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色自偷自拍另类小说-囯产精品一品二区三区-亚洲av无码专区亚洲av网站-四房播播网站

學術刊物 生活雜志 SCI期刊 投稿指導 期刊服務 文秘服務 出版社 登錄/注冊 購物車(0)

首頁 > 精品范文 > 現代藝術設計論文

現代藝術設計論文精品(七篇)

時間:2023-03-23 15:16:52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現代藝術設計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現代藝術設計論文

篇(1)

個性表現就是對自我價值的追求。美國人本主義心理學家A.B.馬斯洛認為人類需求是由低級向高級逐級形成和實現的,人在基本需要得到滿足之后,就會出現新的較高級的需求,并激勵個體去滿足它同時馬斯洛將人類的需求由低級到高級分為七個層次:生理性需求、安全性需求、社會性需求、自尊性的需求、審美的需求、認知的需求、自我實現的需求。社會發展到一定程度,財富積累到一定程度,人的前四個層次需求在中已基本得到滿足,尤其是部分發達地區,消費形式正逐步向后三個層次發展,而后三個層次發展,這也正是中國發展和追求的目標。現代商業藝術設計是建立在消費者的滿意程度上的,也就是建立在滿足個性需求基礎上,每個人都具有一種個性,要滿足不同消費者的個性需求,就需要設計提供可能是具有相同使用功能的,但是必須是不同形式、外觀本質組合審美的產品。,現代商業藝術設計重在參與,充分體現消費者個人喜好的形式。藝術設計表現的最終目的就是充分獲得消費者的滿意度,即充分滿足消費者的高級的需求。藝術設計的最終目標也就是滿足人的自我價值的實現,滿足人的個性消費,現代商業藝術設計以人為基礎充分考慮人的個性發展,使藝術設計得到新的發展。

二、現代商業藝術設計具有時代性

現代商業藝術設計具有時代性表現為兩個方面,即求共現象和求異現象,求共現象是一個社會現象,也可能由于某種社會因素(文化、政治等)的誘導作用。如:“世界足球賽”會引起足球熱,從而產生足球時尚,于是足球產品盛行。這種求共性時尚的追求現象具有普遍性,表現為一種大面積流行的形式。求異現象是一個個體現象,是對自我價值的追求,是由于自我的個性因素(愛好、文化素養等等)起誘導作用,如:有人因為愛好體育,于是對周圍的環境都要求具有體育的氛圍,穿運動服裝,使用體育的器材、圖片來裝飾。可見求異現象雖然是一種個體目的追求現象但也具有普遍性。總之,無論是從眾的求共想象,還是立異的求異現象,都是現代的人們為了表現存在價值、克服自卑情節、尋求自我滿足的現代思想意思,隨著時代的變化經濟的發展時尚現象會不斷更新,藝術設計師就應具備時尚觀念,為消費者預設更廣大的空間,由消費者自由地追求自己的時尚。

三、商業藝術設計具有更豐富的適用性

藝術設計被認為是適用所有人群,是一種“通用設計”。現代商業藝術設計極富人情味,它追求平等的理念、期盼得到他人的尊重。通過設計師的預設,建立一系列方式,使所有的人不論他的身體條件、智力條件、經濟條件、等客觀條件如何,都可以根據自己的不同條件充分追求自我需求,這與人本主義理論所倡導極富人情味的關愛設計內容無不吻合,通過各種形式讓消費者從設計中找到了他所能理解的情感語言,達到了情感訴求的目的。現代商業藝術設計能滿足不同特征、不同類型的人群,這里有兩層意思,其一,具有包容意義,即是適合所有的人,不論是人的年齡差別,還是人的身體條件,或是智力條件,都可以獲得相應的滿足。因此,這種包含是廣泛的,它主要反映了的適應面。其二,是具有選擇的余地,這種不同滿足的通用性并非是指設計追求統一標準的模式化,或者是缺乏個性的機械化,而是提供不同選擇富有個性的設計方案。也可以認為它是一種“菜單”的模式,而這種“菜單”的應用,還需要消費者參與、選擇,通過這種互動式的消費使這些“菜單”得以實施。藝術設計提供了在不同經濟層面上的人群的消費需求,如同飯桌上的拼盤,有經濟實力的可選擇高檔精美的沒有經濟實力的可選擇實惠價廉的。現代商業藝術設計類似這種“菜單式”的模式,滿足了在不同消費層次上的消費需求。因而獲得較高的滿意度。商業藝術設計能使現代經濟活動“產消共贏”把“產消共贏”作為現代經濟戰略目標,“產消共贏”在經濟學意義上是相對零和而言的,意即在現實的經濟活動中產消雙方的關系不再是“此消彼長”的簡單的線形關系,而是指在經濟活動中互利互惠、共同得利。然而“產消共贏”的關鍵其實是消費者滿意度,在經濟活動中消費者想獲得的就是只要樂意繼續消費這種滿意,生產者也就找到了生產的市場空間,從而形成了這種雙方滿意的良性的“產消共贏”的經濟活動。現代商業藝術設計就是依據“產消共贏”原則,而建立的新的產消關系,現代商業藝術設計是設計師為消費者設計的一種消費方式,讓消費者參與到產品的設計和生產的過程中,設計師首先必須掌握和了解消費者的消費信息,通過設計師的構劃和設計,為消費者提供了一個設計、創造的空間,消費者的這種設計、創造活動,不但獲得了一種參與的滿足,同時獲得了精神上的滿足,被尊重的感覺,這種心理需要的滿足,提高了消費者的滿意度,從而加深了生產者和消費者之間的合作關系,從這個意義上講,使消費者滿意的產品是不可戰勝的。

四、現代商業藝術設計符合綠色設計原則

篇(2)

關鍵詞:現代社會藝術設計慰藉功能

就藝術設計這一創造性的活動而非名稱來說,它是伴隨著人類物質生產活動和器物文化的出現而出現的。它實際上就是“人類為生存而進行的造物活動,是人為實現實用功能價值和審美價值的物化勞動形態。這種造物具有一定的審美屬性和精神價值,因而是一種藝術質的造物。”⑴所以,雖然藝術設計在20世紀以前沒有能成為一門系統的學科,沒能作為一種特殊的職業出現,但是其上述的一些特點卻能在歷史發展的各個階段被體現和發揮得淋漓盡致。按照以往的社會發展來看,人們擁有關于衣、食、住、行、樂的各種造物所包含的形式及功能基本能達到相互統一。然而,隨著社會化大生產地到來,隨著科技進步引發的又一次工業革命地出現,藝術設計所應囊括的各種價值及功能或多或少地產生了某些偏差和遺漏。至少就現階段而言,藝術設計所要體現的慰藉功能沒有完全得以實現。這是始料未及的。

