過父母的工作時間,而且他們實際享受的節假日休息時間也遠沒有他們的父母多。更重要的是他們所承受的來自各方面的心理壓力往往超出了一個孩子所能接受的程度。他們的心理壓力主要來自考試和升學,從學前教育一直到高中,他們都要長時間地、高強度地承受這種壓力。在這一過程中孩子不斷地體驗到緊張、焦慮、煩惱、抑郁、失望,這使他們長期處在負面情緒的困擾中,持久負面情緒所形成的不良心境是導致心理病態以及人格扭曲的重要原因。父母適當地調控孩子的心理壓力,孩子學習負擔適當,這就有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這是家庭中人格教育最基礎性的工作。

第三,滿足孩子的多種心理需要。從人本主義心理觀來看,需要是人的行為的基本動力,人的一切行為都圍繞著需要而展開,一個人的需要滿足越充分,越多樣化,他的潛能發揮就越充分,人格就越健康。中國的家庭教育注重孩子認知需要的滿足而嚴重忽視孩子其他心理需要的滿足。事實上,孩子除了認知需要以外,他們還有交往的需要、歸屬和友愛的需要、展現自我特長的需要、得到認同和尊重的需要、活動和探究的需要以及創造的需要等。孩子任何需要的滿足都有利于他們的心理健康,都促進著他們的人格發展。由于我國的家庭教育存在嚴重忽視孩子多種心理需要滿足的問題,這就明顯不利于他們人格的健康成長。

第四,理性的挫折教育。圍繞孩子人格的健康成長,人們往往熱衷于談論挫折教育。多數人認為中國的獨生子女缺乏挫折教育,是他們人格不健全的重要原因。這是一種是似而非的觀點。事實上中國的孩子承受著極其病態的挫折教育,在城市家庭中,一方面孩子在生活上很少有挫沂體驗,他們生活的“無憂無慮”,沒有物質匱乏的困擾,甚至基本上不做家務事,在這方面挫折教育嚴重不足。而另一方面,在學習上,在心理上,他們太缺乏成就體驗、他們飽受著來自學習,來自升名牌學校,來自成人各種要求所帶來的各種挫折感,以致于孩子過多體驗到焦慮、緊張與無助,甚至產生對整個人生的厭倦。在這方面他們承受了一個孩子不該承受的挫折。

中國的孩子一點不缺乏挫折教育,他們缺乏的是理性的挫沂教育。我們提倡在家庭教育中應增加孩子在生活方面的挫折教育,而在學習上應該更多地讓孩子體驗到成功教育的喜悅,這才是有利于孩子心理發展的挫折教育。

在品德教育方面,家庭中的素質教育理念也與傳統的家庭教育不同。近二十多年來,我國的家庭教育明顯存在忽視孩子品德教育的傾向,只重學習而不重做人是我國家庭教育的通病。就是在蒼白的品德教育中也存在教育者居高臨下,強制武斷的特征。體現素質教育的理念,家庭中的德育應該有那些特征呢?

第一,道德的習得與知識的習得不同,它不能簡單地用學習知識的方式來學習道德,它是一個更加重視行為實踐的活動過程。從小事做起,從做中學、應該是道德學習更加鮮明的特征。在做的過程中,才能完成從道德行為向道德知識的轉變,從而變成一種真正意義上的道德素質。在道德學習的過程中,我國的家庭教育更重視講道理,更重視口頭行為規范的傳授,這對道德行為規范的習得是有限的。

第二,道德學習不僅是一種認知活動,它還應該是一個深刻的情感體驗的過程。沒有情感體驗的純認知性的道德是一種蒼白的缺乏實踐意義的道德。孩子在道德情景中產生感動、悲傷、同情、喜悅、激動、莊嚴、神圣等情感體驗時,才能有效地形成道德行為。一次刻骨銘心的情感體驗活動就是一次最好的道德教育。當一個孩子莊嚴地站在國旗前參加升旗儀式時所體驗到的那種激動,神圣的情感實際上就是最深刻的道德教育,它甚至不需要語言的參與,僅僅是一種道德情景中的觀看和體驗就可以表現出全部道德教育的深刻內涵。

第三,家長的行為示范是重要的道德學習形式。模仿學習,榜樣學習是人的一種重要的學習方式。通過觀察;通過觀察過程中的“替代強化”可以促進人的道德行為的形成。孩子年齡越小,模仿學習的作用就越大。在家庭中,父母做山良好的行為示范是促進孩子優良品德形成的有效手段。在我們的家庭教育中,往往父母說的是高尚的道理,卻做出平庸的甚至是低級的行為示范,事實上孩子更看重的是行為“榜樣“,他們對“道理”是比較健忘的,當道理和榜樣不一致是,孩子會更多受到實際行為的影響。因此,家庭中的道德教育應從父母的行為示范開始。通過榜樣的作用來促進孩子道德品質的發展。

總之,在家庭教育中,素質教育的理念與實踐思路在各個方面都與傳統家庭教育不同,實施素質教育的思想一定是一個全面反省和批判傳統家庭教育的過程。

素質教育是發展性的教育,它注重人穩定的、能提高人的活動效能的心理品質的形成,這種心理品質的形成能提高人的全部活動的有效性。素質教育也是全面性的教育,它決不僅僅只關注人的某一個方面的發展,而是關注人的全部潛能的開發。同時素質教育一定是真正關心人的教育,是真誠關心孩子內心世界的教育,它尊重孩子的心理特征,關注孩子的個性差異,滿足孩子的心理需要,是一種真正充滿人文精神的教育。中國的家庭教育在邁向素質教育的目標方面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參考文獻:

