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精品范文 > 征地拆遷相關法律法規
時間:2023-08-24 16:49:33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征地拆遷相關法律法規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一、領導重視,在建設平安____思想的指導下,做好征地拆遷的各項工作部署
歷年來的開發建設,征地拆遷等因素突顯了這塊土地穩定和平安等工作的重要性。自去年按照市政府的統一部署,平安建設工作一起步,街道就召開專題會議及時成立街道、社區牽頭的建設“平安____”工作領導小組,還在綜治辦設立了創建辦,統一指揮和協調街道的平安建設工作。對于征地拆遷工作,街道形成了在每周的黨工委例會上研究部署重點工程征地拆遷工作的制度,由街道黨工委書記統領,結合各重點工程的進展情況,制定了各個工程的跟蹤方案,由各分管領導跟蹤負責,定期匯報,集中處理,做到工作有組織、有計劃、有重點的開展。對于由地拆遷引發的矛盾糾紛和可能引起群體性上訪的事件,更是由街道領導親臨現場做好疏通協調工作。
二、整合資源,形成合力,確保重點工程征地拆遷工作的平安順利進行
____街道在平安創建過程中,充分發揮綜治、司法部門作用,整合轄內“一庭三所”即____人民法庭、何厝邊防派出所、____派出所、____司法所的力量,發揮其各自的職能特色,優勢互補,群策群力。
1、提前介入,了解信息,為政府提供決策參考。在每一項工程開工前,由綜治司法等部門工作人員,深入村莊,并充分發揮群防聯防、治安耳目、特情朋友等力量,采取公開調查與秘密調查相結合的方式,對轄區重點工程項目狀況進行調查摸底,對征地拆遷數量、工程開發面積、擬進駐企業情況、涉及村民數量、建設方案、群眾的態度看法等基本情況,做到心中有數,對街道下一步相關工作提供有力的決策參考。
2、法律先行,依法拆遷,力爭為被拆遷群眾服好務。根據前期摸排情況,街道抽取司法所及街道各辦精通法律知識及拆遷政策的骨干力量,在各重點工程拆遷指揮中心,都相應的成立了法律服務小組,配合重點工程的征地拆遷工作開展相關法律法規的宣傳,通過入戶發放宣傳材料、利用法制宣傳車等方式,加強相關法律法規和政策宣傳,共發放《致被拆遷群眾的一封信》、《廈門市城市房屋拆遷管理規定》等相關法律法規10000多份,懸掛紅布條、標語300多條。與此同時,還邀請法院、公證處等相關部門工作人員加以支持,大力發展法律服務如咨詢、代辦公證,幫助解決拆遷補償中遇到的各種問題、糾紛,確保征地拆遷工作的順利進行。另外,積極幫助村民解決補償過程中發生的糾紛。如對于兄弟之間、夫妻之間等因補償款分配發生糾紛,街道都與村配合調解,在調解中宣傳有關法律,明確當事人的權利義務,使這些糾紛及時得到妥善解決,保證了拆遷工作的順利進行。對村民反映強烈問題,經集體討論研究,依法給予明確答復,做到以理服人,以法服人。對于一時解決不了的問題,引導村民通過法律渠道解決,避免鬧事及群體性上訪。
3、主動作為,打擊違法,確保工程順利建設。為了優化投資環境,街道協調何厝邊防派出所、____派出所對涉及重點工程建設的各類案件,優先查處;對涉及重點工程街道轄內相關部門行政審批的項目優先辦理,盡可能做好矛盾糾紛隱患的事前預防;對于惡意破壞工程進程的行為,則依法采取了嚴厲有效的打擊。去年以來,街道協調轄內派出所進行重點工程執勤150多次,出動警力、各部門工作人員2300多人次,目前已成功解決了軟件園二期工程用地,何厝村部分村民虛報、冒領墳墓拆遷補償款一案,為國家挽回經濟損失200萬元,彰顯了街道依法拆遷的能力與決心。
三、勇于開拓,大膽創新,大力推進“金包金”試點,真正解決被征地農民的生計問題,從根本上消除由征地拆遷引起的矛盾糾紛隱患
平安穩定是和諧社會的基礎和前提,安居樂業是人民群眾的普遍愿望。沒有和諧穩定的社會環境,人們的安全得不到保障,就不可能專心致志地創造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已經創造的財富也得不到保
和諧推進重大基礎設施建設征地拆遷工作
黨的十七大指出,要加快推進以民生為重點的社會建設。而基礎設施建設,特別是重大基礎設施建設是社會建設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它的建設關系到國計民生,關系到經濟社會發展的質量和速度,體現了某一地區生產力發展的程度,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原動力。從這個意義上講,我們務必加大力度推進重大基礎設施建設,以改善民生,推進和諧社會建設進程。但是,在重大基礎設施建設中必然會遇到這樣那樣的問題,尤其顯得突出的就是征地拆遷問題,這不單純是個拆遷問題,更多的是社會穩定問題,處理得不好,不但影響重大基礎設施建設進程,還影響社會的穩定和發展。因此,妥善解決好重大基礎設施建設征地拆遷帶來的問題意義重大而深遠。根據近幾年工作實踐,我認為妥善解決好重大基礎設施建設征地拆遷問題應堅持好如下六面基本原則。