從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后到現在,人類社會進入了一個高速發展的新階段,物質領域和精神領域的各類產品都得到極大地豐富,而作為弱小個體的“人”由于被分布在一個節奏飛快、人造物充斥周圍的環境中,其心理及生理則難免會出現種種不適。這時,屬于上層建筑文化領域的藝術設計應該分擔起緩減這一壓力的重責。而本文試圖將現代社會發展的影響與藝術設計相聯系,談點有關藝術設計的慰藉功能。

丹納很早就在《藝術哲學》一書中闡述過藝術作品須臾不可與環境分離這一觀點。同樣的道理,在談及藝術設計的慰藉功能之前,我們應該先分析藝術設計正處在一個怎樣的環境中以及這種環境對藝術設計產生了什么樣的影響。畢竟,藝術設計是屬于上層建筑范疇的,它應該對社會生活作出反映,同時還要反作用于社會。

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后,人類社會步入了一個科學技術跳躍發展的時期。所謂“跳躍發展”是因為當今人類進步呈現出連鎖式的階段性飛躍。由于人們在有限的生命中不可能始終獲取直接經驗,只能借助于紛繁復雜的各類知識、信息及技術等間接經驗,才能進行再加工再創造。所以,當一件新的造物出現以后,以該造物為基礎的其他產品會應運而生,從而使這個世界以比以往快幾十甚至幾百倍的速度迅猛發展。人們最熟悉的例子便是建立在大科學和大科技基礎之上的計算機的發明及應用。它標志了又一輪科技革命地到來,并始終以其獨特地生產方式不斷地為現代社會注入發展的活力。而設計的本質是“為人造物的藝術”⑵,它在這種“跳躍發展”中更能體現自己的優越性,不僅可以借助科技成果豐富自己的素材及制作手段,而且還反作用于科技,為其提供具有藝術特征的產品。由此,我們可以得出一個結論:科學和技術對生產方式的改變在推動社會進步的過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并日益與藝術設計相聯系,與其共同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

同時,新工藝新技術新材料的研制開發及應用為藝術在形式及內容的多樣性上提供了可能因素。“僅以現代家具為例,就有單元系統家具、塑膠吹氣家具、紙板家具、聚脂家具和超高堆積家具等等,名目繁多,不一而足。”⑶此外,科學技術對思維方式的改變產生了新的設計理念及思維,使藝術設計呈現多元趨勢。特別是后工業時代的波普藝術、歐普藝術、幻覺藝術、偶發藝術等等都對現代生活觀念及設計觀念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正因為如此,藝術設計在這個時代更能體現風格化創作傾向,同時其系統化和專業化的程度也伴隨著科技進步而更為加深。

但是,科學技術一直被譽為一把“雙刃劍”,它既造福了人類,變革了社會經濟、政治、文化,開辟了廣闊的前景,同時也帶來了很多全球性問題、社會問題、心理問題……布熱津斯基說過:“世界正在形成一個‘技術電子’的社會:一個在文化、心理、社會和經濟多方面都按照技術和電子學,特別是計算機和通訊來塑造的社會。”⑷所以,如果科技的負面影響波及到整個社會的時候,其產生的破壞力是相當驚人的。一直困擾人類的能源短缺、資源枯竭、環境污染、生態破壞、人口膨脹、糧食匱乏等問題就是最好的證明。

藝術設計在這種環境中所受到的影響也是有目共睹的。就現狀而言,很多藝術設計作品給人的印象多是局促、不安、焦躁、機器味過重、多種類設計間缺乏必要的聯系和溝通。尤其是電腦藝術興起以來,人們更加依賴計算機這種工具,想方設法擺脫傳統思維方式和傳統手工工藝的設計,制作。盡管在一定時期內計算機與網絡藝術創造出了巨大的價值,開拓了多種新的設計領域,但是機器痕跡過于明顯的問題一直是電腦與網絡藝術揮之不去的陰影。

與藝術設計領域一樣,其他藝術創造領域也在不同程度上被這個尖銳的問題困擾著。就拿音樂創作來說,計算機技術賦予其自身主題和風格以過分的焦灼和狂亂。使人與人之間好像產生了機器零件相互摩擦碰撞的特殊感受。例如,西方社會在80~90年代的時候,出現了一種電子舞曲--Techno,它的誕生使一種動作狂亂、奔放不羈的新舞蹈“銳舞”(Rave)變成人們發泄焦慮不安的渠道。“Techno音樂、晝夜狂舞的Rave舞蹈以及舞場上廣泛使用的,給人帶來的,是被一些英國作家稱為‘集體腦休克’和‘借助化學手段對黑夜無感知’。”⑸但是,無論在哪種形式下的藝術創造領域,這種發泄終歸不是一種健康的方式,它那種特有的畸形的性格可能會最終沒落社會文化藝術。人類自身已在這個社會下承受了太多的壓力,社會進步的步伐邁得越大,走得越快,人們內心的局促、不安、恐慌及壓抑的感覺就越強烈。如果再對其精神世界給予缺乏人情味的沖擊和刺激的話,人類心理和生理狀態必然會相應地產生與周圍環境格格不入的變化。

雖然,20世紀人類社會的經濟基礎在科技的影響下取得了一系列成功的變革,但是文化上層建筑的反作用卻表現為時不時地利用可能與經濟基礎不相適應的甚至落后的意識形態阻礙著經濟基礎的長遠發展。因此,縮小到藝術設計領域中看,人們正需要一種全新的觀念來尋求一種解放自己心靈使身心壓力得以緩減的有效手段,只有這樣,才能將健康的思維方式投入到正常的物質生產實踐中去。這時,設計藝術慰藉功能就應該被立即提上議事日程。

就字面理解,慰藉有撫慰,安慰的含義。功能則是指事物應發揮的作用。但是,要想在較深層面上去了解其含義,先從藝術設計的目的性方面著手分析則不失為一種有效的方法。

藝術設計發展到今天,大概不會有很多人否認其明確的目的性。“不過,這種目的有雙重本質:既是具體功利的,又是社會的”。⑹根據設計的本質可以推導出藝術設計是一種按照美的規律為人造物的活動,是一種具有藝術質的造物行為。因此,它所具有的社會目的性是通過作為“人類與世界調解的工具”⑺這一面貌展現的,它具有多種的復合價值。既然是調解工具,藝術設計在滿足功利目的的同時應更多地關注如何實現社會價值。換句話說,藝術設計不僅是通過造物和實現物品的實用性來服務于人類群體,還必須給人以審美的享受,在某種程度上表達一類人的情感,并非只就是設計者實現自我價值的唯一途徑。藝術設計的慰藉功能則是體現社會價值的一種載體,肩負起就設計領域來說應該具有的撫慰、安慰作用。一方面,人們在享受藝術設計成果時凈化解放了心靈;減輕了身心壓力;撫慰了焦躁的情緒;舒緩了疲憊的感、知覺。另一方面,藝術設計為達到這一目的(內容)而采用了適應人類心理及生理的功能外在手段(形式)。因此,慰藉功能實際上是內容與形式在為達到統一過程中而努力具備的一種合目的性的理性因素,它的任務是在快節奏的社會生產、交換、分配、消費等各環節中調節人際關系,引導豎立較為正確的生活消費觀念,舒展和升華人類靈魂,使人們在體驗物質生產發展成果的同時更加重視精神文化領域的同步發展,逐漸達到人類全面發展,從而既體現人的自我價值,又服務于社會,改善社會發展所具備的綜合素質。