篇(2)

 

家庭是社會的基礎和細胞,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隨著獨生子女政策的實施,以及我國人口過剩所帶來的競爭壓力,家長對子女的教育傾注了全部的熱情和智慧。對社會上種類繁多并日趨白熱化的“狀元熱”、“家教熱”、“補課熱”、“培訓班”等家長是積極的支持者。這一方面表出為人父母者望子成龍的殷切期望,同時也反映了人們面對激烈競爭的社會在子女教育問題上的盲目和無奈。升入一流的學校,拿到更高的文憑,進入“上流”社會,給家庭帶來榮譽,是中國城市家庭教育共同的追求與目標。

教育孩子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許多家長由于自身素質的影響,憑著自己良好的愿望,根據他們孩童時代的感受或眼下大家所熱衷的“教育模式”,一廂情愿而自以為是地指導孩子做這干哪,不了解社會壓力和家庭背景變化對孩子個性產生的影響,不遵循孩子身心發展的規律,因勢利導,而陷入家庭教育的的誤區。

一、我國現代家庭教育的現狀及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重學習輕個性

家長們一見面,首先談論或唯一談論的就是孩子的學習如何,把學習成績作為對子女要求的唯一要求標準。對孩子的心理、情感、個性等則很少關注,使得孩子無從得到心理調適的方法,只好將矛盾、苦惱及困惑壓抑在心里,受其煎熬,以至產生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礙,嚴重的已影響到正常的學習和生活。

(二)重學習結果,忽視孩子的學習過程

許多家長注重的是孩子的學習分數,在班上的名次,輕視對學習活動的指導。認為真正意義上的學習沒有快樂可言,要使其努力學習必須不斷施加壓力,不斷的灌輸。這一教育理念導致普遍的教育高壓,導致對孩子心理需要的普遍忽視,學習過程成了一個“苦其心智”的過程,使得孩子所具備的創新潛能未能得以充分挖掘。

(三)忽視孩子的德育

在道德教育上,多數家長主要是教育孩子對父母要有孝心,對人要有禮貌,人不犯我,我不犯人,為人做事做到“不吃虧”,局限于對孩子的保護性上。而在誠信、友愛、尊重、責任心等方面的教育嚴重不足。以至于一些孩子對是非混淆不清,對人,對事缺乏責任感。

我國家庭教育的這些作法,可以使孩子較好的掌握書本知識。但獨立掌握知識,運用知識的能力較弱,知識的學習嚴重脫離了孩子的生活和個人體驗。加上落后的學習方式,大多數的學習活動又都是圍繞著考試和升學而展開,模糊了學習的真正價值,使孩子過早出現厭學情緒。顯然,我國家庭教育的實際情況是背離了素質教育目標的。

二、家庭教育中素質教育的主要特征

素質教育著眼于受教育者及社會長遠發展的要求,是以人的素質提高和發展為己任,以文化素質教育為導向,又以心理素質為中介,最終又以健康教育為本體的,以全面提高身心的素質,發展人的個性為共同目標的教育。家庭中的素質教育理念與我國的這種傳統家庭教育方法是不同的,它具有以下主要特征:1、素質教育注重人的成長與發展。它不滿足于習得知識,對付考試,它強調知識和經驗的掌握在導致人的心理活動或產生積極的“質變”,這是一種真正意義上的發展。2、素質教育關注家庭中孩子全部潛能的開發,它與傳統家庭教育那種只重知識掌握,只重智力開發的教育模式是不同的,它要關注孩子人格的發展,要積極促進孩子的身心健康,要關心孩子優良品德的形成以及社會交往和人與人之間合作能力的形成。因此,家庭中的素質教育一定是真正意義上的全面發展的教育。3、素質教育注重孩子操作能力、實踐能力的不斷增強。孩子不但知道,而且會操作。不但會說,而且會做;有理解問題的能力,也有動手解決問題的能力。我國的家庭教育恰好是重前者,輕后者,這實際上是降低了孩子的行為活動的有效性。4、素質教育重視孩子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培養。它不滿足于學習上的繼承與模仿,它要重視在此基礎上的創新和發展;它不僅重視一般性,還重視差異性;不僅重視保持一致,還重視標新立異。創新教育意味著人的最本質的潛能得到開發,意味著人類文明的一種深層次的推動。創新教育是素質教育的最高境界。

三、家庭中素質教育的努力方向

(一)正確指導孩子的學習

要使孩子學好科學知識,提高學習成績,家長不僅要關心和重視孩子智力的發展,而且要重視培養孩子的非智力因素,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使孩子樹立正確的學習動機,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篇(3)

教育是貫徹落實以人為本科學發展觀最直接、最現實、最敏感的領域,以人為本是教育的天然命題,是素質教育的根本出發點。因此,教育系統只有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力量,組成有效的育人網絡,才能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全面落實素質教育。

育人網絡的創設是素質教育的必然要求。因為育人過程是一個長期、曲折和反復的過程,它與受教育過程的內容有關,與怎樣受教育有關,與受什么樣的人的教育也就是師資水平有關,也與社會的現狀、社會的發展有關。所以,單憑學校教育是無法使一個受教育者的個人潛在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挖掘和體現,它還需要依靠家庭教育、社會教育來培養人的政治意識、價值取向、思維方法等。

育人網絡建設的現狀較以往有很大改觀,但存在的問題還不少。拿廣大農村中學來說,基本上都建立了家長學校,成立了領導小組,制定制度并上了墻,召開了家長會議,但實效性很差。好多學校內的教育工作尚有欠缺,那么處于劣勢的家庭教育怎么能令人滿意呢?農村留守兒童的教育問題的廣泛存在,學生網絡成癮的現狀,便是很好的例證。

