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7-02 09:21:55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財務管理學問題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財務管理 教學特點 教學改革
一、引言
財務管理作為工商管理學科體系中最重要的二級學科,其課程設置的目標就是在高效教學實踐中幫助學生扎實、深入地掌握財務管理所涉及的專業知識,提升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從而促使高校畢業生在工作中將所學知識加以運用以解決工作中的難題。但近年來隨著我國高校招生規模逐步擴大、經濟增速放緩導致用人單位需求下降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高校財務管理專業畢業生就業較難的現狀也日益凸顯。因此,作為工商管理核心專業的財務管理其在教學模式、培養方式等方面也面臨著教學培養模式的改革。即如何通過有效的教學培養模式提升學生的理論水平與實務能力,從而使學生在實踐中將所學知識很好運用。本文從財務管理專業教學特點入手,系統地剖析了現階段財務管理教學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并提出相應的改進措施以期為財務管理專業的教學改革提供參考。
二、財務管理專業教學特點
(一)財務管理專業性極強,融合多學科知識體系
作為工商管理學科體系中最重要的二級學科,財務管理具有較強的專業性且融合多學科的知識體系。就專業性而言,學生在大學四年學習中需較好地掌握財務管理、會計學、審計學等緊密聯系的學科知識,且上述學科體系均涉及極強的專業性。例如,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需大量運用本專業所涉的數學模型、計算公式得出最終的結論。因此,財務管理是一門專業性極強的學科。而另一方面,學生在財務管理學習過程中需結合經濟學、管理學、統計學、計算機等其他學科知識來解決本專業所涉及的難題。綜上所述,財務管理的專業性極強且融合了其他學科的相關知識。
(二)財務管理運用數學知識較多
俗話說,經濟學與管理學所涉方法大多源自數學。在財務管理教學實踐中需大量運用數學知識分析、判斷并解決相應的問題。例如,《財務分析》課程在對企業償債能力、盈利能力和營運能力進行分析時需運用數學比率進行計算。因此,學生需較好掌握數學知識才能切實領悟財務管理專業所涉課程內容。
(三)財務管理具有較強的實踐性
財務管理是應用性極強的學科,學生在對基本理論知識學習后應掌握如何編制企業日常的會計分錄,掌握如何進行財務計劃、預算與控制來實現企業資源的最優配置。因此,只有較好掌握了財務管理的基本概念、方法和操作流程后才能實現書本知識與實踐技能的對接。
三、財務管理專業教學存在的問題
(一)課堂教學缺乏案例分析
財務管理是一門實踐性極強的學科,學生需通過理論與實踐的有機結合才能真正掌握財務管理的基本原理、方法與技巧。但縱觀目前財務管理專業的教學模式,課堂上過度偏重理論教學而忽視相應的案例分析成為財務管理教學中亟待解決的主要問題。由于此專業的實踐性極強,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須將理論知識與案例分析有機結合才能使學生更好地掌握相關要點。但就目前的教學模式來看,教師簡單講授基本概念、原理而缺乏必要的案例分析將導致學生不能真正理解所學原理進而影響學生在實際工作中的操作能力。
(二)理論與實踐教學嚴重脫節
由于財務管理專業實踐性極強,因而只有通過理論與實踐教學相結合的模式才能使學生真正牢固掌握其所學知識。但縱觀高校財務管理的教學模式,學生數量較多且高校人力、財力等因素的限制,學校難以組織學生進行社會實踐以掌握所學知識。因此,高校財務管理專業在教學中存在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相脫節的問題,這不僅影響財務管理專業學生對所學知識的實際操作與運用能力;同時很多學生在就業后也難以迅速適應真正的工作崗位要求。
(三)教師授課缺乏實戰經驗
財務管理專業所涉課程的實踐性較強,故要求大學教師具備較高的實戰經驗以提升其課堂教學質量。教師在課堂上能夠結合企業的實際經營與運作進行講授,提升學生對新知識的理解能力。但目前高校的任職環境基本決定了教師是從學校到學校,因而其并不太了解企業具體的經營方針和操作規則,故在教學中缺乏相應的針對性與指導性。所以目前財務管理教學中存在的另一個重要問題便是高校教師缺乏實戰經驗,不能緊密地將理論與實務有機結合。
四、財務管理專業教學改革措施探析
基于目前高校財務管理專業教學當中存在的上述問題,筆者認為應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改革:第一,增強教師教學時與學生的互動;第二,加強高校與外界的聯系;第三,加強高校財務管理專業師資隊伍建設。
(一)改進教師占主導的教學模式
高校教師傳授知識占主導模式天經地義,但為了增強學生對所學知識點的理解、掌握與消化,增強學生對問題的思考與判斷能力,高校財務管理教學模式應逐步轉變教師完全占主導的教學方式,即教師在講解重要知識點后提出相應問題、布置相關作業讓學生主動參與到該章節的學習當中。上述教學模式的轉變不僅有利于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增強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讓學生通過課堂討論與課后練習接受具有挑戰性的學習任務,同時也能增加學生對重要知識點的理解與掌握,調動其參與學習的主動性。
(二)加強高校與外界的聯系
財務管理專業是工商管理學科體系中實踐性極強的學科,校外實踐成為課堂教學的補充延伸。高校學生通過校外實踐能夠較好地理解、掌握課堂所學知識,增強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這有助于學生畢業后迅速適應工作崗位的要求。因此,高校應努力增強其與實務界的聯系,即學校應與外界會計師事務所、審計事務所、財務公司建立長期合作伙伴關系,定期組織學生到上述單位進行認知實踐,這不僅有利于增強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以促使學生更好地領悟自身所學的專業基礎知識,同時也能在一定程度上緩解高校畢業生面臨的就業壓力。
(三)加強財務管理專業師資隊伍建設,培養一批高素質教師隊伍
教師是高校財務管理專業教學的主導力量,也是培養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重要導師。針對高校財務管理教師缺乏實戰經驗的問題,學校應與各類企事業單位建立合作交流機制,鼓勵高校財務管理教師在不影響正常教學的前提下到上述單位進行調研實踐。上述培養機制不僅能夠促使財務管理教師更好地把握教學的難點與問題所在,拓寬教師的實踐能力,促使教師在課堂上針對實務當中的熱點、難點問題進行課堂教學,以提升教學的針對性與實踐性。同時,學校也應定期組織校外實務界人士到校內交流、研討,以提升教師從實務環節對專業知識的理解。
綜上所述,高校財務管理專業教學模式應緊密依托理論與實踐教學環節,提升學生的思考與實務能力,加強高校與實務界的溝通交流以促使學生的實踐活動,最終提升財務管理專業的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王治.對高校本科財務管理教學的再思考[J].會計師,2013(06).