藝術設計的目的性決定著其功能性,但這些目的歸根結底還源于人類的需求。人的需求是多層次的,既有物質的又有精神的,所以功能的概念也應該是多層次的。設計者的職責便是將人們朦朧的需求轉化為具體的產品功能目標。在當今時展中,人類物質需求雖然復雜并且繁多,但對這種要求的功能性滿足相對容易實現,且較直觀,甚至具有可視性,易于衡量。然而那種在局促焦躁環境中不斷增長的精神需求卻不是很直觀的,可具體操作的。滿足這種需求就要以一種包含在設計作品中的氣質或魅力為載體的慰藉功能來實現。誠如李澤厚先生曾經說過:“……吃、穿、用等物質需要都有一定限度,比較起來容易滿足。但精神的追求卻不是這樣,它常常是無限的,不好解決,難以滿足。”⑻所以,藝術設計才必須在造物的同時考慮到其產品的精神含量。當藝術設計所體現的精神氣質或魅力在目標市場的精神追求中尋求到共鳴時,藝術設計的慰藉功能就得到了實現。這其實遵循了格式塔心理學派所提出的“異質同構”原則。也就是說,當藝術設計作品在生產、分配、交換、消費各環節中所定位的目標群體的心理感受能在該或該類藝術設計作品中得到肯定的釋放的時候,或者說,藝術設計作品使目標群體在心理和情感上獲得一種最簡單,最規范和最對稱結構的時候,藝術設計才慰藉了目標市場,從而使其在精神上感到滿足。說到底,這是一種心理平衡。人類由于前述的各種原因,在現代社會發展中或多或少失去了一種內心的平衡機制,而藝術設計則可借助多種手段來平衡人們的內心機制,使其在精神上感到舒適。如果從這個角度上講,藝術設計慰藉功能還是從屬于功能實用性的,是其實用功能在精神方面的體現,即因為它可以滿足人類精神需求,所以應該是有用的。

不過,藝術設計的這種慰藉功能最終還必須通過物質手段表現出來。這里就涉及到表現方式的多元化。正如李澤厚先生認為的那樣:“真理是一個由許多方面構成的整體。因而,可以從不同的角度、不同的途徑、不同的問題、不同的要求去接近它……”⑼從這層意義上說,慰藉功能的形式可以是多樣的,這也進一步豐滿了藝術設計作品,從多種角度改善其質量提高數量,滿足人們精神和物質的需求。此外,馬斯洛曾經把人的基本需求分為五種:生理的,安全的,愛的,尊重的和自我實現的需求。設計的慰藉功能則可通過各種物質手段,根據這五種需求由淺入深地逐一實現,體現不同階段功能目標。而在這層意義上,慰藉的對象不同,被要求的內容不同,最終導致其表現方式的不同,這也從某種意義上規定了慰藉功能的多樣形式。

然而,強調多樣性不等于孤立統一性。在保證表達方式由多種語匯構成的同時,還應該將設計作品的品格統一到對目標人群進行心靈安慰及教化這一主旨上來。任何設計都不能以犧牲這一原則為代價來獲得諂媚于多樣性的途徑。如果舍本逐末,脫離其慰藉功能宗旨抽象地談論多樣性,那么結果只能使設計作品得不到共鳴,實現不了其社會價值,而僅僅成為設計者孤芳自賞的個性表現品。

綜上所述,藝術設計在現代社會中應該找到合理解決科技發展與文化心理之間矛盾的方法,實現自己多種價值結構,服務社會。然而,目前藝術設計的慰藉功能還未能得以充分體現,這不能不說是藝術設計要發展所面臨的困境之一。因為,為了實現慰藉功能就必須先了解社會問題,研究造型心理、色彩心理、人體工學等等各類復雜學科。只有從這些方面入手才有可能在一般意義上體現藝術設計對目標市場的撫慰效用。如果要更深地把握慰藉功能的實質的話,還應該研究歷史、哲學、民族民俗學等等。這些學科從某種意義上更能讓人們在作品中得到共鳴,但這不是一蹴而就的簡單性研究活動,而是幾代人共同努力,不斷摸索的長期過程。所以,藝術設計的慰藉功能所牽涉的問題是很廣泛的,它不是單靠一兩句話就能完全解釋清楚的。但是有一條原則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藝術設計的慰藉功能應該注重“以人為本”,而此處說的“人”并非指單個的人,而是整個人類群體。只有堅持這一理念,藝術設計在現代社會發展中就能起到調解人與自然,人與社會的作用,在社會實踐中創造更大的價值,從真正意義上體現“天人合一”的思想。

-----------------------------

參考文獻:

⑴李硯祖.工藝美術概論[M],13頁.中國輕工業出版社,1999.

⑵諸葛鎧.圖案設計原理[M],65頁.江蘇美術出版社,1998.

⑶張夫也.外國工藝美術史[M],535頁.中央編譯出版社,1999.

⑷金元浦,王軍,邢建昌.美學與藝術鑒賞[M],505頁.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1999.

⑸金元浦,王軍,邢建昌.美學與藝術鑒賞[M],520頁.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1999.

⑹凌繼堯,徐恒醇.藝術設計學[M],35頁.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

⑺〔美〕約翰•拉塞爾.現代藝術的意義[M],400頁.江蘇美術出版社,1996.

⑻李澤厚.美學四講[M],46頁.天津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01.

⑼李澤厚.美學四講[M],20頁.天津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01.

