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精品范文 > 地質災害治理法律法規
時間:2023-09-17 14:52:25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地質災害治理法律法規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一、強化用地管理,提高辦事效率。我鎮于今年6月掛牌成立了鎮國土建環所,并按照縣政府統一安排部署,對農村違法違規用地進行了全面清理,同時建立了定期和不定期巡查制度,健全了監督網絡,確保出現違法違規用地鎮國土建環所能及時發現和制止違法行為。全年共審批農村建房26宗,面積1050平方米,并認真督促新建房戶的老宅復墾整理工作,復墾面積1280平方米。
二、認真做好企業用地服務工作,為企業排優解難,積極協助企業辦理用地手續。今年主要為港蜀鑫旅游開發有限公司處理原用地遺留問題,協助該企業辦理國有土地征用手續,現該項工作正在進行土地測繪。
三、加強法律法規宣傳。我鎮于今年5月25日在鎮政府召開了全鎮國土、建設管理培訓會,為加大宣傳力度,我鎮擴大了此次培訓范圍,由分管領導帶隊于6月8日、9日兩天分別到全鎮8個行政村進行了國土和建設管理工作培訓,參會人員為村組干部、部分黨員、社員代表,經統計參加此次培訓的共400余人;鎮國土建環所還以“6·25”國土宣傳日為契機,圍繞今年宣傳主題“土地與轉變發展方式-建設高標準基本農田,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廣泛宣傳《土地管理法》等法律法規通過宣傳培訓,全年農村建房未出現一例亂搭亂建事件,農民建房均按程序辦理用地手續。
四、地質災害防治工作。今年,我鎮按照縣國土資源局安排,以府辦發[]7號文件制定了《鎮年地質災害防御預案》,在全鎮范圍內全面開展地質災害防治、地質環境保護工作,對具有隱患的點位建檔立卡,并落實專人進行監測,村一組夏擁軍等農戶、村八組等農戶、印臺村一組述等農戶住房、村17組等農戶住戶、村20組等農戶住戶、村四組井眼窩山地段為地質災害隱患重點防治部位,我鎮責令相關村組加強巡查,做好險情處理機制,要求隱患地段農戶進行搬遷;積極配合縣國土局對村17組、村20組、村6組地質災害區域進行治理。
五、做好土地后備資源開發工作。我鎮高度重視土地后備資源開發工作,積極向縣國土資源局申報我鎮等村土地整理項目,村土地整理項目由市國土管理局立項,現已進入招投標階段。
六、我鎮國土工作繼續全面實行政務公開,收費項目標準公開。全年無亂收費、亂罰款現象,并建立群眾來信來訪和舉報制度。
七、認真抓好工作。鎮黨委、鎮政府對土地工作高度重視,對每一起都安排專人負責,認真做好調查工作,尋找的起因,解決人的實際問題。但對無理也決不手軟。認真組織國土資源調處工作,重視初信初訪,嚴格控制因土地問題引起的越級訪、重復訪、群體訪。全年我鎮無國土資源惡性案件發生。
八、積極配合縣國土管理局做好農村集體土地確權頒證和基本農田劃定等工作,鎮國土建環所按照縣國土管理局的統一安排,該項工作現在我鎮有序開展。
九、積極配合成綿樂鐵路建設項目工作。
十、下一年工作打算
(一)進一步加大對土地法律、法規的宣傳和學習,充分利用各種會議和科技趕場等活動開展法律、法規宣傳,使干部群眾進一步對土地管理法律、法規的認識。
(二)按照《土地管理法》和《基本農田保護條例》的規定,嚴格保護和管理好基本農田。
(三)積極配合成綿樂鐵路和高壓線建設等項目協調工作。
(四)嚴格執行土地利用年度計劃,實現全鎮耕地總量動態平衡。
(五)繼續抓好全鎮地質災害防治工作。
(六)繼續做好鎮內企業用地服務工作。
一、領導重視,周密組織
我局黨委對環保世紀行活動高度重視,按照上級文件要求,制定了活動方案,成立了由局長任組長,分管領導任副組長的領導小組,執法監察大隊、礦產資源管理股、地環地勘股、辦公室、監察室等部門均為成員單位,并明確規定該活動由執法大隊牽頭。局主要領導還多次深入*、*等地區檢查亂采濫挖及地質災害等情況,多次開會研究措施對策,有力地促進了活動的開展。
二、積極宣傳,創造氛圍
今年,圍繞“地球日”、“土地日”等主題,我局認真貫徹執行省、市、縣關于打擊非法開采、整頓礦產資源開發秩序的有關精神,進一步加大對《礦產資源法》、《土地管理法》等法律法規的宣傳力度,宣傳打擊非法開采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累計在各礦區和人口稠密地區張貼宣傳標語*余條,設立宣傳展板*次,懸掛宣傳橫幅*余張,發放宣傳單*余張,出動宣傳車巡回宣傳*臺次,及時報送相關活動新聞信息等形式,大力宣傳有關打擊非法開采的法律法規和政策,旨在加大宣傳力度,鼓勵公眾參與,充分發揮社會各界的積極性、主動性,全民參與打擊非法開采,保護國有資源,維護生態環境。
三、嚴肅查處超深越界開采行為
上半年以來,在局黨委統一組織部署下,聘請*技術人員對全縣*家煤礦和*個鄉鎮的*家非煤礦山企業進行了全面的gps定點測量,檢測以檢查各礦山企業證照情況、超深越界開采情況、一證多井情況和存在重大安全隱患為目標,并對其進行日常監督和動態巡查,有力遏制了超深越界開采行為,較為全面地掌握了礦山企業的開采情況。共檢查礦山企業*家,其中沒有超深越界違法行為的有*家,存在超深越界違法行為的有*家,已停產的有*家,需調整礦區范圍的*家,待查的*家。
四、重拳打擊非法開采
一是配合縣人民政府組織對*地區非法開采進行治理和整頓,今年累計組織*次集中整治行動,重點治理了*、*以及*周邊區域,執法行動共關閉非法硐井*余個,拆除機械設備*臺,拆除工棚*處,剪毀電線*余米,驅散非法礦井務工人員*余人。二是聘請地調院的專業技術人員對全縣范圍的非法開采*礦和*資源進行摸底,并繪制了詳細的分布圖。分發到治理整頓領導小組的成員單位,以便加強治理。三是著手組織對全縣范圍的無證開采的磚廠進行調查取證。四是配合市國土資源執法監察支隊進行突擊檢查行動。今年4月至8月,在市國土資源局執法監察支隊的組織和領導下,我局執法監察大隊、*國土資源中心所以及*礦業集團積極參加和配合對*小煤礦進行超深越界突擊檢查。通過檢查發現*、*、*煤礦存在新的超深越界開采行為,對此,我局執法監察大隊已予以立案查處。
五、切實抓好地質災害治理項目
地質災害事關國計民生,我局非常重視地質災害治理工作。年初,我局起草,縣人民政府批準實施了《*縣地質災害應急預案》,旨在及時科學處置地質災害。同時積極搞好*、*兩個地質災害治理項目。其中,*錳礦礦山地質環境治理一期工程已基本竣工,共投資*萬元,通過該工程的建設,可以解決*及附近居民近*人的生活用水問題,保護*中學附近數棟房屋內的居民生命財產安全,恢復部分損毀農田,解決*路采場堆積廢渣對居民生活道路的威脅;*泥石流治理項目現已全部完工,解決了原*縣磷礦廢渣堆因蓄水過多,突發的泥石流地質災害引發的一系列問題。
六、認真做好地質災害日常監測工作
*公司長期地下開采造成*地區地質災害非常嚴重,為確保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我局明確規定由*國土資源中心所負責,做好一周兩次的巡查監測工作,并在危險地段豎立地質災害警示牌十余塊,發放明白卡80余張,增強人民群眾的自我安全意識,并相繼制定了《地質災害速報制度》、《地質災害汛期值班制度》、《地質災害汛期檢查制度》等一系列制度,積極做好地質災害日常監測工作,力爭將隱患事故化解在萌芽狀態。
林區是江河之源、生態之源、水土保持之源。認真研究“林業、林區、林農”問題具有十分重要的戰略意義。按照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協的統一部署和要求,我們深入雙牌、江華、金洞等林區縣(場)的部分鄉鎮,走訪了近百戶林農,直接聽取了基層國土資源部門和林農對加強林區國土資源管理的意見。調查情況表明,林區地質災害、礦產資源開發利用、耕地保護、移民安置用地、旅游項目開發用地等問題,直接影響和制約林業經濟可持續發展,林區社會穩定,林農增產增收。因此,加強林區國土資源開發利用與保護是解決林業、林區、林農“三林”問題的迫切要求和緊迫任務。一、林區國土資源的基本特征
1、林地集中連片,面積寬廣。我市林地主要分布在西北越城嶺,西中都寵嶺——陽明山,南部萌諸嶺——九嶷山及其余脈山丘地帶。越城嶺余脈舜皇山、牛頭寨山等矗立于我市西北境地,呈陡峭的自然階梯向東南湘江河谷低降,構筑成我市的北部林區。都寵嶺虎居我市西部湘桂邊陲,其支脈紫金山、陽明山橫貫我市中部,山體蜿蜒達兩百多公里,構成我市中部林區。萌諸嶺、九嶷山屹立在我市南疆,構成我市南部林區。我市重點林區鄉鎮68個,占鄉鎮總數的36.2,林區總面積達136.47萬公頃,占全市總面積的61.1,人平土地面積19.49畝,比農區人平土地面積高33.1。
