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8-10 16:19:44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口語教學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聽與讀是可以豐富學生的語言積累,增大語言輸入量,增強學生語感,提高學生英語思維能力,這正是提高學生口語水平的重要方面。
(一)豐富學生的聽
一是采用全英教學模式。教師要少用甚至是不用漢語進行教學,要知道學習英語的最大干擾來自于母語,對母語非英語的學生來說,他們已經習慣了母語的思維方式,很容易會將這些母語思維方式帶到英語的學習中來。為此,在教學中我們要盡量用英語教學,為學生營造全基的學習環境,這樣才能最大限度地避開母語的干擾,學會用英語來進行思維。二是利用現代技術播放地道的英語音頻與視頻。我們可以利用現代信息技術的聲像效果來為學生播放一些通俗易懂的英文歌曲、經典的影視劇片斷以及一些英語類節目等,讓學生能夠接觸到更多原汁原味的英語。通過大量的聽來增強學生的語感,豐富學生的語言素材。
(二)展開大量的讀
“書讀百遍,其義自現”“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也會吟。”指出了讀的重要作用,這同樣適用于英語教學中學生口語水平的提高。讀是語言輸出與輸入一體化,既可以在讀中豐富語言素材,為學生的說打下堅實的基礎。同時也是一種主要的說話訓練方式,可以在讀中增強語感,幫助學生糾正不正確的發音,讓學生在讀中來增強流暢性與完整性,感受不同的語氣與語調。這既是提高學生口語水平的前提條件,同時也是提高的主要途徑。為此,在教學中我們要帶領學生開展豐富的讀,如全班讀、分角色讀、同桌對話朗讀等,讓學生進行大量的閱讀教材,對于精彩的段落與篇章,要讓學生達到熟讀成誦的效果。這樣長期堅持,可以讓學生積累更多的詞匯、語法、句型等,讓學生擁有更為豐富的語言素材,同時在讀中來提高對語言的感知與駕馭能力,這無疑是提高學生英語水平的核心因素。
二、豐富訓練,讓學生進行更多的說
正所謂“紙上得來終覺淺,方知此事要躬行。”多聽多讀,增大學生的語言輸入量,豐富學生的語言素材,并不直接代表著學生口語水平的提高。學生口語水平最終需要在大量的口語訓練活動中得到不斷的強化與提高。為此在教學中我們除了為學生構建全英學習環境,用英語教學,并鼓勵學生用英語外,還要為學生設計豐富的口語訓練活動,讓學生有更多說的機會,在大量的訓練中來內化知識、提高水平。
(一)表演情景劇
初中生有著強烈的表演欲望,我們可以利用學生的這一特點,選取教材中適合學生表演的話題以及學生所熟悉的話題,來引導學生創編情景劇,并進行表演。這樣的活動即創作、表演與說話訓練于一體,不僅可以激發學生強烈的參與動機,而且可以讓學生將語言的學習與運用與具體的場景、人物等結合起來,這樣更加利于提高學生對語言的駕馭能力,利于學生英語水平的整體提高。如問路、打電話、購物、就診、聚會、訪友、旅游等等,都是學生所熟悉的話題,同時也是語言學習的重要內容。我們可以引導學生圍繞著這些話題來進行情景劇表演,讓學生在表演中運用,在運用中內化,這正是提高學生口語水平的重要活動形式。
(二)課前自由談話
我們要利用好課前導入環節的時間,可以選取學生所感興趣的話題來引導學生展開自由談話。這樣的交流形式更靈活,氛圍更活躍,更能激起全體學生參與的激情。此時再加以教師必要的引導,自然就可以讓學生在輕松愉悅的談話中來進入新知的學習。談話導入既避免了直接教學的枯燥無味,可以增強教學的趣味性,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而且也為學生提供了一個可以自由交流的空間,學生可以展開積極而自由的對話,這同樣是一種極為重要的口語訓練方式。
(三)組建課外小組
引導學生自由結組,以充分利用豐富的課余時間來開展豐富的口語課外活動。如建立英語廣播站,開展辯論賽、組織口語大賽等。其活動更為豐富,可以讓學生有更多的聽說訓練機會,而且這些活動深受學生的喜愛,學生的參與積極性非常高。在課余時間總是能看到學生參與的身影,這樣既實現了教學面對全體,全面參與,同時也可以讓學生享受口語交流的樂趣,從而讓學生更加樂于參與、樂于交流。
三、結語
關鍵詞:民族地區;口語交際;教學見解
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社會交際活動空前的活躍、頻繁,口語交際能力成為了現代公民必備的能力要求。提高公民口語交際能力,必須從小學生抓起。隨新課程改革的深入實施,“口語交際”已成為小學語文教學一個重要而嶄新的課型。《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口語的目標是:具有日常交際的基本能力,在各種交際活動中學會傾聽、表達和交流,初步學會文明地進行人際溝通與社會交往,發展合作精神。提高口語交際能力是“口語交際”的重要任務,然而在實際的教學中學生交際能力提高不盡人意。特別是地處南疆邊陲、多民族雜居、國家級貧困縣麻栗坡,“口語交際”更是成為語文教學的難點之一,課堂常常遭遇尷尬局面,常有“死課”(不肯交際)、“亂課”(游離目標)等情況發生。如何改變現有教學狀況,提高民族地區學生“口語交際”能力呢?下面結合新課程談談在“口語教學”實踐中的一些見解:
一、開發資源,整合教材,提供學生喜歡的交際話題。
