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色自偷自拍另类小说-囯产精品一品二区三区-亚洲av无码专区亚洲av网站-四房播播网站

學術刊物 生活雜志 SCI期刊 投稿指導 期刊服務 文秘服務 出版社 登錄/注冊 購物車(0)

首頁 > 精品范文 > 語法理論論文

語法理論論文精品(七篇)

時間:2022-02-19 15:45:25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語法理論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語法理論論文

篇(1)

關鍵詞:三個平面 研究內容 理論應用

一、引言

在多元化的時代背景下,鑒于傳統語法和結構主義語法在析句方面的弊端,借鑒轉換生成語法、符號學、語義學、語用學等理論,胡裕樹、范曉等學者于上世紀80年代提出了三個平面①的語法理論。關于三個平面語法理論的來源、形成與發展以及理論價值等可參見邵敬敏(1992)、胡裕樹(1994)、高萬云(1994)、高順全(1997)、莊義友(2000)等學者的相關論述,此處不再贅述。本文著重考察三個平面語法理論研究內容的轉變以及三個平面理論在應用方面的變化,以探討該理論的闡釋能力及其作為方法論的現實意義。

二、研究內容的發展

1985年,胡裕樹、范曉發表《試論語法研究的三個平面》(以下簡稱《試論》)一文,正式提出三個平面語法理論;1992年,胡裕樹、范曉發表《有關語法研究三個平面的幾個問題》(以下簡稱《有關》)一文,“至此,可以說三個平面的理論已經基本完善”②。1996年,范曉著《三個平面的語法觀》(以下簡稱《語法觀》),被稱為“語法研究三個平面理論的第一部專著”;1998年,袁暉、戴耀晶編著的《三個平面:漢語語法研究的多維視野》出版。這兩部著作從理論和實踐兩個層面進一步論證了三個平面語法理論,為如何運用該理論描寫和解釋漢語語法實踐提供了范例,可以看作是該理論的總結性成果。2003年,范曉、張豫峰等著《語法理論綱要》(以下簡稱《綱要》),指出三個平面的實質即“多角度、多側面研究語法”,可以說是三個平面理論的成熟之作。2004年,高順全編著的《三個平面的語法研究》(以下簡稱《語法研究》)出版,該著作理論上更為系統,句法結構與語用結構相結合更符合邏輯。2005年,為紀念范曉從事語法研究50年,陳昌來主編的《現代漢語三維語法論》出版,該書為三個平面理論的專題研究論文集。本文比較分析以上主要著述關于三個平面研究內容的相關論述,以確定該理論在研究內容上的發展變化。

(一)句法平面的研究內容

《試論》指出,句法平面的分析就是對句子成分和成分間結構方式的分析以及詞語間層次關系的分析?!毒V要》認為,句法平面的研究內容應包括詞的句法分類、短語的句法分類、句法成分的分析、語型和句型的歸納。《語法研究》提出,句法平面研究內容包括短語的句法研究和句子的句法研究,句法分析是對句子內層結構的分析。這一提法進一步區分了句法平面和語用平面的研究重點。

(二)語義平面的研究內容

《試論》指出,語義平面的研究內容包括名詞與動詞的語義關系、名詞性詞語的“有定”“無定”、在名詞性詞語為核心構成的偏正結構中充當定語的詞語與后面的名詞性詞語間的語義關系?!队嘘P》提出與句法相關的語義平面的研究內容包括動核結構、動詞的“價”、名詞“格”、語義指向、歧義、詞的語義特征以及語義的選擇限制?!墩Z法觀》明確提出了“句?!备拍睢!毒V要》詳盡論述了動核結構和名核結構,動詞和名詞的配價分類,動核、動元、狀元以及名核、名元、定元的分類,以及語模和句模的歸納。雖然《綱要》的研究內容與之前的論述無太大差異,但卻更為系統、具體。

(三)語用平面的研究內容

《試論》指出,語用平面研究內容有主題和評論、表達重點、焦點、行為類型、口氣、增添、變化等。《有關》將《試論》中的“增添”改為“評議”,將“行為類型”改為“語氣”,提高了理論的可操作性;并將“變化”改為“句型或句式的變化”,進一步明確了研究范圍;但仍未確定“有定”“無定”“指代”“照應”“預設”“蘊涵”等是否屬于語用平面?!毒V要》增加了對漢語的時態范疇和句態討論;明確將“有定”“無定”、篇章連貫和詞語的照應、預設和蘊涵納入語用平面的討論范圍?!墩Z法研究》主張語用結構由句子的內層結構和外層結構共同構成,內層結構作為整體與外層結構發生聯系,分析語用結構可以不考慮內層結構內部的情況,語用成分主要指句子的外層結構成分。

從理論提出到著作出版,三個平面理論的研究內容趨于系統化、具體化、擴大化,增強了理論的可操作性。較之語義平面和語用平面,句法平面的研究內容無明顯的增刪;語義平面的研究內容更為豐富、具體;語用平面研究內容的變化最為明顯,不僅擴充了研究對象,較之前的提法也更具體、更有操作性。但相對短語、句子的研究,三個平面理論對篇章方面的探討略顯不足。

三、理論應用

三個平面語法理論從提出伊始便受到漢語語法學界的高度重視,不僅因為它是一種語法理論,更因為它打破了結構主義一統天下的局面,提供了一種多角度、多側面研究語法的思路。目前,作為方法論,三個平面理論的應用情況如何?本文在“CNKI”以“三個平面”為關鍵詞進行檢索,發現2004年以后平均每年相關論文近百篇,碩博論文共計600余篇。研究對象多集中于詞和短語,涉及副詞、連詞、動詞、量詞、數詞、形容詞等,副詞的最多;句子方面既有特定句式的研究,也有句類方面的研究以及對漢語特殊句型的研究。但析句仍以單句為主,對復句的研究只有轉折復句、多重復句、并列復句、補充復句等為數不多的幾篇論文;對語篇的研究多限于某個詞語的語篇分析;對句型的語篇分析也只限于主謂謂語句等。

統計發現,目前,三個平面理論不僅應用于漢語語法領域的研究,還用于描寫和解釋漢語與少數民族語言或外國語言的對比研究、對外漢語教學研究以及翻譯研究等領域的語言現象。其中多運用于漢外對比,與語法研究相同,漢外對比論文的研究對象也以詞語居多。其次,三個平面理論也應用于對外漢語教學的偏誤分析。還有少數幾篇論文將三個平面理論應用于翻譯研究,雖然數量不多,但為三個平面理論的應用提供了更多可能性。

四、結語

三個平面理論既是本體論又是方法論。作為本體論,其研究內容趨于多?、系蛨觫明攘P使理論更具操作性。作為方法論,它將靜態的句法研究和動態的語義、語用分析結合起來,為語法研究、漢外對比、翻譯研究等提供了一個全新的思路。

注釋:

①《語法理論綱要》指出用三個平面理論構建的語法學說可以稱之為三維語法;但由于“三個平面”的提法由來已久,已經形成習慣,所以本文仍采用“三個平面”的提法。

②高順全.三個平面的語法研究[M].上海:學林出版社,2004:4.

參考文獻:

[1]范曉.三個平面的語法觀[M].北京:北京語言學院出版社,1996.

[2]范曉,張豫峰等.語法理論綱要[M].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2008.

[3]高順全.三個平面的語法研究[M].上海:學林出版社,2004.

篇(2)

論文摘要:由于自然語言的語義存在不確定性,形式化很困難,因此語義處理成為自然語言處理的瓶頸所在?;诖笠幠俗⒄Z料庫的語義處理已經成為發展趨勢,語料標注本質上就是語言知識(包括語義)形式化?,F有句法標注模型主要包括基于短語結構語法(PSG)和基于依存語法(DG)的句法標注模型,還存在一些局限性。文章在現有句法標注模型的基礎上結合認知語法(CG)的有關理論提出改進思路,以探索新的句法標注模型。

人類社會發展的基本軌跡是:原始社會—農業社會—工業社會—信息社會。人工智能的目標是用計算機模擬人的智能,以最大限度地解放和延伸人的智能,無疑是信息社會的制高點。語言是人思維的物質外殼,人不可能離開語言而具備真正屬于人的高級智能。因此,模擬人類語言智能的自然語言處理無疑是人工智能的重要研究方向。然而,迄今為止的研究表明,在可以預見的將來,語義處理將是自然語言處理的瓶頸所在。原因是語義十分復雜,而基于現有計算機軟硬件的自然語言處理要求語義形式化。解決這一問題的根本之道是:探索新的句法標注模型,進行大規模的語義標注,基于語料庫進行語義知識獲取和自然語言處理。

一、句法標注模型

語言的復雜性在于語言與認識的關系。語言具有意義,而意義是入對主客觀世界的認識結果。主客觀世界的復雜性決定了意義的復雜性,進一步決定了語言的復雜性。語言本身又可以視為人的主客觀世界中的一部分,因此語言研究是一種特殊的認識活動,是人對語言的認識。由此可見,語言離不開認識。人對主客觀世界的認識可以如此描述:認識主體借助認識工具按照認識方法處理認識對象獲得認識結果。認識是由多種認識因素(主體、工具、方法、對象)共同作用的活動,認識結果是這一活動的產物,被多種認識因素共同決定,任何一種認識因素的改變必然導致認識結果出現或大或小的差異。顯然,認識結果與認識對象不能等同,是認識主體對認識對象的選擇性反映,認識具有主觀能動性。從這個意義上講。認識不可能也不應該去被動地還原認識對象,而是從符合主體目的性出發,力求簡單有效地描述和預測認識對象。借用模型的概念,認識結果就是認識對象的模型(model),認識就是建立認識對象的模型,簡稱建模(modeling)。這是一種實用主義認識觀。