全面落實素質教育要做到教育公平。促進教育公平是我國的基本教育政策。教育公平包括機會公平、過程公平和結果公平。在當前的廣大農村中學中,機會公平和過程公平的某些欠缺,導致了擇校熱,這正是廣大學生家長追求結果公平而導致的現實結果,而加強教育網絡建設恰好可以較大限度地彌補這一不足,而達到結果的公平。

只要學校存在,幫助家長共同育人的責任必然應該落在它身上。作為唯一正規的教育場所,學校擁有專業的師資、固定的場所,專門的設備、標準的課程、規范的管理,并且其任務就在于按照國家和社會的要求,有目標、有計劃、有組織的對年輕一代實施良好影響,造就對社會有用的臺格人才。因此,無論從其所具有的各種軟硬件源來看,還是站在它所承擔的教育任務的角度來分析,指導家長科學育子的任務,都理所當然由學校承擔。

篇(4)

關鍵詞:;;

中圖分類號:G44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2-0845(2007)04-0102-02

學生心理素質的發展和心理問題的產生都可以從家庭教育,尤其是家庭的教育方式和家 庭人際關系中找到某些直接和間接的原因。因此,學校心理素質教育與家庭心理素質教育的 相互配合,發揮學校、家庭對學生心理素質教育的合力,是使心理素質教育取得成功的關鍵 。

從現有研究看,對學校心理素質教育的研究比較多,研究者們也找出了學校心理素質教 育和培養的有效途徑,如專題心理素質訓練、學科教學滲透、學校心理輔導與咨詢等。隨著 學校心理素質教育研究的不斷深入,人們開始重視家庭教育對學生良好心理素質形成與發展 的助推作用。

一、心理素質教育家校合作的意義

(一)心理素質教育家校合作可以優化教育資源,全面培養學生的心理素質

家校合作中,家庭全方位支持學校教育工作,學校盡全力幫助家長解決在教育子女的過 程中遇到的各種問題,進而使家庭和學校在教育過程中密切合作,互相配合,發揮各自的優 勢,優化了家校教育資源。

學校和家庭是學生學習和生活的重要場所。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教育環境,父母的教育方 式和家庭環境對孩子的認知、個性、社會化、心理健康等因素都有非常重要的影響。然 而,家庭教育中存在許多值得關注的問題,如家長缺乏兒童心理學方面的專業知識、對教育 缺乏正確認識、教育方法粗暴等。

孩子從六七歲開始,學校成為了他們的主要學習、生活場所,他們大部分時間都是在學校 度過 ,教師和同伴成了影響他們發展的重要因素。學校教育具有系統化、專業化的優勢,但也存 在對學生心理素質教育的不利因素,如大班教學,教師缺乏對每個學生心理的全面認識。

家校合作可以 充分利用兩者的資源,發揮各自的優勢,深入了解學生的心理狀況,把握好學生發展的關鍵 期,推進學生 心理素質教育的發展。

(二)心理素質教育家校合作可以提高家長素質,形成良好的家庭心理氛圍

家校合作教育不只是使學生受益, 同時也給家長們提供了一個重要的學習機會,使家長更新教 育觀念,提高教育管理能力,從而更多地從孩子的身心健康的角度來看待孩子的發展。也就 是說,家校合作也會提高家長的心理素質水平,改善親子關系,形成良好的家庭心理氛圍。

(三)心理素質教育家校合作可以促進學生學業成績的提高

我們的研究發現,學生心理素質與學業成績是緊密聯系的。在對小學生心理素質的研究 中,我們發現,學業成績高分組學生主要分布在心理素質較好的水平層次,學業成績中等 組的主要分布在心理素質中等水平層次上,而學業成績低分組的主要分布在心理素質不好的 水平層次。對中學生心理素質的研究中,我們發現,學業不良學生在智力、創 造力、抱 負、獨立性、堅持性、求知欲、自制性、自尊心、責任感 等因素上與學業優秀學生有 極顯著的差異:學業優秀生在各項心理素質上的平均分明顯優于學業不良學生。這說明,學 業優秀學生的心理素質整體優于學業不良學生。可見,心理素質的提高能夠 促進學生學業成績的提高。

具體說來,如果父母經常參與家校合作活動,并且在教師的幫助下在家庭中幫助孩子學 習,那么孩子往往會從兩個方面受益:第一,可以提高孩子一些科目的學習成績;第二,如 果父母與學校合作得比較好,他們的孩子會更加重視家庭作業和學業成績。這種積極 的態度是取得學業成功的一個重要因素。

二、心理素質教育家校合作的現狀及問題

在對學生的教育過程中,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發揮著重要作用。從心理素質教育的現 狀看,目前在對學生進行心理素質培養時,我國更多地注重學校的訓練與教育,而對作為學 生重要生活場所和心理環境的家庭卻比較忽視,更沒有把學校心理素質教育的主導作用與家 庭心理素質教育的助推作用有機結合,更好地探索學校與家庭教育的合作機制。

(一)家庭與學校教育指導思想存在顯著差異

由于我國素質教育不斷深入發展和中小學教師的教育實踐的加強,大多數教師能充分認識到 培養 孩子素質的重要性和迫切性。而多數家長教育能力不強,教育方 式不科學,僅以孩子考高分為目的,以高分作為考好學校、找好工作的資本,不懂得培養 孩子的全面素質。