新教材對“口語交際”知識內容、能力培養進行了科學、系統的編排。但是其中仍存在一些城市化、成人化的話題。例如上《有了電腦,還要花功夫練字嗎》一課,農村的學生對電腦并不了解,根本無從談起,這樣的話題學生無話可說,更沒了交際的興趣。《標準》指出:各地區都蘊藏著自然、社會、人文等語文課程資源,要有強烈的資源意識,去努力開發,積極利用。因此,我們必須立足生活,著眼地區差異,把教材的教學要求與學生實際結合起來,重新整合、變通。《過生日,請同學吃飯好不好》要求學生通過討論,說清好與不好的理由。通過交際,能更全面地看問題。但是,民族地區的孩子很少過生日,即使有也是一碗壽面兩個雞蛋。根本不可能請客吃飯。倒是在一些婚慶、佛事上大辦宴席。于是,我把話題變換了一下,讓學生討論農村的這些習俗好不好。學生更積極地去觀察生活,甚至主動地了解大人的看法,再加上自己的見解,討論時,學生個個有理有據,異常活躍。這樣,既達到了教材的培養目標,又很好地利用當地資源。
二、創設情境、優化課堂,激發學生交際的動機。
口語交際教學活動主要是在具體的交際情境中進行,其間語言交互來往,呈雙向或多向互動狀態。創設情境,能讓兒童從感受、體驗形象中開始,而兒童在感受、體驗形象時,觀察的客體和詞語之間就會建立相應的聯系,會使詞語與形象溝通起來,同時,語言與思維也隨之發展。教學時,根據學生的心理年齡特征和教材內容巧設情境,才能切中繁雜,形成和諧、民主的氛圍,激發學生口語交際的動機。
1、實物展示法。形象直觀的實物展示,能很快吸引注意力,易于學生觀察,從而把學生帶到情境中去,使學生積極生動地加入到口語交際訓練中。例如《愛吃的水果》一課,我把“葡萄”、桔子、柚子、柿子、梨、蘋果”寄放在水果盤中,學生的視覺、味覺、知覺一下被喚醒,很快地進入到交際的情境中。并在觀察之后調動原有的知識積累,能說出自己愛吃水果的特點,使交際有序,活躍地進行。
2、教師描述法。心理學研究表明,思維通常是由問題產生的,并以解決問題為目的的。教材中有些內容也提出了一定的問題,這些語言文字經過老師的口頭描述會更形象地進入學生的大腦,激活學生的思維,產生強烈的表達欲望。例如《發現朋友有了缺點,該怎么辦》一課,上課伊始,我描述了這樣一個情境:我有一位好朋友,他勤奮好學,各項活動總出類拔萃,從不輕易犯錯誤,可是他做了錯事,總不承認,愛撒謊,你們說該怎么辦呢?學生一聽幫老師解決問題,思維活躍紛紛說出許多見解。這樣一下子進入了問題情境,把口語交際回歸生活體驗,打開學生話匣子,學生就會產生積極的交流欲望。3、模擬社會生活實例法。生活是口語交際的源泉。再現生活中的情境,讓學生置身于模擬的情境中觀察、說明,是增強學生體驗、激發思維和口頭表達的環境條件和動力源。例如《購物講價》一課中,我首先讓學生拿出自己的物品分小組擺在“玩具柜”“文具柜”“用品柜”中,再現商店的擺設,然后要求各組分工,(顧客和售貨員),要求“顧客”每人要買一件物品,“售貨員”要熱情待客,比比看,誰買的最便宜,再說說購物所得。這樣學生角色意識得到發展,參與興趣很濃,交際更為活躍。在貧困地區缺乏課件的情況下,模擬社會生活實例不失是一種好方法,教師應多做課前準備,多花費一些心思,努力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表達欲望。
三、加強實踐、突出互動,發展學生交際語言。
《課程標準》指出:“不斷發展規范學生的口頭語言,提高口語交際能力,培養良好的聽說習慣。“在民族地區,方言的大量使用給學生的交際帶來極大的阻礙。一部分學生在交際時出現了不會說的現象,致使說話時磕磕碰碰,詞不達意。發展、規范語言是一項艱巨的任務,必須在交際實踐中規范語言,在互動中發展語言。
1、師生互動,重在引指、規范語言。教師是課堂的組織者,更是學生的學習伙伴。“口語交際”中教師必須從“說話能力”上對學生的言語進行指導、修正,并做好典范。《介紹健康的小常識》中,教師先介紹預防秋噪的方法,從而引導學生明白必須說清楚要預防什么,治療什么,用什么藥(方法),注意把藥名、藥量介紹清楚。
2、學生互動,重在實踐,發展口頭語言。面向全體,人人練說,生生互動是最好的形式。教師可以組織同桌之間、小組之間互說互議,全班再說再議,讓學生在問、說、評、議、辯中互動交流,各自取長補短,相互促進,共同提高。在交際的過程中培養良好的聽說習慣、發展交際語言。
3、擴大互動,重在檢驗,鞏固口語語言。口語交際能力的形成不是一個短期行為,具有長效性。短短的40分鐘只為學生交際提供一個平臺,生活才是交際的大舞臺。因此,應讓學生與家長、朋友、社會上的人進行互動,進行交際,在生活中與人交往。如上完《購物講價》后,我要求學生利用星期天與爸爸、媽媽一起上市場,注意觀察大人們在購買中的討價還價,甚至自己親自購買一件小物品。這樣長期訓練,擴大互動范圍,不僅鞏固了學生的口頭語言,還發展了學生的交際能力。四、關注過程、積極評價,激勵交際信心。
“口語交際”是一個多向互動的過程中,在互動中不僅要發展學生的表達能力,能闡明自己的觀點和見解,還要求學生具有良好的傾聽能力和應對能力。既要專心致志地聽人發言,并對稍縱即逝的語言內容作出快速反應,明白對方說話的意圖,捕捉說話者的觀點,并經過加工形成自己的觀點,又要表達自己的看法,在這一復雜的過程中,需要老師時刻關注過程、引導、激勵,使交際活動順序進行。
1.實驗對象:廣州大學松田學院2014級學生。
2.實驗形式:小組合作形式的口語展示,每組10-15分鐘。
3.實驗時間:一學期(大一學年第一學期)。
4.實驗步驟:
(1)教師將班上學生分成若干個小組,每個小組人數6-8人(分組原則:每個小組應該包括各個層次英語水平的學生,各實驗小組的總體水平基本持平)。(2)選擇口語展示的話題(教師準備若干話題,各實驗小組根據小組成員的興趣程度選擇合適的話題)。(3)教師介紹口語展示要求及評分標準。(4)各實驗小組課后收集資料,口語展示前的各項準備工作。(5)口語展示。(6)教師點評,學生反饋。
二、實驗分析
1.口語展示前準備環節的困境。
(1)學生因素。
由于實驗對象均為廣州大學松田學院2014級新生,大多數學生在初中或高中的學習階段,從未接觸過口語展示,學生對于所面臨的任務顯得很迷惑,也不知道任務需要自己達到怎樣的要求。其次,大多數學生在此前的英語學習過程中,更多的注重在筆頭英語上,閱讀和寫作的能力基本達標,但是很少有學生在入校前具備了良好的英語口語能力,因此學生基本處于一種信心缺失的狀態,擔心自己無法在口語展示的環節中順利流暢的表達出自己的思想。
(2)教師因素。
教師提供給小組成員選擇的話題是該實驗的第一個重要環節。如何選取適當的話題至關重要。話題太過深奧或是專業性太強都不利于學生展開討論,學生的思維深度無法在口語展示過程中得到良好的體現。話題太淺顯亦不可取,學生極有可能以及其普通或簡單的表達方式呈現小組討論成果,無法達到教師預期的提高學生口語能力和思維能力的效果。教師的任務絕不僅僅是向學生提供各種話題并且將小組任務分配完畢。在這部分的工作完成后,如果教師未能向學生詳細講解什么是口語展示,口語展示可以用什么樣的形式呈現,在班級里開展小組口語展示的意義及預期學生取得的進步和達到的水平,口語展示的評判標準是什么,那么目的和方向不明確的活動設計一定會成為教學活動設計中的敗筆。只有正確的指導和明確的方向性,實驗才是有效的,才有可能取得理想的效果。教師在教學中的角色不僅僅限于課堂中,在課堂以外也是教師發揮其指導作用的重要場合。鑒于學生是初次進行小組口語展示活動,如果教師不能在課堂外給予學生適當的幫助,學生極有可能出現思路不清晰,表達方式不地道甚至不正確,選擇的材料不能緊密的結合話題內容,意識到錯誤但無法有效改正等等一系列的問題。
2.口語展示成果展示期間的困境。
(1)口語展示者(Speaker)。
在口語展示的成果展示階段,由于是以小組為單位展開活動,在準備期間極有可能出現以下兩種小組成員任務分工情況:①角色分工:同一小組中部分小組成員負責材料收集、思路梳理、制作音頻視頻等幕后工作,而另一部分臨場表現好的成員負責展示環節。那么從事幕后工作的小組成員盡管也為小組貢獻了很多時間和精力,但是沒有機會和途徑展現給聽眾們。②板塊分工:同一小組中所有成員均有意愿以展示人的身份出現,但是由于時間限制10-15分鐘,每位同學只能負責其中一個簡單的板塊,因此平均算來每位學生的展示時間不到三分鐘,時間過短,不能很好的體現展示者的英語口語水平。
(2)聽眾(Listeners)。
聽眾是口語展示環節非常重要的參與者之一。但是在實際的實驗過程中,部分聽眾認為口語展示只是展現說話人的英語口語水平,與自己關系并不大,因此出現了聽眾消極聽取報告結果的現象。而對于積極聽取報告結果的聽眾,由于展示人語音、語速、語調等問題,部分聽眾無法有效獲取關鍵信息。
3.口語展示后評價階段的困境。
口語展示結束后,教師的評價階段是再次讓展示者有所提高的環節,但是這一環節主觀因素比重較大。教師個人偏愛的風格、教師所欣賞的臨場表現風格、教師對話題的個人觀點等等因素都直接影響著教師對口語展示的評分。再者,對口語展示的評分目前為止并未有統一的、規范的體系標準,每一位教師所制定的評分體系都有各自的側重點及忽略的評分點,這些都對評分環節造成了一定的障礙。
三、實驗結論——困境的解決辦法
1.口語展示前準備環節。
教師首先需要激發學生對英語學習特別是口語練習的興趣,積極的學習動機能保證學生的學習更加高效。流利地道的英語口語不僅是學生英語學習課程要求的一部分,更是當代社會對每一位大學生的客觀要求。無論是在以后的學習深造環節還是在以后的求職工作階段,流利的英語表達都會成為每位學生的閃光點。因此,教師可以從社會需求、求職需求、生活需求等各方面激發學生鍛煉英語口語的積極性。其次,教師需要仔細認真篩選提供給學生的話題。話題內容應該是學生比較感興趣的方面,最好是學生能在日常生活中使用或談論的話題。教材話題、熱點話題、時事新聞、生活經歷都是不錯的選擇。再次,教師需要以講解或觀摩的形式讓學生清楚的了解什么是口語展示。學生有了明確的方向性和目的性才能做好準備工作。然后,教師應該清楚明確的向學生宣讀評分機制,讓學生了解在口語展示環節哪些是需要注意的。對于口語展示環節容易犯的錯誤和較難克服的障礙教師可以適當提醒。最后,教師在課堂外需要向學生提供適當幫助:給學生提供相關的閱讀材料、幫學生梳理邏輯思維框架、訓練學生的語音語調、幫學生克服展示時可能出現的各種心理壓力、組織小組成員的合作配合……在這個信息技術發達的時代,除了利用課余時間進行小組演練,可以合理利用各種信息資源,QQ、郵箱、網絡調查等都是很好的交流方式。
2.口語展示成果展示期間。
口語展示環節不應該硬性的規定每一位學生都上臺展示或平均分配每一位學生的上場時間。每一位學生的英語口語基礎不同,因此不能一概而論。此環節需特別注意因材施教,對于英語口語基礎較差的學生,可以負責該小組中較簡單的版塊,如introduction部分或是每個獨立版塊之間的銜接內容。對于從事幕后工作而未進行正式展示的學生,教師需要在課下的準備環節幫助和檢測學生的口語練習進度,如此才能保證每位學生的口語都有提高。對于聽眾來說,教師需制定詳細的參與度配合體系。為了避免聽眾出現未聽或聽而不明的情況,教師可以要求展示者在展示過程中設置互動環節和提問環節,既能調動口語展示時的氣氛,又能很好的檢測聽眾是否積極地參與了此環節。同時教師也可以讓聽眾們擔當評委的角色,對口語展示者的表現打分,這一舉措能有效的促進聽眾主動聽取報告的內容,從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上得到提高。