模型一般分為心理模型(psychologicalmodel)、數學模型(mathematicalmodel)和物理模型(physicalmodel)。心理模型是認識對象在人認識中的定性關系,是數學模型的基礎;數學模型是認識對象在人認識中的定量關系,是物理模型的基礎;物理模型是人借助特定材料和工具按照認識對象的數學模型實現的物質結構。傳統意義上的建模主要指建立數學模型和物理模型,一般意義上的建模還包括建立心理模型。人的認識能力是有限的,表現在:人不能建立任意認識對象的心理模型,也不能建立任意心理模型的數學模型,也不能建立任意數學模型的物理模型。由于具有明確的實用主義特點,建模在理工科領域大行其道,在文科領域也逐漸受到青睞。人類將二進制數學模型成功實現為晶體管物理模型,并開發出越來越復雜和先進的計算機軟件和硬件,從而進入信息時代。20世紀以來一些主要或次要的語言理論都或多或少應用了數學模型,特別是一些面向語言計算的語言理論。隨著計算機技術的飛速發展,人們對計算機自動或輔助處理語言信息的需求越來越大。但計算機的根本缺陷在于,凡是不能建立數學模型的信息都無法處理。傳統語言理論往往只在心理模型層面定性研究,無法滿足這一需要。因此有必要引入數學模型研究語言,稱為語言數學模型,簡稱語言模型(1anguagemodel)。統計語言模型(sta-tisticallanguagemodel)就是一個成功的例子。但統計語言模型的性能取決于訓練語料的規模和質量。目前,由于語料的不斷積累和計算機技術的不斷進步,語料規模已不成問題,語料中包含語言知識的數量和質量才是關鍵。

計算機的語言知識主要來源于人。將語料中包含的語言知識標注出來,有助于計算機獲得更豐富、更有價值的語言知識,從而提高語言處理水平,這就是語料標注(corpustagging)。一般認為主要包括詞匯標注(1exicaltagging,分詞、詞結構標注、詞性標注、詞義標注等)、句法標注(syntaxtagging,語法樹標注、語義樹標注等)、語篇標注(discoursetagging,語體標注、領域標注等)等內容。經過標注的語料還可以用于語言學研究、語言教學、語言測試、詞典編撰等諸多理論研究和實踐應用領域,越來越受到人們重視,并形成一門新興學科——語料庫語言學(corpuslinguistics)。目前,相對句法標注,詞匯標注有更成熟的規范、準確率更高的技術和更大的標注規模。句法標注的主要困難在于,沒有一個真正成熟的語法或語義標注模型。句法結構尤其是語義結構很難統一描述,現有的句法理論還不完善,難以制定統一規范,標注主觀性很大,自動標注準確率比較低。因此,句法標注成了語料標注的瓶頸問題。由于句法知識在語言知識中的重要地位,有理由相信:如果有了大規模、高質量的句法標注語料庫,圍繞語料庫的各種研究和應用有可能在現有基礎上產生質的飛躍。因此,研究句法標注模型應是當務之急。語料庫語言學屬于交叉學科,句法標注模型是語料庫語言學的基礎理論,又與語言學的句法理論密切相關。一方面可以借鑒現有句法理論,另一方面,也可以從語料庫語言學的角度研究句法,提出新的句法標注模型。

二、現有句法標注模型

句法標注(SyntaxTagging,ST)以句子的語法知識和語義知識為標注對象,是語料標注的重點、難點所在,要以一定的語法理論為基礎。根據語法理論制定的句法標注規則、過程和結果,稱為句法標注模型(SyntaxTaggingModel,STM)。短語結構語法(PhraseStructureGrammar,PSG)和依存語法(DependencyGrammar,DG)是現有句法標注的兩種基礎語法理論,彼此卻有很大的不同?;赑SG的句法標注模型稱為短語結構句法標注模型(PSG—basedTaggingMod—el,PSGTM),基于DG的句法標注模型稱為依存句法標注模型(DG—basedTaggingModel,DGTM)。根據現有語料標注的實踐結果來看,PSGTM與DGTM都存在一定缺陷。

美國語言學家喬姆斯基(NoamChomsky)于1957年出版專著《句法結構》,從而奠定了短語結構語法(PSG)的理論基礎。其后發展起來的許多語法理論可以直接或間接歸到這一流派,如中心詞驅動的短語結構語法(HPSG)、廣義短語結構語法(GPSG)等。到目前為止,PSG仍然是最重要的句法標注基礎理論,為世界上眾多語料庫項目所采用和發展。法國語言學家特思尼耶爾(LucienTesnire)于1959年出版專著《結構句法基礎》,從而奠定了依存語法(DG)的理論基礎。其后發展起來的許多語法理論可以直接或間接歸到這一流派,如詞匯依存語法(WD)、概念依存理論(cD)、核心依存理論(KD)等。相對PSG而言,DG偏重于語義,在CD、KD上表現得十分明顯。另外,DG更簡潔、直觀、經濟,適應性更強,因此反而有后來居上之勢,目前已經成為世界上較為通用的句法標注基礎理論。不過,在具體的句法標注實踐中DGTM還是暴露出一些問題,“對一些沒有明確依存關系的成分,標注起來則有些力不從心”,存在“依存失敗”現象,最突出的是難以標注缺省結構。缺省結構一直是句法標注中經常出現而且很難解決的問題。

人類的自然語言符合經濟性原則,而缺省結構恰恰體現了這一原則。借助句子的前后上下文省略一些成分,人們仍然能夠理解,但對計算機來說卻是一種挑戰。句法標注的根本目的是讓計算機能夠正確提取句子的語法和語義知識。缺省結構在真實語料中大量出現,常常使得原本正常的句法結構變得異常,難以按已有規則進行標注。這是任何句法標模型都必須面對的問題,目前PSGTM和DGTM都還沒能夠很好地解決。以DGTM為例,在很多情況下,DGTM不但不能正確標注缺省結構,反而在一些語言規則的強制限定下給出違背真實語法或語義結構的標注結果,形成干擾信息。請看以下4個句子:

句1:我看一下下書

句2:(真是好書啊?)我看一下

句3:我看一本書

句4:(好多書啊!)我看一本

句2是句1的賓語省略句,句4是句3的賓語省略句。(為簡便起見,把“一下”、“一本”作為一個詞處理)。

問題出在句4。句1和句3的依存結構是不同的,然而句2和句4卻有了相同的依存結構。因為句4省略了“書”,根據DG理論,“一本”必須依存于獨立謂語成分“看”。于是“看一本”和“看一下”依存結構相同,實際上違反了句3的正確結構。當然,我們可以采取補救措施,為d1標注一個特殊的依存關系屬性Cerror(即依存失敗),但這不是好辦法。

三、改進DGTM

美國認知語言學家蘭蓋克(Ronaldw.Langach.er)分別于1987年、1991年出版專著《認知語法基礎》一、二卷,開創了認知語法(CG)理論,關于語法結構有如下觀點:如果一個構件A使另一構件B的一部分抽象變為具體,那么構件A就叫做概念自主(coneep.tuallyautonomos)的構件,構件B就叫做概念依存(conceptuallydependent)的構件。

舉例來說:獨立地看,“一本”隱含一個抽象的、可數的、可用“本”量化的事物,可表示為“一本(x)”?!皶笔埂皒”變得具體,因此“書”是概念自主的,“一本”是概念依存的。從信息表達的角度來看,“書”表達了相對完整而具體的信息,因此是概念自主的;“一本”表達了不完整不具體的信息,因此是概念依存的。從數學表達式的角度來看,“一本”類似函數,“書”類似參數,函數的地位顯然是第一位的,決定了對參數的處理過程和返回參數。例如,“舊書”與“一本書”的區別不在“書”,而在“舊”和“一本”。再從閱讀認知過程來看,當人們讀到“一本”時,實際上已經在期待“一本”后面那個具體事物跟著出現。為什么我們覺得“我看一本”是缺省句?因為“看”和“一本”相對“書”都是概念依存的,因此人們會判定,“我看一本”的缺省成分可能是“書”。而讀到“我看書”時,人們不會認為這是一個省略句,因為“書”表達的信息已經自足了。

由此有足夠的理由認為:在句法結構中,“一本”應是“書”的父結點,而不是按傳統的補足中心原則,中心成分總是限定成分的父結點。依存成分是自主成分的父結點,這一原則可以稱為依存中心原則(DependencyHeadPrinciple,DHP)。采取這種原則的DGTM必然會有不同的標注結果。

深入研究發現,僅僅采用DHP是不夠的,DGTM的其他參數也需要改變。例如,“看(x)”和“一本(x)”這兩個表達式在與其他詞語組合時是有區別的?!翱?x)”與“我”組合時由“看”與“我”產生聯系?!翱础迸c“一本(x)”組合時卻是“x”(書)與“看”發生聯系。代表表達式與其他詞語組合的成分稱為返回參數,不同表達式的返回參數是不同的。例如?!耙槐?x)”返回參數為“x”,“看(x)”返回參數為“看”。正因為如此,表達式“看(一本(書))”成立,“一本(看(書))”不成立。另外,表達式“(x)一下”的返回參數為“x”,即“看”;表達式“(x)看”的返回參數為“看”。根據這些定義,句1、2、3、4的改進DGTM。

根據函數、輸入參數、返回參數的關系,各句結構的逆構造過程如下:

句1:我看一下書:(((我)看(x))一下)(書)=((看(x))一下)(書)=看(x)(書)=看(x=書)

句2:我看一下:((我)看(x))一下=(看(x))一下=看(x)

句3:我看一本書:((我)看(x))(一本(書))=看(x)(書)=看(x=書)

句4:我看一本:(我)看(一本(x))=看(x)

句1和句3的x有明確取值,為完整句。句2和句4則是缺省句?;诳?x)和一本(x)的知識,可以預測并判定缺省結構及其成分。

直觀看來,改進DGTM與原DGTM的標注結果有了很大的差異由于不采用補足中心原則,因此改進DGTM標注結果并不符合在補足中心原則影響下人們長期以來形成的語感。但更符合人們閱讀認知經驗,而且可以按函數標準給出形式化地解釋,其解釋結果符合句子本身的語法和語義結構,沒有錯誤和干擾信息。因此,改進DGTM更適合計算機處理,更符合句法標注的本來目的。

四、結語

PSGTM的語法理論基礎是PSG,DGTM的語法理論基礎是DG,改進DGTM的DHP受CG的啟發,其語法理論基礎應該是CG。但CG只是從理論上提出了“概念自主”和“概念依存”的概念,并沒有嚴格定義和證明依存成分與自主成分之間的主從關系。在CG的實際應用中,存在有時自主成分為短語中心語,有時依存成分為短語中心語的情況。

