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6-06 15:47:41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護理理論的特征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對于強直性脊柱炎疾病,如果不及時采取治療,就會促使患者的脊柱關節活動受到限制,甚至是促使患者成為殘疾。為了提高強直性脊柱炎患者的康復率、滿足患者的相關護理需求,有效的提升患者的自主護理能力和改善我國強直性脊柱炎患者的臨床療效,本研究主要探討了Orem自理理論在強直性脊柱炎患者護理中的應用療效,具體操作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擇我院2014年5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90例強直性脊柱炎患者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實驗組和常規組,實驗組45例,常規組45例。為了研究的可靠性,兩組的所有患者都經過相關儀器設備的檢查和對患者的病情了解,都符合直性脊柱炎疾病的特征。兩組患者的其他身體各項情況均無明顯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備可比性,詳情見表1。
1.2方法
兩組患者在采取同樣的藥物治療時,分別對常規組患者實施常規護理,根據Orem自理理論對實驗組患者實施全方面的護理干預,具體的護理措施如下:
1.2.1常規組護理方法
常規組患者實施常規護理,主要就是對患者的心理變化和不良的情緒進行調節,讓患者更加積極的配合治療。同時,在患者睡眠、飲食以及日常中,有不良狀況出現要進行及時的護理,以及確保患者有其他不良反應出現時進行控制。
1.2.2實驗組護理方法
根據Orem自理理論對實驗組患者實施全方面的護理干預,具體的實施方法是:(1)在常規護理基礎上,給患者普及健康教育的觀念培養,增強患者的自我護理意識等等。(2)針對強直性脊柱炎患者受到疾病的不良影響,可以組織患者們進行疾病狀況的交流,對護理的情況進行自我評估等等。(3)針對患者的飲食狀況,要多給患者進行鈣含量的攝取和食用一些比較容易消化的食物等等。(4)鼓勵患者進行有效的康復訓練,并且保持好良好干凈的環境等等。
1.3觀察指標
比較常規組患者和實驗組患者的總滿意率以及手術之后恢復的情況。患者總滿意率在80%以上,則為顯效;患者總滿意率在60%以上且在80%以下,則為有效;患者總滿意率在60%以下,則為無效。
1.4統計學分析
對數據庫的錄入及統計分析均通過SPSS16.O軟件實現。其組間構成比較用卡方檢驗,組間療效比較用等級資料的秩和檢驗分析。P
2.結果
實驗組患者和常規組患者對臨床診治的滿意程度
實驗組患者和常規組患者診治后的滿意程度數據差異顯著,具有統計學意義,P
3.討論
強直性脊柱炎,是一種風濕性疾病,主要的疾病特征就是中軸脊柱關節受累,也會累及骶髂和脊柱外周關節[1]。Orem自理理論對患者的護理中,主要就是強調患者要養成自我護理意識,針對強直性脊柱炎疾病的特點有很多,最主要的就是反復發作[2]。很多的患者由于對疾病了解不夠詳細,也沒有按照醫師的囑咐進行常規的治療,就直接導致患者病情更加嚴重[3]。同時,患者也要慢慢的提升自我護理的能力,更加有利于患者疾病的康復等等[4]。
本文所用概念分析法主要是將德國著名哲學家康德的概念分析論觀點[2]與科學思維分析方法[3]相結合。康德認為抽象的概念只有與現實相關聯,才可能不是空洞的。他提出人的理性認識與客觀事物是通過經驗性的認識聯系起來,可通過認識事物的起源、界限和范圍,來把握客觀事物的本質特征和組成成分。我們借助這一觀點,從回顧護理人文關懷的起源、界限和范圍入手,借助文獻進行概念分析。參考科學思維分析法的定義將概念分析法界定為:把復雜的概念運用一定的分析方法(名稱、歷史、結構等)暫時分解為簡單的部分與要素,逐個加以分析,呈現出概念的內涵(本質特征)及外延(組成成分)[4],以精確把握概念的本質和規律的方法。
2人文關懷理念的內涵
護理人文關懷是一個復合概念,是哲學與護理學的有機結合,是人文關懷理念在護理學科的具體運用。為把握護理人文關懷概念的本質屬性和內在特征,須追溯“以人為本”人文關懷理念的內涵。人文關懷是一個哲學范疇的概念,一方面源于14~16世紀在意大利興起的文藝復興(Renaissance)運動,使人文主義的內涵得以彰顯;另一方面,它的前身是哲學家們一直探討的終極關懷(ultimateconcern)問題。用德國哲學家蒂里希的話來說,終極關懷就是“人類無限地追求那無限[5]”,也就是“人自始自終地、無條件地、極其虔誠而熱情地對代表無限、永恒、自由之物地向往和追求”,蒂里希對無限、永恒、自由之物給出了解釋,即哲學界所研究的人生目的與意義和新存在,與神學所研究的宗教和上帝。中世紀的西方社會,由于人們長期受教會的束縛,對人的自由與平等產生了無限的向往與追求。于是,掀起了文藝復興時期的“人文主義”(humanism)運動,主要倡導人文主義思想,即否定神權,提倡人權;揚棄神性,謳歌人性;反對禁欲,呼喚人情。用英國哲學家羅素的解釋來講[6]:“通常謂之‘近代’的這段歷史時期,人的思想見解和中古時期的思想見解有許多不同,有兩點最重要,即教會的威信衰落下去,科學的威信逐步上升。”也就是說:神的威信衰落,人的威信提升,終極關懷的對象由上帝轉化為人自身。
