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4-26 23:19:18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新式教育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數學論文2000字(一):多元教學模式在小學數學課堂中的有效運用論文
摘要:時代在進步,學生的思想也會跟著轉變,一層不變的教學模式,使得小學數學教學方法過于單一,機械化。學生在這樣的環境下學習,思維能力得到了限制,學生感受不到學習的興趣,學習激情也逐漸低迷,使得教學質量一度下降。基于這樣的情況,教師要緊跟時代的變化,積極響應新課改的號召,將新課改教學理念落到實處,讓學生教育事業落地開花。因此,教師要轉變教學方法,將單一化轉多元化,低效率轉高效率,文章簡要討論小學數學課堂中如何實現多元教學模式,實現學生綜合發展的教學目標。
關鍵詞:小學數學;多元化;教學方法;高效
一、多元教學模式實現的必然性
首先,新課改的進一步深化,大力支持教學模式和教學策略的改革,新課改的具體內容中也提出了小學數學教師將教學方法多樣化的優勢,擯棄傳統的教學理念,對實現學生做學習的主人,教師做課堂的引導人,因而建立一個自主學習課堂,提升教學的有效性和高效性。其次,多元化教學模式對教師來說也是一種挑戰,需要教師對教學內容,學生學習情況深入了解,才能不斷研究出有效的教學方法,這在很大程度上促進了教師綜合能力的提升,也強調了教師要與學生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因此,運用多元教學模式不僅得到了新課改的支持,也是時展的趨勢,所以在小學數學課堂中實現多元化教學是必然的。
二、小學數學課堂中多元教學模式的運用
1.激發興趣之生活情境教學
小學生對感興趣的事物,投入的精力就會多一些,所以根據學生生活中感興趣的事物,進行教學,能夠有效的吸引學生注意力,快速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這樣比傳統只進行知識講解的教學方法,更能夠激發學生的思維,讓學生擺脫教師的思考路徑,積極主動的學習數學知識,更易于學生對知識的深入理解。因此,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善于挖掘教學內容,將生活與數學知識相結合,為學生創造生活情境學習氛圍,能夠讓學生建立起生活與數學知識的聯系,了解到數學與生活之間的關系,體會到數學知識對我們日常生活的作用。例如在教學“對稱”教學時,教師可以聯系生活進行新課導入:生活中我們看到的五角星、窗花這類事物都具有什么特點呢?這些事物都是學生日常生活中可以看得見的,學生對這些事物具有一定的認知能力,讓學生根據自身的生活經驗,發現其中含有的數學特征,一方面能夠激發學生對問題答案的探索心理,有利于接下來對稱知識的教學,另一方面學生可以按照自己的能力認知對問題進行主動探究,深化學生對對稱含義的理解,提高了學習的效率。教師還可以通過對生活事物進行操作,讓學生運用課堂所學的知識,讓學生親自動手剪窗花,使得學生感受到數學的美。
2.增加趣味性之游戲教學
小學生天生活潑好動,教師利用學生這一特點,對學生開展游戲化教學,不僅能夠提高學生參與的積極性,還能讓他們在充滿趣味性的課堂中快樂學習,在游戲中學習和掌握數學知識。因此,在教學時,教師可以根據教學內容設計能夠讓學生通過游戲而掌握數學知識的游戲教學,活躍教學氛圍,提高學生學習的動力。例如在教學“人民幣的認識”時,教師讓學生認識人民幣的單位時,也要讓學生認識人民幣,基于此教師可以設置“我是收銀員”的游戲,教師可以提前準備好不同面值的人民幣和一些商品,然后讓學生進行角色扮演“顧客”和“收銀員”,然后分給顧客、收銀員不同面值的人民幣,讓顧客進行商品挑選后,去收銀員那里結賬,這樣實際購物交易的過程中,不但能夠讓學生認識到人民幣,還能鞏固學生之前對加減法知識的學習,使得學生在游戲過程中深化學生對新知的認識,進一步提高了學生數學知識的運用能力。
3.培養思維之小組學習教學
