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8-20 14:46:25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工商管理相關知識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1創業型工商管理人才培養模式構建
1.1創新課程設置,豐富教學內容教學內容既要保留原有工商管理專業自有的知識體系,又要增加與創業相關的知識內容。因此,課程設置方面,既可以采用模塊式,如在原有工商管理專業基礎課的基礎上,通過增加專業基礎課或者選修課的形式,開設《創業管理》《創業投資》等課程,也可以采用滲透式,將創業相關的知識滲透到工商管理專業教學內容中,使學生能系統學習創業理論、技能和方法,能夠把專業知識和創業知識有機結合,形成合理的知識結構。
1.2改善教學方法,強調理論與實踐的聯系創業是要直面不確定性的情境,白手起家,從無到有的創造過程,在開展理論教學的同時,積極開展課程實踐,模擬創業情境。大力推行案例教學法。通過組織學生討論一系列成功和失敗的創業案例,分析其成敗的原因,使學生掌握有關的專業技能、知識和理論。廣泛運用模擬教學法,通過模擬情境使學生在接近現實情況下扮演某個創業角色,并和其中的人或事產生互動,以達到預期的學習。
1.3強化實踐教育,建立融校內模擬與校外實踐于一體的實踐教學模式創業能力是決定創業成敗與否的關鍵,而創業能力是在實踐中產生和發展的,因此,應以創業能力培養為主線構建實踐教學內容體系。首先,加強校內模擬實踐基地的建設,實現在校“創業”。在校內設立一體化、綜合性的實訓教學平臺和校內學生創業實習的模擬實踐基地,如稅務大廳、模擬銀行、模擬股市、ERP實驗教學平臺,使學生不出校門就可以在一個仿真的環境中,體驗創業全過程,從而培養他們的創業精神和創業能力。其次,校外“創業”,建立校外大學生創業實踐基地,形成產、學、研一體化教育模式。第三,可采取創業論壇、創業競賽、創業聯盟、創業社團等方式搭建第二課堂,吸引有興趣的學生更好地了解創業。
1.4開辟創業型工商管理人才培養多渠道社會對創業型人才的需求日益擴大,可嘗試從4個渠道展開創業型工商管理人才的培養:一是,可面對工商管理專業學生,設置創業管理方向,培養工商管理專業創業管理方向學生,在條件成熟的情況下,可考慮創辦工商管理專業(創業班)更系統全面地培養創業型工商管理人才。二是,面向全校不同專業的學生,采用雙學位的方式,開設工商管理雙學位創業班,力圖借力其他專業基礎特性和優勢,培養既有本專業知識技能又具備創業知識和技能的復合創業型人才。三是,面向全校學生,開設創業管理相關的系列選修課,進行普適性的創業教育,讓學生了解創業,進而對創業產生興趣、意向,從而進一步引導其加強對創業管理相關知識的學習。四是,培養專業性的創業型工商管理人才,即在條件允許的前提下,可嘗試與相關行業聯合開辦具有較強行業背景、產業背景的行業(創業班),培養具有較強行業背景、深厚相關專業性的創業型工商管理人才。
1.5創業型工商管理人才培養模式配套性措施的構建與實施為了更好地推進創業型工商管理人才培養模式的實施,需要從以下開展配套性措施的構建:一要建立一支專兼結合的富有特色的師資隊伍,實現教師隊伍的多元性、實踐性和靈活性,可以聘請一些企業家、成功的創業者、技術創新專家兼職任教,合作研究或聯合撰寫創業方面的教材,擴大創業教育的師資力量。二要豐富考核形式,創新評價機制。在平時課程考核方面,改變傳統試卷內容和試卷形式,尋求建立多樣性和靈活性的評價機制,可積極推行核心課程的實踐導向考核制度,譬如成功開設網店等創業成果可以納入考試成績的核心構成部分。在畢業論文方面,可采取提交企業調查報告、創業計劃書、商業策劃書或者直接進行創業實踐呈遞創業成果等方式作為學位論文或畢業論文,由教師、專家、企業界人士進行考評。三要建立保障機制,完善創業型工商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的組織管理體系。
2結語
關鍵詞:企業;工商管理;培養;對策
一、引言
在當前競爭加劇的環境中,企業之間的競爭,歸根到底是屬于彼此人才間的競爭。企業只有擁有了大量的優秀人才,才能夠更好的促進企業的發展。但是,目前很多企業的人才,特別是工商管理類人才在應用能力培養方面,依然不容樂觀,在實踐過程中,出現了一系列問題,很多企業都沒有嚴格的按照相應的方案和原則進行,無法充分發揮員工自身的能力和知識,從而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企業的發展。因此,加大對工商管理類人才應用能力的培養,是十分必要和迫切的,只有這樣,才能夠為企業的可持續發展打下堅定的基礎。
二、人才培養的必要性
1.教育目標的需求。
通過教育,來提高國民綜合素質,同時更好的促進就與。因此,在我國的教育體系中,特別重視培養人才的實用性,特別是工商管理類方面的人才,要加強對于人才的培養,從而來滿足教育目標的需求。學生在畢業之后,進而通過自己的真才實學和能力,更好的為企業服務。
2.市場的需求。
在當前的市場經濟環境下,越來越多的企業更加注重人才的能力。因此,要想畢業后,能夠尋找到滿意合適的工作,就需要加強對工商管理人才能力的培養。
3.專業的需求。
工商管理類專業和其余專業有著較大的區別,其專業理論知識特別多,并且很多都具有抽象化,專業的應用性和市場性都是特別強的,因此,要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加強理論和實際之間的臉型,讓學生在實踐的過程中,更好的理解相關知識理論,從而提高他們應用專業知識的能力。
