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6-22 09:22:58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家庭德育的基本要求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大家下午好!
應包括學生的身體、智力、情感、價值觀念和人格等方面的素質,首先我代表學校向獲獎的273位同學表示熱烈祝賀。中學學生獎勵條例是落實中學辦學理念重要組成部分。讓每一個同學都得到發展。而影響這些素質發展的因素,既有先天遺傳的也有后天家庭環境、學校教育、社會環境和個人努力程度等等,而在這些因素中,學校教育的因素是處于主導和核心的地位,面對學生的發展起到一種促進作用,中學多年來,始終堅持把讓學生學會做人放在首位,這也是學校重要辦學特色之一,并已得到學生和家長以及社會的充分認可。
力求找到符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和行之有效、受學生歡迎的模式。近幾年思路基本形成,學校德育十年探索。學校已用三年時間研究和確立學校德育主題,又有近二年全校師生的實踐活動,因此本學期將正式啟動《中學”學會負責,學會尊重“德育主題框架》
立足于從基礎行為習慣做起,學校德育主題的確定。講文明、講禮貌;從中學生基本要求著手,講責任;以人際關系相處為基本前提,講尊重。因此,中學德育主題的內容是學會負責:
包括對自己言行負責;對自己前途負責;對自己健康負責。對自己負責。
要對自己父母家庭負責;對班級、年級、學校負責;今后工作崗位上要對自己服務的單位負責。對團隊負責。
要學會本領,對社會負責。報效社會。
首先要尊重他人,要學會尊重:要別人尊重自己。講文明禮貌,善于合作交流。
[關鍵詞]高校德育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統籌兼顧
科學發展觀是我們黨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理論創新的重大成果。黨的十七大報告指出:“科學發展觀,第一要義是發展,核心是以人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協調可持續,根本方法是統籌兼顧。”這一精辟論斷,提綱挈領,切中實質,是對科學發展觀思想內涵所作的最全面、最深刻而又最鮮明的概括。
以科學發展觀統領的高校德育,要求我們必須堅持發展,堅持以人為本,樹立全面、協調、可持續的德育觀,統籌兼顧德育內外各種要素的和諧,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因此,高校的德育處處突顯著科學發展觀。
一、高校德育以人為本的發展觀
科學發展觀的核心是堅持以人為本。自1986年聯合國大會通過的《發展權利宣言》指出“人是發展的中心問題”以來,國際社會普遍強調“以人為中心”的可持續發展。“以人為本”是做好德育工作的基礎和前提,是增強德育實效性的關鍵。高校以人為本的核心是以德為先,德育的目的是人,所以德育必須以人為本,關注人的道德需要、道德情感、道德權利。人性化的德育是用‘人’的方式理解人,對待人,關心人,特別是關心人的精神生活的發展。德育的人性化,在于教師要真正發現學生是有思想、有情感、有內在需求的生命體,是能動的人。堅持“以人為本”就要求我們重視培養學生品德高尚、人格健全、行為良好,德育要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尊重學生的人格和學生的基本權利,把德育與學生的尊嚴、價值、幸福緊密聯系起來,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實現學生對德育過程的主動參與,變學生的被動接受為主動渴求,最大程度地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二、高校德育的全面發展觀
科學發展觀告訴我們,社會的發展既是經濟的發展,更是社會和人的全面發展。高校是培養社會主義人才的主陣地,德育直接關系到人才的發展方向和為誰服務的重大問題。當代大學生的道德素質、文化素質等綜合素質直接關系到國家的未來,關系到現代化目標能否實現。堅持社會主義的特色德育,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要做好高校德育工作不僅要靠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隊伍,還要靠全體教職員工;不僅要靠課堂教育,還要靠課外實踐;不僅要靠高校,還要靠社會、家庭的共同參與。因此,高校應樹立全員育人,全過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全面德育發展觀。
