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9-18 17:09:08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教育理論基礎知識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論文摘要:音樂理論基礎知識在音樂素質教育中是最基本的、必不可少的。只是不同的課程所要求掌握的音樂基礎知識的程度不同。在高校開展音樂素質教育必須根據本校學生的知識水平特點確定適用的教材,恰當而有效的教學方法,才能真正達到提高學生的音樂藝術修養,美化學生的心靈和情操的最終目的。
讓高校學生接受音樂素質教育是很有益的,這并不是培養音樂家的課程,而是豐富一個人的藝術修養的課程,音樂是最貼近最大多數學生的生活的藝術,尤其是歌曲,一直伴隨著他們長大。雖然事實上他們對這個伙伴卻又并不真正了解,但只要稍加指引,他們不用花費太多的精力,就能夠理解一定層次的音樂知識,能夠體會、理解一定范疇的音樂作品,并且有可能被這些作品所打動,從而使音樂在他們的身上產生良好的作用。
一、許多大學生誤認為音樂就是唱歌,而事實上,唱歌只是音樂的一個內容,音樂并不只是唱歌
原國家教委藝術教育主任趙諷于1990年在為蔣振環教授所著的《音樂簡明教程》作序時提道,對于大專學生音樂知識的水平之低感到無比痛心。“最近看到一個調查材料,某省在八百多大專學生中進行調查,其結果是很令人吃驚的:……,第二,百分之六十以上的人不熟悉簡譜,而粗通五線譜的不到百分之三;……,大學生的文化素質是這種狀況,實在不能不使我們痛心疾首。因為從小學到高中,其中至少九年應該有音樂課,但是,竟然有這么多人連簡譜都不熟悉:……,那么這些在校的大專學生在大學之前到底接受了什么音樂教育呢?”與二十一世紀的小學生有很大的不同的是,目前在高校就讀的學生,也就是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小學生,他們中的大部分在小學期間所受的音樂教育是很貧痔的,而在中學期間受到較完整的音樂教育的機會則更少。大部分學生在小學期間只上過唱歌課,老師唱一句,學生跟一句,至于音樂理論基礎知識就只能是非常簡單的了解。進入中學階段,課程任務更加繁重,升學率把老師和學生都壓得喘不過氣來,也就無暇顧及音樂教育了,在課堂上學唱歌也就變成了是很浪費時間的事,老師、學生和家長們都更愿意用這些時間去做數學練習。從這時起大多數學生所能接觸到的音樂就僅限于流行歌曲了。由于流行歌曲簡單、易學、并且隨時隨處都可以看到表演、隨時隨處都可以哼唱,且隨時隨處都能夠聽到的,這樣的學習當然也不需要什么樣的理論知識,即使是文盲、樂盲也能哼上幾句,加上每個人都有一定的音樂記憶力,因此學生們只要多聽幾遍就能學會唱了。就象野草一樣能隨處繁衍,但不一定對人是有利的。
隨著時間的流逝,這種環境使他們形成了這樣的一種觀念:音樂就是唱歌。除非家長、社會為他們創造條件,特意讓他們接觸音樂的其他內容,否則他們無可避免地會產生這樣的觀點。而家長、社會能夠讓他們接觸些什么呢?去交響音樂會聽現場演奏嗎?去看芭蕾舞劇嗎?(而目前社會上這樣的機會卻又是極少的,即使有也是極少數人擁有的),或者在家中經常播放各種體裁的音樂cd. dvd嗎?而很多家長自己都對這些音樂知之甚少,或者很少有時間和孩子一起欣賞這些音樂,更不用說為孩子播放這些音樂,引導他們欣賞了,如果家庭或社會能為他們提供較好的音樂環境,他們就有可能對音樂有比較完整的認識。否則他們都只能對音樂產生偏見,一方面無法真正了解音樂的豐富的內涵,另一方面,從音樂對人的素質所起的潛移默化的作用來說,流行歌曲也不可能代替音樂的其他形式。
二、掌握一定的音樂理論基礎知識是上好音樂素質教育的各種課程的基本條件
專業課程的重要性對于高校的學生是不言而喻的,但教育不應該偏食,應該提倡全人教育,不但要學習專業知識,還應該提高各方面的修養,因此各高校都陸續開設了音樂或美術選修課程,通過欣賞優秀的作品,來達到素質教育的目的。“音樂,不就是唱歌嗎?”,許多人都對音樂抱著這樣的偏見,他們對音樂知之甚少,大學生中也不泛這樣的觀念。其實,音樂每時每刻都在我們每個人的身邊經意或不經意地環繞著,因為太普遍了,以至于我們可以充耳不聞。讓學生真正理解藝術,為學生開啟一扇從未發現藝術之窗,才是藝術教育的目的,藝術教育應該是面對每個人的,而不應該只是屬于興趣愛好者的。那么,怎樣才能使學生了解音樂的真正內涵,怎樣才能讓他們更容易理解音樂作品,從而得到這種藝術的滋養和熏陶呢?要看懂一部文學作品,首先要識字,音樂作品也是一樣,要想欣賞音樂作品,首先要對音樂語言有一定的了解。
高職院校的音樂課程通常包括《音樂賞析》、《合唱與指揮》、《電腦音樂作曲》、《歌曲寫作基礎》等等,無論哪一門課程,都離不開音樂理論基礎知識,所以音樂理論基礎知識在音樂素質教育中是最基本的、必不可少的。只是專門的音樂理論基礎知識課程所要求掌握的程度較深,而其他課程所要求的程度較淺。以下從上述課程與音樂理論基礎知識的關系進行具體的分析和闡述。
排球是我國傳統三大球項目之一,也是我國球類運動中的傳統優勢項目,歷史久遠,是一項涵蓋了娛樂休閑、強身健體、競技比賽多種形式的運動,在我國有著極高的群眾基礎,深受老百姓的歡迎。多年來,排球運動一直是我國高校在體育教學中的重點科目之一,其作用主要體現在增強學生身體身心健康,鍛煉學生集體榮譽感及頑強拼搏、積極向上的意志品質等方面。但受到傳統應試教育的制約,高校排球教學更加看重的是學生在技術技能方面的培養,而忽視了理論知識的重要性。正因如此,本文將對高校排球理論知識的重要性和發展途徑進行闡述,希望通過增加排球理論知識在高校教學中的重視度來優化高校排球教學,使高校排球教學得以不斷完善、發展。
1 重視高校排球理論教學
理論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術是組成高校排球教學的兩大要素,普通高校在排球教育上更加注重學生價值觀的形成以及教授排球基本技術,這與專業體院在教學目標方面相比有著很大差異。高校體育教師往往忽視了理論基礎知識的重要意義,在素質教育的背景之下,高校排球教育應能夠使學生的綜合能力得到提高而不僅僅在于技術層面上,這就體現出了理論知識的重要之處。
