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8-12 09:05:07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對影視專業的理解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 影視;聲樂;教學
影視作品中的音樂表現包括影視聲樂歌曲。影視聲樂是歌詞與旋律相結合的演唱形式,通過凝練的藝術表達強化并延伸電影故事主題,展示影視人物的情感和命運。
隨著電影產業的蓬勃發展和現代電影創作手法的多樣化,影視聲樂演唱成為故事發展的強大推動力。它除了要擔當闡述情節的功能,還常常必須具備動人的情感力量。如音樂電影《艾薇塔》中的唱段《Don't Cry For Me Argenti.na》,其通俗聲樂演唱的張力詮釋了主人公的心路歷程和愛的渴望,這段演唱迷惑了觀眾,正如艾薇塔迷惑了自己的?同胞一樣。又如電影《音樂之聲》中用獨唱、合唱、表演唱的形式,拉近了主人公和孩子們的距離,也拉進了觀眾和電影的距離。英國導演西恩?埃利斯執導的后現代風格的電影《超市夜未眠》中,有眾多配合電彩唯美情節的音樂,其中bang gangQ)樂隊演唱的歌曲《Iaside》搭配靜止又靈動的電影情節,體現主人公的幻想并創造浪漫愛情的意境;片中還使用了意大利作曲家貝里尼的歌劇作品《Casta Diva》,以演唱的古典美修飾主人公眼中另類的情感世界。
由此可見當今電影聲樂涉及的演唱知識和理念之多.唱法風格之豐富。作為藝術教育工作者,我們必須著眼于眾多藝術功能的繼承與發展,探索與其相關的教學工作。
影視戲劇專業的聲樂學科經歷多年的建設、改革與發展,如今已初步形成授課方向從技能課到表演課,從單一技術到理論與實踐結合,授課形式由個別課到小組課。由小組課到集體大課的高校所特有的聲樂學科體系,其影視表演、歌舞劇、音樂劇、播音專業開設聲樂課。在這片“非聲樂專業”領域的教學工作中,把握發展脈絡。認清開設聲樂課的重要意義,做好課程建設工作是聲樂藝術教學中一種更趨于細致且有價值的思考。
一、教學形式――集體大課和單一小課相結合
人類的生產和生活是從簡單到復雜,從單一到系統的。每一個學科的誕生、發展都源自它自身的需求,有它特定的歷史軌跡及各自不斷延伸的枝椏,最終這些枝椏觸到了彼此,長在了一起,學科體系就這樣漸漸龐大而有機地形成了。影視和聲樂演唱就是這樣走到了一起并形成一個專業學科。可以說電影和電視的形成與發展使得今天的影視聲樂教育從傳統音樂專業教育中派生出來。
電影發展的初期影視藝術家們是躲在銀幕后現場配音的。器樂和歌唱此時還只是一種“外援”手段。至1927年有聲電影《爵士歌王》以歌取勝,1936年電視歌唱粉墨登場并成為主角。此后,聲樂演唱在電影和電視作品中重要起來。隨著影視文化的蓬勃發展,人們對影視作品的欣賞和參與性都達到了前所未有的豐滿狀態,而正是這種欣賞和參與又使影視藝術進一步發展。這種情況僅從影視專業招生的火熱狀況就可見一斑。影視聲樂的培養也隨之成為一個必修專業,原因有三:1.影視歌唱專業化的要求提高了;2.人才的文化素質(包括音樂素質)的要求提高了:3.隨著影視音樂多元化的表現,人才的復合化需求提高了。面對如此之多的學生人數,面對影視聲樂的多元表現.是否完全沿用聲樂專業的教學方法和形式,也成了學者們的思考方向。
傳統音樂專業的聲樂課大都是“一對一”的小課,此課程作為培養人才的專業課引人影視專業之后,專家們開始了教學上的重大改革――專業集體課誕生了。聲樂集體課有利于學生學習鞏固專業基礎知識,尤其可以強化聲音理論知識,有利于緩解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心理壓力,有利于更大程度地調動學生的積極狀態,有利于擴大聲樂演唱知識的覆蓋面,有利于加快教學進度,有利于教師探索研究廣泛適用的教學理論,有利于聲樂人才和師資力量的培養。聲樂集體課使學生在集體歌聲中釋放自我,在學習中掌握發聲的基礎理論,在比較教學中提高對正確聲音的認識并有效解決聲音問題,在和聲訓練中提高審美完善自我。
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我們注意到集體課在提高授課效率、彌補小課單一形式的遺憾時,也面臨需要解決的問題.就是在多元的授課過程中和完美的授課理念指導下探索出一條完整體系的教學模式,形成科學合理的教學板塊,使教有所依,學有所成。如果說聲樂小課的教學任務是從單一走向精細的話,那么集體課的使命就是從單一的復雜走向深刻的多元。
二、影視聲樂的教學要著眼于聲樂教學的藝術共性
歌曲的定義是一個大的范疇,其中包含很多類型.如藝術歌曲、群眾歌曲:合唱歌曲、抒情歌曲、通俗歌曲、歌劇與戲劇歌曲等。影視聲樂的歌曲也是其中的一個組成部分,它具備歌曲的許多共性,它的選材及運用是歌唱藝術多元化在演繹形式上的體現。影視歌曲和一般歌曲有很多盼相通之處,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 掌握科學的演唱方法
聲樂學習訓練過程是復雜的,比較公認的教學方法一般承認正確的呼吸是聲樂演唱學習的基礎。在進行歌唱技能技巧的訓練時.必須掌握歌唱的呼吸方法、呼吸的運用.了解呼吸的支點和常用的呼吸練習方法,識別聲音的性質、聲部的劃分,了解美聲、民族、通俗唱法特點及嗓音的保健等。進一步講.作為歌唱者必須要有良好的嗓音條件和正確的聲音概念以及科學的發聲技巧。正確的歌唱呼吸乃至臻美的聲音是唱好一首歌的基本條件。學習者要通過專業的磨練,懂得并掌握發聲的生理機制及嗓音運用的機制。了解歌唱器官的構造、歌唱發聲的簡單原理,聲音的共鳴原理、共鳴腔的劃分、共鳴腔的運用和聲區的關系,運用共鳴的方法等。使它成為歌唱者的第二天性,完美的演繹才能開始。
2 具備深厚的文學和藝術修養 其一,音樂中蘊涵著很多民間文化及風俗。從周公時代開始,周朝天子經常通過“聽歌”來了解民風。周朝天子通過聽歌,不出牖戶而盡知天下,而且寓教于樂。聽歌要有更高層次的心得體會.上升到治國安邦的政治高度和維持世界和平的歷史責任感。這就是“王者所以觀風俗,知得失,自考正”。
其二,音樂中融匯著詩之含蓄與寄托。比如歌曲《在水一方》的歌詞出自《詩經》秦風《蒹葭》。《詩經》是我國文學的光輝起點,詩云:“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直解為:“浩蕩的蘆葦,莽莽蒼蒼,晶瑩的露珠,化為白霜。我所心愛的人,在河水的那一方。”這是一首描寫追求意中人而不可得的詩,表現了詩人希望見到意中人的深切感情,演唱這首歌要體味古詩之用辭:理解原文之意境。方能體現音樂之美。演唱者在文學和藝術上不僅要有很高的修養,還要有深刻的富有內涵的表現力, 以及把詩歌、音樂和聲音完美融合的綜合能力。清代另一位著名音樂家徐大椿在《樂府傳聲》“曲情”篇中寫道:“唱曲之法,不但聲之宜講,而得曲之情為尤重。故必先明曲中之意義曲折,則啟口之時,自不求似而自合。”可見,歌唱者要唱好一首歌曲。除了具備必要的基本素質和演唱技巧之外.深刻理解作品的思想內容和表現手法也是十分重要的。這是演唱者在歌曲演繹前必不可少的一道準備工序。