三、人才培養原則
1.一切為了學生。
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要堅持學生為中心,一切的教學都要充分的為學生考慮,要一切為了學生。要根據不同學生的能力進行有針對性的培養,建立和完善教學體系,制定科學合理的教學目標,從而來更好的提高學生的技能和能力,讓學生能夠通過所學習的專業知識更好的解決實際問題。
2.系統性原則。
企業對于工商管理類人才的應用能力進行培養時,需要將整體思路的優化來作為核心,通過整體性思想來作為指導原則,要在培養體系中,更好的對現有資源進行分配,分工明確,從而來達到優勢互補的目的。在制定培養方案時,要注重理論和實踐之間的結合,科學全面的提高人才的應用能力,促進企業的健康向上發展。
3.靈活性原則。
企業要結合自身的特點和實際發展情況,根據當前社會需求,來制定出科學合理的培養策略,對工商管理類人才進行重點培養,在培養過程中,要采用靈活多變的方式,讓人才能夠在學習過程中,充分發揮自己的特長,大幅度提升自身的能力。
四、培養過程中,所存在的各種問題
1.目標模糊不清。
企業中的工商管理類人才,往往被企業定義為管理人才。如此籠統的定義,沒有很好的將企業應用型人才和理論性人才進行區分開來,進而導致在后續工作的開展過程中,面臨眾多困難。在我國的高等教育事業中,教育已經逐漸的轉變為大眾化教育,工商管理類人才的應用能力和企業需求之間的矛盾日趨激烈,因此,企業對于人才定位目標模糊不清,必然會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企業的快速發展。
2.課程體系存在著缺陷。
企業工商管理類的課程體系存在著一定的缺陷。在對人才培養方式上,缺乏核心力,相關知識結構單一。培養過程中,雖然有著一定的實習活動,但是在操作和設計過程中,依然不夠,存在著理論和實踐相互脫節的現象,致使相關人才在應用能力方面天生不足。同時,在對相關專業知識進行培訓時,過度重視理論知識,特別是國內外先進的管理理念等,此種情況所培養出來的人才,只是相關方面的理論知識豐富,應用能力是很難滿足企業需求的。
3.創新能力培養方面較少。
在競爭如此激烈的市場經濟環境下,要想不斷的促進企業的快速發展,就需要持續不斷的進行創新,只有創新,才能夠緊跟時代潮流發展。但是在實際過程中,針對人才的培養只是重視理論知識,很少進行創新能力方面的培養。此種情況,導致了企業人才無法進行創新,無法獲得較大的利潤,不利于企業的發展。
五、工商管理類人才應用能力培養的措施
1.明確人才培養目標。
根據人才培養模式,明確學術型和應用型兩種,從而企業來開展有針對性的培養。針對理論型管理人才,要在擁有豐富的理論知識過程中,結合實際工作,培養他們在實踐過程中,提高自身所學專業理論應用的能力。針對應用型的人才,如果沒有豐富的專業知識和方法,也很難較好的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不利于創新,因此,要在人才培養過程中,從意識上重視理論和實踐相互結合的問題,明確人才的培養目標。
2.建立和完善人才培養計劃。
首先,課程的設置上要滿足市場需求。根據企業不同職能部門的實際情況,體現出企業的基本思路和人才培養目標。企業工商管理人才在金融、經濟、稅收和財政等方面都有著較大的優勢,通過對相關課程進行整合和簡化,能夠極大的節省時間,提高效率。對于專業職能方面的人才,操作和應用能力較強,培養過程中,要加強理論知識和實踐之間的結合,不斷的培養合適的人才,滿足市場需求。其次,不同學科之間的交叉。學科之間的交叉,是順應經濟發展規模,對于工商管理人才的綜合能力提高有著極大的幫助,在提高工商管理人才專業能力的同時,推動著經濟、社會和技術之間的發展。要根據企業和市場之間的關系,實施學科交叉,在相關專業中進行取長補短,進而來服務整個社會。最后,系統模塊化的教學。工商管理人才和企業之間是緊密相連的,人才的綜合能力提高直接決定了企業發展的高度,要建立模塊化的教學,在教學過程中,按照不同職能部門和功能進行分類,明確不同人才需要在那些方面的提高,進而來科學合理的安排時間,做到培養計劃的開放性和兼容性。
3.加大創新力度。
只有不斷的進行創新,才能夠讓企業永葆生機和活力。創新,是一個企業發展過程中,所必不可少的。企業要想快速發展,就必須進行創新。在對人才培養過程中,要加大創新力度。企業相關人員要具有創新意識,在培訓過程中,積極主動的采取相關措施和方法,提高相關人才的創新能力。在具體的人才培養上,要具有專門的培養體系,采用豐富的理論知識和實踐,不斷探索和改革,積極主動的運用市場信息和先進的科學技術來為我所用,探索一個適合企業特色的培養體系,結合企業的實際發展情況,制定針對性的培養計劃,讓管理人員在市場經濟環境下,做到與時俱進,緊跟時代潮流發展,為企業的發展培養出具有技術型和復合型的人才。
六、結束語
總之,在當前的環境下,企業要想生存和發展,就必然離不開工商管理類人才的聰明才智。要想充分的發揮出工商管理人才的優勢,就要不斷的采取各種措施,提高他們的應用能力。企業要根據自身發展的情況,制定出科學合理的培養計劃,要在企業中重視人才的培養,相關領導干部和責任人要以身作則,為人才的培養提供相應的環境、資金和人力等。在人才能力培養過程中,要明確培養目標,建立和完善人才培養計劃,加大創新力度,緊跟時代潮流發展,只有這樣,才能夠為企業的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促進企業獲得更好的生存和發展,在競爭激烈的市場環境中立于不敗之地。
參考文獻:
[1]張帥.關于企業工商管理類人才應用能力的培養研究[J].管理經營者,2015,(02).