1.1 結合素質教育,滿足發展所需
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是素質教育所提倡的,在高校排球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本著培養學生綜合能力的全面發展的宗旨,在以往教學時僅僅重視技術層次的基礎上更多的結合理論知識來完善整個排球教學體系。通過對學生講解排球的起源、發展、場上位置分工及戰術戰略等多方面的理論知識,豐富學生的閱歷,這樣結合排球技術的教學,可以更好地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對學生日后的排球活動也起到了極大的幫助。
1.2 提高學生對于排球運動的認知水平及運動機理感知
排球運動有著復雜且完善的戰術體系和縝密的運動機理,如果想要掌握對排球運動內在的理解,全面發展學生在排球運動中的綜合能力,就必然需要在理論知識方面增加教學力度。原因有三:第一,理論知識是實踐活動的基礎,它保證了實踐活動的完成效果;第二,理論知識和實踐活動相結合有利于完善排球綜合能力體系,讓學生更深層次的理解排球運動;第三,理論知識可以提升學生的排球素質體系,從而使整個排球教學體系得以不斷完善,進步。所以,增加基礎知識在高校排球教學中的比重顯得尤為重要,這對提升學生對于排球運動的認知水平,促進其全面發展,增加學生對于排球運動機理的感知都有著極大的意義和作用。
1.3 規范學生的學習行為,正確引導其在排球學習過程中養成理性思維
在高校排球教學過程中,造成教師機械化的教學模式以及學生不正確的學習行為的原因就在于高校教育太過重視技術層面的教育。所以學生缺少理性的思維模式及思考方法,只重視在學習過程中的感官體驗,這樣的教學手段只能讓學生在排球教學中掌握皮毛,想要更深層次的挖掘自己感興趣的方面實屬不易。通過對學生進行理論基礎知識的教學可以讓學生更易于掌握排球技術的機理所在,更好地理解這項運動的組成因素。用理性、科學、全面的方式從理論知識的角度著手構建系統的排球技能體系,從而更好地改善學生一些傳統的、不正確的學習行為,規范學生的日常學習行為,同時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理性學習的思維模式,全面提升學生學習的效果。
2 高校排球理論教學發展現狀
2.1 高校排球理論教學被忽視
受到傳統應試教育思想的影響,在高校排球教學過程中更加注重技術的教學,理論基礎知識被忽視。所以,高校學生對于排球技術的理解只停留在掌握考核達標內容的范疇內,無法更深層次的對這項運動進行理解,固然有些學生在技術水平上相當高,但因為基礎知識的匱乏,導致其綜合素質能力無法提高,制約了學生的綜合能力發展。這對日后學生參加實踐活動時是個不小的考驗,沒有理論知識的支撐,讓學生無法更好的理解一些技戰術的內容,理解一些場上位置的作用等等,足以說明問題所在。所以高校排球教育應當建立在理論知識的基礎之上,滿足社會發展之需、構建排球素質體系,從而得以實現可持續的、全面的發展。
2.2 教學配置嚴重不足
由于高校在排球教學基礎知識方面的忽視,致使理論知識課程與技術技巧課程的配比嚴重不均,這樣的一種“偏袒”教育方式使得學生非但不能更好地掌握這項運動的核心、關鍵所在,也無法在掌握技術的同時尋求更高的突破,教學效果及其低下,不利于日后學生開展相關的排球實踐活動。
3 影響高校排球理論教學發展的因素
3.1 忽視理論知識,過分追求考核達標率
現如今,過于追求在考核目標上的達標率成為了普通高校排球教學過程中所存在的通病,帶著這樣一種“畸形”的教學心態,教師為了能在考核中讓學生順利通過,同時圓滿完成自己的教學任務,只會更加注重技術的傳授,加大相關的技術方面練習,而越來越不重視理論基礎知識。參照國外運動教學模式,這種“重技能,輕理論”的教學模式是不利于學生全面發展的,也是不利于高校排球理論知識教學發展的。
3.2 理論知識單一乏味,無法激發學生興趣
對排球運動的運動機理進行科學分析是排球理論知識的基礎,也是對排球運動的發展過程做一個回顧和未來發展趨勢的預判,所以具備相當高的完善性和縝密性特征。因此,排球理論知識的教學和技術實踐相比較而言的確顯得單一、乏味,無法提起學生的興致。但想要深入探究這項運動,學生就必須做到對理論知識的充分理解,而一些復雜的,難以理解的理論知識讓學生產生了排斥及逆反心理,不利于對學生興趣方面的提升,甚至抑制了學生的興趣培養。怎樣完善、改變現有的教學模式成了高校排球基礎知識發展的重中之重。
4 高校排球理論知識教學發展的途徑
4.1 提高理論知識課程的配比,打破傳統教學模式的制約
就目前形式來看,推動高校排球理論知識教學的發展最行之有效的方法無疑是提高理論課程的所占比重。原因有三:第一,教師對排球理論教學課時的增加,可以更好地為學生講解排球理論知識,讓學生提高對排球理論的認知與感悟;第二,提高理論課時的配比,可以更好地構建高校排球教學體系,并使之日益完善;第三,學生全面地掌握排球理論知識,可以更好地實現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目的,使學生的排球綜合能力得以發展和提高。基于上述原因,學校必須推翻原有的傳統教學課時分配方式,丟掉“重技能,輕理論”的錯誤思想,在保證教學正常發展,適應學生學習所需的前提下,合理并且科學地增加理論課時的數量,進而逐漸提高理論知識教學的受重視程度。
4.2 打破理論與實踐分開的傳統教學模式,實現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教學
當今高校的排球教學,不管理論課程還是實踐課程,都采用的是理論與實踐分開授課的傳統教學模式。先講理論知識,簡單、片面地講授給學生,再使用極高的比例進行技術教學。這種理論與實踐分離的教學模式,讓學生無法將兩者很好地結合為一體,不但不利于學生對理論知識的把握與理解,在實踐中也無法更好地讓學生掌握基本技術,導致教學效率每況愈下。針對這樣的情況,高校排球教學應當實現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兩者相輔相成,用理論支撐實踐,用實踐檢驗理論,對推動高校排球理論教學的發展,新形勢下的教學體質改革有著極大的推動作用和深遠的意義。