由此可見,只有解放人自身的思想,堅定人自覺的信念,人自主的尊嚴和自我的價值才有實現的可能,人文的特色也才會突顯出來。“以人為本”的基本內涵,才具有人文關懷[7](humanisticconcern)的本質屬性,也正如梁實秋先生在其主編的《遠東英漢大辭典》里給出的“人文主義”3層含義[8]:①人文學科,古典文化之研究;②人文主義、人本主義;③人性、人情、人道。概括起來,此時人文關懷的本質主要體現在以“人自身的生命價值”為本,其特征是具有人文學科的文化知識、具有“人權平等、人格尊重、人性自由、人情博愛”的人文或人道主義思想。人文關懷的內涵隨著時代的發展而發展,終極關懷的內容也發生著相應的變化。如:現代社會由于科技的迅速發展,人的物質生活得以豐富,工具理性過度膨脹,破壞了自然生態平衡,人們開始呼喚人性的慈善與崇高,去愛護自然以及那些遭遇不幸的人與動植物,這時終極關懷轉向了人與自然的關系,體現以“人與自然、與弱勢人群關系和諧”充滿著人道主義內涵的關懷特征;到了后現代社會,人們生活質量不斷提高,雖具有了保護自然與動植物的理性意識,但人自身的非理性因素難以控制,人與人之間關系的冷漠仍然存在[9]。于是哲學存在主義現象學理論開啟了人們的思想,人們開始反思自身存在價值,呼喚人性的自然情感,終極關懷的對象拓展到以“人與人、與社會關系和諧”為本的發展階段,體現出人際間具有超越性內涵的人性關懷。因此,無論神靈、人類社會,還是動植物、自然界,人文關懷的目的就是要體現萬事萬物的相依共生,營造一個充滿關愛的整體,并在相互關系中達到和諧相處,促使人全面完整的發展。
3護理人文關懷內涵的研究現狀
3.1護理人文關懷的本質特征
現代護理學誕生于西方社會,雖然那時沒有明確研究護理“關懷”(caring)的概念,但與護士、護理和護理職業等相關的英語里主要有3個基本詞匯:nurse,nursery,nursing。我們不難看出其中的3個基本涵義[10]:①從業人員以女性為主,主要承擔照顧兒童的工作(awomanwhotakescareofayoungchild);②強勢群體對弱勢群體的悉心關懷及其專業性和附屬性,必須經過訓練且掌握一定技能的專業人士,特別強調要在醫生的指導下工作(apersonwhoisskilledortrainedtakesattentivecaresforthesickorinfirm,esp.underthesupervisionofaphysician);③非血緣或法律關系的親密關懷,擔當、接受與分擔父母般撫育與照顧的責任(affording,re-ceivingorsharingnurtureorparentalcarethoughnotrelatebybloodorlegalties)。3層含義中始終貫穿著護理學生命關懷的理念與行動(takecare),并永恒不變、超越時空、超越歷史及超越感性地滲透在護理的專業性、附屬性及以強護弱的“母愛”情懷之中,體現出護理學一開始就是以“關懷弱勢人群的生命健康”為本、承擔著協調人與人之間關系的社會作用,因此,護理學的本質是護士對弱勢人群的悉心關懷,我們可視為護理一詞最為原始的定義。但這里沒有提及“護士自身的生命價值”。
護理人文關懷這一概念是在20世紀70~80年代西方社會物質文明高度發達的后現代時期正式提出來的。受當時哲學存在主義與現象學思想的影響,美國精神病學家和內科學教授Engel于1977年首次提出了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在此影響下,護理學者開始反思自身的專業價值、地位及研究領域等內容,美國護理理論家MadeleineLeininger與JeanWat-son鑒于她們豐富的人類文化學與精神心理學知識背景和專業價值觀,分別于1975年和1979年提出“人文關懷是護理學的本質”的觀點,并將護理學拓展到以“關懷整體人的生命健康”為本的人性關懷的發展階段。Watson[11]在她的第一部著作《護理:關懷的哲學和科學》(Nursing:ThePhilosophyandScienceofCaring)中首次應用了人文關懷(humancaring)這一詞語。她將哲學以“人自身的生命價值”為本的人文關懷理念引入到護理學“關懷弱勢人群的生命健康”的內涵之中,揭示了護理學人文關懷的精神內核,以“關懷整體人的生命價值”為本的人文關懷理念,包含著對自身生命價值的關懷。她闡述道:人文關懷是一種主動關懷人的意愿、意識或責任,并在具體行動中體現出來的價值觀和態度[12]。她還將護理人文關懷的特征概括為情境性、關系性與專業性3個基本方面。可見,護理人文關懷的本質屬性就在于以“整體人的生命價值”為本的人文關懷理念。理論家Leininger則以人的文化特征為出發點,提出了跨文化的護理理論,為實現護理人文關懷的終極目標搭建了堅實的系統框架。
3.2護理人文關懷的鑒別特征
護理人文關懷(humancaring)與哲學人文關懷(humanis-ticconcern)是共性與個性,普遍與特殊的關系。護理人文關懷既具有人文關懷的共性,體現出以“整體人的生命價值”為本的人文關懷理念,也具有自身的獨特性。就英文語義來講,主要區別在于“concern”與“caring”兩個詞語的不同意義。它們雖然都源于對他人的擔憂與責任[13],但它們所關懷的對象不同、兩者之間關系的密切程度不同、關懷者所具備的品質特征也不同。哲學人文關懷是把全人類的生存與福利狀況放在首位,不帶有個人的情感色彩,是志愿地關心處于某種不公正情境下的弱勢群體的高尚行為;而護理人文關懷則將具體人所憂慮之事放在心上,與護理對象之間關系密切且經常接觸,是一種沒有血緣關系卻勝似家人的超越關系,是自愿地關心處于某種弱勢狀態下的個體需要,主動交流并伴隨賦有同情心的專業。