[2]王宏偉.案例教學法在財務管理教學中的應用[J].中外企業家,2013(07).
【論文摘要】《財務管理》作為會計專業的核心課程,是理論性與實用性并舉的一門課程,但是在實際的財務管理教學過程中存在著重理論輕實踐,教學手段單一和教學內容陳舊等弊病。本文就當前財務管理課程教學中的主要問題,提出了財務管理課程“三位一體”的教學改革方案。
一、財務管理教學現狀
我國的財務管理教育在20世紀80年代才剛剛起步,1998年財務管理學科才從會計學科中獨立出來而成為一個專門的學科,由于學科建設時間短,其教學方法體系至今還未得到充實和完善。而且,教授財務管理課程的教師在教學上多沿襲“以教師講課為中心”的傳統教學模式和“以系統知識傳授為核心”的灌輸式教學方法。這種“填鴨式”的單向教學模式弊端對于強調實踐性的財務管理課程尤為突出,學生被動地吸收理論知識,難以提升其主動思考及操作的能力。20世紀90年代,計算機及多媒體技術的迅猛發展,在課堂教學環節中,多媒體成為高等教育提升教學質量的重要技術手段。然而,高科技的教學手段難以解決以往的單向教學模式,并且又產生了諸多新的教學問題。例如多媒體教學信息量大增,學生在課堂上忙于記錄筆記,難以主動思考、吸收所授知識;多媒體教學中的人、機、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不相融合的矛盾等。
二、財務管理教學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相脫節
財務管理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但是由于我國的財務管理教育起步較晚,一些財務管理教科書在編寫時忽略了理論教學與實際操作環節的結合。而且在實際教學環節中,教師更多的是注重理論知識的講解,缺乏對學生實際操作能力的培養。其中原因是由于財務管理這門課程所涉及的知識點多,涵蓋了對公司籌資、投資、營運現金管理、利潤分配等所有資金運作方面的管理,加上在教學學時偏少的影響,導致教師在教學中無法兼顧實踐環節的教育。
(二)單向教學模式不利于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
無論是傳統的板書教學,還是如今的多媒體教學都沒有改變以“教師為中心”和以“傳授知識為核心”的單向教學模式,學生在課堂中還是被動接受知識,忙于抄錄筆記。尤其是在采用多媒體進行財務管理課程教學時,多媒體授課信息量增大、教學進程加快引致的學生聽課思維處于過度緊張,沒有足夠的時間理解、消化、吸收知識。盡管單向教學模式保持了知識的完整性和系統性,但學生被動將教師的傳授的信息儲存下來,難以形成系統、連貫的思維方式。長此以往,學生將喪失主動學習能力,思維僵化缺少創造力,動手能力很弱,綜合素質難以提高,進入社會,難以學以致用,不能適應崗位需求。
三、財務管理教學改革的措施
(一)樹立先進的教學理念,注重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
在財務管理課程教學時,教師必須樹立學生才是課堂的主人這一觀念,教學理念逐漸從以教師為中心過渡到以學生為中心。在教學過程中多運用啟發式、引導式教學,引導學生積極思考、自主學習,培養學生的創造性和綜合分析能力,從而使學生成為社會需要的專業性人才。同時,教師教學的重點也不再是簡單的傳授課本上的知識,而應該是讓學生掌握思考的方法、學習的方法及解決問題的能力。在教學過程中,我們應該讓學生明確學習的方向,課堂上教師講解基本理論知識及理論難點,充分發揮教師的指導作用。然后布置分析習題,安排學生小組進行討論完成,培養其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這樣讓他們感到自己是學習的真正主體,充分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
(二)推行科學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營造“實踐”氛圍
鑒于《財務管理》是一門實踐性和技能性很強的課程,要求學生有很強的動手操作能力,這樣才能深入透徹地掌握相關知識。因此,財務管理課程教學可以嘗試: 轉貼于
1.推行科學的教學方法。筆者根據教學實踐和已有的教學研究成果,認為案例教學法、情景教學法、試驗教學法等是改進目前財務管理教學的幾種較好的方法。這些教學方法具有實踐性、綜合性和交互性的特點和優勢,彌補過去講授法下單項信息傳輸方式的不足,形成雙向交流、集體互動的良好環境和“實踐”氛圍,調動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2.注重現代化教學手段的應用。財務管理課程知識量大,圖標、公式、案例多。可以采用多媒體等現代化的教學設施,這些器材集視頻、音頻、文字教材和相關的配套資料于一體,具有形象直觀、易于理解、突出重點、便于學習等鮮明的特色。有助于多角度調動學生的情緒、注意力和興趣,幫助突破教學難點。此外,還應當建立溝通平臺,突破課堂教學存在的時間與空間的限制。可以設置專門的QQ交流平臺、電子郵箱與學生進行互動交流與答疑。
3.在校內建立財會模擬實驗室、模擬公司和模擬證券公司等專業實驗室, 通過模擬實習,給學生營造了一個仿真的實踐環境,使學生掌握熟練相關知識, 完成專業崗位的模擬訓練。還可以拓展校企合作,加強校外實習基地的建設。通過校外企業的實習,還原知識的本貌,使學生能更加深刻地理解所學的財務知識及不足之處。
(三)培養高素質的師資隊伍