【關鍵詞】體育教育專業;網球課;教學改革;現狀;對策
0 引言
就當前我國體育教育專業網球教學的整體水平來看,仍處于不斷的摸索與發展階段,需要進行大刀闊斧的課程教學改革,以轉變傳統的教學方式,在教學理念、教學方法、教學內容和教學模式等方面尋找突破口,為國家培養出更多專業素質高、技能水平強的網球運動員,真正將高效體育教育網球專業打造成為培養網球人才的核心平臺與集中營。這就需要針對當前我國高校體育教育網球專業的教學改革現狀,制定出與時俱進、具有針對性和時效性的對策,以促進高校體育教育專業網球教學水平的提升。
1 當前我國高校體育教育網球專業課程教學改革的現狀解析
1.1 教學理念方面
對于一個高水平的網球運動員來說,不僅要擁有扎實的理論基礎知識功底,同時也要掌握全面的動作技能,以網球理論基礎作為學習與提升動作技能的根基,才能夠促進網球運動員綜合網球技能的全面發展。而當前我國高校體育教育專業的網球教學中,多數教師都更加側重于網球運動員各項動作技術的教學,而忽視理論基礎對網球運動員整體素質的重要性,這就導致學生不僅缺乏強硬的理論基礎作為學習支撐,更是無法全面的掌握好各項技能,產生一種“無本之木”的現象,這些網球運動員一旦遇到各項基礎知識與動作技術都比較扎實的高水平運動員,必然會一敗涂地。
1.2 教學方法方面
當前我國高校體育教育網球專業的課程教學,多數仍然沿用傳統的教學方法,主要有變換練習法、重復練習法、講解與示范法等幾種,基本無創新可言,難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也無法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適應時代對網球專業人才的要求。雖然在課程改革中也提出了多種新的網球教學方法,例如循環練習法、預防與糾正法和比賽法、多媒體教學法等等,但是這些新方法在高校網球教學中卻很少被應用,一方面限制了網球專業教學水平的提高,另一方面也制約了我國高校網球專業教學水平和教學效果的突破。
1.3 教學基礎設施方面
高校網球專業教學基礎設施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方面是師資隊伍的人員配備,另一方面是教學設備的應用。以下將分別對兩方面的現狀進行介紹。
1.3.1 師資隊伍方面
在整個網球教學活動中,教師是關鍵的組成部分。但是,就當前我國高校網球專業來看,普遍缺乏專業素質強、教學水平高的教師來進行網球教學。從教師的年齡劃分來看,是以中青年教師為主體,這些教師雖然活力充足,但教學經驗卻相對薄弱;從教師的學歷水平來看,本科專業畢業的教師居多,擁有研究生、博碩學位的教師相對較少。這種師資現狀,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網球專業課程改革的進程。
1.3.2 教學設備方面
網球教學設備主要包括教材、場地、器材等,這些教學設備的質量和先進性是直接影響教學水平和教學效果的主要因素。但是,當前我國高校體育專業教學仍沿用傳統的教材,并且場地條件較差,甚至很多高校并沒有設置專門的網球教學場地,在教學器材方面也比較落后,缺乏與專業教學配套的器材來滿足學生學習的需要,使整體的教學水平受到了限制。
2 解決當前我國高校體育教育網球專業教學改革中產生問題的對策
2.1 轉變觀念,理論基礎與動作技能并重
對于一個專業的網球運動員來說,不論其動作技能水平達到了何種程度,都是建立在網球理論基礎知識之上的,只有理論基礎知識與動作技能全面協調發展,才能稱得上合格的高水平網球運動員。因此,高校網球課程教學改革,首先就要求教師轉變傳統的教學理念,在教學的過程中不能單純的重視學生對動作技能的掌握,而是要從理論基礎教學抓起,一步一個腳印,真正培養出理論基礎與專業技能全面協調發展的網球專業人才。
2.2 創新方法,緊跟教學方法前沿
教學方法是直接影響學生對基礎知識與動作技能的接受程度與學習效果的方面之一,教學方法的陳舊,是影響當前我國高校體育教育專業教學水平的主要因素。因此,在進行網球課程教學改革的過程中,需要教師不斷創新教學方法,緊跟時代前沿,引入能夠適應新時期教學目標的新方法,并根據當代學生對網球教學的需要來制定出具體的教學方法。除此之外,教師還要在長期的教學過程中總結教學經驗,不斷對傳統的教學方法進行創新,使教學方法始終能夠適應時代變化之下學生的學習需求,真正培養出與時俱進的專業網球人才。
2.3 提高重視,完善教學基礎設施
完善高校網球專業教學基礎設施,應該主要從以下兩個方面著手:
首先,應該大力引進專業素質強、教學水平高的網球教師,在招聘教師的環節上做好質量把關,提高門檻,招聘學歷水平較高的網球專業教師,嚴格避免達不到素質與技能水平要求的網球教師融入高校網球師資隊伍中,圍繞中青年網球教師采取一系列的改革,為高校網球專業教學提供更多的活力和動力。另外,高校還應該積極組織網球教師參與專業培訓,多聽學術報告和講座,到更高水平的網球院校進造學習,隨時了解最新的網球教學方法和手段,不斷充實自身的網球理論基礎與教學水平。
其次,高校應該加大教學設備的更新力度,籌措資金,對網球教材、教學場地、教學器材等進行全面的更新換代,為學生的學習提供更加先進的基礎設施,使學生始終能夠保持對網球學習的積極性,并滿足其學習的需求,適應時代的發展。另外,高校還應該積極的引入先進的多媒體教學設備,加大對教學基礎設施的投入,為高校體育教育網球教學改革提供最基礎的保障。
3 總結
綜上所述,當前我國高校體育教育專業課程教學改革已經勢在必行,各高校應該針對當前網球專業的實際現狀,制定出具有針對性的改革措施。本文主要探討了轉變觀念,理論基礎與動作技能并重、創新方法,緊跟教學方法前沿,以及提高重視,完善教學基礎設施等幾個方面的對策,以期能夠為當前我國高校體育教育專業課程改革提供有效的參考。
【參考文獻】
[1]姜傳同.山東省普通高校體育教育專業網球教學現狀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2.