小學數學是小學生認識數學、學習數學的初始階段,對學生今后數學學習習慣和數學思維具有啟蒙作用。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要注重學生學習習慣和思維能力的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是學生學好一門學科的基礎,思維能力是學生更好發展的前提。因此,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根據學習內容的難易程度,開展學生小組合作學習的教學模式,按照學生學習能力的不同,安排合理的學習內容,讓學生能夠獲得合適的思維訓練。例如在教學“認識鐘表”時,教師可以設置不同的問題:(1)請說出鐘面上三根針分別是什么針?(2)1-12個數字之間的格子具有什么含義?(3)畫出6:15分指針的方向。這三個問題的難度以此遞增,對學生了解鐘表的程度要求不一樣,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學習能力,為學生安排相應的小組合作學習目標。這樣能使得學生都完成學習任務,增加學生的自信心,提高學生下次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又能讓學生在自身實際情況下對問題進行探究和思考,小組之間互相合作交流,讓學生積極主動進入到問題思考中去,促使學生思維發散,掌握學習的方法和技能,體現小組合作學習教學模式的高效性,進而實現高效教學課堂。
數學畢業論文范文模板(二):導學互動教學模式在小學數學高年級課堂中的應用論文
摘要:小學數學是小學階段重要的學習內容,而且隨著新課程改革和素質教育的不斷推行,小學數學教師的教學模式也發生了很大改變,不再只重視學生的考試成績,對學生綜合能力的重視度也變得越來越高。通過將課堂導學和課堂互動相結合而形成的一種新型教學模式,就是導學互動教學模式。小學數學教師要想促使自己的教學效果得到進一步提升,應用導學互動教學模式就成為了必然選擇。基于導學互動教學模式對小學教育的重要意義,本文探索了導學互動教學模式在小學數學高年級課堂中的應用方式,以供小學數學教師參考。
關鍵詞:小學數學;導學互動教學模式;綜合能力
引言
教育一直都是人們重點關注的行業,尤其是在新課程改革不斷推行的現在,人們越來越關注教師的教學方式。基于此,小學數學教師應積極改革和完善自己的教學方式,運用新式的導學互動教學方式來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并促使自己的教學效果得到提升,進而讓課堂教學能夠滿足素質教育和新課標要求。
一、導學互動教學模式概念
應用導學互動教學模式的前提是教師先要將教學活動看做是師生之間進行的一種互動,教師利用自己的引導作用來讓學生實現自主學習,并讓學生通過自主學習探索出自己的學習方法。小學數學教師通過應用導學互動教學模式,能夠讓課堂教學從原來的講解為主變為引導為主,并利用師生之間的互動進行教學,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還能提高自己的思考能力,最終使得學生完成教師布置的教學任務。
二、在小學教育中應用導學互動教學模式的重要意義
導學互動教學模式的主要目的就是促使課堂導學和課堂互動實現結合,通過在課堂上進行師生互動來提高課堂教學的趣味性,而且還能讓教師的教學效果實現進一步提升。導學互動教學模式的應用改變了傳統教學模式具有的單一、枯燥等缺陷,增強了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讓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探索知識,進而提高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并讓學生的學習效果也有所提高。