篇(3)

關鍵詞:術語要旨,生成句法,傳統語法,本土化

中圖分類號:N04;H08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8578(2013)01-0052-05

引 言

自從20世紀50年代喬姆斯基(Chomsky)創立轉換生成語言學以來 [1-2],這一學派已在美國本土儼然已成一枝獨秀,以至在世界范圍內逐漸成為主流。在美國語言學界,研習語言學不可不知曉生成語言學,甚至像雷可夫(Lakoff)、蘭噶克(Langacker)這樣有影響的認知語言學的領軍人物都是從生成語言學的陣營里走出來的。生成主義語言學所使用的一些形式表達手段諸如樹形圖(tree diagram)與框式圖(bracketing label),在很多沒有偏見的傳統語言學著作中也經常用到。2010年8月,隨著這個學派的創始人諾姆·喬姆斯基先生首次訪問北京大學并接受名譽博士頭銜,中國大陸語言學界對于這一學派的認識與認可達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語言學是一門科學,有自己的一套術語體系。作為語言學的一個子學科,生成句法學是對句子結構的科學研究[3],同樣有一套成熟的術語。對術語要旨的解讀往往反映出對生成句法某些基本觀點的認識。所謂生成句法,簡單來講,認為句法具有生成性,將語法(句法)看成一套生成無限句子的有限規則系統[2],非經驗主義和形式化的手段是其首要標志。“生成”的含義也可理解為“簡明”。一般認為,生成句法學從創立至今,先后經歷了古典理論、標準理論、擴充的標準理論、修正的擴充標準理論、管轄與約束理論、最簡方案等幾個發展階段。

在我國,生成句法的引介是近二十幾年的事情,對生成句法尚不熟悉或者不甚了解的人最害怕的是術語方面的問題。由于不了解術語的內涵與外延,與之相關的論題也就無從談起,甚至會出現理解與運用上嚴重偏離生成句法基本精神的情況。術語如此重要,以至有術語學專家指出,“在應用語言學的各個分支學科中,還沒有哪一門學科能夠像術語學這樣引起如此眾多的其他學科專家的注目和關切。……術語是人類知識在語言中的結晶”[4]。鑒于此,本文將從生成句法中某些術語的基本解讀及其與傳統語法術語的對應關系入手,通過幾個有代表性的實例,說明如何從把握術語的內涵與外延出發,將當代句法理論與傳統語法觀念聯系起來,以抓住生成句法的要旨。同時,文章也將結合漢語事實以及漢語學界的相關討論,希望給尚不熟悉生成句法術語或者正步入生成句法研究的讀者提供一些初步的認識。

一 COMP:到底標示什么

COMP的全稱是complementizer,從其構成要素可以看出,這個術語跟complement相關。complement一詞,傳統上譯為“補語”或“補足語”,過去一般的認識是這個詞的內涵大致就相當于動詞后面的賓語。在生成句法的中階理論(Xbar theory)框架下(參見Chomsky 1970年及后來的研究)[5],complement所占據的位置就是與動詞直接相鄰的姊妹節點(sister node),如(1)所示(C代表補足語)。

(1) […[VP V-C]]

COMP最初就是用以標示某些動詞之后所帶的地位跟補足語相當的句子,所以,這一術語起初被譯為“標補語詞”。這是COMP的經典內涵。喬姆斯基[5]采納布列斯南(Bresnan)[6]的做法,認為一個小句(S’)包括一個標補語詞(COMP)和一個命題部分(proposition)S,即S’=COMP + S①。COMP后來也擴展到標示主句和整個句子[7]。

對于漢語是否存在標補語詞以及標補語詞是什么,語言學界有不同的認識。有學者提出,漢語中像“呢”“嗎”“吧”之類的詞,可以看作標句詞[8],因為它們標示句子類型②,請比較下面(2)~(4)的a句與b句,其中a句是一般的陳述句,b句則由于“呢”的作用轉化成疑問句。

(2) a. 小明得獎了。

b. 小明得獎了呢?

(3) a. 他打算去美國。

b. 他打算去美國嗎?

(4) a. 客人都走了。

b. 客人都走了吧?

此外,也有學者認為,漢語中的標句詞是“道”,如(5)[9],而徐杰在考察了漢語與英語在標句詞上的共性與差異后則指出,古漢語中居于主謂之間的“之”是漢語的標句詞,如(6)~(8)③。

(5) 培根寫道:“知識就是力量?!?/p>

(6) 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論語》)

(7) 夫以百畝之不易為己憂者,農夫也。(《孟子》)

(8) 漢王之入蜀,信亡楚歸漢。(《史記》)

從術語學的角度講,COMP譯作“標句詞”是比較可取的做法。學者的分歧只是在于漢語中跟這一術語對應的成分是什么。要解決這一問題的關鍵,是要盡可能多地給出漢語中的相應成分與英語中的標句詞在分布上的共同性。這方面的問題交由語言本體研究去完成,術語學研究則需要規范COMP的中文名稱,而這一規范要滿足術語規范的一般原則:準確性、單義性、系統性、語言的正確性、簡明性、理據性、穩定性、能產性[4]。“標句詞”作為對COMP的漢語翻譯,抓住了這一術語的內涵,因而成為漢語學界的共識性稱說。“標句詞”顧名思義就是標示句子類型④,盡管如前所言,其外延經過了兩次擴展。漢語學界一般讀者在把握COMP這一術語時,應該首先了解其產生因由,再搞清楚其外延擴展的動因,最后反觀漢語與這一術語最切近的成分是什么。這對于準確把握這一術語的內涵以及對漢語事實的認識大有裨益。

二 SIVP 假說與詞組本位

再有一種情況,生成句法的術語與傳統漢語語法研究所使用的術語表面上“各起爐灶”,即兩種語法理論在討論某個問題時各自使用自己獨創的術語,實則“殊途同歸”。生成句法中新出現的這類術語雖是傳統語法所沒有的,但細細考校之下,可以找出兩者間的“異曲同工”之處。這方面的一個經典實例可舉SubjectInternal VP Hypothesis(簡稱SI VP假說)的翻譯為個案⑤。

這一術語提出的最初一個動因是為了解決某些語言如愛爾蘭語的語序表面上呈現的奇怪現象,這不是本文要解決的問題,不予贅述。提出這一假說,并動用這一術語的另一個原因跟結構中名詞短語的題元角色指派有關。下面透過一個實例予以簡單說明。在(9)a中,“老李”實際上跟動詞短語“買老酒”有題元上的關系,其初始位置如(9)b所示,只是在表層提升到“會”之前。毋寧說,“主語”源于動詞短語之中,所以,也有學者將這一術語譯為“主語內建”假說⑥。

(9) a.老李會買老酒。

b.[ 會[VP老李[V’買老酒]]]

我們知道,詞組(短語)只是備用單位,而句子是實際運用的交際單位。就漢語而言,句子的構造原則與詞組的構造原則基本一致,與英語中“詞詞組子句(clause)句子(sentence)”呈現一種組成關系(composition)不同,漢語的“詞”與“詞組”之間是一種組成關系,而“詞組”與“句子”之間則是一種實現關系(realization),這就是熙[10]研究語法時所持的基本理念,現在一般稱之為“詞組本位”。如果將“詞組本位”與“SIVP”假說加以對照分析,會發現兩者竟然驚人地有“異曲同工之妙”。前面提到,“SIVP”假說的提出有兩個方面的動因:一是解釋某些語言中表面上比較怪的語序,二是解釋名詞短語的題元角色的指派問題,最終在于搞明白主語源自哪里?!霸~組本位”則主張,要搞清楚句子的結構,只需要先弄清詞組的結構;詞組的結構清楚之后,句子的結構也就清楚了。原因很簡單,詞組與句子之間是一種“實現關系”。撇開具體動因不論,“SIVP”假說與“詞組本位”都主張詞組在句法分析中占據重要地位,生成句法將句子看作一種短語是有其理據的。

盡管所使用的術語不同,出發點也可能不同,但兩種觀念的本質卻有相通之處。帶著這樣的眼光看問題,生成句法學理論中的這個深奧的術語也就不難理解了。這種“殊途同歸”的現象在科學史上不乏實例,不同的科學家往往通過自己的努力在彼此不知情的情況下得出驚人一致的結論。

三 MP:“最簡方案”還是“微言主義”?

生成句法的最新發展是所謂的“Minimalist Program”(簡稱MP)[11],這一術語在漢語學界的翻譯有一些不同認識,當前中國大陸比較通行的翻譯是“最簡方案”,徐烈炯的著作《生成語法理論:從標準理論到最簡方案》就采用這一譯法。之所以稱為“最簡方案”,主要是因為它還不是一種新的理論,而只是在對以前理論的基礎上經過重新思考而提出的一種“方案”,“生成”的基本意義就是“簡明”,這是自20世紀50年代生成句法誕生以來就一直追求的目標。從這個意義上講,MP并非新鮮的理論。

MP的含義包括兩個方面:一是方法上的經濟,主要研究語言學理論方法論的問題,所關心的是能否建構更簡單、更自然的語法學體系;二是實體上的經濟,所關心的是語言本質的問題[8,12]。MP與西方哲學界的奧卡姆剃刀(Occarm Razor)原則的本質是一致的,與《老子》的“大道至簡”的基本精神并無二致。所謂“大道至簡”,是說大道理(指基本原理、方法和規律)是極其簡單的,簡單到一兩句話就能說明白,可以說“真傳一句話,假傳萬卷書”?!按蟮乐梁啞币馕吨吧俣保仨氃僬蟿撔拢鲈瓉淼目蚩?,去粗取精,抓住要害和根本,揮動奧卡姆剃刀,剔除那些無效的、可有可無的、非本質的東西,融合成少而精的東西。MP的一個基本考慮就是將以前生成句法學中不合理的規則剔除,達到“簡明的”目的。自然科學中的著名實例也顯示了復雜的現象可以給予簡明解釋的道理,愛因斯坦相對論中著名的公式“E=mc2”就是一個極好的例證。

