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8-23 16:26:30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新課改的德育要求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新課改;小學教育;思想品德課
新課改之后,對小學的思想品德課要求提高了。我們要更加注重小學生在思想品德方面的培養。新課標雖然在很多地方有了新的突破,也繼承了許多舊課標的優點。這對于小學思想品德課的教育教學還是有很大幫助的。我們僅僅需要在舊目標基礎上稍微提高就能提高小學思想品德課的教學效果。
一、新課改后注重情境教學模式
新課改之后,對小學思想品德課提出了新的要求,這就要求小學思想品德課的教師要開動腦筋創造一個新的教學方法。比如,我們可以增加情境教學在小學思想品德課的中的分量,尤其是針對高年級的同學教師不僅可以給學生設定一個特定的教學情境,而且可以引導學生自己設定情節,使學生可以積極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去,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
二、思想品德課堂中的具體做法
1.加強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興趣在學好一門課程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一個優秀的教師一定要善于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讓自己的課程吸引學生。新課改后的小學思想品德課的教師更應該加強在學生的興趣培養方面的重視。抓住每一學年的每一堂課,保持課堂的靈活性和趣味性。除此之外,還可以在課外讓他們做一些有關思想品德課的事情,比如,可以讓他們查閱相關資料相互交流等。
2.將理論與實際相結合
思想品德課是一門注重理論性內容的課程,但是新課改后,我們應該更加側重于這個課程的實際應用。所以,小學思想品德課的教師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中要注意將理論與實際情境相結合,做到既重視理論教學,又不脫離實際,激發學生對學習思想品德課的興趣和熱情,這樣才能使理論化、枯燥的知識變得更加趣味化、形象化,讓學生主動去學。
新課標實施后,小學思想品德課面臨著變革,我們要更加注重小學生在思想品德方面的培養。教師首先要能夠充分理解新課標的內涵,再尋求解決方法去教授學生,也要注意對思想品德課存在的問題要進行深入的思考。
關鍵詞:新課程改革;思想品德課;教學探究
在過去的幾年時間里,新課改在實施過程中取得一定成效的同時,也存在著一些困難和問題,筆者就新課改背景下中學思想品德課程中的教學困境和對策做出以下總結和探討:
一、新課改后中學思想品德課教學過程所遇到的困境
1、過分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弱化了教師的授課地位
新課改要求充分發揮學生在課堂上的主動參與性,加強師生在課堂上的教學互動,從而突出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的引導作用。因此,有的老師就盡量在課堂教學中少講,甚至用具體多少分鐘作標準來衡量自己所上的這堂課的質量,更有老師認為在教學中不講才是教學的最高境界。但目前還是有不少學生希望教師采用新舊相結合的教學方法進行教學。
2、過分強調知識的實踐性,弱化了基本理論的傳授
新課程要求突出學生的學習方式的變革,它要求發揮學生在課堂學習中的主動參與性,因此學校應該加強師生的教學互動。但是,很多教師將其片面化,認為一堂課中教學活動越多越好,其模式基本是自學―討論―展示這種模式的循環。其實質就是用幾個小品或者案例構成一節課,完全流于形式上的熱熱鬧鬧,而沒有真正激發學生深層次的思維和觸及學生內心深處的情感,最終導致了課堂活動的泛濫。