[2]杜孝爭.企業工商管理類人才應用能力的培養分析[J].中外企業家,2015,(04).
[3]涂煜棟.企業工商管理類人才應用能力的培養探索[J].價值工程,2014,(05).
[4]李志.企業工商管理類人才應用能力的培養探析[J].中國林業產業,2016,(01).
[5]馬艷華.淺談企業工商管理類人才應用能力的培養[J].科技與企業,2013,(09).
一、理論與實踐結合的意義
(一)利于學生更好地學習工商管理專業知識學生在工商管理課堂上學習的理論知識,只有與實踐操作有效地結合才能夠保證學生對于知識有更深的理解和掌握。通過實踐操作,學生能夠更加深刻地認識到客觀世界,同時能夠思考所學知識的如何應用,這樣使學生對于所學的知識有一定的認可。讓他們知道自己所學的知識是有用的,因為很多時候學生都在質疑課堂上的知識會應用到實踐中嗎?或者能夠與實踐聯系起來嗎?這樣做可以消除他們的疑慮。因為只通過學校課堂的理論知識的灌輸是很難實現學生操作能力的提高的,所以應該結合實踐教學,提高工商管理課堂的教學質量。
(二)利于學生從多角度思考問題
由于學生之間的性格、興趣以及學習能力有差異,所以很難做到對于同一問題的解決方法適用于所有的學生,因此應該注重將理論知識和實踐應用有效的結合,在實踐操作的過程中,每個學生通過思考都會有適合自己的解決問題的方法,這樣有助于提高學生獨自解決問題的能力,而不再是依賴老師給出的每個具體的解決方案。因為老師的講解并不一定完全適用于所有學生的實踐。
(三)利于學生提高創造力
傳統的工商管理教學中主要是依賴老師對于專業基礎知識的講解,學生只是扮演傾聽者的角色,這樣嚴重制約著學生創造力的提高,而且學生也不能夠很好地理解老師在課堂上傳授的知識。只有學生通過自己的親身實踐獲得的經驗,才能讓他們更好地理解所學的知識,在這基礎上能夠提高自己內在的創造力。只有將理論和實踐有效的結合才能真正實現這樣的目標。
(四)利于學生形成合作精神
學生走上社會工作崗位上時,與學校的學習還是有差別的。因為在工作的時候需要與同事合作,才能完成工作,提高效率,這樣需要學生在工作的時候有團隊合作的精神,而在實踐教學中,有助于培養學生的這種團隊合作精神。
二、理論與實踐結合的方法
(一)選擇合理的工商管理專業教學內容
隨著時代的發展,社會的進步,我國的綜合競爭實力有了很大的提高,所以國家越來越需要具有綜合素質高的工商管理型人才。學校的教學內容的選擇對于綜合型人才的培養具有重要的意義,要根據我國的基本國情設計相關的教學內容,使學生在實踐的過程中能夠從國家的基本國情和需要出發。
(二)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
1. 增加學生對工商管理專業的感知度。在學生沒有進入大學之前,可能對于工商管理專業缺乏一定的認識,所以學校應該針對新生這樣的特點,提高他們對于工商管理專業的認識。學校制作一些關于工商管理專業介紹的精美的手冊,學生可以在課余的時間翻閱和査看,在仔細的査看之后,學生還可以對于所看的內容提出一些問題或者是寫一些看后的感想,然后將這些感想形成文字,學校可以設立專門的郵箱來專門接收學生發來的信件。然后由專門的人員對這些信件進行整理,并且收集大家對于工商管理專業的疑問,安排一定時間進行統一系統回答。
2. 采用實踐教學的方式。合理的教學方法和合適的教學內容能夠使學生更好地理解所學的專業基礎知識,所以應該重視實踐性的教學方式的應用。首先,可以在傳統的教學講解過程中適當地加入一些專業的案例。這樣一方面可以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另一方面學生的實踐知識也會有一定的提升。其次,老師也可以通過模擬方式進行教學,通過老師事先的設計,然后學生按照老師設計的方案進行模擬和演練。學生在進行模擬演練的時候可以切身的感受整個過程,對于過程中的每一個問題都會有自己的感受,而且在發現問題的時候,還能夠獨立地思考進而想出解決方法。學校可以組織學生到當地知名的企業進行采訪和觀摩,可以當面請教相關的人員,這樣面對面的交流和學習,不僅加深了對相關知識的理解,也是無形中鍛煉了學生發現問題、尋求答案的能力。此外,學校還可以利用學校的影響力和相關平臺邀請一些國內外工商管理行業的成功人士和相關的專家學者到學校里做專題演講。這樣的學習氛圍對學生是非常有益的。
【關鍵詞】工商管理會計;財務核算;財務管理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信息技術的普及,讓我國的會計工作呈現出了電算化的發展趨勢。在計算機成為會計人員完成數據核算工作的主要工具以后,會計人員開始對企業的財務計劃等問題進行了關注。現代管理理論的不斷發展進步,也要求工商管理會計人員在日常的工作中對自身的工作重點進行轉移,因此,工商管理會計的轉變,也是順應社會發展的一大重要措施。