對于MP的翻譯,中國大陸的主流翻譯是“最簡方案”。但是,已有學者指出這樣的翻譯不符合MP的本意?!白詈喎桨浮笔且粋€靜態的稱說,這與生成句法不斷追求簡明解釋的精神不相吻合。相對而言,“極簡主義”似乎要勝一籌。蔡維天⑥ 將MP譯作“微言主義”,徐杰最近指出,MP的精當翻譯應該是“求簡主義”⑦。綜合考量MP與“大道至簡”的實質內涵,若是靜態地看待這一術語,比較可取的翻譯不妨選擇“微言主義”或“極簡主義”;若是著眼于動態發展,這一術語不妨譯作“求簡主義”。

四 結 語

生成句法自誕生以來已經走過了半個多世紀,但就我國語言學界而言,對生成句法的引介與運用卻是晚近的事情,而且基本上限于外語學界。由于專業背景的原因,外語出身的學者多將目光投向外語領域,而對漢語的關注很不夠。即便是有些外語學界的學者嘗試將研究視點轉向漢語,但是因對漢語傳統語法的了解有限,往往有點“隔靴撓癢”。 相較而言,漢語學界的學者對漢語研究比較熟悉,而由于外語水平所限往往跟不上國外理論的最新發展,心有余而力不足。所以,境外或國外的一部分既精通生成句法又熟悉漢語傳統語法的研究者就起到橋梁紐帶的作用,他們的研究對生成句法理論在我國的本土化起著典范效用。我們一方面承認漢語作為一種自然語言有著人類語言的共通性,遵循著人類語言的一般原則;同時,漢語作為一種具體語言有著自己的特性。這樣,當生成句法理論與漢語事實相遇時,必然會出現“理論”與“事實”有所齟齬的現象,本土化問題自然存在。從本文闡釋的三個術語及其與漢語傳統語法的內在聯系來看,生成句法理論在我國的本土化不僅可行,而且很有必要。生成句法理論不能是讓人望而卻步的深奧學問,只要結合漢語事實,在研究中慢慢消化吸收,不僅能夠理解其理論精髓,把握其要旨,運用其來研究漢語,而且還能在研究中發展完善修正生成句法理論自身存在的某些不足?!袄碚摗迸c“事實”本來就是相輔相成的:語言學理論來自語言事實,同時又對語言事實的發掘起著指導作用;另一方面,語言事實會促進理論的產生與完善。

本文的寫作動機是在與鄧思穎教授、徐杰教授和蔡維天教授個人交流的啟發下形成的。這三位教授是當今生成句法學界年輕學者中的佼佼者,他們都認為生成句法學理論在向中國(尤其是大陸)語言學界推介過程中應該注意本土化的問題。鄧思穎教授(2010)在其最近的著作中,就明確提出了生成語法的本土化問題。受此啟發,寫成此文。

注 釋

① 標補語詞假說(COMP Hypothesis)是Bresnan(1972)[10]在其博士論文中提出來的,最初是指下列句子中粗體成分,有的是單一成分,如“that”,有的是兩個不連續的成分,如“for…to”和“’s…ing”。

(i) It may distress John for Mary to see his relatives.

(ii) It may distress John that Mary sees his relatives.

(iii) Mary’s seeing his relatives may distress John.

鑒于COMP內涵與外延的變化,語言學界對這一術語的翻譯也從原來的“標補語詞”變成“標句詞”。

② 鄧思穎(2010)修正了他原來(2003)的觀點,認為“呢”等詞處于比標補語詞位置更高的位置,是一個功能性語類。Huang et al(2009)主張將“呢”之類的詞看作句子分類詞,詳細討論請參閱該書第一章1.2小節內容。

③ 徐杰在第二屆漢語語法南粵論壇上提出了這一看法。但他本人對這一的問題的看法最近有所改變,認為漢語屬于沒有標句詞的語言。參見“勵耘語言學講座”,第一講,2012年11月17日,北京:北京師范大學。

④ 根據已有研究,句子當中應該有兩個功能語類:一個是引導內嵌句的,就是一般所說的“標句詞”(簡稱C),另一個是標明句子類型的,稱為句類詞(clausetypers,簡稱CT)。英語中的that等標句詞應該是C與CT合并的結果,參閱Huang et al (2009)第一章1.2小節內容。

⑤ 這一假說也可以稱為“主語衍生于謂語內部假說”(Predicate Internal Subject Hypothesis)。在“走向當代前沿科學的現代漢語語法研究——紀念熙教授誕辰90周年和慶祝陸儉明教授從教50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2010年8月,17—18日,北京大學)上,沈家煊教授做學術演講時,哈佛大學黃正德教授無意間提到熙先生的詞組本位與主語衍生于動詞短語內部基本精神是一致的。這一觀點使筆者更有理由相信生成句法中的很多陌生術語都可以與漢語的傳統語法表述接榫。

⑥ 參見蔡維天在“中國全國語言學暑期高級講習班”發言“科學方法與微言主義”,2010年7月18日,天津:南開大學。

⑦ 參見“勵耘語言學講座”,第二講,2012年11月18日,北京:北京師范大學。

參 考 文 獻

[1] Chomsky Noam. Three models for the description of language[J]. IRE Transactions on Information Theory, 1956, 2 (3): 113-124.

[2] Chomsky Noam. Syntactic Structures[M]. Paris :The Hague, 1957.

[3] Carnie Andrew. Modern Syntax [M].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11:3.

[4] 馮志偉. 現代術語學引論[M].北京:語文出版社,1997:1-3.

[5] Chomsky Noam. Readings in English Transformational Grammar [M].Waltham (Mass.): Ginn, 1970:184-221.

[6] Bresnan Joan Wanda. Theory of Complementation in English Syntax [D]. MIT Ph D Disser,1972: 9.

[7] Carnie Andrew. Syntax: A Generative Introduction [M]. Blackwell Publishing Ltd:2007.

[8] 鄧思穎.漢語方言語法的參數理論 [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3:54-59.

[9] 劉丹青.漢語里的一個內容賓語標句詞——從“說道”的“道”說起[C]//慶?!吨袊Z文》創刊50周年學術論文集.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語文》編輯部,商務印書館,2004:110-119.

[10] 熙.語法問題 [M]. 北京:商務印書館,1999:68-79.

篇(4)

關鍵詞:構式語法語句理解論元結構

一、引言

構式語法(ConstructionGrammar,簡稱CG)是近年來興起的研究語言的一種新方法,由C.J.Fillmore(1990),AdeleE.Goldberg(1995)和PaulKay(1995)等于上世紀90年代提出。構式語法理論是根據Fillmore(1982)框架語義學的理論思想形成的,是基于認知語言學基礎上的語法理論體系,國內已有若干文獻用以研究漢語及英漢語對比分析。

二、構式語法的認知基礎

人類不是通過先天賦有的能力習得語言的,賴以掌握語言的輸入是十分豐富的,且習得語言與習得其他知識一樣,都借助于一般的認知能力。認知語言學認為語言的結構受到語言使用的影響,語言的功能使語言形式得以形成或改變。在認知語言學看來,一個句式就是一個完整的認知圖式,類似于格式塔完形(Gestalt),整體大于部分之和,整體意義不等于各組成部分的簡單相加,句式整體意義的形成是由一些基本認知原則如“順序原則”、“相臨原則”、“包容原則”和“數量原則”在不同的概念域中反復地起作用,只有把握句式的整體意義,才能解釋許多分小類未能解釋的語法現象,才能對許多對應的語法現象作出相應的概括。

三、構式語法要素

包括論元結構與圖式構式。抽象概括的句型在構式語法里,語素、詞、復合詞及全固定的習語叫實體構式(substantiveconstructions),這些構式在詞匯上是固定的,即其組成分子不可替代,而半固定習語以下的構式都稱為圖式構式(schematicconstructions)(Fillmore,1990),本部分將重心放在后者的探討上。

論元結構(argumentstructure)以AdeleE.Goldberg的研究成果為代表,她列出如下類型:(a)雙及物結構:“X使Y得到Z”e.g.,Richardbakedmeacake.。(b)使役移動:“X使Y在路徑Z上移動”e.g.,Patsneezedthenapkinoffthetable.。(c)結果:“X使得Y變成Z”e.g.,Shekissedhimunconscious。(d)不及物:“X移向Y”e.g.,Theflybuzzedintotheroom。(e)意動“X指向Y”e.g.,SamkickedatBill。

過去的語法研究集中在對動詞及其作用的討論上,認為動詞攜帶了有關句法和語義的最大信息量,但是動詞所具有的對句子整體意義的預測能力并沒有我們過去所想象的那么強勁(董燕萍、梁君英,2002)。在Goldberg看來,論元角色比具體的動詞更能說明形式的表層概括。

例如,動詞kick在不同的結構中可以表達不同的動作特征(Goldberg,1995)。

(a)Patkickedthewall.

(b)PatkickedBobblackandblue.

(c)Patkickedthefootballintothestadium.

(d)Patkickedatthefootball.

(e)Patkickedhisfootagainstthechair.

(f)PatkickedBobthefootball.

(g)Thehorsekicks.

(h)Patkickedhiswayoutoftheoperatingroom.

在傳統配價理論中,kick是一個二價動詞,一個具有施事和受事兩個論元的及物動詞。(a)是kick的典型用法,表及物動作,但在(b)(c)(e)(f)(h)中,kick是有三個論元的及物動詞,充當第三個論元的形容詞短語、名詞短語和介賓短語,其構式意義分別表現出不同的動作類型:(b)狀態變化,(c)使役移動,(e)kick的動作通過對象傳遞到另一對象上,(f)物體傳遞,(h)主語所指的移動,(d)表示企圖動作,而(g)中kick只有一個論元,僅代表主語單純的動作.因此,在不同的句式中,kick體現出不同的論元結構。構式既然是形式-意義/功能的對應體,每個構式就有自己的含義,不過分依賴動詞的意義,構式形式的變化將導致意義的改變,即使動詞是一樣的。所以,在Goldberg看來,上述每一個句子都是一個獨特的構式,有不同的論元結構,可以賦予句子不同的論元,數量上可能會與動詞的論元不一樣,這正符合她的動詞不能預測句子意義的觀點。

以下句子也都是各自的構式賦予動詞以新的配價。

(a)Shesmiledherselfanupgrade.