財務管理課程教學效果的高低取決于教師的水平和素質。一名優秀的財務管理教師,首先,要有會計學、管理學等綜合的知識結構,才能更深刻地理解財務管理的內容;其次必,須有著豐富的財務管理經驗,應當深入到企業實際。另外, 學校還應從企業引進一批具有深厚理財背景的優秀理財專業人才,以充實教師隊伍。
參考文獻
目前,高校最需要解決的問題就是構建科學的、合理的音樂藝術管理課程體系。眼下對于音樂藝術管理是屬于管理學還是藝術學,仍然存在著爭議,本文借助藝術視角來分析音樂藝術管理課程體系的有關問題。我國高校設置了藝術管理學專業,人們認為該專業將管理學藝術化,這種過于單向性的思維,導致了音樂藝術管理體系缺乏系統性。課程設置僅為“管理+藝術”,而對于“市場對接”這一特殊實踐的意識相對比較淡薄。伴隨文化產業的蓬勃發展,藝術管理專業的內涵也豐富了不少,配備的相關課程也較完善,目前高校課堂講求資源共享和通力合作,已經逐漸打破了高校內的學科壁壘,有利于課程的多方位設置。值得注意的是,構建音樂藝術管理課程體系,不僅要滿足一定的理論興趣,還要讓它服務于文化藝術生活。讓學生成為不僅懂藝術,還要懂管理的全面人才是藝術管理學的教學目標,這樣,就可以為我們國家藝術文化產業方面提供優秀人才。
二、音樂藝術管理課程體系構建過程中的問題
1.學科定位較模糊自上世紀我國開設藝術管理專業以來,各大高校均開設了該門專業,但是他們的課程設置及培養目標均不一致,人們對于其學科定位存在著很大的分歧。部分研究者認為藝術管理是管理的一種表現形式,也屬于管理學在藝術方面的拓展和應用,因而認為他是管理學。也有部分人員認為藝術管理屬于藝術學,他只是借助管理學的手段和思路來處理藝術方面的問題。由于學科定位不準確,在構建理論體系及界定研究范圍上也不相同,該情況說明我國需要進一步弄清藝術學科定位,明確課程設置,促進該學科的課程體系科學發展。
2.理論基礎課與實踐課相沖突所謂藝術管理,更多的是指市場營銷、市場開發以及財務管理等方面的技術,具體來說,就是平衡好理論基礎課和實踐課之間的比例關系,這個問題尤為值得注意。然而,有些院校會用“管理與藝術”來簡單帶過,雖然理論上可行,但是實際運用中會出現各種困難。學生要想構建和管理自身的藝術功底,需要用較多的時間來學習有關理論知識,而管理和藝術時間也需要占用很多時間,如何在實踐課和理論課之間尋找平衡點,也是一個值得深入探究的問題。我國藝術管理專業的主要弊端是“重實踐,輕理論”,人們應意識到大學教育的培養目標不僅是單純的進行職業技術教育,不能為了就業而簡單的設置市場化的課程。
3.課程設置不系統因學科設置不一致,導致了師資、教材配備不統一,部分院校會依據學校教師的實際情況安排課程,而忽視了學生才是主體,缺乏一定的針對性選擇教材無體系性,教學目標不清晰,有些院校現有教材的廣度及寬度均不一致。管理類、經濟類、市場類等專業基礎課程現在沒有統一的使用標準,這是我國高校教材配備中存在的普遍現象,因此應強化教材配置及課程體系的優化工作。
三、應對措施
準確進行學科定位藝術管理不僅僅是簡單的藝術學和管理學的結合,現在它更是形成了一門有學問的學科,不單具有應用性,而且又有交叉性和人文性,但是在側重面上,更傾向于管理;它既具有管理學特性,又具有藝術學特性,但是兩者不能機械地融合在一起,藝術學包含著較多的精神內容,也不能被管理學所覆蓋。強化合作交流各高校要充分利用國際交流的機會,研究國外較好高校的藝術發展過程,學習他們的優秀教育理念、課程設置及教學方法,在沿襲自身傳統的同時,吸取西方的藝術教育資源,使異質文化與本民族文化相互融合,以此獲取開放的心態和視野。
四、結語
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會計核算、會計分析和會計信息反饋對經營盈虧的影響和作用越來越大,對會計改革和財會人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提高會計人員素質,以滿足新形勢對會計改革的需要,是實施《會計法》的關鍵,我們認為,會計人要盡快實行六個轉變。
一、在知識結構上,由“窄淺型”向“廣深型”轉變
目前,大多數在職財會人員知識水平具有較大的局限性:一是知識面偏窄,較少了解本專業之外的相鄰知識和各類新興的邊緣知識;二是有系統專業知識的人才也比較少。目前財會隊伍中還有不少人未能掌握系統工程、價值工程、電子計算機應用技術等現代科學的管理方法。這樣的知識現狀已很難適應會計改革的要求。改革的不斷深入,迫切要求每個財會人員努力拓寬知識面,認真學習專業知識,不斷掌握先進的科學技術,使之成為縱橫均衡的“廣深型”的財務管理人才。
二、在業務能力上,由“單一型”向“多能型”轉變
一專多能,是提高管理效能的重要手段。為此,每個財會人員必須掌握管理學的基本原理,熟練掌握本專業必備的基礎知識、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善于運用經濟管理及現代管理知識、方法和手段,解決財會工作中的各種問題;對處理各種具體問題要具有較強的應變能力。財會部門要建立財會人員業務檔案,以增強財會人員的使命感,保證每個財會人員在勝任本職工作的同時,向多能型方向發展,使財會人員逐步達到能夠獨擋一面,達到一專多能的業務水平。
三、在實際工作中,由“學問型”向“實用型”轉變
近幾年來,各類財經院校為財會隊伍輸送了一些新的血液,這無疑使財會隊伍的整體化水平有較大的提高。但文憑、學問與工作能力并不能劃上等號。因此,各單位要盡力在提高財會人員的調查研究、組織管理、處理具體事務等能力上多下功夫。一方面,要多讓新上任的財務人員深入實際,獨立完成一些工作任務,提高他們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另一方面,要有目的地讓新上任的財會人員處理一些日常事務性工作。通過處理比較繁瑣的、不同類別的、經常會碰到的具體工作,來提高他們的辦事能力,以促使財會人員盡快由“學問型”向“實用型”轉變。