[2]李忠祥.普通高校體育教育專業網球專項課教學方法研究[J].當代體育科技,2013,12(11):98-99.
[3]周亞民.上海市部分高校網球課程開展現狀及發展對策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12.
中等職業教育是國家教育事業的組成部分。近幾年來,國家大力發展中等職業教育,幾乎每個學校都在開設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因此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已由20世紀90年代的熱門專業變成各校均在開設的普通專業。但傳統的課堂體系偏重理論知識的傳授,過于強調知識的系統性和完整性,沒有對學生進行能力、技巧和操作方法上的訓練,教學效果不理想。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的課程體系設置應進行一定的優化與整合,筆者就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課程設置提出以下幾點看法。本文由收集整理
一、傳統的中職計算機課程設計
計算機課程既具有很強的理論性,又具有很強的實踐性,它要求學生不僅要很好地掌握理論知識而且還要把所學的知識應用到操作實踐當中去,更要在操作實踐中不斷地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因此在培養學生動手動腦能力上具有很好的作用。然而,在傳統的教育教學理論中,教育實踐的主要目標是傳授知識。在這種理論的指導下,花費大量的時間講授理論知識,只有很少的時間用來上機實踐,致使許多學生面對計算機手足無措。且大部分學校老師只管上課,而學生上機卻由實驗員負責或教師只備上課,不備上機,使原本很重要的實踐活動變成“搭配”。這種理論基礎與實踐能力相脫離,或只重視理論而忽視實踐的做法,勢必導致學生學習效率低下,學習死板,難以面對和解決新的問題。“是給學生一頭獵物,還是給學生一桿槍·”每位有遠見的教師都會選擇后者。獵物總有吃完的時候,而學生一旦有了“一桿槍”,就可以靠自己不斷去捕獵,繼續生存下去。由此可見,計算機這一現代學科在21世紀巨大的挑戰面前,必須有所創新與行動。
二、怎樣進行計算機課程理論與實踐的優化整合
1.以培養學生的計算機能力和自學能力為目標
計算機能力和自學能力是學生未來學習能力的決定性因素。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和進步,對學生的信息能力也提出了較高的要求,計算機能力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學生的未來生存能力。“從90年代開始多媒體和信息高速公路成為工業化時代向信息時代轉變的兩個重要杠桿,正以驚人的速度改變著人們的工作、學習、思維、交往乃至生活”。放棄計算機將不能很好地衣、食、住、行,而盡早地培養學生的計算機能力將會極大地提高他們步入社會后的生活素質、生存能力。這就要求學生們在充分消化計算機理論基礎知識的前提下,自覺將實踐操作動手能力與之結合起來,秉著拓寬學生知識面、開闊學生視眼、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的品質的原則,幫助學生養成自學的良好習慣。計算機學科具有更新更快的特點,我們現在講授的是某一種軟件的最新版本硬件的最近資訊,可當學生們真正步入工作崗位之后,原來的最新軟件已經被更高級的版本所替代,原來的最新資訊已經變成計算機的發展歷史,這是科技發展的必然趨勢,我們永遠無法停止它發展的腳步,只能在不斷學習中更新知識,與時展保持同步。計算機教師在教會學生基礎知識的同時要培養他們的自學能力,擁有了自學能力才是最重要的。事實證明:“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對于計算機學科同樣適用也同樣重要。
2.課程設置應向寬基礎、活模塊方向轉變
實踐證明,中職學生的知識面不寬,畢業后就業門路就會受到限制,這使人們進一步認識到,隨著科技進步的思想及企業生產組織形成的現代化,職業綜合化已是大勢所趨,故產生了與專業覆蓋面擴寬相適應的課程設置,專業基礎知識面加寬產生了所謂群集課程設置方案。其次,來源于現代社會意識的強化,認識到作為現代就職人員,除傳統的政治、語文、數學、體育等基礎知識之外,還應具有各行各業通用的基礎知識,如能源、安全、法律、質量、信息、職業道德、外語、微機等。另外,實踐顯示人的品格與教養相關,缺乏教養,職業道德教育就會流于形式。因而,學校需要通過各種途徑,開設多種潛能性的、提高人的基礎素質的課程,如禮儀、書法、美術、文藝、演講等。總之,要讓學生獲得較扎實的基礎素質,以有利于培養綜合能力,而在課程編排上,則劃分成若干中心,形成多個知識模塊,模塊之間能相對和互相組合。
3.課程設置應與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學生的現實就業狀況緊密聯系
統計數據表明,職業教育信息技術相關專業的畢業生,大部分(80%以上)從事計算機銷售與技術支持、數據錄入、辦公文秘等工作。在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與軟件人才鏈中處于最低端位置,在局域網維護與管理、多媒體制作、網站管理與維護、軟件編程等崗位上工作的職業學
轉貼于
校畢業生相對較少,而實際上這些崗本文由收集整理位非常需要職業學校畢業生,在這些崗位上職業學校畢業生具有很大的發揮空間。