三、高校德育的協調發展觀
高校德育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至關重要的是德育工作要做到把握全局,統籌兼顧,協調好各方面關系,調動一切積極因素,促進德育工作的協調發展。樹立整體規劃,分層落實,協調推進的德育發展觀。在我國,當代大學生要有什么樣的道德境界,才是人們所盼望的理想境界?總的來說,就是一種“全面和諧的人格境界”。高校德育必須樹立和諧理念,在德育資源的配置和利用上,要按照統籌兼顧的原則,兼顧各個部門、各種群體的職責,促進各部門、各群體在德育工作中的和諧。在教師之間、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也要加強溝通,注重協調,更好地促進學生各方面的協調發展。德育工作要注重四個方面的協調:注重德育在內容、方法、手段的協調;注重效率、效益和質量的協調;注重學生的知識、能力、人格的協調;注重學生的發展與社會發展的協調,更好地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四、高校德育的可持續發展觀
科學發展觀的第一要義是發展,可持續發展是其基本要求之一。德育不是一成不變的,德育將隨著經濟增長、社會進步和人的全面發展而不斷變化。德育是一個系統工程,要不斷研究,把握教育規律,符合學生的身心特點、思想實際和接受能力,充分體現科學性和循序漸進的原則,使德育工作和學生都得到持續發展。因此要樹立立足現在,面向未來的可持續的德育發展觀。
社會的發展需要人的全面發展,人的全面發展又促進了社會的不斷發展,要達到人的全面發展與社會發展的協調統一,高校就必須樹立可持續的科學發展觀,對形勢要有科學的思考、分析和預測。在德育的過程中注重科學,堅持“德育就在教育、教學和管理”之中,要在三個層面上推進德育工作,一是在課堂教學中,進一步滲透德育;二是注重課外德育主陣地建設,加強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三是建立學校、家庭和社區共同的教育網絡,推動學生的德育以及素質教育。
五、高校德育的統籌兼顧發展觀
統籌兼顧是科學發展觀的根本方法,也是我們黨長期執政過程中的一條重要歷史經驗。統籌兼顧體現了唯物辯證法普遍聯系和矛盾的觀點。德育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德育也無法靠某一特定的群體實現。德育要實現育人的效果,必須統籌兼顧,形成教育的合力。
高校必須認清形勢,明確任務,采取舉措,解決問題,樹立與時俱進的科學德育觀。高校德育必須統籌兼顧,在德育內容上緊密聯系大學生的實際,抓住共鳴點,找準切入點,把握興奮點,升華閃光點,用科學理論構筑大學生的精神支柱。在德育方法上實現由側重傳統向貼近現實,由單向灌輸向雙向交流,由被動接受向主動提高,由顯性教育向顯隱滲透,由口頭動員向行動感召,由單一模式向立體格局轉變。在德育機制上建立一套適應學校發展的科學化、規范化的機制,能夠應對各種新問題和新變化,增強德育工作的針對性、主動性和實效性。做到四個方面的統籌既:德育工作與文化建設有機統籌;德育工作和教學工作有機統籌;課內體系和課外體系有機統籌;學校教育、社區教育和家庭教育有機統籌。
高校德育責任重大、任務艱巨。只要堅持育人為本、德育為先,用科學發展觀做統領,注重理論創新,夯實德育理論根基;注重實踐創新,提升德育整體效能;注重隊伍建設,加強德育組織保障;注重全員育人,形成德育工作合力,就一定能使高校德育工作扎實、有效、全面發展。
【關鍵詞】班主任;德育工作;有效對策
高中生處于人生關鍵的節點,健全的人格和成熟的認識能力,對學生做出正確抉擇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既是時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培養學生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徑。作為班主任工作的中心任務,要做好班主任德育工作,必須不斷提高班主任自身的綜合素質,以言傳身教的方式對學生形成正確的影響作用,創建團結和諧的班集體,為學生創設健康學習環境,從各個方面出發,做好德育工作,從而真正實現班主任德育工作實施的重要意義。