四、在日常工作中,由“繁瑣型”向“科學型”轉變
財會人員整天忙于報賬、算賬、記賬,主要精力被日常事務性工作所牽制的現象,是與會計改革發展方向很不適應的,亟待改進。努力采用現代科學技術,用先進的科學技術武裝自己,這是新形勢下加強財務管理工作的一項重要方針。財會人員必須掌握先進的科學技術,學會應用計算機處理財會工作,確保財會工作從繁瑣的事務工作中解脫出來。
五、在工作效率上,由“辛苦型”向“效益型”轉變
各級財會部門要盡力在提高財會人員的工作效率上下功夫,努力提高財會工作效率。每個財會人員都要養成良好的工作作風。一方面,對各項工作要嚴肅認真,謹慎細致,防止差錯,避免出現無效勞動;另一方面,對各項工作要迅速、及時、抓緊、抓好,不懶散,不拖拉,保證日清月結,避免工作積壓。各單位要對工作效益高、貢獻大的財會人員進行必要的獎勵;對工作平庸,無所作為的人員要調離財會工作崗位,以強化他們在工作上的高效率觀念。
關鍵詞: 國際化;財務管理;課程體系;雙語教學
中圖分類號:G4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4311(2014)01-0001-04
0 引言
在經濟全球化迅猛發展的今天,對國際化財務管理人才的需求激增。在全球化視角下,培養“具備國際化意識和國際化框架的知識結構,具有國際交際能力和國際競爭力,通曉國際規則,能適應經濟全球化、全球市場一體化的發展趨勢,并能從容應對國際化市場化帶來的各種機遇與挑戰”的財務管理專業人才,將成為我國高校財務管理專業的培養目標。而培養具備國際競爭力的人才,有賴于高校的國際教育水準,以及國際化課程體系的構建與實施。
1 國際化課程體系的含義及特征
課程國際化是在經濟全球化和高等教育國際化的背景下應運而生,它的重要性日益凸顯,被公認為是實現高等教育國際化的關鍵維度和實現培養具有國際化人才的重要途徑。
1.1 國際化課程體系的含義 課程國際化是從知識全球化的角度出發,全面設計本國的高等教育課程體系,從而使所培養的人才能解決不同文化群體之間交流合作和發展中所遇到的障礙、隔閡和差異,并通過分析比較、鑒別與篩選將他國文化、社會、科技和管理精髓融入本國文化中。
迄今為止,課程國際化經歷了三個發展階段:①開設一些國際課程,講授國外科學文化成果,如設立國際經濟、國際法、國際金融等課程;或在傳統的課程中融入國際化內容,如增加國際背景、國際案例、外國文化等;②開設用外語(主要是英語)講授的課程。③將國外先進的教學方法和技術手段應用到課程的實施中,進一步加深課程的國際化程度。目前,除了世界一流大學以外,大部分國家高校的課程國際化程度處于第一階段和第二階段。
1.2 國際化課程體系的特征 課程國際化包括兩個方面的內容:①吸收國外先進科學文化成果,與本國傳統課程相融合,建構自己的國際化課程體系,并參與到世界高校課程體系之中;②把本國優秀科學文化成果向世界推廣,讓外國人認識和理解本國的優秀科學文化成果。
一個國際化的課程體系應具有如下特征:①開放性,即該課程體系向世界開放,能迅速反映現代科技、文化、社會和市場發展的需要,并不斷調整、優化。②共享性,即實現課程資源在世界范圍內的共享,包括設立開放性課程、跨國選修課程、優秀教材的共享、先進教學方法手段的交流等。③通用性,即通過國際上認可的高等教育質量評估體系和標準,使本國的課程、學分得到世界的認可。
2 財務管理專業國際化課程體系的現狀及發展的障礙
經過十多年的專業建設,我國高校財務管理的課程體系不斷優化。目前,財務管理專業的課程體系可以用“2+2”模式來概括,其中第一個“2”代表兩個平臺,即通識教育平臺和專業教育平臺;第二個“2”代表兩個模塊,即理論模塊和實踐模塊。專業教育平臺上理論模塊分別由專業基礎課、專業課(或核心課、主干課)和專業選修課構成,包括經濟類(含金融、貿易、法律)、管理類和財務會計類課程;實踐模塊由各類實訓、實習、專業技能大賽、專業資格考試、畢業論文設計等構成。各高校大多數財務管理專業在2個平臺上開設的基礎課和必修課大致相同,選修課和實踐模塊因各校辦學條件、優勢特長不同而差異較大。
2.1 財務管理專業國際化課程體系的現狀 我國高校財務管理專業課程體系在國際化建設方面取得了如下的成績:
2.1.1 樹立了課程國際化的理念 新形勢下,我國許多高校將國際化作為財務管理本科人才培養的目標之一,如北大光華管理學院財務管理人才培養目標為“亞洲一流,國際知名”,東北財經大學會計學院將“國際化”確立為財務管理本科辦學特色,大連民族學院提出要培養“有較強外語能力和溝通能力,通曉國際規則的國際化、高素質、應用型的復合型財務管理人才”。為實現這一目標,這些高校樹立了“課程國際化”的理念,逐步構建和優化國際化的課程體系。
2.1.2 多種方式構建國際化的課程體系 ①開設專門的國際化課程。許多高校財務管理專業普遍重視國際化趨勢以及國際交流與合作,許多高校專門開設了國際化課程,如國際關系學、國際問題研究、國際政治、國際法、國際經濟、國際金融、國際貿易、國際文化研究、國際史、國際財務管理、國際會計等,這些課程反映了國際社會、政治、歷史、法律、文化、經濟、貿易、金融等方面的發展狀況,使學生能接受全方位的國際化教育。②增加課程的國際化內容。許多高校財務管理專業教師在傳統課程中增加了國際化內容,加入外國知識和國際觀點,加大比較文化和跨文化理解的比重;及時把將國外最先進的科學文化知識和科技成果補充到教學內容之中。例如,在傳統的會計類課程中增加國際會計準則、國際審計準則、跨國公司業績評價、比較會計制度、管理信息系統和控制等國際化內容;在傳統的財務管理類課程中增加比較財務管理、西方財務理論、金融工程、期貨與期權等國際化內容。③實現跨國選修課程。通過開設國際財務管理專業、與國外高校聯合開辦學位課程以及學生互派的交流項目等形式,實現跨國選修課程,推動課程的國際化。隨著國際化認識的提升,一些高校設置了國際財務管理專業或財務管理國際班,如西南財經大學開設了財務管理雙語實驗班(國際化方向)。此外,一些高校積極與國外高校合作辦學、聯合培養財務管理專業人才,如東北財經大學與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學國王大學學院合作舉辦財務管理專業本科教育項目。④其他方式促進課程的國際化。通過邀請國外學者講學、派出教師到國外游學進修、鼓勵教師參加國際學術交流、聯合科研等方式,建設一支國際化的師資隊伍,從而保障國際化課程體系的實施。