導學互動教學能夠有效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和綜合能力。在小學高年級數學課堂教學中應用導學互動教學模式,不僅可以提高學生在數學學習方面的創新能力,還可以加強師生之間的交流溝通,改善師生之間的關系,讓師生之間的感情變得更為融洽,進而讓教師能夠更好的了解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和學習能力,然后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制定相應的教學任務,讓課堂教學具有更好的針對性和實效性。1在導學互動教學模式中,導學是教師的教學方式,互動是組織教學的形式,將導學和互動相結合,就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
導學互動這種新型教學方式能夠顯著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而讓學生能夠積極主動的投入學習中,最終促使學生的學習效果得到提升。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通過應用導學互動可以將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到師生探討過程中,并通過探討,讓學生感受到數學學習的樂趣,進而喜歡上學習數學。在這種模式下開展的數學教學不僅讓學生獲得了更多的數學知識,還在一定程度上開闊了學生的眼界。
三、導學互動式教學在小學高年級數學課堂上的應用
(一)問題導入法
導學互動教學離不開問題導入,問題導入能夠為導學互動教學提供很大助力。小學數學教師在講解新知識時,應選取合適時機對學生提出相應的數學問題,以此來引導學生進行思考,并讓學生對問題進行討論,進而讓學生對數學學習產生興趣。例如,小學數學教師在講解“角的度量”這一章節時,就可以利用實物鐘表來讓學生進行觀察,然后對學生進行提問“1點鐘的時候時針和分針組成的角是多少度?3點鐘又是多少度?鐘表上一共有幾種夾角?”,利用這些問題來引導學生進行思考,進而讓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思考能力都能得到提高。數學教師在發問時應注意不要提出超過學生能力理解和學習范圍的問題,要確保問題具有較高的合理性和實效性,進而促使導學互動教學發揮出應有效用。
(二)營造活躍的課堂學習氛圍
小學數學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時,應注意在課堂上營造一種活躍的課堂學習氛圍,利用氛圍的影響作用來實現導學互動教學效果。2例如,在講解“負數”時,數學教師就可以將數學知識和日常生活相結合,向學生提出“天氣預報中是怎樣表示夏季氣溫呢?又是怎樣表示冬季氣溫呢?”等到學生答出答案后,教師就可以將零下氣溫延伸到負數概念上,利用這種教學方式在課堂上營造了一種活躍的學習氛圍,進而讓學生在氛圍的影響下更好的進行學習。
(三)對師生之間的互動進行優化
師生之間的互動是導學互動教學開展的基礎,通過師生之間進行互動不僅可以讓學生形成團隊合作意識,還能提高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因此,小學數學教師應對師生之間的互動進行優化,提高師生互動的教學效果。小學數學教師應確保每一位學生都能參與到小組學習討論中,并在討論過程中發揮自身主動性,教師還應適時對學生的討論進行引導,將學生的探討內容和教學內容相結合,如果學生在討論過程中遇到解決不了的問題,教師可以將這些問題收集起來在班級進行討論和講解。數學教師通過對學生的討論過程進行引導,能夠讓教師更好的把控課堂教學節奏,并使得教師能夠更好的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而對自己的教學工作進行完善和改革。
(四)對教學評價體系進行完善
傳統的數學教學中通常都是教師對教學情況進行評價,而導學互動教學不僅要求教師進行評價,還要求學生也要進行評價。比如,小學數學教師在講解“位置”這一部分知識時,就可以先向學生講解位置的表示方法,然后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對周邊同學的位置進行描述,之后教師應引導學生對位置描述過程中遇到的問題進行探討,并讓學生對教學情況進行評價,利用學生的自我評價和師生的互相評價來讓教師得出最終的客觀評價。通過對教學評價體系進行完善,能夠讓課堂評價變得更加具有多元化和客觀性,為教師以后的教學提供一定參考效用。