(二)教師與家長之間缺乏理解、信任和互相配合

教師與家長雖對孩子的教育都很重視,但是家長對教師的工作態 度、 工作方法、道德水平、業務水平均持不信任態度。教師對家長的認同情況要略好一些, 但也不容樂觀。而且,教師與家長均缺乏一種一貫的、積極的、主動的合作愿望,雙方各自 長期“孤 軍奮戰”,不能有效挖掘合作教育的資源,只有在孩子“犯錯誤”時,這種合作愿望才相對 強烈。

(三)家校合作的具體操作逐步規范,但實效性低

由于學校教育改革在不斷地深化,許多學校逐步 重視 家校合作資源的開發,如舉辦家長例會、實行家長接待日制度、教師家訪、建立家長委員會 等。家長會、家長學校已逐步成為教師與家長聯系的重要 方式。但是這些組織在執行、督促、檢查上還存在疏漏,如聯系方式不當、聯系頻率不 高、聯系面狹窄、聯系內容偏、聯系制度和組織名不副實等,同時活動周期長。

(四)教師、家長交流的內容偏頗,且缺乏協調、統一

教師、家長交流的內容集中在孩子學習方面,這反映了教師、家長對孩子學業成績 的高度重視。但是,有些家長和教師對孩子學習成績的重視卻陷入狹窄,即只重視分數;有的 則只注重孩子是不是守紀;至于身體方面、審美方面、勞動方面的交流內容卻非常少。交 流內容的偏頗,易造 成孩子畸形發展,并使教育實效性降低。

三、心理素質教育家校合作的方式

(一)開設心理素質教育家長培訓班

家長的教育觀念、教育方式等家庭因素對學生的心理素質有重要的影響。舉辦心理素質 教育的家長培訓班,可以幫助家長提高素質,增強家教能力。有經驗的學校將心理素質教育 家長培訓班 的學習內容規定為:學習心理素質教育的基本知識,樹立正確的教育觀;掌握常用的教育方 法;提高自身素質,“以身立教”;改變教育方式,創造良好的家庭氛圍,重視熏陶教育等 。具體的方式可以采用發放家教指導手冊、組織各種親子活動、時常和家長進行電話交流、 定期開展家教講座等。通過交流、指導等方法,使家長增長家教知識,主動配合學校工作, 同 時利用反饋機制,學校可以幫助家長發揮家庭個別教育的優勢,提高學生心理素質教育的 效果。

(二)加強家校聯系

家校合作是家庭與學校共同發揮教育作用的好形式。為此,學校必須和家庭建 立緊密的合作關系。

加強家校互訪。教師應加大家訪頻率,了解學生的家庭教育情況和學生在家的思想狀況 、生活情況。定期開家長會,及時對家長進行一些必要的心理健康輔導,使學校和家庭在教 育上取得一致;邀請家長到學校了解情況,共同商榷教育方法;設立熱線電話,耐心解答家 長咨詢的問題。

座談、交流。以家長會、家長―教師討論會等形式開展家長和教師之間的對話和交流, 共同探討學生的心理素質教育措施,總結家教經驗,樹立家教典型。

建立家長開放日制度,讓家長參與心理素質訓練課。通過這種活動,教師、學生、家長可以 在平等的氛圍 中交流心得體會,感受心路歷程。家長開放日制度還可以使家長更多地了解學校的教育內容 、教育方式以及學生在學校中的表現,增強家長對學校的信任,拉近家長和教師、家長和子 女的心理距離。

此外,還應定期向家長匯報學校、學生情況(如發放材料、通電話、通信、設立網絡論壇 等),評價激勵家長(如評優秀家長、優秀家庭,為其他家長樹立榜樣等活動)等。

(三)聘請家長輔導員

為了有效利用家庭教育資源,學校可以聘請一部分家長作為學生的輔導員,負責組織 學生在社區的活動。家長輔導員們一般是邀請有文化、有耐心、再就業的家長擔任。學生們 在社區的活動,包括少先隊體驗活動和體育運動等,一般應由學生自己設計,制定出方案后 ,再由家長輔導員提出意見。通過這些活動,使家長和孩子的關系更為緊密,同時增強孩 子的組織能力、合作意識和自信心。

(四)成立家長委員會

北愛爾蘭大學教授摩根等人曾把家長參與學校活動的形式分為低層次的參與、高層次 的參與和正式的、組織上的參與。低層次的參與是,信息傳遞(雙向溝通)和參與子女學習; 高層次的參與是,應邀參加學校活動和培養對學校的興趣;正式的、組織上的參與是,協助 學校運作和參與學校決策。家長委員會就起協助學校運作和參與學校決策的作用。可見, 家長委員會是家校合作的最高組織形式。家長委員會的成立可以是家長們自發組織的,但主 要應有學校發起和組織。一般來說,家長委員會可以有十多位家長代表組成。為了加強家長 委員會和學校的聯系,家長委員會中還應有3名學校管理人員或教師參加。家長委員會對學 校心理素質教育實施監督,并經常性地提出建議,督促學校提高管理能力、開展豐富的教育 活動,并參與學校心理素質教育方面的重要決策等。

參考文獻:

篇(5)

關鍵詞:家訪;學校教育;家庭教育

家訪雖是古老而陳舊的話題,但它作為一種有效的教育途徑,有便于發現影響學生的“個性因素”,更便于因材施教,這在目前重視素質教育的氛圍下尤為重要。因此,學校和教師們不但不可遺棄它,而且還應積極實施。

從中學來看,無論初中或者高中,學校對學生的管理都是個很棘手的工作,從學生的違紀違規、道德品質、生活習慣到學習方式都讓教師們焦頭爛額。家訪能讓教師們更加全面地了解學生,分層次地對學生進行管理,使學校教育管理工作有的放矢,能有效提高教學效果。