3、在授課模式上從“滿堂灌”轉變為“滿堂問”的課堂提問
課堂提問除了可以引起學生的注意力,還可以深化學生對書本中出現的某些問題的認識,從而使學生能對該問題進行更加深入的思考與探索。但是不少教師卻在教學上將“學生的主體地位”和“學生回答問題”畫上了等號,以提問的多少來衡量是否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所以課堂上教師就不停地對學生進行提問,從而讓學生加強記憶。
4、對現代教育技術的廣泛運用,忽視課程實際需要
政治課堂提倡教師多利用現代教育技術,同時要求教師提高自我創新意識,但絕對不是為了追求片面的課堂華麗形式而忽視課堂本身實際的內容需求。但是不少政治教師卻誤解了新課改這一精神,過分地追求新穎的形式及過分強調學生活動的多樣性,從而導致“嘩眾取寵、活泛失度”的后果。
二、新課改中思想品德教育問題的解決辦法和對策
1、學校應從管理體制上使教師的教育觀念和教學理念革新
首先,組織教師學習先進教學理論、學習思想品德新課程標準,領會課程目標、內容標準、實施建議的實質。其次,圍繞思想品德新課程標準,開展扎實有效的教研活動。如:新課型、新教法觀摩研討;組織骨干教師到新課改成果較好的實驗區觀摩學習,并將學習心得通過講示范課、交流研討會等形式傳播下去;聽有關課程改革的專家專題報告等,在活動中逐漸轉變教師的教育、教學觀念。最后,在學習新課改實驗區教改經驗的基礎上,組織骨干教師進一步修改、完善思想品德課堂評價細則,以便更好地指導、評價教師的課堂教學,促使其不斷改進教學行為,促進學生主動、健康的發展。
2、實際行動中體現對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視
針對我國以思想品德課為主的道德教育的現狀,作者認為:首先,德育為首的地位不能變,但在德育過程中要講求實效,制定切實有效的、持久的、具體的措施,將德育切實落實到位;要形成學校、社會、家庭三位一體的德育網絡體系,調動社會、家庭的積極性,共同承擔培養教育下一代的責任;要將德育的地位從單純口號上“首要”切實貫徹到實際行動中,加強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設。
3、根據新課程標準和學校實際,靈活多樣地采用多種教學方式組織教學
一方面,對那些對新課改持抵觸情緒的教師,進行思想上的積極開導,安排這些教師多參加優質課教學活動,使其親身體會新課程改革的重要性及意義;另一方面,教師要認真領會新課程理念、標準及相關要求,并將精神貫徹到實際教學中,研究各種教學方式,并將其與實踐相結合,如對啟發式教學,要注重內容與形式的有機統一、理論與實踐的統一、學生自己發現問題和教師創設問題情境相結合,鼓勵學生發現問題,同時還要融洽師生關系,為啟發式教學營造良好的氛圍。
4、根據實際教學需要,積極進行課程資源的開發
課程資源的開發應根據各個學校的實際情況,廣開思路,發掘校內外具有針對性和適切性的素材性課程資源和條件性課程資源。學校教師具有極大的智慧潛能,是一個亟待開發的巨大資源寶庫;教學是課程實施的主途徑,教學活動的資源是課程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應加以利用;教師的教學經驗、學生經驗、教學設施、教學時間、社區教育場所及學校附近富有教育意義的環境等都是課程資源開發的主途徑和目標。
總之,要做好新課改背景下思想品德課的教學工作,需要教師不斷加強自身的政治素質、教學素質的修養,堅持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密切配合,在教學中勇于實踐,大膽探索,才能到達思想品德課教學勝利的彼岸。
參考文獻:
關鍵詞:新課改背景;初中班主任;德育教育;實踐
教育工作中,德育是根本,在初中學校教育中,應充分發揮德育教育的作用。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推進,德育教育更加被重視,初中階段是學生人生觀、世界觀以及價值觀形成的重要時期,初中班主任應積極發揮自己在德育工作中的優勢作用,更新觀念,科學地開展德育教育,滿足新課改提出的要求,使學生成長為更加優秀、全面發展的人才。