2、耕地零星分散,質量不高。我市林區耕地大都分布在山間溪流邊,也有小部分“掛”在坡度相對較緩的山坡上,成梯形狀。耕地零星分散,質量不高。據統計,我市林區土地中,耕地占36.75萬畝,人均耕地面積僅0.32畝。特別是江華、東安、寧遠、道縣等部分林區人均耕地不足0.2畝。林區的耕地中,坡度大于20度的梯田占林區耕地總面積的71.2,且大多是望天田、旱地和菜地,平均產量低。山間耕地因日照時間較短,絕大多數只能種一季水稻,能種兩季的耕地少。江華縣林區10個鄉鎮,糧食能基本維持自給自足的,僅有3個鄉鎮,大多數林農靠銷售木材換取糧食。
3、礦產資源較豐富,但基礎性礦種和富礦少。我市地處南嶺有色金屬成礦帶中部,境內地層出露較齊全,構造發育良好,巖漿活動強烈,成礦條件較好,礦產資源比較豐富。到20__年底,全市已發現礦產地119處,礦種57種,礦產潛在價值1318億元。優勢礦產有:錳、稀土、銣、鋰、錫、鉛、鋅、銻、銀等,儲量均居全省前列。這些礦產主要分布在交通不便,較偏避的林區。北部以非金屬水泥灰巖、煤、錳為特色,主要分布在東安、冷水灘、芝山、祁陽林區;南部以有色金屬、黑色金屬、稀土為特色,主要分布在江華、藍山、道縣、寧遠林區。林區礦產資源雖然比較豐富,但資源構成存在貧礦多,富礦少,伴生礦多,單一礦少,小礦多,大礦少等問題。目前全市礦產資源開發利用方式粗放,集約化程度不高,礦業企業規模偏小,礦產資源綜合利用水平不高,精深加工產品、高附加值產品少,礦山所在的林區植被破壞較嚴重,生態環境問題較突出。截止20__年底,生產礦山和閉坑礦山占用土地和破壞土地植被面積近112106畝。其中,林區的林地和草地面積80305畝,占總面積的71.6,近幾年恢復林區植被面積1909畝,土地還綠率僅為8.6。
二、林區國土資源開發利用存在的主要問題
1、宜林地面積寬廣,但難以開發利用的比重大。我市林業用地面積大,宜林地面積達1446萬畝,占山地總面積62。多年來,經封山育林和建設高效林業基地,特別是近幾年限額采伐,林業產業化建設不斷加快,植被覆蓋率大幅提高。但林區難利用土地比重仍然較大。全市林區有紫色土和溶淋石灰性土等“三難地”14.5萬公頃;還有草甸土和風口土1.1萬公頃,占林業用地面積的11,紫色土土層微薄,巖石淺露,開發利用難度大。由于土地貧瘠和管理粗泛,全市疏林地面積達4.05萬公頃,占有林地面積11.1。
2、耕地資源珍貴,但保護的難度大。在林區耕地普遍偏少,特別是水田少,且大多耕地分布零散,山高坡陡,不適于機械作業。林區人平的0.32畝耕地是林農糧食自給的保命田,對于交通運輸極不方便的林區來說,這點有限的耕地尤為珍貴。調查表明,大部分林農缺糧6個月左右,人平均購糧200公斤以上。保護林區有限的耕地資源,提高林區耕地質量和單產意義重大。但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部分林區大部分林農外出務工經商,林區有限的耕地仍有拋荒棄耕的現象。同時,部分林農為減少建新房的成本,有的把房屋建在沖口平坦的耕地上,亂占濫用耕地的現象時有發生。另外,由于林區汛期降水集中,山洪和地質災害頻繁發生,每年均損毀部分耕地,而林區由于受地形地貌等自然因素制約,開發耕地成本高,難度大,林區耕地保護任重道遠。
3、礦產開發利用粗放、水土流失嚴重。由于林區受交通、電力等各方面基礎條件制約,礦產資源開發利用方式粗放,集約化和綜合利用水平不高,對礦業“三廢”治理力度不夠,土地復墾率、還綠率低,造成植被破壞、生態環境污染等比較突出的問題。特別是一些小礦山、個體私營礦山,既無水土保持方案、礦山污染整治計劃,又無 環保設施,隨意排放廢水、廢氣、廢渣,植被遭到破壞,水土流失嚴重。隨著采礦權有償出讓的力度加大,對林區采礦區污染治理、水土保持和植被恢復將帶來新的挑戰。
4、地質災害頻繁,治理難度大。我市山區面積占全市國土面積62,屬全省地質災害高發區之一。20__年,全市發生大小地質災害835處,因災死亡3人,傷87人,毀壞農田324畝,房屋218間,公路2280米,造成直接經濟損失9467萬元。我市地質災害類型主要有山體滑坡、泥石流、崩塌、地面塌陷等。發生時間主要集中在5—8月期間。發生區域主要集中在江華、雙牌、寧遠、道縣、藍山、金洞等林區。雙牌縣林區的永江鄉共有9個行政村,71個自然村,每年發生不同程度的地質災害至少有45個自然村。去年,該鄉的盤家洞村八公里自然村因山體滑坡等地質災害,損毀耕地157畝,57戶林農被迫搬遷至3公里之外安置。由于地質災害面廣、點多、交通不便,治理難度大。目前,我市林區地質災害防治主要存在四個方面的問題。一是林農的地質災害防治意識淡薄,大部分林農沒有掌握或掌握不多地質災害預防、識別、避險、救護等有關知識和技能,僅依靠當地鄉鎮臨時緊急通知后,才匆忙撤離和疏散,沒有形成群測群防。二是林區地質災害防治還沒有統一的規劃,往往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防治工作十分被動。三是林區基層地質災害防治機構不健全,僅靠鄉鎮國土資源所幾個國土員很難完成調查、監測、預警以及對地質災害隱患點評估、勘查等工作。四是防治技術力量不足,資金匱乏。地質災害防治工作技術含量高,工程量和資金需求量大。而國家和省里對我市的地質災害防治技術指導還不夠,特別是每年下撥的地質災害防治專項資金十分有限。20__年,我市上報地質災害防治項目12個,需防治資金2500萬元,國家和省里僅下撥40萬元,20__年下撥42萬元,防治經費缺很大。由于目前我市市、縣財力都不強,專項用于防治地質災害的資金更是微乎其微,有的縣幾乎沒有安排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經費。雙牌縣是地質災害多發縣之一,僅近兩年災后移民的搬遷、安置、災毀治理至少需要20__萬元,而國家、省、市僅下撥治理資金249萬元,缺口資金1000多萬元。
5、非農建設用地增加,用地矛盾加大。隨著經濟的發展,林區國土資源開發利用力度加大,非農建設用地逐年增多。前些年,林區除少量農民建房用地外,大的工程用地極少。近幾年來,林區非農建設用地猛增,加劇了用地矛盾。一是在林區大力開發水電站,修建水庫,林區有限的耕地變成水淹區,林農糧食自給能力下降,人均耕地占用量銳減,人地矛盾更為突出。據統計,1990年林區人平耕地為0.65畝,20__年下降到0.43畝,20__年僅0.32畝。二是占用耕地建住宅的林農越來越多。過去,林農分散在林區山上建房的多,現在在交通較方便的公路沿線兩旁建房的多。同時,由于開山鑿石平整宅基地的投入較大,一些林農在平坦的耕地上毀田建房。僅20__年,全市林農使用耕地建房就達639戶,占用耕地143.7畝。三是因地質災害,林農搬遷安置困難。由于林區長期較閉塞,林農“土生土長”的思想根深蒂固,不愿意異地搬遷移民。特別是因修建水庫、水電站等公益性建設需要搬遷的,林農更不愿意移民他鄉,他們對拆遷房屋和征用土地補償標準的意見很難統一,對安置生產、生活用地的數量、質量等顧慮重重。
我市林區自然景觀獨特,旅游資源豐富,開發前景廣闊。但我們在調查中了解到,目前旅游項目建設用地越來越難。旅游用地屬經營性用地,按有關法律法規規定,不僅要依法征用,而且必須進市場公開招拍掛出讓。況且,旅游項目用地面積一般都較大,用地涉及的地類多樣,按《土地管理法》和市政府[20__]9號文件,征地拆遷安置補償標準較高,報批土地應交納的稅費較多,開發建設成本增加,影響了開發商的投資熱情。如,寧遠縣通過招商引資,引進外商開發建設舜帝陵旅游項目,需征地120畝,按《土地管理法》和市政府[20__]9號文件計算,需補償被征地群眾225萬元,到省政府報批這些土地需交各種稅費150多萬元。僅旅游用地這一項開發商就必須承擔375萬元的開發成本。
三、林區國土資源開發利用優勢
林區土地面積占全市總面積占全市總面積的比重大,人平土地占用面積優勢明顯。積極挖掘林區國土資源開發利用優勢,對于加快林區致富步伐意義重大。歸納起來,我市林區國土資源開發利用優勢主要表現在四個方面:
1、耕地保護和開發利用優勢。耕地資源是保障林農糧食自給的基礎,對于交通不便的林區來講糧食自給意義格外重大。林區有廣闊的山地,非農建設包括公益事業和林農個人建房應禁止使用耕地,鼓勵林農利用山地就近搞非農建設。同時大力開發耕地后備資源。在調查中發現,林區自給能力強的鄉村,主要開發利用山谷平地和溪流兩岸做耕地。1990年,江華、雙牌兩縣以補助的形式發動林農自發開墾耕地每年達1000畝以上。由于當地政府補助資金的有限,有許多可以開發耕地的潛力遠遠沒有挖掘。據初步統計分析,我市林區可開發為耕地的零星小塊資源在3萬畝以上。
2、礦產資源開發利用優勢。我市林區的礦產資源開發利用還屬初始階段,已探明的礦種和儲量優勢比較明顯。以江華大竹源鐵礦為例,現有資料證實該礦山的鐵礦儲量達4500萬噸左右,開采總價值評估價可達40多億元。林區的礦產資源,通過利用山區豐富的水電資源優勢進行精深加工,延長產業鏈增加附加值,礦產資源經濟效益將更為可觀。