(b)Welaughedourconversationtoanend.

以上分析表明,構式的整體意義大于其組成分子意義之和。構式的意義不僅來自它的組成分子,而且具有自己的意義,相當于句型的抽象構式具有自己的配價即論元結構。構式的整體意義來自其原型動詞(如“give”“put”“move”)的意義,然而構式一旦形成,其整體意義會整合進入該構式動詞的意義和功能,使之與整體相適應。比如,構式整體的配價會整合進入該構式動詞的配價,使之與整體的配價相一致。

構式語法采用一種開放的語言哲學觀,首先明確提出把詞匯、語法、語義,甚至語用作為一整體來分析,既有一套嚴格的基于合一約束的式描述系統,又對各種語言現象認知-語義基礎進行解釋,其突出貢獻是突破了單純結構分析局限,使語言中的形式-意義-功能關系得到好的說明,并追求把描寫和解釋結合起來。

參考文獻:

[1]Goldberg.A.AConstructionGrammarApproachtoArgumentStructure[M].Chicago:TheUniversityofChicagoPress,1995.

[2]Jackendoff,R.Twistin’thenightaway[J].Language,1997.534-559.

[3]沈家煊.句式和配價[J].中國語文,2000,(4):15-17.

篇(5)

關鍵詞:三個平面;形成;句法;語義;語用

三個平面理論在20世紀80年代提出以后,就受到了許多語言學者們的高度重視,國內有很多學者陸續發表文章,并對三個平面做了多方面的深入探索和研究。三個平面理論既是一種本體論,也是一種方法論。它的提出是語法研究方法上的一個新的進步,它有助于語法學科更加精細、實用和系統,有助于對現代漢語的深入研究和探索,具有重要的研究價值。

一、形成

由胡裕樹主編的《現代漢語》拉開了三個平面理論思想的帷幕。該書在講到語序時指出:“必須區分三種不同的語序:語義的、語用的、語法的”?!?〕這種思想在胡附、文煉(1982)的《句子分析漫談》中做了進一步闡釋,原來的“語法”改為“句法”。語義、句法、語用并列在一起,表明三者都屬于語法研究的范圍之內。〔2〕1985年胡裕樹、范曉的論文《試論語法研究的三個平面》把三個平面作為一種語法理論命名并展開全面的闡述。這篇論文第一次明確提出了“如何在語法分析中,特別是在漢語的語法分析中全面地系統地把句法分析、語義分析和語用分析既界限分明地區別開來,又相互兼顧地結合起來”這樣一個新的課題,并指出“要使語法學有新的突破,在語法研究中必須自覺地把三個平面區別開來,在具體分析一個句子時,又要使三者結合起來,使語法分析做到形式和意義相結合,動態和靜態相結合,描寫性與實用性相結合?!薄?〕隨著這篇文章的發表,三個平面理論開始形成。

二、三個平面理論

在漢語語法研究中,三個平面理論指的是句法、語義、語用三個方面的分析。

(一)句法平面

句法平面就是對句子的句法結構進行分析。句法結構就是句法分析中研究句中詞語與詞語之間的結構關系所構成的一定類型。句法分析就是對語法單位之間的結構關系和語法單位的類型進行的分析。〔4〕其作用主要是確定句型(如主謂句)、確定句子成分(如主語)、理清結構關系(如中補結構)等。如:“大廳里彌漫著一種森嚴氣氛?!保@是一個主謂句,“大廳里”是主語,與謂語“彌漫”構成主謂結構,動語“彌漫”與賓語“氣氛”構成動賓關系,“一種”“森嚴”為定語。

(二)語義平面

一個句子的詞語與所帶的客觀事物間也有一定的關系,這種關系是屬于語義的,對這種關系進行語義分析就是語義平面。語義分析,簡言之,指語法單位之間的語義關系的分析,實際上是客觀事理關系的分析?!?〕包括三個方面:

1.語義關系

(1)名詞的“格”

此處的“格”指的是:名詞短語(名詞性詞語)與謂語動詞發生句法語義關系的格范疇?!?〕即名詞跟動詞組成語義結構時所充當的語義角色。如施事、受事、與事、工具、處所、時間等。如:A.張老師批評了小董。B.被張老師批評了。上述兩句中,句法成分雖不同,主語分別為“張老師”、“小董”。但兩句的語義關系相同:“張老師”施事,“小董”受事。需注意,有時施事不同,句意就不同,主要指歧義句。如“母親的回憶”,當“母親”為施事時,意為母親自己的回憶;當“母親”為受事時,意為孩子對母親的回憶。

(2)動詞的“價”

根據動詞聯系的動元(動詞所聯系的強制性語義成分)的數量來分類,即動詞的“價”分類,可分為一價動詞、二價動詞和三價動詞三類?!?〕簡單說就是句子的核心部分――動詞跟幾個句子成分發生關系。如“我睡了。”,“睡”只和主語“我”發生關系,“睡”為一價動詞。

2.語義指向

語義指向指句中某一成分在語義上直接跟哪個成分有關,定、狀、補都有其語義指向。如:“我們戰勝了敵人?!毖a語“勝”指向主語“我們”;“我們戰敗了敵人?!毖a語“敗”指向賓語“敵人”。此外,同一個句法成分也可指向不同的語義。如 “光”作狀語。“他呀,光說不做?!薄肮狻敝赶颉罢f”;“光你會還不行。”“光”指向“你”。

3.語義特征

語義特征是指詞在句法結構中互相比較時所表現出的語義特點。例“柳樹死了?!笨梢哉f,“凳子死了?!本筒豢梢?。很明顯,問題不是出在句法結構上,兩者的結構都是“名+動+了”,符合主謂結構的要求。所以,問題只能出在語義上。因為“柳樹”的語義特征是[+生命],“凳子”的語義特征是[―生命]。

(三)語用平面

句中詞語的運用和運用的人有一定的關系,這種關系是語用的,屬于動態分析,這種動態分析可以看做語用平面。語用分析包括話題和說明、表達重點、語境、省略和倒裝、語氣和語(停頓、重音、句調的升降)等的分析,也就是語言符號與它的使用者、使用環境之間的關系的分析?!?〕

1.話題、說明

話題,一般表示說話的目的、已知的信息,是交際雙方共同談論的問題。說明,是對話題進行陳述的部分,是句中傳遞新信息的部分。如,“高考快要到了?!痹掝}是“高考”,說明高考怎么樣了。

2.表達的焦點

表達的焦點是新信息著重說明的部分,一般用邏輯重音或感情重音來表示。如:“王亮是個很英俊的小伙子。”如邏輯重音在“是”上,那么重點是肯定王亮長得英俊;在“英俊”上,重點是說明人的長相。

3.語氣、口氣

語氣:陳述、疑問、祈使、感嘆??跉庵溉苏f話時的氣勢,也可指言外之意。如:“房間真冷啊!”這一感嘆句,聽者通過說者的口氣可辨別出說者的言外之意,即把窗戶關上等意思。

4.評議

有些句中往往有評議性詞語,如:表推測的:看起來。看樣子等。

5.句式變化

句式有常式和變式,在常式中,詞語進入語用層面后會產生變式。如:“晚上他輕手輕腳地走進廚房。”其省略句“晚上他走進廚房,輕手輕腳地?!睜钫Z移位后表示說話人對“輕手輕腳”的強調。

總之,句法、語義和語用三個平面既相互聯系也相互區別。句子分析時要以句法為基礎,同時又要兼顧到語義、語用的分析,并盡可能使三者既相互區別又相互結合。

參考文獻:

[1]胡裕樹.現代漢語[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81.

[2]高順全.三個平面理論的歷史發展與深化[J].湖南:云夢學刊,1997

[3]黃伯榮,廖序東.現代漢語(下)[M].增訂四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6

篇(6)

一、標題

題目有三個要點:一是選題要小;二是選題要專業;三是選題要新。

選題太大是很多同學失敗的原因。小到什么地步:本科生,到一個具體條文的立法、司法或執法;碩士生也不要大于三個條文以內的立法、司法與執法。當然,也可以是法律條文中的一個概念。

但無論如何,本科生與碩士生不要來一個制度的設計。在一萬字或五萬字內完成一個制度的設計,一般而言,不可能。網絡法律問題研究、公司資本法律制度研究等,是一本書的題目,太大。題目大了,就避免不了一大二空,就難以實在了。

社會問題與法律問題不是對應的,社會問題不能做論文題目。這就是選題專業的問題。如“人肉搜索”的法律問題研究,這個題目不專業,因為它涉及民商法問題如侵權責任、涉及刑法問題和行政法問題。選這種題目表明,你還沒有確定你想研究什么,你還不知道其中法律問題的復雜性。在法學上,只有具體到部門法上的制度,才有可能成為專業的、詳盡的研討。你應當先將一個社會問題對應于某一個具體部門法制度。

選題最好在新的領域,因為從中容易發現新法律問題與新解決方案。新領域沒有開發過,容易找到空白處,填補空白是最容易的事情之一了。誠實信用原則等選題,至少問題已經老了,你難以發現新的問題,也難以找到新的解決方案。容易開發的已經被人開發了。對新手而言,新領域的選擇是很重要的省力技術。不過,老手不應當太趕熱鬧,東一槍西一炮、專門選熱點問題去寫,是很忌諱的事。老手可能更應當注重傳統領域特別是主流制度的突破。

題目字數不能太多。所有標題都這樣。如果多了,說明你提練得不夠:你還沒能簡明扼要地表達你的問題與解決方案。

二、摘要與關鍵詞

摘要是文章的要點、亮點的摘編。

它與中心思想不同,因為可以是亮點與要點。與中心思想相同的是,它能夠表達文章的中心思想。本選題在當今形勢下如何重要、本文將如何論述或論述什么等,不是摘要,只是選題的重要性與研究思路等,別搞錯。