一、堅持充分調查原則。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調查是為了更好的制定方案,出臺措施。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征地拆遷工作也不例外,在征地拆遷之前就必須根據重大基礎設施建設項目的實施區域組織專門隊伍對所涉及范圍內的土地、房屋、住戶等情況進行詳細的普查。一是要做好人的調查。在征地拆遷工作中,要摸清所涉住戶的家庭人口構成、就業情況、收入水平、社會關系、在當地的身份地位、對征地拆遷的意愿等情況,以便有針對性地開展工作,要充分利用好各類人員,摸清哪些人是屬于在當地有名望有公益心,能主持正義,識大體顧大局的;哪些人是屬于刁鉆蠻橫不講道理的;在當地有多少黨員、所涉及征地拆遷的群眾總體意見如何等都要調查了解清楚,以便找準工作的突破口;二是要做好物的調查,就是要對區劃內的土地和房屋情況進行調查。包括要征用土地的面積、土地性質、土地現狀使用情況、要拆除的建筑物的數量、質量、類別、使用情況、裝修情況,調查情況經村組和本人認可后詳細登記造冊。調查摸底工作是征地拆遷的前期準備工作,這階段工作的好壞將影響征地拆遷工作的全過程,必須選調工作耐心細致、有群眾工作經驗、懂征地拆遷政策的同志組成精干工作組參與此項工作,以推動各項工作的順利進行。
二、堅持廣泛動員原則。思想是人行動的靈魂,只有讓拆遷群眾的思想通了,工作才可能順利推進,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為做好重地拆遷動員工作,一是曉之以理。要在每項重點工程建設的拆遷征地之前,通過召開動員大會、發放宣傳資料、張貼公告、電視通告等方式進行廣泛宣傳。并要加強相關法律法規政策的宣傳,向被拆遷戶宣傳相關法律法規及拆遷政策,告知他們應享有的權利及如何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不受損害。同時,也要告知他們應盡的義務,就是要服從城鎮總體規劃建設需要,顧全大局,按時搬遷。使拆遷群眾在思想上產生共鳴,達到前期預備的效果;二是動之以情。對思想認識模糊,在拆遷工作中持觀望或阻礙的群眾,可以通過與其較為密切的親朋好友對其勸說,動員其盡快做好拆遷工作,用其親情使其信服。另一方面,可以通過幫助解決工作對象的家庭、生活等方面存在的困難等拉近距離,做到有情拆遷,和諧拆遷;三是明之以義。中國人都有尊老愛幼、尊師重教的美德,也有從眾崇權威的心理,大多講個“義”字。因此,要充分利用群眾的這一心理,組織當地有威望、顧大局、識大體的人組成征地拆遷理事會,協助政府工作,走群眾問題由群眾自己解決的道路,通過理事會的有效動作,達到、減震、催化的目的;四是激之以利。要在補償、安置等方面出善鼓勵政策,先拆先選、先拆多補,獎勵先行者、鞭策滯后者,關懷支持者、打擊頑固者。情法并用,兩手皆硬,并把這一政策貫穿始終,使先拆先征者的利益得到完全保護。
三、堅持言之必信原則。從既往征地拆遷來看,群眾普遍存在觀望心理,事實上先行者的利益一定程度上確實受到過傷害,政府威信也受到相當程序影響。為此,必須重塑政府言而有信、言之必效的形象,要像拆除違章建筑一樣,下大決心堅決維護法律和政策的威嚴。對支持征地拆遷戶,不但要在經濟上給予適應補償,在其他方面也要給予適當關懷,使老實人受益,支持者溫心。對在征地拆遷工作中妄圖攫取不正當利益的投機分子要堅決按照法律法規采取斷然措施,依法嚴厲懲處,粉碎其圖謀。弘楊正氣,掃滅邪氣。
四、堅持例會聽證原則。征地拆遷工作是一項政策性、群眾性非常強的工作,是個復雜的動態工程,隨時都會有新情況、新問題出現,這些情況和問題如得不到及時解決,輕則影響工作進程,重則危害社會穩定。所以及時掌握了解工作動態和解決工作中出現的問題是相當必要的。它可以起到調節器和降壓閥的作用,使工作始終保持在和緩的環境中穩步推進。如何做到這一點,我認為,堅持例會聽證制度就是一個很有效的辦法。在征地拆遷進程中,定期召集征地拆遷戶進行例會,由拆遷戶在例會上發表自己的意見或建議,做到暢所欲言,暢通對話渠道。給群眾一個發表意見或建議的機會和通道,理順群眾情緒。主持例會的人員應認真傾聽群眾的意見和建議,及時掌握征地拆遷戶當中存在的問題和思想傾向,力爭從最基層和源頭上發現可能影響社會穩定的問題和隱患,為下一步工作的開展理順思路,做好決策。對征地拆遷戶提出來的意見或建議,在合理合法的條件下,根據法律、征策,可以當場給予解釋的當場解釋清楚。對可以解決的及時給予解決;對一時不能解決販要做好解釋工作,穩定征地拆遷戶的情緒,但要給出解決問題的時限。
五、堅持系統管理原則。補償安置是征地拆遷中的關鍵環節,直接關系到征地拆遷戶的切身利益。因此,補償安置工作的到位情況直接決定征地拆遷工作的進程。如何做好補償安置工作,一要制定好恰當的補償政策。補償標準過高,政府難以承受;補償標準過低,損害群眾利益。同時還要兼顧政策的延續性。建議補償政策每年由固定的機構和工作組開展一次調研,根據物價、消費水平、周邊縣(市、區)標準等,提出建議性調研報告,便于政府決策時參考、使補償標準與經濟發展相適應;二是執行好標準。群眾最忌諱、最痛恨的是不公平、不公正,暗箱操作。因此,要求所有工作人員對制定出臺的補償標準要堅決執行好,不得有任何擅自變更的現象,做到一碗水端平;三要兌現好標準。就是要按照補償標準及時做好兌現工作。否則,久拖不決必成后患;四要做好安置工作。參照經濟發達地區的作法,在今后的征地拆遷工作中,建議采取“拆一安一”的方式,即拆遷按評估價進行補償,安置則按建筑成本價的標準進行安置,原則上不再給予土地安置。配套完善,形成小區化管理,使農民從意識、素質、身份上真正轉變為居民。同時,要把安置工作延續至項目結束后,充分從產業布局等方面考慮全失地農戶的就業安置。使拆遷安置為社會長治久安發揮重要作用;五要探索征地拆遷動作的新模式。可采用市場運作的方法,成立城司,作為運作主體,政府作為裁判逐步從征地拆遷的具體事務中脫離,逐步引導征地拆遷規范化、市場化和法制化;六要依法辦事。在補償安置工作中,存在違法搶建以求補償或安置的現象,對于這類現象不但要嚴肅制止,還要依法辦事,堅決拆除,不予任何補償,所造成的一切損失由違法搶建戶自行負責,情節嚴重的移交司法機關處理。