二、家訪有助于教師因材施教

對學生的認識是作為一名教師必不可少的工作環節,尤其是在中學,教師如果僅僅只是傳授知識,這樣的工作難免過于簡單和不負責任。學生心智的發展,離不開一定的社會環境,校內的教學只是學生學習生活的一部分,校外的各種環境因素對學生的成長亦會產生重大影響。家庭教育作為學生成長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我們教師應該密切關注和思考的問題。要教育和引導好學生,教師必須了解學生和學生的家庭教育狀況。家訪無疑成了了解學生校外生活的重要途徑,通過家訪并結合學生在校內的表現,教師才能對學生有一個較全面和正確的認識,才能實現因材施教,才能引導學生朝正確的方向發展。

三、家訪有助于監督和檢驗教師的教育教學成效

家訪不僅可以延伸學校教育,更是家庭教育的一個必要的補充,它還能增強教師的教育教學實施效果。對于一個不具責任感的教師,是不可能把學校教育滲透到學生的家庭教育中的,教師通過和學生家長的溝通交流,不僅把學校的教育教學理念和管理的先進性帶給家長,更讓家長認識到了教師的責任心、愛心和教育教學水平。同時家長也可以參與監督和檢驗教師的教育理念、教學方法和教學成效。

四、家訪能有效提高學生家庭教育的質量

家庭教育是一個長期而復雜的過程,家庭教育和家長的工作環境、文化層次、經濟情況等等都有密切聯系。因此,許多學生的家庭教育或多或少都存在問題。首先,過分重視學生的成績得失從而忽略了孩子的興趣培養和溝通能力的提高。其次,把教育重心放在智力開發的技能訓練上,而忽視了孩子的品質培養和習慣培養;再次,家庭的不和諧或者不良習慣直接影響到學生的身心發展。也許還有很多類似這些錯誤的教育理念,往往錯誤地引導了孩子。更有甚者,有些家長把學生送到學校,就好比送到一個托管所,認為一切都交給學校了,這種對孩子的教育缺乏明確目的,致使學生學習懈怠,身心得不到健康發展。教師掌握一定的教書育人的理論和實踐知識,可以通過家訪,面對面和家長溝通交流,協助家長開展科學的家庭教育,幫助家長提高教育素質。

五、家訪能讓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步調一致

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能力,引導學生走向成功,是學校、家長的共同意愿。隨著教育信息化的發展,有些學校通過家校通、短信通等現代管理方式,保持教師、學生和學生家長之間的密切溝通,讓學生信息在第一時間傳遞給家長,發揮現代版家訪的作用,既能有效彌補家校溝通延遲的不足之處,又能促進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步調一致。

因此,把現代家訪和傳統家訪結合起來,教師和家長在教育學生的態度、方式、方法上求得一致,在學生的管理上就更加有效。

家訪是一種親切而又平等的交流方式,更易于讓學生接受,效果顯著。在和諧的氣氛中交談,老師和家長逐漸了解,互通信息,彼此拉近了心靈之間的距離,加深了雙方的感情。而且家訪時老師是有備而來,對于孩子各方面的情況,由于時間充足,老師會談得更加透徹、全面,尤其有利于家長了解孩子的在校表現,也有利于老師了解學生在家里的表現,進而更加有針對性地幫助孩子全面提高,促進其健康成長。

總而言之,認真扎實地做好家訪工作,是全面了解學生,搞好教育教學工作,推進素質教育的良好方法。

參考文獻:

[1]沈俊杰.孩子命運由你定.海天出版社.

篇(6)

論文摘要隨著社會經濟和科學技術的迅速發展,我國教育正處于由單一、封閉的傳統教育體系向多元、開放的現代教育體系轉變的過程,構建一個協調發展的教育網絡體系,營造適于學生發展成才的教育環境,成為當前學校、家庭和社會共同關注的問題。  

 

教育是學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三結合”整體育人的系統工程,在這個系統工程中,學校、家庭、社會都擔負著重要的、不可推卸的責任,其中學校是主體,家庭是基礎,社會是依托。只有學校、家庭、社會各個方面共同努力,多管齊下,才能形成有利于青年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的教育環境。然而,在當前的教育實踐中,我們會經常發現一些學校教育、家庭教育、社會教育三方相互脫離、互不配合的現象。 

一、家庭教育不能配合學校教育,學校教育脫離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是學生所受的兩種最為重要的外部教育,由于主客觀上存在的差異,這兩種教育力量能否配合與協調就顯得尤為重要。當然,這種配合與協調決不是單向的,而是相互的。就家庭教育一方來說,它不只是簡單地配合學校教育,家長需要在家庭與學校教育的互補關系中力圖使兩種教育力量在學生身上協調與統一起來,強化學生在學校中所受的正面教育,彌補學校教育中的不足。但是,目前不少家長的教育隨意性非常大,缺乏科學性。有的家長溺愛嬌慣,有的家長冷漠粗暴,崇尚“棍棒教育”,尤其是現在隨著獨生子女所占比例越來越大,家庭教育日趨表現出重智輕德、忽視全面培養子女的特點,甚至有些家長的教育與學校教育背道而馳,使學生在這種相互矛盾的教育中無所適從,削弱了學校教育的積極作用。比如,現在學校都在貫徹落實素質教育,全面培養學生能力,提高綜合素質,但有些家長卻只注重課本知識的學習,忽視品德、才藝等方面的培養。甚至有些家長為了讓子女考取理想的學校,每天不斷給孩子施壓,讓他們完全沉沒在題海之中,其結果是學習成績上去了,但其他方面的才華卻埋沒了。 