文章的標題相加,往往就是你的摘要。如果不是這樣,要么是你的摘要不摘要,要么是你的標題缺乏連貫性。摘要為文章提供了框架和指導。老手往往是先寫摘要再寫正文的,因為只有這樣,才做到了先理順宏觀思維,再展開細節。

關鍵詞是文章討論的關鍵性專業詞匯,包括核心術語、制度與理論。

它往往在文章標題之中,如果不是這樣,那么,要么你的標題不準確,要么你的關鍵詞有錯誤。

關鍵詞一般3-5個,多了說明你的文章太雜。注意,即使是創新很大的文章,也最好只有一個新術語和一個新理論。否則,太新了人家受不了。

三、提綱

其格式和內容一般如下:

一、什么現狀與什么問題

(一)現狀(存在弊端的現狀)

(二)既有的文獻(對策)及其缺陷

(三)本文擬討論的問題與思路

二、分析問題(找出對策失敗的原因并尋求破解)

三、解決思路(正面論證自己的模式或路線)

四、實施方案(立法、執法或適用的具體建議)

對此提綱,有幾點說明:

任何人寫論文,必須要遵守這種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的基本模式。日后熟悉了論文寫作的方法,可以對此有所變化,但內在的思路總是這樣的。

反對沒有問題就開始寫作的做法。如今寫教材也不能那樣了。

提綱必須有直觀性,即僅僅從提綱就能知道作者的核心思想、邏輯與寫作進路。如果不能這樣,提綱就失敗了。

提綱必須具體,不要用“現狀與問題”之類的題目,而必須寫出具體的現狀與問題,下面也是這樣。論文的標題必須具有特別性,即不是別人能用的,不能用于其他論文的。有同學喜歡用“國內文獻、國外文獻”之類,這種標題任何論文都能用,是沒有特別性的。

注意,將中外既有研究寫入第一部分的文獻綜述中,不搞專門的比較研究,更不作為一大部分。如果你覺得中外研究太多,在文獻綜述中寫不下,那不是寫不下的問題,而是你所確立的問題不明確,以至于自己都不能把握什么是真正相關的文獻。簡言之,文獻太多,說明選題太大,無法把握核心。里程碑式的文獻是極為有限的!

四、文章第一部分:必須綜述文獻再提出問題

第一部分最前面,可以寫一個選題的緣由。也就是選題的重要性之類。千萬別在這部分說正文的內容,也不將這部分寫得太長(200字以內,最好的50個字左右),也不要在此提出問題。這只是一個引子。

對新手而言,第一部分最好按如下順序寫:現實問題(如銀行存款丟失)、作出的判決書或具體行政行為、相關法律制度(國內外)、關于某一問題的既有觀點綜述(國內外),既有觀點的問題,本文想研究的問題,研究思路。

在以上內容中,要注意的是:

第一,現實問題不等于本文想研究的問題,對策(即文獻)仍然沒有解決的問題才是真正的問題。很簡單,很多現實問題已經有了很好的解決方案,至少你無法提出新的觀點。再說,現實問題可以從社會學、經濟學等其它學科去研究,你無意于此。

注意,現實問題不是真正的問題,判決與執法的問題不是真正的問題,法律制度的問題也不是真正的問題,只有既有解決方案的問題才是你真正的問題。銀行存款丟失不是真正的問題,相應的法律制度有漏洞也不是真正的問題,判決書的問題也不是真正的問題。為什么?可能人家早已給出了上述三個問題的解決方案。往往如是!激動地發現了一個問題,可是這個問題已經被人家解決了,而你卻發現自己沒有可以超越他的新方案。

第二,必須有文獻綜述(即國內外既有觀點、立法、適用等的述評),指出其不足,本文的真正問題才能產生,才有自己論文想闡述的問題。否則,無法得到本文所研究的問題。即使開始了研究,也可能毫無價值。文獻綜述最核心的部分往往是對現實與法律制度問題的既有解決方案。文獻綜述包括簡述、評與轉三方面。述,介紹其觀點;評價,說出文獻的發展脈絡。述要簡潔準確;評要說出后一個文獻與前一個文獻相比,觀點的進步或退步之處。在評價的后面,要對所有文獻作出總結,即轉。這種轉,往往是肯定其貢獻,指出其不足,轉向自己的想討論的問題。

既有的司法、執法文件等,這是必須綜述的。否則,你只是關注了現實問題,而沒有關注它的解決方面的現狀。

法律制度也是文獻。這是立法現狀與歷史方面的文獻。有人將國外的制度與觀點放在后面的比較法研究之中,這是很多學生的做法,比較之后得出啟發。這樣是不好的。國外的做法也會有問題的,也是需要評述的,它不能直接成為我們的標準。

只有你發現了他人解決方案的問題,才找到自己真正的問題,才能開始真正意義上的論文寫作。

文獻綜述是重要的,它可以避免重復勞動和狂妄。蘇力曾經高呼法學論文應當注意尊重前人成果,要作注釋。正是因為這樣,學校往往將文獻綜述作為獨立的附件上交??墒牵@些年,我看到了很多無知無畏的做法:根本不作文獻綜述,或者根本不提出問題。這就太可怕了。試想,沒有綜述前人的觀點,你的觀點是什么呢?是前人沒有的觀點,還是重復?只能是傲慢與偏見啊。也有同學作了文獻綜述,但將之放在附件之中,而文章之中沒有,這就無法理解了。還有些同學不作文獻綜述,直接提出問題,就開始寫作,那也太可怕了。更有同學,根本不來文獻綜述和問題,直接像編教材那樣寫作,那就不是論文了。

在上述文獻綜述的基礎上,你應當指出既有文獻的問題,從中選出一個問題作為本論文的問題。恭喜你,你有了自己真正的問題,你的論文可以開始了。你應當說一下下文的研究思路,讓人明白你是如何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

于此再次強調,任何沒有認真作過上述文獻綜述的人,他的所謂論文不是真正的學術論文。它無法區分于閑聊與酒桌上的議論。

應當說,任何正規的論文應當如上,但是,從高中的論文開始,我們就學會了橫空出世,這確實是一個根深蒂固的惡習。我愿意告訴我的朋友、學生和后輩:不要那樣,人應當尊重前人的觀點,這是不自欺欺人的基本功,也是我們作為人生存的標志所在。

此后晚輩要討論任何嚴肅話題,都應當知道,你先說別人有什么樣的觀點,他們的觀點有什么好與不好,再談你自己的觀點,你不要將別人的觀點暗暗當作自己的,你是一個獨立的人,你應當有自己的觀點。否則,去做點別的事情吧。

本科生很難指出文獻的缺陷,也不太可能提出自己的觀點?經常聽到如此說。我不太贊同。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觀點,這是一種本能。只是現今的教育不重視這種本能的開發,才導致只會記憶。退一步說,局部性建議總會有吧?這也比橫空出世好一萬倍。

科斯曾經說,那些混亂抄襲之作,最好付之一炬。據說杜牧晚年剛剛生病,就將自己的詩作焚燒了大部分。

五、第二三部分:深入的論證

分析人家觀點缺陷或失誤的原因,特別是其后match理論基礎的缺陷;提出自己的解決理論,進行論證。

這就是分析上一部分提出的問題,并提出解決問題的理論(而不是具體方案)。

如果上文提出的問題足夠準確,這兩部分是容易把握的。

具體分析的方法應當找一兩篇好論文來學習。

這兩部分要注意:問題、分析問題、解決理論三者應當對應,不一定一一對應,但必須對應;要運用各種新的、具體的理論來分析和得出你的解決理論,例如程序獨立性價值理論、刑法謙抑性理論、關系契約理論等,要從既有的法理學或部門法理學理論之中推理出你的理論,而不是簡單的“我覺得”、“我認為”,也不能僅僅根據誠實信用原則等過于抽象的理論得出你的結論;最好在每一自然段前面或后面給出中心句;自然段之間必須環環相扣,不能有大的跳躍;從幾個方面論證時,這幾個方面的分類要周延,分類本身要有依據(為什么是這三個理由而不是另外的三個或四個?)

六、最后:具體解決方案

根據上文解決問題的理論,給出法律制度包括立法、司法、執法等上的具體解決方案,寫出方案名稱、內容、特點(與既有方案的比較)、與其它方案的關系(如與現有制度的關系,重新立法還是法律解釋?)、方案的可行性等。這部分要具體。

七、論文的規范性

有注釋且內容規范。作者、作品、所在刊物年期或出版社和時間、譯者、頁碼等。注意查找文獻時一次性記錄下來。

文章內容必須具有可分性,即文章的內容或觀點要么是自己的,要么是別人的,要能區分,反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文風。

篇(7)

中國源遠流長的“小學”中沒有語法的地位,這就導致從1898年的《馬氏文通》開始,我國學者一直在借鑒西方的語法理論來研究漢語的問題。國內至今沒有獨創的、成體系的語法理論,這是不可否認的事實。但是,盲目悲觀或盲目樂觀都是不可取的。前者把國內所有的研究成果都往西方語法理論的框架上去套,套得合適就給與肯定,否則一棒打死,從不承認自己的獨創性;后者總是習慣在國內漢語研究的著作或論文中找出與西方語法理論“類似”的說法(缺乏令人信服的證據),目的是來“證明”這些所謂的西方理論在中國早已有之。這兩種風氣都是要不得的。我國的語法研究起步較晚,一開始就落后人家幾個世紀,而要想盡快跟西方齊步,那就必須借鑒所有有價值的西方理論。但同時我們不能一味地削足適履。西方的理論畢竟是建立在研究有形態變化的印歐語基礎之上的,而漢語是截然不同的孤立語,誰也不能否認在運用西方語言學理論分析漢語的過程中存在眾多無法處理的語言現象。所以,借鑒的同時也必須重視國內語言學家在研究漢語事實的基礎上總結出的理論和方法。而重視的前提是必須承認在漢語研究中我國學者的獨創性,而不應該一開始就認為這只是在運用西方理論的過程中所碰到的新情況,這樣的話我國的語言學終究是亦步亦趨,而不可能走到世界的前列,同時漢語作為一種特殊的語言也自然不會為世界語言學的發展做出任何重大的理論上的貢獻。