(北京信息職業技術學院外語系,中國 北京 100015)
【摘 要】本文提出了基于真實語境的學生中心論教學模式。通過對傳統虛擬語境教學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和總結,以四個“構建”為外語教學切入點,結合高等職業外語基礎課程教學改革,建立了操作性更強的,以學生中心論為基礎的真實語境輔助式教學環境。通過該教學模式,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實踐能力,對課程改革和創新實驗教學模式具有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 真實語境;環境構建;模式轉變;教學策略
第二外語教學的實質是完成知識文化的傳播和交流。高職外語教學更是將重心著眼于創新式學習和實踐運用能力。在這一教育過程中,受到新時期學習理念的沖擊,傳統的英語學習表現出“費時低效”的特征。具體表現為外語教學重視知識積累,不注重交際能力的培養等現象。這些問題均揭示我國外語教學明顯滯后形式的要求,不能滿足現時代對人才“學會生存”和“適用生存”的基本需求。
傳統的外語教學采用虛擬語境教學方式,即以教師已有教學經驗為出發點,由教師虛擬出教學情境完成教學過程[1]。較于傳統的虛擬語境教學模式,真實語境教學是指外語教學必須從自然環境中開始,以特定、真實的場合語言交際為知識互動點,通過切實可行的教學方法實現現實問題的解決。這種轉變,既是我國外語教學改革的大趨勢,也是社會經濟發展對市場人才的要求。
1 傳統外語教學存在問題的分析和總結
傳統外語教學模式為我國第二外語的推廣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也取得了非凡的成績,它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我國教育思想、教學理論和學習理論指導的發展,促進了教學活動進程和結構形式的穩定展開。但傳統外語教學模式存在一些問題亟待解決:
學習費時低效。外語教學一般從小學三年級開始,大城市學校甚至從小學一年級開始一直到大學,甚至到研究生階段,盡管學習時間長達十幾年,但學習效果上卻并不令人滿意,“啞巴英語”的現象并不少見。1)重語法,輕交流。外語教學過程中過度強調主謂賓語法結構的學習,對語句結構的分析占用了大量學習時間,但對語言的交流能力培養關注度較低,忽視了外語的基本功能;理論對教學實踐過程指導可操作性差[2];2)外語教學的理論體系近乎完美,相應的教學方法和二語習得理論已相當完善,但實際教學情況與理論存在一定的差距,理論研究對實踐教學的指導性有限。
從知識結構和教學模式總結傳統外語教學,其導致以上問題出現的主要原因包括以下幾方面:
外語教學模式以粗放型為主,精細型教學為輔。現階段的外語教學雖然相比過去已經有了很大的進步,但整體而言仍處于相對粗放化的教育模式,具體表現為材、學方法、統一評價形式等方面。眾所周知,外語教學的最終目的是實現學習者外語的應用,但學習者今后接觸的應用領域多樣,為達到培養研究+實用型的“綜合性人才”的教學目標,就必須要求教學內容的多樣性,甚至要求多元融合性。單純的課堂環境遠不能滿足知識體系的構建、累積和拓展的需求。因此,在利用網絡環境多渠道多維度的接受語言交流過程中的動態認知,實現外語專業理論知識和跨學科知識的同時,學習者還需對接收的刺激信息與原有的知識基礎進行自我理解,通過具體化和抽象化、接收和批判的反復的過程,這一過程不再簡單的將外語教學作為一個知識信息的傳遞和儲存的過程,而是實現對已有知識信息的二次加工,完成低級階段向高級階段升華,以便獲取與現有圖式結構類型契合度更高的范型。教學過程應加大學生個體的重視程度,通過總結學生不同態度、性格等情感因素,建立“學生情感檔案”,根據不同性格特點的學生制定相應的教學形式,如對于焦慮緊張、缺乏安全感的學生,首先堅決杜絕嘲諷、打擊性語言的出現,教師需通過改善課堂氛圍,利用幽默小故事等措施緩解這類學生的心理戒備和不安全感,打破其心理屏障,利用小物品的獎勵機制來提升其外語學習信心,這也是作為學習的最基本前提。對于心理狀態積極的學生,教師在保證高質量的信息流交流的過程同時,鼓勵其發揮互助活動的形式,增加其團隊學習的意識[3]。