一、樹立全新的德育教育理念
新n改背景下,初中班主任要積極轉變自己的德育教育理念,積極與學生交流互通,平等對話,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從而實現良好的德育教育效果。
德育工作中,學生與教師一樣是處于等同地位的,并且具有獨立的人格,班主任需要尊重學生,認真傾聽學生的想法和意見,使每一位學生都有機會表達自己。傳統的教育中注重的是教師的單方面灌輸,教育內容陳舊,與實際聯系不緊密,學生沒有興趣,甚至會產生抵觸情緒。新課改背景下,就需要教師積極與學生進行互動,在互動過程中了解、觀察學生的情感、思想等,并認真回應學生,強化學生的道德認知以及體驗。
德育工作中還需要注重教育理念的開放性,將小課堂轉移到社會這個大課堂中,積極組織學生開展社會實踐活動等,在此過程中強化學生的道德情操以及價值觀。
二、全面了解學生的心理情況
教師要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就必須要了解學生的心理,積極維護學生的心理健康,幫助學生健康成長。
當前社會生活環境逐漸復雜,很多學生家庭中存在著不和諧的因素,導致學生心理比較脆弱,容易出現心理上的障礙。學生會產生恐懼感,人際交往不利,社會關系冷漠,甚至會出現自卑、消極等不良情緒,放棄自我。初中班主任必須要重視學生的這些問題,及時與學生進行溝通交流,開展有利于學生身心發展的活動,教育和改變學生。
由于各種因素的影響,學生的素質水平是存在差異的,他們的興趣、個性以及能力等也是不同的,對于事物的看法也存在差異,因此初中班主任就需要了解每一位學生的實際情況,與學生交朋友,積極與他們溝通、交心,采用合適的溝通交流方法,時刻把握學生的思想動態,有針對性地解決學生的心理問題。
三、構建良好的德育環境氛圍
初中德育教育要實現良好的效果,就必須要有好的德育環境氛圍。班級文化承載著學生、教師教育活動中形成的精神財富以及物質形態。班級是學生學習、活動的重要場所,文化建設對于德育教育有著極為重要的作用和影響,教師必須要加強班級文化建設,構建好的德育環境氛圍。
加強班級基礎設施建設,保證班級衛生干凈,布局合理,環境優美,給學生營造良好的文化氛圍,使學生進入教室中能夠心情舒暢,在潛移默化中強化學生的情感道德。此外注重精神文化的建設,強化學生的集體精神,加強學生的集體榮譽教育,形成好的利益觀,讓學生能夠正確處理個人主義等觀念。積極宣揚優秀的傳統精神文化。初中階段的學生有很強的可塑性,容易受到周邊環境的影響,因此班主任要注重價值觀的引導,在班級中注意樹立榜樣,對學生形成直接的感召,提高學生的道德感受能力,使學生形成良好的價值觀,為德育教育營造好的環境。
在班級文化建設中,還需要進一步完善班級制度,這是極為重要的內容,能夠為班級文化建設提供重要的保障。在德育工作中,要建立滿足班級特點、人性規律的班級制度,使得學生能夠自覺、主動地遵守班級道德規范,嚴格自律。在班級制度制訂上,教師應充分征求班級學生的意見和想法,完善獎懲機制,對班集體和個人表現進行定期總結,對于表現好的學生給予一定的獎勵與表揚,對于出現違規違紀的學生也要進行嚴厲的懲處,使得班級規章制度的作用得到充分的發揮,使得德育工作獲得更好的效果。
四、結束語
總而言之,初中教育中,德育工作是極為重要的內容,關系到學生未來的發展與成長。初中學生每天在學校的時間是很長的,與班主任之間的接觸也最多,班主任可以說是最了解學生的人,因此初中班主任應積極承擔起學生德育教育的重任,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更新教育理念,注重學生的心理引導,同時營造好的環境氛圍,使學生更好地接受德育教育,促進初中學生綜合素質水平的全面提升。
參考文獻:
[1]李剛. 新課改背景下的中學班主任德育工作創新[J]. 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1(27):33-34.