3 把握影視作品的風格,使歌曲凸顯主題意境
聲樂作品的風格會隨著時代、地域、民族以及詞曲作家個性的不同而不同,影視歌曲也具有同樣的風格化。影視歌曲和聲樂歌曲在“理解作品”這一環節上還是有一些不同點。通常理解歌曲只對詞、曲作者和作品時代背景進行深入了解就可以了,但理解影視歌曲的過程并沒有這么簡單.除了需要了解詞作者、曲作者、演唱者及創作背景、創作意圖外,還需要對原著的理解,對劇本、編劇的理解,對導演思想的理解。對觀眾聽覺的理解。
不同的影視劇題材、不同的音樂家及不同的音樂作品都體現著不同的情景描繪和感彩,同時會變換不同的演唱要求。例如以清代帝王康熙為題材的電視連續劇,不同的劇本就有不同的音樂作品問世。《向天再借五百年》是電視劇《康熙王朝》的主題歌,作為一部正劇的主題曲,它所表達的勃勃胸襟和帝王之氣就有別于《康熙微服私訪》這種親和力極強的民問杜撰式的連續劇所選用的浪漫逍遙的乃至民間淳樸的歌曲形式。因此演唱者必須能理解歌曲所提供的藝術文化背景和感情基礎.通過精湛的演唱把作品的風格恰當地表現出來。善于運用自身的聲音特點,采用準確的音色和表現手法進行歌曲的演繹.以利于準確塑造音樂形象,只有做好這些才能使歌唱凸顯影視作品的主題意境。
三、展現由心的歌唱。體現創造性的教學
影視聲樂表演的形式繁多,影視化的程度、方式各不相同,但影視記錄卻一直追求自然、真實的天性。聲樂作為藝術本身就具有抒情性、虛擬性,與之一體的表演也就具有了舞蹈性、非自然性,而這恰恰是人們所能夠接受并要求的真實。舞臺聲樂表演是影視聲樂表演的基礎,影視聲樂表演是舞臺聲樂表演的派生。電影電視可以把生活化的表演組織成精美的藝術,也可以說親切自然的特征會幻化成受人喜愛的藝術表現。這時候“由心”的歌唱更容易使人感到自然舒服,從而產生對作品的好感。事實上,從音樂賞析的角度來說,無論是創作、演唱還是聆聽,由心而發的歌都是最具震撼力的。因此,我們在教學中除了完成歌唱技術和藝術等教學任務外,更要強調歌由心生的歌唱概念,使學生不至于桎梏在學習的知識框架之中,而是要從復制知識的循環里找到歌唱的新感覺,探索藝術的新出路。
影視聲樂的教學特色決定了影視聲樂專業的教學要時刻走在聲樂教育和電影音樂需求的前沿。要以不拘一格的形式、不拘泥于傳統聲樂教學的方法大膽傳承與改革。例如:不同風格的學習:通俗、美聲、民族等唱法的體驗;不同的組合形式:二重唱、三重唱、小合唱、男女對唱、混聲合唱等形式的練習;設計不同的表演舞臺,創造不同情境下的演唱:小品、音樂劇、歌劇等;發展創造力,改編歌曲、創作歌曲。以傳承科學的方法為教學基礎,以挖掘學生個性化的音色和不同的演唱特長為核心,在教學中體現歌唱的多方面形式。教師要多方學習并采集好的經驗,廣納眾議,及時調整教學方法,保持知識的新鮮度,在基于科學理論和教學實踐結合的基礎上,不斷提高學生的藝術素質。充分發揮學生的想象力,體現創造性的教學,使學生自身在廣博知識的探索中得到歌唱的愉悅體驗。這是聲樂教學不滯后于電影電視的藝術需求和市場需求的理想狀態。
[參考文獻]
[1]世界電影資料庫[OL].http://www.imdb.corn.
關鍵詞 地方高校影視藝術教育,層次定位;教學內容,教學方法
近年來,我國高校影視教育正蓬勃發展,但各地發展并不平衡,相對于國外及國內中心城市重點院校,地方普通高校的影視教育發展速度與規模相對滯后,教育教學水平也有相當的差距,這就要求我們地方高校在借鑒與學習國外高校及國內重點高校的影視教育經驗的同時,結合自身實際,切實轉變辦學觀念和影視教育觀念,合理設置專業,建立科學的可操作的影視教育課程體系,努力探索教學方法,迅速提高影視教育教學水平,培養多層次的能夠滿足市場經濟建設需要的高素質復合型人才。影視藝術教育大致包括影視專業教育,相近專業教育與普及型人文素質教育幾個層次,不同的層次當然應該有不同的教育目標、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但也有許多相同或相近的問題需要解決,本文立足于地方高校影視教育實際,著重探討影視教育教學中必須認真解決的幾個問題。
一、影視教育層次定位與教師隊伍建設、課程體系建設
近年來,我國許多高校包括一些地方高校都陸續開設了與影視藝術相關的專業,如影視文學、影視傳播學、影視表演、廣播電影電視等等。由于有些學校開設這些新專業是在缺乏必備條件的基礎上一哄而上,專業師資隊伍的建設與學生培養計劃的落實,相關課程的開設都存在許多不相適應的問題。筆者認為,已經開辦了影視專業的學校,必須按教育部有關規定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明確學生培養目標、凝練學科方向,建設科學合理的既符合國家基本政策要求又適應社會需要的培養計劃和課程體系。沒有開辦影視專業的學校不要盲目跟進,要實事求是地分析自身的區位條件,硬件設施、師資條件、還要看市場就業情況。如果開辦影視專業條件成熟,當然另當別論。如果條件不成熟,那就要把重點放在相近專業的影視教育和其他專業的人文素質教育兩個層次上。與專業的影視教育相比,這兩個層次的影視教育對影視課教師的需求量要小一些,對專業素質的要求也不那么嚴格,一般都是從中文系的教師中抽調轉向而來,似乎大都能夠適應,還挺受學生歡迎的。其實,這只是表面現象,面對讀圖時代、消費時代的來臨,影視藝術的發展速度以及與人們生活關系的密切程度已大大超出了人們的預期,影視藝術的普及教育與實用教育已提出了許多新的課題需要我們解決,這就要求我們認清形勢,轉變觀念,加強影視藝術教師隊伍建設和影視藝術課程體系建設。
以前,我們大都在中文系、廣告傳播學系、廣播電視新聞等專業開設影視文學或影視藝術概論,在其他院系開設中外影視藝術鑒賞。由于師資力量的薄弱和教育觀念的滯后,往往只是作為選修課開設,課時的限制是很明顯的(一般36學時)。在如此短暫的教學過程中,既要觀摩影視作品,又要安排很多理論性知識性內容是不太可能的,只能按專業要求力所能及地靈活設計。如中文系的影視文學課,一般先要介紹一些有關影視美學、影視語言的知識,然后側重于影視與文學的關系、影視的改編,影視評論等,廣告傳播學系也得講些基本的理論,但必須結合廣告專業講一講影視與廣告傳播的關系、廣告片的拍攝、影視中的植入性廣告等內容。而對于作為素質教育課的其他專業,當然更得重視影視知識與影視文化的普及,影視片的觀摩及分析講解。當然,也可以結合授課對象調整內容,如外語學院的學生,可以多講一些外國文學名著改編的影視作品,多看幾部外語原版電影。對于理工科的學生,也可以多看幾部科幻片以及著名科學家的傳記片。這一方面可以拉近與學生的距離,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另一方面,對于學生的專業學習也是有好處的。
要有比較理想的影視教育效果,加強師資隊伍建設與相關問題的研究是必要的。學校領導應重視影視教育,就像重視大學國文教育一樣重視影視教育,即使暫時沒有開辦影視專業的學校,起碼也應設立影視藝術公共課教研室,一個萬人大學至少要有三至五名專兼職教師從事影視藝術公共課教學與研究,要改變一門課單打獨斗的局面,開設幾門相關課程供學生選擇,也應該允許學生在校期間不止學習一門影視課程。目前,在原有影視文學、影視藝術概論、影視藝術鑒賞課基礎上,我們至少還應該開設影視文化概論、影視文化產業與傳播、影視教育等課程,使學生有更多的機會學到更多更深的影視文化知識,切實提高文化素質和面對新世紀新挑戰的能力。有條件的學校還應考慮在某些相近專業把影視課列入必修課名單,就像江蘇等地的許多高校所做的那樣,這也許是一種影視教育發展的大趨勢。