3、旅游資源開發優勢。我市北緣的四月山,西北界的越城嶺,西中部的都寵嶺——陽明山,南部的萌諸嶺——九嶷山等中山、中低山、低山其總面積9806平方公里,占全市總面積的43.9,地質構造屬加里東——燕山運動構造褶皺上升區,地貌類型復雜,坡高谷深,脈絡清楚。九嶷山、陽明山、舜皇山、千家洞、金洞是天然的地質公園,有悠久的歷史人文資源,在國內外頗有知名度。充分利用這些資源建設國家地質公園并加以配套開發,林區的旅游產業將會更加光輝燦爛,同時還會促進林區農副產品和民間藝術、手工業的開發利用。隨著旅游資源的不斷開發,信息流、科技流和物流將會不斷加快,林區經濟將會得到更快、更大的發展。
4、礦泉水資源開發優勢。我市林區礦泉水資源極為豐富,溪水含有多種人體需要的微量元素,沒有污染,具很大的開發利用價值。從已開發的小量飲用礦泉水看,具有很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四、林區國土資源開發利用的對策與建議
1、實行戰略性保護。一要在林區加大對《土地管理法》、《森林法》、《湖南省林地保護管理辦法》、《永州市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等法律法規政策的 宣傳教育和貫徹落實力度,堅持對征占用林地實行林業主管部門初審和林地使用許可證制度,對占用林業用地的要堅決按規定收取森林植被恢復費。要科學制訂和嚴格實施林業用地開發利用規劃,能集中的不分散審批,能少征的不多審批,可以不征的堅決不審批,在林區開采砂石、取土的,要及時復墾,恢復地力,永久改變林業用地用途的,要異地擇地恢復森林植被。有償使用林業用地的收益,要盡量用于營造、經營其他林業用地,或用于林業用地復墾及地力恢復。同時,要充分發揮鄉鎮基層國土資源所的作用,加強對林區林業用地的動態巡查,依法查處違法征占用林業用地的案件,確保林業用地不受損害,為切實解決“三林”問題夯實物質基礎。
2、強化林區耕地保護工作。我市林區耕地十分珍貴,用林農的話說“寧愿少種10畝林,不愿損毀一分田”。針對林區地廣人稀,耕地分布零散的特點,應建立健全鄉鎮駐村干部、基層國土員、村組干部,耕地保護聯防聯管機制。應聘請部分責任心強,敢于負責任的林農擔任耕地保護信息員、監察員,把監管網絡延伸到林區村組和林農群眾之中。要積極引導林農珍惜十分有限的耕地,建房搭棚等非農建設盡量不占用耕地。要嚴格控制非農建設占用林區耕地,必須占用的,不僅要嚴格依法報批,交齊稅費,而且必須實施“占一補一”政策,保質保量補充林區耕地。要積極向上爭取耕地開發整理項目,特別是要加大對林區耕地整理的力度。要通過加固耕地護坡、平整土地、規整地塊、復墾廢棄地、整治河溪、改善水利灌溉、拓寬道路等各方面整理和改造,完善林區耕地的溝、渠、路等配套設施,提高林區土地利用率,增加有效耕地面積,改善耕作條件,提高耕地質量。同時,對因開礦采石、修路、建水庫水電站等挖損、塌陷、壓占及各種污染、地質災害、山洪沖刷等造成破壞、廢棄的林區農用地,要采取工程和生物整治等措施,恢復生產耕作,增加林農收入。
3、嚴格規范林區礦業秩序。應根據林區經濟發展和生態環境保護需要,適時修編《永州市礦產資源總體規劃》;結合礦產資源特點、環境破壞程度,及時調整礦業結構。應全力推進礦業權的資產化管理和礦業權招標拍賣掛牌出讓,充分發揮市場配置礦產資源的作用,積極培育和建立全市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礦業權市場體系,堅決依法查處非法采礦、轉讓采礦權、亂采濫挖等行為,促進林區礦業健康有序發展。同時,應嚴格限制在自然保護區、水土保持區、基本農田保護區、地質環境脆弱區、地質災害危險區多發區等開采礦產資源。對生態環境有不可恢復的影響,在國家和省劃定的自然保護區、地質遺跡保護區、風景旅游區、飲用水源保護區等所在地,應禁止開采礦產資源。應嚴禁大礦小開、一礦不開、亂采濫挖,應淘汰和關停并轉技術、工藝落后、資源浪費嚴重、環境污染嚴重的小礦山。建立比較完善的礦山生態環境保護與治理法規政策體系、監督體系、技術保障體系和整治經費保障體系。實施礦山生態環境恢復治理工程,生態環境破壞治理率要達到30以上。新建、改建、擴建礦山應提高擬建礦山環境影響評價報告,對環境破壞(“三廢”污染、損毀土地、破壞植被、次生地質災害等)進行危險性評估與預測,礦產資源開發利用方案中應包括礦山地質災害防治方案、水土保持方案、土地復墾實施方案,并在開采過程中切實施行。礦山環境保護設施應與礦山生產設施同時設計、施工、使用。采礦權人應按規定交足環?;鸷偷V山生態環境恢復治理履約保證金。閉坑或停產礦山應切實落實地質災害防治、水土保持、廢水廢渣處置、土地復墾等工作。市、縣應建立完善礦山地質環境治理恢復保證金制度,通過法律結合和行政手段,督促礦山企業對礦產資源開發利用中破壞的礦山生態環境及時治理恢復,逐步形成與生產同步的生態環境恢復建設機制,努力實現經濟效益、社會效益、資源效益與環境效益,合諧統一,走可持續發展道路。
4、加大地質災害防治力度,切實保護林農生命財產安全。一是宣傳和普及地質災害防治知識,提高林區全民防災治災意識。應在林區廣泛深入宣傳《地質災害防治管理辦法》、《水土保持法》等相關法律法規,普及包括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等地質災害知識,增強林農對地質災害的判別能力和防災意識,提高地質災害易發縣區、鄉鎮、村組干部防災、避災、抗災、治災調度水平和林農的快速避災技能。二是利用編制和嚴格實施市、縣地質災害整治規劃。三是科學實施退耕還林,加強生態建設。對坡度大于25度的低產坡耕地,應科學實施退耕還林、退耕還草,加快植樹造林和生態工程建設步伐,讓茂密的森林改變區域氣候和脆弱的地質環境,抵御、遏制、減少地質災害發生。四是規范人類工程建設活動,避免人為因素誘發地質災害。按照國土資源部《地質災害防治管理辦法》和《湖南省地質災害防治管理辦法》的規定,在興建大中型建設項目前,必須進行建設用地危險性評估和地質環境影響評估,確認沒有地質災害隱患,方能破土動工。在進行采礦,抽排地下水、巖土工程等容易誘發地質災害的工程施工過程中,應嚴格按有關規定予以規范,避免人為誘發地質災害。五是建立健全監測和預警網絡。對地質災害高發、易發的林區,建立和完善鄉、村、組主要負責人負責的監測機制。對地質災害隱患點實行定點、定樁、定人、定時監測。林區應把準確到鄉、村、組、點的地質災害的監測實行網絡化、網點化管理,發現異常及早啟動應急預案和預警系統,實施緊急避災疏散,把損失降到最低點。六是建立地質災害防治基金。依據《湖南省地質環境保護條例》,各級財政部門應根據國土資源部門每年初編制的《地質災害防治預案》確定并落實地質災害防治經費。七是建議國家和省里在地質災害防治技術力量和資金方面應加大對我市林區的傾斜和扶持力度。我市屬經濟欠發達地區,特別是林區經濟落后,財力弱,防治頻繁發生的地質災害必須依靠國家和省里的關心支持,在技術力量上,建議派出專家組深入林區災點勘查、規劃和指導防治工作。在資金上,建議調整礦業權出讓收入的分成比例,把5:2:3分成,調整為3:2:5,即:礦業權出讓收入省占30,市占20,縣占50,把礦業權出讓收入大頭給縣區用于治理地質災害。同時,建議林區縣每年上繳的礦補費,全額返給林區縣用于地質災害防治。
[關鍵詞]礦山;地質環境;災害治理;建議
中圖分類號:TD16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914X(2016)09-0339-01
近年來,對礦山資源實施開采過程中,存在著一些破壞地質環境的行為,會引發礦山地質災害的發生,甚至威脅人們的生命安全,例如,泥石流、滑坡等地質災害,因此,加強礦山地質災害治理已經成為礦山開采的重要內容,確保礦山開采順利進行,實現開采行業的可持續發展的目標。本文具體提出了礦山地質環境災害治理的措施,并提出了一些建議和對策,加強對礦山地質環境保護。
一、礦山地質災害的常見類型
(一)地下水位變化引起的地質災害
由于地下水位變化引起的地質災害中,最常見的就是礦坑突水涌水,同時也是危害較大的一類地質災害。在采礦過程中,需要對礦坑的涌水量進行估算再采取采礦措施,如果在對礦坑的涌水量估算之后地下水位突然發生變化,特別是當礦坑的實際涌水量大于估算值時,就會帶來非常嚴重的后果。除了礦坑突水涌水之外,地下水位的改變也會引起坑內潰沙涌泥,這是伴隨著礦坑突水發生時一種常見的災害。如果在采礦的時候突然遇到蓄水溶洞,溶洞中除了水之外,還有大量的泥沙和石屑,溶洞中的泥沙和石屑也會和水一起涌入到坑內。除此之外,透水斷層以及地裂縫的存在也會把一些沉積物涌入到坑內,導致大量的泥沙將坑堵塞,采礦人員以及采礦機械都會被泥沙所埋,最嚴重的時候甚至可以毀滅礦山。
(二)巖石體變形引起的地質災害
在礦山地質工程中由于巖石體的變形也很容易引起地質災害,其中最常見的就是采礦過程中發生的坍塌事件。在采礦過程中的采空區,如果保留的礦柱受到損害或者數量不足都會使礦柱的支撐能力受到影響,當支撐能力不夠的時候就會發生地面的塌陷,在礦體埋藏的越淺的地區發生塌陷的概率就越大,如果埋藏的深度足夠,在崩落的采空區沒有及時回填也會發生大面積的塌陷。另外,如果礦坑的周邊的巖石受到很強的地殼應力,那么就會強烈收縮,而在采礦的過程中由于挖井等,會使礦坑周邊的巖石出現廣闊的空間,那么被強烈收縮的巖石受力就會突然釋放,導致巖石破裂,分成很多碎片向四周噴射,對采礦人員造成危害。由于不合理開采會造成采礦場邊坡失穩、巖崩以及滑坡現象的發生,尤其是在露天開采的地質工程中更為常見。在采礦過程中,由于采礦活動還可能引發地震的發生,只要遇到一個小地震就會對采礦的井下和地面造成非常嚴重的破壞。