另外,就學校教育一方來說,學校在對學生施教過程中,應該重視家庭教育的積極作用,將家庭教育作為學校教育的重要輔助。但是,目前有些學校在進行教育時卻忽視了家庭教育的作用,對學生在教育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只是單方面從學校的角度去想辦法解決,沒有及時與家長溝通,共同做好學生的思想教育轉化工作。例如:學生出現心理問題時,很多學校只是從學校教育的角度去分析和輔導學生的心理問題,而忽視了家庭教育對學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影響作用。現在青少年學生出現違法犯罪、自殘自殺等極端行為的現象逐漸增多,這些問題的出現和日趨嚴重化,從側面反映出當前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之間存在的相互脫離、互不配合現象。如果學校定期聯系家長,及時向家長反映學生在校學習、生活情況并了解學生家庭教育情況,那么就可以及時掌握學生異常舉動并糾正學生存在的不良言行,避免學生出現人格扭曲、心理變態等異常心理問題;如果家長有定期向學校了解子女在校情況,及時發現學生在校的異常表現并積極配合學校進行教育,引導學生的言行,那么這種違法犯罪、自殘自殺等極端行為的念頭就會杜絕在萌芽之中。因此,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相互配合,協調發展是教育好學生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徑。 

二、社會教育呈現疲軟狀態 

社會教育是一種非常重要的教育途徑,具有與其他教育形式不可比擬的特殊作用。社會教育直接面向社會,又以社會政治經濟為背景,它比學校教育、家庭教育具有更廣闊的活動余地,影響面更為廣泛,更能有效地對整個社會發生積極作用;社會教育形式靈活多樣,沒有制度化教育的嚴格約束性,它較少受階級、地位、年齡資歷的限制,能較好體現教育的民主性等。但是,因為社會教育在整個教育體系中還處于輔助和補償地位,沒有引起人們足夠的重視,以致目前社會教育呈現出疲軟狀態。造成當前社會教育呈現疲軟狀態的原因有多種,就我個人認為,主要有如下二點:一是人們不夠重視社會教育。由于社會教育的作用具有隱蔽性、長效性,不能立竿見影,所以很多人忽視社會教育所具有的重要性;二是某些學校和教師存在片面追求升學率的思想,重學校教育,而忽視家庭和社會教育,重知識傳授,忽視其他培養,學生負擔過重,沒有或很少有時間參加社會實踐活動。 

例如,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國家教育部門就針對我國在基礎教育中長期存在片面追求升學率的“應試教育”現象提出了素質教育理論并要求學校貫徹落實素質教育方針,全面培養學生的素質。素質教育自提出以來,雖然取得了一定成績,但還是有不少學校存在轟轟烈烈講“素質”,扎扎實實干“應試”的現象。有些學校為了追求高升學率,不顧教育部門有關取消學校補課和減輕學生學習負擔等方面的文件精神,利用假期或周末的時間給學生補習功課,大大增加了學生的學習負擔。還有些家長為了讓子女能以高分考取理想的學校,利用平時休息的時間請家教補習功課,占用了大量娛樂和社會實踐活動的時間,限制了學生其他能力的發展。

三、協調學校、家庭、社會教育和諧發展的若干途徑 

學校、家庭、社會教育協調發展問題早在20世紀80年代就提出,教育部門、學校為了解決學校、家庭、社會教育協調發展問題提出了很多實用、有效的解決對策。如,建立家長委員會,讓家長直接參與學校教育工作,共同管理、教育好學生;開辦家長學校,提高家長素質,從而提高家長教育子女的水平,充分發揮家庭教育的作用;建立家訪制度,定期進行家訪,了解學生的學習、心理、生活等狀況…… 

隨著社會經濟和科學技術的發展,原有的方式已經不能滿足當代教育的需求,為了更好地解決學校、家庭、社會教育協調發展問題,需要在充分利用原有教育形式的基礎上,結合時代特點采用一些新型的教育方式。筆者認為在當今科技高速發展的時代,解決學校、家庭、社會教育和諧發展問題,可以采用如下若干途徑。 

1.利用網絡的便利條件,搭建網上教育平臺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目前很多家庭都配置了電腦,用于子女教育或上網獲取信息。學校可以針對學生家庭的實際情況,充分利用網絡的便捷條件,搭建網上教育平臺,從而更好地與學生溝通和建立家校聯絡體系。例如,隨著在校學生人數的增加,教師已不可能完全深入到學生宿舍,了解每一位學生的情況,那么教師可以通過網絡聊天軟件、bbs、電子郵件等,與學生進行網上對話,掌握學生的思想、學習、生活、心理等狀況。同時,為了更快、更好地與學生家長溝通,互通信息,學校可以通過網絡教育平臺與家長進行溝通,了解學生在家的情況并將學生在校的表現及時反饋給學生家長。 

2.制作家校聯系卡,搭建空中對話平臺 

電話、手機已成為社會生活必需品,基本上每家每戶都擁有電話。學校為了能更好地與家長進行溝通交流,可以制作家校聯系卡,定期進行電話互訪,掌握學生的相關信息。因此,學校可以在新生入校時收集學生家長的聯系方式,匯總制作成家庭聯系卡,發給學校每位教師;同時也將學校老師的聯系電話制成卡片派發給每位學生家長,這樣家校雙方可以根據需求不定期進行互訪,掌握學生的表現情況。如果發現學生有什么異常情況,家校雙方可以及時通過電話進行交流,共同做好教育工作。通過制作家校聯系卡,大大方便了家校之間的聯系溝通,也方便彼此快速了解學生在校或在家的具體情況。因此,制作家校聯系卡可以搭建空中對話平臺,使家校互通信息更為快速方便,及時掌握學生的學習、心理、生活等狀況。 