TheDevelopmentoftheModernSocietyandtheSolacefulFunctioninDesignArt

HANChao

(ArtDept.,SuzhouUniv.,Suzhou232001,China)

篇(3)

(一)西漢末年佛教裝飾紋樣

佛教自從西漢末年傳入中國后,植物裝飾紋樣也隨之而來,在與中國傳統的植物紋樣相互碰撞與融合中,產生了許多富有中國傳統文化色彩的、新穎的、具有特色的植物紋樣。正如《云岡石窟基本裝飾紋樣——引言》中所說:“佛教藝術產生之始,就伴隨著強烈的美術裝飾意味和畫面布局中的紋樣式樣創作。這種裝飾意味一方面來自宗教本身對特定紋樣的崇拜和熱愛,另一方面來自于具有社會性的人(創作者)對美感的追求和自身的審美取向。而這種審美取向往往受到傳統文化潛移默化的影響和創作者所處的環境的直接介入。”

(二)南北朝時期佛教裝飾紋樣

總體上來看,到了南北朝時期,佛教紋樣裝飾藝術大致可概括出以下特點:一是大量吸收,一些外來的植物裝飾紋樣的題材和形式甚至直接引用。二是此時在佛教植物裝飾紋樣的題材和內容上,花卉元素增多,是博大的中國傳統文化與外來文化相互滲透、相互融合的結果。三是產生了對思辨智慧追求的時代審美特征,反映了當時戰亂頻繁的社會背景。

(三)隋唐時期佛教裝飾紋樣

隋代在佛教的發展歷程中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南北朝時代裝飾紋樣的特色、題材和內容在隋代得以延續,不過也不難發現,趨于向民族化風格發展的傳統紋樣在這一時期已經逐漸開始,纏枝式組織的紋樣增多,顯現出優美與靈巧的發展趨勢,用活潑的忍冬、蓮葉、人物組合替代了盛極一時的忍冬紋。題材方面也有擺脫前一時代比較單一的趨勢。唐朝是我國佛教藝術發展最鼎盛的時期,同時也是植物裝飾紋樣的轉折時期。確立以人為本的主體地位,以審美主體為中心的審美對象也由此誕生,可以表達愉悅心情的花卉題材被越來越多的運用到植物裝飾紋樣當中。卷草紋是唐代最受歡迎的植物裝飾紋樣之一,以其獨特的形式和優美的線條而受到人們喜愛。作為佛教象征物之一的蓮花亦占據了相當大的比例,多與其他花卉元素組合出現,從而演變出了獨具特色的寶相花紋樣。唐代植物裝飾紋樣造型更趨于寫實,與當時世俗裝飾紋樣雍容華貴的風格完全一致,體現了唐代的整體審美取向。

二、佛教文化與當代藝術設計

(一)設計中的佛教文化元素

“設計”是一個大范疇的概念,是一門綜合性極強的獨立學科。設計如果單從其構成形式、構成法則、形式美感、審美需求等手段上尋求是遠遠不夠的,對于其他文化、其他藝術形式的認識與理解也是設計中不可或缺的重心所在。佛教的思維方式、哲學思想、價值觀念、人生態度等方面,是其文化的精髓。作為文化的精神財富部分。趙樸初認為“佛教的核心思想是緣起論人類是一個因果相續,自他相依的整體。”這些說明了由人到物,由物到人相依的整體性,恰恰符合了設計系統觀的整體性理論。

(二)佛教裝飾紋樣在設計中的應用

佛教自傳入中國以來,至今已兩千余年,大多佛教圖形符號都已烙上了中國傳統文化的印記,成為現代設計當中用來表現傳統文化的元素之一。

1.蓮花紋樣。佛教把蓮花視為圣潔、崇高、吉祥之物,受到了極大的尊敬與愛戴。傳說釋迦牟尼降生便走七步,而且“步步生蓮”,可以說蓮花是與佛教形影不離的重要題材之一。蓮花紋也以其優美的造型和獨特的文化內涵,受到了眾多現代設計師的喜愛,成為了最具代表傳統文化內涵的設計元素之一。

2.忍冬紋樣。忍冬,又名“金銀花”。忍冬紋裝飾大量運用于早期的石窟寺中,隋代以后數量逐漸減少,唐代后幾乎消失。在裝飾形態上,主要有單列式延續、環形、波線型等,其主要結構線都是以S形的基礎上變化。忍冬紋在中國古代裝飾圖案中起著不可小覷的作用,同時在現代設計中也給中國裝飾藝術注入了催化劑。

3.龍形紋樣。龍是護法天龍八部中之第二部,因此在佛教裝飾題材中,也是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在云岡石窟、莫高窟中都出現了大量的龍文裝飾,如天人乘龍、九龍灌頂等。同時,龍也是中國傳統典型裝飾內容,具有民族代表性,因此,龍形紋樣成為當代設計師們追捧的裝飾元素也是理所應當。

(三)佛教文化影響下的視覺設計

1.商品設計中的佛教元素。現金,當代設計師已經逐步認識到運用傳統佛教裝飾元素來表現中國形象符號的重要性。聯想筆記本電腦的宣傳廣告海報,主體形象由產品和佛塔組成,“以牲靈之技而工者”作為廣告語。佛塔的特點就是,其用料之精良,結構之巧妙,技藝之高超,遠遠超出了古今文人墨客的筆端。筆記本電腦的影子化為佛塔倒映出來,顯而易見意在詮釋商品就如佛塔那樣,以牲靈之技而工者為前提,具有精湛的工藝造型和良好的性能,將商品的賣點充分展現出來。設計者將兩個本無聯系的事物巧妙的聯系起來,主觀上是以銷售產品為目的,客觀上則啟發了眾多設計師對于佛教文化元素上的新思維。

2.佛教文化在視覺設計中的審美價值。在某種意義上來說,研究佛教是設計師和藝術家的必修課。中國古代美學藝術論中的“意境”和“境界”,美感論中的“妙語”,藝術創作中的“神思”、“現量”等等,正是這些美學范疇才構成了中國古典美學的主干,而這些理論當中,恰恰包含了很多佛教中的哲學思想和審美觀點,所以在某種意義上來說,讀不懂佛教文化,就很難真正的讀懂中國美學。

三、佛教文化中的裝飾設計對其精神傳承的作用

篇(4)

關鍵詞:創新;實踐性;藝術設計

信息時代、全球經濟一體化的到來改變了人類的生存方式,這必將給藝術設計的設計需要、設計觀念、設計方法帶來變化。藝術設計教育改革勢在必行。教育部在高等教育面對21世紀教學內容和教學改革中提出: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改革更新培養模式,調整課程結構,用現代文化科技發展新成果充實和更新教育內容,逐步實現教學內容課程體系、教育方法和手段的現代化。獨立學院也要從教育思想、教育觀念的轉變和人才培養模式幾方面進行改革,有意識地加強創新素質教育,使學生更具市場競爭優勢。

一、全面認識藝術設計專業的創新教育

1.創新教育與社會發展的關系

近年來,隨著社會經濟的“全球化”發展,舊有的教育體制、教學管理及許多陳舊的教學方法、教學觀念都已不再適應社會的

發展和需要了,社會需要新型的具有綜合素質的人才。培養高素質的、服務于社會的有用人才,既是社會和市場的需要,也是我們面臨的最緊迫的任務,并且勢在必行。尊重學生個性發展是現代藝術設計教育的一個特點,也正是這個特殊性,決定了藝術設計教學與文理科教學之間的差異性。