一、言傳身教,提高班主任自身綜合素質
學生學習過程中,教師言行舉止都會形成非常重要的影響作用。高中生處于人生關鍵時期,對于未來比較迷茫,容易迷失方向。班主任開展德育工作,以自身良好的言行舉止發揮出言傳身教的重要作用,讓學生從教師身上學到某種精神,促使學生形成健全的人格。為此,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實施,要求班主任必須不斷提高自身綜合素質,以無私奉獻的精神和真摯的愛心,感化學生。班主任通過家庭走訪、與學生溝通等方式加強對學生的了解,及時掌握學生的思想動態和心理狀況,幫助學生解決學習、生活中的問題,為學生學習提供堅實的后盾。關注每一個學生,了解每一個學生的興趣、愛好,充分掌握教育教學規律,將德育與學生實際結合起來,由學生親身參與到德育工作中,與教師一同探討開展的德育工作的有效對策,充分認識到德育工作的重要作用,不斷規范自身的行為,就可以起到德育的重要作用。
所以,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實施中,班主任必須對自身影響作用的重要性形成充分的認識,根據德育工作基本要求,不斷提高自身綜合素質,對學生形成正確的榜樣作用,通過班主任的言傳身教,讓學生不斷規范自己的言行,逐步提高自身的道德品質和綜合素質,從而真正實現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實施的重要目標。
二、深化課程改革,貫徹落實德育課程
實施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為確保德育工作順利開展,教師必須對德育工作內涵進行深入研究,根據德育工作特點和基本要求,積極深化課程改革,實現對德育課程教學方式方法的創新和優化,將德育工作和德育課程有機結合起來,充分發揮出德育課程的重要作用,通過在德育課程中貫徹德育精神,以課程教學的方式將這種精神傳遞給學生,培養學生正確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真正實現德育工作實施的重要目標。
高中德育課程主要以思想政治學科的形式體現出來。班主任開展德育工作,根據德育工作的基本要求和特點,將其融入到思想政治課程教學中,深入發掘政治學科教學內容,找出教學內容與德育工作在思想內涵、情感態度、情感體驗等方面的聯系。課堂教學中,通過引導學生學習教學內容,讓學生真正領會教學內容中蘊藏的德育精神。
所以,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實施,必須充分認識到德育課程的重要作用,通過深化課程改革,將德育課程落到實處,實現德育工作與德育課程的有機結合,由學生參與課程學習,不斷提高學生的道德品質和綜合素質,從而真正實現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實施的重要目標。
三、創建和諧班集體,營造健康學習環境
學習環境對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作用。輕松、自由、健康的學習環境,不僅可以激發出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從學習中獲得樂趣,也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水平。反之,不規范的學習環境則會影響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得學生學習興趣大大折扣,不利于提高學生課堂參與度,也會對提高學生學習水平和教學效率形成不利影響。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實施,必須充分認識到營造團隊和諧班集體的重要作用。根據班級學生實際情況,及時調整教學方案和班級管理辦法,創建團隊和諧的班集體,為學生學習營造出健康的學習環境,通過潛移默化的影響作用,真正實現班主任德育工作的重要目標。