因此,在進行課程的設置時,應首先抓住大的,然后兼顧小的,課程的設置上盡量多地向就業面大的方面靠攏;在平時的教學中,多注重學生基本能力的培養,教育學生不要眼高手低,覺得是基本的能力,就不在乎。要切記事情都是從大處著眼,小處著手的,雖然是大眾的工作,但如果在能力上更勝一籌,就業機會就會增加一分。要讓學生平時多練,做到所謂的“人無我有,人有我精”。
4.以學生將來從事工作中出現的典型工作任務進行課程設置
關鍵詞:高職特色;單片機;教學方法
隨著自動控制技術日新月異的發展,單片機在當今社會被廣泛應用,越來越多的大中型企業對熟練掌握單片機設計的人才需求量大幅上漲。作為肩負培養實踐性、應用性一線高技術水平人才重任的高職院校,只有在教學過程中尋求適合高職教育特色的單片機教學方法,才能培養出符合控制領域所需求的合格單片機實用人才。
1高職院校單片機教學特點
1.1加強能力培養
單片機被廣泛應用于工程控制領域。能夠獨立分析、解決實際工程問題是高職院校學生所必備的能力,也是高職教育區別于中職教育的一個顯著特征,因此高職院校單片機教育必須重視學生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培養。在單片機教學過程中,采用各種不同的教學手段,不斷激發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讓學生在輕松的學習氛圍中培養設計硬件電路、編寫控制軟件的能力。
1.2重視實踐教學
高職教育既是一種具有自身特色的高等教育,又是一種高層次的職業教育。與普通高等教育相比,高職教育培養的是技術型、技能型人才。因此,在高職院校單片機教學過程中,必須突出實踐性特點,以培養高素質技術工人為教學目標,不斷提高學生動手能力。
2高職教育單片機教學方法存在的問題
2.1教材“系統性”過強,實驗少
市場上針對高職教育的單片機教材非常豐富,但大多教材內容的編寫都按照單片機內部結構,引腳,指令,中斷,定時器/計數器,外部擴展等順序。這類教材內容系統性強,結構看似緊湊合理,但從學生角度仔細考慮卻發現很多不足之處:硬件電路與指令學習、軟件編程完全脫節;從教材第一章開始就大量講述單片機內部結構,枯燥、抽象,難以接受,幾乎沒有安排提高學生分析實際問題能力和動手能力的實驗等等。
2.2傳統教學強調理論忽略實踐
眾所周知,單片機課程具有硬件系統復雜,指令多,編程難,知識點分散等特點。目前,國內大多高職院校一直沿用傳統的知識驅動式教學方法,教師把大量時間花在講授復雜的單片機結構電路上,卻忽略了高職學生的特點:缺乏抽象思維、擅長形象思維,學生很難建立起一個完整的知識體系,從而導致對單片機的系統開發僅僅停留在感性認識上,很難培養學生勤于思考的學習能力,綜合分析新問題的能力,職業動手能力和實踐能力[1],導致學生逐漸失去了學習的興趣。
2.3片面強調一種教學方法
近年來,很多院校單片機教師熱衷于一種新的教學方法——項目教學法。誠然,項目教學與傳統教學法相比,有其顯著地優越性:在老師的指導下主動學習;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做出選擇;老師根據學生的特點開展活動,從根本上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2、3]。但筆者認為,項目教學法在正常的單片機教學過程并不完全適用,原因很簡單:項目教學法更適合于已掌握部分理論基礎知識,需提高動手設計能力的短期單片機技術培訓班教學,而高職教育是全日制高等教育的一種,是培養具有一定專業理論基礎知識、動手能力較強的實用性專業人才。高職學院學生必須具有比中職學生更扎實的理論基礎知識,在將來的工作崗位上才能更好更快地接受新事物、新知識、新技能,成為適應社會需求的可持續發展人才。因此,片面地強調某一種教學方法并不能對整個教學帶來最理想的教學效果,應因地制宜,因時制宜地應用各種教學方法,才能事半功倍,做到教學效果最優化。
3高職特色單片機教學方法探究
如何有效開展單片機課程的教學工作,是近年來一直探索的課題。凡事有利必有弊,教學方法亦是如此,各種教學方法都有與其相適應的教學模式。如果在整個教學過程中,綜合應用多種教學方法,取其利,避其弊,就能發揮各種教學方法的優點,得到意想不到的教學效果。
3.1理論課程教學方法
單片機是一門理論與實踐結合緊密的學科。對于高職學生來說,實踐固然重要,理論基礎知識亦不可忽視。學生普遍反映單片機理論基礎知識枯燥、抽象、學習難度大,因此,采用什么樣的教學方法能夠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培養學生對單片機的學習興趣成為當前教師所關注的重要問題。
如今,很多教師都對傳統的知識驅動教學方法在單片機教學方面提出質疑,覺得以教師教為主,學生被動學習已經不再適應應用性學科教學的發展。誠然,一味地向學生灌輸知識,學生被動地接受枯燥無味的理論知識已經落伍,但這種教學方法仍然存在著它的優勢:在基礎理論知識的學習過程中,教師可以很好地把握教學主線,系統構架知識體系,有利于學生對知識的全面了解,從而很好地掌握原理性的知識。例如,在學習輸入輸出電路時,只有充分了解單片機內部輸入輸出引腳邏輯電路,在實際線路連接時才能理解并掌握哪些電路需要外接上拉電阻,讀入數據前為什么需要先寫出高電平。授課中,教師通過畫出各引腳邏輯電路圖,系統地表達p0、p1、p2、p3口電路的區別,促使學生透徹理解各輸入輸出口的邏輯功能。