精細型外語教學是將關注度細化到學生的單一個體,根據個體的反饋信息調整相應的教學模式,從而實現由傳統的粗放型教學向精細化教學過渡,外語學習以應試型學習為主,應用型學習為輔。現階段我國外語教學的主要評價體系還是以考試成績為主,這種機制迫使學習者學習外語的目的指向一切以提高外語成績為準。這種應試型學習造成外語學習不以人與人交流為目的,而以考題準確度為基礎,嚴重偏離的語言學習的出發點。這種缺乏交際能力培養的教學模式導致“啞巴英語”、“中式英語”的出現也就不足為奇。要轉變這種情況,必須實現應試型學習向應用型學習過渡。應用型學習是突出“主動性”要求,利用情境教學等途徑,實現發現式學習,建立以語言能力為核心,以應用能力為重點,以創新能力為動力的多角度研究性學習。作為以應用為目的的教學方式,在實際應用型教學過程中,需建立“確立語句信息--設定真實應用環境--培養交流能力—糾正應用錯誤”的學習模式。教師對傳授的語句基本信息首先進行準確的解釋,如“excuse me”和“sorry”的基本詞義進行講解闡述,隨后通過設定國外旅游問路的應用環境進行實際交流訓練,對于誤用兩個單詞會引起的母語國家人們誤會的后果教師的反饋糾正必須明確清晰,有條理、有重心的反饋這種錯誤的具體信息,這種通過實際應用過程中發生錯誤帶來的反思遠比僅通過試卷上的錯誤符號對學生的印象深刻,即實現從而實現由傳統的應試型教學向“教”為“用”,“學”為“說”的應用型教學跨越。
學習評價以客觀性考試為主,主觀性考試為輔。教學評價的根本目的是通過評價機制促進教學的發展。傳統的評價機制是以規定時間、試題和答案取得的成績作為學習成果好壞的標準。這種客觀性考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反應了學生外語掌握程度,包含了一些列陳述清楚、回答迅速的正確考題。但由于客觀性考題具有一定的預見性,學習者可預先預計考試方式從而增加經驗,取得較理想的成績。但客觀性考試無法測量學習者的書面或口頭表達能力,這正是我國外語教學所急需加強的方面。主觀性考試是通過口語表達、論文闡釋的評估途徑完成學生學習成果的評價。口語表達是注重交際為目的的語言教學的評價體系,學生能夠自由交談,所談及的能足以代表他在多數場合的講話能力,相應評估方法可采用口語錄音形式,教師在口語考試結束后,通過回放考試錄音完成相應評估。布置開放性論文題目作為書面表達的測試方法,采用復式評分形式,通過增加提示句和評卷員的數量來提升評估結果的可靠性。通過以上形式的主觀性考試機制,實現外語教學評價機制更加科學,培養出的學生也更符合社會需求。
2 真實語境的外語教學方法
在實際教學實踐過程中,依然體現教學者的“決定性”,過度強調教師是知識的傳授者和灌輸者,將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的“決定權”完全置于教師,學生的地位弱化處理。由于“權力”的過度膨脹,受約束限制最小化,教師對自身教學質量要求的降低,最終導致教學模式的簡單、粗暴化,“填鴨式”教學畸形教育模式的出現也不足為奇。
2.1 構建真實的語言文化背景
英語作為不同文化學習交流的工具,其定位決定了必須以真實的語言文化背景為基礎。外語教學過程的一個很重要的干擾是交流主體的文化背景差異,體現在由于文化差異引起的語言干擾,學習者在接收第二語言的過程中無意識的按照已有的文化準則和語言格式指導第二語言的學習過程。這種由表層文化遷移和深層文化遷移形成的“跨文化語言失誤”引起的理解和接收出現偏差對今后的學習、工作的溝通是不利的。因此,外語的教學必須加強感知目標語言的語言文化知識,加深對目標語言的文學和文化現象的理解,通過小組合作搜集相關電子信息(原聲電影、歷史音像、報紙、講話等),可以通過對收集的資料整理分類,將中西文化差異的表現、類型和原因總結提煉,歸納出不同的文化定義、范疇和差異的具體表現,了解在禮貌用語、用餐禮儀等基礎文化方面的知識,從而為外語學習提供一個完成的、真實的語言文化背景。通過這種語言文化背景的準確定位,整個教學內容和教學進程也就完成指向性和持續性。
2.2 構建真實的情境教學課堂