為此,在班級管理中,班主任可以創建出一支堅強有力的班干部隊伍,由班干部代表其他學生參與到班主任德育工作中,輔助班主任進行班級管理,及時反饋學生的思想動態。而班主任則可以將更多的精力放在研究學生思想心理和了解新新信息上,從而為德育工作的有效開展奠定堅實的基礎。除此之外,由學生代表參與到班主任德育工作中,還可以發揮出學生的模范帶頭作用,對其他學生形成正確的影響作用,促使學生不斷規范自身的言行。學生與班主任有效的溝通交流,也可以為創建和諧師生關系提供充分的保障。班主任全面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思想動態、心理特點,學生對班主任德育工作形成支持作用,就可以德育工作的有效開展奠定堅實的基礎,從而真正實現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有效開展的重要目標。
綜上所述,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實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新形勢下,班主任深入發掘德育工作的特點,積極開展德育工作,對學生形成正確的影響作用,幫助學生培養健全的人格,對提高學生的道德品質和綜合素質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農村小學德育教育困境
1.德育環境缺失
在當前的農村小學教育環境中,德育環境的缺失是影響德育工作開展的重要原因。一方面農村小學的留守兒童多,這使得學生迫切需要德育工作來保證他們的健康成長。另一方面,家庭德育缺失使得學校德育變得孤木難支,雖然教師百般努力的進行德育工作,但在離開學校后學生成為了無人約束的“自由人”,學校當中的德育也被他們拋在了腦后,這使得德育工作缺乏環境支持,導致德育工作難以發揮出實際作用,影響了農村小學德育目標的實現。
2.德育觀念偏低
在當前的農村小學教育事業中,德育觀念偏低也是影響德育工作效果的關鍵因素。從當前的農村小學教學模式來看,學生和家長都存在德育觀念偏低的情況,這使得德育工作缺乏基礎支持。在學生方面,他們渴望通過學習來出人頭地,來走出農村進入到城市,這使得學生將注意力全部放在知識學習上,對于其它教育內容一概不認。在家長方面,農村家長在德育認識方面本身就較差,再加上留守家庭當中的老人較多,這使得農村小學德育工作缺失了學生和家長的主觀支持,德育效果因此而不夠理想。
3.德育方法單一
教師德育方法較為單一也是影響農村德育效果的重要因素。教師作為德育的執行者,其需要能夠抓住學生的心理特點,進行科學的德育設計,才能夠讓學生真正的接受德育,從而提升他們的道德素質水平。但在實際教育過程中,教師更多的將德育以一種學科的方式來進行教育,這使得學生根本無法了解德育的作用,也體會不到德育帶給他們的改變,進而出現了學生的德育興趣缺失,影響了德育工作的實際效果。
二、農村小學德育教育對策
1.營造良好德育教育環境
營造良好的德育教育環境,是確保農村小學德育工作擁有客觀支持的基礎措施。在實際工作中,教師想要建立起良好的德育環境,就必須要加強對家長之間的溝通,讓家長認識到德育對于學生成長、發展的關鍵性作用,從而調動起家長配合德育工作的動力。與此同時,教師還要讓家長認識到自己對于學生的品的素質影響作用,提高家長的自我約束力,盡量營造出一個優質的家庭德育環境,以配合學校德育工作。在此基礎上,老師要讓家長實時掌握學校的德育?熱鶯偷掠?進度,為家庭德育提供基礎支持,保證學校德育與家庭德育的步調一致,為農村小學德育進步帶來支持。
2.樹立正確德育教育觀念
樹立正確的德育教育觀念也是農村小學德育教育的關鍵。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組織家長到學校當中參加班級范圍內的德育工作重要性講座,以此來讓家長認識到德育對于學生成長、未來發展的關鍵性作用,樹立起家長的德育意識,保證他們能夠與教師的德育思想保持一致,為德育工作的有效展開打下基礎。在學生德育觀念方式,教師可以通過多種方式來幫助學生樹立起德育觀念,以此來提高他們對德育的認知水平,為調動他們參與德育的積極性帶來幫助。在實際工作中,教師要讓學生認識到現代社會發展對人才的基本要求,讓學生認識到德才兼備才是自己的發展方向,從而調動起他們對自己品德方面的提升意識,為德育工作開展提供主觀動力支持。
3.積極豐富德育教育模式
積極豐富德育教育模式是提高農村小學德育效果的重要措施。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根據不同德育內容的分析,來采取不同的德育模式,讓學生在不同的學習模式下,實現自己道德素質水平、意志品質精神的提升。例如,教師讓學生觀看《閃閃的紅星》《雞毛信》等愛國主義電影,以此來培養起他們的愛國主義精神。再比如讓學生參與校內的一些實踐活動,培養起他們的道德品質,例如開展“學雷鋒活動”,來培養起學生樂于助人的良好品質。或者開展“講文明、懂禮貌”風貌評比活動,來讓學生在評比中樹立起自己的良好品德素質。