(三)礦體內因引起的地質災害
由于礦體內因引起的災害主要有礦坑火災、瓦斯爆炸以及地熱,尤其是在煤礦資源的開采中非常常見。在采礦過程中,由于通風措施沒有做好,在礦井內容易聚集很多的瓦斯,當瓦斯濃度到達一定的程度時就會發生爆炸,導致嚴重的后果,不僅整個礦井被毀,同時還會造成井內工作人員的傷亡。礦坑火災常見于硫化礦床,硫化物在氧化的過程中會放熱,放出的熱量沒有及時疏散,當熱量聚集到某一程度的時候礦井內就會發生自燃現象,使礦山發生火災,使底下礦產資源受到嚴重的損害。浪費了巨大的資源,同時還會導致農作物和樹木的死亡,對環境造成了嚴重的危害。
二、礦山地質環境災害治理的措施
(一)礦山地面減沉技術的應用
礦山資源開采過程中,開采和利用大量資源的同時會造成礦區出現空區現象,影響周圍環境。礦山地面減沉技術在應用過程中,利用砂、廠砂爐渣以及尾礦等材料,對開采后的空區進行填充,避免出現坍塌、變形以及地面沉降等現象的發生,能夠有效減少對周圍環境的影響和污染。地質環境范疇中,沉陷對環境的危害性較大,尤其是在預計會對沉陷地面進行沖刷,破壞周圍土層結構,誘發泥石流或者是水土流失等危害。采用礦山地面減沉技術,能夠有效減少沉陷地表的面積,減輕對周圍環境造成的破壞,避免水土流失、洪流等自然地質災害的發生。
(二)種植復墾技術的應用
礦山開采中,大面積開采可能造成地面塌陷現象,對環境造成嚴重威脅,極易引發地質災害。為了降低開采對地質造成破壞,因此,必須要做好地質災害的治理對策,而種植復墾技術的應用,主要對塌陷地區實施復墾填充,以煤矸石為填充的主要材料,在復墾區域內進行種植,大面積的樹木和草,能夠避免水土流失現象的發生,降低對復墾區的環境影響,同時在填充區復墾種植過程中,必須要做好地面壓實處理,確保地基緊密度,提升復墾技術的應用效果。
三、礦山地質環境保護的幾點建議
(一)培養綜合素質較高的礦山地質勘查隊伍
我國礦山資源極為豐富,礦山地質資源的開發和利用,也成為我國重要的發展行業之一,對提高我國綜合的經濟實力有著極大的作用。但是,在以往礦山地質資源開采的過程中,卻經常出現資源開采給環境帶來了極大的破壞,主要問題出現開采技術以及工藝設計的不合理。在這里作者建議應培養綜合素質較高的礦山地質勘察隊伍,礦山地質勘察是綜合多工種、多學科的一項極為復雜的工程,不僅需要勘察人員熟練的掌握工程學、地質學等知識,更需要工作人員經過野外實踐系統訓練,并具有豐富的實踐經驗,這樣才能根據礦山地質的實際情況,因地制宜的設計合理的開采技術和工藝,從而將對環境的影響降至最低,從而有效的提高礦山地質開采效率。
(二)建立健全礦山地質環境法律法規
結合礦山地質開采的實際情況,不斷完善相關管理法律法規,加強對礦山地質開采管理的力度,針對一些違規開采或者是不正當開采的行為,及時予以處罰和制止,嚴重時追究其刑事責任,加強對環境的保護。同時,還要抬高礦山資源開采的準入門檻,將環境保護工作放在首位,通過對礦山資源開采隊伍的資質進行全面審核,確保其技術水平、安全生產能力以及企業規模、環境治理能力等都符合相關規定,如有一項不達標,則不能正常進入開采工作。
(三)推行獎勵機制推進綠色礦山建設
為了提升礦產開采效率,降低對地質環境的污染,國家應通過獎勵機制來扶持施工企業積極投入新的開采技術和開采工藝,全面提升礦山開采效率,而且對降低環境污染也有著一定的作用。另外,要推行鼓勵政策,不斷的鼓勵相關科研部門對礦山開采設備、工藝的研制和開發,不斷的替換落后的裝備以及工藝,全面提升礦山開采的裝備以及工藝水平,一方面做到提升礦山資源開采的效率,減少資源浪費,另一方面要通過先進的裝備以及工藝來實現綠色礦山開采,降低對周邊環境的破壞,同時要做好環境治理和環境恢復的工作。
綜上所述,礦山開采是一項長期性、復雜性工程,隨著礦山開采規模在不斷擴大,對地質環境造成的影響也在不斷加劇,甚至會引發地質災害。本文通過探究礦山地質災害的類型,對礦山地質環境的災害提出了治理措施。通過自身多年實踐工作經驗,以及自身對礦山開采行業的深入了解,提出了加強礦山地質環境保護的建議和對策,希望通過本文的介紹和探究,能夠進一步改善礦山地質環境災害問題,有效解決礦山開采過程中出現的地質災害問題及對周邊環境的影響,進一步做好環境治理及環境恢復工作,提升礦區的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實現礦山地質開采的可持續發展目標。
參考文獻
[1] 楊耀紅.關于礦山地質環境災害治理、分析與建議[J].發展研究,2013,07.
[關鍵詞]礦山地質 環境保護 治理
[中圖分類號] P69 [文獻碼] B [文章編號] 1000-405X(2013)-9-174-2
1地質環境保護的意義
人類生活在自然環境中,所以自然環境是人類生存的基本條件,是發展生產、繁榮經濟的物質源泉。當前隨著科學技術的突飛猛進,工業及生活所需,而導致大氣、水質、土壤污染破壞日益嚴重,自然生態平衡受到了猛烈的沖擊,水土流失、土地沙化也日趨嚴重,糧食生產和人體健康也受到嚴重威脅,所以,維護生態平衡,保護地質環境是關系到人類生存、社會發展的根本性問題。環境是人類生存和發展的基本前提。環境為我們生存和發展提供了必需的資源和條件。保護環境,減輕環境污染和杜絕地質災害的發生,遏制生態惡化,已成為政府社會管理的重要任務。
2地質環境保護與治理現狀和所面臨的問題
2009年根據《礦山環境保護與治理方案編制規范》(DZ/T223-2009)要求,在全國范圍內進行了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綜合治理方案的編制工作,比較系統全面的闡述礦山開采對地質環境的影響,并進行了系統評估、預測和如何治理等。為礦山企業今后發展,合理開采礦產資源,保護地質環境將發揮重要作用。地質環境惡化的趨勢也將得到一定遏制。但是,僅靠一套方案是遠不能完全解決地質環境保護與治理,確切地說是需要系統的政策、法規。
當前有些政策已不能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需要,已經不能解決現實問題。如果政策的外部環境發生變化,政策也要隨之改變。我國從開始實行地質環境保護以來,制定了大量相關的法律和法規,它們為我國的地質環境保護提供了客觀法律依據,在我國的地質環境保護事業中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但是,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特別是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已經基本建立,社會經濟的運行方式發生了很大轉變,原有的地質環境保護政策已經不能適應環境保護工作的需要。如“三同時”制度原本是從源頭上解決污染問題的重要措施。但這些管制性措施帶有明顯的計劃經濟色彩,所發揮的作用不盡如人意,隨著企業經營機制的轉變,硬性預算約束機制使企業在投資于治理污染設施上缺乏利益上的激勵,加上政府企業信息不對稱的影響,企業會采取機會主義行為,著眼于短期效益最大化,而盡可能減少環境方面的投資,從而使“三同時”制度逐步失去應有的效力。
3地質環境保護與治理的方法措施
3.1發揮政府職能優勢,做好環境保護工作
地質環境破壞是一種典型的外部行為,因此作為政府職能部門必須介入環境保護中來,擔當管制者和監督者的角色,與礦山企業一起進行環境治理。強化環境管理政策的主要目的是通過強化政府和企業的環境治理責任,控制和減少因管理不善帶來的地質環境破壞。其主要措施有:逐步建立和完善環境保護法規與標準體系,建立健全各級政府的環境保護機構及國家和地方監測網絡,實行地方各級政府環境目標責任制,對重要區域實行環境綜合整治定量考核制度。
3.2建立健全規章制度
積極推進《礦山環境保護管理條例》出臺,建議將《礦山環境保護管理條例》列入國務院法制辦公立法計劃,使礦山地質環境管理工作早日納入法制軌道。各級人民政府要依據《環境保護法》、《礦產資源法》、《土地管理法》等法律法規,結合本地區的實際情況,制定礦山環境保護管理法律法規、產業政策和技術規范,為加強礦山環境保護工作提供有力的法律保障,使礦山環境保護工作盡快走上法制化的軌道。要明確礦山環保的目標,國土資源、環保等部門對于礦山環境保護工作的職責,各有關部門要按照“污染者付費、利用者補償、開發者保護、破壞者恢復”的原則,規定環境保護、防止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以及資源破壞浪費的經濟政策和措施。
3.3加強宣傳教育提高環境保護意識
加強地質環境保護,就應當廣泛深入地開展有關地質環境保護的宣傳與教育活動,培養礦山企業負責人地質環境保護意識,使之充分認識到地質環境保護與保護其自身安全健康的重要性;同時要在政府的統一領導下,把礦業權人、人民群眾等各方面的積極性都調動起來,共同參與,把這項工作做好。