2.1.3 開設雙語課程,使用國外原版教材或引進教材 近年來,隨著師資隊伍的國際化,我國高校均開設了一定比例的雙語課程,使用國外原版教材,中文講授或中英文交替講授,一些重點高校還開設了全英文課程。此外,許多高校大力引進國外優秀的財經類教材,各出版機構翻譯出版了一批具有較高質量的國外財經類教材,高校在教學中選用國外翻譯教材甚至原版教材的比例大大提高。
2.1.4 采用科學的現代化教學手段和方式 許多高校財務管理教師不斷提高教學手段的現代化程度,采用多樣化的現代教學方式提高教學質量和水平。一般高校都具備了多媒體教學條件,一些高校還開辦了網上教學、財務金融實驗室。部分高校推廣案例教學,通過對各類案例(尤其是最新國外財經案例)分析與講解,加深學生對理論的理解。一些高校通過開設各類財務管理實務課程,鍛煉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實踐操作水平。
2.2 財務管理專業國際化課程體系發展的障礙
2.2.1 國際化課程體系建設中存在的問題 目前,我國高校財務管理專業在國際化課程體系建設方面還存在這樣那樣一些問題:
第一,處于初級階段,國際化程度有待提高。我國大多數高校財務管理專業的國際化課程體系建設還處于第一或第二階段,缺乏國際化建設的經驗,對課程國際化的深刻內涵理解較膚淺。具體表現為:對國際化人才的培養局限于目標和專業的設計上、或與國外大學合作培養上,未將國際化的實質內容滲透到財務管理本科人才的培養、課程體系的構建和實施中,未反映到國際化課程的改革中。
第二,國際化課程尚未形成一個科學完整的體系。對財務管理課程的國際化,一些高校缺乏科學而系統的規劃和管理,將雙語授課、使用外文原版教材或海外資格證書的培訓課認定為國際化,生搬硬套國外課程和教學內容,忽略本國特色和文化。在通識教育平臺的課程設計上,那些能夠體現學科發展前沿動態和介紹新興學科的課程較少,反映學科交叉和綜合發展內容的通識教育課程嚴重不足;此外,各通識課程之間缺乏內在的邏輯聯系和必然的遞進關系。
第三,課程國際化的實施效果不佳。一些高校財務管理專業課程國際化的實施手段單一、效果欠佳。例如,在人才培養時更多地注重知識和技能的培養,忽視跨文化溝通、理解、學習和研究能力的培養;在教學內容上,國際化教學材料的使用較少,跨文化案例和素材的應用更少,跨文化比較及批判性思維嚴重缺乏;在創建多元文化的學習環境上,許多高校以輸出學生為主,輸入的留學生較少,難以形成國際化的學習環境。
第四,雙語教學比例較低,國際化教材的使用效果亟待加強。我國高校財務管理專業的雙語教學比例不夠,教學層次較低,大多為半外語型(使用外文原版教材、中文授課)或混合式(中英文交替授課)教學方式。全外語型(沉浸式)雙語教學方式使用比例極低,據統計,目前我國高校中985高校全英語課程比例不到10%,211高校不到2%,而大部分其他層次高校都是零。大部分高校使用引進的原版教材進行雙語教學,由于原版教材在課時設計、內容編排、知識廣度深度等方面不太符合我國國情,再加上廣大教師和學生的英語水平均未達到要求,使用效果大打折扣。
第五,國際先進的技術手段和教學方式需大力推廣。以“學生”為中心的自主性學習、國際化遠程教育、網絡教學、課堂案例教學、討論教學、模擬教學等先進教學方式和技術手段在一些高校財務管理專業的教學中尚處于嘗試階段,推廣和普及尚需時日。許多高校財務管理專業教師仍沿用傳統的以“教師”為中心的被動教學模式,未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2.2.2 建設國際化課程體系的主要障礙 盡管不同高校財務管理專業課程的國際化程度不一,實施效果不同,造成實施效果差異的原因不同,但概況來說,大部分高校財務管理專業國際化課程體系建設的主要障礙有:
第一,受制于經濟驅動下的大學商業化動機。在經濟利益和市場需求驅動下的高校國際化,必然會偏離高等教育培養國際化人才的初衷,造成大學國際化的原有價值如理解、尊重、交流和合作等元素讓位于長驅直入的貿易本質。在這種動機下構建的國際化課程體系,難以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和國際化財務管理人才的培養規律,國際化人才培養計劃只能流于形式。
第二,受制于大學國際化改革的模式。盡管我國高校普遍重視自身的國際化發展,但是大部分高校國際化改革采取自上而下的推進模式,并未充分調動課程國際化的主要參與者—教師和學生的積極性。事實上,許多高校教師并未對課程國際化持正確的態度,認為雙語教學或全英文教學可有可無,更別說主動參與到課程的國際化建設中。此外,承擔國際化課程的教師雖然比其他教師付出更多努力,但由于種種原因造成實際上課效果不理想、教學評價不佳,再加上沒有差別的待遇,嚴重打擊教師參與國際化課程的積極性。學生的情況類似,一些學生出于就業和考研等目的,不愿在國際化課程上花過多的時間和精力;加上擔心雙語課程“太難”或“聽不懂”,放棄選擇雙語課程。