護理人文關懷與普通倫理關懷(ethicalcaring)相比,有著共同的特點,都是講個體與個體之間的關懷關系。不同的是普通倫理關懷的關系雙方是一種保持著社會距離的平等關系,而護理人文關懷則是一種超越距離的專業關系[13],護患之間雖是陌生人,卻由于護理對象的相對弱勢而必須依據職業道德規范建立起具有責任意識的超越性關懷精神。另外,普通倫理關懷可以單獨解決個體所面臨的具體問題,而護理人文關懷則必須從整體人的角度全面思考患者所處某種問題的根源,協調各種關系,如醫患關系、家庭關系等,共同達到個體希望的健康水平。因此,從這個意義上說,護士與醫生的關系已不是單純的附屬,而是相互監督共同維護患者整體健康利益的合作者。第三,護理人文關懷又具有自己獨特的專業性,護士必須是經過訓練認識到人文關懷的價值,具備一定的溝通、理解與幫助人的人文關懷知識、技能與修養的專業人士。護理人文關懷也不同于以往護理內涵中的生命關懷(caring),主要區別在于人(human)的特殊性[13]:指護士能夠用普通人這個比較中性的概念來看待護理對象,既具有超越性的社會特征,又具有生物學的本性特征,尤其是人在生病時更多地表現出人性的弱點,護士應該具有一種職業特質,能夠寬容并耐心地關懷他們,體現出護理職業最具人情味的內涵;其次,護士能夠用整體人這個社會性的概念來看待護理對象,從多個角度思考患者的處境及影響治療的因素,最終效果要落實到以“整體人的生命價值”為本的目標上,以及改善、促進與提高患者的生命質量上。綜上所述,護理人文關懷既具有與哲學人文關懷共同的研究對象,即弱勢群體,又具有與普通倫理相似的特征,即關懷個體需要;既具有護理學起源時護患關系的超越特性、又具有醫護關系的合作特性,同時又必須具有職業本身的專業特征。
4護理人文關懷外延的研究現狀
自護理理論家MadeleineLeininger與JeanWatson提出人文關懷是護理學的本質以來,引起了其他學科人士及護理學者的爭論,也引起了后繼學者的研究興趣,她們從不同的角度與側面探討與完善了護理人文關懷的概念構成,就目前文獻研究所得可歸納為以下5個方面。
4.1理解患者的文化背景
Leininger是第一位研究關懷的護理理論家,在她的跨文化理論中集中體現了對護理對象多元文化背景的重視。她在對日常行為的觀察中發現,不同文化背景的兒童在有別于己的群體里生活會反復表現出行為上的差異,而護士卻對影響兒童行為的文化因素缺乏認識與理解,她因而產生憂慮并開始探索關懷與文化的關系。結果得出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有不同的關懷體驗,需要不同的關懷表達方式[14];我國學者張衍珍根據臨床經驗發現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對同一問題的認識有不同的解釋方式[15];學者黃秀娟也從護理病人的感受中理解到不同文化背景的人遇到問題時要有不同的處理方式[16]。由此可見,護士關懷患者要有文化敏感性,掌握不同患者的文化價值觀與活動方式,才能為其提供合乎文化背景所需要的對患者和家庭都有益處的關懷表達方式、解釋方式與處理方式,才能協助、支持與幫助其他個人或群體改善生活方式、生存狀態以及健康狀況,達到整體人的健康[17]。總之,對文化因素的理解是護士為患者提供人文關懷幫助的基礎,也是護士具備專業素質的基本條件。
4.2尊重患者的生命價值
這一觀點是理論家Watson鑒于自身的價值觀、信仰以及對生命健康與康復(healing)的感悟而提出的核心觀點,是存在主義現象學思想具體運用于護理人文關懷實踐中的體現[18]。她認為每個人都具有獨立的尊嚴,都希望自身獨特的價值與潛能被認可。那么,護士作為人文關懷者的目的和責任就是在特定的情景中,通過與患者的互動,幫助人在遭遇疾病痛苦而心情沮喪時認識到他的生命存在價值,使其獲得精神上的愉悅與整體上的和諧,從而提高他的生存質量。實現這一理念,重要的就是護士具有職業道德體驗:正如我國護理專家李小妹[19]所言,“人文關懷是在特定的時間與情境中,人與人之間精神體驗的一種道德法則,進入彼此的內心世界,人格得以升華。”王菊吾[20]也深刻地闡述道“人文關懷是一種以保護與促進人類健康,倡導人類尊嚴為目的道德觀念。”賈啟艾[21]概括出人文關懷的核心是關心患者的需求,尊重患者的生命價值、尊嚴與權利;王斌全[22]在文章中將人文關懷界定為關心人之為人的精神問題,注重自我與他人的精神發展。然而,擁有這一理念對護士的專業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僅要具有專業的知識與技能,更要具有:人道主義-利他的價值觀念或職業道德觀念;能鼓起患者生命的信心與希望;能協助患者恢復健康并獲得自護能力;能促進患者生成“堅信自身生命具有存在價值”的精神力量[23]。可見,尊重患者的生命價值是患者從失望走向希望的力量源泉,也是護士專業素質的核心體現,更是護理人文關懷行動的靈魂所在。
4.3表達護士的關愛情感
加拿大護理理論家RoachS[24]認為人文關懷是人的基本需要,是人類的一種存在模式(Caringisthehumanmodeofbeing),是一種自然情感的表達方式。當人遇到某種特定的痛苦境況時,就會自覺意識到自己與他人之間存在著某種無形的聯結,牽動著內心而主動自覺地關心他人,這種情感超過了關心自己[12]。這一觀點與我國古代思想家孟子所言“孺子入井而生惻隱之心”的事例不謀而合,人有天賦的同情弱者的善性。我國護理學者劉玉馥也深有體會地講“護理人文關懷是護士將獲得的知識內化后,自覺給與患者的情感付出”[25];學者馬芳也曾闡述到護理人文關懷的實質是一種充滿愛心的人際互動[26]。由此,人的本性中這種同情情感的表達也是護理人文關懷者必備的素質特征:Roach認為護士應具備5C素質,即同情(compassion)、良心(conscience)、責任(com-mitment)、信心(confidence)與勝任(competence)[27],勝任中包括專業的知識、能力與經驗;英國護理理論家Brown還特別提出護士要分別具備個人與職業兩種情感素質,并將職業素質進行了具體描述,體現在觀察病情、展示知識、提供信息與實際幫助上[28];我國學者蘇菊芬總結經驗概括出護士的五心特征:即愛心、關心、耐心、細心與責任心[29]。由此,自然情感的表達是護理人文關懷行動產生的內在動力,是護士體現專業素質的充分且必要條件,另外,Roach強調這種自然情感的本質還是來源于一個人對另一個人價值觀的尊重[24]。