關鍵詞: 德育課課改誤區
為積極迎接新一輪中等職業學校德育課課程改革,貫徹新課改教育理念,很多德育課教師都在積極進行大膽的教學改革和嘗試,這其中不乏很多值得肯定的地方,但也存在諸多不足和認識誤區,具體表現如下:
誤區一:整合=簡單刪減和拼湊
新課改要求德育課教師對課本內容進行整合,使得授課內容更能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學生。這需要教師在熟悉課本的基礎上,多渠道地搜集和更新素材,把課本內容、現實熱點和學生實際三者相結合,做到勤讀書、勤備課、勤鉆研。這無疑對教師的綜合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但在具體實踐過程中,有的老師未能正確理解整合的確切含義,要么覺得課本內容過于陳舊,毫無用處,完全拋棄,上課隨意性很大,想到哪講到哪,把上課上成“侃大山”、“吹牛皮”,缺乏系統性、邏輯性和目的性;要么把自己不熟悉、沒掌握、不好講的內容一律刪掉,留下自己喜歡的、熟悉的、能夠找到素材的,甚至可以搜集到現成教案、容易展開教學的內容,忽視授課對象的個性和特點,忽視大綱的要求,忽視社會的需求。
誤區二:改革教學方式和手段=單純追求表面的華麗和熱鬧
課改推行的這幾年,我們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已經很少有老師采用傳統的“滿堂灌”教學模式,轉而采用講座、討論、演講、辯論、表演等師生互動和生生互動的模式,并且配有課件、圖片、視頻等多媒體教學手段,增加課堂的趣味性,給學生以直觀感受,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能夠主動參與到課堂教學中,這是值得肯定的。
但有些教師卻忽視了教學的最終目的,而片面追求課堂的華麗和熱鬧。學生在看完視頻后,教師不能及時分析講解;學生討論或辯論完后,教師不能給予恰當的點評和總結;制作的課件,只是對課本的重復,而沒有進行提煉和升華。更有甚者,把新的教學方式和手段作為自己可以少講課或是填充上課時間的工具,一節連著一節課的辯論或表演,一堂接著一堂的電影觀摩。這樣一來,學生對枯燥的德育課也許會產生興趣,也許很少再有同學在課堂上睡覺,但一學期下來,學了什么,得到了什么,毫無印象。一味播放影片,把學生的注意力從獲取知識轉移到好玩好看上,弱化教育的功能,且會被學生牽著鼻子走,強烈要求看電影,而不再關注課堂內容。到時,再怎么改革教學模式和手段也于事無補,根本吸引不了學生的注意力,教學將顯得特別被動。
因此,教師每講完一個環節,就要注意及時總結,并能把相關知識點寫成板書,或落實到課本具置,讓學生看得明白、想得明白、學得明白。
誤區三:評價方式的多樣化=隨意評價
過去,德育課教師在評價學生一學期的學習質量時,往往簡單地以期中和期末成績,以及學生平時的作業成績為依據。這種評價方式不能全面、客觀地考核和衡量一個學生。有些學生平時作業抄襲應付,考前憑借小聰明強記強背,尤其后來實行開卷考試后,即使上課不聽,也能通過考試,甚至取得高分。這樣的評價方式不利于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更不利于學生知識的積累和素質的培養。課改改變了過去單一的評價方式,開始實施多元的評價方式,即把成績評定和個人品行表現相結合,更加注重學生課內、課外學習和活動的參與情況,以及綜合學習目標任務的完成情況。
但在改革過程中也出現了一系列的問題。如期中考試不再統一出試卷,而改成任課老師隨堂以小論文或演講等形式,考查學生對所學知識的靈活應用能力。但有些教師本身對一學期的內容缺乏整體把握,又沒有提前對所想考查的知識點做反復的推敲和篩選。于是,為了完成任務,而臨時、隨意地想出一個題目讓學生當堂完成創作。這樣既讓學生對教師的考核表現出不滿、對教師的命題能力表示質疑,又沒法促使學生對所學知識進行思考和探究,不利于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學習技巧和探究精神。
又如,學生的課堂表現(出勤、回答問題的主動性等)也被納入評價范疇中。但有些教師沒有把這種方式當成引導調動學生積極性的手段,而是作為懲罰的工具,且事先不作任何解釋說明和鼓勵或警告。比如,有老師提了一個問題,全班沒人響應,為了不使課堂冷場,這位老師沒有繼續引導解釋,而是說我下面提問,回答出來就加分,回答不出來就扣分。這樣一來,下面的學生也許注意力集中起來,也開始緊張了,但很少有學生能在這種氛圍環境下積極思考,相反禱告教師不要喊到自己。一旦多次在這種情況下被扣分,學生就會對教師產生敵意,甚至破罐子破摔,站起來直接說,你扣分吧,我不會,這反而更不利于教師開展教學,也影響到教師應有的威信。
誤區四:課改=改革局限于課堂
課改的“課”范圍很廣,既指課堂中,又包括課前和課后。但一些教師往往注重課堂,而忽視課外。比如上完了一節精彩的課,卻布置了幾道抄書題,或是出的題目漫無邊際,學生不知如何下筆。這樣的做法,完全沒有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一節課的成果僅僅局限于課堂45分鐘,而不能在課堂外得到有效的鞏固,更談不上讓知識和能力在課堂外得以延伸和拓展。
也有老師注意了課外的改革,并且很注重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比如讓學生設計調查問卷,進行社會調查,完成調查報告;或者成立各種學習小組,通過研討會、演講、論壇等方式作為理論教學的延伸和補充;或者讓學生利用周末或寒暑假,到相關單位進行參觀、訪問、實踐。這種想法和出發點都是無可厚非的。但學生具有一定的惰性,且能力畢竟有限,此時如果教師不能帶隊督促,給予必要的指導和幫助,適時地安慰鼓勵的話,學生往往容易半途而廢,要么草草了事,要么直接上網下載現成資料來應付,最終導致改革流于形式,而達不到任何鍛煉學生能力的目的。
參考文獻:
[1]周華,閆素梅.課改形勢下政治教學應走出三大誤區[J].中學政治教學參考,2008,(11).