3.挖掘社會企業教育資源,搭建校企合作平臺 

社會教育是學校教育的延續和補充,沒有社會教育參與的學校教育是不完善的教育。教育只有融入社會,才能形成全社會關心、支持并參與教育的社會風氣。社會的教育資源極其豐富,充分利用和挖掘社會教育資源,才能使學校教育與社會教育對接,形成校內外一致的教育網絡體系。如:圍繞學生的專業技能培養目標,學校可以充分利用社會的企業資源進行教育,搭建校企合作平臺,通過與社會企業合作辦學,實行訂單式培養教育,將學生的專業技能培養與企業的工作崗位能力培養充分結合起來。學生通過直接參與企業工作崗位的實踐,一方面可以學習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另一方面也為學生提供理論結合實際操作的平臺,積累工作經驗,為今后的就業奠定基礎。 

4.與具有鮮明教育意義的單位合作,建立穩定的社會教育基地 

社會教育資源的內涵非常廣泛,只要對人能夠形成教育的單位都屬于社會教育資源的范疇。例如,歷史文化遺址、博物館、紀念館、軍事基地、養老院、素質拓展基地等單位都屬于社會教育資源。這些社會教育資源是教育學生的好教材、活教材,學校要加強同這些單位的聯系,充分發揮這些單位的教育作用,將這些對學生具有深刻教育意義的單位作為學校長久的、穩定的社會教育基地,以此全面加強學生的教育。比如,將素質拓展基地作為學校長期、穩定的社會教育基地,不定期組織學生到素質拓展基地參加各種素質拓展活動,培養學生能力、鍛煉學生體魄和意志,提高學生綜合素質。 

構建學校、家庭、社會教育協調發展網絡體系是營造適于學生發展成才教育環境的重要途徑之一。如果學校教育沒有了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的配合,學校教育則只是一句空話。正如《家教名言》中顧曉鳴所說:“構建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社會教育相互依靠、協調發展的格局,是建立現代教育制度的核心內容。” 

 

參考文獻 

[1] 張中田.談學校教育、家庭教育、社會教育的關系[j].教育探索,2003,(10). 

篇(7)

家庭教育 指導模式 調查

在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今天,如何讓素質教育走進家庭,使家庭教育也能以德育為核心,以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使學校、家庭、社會橫向溝通,共同擔負起培養新世紀人才的重任,已成為眾多研究者和實踐者的共識。近年來,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人們觀念的不斷更新,家庭教育出現了前所未有的喜人局面,但是,也不能不看到由于受傳統教育思想、教育觀念和教育方式的影響,目前,在家庭教育中仍存在著種種問題,有的甚至步入了家庭教育的誤區,我們清醒地認識,家庭教育的現狀呼喚著學校擔任起家庭教育指導的重任。

筆者就本校初中學生家庭狀況、家長對子女的教育情況及家長對學校的認識和要求,展開實踐調查。

一、調查結果分析

1.從家庭基本情況來看

一是學生的家庭結構大多為是雙親結構,這樣的家庭,利于為學生創造更好的教育空間,也有利于家庭教育的實施;二是多數學生家庭關系和睦協調;三是學生的家庭經濟狀況良好,多數家庭的人均月收入在600元以上,這樣的經濟條件為學生接受良好的教育奠定了物質基礎;四是父母親文化水平和職業狀況不高。

調查表明,家長的受教育水平低,僅有24.4%的家長接受過相當于高中水平的教育,其余74.6%以上的家長的學歷水平在初中以下,有6.1%的家長根本不識字。這方面的不利因素,使得學生在家庭中很難接受科學、系統的家庭教育。

另外,父母親的職業概況也是家庭環境的一個基本要素。我們大致將職業分為:工廠企業、行政事業機關干部、個體經營和農民等其他勞動者幾個部分。

結果表明,這個比例大致同上述父母親的學歷層次一致,說明了父母親的學歷同其職業相對應。調查表明,一組成績較好的學生,與一組成績較差的學生相比,其父母親有著較高的高學歷比例。

2.從家庭教育觀念來看

首先,對孩子教育的重視程度。在認識層面上,幾乎人人都認為教育孩子是非常重要的事情。

在教育目標上,“望子成龍”,希望孩子盡快成才仍然是當今家庭教育的主旋律。以家庭智力投資為例,盡管有些的家庭經濟收入并不十分富裕,但為了子女舍得花錢,良好的物質條件均有利于學生發展。但是,從家庭經常進行的文娛活動來看,學生在家庭中的文娛活動種類少,層次較低,不利于學生文明行為、高雅性情的培養與陶冶。

其次,家庭教育的方向。培養孩子已越來越受重視,但未形成共識。

第三,家庭教育的期望值。總的看來,父母親對孩子的期望的平均值都大大高于現實。

3.從家庭教育實踐來看

第一,家庭教育者的作用。普遍情況表明:首先,在家里經常教育孩子的是孩子母親,約占其家庭總數的85.3%;其次,才是孩子父親,約占46.1%。這可能與父母親的工作和生活特點以及孩子的年齡有著直接的關系。有的學生父母親,由于工作和生活忙碌,時間緊張,苦惱于沒有足夠的時間教育自己的孩子。這說明家庭教育孩子目前主要還是依托于孩子的母親。作為孩子母親的教育方法和思想,更大程度影響了孩子的品質,決定了家庭教育的質量。