3.4加強監管,依法開采
地質環境保護和恢復治理的好壞,需要有嚴格的監測、監督檢查等制度的支持,需要有一定的程序和手段作為保障。礦山建設應嚴格執行“三同時”制度,保證各項環境保護和治理措施、設施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產。對措施不落實、設施未驗收或驗收不合格的礦山建設項目,不得投產使用;對強行生產的,國土資源主管部門要依法吊銷采礦許可證。各級人民政府要加強礦山環境保護監督管理,在礦山企業年檢中加強礦山環境的年檢內容,對礦山環境破壞嚴重的企業,責令限期治理,并依法處罰。
3.5完善地質環境保護經濟政策
法律政策只為地質環境治理提供了依據,但是環境治理要花費大量資金。只有強有力的經濟支持才能有效降低礦產資源開發對環境造成的污染和破壞,因此,要完善礦山環境保護的經濟政策,必須建立多元化、多渠道的投資機制,調動社會各方面的積極性,妥善解決礦山環境保護與治理的資金問題。對于歷史上由采礦造成的礦山環境破壞而責任人有過失的,各計劃部門、財政部門應會同有關部門建立礦山環境治理資金,專項用于礦山環境的保護治理;對一些礦山開發時間較長或已接近閉坑、礦山環境破壞嚴重,礦山企業經濟困難無力承擔治理的,由政府補助和企業分擔;對于生產礦山和新建礦山,遵照“誰開發、誰保護”、“誰破壞、誰治理”、“誰治理,誰受益”的原則,建立礦山環境恢復保證金制度和有關礦山環境恢復補償機制;各地政府要制定礦山環境保護的優惠政策,調動礦山企業及社會礦山環境保護與治理的積極性;鼓勵社會捐助,積極爭取國際資助,加大礦山環境保護與治理的資金投入;還可以將礦山環境治理納入市場機制之中,通過市場的調節作用來促進礦山環境的治理。
3.6發揮科技在地質環境保護與治理中的作用
礦山環境問題是一個極其復雜的問題,要治理好就必須依靠科技的力量。要加強礦山環境保護的科學研究,應著重研究礦業開發過程中引起的地質環境變化及防治技術,礦業“三廢”的處理和廢棄物回收與綜合利用技術,采用先進的采、選技術和加工利用技術,提高勞動生產率和資源利用率。加強礦山環境保護新技術、新工藝的開發與推廣,增加科技投入,促進資源綜合利用和環境保護產業化。引進和開發適用于礦區損毀土地復墾和生態重建新技術,進行礦區生態重建科技示范工程研究,加大礦山環境治理與土地復墾力度。同時,要努力學習各國礦山環境保護的先進技術和經驗,提高和改善我國礦山環境保護工作水平。
3.7地質環境檢測
地質環境監測就是專業技術人員利用各種儀器設備對構成地質環境的各種要素的變化進行的專門性測量。地質環境監測主要包括地下水動態(水位、水量、水溫、水質)監測、地下水均衡試驗、地質災害、崩塌、泥石流、地面沉降、地裂縫監測、與地下水關系密切地區的地表水水質監測及這些地區的酸性降雨監測。地質環境監測是一向長期的工作,只有做到早預防,才能把握好環境保護與治理主動權。
4小結
地質環境保護與治理是一項系統性的工程,對于礦山企業來講,除了政府出臺各項法律、法規外,還要從科學技術上加大投入,引進國外先進的技術,從源頭上杜絕對地質環境產生破壞的因素,嚴把地質環境保護與綜合治理方案編制門檻,要將國家政府職能部門深入到環境治理當中,泛泛而論的治理方案編制,要從技術上體現誰編制誰負責的原則,空洞無效的方案要追究法律責任。
參考文獻
(一)負責參與編制本縣安全生產及其監管的有關規劃與計劃,并承擔相應的管理責任。
(二)負責招投標核準及招投標活動中涉及安全生產的監管工作,并承擔相應的監管責任。
(三)在履行法律法規規定的行政許可職責中,對涉及安全的有關事項嚴格按照有關規定審查把關,對已批準的行政許可事項和未經批準擅自從事有關活動的,依法承擔相應的管理責任。
二、縣企業發展局
(一)負責本縣電力、非煤礦山、工業企業的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工作,并承擔相應的管理責任。
(二)負責組織貫徹執行電力、非煤礦山、工業企業等有關安全方面的行業規范和技術標準,并承擔相應的管理責任。
(三)在履行法律法規規定的行政許可職責中,對涉及安全的有關事項嚴格按照有關規定審查把關,對已批準的行政許可事項和未經批準擅自從事有關活動的,依法承擔相應的監管或管理責任。
三、縣教委
(一)負責組織指導本系統各級各類教育機構(含學前教育機構,下同)制訂安全工作規劃和應急預案,編制各級各類學校校舍建設標準,制定校園環境治理標準,并組織實施;指導本系統教育機構開展安全方面的宣傳教育;在職責權限范圍內督促本系統教育機構建立安全管理制度,落實各項安全防范措施,消除事故隱患;負責縣教委管理的學校和直屬單位的安全工作。并承擔相應的管理責任。
(二)負責縣教委管理的學校和直屬單位的食堂、學生公寓、附屬設施、校內互聯網上網場所以及實驗室、校辦企業安全工作的監督檢查,配合治安、消防、衛生等部門對學校進行專項安全檢查,并承擔相應的監管責任。
(三)負責本縣中、小學校春游和其他集體活動安全的綜合管理工作,指導校外教育機構的安全管理工作,對各類學校履行安全工作職責承擔管理責任。
(四)在履行法律法規規定的行政許可職責中,對涉及安全的有關事項嚴格按照有關規定審查把關,對已批準的行政許可事項和未經批準擅自從事有關活動的,依法承擔相應的管理責任。
四、縣公安局
(一)負責本縣重大活動、大型社會活動(含群眾性文化體育活動)的審核登記和大型社會活動期間的安全監督檢查工作,對違反有關社會治安和安全保衛方面法律法規的行為依法進行處理,并承擔相應的監管責任。
(二)負責本縣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制訂道路交通安全工作規劃、計劃和應急預案并組織實施;組織開展道路交通安全方面法律法規的宣傳教育;制訂道路交通安全責任指標,督促、檢查和考核各有關單位落實交通安全責任制情況;組織道路交通安全綜合檢查,依法查處道路交通安全違法行為,調查處理道路交通事故;負責全縣車輛注冊登記、年審和駕駛員年審換證工作;負責對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設施進行監管。并承擔相應的監管責任。
(三)依法對本行政區域內消防安全實施監督管理。負責本行政區域內消防規劃的評審工作;制定消防安全責任指標并組織實施;負責消防安全宣傳教育,組織開展社會消防力量的培訓;負責建筑工程消防審核及驗收;負責歌舞廳、影劇院、賓館、飯店、商場、集貿市場等公眾聚集場所使用、開業前和具有火災危險的大型集會、焰火晚會、燈會等群眾性活動舉辦前的消防安全檢查;負責組織消防安全綜合檢查工作,對易燃易爆物品的消防安全工作進行監督指導,監督重大火災隱患整改措施的落實,依法對違反《中華人民共和國消防法》等法律法規的行為進行處罰;組織、指揮全縣火災預防和撲救工作,負責火災事故的調查處理。并承擔相應的監管責任。
(四)負責主管全縣公共信息網絡安全的監察工作,負責本縣互聯網上網服務營業場所經營單位的信息網絡安全、治安及消防安全的監督管理,并承擔相應的監管責任。
(五)負責監督管理民用爆破器材使用單位的購買、使用及相應儲存;監控民用爆破器材流向;許可民用爆破企業和作業人員;監督指導民用爆破器材從業單位安全保衛、工程爆破的安全警戒;許可民用爆破器材運輸和確定運輸線路;組織銷毀處置使用、運輸環節廢舊和罰沒的非法民用爆破器材;偵查非法制造、買賣、儲存、運輸、郵寄民用爆破器材的刑事案件。并承擔相應的監管責任。
(六)負責許可煙花爆竹運輸和確定運輸路線,許可焰火晚會燃放,負責煙花爆竹燃放的安全管理,組織銷毀處置廢舊和罰沒的非法煙花爆竹,偵查非法生產、買賣、儲存、運輸、郵寄煙花爆竹的刑事案件,并承擔相應的管理責任。
(七)負責危險化學品的公共安全管理,對危險化學品道路運輸安全實施監督;負責發放劇毒化學品購買憑證和準購證,負責審查核發劇毒化學品公路運輸通行證。負責放射源的安全保衛和道路運輸安全的監管;負責丟失和被盜放射源的立案、偵查和追繳;參與放射源的放射性污染事故應急工作。并承擔相應的監管責任。
(八)在履行法律法規規定的行政許可職責中,對涉及安全的有關事項嚴格按照有關規定審查把關,對已批準的行政許可事項和未經批準擅自從事有關活動的,依法承擔相應的監管或管理責任。
五、縣國土房管局
(一)負責本縣地質災害防治的組織、協調、指導和監督工作,組織編制全縣地質災害防治規劃、突發性地質災害應急預案,組織建立監測、預報體系和群測群防網絡,組織重大地質災害的治理,負責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監督檢查,并承擔相應的監管或管理責任。
(二)負責頒發行政許可范圍內的采礦許可證,對本縣礦產資源勘查、開采進行監督管理,依法取締非法采礦,并承擔相應的監管責任。
(三)負責本縣各類房屋的使用、裝修安全、修繕、白蟻防治和拆遷的行政管理,建立房屋安全管理制度和應急預案,負責房屋安全鑒定管理,并承擔相應的管理責任。
(四)在履行法律法規規定的行政許可職責中,對涉及安全的有關事項嚴格按照有關規定審查把關,對已批準的行政許可事項和未經批準擅自從事有關活動的,依法承擔相應的監管或管理責任。