[2]李華.新課改背景下思想政治課教學中合作學習的誤區與對策[J].教學月刊:中學上旬版,2007,(4).
【關鍵詞】新課改 高中班級 管理模式 研究
引言
在新課改的背景下,高中階段的教育需要創新型的管理模式,使之與目前的教學相配套。而現行的班級管理模式培養出來的學生大多缺乏獨立自主意識、創新意識、責任感和團隊精神。要積極探索出創新型的高中班級管理模式,讓學生得到鍛煉,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全面提升學生的各項素質,真正達到教書育人的目的。
一、高中班級管理的變革
高中班級管理要從只關注升學率和就業中解脫出來,培養高中學生的公民素質和發展高中學生個性才能為目標。高中班級管理必須適應這種教育發展趨勢,高中班級管理主要從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以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來進行相應的管理調整,應從智育教育中解脫出來,在班級管理中采用新鮮的管理模式。
高中班級管理要改變德育教育方式,提倡德育的實績。班級管理需要有道德教育的維系,使學生從道德的重建上,從社會的大環境中融入德育發展。在功利教育的背景下,一些學生的思想出現了消極和墮落。對于道德教育,要借助于嚴明的懲罰手段。在高中班級的德育教育和管理上,不能把德育進行量化和分化,形成支離破碎的片段。而目前,很多學校在高中階段中普遍對德育教育進行量化管理,對學生的道德質量進行割裂評價和管理,這種做法和方式沒有實際的意義和益處。再從班主任和任課教師的管理來看,這種教育和評價不能從根本上對學生進行全面評價,對學生的優劣不能客觀公正評價。班主任要增強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認識,對德育的本質要有清醒的頭腦。德育的目的是勸人和諧、向善,班主任在德育管理的工作上,要營造出師生間和諧和關愛的融洽氛圍,使學生在班級中得到良好的道德熏陶。
智育教育管理是高中管理中最為的內容,同時,在各個高中的教學中也處于中心地位。智育教育在班級管理工作中對于這些目標和學習起到非常好的輔助和補充作用。整個高中的學習過程中,學校和班主任對班級管理的共同目的都指向智育教育。學校評價一個班級的優劣,主要是通過學習成績和排名實現,班主任評價班級的學生優劣也是通過學生的成績和排名來實現。班主任在班級管理中的重要任務是要積極、規范地引導學生學習,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促進學生的智育發展。班主任要有科學的班級管理方法,協調好與任課教師的關系,時常為學生提供一些科學的學習方法。
在班級的管理中,班主任注重學生的身心發展,是非常重要的。要關注學生的身體和心理健康,使學生各個方面都得到健康發展。班主任要聯合體育教師進行身體健康方面的指導和管理,加強體育運動的常規鍛煉,落實晨練跑步等;與學校心理室教師進行溝通,注重學生的心理健康,觀察學生的行為舉止,結合道德教育,使學生養成理想堅定、目標明確、堅強意志的人格和氣質。
對于課外活動時間的控制和管理,班主任應給予適當的時間,要認識到課外活動對于調節學生學習的作用和價值,保證學生的課外活動時間,緩解學生的學習壓力,減輕學生因學習壓力帶來的精神困惑。班主任要制定相應的工作計劃和活動計劃,對學生的課外活動進行指導。
二、高中班級管理模式的研究
在新課改的高中班級管理模式中,學生自主管理模式是班主任管理和工作的好方法。自主管理模式改變了傳統的管理方式,讓學生自己管理自己,制定適合自身生活和學習的管理辦法,讓學生探討規則的制定和執行。班主任把班級管理的權限下放給學生,自身成為管理的指導和監督者。
在自主管理模式中,班主任可通過學生對班級規章制度的建立和執行,進行大討論和民主決策,經過師生共同認定后,進入實施階段。通過這樣的形式,學生感到這樣的班級管理方式是對自己的貼身設計,是對學生自身的管理和教育。學生在積極參與中起到較好的管理效果,同時也能較大發揮班級規章制度的作用。