在上段論述的指引下,本文將對《要略》進行重新審視,旨在發掘其中的獨創性。遺憾的是這些獨創性并沒有形成有較大影響的理論體系。但是類似的思想在西方出現并被深入研究最終形成理論體系之后,我們才意識到這些獨創的重要性,但是成果毫無疑問是人家的,我們只好再一次使用拿來主義。這不能不說是極大的損失,必須進行反思!《要略》的內容是很高深、很龐雜的,在此只對其中一個很小的方面來展開論述,所涉及的西方語法理論是配價語法和格語法。

配價語法(又稱從屬關系語法),是由特斯尼耶爾創立的,其巨著《結構句法基礎》于1959年出版。配價語法試圖說明一個動詞能夠支配多少個名詞性詞語,所支配的名詞性詞語的數目就決定了該動詞的“價”;格語法由菲爾摩創立,其標志是于1968年發表的《格辨》一文。格語法研究的是句子中動詞與名詞的語義結構關系,這些關系統稱為“格”(如施事格、工具格、與格、使成格、處所格、客體格等)?!案瘛痹诒韺泳浞ㄆ矫嬗擅~性成分充當。“價”與“格”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前者關注的是必須跟動詞搭配的名詞的數量;后者關注的是跟動詞搭配的名詞的性質?!兑浴肥窃?942年出版的。如果我們能夠從中找出與配價語法和格語法相關的理論思想,并有詳盡的論述,自然不能把它們看作是又一次對西方理論的借鑒。我們不是說《要略》中的配價語法思想和格語法思想已經相當成熟,而是借這一遺憾來敲響國內語言研究者的警鐘,使之高度重視、繼承并發揚國內語言學名家的研究成果,再不能一味的借鑒。而本文選擇的配價語法和格語法只不過是眾多可能已經被“埋沒”的“獨創”中的兩個而已。

我們說配價語法和格語法的思想在《要略》中早已有所體現,并不是信口開河,因為我們可以從書中找出足夠的、令人信服的證據。這主要集中在《要略》上卷的第三章和第四章,當然作為一種理論思想,它自然會滲透到本書其他的章節。由于篇幅所限,在此我們著重對這兩章進行剖析。

第三章和第四章論述的是敘事句。所謂“敘事句”我們今天看來就是動詞性謂語句?!兑浴返奶厣谟诓皇菑谋韺泳浞ńY構出發來論述敘事句的,而是深入剖析了這種句子內部的、深層的語義結構。

首先我們來看一下《要略》中所使用的一套術語:起詞、止詞、補詞、受詞、內動詞、外動詞。

《要略》對這些術語的定義如下:

“……比如說‘貓捉老鼠’……這一類句子的中心是一個動作……要把一件事情說清楚,必須說明這個動作起于何方,止于何方……我們在句法上把動作的起點稱為‘起詞’,如‘貓’,把動作的止點稱為‘止詞’,如‘老鼠’?!保ā?·1)

“拿敘事句來說,……句子的重心就在那個動詞上,此外凡動作之所由起,所于止,以及所關涉的各方面,都是補充這個動詞把句子的意義說明白,都可稱為‘補詞’?!a詞和動詞的關系并非同樣密切,起詞和動詞的關系最密切,止詞次之,其他補詞又次之……”(§4·91)

“一件事情(一個動作)往往牽扯到很多方面,所以一個動詞除起詞止詞外,還可以有各種補詞代表與此事有關的人或物。補詞里最重要的一種是‘受事補詞’,簡稱‘受詞’。含有‘給與’、‘告訴’等意義的動詞,通常都需要受詞?!保ā?·1)

“……許多動作只和一個人或物發生關系,……例如水的流,花的開和謝,以及行、止、做、臥、來、去等等動作,都是只有一個方向,沒有兩個方向的;說得更確切些,這些動作都是停留在起詞身上,不投射到外面去的?!@一類動詞稱為內動詞。外動詞原則上要有止詞,沒有止詞的時候是省略;內動詞原則上就不要止詞?!保ā?·51)

上述的定義,《要略》是從語義角度來闡述的。從現代漢語的實際情況來看,目前一般認為:(1)動核結構(或稱“述謂結構”,由動詞和它所聯系的其他語義成分構成,是語義平面的基本結構)中動詞所聯系的行動元的語義角色主要有:主事(又可分為施事、準施事、系事、起事等小類)、客事(又可分為受事、成事、使事、位事、感事、止事等)、與事(又可分為當事、共事等)、補事;(2)動核結構中動詞所聯系的狀態元的語義角色主要有:憑事(包括工具、材料、方式、依據等)、因事(包括原因、目的等)、境事(包括處所、范圍、時間等);(3)動詞按其配價可分為:零價動詞、一價動詞、二價動詞、三價動詞。

《要略》中的術語與現代的術語不完全對應如下:

起詞:主事

止詞:客事

受詞:與事

補詞(狹義):憑事;因事;境事

內動詞:一價動詞

外動詞:二價動詞

如上所述,我們顯然不能把起詞、止詞、補詞、受詞看作一套句法成分術語,這樣就失去了它應有的意義,而是應該看作一套動詞性謂語句中的語義結構成分術語。

《要略》在這兩章的論述中把配價思想與格思想融合在了一起,也就是說既探討了一個動核結構中動詞所聯系的強制性的行動元(起詞、止詞、受詞)的數量,也分析了這些行動元和動詞所聯系的非強制性的狀態元(補詞)在動核結構中擔當的語義角色。當代語言學企圖將這兩種理論進行有效的結合,而《要略》在四十年代就早已自覺地對此進行了有益的探索。下面就來具體地看一下《要略》的論述。我們從《要略》提出的如下兩個問題入手:

“(1)是否凡是敘說事情的句子(簡單些稱為敘事句)里面都有起、動、止這三個成分;

(2)這三個成分的次序是否都是‘起--動--止’?!保ā?·1)

第一個問題用今天的術語來表達就是:動核結構中動詞所聯系的行動元的數量是多少;這些行動元在語義和句法兩個層面上是不是都不可缺少。第二個問題是:動核結構中的動詞和行動元在語義和句法兩個層面上的詞序如何。

《要略》對這兩個問題的回答在體現配價語法思想與格語法思想的同時也兼顧了句法與語義(即形式與意義)的對應關系。

首先看《要略》對第一個問題的回答:

《要略》歸納出兩類(四種情況)來說明是否敘事句里都具有起、動、止這三個成分,也就是回答了一個動詞所聯系的行動元的數量問題。分別為:

(1)①省略起詞;②省略止詞。

(2)①無起詞;②無止詞。

第一類是在句法層面論述的,如下:

①省略起詞:“有些句子里沒有起詞,不是說那些動作沒有起點。起點是有的,沒有說出來罷了。起詞在三種情況之下可以略而不說。如下:

(甲)當前省略?!斆嬲f話,“你”和“我”往往可以不說。例如:

謝謝(=我謝謝你);再會(=咱們再會)。(以上套語)……

(乙)承上省略?!旅娴钠鹪~和上面的起詞相同,也就可以不再說。例如:

老殘到了濟南府,進得城來……到了小布政司街,覓了一家酒店,名叫高升店,將行李卸下,開發了車資酒錢,胡亂吃點晚飯,也就睡了。……

(丙)概括性省略?!袝r候一個動作的起詞是”任何人“,那也就不必說出。例如:

……本校歡迎參觀。(=任何人參觀)

起詞雖不是任何人,但是難于說定或不必說出的例:

室內禁止吸煙?!保ā?·2)

②省略止詞:“止詞的省略,也可以分為當前、承上、概括性三類:

(甲)當前省略?!厦嬷v起詞省略的時候,已經有“謝謝(你)”的例子,又如:別罵,是我。(別罵人)改日奉擾。(擾你)

(乙)承上省略。

什么東西都有母親:蝦兒有,魚兒有,螃蟹有……

(丙)概括性省略。

只要埋頭學,不怕學不會。(學任何事)……”(§3·4)

以上《要略》論述的是二價動詞的情況。目的在于說明:二價動詞所聯系的兩個行動元在語義上是不可缺少的(這也說明動詞的配價本質上是語義問題而不是句法問題),但是深層語義結構在生成表層句法形式時由于各方面原因會出現多種省略行動元的情況?!爱斍笆÷浴焙汀俺猩鲜÷浴笔钦Z用平面的因素引起的,而“概括性省略”不同,它不是由語用平面的因素引起的,實際上是存在一個空位,我們可以用喬姆斯基的空語類理論來解釋??梢姟兑浴返挠^察是非常深刻的。

第二類是在語義層面上展開論述的。

①無起詞:“……有些句子里動詞是沒有起詞的:

第一類是自然現象的,如:

下雨;刮風;……

第二類是一些動詞,在意義上不容許有起詞的:

只剩第九個習題了。現在輪到你做主人了?!?/p>

第三類是關系詞化了的動詞,如:

依我的主意,現在就去;等天黑下來,路上就不好走了。

看起來,他不但知道這件事,說不定還幫著出主意來著呢?!保ā?·3)

②無止詞:“無起詞的動詞只有很少數,可是無止詞的動詞就多了。……這是因為許多動作只和一個人或物發生關系,……例如水的流,花的開和謝,以及行、止、做、臥、來、去等等動作,都是只有一個方向,沒有兩個方向的;說得更確切些,這些動作都是停留在起詞身上,不投射到外面去的?!保ā?·51)

《要略》對敘事句的論述是從二價動詞(既有起詞也有止詞)入手的,但是它從(深層語義平面)是否具有(而不是省略)起詞和止詞的角度出發又發現了另外三種情況,用今天的術語表達為:零價動詞,如“下雨、刮風”;無主事的一價動詞,如“剩、輪”;無客事的一價動詞,如“開、謝”(“花開花謝”中)。這就極大豐富了書中動詞的配價分類。

再看《要略》對第二個問題的回答。

《要略》認為“具有三個成分的敘述句的正常次序是:起--動--止……但是這個次序不是普遍的,白話和文言里都有‘變次’的情形。”(§3·61)

同時總結出了如下多種次序(并對變次的原因進行了說明,此不贅述):