第三,受制于師資隊伍的國際化水平。教師作為國際化課程的開發者和實施者,他們的態度和觀念直接影響著國際化課程體系的構建與實施,他們的知識和方法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國際化課程的效果及國際化人才培養的質量。參與國際化課程體系建設的教師需要具備如下的知識和能力:①強烈的國際化動機,豐富的國際化專業知識和跨文化的一般性知識,并能將這些融入到課程開發和教學中,以批判和比較的視角來看待跨文化的學術問題。②與國際學術圈保持緊密的聯系,不斷更新自己的專業知識領域。③國際化的教學方法和手段。財務管理專業國際化課程的教師必須擺脫傳統教學模式的禁錮,采取“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方法和評價手段,關注學生的個性需求,靈活運用研究性學習、討論式學習等先進教學方法。④熟練地應用英語進行授課的能力。事實上,能達到上述要求的國際化財務管理專業教師在我國高校是非常缺乏的。
第四,受制于學生的英語水平。參與國際化課程的學生需要同時兼顧外來語言和專業內容,尤其是要花相當一部分精力來應對語言問題,因此,學生的英語水平高低直接關系到國際化課程效果。如果學生的外語基礎不扎實,勢必會影響其對專業內容的掌握和國際化課程的教學效果。從一些高校雙語授課的實踐反饋來看,參加雙語教學的學生中能聽懂三分之一以上內容的學生數占到學生總數的三分之二左右,而三分之一左右的學生基本聽不懂。這樣使得英語基礎薄弱的學生在獲取專業知識的前面又多了個障礙,違背了雙語教學的初衷。
3 加強我國高校財務管理課程體系國際化的對策
3.1 整體規劃,形成合力推動課程的國際化建設 高校應將課程國際化納入學校的總體規劃和人才培養目標中,研究實施課程國際化的政策機制,對國際化師資的引進、國際化教材的選用、國際化教學方法的推廣、教學獎勵等方面制定具體政策。組成校級團隊在全校各院系實施和推廣課程國際化,定期召開課程國際化研討會、雙語教學經驗交流會和教學觀摩等等,營造課程國際化的校園氛圍。
3.2 不斷優化國際化的課程體系 首先,針對經濟社會發展和財務管理專業的發展需要,設置跨人文與自然科學、人文與社會科學等綜合性通識教育類課程。例如增設歷史分析和社會分析、文學藝術、外國文化、道德倫理、自然科學等方面的課程。其次,強化公共英語教學,提高學生英語聽說能力。建議在保證大學英語總學時不變的前提下,增加英語強化訓練課程,如英語聽說(第1學期)、商務英語聽說(第2學期)、商務英語讀寫(第3-4學期)。同時開設跨文化交流與比較的課程,例如《東西方文化比較》、《外國歷史》、《西方思想史》、《西方經濟史》等,為雙語教學與國際化意識的培養打下良好基礎。
在專業課中增加雙語教學的比重,適應國內、國外、國際三種環境變換的全球財務的視野,提高對外進行交流的外語能力。從第1門專業課開始,循序漸進地進行雙語教學:管理學和微觀經濟學(第1學期,部分雙語),初級會計學和宏觀經濟學(第2學期,部分雙語),財務會計和金融學(第3學期、雙語),國際金融和財務管理(第4學期、雙語),管理會計(第5學期,雙語),投資學和國際財務管理(第6學期,雙語),國際財務管理(第7學期,雙語)。
3.3 加強雙語教學,推動教材和教輔的國際化 雙語教學和全英文教學是培養國際化財務管理人才的重要方式。建議對國際化程度高的課程采用雙語教學,如金融學、管理學、財務管理、市場營銷、金融市場、公司理財等課程。對專業性較強、難度較大的選修課程則可以選用翻譯的國外教材或國內優秀教材,中文授課。在雙語教學層次上,建議先從低層次的雙語教學模式開始,隨著學生英語水平的提高和專業知識的積累,逐步過渡到較高層次的雙語教學模式。在條件成熟時,可在高年級開設的課程中選擇幾門(核心或選修課程)進行全外語型雙語授課。通過這種循序漸進、穩步推進的方式,使學生從心理、能力和英語思維上逐步適應雙語教學模式。此外,在具體的雙語教學實踐中,建議分班教學,即根據學生英語水平高低將英語水平大致相當的學生分在一個班里,接受最適合的雙語教學模式。
建議引進國外優質的教育資源,加快教材和教輔資料的國際化建設。由于國外出版的教材質量良莠不齊,在引進國外教材時要特別注意甄別教材的質量。在使用原版教材教學時,教師要注意結合本土化的內容,切忌照本宣科、生搬硬套。
3.4 大力推廣國際先進的技術手段和教學方式 首先,改變傳統的課堂講授方式,將導學式、互動式、案例式、研討式教學法應用到課堂教學中,通過“課堂圓桌會議”、“課程論文”和“小組作業”等方式形成“學生自學體驗”,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習慣和鉆研精神。其次,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優化教學手段,提高教學水平,例如建立網絡教學平臺,為師生提供一個教學互動、教學資源、管理和溝通傳播方式的數字化教學環境,為學生開展探究式、自主式和全天候學習創造條件。
3.5 推進師資隊伍的國際化建設 培養一支英語水平高、學科知識強、適應雙語教學的師資隊伍是課程國際化建設成功的重要保證。打造國際化的師資隊伍,一方面要大力吸引國際師資的加盟,在全球范圍內招聘財務管理專職教師、課程教授或客座教授;另一方面是建立完善的雙語教學師資隊伍培養機制,定期選派財務管理教師到英語國家進行強化訓練,回國后盡快開出雙語教學課程,在教學實踐中不斷提高教師國際化課程的授課質量;選拔一批有長期出國經歷的教師組成了雙語教學的核心團隊,通過“傳、幫、帶”等方式擴大雙語教學師資隊伍,讓更多的專業教師加入到課程國際化建設之中。
參考文獻:
[1]高玉蓉.對我國高校課程國際化的思考[J].教育探索,2010(11):37-38.