3.口語展示后評價階段。
評價階段需要避免教師“一言堂”的現象。教師的點評無疑會帶有個人主觀因素,因此教師一人打分不可取,應該按照教師打分和聽眾打分的比例得出綜和分數,如此才能得出更客觀的結果。打分環節結束后,更重要的是教師和聽眾都需要點評和解釋給分點或扣分點,讓口語展示者能更加清楚地認識到自己的優勢和不足,才能在以后的學習過程中不斷進步。
四、結語
論文關鍵詞:初中英語學法指導
很多學生總是覺得英語學習難,甚至相當一部分學生放棄了要學好英語的決心。因此,英語教師不僅要讓學生掌握怎樣學會英語,更重要的是要指導學生如何會學英語。教學是一個雙邊活動的過程,教師不僅要研究教法、學法,更要重視對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因為“授人以魚,供一飯之需;教人以漁,則終身受用不盡”。
1、必須有正確的學習態度和信心。
1.1學好英語沒有捷徑可走。要真正掌握英語。就要勤學苦練,從膽大、皮厚、破嘴、爛筆頭做起。“膽大”是指在學習英語的過程中膽子要大.不怕出錯。“皮厚”是指臉皮要厚,說英語說錯了也不怕別人笑話。我們都是從不斷糾錯中成長的。“破嘴”是指在說英語或讀英語的時候.一定要張開嘴巴大聲地、清楚地、快速地說,看見單詞或短語應該讀準確、讀正確。“爛筆頭”是指在學習英語的過程中應該把老師口述的例子和知識點選擇重點的記錄下來.沒有那個天才能夠聽課時過耳不忘。要勤于整理和歸納有規律性的東西并及時記下來。
1.2人貴有志,學貴有恒。學習英語是長期積累的過程.這個過程一定要有恒心。要日積月累,付出長期的努力中學英語教學論文,堅持和積累是學好英語的法寶。要不怕困難.咬牙堅持學習論文提綱格式。一定能出成果。
2、弄清和掌握各學年度的側重點。
初一階段:初一是小學到初中學習生活的過渡階段,是語音語調定型的階段,要多聽磁帶、多模仿,模仿英、美人的語音語調,但不必一味追求洋腔洋調。重點應放在發音正確,吐字清楚, 表達自然。例如,可以把自己想說的話錄下來,然后再放出來自己聽。其次,要注意書寫的規范。按格式、按筆順,整齊規范地練好英語書寫,對初一學生也是非常重要的。
初二階段:進入初二以后,隨著英語知識不斷加深、難度不斷加大,同學們普遍覺得英語越來越難學了。成績較好的學生的成績難以達到初一的高分境界,中下等學生的畏難情緒逐漸明顯,兩極分化逐漸形成。針對這些情況,剛進入初二年級的學生,在英語學習上應該作出一些策略性的調整。其中最主要的,就是要加強閱讀量。在聽、說、寫、讀四項基本技能中,閱讀是關鍵,應該大量閱讀簡寫文學名著和其他簡易讀物,培養對英語的感性認識,了解英語社會的文化背景知識,如果把自己感興趣的文章背下來,那對以后寫地道的英語會有很大的好處。對于初中級英語學習者,我特別推薦英語簡易讀物,讀的材料要淺易,故事性要強中學英語教學論文,讀的速度盡可能快一些,讀的越多越好,這是學好英語屢試不爽的一個好辦法。
初三階段:很多人錯誤地認為,初三就是復習迎考,實際上,過早的準備初三下學期的中考沒有意義,因為備考的實質是復習已學知識和研究考試技巧,因此在還沒有掌握大量的英語知識之前何談“復習”,又如何“復習”呢?所以過早的備考是徒有虛名的;另外,過早的備戰中考會侵蝕甚至磨滅自己對學習英語的興趣,從而喪失能真正提高自身英語水平的很多機會。人在備考和學習中的心態是迥異的:備考的心是功利的,一心想著如何戰勝試題,博取高分,其他的都變得并不重要了;而學習的心是開放的,它接受自己喜歡的知識,也因此迎來了進步的機會。再者,過長的備考狀態反而不利于考試。考試的準備時間一般以半年時間為宜,長于這個準備時間,人就會很自然的對這門考試產生厭煩情緒和抗拒甚至逃避心理了。
初三階段的學習應注意些什么呢?第一提高英語的實際運用能力,尤其應注重英語口語和聽力的提高。到了初三,課程安排日益緊湊,各科復習的任務也越來越重,學生會覺得越來越難找機會練習口語。中考改革的種種跡象表明,初中學生的英語能知道多少不是最重要的,能用上多少才是最重要的。學習英語語言,就要學習西方文化。事實已經證明,掌握更多英語國家文化的學生,在英語成績和大小考試中表現更優越。了解了更多的文化背景中學英語教學論文,在閱讀英語文段,聽對話或短文和在語法題中體驗語境都有非常明顯的幫助。
3、積極聽課。
要聽好每一節課,關鍵是提高聽課的注意力。那么上課時如何集中精力呢?上課時,應該圍繞著所學內容,積極思考。要做到積極思考就要做到專心聽講。上課不要去苦心思索上節課沒有解決的問題,而是要集中精力學好本節的內容,否則就會造成惡性循環。
3.1要以理解為主。聽講的目的,就是要聽懂老師講解的內容。有些學生聽講時分不清主次體,結果抓住了芝麻,卻丟掉了西瓜。課堂上聽是主體,原則是先聽清楚再思考,思考懂了再做筆記,不要只顧思考和做筆記而忘記了聽講或顧不上聽講。
3.2要有比較地聽講。聽課中,要把自己在預習自學中的理解,和老師講解的相比較,看自己和老師有哪些相同點和區別點論文提綱格式。通過這種比較,肯定會讓你加深理解。
3.3要細心領會老師所講的第一個細節。在細節上看老師是怎樣思考、分析、判斷和處理。越是細小的重要細節,就越能學習到更多的知識。