在對自主管理模式中的班級機構的設置中,學生改變了被管理的模式,實現了自己管理自己。在這種自主管理模式中,班主任是最重要的角色,起到監督作用。在班級的機構組建方面,要任用責任心較強的學生,組成一個班級常委會,利用民主選舉的方式,推選出各個班委成員,再在班委成員中選舉班干部。制定相關的班干部職責和監督管理內容,由全班同學負責監督班干部的各項工作。還可以實行輪流管理的模式,實行一組成員八九人進行班級內務和各項工作的管理。在管理中,班主任可下設靈活的自治小組,如衛生檢查小組和紀律檢查小組,使學生得到了鍛煉學習的機會,又加強了自身的約束力。
三、結語
在新課改背景下,高中班級管理要與實際情況,結合班主任自身情況和學校的因素,選擇較為合適的班級管理模式,把學生的全面發展作為一項重要工作來抓。
【參考文獻】
關鍵詞:新課改;德育教育;行為
隨著教育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化,標志著我國基礎教育進入了新的階段。而德育教育作為學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一項長期的系統工程,在新課程背景下發揮著關鍵性的作用。新課改的核心是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探究能力,鍛煉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合作意識,以適應時代的發展。因此,需要教育工作者發揮主動性和積極性,以課程改革為契機,認清現實,著眼未來,勇于探討,不斷創新,開展形式多樣的德育實踐活動,提高德育工作的實效性。只有這樣,才能夠培養出具有高素質和道德水平的優秀人才。學校德育教育既要做到適應社會發展過程中對學生道德品質的要求,還要做到符合學生個性發展的需求,促進學生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學習習慣。廣大教師必須認真思考以何種德育方式為先導進行教育活動,把握德育教育的現狀,探索提高德育教育水平的新方法。下面,筆者根據自己的教學經驗,詳細闡述新時期德育教育的有效策略。
一、學校德育教育現狀分析
(一)德育教育內容枯燥單一,與現實生活脫節
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傳統封閉單一的德育教育方式受到巨大的沖擊。現階段的學校德育教育無法與現實生活產生密切的聯系,往往只是教師將提前設計好的教學內容講給學生聽,至于學生有沒有聽懂并不重要。由于教師沒有認識到德育教育的重要性,也就使德育工作陷入僵局,課程的育人功能被忽視。還有一些學校為了片面追求學生成績和升學率,過分占用和擠壓德育教育的課時,使得德育教育形同虛設,名存實亡。教師要想德育教育成為提高學生道德品質和行為習慣的主渠道,就必須順應潮流,改進教學方法,注重德育的開放性,增強與日常生活的聯系,在不斷的實踐中豐富德育教育內容。
(二)德育教育重視管理,忽視學生的個性發展
在很多學校里,把德育教育的主要目標放在對學生的行為和紀律教育上,忽視了學生的自身發展和個性培養,對德育的理解不透徹。其實,德育教育的真正目的是為了塑造學生良好的行為和高尚的品格,以美好的情感和健康的身心投入到學習和生活中,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而現實并非如此,學校只注重對班級和學生的管理,只要學生犯錯就會給予相應的懲罰,使得學生變得唯唯諾諾,沒有活力,久而久之就成了學習的工具。學校的這種做法使德育教育成為了管束學生行為的規則,失去了德育的真正作用,教師的教育使學生感到不滿,因此,教師很難完成教學任務。
(三)德育教育高要求與低投入現象日趨明顯