關鍵詞:房屋拆遷;征收;補償
Abstract: along with the social economy continues to improve, drives the city economy developed, and the expansion of city also pose, but the city expansion is necessary to impose an a large quantity of surrounding rural land, so that way, was formed on the building on collective land and its appendages demolition process. Collection, the farmers face losing homes and career is, its the only production material be forced to deprive, the future is facing a huge survival pressure. Because the land expropriation, the collective of related laws and regulations, not perfect, some local governments in the rural land, housing collection in the protection of public interests by name, do infringe upon reality of the farmers' lawful rights.
Keywords: housing units; Collection; compensation
中圖分類號:U415.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0 引言
“農宅”也就是農民所建私房,我國憲法第十條規定“農村和城市郊區的土地,除由法律規定屬于國家所有的以外,屬于集體所有;宅基地和自留地、自留山,也屬于集體所有。”當然“農宅”就是所謂的宅基地上所建的房屋,宅基地是屬于集體所有。而我要談的“農宅”主要指城市郊區農民的住宅,宅基地和自留山、自留地。隨著城市化的進程,城市不斷的擴大,人口的增加,土地的有限,城市郊區的農宅和土地越來越多被征收和拆遷。
一、調查報告
近年來,隨著城市經濟快速持續發展,農村的城市化建設步伐加快,旅游開發熱、開發區熱和房地產熱等紛紛興起,農村(尤其是城鄉結合部的農村)的房屋和土地越來越多地被征收,有的甚至是整個村的房屋和土地被全部征收。土地是不可再生資源,農村的土地更具有雙重性質,它不光是生產資料,還是社會保障,被征收,拆遷的房屋越多就意味著農民的住所沒有保障,被征收的土地越多就意味著農民的生存田越少,加之在征地過程中普遍存在補償標準低、土地增值收益分配不合理、打著“公共利益”的旗幟等問題,失地農民利益受到損害,不滿情緒不斷上升,對房屋拆遷和土地征用普遍采取抵制態度,失地農民與政府之間的矛盾日趨尖銳。
許多商戶在拆房的過程中,都會遭到農民的反抗,此時這些商戶就會認為農民的房子不拆則成為了危樓。那么 “農宅”真的就是“危樓”嗎?可以讓政府低價征收、拆遷?政府真的是以公共利益為目的征收、拆遷的嗎?政府的補償合理嗎?房屋是公民合法的私有財產,拆遷房屋必須要具有正當性,即要有法律依據,否則構成對私有財產權的侵犯。我國《憲法》修正案第二十條規定:“國家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規定對土地實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給予補償。”修正案第二十二條規定:“公民合法的私有財產不受侵犯。國家依照法律規定保護公民的私有財產權和繼承權。國家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規定對公民的私有財產實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給予補償。”《土地管理法》第2條重申憲法的精神,指出:“中華人民共和國實行土地的社會主義公有制,即全民所有制和勞動群眾集體所有制。……國家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法對土地實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給予補償。”《物權法》第42條規定:“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依照法律規定的權限和程序可以征收集體所有的土地和單位、個人的房屋及其他不動產。征收單位、個人的房屋及其他不動產,應當依法給予拆遷補償,維護被征收人的合法權益;征收個人住宅的,還應當保障被征收人的居住條件。”以上規定是目前對農村房屋拆遷和集體土地征收的主要法律依據。由于我國憲法和法律未對公共利益作出明確界定,使得政府在行政征收和拆遷中擁有很大的自由裁量權,而這種自由裁量權的擴大,易導致政府角色的錯位。在農村房屋拆遷中,政府已不是純粹的公共利益的服務者,不是從為公眾服務、為公共利益服務出發,而是借助它的權力來實現其自身利益。