3.4要積極的回答問題。老師的提問往往是教材中的重點、難點或需要引起特別注意的地方,要快速思考、積極發言。在別的同學回答問題時,也要精力集中,邊聽邊分析正誤,留心不完善的或有錯的地方,隨時準備補充和糾正。上課不僅僅是老師向學生單方面傳遞知識的過程,而且是老師和學生相互交流信息的過程。其中的主要形式之一,就是老師提問,學生回答。這樣做,一方面可調動大家的積極性,啟發大家思考中學英語教學論文,提高聽課效率;另一方面還能鍛煉同學們的語言表達能力和大腦的快速反應能力,將被動的聽課變為主動的參與。因此,你可不要失去這樣的好機會!要隨時準備積極發言。
大家普遍感到英語單詞難記,或許你也會有這樣的感覺:如果你把很多的單詞分出來單個背的時候,很快就容易記住,但忘的速度卻比記的速度要快。所以,在課堂上一定要注意聽老師講記憶單詞的方法。如合成、派生、轉義方法;單詞辨異;拼讀規則;同義歸類、同音歸類、同義詞反義詞歸類;動詞過去式、過去分詞的變化規律歸類進行記憶。還有一種方法就是像學習我們自己的母語一樣,通過文章和句子來學習單詞。這也是一種非常有效的學習英語的方法,當然適不適合你,只有你試過之后才能知道。
搞好學法指導工作是老師第一重要的事情,教師只有指導學生運用正確的學習方法去學習,才能充分調動他們的積極性,才能充分發揮他們的智力,調動認識能力,挖掘潛力,提高學習效率,獲得最佳學習效果。
論文關鍵詞:說英語,課堂朗讀
英語作為一種交際工具, 其中“說”的作用在交際上顯得尤為重要。學生中相當一部分是由于英語成績不好而影響學習成績。在英語課堂上表現得消極,不愿開口說英語,影響進行正常的課堂活動。如果不想辦法改變這種狀態,英語課堂教學就成了“一言堂”,枯燥乏味,就會直接影響教學效果。針對這種狀況,教師應從學生的實際出發,著重從以下幾方面培養學生開口說英語的良好習慣,建立學好英語的信心。
一、“聽”與“說”相結合的訓練使學生能開口說英語。
(1) 培養“說”的能力。從聽入手, 先聽后說。英語課上教師要全英語授課,更要示范性的多說英語。還可以利用中午學生活動時間10-15分中,播放適合初中學生聽的英語,也可以在班會課讓學生觀看全英文的電影。但讓學生“聽”之前, 教師一定要對較難的聽力摘要內容。學生在廣泛聽的基礎上, 在語言的接觸中吸取大量積極而有用的詞匯。通過這種長久“聽”“說”結合的強化訓練, 使學生能開口說英語。
(2)重視朗誦和背誦。朗讀和背誦使學生開口說英語的有效途徑。任何一種語言口語能力的形成都離不開語言材料大量有效的輸入與積累。通過朗讀和背誦,可以在腦子里儲存大量有用的詞匯、短語、習慣用法;通過朗讀和背誦,可以了解英語國家的生活、風俗習慣、人文、歷史、地理知識等。讀得多了,背得多了,自然就形成了英語語感。語感一旦形成中學英語教學論文,好多句子就會脫口而出,頭表達能力也會隨之提高。
二、立足課堂訓練強化學生開口說英語。
(1)“值日報告”和“師生會話”來激發學生開口說英語。每節英語課教師利用幾分鐘時間要求學生用英語演講、對話或用英語講小故事,甚至是唱英語歌曲,形式通常是由學生自己決定,時間通常為3-5分鐘。 這種“值日報告”可以營造學習英語的氛圍,同時也可以活躍課堂氣氛。然后對于“值日報告”中所涉及的見聞,談論的人物,愛好、景色等進行師生會話,一般先安排英語口語較好的學生,給其他學生做個榜樣。對于稍差的學生,教師要有意識地降低會話的難度,消除學生畏難情緒,讓每個學生在課堂能展現自己,有所收獲。
(2)組織口頭練習為主的課堂活動加強學生開口說英語。例如,在學習《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課書(新目標)》八年級上冊第六單元“How do you make abanana milk shake ?”一課時,教師可以先在屏幕上出現各種水果。先請一名英語學習較弱的學生說出水果的英文名稱,其他學生聽寫所提到的英語單詞。然后,請英語學習較好的學生分別用課文中學過的單詞聯詞成句。最后,請英語成績好的學生看圖復述這種食物的制做步驟。通過這種層層深入的訓練,因人而宜,循序漸進地提高要求,調動了全體學生積極參加課堂活動同時也加強了學生說英語的積極性。
(3)模仿和復述課文中的部分段落也是訓練學生開口說英語的重要形式。如《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課書(新目標)》八年級上冊第六單元,有個關于人物外貌,興趣等特征的描寫。教師可以要求學生模仿這一段來描述身邊所熟悉的喜歡的家人或朋友。初中的學生對這種訓練很感興趣,樂于開口用英語來表達。教師也可以要求學生用不同的人稱、時態來復述所學的內容。老師可以按著故事的情節為線索,把重點詞、句寫在黑板上,或以時間順序引導學生復述。教師也可以用簡筆畫,邊畫邊引導學生復述課文,避免學生死記硬背,有效幫助學生理解記憶,更有利于增強學生的開口說英語的能力。
三、倡建有效地課外活動使學生樂于開口說英語。開展一些說英語的課外活動。比如,定期召開英語演講會,關鍵詞,如何過渡和如何結尾等。其他的學生要準備演講稿。在這準備過程中中學英語教學論文,學生相互幫助,團結協作,讓每個學生都進入自己的角色,有聲有色地完成整個活動。學生們寓語言訓練于愉樂之中,鞏固了所學的知識,開口說英語的能力也得到鍛煉。
培養學生說英語, 語言環境也非常重要。教師和學生一起可以布置一個充滿英語的環境。可以每周出英語黑板報,教室墻上可以貼英語標語、英文地圖,教室書架上可以準備英語報紙、英語雜志、英語閱讀等等,可以讓學生隨處見到英語,隨時翻閱英語書籍。學期開始讓每個學生取一個英文名字,英語課上, 教師叫英文名字,同學之間也互相叫英文名字, 這些都能創設一種濃濃的英語氛圍, 使學生渴望用英語交談。總之,一名英語教師,就如同交響樂隊的指揮家,組織學生進行大量豐富多彩的訓練, 從而逐漸培養學生開口說英語的習慣。