如果要求教師授課過程中把每個示圖都畫在黑板上,對于單片機教師來說,不但浪費時間,而且可能由于畫圖不規范而導致學生對該門課程失去興趣,這時,多媒體教學起到了很好的輔助作用[4]。教師有效地利用多媒體技術,通過圖、文、聲、像相結合的多媒體課件,可以把用語言難以描述或無法講清楚的問題變得形象、生動、直觀,更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課堂上,利用proteus等軟件進行仿真是多媒體技術在單片機教學中的另一個優勢。眾所周知,單片機是通過編寫程序,使各引腳能夠按照人的需要輸出高低電平,達到控制周圍設施的控制器件。在理論授課的同時,可以根據需要實時進行課堂演示,這樣不僅可以在程序修改編譯后就立即看到演示效果,而且可以彌補實驗儀器和元器件缺乏、原材料消耗和儀器損壞的不足。學生可以直觀、形象地看到控制結果,對學生的學習起到潛移默化的提高作用。
另外,根據摩爾定律,電子類產品每3個月即更新換代一次,教材總是滯后于當前科技的發展。目前,大部分教科書仍然以介紹8051或at89c51等型號單片機為主。雖然內核相同,但功能還是有異。教師在授課過程中可以應用“案例分析法”[5],針對特定的教育情境和實際教育活動過程的描述,動態設計和調整教學案例,以適應科學技術的發展,從而提高學生對單片機課程的興趣。
在枯燥、復雜的單片機理論部分學習階段,針對高職學院學生理論基礎差,缺乏抽象思維,擅長形象思維等特點,改變傳統填鴨式教學手段,采用多種教學方法相結合,取長補短,不但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可以讓學生更好更快地掌握原理性強的理論基礎知識,為社會培養出理論扎實、適應性強的專業人才。
3.2實踐階段教學方法
項目教學法是當前大多數高職院校在單片機教學中所大力提倡的新型教學方法。這種新型教學方法是在教學過程中,以學生為中心,以項目為驅動,師生通過共同實施一個完整的“項目”工作,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進行實際操作訓練、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而進行的教學活動。當學生掌握了一定的單片機理論基礎知識后,逐漸進入實習、實踐階段,這時,項目教學法將發揮著不可估量的作用。教師由淺入深地選擇合適的項目供學生學習。例如,在初始階段,教師可以選擇讓學生自己搭建最小系統板,而后選擇流水燈實驗做為一個小項目。當學生通過自己的學習,親自動手進行焊接、調試,讓8個流水燈按照自己的意愿隨意流動時,學生很可能已經喜歡上單片機的研制開發了。
項目教學法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最大程度地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欲望,逐步培養出具有獨立探索、敢于開拓創新的動手能力、實踐能力很強的學生。因此,在實習實踐階段,應以項目教學方法為主要教學手段,讓學生在動手的同時鞏固理論知識,從而做到理論聯系實際,對所學知識理解更加透徹。
3.3多方面提高學生學習興趣
高職學院學生的基礎參差不齊,對某一門課程的興趣愛好程度也各不相同。因此,作為專業課教師,應因人而異,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提高學生的興趣,最主要的是讓學生明白為什么要學習單片機,學習單片機對今后的學習、就業有什么好處,只有學生明確課程意義,才能提高學生的學習主動性。例如,在第一節課時就給學生展示一個真正的單片機系統和單片機在實際應用領域起到的重大作用。在授課過程中,形象生動的語言表達也是必不可少的。很多學生的想象力較差,較好的比喻會起到非常好的教學效果。比如在學習中斷系統時,把現實生活中電話鈴等中斷例子用到課堂上,不僅使學生理解了中斷源、中斷響應等枯燥無味的概念,而且使學生很清晰地理解中斷優先級、中斷優先權等中斷響應過程。
對實際問題進行編程也是單片機教學中的一個難點。一直以來,單片機教材中普遍都采用匯編語言進行程序編寫。匯編語言編寫程序代碼效率高,但相對難度較大,要求程序編寫人員對硬件結構了解清楚,并且可移植性差。如果遇到比較麻煩的算法時,匯編語言編寫就顯得更加麻煩了,許多學生對之望而卻步。隨著單片機主頻的不斷提高,rom空間也在不斷擴大,足夠裝下c語言編寫的任何代碼,而且c語言庫函數較為豐富,可移植性非常好,編程簡單易學,所以,鼓勵學生用c語言來編寫程序,從某種程度上講有助于學生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另外,鼓勵、幫助學生積極參加兩年一屆的全國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也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協作精神和理論聯系實際的好方法。電子設計競賽注重培養大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工程實踐能力,提高學生針對實際問題進行電子設計制作的能力。在參賽過程中,學生能夠把所學各門知識統一系統地融合在一起,在競賽中運用理論知識、獲得實踐知識。
總之,為了更多更好地培養生產、管理、服務、建設一線所需要的高技能應用人才,高職教育必須重視教學質量、教學效果。探索新的教育教學方法,不斷地從傳統教學方法中汲取經驗、教訓,使用多種教學方法,取其利、避其弊,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參考文獻:
[1] 李園園.項目教學法在高職課程《單片機技術應用》中的研究[j].中國科技信息,2009(4):253-255.
[2] 王建國.項目教學法在單片機實習教學中的實施[j].甘肅科技,2009,25(12):171-172.
[3] 程劍,楊小來.項目教學法在單片機教學中的應用[j].科技信息,2008,(23):256.