六、縣建委
(一)負責組織具有建筑行業特點的安全宣傳教育工作,建立防范和處理安全事故的責任制度,在職責權限范圍內督促建筑行業單位建立安全管理制度和應急預案,落實安全防范措施,消除事故隱患,監督檢查建筑行業單位貫徹有關安全法律法規的情況,發現違法行為,按照職責權限依法處理,超出職責權限的及時報告縣政府或告知有關部門處理,并承擔相應的管理責任。
(二)負責房屋建筑和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工程質量安全的監督管理。負責建設工程施工安全、施工現場安全以及工程質量的監督管理;擬訂本縣建設工程施工安全、施工現場安全及建設工程質量監督等方面的規范性文件以及有關的管理規范,并承擔相應的監管或管理責任。
(三)負責貫徹執行房屋裝修的結構安全管理規定,負責本縣建設工程竣工驗收的備案和監督管理,并承擔相應的監管責任。
(四)負責本縣建設工程勘察、設計活動以及建設工程勘察、設計質量安全的監督管理,并承擔相應的監管責任。
(五)負責建設工程建設材料的質量管理和建筑機械與起重設備的安全使用管理,并承擔相應的監管或管理責任。
(六)負責在組織編制和審查本縣城市總體規劃、分區規劃、控制性詳細規劃等城市規劃工作中,嚴格按照規定的程序,組織對城市防火、防爆、抗震、防汛、防范自然災害和人民防空建設規劃等安全要求進行規劃審查,并承擔相應的管理責任。
(七)在履行建筑施工企業安全生產許可證等法律法規規定的行政許可職責中,對涉及安全的有關事項嚴格按照有關規定審查把關,對已批準的行政許可事項和未經批準擅自從事有關活動的,依法承擔相應的監管或管理責任。
七、縣市政局
(一)負責組織擬訂本縣城市環衛、園林綠化行業有關安全方面的規章制度,組織具有行業特點的安全宣傳教育工作,督促本行業重點單位建立安全管理制度和應急預案,落實安全防范措施,消除事故隱患,在職責權限范圍內監督檢查本行業重點單位貫徹有關安全法律法規的情況,發現違法行為,按照職責權限依法處理,超出職責權限的及時報告縣政府或告知有關部門處理,并承擔相應的管理責任。
(二)負責本縣城市道路、排水、橋梁和道路照明等市政基礎設施的維護管理和安全運行的監督管理,負責生活垃圾、建筑垃圾等廢棄物收集、清運和處理的監督管理,并承擔相應的監管或管理責任。
(三)負責天然氣安全生產的日常監督管理,并承擔相應的監管責任。
(四)在履行法律法規規定的行政許可職責中,對涉及安全的有關事項嚴格按照有關規定審查把關,對已批準的行政許可事項和未經批準擅自從事有關活動的,依法承擔相應的監管或管理責任。
八、縣交通局
(一)負責結合本縣交通行業的特點,研究并組織擬訂本縣交通運輸有關安全方面的標準和規范,組織開展具有行業特點的安全宣傳教育工作和安全檢查,組織協調并督促有關部門制訂交通行業應急預案,協調處理交通行業重大突發事件,監督檢查縣公路局、縣交通執法大隊、縣運輸管理所貫徹有關安全法律法規和依法履行安全監管職責的情況,并承擔相應的管理責任。
(二)負責道路運輸經營許可與資質管理,負責道路運輸業戶、營運車輛、從業人員的市場準入;維護道路運輸的市場秩序,負責道路運輸經營監督與違章經營處罰;負責對經營性客運汽車站的監督,對違規經營行為進行監督和處罰;負責對車輛維修經營者的監督,對違規經營行為進行監督和處罰;參與道路運輸安全事故的調查。并承擔相應的監管責任。
(三)負責公路工程質量管理、公路建設監督管理、公路建設市場監督管理、公路養護工程監督管理、公路養護工程市場準入管理等工作;負責管理和保護公路、公路用地及公路設施,依法檢查、制止、處理各種侵占、破壞公路、公路用地及公路設施的行為,參與公路安全生產事故的調查。并承擔相應的監管責任。
(四)負責本縣通航水域的水上交通安全監督管理(國家另有規定的除外),負責水路運輸管理、水運工程質量監督、地方航道管理、航標管理,以及經批準從事客貨運輸地方船舶的安全監管,組織安全生產事故的調查,并承擔相應的監管責任。
(五)負責危險化學品公路運輸單位及其運輸工具的市場準入,對地方水域的危險化學品運輸安全實施監督;負責危險化學品公路、水路運輸單位、駕駛人員、船員、裝卸人員和押運人員的資質認定和監督檢查;負責放射源運輸單位及其運輸工具、人員的安全監管。并承擔相應的管理責任。
(六)在履行法律法規規定的行政許可職責中,對涉及安全的有關事項嚴格按照有關規定審查把關,對已批準的行政許可事項和未經批準擅自從事有關活動的,依法承擔相應的監管或管理責任。
九、縣水務局
(一)負責制定全縣防汛抗旱安全工作規劃并組織實施,負責縣防汛抗旱指揮部辦公室的日常工作,并承擔相應的監管或管理責任。
(二)負責城市水務及城市供水安全管理,并承擔相應的監管或管理責任。
(三)負責各類水利工程設施建設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工作。完善安全生產管理規章制度,建立健全安全生產監管機構,嚴格執行水利工程建設安全生產條件市場準入制度,加強施工現場危險源排查和安全生產行為的監督檢查,并承擔相應的監管或管理責任。
(四)負責各類水利工程設施運行安全監督管理工作。建立水利工程運行管理安全責任制,加強工程運行安全管理和應急管理,嚴格執行各項水利工程運行安全管理的法規規章和技術標準,并承擔相應的監管或管理責任。
(五)負責本縣農業機械安全監督管理,組織制訂農業機械安全監督管理的規章制度并監督檢查落實情況,負責有關安全宣傳教育,并承擔相應的管理責任。
(六)負責本縣拖拉機、聯合收割機等農業機械的安全監督管理;組織實施拖拉機、聯合收割機等農業機械的安全監理,指導全縣農業機械安全監理機構的業務工作;負責農業機械安全的技術檢驗、注冊、發放牌證、農機駕駛(操作)人員考試、考核發證工作的監督管理。并承擔相應的監管責任。
(七)負責農村機電提灌管理工作。負責提灌作業的質量監督;制定機電提灌建設技術規范、管理規范,指導全縣機電提灌提水蓄水抗旱工作,并承擔相應的監管責任。
(八)負責研究提出農業機械作業規范和技術標準經批準后監督實施;組織實施農業機械的產品質量檢驗、鑒定和認證管理,組織實施農業機械產品、農業機械維修、農業機械作業質量監督,并承擔相應的監管責任。
(九)在履行法律法規規定的行政許可職責中,對涉及安全的有關事項嚴格按照有關規定審查把關,對已批準的行政許可事項和未經批準擅自從事有關活動的,依法承擔相應的管理責任。
十、縣畜牧局
(一)負責主管全縣動物內檢和動物防疫工作,公布疫情并組織撲滅;統一組織開展疫情監測、免疫接種以及落實檢疫、封鎖、撲殺、消毒、病畜無害化處理等各項措施;負責外地進足畜禽及其產品的動物防疫和運輸車輛檢疫消毒的監督管理。并承擔相應的監管責任。
(二)負責本縣獸醫醫政、獸藥(漁藥)、飼料的監督管理工作,并承擔相應的監管責任。
(三)在履行法律法規規定的行政許可職責中,對涉及安全的有關事項嚴格按照有關規定審查把關,對已批準的行政許可事項和未經批準擅自從事有關活動的,依法承擔相應的管理責任。
十一、縣農業局
(一)負責本縣農藥的監督管理工作,并承擔相應的監管責任。
(二)負責漁船的安全監管,并配合交通部門堅決打擊不符合運輸條件、未經批準擅自從事客貨運輸的漁船,并承擔相應的監管責任。
(三)在履行法律法規規定的行政許可職責中,對涉及安全的有關事項嚴格按照有關規定審查把關,對已批準的行政許可事項和未經批準擅自從事有關活動的,依法承擔相應的管理責任。
十二、縣貿易局
(一)負責結合國內貿易的特點,組織具有行業特點的安全宣傳教育,在職責權限范圍內督促重點單位建立安全管理制度和應急預案,落實安全防范措施,消除安全隱患,依法監督檢查本行業重點單位貫徹有關安全法律法規的情況和進行具有行業特點的專項整治工作,配合有關部門對違反有關安全法律法規的行為進行查處,并承擔相應的管理責任。
(二)負責成品油經營批準證書、危險化學品經營許可證的發放及管理;負責危險化學品儲存企業設立及其改建、擴建的安全審查。并承擔相應的監管責任。
(三)負責民用爆破器材生產、經銷的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許可民用爆破器材生產、經銷企業新建、改擴建;監督管理民用爆破器材生產、經銷、進出口及相應儲存;監督管理民用爆破器材產品質量;組織查處不具備安全生產基本條件的民用爆破器材生產、經銷單位,組織銷毀處置生產、經銷環節廢舊和罰沒的非法民用爆破器材。并承擔相應的監管責任。
(四)負責本縣生豬屠宰的行業管理,依法對生豬屠宰活動進行監管。依法履行定點屠宰廠(場)的行政許可職責,依法打擊定點屠宰廠(場)內生豬及生豬產品注水或注入其他物質等不法行為,嚴格肉品品質檢驗,對品質檢驗不合格的生豬嚴格進行無害化處理,并承擔相應的監管責任。
(五)在履行法律法規規定的行政許可職責中,對涉及安全的有關事項嚴格按照有關規定審查把關,對已批準的行政許可事項和未經批準擅自從事有關活動的,依法承擔相應的監管或管理責任。
十三、縣衛生局