2.設計創新教育的內涵

那么,究竟何謂創新教育呢?創新教育也稱創造教育。廣義的創新教育指對人的創造力的影響、開發、培育活動,主要是創造技法和創造性思維的訓練。狹義的創新教育是指在學校教育中對學生的創造品質和創造性思維能力的培養。

創新教育是以培養創新型人才為目標的教育。心理學家認為,“新穎”是創新的本質特征。從“新穎”的層次來講,分為原創和再創。既包括了前所未有的發現,也包括對原有材料的重新組合和再次發現。由此可知,創新可以分為兩個層次:一是前所未有的發明創造是創新,是一種原創;二是再次發現或重新組合也是創新,是再創造。創新性人才必須具有扎實的基本素質、基本知識、基本技能、基本能力和基本的價值觀念、人格品質,這是一個人持續發展的基礎素質,是創新型人才必須具備的基礎素質。

3.設計創新教育的內容

設計創新教育的第一方面內容是創新意識的培養,也就是推

崇創新、追求創新、以創新為榮的觀念和意識;設計創新教育的第二方面內容是創新思維的培養。它是指發明或發現一種新方式用以處理某種事情或某種事物的思維過程,它要求重新組織觀念,以便產生某種新的產品;設計創新教育的第三方面的內容是創新技能的培養。它反映創新主體行為技巧的動作能力,是在創新智能的控制和約束下形成的,屬于創新性活動的工作機構;設計創新教育的第四方面的內容是創新情感和創新人格的培養。創新過程并不僅僅是純粹的智力活動過程,它需要以創新情感為動力,如遠大的理想、堅強的信念、誠摯的熱情以及強烈的創新激情等因素。

二、藝術設計專業學生創新教育能力培養的途徑與原則

人才培養模式是根據人才培養目標和質量標準而設計的知識、能力和素質的結構以及實現這種結構的方式。人才培養模式所確定的是“培養什么樣的人”和“如何培養”的問題,反映了一個學校的定位和教育宗旨。創新型藝術設計人才培養模式是適應新時代的要求,培養創新型藝術設計人才所定制的培養模式,與傳統藝術設計人才培養模式有本質的區別,其區別是通過知識教育、能力培養、綜合素質塑造,達到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培養。

1.改變學生思維模式,拓展創新思維

藝術設計的本質是創造,創造始于設計師的創造性思維。包豪斯認為:“設計教育的核心是創造讓學生探索個人的設計道路,發展學生的獨立思維能力,而不是把自己的設計觀念、方法或是某種風格傳授給學生。”包豪斯確立了三大構成作為現代藝術設計的主要內容,訓練學生運用事物共同的構成因素及構成法則進行創造,至今西方許多國家的設計學院還參照包豪斯的方式還組織教學。強調設計的創造性,這一點從專業確立之初就被視為藝術設計的

靈魂。也正因為這一點,藝術設計才得以蓬勃發展。因此,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是設計教育的核心。

2.完善學生知識結構,建立科學的課程體系

以往藝術設計教育過于偏向單一人才類型的培養,注重專業

技能,除純理論性的藝術設計專業外,設計理論課程、科技知識和人文學科在藝術設計課程中所占的比重很少。

三、藝術設計專業課程體系建設構想

高等教育是培養社會需要的人才,建立專業理論體系的特殊教

育階段。高等藝術設計教育也不例外,藝術設計教育課程體系設

置、教學內容、課程建設及教學手段反映了社會對高等藝術設計教育提出的要求。而課程結構設置、教學內容合理與否,直接關系到藝術設計教育課程體系能否順利進行,是人才培養模式的具體

體現。因此,調整和優化課程結構,從創新思維的角度改革藝術設計專業的課程體系與教學模式是我們必須重新審視和探討的

課題。

1.建構一體化的專業課程新體系

目前,大多數學校采用的學科課程呈各自分離的知識體系狀態:一是設計基礎課,二是專業設計課程。

(1)對設計基礎課程進行整合設計

設計基礎課程是藝術設計學科課程結構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對學生創造意識的培養與專業潛能的訓練具有獨特的作用,設計基礎學科之間的選擇與設定,技能體現出各個專業的差異性,又能反映出各個專業的交叉點與聯系性。

比如,對于三大構成的學習,它們是深化視覺體驗的表達方

式,強調觀察認識分析能力決定表現的能力,掌握視覺表現的基礎方法,要求學生對不同材料與技法進行各種不同的實驗,并能用科技產品媒體與技法進行高水平的交流,作業有:涂鴉、碎片、寫實、抽象、裝置、文字、圖像、拼貼、表現、秩序、版式等,但是不同專業授課的側重點和布置的作業都不一樣,視覺專業側重形象之間的構成與表達,人物更側重于色彩搭配的學習。

(2)整合專業結構,突顯專業方向

強化專業特點,化整為零,讓學生在相對完整的時間段里去體驗事物,體會和消化課堂教學的內容,可以有相對集中的時間學習自己感興趣的東西,并將知識連貫起來。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

(3)重視實習教學,貼近學科前沿,加強實習基地的廣泛性、多樣性

讓學生了解現代科技設計手段,熟悉傳統手法與新型材料工

藝,觀察設計家的表述手段,可以開闊學生眼界,激發學生的創作欲望,通過親力親為的教學形式加強學生的實戰經驗。例如,我們的展覽展示課程,除了讓學生構思設計方案,表達設計方案之外,更要了解市場,了解材料,學會做出工程預算,并且做出等比例縮小的模型,它全方位地考查了學生的設計能力、控制能力、空間把握能力和執行能力。

2.“個性化”培養模式是教學體系的原則

就教育的性質而言,其對于人的素質培養比例重于“專業”的高等藝術設計教育更有凸顯性,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深入發展,需要各種不同個性的人們去共同協作,充分發揮其創造才能,因此具有個性化的設計人才是社會發展的需要。

(1)開放式教學模式

①要開放思想。從教學模式的單一化,走向多樣化、趣味化、靈活化,利用各種教學手段,為學生提供有利的上課平臺。

②要開拓思路。在專業教學中,不保守、不僵化,除專業角度外,也可從人文科學、自然科學方面去學習分析,鍛煉學生的闡述能力,辨析能力。這樣,掌握的東西更帶有普遍性與規律性。

(2)引導式教學模式

采用引導式的教學模式,就是避免填鴨式教學。要通過觀察了解學生的個性特點,進行啟發、引導式的教學方法。從理論上講,良好個性的最佳特征之一就是創造性的發展,而設計教育的重點是

什么?是創意。因為創意是設計的靈魂、技法,程序只是一種手段,創意是設計思想的瞬間迸發。因此,從某種程度上看,創意是不可教的,不可教又要教,這就是教學的難度所在,開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引導學生的思維方式向個性創意的方向發展,是藝術教育的根本性方向,是提高藝術設計教學質量的重要方面。