一、健全組織,加強師德教育,確立“全員德育”的觀念
學校成立了以校長為組長,各部門負責人參加的德育工作領導小組,形成了以少先隊,思品教師和班主任為骨干的德育工作隊伍,全體教師齊抓共管的德育工作氛圍,做到有組織,有隊伍,有計劃,有分工,有責任人。本學期中心校利用每周例會時間組織教師收看大型系列片《呵護》,及教育家,名師的經典教育案例,用生動的
例子結合法律。法規。德育文件的學習對教師進行師德教育。同時要求教師對照師德要求自我反省和自我教育結合行風評議活動,使教師主動適應德育教育的新形式認識到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事事處處都能育人,形成德育“全員管理,全面管理 的良好氛圍。
二、狠抓養成教育
根據《中小學生行為規范》和《小學生守則》的要求,以《中小學生行為規范》為切入口,狠抓養成教育,本期第一個月定為行為規范月,每天從身邊的小事抓起,支持不懈,有始有終,使學生不但掌握《守則》、《規范》的基本要求,而且用于指導自己的言行,做到人人皆知,人人踐行,在教育和訓練的過程堅持低起點、分層次、嚴格要求,并配合學校的五項評比工作,使學生的行為逐步走向規范。
三、開展豐富多彩的主題活動,突顯德育實效
1、九月份,開展第二個“中小學弘揚和培養民族精神月”活動,我校以勝利六十周年為契機,開展紀念抗戰勝利六十周年“四個一”活動,高年級通過讀一本反映中國人民歷史的書籍,低年級通過講一個自己喜愛的抗戰故事,組織學生觀看抗戰影片《地道戰》,學唱抗日歌曲活動,紀念“九.一八”校長國旗下講話及“勿忘國恥,振興中華”國旗下宣誓活動。九月二十日公民道德宣傳日,開展莊嚴的宣誓活動,此外,紅領巾廣播站鼓勵學生廣泛閱讀、查找有關“九一八”、、公民道德宣傳日等資料踴躍投稿并評選“十佳稿件”活動,各班出一期“勿忘國恥,振興中華,愛祖國,愛福建,愛家鄉”的班刊、校刊手抄報,在此基礎上,高年級開展“知我**,愛我家鄉”社會調查活動。此外,**小學開展了“弘揚民族精神,做二十一世紀小主人”征文比賽。通過一系列的活動,增強學生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引導學生弘揚團結統一、愛好和平、勤勞勇敢、自強不息的偉大民族精神。
2、開展誠信教育,在廣大師生中大力宣傳“愛國守法,明禮誠信,團結友善,勤儉自強,愛崗敬業”二十字公民道德基本規范,全體教師帶頭講誠信,做到言必行行必果,通過開展人人知誠信講誠信為內容的“好書伴我健康行”讀書教育活動,尤其在考試之前,利用談話、班會,隊會開展“好孩子要誠信”,“我愿做個誠實的人”等誠實教育活動,蘇洋小學開展了“小手拉大手”主題活動,松臺小學開展了“端正學習態度,嚴肅考紀考風”、“找差距,努力拼搏”、“用實際行動迎接期末考試”等主題隊會,引導學生在豐富多彩的活動中受教育,使學生初步樹立“誠信光榮,失信可恥”的觀念,人人爭做誠信的小公民。
3、中心校在十二月三十日“迎新年,頌祖國”卡拉OK比賽,并評出十佳校園小歌星,此次活動不僅豐富了學生的課余生活,也對學生進行了一次深刻的愛國主義教育,松臺小學迎新年各班舉行了文藝匯演,同學們自編自演,節目豐富多彩,充分展現了文藝才能。
4、抓住課堂主陣地,融德育于各科之中
注重課堂教學,探討德育的開放性問題,把課堂與生活緊密結合起來,直面社會的各種變化,找準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最佳切入點,力求每課堂、每個班級是德育的陣地,使德育貫穿教育全過程。努力致力于德育綜合課程和開發與實踐研究,整合品德,心理健康教育與綜合實踐課程,在生活中滋養德性,讓生活成為最重要的老師。
5、抓德育資源,形成德育工作合力
(1)積極創建“平安校園”本期我校以“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總方針,牢固樹立“以人為本,安全第一”的工作思路,分工到位,責任到人,建立健全校園安全防范制度和長效管理制度,認真做好預防禽流感、散發性腸道傳染病的宣傳工作,十一月四日,中心校在縣消防中隊官兵的現場指導下開展火災突發事件緊急疏散演練,增強學生的安全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提高了師生緊急事故中逃生意識和手段,在十一月九日開展安全教育周十個一教育活動,通過全體教師的共同努力,本期校園內外無重大刑事案件,治安事件,違法犯罪事件和安全事故的發生,為廣大師生提供了一個安全和協的學習工作環境。