(1)起詞——動詞——止詞

(2)起詞——止詞——動詞

(3)止詞——起詞——動詞

(4)起詞——(把)止詞——動詞

(5)止詞——(被)起詞——動詞

(6)①處所詞——動詞——起詞

②處所詞——動詞——止詞

(7)①起詞——動詞——止詞——(給)受詞

起詞——動詞——(給)受詞——止詞

起詞——(把)止詞——動詞——(給)受詞

起詞——(給)受詞——動詞——止詞

②起詞——動詞——受詞——止詞

起詞——(把)止詞——動詞——受詞

動核結構是語義平面的基礎結構,是隱性的,其中的動詞和行動元的詞序在語義平面無法直接觀察,必須拿到表層句法平面來間接認識。一般認為,動核結構是無序的。既然是無序的,那么當動核結構生成多種表層句法結構時就不好說哪一種是正常的或標準的詞序,而其他的都是這種詞序的變體?!兑浴氛J為敘事句中的動詞和行動元的正常詞序是:起--動--止。這不免帶有一定的主觀性,但是為了解說問題的方便從我們的語感出發確認一種所謂的“正常詞序”也不是完全沒有必要。但不可否認的是動核結構在表層句法平面具有多種詞序。這說明同一深層語義結構生成表層句法結構的結果不是唯一的,會因為多種因素的影響而呈現出不同的狀態。這是意義與形式之間矛盾的具體體現?!兑浴返目少F之處在于并沒有把眼光局限在某一種所謂的“正?!痹~序上,而是同等對待“正?!痹~序和多種變次的。并對變次的原因進行了有益的探索,這無疑對我們后來研究句子的生成有一定的幫助。

綜上所述,《要略》已經區分了動詞的四個價類,即零價動詞、一價動詞、二價動詞、三價動詞(含有受詞的動詞);《要略》還根據動詞與它所聯系的行動元和狀態元的語義關系,將補詞分為起事補詞、止事補詞、受事補詞、反受事補詞、關切補詞、交與補詞、憑借補詞、方所補詞、方面補詞、時間補詞、原因補詞、目的補詞、比較補詞等等類別。這明確體現了后來的格語法思想,即對行動元和狀態元的語義內涵、語義角色的確定。所以我們說上世紀40年代的《中國文法要略》已經初步形成了配價語法和格語法的理論思想毫不為過。

此外,《要略》在這兩章中也發現了一些非常細致且具有理論趣味的問題,值得我們進一步的探討。如下:

1、在談論內動和外動的時候,《要略》指出:

內動詞在有些情況下會變為外動詞,“例如‘跳’平常不帶止詞,是個內動詞,但是在‘跳繩’,‘跳月’,‘鯉魚跳龍門’這些詞語里頭不能不算是外動詞?!儆幸恍﹦釉~,非但有時無止詞,有時有止詞,而且在甲句里做它的起詞的那一類字,到乙句里成了它的止詞。例如:

皮球滾進洞去了。

楊柳兒彎,滾鐵環。

……

血流漂杵。

流血五步?!保ā?·52)

先生的眼光是敏銳的,這里的問題首先提示我們語言單位的同一性也可以在配價的層面來考察。在“急得她直跳”和“鯉魚跳龍門”中的兩個“跳”,其實是不具有同一性的,這就深化并豐富了語言單位的同一性理論。其次《要略》給我們指出了兩類特殊的動詞:(1)跳、鬧等。這類動詞存在配價的不確定性,也就是說它所聯系的行動元數量不固定;(2)滾、流、來等。這類動詞是一價動詞,但是它所聯系的唯一的行動元在表層句法上的位置不固定,既可以出現在動詞之前也可以出現在動詞之后。

這些問題無疑具有重大的研究價值,要靠我們后來人繼承《要略》的思想來進一步解決。

2、《要略》指出了兩種特殊的句子:

“(甲)是只有起詞和動詞而起詞在后的:

女兒愁,繡房里鉆出個大馬候?!?/p>

(乙)是只有動詞和止詞的:

每個船上點了一個小燈籠?!?/p>

兩類相同的一點,就是句子的頭上都有一個處所詞?!欢@兩類句子,我們感覺是屬于一個類型的。又如下面的例句,同句之內,(甲)(乙)兩式混合一起,我們絲毫不感覺句式的變易,這也是一種證明。

離門約有一箭多遠,橫著一條溪河,河上架著個板橋?!保ā?·9)

《要略》緊接著指出:“這應該如何解說呢?……要在起詞和止詞以外另找一個觀念來應用,這就是‘主語’。我們可以說這兩類句子的動詞后成分對于動詞雖有起詞和止詞的分別,對于句子則同為主語,這就是我們的同一類型之感的由來?!保ā?·9)

在此《要略》又給我們提供了這樣兩個特殊的句式:

(1)處所詞+動詞+起詞

(2)處所詞+動詞+止詞

可以再舉兩個例句:

(1)臺上坐著主席臺。

(2)山上架著炮。

我們發現這原來就是那個現在仍沒有得到最終解決的“老大難”,先生給我們的啟示是解決這個問題時眼光不能局限在動詞上,還應該從動詞與它所聯系的名詞的語義關系來考慮。此外,這里也涉及句子中主語的確定問題。此問題在后來格語法的題元層級模型以及國內三個平面的語法觀中有更深入的探討,《要略》雖然沒有從根本上解決這個問題,但畢竟是有益的開始。

3、《要略》在論述“被動式”的時候指出:

“……有一類動詞,本身的意義就是‘接受’,如‘受’、‘挨’、‘讓’等等,用在句子里,他們的起詞實際上就成了動作的止點。例如:‘他挨了他哥哥一頓罵’,這句里面的真正動作用一個名化動詞(一頓罵)來表現,動作的起點卻在一個附加語(他哥哥)上。假如句法再略略改變,‘他被他哥哥罵了一頓’,這句里就有了兩個動詞(‘被’原有‘受’的意義,如‘身被十二創’),各有一個起詞,而第一個起詞在意念上就是第二個動詞(更重要的一個)的止詞?!凰绺缌R了一頓’的成分分析就成為……止詞--(被)起詞--動詞。”(§3·81)

《要略》的務實性是公認的,它提供了大量高水準的古代漢語和現代漢語的例句,但《要略》沒有嚴格地區分共時與歷時,這有利也有弊。對現代的讀者而言,無疑利大于弊。我們在不混淆古代漢語語法和現代漢語語法的同時,從古今對比中可以清楚地看到某些句法結構和語義結構的演變,這非常有利于解決一些單獨從現代漢語入手往往搞不清楚的問題。

“他挨了他哥哥一頓罵”、“他被他哥哥罵了一頓”這兩個句子有很大的關系。我們可以認為原來“挨”和“被”同為動詞,而后來“被”的詞性逐漸發生了演變,“挨”卻沒有?,F代漢語的情況是原來的、沒有變化的“挨”和變化后的“被”共存,這給我們的啟發是當我們研究“被”字句中各成分的句法和語義關系時可以參考它本來的面目,有趣的是這個本來的“面目”不需要求助于不同共時平面的古代漢語,現代漢語自身就有。

4、《要略》認為:

(1)“……上面所舉例子里的起詞和止詞都是名詞,但是事實上并不限于名詞??梢允侵阜Q詞,例如‘我認識他’,也可以是動詞,如‘我愛早起,早起養身’?!保ā?·1)

(2)“不但動詞可以有補詞,形容詞也可以有補詞……多半是‘方面補詞’和‘比較補詞’。”(§4·92)

盡管配價語法和格語法存在種種的差異,但是二者的理論框架都是以動詞為中心的。然而在漢語中,不以動詞為中心的句子是普遍存在的,而且動詞所聯系的成分也并非全都是名詞性的,這就要求我們必須對配價語法和格語法進行補充、發展。因此,上世紀80年代,形容詞、名詞的配價,由動詞性成分充當的“格”等,開始進入國內語法研究者的視野?!兑浴冯m然沒有對此進行深入地研究,但確實已經覺察到了這種現象的某些方面。并且《要略》是在獨立研究漢語事實的過程中得出的,而不是在運用西方理論碰到新情況時的發現。

摘要:本文試圖發掘配價語法和格語法兩大語法理論的思想在《中國文法要略》中的體現,旨在引起我國語言研究者對國內著名語言學家其論著中某些獨創性觀點的重視,而最終建立起自己的語法理論體系,擺脫凡事跟著國外轉的被動局面。

關鍵詞:《要略》;起詞;止詞;補詞;配價語法;格語法;語義;句法

參考文獻:

⑴呂叔湘.中國文法要略(修訂本)[M].北京:商務印書館,1956.

⑵陳保亞.20世紀中國語言學方法論[M].山東:山東教育出版社,1999.

⑶馮志偉.現代語言學流派[M].陜西:陜西人民出版社,1999.

主站蜘蛛池模板: 无码日韩人妻精品久久蜜桃 | 少妇一边呻吟一边说使劲| 亚洲综合国产精品第一页| 丝袜 亚洲 另类 欧美 变态 | 精品国产不卡一区二区三区| 强奷乱码中文字幕熟女导航| 久久久久久自慰出白浆 |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无码不卡| 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精品青草免费| 国产精品另类激情久久久免费| 久久午夜夜伦鲁鲁片无码免费| 成人午夜国产内射主播| 色老板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喷水1区2区3区咪咪爱av| 国产精品国产三级国产普通话| 亚洲av无码1区2区久久| 装睡被陌生人摸出水好爽| 国产内射性高湖| 亚洲欧美日韩精品久久| 无码国产色欲xxxxx视频| 又爽又黄又无遮挡网站动态图| www片香蕉内射在线88av8| 在教室伦流澡到高潮hgl动漫| 国产99久久精品一区二区| 国产夫妇肉麻对白| 最新亚洲人成网站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a∨麻豆精品| 成人国产精品一区二区视频| 三年片在线观看免费观看大全中国| 久久无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黄色网站| 九色九九九老阿姨| 亚洲人成网7777777国产 | 东北少妇不带套对白| 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国产人碰人摸人爱视频| 久久久久免费看成人影片| 女人扒开屁股让男人桶30分钟| 亚洲综合av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国产在线 | 中文| 国产精品免费无遮挡无码永久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