二、教學內容上要處理好的幾種關系
在教學內容上必需兼顧影視藝術與影視產業的關系,影視文學與影視藝術的關系,影視文化中他者與本土的關系。
1 影視藝術與影視產業的關系。
教育部早在1985年就了《關于高等院校開設電影課程的情況和意見》的文件,1998年又印發了《關于加強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的若干意見》,同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指出“大力推進素質教育,使學生在德、智、體、美等方面全面發展”,確定了美育的地位和作用。在政府制定的《全國學校藝術教育(2001年~2010年)發展規劃》中,更要求所有普通高等學校在2005年前普遍開設藝術類選修或限定性選修課,作為綜合藝術的影視藝術無疑在大學美育中占有重要地位。在相近專業教學模式中,一般都把影視課作為人文素質教育課程看待,尤其重視其藝術的特質,這本身并沒有錯,問題是,作為綜合藝術,影視藝術綜合了其他各種藝術的特長,但和音樂、美術等純粹藝術科目還是有區別的,那就是影視藝術的產業化特征,它不僅僅是藝術,它還是一種龐大的文化工業的產物,有著濃厚的商業特征。這就要求我們在選擇教學片時,不能只選思想性藝術性強的經典藝術片,還要考慮選擇學生喜歡的比較時尚的商業大片,讓學生在欣賞影片的藝術魅力、電影明星的表演風采的同時,真切感受到夢幻工場的發展現狀,了解觀眾的觀影心理以及電影產業的商業前景,讓他們獲得全方位的享受和收獲。也就是說,要打破過去狹隘的“象牙塔”式孤芳自賞的人文素質教育觀,建立健康全面開放發展的雅俗共賞的人文素質教育觀。
2 影視文學與影視藝術的關系。
影視藝術是綜合藝術,但文學是其基礎,所以我們在進行影視藝術教育的同時,要注意文學的因素。改編影視作品所依靠的原著或影視原創劇本是我們要關注的第一個方面,一般情況下,影視劇本創作的畫面思維和蒙太奇思維方式與文學創作是很不一樣的,我們理應給學生區分清楚。許多優秀的影視作品都改編自 中外文學名著,這使得影視藝術課往往成了文學課程的一個很好的延伸和補充。兩種文本的對照“閱讀”,既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文學原著的精神,也可以豐富學生不同的審美經驗,獲得多層面的審美享受。當然,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充分體會兩種藝術的異同,更好地理解影視文學與影視藝術各自不同的審美特征。但從另一方面來講,近年來影視產業發展迅速,從小說改編的影視作品可以在播出后大大提高原著的知名度和影響力,使小說銷量大增。受這種利益的刺激,許多小說家的小說創作自覺不自覺地會受到影視編劇思維和影視產業的影響,這一現象值得認真關注。
3 影視文化中他者與本土的關系。
影視藝術最初來自于西方,但中國人并非沒有畫面思維意識,中國的皮影戲、木偶戲比西方電影不知要早多少年。影視藝術教育課的作品選講,必須中外兼顧,本土與他者并重。一方面,我們要讓學生全面了解世界電影誕生百余年的歷史和各種重要的電影流派,外國的電影肯定少不了;另一方面,電影又是中國民族電影工業的一部分,我們必須讓學生熟悉本國電影發展的曲折與輝煌、問題與優勢,了解中國七代導演的代表性人物與代表性作品及其藝術風格。特別是當今全球化信息化時代,我們更應該教育學生樹立民族自信心,培養愛國主義精神,同時以開放的眼光學習外國影視藝術和影視產業的先進經驗,為發展和壯大中國的影視文化產業、提高我國文化軟實力而努力學習。即使將來不從事與影視產業相關的工作,也應把自己培養成一個符合新時代要求的理想的影視藝術優秀觀眾。
三、在教學方法上與時俱進,處理好理論與實踐、教師與學生、傳統與現代、軟件與硬件之間的關系
先進的教學理念與現代的教學內容,最后都必須通過科學適用的教學方法來實現。地方高校尤其是新升本高校在這方面做了許多工作,但對于影視教學方法的研究則相對滯后。根據多年的影視教學探索與實踐,我覺得下面幾個關系的處理尤其重要。
一是理論與實踐的關系。不管是相近專業教學還是普及型素質教育,影視教學首先必須處理好理論與實踐的關系。理論主要包括影視美學、影視文學、影視語言、影視評論等環節在內的影視理論知識,這是少不了的,問題是如何通俗易懂地讓學生掌握。我認為不能單純枯燥地進行灌輸,而應該通過大量例證的講解,通過實際的觀摩讓學生理解。對于鏡頭語言與蒙太奇,可以要求學生先預習,然后讓學生用手機或DV自行拍攝,自己體會,然后老師講評。另外就是作業,既可以是書面作業,加強對理論知識的歸納整理,加深理解,也可以是影視語言的編寫、生活片段的拍攝,讓學生在實踐中真正理解老師所要求掌握的理論知識。
【關鍵詞】電視編導 影視思維 課堂教學
廣播電視編導專業自1958年由北京廣播學院最初開辦以來,已經成為了一個被全社會、媒體圈所認可的傳媒類基本專業。目前,全國已有三百多所本科院校開設了相關專業①。幾十年來,各大院校在編導專業學生的培養過程中積累了寶貴的經驗,并與時俱進地隨著傳媒環境的變化進行各種教學方式的調整與改革。
作為一個專門性、實踐性較強的專業來說,怎樣幫助學生在低年級打好扎實的專業基礎、為高年級段的實踐類、創作類課程做好準備,就是在專業教學實踐過程中最值得關注和探討的問題之一。
通過在教學中的思考和對自身影視從業經驗的總結,廣播電視編導專業的教師們已經清楚地意識到,本專業人才培養的第一步,就是幫助學生建立起影視藝術的思維習慣,即用具象的、視聽的和節目的思維方式思考問題,以此取代既有的文字化抽象思維。這是一個廣播電視編導必備的基礎素質,而只有在專業起步階段幫助學生做好這個準備,高年級影視作品創作課程的教學才能最大化地發揮人才培養過程中的核心作用。
一、整合相關課程,總結系統的教學方法
為了培養廣播電視編導專業學生的影視思維能力與習慣,講授視聽、電視欄目和類型知識的課堂教學就是一條直接的途徑。在專業教學計劃中,視聽語言、電視節目形態研究、紀錄片史論這三門課程的開設目的就是幫助學生培養起畫面與聲音、節目與欄目的思維。這些課程不僅僅服務于類似的教學目的,而且由于同屬影視基礎知識類,所以在教學內容、教學方式、教學手段上有著相通之處。因此,為這幾門課程設計一條教學主線、研究出一套成系統的教學法,就是“影視思維能力培養的教學改革與實踐”這一項目的主要目標。
二、研究觀摩環節,設計科學的教學方案
《優秀影視作品賞析》是廣播電視編導專業新生接觸的第一門專業基礎課程,同時也是新生啟蒙計劃中的一個重要環節。作為一個以培養影視創作能力為目標的專業,在專業起步之初幫助學生積累一定數量的優秀影視作品“閱讀量”是一個重要的教學任務。“學習影視藝術的過程是一個知識不斷積累和視野不斷拓寬的過程, 也是促進學生對影視作品的感受能力、分析能力和理解能力不斷提高的過程。”