第二,家庭教育的方法。家長忽視身教重言教,無能為力也不負責任。

調查顯示,當孩子的考試成績不理想時,有57%的家長幫助孩子找原因,有32.2%的家長口頭批評孩子,有9.5%的家長采用打罵的方式教育孩子。在孩子頂撞家長時,有82.2%的家長對孩子進行說理,有16.1%的家長采用打罵的方式教育孩子,有2.5%的家長無所謂。說明部分學生家長的教育行為、態度、觀念確實存在問題,而且只重外表不重本質。

另外,目前有一半家長對子女的教育感到力不從心,想不出比較好的教育方法,有50.4%的家長不知道教育方法,36%的家長沒時間教育孩子,12.8%的家庭夫婦意見不一致。除了希望老師配合教育外,不太想學習或模仿成功的教育方法,從中體現了家長對子女不負責任的一面。由此可以看出開展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的銜接與互補研究活動,是十分有意義的。

第三,家庭教育效果。通過家庭教育,不少家庭的教育在很多方面都取得一定的成效。數據顯示,81%的家長認為孩子不能理解和尊重家長。

4.家庭關系方面,越來越疏遠,處理事情比較民主。

(1)隨著子女年齡的增加,代溝也在加深,家長與子女間的關系在疏遠,由此看來親子關系必須加強。

(2)家長與子女談論的話題大多是學習方面的內容,日常瑣事的較少,而且,隨著子女年級的升高,共同感興趣的話題越來越少

(3)在處理問題時家長還是比較民主,如當子女提出不同意見時,大部分家長會和子女一起討論。

5.與學校關系。家長選擇比較理智,對學校普遍滿意。對學校的工作、師資力量及具體的某項管理制度,絕大多數家長表

示認同或滿意,保障和促進了學校正常的教育教學工作。

家長的種種觀念、態度及行為會制約并影響孩子能力的發展和素質的提高,同時也不利于學校實施素質教育。由此可以看出轉變家長的教育觀念,改善家長的教育態度,改變家長的教育行為勢在必行。

二、調查啟示

第一,家庭教育關鍵在其父母。在家庭教育中,由于物質生活的豐盈,家庭生活質量的提高,子女容易受到父母長輩的過分溺愛。加之望子成龍和競爭意識強烈,也容易形成父母們的過高期望以及進行過度教育。這就是目前有些家庭在教育上所陷入的誤區。誠然,能夠教育加之愿意教育構成了家庭教育的強大動力,但是,如果缺乏科學觀念的正確引導,也可能“欲速而不達”,甚至導致走向反面。面對這種情況,該怎么辦?我們認為,最有效和最佳的途徑就是間接教育孩子的父母,塑造孩子的家庭環境。讓父母大人們首先懂得教育孩子的基本原理,提高自身各方面素質,是教育好孩子的關鍵之關鍵。目前,年輕父母學歷層次較高雖然值得欣慰,但并等于說他們就具備了教育孩子的正確方法和全部知識,其中有些父母還相差很大距離。

第二,對家長正確觀念教育刻不容緩。

首先,引導和教育家長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很多家庭充分已認識到德性與能力的培養在家庭教育中的重要性。然而,一旦它與孩子的學業發生矛盾時,這個重心又發生了位移。在許多家庭父母和子女交流時,言必稱分數和成績者仍不在少數。應該看到,在家庭教育的背后,還有著升學、中考和就業的杠桿,往往起著制約的作用。因此,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是互相制約的,也是互相配合的。

其次,引導和教育家長樹立正確的成才觀。調查表明,每個家庭都希望自己的孩子盡快成才,但是這種成才觀念經常帶有一定的片面性。在許多家長看來,人才就是少數掌握高深學問的專家學者或官員或富商,從而忽視了在各行各業中數以億計的有道德、能敬業、有一技之長的勞動者。在一些家長中間,他們能夠尊重人才,尊重知識,希望孩子能夠成為知識分子,但同時卻不能正確看待社會勞動的各種分工協作,有鄙視體力勞動的傾向。因此,造成對子女職業期望的過分高攀和狹窄化。

主站蜘蛛池模板: 日韩gay小鲜肉啪啪18禁| 中文无码一区二区不卡αv| 欧美性xxxx狂欢老少配| 大肉大捧一进一出好爽视频mba| 国产色综合天天综合网| 亚洲字幕av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 奶头和荫蒂添的好舒服囗交|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 亚洲av美女一区二区三区| 麻豆丰满少妇chinese| 日本无遮挡吸乳视频| 亚洲av成人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播放| 三年片在线观看免费大全电影| 国产69精品久久久久久久| 18禁裸男晨勃露j毛网站| 日韩一区二区三区射精| 亚洲一区爱区精品无码| 亚洲欧洲日韩国内高清|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品善| 久久精品人人爽人人爽| 18精品久久久无码午夜福利| 米奇影音777第四色| 美女内射毛片在线看免费人动物| 国模无码视频一区| 色久悠悠婷婷综合在线亚洲| av无码免费看| 黑人巨大的吊bdsm| 品色堂免费论坛| 国产免费电影推荐| 人人天天夜夜曰曰狠狠狠肉感| 亚洲av无码欧洲av无码网站| 国产精品无码永久免费888| 性高湖久久久久久久久| 在线观看的av网站| 国产精品久久婷婷六月丁香| 亚洲av午夜福利精品一区人妖| 国产啪亚洲国产精品无码| 又黄又爽又色又刺激的视频| 日本人牲交bbbxxxx| 亚洲欧美日韩综合久久久久| 日日摸日日碰人妻无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