(2)辦好家長學校,普及科學有效的家庭教育知識,宣傳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讓家長明白家庭教育重在培養良好的行為習慣和教孩子如何做人,本學期的家長學校成功舉辦了題為“家庭教育重在教孩子如何做人”和“如何正確看待孩子的成績”、“如何正確對待孩子的犯錯”的講座,此外,各班老師每期召開家長會一次,每學年全面家訪一次,能夠定期與家長交流,形成互動的育人氛圍。
(3)我校治安副校長定期來我校開展法制、交通安全教育。
(4)完善心理健康教育機制。充分發揮學校心理健康和心理咨詢的功能,在學科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自覺教師的心理健康服務意識,使師生都得到健康自主的發展。 共2頁,當前第1頁1
(5)進行網絡道德規范教育。利用開學式,國旗下講話,紅領巾廣播站等做好未成年人不進網吧“三室兩廳”宣傳活動,對于計算機等網絡知識及時指導,克服對網絡過度迷戀的不良心理傾向。
不足之處
1、德育系列活動開展還不夠經常。如社會實踐教育,有時因受教學的沖擊,聯系不及時,抓不住季節性,致使活動不能堅持經常。
2、個別教師,特別是個別任課教師,對德育的認識不足,認為對學生的教育是班主任的工作,自己上好課就可以了,不能很好地配合學校和班主任做好班級德育工作,失去了一個教育工作者必須具備的育人素質。
3、由于條件限制,致使學校或班級組織的一些德育活動不能留下原始的材料,為以后活動的開展和對學生的教育失去寶貴、有說服力的東西,達不到應有的德育效果。
一,實施工作的五項原則整體性原則——重視社區網絡在當今改革開放的形勢下,建立學校,社會,家庭為一體的合力教育網絡比以往任何時候都顯得重要和迫切。因此,必須樹立 "大德育觀,"構建德育管理和評價兩大體系,形成多渠道,全方位,覆蓋學校和社會的德育工作網絡,讓社會,學校,家庭教育相輔相成,齊抓共管。為此我們不僅做好家長委員會的工作;而且還利用課改契機進行優秀課例觀摩既學校開放日活動。同時積極參與梅花社區的"共創文明小區"活動。在11月份我校《愛我梅花愛我中華》的歌舞在轄區內表演受到了社會好評。
2,層次性原則——獻出一片愛心對教師提出"德藝雙馨"的要求,從愛學生出發,做到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導之以行,持久以恒。提倡 "誘導式,""啟發式"的德育教育方法,理解學生的內心,尊重學生的人格,使德育工作真正深人學生的心靈。善于寓教育于生動活潑,豐富多彩的各種活動之中,并努力提高學生的自我教育能力,管理能力。如今的學生心理承受能力比較差,平時,我們多是進行成功教育,而挫折教育相對就比較少了。因此,我們抓緊了心理輔導工作,學校要求每一位老師都有對學生進行心理輔導的責任。任務明確了,老師們在日常的教學中也注意到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并有目的地找學生進行談話輔導。四年(2)班的林子喬是一個表現特殊的學生,由于家庭教育的失誤,使他養成對學校任何事都玩世不恭的態度,學校里誰的話他都聽不進去,只要前一天被家長訓斥過,
第二天回到學校就要找同學出氣——無故欺負同學,而且還振振有辭,一副使人感到無可奈何的感覺。可班主任覃老師卻沒有因為子喬這樣的表現就放棄,而是不厭其煩地教育他,勸導他,哪怕使他有丁點改變,給予恰如期份的鼓勵。使他感到了"愛"的溫暖。
3,有效性原則——目標指令清晰到位德育教育作為黨和國家對學生的道德素質的基本要求,也是學生自身發展所要達到的規格要求,既不能過高,也不能偏低,要依據當前社會發展的現狀與趨勢。為此每一項工作學校都能依據事實,有計劃,有目地,有組織地進行,通過多途徑,多形式的活動,真正使德育工作落到實處。
誠信教育是德育教育重要的組成部分,同時學生的德育離不開學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只有三者相互結合、相互促進,才能形成有效的教育推動力,缺一則會使學生的德育喪失基礎,難以達到預期的效果。為了使學生的誠信養成教育得到落實,本文從學校、家庭和社會三個方面分別闡述了在養成教育一體化中學校主導、家庭基礎和社會保障三者所具有的重要作用,以期給在德育實踐中的一線教員提供參考。
關鍵詞
誠信教育;德育;學校主導;家庭基礎;社會保障