參考文獻: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英語課程標準解讀(實驗稿)》,北京市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年
2.程玉根的“新課程下的英語朗讀教學策略初探”《中小學英語教學與研究》2010年第2期
3.程曉堂《英語學習策略》,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2年
關鍵詞:語文;教學;芻議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15-042-01
語文是中等職業學校學生必修的一門重要基礎學科和工具學科,中職學生語文素質的高低不僅影響著其他學科的學習,而且會對他們今后的工作與生活產生影響。但是從現實來看,中職學校語文教學無論是在教學管理,質量評估上,還是教學方法都存在諸多的問題,嚴重制約了中職語文教學質量和水平的提高。如何適應職業教育以能力為中心,以就業為導向的教育教學目標,是每個語文教師認真思考、努力探就的課題。
一、確立教學目標,突出專業性
職業教育具有自己的特殊屬性,這就決定了中職語文教學有別于普通中學語文教學。中職語文教學必須確立能力培養的“專業化”導向,必須把語文教學中的“聽、說、讀、寫”能力訓練與專業的“職業化”訓練緊密結合起來,突出專業性,“形成綜合職業能力、創業能力”,實踐職業學校語文教學為專業服務的宗旨,提高中職學生的語文文化素質,為提高全面素質、綜合職業能力和適應職業變化的能力奠定基礎。這既是完成職業教育的培養任務的基本要求,也是中職學校語文教學發展的重要目標和要求。
二、優化教學內容,突出實用性
1、把口語交際訓練放在首位。大部分中職生畢業后面臨就業,口語交際能力應該是必備的。但現實是中職生在這方面的能力非常差。其原因,一方面是他們大多數來自農村,見識不廣,膽小怯弱;另一方面是中職語文教學忽視了對這方面的能力訓練。口語訓練的第一步是要讓學生建立自信心,讓學生建立一種樂觀向上、主動好學、富有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克服精神不集中、不愛思考、不肯主動回答老師提問的現象。學生擁有了自信,課堂教學的路就暢通了。其次,要遵循先易后難的原則,從朗讀入手,循序漸進,先讓學生開口講話,然后通過自我介紹,詩歌朗誦等活動讓學生正確流利地使用普通話,比較完整地講述和朗讀,做到聲音洪亮、吐字清晰、自然流暢。
2、要加強應用文的寫作訓練。在寫作上要遵循實用性原則,會寫常用的應用文是學生今后走向社會所必需必備的基本技能。請假條、啟事、廣告、自我介紹、求職信等這些常用的應用文能為中職生走向社會后,處理學習、工作和日常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提供直接服務。利用課堂教學,講解應用文寫作的基本常識,加強寫作訓練。結合學生的學習生活實際,引導他們進行日常應用文和公文的寫作。
3、應培養快速閱讀能力。閱讀能力也是現代人必備的一項能力,因此教學中要注意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要制定學生的閱讀計劃,有計劃地指導他們進行廣泛的課外閱讀,如中職語文教材外的經典范文,以及古今中外的優秀名著,輔以一些必要的說話技巧方面的書籍。并要求他們在閱讀時做好讀書筆記。同學之間相互交流,這樣就能豐富學生的課余生活,拓寬學生中職學校教學論文中職教學論文的知識面,開闊學生的視野,提高學生文化素養,美化他們的自我形象。
三、改變教學方法,突出主體地位和參與意識
1、轉變教師角色,營造平等民主和諧寬松的課堂氛圍。這種角色的變換,要求教師在課堂上應以平等、民主的態度引導學生經歷觀察問題、發現問題、提出問題、探究和解決問題的過程,鼓勵學生大膽質疑,尊重學生的意見、見解,即使學生的見解不完滿甚至錯誤,也要用心呵護學生的思想火花,允許不同觀點的討論爭辯,而不是一棍子打死。
2、進行參與式教學,把課堂交給學生。讓課堂生動起來,就要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鼓勵學生積極沉思、認真反思、大膽質疑,在質疑中引導學生從“知其然”進入到“知其所以然”,在質疑中啟發學生從“浮光掠影”的淺層理解進入到“靜影沉璧”的深層破譯里;在質疑中培養學生從線型思維、單向思維進入到立體思維和創造思維中。在教學中,我們應鼓勵學生多參與教學,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教師則充當“導演”,發揮主導作用。為此,教學中,我們可采用討論式,啟發式教學法引導學生去分析課文,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四、運用現代教育技術,豐富語文教學
語文教材中絕大多數課文都是文質兼美的文學作品,而文學作品的特征就在于形象性和情感性。傳統教學中,教師往往只能憑借自己的語言、動作來誘發學生與課文產生情感上的共鳴,但效果卻經常不好。因為很多課文歷史悠久,學生受年齡、時代、生活閱歷的局限,憑已有文學修養很難深刻理解歷史上曾有的生活或情感。如果在課堂中恰當運用現代教育技術,這一難題就迎刃而解了。
五、建立靈活評價機制