一、管理型工商管理會計的主要概念
管理型工商管理會計,主要指的是一些為促進企業經濟效益提升,而借助管理學和會計學的相關知識,對企業的財務問題進行預測、監督、分析、評價和總結的會計人員。這種新型會計人員的產生,可以被看作是信息技術和會計電算化技術發展的產物。在將計算機技術應用在會計核算工作以后,會計工作人員的工作速度和工作的精確度得到了有效的提升。在會計人員利用計算機技術解決了傳統用工作模式下的一些較為繁瑣的問題以后,會計人員在日常工作中就可以把工作重心轉移到企業的財務計劃、財務控制問題和財務總結等多項內容之中,在會計人員參與到這些事物的管理工作以后,企業財務管理工作的科學性和實效性就會得到有效提升,這就可以為企業自身管理水平的提升提供一定的幫助。
二、工商管理會計由核算型向管理型轉變的必要性
(一)核算型財務會計的主要缺陷
通過對核算型財務會計在新時期所表現出來的缺陷問題進行探究,我們可以發現,從跨級工作的側重點來看,核算型財務會計需要在尊崇工商行政管理的相關規定的基礎上,對企業的日常業務進行記錄,并通過編制財務報表的方式將這些信息上報給工商管理部門。這種工作模式可以被看作是一種服務于工商行政管理部門的服務模式,從工作模式來看,核算型財務會計人員在對數據的準確性進行保障的基礎上,還要讓財務報告符合工商管理部門的規定。從財務管理會計的工作實效問題來看,由于這一工作模式是建立在工商行政管理部門的過去的財務工作的基礎之上的,因而這種會計模式并不具有前瞻性的優勢,隨著工商管理工作的發展,這一會計工作模式已經難以適應這一工作所表現出來的新特點。
(二)管理型財務會計的主要優勢
對企業財務狀況的直觀化反映,是管理型財務會計模式的自身優勢的一種表現。對企業財務狀況的分析總結是這種新型財務會計模式的主要側重點。在對這種新型會計模式應用到工商管理部門以后,工商管理會計人員除了要按時提交企業財務報表以外,還要為相關部門提供相對完善的企業信息資料,以便為工商行政管理工作的開展提供更多的參考依據,因而工商管理會計由核算型向管理型的轉變,對工商行政管理工作的實效性的提升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除此以外,在新型會計模式下,工商管理會計人員除了要對過去的財務工作進行總結以外,還要通過對現在的財務工作進行控制監督的方式,對工商行政管理工作的規范性進行提升,因此,工商管理會計的轉型,也可以為工商行政管理工作的開展提供一定的方向指導。
三、促進財務會計人員轉型的措施
(一)對監管機制進行完善
對自身對企業的監督作用進行發揮,是工商管理部門日常工作中的一項重要職責。為了對自身的換立職責進行充分的發揮,工商行政部門在日常工作的開展過程中也需要對企業的內部財務狀況進行有效監管。但是從我國工商部門的企業監管機制建設情況來看,我國的這一機制還在財務分析領域還存在著一定的漏洞。從工商行政管理單位的財務會計人員轉型工作來看,企業監管機制是管理型管理工作的一大主要影響要素。為了對企業監督機制的科學化水平進行提升,工商管理部門在日常工作的開展過程中首先需要對財務分析措施進行完善。在構建財務分析機制的過程中,工商行政管理部門需要從財務管理理論的最新成果入手,對硬性企業財務管理狀況的因素進行分析,以便讓監督機制的針對性得到充分強化,第二,在對財務預算制度進行貫徹落實的過程中,工商行政管理部門需要對管理財務方案在企業管理工作中的作用進行充分發揮,以便幫助企業對財務預算領域所表現出來的一些問題進行充分解決,第三,為了對監督機制的實效性M行提升,工商管理部門也可以通過構建內部審計機構的方式,對工商管理部門內部的監管工作進行強化。
(二)對會計人員的專業素質進行提升
從工商部門的會計轉型問題來看,管理型財務會計在未來的工作中除了要對會計核算能力進行充分了解以外,還要對企業的管理知識等內容進行了解。這就要求工商行政管理部門在會計轉型工作的開展過程中,需要對會計人員的知識能力進行提升,在對會計人員培訓機制進行運用的過程中,工商部門需要將會計人員的財務分析能力和財務預測能力看作是培訓工作中的重點要素。要通過激勵機制和考核機制的應用,對財務人員參與培訓的積極性進行充分調動,在培訓工作的開展過程中,工商部門也需要對會計人員的法律意識進行強化,以便在最大程度上避免事件的發生。
四、結論
核算型會計向管理型會計的轉變,是我國工商行政管理部門在新時期的工作中所要面對的一個重要問題。在對財務會計管理觀念和監督機制等因素盡心挖山的基礎上,對會計人員的專業素質進行提升,是促進會計人員轉變的一種有效措施。
參考文獻:
[1]裴昱.試論工商管理會計從核算型向管理型的轉變[J].中國集體經濟,2016,(36):135-136