因此,針對影視思維培養中居于核心位置的影視觀摩環節,需要設計出一整套科學的教學方案。總體說來,可以以教師擬定的必讀片目為本,采用“精讀”為引、“泛讀”為練的原則,將課堂上有教師引導、有多媒體課件支撐的影視作品觀摩評析作為啟發和引領,再在學生早晚自修時間開辟第二課堂觀片活動,培養起學生影視方面的專業興趣與視聽習慣。在這樣的基礎之上,學生會逐漸自覺地將影視觀摩看作一項有意義的課外活動,從而大量的“泛讀”就能得以自主實施,廣播電視編導從業人員的專業底蘊也就能從這些“閱讀量”之中形成。
經過對兄弟院校相關專業課程的考察,筆者發現不論是在中國傳媒大學、北京電影學院還是在浙江傳媒學院的編導專業人才培養過程中,影片賞析都是一門非常重要的專業基礎課,這些課程一般都安排至少每周4課時的課程量。在中國傳媒大學,編導專業在本科前3年的6個學期都開設這門課程,同時還有類似的影片讀解課程――拉片課同步進行。而行課方式,也都是完整觀摩然后分析的形式。這些老牌影視類院校幾十年的培養經驗無疑是值得借鑒的。
同時,每一個優秀的影視作品(包括電影、電視劇、電視節目等)都有自己完整的線索、結構與主題表達的安排,所以要進行詳細讀解的前提,就是對作品進行完整的“通讀”。單純片段式的講解不足以滿足編導這一專業的需求,有時由于時間不夠而無奈為之的“打斷式”、“腰斬式”觀摩很難達到最好的教學效果。同樣的問題在編導專業的電影賞析上則會顯得尤為突出,這就必然對于課時量與行課方式提出了特殊的要求。
所以,在賞析的課堂上保證一部完整影片或一檔完整節目的觀摩,再利用其余的時間,采用講授、拉片、互動交流等方式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優秀的影視作品,同時獲得必要的專業積累,是一種可行并有效的方式。
三、推廣共同教學,建立專業教師人才庫
廣播電視編導專業的基礎類課程不僅承擔著為學生打下視聽基礎的任務,同時作為大學新生接觸的前幾門與專業相關的課程,這也將是一個專業新生獲得專業啟蒙、加強師生溝通的平臺。因此,只由一名教師與學生進行一整個學期的教學活動就難免不夠全面。編導專業各位擔任教學任務的專業教師各自具有不同的專業背景與專業方向,之后也會負責不同專業課程的教學,所以,專業教師在低年級就在課堂上與學生見面、溝通將更有利于學生得到影視專業各個方面的啟蒙教育,也有利于他們了解今后將會接觸的整個教學體系。這種共同對學生進行啟蒙的方式一般來說都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因為在賞析課上學生們經常能從不同風格、專業方向的老師身上了解專業的不同方面,這成為了他們每周值得期待的內容。所以,可以有意識地將校內的相關專業教師編入影視思維培養的教師庫,根據不同的需要編排他們集體參與到一些基礎課程的教學過程之中。
同時,快速的媒體環境變化向編導專業教學提出了與時俱進的任務。如何接軌前沿、立足實踐已經成為各門課程必須考慮的問題。因此,學校的編導專業教師可以與一些在媒體一線、技術實踐、影視前沿領域較有成績和建樹的電視人、教師取得聯系并進行溝通,邀請他們參與到《優秀影視作品賞析》的課堂教學中來,在行課過程中以特色講座的形式進行授課,帶領學生了解更為新鮮、實用的電視行業情況,從而對電視編導專業獲得更為全面的了解。
四、延續第二課堂傳統,課上課下共同積累
本科院校之中,基礎性的課程每學期至多有18次的課堂教學機會,雖然這基本能搭建起一個師生啟蒙交流、精讀優秀影片的平臺,但是要完成必要的影視作品積累與視聽思維能力培養是不夠的。所以,為了更好地配合課堂教學,并為學生自主觀摩影片提供更好的機會和環境,在課下展開第二課堂教學就很有必要。
由于《優秀影視作品賞析》課程的開設,編導專業第二課堂的方式可以是在課堂上以教師擬定的必讀片目為本,以精讀為“引”、泛讀為“練”為原則,將課堂上有教師引導、有多媒體課件支撐的影視作品觀摩評析作為啟發和引領,再在第二課堂組織集中觀片活動,從而培養起學生影視方面的專業興趣與視聽習慣。在這樣的基礎上,學生會逐漸自覺地將影視觀摩看作一項有意義的專業活動,從而大量的泛讀就能得以自主實施。廣播電視編導從業人員的專業底蘊也就能從這些“閱讀量”之中形成。
“課上課下相結合”的具體操作方式,可以是專業教師在課上詳細評析一部影視作品,同時為學生開出2部貼合課程內容的集體泛讀片目,要求學生在晚自習時間利用老師上課使用過的解析方法與講授過的知識點,自己去分析和學習優秀的影視作品。除此之外,如果學生在培養出觀片興趣之后,專業老師也可以開出更為豐富的經典片目,作為學生自由觀摩的選擇。經過兩到三個學期、三種層面的影片觀摩讀解,編導專業的學生便能獲得足夠的積累量。
除了以上提到的師資、內容、安排上的變化,隨著傳媒行業的國際化融合進程,廣播電視編導專業的教學也開始需要引入一些更為前沿和潮流的信息。影視藝術是前沿性和實踐性較強的專業,因此相關的知識性內容就需要隨著時代的進步適時更新,以順應世界影視行業的發展趨勢。在這一過程中,許多新技術、新名詞、新節目層出不窮。為了使廣播電視編導專業的學生接觸且熟悉最新的行業理念和技術,改革基礎知識性課程的教學方法,適量采用雙語教學方式顯得非常必要。在此過程之中,一些英語的專業資料、節目范例及技術介紹等內容都可以作為課堂材料進行教學。同時,多媒體資料庫的建設、互動觀片平臺的使用等等都可以作為輔助手段共同推進學生影視思維能力的培養。總之,隨著傳媒市場對人才的要求越來越高,高校的電視編導專業人才培養應該進行必要的改革與創新。相信隨著更多教學實踐改革的推進,編導專業學生的能力與素質將能獲得更大地提升。
關鍵詞 影視表演;聲樂課;教學模式;創新
近幾年,隨著我國影視文化產業的發展,作為表演專業基礎課程的聲樂教學也得到了良好的發展。聲樂是從事表演藝術專業的人應掌握的一門藝術技能之一。聲樂課不僅是專業音樂院校聲樂專業必修課、音樂教育專業的必修課,也是表演專業生的專業基礎必修課之一。但是由于影視表演專業的學生在嗓音條件、音樂基礎、文化修養、性格愛好等方面都與聲樂專業的學生有一定的差距,因此在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上必須有所創新,以適應影視表演的專業基礎和專業特點,做到因材施教,以便保證良好的教學效果。
一、傳統的單一型教學模式在當前教學實踐中的弊端
聲樂課教學模式的理論研究是當前我國表演專業課程研究中的一個薄弱環節。縱觀當前聲樂教育,往往忽視影視表演的專業特征,很多時候因循守舊地采用單一的傳統教學模式,這與影視表演專業的培養目標出現了比較大的沖突,其弊端在教學實踐中也逐漸顯露出來。
首先,傳統聲樂教學模式與影視表演專業培養目標不相適應。傳統聲樂專業的培養目標在于培養聲樂專門人才,在課程設置方面將聲樂作為主干課程,這也就決定了聲樂專業的聲樂教學在內容和形式方面側重聲樂技能。影視表演專業的培養目標則是培養有一定聲樂修養和演唱能力的專業表演人才,其教學任務和目的在于通過一定的歌唱訓練,教會學生掌握發音、用嗓的基本技能,使每個學生的嗓音都在各自條件的基礎上得到盡可能的開發、訓練和提高。因此,聲樂只能作為影視表演專業的基礎課程,這也就決定影視表演專業的聲樂教學內容在很大程度上是為其他課程而服務。