淡化分數量化完善的評價機制對課程的實施起著重要的導向作用,也是促進中職語文教學工作的有效方法。評價的根本目的在于激勵與促進學生、教師、學校和課程的發展。評價過程既要注重對學生語文學習結果的評價,又要注重對學習過程的評價,還要注重對知識和技能的理解以及對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等方面的評價。中職學校語文教學只有以市場為主導、以服務為宗旨、以學為主體、以能力為本位、以任務以引領、以創新為動力,才能使中職生具備與市場經濟相適應的語文素質,并適應市場經濟的發展,在社會上盡展自己的才華。
六、中職語文教師要具有現代教學能力
現代教學能力主要指要更新教育理念、課程意識,了解青少年身心的特點,善于將自己的知識變成學生的知識的教學藝術,良好的教育機智和教學語言,營造富有生氣的教學氣氛的才能,將學科知識、教育理論和現代信息技術整合在一起的能力,促進學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和個性發展的能力,教師的研究意識和反思意識等。中職語文教師要學習先進、新鮮的教學法經驗,從專業期刊及報紙、互聯網上學習新知識,關注同行的研究,吸納最新的研究成果,更要靈活地應用教育學、心理學的基礎理論,把語文教學建立在科學的教育理論基礎上。
參考文獻:
論文關鍵詞:語文綜合性學習的探索
“語文綜合性學習”是語文課程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是為了改變語文教學相對封閉的狀態,為了改變課本是惟一的課程資源的狀況,更是為了克服偏重接受性學習的弊端,在語文課程改革上采取的一個重要的舉措。《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綜合性學習主要體現為語文知識的綜合運用、聽說讀寫能力的整體發展、語文課程與其他課程的溝通、書本學習與實踐活動的緊密結合。綜合性學習應強調合作精神,注意培養學生策劃、組織、協調和實施的能力。綜合性學習應突出學生的自主性,重視學生主動積極的參與精神,主要由學生自行設計和組織活動,特別注重探索和研究的過程。提倡跨領域學習,與其他課程相結合。
我市新一輪課程改革進行已近四年,回顧四年中各校開展綜合性學習情況,尤其是農村學校相對滯后的教學觀念,簡陋的教學設施,年齡結構偏大和學歷層次參差不齊的教師隊伍現狀,經過認真調查分析,我認為存在的主要問題是:
1、觀念更新不到位。多數教師受傳統觀念的影響,認為語文學習只是拼音、識字、閱讀、作文,認為語文綜合性學習是補充,是附屬,可學可不學,淡化和削弱了綜合性學習應該作為“必修”的地位。受功利思想影響,認為上級、學校對學生的綜合性學習無從考查,擔心設計了語文綜合性學習而影響語文教學成績,因此不夠重視,也有學科教師間的相互不配合,缺乏溝通,協作精神差。
2、教學資源不豐富。過分依賴語文課本,認為教材中的內容是學習開展的唯一,缺乏課程開發意識,不去或不愿聯系學生生活,聯系社區和學校的實際來開發學習資源,導致學生學習興趣低下。
3、活動指導不得法。把教室作為語文綜合性學習的唯一場所,放在課堂上按部就班地進行,一支粉筆一張嘴,學生或一潭死水毫無生氣,或嬉戲玩耍悠閑逍遙;教師或包辦代替津津樂道,或放任自流不加引導。對綜合性學習的策略不得而知。
《語文課程標準》倡導綜合性學習,旨在改變過去那種學生單純接受教師傳授知識的單純學習方式,為學生構建開放的學習環境,提供多渠道、多層面的學習機會,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綜合實踐能力。語文綜合性學習以語文學科為依托,注重語文學科與其它學科、學生生活、社會生活之間的整體聯系。它以問題為中心內容,以活動為主要形式,以綜合性的學習內容和綜合性的學習方式,促進學生綜合發展,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綜上所述,要改變農村學校語文綜合性學習的現狀,筆者認為,教師起決定性的因素。要明確語文綜合性學習的基本特征,切實提高教師的思想認識,轉變教育觀念;多方開拓課程資源;探索實施語文綜合性學習的有效途徑和方法;學校要加強制度建設和監管力度,改革評價機制,推動新課改的順利進行。
一、要把教師的理論更新放在首位,調動和發掘教師投身語文綜合性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將理論內化為自身的自覺行為,不斷實踐創新,提高語文綜合性學習的實效。
首先,各學校應借助校本教研這一平臺語文教學論文,認真學習《語文課程標準》和相關資料,調整思路,更新觀念,重新審視和反思學校開展這一語文活動的問題與不足,直對突出問題,面向全體教師,共同研討,力圖有所感悟;校長是學校校本教研的第一責任人,更要帶頭學習,到第一線指導教學的開展,親手打造學校的研究生活。
其次,要正確把握語文綜合性學習的基本特征。語文綜合性學習具有以下特征:1、綜合性。2、實踐性。3、文化性。4、主體性。5、全體性。6、開放性。7、生成性。8、有序性。通過學習、領悟,做到心中有底,前瞻設計。
另外、要創造更多的學習機會,創設展示自我的平臺,促進教師思想的轉變。對照兄弟學校學習取經,明確目標,尋找差距,拓展比較,在理性學習與感性實踐中提升認識;通過“三課”活動,交流觀摩,參觀學習,自我展示,研討提升,逐步把教師的教學思想引向正規,趨于完善。
同時,還要注意發揮教師間協作,互助的優勢,使教師知道教師團隊需要合作,教學活動需要合作,語文綜合性學習更需要教師、學科間交流與合作;明確教師的任務就在于把學習知識的規律和方法教給學生,積極創造條件,引導學生動腦、動口、動手,讓學生流暢地讀、主動地說、大膽地唱、活潑地跳、自由地畫……鼓勵他們勇敢地發展自我、認識自我、發掘自我,實現良好個性的自主發展。