4.4協調患者的人際關系
這一觀點的代表是美國護理理論家Benner和Wrubel,她們于1982年提出了人際關系應對理論,核心思想體現在幫助患者提高人際應對能力,護患雙方共同努力達到人際協調[30]。關于這一點,也是Watson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她特別強調人是一個相互聯結的整體,每個人都是其中的能量場,只有在人際互動中才能產生能量,當人際關系達到協調一致時,能量才能釋放出來,雙方價值才有實現的可能[31]。徐麗華[32]提出“人文關懷必須在特定的時空與情景中產生互動,建立起一種秉持尊重原則的護患關系。”然而,達到這種協調關系需要雙方思想、行為及感情的融洽,尤其是作為人文關懷者的護士必須具備注意、關心與尊重的個性特征[30];Watson還著重說明護士要具有人際溝通的藝術:對自己及他人要有關懷敏感性;要能建立一種幫助信賴的關系;能促進與接受患者正性與負性情緒的表達;能創造性的解決問題;能為患者營造一個維護、改善與支持其健康的環境[23]。由此可見,人際關系的協調是人文關懷的本質[32],是護理人文關懷實踐的基礎[33-34],是護士體現專業素質的前提條件。
4.5滿足患者的個性需要
美國護理理論家Boykin和Schoenhofer于1993年在她們的人文關懷理論中表述了這一中心思想,她們認為護士在實施關懷行動之前首先要努力了解患者的需要,根據患者所需要的東西給予有目的的真誠幫助,讓每個具有獨特個性的患者在他需要某種幫助的時候恰倒好處地得到應有的支持、鼓勵與肯定[12]。究其原因,每個人對關懷的認識不同、需要不同,不理解他人需要的給予是達不到關懷效果的[35],有時會給人帶來煩惱[36]。所以,給予一定是他所需要而又缺少的東西,才能達到人文關懷的終極目的。另外,人是一個整體,不能只考慮某一段時間的需要,要了解整體人的經歷與體驗,因此,關懷無時無處不在,所有人都在關懷(allpersonsarecaring)。這就要求護士能在任何時刻都保持與護理對象的互動,尊重他們,主動交流[37];學者AuthierP[38]提到護士要把自己關懷他人的思想展現出來(caringisaboutbeingpresent),如:一起分享彼此的認識、情感、經歷、體驗與時間等;學者FelgenJ[39]進一步說明人文關懷要在互動中實現,如維持患者的生存信念、了解患者的處境、和患者處在一起、幫助患者做事、提供一些信息等等。從上得知,只有滿足個體需要的對稱幫助,護理人文關懷才具有現實意義,護士專業素質才賦有了藝術性,才能得到患者的認同,進而證實護士的職業價值。
5小結
1護理理論家的看法
1.1KatieErikssonandMargaretNewman的想法她們的理論思想將如何在2050年得到很好地表達呢?Katie[1]相信,博愛精神和保持護理學科發展的勇氣以及自由的研究將會充實護理的基本概念。她的博愛理論在健康和疾病的基本概念中將會繼續應用,但是將會有更新和更加豐富的表達形式。通過用符號的形式表達護理精神,使人們對神秘的、難以預測的未來護理形成具體的模式。Newman提出,正在出現的護理知識模式將表現出同情、轉化和自由。她相信以病人整體為中心,全面發展的護理模式將更加有助于社會的健康[2]。
1.2MadeleineLeiningerandJeanWatson的想法Leininger解釋了她的理論和研究方法論是如何產生跨文化護理和文化照顧模式。這種模式有助于文化與護理實踐的融合,同時促進健康、疾病的康復以及提高生活質量,更重要的是促進世界的和平。Watson強調人的主觀思維,與這種主觀維度相聯系的有自我認識、自我控制、自我照護、自我恢復的潛能;人的精神和一切;自然恢復的途徑以及與自己和其他人相關的護理和康復[3]。1.3RosemarieRizzoParseandRogerianMalinski的想法Parse介紹了語言和思想,從人類形成的遠景進一步解釋了整體的概念及她的理論措辭的一些變化。她認為,在2050年有關護理和醫療保健的合作將不斷前進,這些理論的澄清具有重要意義。有些重要思想在人類思想學派形成的本體論中是不可分割的。人類自由和尊嚴的概念在曾經機械化的醫療保健中極其重要。Rogerian認為,實踐和研究將有助于促進人類和環境的健康。她對人類整體性學說的進展提出了挑戰和機遇[4]。
1.4KingandRoy的想法她們想象著她們的理論思想在2050年將如何得到表達,預期將會存在許多的挑戰和機遇。King建議她的概念體系、達到目的的理論和處理問題的程序將會提高護理質量。Roy描述她的哲學信仰和適應模式在2050年將與健康和生活質量息息相關,并促進人與環境和諧統一[5]。
2幾種理論的發展
2.1Parse’sTheoryofHumanbecoming這個理論最先是以the“Man-living-health”theory出版(1981年),1992年改名為“thehumanbecomingtheory”。人類適宜理論的假設是以個體對生活質量的看法作為護理目的,中心思想以本體論為基礎,圍繞3個主題構建而成:意義、節律性和超越。隨著技術的快速發展,全世界不斷變化的思想觀念,伴隨而來對教育的需求和提高生活質量的各種可能性,在2050年個人、家庭和社區將會有很大的變化,到21世紀中期人們將能夠通過多種途徑獲得更多的健康知識。由于對生活質量的渴望,人們希望對他們的健康模式有更深的理解。人類適宜理論更深地關注人類比較細膩的情感,顯示了人類自由和尊嚴等深層次認知。在2050年隨著超機械化健康護理的產生,健康相關理論及更多內在社會問題的信仰和價值觀將會不同,這些需要在某些方面關注自由和尊嚴,為延長生命必須消除一些非人性化的技術[6]。