如今,一些學校重視智育、輕視德育現象明顯,將師資投入到數學、語文、英語等主要學科上,使優秀教師扎堆,而對德育教育則關心甚少,很少舉辦德育宣傳實踐和講座等活動,致使德育工作開展困難。但是,學校又要求德育教育要形成體系,在日常工作中發揮作用,不僅要規范學生的行為,還要形成良好的校風和學風。因此,高要求與低投入的矛盾就成為了德育教育工作面臨的一大難題。同時,學生家長對德育的認識程度不夠,認為自己的孩子在學校就是要好好學習,取得好成績,至于德育并不重要。得不到家長的支持,也是德育工作開展不順利的重要原因。
二、新課程背景下德育教育的有效策略
(一)提高對德育教育的重視程度,建立嚴格的考核制度
在素質教育不斷深入的今天,德育教育工作必須要勇于接受挑戰。學校領導以及教師必須把德育與智育放到同等重要的地位,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從而達到提高學生道德水平和思想覺悟的目標。此外,學校要積極進行改革和創新,建立嚴格的德育考核制度,構建以德育教育為核心的素質教育新模式,形成“道德長城”,爭取把學生培育成為德才兼備的優秀人才。教師要注重對學生的情感教育,用自身的魅力感化和引導學生,不斷拓展學生的思維方式,提高學生的參與度,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使德育成為學生學習和成長道路上的助推器。
(二)不斷優化德育教育的內容,加強與日常生活的聯系
德育教育要結合學生的年齡和身心發展情況,選擇具有針對性和指導性的教育內容,增加對愛國主義、社會道德、父母親情等的教育實踐活動,促進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形成德育教育新局面。同時,德育教育還必須加強與日常生活的聯系,讓學生在生活化的教學情境中逐漸成長。新課程理念鼓勵學生走出課堂,走向社會,改變“小課堂”封閉的教學現狀,把學生的生活實際與社會生活聯系起來,不斷優化學生的道德行為。比如,可以定期組織學生去博物館或者紀念館參觀學習,感受優秀的歷史文化以及革命先烈的壯志豪情;還可以組織學習參加社會公益活動、提倡文明出行、宣傳環保知識等,培養學生養成社會服務理念和關心社會的高尚情懷。
(三)處理好德育與其他學科教育的矛盾,寓德育于活動中
在德育教育工作中,要正確處理好德育與其他學科之間的矛盾,正視德育的作用和地位,提高德育在各個學科的滲透,在潛移默化中使學生受到影響,收到理想的效果。新課改明確提出德育教育要堅持“以人為本”理念,培養學生的綜合素養,為形成終身學習意識奠定基礎。每一個教師都要積極參與到德育教育實踐中,充分挖掘各學科中蘊含的德育思想。同時,教師可以通過組織各種實踐活動提高德育的有效性。這些活動不僅能提高學生的興趣,還有利于讓學生以飽滿的精神和樂觀的態度面對周圍的人和事,從而形成適應社會的能力。學校可以利用互聯網開創德育教育新模式,建立校園網站或者校園論壇等網絡互動形式,讓學生在上網的過程中接受德育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綜上所述,新課程背景下的德育教育工作任重而道遠,要始終把德育教育放在教學的重要位置,提高對德育的重視程度,堅持素質教育和德育教育相結合,建立健全家庭、學校、社會相結合的模式,運用各種手段實現德育的真正作用,鼓勵學生參與到實踐活動中,不斷深化行為規范和道德品質,利用豐富的教學資源提高德育水平,從而使學校的德育教育工作邁上一個新臺階。
作者:劉學靜 單位:河北省秦皇島市北戴河區教育局
參考文獻:
一 新課改對教師提出新的要求
1.學習知識與德育教育要兩手抓
新課改課堂教學時,要注重對學生的德育教育。新課標明確規定,語文是一門工具性和人文性很強的學科,因此教師不應只關注語文的工具性,還要注重語文的人文性,而德育教育就是語文人文性的體現。因此,教師不能只滿足于將書本上有限的知識傳授給學生,要根據學生身心發展的規律和年齡特點認真研究,對學生進行全方位的素質教育。要樹立發展的學生觀,關注學生的情感體驗、學習興趣等非智力因素,讓學生理解如何完善自我、學會合作、學會做人。在語文的課堂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注重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