一、美術課堂基礎教學的重要作用
(一)培養學生的繪畫水平
美術課堂基礎教學的首要目的就是培養學生的繪畫水平。美術課堂基礎教學教會了學生一些基本的繪畫知識和技巧,向學生演示傳授繪畫技藝,提高學生的繪畫水平。老師在課堂上的教學能夠直觀地向學生展示美術的內涵,同時讓學生能夠清晰把握美術理論基礎知識。通過老師的示范講解,將美術課本上的理論基礎知識都在作品中直觀地顯示出來,對學生理解和掌握美術基礎知識是十分有幫助的,能夠較為迅速地提高學生的繪畫水平。
(二)提高學生的美術鑒賞水平
所謂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美術課堂基礎教學就是要教學生如何從美術作品中看出它的門道,也就是美術鑒賞的水平。通過美術課堂中基礎教學的學習,學生能夠了解一件作品的鑒賞方式,能夠通過美術作品中的線條、色彩、布局等了解到作品的內涵和作者想要表達的思想感情,這樣才能真正看出一件藝術作品的價值[2]。美術課堂基礎教學能夠提高學生的美術鑒賞水平,能夠讓學生在美術的藝術海洋里得到美的享受。
(三)豐富學生的精神世界
美術作品在給我們帶來美的享受的同時,更重要的是挖掘出美術作品背后的精神力量,從而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讓自己的精神力量得到加強,然后通過這些精神力量對自己生活的其他方面有所幫助。美術課堂基礎教學的積累及美術作品熏陶,能夠豐富學生的精神世界。一幅好的美術作品能夠振奮人的精神,能夠給人的精神世界帶來正能量[3]。在以后的學習或者生活中無論遇到什么樣的艱難險阻,這些正能量都能夠提高你的精神承受能力,讓你能夠積極面對,讓你擁有足夠的精神力量去掃清所有的障礙,特別是當前大環境下學生學習壓力日益加重,精神上的負擔也日益增多,他們很需要這些精神上的支持和鼓勵,來適應當前社會殘酷的競爭力。
二、美術課堂基礎教學的問題反思
(一)重視程度不夠
由于中國教育體制的特點,美術一般不作為我們升學考試的考核范圍(藝術生除外),因此無論是美術老師在教學的時候,還是學生在對美術基礎知識學習的時候都顯得不夠重視。美術老師在進行基礎教學的時候只是像應付任務一樣,只是機械性地按照相關教學任務去教授,在教學中并沒有給學生提出高一點的學習要求,沒有根據實際情況展開相應的教學,這就造成老師無論是在課前備課還是教學積極性方面都存在很多問題。而學生在學習美術基礎知識的時候更多地是將美術課程當做放松的時間,當做他們玩樂的時間,因為考試的時候不會考美術,所以他們學起來就沒有壓力,也沒有目標,只當做是繁重的課業之余的放松時間,就更別提他們在課余時間會花時間去鉆研美術課程了[4]。在這種情況下,美術課堂基礎教學的教學效率可想而知。這種思想上的不重視直接影響學習態度,進而影響學習效果。
(二)教學師資力量匱乏
美術課堂基礎教學的師資力量是十分匱乏的,特別是一些貧困的山區或者農村當中,學校在配置教師的時候根本不會投入太多的師資力量在美術的教學上。很多學校的美術老師是由其他科目的老師兼任的,而畫室和繪畫工具更是鳳毛麟角的存在。一來是因為重要的升學考試不會考,所以學校也就不重視;二來是因為美術的學習花費的金錢和時間確實不少,畫筆、畫板、畫紙乃至一些其他的繪畫工具給學校和家長都帶來了資金壓力,所以投入得很少。另外,學校的美術課時也是十分的少,一般一周就一個課時,頂多兩個課時。在這種情況下要想美術課堂基礎教學有效率,簡直是癡人說夢[5]。因此,師資力量匱乏是美術課堂基礎教學當中面臨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
(三)美術教學方法簡單粗暴
在很多美術基礎教學的課堂上,老師所采取的教學方法是非常簡單粗暴的。很多老師在進行基礎教學的時候,就在課堂上簡單畫一幅畫,然后讓同學們依樣畫葫蘆。更有甚者就是老師畫一步,學生跟著畫一步,絲毫沒有藝術創作的空間。然后一節課就等著學生畫畫,下課收畫走人,很少在課堂上進行系統的理論教學和基礎知識教學[6]。這種簡單粗暴的教學方式很難提高學生的繪畫水平,就更別提藝術鑒賞能力的提高和豐富其精神世界了。在這種情況下,老師應付學校,學生應付老師,大家都只是在應付,對美術教學百害而無一利。
(四)教學系統性不強
美術課堂的基礎教學無論是理論基礎知識教學還是實踐基礎知識教學,系統性都不強,基本上都是教到哪里算哪里。這一方面是因為教學時間的限制,另一方面也是受老師教學水平的限制。學生接受的教學系統性不強,學習的知識零零散散,這不僅增加了學生的學習難度,而且對學生能力的提高也是有限的。同時在很多課堂上,老師在進行基礎教學的時候過于重視作品的臨摹技巧和水平,對美術基礎理論知識教學重視程度不高[7],這也造成學生在理解層次上容易出現斷層,理論和實踐沒辦法結合起來形成一個系統。
三、美術課堂基礎教學的改進策略
(一)加大師資力量投入
想要做好美術課堂的基礎教學,師資力量的投入是不可缺少的。首先,學校要增加對美術老師的招收名額并提高老師的待遇,吸引更多更優秀的美術老師走進課堂;其次,學校要加大對美術教學的資金投入,不僅要完善教學設施,例如畫室、畫板等,而且要增加與美術有關的輔助資金,例如組織學生去寫生、去看畫展等[8];最后,加強學校文化藝術建設,增加學校的藝術氣息,例如設置繪畫展示墻。師資力量的支持是美術課堂基礎教學的重要保證,是提高美術課堂基礎教學效率的重要手段。
(二)老師自身教學水平的提高
隨著時代的發展,老師應該通過不斷地學習來與時俱進,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老師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要努力去學習一些新的東西,去吸收別人的先進教學方法,再融合到自己的教學中去,同時學校也要定期給予老師培訓的機會,不斷地提高老師的教學水平。讓老師在有限的教學時間里,能夠對美術課堂進行系統性教學,努力提高教學效率。