2.2Eriksson’sTheoryofCaritativeCaring博愛護理理論在與病人會談的過程中應運而生。從倫理學的角度來看,病人的自尊和自主性都是很重要的,在護理過程中護士要尊重他們,對他們負責。護士在與經受痛苦的病人會談的過程中會發現不均衡的倫理關系,如果不能與病人互動,協調好這種不均衡,病人將會失去潛在的尊嚴和自信。護士在與其會談的過程中應尊重他們,通過博愛的精神為他們創造良好的空間,使他們重新獲得自尊和自信,從而更好的生活[7]。按照Eriksson的觀點,世界可以被看做3個維度:個人、社會和環境。在這個世界上人的存在與健康和病痛是最重要的,也正是在這里,護理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在2050年,人類健康和環境的安寧需要緊密的相互關聯。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機器人護理將會代替部分護理操作,但是將會出現一些新倫理困惑的挑戰。因此,護士在倫理咨詢中將要充當重要的角色。對護士進行博愛護理精神教育,激發他們內在的倫理和道德價值觀,使他們能更好地應對由于技術的進步而引起的倫理和道德問題[8]。
2.3Watson’sTheoryofHumanCaring華生的人性照護理論是在其他護理理論的基礎上結合了哲學、心理以及現象學理論,同時運用人本主義學說以及許多基礎學科和人性科學的理論,強調人性照護是護理的本質和核心。她認為護理是自然變化的過程,人性照護理論的倫理道德思想了傳統的醫療護理模式。她從認識論和本體論出發,把護理倫理與超越個體的護理相關聯[9]。護理是護士與病人之間相互了解的人性化照護,以協助病人恢復其內在的和諧感。運用照護程序幫助病人達到更高程度的自我和諧,以促進自我治愈或者是對生活意義的洞察。運用解決問題的方法結合科研過程,使護士在護理資料和護理實踐中做出護理判斷和決策。護理學科作為護理道德、理論和哲學的基礎,引導護理通向不斷變化的個體和專業實踐。通過先進的護理,從業者、病人和相似的系統來見證護理學中的變革,通過引導理論的哲學實踐和以康復為基礎的護理,恢復護理和衛生保健的核心[10]。
3以理論為基礎的護理實踐
護理實踐以理論為基礎在未來將會得到不斷地增加。護士將會意識到以理論為引導的護理工作是多么的重要,正如醫學理論引導著醫療工作。在不久的將來醫生和護士會在不同的領域平等地分享著各自的專業特長,并肩作戰。護理實踐將如何隨著2050年技術、醫療和道德的發展而發展呢?以紐曼的健康理論擴大意識、以金的概念框架對一些問題作出護理反應,以護理理論引導人們的思維方式[11]。Watson的人類照顧理論、Eriksson的博愛理論和Rogers人類整體性學說引領著護理的實踐[12],這些理論通過在實踐中的運用形成相互關聯的線性組合,并具有一定的實踐價值[13]。
42050年護理及衛生保健[14-17]
4.1護理專業發展
專家對2050年護理的發展都很樂觀,他們認為護理的專業特征在實踐、教育和科研中會發展到很高的水平。護士會有一定的學術背景,在護理實踐中具有一定的權威、決策和自主能力。護士在社區護理中能夠尊重病人的選擇和文化信仰,曾經被忽視的團體將會得到更多的關注,從而提高護理質量。未來男護士會越來越多[18],各國護理會與國際接軌,使護理全球化,促進全球人民的健康。護士將會更多地參與社會活動和積極的政治活動,在形成和促進護理決策及醫療保健問題決策中占有很大比例。
4.2衛生保健與護理
【關鍵詞】 人性化管理;護理管理;應用價值;工作效率
隨著人性化的護理模式在現代醫療體制中占據著重要地位,以人為本的護理服務已成為醫院形象及價值的重要組成部分。護理管理必須與時俱進,了解、貫徹好人性化原則。隨著人們生活質量的提高及自我認識意識的提高,人們已經不滿足把工作作為一種單一、機械的謀生手段,而是看做實現人生價值的途徑。護理工作中注重人性化的管理,以最大限度的滿足勞動者及被服務者得醫院,積極調動護理人員的工作效率性和創造性,而作為護理管理者更應從個人開始充分開展人性化管理工作,以身作則來提高護理管理效能。
1 護理體會
1.1 改變傳統的管理理念、落實貫徹人性化原則 護理管理者作為個性化工作的實施者和護理工作管理者,首先要從自身變革觀念,改變傳統的管理理念,了解并汲取其它行業的先進管理經驗[1]。護理管理必須堅持貫徹人性化原則,工作應該得到各方面的承認,護理管理需要更多人文關懷,以實現管理觀念和方法的轉變。護理管理者在實施人性化管理的過程中首先要實現管理觀念的轉變,由管人轉向發展人;由以工作為中心轉向以人為中心;由管住人、控制人轉向激勵人;從單純的追求管理效率轉向實現人生的最大價值。在管理的過程中樹立以患者為中心、以護士為中心的管理理念和服務意識。如果護理人員在工作中出現了小的差錯,切忌訓斥和埋怨,要幫助其分析出現差錯發生的原因。擁有良好的溝通技巧也能更好的解決醫護、護護、護患之間的各種關系,積極主動的與護士進行溝通,要先從管理環節上找存在的缺陷和漏洞,幫助其解決問題,將所造成的不良結果降至最低,耐心幫助她們認識到自身的錯誤并改正;如果是觸犯到原則的問題,即使需要進行批評也要注意場合和地點,以免傷及護士的自尊心和榮譽感。