其次,傳統的聲樂教學模式課型比較單一,不利于師生之間的交流、溝通和教學的縱深開展。傳統教學模式比較封閉;教師在課堂上占據主導地位。教師常常將學生所經歷的“場”分解成純粹的聲音技術性練習與作品的分解性演唱,在對聲樂技能或表演的諸要素的分析基礎上形成“示范”,學生進行模仿,這樣就容易影響對音樂作品準確的審美體現,忽視了對學生的藝術想象力、表現力、判斷力和綜合分析能力等能力的培養,對聲樂學習的普及、提高都極為不利。
二、在聲樂課教學中實施多樣化教學模式改革
由于高校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化及招生規模的不斷擴大,傳統的聲樂教學模式已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聲樂教學效果。如果依然采取單一的傳統教學模式進行聲樂教學,必然加大聲樂教師的教學工作量,影響教學質量。因此筆者認為,在影視表演專業聲樂課教學中,應采取以個別課為主,大課、小組課、集體課并存的多樣化教學模式。
1.實現聲樂小課與大課的優勢互補。
聲樂小課又稱聲樂個別課,它是以“一對一”的形式來進行的一種聲樂技能訓練。在一名老師針對一名學生進行手把手的教學過程中,老師對學生聲音訓練的程度、基礎非常了解,并可以根據自己的聲音觀念、教學方法對學生發聲狀態的好壞、正確與否立即予以糾正調整。當學生學習聲樂到一定程度后,就可以通過個別課加以提高。但是聲樂小課仍具有一些不足,主要體現在成本高、效率低、有明顯的局限性上。聲樂大課則有效避免了這種情況。聲樂大課的學習內容包括:聲樂理論與方法、聲樂教學心理與聲樂教學法、聲樂欣賞與多媒體教學等內容。這些知識可以幫助學生了解國內外學科前沿動態和科學的發聲方法,促使學生對歌唱技巧的學習從被動轉為主動,從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轉變為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提高了學習的效率。而教師也可以對正確的歌唱姿態、歌唱呼吸、打開喉嚨、歌唱的咬字吐字等等進行系統的、詳細的講解示范。除此之外,還可以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組織學生集體觀看、欣賞國內外的一些經典音樂作品等,這就激發了學生的上進心和學習主動性。因此,利用聲樂小課和聲樂大課的優勢互補,可以有效地提高聲樂課的教學效率。
2.重視聲樂小組課與集體實踐課的運用。
聲樂小組課是把幾名嗓音條件、聲樂基礎和唱法相同的學生組合在一起進行教學的授課方式。這種教學模式保留了“一對一”專業性強的特點,有利于學生對歌唱共性的掌握和能力的培養,有利于有效地培養學生在集體歌唱中把握自我和發展自我,使學生在聲樂共性的前提下,在歌唱內容、瀏覽曲目和歌曲處理上提高效率,同時還可減少教師的重復勞動。
集體實踐課在聲樂教學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一般情況下,集體實踐課在15人以上20人以下比較適宜。它的訓練目的有兩個:一是提高學生的藝術修養;二是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當學生掌握了一定的演唱理論和方法后,就可以采取相對集中的形式對學生實施該方式的教學。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一些具有創造性的排練帶有表演色彩的聲樂作品,通過集體發聲和合唱訓練等形式,在訓練中大量演唱、瀏覽以及分析處理一些中外古典和現代歌曲作品,從發聲訓練方法、歌曲內容理解和聲創作手法、作品處理手法到作品藝術處理等方面進行統一訓練,培養和提高學生集體歌唱的意識、自我歌唱能力、藝術修養和藝術感受能力,鍛煉學生的心理素質,解決學生演唱怯場的心理。
3.加強聽覺訓練,重視聲樂課與臺詞、形體、表演課等課程的有機結合。
聲樂教學的關鍵就在于訓練一副靈敏的耳朵。教師應引導學生多聽中外不同時期的作品、不同歌唱家的演繹版本等。只有這樣,教師和學生才能拓寬視野,提高欣賞水平和鑒賞能力,同時又能潛移默化地建立起先進的聲音觀念,進而提高學生的演唱水平。但是,目前影視表演專業的學生平時只注重影視話劇作品,聲樂資料聽得較少,自然在聽覺上的訓練比較薄弱,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教學,因此應當注重加強學生的聽覺訓練。臺詞課也是影視表演專業學生必修的專業基礎課之一,這門課程中的許多關于聲音方面的訓練對于聲樂課的教學會有很大幫助。教師和學生都應積極思考,努力把學聲樂課的教學同臺詞課的學習結合起來,使學生能夠正確的理解、訓練與掌握“字聲結合”,并運用到實際的歌曲演唱中。而形體、表演課等課程不僅拓展和豐富了聲樂教學內容,還給學生提供了許多把學到的歌唱技能、技巧運用到實際演唱中和深化所學知識創造條件的機會,從而大大地提高學生學習歌唱的興趣,提高學生的音樂審美力和音樂素質,為成為一個合格的、具有創造性的、優秀的表演人才做好充分的積累和準備。
三、雙向選擇新模式在影響表演聲樂教學課中的運用
雙向選擇教學模式是一種全新的、具有激活教與學的有 機結合、互相促進、共同’提高和發展的教學模式。它由學生與聲樂老師自愿互選對方,達到。雙方自愿、學習對路、公平合理、共同促進的目的。
1.雙向選擇教學模式所帶來的雙贏效益。
通過這種教學模式的應用,可以大大提高和激發師生的熱情和積極性,有效地改善師生關系,并能有效地調動人的認知、情感、技能、意識等活化因素,構建美德、知識、能力、素質和創新等因素一體北的聲樂教學全新體系。首先,雙向選擇教學模式給學生帶來了不少裨益。實施雙向選擇教學模式,可以明顯地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和學習主動性,使他們由過去的被動學習轉為主動學習。他們勤于思考,帶著問題上課,課后刻苦訓練。在這樣的努力之下,即使是基礎較差的學生也能信心十足,不甘落后,專業進展很快。其次,雙向選擇教學模式給教師帶來了機遇和挑戰。雙向選擇教學模式激發了師生教與學的積極性,使得教師更注重學術交流和新的教學法的學習研究,以適應新的教學要求。教師們絞盡腦汁,用豐富多變的授課方式提高教學質量。那些教學水平高的教師,在實施這種新的教學模式后責任心更強。而一些“少選”或“落選”的老師則基于競爭的壓力,更主動地去充實和豐富自己的專業技能和教學能力,以爭取有更多的機會選擇和培養更多更好的學生。最后,這種新型教學模式著眼于開發人的智慧資源和能量資源,以解放自己、超越自己為基點,實現教育者、被教育者“雙向成材”的教育目標,從而體現了科學改革管理辯證統一的多維發展目標要求。
2.雙向選擇模式在教學中的實際操作。