(一)負責建立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理指揮系統,制訂全縣公共衛生突發事件應急預案,組織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調查、控制和醫療救治工作,并承擔綜合監管責任。
(二)負責結合本縣衛生工作的特點,組織擬訂本縣衛生醫療機構有關安全方面的規章制度,組織本縣衛生醫療機構的安全宣傳教育工作,督促本縣衛生醫療機構重點單位建立安全管理制度和應急預案,落實安全防范措施,消除事故隱患,在職責權限范圍內監督檢查本縣衛生醫療機構重點單位貫徹有關安全法律法規的情況,發現違法行為,按照職責權限依法處理,超出職責權限的及時報告縣政府或告知有關部門處理,并承擔相應的管理責任。
(三)負責食品衛生、消毒產品衛生、生活飲用水衛生、公共場所衛生、放射衛生、學校衛生、職業衛生以及食品安全標準實施和食品包裝衛生安全的監督管理,組織制定預防食物中毒措施,負責對食物、生活飲用水等中毒事故進行調查處理,并承擔相應的監管責任。
(四)負責傳染病、地方病、職業病的防治和監督管理;負責對疾病預防控制機構、醫療機構、從事致病性微生物實驗的科學研究機構等執行有關管理制度、操作規程,防止醫源性感染、醫院內感染、實驗室感染和致病性微生物擴散的情況進行監督檢查;負責對醫療廢物收集、運送、貯存、處置活動中的疾病防治工作實施監督管理。并承擔相應的監管責任。
(五)負責采供血的監督管理,并承擔相應的監管責任。
(六)負責放射源的職業病危害評價管理工作;參與放射源的放射性污染事故應急工作,負責放射源的放射性污染事故的醫療應急。并承擔相應的監管責任。
(七)負責食品消費環節和餐飲業、集體食堂等消費環節的衛生許可和衛生監管,負責食品生產加工環節的衛生許可,衛生許可的主要內容是場所的衛生條件、衛生防護和從業人員健康衛生狀況的評價與審核,要嚴厲查處上述范圍內的違法行為,并將衛生許可證的發放、吊銷、注銷等情況及時通報質監、工商部門,并承擔相應的監管責任。
(八)在履行法律法規規定的行政許可職責中,對涉及安全的有關事項嚴格按照有關規定審查把關,對已批準的行政許可事項和未經批準擅自從事有關活動的,依法承擔相應的監管或管理責任。
十四、縣環保局
(一)負責組織起草本縣防治環境污染規劃和環境保護方面的規范性文件;負責大氣、水體、土壤、固體廢物、危險廢物等污染防治的監督管理;對產生、收集、貯存、運輸、利用、處置危險廢物的單位進行監督檢查,對造成環境污染、生態破壞的行為依法進行處罰;依法對環境污染事故進行調查處理;組織環境保護宣傳教育工作。并承擔相應的監管責任。
(二)負責放射源的生產、進出口、銷售、使用、運輸、貯存和廢棄處置安全的統一監管。建立并實施放射源登記管理制度;負責從事輻射安全關鍵崗位工作的專業技術人員的資格管理;負責放射源診療技術和醫用輻射機構的準入;負責放射源的放射性污染事故的應急、調查處理和定性定級工作;協助公安部門監控追繳丟失、被盜的放射源。負責調大危險化學品安全生產污染事故和生態破壞事件;負責危險化學品和有毒有害物質泄漏及可能對人員傷害情況的監測,提出對環境和人員保護措施的建議;負責對空氣和水污染的監測,并提出治理方案。并承擔相應的監管責任。
(三)負責建設項目主體工程與環境保護設施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產使用的監督管理,并承擔相應的監管責任。
(四)在履行法律法規規定的行政許可職責中,對涉及安全的有關事項嚴格按照有關規定審查把關,對已批準的行政許可事項和未經批準擅自從事有關活動的,依法承擔相應的監管責任。
十五、縣工商局
(一)負責商品流通領域的質量安全監管,并承擔相應的監管責任。
(二)負責食品流通環節的質量安全監管。負責流通環節食品的質量監督檢查,嚴厲查處銷售不合格食品、食品虛假廣告、商標侵權等違法行為;依法查處取締無照經營;將營業執照發放、吊銷、注銷等情況及時通報縣質監和縣衛生部門。并承擔相應的監管責任。
(三)負責民用爆破器材和煙花爆竹在流通領域的質量安全監管,查處違法行為,并承擔相應的監管責任。
(四)負責核發危險化學品生產、經營、運輸單位營運執照,監督管理危險化學品市場經營活動,并承擔相應的監管責任。
(五)在履行法律法規規定的行政許可職責中,對涉及安全的事項嚴格審查把關,對已批準的行政許可事項和未經批準擅自從事有關活動的,依法承擔相應的監管或管理責任。
十六、縣林業局
(一)負責制訂全縣森林防火工作規劃并組織、指導、協調和監督檢查本縣森林防火工作,負責縣森林防火指揮部辦公室的日常工作,并承擔相應的管理責任。
(二)負責制定全縣林業有害生物防治規劃并組織、指導、協調和監督檢查林業有害生物防治和野生動植物檢疫工作,并承擔相應的管理責任。
(三)在履行法律法規規定的行政許可職責中,對涉及安全的有關事項嚴格按照有關規定審查把關,對已批準的行政許可事項和未經批準擅自從事有關活動的,依法承擔相應的管理責任。
十七、縣質監局
(一)負責生產領域產品質量安全的監督管理,依法查處產品質量違法行為,并承擔相應的監管責任。
(二)負責全縣鍋爐、壓力容器(含氣瓶)、壓力管道及電梯、起重機械、客運索道、廠(場)內機動車輛、大型游樂設施等特種設備的安全監察監督工作;負責依法對各種特種設備的設計、制造、安裝、改造、維修、使用、檢驗等環節實行行政許可管理;負責對特種設備從業人員、檢驗人員進行考核、發證;負責對特種設備事故進行調查處理,依法查處違法行為;負責對鍋爐、壓力容器、壓力管道實施進出口監督管理;負責對特種設備生產使用及檢驗檢測單位進行監督管理。并承擔相應的監管責任。
(三)負責食品生產加工環節質量衛生的日常監管,嚴格實行生產許可、強制檢驗等食品質量安全市場準入制度,嚴厲查處生產、制造不合格食品及其他質量違法行為;要將生產許可證發放、吊銷、注銷等情況及時通報衛生和工商部門。并承擔相應的監管責任。
(四)負責對機動車安全技術檢驗機構進行監督管理,實行資格管理和計量認證管理,對機動車安全技術檢驗設備進行檢定,對執行國家機動車安全技術檢驗標準的情況進行監督,并承擔相應的監管責任。
(五)負責用于安全防護方面,列入強制檢定目錄的工作計量器具實行強制檢定和監督管理,并承擔相應的監管責任。
(六)負責制定煙花爆竹產品質量標準,監督抽查煙花爆竹的質量,并承擔相應的監管責任。
(七)負責工業產品生產許可證的統一管理和監督工作;負責危險化學品及其包裝物、容器的生產許可證的受理及監督管理工作。并承擔相應的監管責任。
(八)在履行法律法規規定的行政許可職責中,對涉及安全的事項嚴格審查把關,對已批準的行政許可事項和未經批準擅自從事有關活動的,承擔相應的監管或管理責任。
十八、縣食品藥品監管分局
(一)負責本縣藥品(含醫療器械)質量安全的監督管理工作,負責藥品生產、研制、經營和使用的監督管理,依法查處違反藥品管理法律法規的行為,依法調查處理藥品質量安全事故,并承擔相應的監管責任。
(二)負責本縣食品、保健品、化妝品安全管理的綜合監督,組織協調和依法組織開展事故查處,并承擔相應的監管責任。
(三)在履行法律法規規定的行政許可職責中,對涉及安全的事項嚴格審查把關,對已批準的行政許可事項和未經批準擅自從事有關活動的,依法承擔相應的監管或管理責任。
十九、縣旅游局
(一)負責結合本縣旅游行業的特點,組織擬訂旅行社有關安全方面的規章制度;組織具有行業特點的安全宣傳教育工作;在職責權限范圍內督促、檢查旅游業重點單位(旅行社、旅游區〔點〕、星級飯店等)落實有關旅游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防范措施;組織制訂旅游安全應急預案,消除事故隱患,依法查處違反旅游安全方面的違法行為,對有關安全事故及時處理和報告。并承擔相應的管理責任。
(二)在履行法律法規規定的行政許可職責中,對涉及安全的有關事項嚴格按照有關規定審查把關,對已批準的行政許可事項和未經批準擅自從事有關活動的,依法承擔相應的監管或管理責任。
二十、縣安監局
(一)依法對本縣安全生產工作實施綜合監督管理。組織起草本縣有關安全生產方面的地方性規章草案,制訂本縣安全生產規劃,組織、指導安全生產方面的宣傳教育;組織全縣性安全生產綜合檢查,組織、協調安全生產事故的應急救援工作,依法組織調查處理安全生產事故;建立和完善安全生產事故責任追究制度,提出安全生產事故責任追究的意見并監督事故查處的落實情況;負責統計本縣安全生產事故,安全生產信息,分析、預測安全生產形勢;負責縣安全生產委員會辦公室的日常工作。并承擔相應的綜合監管責任。
(二)負責在全縣煤炭行業貫徹落實國家關于煤礦安全生產的方針、政策、法律、法規、規章及規程,督促檢查指導全縣煤炭企業的安全生產工作,依法開展行業安全生產培訓工作;負責煤礦安全技改項目的管理;指導全縣煤礦應急救援工作,負責全縣煤炭企業安全生產事故的應急救援指揮;對全縣煤礦安全進行日常性的監督檢查,對煤礦違法違規行為依法作出現場處理或實施行政處罰;監督煤礦企業事故隱患的整改并組織復查;依法組織關閉不具備安全生產條件的礦井;負責組織煤礦安全專項整治;參與煤礦事故調查處理;對煤礦職工培訓進行監督檢查。并承擔相應的監管責任。