[2]蔣玉梅,孫志鳳,張紅霞.教師視野中的高校課程國際化——基于對中英大學教師的調查[J].開放教育研究,2013(08):74-83.
[3]林琳.應用型本科院校財務管理專業雙語教學問卷調查研究[J].山東紡織經濟,2013(03):86-88.
[4]馬春愛.財務管理專業課程設置研究[J].經濟研究導刊,2013(06):264-265.
[5]陳春華.高校會計國際化課程體系研究——基于國內10所高校的調查分析[J].財會通訊,2013(06):31-33.
會計個人學習計劃一
通過《入學指南》,老師讓我們明確認識到知識的作用,使我們懂得,在高校不斷擴招的今天,人才競爭日益激烈。要想在社會上有立足之地,必須擁有豐富的知識,拋棄混文憑的思想,要增強我們的危機感,以積極進取的態度來學習。
1.制定合理科學的自學計劃
制定學習計劃是自主學習的首要環節,也是一種自我監控的手段。必須在老師的指導下進行,我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制定一個比較科學合理的學習計劃。如:學期計劃、課程計劃、單元計劃、復習計劃、網絡平臺使用計劃。有了學習計劃,保證自學活動有計劃、有步驟地進行。只要持之以恒地堅持學習,自然會養成良好的自學習慣。
2.認真聽好在線學習輔導課
在上課前按自學計劃預習有關課程,做好了充分的準備,帶著疑問和渴求知識的心情來聽輔導課。 在聽課過程中,認真聽、認真思考,做好聽課筆記。記好重要的內容, 如果聽不懂,無法跟上教師講授的進度時,不要驚慌,在課后盡快地尋求輔導老師和其他學生的幫助。做到當堂的問題當堂解決。
3.詳細做好自學筆記
除了做聽課筆記外,還應在閱讀文字教材時直接在教材上做筆記,有助于理解和記憶教材內容。利用各種學習方式時,也必須在教材的相應位置記下重難點和其他有價值的信息,在做自學筆記的過程中,必須思考教材的內容,隨時把對于內容的理解記錄下來,在復習時就能有的放矢,胸中有數。
4、積極參加學習小組活動
學習小組活動因為是在教師的精心指導下進行的,它是知識性、趣味性相結合的一種學習形式,在活動中我感受到一種濃厚的文化氛圍,同學們通過討論焦點問題、交流心得體會、溝通學校信息等。獲得了大量的信息,對我來說也是一個再學習、再提高的過程。所以,這種活動效果很好,即拓寬了我的視野,又培養了我的各方面的能力。
5、利用多媒體技術進行學習
利用多媒體進行學習是遠程教育的重要學習方式,充分利用媒體資源進行學習,是一種十分必要的措施和手段。我在自學的過程中,利用課件進行學習,課件包括了教學中的重點、難點,還有自測練習。通過使用課件,幫助我檢查、復習和鞏固學習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另外,為了學習方便,我經常在家或在單位上網學習,瀏覽北外學習平臺,補充了自己自學方面的不足;遇到不懂的問題,我及時通過電子信箱或電話及時向老師請教。我希望在這種所學校能學到真正的本領,為自己的將來奠定堅實的基礎。愿更多的人來北外,來參加遠程教育學習,它才是你真正的"授業者",愿每個人都能在這里受益。
會計個人學習計劃二
成功的人生需要自己去經營,現在就為自己的人生做好規劃,為人生點亮一盞明燈,贏在人生的起跑線上。好的計劃是成功的開始,古語講:“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就是這個道理。當今的社會處在變革的世代,到處充滿著激烈的競爭。物競天擇,適者生存。職業活動的競爭非常突出,要想在這場激烈的競爭中脫穎而出并保持立于不敗之地,必須設計哈自己的規劃。
隨著大學的擴招,畢業人數的增加,工作不再由國家分配,大學生畢業的黃金時期悄然而逝,面對激烈的競爭,大學生的就業形勢也一年比一年嚴峻,然而市場需求卻沒有明顯的增加,供需矛盾仍然十分突出,就業壓力仍然很大。這兩年畢業生人數仍有較大增長,面對工作崗位沒有明顯增加的現實,我們要同富有工作經驗的下崗工人,勞動力價格底下的農村富余人口舉行競爭,就業形勢不容樂觀。面對這樣的環境,多掌握一門學問就多一門出路,所以,我計劃自學會計這門專業。
首先,我對職業環境進行了分析。 現在在我國,全國數百所高校中幾乎每個學校都設有財政專業,尤其是會計專業,每年都有成千上萬的會計專業大學畢業生涌上人才市場,雖說枯寂是熱門專業,但如今這種現狀下普通和初級財務人員也明顯供大于求。但高端財務人才卻千金難覓。作為專業技術性很強和個人素質相對要求較高,且事業單位最重要的經濟信息系統和控制系統的財務會計工作。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對其從業人員有了新的期望和要求。目前,具有幾年會計工作實踐經驗,并且取得會計職稱如注冊會計師,ACCA、AIA等的中高級會計人才成為市場上搶手貨。這些狀況使就業市場競爭日益激烈。面臨這種狀況作為當代大學生應該好好籌謀自己的前途,做好合理的規劃。真正走進社會工作才不會手忙腳亂,不知從何開始。