雙向選擇模式作為一種全新的教學管理模式,在經受著實踐檢驗的同時,也面臨著嚴峻的挑戰,在實踐中沒有得到良好的操作,不僅會直接導致教學的失敗,而且會阻礙學科的建設與發展。因此,應當重視雙向選擇模式的實際操作。首先,在實施雙向選擇教學模式前,聲樂教研室應在明確辦學方向和培養目標的基礎上,合理制定雙向選擇計劃,并力求統籌規劃。其中,既包括長期規劃、短期規劃,還要包括專業規劃和時間規劃等等。甚至教師外出學習、進修計劃都要包括在內,否則將造成教學上的被動和混亂。其次,新生入學第一學期上聲樂集體課,教師向他們講解聲樂基礎理論、集體練聲、集體唱歌。學期結束后半學期,相關聲樂教師舉行“演唱音樂會”,學生也舉行“匯報音樂會”。經過這樣的相互了解、互相觀摩之后,學生可以對每一名教師的教學方法、教學態度、專業水平有一個普遍了解,教師對學生的歌唱水平、聲音條件、學習態度也有一個初步的掌握。這時就可以開始實施雙向選擇了。接下來,可以在系領導的安排下,由系辦公室組織學生依照完全自主自愿的原則進行雙選。辦公室統一發放填寫雙向選擇志愿表。學生可依次填寫自己認可的專業教師的姓名,填報完畢后由系辦公室統計并存檔。再下來,可由聲樂教研室組織選擇學生。根據辦公室的統計結果,教師對學生的選擇一般以學生填報的第一志愿為依據,若第一志愿教師課時量已滿可順延到第二志愿教師。新的師生搭配形式形成后直至一學年末,原則上不再改變。最后,要確保雙向選擇的順利實施,并能達到預期的效果,必須建立相對完善的配套措施如監督機制、考試規則等,以保證雙向選擇教學模式順利地開展并達到預期目的。
【關鍵詞】微課程;開發設計;影視動畫;人才培養
近年來,我國職業院校的影視動畫專業教學取得了很大的進步,但是也暴露出很多問題。為此,職業院校開始探索更為合理的影視動畫人才培養模式,不僅加強了理論知識和專業技能的培養,而且創新了教學方法。在此背景下,以“微課程”為影視動畫專業教育建設的突破口,將微課程引入到影視動畫教學中。微課程作為一種高效的教學方法,對提升影視動畫專業教學效率和質量具有重要作用,引領影視動畫走向信息化。
1 微課程概述
1.1 微課程的定義
微課程(全稱為Microlecture):將教學目標聚焦在一個教學環節上,利用最短時間完成一個知識點、教學重點、與難點、習題等教學內容講解的一種微型教學。微課程以課堂教學片段作為主要內容,利用微教案、微課件、微練習及微點評等教學資源來輔助教學主體的表達。
1.2 微課程在教學方面的重要意義
隨著移動網絡和技術的迅速發展,在線學習、移動學習等智能化的學習形式已經成為一種發展趨勢。這些學習形式將學習內容進行分解,使學習內容成為微型化的碎片,學習者可根據自身的特點靈活的選擇不同的學習內容。這種信息容量相對較小、時長較短的學習資源就是微課程。
在傳統教育中,教育部門錄制的教學資源比較全面,冗長的教學錄像難以引起學生的興趣,在現代學習難以直接使用,尤其不適合移動學習使用。微課程的視頻教程具有短小精悍、精彩異常、針對性強等特點,可以上傳至網絡,學生可隨時下載微課程片段,滿足學生隨時隨地學習的需求[1]。由于微課程可重復利用,因此微課程的利用率非常高。目前,微課程已成為微時代環境下最重要的學習資源。
2 開發設計微課程
2.1 微課程的模型設計
2.1.1 需求分析
首先,我們應分析制作這個微課程的原因,并確定本次微課程的目標;然后,根據微課程需要解決的問題,確定微課程的內容,如進行知識點的切割和確定;最后,要分析本次授課對象的心理需求和特點,確定采用何種形式進行授課。
影視動畫專業需要學生從基礎課學起,在具有一定的基礎后,才可以進行專業的學習。因此,教師必須考慮學生的專業基礎,再制定適合學生的微課程。以美術教學為例,我們教學目的在于提升學生的美術技能和審美能力,因此,我們將美術知識用微課程的形式分解成若干部分,讓學生逐漸掌握這些知識[2]。同時,教師必須了解學生的美術基礎如何,包括學生素描基礎、色彩基礎等,幫助學生更好的接受知識。
2.1.2 微課程設計
進行課程設計時,首先,必須明確本次教學目標,比如動畫分鏡頭設計訓練微課程,教學目的就是讓學生通過一系列微課程正確掌握分鏡頭設計的精髓;其次,要明確微課程的傳輸形式,可選擇人頭秀、實景等作為傳輸形式,同時還要考慮是否出現主講者形象、受眾形象,在實景拍攝中,要由學生、老師、多媒體三者共同完成微課程;最后,設計活動環節和練習環節,要注意微課程是一種課堂教學的輔助手段,應使微課程與教師講授、指導在課程中穿行。如教師播放有關動畫設計稿的微課程后,再指導學生進行實際的練習,幫助學生將理論知識轉化為實踐技能。
2.1.3 微課程開發
微課程開發的過程分為三步:第一,構想并設計原型,先制作出腳本,表現出構想的效果;第二,將全部素材準備好,選擇二維或三維的制作模式,務必要使教學內容清晰的表現出來;第三,評估微課程的效果是否達到預期的程度[3]。
2.2 微課程評價
在評價微課程時,可選擇非動畫影視專業的學生進行測試,如讓非本專業的學生觀看劇本寫作相關知識的微課程,學生看完后,能正確理解微課程所描述知識點,則說明微課程設置比較成功。教師要反思微課程是否符合本次設計目標、設計原則,找出其中的問題,不斷修改和測試,直到達到最佳的授課效果。
3 制作微課程
3.1 原創開發制作
包括選題設計、撰寫教案、準備教學素材、練習測試、制作課件、教學實施、拍攝或錄制、視頻后期編輯及教學反思等環節。下面將介紹幾個重要的環節。
3.1.1 選題。將知識點在10~20min內詳細的講解出來。
3.1.2 課件。根據微課程的知識點,利用圖、形、聲、像、動畫等元素制作成為完整的課件,幫助學生理解教學難點。如利用Flas軟件制作《動畫運動規律》相關知識的微課程,配合教師的現場講授。
3.1.3 拍攝裝備設置。可選擇的拍攝工具有計算機屏幕軟件、攝像機器、DV攝像機等。若使用計算機屏幕軟件進行錄制,需將調整電腦的分辨率為 1024×768 以下,分辨率應高于 720×576、碼流 128kbps~2 Mbps、幀速≥ 25 FPS。要強調講授實景的全面記錄,讓觀看者有種身臨其境的感覺。此外,應注意保持攝像頭的清潔,適當增加補光等問題[4]。
視頻進行后期處理時,要調整畫面以保證畫質清晰呈現出來,同時保證圖像的穩定性和聲音的清晰度,盡量將視頻中的雜音去除,并確保畫面與字幕同步。
3.1.4 教師講解。教師隨時注意鏡頭,與攝像頭進行眼神交流。運用屏幕錄制時,要利用鼠標點擊、拖動與解說配合解說。教師要將自己的見解清晰的表述出來。
3.1.5 微課程時長。整個視頻的時長應小于20分鐘,在清晰表述知識點的基礎上,盡量壓縮總時間。
3.2 其他制作方法
制作微課程的方法有兩種,即原創開發制作和加工改造制作。加工改造制作對已有的微課程進行處理,使之成為教師需要的微課程。教師可根據授課需要和學生的實際情況選擇不同的制作方法。
4 結束語
隨著影視動畫行業的迅速發展,專業教學理念已經發生改變,傳統教學模式已不能滿足專業人才的培養需求,因此,我們必須利用信息化的教學手段培養市場需要的高技能影視動畫專業人才。微課程作為一種站在教育前沿的教學手段,為影視動畫專業教育開辟了新的教學途徑,不僅提高了教學質量,而且新時期專業人才培養需求。目前,微課程在影視動畫專業教學中的應用有限,廣大教育者應積極探索微課程與影視動畫專業結合的應用模式,從而促進微課程在影視動畫教學中的廣泛應用。
【參考文獻】
[1]劉小晶,張劍平.教學視頻微型化改造與應用的新探索[J].中國電化教育,2013(03):102-105.