二、公共利益的界定不明確
對于“公共利益”界定不明確,我國《憲法》、《物權法》僅僅規定了公益拆遷,將國家征收拆遷的目的嚴格限于“公共利益”。但是目前征地拆遷的范圍過大,以商業為目的征收、拆遷也出現通過政府打著公益拆遷的旗號對農村集體土地和房屋征地拆遷的情形。為了政府征地拆遷行為的正當性和合理性必須對“公共利益”加以界定。公共利益界定,我個人也認為它是比較復雜、比較困難的。有些是比較容易界定的,比如說國防的建設,公共設施的建設,這些都比較清楚。但有些公共利益界定其實不是那么清楚。比如說危舊房改造,特別是城中村的改造,這在很多地方都是一個爭議很大的問題。我個人認為,它是把這種決定交給那些有直接利害關系的當事人來決定,體現了征收的民主原則。也就是說,讓那些當事人來決定這是不是公共利益。“公共利益”,廣義上是指國家利益和社會不特定多數人利益。“公共利益”所應包含的具體情形均在我國法律法規中沒有做出明確界定,因而實踐中把“公共利益”經常濫用。例如,國家征拆遷權利濫用,土地、房屋被有的地方政府以強制手段低價或無償從農民手中征收、拆遷過來,然后再以市場價格出讓給開發商,從中賺取巨大的差價,卻因此大幅度降低和剝奪了被拆遷人合法的征收拆遷補償金額。在國家加緊對土地征收的監督和控制的情況下,政府仍然存在較多濫用公權力的行為,而方式更加隱蔽,如以興建工業區等理由申請征地,在獲批后把一部分土地出售或改作他用,從而極大地引發了拆遷農民的不滿情緒。所以,為了限制政府權力,減少或制止違規違法行為的發生,切實維護公共利益、維護農民群眾的正當合法權益,須對公共利益加以界定。
三、征收、拆遷補償標準不規范
國家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規定對土地實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給予補償。但是對于征收、拆遷補償標準不規范,有的僅含糊規定給予“適當補償”或”補償”,有的規定了固定的標準,如我國《土地管理法》第47條“征收耕地的土地補償費,為該耕地被征收前三年平均年產值的六至十倍。”具體的補償標準主要是由行政機關裁量,降低補償標準的現象也比較普遍。實際情況就是,補償金是由政府在法定幅度內單方說了算,農民沒有討價還價的余地,造成補償金遠遠低于土地應有價值。而且這一補償標準將補償限于直接損失,間接損失的補償則就不予考慮了。即使是對直接損失的補償標準也過低。根本不足以填補農民所遭受的損失,也不足以制約任意征地行為。在當今土地已是價比黃金,而向農民征收時卻以糧食的價格來計算補償。
農村土地征收、拆遷及農民權益救濟問題上尋求司法保障顯得是那么的無力。在相關法律法規缺失的情況下,首先,農村集體土地的征收制度在本質上是一種行政征收,在征與不征的問題上,農民沒有談判權、抗辯權、拒絕權。其次,補償金的確定是由政府在法定幅度內說了算。因此,在補多少的問題上,農民顯得很無耐。
四、結束語
(一)把土地征收補償制度進一步完善。土地征收范圍要嚴格限定,把公益用地和經營性用地要嚴格區分。國家進行土地征收必須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征收權的使用要合法,通過征地不得牟利;商業用地的解決,運用市場機制解決,土地征收工作要有序、健康的進行。
(二)完善法律法規,盡快出臺《集體土地征收拆遷法》。通過對眾多法律、法規、規章進行融合整理,建立和完善征地拆遷方面的一整套協調一致的法律體系,用以指導、規范和約束各級、各部門以及拆遷相對人的行為,保障農村房屋拆遷工作合法、有序進行。
(三)把土地征收與補償工作程序逐步完善。樹立程序正義觀念,遵守公正、公開與效率的原則,把征收及補償程序的立法完善,增加征收、拆遷的透明度,社會的監督隨時歡迎。
(四)補償標準要合理補償方式要多元化。以農民集體土地財產權利的確定為基礎,補償金應該按照市場價格來確定。補償金除了要考慮農民的耕種等損失,還要注重對農民失地后的后期保障。尤其是土地后期出讓過程中,政府應提高農業重點開發基金、土地復墾費、用于農業土地開發費用、耕地占用稅等稅費來解決后續保障問題,個人覺得該筆費用不應低于出讓金的50%,并通過立法來確定資金使用渠道,防止該費用被挪用。對于土地的區位、土地的預期收益、供求狀況、當地經濟發展狀況等因素是當前農地征收中最為關鍵的問題,當然最重要的還是要考慮土地征收前的價值。與此同時,補償方式的多元化,主要以一次性金錢補償的方式,失地農民的社會保障體系要建立健全,輔以其他補償方式,切實保障農民合法權益。
參考文獻:
[1]張向東.城市房屋拆遷法律性質之定位[J].現代法學,2009(5).
[2]李愛民.房屋拆遷行為的法律分析[J].法制與社會,2009(5).