[2]宋偉光.試論工商行政管理會計從核算型向管理型的轉變[J].財會學習,2016,(18):136
關鍵詞:工商管理;核心職業能力;教學
隨著時展和教育的改革,高職教育的發展和改革也開始進入了良性的循環。高職學生想要在職業競爭中獲得勝利,不僅要具備相應的知識,最重要的是要具備對應專業所具備的職業核心能力,從而在超越和突破知識本位觀的基礎上,建立起符合職業崗位的能力觀,同時具備完成職業任務的能力,以及職業發展的潛力。
一、傳統高職院校培養工商管理人才存在的問題
1.專業特色不夠鮮明。由于絕大多數高職院校是由中等專業學校升級而來,因此,很多高職院校的工商管理專業還存在著諸多問題,主要代表性問題有專業設置不夠科學,教學內容過于淺顯等,尤其是在學生培養方面,高職院校的學生培養還處于大一統的狀態,低端復制現象尤其嚴重,這就導致很多高職院校的工商管理專業人才往往存在知識儲備不夠、專業特色不夠鮮明的問題。2.對學生的職業能力培養不夠全面。雖然,目前絕大多數高職院校在工商管理專業教學的過程中都意識到職業能力尤其是職業核心能力的重要性,但是在實際中,絕大多數的工商管理專業的教育仍然是“理論灌輸+案例討論”的模式。也就是說,大多數學生在現有模式的培養下,具備了一定的分析問題的能力,也了解解決某些問題的“套路”,但是發現問題的能力并不強,在解決問題的時候,總是囿于課本上給出的套路和模式,缺少全局意識和創新精神。3.創新精神培養在某種程度上缺失。創新精神是一種主人翁精神,但是隨著職業經理人的普遍,很多工商管理專業針對學生的培養偏重于職業經理人的培養,而不是企業家式的培養,這就導致根本上創新精神的缺失以及諸多短線行為的出現,長此以往,必然會對整個社會經濟的發展起到負面影響。4.在學生培養過程中不能引導學生“內外兼修”。工商管理專業在學生培養中,絕大多數院校和教師都側重于培養學生觀察和應對企業內部變化的能力,但是卻忽視了培養學生如何應對外部經濟、政治、社會、法律變化的能力,事實上,市場經濟的變化,很大原因是由于上層建筑的變化引起的,只重視內功修煉,不顧外界環境變化,必然會被時代大潮所淘汰。5.對相關信息收集和處理的能力不夠。當前時代的發展,不僅要求畢業生不僅要收集和處理相關行業的信息,而且還要在對企業的各個重要部門如財務、管理、營銷、生產等各個部門的負責人進行引導。但是目前的工商管理專業在培養學生的時候,往往注重的是學生本專業能力,卻忽略了信息收集、處理等一系列重要的相關能力。
二、工商管理專業的核心職業能力的構成與特性
1.工商管理專業的核心職業能力的構成。工商管理的核心職業能力,即從事工商管理相關職業活動所必須的最基本、最核心的能力,其不僅要求學生要具有快速適應工商管理職業崗位、運用相關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還要具有一定的職業素養。職業素養包括管理思維能力、觀察判斷能力、合作溝通能力、語言表達能力、組織協調能力等等。2.工商管理專業的核心職業能力的特性。①專業性:任何職業的核心能力都要有一定的專業性,脫離專業性,職業能力也就不復存在,工商管理專業也不例外,但是工商管理的專業性,實質上是在金融、公關、策劃、人力資源管理等諸多學科的基礎上綜合起來的一種復合性質的專業性。②可遷移性:工商管理專業的核心職業能力同其他專業一樣,都需要具備一定的普遍適用性和可遷移性,這種可遷移性不僅存在于工商管理的各個分支,更存在于各個層次、各種性質的經濟實體中。③發展性:發展性包括兩種含義:一是隨著社會經濟發展,工商管理相關的崗位要求也在不斷的發展當中;二是隨著管理者的個人變化,能力要求也在不斷變化。④社會適應性:任何一種經濟實體,任何職業都不可能脫離社會存在,尤其是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高度發展的今天,工商管理專業的核心職業能力乃至崗位職責都不可避免的受社會影響,這就要求一個合格工商管理的畢業生必須具有高度的社會適應能力。
三、學校在培養工商管理專業的學生過程中應當側重和滲透的能力
1.主人翁精神。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下的工商管理人才,不僅要具有一定的管理知識,而要有高度的主人翁精神。主人翁精神不同于資本主義國家提倡的企業家精神,而是要在擁有開拓、創新、誠信的基礎上,擁有高度的社會責任感和民族自豪感。2.創新精神。創新精神,不僅僅指的是在處理工商管理環節時候能夠創新處理某些問題,更體現在信息加工能力、動手操作能力以及人員管理方面的創新。同時,還要具有從全局角度出發的,能夠以提高人類美學為目的的高尚情懷。