[2]吳靖,夏斌.微課程建設的裝備需求與現實方案[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2(32):145-46.
【關鍵詞】 中職;影視后期;課程教學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5)15-00-01
《影視后期》課程是中職學校所開設的影視媒體類專業,比如電視制作等專業的基礎性課程。這門課程是一門培養學生扎實的影視后期制作能力的重要課程。因此,應該高度重視此門課程的教學,否則不利于學生影視制作能力的提高,很難為學生將來就業打下良好的基礎。近年來,筆者對《影視后期》課程教學進行了多年的探究,總結了一些提高課程教學質量的心得與體會。
一、《影視后期》課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教學目的不夠明確
教學目的一方面是指每門課程的學生的學習目的,另一方面是指每一堂課以及每個技術環節的學習目的。在《影視后期》課程教學中,許多教師常常強調此門課程學生的學習目的,但是對于此門課程中的每一個知識點或者每一個技術之學習目的有所忽視。學生在學習這門課程的過程中,由于教學目的不夠明確,導致學生經常出現盲目聽及盲目練的現象,導致課程教學的效率不夠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比較低,甚至有些學生已經喪失了學好此門課程的自信心。
2.課程內容與行業需求聯系不夠緊密
中職生因為知識基礎能力比較差,為此,教師應該把握中職生的學習層次,在教學中一定要講究循序漸進。但是,在《影視后期》課程中,有些內容是為了提升學生的理解而設計的,其實跟電視電影中的實際內容存在一定的差異。一些中職生學習了這些內容后,感覺已經學過,但是又感覺沒有學過,進而在學習過程中容易對教師的教學內容產生質疑。這種課程內容與行業需求存在一定的差異,導致教學效果難以提升,讓學生在心理上產生了厭煩此門課程的學習,也很難為學生將來就業打下堅實的專業基礎。
3.教學程序與學生心理有所不符
中職生因為處于青少年時期,其思想是不夠成熟的,往往對生活與學習均會產生美好的幻想。這些學生常常認為影視后期制作就是通過計算機技術來處理電影和電視等一些片段的,屬于一個比較時尚的、有前途的行業,為此有些學生是盲目地想象在這門課程的學習過程是一個非常有趣味的過程。在實際教學中,這門課程的教學是先易到難的,先傳授理論知識,后傳授動手操作技巧的,這樣有些學生認為理論太枯燥了,并不是自己心中所想的那樣,是運用計算機進行影視后期制作那樣充滿樂趣的。這樣一來,許多學生就在學習過程中嚴重失去耐心,甚至對此課程的學習產生了排斥感,不利于課程教學質量的提高。
二、提高《影視后期》課程教學質量的對策
1.設定明確的教學目標
教師應該在這門課程教學的具體過程中結合課程教學的實際內容,科學設計出課程教學的主要的教學目標,并在每一門課程及每一個技術環節中均要設計出具體的教學目標。教師這樣就可以根據不同時間段的教學目標,把影視后期制作的各個抽象性的概念與枯燥的理論知識點傳授給學生,并不斷提升學生對此門課程的學習興趣,幫助學生能夠更好提振學習信心。
2.加強學生對課程內容的理解
一些學生對《影視后期》課程的知識點難以消化,對一些知識點是一知半解。為此,教師應該加強學生對此門課程內容的理解,幫助學生能夠更好地消化知識點,強化學生的理解,引導學生更好地理解及掌握影視后期制作的更多技術,進而提升課堂的整體教學質量。
3.巧用多媒體輔助教學
多媒體技術在許多課程的教學中已經凸顯出了很重要的價值及I明顯的優勢。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借助多媒體技術,實施課堂教學。通過多媒體技術,將課程內容通過聲音及圖片等形式,形象生動地傳授給學生,讓學生能夠牢牢地記住此門課程的教學內容。
4.運用分層次的方式進行教學
在《影視后期》的課程教學中,所涉及到的內容是比較廣泛的,一般是要求學生能夠在掌握復雜的制作軟件的基礎上學會對影視的后期內容進行操作。但是學生要一下子掌握這些內容是不容易的。教師可以采用分層次的教學方法,對此門課程的知識點實施教學。筆者的分層次教學的經驗是,對此門課程的教學內容做詳細的規劃,把一些比較復雜的理論知識詳細地分解成為許多小知識點,然后對這些內容實施分層次的傳授,這樣一點一滴地讓學生消化掉課程知識內容。
5.多做模擬并創新實戰
光靠理論知識的傳授是難以提升學生對知識點的認識,往往需要通過實戰訓練,才可以提升學生的知識運用能力。筆者認為,中職學校開設的《影視后期》課程的每一個教學階段均要有計劃地組織學生進行實戰訓練。進行實戰的內容是要結合教學實際,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讓學生在模擬的過程中,學會創新,并在模仿實踐中不斷提升自己的學以致用的水平。
三、結束語
《影視后期》課程教學質量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教師只有掌握及用好課程教學的方法,才可以讓課程教學變得更加輕松,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我們應該在分析及掌握此門課程當前存在的問題的基礎之上,明確課程教學的具體任務,注重教學方法的指導,適當降低學習難度,不斷提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及學習興趣,進而幫助學生能更好地學好此門課程,提升影視后期制作的應用能力。
參考文獻
[1]孫樂.中職影視后期制作課程教學步驟的探討[J].青年與社會.2014(3).
[2]韓潔.高職院校動畫專業影視后期課程設置與學生就業[J],湖南科技學院學報,2009(11).
[3]孔素然.《數字影視后期制作》課程改革[J].電影評介,2009(5).
[4]李妹燕.探索中職影視后期制作課程教學的高效方法[J].科教文匯(下旬刊),2014(6).