一、聲勢要大。
我們在征地工作中把握正確的輿論導向,營造濃厚氛圍,引導群眾樹立加快城市化建設,群眾是最大受益者的理念,同時大力宣傳大開發帶動大建設,大發展帶動提升城市化進程的重要意義。并結合實際、貼進群眾,向被征地戶宣講征地相關法律法規政策,對工作難度大的農戶,一對一地講和政府是關心失地農民的道理,使廣大群眾理解和支持配合征地工作。由于宣傳聲勢大,為順利推進征地工作起到鳴鑼開道的作用。
二、工作要實。
征地是一項難度很大的工作,政策性很強,事關群眾長遠的切身利益。幾年來,鎮黨委、政府在領導力量、工作人員調配、政策處理、制定方案等都加大力度。特別是體現在挨家挨戶上門做工作上,因為我們工作的著眼點是征好地,落腳點是群眾,我們上門做群眾工作,一次不行就兩次,兩次不行就多次。本著不怕厭煩有耐心、不能粗心要細心、不虛情假意是真心,直到群眾思想工作做通為止。只要我們帶著真心和深厚的感情與群眾溝通思想,就能取得群眾理解和支持,征地工作就能順利進行。
三、政策要明。
被征地的農民思想從不通到積極配合和支持,一個很關鍵的問題是政策要向農民講明,因為政策與被征地農民利益密切相關,也是維護失地農民利益的根本。2009年縣政府制定征地區片綜合價是整個征地工作的基礎。近年來,我們嚴格執行縣征地區片綜合價并結合的實際,進行合理、科學的探索與實踐,2012年度將城區征地區片綜合價從原來的第四級調到第三級。大膽探索留用地制度,建立統一、規范具有可操作性、系統性和指導性的征地手冊。在處理地上附著物上,制訂完善了鎮征地拆遷地上附著物價格,明確規定各征地工作組不得擅自改變提高。通過不斷完善,優化征地補償政策,使征地工作操作方便,群眾容易接受,每次征地拆遷工作都能按時完成。
一、加強宣傳教育,增強法制意識
為確保工作的順利開展,我局及時成立了以局長為組長,副局長為副組長,各綜合辦公室主任為成員的局依法行政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執法監察大隊具體負責日常工作的開展,開通了“12336”執法舉報專線。在開展工作過程中,我局積極發揮職能作用,與相關部門密切配合,采取走出去、請進來等多種形式,開展依法行政宣傳教育工作。一是利用每周例會組織干部職工集中學習《全面推進依法行政實施綱要》、《干部法律知識讀本》、《公民常用法律知識讀本》、《國土資源相關業務知識》及《礦產資源法》、《土地管理法》等教材及法律法規,對新出臺的《違反土地管理規定行為處分辦法》在全縣國土工作會上進行了詳細解讀,通過全方位的學習,依法依規按程序辦事已成了全體干部職工的共識。二是加大對干部職工學習培訓力度。積極組織國土資源系統干部職工參加上級舉辦的各種業務和法規培訓學習,每年邀請縣檢察院領導和縣紀委領導為全系統干部職工講授預防職務犯罪專題講座及黨風廉政建設有關規定,使全體干部職工依法行政意識得到了進一步提升,增強了法制觀念,拓寬了工作思路,樹立了國土部門的良好形象,筑牢了拒腐防變的思想道德防線。三是結合工作實際,重點舉辦了村級干部國土資源知識專題講座;與全縣20個村委會干部就貫徹落實屆全會關于農村土地經營管理政策的有關精神進行了面對面的座談,在聽取代表建議和意見的同時,也主動地向他們宣傳了國土資源管理的政策和法規,為基層國土資源管理工作的順利開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四是采取多種形式開展法制宣傳。以地球日、土地日、法制宣傳周為契機,由縣人民政府分管領導在電視上發表專題講話,組織干部職工到人口集中地方設立咨詢點,向群眾發放宣傳單等形式進行法規宣傳。同時,在有線電視上滾動播出宣傳口號、農村土地整治示范項目專題片和申辦國土事務辦事指南,在政府信息公開門戶網站上設置土地日專欄,主動公開土地管理相關法律法規、辦事依據及辦事程序。法制宣傳工作做到了廣播有聲音、電視有節目、報紙有文章、網絡有內容。以政府信息公開門戶網站和陽光政府四項制度為平臺,主動公開各類信息140余條,重點工作通報14條,重要事項公示11條;五年來,共選派干部參加省、市、縣舉辦的各類學習教育培訓600余人次,印發各種宣傳材料10000多份,出動國土資源執法宣傳車10多臺次。通過系統的法律法規培訓學習,使國土系統干部職工依法行政能力得到了較大的提高,干部職工綜合素質得到全面提升,為今后履行職責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對基層領導干部依法用地管地,落實科學發展觀,具有深遠的意義。
二、狠抓規范管理,嚴格履行職能