1.2 改善工作環境、創建溫馨氛圍,提高工作效率 在工作中實施情感管理,在溫馨氛圍中可以提高工作效率。護理管理者應該要增強護理人員得大局意識和責任意識,在平時的工作中可開展護士禮儀服務,以塑造護理人員良好的形象;護管人員為護理人員投入的感情越多,得到的回報也就越多;改善工作環境,有利于激發人的進取精神,最大限度的提高護理人員的業務水平;創建一個溫馨的氛圍可以融合關系,提高工作效率,定期的組織科室集體活動,提高護理人員的團隊合作意識,以互相關愛,互幫互助為目的,有機的創造出一個寬松、和諧的工作環境;以博大的胸懷和寬厚心底,充分的尊重護理人員的人格、事業和勞動成果,在自身力所能及的范圍內,為護士解決一些實際的問題,時刻把護士的疾苦、冷暖掛在心上,情感上滿足與穩定的情緒必將煥發飽滿的工作熱情,而提高護理工作的效率。加強護士的素質、專業理論及業務技術的培訓,定期的舉辦一些技能、操作大賽,根據每位護士的特長及個性,做到知人善任,人盡其才,才盡其用。護理管理者必須掌握激勵理論,用不同的激勵方法指導管理,發揮出管理的最佳效益。首先要注重情感的激勵,只有了解被管理者的心理、需要,并且在原則范圍內予以不同方位的滿足,護士心理才會得到滿足,情緒到達穩定;護理管理者應根據每個護理人員對于自我價值體現的不同,按照每個人的性格特征決定其工作崗位和,盡可能的輪流給每個護士培訓和展示自己才能的機會,這樣才能激發出積極向上的精神,把整個團隊的工作效率最大化。
1.3 實施民主化與制度化相結合、理論與科學實踐相結合 在現代化的管理中,將民主化與制度化有機的相結合,樹立榜樣有效的管理。在院部制定的各項護理工作管理及規章制度的基礎上,完善各項護理工作制度及工作的指引,為管理者及護士提供快捷、方便、實用的工作流程。各科室管理者要認真的貫徹落實有關制度和文件,根據各自科室的情況制定出合理的工作計劃,以便護理工作順利進行,達到改進護理質量的目的。管理民主化有機的與制度化,科學實踐和理論相結合保證護理管理順利進行;既要制度也要民主化管理,聽取護理人員的建議和意見,增強歸屬感。護理管理者應正視自己的職責,認真看待自己所扮演的角色,正確對待自己的權利和義務,必須以身作則,發揮積極表率的作用,在工作中實事求是;管理者還應不斷的學習新知識、新理念、掌握新技術、新方法,提高自身素質的同時,管理好團隊,才能更好的服務于患者,不僅節省了人員的配備,又增強了護士的工作能力。每月可進行技能培訓,強化護士的規范化操作,并進行定量的考核,對優秀的護理人員,要將其工作表現及取得的成績樹立榜樣,對其所取得的結果進行肯定和贊揚。
2 總結
人性化管理是以人為中心,以科學發展為基礎,用人性觀基礎上激勵人的積極性,發揮出人的創造性,引導人們去實現預訂的目標[2]。目前護理行業的現狀提示著護理管理者必須實施人性化管理:護理工作由于其所面對的是特殊的人群,而工作者和服務的對象都有其特殊的需求,所以在護理工作中應用人性化管理,就更具有其特殊的作用。實行人性化管理,不僅能很好的激發了護士的工作熱情,而且能充分的調動了其工作的積極性,最大限度的發揮去創造力和主觀能動性,增強了護士隊伍的向心力和凝聚力,為構建了一個和諧、穩定的護理隊伍打下基礎。人性化管理能充分發揮護士的自主性及積極性,改善科室的服務形象,從而提高工作效率。
參考文獻
中圖分類號 R473.5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2075-2156(2009)04-0150-01
隨著合川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化和發展,在打造中國知名旅游城市、重慶區域性中心大城市、重慶最美麗城市工作思路下,來合川學習、投資、旅游、探親的人士逐漸增加,不同區域、不同膚色、不同民族、不同文化背景的差異使以人為本的多元化文化護理逐步成為社會保障進步的需要。與醫學進步和人文社會科學在護理學的應用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合川衛生系統在對多元文化護理理念的引入,對多元文化護理人才的培養,對護理人員多元文化護理能力的提升等方面卻做的不夠。本文就合川如何開展多元文化護理進行探討。
1 多元文化護理的內涵
文化是一定歷史、地域、經濟、社會和政治的綜合反映。不同民族、不同文化背景產生不同的行為規范,導致不同的社會發展。多元文化護理是指護士按照不同護理對象的世界觀、價值觀、和生活習慣等采取不同的護理方式,滿足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健康護理需求。換言之,不同的人有著不同的文化,不同的患者形成多元患者文化,多元患者文化滲透到護理工作中,對不同文化的患者進行護理就產生了多元文化護理。
2 多元文化護理的特征
2.1 護理對象的多元化 護理工作的對象不僅存在于各個年齡、教育程度,也有不同國家、不同民族。他們的文化背景包括教育程度、個人經歷、、生活習俗、個人偏好等方面的差異,會導致對健康和生命的不同認識,對死亡的不同理解,對悲傷的不同表現形式及對護理的不同需求。
2.2 護理理論的多元化 現代的健康理念、醫學技術和操作模式都對護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護理工作由原來單一的疾病護理、醫院護理到現在推廣的整體護理、社區護理、家庭護理進行轉變,由原來注重生理健康到現在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并重的轉變,逐步形成多元護理理論并存的局面。
2.3 護理內容的多元化 不同的護理理論產生不同的護理行為,目前護理內容正從病中護理到病前預防、病中管理、病后咨詢的轉變,護理內容包括預防、治療、保健、康復、管理等多種任務,其內容逐漸多樣化、全面化。
3 多元文化護理的開展
3.1 加強宣傳,提高認識水平 多元文化護理是整體護理理念和以人為本的一種體現,是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重要手段,護理工作作為醫療衛生系統不可或缺的一環,又是與患者接觸交流最多的一環,患者既是護理人員工作管理和服務的對象,也是處理醫患關系主體,做好多元文化護理就需要突出護理人員的主體地位。要開展和做好多元文化護理工作,首先要做好宣傳教育,增強全體護理人員多元文化護理思想意識,營造出人人學、人人懂、人人做的良好氛圍。增加宣傳教育頻次,增強宣傳教育針對性,擴大宣傳范圍,變被動宣傳為主動服務。成立由衛生教育人員、管理人員和優秀護理人員組成的義務宣講隊,開展形式多樣的多元文化宣傳。