四、高職院校在工商管理專業當中滲透職業核心能力的教學方向
1.鼓勵學生自發探索,培養學生的獨立意志和探索精神。工商管理,從字面上看管理的是工商,但是說到底還是以人為本的專業,因此,要在工商管理專業的教學中滲透核心職業能力就必須要注重保護并且培養學生的自主意識,尤其要鼓勵并培養學生具有自主探索的精神,在保證學生學到必要的專業知識的前提下,給予學生充分的自由思考和發展空間。2.培養學生的競爭意識。市場經濟的核心特征就是競爭,因此,工商管理專業在教學中必須著重培養學生的競爭意識,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培養學生競爭意識的時候,要在引導學生認識和區分什么是公平競爭、什么是不公平競爭的基礎上進行,也就是說,競爭意識,要在學生建立起正確的是非觀和社會主義榮辱觀的基礎上培養。
五、工商管理專業核心職業能力滲透培養的基本途徑
1.尊重學生的個性,重點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創新精神的培養,首先要以往的重視共性、輕視個性的教育觀念,但是在目前高職院校逐年擴張的情況,一對一的因材施教方法不可能實現,因此,教師可以在實際教學中,根據學生的性格愛好、特長、知識儲備以及發展意愿對學生進行分組培養,但是值得注意的是,這種分組并不是固定的,而是要根據學生的發展情況和個人意愿進行調整的,同時要進行一定的引導和控制。同時,學校也要根據本校的情況,大力培養創新型師資,鼓勵教師和學生進行終身學習。2.深化教學改革,增加創新課程,培養學有所長的學生。工商管理專業的核心能力培養,不僅要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更要培養出學有所長的學生,因此,高職院校可以根據學生不同性格、興趣以及能力的不同,對學生進行分流培養,除此之外,在學校的教學改革方面,學校應該在完成基本課程的基礎上,開發與當地地方經濟緊密結合的創新課程。同時,在教授這些課程的同時,一定要滲透現代管理的方法和觀點。3.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高職院校固然培養的是具有一定專業能力的人,但是如果一味重視專業輕視素養,必然與工商管理的核心職業能力要求背道而馳,因此,高職院校在工商管理專業培養的時候,在注重以人文本、鼓勵學生彰顯個性的同時,一定要注意在各個方面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
結語
一、傳統實踐教學體系建設存在的問題
1•人才培養定位不準。很多人認為管理就是決策,所以工商管理人才培養就應該把重點放在決策能力、決策方法的培養上,于是制定人才培養模式、方案時偏重于管理的后一環節———決策,而忽視了管理信息獲取分析、方案執行控制等中間環節的能力培養,這也是造成當前工商管理專業畢業生就業時高不成低不就的主要原因之一。
2•教學觀念更新不及時。隨著民辦高校人才培養目標的明確和教學改革的不斷推進,重理論輕實踐的傳統教育觀念、先理論后實踐的課程實施策略、實踐依附于理論的教學模式已經有了很大的改變,但這一改變在受傳統影響更深的工商管理類專業中卻不夠明顯,以實踐為主導、以理論“必須夠用”為標準的觀念難以被充分接受和落實,強調知識的系統化和完整性依然是專業教學計劃制訂的重要原則。
3•課程體系改革不徹底。當前課程體系中的課程安排仍存在不完善的地方,課程整合力度不夠明顯,理論教學的比重太高,實踐教學內容不夠豐富。在教學計劃中大都分為基礎課、專業課、實習實訓三個部分,實踐課程依附于理論課,課時較少,實驗、實訓內容缺乏可操作性,技能實訓項目不足,技能訓練時數不夠,沒有能夠形成相對獨立的實踐教學體系。
4•實踐教材匱乏,實訓手段落后。筆者粗略統計,截至目前,圖書市場中公開出版的綜合實訓教材不足六本,其數量遠遠滿足不了眾多工商管理類專業學生的實訓教學活動需求。同時,當前工商管理類實訓手段也較為落后,主要采用課堂案例教學、機房多媒體軟件操作等形式。缺乏實踐動手的切身體會,也缺乏工商管理中最重要的團隊協作和溝通交流能力的培養。
二、創新型工商管理專業綜合實訓體系的構建
(一)明確綜合實訓體系的構建目標
工商管理類專業是經濟管理學科中相關專業知識綜合度較高的一個門類,所培養的人才要求具有較為寬廣的經濟和相關學科知識,具備從事企業管理工作所需的“一專多能”的通用型才能,以適應信息經濟時代對工商管理人才的多樣性需求。工商管理專業綜合實訓體系的具體目標要求是:建立與工商管理專業理論課程既相關又相對獨立的工商管理實驗課程體系,發揮學科交叉及學科綜合應用的特色和優勢,充分挖掘實訓教學環節中有利于提升受訓者創新能力的關鍵因素,合理利用實訓教學中的各種軟硬件資源。