一是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和工作效率,我局狠抓了規范化管理。制定和印發了《景谷傣族彝族自治縣國土資源局工作規則》,并嚴格按工作規則辦事,各項工作已步入了正軌。在全縣范圍內印發了《國土資源辦事需提供的材料》,方便群眾辦事。同時,要求各綜合辦公室要切實按照所確定的工作程序和時限要求,由窗口辦文中心及時受理辦事單位和群眾的報件,實行一次性告知,確保公正透明、優質高效,全面融入依法行政、規范管理工作之中,受到了群眾的一致好評。二是為做好依法行政充分發揮職能作用,緊緊圍繞縣委、政府的中心工作,服從并服務于全縣經濟建設和改革、發展,穩定的大局,全面推進各項工作的正常開展。在征地拆遷工作中我局堅持做到法律宣傳在先,精心組織人員,發放宣傳材料,逐一上門宣講有關法律法規。堅持做到依法征收土地,嚴格執行征地補償標準,對農民給予合理補償。在城市道路和公路建設中,加強對城市土地級別、基準地價及劃撥出讓相關政策的宣傳,配合城市建設指揮部依法進行拆遷補償和安置工作。通過耐心細致地工作,并做好相關法律法規知識的宣傳引導,大大化解了社會矛盾,有力地維護了社會穩定,確保了縣委、政府中心工作的按期完成。堅決執行經營性用地“招、拍、掛”出讓制度,把握政策,嚴格程序,規范運作。五年來,通過招標、拍賣、掛牌的方式共提供國有建設用地55.923公頃,土地出讓價款為7968.1392萬元。
三、實行政務公開,接受群眾監督
為了進一步加強機關作風建設,提高辦事效率,方便人民群眾,結合國土資源管理工作實際,我局從人民群眾普遍關心和涉及群眾切身利益的實際問題入手,依據國土資源部頒布的五項禁令和行政為民十項措施,確定了政務公開的主要內容。將各綜合辦公室的工作職責、辦事程序、批準時限、收費標準等予以公開,對各類行政許可審批事項和收費標準、依據的法律法規或批準文件公布上墻,做到政策、程序、收費批準和依據“三公開”。加強內部監督,強化自我約束,設置了舉報電話,自覺接受群眾的監督,制定了嚴格的違紀責任制度,有效地杜絕了有法不依,執法不嚴,濫用行政權力的現象。對土地審批、采礦權登記等重大行政許可事項和涉及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的重大決策,實行綜合辦公室集體會審、領導班子科學決策,有效地防止了行為發生,將依法行政、規范管理融入到各項工作之中,確保了公正透明、優質高效。
四、落實制度,妥善解決矛盾
為了能夠從源頭上解決問題,把矛盾化解在基層,化解在萌芽狀態,根據國土資源問題的特點制定和完善了《工作制度》。針對工作中發現的問題,認真分析、查找原因,重大問題及時向領導匯報,同時按照“屬地管理、分級負責、歸口辦理”的原則,要求各鄉鎮認真落實工作職責,對各轄區發現的問題,及時解決,對批轉到鄉鎮處理的問題,要求對來信來訪當事人及時給予書面答復和解決,辦結情況限期上報縣局,使“來訪有記錄,來信有答復,處理有反饋”的工作要求落到實處。同時認真做好上訪人的思想工作,有效地防止矛盾的進一步激化。五年來,我局案件答復率達100%,無重大惡性上訪事件發生。
五、加強隊伍建設,提高執法水平
關鍵字:高速公路建設;難度大;保障工作;征地管理
中圖分類號:U412.36+6文獻標識碼:A
高速公路的建設直接帶動了公路沿線地區經濟發展。在高速公路建設過程中,必然存在著因征地和拆遷帶來的諸多社會問題。如果問題處理不得當,就會引起拆遷居民與政府的利益沖突。但是,在我國絕大多數的拆遷居民都得到了應有的補償,部分居民暫時性沒有得到補償國家也會妥善安置,事后這些居民都會得到相應的補償
從理論上說,土地是國家的,不是私人產品,修建高速公路是政府處于公共利益考慮做出的決定。所以,在高速公路建設中,如何保護用地及處理好征地問題,是政府面前的主要問題。在征遷的過程中,如何兼顧公平與效率,成為高速公路建設征地拆遷過程中擺在政府面前的“兩難”選擇。
一、用地保障工作
(一)思想保障
用地保障工作是高速公路建設的前提和基礎,關系到各級地方政府,企事業單位和被征地居民的切身利益,也關系到整個社會的和諧發展問題。各級地方政府必須按照國家標準,樹立全局意識,充分認識到高速公路建設對地區及國家經濟發展的重要意義,切實做好用地保障工作。政府要加強組織領導,建立健全完善的協調機制,及時解決高速公路建設過程中的重大問題。提前介入高速公路建設過程中的問題,應對程序有條不紊,盡量縮短施工周期。加快辦理施工項目的前期相關手續,為工作創造一切有利條件,確保公路建設順利實施。
(二)明確權責
高速公路建設程序復雜,涉及到政府,施工隊伍,項目公司等。各個相關部門必須協調好工作,權責明確,認真完成責任內的工作。切不可眉毛胡子一把抓,打亂施工建設的步驟。
政府是征地拆遷的工作主體,責任主體,實施主體,主要對施工轄區內的征地拆遷工作負責。政府工作中,要加強領導,督促監察,依法按程序組織征地拆遷補償工作。同時,負責與項目公司簽訂征地拆遷協議,組織征地拆遷,按計劃提供施工用地。此外,政府還要協調其他部門與政府之間的協調問題。