3.2 繼續學習,了解人文知識 年齡、文化程度、家庭背景、性別、民族、種族、國家不同,其文化理念和性格便有不同,同時延伸出不同健康文化的疾病觀,了解和研究不同人文知識對于采用不同護理手段,有效提高護理效率有很大的幫助,此時護理人員繼續學習,多了解不同文化不同人文知識,根據患者的多元文化采取針對性的、差異化的護理保健手段就顯得尤為重要。例如性別差異引起的護理差異。男性疾病和精神疾病,這些護理工作男護士要比女護士做起來更有效果,也不會引起尷尬;又如民族差別引起的護理差異。彝族以十二屬相輪回記日,十二屬相是與天地共存,與日月同輝并永世不滅的,所以到現在還未發現彝族使用十二屬相的動物,如虎骨、蛇膽、牛黃等作為藥材,可能是避免犯忌;還有文化程度差異引起的護理差異。比較缺乏醫學知識的人在語言交流過程中,往往不愿聽到那些生疏的醫學術語,如備皮、灌腸、心電圖、胸透等,護理中盡量避免這種語言交流則有利于病人的穩定。各醫院可以開設學習家園,購置和擺放一些反映各國地理、民族偏好、風土人情、宗教習俗、文化起源、基本禮節、心理健康等的一些報紙、雜志、書籍、光盤,讓護理人員在閑暇之際可以勞逸結合,博覽群書。盡量讓護理人員了解多元多元文化的相關概念、產生的理論基礎及針對不同文化的患者采取多元化措施。
【摘要】目的:探討婦產科專業護士的培養方法和合理使用。方法:制定培養目標,利用培訓班、進修學習、參加學術會議、專科病例討論等途徑,對專業護士進行分階段持續培養。結果:提高了護理隊伍的整體素質,最大限度地滿足了患者的需求。結論:醫院管理人員,一定要重視專業護士的培訓和合理使用。
【關鍵詞】婦產科;專業護士;人員管理
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現代醫學模式的轉變,護理工作在醫療過程中所發揮的作用日益顯現。臨床上新理論、新技術、新方法不斷涌現,而護理專業由于受到人員流動、成分新、年資淺等多種因素的困擾,滯后于醫學專業的發展。護理工作的專科化是臨床護理實踐發展的策略和方向[1],也是與國際接軌的基礎[2]。為了探討婦產科專業護士的培養方法和合理使用,提高婦產科護理水平,我院自2005年起,借鑒國外專科護士培養先進理念,對婦科、產科專業護士隊伍進行了重點培養、合理使用,取得較滿意的效果。現報告如下:
1 專科情況
我院為錦州市婦產科專科醫院,婦科下設腔鏡、腫瘤、普通婦科3個小專科,產科下設高危救治、糖尿病、普通產科3個小專科。2005年2大科共有護士96名,其中本科學歷4名,大專學歷49名。
2 專業護士的培養方法
2.1 培養目標:首先選定熱愛護理專業、工作認真負責、有奉獻精神,從事本專科臨床護理工作5年以上、大專以上學歷、護師以上專業技術職稱、護理理論及護理技能均優者為培養目標。
2.2 初始階段:全體護士統一認識,醫院要在激烈的市場競爭形勢下生存和發展,必須擁有專科優勢,走專科護理發展之路是必然趨勢。
2.3 全面培訓,提高理論、技能階段:高年資護師相對固定各專科,擔任專業護士。集中進行護理理論、技能及評判性思維能力的培養[3],參加培訓班、進修學習、參加學術會議、專題講座、專科病例討論等“螺旋式教學法”[4],進行培訓。
2.4 培訓考核:專業護士的培訓是一個持續的、動態的系統工作,為了激發專業護士學習和工作熱情,使其在臨床護理崗位上各盡其能,及時評估培訓效果。對專業護士進行考核時,通過傳統理論和技能考核評價其知識點的掌握情況。每年進行2次專業理論考試,每2月考核專項技能1次。綜合評定,優中擇優。
3 專業護士的合理使用
專科護士相對固定各專科,一般不參加倒班,負責解決本組病人護理業務上的疑難問題;完成專科疑難操作;制訂危重、疑難病人護理計劃并組織實施;開展本專科護理科研和技術革新,帶教新護士及護生。
4 效果
經過專業護士培養,提高了護理隊伍的整體素質。護理工作有序、高效地圍繞醫院的總體目標和要求開展工作,質量控制環環相扣,工作到位,許多醫護合作性問題能及時協調解決。整個管理模式層次分明、職責明確,對護理人員進行層次性培養,發揮了各個不同層次的人才作用,保證人盡其才。專業護士具有過硬的技術,不斷地滿足患者關于技術方面的要求,同時具有良好的服務態度、服務意識,注重服務對象的感受,使患者的生理、心理、自尊、被愛等需求得到極大滿足。目前擁有專業護士15名,本科學歷8名,本科在讀率達60%。3年外送專科護士進修12人次,在護理期刊上42篇。專科護士責任心強、技術水平高、基本功扎實,以良好的形象贏得了病人的信任,提升了護士的職業形象,提高了醫院的服務質量,建成了一支高素質的專業護士隊伍。
5 討論
專業護士是指在某一專科領域有較高理論水平和實踐能力,專門從事專業護理的人員[5]。專業護士在保證患者得到專業化、高質量的醫療、護理中,發揮著醫生和一般護理人員無法替代的作用。高素質的專科護士的培養決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既需要不斷的理論學習,更需要長期的臨床磨練,還需要與專科醫師長期合作、學習在一起的默契。所以作為醫院的管理人員,一定要十分珍惜專科護士的培養,更要高度重視專科護士的合理使用,還要給予她們較好的待遇和發展機會。專業護士的認定有三種途徑:國家、地區和醫管局。婦產科作為一個專科,其專科護理已經得到了社會的肯定,應盡快建立婦產科專業護士認證體系,以保證專科護理工作的規范化、法制化管理,以滿足病人的需求,提高護士的專業地位。
【參考文獻】
[1] 郭燕紅.論專科護士發展現狀和趨勢.中國護理管理,2004,4(4):19~20.