二、貼近生活,充分發掘課程資源
首先要善于發掘教師資源。農村教師來自農村,生活經驗非常豐富,尤其是目前農村教師年齡結構偏大,雖是劣勢,但也要看到自身的優勢,他們生活的閱歷,經驗,也要恰當地轉化為課程資源免費論文下載。如三年級語文上冊,搜集《中華傳統文化》這一綜合性學習,在學生充分搜集資料的基礎上,可通過展示會,讓教師講如民間故事、神話故事;組織學生看教師帶來的剪紙、老虎頭、布娃娃等一系列來自農村,充滿泥土芳香的活生生的材料,更大激發教師投身語文綜合性學習的熱情。
其次,要充分發掘農村社會生活資源。“語文學習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這一教育名言,揭示了母語和生活的深層聯系,只有為學生創設大語文教育環境,讓語文學習與學生生活整合,讓學生更多地直接接觸語文材料,在大量的語文實踐中,在社會的大課堂里學習語文,運用語文,豐富閱歷,提高素養,增長才干。這樣才能落實小學語文課程“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實現語文“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如四年級下冊綜合性學習“走進田園”這一活動,可以想一想家鄉值得自豪的景物是什么?自己或身邊的人的生活是怎樣的?然后在教師的帶領下觀察田園風光,了解不同季節里莊稼、瓜果蔬菜的成長,調查當地人生活的變化,回憶和小伙伴之間的趣事。到生活中去,到社會上去,學到更多的知識。當然,農村自然風景,舊址遺貌,民風民俗,田間勞作,勞動模范,致富能手,都將成為語文綜合性學習可以開發利用的最佳資源。
最后,要善于挖掘學生資源,根據學生年齡、實際、興趣、愛好、家庭背景,生活狀況進行適度開發,從不同的側面,讓學生自己說話,為教學提供豐富的學習資源。如四年級下冊綜合性學習“大自然的啟示”,教師可以根據學生興趣、愛好、個人條件等方面分若干組。如“金龜子組”去觀察動物、植物的生長狀況,看看有什么發現;“天線寶寶組”可以查閱圖書,搜集資料,調查訪問,了解人類從大自然中受到的啟發;“愛迪生組”可以自己動手,做做實驗或搞搞小發明。最后,把收集到的信息、成果匯總展示,用學生慧眼去發現、獲取來自各個層面的知識,每個學生都是小小播報員,都有來自自己獲取、加工的知識,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培養了學生的合作意識。
三、實施語文綜合性學習的主要途徑和方法
首先,加強課堂教學中語文知識的綜合運用、聽說讀寫能力的整體發展。在識字、寫字教學中進行小學語文綜合性學習的研究,充分利用母語環境,采用貼近兒童生活的語言和生活情節,在具體的情境中識字,如標簽識字法、找好朋友識字法等。在閱讀教學中進行小學語文綜合性學習的研究,力求探索幾種課型:感悟式、討論式、實踐式、探究式、專題式課型。在作文教學中進行小學語文綜合性學習的研究,不管是低年級的口語交際,還是中高年級的習作,首要是激起學生興趣,后發展學生寫作能力,同時還應重視培養學生的健全人格。努力改變課堂教學重技能傳授的現狀,努力使作文教學生活化、情境化。也可以在口語交際過程中,采取演講、朗誦、資料展示、相聲小品等生動活潑的形式進行,培養學生初步的綜合學習能力。
其次,加強語文與其他學科橫向聯系,促進小學語文綜合性學習的開展。“語文綜合性學習”注重綜合,把自然、社會、人類歷史等方方面面整合在一起,讓學生學習,使學生在不同
摘要的語文實踐。可以和舞蹈、音樂、繪畫、詩朗誦等形式有機結合。三年級“走進春天”這一活動,可設計各學科教師共同參與:美術教師作畫,音樂教師伴奏、科學教師做氣象分析預報、語文教師寫下水文,信息技術教師做網絡支持的全方位展示,使學生語文素養得以提升語文教學論文,教師的協作、互助精神得到體現。
另外,要走出教室,利用生活大舞臺,實施語文綜合性學習。盡可能多創造機會,多留出時間,放手讓學生在無拘無束的農村生活中體驗、學習、積累。創設能激起學生探究興趣,綜合運用知識的主題,通過學生走訪調查、聽老爺爺講故事、進圖書館及上網搜索、寫調查報告、辦專題小報、創作童話和漫畫、布置專題會場等活動,獲取更多知識,鍛煉學習語文,運用語文工具的綜合能力。
同時,要重整合,多形式展示成果。相信學生是最棒的,讓他們自己動手,采取靈活多樣的方式,讓他們盡情展示。農村學生有來來自自身的實踐感受,有旁聽道聞的奇聞軼事,也有父母熏陶、懷抱中的回憶,教師做好引導,把展示的主動權還給學生,盡管較為粗糙,但重在表現。激發學生參與活動的熱情,在活動中得到鍛煉。
四、改革語文綜合性學習的評價方式
作為農村學校,要逐步建立相應的語文綜合學習管理制度,改革評價方式,用制度規范這一課程的實施,尤其是活動中學生的安全教育及教師的成果量化。在評價原則上,多鼓勵,多引導,多實踐,扶持指導逐步趨于完善。評價方式上,鼓勵教師組織形式多樣的匯報交流、活動沙龍、成果展示、論文上報等形式,尤其在語文考試中,嘗試開放性、實踐性、拓展性題目的滲透,引領教師、學生的視野更加開闊。如近幾年我市在期末質量測查中設計的題目“我課外閱讀過的名著名篇”,“我知道的環境污染”,“爸爸,媽媽我想對您說”,“我知道的傳統文化”等,切合課程與學生實際,考察學生實際活動情況,有力的推動了語文綜合性學習的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