(三)負責縣屬重點工礦商貿企業安全生產的監督管理,組織實施對工礦商貿企業安全生產條件和有關設備(特種設備除外)進行檢測檢驗、安全評價、安全培訓、安全咨詢等社會中介組織的資質管理工作,進行監督檢查,并承擔相應的監管責任。
(四)負責全縣非煤礦山企業安全生產許可證的頒發、管理和安全專項整治工作,并承擔相應的監管責任。
(五)負責監督煙花爆竹生產經營單位貫徹執行安全生產法律法規的情況,審查煙花爆竹生產經營單位安全生產條件和發放安全生產許可證、銷售許可證,組織查處不具備安全生產基本條件的煙花爆竹生產經營單位,組織查處煙花爆竹安全生產事故,并承擔相應的監管責任。
(六)負責全縣危險化學品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和統籌協調,負責危險化學品的登記管理、危險化學品企業的安全生產許可證的頒發和管理,并承擔相應的監管責任。
1.貴州礦山地質環境現狀
貴州地處云貴高原東部,處于內陸山地,屬亞熱帶溫暖濕潤氣候,降雨量豐沛;地勢西高東低,地形起伏較大,河流深切。大多數礦山都位于山區,其地質環境比較脆弱。礦山大多位于喀斯特山區,有的缺水少土,甚至發生重度石漠化。處于這類地區的礦山,由于不合理的開采,礦坑水無序排放,并未經過治理,污染地表和地下水體,礦山水環境形勢較為嚴峻。貴州地貌復雜,類型多樣,特別是喀斯特地貌更為突出,全省的大多數礦山都位于喀斯特地貌環境區域。全省礦山地貌環境的易損性大,特別是那些露天開采建筑材料或水泥原料的礦山,對地貌景觀和地質遺跡的破壞性極大[3]。礦山在開采和選冶過程中,產生的粉塵以及排放的毒性氣體污染礦山的空氣。一些含有不良地球化學元素的礦山開發,還威脅和破壞動植物的生存環境,全省礦山的生態環境面臨極大的挑戰。
2.礦山環境變化的自然因素影響
貴州礦山地質環境變化的自然因素可分為有利因素、不利因素和不確定因素3類?,F簡要敘述于后。
2.1不利因素貴州高原地形復雜,溝谷切割深,高原與峽谷并存。處于這樣自然地理環境中的礦山,受不穩定地形威脅較為普遍,特別是那些由上硬下軟連成疊置構造的復雜山體逆向坡之下的礦山,受上覆硬巖體崩塌的威脅頻率很高。省內喀斯特地貌雖豐富多樣,但極易受到損壞,從而改變礦山原有的地貌景觀。省內喀斯特地區的水文網絡和水循環系統復雜,一旦遭到污染就會迅速擴散,造成不良的后果。貴州的土壤是以黏土礦組成的黃壤和黑壤,其吸附能力強,有毒有害元素以水體為介質進入土壤,容易遭受污染。全省的不良礦種(亞種)多。這些不良的環境地球化學礦產資源礦種(亞種),是對民眾生命健康安全有威脅的不良地質體或污染源,在表生地質作用下容易風化滲解進入水介質,搬運遷移到土壤或水體中,造成污染[4]。
2.2有利因素據袁學誠等學者的研究(2009),貴州處于我國南北地震帶以東的巖石圈構造,屬于比較穩定的巖石圈塊體,構造活動性較弱,屬于構造地震的弱震區。因構造地震造成礦山地質環境巨大變化或產生毀滅性災害的機遇很小。在礦山范圍內土壤和水體污染程度較輕、且不繼續加劇的情況下,土壤和水體有時會通過自身的循環和有關化學作用,減輕污染。
2.3不確定因素影響貴州礦山地質環境變化的不確定自然因素主要是極端氣候。如突如其來的暴雨或特大暴雨,以及長期干旱即轉洪澇的急速變化,這對一些位于自然生態脆弱地區極易誘發突發性礦山地質災害。
3.礦山環境變化的人為因素
3.1不利因素——隨著礦石開采量倍增,占用損毀土地加大。全省2010年至2015年的礦石量將大幅度增加,隨著礦石生產量的增加,將占用和破壞更多的土地。采礦規模逐漸擴大,地質結構必遭破壞,從而打破原有礦山地質結構的平衡而誘發礦山地質災害。隨著采礦規模的擴大和礦石量的倍增,這些廢棄物堆放場地占用土地面積擴大,而且廢石場和尾礦庫等滲透液中的有害物質(元素或化合物),將進入土壤,流入地表水體或地下水,進而污染土壤和水體。礦山開采強度加大,地貌景觀遭破壞,如大量開發建筑用材和原料,將嚴重破壞我省最富特色的錐狀喀斯特景觀。隨著礦山開發規模的擴大和產量的增加,采區的粉塵量也將升高,進而污染礦山及其周圍的大氣環境。
3.2有利因素——一是法律法規更加健全,我國為保護礦山地質環境及其恢復治理營造了良好的法制環境,礦山環境將在這個良好環境中受益,礦山環境帶來的壓力必將得到緩解。二是礦政管理不斷加強,礦山整合和礦山土地復墾力度不斷加強。三是社會輿論有力監督,社會各個方面的輿論,都要求更好地保護礦山地質環境,構建和諧礦區。社會輿論的監督,必將促進政府管理部門更加重視礦山地質環境的保護。四是開采方式逐漸轉變,根據中央產業調整政策精神,我省礦業發展的方式必須進行戰略性的調整,實現粗放型向節約型轉變,必將促進礦山企業科學合理地開發利用礦產資源,有效抑制其對礦山地質環境的影響和破壞。
4.變化趨勢分析
礦產資源開發對地質環境影響的定量評價是人類活動對地質環境影響研究一個重要內容,前述的運用范例都是將其用于現狀評價中,目前鮮有將PSR模型用于礦山地質環境變化趨勢分析。本文將PSR模型用于礦山地質環境趨勢分析中,并通過運用基于PSR模型的分析,預測我省礦山地質環境變化預期的可能狀態,以便事先采取相應的響應對策消除或緩解礦山地質環境的壓力。
4.1分析體系的建立
建立指標體系的目的是尋求一組具有典型代表意義,較能反映事物各方面要求的特征指標,這些指標及其組合能恰當表達對事物定性和定量判斷。遵循“代表性與全面性相結合;定性化與定量化相結合;具有現實性、通用性和可操作性”的原則,構建基于PSR模型的礦山地質環境變化趨勢的分析的指標體系框架。選取相關指標37個,經過篩選,最后留存26個指標,其中壓力指標10個;狀態指標7個;響應指標9個。
4.2分析指標數據的采集與處理
根據分析指標框架,采集了我省礦山地質環境2005年、2010年和2015年壓力、狀態和響應歷史數據和規劃預測的相關數據,以此定量分析我省礦山地質環境變化的趨勢。(1)分析指標的無量綱化處理在收集和實地調查核實的資料中采集所需指標的數據,由于采集的數據有不同的量綱,需要在分析時對原始數據進行無量綱處理。對數據越大對礦山地質環境的影響越大的指標采用下式進行量綱變換:Xij''''=(Xij—Xjmax)/(Xjmax—Xjmin)(式1)…對數據越大對礦山地質環境的影響越小的指標采用下式進行量綱變換:Xij''''=(Xjmax—Xij)/(Xjmax—Xjmin)(式2)…上式中Xij為原始數據的第i年第j項指標;Xij''''為變換后的第i年第j項無量綱指標;Xjmax為原始指標數據最大值;Xjmin為原始指標數據最小值。。。。(2)分析指標權重的確定在趨勢分析中,不同指標的重要性(對礦山地質環境影響的貢獻)不同,需要給各指標賦予不同的權重,以體現其重要性。本文采用層次分析(AHP)法確定個指標的權重(過程略)。各指標權重(表3)。(3)分析指標參數計算1)對指標層參數采用下式計算:Xij″=Ai×Xij''''…(式3)式中Xij″為單項指標變換值,Ai為單項指標權重。2)對準則層參數采用下式計算:Pij=∑Bi×Xij″…(式4)式中Pij為準則層單項指標預測值,Bi為單項準則層單項指標權重。3)對總趨勢參數采用下式計算:Zij=∑Bi×Pij…(式5)式中Zij為總趨勢預測參數。
4.3趨勢分析結果及解析
貴州礦山地質環境隨著礦產資源開發量的增加,地質環境的變化非常明顯。壓力指標從2005年的0.099上升到0.740,一直是上升的趨勢。壓力指標的上升,主要的貢獻指標是礦產資源開發量、開發誘發的地質災害以及造成的人員死亡和失蹤,其次是開發造成的經濟損失、人員及財產威脅,再次就是土地資源破壞和固體廢棄物以及廢水排放等。狀態指標從2005年的0.410上升到2010年的0.848后下降到2015年的0.482,以2005年為基礎,總體上是上升,但從2010年到2015年會有明顯好轉,說明狀態指標總體向好的方面變化,同時也說明狀態的好轉來至響應力度的增強。響應指標從2005年的1.00下降到2015年的0.096,主要是由于出臺的礦山地質環境管理法規、對重要礦山地質環境進行恢復治理、對礦山固體廢棄物和廢水進行處理、礦山固體廢棄物和廢水綜合利用率得到顯著提高、礦山土地恢復進展較快等。從總的趨勢看,趨勢值從2005年的0.491下降到2015年0.354,這個變化不算大,說明我省的礦山地質環境將會從好的方向變化,但這個變化不會太快。從表4和表5還看出,壓力的減少、狀態的好轉,取決于響應的力度。要促進礦山地質環境質量的好轉,必須加大礦山地質環境恢復整治的力度。從“十二五”期間我省礦業發展的規劃看,礦業開發總量會增加,強度會加大,范圍會擴大,給礦山的壓力也會相應的增大,礦山環境問題很有可能會增多,甚至個別礦山問題會更突出。但是,只要政府積極從法律法規、礦政管理、輿論監督、恢復治理、科技創新及資金保障等方面加以引導和貫徹,必然會減少礦業開發給礦山環境的壓力。因此,從總體上講,我省“十二五”期間礦山地質環境一定會發生變化,且總的趨勢是朝好的方向發展。但“十二五”期間乃至更長時間的礦山恢復治理仍然艱巨。還有,難以預測由于突發性極端氣候事件等不確定自然因素給礦山地質環境造成的影響和破壞,這也應予足夠的重視。
5.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