[2] 郭燕紅.探討和建立專科護士制度提高護理專業技術水平.中華護理管理雜志,2004,39(12):952~953.
[3] 許虹,彭美慈,汪國成等.護理本科生評判性思維能力特征及相關因素的分析.護理教育,2007,41(2):155~157.
[4] 郭米嘉,王玲.ICU專業護士資格認證臨床培訓探討.護理管理雜志,2005,5(12):19~20.
【關鍵詞】 護士崗位;技能訓練;師資培訓;重要意義
伴隨著人們生活質量的提高、醫學知識的普及和法律意識的增強,對醫療衛生服務的要求也越來越高。而在醫療衛生服務中與人民群眾最直接最貼進的就是我們的護理人員,這也是對醫護人員工作內容和工作質量的嚴格要求和監督。護理人員在日常的工作中時刻保持著豐富而扎實的理論專業知識,嫻熟地掌握各種護理技能操作是護理工作的最基本要求。知識是需要不斷的從理論到實踐,再從新的理論到再次實踐反復并提升的過程。對于護士崗位的工作人員,他們需要時刻跟進新生的醫學技術,時刻認真專研各種新病情新癥狀的護理特征。本文從護理工作內容的繁瑣而重要的角度分析,護理人員在工作中技能訓練和師資培訓的重要。
1護士崗位的技能訓練和師資培訓的內容與目的
1.1以滿足病人需求為護士崗位技能訓練核心
強調實際護理效果,在實踐工作中關注技術本身的同時,更要關注技術用到病人身上的實際效果,讓病人得到應得到的護理及其安全性,在培訓時培養護理人員的評判性思維并強化護理效果評價的新思路;重視護理技術操作的規范化,在培訓過程中幫助護士建立臨床思維能力,主動評估。
1.2以提高護士崗位能力為培訓目的
樹立良好的專業形象,養成科學的工作態度,體現以人為本、以病人為中心的整體護理理念,按照護理程序的工作方法,明確護理目標,實施護士層級管理,體現不同層級護士的能力指標。
1.3培訓的方法更科學合理
通過這樣系統規范專業的有豐富經驗的師資培訓,避免了護士脫離臨床、脫離病人的做法,通過在崗培訓把教育訓練貫穿到了護士日常護理活動中,使護理人員更容易理解和掌握知識;通過護理查房、護理會診等工作,實現了臨床高年資護士對低年資護士的幫助及正確技術指導和改進,提高了技術的實用性和準確性。
2護士崗位技能訓練和師資培訓的重要性表現
2.1首先,實踐證明只有扎實的理論專業知識和熟練的技能操作技術和良好的綜合素質,才能更好地實現為患者提供滿意的護理服務,才能保證護理服務的質量和安全性;其次,護士崗位技能培訓的指導思想是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落實以病人為中心的服務理念,結合醫院管理年活動,以三基三嚴為重點,強化基礎、提高技術、改善服務,全面提高護士的技術操作水平和綜合能力,努力為病人提供科學與人文精神有機結合的護理服務;最后,培訓的目的就是提高護士綜合能力和服務水平,更好地為病人提供安全、優質、滿意的護理服務。
2.2通過培訓,鞏固專業知識,使操作技能更集中更細致,并且可以有針對性地對日常少見的護理情況給予講解和探討,拓展知識更開創思維,使原來在工作中模棱兩可的操作都得到了修正和規范,增強了學科意識,使患者感到舒適的同時也保護了自身的安全。
2.3增強了對患者的評估,告知,體現因病施護,因人施護,因需施護的護理理念,處處做到以人為本。規避課本中形式化和教條化的操作規范,操作培訓卻打破了思維定勢,處處以病人為中心,一切從實際出發,將以人為本的理念和對病人的人文關懷融入到護理技術操作中,在提高技術技能水平的同時,加強與病人的溝通,進一步促進了護理工作貼近病人,貼近臨床,貼近社會,體現了思維的創新性和前瞻性。
3小結
護士崗位的工作是一項專業性極強,專業知識要求十分嚴格的職業。技能訓練是促進護理工作質量的有效手段。通過訓練過程可以豐富護理人員的臨床經驗,掌握牢固的理論知識,有較強的操作能力和綜合思維能力,適時給予正確的引導。通過訓練極大限度地提高了護士的護理理論水平和操作技能以及綜合能力,與日常工作有機結合起來,使訓練成效在實踐工作中得到充分應用和鞏固,全面提升了急診護理工作質量。在醫學知識不斷發展進步的同時,基層護理管理者也要不斷摸索,改進護理管理方法,培養護理人員良好的學習工作興趣,不斷提升護士的價值。護理操作和病人息息相關,只有做到一切以病人為中心,想病人所想,急病人所急,規范操作,豐富學識,才能減少糾紛,創造和諧的就醫環境。護理作為一門學科,正是通過護理人員的一次次的實踐再實踐,不斷地持續改進再改進,然后一步步走得更遠,更遠!
參考文獻
[1]施雁,萬潔,毛雅芬;運用“六有”工作法提高護士業務素質[J];護士進修雜志;2002年11期.
[2]胡慶華,王佩;對護士開展臨床護理觀察技能培訓的實踐與思考[J];護理雜志;2003年07期.
[3]薛曉英,孫娟,王玲勉,石會玲;適應醫院改革需要 加強全科護士培訓[J];護理管理雜志;2005年01期.
[4]薛曉英,孫娟,王玲勉,石會玲;跨科收治患者病區護士在職培訓考核及效果評價[J];護理雜志;2005年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