(3)討論點評的教學模式

在每項課題即將完成時,通過完成的每項作業來測試學生的

能力是十分重要的,它能讓學生對自己的作業理解和詮釋,使他們更清楚地認識到自己所擅長的領域。通過討論點評的方法,教師可以更好地發現學生的個性特點,以便因材施教。

(4)畢業論文創新模式

畢業論文是畢業生四年理論水平的體現,為了以防學生論文

陷入假大空的境地,我們要求畢業論文和畢業設計相結合,讓學生有感而發,把解決畢業設計中遇到的問題總結到畢業論文里。這樣的畢業論文模式具有兩大優勢:一是鞏固了學生對專業知識

與技能的綜合把握;二是加強了對學生專業理論素質的培養。

3.重視商業實踐

進入企業設計、包裝設計、廣告設計、標志設計等專業設計課程階段時,要以模擬命題的方法和尋找實際商業項目相結合的方式進行實踐。創作意為有創造性的作為,它能檢測學生自身的全面素質能力。學生自身的理解和詮釋也使教師清楚地認識到他所擅長的領域。

觀察比較每個學生所選用的方法與創意,幫助他們尋找一種途徑,從而把他們引向能充分發揮自己創造性的領域。

4.重視展示形式的創新

畢業設計和畢業展覽是每一所畢業院校每一年都要經歷的一場視覺盛宴,我校把畢業設計分為動態展覽和靜態展覽。靜態展覽是有展臺的常規展覽,動態展覽是有真人演示的T臺秀,它考查了學生全方位的素質,造型、服裝、化妝、演示、舞臺設計等等的綜合能力。動態展覽比靜態展覽更具有視覺沖擊力,影響力和延展性都很強。

創新是藝術設計的生命所在,藝術設計教育應以拓展學生的創造潛質為主要目標,通過開放式教學,即教師與學生之間、多學科之間、學校與社會之間的對話與互動,在課題輔導中引入創造性思維訓練,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問題、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學生成為素質全面并能持續健康發展的創新設計人才。

注:本文系北京化工大學北方學院科研課題。

篇(5)

一、我國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發展的現狀

現在藝術院校招生人數明顯比以往多,一些學生的藝術功底較弱,考生報考藝術類專業的執著程度也沒有之前的考生高,適應學習的能力也沒有以往的學生強。目前,藝術類院校的招生人數不斷增長,對于學生綜合素質的要求降低了,從而使以往的藝術教育模式面臨越來越大的挑戰,其難以適應當前藝術教育專業的教學。設計實踐教學對于藝術類專業教學而言非常重要,然而在實際的教學中,部分院校并沒有落實設計實踐教學,同時也欠缺有效的實踐平臺,學生的設計實踐偏向虛擬化。另外,學生對一個單元的教學內容還沒有完全理解,教師往往就已經開始下一單元的教學,長此以往勢必會對學生的學習產生影響。

二、完善環境藝術設計專業教育教學的措施

1.優化課程體系

我國藝術類院校首先應合理科學地安排大學四年的教學課程,明確教學目標,從創新意識和創業能力兩個方面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在教學環節上,教師應該把培養學生的藝術設計修養和專業實踐能力放在教學的首要位置。對于藝術基礎比較薄弱的學生,教師應該通過論文寫作課程提高其文化素質,采用目標訓練的方法啟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教學中,教師一定要注重學生的現場感受,通過案例分析和實際操作訓練提升學生的專業設計能力。另外,在保持教學目標一致的基礎上,教師在課程設置上可以結合課題進行一定程度的知識滲透,同時在專業方向和相近學科之間進行交叉教學,最終達到優化課程體系的目的。

2.注重課外拓展,加強合作交流

藝術類專業教師在教學中應該注重和相關企業進行合作,引入其設計專家開展團隊教學。學校應通過企業及時了解市場對人才的需求,廣泛地進行教學改革,不斷完善教學措施。環境藝術專業的教師除了在學校教學,還可以到一些相關企業兼職,從而實現教學和社會相結合。教師在教學中可以把學生分成不同的小組,使其在實踐中和教師、企業進行交流,加強互動。實踐過程中,教師應該給學生布置一定的學習任務,如現場調研、過程設計、課堂匯報設計成果等。教師還需要引導學生運用相應的設計語言形成完整的設計實驗。組織學生參加各種教學活動是藝術類專業教學不可缺少的一個環節。學生通過參加各種教學活動,可以增強自己的目標意識,提高自己的專業素養。在假期中,學生可以向教師學習一些專業實踐知識,使理論知識和實踐知識能夠很好地結合起來,這樣能夠有效避免課堂時間和實際工程進度發生沖突。此外,教師應不斷總結教學經驗,完善教學方法,以取得教學相長的效果。

3.建立創業教育模式

工作室制度側重強調實踐教學,藝術類專業院校的教師可以從教學體系和教學團隊以及教學方式等相關的方面對工作室制度進行創新。教師應該調整單元式授課,將課程結構具體化,分階段授課,讓課程設置具有系統性,從而提高教學效果。畢業論文的選題非常重要,論文選題不能脫離實際,學生應通過大量的實地調研并接受企業的設計建議,讓畢業論文設計具備可行性。

4.在多種專業背景下,構建多元化思維模式

篇(6)

關鍵詞:藝術設計;教學;看法

一、以前的高等教育中藝術教學的模式是在當時中國的經濟、科技和信息都還很落后的時期制定的,如今我國經濟持續高速發展,科技和信息都進入了一個嶄新的時期了,如果我們現在依然用以前的教學模式去教學,可能就有些不適應不斷發展變化的社會了,所以應該在遵循以前大的教學原則的情況下適當作些改變,使之符合當今社會的實際和需要。以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改革為重點,以強化藝術設計、施工、管理為支柱、以加強教材建設、師資隊伍建設、實踐教學基地建設、實驗室建設為保證,遵循人才培養規律和專業教育規律。

二、藝術設計專業教學必須在原來的基礎上進行改革,藝術設計專業教學改革必須從藝術設計的實際出發,對培養目標、培養規格、教學模式、課程設置體系、教學內容和教材等方面進行全面、系統的改革,突出綜合素質培養,強化崗位技術教育,建立以藝術設計、施工和管理能力培養為主線的教育模式。針對藝術設計教學我提出自己的幾點看法:

1.教學藝術設計專業的教學改革,職稱論文 應該體現專業教育特色,從社會實際需要出發,有針對性地構建學生的知識、能力、素質結構;強化崗位知識的學習和運用;完善、充實教學內容;加強操作技能、工藝實習等為主的實踐環節;加大實踐教學環節所占比例;加強產學合作,逐步建立學校與企業合作培養人才的機制。畢業生上崗后,進入狀態快、動手能力強,經過一段時間的磨煉,可成為工程設計、投標報價、材料選擇、施工技術、施工機具操作、施工項目管理、項目驗收、工程預算等技術人才。我覺得教學中應該目標很明確,藝術設計專業是應用型人才,實踐性強的專業,藝術設計專業教學的課程設置就應該強調其針對性,強調基礎課教學的適應性,強調專業課教學的實用性,強調實踐教學的連續性,和漸進性等,具體表現如下:

2.課程設置強調的針對性

藝術設計專業起步晚,發展快,所以我們要從社會實際需要出發,按照“實際,實用,實踐,必需,夠用”的原則和專業技能培養的實際需要,對課程設置作一些調整,突出技術應用能力培養。在新的教學計劃中,我們應該著重從以下幾個方面去完善:

(1)在設計模塊中,注重理論教學,突出動手能力培養,加強計算機輔助設計教學,強化計算機輔助設計在工程設計中的作用,建立專門的計算機實驗室,使得學生有充分的操作機會,能夠熟練地掌握,以便適應社會的需要。

(2)在施工技術模塊中,以施工操作技能培養為基礎,強化施工技術指導。留學生論文 在教學過程中,以校內操作實驗室為依托,讓學生在學中做,在做中學。通過實踐,提高動手能力,初步掌握施工操作規程,施工操作方法和施工機具的操作、使用、維護和保養;掌握工程質量的控制方法及檢查、驗收標準,理論聯系實際,培養學生施工技術指導能力。

(3)基礎課教學強調適應性

藝術設計專業教學應該糾正以往基礎課與專業課工作總結 “各自為政”的脫節現象,打破原有狹隘的基礎課教學格局,超越單純技巧和經驗的傳授。為糾正基礎課教學與專業課脫節的現象,改調子素描為設計素描;改繪畫色彩為裝飾色彩,并加大室外寫生訓練。

(4)專業課教學強調實用性

一種理論只有用于實踐才有其存在的價值和意義:如果不能指導實踐,那便是毫無意義的空話。在制訂改革方案時,經認真調查研究,按照專業教育特點、強調專業課教學、理論教學的實用性、實踐性、著眼于培養技術應用型設計人才,總結過去的教學經驗,結合具體的情況和實際需要,對專業課教學、理論教學內容加以調整,強調實用性。

(5)實踐教學強調連續性和漸進性

藝術設計是需要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不斷的交替,互相滲透的。藝術設計是多學科的知識的綜合集結和運用。在具體的設計中,難以確認固定的秩序和搭配關系。在今天這樣的開放的社會中,對外設計服務已是不可逆轉的趨勢,以教師帶領學生走向社會,使專業必修課在社會實際設計中完成,為保證實踐教學的落實,學校應該與用人單位合作,建立校外實踐教學基地。

參考文獻

[1].黎志濤.室內設計方法入門.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4-6.

[2].中國當代室內藝術編委會.中國當代藝術. 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4-5.

篇(7)

專業介紹

服裝與服飾設計

培養目標:具有藝術設計、創作能力和藝術專業外語應用能力的國際型、復合型的高層次服裝與服飾設計人才。

專業特色:國際藝術學院服裝與服飾設計專業的特色是充分發揮外國語學院的國際教育資源的優勢,培養學生當代藝術設計前沿觀念與多專業組合的新技術、新材料應用的能力;使學生具有將現代科技成果運用于服裝與服飾設計創作的基本素質,進而從事在服裝與服飾設計專業領域有拓展性的實踐與研究;了解與服裝與服飾設計相關的全球政治、經濟、文化的動向與趨勢;通過專業外語課程的教學,使學生掌握國際藝術交流的基本知識和基本能力,外語合格可赴英、法、美等國(3+1、2+2國際聯合培養模式)留學。

主要課程:服裝設計、服裝結構、服裝工藝、服裝CAD、素描、色彩、平面構成、

立體構成、色彩構成、基礎圖案、服飾圖案、服飾配色、童裝工藝設計、

服裝畫技法、中外服裝史、計算機輔助設計、服裝材料學、畢業設計與論文。

基本學制:四年

授予學位:藝術學

就業方向:學校、企業、公司等單位從事服裝教學、服裝企業管理、教育、研究、國際服飾文化藝術交流等工作。

視覺傳達設計

培養目標:具有藝術設計、創作能力和藝術專業外語應用能力的國際型、復合型的高層次視覺傳達設計人才。

專業特色:國際藝術學院視覺傳達設計專業的特色是充分發揮外國語學院的國際教育資源的優勢,培養學生當代藝術設計前沿觀念與多專業組合的新技術、新材料的應用能力;使學生具有將現代科技成果運用于藝術設計創作的基本素質,進而從事在視覺傳達設計專業領域有拓展性的實踐與研究;了解與設計相關的全球政治、經濟、文化的動向與趨勢;通過專業外語課程的教學,使學生掌握國際藝術交流的基本知識和基本能力,外語合格可赴英、法、美等國(3+1、2+2國際聯合培養模式)留學。

主要課程:計算機藝術設計、商業動畫、CIS設計、廣告設計與策劃、書籍裝幀、標志設計、包裝設計、裝飾畫、型錄設計、展示設計、畢業設計與論文。

基本學制:四年

授予學位:藝術學

就業方向:媒體藝術、廣告、策劃、產品包裝設計、出版印刷、教育、研究、國際視覺傳達設計交流等工作。

環境設計

培養目標:具有藝術設計、創作能力和藝術專業外語應用能力的國際型、復合型的高層次環境藝術設計人才。

專業特色:國際藝術學院環境設計專業的特色是充分發揮外國語學院的國際教育資源的優勢,培養學生當代藝術設計前沿觀念與多專業組合的新技術、新材料的應用能力;使學生具有將現代科技成果運用于環境設計創作的基本素質,進而從事在環境設計專業領域有拓展性的實踐與研究;了解與環境設計相關的全球政治、經濟、文化的動向與趨勢;通過專業外語課程的教學,使學生掌握國際藝術交流的基本知識和基本能力,外語合格可赴英、法、美等國(3+1、2+2國際聯合培養模式)留學。

主要課程:環境藝術史論、人體工程學、設計表現技法、計算機輔助設計、陰影透視與建筑制圖、建筑技術與建筑構造、工程策劃與設計、商業空間設計、辦公空間設計、建筑設計、建筑工程細部與材料工藝學、園林建筑設計、園林綠化與廣場設計、建筑小環境設計、畢業設計與論文。