誠信作為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華夏兒女應始終秉承的行為準則,也是當今社會主義道德規范的基本要求之一。誠信是金,對于我們每個人的一生都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無論以后從事何種工作、處于多高的地位以及擁有多么多的財富,誠信都是衡量人的價值的最基本的依據,沒有了誠信,一切都是空中樓閣,始終不會得到別人的認可。學生學習階段是其誠信養成的重要時期,在這個階段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的重要性甚至要超過對學生的知識教育,所以家庭、學校和社會都要加強對學生的誠信教育,以促進學生道德品質的養成。由于學生的生活環境包含學校、家庭和社會,故學生的德育教育也會受到這三方面的影響,因此要求營造良好的教育氛圍時必須將三者結合,使其形成合力,發揮各自的作用,最終優化學生誠信品格養成和良好思想品德素質培養模式。
一、發揮學校的主導性作用
學校是學生接受課程教育、參與教學活動的主要場所,自古以來便是肩負傳道、授業、解惑使命的知識陣地。學生很大程度上是在學校中接受有組織、有目的的教學教育,因此學校在學生的誠信教育中應起到主導作用。學校對學生的教育通常包含德、智、體、美幾個方面,并開設專門的課程進行教育,如思想品德、美術、體育等。但是許多學校迫于升學的壓力,嚴重壓縮這些課程的課時,導致學校對學生的德育流于形式。學校并不只是學生接受知識的場所,還是讓學生感悟心靈教育的窗口,學校要做的是積極增加對學生德育的重視程度,走出唯成績論的教育誤區,引導學生在重視知識學習的同時注重自身道德的養成。其中,學校的德育教育以及教師的親身示范都將是學生接受誠信教育的有效途徑。學校對學生進行教育的載體是課堂,對學生的道德教育是通過開設思想品德這門課程完成的,當然在其他課程的學習中也不乏對學生道德教育產生影響的案例。因此,對于思想品德課程的開展應依托課堂資源,積極結合生活中以及社會現象里的案例,將其納入對學生的思想教育中來,進而樹立學生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其中,對學生誠信養成主導作用的實現要求學校將誠信教育分解細化并融入各科的教育教學中,并且學校和教師要不失時機地開展教育教學活動對學生進行誠信教育。此外,學校教學資源的合理配置也會讓學生的誠信教育和道德教育遵循科學發展的規律得到提升。
二、夯實家庭的基礎性作用
家庭是學生生活的場所,但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家庭也是學生的第一所學校。從出生開始的原始的模仿行為,使得學生不停地受到家庭環境的影響,因而“學習”著周圍發生的一切,可見家庭教育對學生誠信教育的成功開展非常關鍵。家庭沒有正式的課堂,對學生的教育主要來源于生活中的瑣事以及家長的言行舉止,正因如此,家庭誠信教育的突破口應該是學生生活起居的點點滴滴。首先,是要培養孩子良好的心態。只有擁有了積極的人生態度,才能克服生活中的困難,并正視現實中的挫折,這對學生的誠信行為養成有良好的基礎作用,做到這些,孩子才不會輕易受到不良現象的影響,才能健康成長。其次,是培養孩子在生活和學習中的誠信行為。培養孩子在學習中要認真完成學習任務,在家庭活動中要遵守言必信而行必果的做事準則,敢于承擔錯誤并加以改正。最后,是給孩子樹立榜樣。在生活中,家長要將履行承諾得到獎勵和失信于人受到懲罰的過程演示給孩子看,讓孩子對于道德、誠信產生敬畏之心,進而樹立正確的道德觀念,積極面對今后的學習和生活。
三、構建社會環境的保障作用
誠信養成教育需要學校、家庭、社會三方的合理結合才能有效實施,其中良好社會環境的構建是學生誠信養成教育成功的保障。近年來,越來越多的道德淪陷和誠信缺失現象出現于現實社會生活之中,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學生質疑自身接受的誠信教育,甚至扭曲了學生心中的道德觀念。為了肅清社會環境,營造良好的社會誠信氛圍,需要從以下幾點入手:首先,要利用輿論的力量,加大誠信的宣傳力量。充分利用有關媒介平臺對全民進行誠信宣傳教育,樹立生活中榜樣的形象,營造出誠信的輿論環境,進而在增強全社會誠信意識的同時對學生誠信養成教育產生積極影響。其次,要明確標準,制訂誠信激勵和失信懲罰制度。一直以來,社會的誠信行為都只依靠道德的約束,但就目前而言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要政府通過制度的完善從法律法規上對社會公民的誠信行為進行約束,對于因為失信造成嚴重后果的公民和單位嚴肅追究其法律責任,以此促進全社會誠信水平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