(二)構建專業實踐能力培養體系
在培養計劃修訂過程中,重視對實踐能力的培養,開展相關調查研究工作,深入研討課程及其他教學環節的設置,構建和完善由專業課程、專業實習、課余實踐等一系列環節組成的專業實踐能力培養體系。設置和加強與專業基本知識、基本能力、基本方法有關的課程和教學實踐環節,專業主干課程增加實踐教學內容,設置綜合模擬課程,結合管理專業特點,注重提高學生表達與溝通能力、協作能力,加強管理定量方法的教學內容。鼓勵專業教師積極參與培養計劃的修訂工作,理順相關課程之間及實踐環節之間的關系,積極開展教學研討活動,提高實踐教學水平,探索提高學生實踐能力的現實途徑。在實踐教學內容的安排上,要做到以工商管理類專業自有實踐課程為核心,充分擴展企業與工商行政管理局、稅務局和開戶銀行等各機構的業務往來關系。
(三)完善實訓教學層次
構建民辦高校工商管理實驗教學體系應該從四個層次進行:專業感性認識實驗、單一課程模擬操作實驗、專業綜合性實驗、跨專業綜合實驗及畢業實習設計。四個層次是依次遞進的關系,前一個層次是后一個層次的基礎,后一個層次是前一個層次的發展,每個層次都以培養學生的能力為指導思想進行教學。
1•第一層次:專業感性認識實驗
設計專業感性實驗環節,其目的是提高工商管理專業學生對不同類型的企業、事業單位的運作流程和管理實際的感性認識,激發學生對本專業學習的興趣。實驗環節可以設計為經管綜合實驗中心的觀摩講解,校外企事業單位現場參觀等。
2•第二層次:單一課程模擬操作實驗
根據工商管理專業各主干課程學習的需要,開設系列實驗課程或實驗項目。可針對每一門主干課程開設一門實驗課程。這些實驗課程的內容是相應主干課程的核心知識,其作用是加深學生對專業課程知識的理解,掌握專業知識在管理實踐活動中的具體應用方法。3•第三層次:專業綜合實驗根據工商管理專業各主干課程知識之間的聯系,開設綜合性實驗課程。此類實驗并非某一課程綜合知識的運用,而是多門課程綜合知識的運用。通過綜合運用多門課程的知識,學生可以了解各主干課程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促進知識的融會貫通。
4•第四層次:跨專業綜合實驗及畢業實習設計
根據工商管理專業在經濟管理活動中的地位及作用,本階段通過設計仿真綜合實習,將不同專業的學生置身于仿真的虛擬環境、企業和經濟管理部門中,以某一行業企業的生命周期作為主線,完成模擬企業的真實經營與運作,實現學科相關知識的有機整合,并以所管理企業的經營數據為分析對象,結合所學專業知識,完成畢業實習設計及畢業論文的撰寫。
(四)創新實驗教學模式
實踐是理論知識在具體工作中應用的一種形式,工商管理類專業知識的空泛性加大了實踐活動設計的難度,為了能讓學生在工商管理綜合實訓中充分理解所學的管理知識,并能利用現代化的信息技術輔助管理活動的開展,這里提出“場景模擬+信息化”的實驗教學模式。
1•場景模擬實驗
將綜合實訓場地搭建成為一個高度仿真的企業管理環境,以彌補校外實習基地建設的不足。在該實訓場地中,學生將依據實訓教師精心設計的企業管理案例,以傳統的手工處理方式完成企業經營管理環節。針對民辦高校生源的特點,其畢業后主要去企事業單位的一線管理工作崗位,對其能力的需求應該是重實施而輕決策,通過仿真環境的手工業務處理實訓,能讓學生真正理解專業知識,掌握日常基本業務處理流程。我們稱之為“授之以漁”。
2•管理信息化實驗
“管理信息化”模式要求受訓學生在掌握基本專業知識和操作流程的前提下,利用現代信息技術、計算機技術和網絡技術進行相關業務處理,從而使學生的專業實踐操作技能得到更進一步的提高。企業信息化管理軟件作為一種工具,它能有效地提高工作效率,為了讓培養出來的學生能夠在進入社會之前就熟練掌握這些工具,一定量的信息化實驗是必不可少的,這也是提升學生綜合素質的一種途徑。我們稱之為“授之以魚竿”。
―、工商管理教學及其改革中的主要問題
受多種因素影響,不同院校的工商管理教學及其改革會表現出不同的具體問題,但仍有一些嚴重的問題廣泛地存在于各個地區的工商管理教學中。第一,很多院校缺少明確的工商管理專業培養目標,只是寬泛地試圖把學生培養成企事業單位中從事中高層管理的綜合管理人才。但工商管理專業的學生畢業后都需要進人工作單位的某一具體部門或崗位,承擔具體職責,負責具體工作,而且大多數學生都必須從低層管理崗位做起。這就是說,工商管理專業的學生必須深人理解和熟練掌握針對某一具體職業的工商管理知識。但在實際情況中,工商管理專業學生學習的管理知識都過于寬泛,不夠深人,他們學習的知識適用于很多崗位,但卻都并不精深,最終都只能業績平平,很難做到出色和優秀。第二,國內的工商管理教育正在飛速發展,學生數量與市場需求間的關系巳經由原本的供不應求發展為供遠大于求,工商管理專業的學生全都面臨著巨大的就業壓力。院校一味想培養高級管理人才,但實際上絕大多數工商管理專業的學生都需要從基層做起,院校的培養策略顯然不符合現實。還有很多院校,其工商管理人才培養缺少特色,學生缺乏創造力,很多人的思維方式、做事方式如出一轍,表現中庸,毫無個人優勢可言。長此以往,必然會引發工商管理專業的發展困境。