基本學制:四年

授予學位:藝術學

就業方向:室內空間設計、家具設計、景觀設計、教育、研究、國際環境藝術設計交流等工作。

產品設計

培養目標:具有產品設計、創作能力和藝術專業外語應用能力的國際型、復合型的高層次產品設計人才。

專業特色:國際藝術學院產品設計專業的特色是充分發揮外國語學院的國際教育資源的優勢,培養學生在當代產品設計前沿觀念與多專業組合中對新技術、新材料的應用能力;使學生具有將現代科技成果運用于產品設計創作的基本素質,進而在產品設計專業領域有拓展性的實踐與研究;了解與產品設計相關的全球政治、經濟、文化的動向與趨勢;通過專業外語課程的教學,使學生掌握國際藝術交流的基本知識和基本能力,外語合格可赴英、法、美等國(3+1、2+2國際聯合培養模式)留學。

主要課程:工業設計史、設計概論、計算機輔助設計、設計心理學、設計美學、人體工程學、設計基礎、工業材料工藝學、工業設計工程學、工業CAD、產品開發模型設計與制作、設計方法與產品設計、畢業設計與論文。

基本學制:四年

授予學位:藝術學

就業方向:企事業單位、專業設計部門、科研單位從事產品造型設計、產品外觀設計,教學、科研工作以及國際產品設計交流等工作。

美術學

培養目標:具有繪畫、創作能力和藝術專業外語應用能力的國際型、復合型的高層次藝術專業人才。

專業特色:國際藝術學院美術學專業的特色是充分發揮外國語學院的國際教育資源的優勢,培養學生當代藝術前沿觀念與多專業組合的新技術、新材料的應用能力;了解與藝術相關的全球政治、經濟、文化的動向與趨勢;使學生具有將現代科技成果運用于藝術創作的基本素質,進而從事在美術學專業領域有拓展性的實踐與研究;了解與藝術相關的全球政治、經濟、文化的動向與趨勢;通過專業外語課程的教學,使學生掌握國際藝術交流的基本知識和基本能力,外語合格可赴英、法、美等國(3+1、2+2國際聯合培養模式)留學。

主要課程:1.基礎課程:素描、色彩、解剖、透視。2.理論課程:美學、中國美術史、外國美術史、形式美學、色彩學、透視與解剖學、油畫肖像、油畫風景、藝術心理學、油畫創作(實習)、素描、色彩、油畫材料、人體、三維模型、三維動畫設計、二維動畫設計、陶藝制作、藝術品市場管理、現代絲印版畫、計算機輔助設計、攝影、計算機應用、畢業設計與論文。

基本學制:四年

授予學位:藝術學

就業方向:可以從事教育、職業藝術家、研究、自由職業者、藝術市場營銷、批評家、策展人、群眾文化方面的公務員、國際藝術交流等工作。

大連外國語學院音樂系成立于2012年,其前身是2005年國際藝術學院設立的音樂學專業。音樂系現有音樂學專業,下設聲樂、鋼琴、多媒體音樂制作、琵琶、二胡、古箏、竹笛七個專業方向。音樂系致力于“專業教學、藝術表演、社會實踐”于一體的人才培養模式,依托學校在外語教學及國際交流方面的優勢,著力推進專業與外語的融合,全面培養具有一專多能的國際型、復合型高素質藝術人才。

音樂學

培養目標:旨在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的大學本科層次的國際型、復合型人才。學生通過培養能夠具有以下能力:①音樂知識的傳播能力 ②音樂活動的組織能力 ③音樂演出的表演能力 ④音樂語言的創作能力 ⑤音樂文化國際交流能力。

專業特色:音樂學系大連外國語學院增設音樂學專業時在全國范圍內首次提出英語+音樂、日語+音樂、西班牙語+音樂等外語結合音樂的辦學模式,旨在更新辦學理念,調整音樂專業培養模式,從而拓寬音樂學專業的發展口徑,增加就業機會。目前我院聯合辦學院校有日本名古屋音樂大學、日本岡山作陽大學音樂學院、西班牙羅維拉大學,韓國大邱藝術大學(音樂與傳媒)等。聯合辦學采用2+2模式,即學生第一、二學年在大連外國語大學學習,在完成前兩年的課程計劃,同時滿足外方音樂院校的專業考核后,于第三、四學年赴國外大學學習,四年本科學習結束后,雙方互認學分,達到兩校本科階段學習要求的學生,將被授予雙方的學士學位(西班牙羅維拉大學除外),同時也可以選擇其它學科繼續深造學習。另外,通過大連外國語學院的國際交流項目也可留學意大利、法國,美國等藝術院校。隨著我院在世界各地開辦了孔子學院,中國元素在世界上更加具有特別的魅力。中國民族器樂演奏在弘揚民族音樂文化,促進國際間大學音樂文化交流中將會起到很大作用。音樂系民樂專業學生受教育部孔子學院的委派多次出訪韓國、日本、阿聯酋、土耳其、俄羅斯等國演出影響很大。因此民族器樂作為特色專業,將有計劃的重點建設。

主要課程:本專業設聲樂、鋼琴、民族器樂(琵琶、二胡、古箏、揚琴、笛子)、基礎樂理與視唱練耳、多聲部作品分析與寫作(和聲,復調,曲式分析)、表演基礎、中國音樂史與賞析、西方音樂史與賞析、合唱與指揮、外國語(英、意、日、西班牙、韓國語等)、歌曲寫作、聲樂教學法、鋼琴教學法、鋼琴即興伴奏、舞蹈、形體訓練等。

基本學制:4年

授予學位:藝術學

就業方向:國際音樂文化交流、傳播、新型外國人社區文化、教育、表演、群眾文化工作等。

主站蜘蛛池模板: а√天堂www在线а√天堂视频| 韩国三级在线观看久| 玩弄丰满少妇人妻视频| 精品无码中文视频在线观看| 精品人妻少妇嫩草av无码专区| 欧美 日韩 国产 亚洲 色| 四虎成人精品在永久免费| 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久| 国产精品va在线观看无码| 亚洲色婷婷六月亚洲婷婷6月| 成年美女黄的视频网站| 色吊丝中文字幕| 无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掀开奶罩边吃边摸下娇喘视频| 国产精品三级一区二区| 日韩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av| 永久免费无码av在线网站| 国产国产国产国产系列| 视频二区精品中文字幕| 丰满人妻被中出中文字幕| 风韵丰满熟妇啪啪区老熟熟女| 亚洲国产精品第一区二区三区| 99精品国产在热久久无码| 国产中文字幕乱人伦在线观看| 日日噜狠狠噜天天噜av | 亚洲精品天堂无码中文字幕| 国产精品va在线观看无码不卡| 欧美俄罗斯乱妇| 国产成人av三级在线观看| 国精产品一区一区三区mba下载 | 熟妇好大好深好满好爽| 午夜dj高清免费观看视频|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乱码| 软萌小仙自慰喷白浆| 中文字幕人妻中文av不卡专区| 欧美亚洲一区二区三区| 日韩人妻一区二区三区蜜桃视频| 欲香欲色天天综合和网| 少妇特殊按摩高潮惨叫无码| 波多野结衣av一区二区全免费观看 | 欧美老妇与禽交|