(三)教學方法上的改善
美術基礎教學并不只是僅僅向學生講述相關理論知識就算結束了,也不是讓學生去照葫蘆畫瓢,而是應該通過基礎理論知識的教學,來傳授學生繪畫的技藝以及培養學生的鑒賞能力,讓學生真正培養起舉一反三的能力。同時將理論知識與實際畫作相結合,將抽象的理論知識通過畫作具體地表現出來,幫助學生去理解和掌握理論基礎知識。這樣不僅能夠增加學生上課的積極性,而且能夠提高美術課堂基礎教學的效率。
(四)改變考核機制
由于在當前重要的升學考試中都不需要考查美術,導致我們的教學和學習的態度都有很大的問題。因此,我們要通過改變考核機制,來刺激教學和學習上的積極性[9]。首先,我們可以在升學考試中適當增加美術的考核;其次,我們可以在學校平時的評獎評優當中將美術的成績算進去。最后,美術的成績不能僅僅靠一張理論考試試卷或者一幅畫來決定,而是應該參考該學生的繪畫技藝以及鑒賞水平,綜合考察學生的水平。通過考核來刺激教學,能夠增加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初中美術課堂基礎教學的效率。
(五)開放式教學
美術課堂基礎教學并不僅僅是限制在教室里,也不僅僅只是在老師一個人的身上。 藝術是沒有時間和空間界限的。我們可以將學生帶離傳統的教室,讓學生去觀看一些畫展,去美術館觀看一些大師的畫作,或者利用多媒體的強大功能讓學生接受到其他老師的教學。這些開放式的教學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的繪畫技藝,而且能夠提高學生的鑒賞水平,迅速豐富自身的理論基礎知識,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對于軟件學院而言,重基礎和寬口徑是他們的教育理念,而培養理論基礎扎實且專業知識系統寬廣的復合型、國際化、實用型的高級軟件人才則是其主要培養目標。畢竟我國國情和高校的實際情況與國外存在一定的差異,因此,在建立軟件工程體系時,不能完全將國外已有的研究和實踐成果照搬過來。正確的做法是根據國際學科的發展情況,制定合理的知識體系以及與之相應的課程體系。軟件工程專業課程體系旨在根據軟件產業的發展需求,通過對高級軟件專業人才的培養,為軟件產業的可持續發展提供充足的人才,為此,在開設專業培訓課程、培養軟件工程學生的實踐能力的同時,還必須安排必要的基礎理論課程。總而言之,理論基礎和工程實踐是軟件人才培養必不可少的,當然,還需要學生自身對工程實踐和理論基礎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在理論指導下,學生參與到工程實踐活動中去。建立軟件工程體系,必須處理好以下幾個關系:基礎理論、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之間的關系;課程體系、知識結構與學科發展以及產業需求之間的關系;理論基礎知識與工程化、新技術以及領域背景知識之間的關系;專業課程體系與教學計劃和教學過程的關系。
2對軟件工程體系的創新對策
2.1對軟件專業進行內容整合
毫無疑問,改革是軟件工程專業課程體系優化的關鍵所在。傳統的設置不僅無法保證課程輕松地進行,而且嚴重影響了最終質量,因此,應當將一些內容進行合理地合并。例如,離散數學、人式智能和編譯原理等課程均涉及到了圖論知識,那么此時便可建立一個課程組,將有關內容集中在一門課程中進行詳細地講解,與此同時,對于那些出現在其他課程中的內容要進行選擇性地刪減,以便節省課堂教學時間。不僅如此,培養學生的思考能力,幫助他們掌握思考問題的方法也非常重要,如此一來,學生可自主獨立學習,大大提高了效率。因此,基于對課程體系和課程作用的綜合性評價,教師應當重新調整并設置單科的知識點,用新的教學內容替代那些重復的陳舊的知識點,從而使學生的知識領域得以拓展。
2.2加強對新技術、新思想的了解
軟件工程專業中的大量新概念、新技術和新思想也相繼出現,導致學科內容繁多。在這種情形之下,我們可以將基礎知識和專業基礎知識作為必修課,而新出現的技術和知識則作為選修方向。如此一來,一方面擴展了體系的領域,另一方面,有利于促進學生對軟件技術和知識的了解與學習。由于軟件工程專業具有知識更新快的特點,因此,加強學生的英文閱讀能力是非常有必要的,可以通過開設雙語課程的形式和加強對學生的英語培訓力度,提高學生的英語水平。
2.3加強對素質和能力的培養
對于軟件工程專業而言,除了掌握軟件工程的知識和技能,以及具備在工程實踐中所需的專業能力,還必須善于獲取知識、應用知識和創新。因此,軟件工程專業設計應當遵循以下的幾個基本原則:
(1)先進性。內容不僅要反映國際上比較先進的軟件技術發展成果,而且還要將軟件企業在先進技術方面的需求以及有關基礎理論反映出來。
(2)工程性。應當從軟件工程實踐的角度出發,著重強調對學生工程實踐能力的培養,從而使學生在進行軟件開發和項目管理時,能夠充分運用工程化方法和相關技術,而且,還必須要求學生具有團隊協作精神。
(3)復合性。應當包括技能、管理和工程等方面,保證學生具備必需的綜合技能以及基本素質。
(4)創新性。作為一個專業體系,應當提倡學生采用自主學習的方式,并且在必要的時候給予一定的指導,從而使得自主學習能力和自我提高能力在課程設計的過程中得到培養。
3結束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