二、工商管理教學手段改革與模式創新的意義與必要
面對各類工商管理教學問題,必須創新教學模式,改革教學手段。第一,教學手段與模式的革新有利于院校自身的發展。受教育制度和教育環境的影響,很多院校的整體辦學水平還有很大的上升空間,它們在教育市場中正面臨各種艱巨的挑戰。如果不革新教學手段與模式,工商管理專業的教學建設將始終無法深人,很難培養出高水平的人才,學生畢業后很難適應社會對人才的需要,更不要說在激烈的行業競爭中脫穎而出了。第二,院校與社會間存在著緊密的內在聯系,深化工商管理專業的教學手段改革和教學模式創新將有利于院校向社會輸送符合其需求的高素質管理人才。第三,對工商管理專業的教學手段和人才培養模式進行革新能夠有效提升學生的職業競爭力。當前,國內的企業正在與世界接軌,對工商管理人才的職業要求越來越高。不改進教學手段和創新模式就無法提升工商管理專業學生的職業技能水平,就難以保證他們在管理崗位上發揮正面作用,就不可能把他們培養成能夠與時俱進、受到企業認可與尊重的管理人才。
三、工商管理教學手段改革注意要點
(一)多媒體教學方面
社會對工商管理專業學生的素質要求較高,這要求學生們具備扎實的工商管理基礎和盡量寬廣的學習、工作視野,以其適應未來不同單位、不同崗位的工作需要。院校應著重發展工商管理專業學生的綜合素質,特別要注重培養其實踐運用能力。教師們要積極創新教學手法,在合理沿用傳統教學方法的同時靈活使用多媒體教學。多媒體教學理念提出多年,也得到了較普遍的運用,但這些運用多停留在淺層,仍有很大的深人運用空間。多媒體教學的運用可以豐富學生對工商管理的認識,提升教學效率。當下,很多院校都縮減了工商管理課程教學時間,傳統的板書式教學已經很難適應課程時間與培養目標間的矛盾。這種情況下,多媒體教學可以為教師們提供更為充裕的課堂講解和教學研究時間,避免課時的浪費。工商管理課程內容的更新變化速度很快,通過多媒體教學手段,教師們得以及時最新教學理論與實例,保證課程的時效性。
(二)雙語教學方面
雙語教學是工商管教學手段改革的重要方面。國家的科學技術在不斷發展,高等教育的現代化程度也在不斷提升,雙語教學已經成為很多院校公共課程和專業課程的常見教學手段。工商管理專業是受世界經濟一體化影響最為深刻的專業之一,進行雙語教學改革勢在必行。與國外相比,我國的工商管理教學及改革經驗相對欠缺,國內很多院校的工商管理課程及其教學方法是來自對國外經驗的借鑒。為了保證借鑒的質量與批判性,應當盡量與國際軌道,積極在工商管理專業中開展雙語教學。教師們需要特別注意,雙語教學的教學目標應當隨各專業課程具體特征的變化而變化,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應當采取針對性的教學方法。教師們要視班級的整體英語水平確定使用英語進行教學的比例,對初人門者耐心引導,對水平較高者嚴格要求,做到循序漸進、因材施教。要針對學生的學習成效來制定動態的教學計劃,隨著學生年級的提升內容的困難程度,積極創新教學方法,逐漸加大英語在教學中的比例,做到穩扎穩打、不驕不躁。
四、工商管理教學模式創新的有效策略
(一)注重課程本身與人才培養目標的創新
不論是教學模式的創新還是培養模式的改革,都要以人才培養的目標為前提。教育要立足社會需求,工商管理專業更是如此。各院校要結合自身的特點和學生的實際情況,選擇最適合學校、學生的人才培養模式。當前,工商管理專業被廣泛地設立于各個院校,學生間的就業競爭越來越激烈。要想在人才市場上脫穎而出,就必須強調人才的特色與特長。同時,各院校還需要重點根據所在區域不同企事業單位的劃分,針對某一具有發展潛力的產業或企業來培養學生的管理能力,切實提升他們在工作中解決問題的能力,全面拓展學生的素質與技能。同時,各學校要立足市場,調整工商管理專業課程在課程整體中的比例。在公共課中,要向學生們提供一些素質教育和人生規劃方面參考意見,提升其整體就業素養。專業課方面,應當給予一定的空間自由來選擇市場、人力資源等自己喜歡和擅長的課程,鞏固他們在某一具體方向上的專業技能。此外,院校可適當增設一些先進的工商管理理論課程和實際作戰課程,并邀請一些專業人士、研究學者或者企業高層管理者到院校來開設講座,增強學生對自身所在專業的理解和認識。
(二)積極開展人才培養模式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