任何外語教學的基礎都必須遵循真實性原則,即教學的出發點必須是學生客觀的、真實的需求。外語教學應積極實現互動式教學,根據教材中的情景,真實再現于課堂并創造新的環境,并設置能引起爭論的初始問題,將教學的最終目的由完成教學任務向教學知識體系的建構。在這一過程中,一切以創設有利于學生意義建構的情境開始,包括學生探索、協作和教師指導導等行為活動都均服務于所學知識的意義建構的完成和深化。實現教學從自然環境中開始,以特定場合語言交際的特征點為知識互動點,通過課堂教學的途徑實現現實問題的解決。如通過假設學生會主席競選活動來教授“what is your opinion?”等,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活動中培養、鍛煉他們的英語表達和交流能力。通過這種真實學習問題情境的構建,不僅順利完成課程關于學習者語言能力發展的要求,而且也能促進學習者解決現實問題的能力,并提出新的、真實度更高的問題,實現教學的良性循環過程。
2.3 構建切實可行的學習資源和工具
外語教學在理論上近乎完美,但與之相對應的學習資源和工具仍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在外語教學過程中,需完善學習過程中的相應學習資源,包括①建立校園外語學習網絡資源,實現學習資源的集中和共享;②設立外語情景實驗課堂,使之成為具備真實性、多樣性的外語學習的演習場;③豐富教師的英語教學技巧,提升教師理論水平。通過這種將學習資源和工具由以教師為本的模式過渡到以學生為本的模式,教師僅作為將現代信息技術的提供作為學生多種可選擇、可滿足學習需求途徑的一種方案,由學生根據個人差異選擇最優方案。
2.4 構建科學準確的評估體系
根據教育部高教司《高等學校外語專業本科教學評估方案(試行)》規定,外語教學評估指標體系包括學科規劃、師資隊伍、教學資源、教學內容與管理、教學效果5個一級指標,評估結論分為優秀、良好、及格、不及格四種。通過包括四六級考試、公共英語等級考試等改革,更準確的檢測學生英語能力,但由于受應試考試制約,考試成績的附加價值不斷增大。根據評價制度改革的核心“在傳統考試的基礎上構建一個科學的教育考試與評價體系”,針對學生聽、說、讀、寫、譯的能力進行綜合評估,體現以聽為前提,以說為重點的評估體制。在現有考試評估體系的基礎上,強化“菜單式”教學模式,具體表現為:①改革現有外語教材,開放教材選擇范圍,增加以國外具有權威性的英語報刊、期刊和學術刊物為課堂教材;②增加情境口語考試,如采用辯論會、外語面試等形式作為學生成績評定的成績基數;③提升學生書面表達能力,鼓勵學生發散性思維,闡述不同的學術觀點。
3 展望
高等職業教育異于其他高等教育模式在于其突出實用型、專業型人才培養。構建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模式,即是新時代外語學習者所處社會文化背景和社會對“成長型人才”需求大趨勢的要求,也是正視當前高等職業教育中存在的教育模式僵化而提出的創新舉措。其是響應教育部深化高校教育改革、培養創新型人才要求。因此,堅持建構主義學習論從學習主體改革出發,堅持以學生為本的教學模式,改變傳統外語教學的種種弊端和不足,提出人性化的完成外語教學過程的信息加工過程,根據學習者自身能力的差異自主學習,完成學習過程的主動建構,是知識的體系化和情境化的一種重要方法。
參考文獻
[1]蔣波.建構主義理論對高職院校創新教育的啟示[J].職業技術教育,2011(25):37-38.
[2]王旅,余楊奎.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剖析[J].當代教育論壇·教學研究,2010(04):13-15.
[3]張琳.建構主義理論與學習者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J].職業技術教育,2009(14):43+61.
[4]楊新俠.教學資源庫建設中建構主義理論的應用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09.
[5]趙媛媛.基于建構主義的初中地理課堂教學設計及實驗[D].內蒙古師范大學,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