項目公司是建設用地主體。負責申請征地拆遷,參與費用測算,以及工程占用損毀的水利設施,道路的修復,配合政府工作燈。林業廳負責施工占用的林地指導和協調;省財政,審計,監察部門負責征地拆遷資費的監督管理;省環保,住房城鄉將設,交通運輸,水利,電力電信等各個單位全力協調配合高速公路建設。
(三)嚴格執行補償標準
高速公路建設不可避免地要對當地居民的住宅損毀,所以,必須按照標準,依法對拆遷戶進行補償安置。臨時用地原則上是不得占用耕地和林地,但是特殊情況下是可以占用的。對于被占用的耕地林地,要切實做好補償及恢復工作。同時要認真履行耕地占補平衡法定義務,依法繳納橫店開墾費,占用耕地的,有項目負責人直接向國土資源廳繳納耕地開墾費用。在解決拆遷住戶問題時,要嚴格控制征地拆遷的規模,依據批準的項目設計范圍內組織征地,原則上不得對用地范圍外進行征地。
(四)切實維護被征地農民的權益
公共設施建設,會給一部分人們帶來一定的經濟利益損失。很多人被迫要離開生活許久的家園。所以,政府必須妥善處理拆遷戶安置和補償,不僅要給予拆遷戶經濟的補償,更要給予他們心理的安慰和補償。政府除了要做好施工區群眾的生存生活,還要做好相關法律法規,政策的宣傳動員工作,讓高速公路建設的到大家的理解和支持。公開辦事程序,建立有效的群眾上訪機制,讓人民群眾能說話,認真聽取群眾反映的問題,及時解決群眾的問題,有效化解矛盾。不得違法強行實施征地拆遷,絕對禁止亂收費,亂罰款,刁難威脅群眾的現象。一經發現,嚴肅處理。
二、征地管理弊端
根據我國的經濟發展,需要適當的開發高速公路,所以,高速公路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現在,國土面積十分有限,可利用的土地資源日益減少,這已嚴重影響到我國的糧食安全,征地早已成為一個非常敏感的話題。但是,國家發展,離不開基礎設施的建設,所以,在高速公路建設和征地的過程中,必須正確處理各種矛盾,及時決絕建設過程中的種種問題。
(一)權力行使
修建高速公路,帶動地區經濟增長,這是一件利國利民的好事。但是,有些地方政府沒有正確恰當的行使權利,在沒有準確考察的基礎上,盲目地修建了高速公路。這樣一來,耕地被破壞,林地損毀,居民拆遷轉移安置又要花費大筆費用等等。然而,高速公路的經濟效益并沒有想象中的好,這就給國家造成了巨大的浪費,完全不符合我國現在倡導的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的理念。所以,政府在行使權力之前,一定要做好充分的考察研究,確保公路建設的積極性,必要性,讓權力發揮在“刀刃”上。
(二)成本降低
成本降低,簡單來說就是被占用征地的農民所擁有的土地每畝價錢降低,總體收入減少。雖然是為了國家公共設施建設,但是,面對逐漸減少的征地成本,很多拆遷戶不能維持拆遷之前的生活水平。國家土地資源日漸減少,農民很難再找到新的耕地維持生活。所以,政府要發放補貼的同時,盡最大努力解決拆遷戶的轉移安置以及今后的生存問題,切實保障拆遷戶的基本生活水平。
(三)補償費用
補償費用的發放也是征地面臨的一個主要問題。有些工程建設,因為資金不到位,不能及時地給拆遷戶發放補償費用。面對這一問題,政府應首先保障居民轉移安置及費用補償,讓拆遷戶放心,工程建設才能安心進行。否則,一面要施工建設,一面還要解決費用發放等問題,會忙不過來,兩邊都處理不好。所以,重大施工項目,問題要一個一個地解決,切不要盲目[1]。
三、結束語
公共設施建設是國家經濟發展的必然結果,高速公路的建設在很大程度上帶動了地區的經濟發展。但是在高速公路建設過程中,必出處理好征地和建設的問題,做到切實維護農民利益,有能保證施工的順利進行。
一是,我們以“千名干部下基層”為契機,有針對性地開展了有關社會發展、社會和諧、社會民生和返鄉務工(農)問題凸顯的相關法律法規的學習宣傳,加強返鄉務工(農)青年的法制教育,全面落實了《縣普法依法治理工作領導小組2009年度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意見》,為化解金融危機和經濟波動帶來的社會問題提供有力支持,尤其是加大了維護社會和諧穩定,促進社會公平正義、保護知識產權等法律法規的宣傳力度,重點普及了企業兼并、重組、破產、改制和城市拆遷、農村征地、促進就業、勞動爭議、就醫就學、社會保障、醫患糾紛調處、法律援助、道路交通安全等有關經濟利益調整和民生方面政策法規的宣傳普及。我們以農村普法“五個千萬”工程和社區普法圖書角建設為抓手,全面推動了“法律進農村”、“法律進社區”、“法律進企業”、“法律進學校”工作。創新宣傳載體,創建法治文化,不斷豐富群眾普法教育活動,我們投資13萬元在城北新區縣檢察院對面建成百米法治長廊。鄉、村普法宣傳欄也得到有效擴展。同時,加大了現代傳媒載體的建設力度,充分利用報刊、電視臺和網絡進行普法宣傳,11月25日至26日,同時把法制宣傳內容融入到基層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中,利用群眾喜聞樂見的法制文藝形式,五套“人間有情,心中有法”、“目擊者”欄目深入采訪,并制作了“縣送法進高墻咨詢幫教活動”專題片,12月初將在全省播放。并開展了法制故事等多種形式的法治文化活動,弘揚法治文化,從大環境出發,營造法治氛圍。