2.與時俱進,加強與社會的聯系
在大語文教育觀的指導下,語文應走出狹小的課堂,走出校園,與社會甚至世界接軌。小學生社會閱歷不足,知識積累也不夠,因此教師教學不能只注重教材的教學,要善于捕捉現代社會、科技及其他學科的知識信息和最新成果,與時俱進,積極和語文課堂教學內容相聯系,使教學活動始終充滿活力。同時,結合教學內容開展研究性學習等綜合實踐活動,營造學習的實際情境,將教學拓展到課堂外,加強學校教育與社會和世界的密切聯系。
3.學生為主,促進全面發展
新的課程標準指出教學的目標不是讓受教育者適應現實,而是改造、創建新的現實,培養有創造能力的人,形成“實施新課程的成敗在教師,教師的任務是更新教學觀念”的共識,確立“一切為了人的發展”的教學理念。在教學中,教師要貫徹民主教學思想,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尊重學生的人格和觀點,相信存在發展的潛能,承認個性差異,積極創造和提供滿足不同學生學習成長的條件。
二 課改要體現老師的主體地位
大多數學生都生活在學校和家庭相對封閉的環境中,對外界的認知有限,外加思想不成熟,對有些課文理解有些困難。要解決這個問題,僅靠買幾本參考書是遠遠不夠的,這要求教師要對文本進行高質量的解讀,不能敷衍了事,對課程要有自己獨特的見解。
在課堂上,教師要避免提機械性的問題。比如“他寫得很認真,也很吃力”這句話,教師要避免提“他為什么寫得很認真”這類問題,這樣會限制學生的思維,使學生不能充分自主地思考。教師應巧妙提問:“同學們,你們讀了‘他寫得很認真,也很吃力’這句話想到了什么?明白了什么?還有什么不理解的嗎?”這樣,學生思維就會得到不同程度的發散。所以,教師的巧妙提問,能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更好地掌握所學習的內容。
授課中,經常會遇到一些意外情況,這就要求教師在課堂上要做出主動、機智的調整,對問題有自己獨特的理解和體驗。如教學《曹劌論戰》時,課文主要以對話展開情節,有的學生說:“能否把課文改編成劇本,抽時間演?”教師就應該考慮更改教學安排,讓學生自由發揮,把課文改編成話劇、劇本等。這樣能讓學生真正動起來,成為學習的主人,體現大綱精神,符合課改精神。
三 新課改教學手段的優化和多樣性
1.注重導語的設計
成功導語的設計,無疑是解決問題的最佳手段,好的導語是教師精心打造的一把“金鑰匙”,放射出獨特的光芒,帶領著學生登堂入室。導語設計要新奇;語言要美;和新授知識要緊密聯系,這樣才能激起學生的興趣,順應新課改的要求。
2.應用多媒體
多媒體是現代教育的需要,在新課改課程中有著廣泛的應用。教師要將課件作為提升授課水平和效果的亮點,而不是完全依賴多媒體課件。對多媒體課件的認識和定位要清楚,切忌主次不分、賓主倒置。教師要成為課件的操作者和跟隨者,可以充分引導學生的思維。
3.創設教學情境
如問題情境、故事情境、活動情境、實驗情境、競爭情境等。情境內容和形式應根據學生的生活經驗與年齡特征進行設計,對低中高年級的兒童,可以通過做游戲、講故事展示等形式創設情境,對于高年級的學生,則要創設有助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交流的問題情境,用語文獨特的底蘊去吸引學生,進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四 新課改要求加強習作指導
指導學生學會觀察生活豐富學生的生活,不斷拓寬觀察的領域,激發學生的興趣,養成留心周圍事物的習慣。培養學生讀書興趣,養成愛讀書、讀好書的習慣,以不斷增加習作內容、文化、語言方面的儲備。
指導學生打腹稿,做到心中有數再下筆。在低年級的作文課上,要引導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表達真實的感情;在高年級的作文指導課上,要因需點撥,結合習作實例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