其次,我做了詳細的規劃。
一、明確專業學習目標:
為國家培養一批既懂中國會計,又懂國際會計慣例的會計人才。為企事業單位、政府機關、會計師事務所培養具有良好思想素質和職業道德水平、基礎扎實和具有較強業務能力、有較強外語水平和具有創造品質的會會計與財務管理的專門人才。
二、明確應具備的能力
1、熟悉專業知識和相關政策法規,有一定的法律學,經濟學,管理學及營銷學等方面知識。
2、有良好的職業道德,工作認真踏實,謹慎細致,思維敏捷,邏輯分析能力強,對數字敏感,記憶力好。
3、有較強的社交能力,信息快,懂變通,善學習,求上進。
三、了解主要課程:
會計學、審計學、統計學、市場營銷、財務會計、財務管理、經濟法、資產評估、財務報表分析等
四、具體學習計劃:
在學好專業知識的基礎上,通過英語四級考試。另外,在校期間考出就業所需要的一些必要的資格證書,掌握一定的就業技巧。利用較充分的課余時間來熟悉相關政策法規,有一定的法律學,經濟學,管理學及營銷學等方面知識。通過參加一些活動來增強自己的社交能力。
五、應對弱勢、威脅
1利用寒暑假去公司實習獲得經驗。
2多與人溝通習得交流技巧,做好心理準備。
3利用網絡。報刊、人際關系等了解經融動向。
4增強競爭力。保持樂觀心態。
5多學些商業技巧,商業談判。同時增加威信。
現代科技的不斷發展,這不僅影響了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同時也為企業的發展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和挑戰。現代科技可以改變傳統的管理理念和辦公方式,幫助企業管理進行工具革新,建立信息交流體系,提高組織內部的管理和辦公能力,進而有效提高企業的現代化管理水平。
1.1信息技術優化改善企業的管理手段
21世紀是信息化的時代,計算機早已深入到家家戶戶,企業管理中也逐步采取了電腦信息化操作。這樣可以有效提高企業的管理效率和管理質量。企業管理者可以借助現代化的信息技術設備,充分利用現有的信息資源,進行現代化的有效管理。
1.2有利于增強基層執行者的自主決策能力
信息網絡化技術改變了傳統的嚴格的單線等級式的信息傳遞模式,有利于保持信息在傳遞過程中的真實有效性,還能有效轉變傳統的企業管理組織結構,有效減少中間勢力的制約,加強管理者與基層員工的聯系,促使企業良性發展。
1.3轉變企業的營銷模式
傳統商務營銷已經不能滿足現代社會的發展,尤其是在電子商務市場發展如火如荼的今天,現代企業必須跟隨時展的腳步。隨著技術的不斷發展,競爭的日趨激烈,電商營銷是未來發展的趨勢所在。
1.4有效加強企業的生產管理
現代科技的發展也不斷促使生產管理系統不斷的深化革新。機械自動化技術促使生產過程逐步走向自動化、智能化;現代信息管理技術也使得生產管理的計劃、組織不斷優化;現代企業管理者通過便捷的網絡信息更使得企業的生產管理得到加強。
1.5有效提高現代財務管理的效率和質量
隨著現代財務軟件的使用,財務管理從以前繁瑣的手工核算轉換為信息化處理為主的財務現代化管理,這極大地減少了財務人員的工作量,有效提高了財務工作的效率。
2新背景下企業管理存在的問題
知識經濟時代,現代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這不僅對人們日常生活產生了重大的影響,同時也為企業的發展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和挑戰。企業管理者需要正視企業管理存在的誤區,積極應對新時展的機遇和要求。
2.1企業管理者素質較低
一個企業的成功必須有一個好的領頭人,如果缺乏高素質的管理者,現代化的管理理念和技術就很難應用到實處,企業的管理就很難得到提高。企業經營管理是一門極其綜合復的學問,它需要每一個管理者在現有的基礎上,不斷的加深學習管理的理論知識和實踐經驗。只有將理論和實踐緊密結合起來,才能適應新時代對企業管理的要求。
2.2管理缺乏標準,管理模式混亂
目前有些企業還沒有形成統一的管理標準和管理模式,長此以往企業發展必將陷入惡性軌道。企業需要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建立適宜自身發展的管理模式,并在發展的過程中不斷優化,這樣才能在探索的道路上逐漸發展。
2.3沒有依據現代化的管理理論,完全憑借主觀經驗辦事
現代企業大都有自己的管理標準,但是這些管理標準的制定沒有依據現代化的管理理論辦事,僅將企業自身發展經驗作為依據,并把這些經驗制度化形成企業管理制度。
2.4企業管理缺乏標準,感性因素過強
現代企業親情化、友情化、溫情化、隨機化的管理模式雖然在一定時期能夠促進企業的發展,但是長期以來會導致團隊的工作效率低下,員工忠誠度變差,最終制約企業的發展。為了企業發展的長遠利益來看,必須建立健全現代企業標準化管理制度。
3現代企業管理的完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