關鍵詞: 中職影視后期制作 教師企業實踐 反思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提出:“調動行業企業積極性,鼓勵企業接受學生實訓和教師實踐。”鼓勵職業教育的教師到企業實踐,不僅提升了教師的專業技能,而且有助于將行業前沿的發展情況和職業教育相結合,提高教育教學水平。“教師的教育研究……要求教師圍繞教育教學工作,通過自主反思意識的確立,采用多種方法研究和解決自身實踐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1]。中職學校影視制作專業的教育教學,應更新教育理念,提高教師專業教學水平,全力摒棄陳舊的教育管理觀念。我校和廈門大拇哥動漫股份有限公司簽訂師資聯合培養協議,旨在幫助學校影視制作專業教師通過企業實踐,深入了解影視動漫行業發展趨勢及企業用人標準,熟悉影視動漫制作過程,掌握現代影視動漫制作技術,了解影視動漫行業的發展狀況,實現教師與企業技術人員身份互換,達到培養既能講授專業理論課,又有一定實踐經驗的“雙師型”教師的培養目的。職業教育作為一種有別于傳統教育的模式,強調產學結合,強調教師與學生的實踐能力,到大拇哥動漫公司參與實踐,有助于教師深入行業實際、提高實踐能力,進一步促進教師專業成長,提升教師教育教學技能水平。
一、以企業實踐,促教師專業成長
“對于職業院校而言,選派專業教師到企業實踐鍛煉具有多重重要意義,既是鍛造‘雙師型’師資隊伍、提高教學質量,提升學校辦學水平和競爭力的重要手段,又是加強校企合作的重要途徑”[2]。企業實踐主要進行影視后期制作及影視特效基礎操作講解,影視后期制作剪輯聯系,影視特效案例制作等。從基礎的關鍵幀動畫、基礎特效入手,結合經典動漫影視作品特效的講解和訓練,進一步熟悉影視特效制作的制作方法和操作流程。通過企業實踐,系統學習了影視后期制作Premiere和影視特效After Effects軟件的基本操作以及在動漫行業中的實際應用方法。通過影視剪輯的練習和實訓案例的制作,講練結合,提升影視動畫后期制作的實際操作能力。
企業實踐培訓和教學期間的交流互動,要求每一位專業老師達到動漫行業的崗位技術要求并取得行業認證。要求所有教師對動漫行業、項目制作流程、崗位分工、各環節技術標準全面學習,并參與各種商業項目制作,達到真正“雙師型”專業教師教學要求水平。
(一)將企業實踐收獲貫穿教學實踐
影視制作專業知識是動漫制作中,原畫、動畫等環節都完成后的后期處理階段才會用到的知識。課程學習時,應在影視制作的講解中多運用動漫制作的素材、元素,提升學生對動漫專業的了解程度,幫助學生理解影視制作專業對動漫制作的支持作用。在企業實踐時,通過專業行業教師的培訓和影視動漫制作的實際體驗,將所學知識重新歸納和整理,使更多的動漫元素融入影視后期制作和影視特效的課程,在學生的課外活動時,開闊學生視野,提升學生的專業制作水平。開展設計競賽時,能夠更好地指導學生競賽,及時解決學生在競賽訓練中遇到的問題。
(二)充分利用企業的多樣化資源
在自學與教學時,會遇到許多問題,由于專業知識水平及能力有限,通過課程培訓,加強與大拇哥公司R凳誑衛鮮α系,多問多學,解決自學與教學中的專業問題,實現自我專業成長。
大拇哥動漫公司的培訓,會同時有兄弟院校的教師共同參與,應抓住有利時機,與他們開展交流,針對課程的內容相互討論。培訓結束后,可繼續利用資源,向同行請教,并與同行共同探討課程設置、教學方法、教學內容選取等,優化專業課程。
(三)以企業實踐促進教學水平提升
通過深入學習,形成影視動漫制作的專業理論知識,結合教學實踐,開展動漫制作與設計專業的教育教學理論研究。將專業理論知識與教育教學理論相結合,分析學生特點、研究教學理論,促進動漫制作專業教學內涵的提升。企業培訓包括四個循序漸進的階段,第一階段的初步學習能對動漫制作流程、動漫制作原理等有深入的了解。第二階段則更具備專業針對性,與自身教學專業更相關,聯系更密切。經過企業實踐學習使教師對所教授專業有了新的認識,對教學方法有了新的體悟。對于個人專業提升與教學設置的規劃,以及動漫制作與設計專業的教育教學安排的實際運用,也隨著課程的不斷深入學習而有新的思考。
二、參加企業實踐,促進教育教學提升
“課程在學校教育中處于核心地位,教育目標、價值主要通過課程來體現和實施”[3],身為一線教師到企業實踐,除了提升專業技能,提升專業技能水平外,更需要通過課程學習,反思學校教學情況和課程設置問題,將行業要求和教育教學相結合。經過企業實踐并直接參與相關影視動漫作品的制作,對所教授的《影視后期制作》和《影視特效》兩門課程,在教學內容設置、課程設置等方面進行反思,增強教學效果。
(一)教學內容更全面
中等職業教育是直接面向崗位的教育,是以就業為導向,以學生的職業能力培養為目標的教育。近年來,具有一技之長中職生的就業率超過本科生。然而,在高就業率的背后,卻存在不能適應工作崗位、頻繁更換工作、薪資待遇不高等問題,就業率上去了,而就業質量卻不見改觀。特別是極富創新性和科技前沿性的計算機學科,對畢業生技能水平和職業能力有更高的要求。
因此,在教學內容的選取上,通過企業實踐的經歷,幫組學校教師了解行業要求,并從行業出發,進行教學內容的選取和教學內容的安排。原本針對中職生影視制作類型的教科書的內容設置比較淺顯,選取的案例和內容與現今影視動漫行業的發展步調不一致。面對教材與行業的發展不統一的情況,到企業實踐后,通過行業培訓,結合中職生特點,有針對性地對教學內容進行重新編輯和安排,除了基礎案例外,還適當補充一定的案例。通過這些案例的講解,提升學生的操作技能和實踐能力,開拓學生影視動漫的創作思路。
在培訓過程中,行業教師的課程設置和實訓案例可以作為影視制作課程的教學借鑒和參考,將企業實踐中學習和實踐的內容添加到日常教學中,如《影視后期制作》的培養,有關創意剪輯,即根據提供的一段音樂和三段視頻,將視頻剪輯成與音樂匹配的創意視頻;如《影視后期制作》的培訓,根據提供的不同視頻,以及自身設置的不同分鏡頭腳本,剪輯出不同的短片;如《影視特效》的培訓,除了基礎訓練,結合創意片頭的制作,可從臨摹優秀作品開始,慢慢進行創意制作;如運用大拇哥動漫公司的經典動畫短片《小瑞與大魔王》中的鏡頭進行影視剪輯和特效制作。企業實踐中的許多內容改進學校影視制作相關課程的教學內容,豐富教學素材,與影視動漫制作專業結合得更密切,進一步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二)教學環節更科學
影視制作課程是我校針對中職二年級動漫制作專業學生開設的專業課程,目的是讓學生掌握影視剪輯和影視特效制作的基礎操作,在培養學生的職業技能和促進職業素養的提升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而傳統的教學環節主要是教師分步驟講解,學生只能根據教師的講解分步驟練習,限制學生的創造力。
參加大拇哥企業實踐后發現,動漫行業的發展和制作對技能性和創意性的要求更多,因此在教學環節的設置上,應改進傳統的手把手教學的情況,增加激發學生自主創意的教學環節,改變傳統實訓周中單純完成教師布置的案例練習,增加綜合視頻剪輯、特效制作的綜合視頻案例制作。
因此,在教學環節的設置上,針對中職二年級學生的學習特點,增加與動漫制作行業企業發展相關的教學實踐環節,在課程講授中注重技能的發展,加強實訓周的技能指導,避免為了實訓而實訓,指導學生利用實訓周,結合所學動漫影視制作知識和技能,制作屬于自己的影視動漫作品。
(三)教學方法改更加有效
中職影視制作課程作為實踐性和行業性強的專業課程,對于學生的學習要求和技能掌握程度較高。而對于中職二年級的學生來說,經過一年的在校學習,對于技能性專業課程的學習存在著對教師傳統教學方式的排斥,教師基本采用傳統案例講解教學,學生聽取講解后練習,這樣的教學方式無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此外,傳統課堂教學,以教師講授為主導,學生對于學習過程中的環節和學習的任務并不清楚,從而沒有明確的學習目標和學習動力。再加上傳統課程的時間既定性,學習任務一定要在課堂內完成,造成學生的學習工作量過大,學生學習積極性不高,學習效果不佳。如何激發學生進行自主學習的興趣,有效地輔助課堂教學,真正變要我學為我要學,在技能習得的同時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這是一線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認真考慮的問題。
通過大拇哥動漫公司的企業實踐,學校教師親身參與到“教學與實踐相結合”的企業實踐教學方式中,改進教學方法,將教學與行業實踐真正結合起來,幫助學生學習影視剪輯制作和影視特效制作的基本技能,學會運用影視制作技能結合影視藝術審美制作符合行業要求的影視產品,改變傳統影視制作課程只重課堂學習,不重課后W習,只重基本技能,不重與行業銜接的現象,制定全新的培養學生知識技能、行業素養、學習能力的課程目標。
作為影視動漫專業課程的教師,由于教授對象為動漫與計算機使用專業的學生,因此對于教師的專業知識面的要求較高。教師應具備一定的動漫制作與設計的知識,以便于融會貫通地進行專業教授,在動漫制作流程中運用影視制作的專業知識。通過下企業系統地學習,教師熟練了操作,深刻體會了影視動漫的實際應用,有助于改進教學方式,拓展教學思路,提升教學能力,將更全面的知識及更好的學習方式傳給學生。
參考文獻:
[1]袁振國.《當代教育學》[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4: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