二是,我們以開展“保增長、保民生、保穩定、弘揚精神”活動為契機,以解決實際問題為出發點,加強返鄉務工(農)青年的法制教育。
第一,4月7日至10日,我縣舉辦村級人民調解員(村級普法骨干)培訓班,全縣274名基層法制宣傳教育骨干學習了農村重點法律法規及應用,返鄉農民工常遍法律的問題解答及人民調解工作方法與技巧、山權、林權糾紛調處和交通事故處理有關法律知識等。
第二,我們為返鄉務工(農)青年推出法律援助五條民生綠色通道:1、設立返鄉農民工專線服務電話,安排專人負責解答農民工的法律咨詢;2、安排縣法律援助中心工作人員、律師、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到中心值班,實行值班首問責任制度,首問責任人負責為農民工提供咨詢、受理、審查、指派免費一條龍服務;3、主動上門為行動不便的殘疾患病農民工提供法律服務;4、降低法律援助門檻,對農民工勞動爭議、勞動報酬、工傷賠償案件以及在勞務方面或返鄉就業、創業過程中利益受到損害申請法律援助的條件,無需經濟困難審查;5、簡化為農民工提供法律援助的辦事程序,特殊情況可先提供法律援助,事后補辦手續。近兩年縣法律援助中心為返鄉務工(農)青年提供法律援助87件,支持和幫助經濟困難家庭依法表達訴求,依法解決各種糾紛。
第三,我們以大局為重,全面推進了“法律六進活動”,同時普遍推進了農村建立普法夜校的典型經驗,強化了返鄉農民工的法制宣傳教育工作,組織有關人員重點學習宣傳了《憲法》、《突發事件應對法》、《水污染防治法》、《循環經濟促進法》、《禁毒法》、《森林法》、《刑法》、《勞動法》、《合同法》、《安全生產法》、《治安管理處罰法》、《農村土地承包法》、《婦女權益保障法》、《法律援助條例》、《工傷保障條例》以及查處和打擊黃、賭、毒和等與返鄉農民工生產、生活密切相關的法律法規知識,引導農民工熟悉了解相關法律法規及今后進城務工過程中應遵守的法律法規和享有的合法權益、應承擔的法定義務以及運用法律手段保護自身合法權益知識,增強學法守法意識。在送法進鄉村活動中,我們向返鄉農民工送發宣傳資料、普法書籍達2萬份,贈閱《農民法律常識維權手冊》、《發揮職能,服務“兩區”》等小冊子16000份,送發法律知識宣傳撲克牌5000副,調動了返鄉務工(農)青年學法用法守法的積極性和自覺性。引導農民工愛國愛家、遵紀守法、自主自強、創業致富,營造社會關心關注關懷返鄉農民工的良好氛圍。
三是,我們以做好國慶維穩法制教育為契機,在國慶60周年前后,開展“六項”活動,加強返鄉務工(農)青年的法制教育。
1、開辟法制宣傳陣地。全縣普法依法治理工作以維護社會穩定為重心,以創建和諧平安法治為主題,以返鄉務工(農)青年法制教育為我縣“五五”普法新增重點內容,最大限度地利用法制宣傳欄的有效作用,開辟法制宣傳欄櫥窗達1850個,遍布各鄉村、學校、企業、機關、單位、社區。縣城百米法治長廊已建成,座落在城北新區縣檢察院對面。鄉鎮政府所在地增設了30米法制宣傳櫥窗,村組均新增了法制宣傳欄,刊登內容做到了及時更新,更具針對性和時效性。
2、開展“五五”普法成果展。9月11日以來,全縣“五五”普法成果展啟動,成果展工作組深入社區、學校、鄉村巡回宣傳,派出宣傳車28輛次,展出大型法制宣傳圖片70塊,現場培訓農民工及普法宣傳骨干達1600人,受教育群眾約85%以上。
3、開展“打黑除惡”普法教育。縣普法辦、縣司法局通過整合資源、大造聲勢、大造輿論、認真貫徹落實蘇榮書記重要指示,廣泛深入地開展“打黑除惡”專項普法教育工作。
4、開展“掃黃打非”、禁毒法制宣傳活動。通過送宣傳資料,舉辦法制文藝演出和法制講座,強化重點人群的教育管理。
5、開展民間糾紛排查。按照抓重點部位、抓關鍵環節、抓突出問題的原則,重點排查了山林權屬糾紛、醫患糾紛、征地拆遷等矛盾隱患,特別針對有可能引發群體性、突發性事件隱患和“急、大、難”矛盾糾紛,重點案件進行調處化解隱患,落實包鄉、包村、包案、包教到人的責任機制。
6、開展刑釋解教人員清理。對刑釋解教人員,全縣一盤棋,通過登記造冊、信息動態化網絡管理,落實“二幫一”幫教制度,加強了安置幫教工作,11月26日已到監獄進行幫教;年底還將到贛西監獄和女子監獄進行送溫暖幫教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